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规听课笔记

2024-05-20

高规听课笔记(共12篇)

高规听课笔记 篇1

《高规》条文注意事项

一、荷载和地震作用:

1、对于矩形平面的结构,其μs取值有三种情况,即:4.2.3条第3款;4.2.3条第4款3);规程附录B中B.0.1条第1款。

2、4.2.4条注意:《荷载》7.3.2条作了相同规定,并且《荷载》7.3.2条文说明中规定:当与邻近房屋的间距小于3.5倍的迎风面宽度且两栋房屋中心连线与风向成450时,可取大值;当房屋连线与风向一致时,可取小值;当与风向垂直时不考虑;当间距大于7.5倍的迎风面宽度时,也可不考虑。

3、4.2.2条注意:条文说明中,对敏感建筑的一般判断,一般情况下,对于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计算可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4、对高层建筑结构计算围护结构的风荷载时,注意《荷载》7.1.2条文说明:“对于围护结构,其重要性与主体结构相比要低些,可以取50年”即:按100年设计的结构,计算围护时可降低为50年。

5、4.3.2条注意条文说明中,大跨度与悬挑结构的定义:大跨度指跨度大于24m的楼盖结构、跨度大于8m的转换结构、悬挑长度大于2m的悬挑结构

6、高规中应计算坚向地震的情况包括:

(1)4.3.2条第3款,大跨度与长悬臂结构

(2)3.5.5条图C与图D悬挑结构,条文说明:“因此对其外挑尺寸加以限制,设计上应考虑坚向地震作用影响”

(3)10.5.2 强条:7度(0.15g)和8度抗震设计时,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4)10.6.4条第4款:7度(0.15g)和8、9度抗震设计时,悬挑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

6、7度抗震设计时,悬挑结构宜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

7、偶然偏心荷载:4.3.3条,本条的条文说明成为考试热点,P242。8、4.3.4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不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结构,按4.3.9条进行计算;

(2)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结构,按4.3.10条进行计算。

9、需要进行弹性时程分析的情况:4.3.4条第3款和3.5.9条 10、4.3.7条,注意“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表4.3.7-2特征周期值Tg应增加0.05.”

11、高规C.0.3中对突出屋面的增大系数的取值,有一张表可查,而《抗规》中,5.2.4中,增大系数直接取3。此处矛盾了。这个大家如何看?

渝男★月如钩QQ413798200:鞭梢增大系数一问题老规范同样存在,不过有个问题需要注意,高规里面小塔楼部分的质量及刚度比是不大于标准层的0.1倍的,也就是这以上的情况不能采用增大方法来计算。而抗规里面是小塔楼部分的质量是不大于标准层的1/3。两本规范所适用的范围不一样

这里又存在一个问题,如果质量在0.1~1/3之间,又要按《抗规》算么,这个地方还是很纠结,相信考试会给出范围。

12、关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3.5.8条和4.3.12条,应先调整3.5.8条1.25,调整后再核4.3.12剪重比,而不是*1.15*1.25增大的关系。

依据:4.3.12条条文:“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本规程第3.5.8条规定应乘以1.25的增大系数,该层剪力放大1.25倍后仍需要满足本条的规定,即该层的地震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4.3.12中数值的1.15倍。” 11、5.2.7条考虑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折减,注意:

(1)当房屋高宽比H/B<3时,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刀的折减系数相同;

(2)当房屋高宽比H/B≥3时,顶部不折减,底部折减,中间各层用插入值;

(3)折减后的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的规定。

二、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1、3.3.1条,“平面和坚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最大适用高度宜适当降低”降低多少?条文说明:“一般减少10%左右”即求解时:*(1-10%)2、3.3.2 条要注意条文说明,“对带有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的面积和刚度相对于其上部塔楼的面积和刚度较大时,计算高宽比的房屋高度和宽度可按裙房以上塔楼结构考虑”

3、《高规》3.4.5条文说明第1款,“并规定扭转变形的计算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与《抗规》5.2.3条文说明第3款,“但现阶段,偶然偏心与扭转二者不需要同时参与计算”两本规范此处矛盾。

4、《高规》3.4.5条, “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l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与《抗规》5.2.3条条文说明“扭转刚度较小的结构,例如某些核心筒-外稀柱框架结构或类似的结构,第一振型周期为Tθ,或满足Tθ>0.75Txl,或T>0.75Tyl,对较高的高层建筑,0.75Tθ>Tx2,或0.75Tθ>Ty2,均需考虑地震扭转效应。”

这两条中又存在矛盾。

5、地下室顶板(或顶楼盖)的相关规定:

(1)3.6.3条:板厚不宜小于180mm,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2)3.9.5条:抗震等级;

(3)5.3.7条:地下一层与首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4)12.2.1条:地下室的设计

6、“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对地下室顶板(3.6.3条)和框支转换层(10.2.23条)相同。7、3.7.2条文说明要注意,《兰技巧》理解: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结构水平位移按弹性阶段进行设计。地震按小震(即多遇地震)进行考虑;结构构件的刚度采用弹性阶段的刚度;内力与位移分析不考虑弹塑性变形。

高规听课笔记 篇2

作为校长,我也是检查队伍中的一员。看着一本本整洁的听课笔记,心里真的很舒服。这些,都是一线教师们的汗水与心血呀!有些教师独具匠心,在扉页留下自己的教育名言,感人肺腑;有些教师审美能力强,在某一页不经意的地方,画一两幅精美图案,赏心悦目;有些教师用红笔标注一些注意点,鲜明醒目;还有些教师,评课意见一页又一页,发人深省……面对这样的听课笔记,领导怎能不感动?大会上又怎能不浓墨重彩加以表扬?

有趣的是,我想到,如果魏书生教师的听课笔记放在这儿,会怎么样?我是亲耳听他做报告时说过,他的听课笔记,很多时候就是批注在教科书上的;如果于永正教师的听课笔记放在这儿呢?他说他的听课笔记龙飞凤舞,只有他和他的老伴能看得懂。遮起名字来查,估计他俩都会成为领导的谈话对象。

名师这样听课,是缘于不拘小节,还是其他?我想,主要区别应该在于:以上两位名师听课笔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普通教师听课笔记是写给领导查的,所以要会“巧干”,要善“包装”。剥开形式的外纱,走进听课笔记的内容中去,你不得不惊讶:其一,面容相似,似姐妹篇,而且是同胞姐妹。有时为避嫌,只是这儿省略些,那儿详细点。这些听课笔记其实就是上课教师教案的“手抄本”!其二,有补听课笔记的痕迹。一线教师太辛苦,要完成的资料很多,学生中会有偶发事件,学校里会有各种活动,身后还有一个家,整日忙得很。好多时候,来不及去课堂听课,为了应付检查,只好抽空补听课笔记。这类听课笔记其实就是替别人写“回忆录”。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当内容如此不堪入目时,美的形式又有什么意义?透过现象看本质,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表扬虚了底气。听课笔记,到底是为了给谁看?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我说的这些,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检讨,我经常也是这类检查的组织者、发起人,我可以把责任推到“不得已而为之”“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之类,但是反省总是必要的。根据长期教学和管理积累的经验,我以为不妨通过督察以下三个方面,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教师做点实事。

1. 查课堂。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为了印证课程理念,推进改革,公开课面目发生了变化,一批教师在磨炼中脱颖而出。曾几何时,公开课背上了表演、作秀的骂名。领导经常听一些随堂课,尝一尝“家常菜”,能掌握教育教学和公开课实际情况,把听课看作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的土壤。从领导到教师只有真正抛弃功利心态,不把公开课视为学校、教师成名得利的手段,一切行为为了师生发展的真正需要,才能消除形式化倾向,还公开课一个清白面目。

2. 查随感。

这里的随感是指质疑、释疑、金点子这样的听课记录。每位听课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触:有时上课教师在课堂上会碰上一些棘手的问题,教参上找不着答案,学生也说不出所以然,于是糊里糊涂就过去了,成为悬念;也有时,上课教师在课堂上灵感上来了,有些环节的处理十分精妙;还有时,听课教师自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想法。如果把课堂上遇到的疑问、精妙之处、新的发现和想法捕捉住,细心地记录在听课笔记中,供大家交流、商讨,长期保存,将是一份价值无比的资料。

3. 查评课。

领导听完课及时参与交流,不要听完就怀着领导的深沉走开,留给上课教师的是满腔惶恐与不知所措。如果听完觉得这个教师的课不错,就让其来个亮相,为全校上节示范课;反之,存在的问题较大,就发挥一下备课组的力量,发动本组全员来听课。大家不是抱着批评的态度而来,而是多提宝贵意见,旨在相互提高。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更多次;直到行为止。长期下来,这位教师得到了提高,备课组得到了提高,整个学校的素质同样也在提高。

听课笔记:我成长的摇篮 篇3

身为普通的一线教师,外出听课的机会不多。因此,我很珍惜身边的听课机会。这些年,我潜心研究自己的听课笔记,尤其是校本教研公开课的笔记,从中摸索出了一些教学的门道,感受到了边教边研的教育幸福。

一、用心听课,感受幸福

每次听课时,我都会用红、黑两支笔齐上阵。红笔记录大的条条框框、板书以及听课中自己的一些想法。黑笔记录课堂教学的细节,小到学生的反应,教师的过渡语、课堂评价及一些精彩的课堂生成。笔记越详细越好,因为这是我今后研究教学的第一手资料。通常我听课时比较专注,记录的速度也很快,让笔记尽可能地展现课堂的原貌。

如徜徉于我校的“窦桂梅”——张红萍老师的课堂,真是令人身心愉悦。她的校本教研公开课《葡萄沟》《盘古开天地》《颐和园》等,都让我赞叹不已。她那灵动的课堂评价浸润着学生的心田,饱满的教学激情点燃着学生的智慧,巧妙的语言训练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真实的教学情境启迪着学生的思维。我想:做张老师的学生真是幸福!孩子们那一张张自信满满、笑容灿烂的脸,就是课堂上最美的风景。

二、课后回味,回望幸福

每次听完课后,我会习惯性地翻一翻听课笔记。对于一些比较精彩的课例,尤其是校本教研公开课的课例(如艾芳菲的《小动物过冬》《笋芽儿》《蜗牛的奖杯》,徐海燕的《卖木雕的少年》,姚璐的《渔歌子》等),我都会反复研读,体会其设计的精妙,并沉下心来思考:为什么会想到这样设计?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什么帮助?并在笔记中做上批注,以便我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迁移运用。对于部分课例中有待商榷的环节,我也会反复思量:课堂上效果为什么不够好?怎样改进可以让效果更好?如果是我,这个环节会怎样处理?之后,再诚恳地向执教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如被采用且效果不错,我会倍感欣慰。听课笔记经过如此这般的整理,虽说没有亲自上阵,但似乎也在公开课上走了那么一个来回。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收获良多。

三、研读笔记,分享幸福

每个学期快结束时,我都会将自己的听课笔记进行整理,在每本封二的位置编个目录,写上序号、课题及执教者,并在比较精彩的课例序号上做上记号,便于以后查找。每次写论文前,我都会翻看自己近几年的听课笔记,反复研读其中的精彩课例,从中捕捉到一些写作灵感,文思便如泉涌。我的多篇省、市级获奖论文都是立足于课堂,尤其是校本教研公开课的课堂,在听课笔记的启发下写成的。我觉得多年积累的听课笔记是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促我成长,给我启迪。

四、反思借鉴,展望幸福

由于所听课的课型不同,执教者的风格迥异,因而我在借鉴的过程中经常反思,有所选择。我始终推崇一句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闲暇时,我也会上网看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并做好记录。我很欣赏窦桂梅老师的激情四射,王崧舟老师的诗情画意,但我更愿意迁移薛法根老师的朴实高效,因为这比较适合我的风格,学起来就得心应手。

当然,我研究得最多的还是身边精彩课例的听课笔记。教师是熟悉的同事,学生的情况也相差无几,易学适用。有时备课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某节课上的做法,立即查找笔记,看此处是否可用。课中,我有时学习别人灵动的教学评价,有时借鉴他人扎实的教学方法,有时巧妙捕捉精彩的课堂生成……在反思听课笔记的过程中,我选择适合自己的,并力求在借鉴中创新。

如近几年我执教的几堂市、县级公开课《小鹿的玫瑰花》《秋天的雨》《女娲补天》,在开始的几次试教中,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经过领导、同事们的帮助,我一遍遍地反思,查找可供借鉴的听课笔记,一次次地修改教案、试教,终于取得了成功。我的这些课例得到了市、县教研室专家的好评。在磨课的过程中,我不仅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而且细心汲取笔记当中的营养,享受着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幸福滋味。

“追求教育解放,增值教育幸福”是我们余江一小的办学理念。十几年研究听课笔记的经历,促使我不断成长,让我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教育哲学听课笔记 篇4

(一)1.教育是一种“转入”:开放的心态、敞开

曼德拉在监狱里关了37年——一定要记住这个人。

作为人一定要与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交往:一是周围优秀的人,二是通过阅读,接触那些世界上最优秀的灵魂。——唯一的办法。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是知识,而且要注重“德性”。

什么是“教育”?在日常生活之中、一种交往、亲熟似的。

哲学不是知识,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你自己进入其中。

2.真正的教育是超越日常生活之上的美善追求。

“好的朋友”:好——德性、灵魂

好人与坏人的差别比人和动物之间的差别要大N倍。

人是做出来的,不能用类特性界定。

内心之中有一种更高的事物,激活我们的日常生活状态。

习惯就是一种力量——打牌„„看不到更高的事物。

内心中甘于追求卓越的人很少,要有慧眼。

如何理解、面对日常生活?不为目的就是目的。

《理想国》第七卷学习讨论中„„

人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走上“道”

哲学带给我们的“审慎”:重要的德性,节制——容忍的人,大智若愚,习惯的压力——少数人基于哲学智慧。

哲学产生惊奇(被惊奇)——如医院、殡仪馆;

主动的:爬山,灵感产生于“灵”:身体;郊游、旅游——唤起对日常的反思、碰撞、交流 “上升”之后,在灵魂之中追求更高事物,哪里跃升?精神、心、灵魂

大学——灵魂的刺激

任何教育的艺术都是自我教育的艺术——不是改变教育

“下降”:回归日常生活,历练我们的德性

苏格拉底:教育以德性为目标

目标就是“卓越”——德性,不是道德,是人之为人的特性,让人成为更好的人,对“好”的追求,价值性,并不意味着比人高人一筹,是跟自己比,跟自己的平常状态(庸常状态)比,相对于自己的习惯,不被日常习惯所裹挟而超然而立。反义词是平庸。卓越=高贵,贵族是内心的卓越。

柏拉图幸福的标准:健康、德性、加上适度的财富

经典就是思想的迷宫——布鲁姆

思考就是思想的历险:内在的教育——精英、贵族,“极高明而道中庸”(跟少部分人谈哲学)学习意味着进入学习之中。《卖火柴的小女孩》解读„„

对美好事物无条件的追求和渴望。

高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平庸就是没有美好事物的体验——猪的城邦。

卓越就是对卓越的追求,而不是一个“标准”。

听课笔记 篇5

《老人与海鸥》是一篇描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亲的美文,文中所提到的故事确有其事,如何能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又深深懂得动物与人类本是朋友,要和谐共处、关爱动物呢?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有几个新的亮点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 咬”文“嚼”字细推敲

文本在描写老人的衣着打扮时,连用了三个“褪色”,老师引导学生大胆设疑:这样重复用词到底好不好?学生在这一根“针”的巧妙穿引下,细读文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明白了老人生活的简朴与不易,这样的写法妙处不言而喻。一位善教的老师是不会去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写的,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去寻找这样写是为了什么。这样的精彩常常可见,妙!

二、“急”问“慢”引细思量

在给学生一段补充材料的阅读后,老师连抛几个问题,在学生欲说却又苦于言不达意之时,慢慢引导学生细读前面的相关段落,于细想中,自然而然的理解:老人与海鸥,早已成为亲人,老人的爱,已经成为海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学生,更是在这样的细读与感悟中心灵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明白了动物亦有情,爱到深处无声,教到深处则无语了!

小学听课笔记 篇6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是《父亲和鸟》,它是留在我记忆深处美好的回忆。记得那是一个清晨,一个雾蒙蒙的清晨,我们经过一片树林,这是清晨的树林。(欣赏课件)

师:它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1:它让我感觉到有很多雾。

生2:它让我感觉到清晨有很多雾。

生3:它让我感觉到清晨的空气很新鲜。

生4:它让我感觉到清晨是很凉爽的。

生5:它让我感觉到是很绿的。

生6:它让我感觉到是有很多树的地方。

(欣赏课件:美丽宁静的树林──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心理,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对课文故事中的环境加深内心体验,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

二、学习课文3~8自然段

1、品读句子: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理解“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意思,引出两词:

这是一片美丽的有着清新空气的树林,我和父亲朝着小路经过这个树林,他朝着树林……谁来读这个词。(生:望了又望)(师贴望了又望卡片),他还……(生:闻了又闻)(师贴闻了又闻卡片)。一起来……(生齐读两个词)。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钱老师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文本。)

2、读通句子:

师:让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句子中去,自由读读。

⑴生自由读。

⑵指名读(师:你读得非常正确,我们像他那样把句子读正确)。

⑶生自由朗读。

3、领会句意:

师:那父亲望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打开课本读第3~8自然段,钱老师建议大家读两遍。

⑴生自由读。

⑵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交流?

生:父亲望见了树枝上的小鸟。

师:是小鸟吗?再仔细读读课文。

生:望见的是树枝在摇动。

师:你是从哪里读到的?

生:读句子。(师:也就是课文的第11自然段)

师: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你们读读第5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不是望见树枝在动?

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

师:父亲望见了树枝在动,他知道了什么?

生:他知道了有许多鸟。

师:那“我”站在父亲身边知道树枝上有许多鸟吗?

生:不知道。

师:那为什么父亲知道,我不知道?

生1:因为我粗心。

生2:以为父亲看得很仔细,看到的是里面,而我看到的只是表面。

生3:可能是父亲很喜欢鸟,发现了鸟的习惯,儿子不喜欢,他不会去探索鸟的奥秘。

师:那父亲闻到了什么呢?

生:鸟味。

师:你知道什么样的气味是鸟味吗?你闻得出来吗?谁闻得出来?

生:父亲。

师:父亲说鸟的味道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生:父亲说是热腾腾的。

师:“热腾腾”是一种气味吗?那是一种什么呢?

生:是感觉。

《中国画论》听课笔记 篇7

一、作画贵有古意

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引自《清河书画舫》)

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引自《铁网珊瑚》)

二、书画本来同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眼前有景画不尽

三、眼前有景画不尽

云白山青几万重,溪边游子马如龙;眼前有景画不尽,归去鸥波命阿雍。

——元·赵孟頫题子仲穆画幅,见汪珂玉《珊瑚网》

四、绘画与自然

桑苎未成鸿渐隐,丹青聊作虎头痴。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松雪斋文集》卷五)

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人圣域。盖唐时京师多有西域人,耳目相接、语言相通故也。至五代王齐翰辈.虽善画,要与汉僧何异?余仕京师久,颇尝与天竺僧游,故于罗汉像自谓有得。此卷余十七年前作,粗有古意,未知观者以为何如也。(自题《红衣罗汉图》)

老师听课笔记 篇8

时间:20xx年10月31日 8:35-9:15

地点:江滨小学

执教老师:吴庆红

语文园地一(综合性学习)

1、教师介绍自身的姓。

2、让一组小朋友到黑板上写自身的姓。并用姓说一句话。(8生)同学说的都不一样,相信同学,他们会做得很好。

3、给自身认识的姓圈上圈。(教师课前把全班同学的姓打印在纸上,每位同学都一张)让同学们自主地学一学,他们学得很认真。而且因为是自身身边的知识,所以同学兴趣很浓。

4、把同学的练习纸投影出来,让他读一读。(2生)

5、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认识还不认识的`姓。

6、小组合作还没有认识字,请这个姓的小朋友协助他。

7、假如你还有不认识的姓,请你课后找到该姓的小朋友,请他协助。关注同学个体,并向课外延伸。

8、你还知道哪些姓?/8:50

9、放录音儿歌《百家姓》。(课间操)

10、导出“骆宾王”(课前让同学收集相关资料)同学通过收集也还真知道不少呢!

11、你知道骆宾王的哪 些事?

12、让同学自身读一读《咏鹅》 (2生)

13、有感情地朗读。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价。齐读,背诵。

14、想象当时骆宾王写诗时看到了什么呢?(10生)/9:06 同学说:骆宾王看到“咏鹅”说明他不懂这个题目的意思。老师应加以引导。

15、做一做,玩一玩。让同学自身选择,有些写诗,有些配图,有些既写以画。

16、让同学展示自身的效果,并送给他人。9:15/ 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总评:

1、充沛挖掘了本地、本班的课程资源。把学习姓氏与本班同学的姓氏相结合。并适当补充本地名人骆宾王的信息。

2、注重同学的自主学习。让同学自身去学本班 同学的姓氏。自身去 学骆宾王的诗。注重 同学自身的体验。

3、关注 同学的个体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运用各种方式协助他。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记录 篇9

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自选方式朗读课文 “个别,小组”

4.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评析: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该课最大的亮点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师课前收集了很多材料,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观认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限制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否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效果会更好呢?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幼儿中班听课笔记记录 篇10

有线宝宝

a 、像绳子

b 、像马路

c 、像树根

变五颜六色的了

评价:一、这是一个小肌肉运动的训练,操作后有幼儿的交流.

二、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中应该让孩子玩透,不需要示范

可以这样来引导幼儿:“你怎么来让弹珠玩”孩子先进行操作,“玩一玩,发现什么了”围在孩子身边引导,不需要再让孩子坐下来了.让孩子再找不一样的颜色,看颜色的变化.

新教师怎么写听课笔记 篇11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皋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

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番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一得”,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

有时教师听课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视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听课者的目的,可以适当有所侧重,一般说来,对熟悉的教师,由于对其班级情况有所了解,可着重就其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2、评课

教师如何评课?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要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新老师怎么写听课笔记

1.“划步骤”,既记录全课程教学环节。

2.“抓转换”就是记录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是转换和衔接。

3.“加备注,就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以外又有记录的必要东西,用加备注(括号)的方式记载下来。

4.记录学生上课情况。

5.“记时间”。

6.“勤评点”。

7.“录板书”。

听课不能为了记录而记录,听课教师不是“摄像机”,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作一番摄录;也不可能像专业速记那样,一字不漏地记录,而应讲究听课技巧,记录时做到有所选择,要学会“去粗存精”, 让自己真正从听课中受益。

听课笔记也不能是“八股”和“教条”,其记录也未必要面面俱到,洋洋洒洒。其实,听课跟授课一样,听课者要有独特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鉴别能力、领悟能力、评判能力,要能够把听课时的所听、所看变成自己的所感、所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听课笔记呢?

记录精妙之处

有位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我们听课就是抱着学习的目的而去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妙之处,我们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比如,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段,教者灵活驾驭课堂教学之巧妙处,善于诱导启发思维之经典处,学生积极动脑智慧闪现之精彩处,善于探究触类旁通之关键处,或一个巧妙的引入过度承转,一段独具匠心的留白,甚至是一句实用的话,一个贴切的词语等等,都应重点记录。至于师生那些最寻常、最直接的活动和对话可略记。如果我们在听课时能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去发现别人课堂上的每一点闪光之处,课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记录不足之处

听课时要带着批判和审视的目光,无论多么资深的教师,准备得多么充分,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也一定会有“败笔”,有不足之处,我们应当将其记录下来,课后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静下心来认真思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课堂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以后在实践中针对这一问题应该怎样去做?吸取教训,重新思考作设计,以便以后自己在教学时得以改进和提高。以此为鉴,也可以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少犯或不犯同类错误,减少失误,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前人失败的肩膀上去获取成功。

记录疑问之处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对别人的授课,自己持不同看法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出来,用以反思、商榷和询问。比如:这个问题有必要问吗?能否这样处理教材?还有比这更好的处理办法吗?如果执教者的这节课让我来讲应如何做?我以前怎么没这样想过呢?尤其是对于自己与执教者有不同的思考、不一样的环节设计时,更该记录。同时最好也写下自己在以前的课堂中是如何处理这个环节以及这样处理的原因。课后再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别人,看不到讲课教师的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地认同讲课教师的设计,看不到执教者思路、方法的不足。

记录感悟之处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特殊场景或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激活其思维,使其产生联想和想象,但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并记录下来,就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因此,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要随时记下当时感想、感悟和收获,这不仅利于课后评课、交流,更有利于为进行自主反思提供鲜活的素材,同时也为日后写文章积累第一手资料。当然,听课时的感悟并不能立即在听课时成文,这时我们只需要写几个关键词即可,课后可根据关键词进行相关整理。

及时撰写听课反思

幼儿园听课笔记评语 篇12

班级:学前B班

教者:黄老师

学科:英语

课题:Unit 6 Hot and cold

课堂纪实:

一、复习上节课律动和单词

二、导入新单词准备两杯水,一杯热的,一杯冷的,让小朋友触摸感受温度,引入hot和cold的教学

三、撕卡片游戏把hot和cold卡片分别贴在两个小朋友的`背部,看哪个小朋友先撕下对方的卡片,然后进行奖励。

四、听指令游戏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教师念到哪个单词,小朋友就拍哪一个,拍对了的小朋友得奖励。

五、新律动的学习

六、发卡片复习单词

小结:

教师带领小朋友跳律动的时候不太自然,主要是律动没有练熟。在组织游戏的时候有一点混乱。很多小朋友没有参与到游戏中来。上课的时间过短。总的来说,流程较清晰,相比之前有很大进步。

小班音乐听课反思

本周我有幸聆听了璐璐老师的小班音乐游戏《快乐的小老鼠》,体会到了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感受璐璐老师的教学机智和上课热情。记得这个音乐我在小班时候也上过,我上的版本是《开始和停止》,也是感受音乐的突然停顿,但是我是采用很多方面的开始停止,如开汽车、煤气灶、洗衣机等,感觉没有璐璐老师的小老鼠来得生动形象。

首先,璐璐老师的选材很适合,悦动的音乐很轻松,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配上小老鼠跳跃的形象,很能抓住幼儿的眼球。音乐很形象,轻松跳跃,然后音乐戛然而止,短暂的停顿后继续进行,很像小老鼠偷东西时的四处张望。同时,陈老师扮演的小老鼠也很生动,拍手、洗澡、啃玉米、吃饼干一个个动作来源于幼儿生活,动作夸张、精彩,逗得幼儿哈哈大笑,前期的小老鼠也为后期幼儿的游戏进行铺垫。

其次,璐璐老师自身的教学比较有感染力,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新老师来说非常难能可贵。在幼儿每次倾听音乐后,璐璐老师都能随机表扬幼儿,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励幼儿认真听音乐,而且教师本身的语言比较有激情和感染力,能带动幼儿一起快乐游戏。教师还能关注到细节,比如停顿音乐的处理和倾听,图谱的利用,小老鼠的表演等,都为了目标达成而服务。

但是也有几点有不同的看法,璐璐老师在放置图谱时没有按照小老鼠的表演顺序进行,导致幼儿在游戏时有点混淆,个别幼儿看着图谱进行,大多数幼儿跟着老师游戏,图谱没有发挥最大的效果。建议根据小老鼠的游戏顺序放置图谱并进行游戏,等后期让幼儿自由游戏时可以撤离图谱,并告诉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而且璐璐老师的小老鼠图谱画得不够形象,可以以小老鼠为主体,再配上简单道具的形式来进行。

上一篇:学校校园文化串词下一篇:大学贫困生申请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