听课笔记检查总结

2024-07-20

听课笔记检查总结(精选4篇)

听课笔记检查总结 篇1

2011-2012学年下学期 听课笔记检查总结

在繁忙与琐碎中,在努力与探索中,本学期教务处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面对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的困难,认真贯彻以质量为生命线,在规范中求发展的发展策略,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与课程改革,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扎实开展教导处工作。反思才会进步,总结才会提高,现对本学期教务处检查听课笔记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现将具体检查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总体检查良好,质量高。通过检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听课这一颇为有效的常态化的业务学习方式,表现为书写认真规范、栏目记录齐全、教学实录记载详细、听课随感比较丰富、听后反思具体全面,其中不乏比较深刻的、个性化的见解。而且从总体上看,越是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其听课笔记记得越好。

所有年级的任课教师都能及时保质保量的把听课笔记上交到教务处接受检查。

但在检查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在书写的听课记录的教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有部分教师字迹太草,书写不认真,甚至没有评价语言。

(二)一些教师重过程轻感受,教学过程记录比较详细,但随感、听课反思很少;即使有,往往前后相似、泛泛而谈,能结合新课程理念、从有效教学角度去分析理解教与学行为的不多。

(三)一些教师重教师行为轻学生活动,记录内容大多偏重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对课堂中学生的状态关注不够。

(四)许多教师听课时关注点分散,记录内容面面俱到,没有主次,缺少对课堂中亮点和突出问题的较为详细的分析;或者是不能围绕活动主题集中进行分析研讨。

二、整改措施

听课是每位任课教师一定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忽视,每次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把听课工作当做一件大事去做。

(一)各教师要在教研组长的领导下,制定相关的听课计划。

(二)每周每一位任课教师至少要听课一节。

(三)听课的同时要认真书写听课记录。

(四)听课过后,各任课教师要认真整理自己的听课笔记并做好评课准备。

(五)听课过后,各教研组长要组织所有听课教师集中评课。

希望各位任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认真编定双案的同时,挤时间深入班级听课,并认真做好评课工作,真正把新课程理念最终落实到课堂中,从而提升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教务处

2012.7

听课笔记检查总结 篇2

沈建庭

根据学期初工作安排,东陵乡教育办于5月22日至24日,组织各小学校长用了三天的时间深入各校进行了听课、评课以及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检查活动。

在本次检查活动中,我负责五年级。现就我在检查中看到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师讲课

在这三天的听课学习的过程中,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节课想要上好,必须下真功夫。正可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没有任何课前的付出和充分的准备,这节课肯定不会有任何的新意,只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荡然无存。反之,效果截然不同。

值得肯定的地方:

1、大部分教师都能精心备课,准备教学具

老师们在本次讲课活动中讲得都很成功,这都是与课前精心备课分不开的。老师们不但精心地备教法、学法,还精心地选择制作切实可行的教具,并且让学生准备有效的学具。有条件的学校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南大小学的刘香玉老师,使用课件展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使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小镇花的美丽。石晓琳老师在课前准备了统计图表、图片给学生,在课上让学生按不同类别进行统计,加深了学生对统计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2、教师们发挥自身优势,讲出自己的特色

教师教学思路新颖,语言亲切。善于组织和调控课堂。善于开拓思路,激发创新。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老师们在课堂上力求语言精当,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拓宽思路,发现规律,从而掌握方法。李学文、刘翠红老师的课也很精彩,显示了较深的教学功底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3、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课堂语言亲切 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比如苏秀棉老师讲课:面带微笑,声音清晰,语调沉稳,富有穿透力,善于运用声音的抑扬顿挫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之中;王桂兰老师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能及时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精心设计富有价值的练习。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能激发其思维兴趣的舞台,要精心设计富有思维价值的练习,使学生遨游在广阔的思维空间,置身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赵军老师利用多媒体设计的练习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存在的一些不足:

在这次听课中,我领略到了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有的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是传统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他们的教学中还占着重要的地位。比如传统的串讲或变相串讲的现象仍然存在。多数老师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完全是为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教,还存在毫无启发性的师生问答。

2、老师备课缺乏新意,没有个人独到见解,教学内容照搬教案教参,作业习题照搬教材,没有教师个人的独立设计。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失当,流于形式。有的语文课教师只提出很简单的学习要求就让学生自学,而且自学时间过长。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拿很简单甚至不需要讨论问题就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成为为自主而自主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义。

4、对教材挖掘不到位,在教学教学中,只是简单把问题做出来,没有多种解题方法的对比,更没有举一反三掌握一类题的解题策略。语文课中,很少利用所学文章的典型句型或描写方法进行表达、写作的指导。

5、语文教学中读的要求不到位。具体讲,就是学生的读只是要求读对字音,读得流利,而忽视抑扬顿挫,读出感情,本来充满激情的文章,读出来既不能感染自己,也不能打动他人。

6、个别教师感情投入不足,缺少激情。教师讲课中严肃有余,而亲和力不足,致使学生整堂课紧张兮兮、唯唯诺诺,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有创新“出格”的见解。

二、教师备课

值得肯定和学习的地方:

1、老师的备课都比较规范,结构完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教具准备、过程、板书、反思等各个环节都能在自己的教案当中明确地体现出来。

2、教师的备课本页面整洁、清楚,有的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志出了不同的内容和需要突出的地方,使得备课内容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3、有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多方查找、引证资料,导入详细,能充分利用好手头上的参考书,结合学生的实际,努力尝试着确立最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备切合实际的课。

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师备课抄袭现成教案现象严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乏创意”

这可以理解,教师工作压力很大,工作负担过重,平时要上课,大量作业和试卷要批改,要与学生交流,许多杂务要处理,等等。撇开家庭不谈,没有那么多精力再去瞑思苦想,使用现成教案,可以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学校为教师提供现成教案,并不是让教师造搬造抄现成教案,而是希望他们只把现成教案当作一个参考,要对现有教案有一个去粗存精、去虚求实的加工处理过程。备课要展现教师的个性智慧,我想这也是备课写教案的最高境界。

2、有的教案书写稍欠规范。

3、教案中缺乏渗透学法指导。从更高一点的要求来说,备课时要多考虑到培养学生学好某门学科的思想、方法以及能力。让学生把这种学习、思想的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现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倡教师反思完善教案。上课后,如发现有更多好的上课思路、方法,应及时写在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好,使下次上课更完美。关于这一点,通过看代迎梅老师的教案,不难看出裕大小学做得较好。

三、作业批改

就这次检查情况看,作业本的外观给人耳目一新,白净的封面,无卷页,书写整齐,与上个学期检查时相比,均有较大幅度进步。

值得肯定的地方:

1、教师批改认真,错误的地方能让学生改正,并能进行跟踪批改、二次重判。

2、教师能够全收全改,特别是作文方面,能严格遵循学校的批改要求,进行精批细改。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能划出来点评,结尾有总评,部分教师还能写上建议。

3、教师能用上各种表扬的方法,例如,加上小红花表示鼓励;写上好!你真棒!优秀等。

4、学生的作业本统一,分量适宜,难度适中。

5、大部分学生书写认真,作业整洁,能根据老师的批改和要求进行改正。

存在不足和建议:

1、部分学生作业潦草,似乎有应付之嫌;使用改正纸、改正纸较多,给人一种“伤痕累累”的感觉,希望教师严要求些,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写该符号。

2、有的班级作业封面书写不全,没写校名或年级等,封面应写全,如果学生写不好,可以由老师统一代为书写。

3、仍有个别作业存在误判现象,比如“羞涩”的“涩”,学生写成了上下结构,老师却打上了“√”等等。

4、作文方面存在问题较多。首先是作文篇数多寡不一,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写了四篇,明显偏少;其次是有的教师批改过于简单,只是前面写了分数、后面写上了日期;还有就是只有寥寥几句总批,缺少眉批等;没写批阅日期的也不是个别现象。总之,本次听课、备课、作业检查使我们看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于各校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也应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对标赶超活动,认真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使我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听课笔记检查总结 篇3

余河逸夫小学

祝传江

5月25至27日,我参加了白帽中心学校组织的全镇教学业务检查,通过三天的检查发现了一些教师备课中的亮点,同时也看到一些不足之处,现就我所检查的南庄和白帽两学区老师的教学计划和备课笔记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划和备课中的闪光点。

大部分老师制订的各科教学计划项目齐全,对学情和教材的分析透彻、具体,注意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绝大部分教师备课都是按进度超前一周备课,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新颖,书写工整规范,并且有体会有反思。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位老师:

1、南庄学区徐声妙老师的备课笔记字迹十分工整,并且具一定的美感。特别是徐老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从网上搜集整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打印后粘贴在备课笔记本上,使教学内容大大的丰富,拓展了教材的空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足以见出徐老师备课的功夫之深。

2、白帽辅小徐观华校长写的课后反思非常实在,是在教学实践中习得的真实课后随笔,真正做到了总结教学的成败与得失,对今后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3、南庄的余明夏、汪成林林老师,白帽学区艾明显、余登俊、李乙迪老师的备课笔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板书、反思等环节一应俱全,整个教学设计非常完整。

二、教学计划和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有的老师教学计划简单,没有进度安排,有些教师备课匆匆忙忙,内容简单,有的老师缺少教学过程的反思或是反思流于形式,部分老师备课笔记字迹略显潦草。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南庄学区近一半老师备课笔记中没有教研活动安排。

2、南庄徐声琪老师常识学科的教学计划过于简单和笼统,只有概括性的一句话。

3、南庄徐联华老师,白帽徐家英老师备课笔记简单,没有一篇详案。

4、南庄徐声全、黄银华老师备课笔记反思较少,白帽姜枝发老师没有写课后反思。

5、南庄徐声琪老师,白帽朱若琴、闵典九老师备课笔记书写稍显潦草。

三、对计划和备课提出的建议。

追寻幸福听课笔记 篇4

第一集:一开始老师放了一个倒霉熊的动画,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第一:有目标的话,为目标奋斗的过程也会是幸福的。第二:幸福的最终实现必须要看奋斗的目标是否值得,如果一开始追寻的目标、意义就是不正确的,那么即使去追寻了,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也得不到幸福。之后我也悟出了人的一生需要学习知识,这是有形的翅膀;也需要心灵的塑造,这是无形的翅膀。只有有形的翅膀和无形的翅膀都完善了,人才能真正达到幸福的境界并且不停地往高处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表明人的需求是从低到高的。成熟的人并不是说知识比其他人一定要丰富,而是他心灵上的起点高。

第二集:老师从自我介绍开始,表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她自身虽然“心虚”,但是她是用勤奋弥补了她的缺点,而且她的心态特别好,所以她觉得自己很快乐很幸福。以她自身的情况告诉我们,幸福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心态。的确,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行为,就比如说同样是失恋,有的人会觉得是解脱了,分手快乐,但有的人会觉得好痛苦,无法自拔。

第三集:生活质量、人际关系影响幸福,我们愿意和给我们带来幸福的人在一起。我们自己要有幸福的能力的同时,也要有给予别人幸福的能力。领导人能带给组员的幸福与领导人本身的素质有关,尤其是道德,领导是否公正,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感。国家也是一样,公正对于幸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研究幸福的三种视角是伦理学,心理学,精神病学。本课程是从伦理学角度来研究幸福。我们需要一种思考的能力,不要只根据前人的经验来看,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偶然性不等于必然性。

第四集:老师放了《三国演义》的片段,从刘备因叹气被张飞鄙视,关羽分肉给大家来说明要为社稷、为大众着想才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实现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幸福。而且,三人结义,有了适合自己的团队,为着共同的目标好好奋斗,这也是幸福的体现。

第五集:老师提到了在应聘的过程中,公正无私是十分重要的。公正无私的人才能称得上的是优秀的人,而不是优秀的工具。公正无私是优秀的人必备的品质,只有公正无私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被重用的人,一个带队者。同时,我们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心灵洁净的人,这样我们表达出来的就是善,能给大家带来幸福。

第六集:幸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幸福主要是从心灵的角度来定义,广义的幸福主要是指快乐。幸福是一种需要,需要得到的满足不同,决定我们是否快乐、幸福。从追求快乐的角度,一切都是可能的,包括同性恋。

第七集:人生有自尊的需求,是每个人潜在都有的东西。虚荣是人生对尊严的追求的一种变种。《大学》中有说:“君子必慎其独也。”我们要把道德作为目标,判断是否道德的方法是,如果一种行为或态度普遍化是能给社会带来益处的,那么这种行为或态度就是道德的。人们的追求越来越从生存层面转化为欲望的膨胀,也就是越来越世俗了。虚荣的人最终会感到空虚,因为他所在乎的虚荣的东西,并不能代表他本身的才能或代表他这个人的状态。

第八集:幸福是金钱、权利、才能的统一体,不能说一个人很有钱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人们肯定一个人更多地是因为他的才能,因为他的全面发展。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尊严的是才华与道德,尤其是道德。人们都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否定,所以不幸福也来源于别人的否定,是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表现。

第九集:环境对人的幸福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如果在一个优秀的环境下,人的幸福感会强;如果身处劣势,人的幸福感会弱,但是只要有才能,有道德,方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环境的力量,人的才华在一个环境中得不到认同的话,是十分不幸福的。人是人,人不是工具,如果人在环境中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的话,他是会觉得和这个环境有冲突,他会痛苦。

第十集:开始探究伦理与幸福的关系,首先老师介绍了一下马克思,然后老师放了泰坦尼克号的视频,提出ROSE是否幸福这样的问题;还放了个小朋友的视频,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孩子是很幸福的。老师还提出了一个排序的问题,用了歌手齐秦和陈楚生做例子,齐秦先出道,陈楚生后出道,但是在目前陈楚生比齐秦要火,论证了排序的重要,幸福也在于人的排序。

第十一集:老师引用了梁启超误被医生摘肾的事,但是梁启超并没有怪医生,而且梁启超还是在维护医生,他是为了社会着想,如果他不为医生辩护,会影响到西方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一个伟大的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能不被自身利益所牵绊,心细天下,这才是以天下的幸福为幸福的表现。幸福也在于人生的选择,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

第十二集至第十七集:从这一集开始,老师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幸福观。一个民族如果习惯了优秀,这个民族就能够实现伟大的复兴。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适合我国现状的社会形态,我们走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师认为,马克思主义能够实现对中国的儒道佛墨法的复兴,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其实在中国的儒、道文化中有体现,比如天下大同啊之类的思想。我对马克思的这一段话非常有感触,马克思说: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学者、哲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历史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为最伟大的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马克思的这样一种志向让我感动,这也是马克思的幸福观。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也是幸福的,燕妮为了马克思牺牲了许多,但是她十分支持马克思的事业,十分理解她的丈夫。老师还提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就是马克思的讽刺能力特别强,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也对马克思这个伟大的人物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马克思自学的特点是:摘、感、评。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老子的《道德经》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马克思的辩证法比较容易被中国接受。马克思的创新能力强,恩格斯的阐发能力强,他们是各有所长的一对好拍档。任何一个组织,不管是政党还是经济组织之类,都要有追求,必须要有共同的思想指导,否则这个组织就会完蛋。

第十八集至第十九集:老师开始讨论社会体系与幸福。选对了路,就没有痛苦的根源了,就是享受幸福了而不是追寻幸福,追寻幸福就是逃离痛苦的过程。燕妮对马克思的支持来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抱负,她并没有觉得马克思连累了她,一直支持他丈夫的事业,十分令我感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存在一个良好的社会体系的话,人的意识就会感觉到幸福。外界产生的痛苦源是围绕在你的周围的,我们要得到幸福,解决办法就是把外界那些痛苦源、刺激源给消灭掉,要么我们就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强大,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十集至第二十一集:老师讲幸福与欲望的关系:幸福是欲望的满足。每个人的社会存在不一样,所以每个人产生的具体的欲望也不一样。幸福的分类有:神性的幸福和人性的幸福,神性的幸福是神圣性的幸福,是无痛苦的、纯粹的幸福。人性的幸福是一种痛苦的幸福,人有了欲望,才有了满足,满足了才有幸福,但是欲望本身是痛苦的表现,欲望在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是痛苦。我们能承受多大的痛苦,以后就会有多大的幸福。我们存在一种因为痛苦而达到幸福的过程当中,有的欲望我们要消灭,有的欲望我们要留着并为之奋斗。安慰人的时候,在人痛苦的时候,要去给人家找还有哪条路可以走,给人希望。欲望要避免“眼高手低”,合适的欲望能够让我们奋斗,不合适的欲望很有可能让我们走入绝望。感性幸福由感官驱动,感官欲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理性帮助感官判断这个欲望是否可以满足。理性幸福是来自于心灵,这个心灵的需求和我们的社会存在有关系。

第二十二集至第二十四集:这3集,老师讲的是理性的幸福。我们身处于社会中,总是带着别人的期望值存在,家人、朋友、社会都对我们有着太多太多的期望,在这样的期望值下生存,一方面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感受到压力,这样的压力会让我们不幸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的核心价值,当我们做我们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的时候,我们就是幸福的,但是当我们被这个社会压着做自己不喜欢的事的时候,心灵是得不到解放的。理性的幸福在于协调好这2者之间的关系。理性的幸福是公正,老师用了清华同学做例子,清华的同学进来都不是走后门,而是凭着自己的努力考进来的。当我们遭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候,我们没有幸福感。老师还说,机会是足够的,如果我们能力不够,才有可能被挤下去,特别优秀的人从来不用担心自己“被”不公正。没有坚持下去所以没有成功的痛苦是最痛苦的,而坚持下去了,最后成功了,这个过程的痛苦就会变成幸福的来源。痛苦和幸福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老师还强调理性反思的重要性,通过心灵的反思,我们能悟到幸福的真谛。

第二十五集至第三十二集:老师从《伊里亚特》和《荷马史诗》开始讲,说明神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类有一个秩序,将狂躁的人变得顺从。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建立秩序的时候,首先来借助的就是自然界的秩序。也就是自然规律,我们的任何秩序都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但是人可以改造自然。社会进步是根据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来判断的。秩序不是人生来就懂的,而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约定的,旨在维护社会的良好发展与促进社会的进步。哲学家所研究的一切都是为了来研究建立社会的秩序,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许多关于社会秩序的思考。在历史的转换时期,容易出现很多愤青,愤青们想着如何颠覆现有的社会秩序。思潮性的哲学家往往是从思想层面给予社会指导。总的来说,社会秩序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即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传播社会秩序的工具是伦理学,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不同时代不用社会有不同的伦理要求,我们处于一个被认可的伦理道德中时,我们是幸福的。在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现有的秩序时,即现有的秩序时正确的、符合生产力的现状的时候,我们只有去让自己适应这种伦理秩序。老师说,哲学需要放在历史中去,我认为是的,不同时代的哲学有着不同的闪光点,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外国的社会秩序大多是一元论,侧重于法治。中国则是德治为重,我认为也和中国历来的传统有关吧。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将哲学由研究自然的重点转移到研究人来,这是哲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我们的优秀要被别人感觉到,我们必须要具备把自己的优秀展示出来的能力,不然我们的优秀就会被埋没。这点对于我们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十三集至第三十五集:解读幸福。公正是赢得人心的基本条件,一个好的组织者要公正,要建立一个好的工作系统和适当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沟通来形成一种公正的观念。除了沟通外,我们要有公平的分配物质利益、民愤、风头的能力,分配的无序会影响整个的组织运行状态。好的组织者能够做到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放弃个人利益。老师拿了温总理第一时间赶到汶川地震现场这件事来说,体现了总理对于集体利益的重视,也让我十分敬佩。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书本中学习,书本中的是对实践中的升华,是前人告诉我们的经验。二方面是从实践中学习。我们学习的理论都是放在我们个人的个性中来实现的,所以个人对于理论的运用也是十分关键的,直接影响到我们是否成才。老师还提到了心态问题,如果做什么事情都以100分的态度去做,这样内心反而会很紧张,这样可能什么都做不好,正确的方法是以80分的心态做100分的事。现在的处境并不代表我们的未来就一定是这样,通过努力,我们可以达到更高更好的境界,用一辈子去拼搏。

第三十六集:漫谈幸福。大气,是幸福的表现之一。心有天下、民族、国家,看事情就不会那么偏激,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变得大气。老师提到了“代写现象”,的确这样是不道德的。我们的幸福是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的,就好像别人犯了错误我们不应该去嘲笑他们一样。在判断一件事是否道德的时候,标准为是否这件事推广之后对社会造成好的影响,如果造成的是好的影响,就是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

第三十七集至第四十二集:柏拉图的幸福观。伟大的艺术家一般是痛苦的,因为他们的作品常常不能在当时被外人理解,可以说他们走在时代的某个边缘,看到了许多人看不到的东西,艺术家的良知指引他们不断创作。柏拉图是一个体系相当完整的人。在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在思想上觉醒了,他开始教学,希望培养出的学生从政,他认为统治者必须要有道德、有知识。柏拉图40岁时在雅典建立了柏拉图学院,是西方第一所大学,办学目标是通过原创性研究来追求科学知识。柏拉图并不认为他发现了完美的知识或真理,他肯定找寻真理的方式是对话。柏拉图认为只有永恒存在的理念才能产生真正的知识,现象世界只能产生意见。柏拉图式的爱情是理性的爱情, 强调在爱情中的责任、义务,并且强调去肉欲的爱情,是纯粹的精神恋爱,在爱情中没有谁对谁错。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强调人生来背负着枷锁,但是他们可以不断地看清整个世界,认清真理。灵魂控制理性,理性控制意志,意志控制欲望能达到一种心灵和谐的状态。

第四十三集至第四十六集: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既足一种好的生活状态, 又是一种现实的活动, 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善。亚里士多德同时认为幸福是德才兼备,不仅是灵魂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也是一种好的、合乎德性的生活状态。亚里士多德强调成功对于幸福的重要性。但亚里士多德并不赞成以外在的好处作为追求的目的。他强调财富、名誉等外在好处并不是幸福的原因,明确表达了一种利他主义的道德准则。在他看来,一个真正幸福的人是那种为了朋友和国家尽其所能,在必要时甚至献出生命的人。

第四十七集至第五十一集: 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幸福观。这2个人我几乎平时完全没有了解过。奥古斯丁是基督教信仰者,他的幸福观是和基督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来源于上帝,他坚持抛弃感官上的东西以达到心灵上的净化从而达到幸福的境界。他认为心灵上不不安宁来源于道德的不确定性,奥古斯丁认为善是绝对的,当人的内心缺少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所以恶是相对的。奥古斯丁幸福伦理的核心:不仅要能够爱自己,还要爱他人。要心里开始做到不狂妄,不骄傲。对于奥古斯丁来说,信基督,就能够得幸福,因为在迷茫的时候,基督能够带来一种确定性。阿奎那是著名的神学家,他是自然神学的最早提倡者之一,他的哲学对基督教神学有极大的影响。他为了证明上帝是真的,曾提出一个知名的“五个证明的方法”,用五个例子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在中世纪,哲学研究上帝,伦理学和道德学研究的是幸福。阿奎那认为我们人生的目的有自然目的和超自然目的,自然目的和感官有关,是激情和欲望的载体。我们人都在追求快乐幸福,当你拥有许多选择的时候,人是会有排序的,阿奎那认为,选择上帝是最高的善,如果你的选择是大家都认同的,而且能让你内心得到安宁,这个善就选对了,能给你带来幸福的感觉。

第五十二集至第五十五集:康德的幸福观。资本主义国家是用金钱形成权力,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生的意义就出问题了。康德肯定欲望,提倡解放欲望。功利主义原则:人完全用自我的苦乐来衡量善恶。康德他基于传统的基础上,比较合理的暂时解决了基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康德认为我们人一生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康德认为,有道德的人,有理性的人才配享受幸福。我们要有一种实践理性,即道德判断。康德认为,因为幸福去做道德的时候,就会导致心灵的不纯净,所以他要将幸福和道德剥离开来。他反对一般的个人幸福。康德认为,对象能够产生一种普遍性的愉悦就是美。康德是完美主义的追求者,在伦理学上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一个绝对性的原则。

第五十六集:康德与萨特。康德认为:人都具有思想的机能,不可避免地按照大脑的自然结构来思考事物,就像一个戴着墨镜的人看到的事物都是那个颜色一样。的确,我们眼中对世界的反应只决定于我们主体本身对世界的感官体验。人都是有欲望的,当欲望大于道德的力量的时候,人们有时无法自觉遵循道德,正因为人们无法自觉遵循道德,所以需要上帝作为一种外在的约束来保证他们的遵循,这就是在当时不管上帝是否存在,他都必须存在的意义。萨特是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是“杀死上帝”的“杀手”,同时也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

上一篇:性科学与人类生殖感想下一篇:环境日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