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华(中华魂——复兴中华)演讲稿

2024-11-05

复兴中华(中华魂——复兴中华)演讲稿(精选12篇)

复兴中华(中华魂——复兴中华)演讲稿 篇1

复兴中华

----顺应时代的召唤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复兴中华----顺应时代的召唤

正如马克思在阐释人与社会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样,一个时代的发展必有其时下所促进这个时代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恰似我们都知道的,任何一样商品或者能力,只有在有需求的地方才有市场.而在这里,我们谈到一个民族的复兴,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试问,何为复兴?

我想,如果为着定义复兴两个字,一千个人兴许有不止一千种看法那,我们不妨透过现象来尝试寻找其本质

中国,一个承载着五千年光辉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度 ,从公元627年贞观之治713年开元盛世的唐朝, 到公元1330年极盛时期疆域面积约2400万平方公里的元朝。从火药造纸等四大发明的问世,到七下西洋的傲视亚欧群雄.中国,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如今, 回顾共和国走过的60年,光辉历程这样记录着:振兴中华的奋进精神,使“两弹一星”上了天,让太空留下神舟飞船的身影,也圆了“嫦娥奔月”的飞天梦;踏实勤恳的创新精神,使举世瞩目三峡工程蓄水发电成为可能;坚韧顽强的拼搏精神,让我们在科研事业一路披荆斩棘,创造辉煌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又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从唱响 “春天的故事”到“神七”载人飞船的升空,从被嘲弄的“东亚病夫”到奥运会上响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切的一切,无不展现我中国人勤劳、坚强、智慧和勇敢民族品格。

当然,在此之前,不乏许多付出过惨痛代价才得来的教训.鸦片战争告诉我们,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贸易市场,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经济,甚至于发展综合国力,闭门造车都会成为加速本国衰亡的最强推手,清末的闭关锁国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抗日战争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同样遵循着这弱肉强食的动物生存法则,任何一个国家,想要长远地存在并发展下去,必定先要将自己武装起来”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留给我们,也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让我们铭记在心的发展原则.同时十年文革以及大跃进运动,也教会我们扎实、勤奋、崇尚科学才是正确的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在这里,在这摸爬滚打中逐渐成长的新中国

我们仍听得见新中国成立之际全国人民发自内心的欢呼;我们仍看得见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迸发出的无限生命活力;我们仍把握得到这个民族沉稳跳动的铿锵脉搏.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养育我们的伟大的中国,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无不洋溢着我们这个民族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

对于真善美的偏好和追求,可以说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天性,这是人与生俱来如呼吸一般自然的存在.结合之前提到的人与社会辩证统一的观点,我们无法否认,社会由人组成,人的意志也主导了社会的发展,人类向往美好,最美好的追求便是亘古不变方向

由此,在如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这许多制度和生存条件还不完善的我们的祖国.一场由坚毅、奋进、追求、拼搏的民族精神引导的复兴必将来临.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每一个21世纪的爱国青年起码的认知.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铭记祖国取得的成就为我们带来的骄傲和自豪的同时,还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奋力拼搏吧,让我们挥洒自己的激情和汗水,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定要永远铭记——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我有一颗中国心!未来属于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文明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吧!

复兴中华(中华魂——复兴中华)演讲稿 篇2

汉服与中华礼仪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每当说起民族, 人们往往带有一种崇高情绪, 对民族文化、服饰、美学投以无限的憧憬。研究汉服与汉族文化, 分析中华礼仪文化与汉服之间的关系, 从中华民族礼仪之邦中, 找寻中华礼仪服饰的标准, 从服装中发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原因, 分析汉服中所蕴含的中华礼仪内涵。

二、汉服文化的由来

汉服, 从字面意思分析是汉代民族的服装, 一些人对其有不同的认识。他们认为, 汉服是中华民族整体的传统服饰, 这是区分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而言的说法。汉服的服装主要由帽、服、鞋、配饰等物品组成, 汉服文化的礼仪标准也是以汉族文化为基础, 逐步演变过来的。关于汉服的记载最早是在《汉书》中, 以汉朝中的“汉”字为代表, 通过衣服制度制定服装礼仪, 以《礼记》、《周礼》中的礼仪典章为基础记载, 以儒家礼仪思想为基本要义。《左传》也有对服饰礼仪的记载, 称“服装之美、谓之华。华夏也一”。由此可知, 我国称为华夏、礼仪之邦, 是基于服装礼乐文明而由来的。

三、汉服的礼仪制度

作为礼仪之邦的汉服, 礼仪制度是体现国家基本礼仪法度的标准, 是国家立国的大法。自西周开始, 周人从天地信仰中创造出伦理内涵, 将神学思想融入到人文思想文化中, 这也成为了中国汉服礼仪制度制定标准的根源。春秋时期, 汉服的礼仪制度按照周代文化制度标准, 对“礼”进行治理规范, 依照国家稳定社稷的思路, 制定有序的规划途径。 古人依照衣服制式对照制定礼仪, 创造汉服的目的正是体现法制的表现。天人合一、包容万物真实体现了天、地、人三和的伦理秩序。他们将礼仪作为伦理道德约束的标准, 形成统一的汉服管理体系。汉服除体现神学的丰富内容外, 更直观地反映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在穿着汉服上有严格的规范制度。不同的等级阶层穿着汉服的规范要求不同。例如, 在佩戴玉佩上, 依照身份不同, 配搭不同的玉器。天子佩戴白玉, 公侯佩戴山玄玉, 大夫佩戴碧色玉佩等。。

中华民族的服饰色彩相对较为丰富艳丽, 汉服的颜色囊括了整个色彩系列, 其中以六色六彩为尊的标准, 尊为土, 玄为天, 黄为地, 青为木, 赤为火。依照汉服颜色进行合理的搭配, 表现各级尊卑标准。在汉服颜色搭配上, 以合理的印记进行登记对比分析。孔子曾说, 朱赤为正色, 紫色为间色, 正所谓恶紫无疑正是放置于间色之间的。这是对正色和间色的定位, 体现了孔夫子对于维护礼仪尊卑的思想。

四、汉服与中国礼仪复兴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礼仪文化的复兴与汉服文化是分不开的。大体分为几个类别, 首先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重视传统文化服饰的发展。其次是对于爱好研究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人, 用身体力行的方式推行汉服文化的发展, 以粉丝制提升汉服文化的宣传, 提高人们对于汉服服装的喜爱度, 将汉服文化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另外, 从商家角度考量, 商家利用汉服文化思想, 对汉服服装进行改良, 适应现代人们对于汉服服装的认可度, 客观上推进了汉服的复兴发展。面对汉服发展与中华礼仪复兴发展而言, 我国需要从现代文化发展中找寻适合推广汉服文化发展的有益方向。通过加强汉服文化的文化发展, 提高人们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水平, 减少盲目追捧服饰、丢失传统文化思想。加强人们对于汉服礼仪文化制度的学习和研究, 提高人们对于汉服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兴趣, 实现对汉服礼仪文化的规范认识, 提高现代中华礼仪复兴的汉服文化发展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汉服中华礼仪文化的复兴是一种服饰文化发展思想的回归, 是一种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研究的表现。在中华礼仪复兴发展中, 需要汉服文化类似的传统文化元素, 提醒我们找回中华民族礼仪复兴的精华, 将这些传统文化保留下来, 学习并研究, 提升中华礼仪服饰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思淼.浅谈“汉服”与中华礼仪复兴[J].青年文学家, 2014 (29) .

[2]周星.新唐装、汉服与汉服运动——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国有关“民族服装”的新动态[J].开放时代, 2008 (03) .

汉魂回归是中华文化内核的复兴 篇3

中国文化体系庞大,它拥有对自然界、社会人文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行为方式,它是多种文化的混合体。具体地讲,在思想行为上,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而对于自然的理解则以道家文化为主。唐诗宋词、陶瓷、音乐、绘画……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都烙下中国文化独特的印记;贵和尚中、坚忍不拔、仁慈、爱国、勤奋、探索、创新……中国人高贵的文化素养与高尚的精神品质赢得世界的认可与尊重。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体系多数时间处于开放状态。它也汲取并改造世界精华文化,如佛教。“有容乃大”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也是中国文化长盛不衰的一个根本保证。文化兴则中国兴。文化强则中国强。本刊推出“汉魂志”系列报道,身体力行,实践中国文化。

远在四五千年前,当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相继崛起的时候,世界的东方,炎帝、黄帝部落以龙为图腾,同样在开始他们伟大的历程。自此以后,这个民族的子孙皆乐意称自已为“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

他们称华夏族。

他们创造了历史,历史也给了他们足够的尊重,太多的事迹为其后世子孙所称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小白攘夷,华夏重生等,一代又一代英雄使得后人对这个民族能够屡遭重创仍能重生庆幸之余又觉理所当然。

由于其独特的包容性与适应外界压力的能力,这个民族坚强地生存了下来。当整个西方津津乐道于古罗马文明的伟大时,他在东方已经创造了领先古罗马的文明,而整个西方对其一无所知。只有在班超派遣其助手西行寻找这个号称“大秦”的古罗马帝国的时候,西方才通过与其敌对的安息帝国了解到东方还有这么一个庞大帝国的存在。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2300年前,做了汉朝皇帝的刘邦志得意满地在其家乡教小儿歌舞的时候,或许没有想到,他所创造的这个庞大帝国王朝的名称将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族之名,由此而生。

他有理由为自己自豪,他的子孙无比强悍。霍去病、李广、卫青、路博德、杨仆、郑吉、陈汤……破匈奴、击南越、收朝鲜、败乌桓、降夜郎、屠大宛(轮台)、定康居。丁零、鲜卑、羌、氐、南蛮、百越无不俯首称臣、北面来贺。他们用自已的行动赢得了所有人包括对手的尊重。

他有理由为自己自豪,他的子孙无比智慧。创造了太多让世界为之目眩的奇迹,中央集权制度、言官制度、司法制度,丝绸、瓷器、造纸、印刷、航海、精铁铸造工艺,无一不独领风骚。

他有理由为自己自豪,他的子孙无比执著、坚忍。苏武、张骞、班超,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着后世子孙。

……

当一个血管里流淌着汉、胡两种血液的汉人——李世民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时候,后人们意识到:这个同化、掺杂了胡人新鲜血液的汉民族更加强悍、进取。

唐朝,中国历史中第二个强盛王朝出现在东方的时候,世界都笼罩在它的光芒之下。贞观、开元,一个又一个的治世、盛世创造出了令世界折服的伟大文明。汉民族也达到了其古代文明史的最高峰。

唐人,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人也为这个称谓颇感自豪,它代表着一段曾经无比荣耀的历史。

在经济、文化大发展的今天,汉文化复兴这个词逐渐热门。为何要在现代文明发展如日中天时提出“复兴”一词呢?汉文化复兴的必然性在于文化共存的必然性。文明的复兴不是作为民族主义者的炫耀资本,而是世界发展的一种样本。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在独立发展的情况下都有可能成为世界的一个样本。

汉文化的复兴不是以推翻其他的文化为目的,也不是排斥现有的制度,只是谋求文化发展的平等机会,这就是汉文化要做的事。

在深受西方经济大潮影响的今天,汉文化并非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它顽强地生长在汉人的内心,这是汉文化复兴的内在动力。汉文化的复兴关键在于文化内核的复兴,华夏千百年来思维方式的复兴。

复兴中华演讲稿 篇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复兴中华,从我做起》。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骄傲,因为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自豪,因为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但是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背后,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曾经被外国列强践踏得满目疮痍!忘不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耻辱,这座世界上最辉煌的园林瑰宝顷刻间就化为乌有;忘不了南京大屠杀那30多万无辜的冤魂,多少妈妈被剖腹,胎儿被挑在刺刀上,日本鬼子却哈哈大笑;不知还有多少个万人坑堆叠着同胞的白骨,不知还有多少片土地浸透过亲人的鲜血。为什么?为什么在我们的土地上,侵略者会如此肆无忌惮。是因为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

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祖国沧海桑田,神舟巨变,黄皮肤的民族,终于在屈辱中站起了。冲天而起的蘑菇云,打破了苏美两国的核垄断;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向世界宣告中国不再是“东亚病夫”;而从“神舟5号”到“天宫一号”的升空与返回,证明中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东方巨龙开始腾飞了。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幸福的阳光下成长的我们,已经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许多人开始崇洋媚外。吃的是美国的垃圾食品“肯德基”;看的是韩国的肥皂剧;用的手机不是“苹果” 就是“三星”;就连我们的黑头发也被各种颜色取而代之。要复兴中国,首先要从爱国做起,看看韩国人是怎样爱国的吧,他们90%以上的人都买自己国家的产品,他们从小就知道,购买国货在和平年代就是最大的爱国。而中国人90%以上在买日本货。等于每年将一亿多美金拱手送给日本,让他们拿着中国人的钱来买中国的钓鱼岛。

复兴中华演讲稿3.2 篇5

——做中国梦的践行者

小马学校胡耀忠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小马学校三年2班的胡耀忠,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复兴中华,从我做起》。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青少年要有担负起富民强国的责任和理想。周总理在学生时代就曾说:“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这也成为了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他以此为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着,我们看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也看到了他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周总理人生的信念和人性的光芒就像一座坚定不移的灯塔,指引着几代青年人扬起理想的风帆穿越人生的精神海域。

作为新中国的小学生,我们都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盼。我们必须正视自己,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祖国的繁荣和共产党的强大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操。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颂扬小学生的崇高理想!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就是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把我们复兴中华的理想抱负落实到我们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在家里,我们要做孝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我们要做热爱祖国、文明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我们要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独处时,做心胸开阔、心里健康、勤奋独立的小主人。

同学们,我们正值青春年华,为了民族的复兴,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谱写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篇章吧!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演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国,不分年龄

高山有高山的气势磅礴;大海有大海的汹涌澎湃;青松有青松高大苍翠;小草也有小草的坚韧不拨。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每个人都能有所作为,每个人都能成为复兴中华的一员。因为,爱国,是不分年龄大小的。

“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成为复兴中华的一员;每一位中国人都可以捍卫祖国的尊严。”这句话,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样,道出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打开中国的历史画卷,许多爱国伟人不胜枚举。因为爱国,岳飞背刻“精忠报国”;因为爱国,周总理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因为爱国,朱光亚、苏步青、李四光等名人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飞回贫困的祖国参加建设;还是因为爱国,我国各条战线的工作者,默默无闻地艰苦奋斗,释放着自己全部的光和热,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爱国”的真谛!

伟人有伟人的报国之志,平凡人有平凡人的爱国情怀!爱国,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务!不分时间!更不分地点!

记得有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小男孩捡起马路上的一枚沾有污垢的硬币,周围的人对他说,那只是一分钱,既脏又没啥大用,扔了吧!但小男孩却用手帕擦净硬币,大声的说:“这上面印有国徽,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小男孩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真诚的爱国之心。

在2012年G20峰会上,主办方用贴在地板上的各国国旗贴纸来标示合影时领导人的位置。合影结束后,唯有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弯腰把这面国旗贴纸捡起、细心地收了起来,从而避免了国旗图案被人踩踏。一个国家主席,用小小的动作谱写着伟大的爱国的情操,传递着爱国的最强音!有网友这样说:“弯腰拾起国标,起身挺起国魂”;“甚小细微之举动,捍卫国威之雄心。”

台湾著名校长高震东曾在国内演讲时说,爱国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是啊,热爱祖国还是我们要尽到的一份责任。国家在哪里?我们常常找不到!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你在国家里头,所以就不知道国家在哪里。当老师的,国家就是你面前的学生,你往讲台上一站,下边的学生就是你的国家;我们中学生,国家就在你的学习成长中,优秀的品德,优异的成绩,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就是你的祖国。

我也曾铭心自问,作为中学生的我,怎么做才是爱国呢?带着这一疑问,我请教了老师。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爱国可以从“我”做起!从平凡的小事做起,把复兴中华的理想和抱负落实到每一天的行动中去。就从每天在学校读书开始;从每天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开始;从在学校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帮助同学开始;从在家里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开始;从在社会上遵守公德,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开始„„爱国可以从点点滴滴开始做起,从最基本的开始做起„„听了老师的话,我渐渐意识到,我,是中国未来的主人翁,我要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学校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做个善于合作的“好伙伴”;在家里要做个关心亲人,热爱劳动的“好帮手”;在社会上要做个爱护公务,遵守秩序的“好公民”,要做一个心胸开阔,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中学生。

同学们,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是属于我们的,党和人民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让我们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为着祖国美好的明天,勤奋学习,刻苦锻炼,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道路奋勇前进吧!

复兴中华(中华魂——复兴中华)演讲稿 篇7

一、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方针的一致性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与党的执政理念相一致的。

1. 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方针具有一致性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论为宗旨, 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 使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 科学发展观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一致性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因此,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 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工作能力, 切实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一性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系统,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内涵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 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增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并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2.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一性

(1)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统一性

科学发展观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前提, 因此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与时俱进地推进相关方面的理论创新, 才能最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统一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目标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略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民族特点的正确道路, 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历史已经证明,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 因而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功之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发展进步的旗帜。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社会主义的振兴与中华民族的振兴是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华民族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再造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将在中华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再造辉煌, 而这一切又将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积极因素与坚定力量。

2.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实现民族复兴作为己任, 经过艰难探索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改革开放以来, 我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形成了一整套方针、政策, 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总结历史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我党得出的结论是:改革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方针, 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3.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略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我们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这就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因此, 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激发农村内部活力, 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搞好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略,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是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因此, 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途径,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从而促使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略,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的必由之路。因此,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积极促进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

(1)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宝贵的精神支柱, 因此, 只有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武装全体党员和各族人民群众, 使之成为每个主体的自觉追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精神资源和巨大的精神动力。

(2)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

改革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因此, 要坚持走改革创新的道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中站稳脚, 并充满生机活力, 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是新世纪、新阶段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方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 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方针具有一致性,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统一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 将会有力地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复兴中华雅乐 我们责无旁贷 篇8

21世纪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历届“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名录”评选活动中,越南雅乐、韩国皇家宗庙祭祖仪式及神殿音乐等源自中国雅乐的项目相继入选“名录”。2005年,源于中国端午节的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非遗”成功。

2008年初,记者见到了讲学归来的沈洽教授。从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和中国音乐学院研究部主任卸任之后,他一直在南华大学任教,至今已逾七年。

“不想讲,真不想讲。”出乎记者的预料,沈洽很激动地说。“以前我总是呼吁,从我工作起一直呼吁到退休,太多的想法和建议,有什么用!”“如果一定让我说,我不想再讲大道理,只说一件事:救救中华雅乐……”。

就这件事,沈教授一谈一个下午,滔滔不绝。

雅乐国粹今在何方?

沈洽:你们知道吗?最近韩国把我们的端午节祭申报成为“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了。

记者:韩国申报的是江陵端午祭,他们保留了比较完整的一套祭祀仪式。

沈洽:江陵端午祭是韩国的没错,但端午祭却是地道的中国货,他们的雅乐也是中国唐代、宋代传去的,宋徽宗曾多次“赐乐”高丽王。可这些东西经过“韩化”,就成为他们的国宝,成为他们的“口遗”了。问题在于,情况似乎还在发展,听说他们还要想申报中医、祭孔等等;韩国有学者最近还发表文章说孔子、西施、李时珍等都是韩国人。如果有一天孔子、西施、李时珍、儒学、雅乐、端午节都变成韩国的了,你作何感想?连同更早先传去日本被“和化”了的日本雅乐,最近山口修先生帮越南重建的越南雅乐,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印尼、柬埔寨、泰国、老挝等等,在历史上曾受到过中华文化间接乃至直接影响的各种雅乐传统,他们至今都或保持着或恢复了很好的传统。你又有何感想?

记者:很遗憾的是,雅乐在其真正的发源地中国却消失了。

沈洽:是呀,20世纪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这些都是落后的、是糟粕,成为许多专家学者、文艺作品嘲笑、调侃的对象,都被扔到垃圾堆里去了,而人家则当宝贝,引进后保存、改造,甚至还要说这些东西最早是他们的。这叫什么话呀?你不服气,说这是中国的,那你拿东西出来呀。你又拿不出来,连曲阜的孔庙都拿不出一套完整的祭孔仪式,怎么拜、怎么做、用什么音乐,都不知道。我们拿不出来,别人拿出来了,然后去申报,联合国教科文批准,就这样被他们“申”去了。能怪谁?只好怪自己。

记者:思想观念不同,当今的主流是引进西学,与国际接轨。

沈洽:怎么和国际接轨?我认为弘扬各民族文化、共建多元社会才是当今国际的主流。我们对这些事情是听之任之、毫无反响?还是有所警觉、有所应对?台湾这些年来“去中国化”这么厉害,但还是有人敢在电视上气愤地说,这是“文化强盗”行为,呼吁要保卫中华文化;也有人说,呼吁应该,但思考怎么保卫才更重要。所以我只提一条建议:对于这种现状,我们要不要好好反省一番?我有一位韩国国乐院的舞蹈家朋友,她曾来中国念博士,一心想学中国正宗的宫廷乐舞,结果什么也没有学到,只能回去自己研究。如果来留学的人老是找不到正宗的中国传统礼仪、舞蹈和音乐,让来学的人失望而归,人家还来这里干什么?来找歌星、听口号么?还是来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丰硕成果?还是听西方管弦乐队翻版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你能拿出一件真正唐代的乐器、一首真正的唐代乐曲么?别说唐代,真正宋代、明代的地道音乐我们又能拿出多少呢?记者:真是很有趣,“五四”时期人们把雅乐看作消极的东西,对其消失拍手叫好。过了将近一百年,时过境迁,现在人却又要复兴雅乐。您认为在当今社会,雅乐除了遗产价值以外,现实意义在哪里?

沈洽:过去说这是封建王朝的产物和象征,应当推翻。可是黄帝、神农、伏羲、尧、舜的“三皇五帝”时代并不是什么封建王朝,不早有《云门》、《成池》、《箫韶》等等大乐存在?那是祭天、祭地、祭祖宗的。祭天地是为了感恩天地创造了万物,使人得以生存、繁衍,是向天地承诺人要和天地和谐共生;祭祖是对祖先的感恩,是向祖先承诺要把先人的智慧代代相传,不弃不遗。华夏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我看,这雅乐也是有一份功劳的,不能简单地说它就是封建王朝的产物。它有着更为复杂得多的文化、历史和民族心理的内涵。联合国为何要设“人类遗产”的认定?我想,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各种文明的璀璨象征和宝贵基因。所以我们中华文明,应该有一种从炎黄时代开始就一脉相承的东西,它是能让人肃然起敬、让人深切地感觉到从这个文明走过来的骄傲、让受到这种文化熏陶的人都变得正气凛然、气宇轩昂,让全世界华人都深心向之的现代图腾。它是什么?最恰当的代表和象征看来只有雅乐。它应当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雅乐承载的主要功能我认为主要有二:其一,它是民族精神的图腾,可以把全世界华人的力量凝聚一起,一定不要小视这种图腾的力量。也不要以为图腾只是所谓“原始社会”的产物。现代社会照样需要图腾,照样充满了图腾,它是人们集体地、自觉不自觉地不断赋予、不断充值的心灵的支撑点。其二,它能帮助我们完善人格。采用雅乐的形式,把中华文化精神复兴起来;通过规范、仪式、礼俗,包括演出等等,先是把人的行为训练得有中华文化的丰厚教养,最终潜移入心,变成我们自己的灵魂。从这一点来说,韩国雅乐的做法虽然让人叹为观止,但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我觉得他们过于重视形式,有作秀的成分。形式要,但不应是我们重建雅乐的主旨,不能仅仅恢复其形式。所以,韩国的经验也不能照搬。至于它的作为艺术的欣赏功能,当然也有,但是次要的。眼下应当把重点放在它的有据性和神圣性上,如果一开始先去强调审美功能,就注定失败。

我们不争论,争论不会有结果

记者:郑觐文等先辈复兴过古乐,刘天华也有类似的主张,但这种做法在过去一直被批评。其与“五四”时期“国粹主义”有关联么?

沈洽:有人就骂我是“国粹”派。其实“国粹”乃“国之精粹”,原本没什么不好。只是自觉国学根底太浅,承受不起。关于“国粹主义”,我在我的《“u”字路》一文中已经说过,“国粹主义”是指浑然不闻世事,一味夜郎自大。如果我们心里装着整个世界,又能充分看清自己“国粹”对民族、对世界可能做出的贡献,就不能叫“国粹主义”,而是一种“大爱”,就把它叫做“大爱主义”吧。

我觉得事情在于做,不要去嚼这种舌头,不要争论“五四”时期谁对谁错,对“五四”的评价还需要时间的沉淀。我们不争论,争论不会有结果,反而会把该做的事忘了,把事情弄糟。我们只说:面对兄弟邻邦们的种种举措,我们应不应当有所感悟?周围的国家都在重建他们自己的民族图腾,中华民族要不要一个能象征自己数千年文明的,有更深厚底蕴的图腾?如果

应当有,那么就应该去做,让认为有必要做和愿意做的人去做。这样,就只要在有这种认同感的人群中去讨论一个问题:怎么把这件事情做好,而不要陷在要不要做的争论之中。老是打嘴皮子战没意思。吵得翻天,最后都不了了之,误国误民。

记者:以前可能过于强调中西结合、忽略了保存传统的重要性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中西合璧”。

沈洽:对,中西合璧可以做,但要保存归保存,改革归改革,原样的东西决不能丢。我们现在面临的尴尬是几乎拿不出相对完整的“原样”来,都是改造过的、“发展”了的。杨荫测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有保护和改革分开做的倡议,但事情的发展令人非常遗憾,不,是非常痛心。“原样”都没了。怎么谈改革、发展?拿什么去同人家“合璧”?有趣的是,大家都认为损坏文物是犯罪,但损坏(我觉得改动是另一种形式的损坏)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无所谓!人们把编钟放在太庙里供起来,却谁都不让动,这又有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把它变成活的象征呢?讽刺的是,花大把的钱把《图兰朵》请到太庙里演出,就轰动了,票房就爆满了,这难道不荒唐吗?为什么不搞一台雅乐演出呢?你一定说,搞出来肯定没人看。是啊,这确实非常可能。可是,我们的国民为什么对此没有像对《图兰朵》那样的热情呢?难道不会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媒体、我们的政策等方面出了什么问题?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日本的雅乐,观众也不是天天爆满。但国家就是花大钱养着,不轻易表演。这反而强化了它的神圣性,甚至增添几分神秘性。神圣性和神秘性本身也就是另一种美。

记者:日本、韩国是否也经历过从“失落自我”到“回归自我”的历程呢?

沈洽:就我所知,就雅乐这块,好像没有。他们似乎一直是把保存和创新分开做的,其雅乐传统没有中断,他们决没有把雅乐同什么新玩意儿混在一起,弄成一锅粥。

记者:赵元任先生有一个很有名的评论,讽刺原来复兴雅乐的行动。

沈洽:此一时彼一时也。赵元任这么说是那个时代所使然,也可以理解。那时中国雅乐这个符号被人强调的是另一种意义。但斗转星移,时代交了,我们应当从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现在再把赵元任当时的话抬出来,说主张保存和复建传统就是迎合某些洋人希望中国保持缠小脚、戴瓜皮帽的“殖民心态”云云,就有点儿可悲了。这话从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我就听过了,听多了。试问,为什么故宫博物院做这些事情没人耻笑,而一提保护弘扬民族音乐就有人讽刺、嘲笑?无形文化不一样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么?不论你是什么观点(保护国粹或中西合璧),传统总不能从我们手里丢失吧。所以,对于思想如此僵化的人,我的态度是不予理睬。我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时,这种人自然就会慢慢少的,就像清末民初的“国粹”派,曾经很多,后来却越来越少。历史常常就是这样循环不已。

记者:故宫能够组织恢复雅乐吗?

沈洽:单靠他们可能做不起来,它毕竟只是一个文物博物馆。而音乐、舞蹈,还有整套礼仪,是血肉文本,是活生生的。当然需要博物馆的大力参与、支持和配合,但不适合作为主轴。

记者:目前有没有人在做这种恢复雅乐的尝试?

沈洽:有,台湾南华大学就做、了很多努力。该校的雅乐团就设备和乐手水平来看,很多人会笑他们“业余”。这话其实也不错,因为它是学生社团,本来就是课余的,各系有兴趣者都可以参加。但就在这种条件下,学生进团时是一个样,过一段:时间就变一个样:心态交了、举止行为变了,就变成另一个人了,变得温文尔雅、富有教养,变得更有定力,内敛而沉稳,办事能力(尤其是乐团的干部们)往往进步到令人吃惊的程度。为什么?因为雅乐团的团员不仅要学吹拉弹唱舞,还要学礼,甚至连走路都要学,在师长面前应当怎样做事,在各种人前应当如何应对,不卑不亢到什么程度等等,有一整套仪规i加上乐团对内对外各种事务,统统都要自己管理,所以经过这样的历练和熏陶,办起事情来更加有条不紊、踏实可信。包括钟、磬、枧、圄,笙、箫、琴、瑟的卸、拆、装,一点都不会乱。十年下来,连一颗螺丝钉都没有丢过。现在南华大学雅乐团经常去各地演出,社会反响很好;还去了日本,受到该国雅乐府高度评价和热情接待,最近还应邀将去韩国表演。著名民族音乐家林谷芳甚至开玩笑说:连帝王都没有坚持下来的串情,你们坚持下来了。做了十年,并且越做越好。

困难也要做,不做我们永远不会有

记者:现在复兴雅乐存在困难,据说连孔庙的很多仪式、雅乐也都是假古董、近期仿制的。

沈洽:真假问题要看怎么说了。其实历代的雅乐几乎都是在之前雅乐残存的基础上,甚至在废墟上“恢复”和“重建”起来的,但都被认定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说穿了,“恢复”也好,“重建”也好,都只是在一个残缺的基础上,有根据地去弥补,都不可能完全同老祖宗的东西一模一样。二者只是“原貌”含量的程度之别。但绝不是胡编乱造,它必须有传统音乐遗存和历史文献的支持,越多越好。所以,只要有根据,就全应找来仔细研究,以此为据进行复建。日。本、朝鲜雅乐的复兴,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做的。最后成功了,变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不得不承认的人类遗产。中国学者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研究,但仅限于研究,没有实践,实在可惜。

记者:的确,从历史上看,由于时代更迭,几乎每一个时期的雅乐都有丢失。

沈洽:所以,这正好成为我们“恢复”和“重建”雅乐之合理性和可能性的关键所在。

记者:说起来很让人激动,但困难实在很大。而且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不能空喊口号。

沈洽:我觉得再困难也要做,不做我们永远不会有,早做总比晓做好。关键是有没有这个观念和意识。不要一开始就说多难多难,最后只好不了了之。你怎么吸引世界上其他的人?我们能为世界提供什么东西?若了解中国音乐,是来看“四大件”教材,还是来看民族管弦乐队?这个问题:首先,是要不要做?第二,谁来做?第三,怎么做?日本是怎么做的?韩国是怎么做的?越南是怎么做的?……再困难不都在做嘛?我们为什么不能学学他们呢?

至于可行性操作方案,还得集中志同道合的各方面人才一起来出谋划策。不过我想,首先需要有志同道合的人。我觉得如果有一个单位,去申请二个有分量的课题,聚集海内外一批志士能人,一起来讨论这些事情该怎么干,然后一步步去做,切忌浮躁。,也不能借此去沽名钓誉,要众志成城,甚至要准备被人吐口水、臭骂,要切切实实搞出个东西来,为中华子孙做成这件事,这样才有希望;如能如此坚持几代人的努力,情况就会很大的改观,不仅仅是雅乐的复建,而是民族精神更灿烂的焕发。逐步地也可建议将雅乐同国家礼仪结合起来,中国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举行相关礼仪时为什么不用我们自己的传统?这其中当然包括用乐、用舞、用礼,不是单纯的音乐。众所周知,隋唐时代的九部乐、十部乐都是乐、舞、礼的综合

体,曾对周边国家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反对留辫、叩头、缠小脚,但在很多方面应该有唐宋时期中华文化的风韵和恢弘气度。

记者:您怎么称呼这种音乐形式?“中华雅乐”这个名字合适吗?

沈洽:具体叫什么名字可以讨论,但总归要有这个东西,名称可以再想。面对周边国家的做法,我们总要拿出自己的东西来吧。

五十年前,我和你的想法一样

记者:中国音乐教育体系为何一直建立不起来?原因可能在于我们缺乏类似于西方音乐“四大件”的中国音乐“四大件”。很多人都认为建立我们中国自己的“四大件”,才是最重要的当务之急。

沈洽:五十年前我和你的想法一样,但如今我的想法变了。我认为仿照西方建立自己的“四大件”可以做,但不能所有人都去做这一件事。

记者:可你拿不出来像西方的和声、复调这样体系完善的理论。

沈洽:坦白说,这些我早都想过——中国若建立体系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四大件”,以与西方的“四大件”相抗衡。但这是五十年前的事,其实当时不是只有我这样想。比如在上海音乐学院里,这种想法那时几乎已成风气。近二十多年来,我转向民族音乐学后,渐渐想通了。体悟到自己原先的这种想法还是陷在西方思维的圈子里跳不出来。“四大件”是西方音乐结构的东西,中国音乐不能用这个模子去套。也最好别用对应于Harmony和Polypllolly的“和声”、“复调”这些早已为西方定义了的概念,很容易误解。日本的雅乐你听过吧,我分析过日本雅乐的总谱,我觉得它们既不是Harmony,也不是Polypho-ny。用听惯西方式旋律的耳朵去听,或许觉得有些“单调”,甚至没什么“好听”。但它那种神圣性、气势和震慑力却是无法不让你感动和肃然起敬的。中国自己的音乐传统在哪里?光去想和声有什么用?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历史上的音,乐,特别是除民间音乐之外的那些过去尤其忽视的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好好整理出来,变成一个实实在在可操作的东西保存下来,不只是谱子啊、图片啊、论文啊、文物啊等等,而是要看有看,要听有听,要学有学,要教有教,管它什么和声、复调。当然那种做法不是不可以做,就让想那样做的人去做吧,不必大家都这样做。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应该多多包容,“有容乃大”嘛,国家的政策和投入更应该向弱势创意倾斜,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扶持。

记者:我的意思是说中国音乐的教材体系还没有建设起来。当前学校音乐教育有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乐理、视唱练耳等一整套源于西方音乐的课程,成为一个严密的、可操作的系统。要转变教育思路,总得有教材吧。

沈洽:问题是应该朝哪个方向去建设教材,要建立什么样的“教材”。《腔词关系研究》确实开拓了一个发展方向,它的做法是抽理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就像西方人抽理出和声、复调的理论那样,以服务于今人的创作。但中国音乐历史遗产的复建又是另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无论怎样发展,总得先要有东西才谈得上研究。没有抢救发掘,又如何谈得上学术研究和教材建设呢?首先得转变思维,跳出西方音乐“四大件”的陷阱,不要这样同西方去比。我们把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那种恢弘的东西找回来,就功德无量了。

记者:具体一些呢?西方人能够把他们的音乐整理成实实在在、体系严密的课程讲授。

沈洽:我们也可以把它弄成实实在在的课程讲授的东西啊,但不一定是“四大件”。中国传统音乐的作品、表演、形态等等,不都是可以整理成实实在在的东西么?大部分中国音乐的精华都散落在民间,应当把这些东西集中起来,乐、谱、器、服、音响、音像、图片、实物立体式、全方位地呈现中国音乐的面貌,避免集成工作只记录乐谱不保留录音的缺憾,这也是“科学化”。就像有的民族学博物馆,拿出一件东西就能说出这是什么材质,尺寸多少,当时的工艺是什么样,一整套东西提供给你。这难道不是教材吗?这样的东西弄出来就不得了了,全世界研究中国音乐的人都要来你这里了。不只如此,更重要的是要有血肉文本的传承,要寻找、发现,哪怕是培养那种任何人即使有“教材”在手也无法取代的那种“传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教材”。我认为,“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血肉文本,作为一种“断代智慧”,其最重要的传承方式只能是“口传心授”,而不是印成谁都能拿来使用的,我们习惯使用的那种“教材”,这种做法都只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是组装零件武的流水线操作系统,不可能是“断代智慧”传承方式的主流。

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不能丧失中国音乐的灵魂和精华。一个惨痛的例子就是古琴,现在民间琴家很少,基本都是学院派。也就是说古琴进入音乐院校后,不啻于经历了一次大的劫难。现在更“好”了,大伙儿连减字谱都不要了(或做样子摆在那里),这就把古琴艺术最注重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给抛弃了,也就等于阉割了古琴的灵魂。古琴如此“发展”下去,就只剩下“乐器”这么一个空壳儿,完全失去了它固有的意义。

另外,我们从事民族音乐学,研究了半天,干吗?是要解决问题。我的好朋友山口修先生,他作为民族音乐学家,除了摘纯理论(纯到家了的理论),这几年来可是干成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实在到家了的)实事,那就是帮助越南重建了他们自己的雅乐。所以我们搞民族音乐学,既要搞理论,也要摘实践。要搞理论,就要搞到家;搞实践,也要务到最实处。最怕是两头不着边,理论,只是夸夸其谈,拿洋人、洋文唬人;务实,则对不起,什么也拿不起来,只会指手画脚。如此吊在半空之中,永远不会有出息。

复兴中华雅乐,我们责无旁贷!

记者:就目前国际的现状来看,复兴雅乐主要是一种国家行为,还是靠民间学者的努力?

沈洽:归根结底肯定应该是国家行为,个人怎么可能搞得起来呢?但话又说回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越南雅乐的复兴除了越南政府以外,也是和山口修等学者的努力和财团的支撑分不开的。中国若复兴雅乐,应当有一个项目,先弄出个样子来。国家太大了,不可能什么都关注到。但雏形出来,有一定说服力了,政府就会重视,然后再建一个类似像韩国的国乐院也不是不可能。这是正常步骤。希望一步到位是痴人说梦。对于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言,雅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不能企盼别人,必须先靠自己努力。复兴中华雅乐,我们责无旁贷!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我想,如果把这次访谈的内容发表出去,可能会有争议,您打算怎么应对?

沈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这是我做学问的一贯风格。我只说我真心想说的,做我真心想做和能做的事。决不想把精力、时间耽误在无谓的争论之中。

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演讲稿) 篇9

班级:五年级(1)班 指导老师:蒲 丽

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演讲稿)敬爱的老师,亲爱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李谦,是鲤鱼池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这一句话像是漆黑的夜里唯一一盏明亮的指路灯,为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当我们失去祖**亲的庇护时,我们就是无家可归的孤儿!所以,我们炎黄子孙必须立下坚定的誓言——为祖国争光!

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悠久历史创造了数之不尽的灿烂文明,发明了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仅在科技方面研究成果丰硕,创造了令中国骄傲的四大发明,还在思想、艺术、教育等领域遍地开花,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我从书库中看到,我国近几年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从1999年11月神舟一号首发,到2012年6月神舟九号成功发射,并顺利完成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在这13年里,我国的航天技术日见成熟。2012年6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试验母船从江苏起航,奔赴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7000米海试任务,并完成海底航行、布放标志物等作业。这些实现了我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远大志向……看到这儿,我心中的自豪感就像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我们为祖**亲而骄傲!在我心中,其实“复兴中华,从我做起”,并只是大人们应该做的事,我们小学生也要更加努力的去做,虽然我们没法做惊天动地的事,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做好身边的点点滴滴。在学校里,上好每一堂课,做敞开胸怀、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在同学之间,做互相帮助、见义勇为的“好伙伴”;在家里,做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有礼貌的“乖孩子”;在生活中,做文明、遵守秩序、讲卫生习惯的“小标兵” ……

让我们不断地充实自己,做复兴中华的主力军,为祖**亲未来的伟大复兴之路做出贡献!让我们这一代“小主人”今天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明天为中华之复兴而出力!祖**亲就会变回我们最繁荣富强的 “盛世唐朝”!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演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班参赛选手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复兴中华,从我做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强大是个人美好生活的保证,我们只有有了一个强大的祖国,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这种苦难也锻炼了中华民族坚毅勇敢、不屈不挠的品格。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伟大民族精神,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几代中华儿女用汗水和鲜血铸成的强之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同样也要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而民族的进步靠的不是一个人,只有我们共同奋斗,才能换回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所以我说,复兴中华,从我做起。

实干图强 从我做起

“实干兴邦”。复兴中华,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目标,一种信念,一种坚持,更是一种实干。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和六十年代的政治风暴已经深刻的提醒了我们,只有脚踏实地、踏实肯干,才能创造出一番新天地。盲目的乱想,不付 诸行动或盲目求快,不顾实践的检验,都会阻碍个人甚至集体和国家的进步。对个人来说实干是成功的基础,没有付出,哪来回报。如果制定出了计划,却不愿去实行,那再完善的计划又有何用。小到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如果只顾空谈,而不去实施,这个民族很快就会消亡。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都有发展民族的历史使命。作为接受新兴科技长大的我们,更能看到科技对于人类生产力发展影响之大,也更应该,更能够去务实苦干,创造一个属于我们更好的明天!

节俭朴素,从我做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作为有理想的有志青年,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节俭当做一种习惯,切实杜绝平日的浪费现象,一点一滴做到节俭。在当前物质生活有些富足的中国,铺张浪费的事情几乎仍能随处可见。一边是一筷子都没有动过的盘中大鱼,一边是一个普通百姓“这条鱼顶我一个月的工资”的感叹。中华民族是一个向来节俭的民族,我们不允许也不能容忍这样高洁品质在我们这一代被葬送,虽然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厉行勤俭节约之行。如可以做到剩菜打包,平日里减少浪费等等。实现全面小康,绝对少不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尽管生活一天天富裕,但不要忘记历史给我们的教训,不要忘记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千万同胞。“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只 有从我做起,敬畏粮食,才能发扬中华之光,才能振兴中华,才能不使中华民族走向堕落。所以,节俭朴素,从我做起!

美丽中国

从我做起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但最近,很多城市的上空都被雾霾所笼罩。不可否认,雾霾的频发与天气、地理等诸多因素相关,但人为因素的影响更为关键。也许我们这些年来的发展,真的严重污染了环境,这与古代农耕文明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相背离的。科学发展,必须从自我 做起,不可以只要求别人讲文明守规范而自己是个例外。“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因为这里,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失去了它,我们将一无所有。

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 篇11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0华诞。6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标志着我们伟大祖国从此告别落后屈辱走向繁荣富强,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迈向伟大复兴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引领当代中国的进步潮流,祖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中国在深刻的变革中,探寻出一条生机勃勃的现代化道路。60年团结奋斗,我们将几代人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梦想和民族复兴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站起来了”到“举足轻重”。中国的国力从来不曾如此强大,百姓的生活从来不曾如此富足,亿万人民的精神面貌从来不曾如此昂扬奋发。共和国60年辉煌历程和光辉业绩,铸就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丰碑。振兴中华,赶上世界潮流,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这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勇敢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神圣使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几十年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国家民族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吹响思想解放的号角。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60年光辉历程,凝聚成宝贵的历史经验,启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光明未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局势,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风险,我们肩负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面临的考验复杂而严峻。我们走过的60年征程,只是民族复兴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居安思危,永不懈怠,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我们才能承续无数先辈英烈们所开创的伟大基业。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时代,一个开拓未来、创造历史的时代。目睹我们国家沧海桑田的巨变,亲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航程,时代给予我们光荣与梦想,更赋予我们责任与使命。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亿万人民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崭新篇章。

复兴中华(中华魂——复兴中华)演讲稿 篇12

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地位显赫, 是一次举世瞩目、具有伟大作用和深远意义的历史性盛会。

在中国现代史上, 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从来都具有特别的意义。它是中共形成政治共识和执政方略的过程, 并在一定时期里决定着中国的走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从十二大到十六大, 每次党代会都解决了当时最重大的问题。如十二大宣布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解确定为全党指导思想;十六大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纲领。至十七大召开时, 改革开放已历经近30个年头, 中国站在了又一个新的历史关键点上。人们对十七大的关注, 不仅集中于人事变动, 更关心在未来若干年, 中国共产党如何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如何协调多元社会利益, 整合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力量, 以及如何规划未来的目标、方向和途径。十七大回应了人们的期待和疑虑。

研究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主要是看这次大会自身为历史奉献了什么新东西, 发挥了什么新作用, 进行了什么新开拓, 从历史发展的大视野审视其深远影响, 确定其历史坐标, 评价其社会价值, 也就是说, 通过研究其历史贡献、作用和伟大意义, 从而确定其历史地位。十七大有许多新的亮点和贡献,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六次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指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现代化, 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 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呼吁两岸同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强调指出, 我党要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要求全党要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这说明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和历史意义所在, 就在于确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纲领。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何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指中华民族“衰落后再兴盛起来”。从历史上看, 中华民族最为繁荣的时期首推这样三个阶段:一是西汉的文帝、景帝时期, 史称“文景之治”;二是唐代的太宗、玄宗时期, 史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三是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史称“康乾盛世”。

从历史发展整体来比较, 应当肯定中国在大多数年代, 曾长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而中国由当时的先进沦为落后最早则始于17世纪中叶世界历史大转变时期。中国落后世界先进国家的时间, 史学家一般认为始于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但是从历史发展过程来考察, 中国落后于世界的时间应从17世纪中叶算起, 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时间。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标志着西方世界开始由封建时代转变为资本主义时代。经过17和18世纪200多年努力, 英、法、德、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 实现了由封建手工操作到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转变, 并确立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在经济上、政治上开始领先于世界。正是在这一时期, 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在人类社会向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重要时刻, 中国没有能够适应这一当时时代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却正在延续着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朝的变更。1644年, 建立清王朝, 并使中国封建社会延续到19世纪。这样, 中国社会就远远脱离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轨道, 最后

●张克敏

走上一个畸形的社会形态, 由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尤其是19世纪40年代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 极大地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于近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造成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 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历史表明, 中国从17世纪中叶以来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 就是迅速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 发展社会生产力, 使中国重新走上振兴, 使之臻于繁荣富强的境地, 在中国实现近代化和现代化。这就是说, 使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历史也表明, 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必须要先后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即革命的任务;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即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围绕着这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各个政党、派别、集团, 中国各时期的先进分子都曾拿出过自己的方案, 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导演过一幕幕活剧, 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 这些方案无不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运而生, 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 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两场伟大革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发动和领导了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第一场伟大革命。在中国彻底断绝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条件下, 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中国通过新民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一独特方案, 在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 奠定了民族复兴最重要的社会政治基础。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领导进行的第二场伟大革命, 就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 以最终完成民族复兴的历史性主题。进入21世纪, 以党的十七大召开为新的历史起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展现出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 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表现, 从国内来看, 至少应包括八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经济发达。主要标志是:完成了工业化, 全面推进信息化, 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是政局稳定, 主要标志是:国家政权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政治权力对国家大局和走势具有绝对控制力;国家具有抵御各种风险、战胜各种挑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社会秩序良好。三是政治清明。主要标志是:合理的权力分配机制、科学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灵敏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四是文化繁荣。主要标志是:科技水平在更多领域进入世界前沿或领先地位, 涌现出一批对人类生活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创造;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较高, 形成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学府;创作出一批具有传世生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文学艺术作品;世界顶尖人才的拥有量成倍增加, 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五是民族团结且共同繁荣。主要标志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普遍发展;民族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六是人民富裕。主要标志是:个人拥有财富量大幅度增加, 吃、穿、住、行、用的状况明显改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七是民气旺盛。主要标志是: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得到极大增强;普遍树立起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民族优越性自豪感普遍增强。八是祖国统一。主要标志是: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打击各种分裂势力和图谋坚决有力。

从国际上看, 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主要标志是:在综合国力方面, 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 任何国家都不能、也不敢小觑中国。二是国际影响力明显加大。主要标志是:在国际事务中, 中国要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意见将更有权威和分量, 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拥有良好的国际环境。主要标志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得到有力推动且稳定发展。

一、作为利益主体,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

兴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捍卫本民族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 并通过其创造性劳动扩大此种权益

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正常的条件下, 面对国际社会中存在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的现实,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 应当牢记主权高于一切。中华民族要彻底扫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尊严, 中国的领土完整, 绝不允许外力侵犯。中华民族要反对任何形式的来自外力的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军事进攻和文化侵略。中国的内政绝不允许外力干涉。中华民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前进步伐绝不允许外力阻挠。中华民族治国安邦创业的战略部署绝不允许外力破坏。在国内, 中华民族内部绝大多数人的正当权益———生存权、发展权、政治权等等应当得到坚决维护。中国的一切基本国策必须符合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而不能仅仅服从于和服务于由少数人所构成的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中国应当高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坚持依法治国, 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华民族还要依靠本民族全体成员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把中国建成理性阳光普照和智慧创新之花到处盛开的国家, 建成劳动成果极其丰盈、社会财富万泉迸涌的国家、建成国家发展速度保持先进纪录的国家, 以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不断扩大其正当权益。

二、作为伦理主体,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

兴就是要进一步优化中华民族的精神素质, 以使全体中华儿女具有极其优秀的道德品质, 其精神素质升华至更高的境界

世界的全部民族兴衰史表明, 一个道德沦丧、品质恶劣、精神解体的民族必然会陷于衰亡, 根本谈不上振兴。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 必须从精心铸造其伟大的民族魂着手。

值得指出的是, 中华民族在其历时数千年文明史的积淀中, 尤其是在争取民族复兴运动的千锤百炼中砥励出一系列优秀品质。如国际主义相联系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结, 强大而牢固的民族凝聚力, 远大的民族理想, 强大而牢固的民族凝聚力, 远大的民族理想, 厚德载物、博大仁爱的民族情怀, 高尚的民族正义感和尊严感,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民族主体精神, 富于雄才大略的创业胆略与魄力, 底蕴深厚的民族智慧, 自强不息的民族进取精神, 坚韧不拨的民族意志, 超常卓越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重视民族气节、开明豁达、好学善思、求真务实、勤劳俭朴等等优良品质。

正因为中华民族具有上述一系列优秀品质, 才能作为精神纽带将全体内外中华儿女凝聚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才能作为精神支柱, 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厦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猛烈冲击下和历史运动的剧烈震荡中历尽沧桑, 仍巍然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作为精神动力, 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励志图强, 建功立业。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素质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赖以产生的精神原动力;是中华民族近代历史命运发生伟大转折的复兴的主导精神因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中, 全体中华儿女应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品质, 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之。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主要条件之一, 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中如果忽视此点, 无异于南其辕而北其辙。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运动中, 尤其要高度强化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品质对全体中华儿女心灵的主导作用, 加大中华民族精神优秀品质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度。我们要以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品质去克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腐蚀人心、妨害中华民族复兴的负性精神因素。这些负性精神因素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痕迹。例如, 封建地方阶段的等级观念、特权思想、保守习性、奢侈懒惰的恶劣品质、专制残暴的本质等;大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掠夺成性、贪得无厌、欺诈成性等;旧式官僚群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庸俗作风、享乐主义等;小资产阶级的自私、狭隘、急功近利、左右摇摆等等, 这些负面精神因素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腐蚀剂。对这些精神污浊必须坚决清洗, 以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氛围;铸成在精神领域里防腐拒变、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企图“分化”、“西化”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鼓足中华民族经久不息的奋发图强的干劲。这样, 在宏伟壮观的中华民族复兴运动中, 就会从始至终, 由里到外跃动着伟大的中华民族魂。

三、作为认识主体,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攀登人类理性之巅

全世界的民族振兴表明, 一个愚昧的民族是谈不上崛起的。任何民族的振兴都是以其所蕴涵的智能资源总量 (包括其智能资源质量、智能资源数量及其智能资源结构的总和) 为前提条件的, 都是以其所蕴涵的智能资源之充分发挥作用为根本途径的。

中华民族实现其伟大复兴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攀登人类理性之巅。而要达到此目标必须积蓄和开发蕴涵于中华民族中的智能总资源。其基本途径有二:一是提高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智能素质, 以极大地增强本民族可调用的智能资源总量, 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具有最深厚最广大的智能基础;二是造就具有超常的高素质的智力精英, 尤其是要造就出类拔萃、登峰造极的世界级的大师和巨星, 以直接实现攀登人类理性之巅的目标。例如, 在自然科学领域, 中华民族应当培育出像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普朗克式的人物, 创立堪与古典力学、进化论、相对论、量子力学相媲美的自然科学理论。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 中华民族应当涌现出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黑格尔式的巨人, 创立同辩证法、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帝国主义论等具有同等价值的伟大科学理论。这样, 中华民族就能攀登人类理发之巅峰, 在民族群体的智能方面实现民族复兴。可喜的是, 20世纪中华民族在实现其伟大复兴的宏伟历史运动中已经涌现出一批在思想境界、理性思维能力、理论创新方面的巨人, 创立了具有世界历史价值的理论。例如, 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论、人民战争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等, 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杨振宁、李政道创立的关于宇称不对称不守恒的理论, 陈景润破解哥德马赫猜想之谜等等, 均是中华民族攀登人类理性之巅征途上之里程碑。可以预见, 中华民族只要充分一切其蕴藏于12亿人口中的智能资源, 则其在实现本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途中必定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物, 并且组成一系列攀登人类理性之巅峰的梯队, 从而创造出许多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崭新纪录。

四、作为实践主体,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在实践中走在世界前列

实践既是联系人类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桥梁, 又是人类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本途径。世界上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振兴运动都是以一系列伟大实践为其基本动作方式的。中华民族要实现其伟大复兴的宏愿, 必须在实践中走在世界前列。

所谓中华民族在实践中走在世界前列, 具有多方面的含义。现在联系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实践史, 举例说明其含义:有些实践具有首创性, 例如中国在外交关系中首次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统一祖国方式上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并将这二者成功地转化为实践。有些实践具有创造世界历史纪录的性质, 如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略大转移。有些实践具有超常的质量, 如中华民族在统一战线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些实践的客观情况之复杂程度和主体操作之艰难程度, 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振兴运动中所未曾达到过的, 而中华民族却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如中华民族所进行的解放战争即是如此。有些实践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的历史运动。在这一历史运动中, 中华民族要完成极其浩繁的历史任务, 战胜各种敌对势力, 克服严重的困难, 必须进行许多第一流的实践活动。

迄今为止,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若干段路程, 其更长远的路程还在后面。今后, 中华民族在实现其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中, 必定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其所从事的实践将更加伟大、更加艰巨。同时, 中华民族作为实践主体, 其自身的素质将进一步提高, 其实践经验将更加丰富, 其科学决策水平将更加高明, 其实践操作能力将更加高超, 其实践的历史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 其实践的动作形式将更加万象纷呈, 其实践的效果将更加卓有成效。中华民族应当在实践中走在世界前列。

五、作为实力主体,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使中国具有堪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的综合国力

此处所讲的综合国力, 系指其具有包括自然资源因素、国民素质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军事因素、文化因素、对外影响力方面的因素等在内的综合实力。此处所讲的堪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的综合国力, 系指其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实力, 指其具有足以对付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实力, 指其具有能保障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富裕文明生活的实力, 指其具有能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

要使中国具有上述综合国力, 中华民族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高度强化既有的优势。中国的优势集中表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3亿人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只要将蕴藏于中华民族中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 中国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本大国。这是中国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中国是资源大国。只要将蕴藏于其辽阔国土上的资源合理开发, 就足以构成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中国是政治大国。中华民族具有数千年政治史所积淀的政治优势, 特别是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创造的政治优势。这些政治优势是:中华民族具有底蕴深厚的政治智慧:其各族人民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政治凝聚力, 形成强大的统一战线;中华民族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有大批政治人才;中国有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中华民族手中握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中国有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具有广泛的多种多样的国际政治方面的联系;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具有很重要的国际地位。这种政治优势是当代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核心因素和主导因素。上述人口优势、资源优势和政治优势的聚焦, 使中国过去能在国际政治的格局中, 现在能在世界多极化的格局中发挥其重大作用。

用辩证法全面分析中国的综合国力我们应当看到: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中国在下述领域一方面确实具有不容忽视的实力, 但是另一方面同发达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之实力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在这些领域中, 中华民族要积极创造条件, 发挥本国潜在的优势, 并创造新的优势, 以缩小差距。在经济领域, 中国是经济大国 (其经济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 但同一些经济强国的经济实力相比, 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是中华民族复兴运动中的一个决定全局的中心问题。为了改变此种情况, 中国要长期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要扩大经济规模, 提高经济质量。中华民族要将祖国大陆的经济实力同祖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实联系起来, 构筑大中华经济圈, 以造成与美国旗鼓相当的经济实力。这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物质基础。在科技领域, 我国的科技实力同发达国家的科技实力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是中国综合国力相对较弱的关键所在。中国只有在科技领域消除了本国同科技强国之间的差距, 其综合国力才能在世界强国之林中居于前列。中华民族要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 使用权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要造就数千万甚至上亿的优秀科技人才;要培育出相当数量的第一流的世界级杰出科技人才。这样, 中国就能在高科技领域拥有堪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的科技实力, 从而成为与美国旗鼓相当的科技强国。只在科技领域实现了此种预期目标, 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大棋局就全局皆活。在军事方面, 中国应当坚持科技强军的战略, 形成足以保收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完整的军事实力, 应当拥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实力。在文化领域, 中华民族应当继承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 发扬其近现代史上所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广泛吸纳世界各国人民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 进行高质量的文化“综合创新”。中国应当具有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化大国地位, 使中国具有抗衡来自任何方面的文化侵略之实力。中华民族应将其优秀文化广泛地传播于世界各地, 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中华民族只有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诸领域消除了同有关国家的差距, 则中国的综合国力就会更一上层楼。只要我们将中国已有的优势同新创造的优势结合起来, 中国就会拥有第一等强国的综合实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中心点正在这里。

六、作为历史主体,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创造光辉的历史, 建立举世瞩目、永垂青史的历史功业

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规律告诉我们, 任何民族振兴运动的真正价值, 归根到底在于推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历史价值集中表现出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自身兴邦创业的历史价值:二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发展总进程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价值。

1. 中华民族作为华夏大地上兴邦创业的

历史主体, 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兴邦创业的历史主体, 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将建立丰功伟绩。中华民族近代史的后期和现代史的全过程有许多这方面的纪录。例如, 驱逐外国侵略者出中国, 实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扫荡了盘踞在华夏大地上的各种封建割据势力, 实现了大陆范围内的统一;打碎了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国家机器,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展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开展了在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网络, 提高了国民素质;实现了“两弹一星”升空, 增强了国防实力;建设了一系列工程, 改变着中国万里山河的面貌;收回了对中国香港、澳门的主权, 雪洗了国耻;粉碎了国处敌对势力的多次挑衅, 捍卫了国家主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外交活动, 提高大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所创建的伟大历史功业, 至今已经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新纪元, 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千秋基业。今后, 这一运动的进程将继续谱写其光辉灿烂的篇章。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创业史将作为人

类历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进程。这一运动将导致占世界人中总数1/5的中国之基本素质和历史命运发生巨变这本身就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总面貌。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中, 其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将会如同中国古代的发展进程那样影响整个世界。中华民族在实现其伟大复兴中, 贯彻其全方位的外交战略、大经贸战略、大文化战略、大统战战略等将有利于促进全球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中华民族在实现其伟大复兴中, 将以其雄厚的国力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从而有利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稳定的和平环境。中华民族在实现其伟大复兴中, 将协同世界上其他民族共同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致力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从而有利于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中华民族在实现其伟大复兴中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下去, 进行到底, 开拓出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社会理想转化为现实。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中, 致力于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 将进一步美化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总之, 中华民族实现其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将反转过来影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进程, 从而在世界历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集中概括上述诸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其本质是中华民族作为创业主体去创建特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这一特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由一系列要素所组成。其中每一要素不但具有其确定的质的规定性, 而且具有明显的相互区别, 而且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这些要素彼此联结, 相互渗透, 形成极其复杂的整体态结构———这就是庞大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只有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极精细地分析这一庞大系统内各要素自身所具有的规定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才能真正综合地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内涵。

中国已步入改革开放30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 我们应该对中国近30年的改革实践做出基本判断。经过近30年的改革, 中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2006年, 中国GDP的总量是1978年的57.5倍、进出口贸易总额是1978年的85.3倍、财政收入是1978年的34.2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中国目前处于新的发展阶段, 即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

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率五个方面的变化, 可以作为决断中国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的参考性指标。按照这些参考性指标, 中国在本世纪初开始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这个判断, 与中国本世纪初“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的判断相一致。

经济发展水平。中国要实现小康, 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1000美元。这也是一个国家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起点。到2002年, 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1100美元;2006年, 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了2010美元。

产业结构。用产业结构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阶段时, 通常把第一产业的产值不超过10% (亚洲国家不超过15%) 、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40%作为一个参考指标。中国在2001年第一产业产值降到15%以下, 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40%。2006年, 中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已经下降到11.8%。

消费结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整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就业结构。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 工业化初期结束的标志之一是农业劳动力比重不超过55%;工业化中期结束时农业劳动力比重低于50%。中国的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到42.6%。

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世界银行对全球133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 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700美元提高到1000-1500美元、经济步入中等发展中国家行列时, 城镇化进程加快,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40%~60%。2003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了40%。2006年, 中国这一指标进一步提高到43.9%。

从生存型社会赂发展型社会过渡, 是中国近30年来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新阶段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背景。这个历史性过渡带有“转轨中发展”的特点, 也带有“发展中转轨”的色彩。新阶段中国改革发展的许多矛盾和问题, 需要结合这些宏观的结构性变迁来思考和分析。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每个月总结下一篇:真想让时光慢点走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