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备课教案(共8篇)
精备课教案 篇1
《搭石》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六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作者刘章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来折射乡间那种朴素、淳厚、自然的原态人性美。课文中的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一定顺序截取的五个画面: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搭石”即“摆放”搭石的画面;第二自然段写了“调整”搭石的画面;第三、四自然段写了几种不同情况下的“走”搭石的画面:普遍的“一行人走搭石”,典型的“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青年人、老人走搭石”;第五自然段是溪中搭石与故乡远景的回放。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第一课时
教学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明白搭石是什么,怎么样搭石,为什么要搭石
教学重点:让学生解决搭石是什么,怎么样搭石和为什么要搭石等几个问题 教学难点:能从朗读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揭示课题。
1.导入: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有名的花果之乡,桑蚕之乡;有崇山峻岭,茂密森林;有叫不出名字的飞禽走兽,有采不完的珍贵药材。山
川,如画;流水,似歌。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美的意境之中;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唤起学生对“搭石”的形象感知。】
3.据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或是你想问什么问题?(学生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板书)
要求:要学生仔细听,不要重复别人的问题
根据学情,预计可能提出的问题会是:1.搭石是什么?2.怎么样搭石?3.为什么要搭石?4.是谁在什么地方搭石?。。。
二、整体感知,疏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通,划出文中难读的句子。
2、快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有效解决生字的读音问题,而让学生再朗读的基础默读课文,则能让学生更好的思考。】
3.交流反馈,课件出示词语,指名朗读正音
出示:间隔
联结
相背而行
谴责
懒惰
俗语
平衡
山洪暴发
脱鞋绾裤
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等词语让学生指读,领读,开小火车读,男女赛读
注意两个多音字的教学:间和背
3.看来大家对生字已经认得不错了,不知你们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好
指名分小节朗读,要求:听得同学要仔细听,边听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那几个问题,学生读错时及时纠正。
三、交流释疑,初识搭石
师:刚才已经听同学们读了课文,相信大家也进行了思考,那我们一起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搭石”谁愿意来说说(可以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1.什么是搭石?
(1)指名回答,交流,找到完整的语言信息(课件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你真聪明,一下子把我们第一个问题给解决了。(2)比较品味语言的准确
师:老师这也有一段介绍搭石的话,同学们你们来比较一下,看看是老师的这段话好,还是作者的话好。(课件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石头,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让学生通过读来发现作者的话好,主要好在哪
(3)学生对照课文体会相关词语的准确。在学生分析了两句句子后,把课文中描写搭石的句子的相关词语用红线描出(课件出示)根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摆上······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明白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也让学生解决第2个问题怎么样搭石】
小结:一段看似平淡的语言,其实是多么严密准确,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2.为什么要搭石?
师:从第一段中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那同学们你们在看一看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要搭石)
师:那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看我们班哪位同学的眼睛最亮,能一下子找到答案。
(1)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信息,注意寻找完整(2)整理语言信息,注意回答要完整(课件出示答案)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 小溪常年流水不断 每年汛期都会引发山洪暴发
人们外出都必须脱鞋绾裤而进入秋天,天气变凉 解释汛期,脱鞋绾裤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回答时可让他们加入自己否认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说 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个小练习来明白:
教师引读: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走亲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便、麻烦、幸苦)
3.那是谁搭的桥呢?(乡亲们)在什么地方搭的呢?(小溪里)简单讲过,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研读可以发现,作者考虑到了读者的心理,在读第一自然段就基本解答了我们的问题。可谓是言简意丰,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让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四、生字教学,学生书写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就解决了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生字
课件出示暴
猛
涨
裤
惰
稳
俗
伏
衡等9个生字,让学生交流觉得哪个字要特别注意,教师从旁讲解。(重点:惰,衡,暴)
【设计意图:写字是中年级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可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这个训练要求。中年级的写字教学应该有重点进行指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选择“惰,衡,暴”进行书写指导,除了要求写正确之外,还要求写美观,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
感染、熏陶。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体会作者是怎么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 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课前听欢快的音乐)师: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份心情,我们来到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配乐,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搭石,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复习旧知,是为了从整体入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定格画面,师:我们看就是这一块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搭石,作者却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句子)
——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景色才称为风景?
3、师:只有美丽的,可供观赏的景色才称得上是风景,而搭石只不过是铺在水中的石头,它美在哪儿呢?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这道风景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二、学生自主阅读,寻找美
1、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在你脑海中你出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一划。
2、交流
三、研读课文,感受美
1、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发现你们说得这些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那么文中又是怎样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呢?刚才同学们都
在书上做了记号,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2、随机出示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这句句子写了什么?板书(摆搭石)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指导朗读:这句句子很长,怎么把这么长的句子读好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自由练读,指名读,做好评价。
※透过句子,我们仿佛看见了在瑟瑟秋风中一位急着赶路的老人,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引读:上了点年岁的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媒体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正音:行 xíng ※你们从哪儿体会到了这幅画面的美?(通过交流,感受音乐美、画面美、和谐美)※结合理解“协调有序”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文中怎样看出一行人走搭石是协调有序的?
(生: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朗读训练
小结: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走出了和谐的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学生说体会。结合理解“理所当然”
※什么叫理所当然?课文提到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事?
听了你们的回答,老师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时,他一定——在他看来,他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是——(理所当然的)。※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是怀抱宝宝的妈妈„„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呢?先想一想,再说一说你心中的假如。
※小结:村里的人把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尊老爱老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可见美好的品质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心中,我们怎么能不被这所美所感动呢?(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读读悟悟、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体会到了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无私,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师:在同学们刚才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的人们因搭石而产生的这份浓厚的乡情,这浓浓的人性美激荡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最后一段话。出示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这搭石联结着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谦让、尊老、为他人着想、勤劳„„)
3、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这正是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简介作者(搭石的作者是当代诗人刘章。他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他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想到乡亲雨后主动摆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五、拓展
1、师:几块普通的石头,几件平凡的小事却让人感受到了如此美丽的风景,那是因为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刘章爷爷曾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确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
2、生自由表达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说说身边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边的人性美。】
3、结课:美无处不在,有人曾说,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也像刘章爷爷一样,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一下我们身边的美吧!作业布置:小练笔: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能活学活用,运用文中的写法,抒发心中的情感,积累并学习运用优美的词句,真正起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作用,彰显语文特色。】
板书设计:
摆搭石
奉献美
搭石
走搭石
音乐美,画面美,和谐美
一道风景
过搭石
谦让美,尊老美
精备课教案 篇2
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但由于我校教师担任的学科较多,工作量大,缺乏充足的时间去研究教材、教法,因而备课这个很重要的环节常被忽略。在检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甚至抄教案,课堂教学随意性大。长此以往,课堂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
2. 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本课题属于一种集体备课方式研究。它的价值取向在于追求教师教学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独立精备:即备课教师在集体研修,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执笔写出详细的教学预设过程,形成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
资源共享:即其他代课教师人手一份精备的教案,共享集体备课之成果。
本课题是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具体备课流程为“集体说课——独立精备——个性修改——教后反思”。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1. 研究目标。
(1) 构建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从而探索出通过集体备课,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积累集体备课教学经验,提升教师备课能力,进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 研究内容。
(1) “独立精备,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模式有效性的研究。 (2) 研究和完善“独立精备,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流程。 (3) 集体备课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4) 形成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于一体的教师发展模式。
3. 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备课现状的调查,分析教师备课存在问题,以了解备课改革的必要性,确立研究计划,把握研究方向。 (2) 行动研究法:开展集体备课实践研究,探索集体备课的有效模式,形成良性的集体备课具体流程。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1. 准备阶段。
本阶段为课题前期准备,主要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确定实验教师及备课组负责人,调查分析教师备课的现状,收集有关集体备课的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
2. 研究阶段。
本阶段为期一年,主要进行实验操作,信息反馈,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等工作。立足课题,认真实践,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反思交流等形式,探寻合理、科学的集体备课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
3. 发展深化阶段。
本阶段为发展深化阶段,主要对实验阶段的所有情况进行认真反思、总结,不断完善集体备课的具体模式和相关制度,使课题实验走向成熟化。
4. 总结阶段。
本阶段为全面总结阶段。主要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对课题进行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整理教学反思、教学论文集,形成课题总结报告。
四、课题的探索
1. 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领导小组,通过座谈与问卷调查,对备课现状进行调研,确定了课题研究总体思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2.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为了提高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组织教师搜集和学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上有关集体备课的资料,使教师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与好处,从内心接受并认同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3. 专业引领,强化课题研究。
为了加强教师专业成长的力度,学校安排教学骨干、教学能手作课题示范课,观摩课,以达到导向、引领作用。
4. 建立相关制度,构建规范、成熟的制度化备课。
在课题研究初级阶段,我们通过多次研究、讨论,制定了《课题组成员研究职责》《集体备课制度》《说课制度》《教学反思交流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5. 落实责任,加强过程管理。
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成立了备课组,确定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组长,明确了各实验教师的分工。
6. 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激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学校先后开展了优秀教案展评、反思交流、课堂教学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五、主要成果
1.增强了教师对集体备课价值的认可, 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通过课题的研究, 我们进一步体会到: (1) 通过集体备课, 大家充分交流、沟通, 既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 又有利于教师站在高起点上发展。 (2) 通过集体备课, 大家可以从多角度分析, 诊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既有利于群策群力寻求有效教学策略, 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通过集体备课, 促进了学校的教研氛围, 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构建了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 (1) 集体说课:各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由备课组长组织进行集体研讨, 探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通过研讨, 取长补短, 最终达成一致, 确定出最优教学思路。 (2) 独立精备:主备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结果, 认真写出详细的预设过程, 形成一份凝聚着一份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 (3) 个性修改:其他教师在拿到复印好的精备教案后, 结合自己面对的学情, 自己的教学风格等, 对集体教案进行修改补充, 形成集众家之长, 又兼有个性特色的特色教案, 并将其应用教学实践, 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 (4) 教后反思:教学结束后, 执教者要根据教学实际, 总结得失, 认真撰写教后札记, 并与同级教师进行交流, 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
3.形成了集体备课有效管理机制。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逐步完善了《课题组成员研究职责》《集体备课制度》《说课制度》《教学反思交流制度》《集体备课激励制度》等相关制度, 使“独立精备, 资源共享”备课模式管理不断规范化。
4.教师与学生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1) 促进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集体备课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因此, 鉴于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堂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 为此, 我们深入课堂,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 发现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 学习主动、积极, 学习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2)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 使教师在互助合作中, 克服了“单兵作战”的思维方式, 达到了资源共享, 增强了教师的教改意识与创新意识, 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 打破了教师在业务上自我封闭的状态, 激活了思维, 开阔了视野, 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5.形成了《集体备课反思集》《优秀论文集》。
六、困惑与思考
1. 如何引领教师将理论引入转化为教学实践具体分析。
教师的专业成长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考着以后该如何加大专家引领和骨干示范的力度,对教师进行技术层面的指导,以促进教师恰当地运用理论,并融合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分析中。
2. 如何引领教师进行网络化集体备课。
写教案就是备课吗 篇3
一是舍本逐末,照搬照抄。教案本是教师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标要求,依据班级实际,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课后练习等进行精心预设的实用“文书”或“腹案”。他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可有的教师把写教案看得较随意,是一项任务,写给领导检查的作业。“搬运工的杰作”,一字不漏的照抄照搬“名家教案”,写教案与上课纯粹两张皮,目的只是让检查者肯定我的劳动付出,教案评为优秀。
二是下载打印,勾圈画点。从网上下载教案,然后勾圈画点,美其名曰二次备课。把写教案看作是一种形式,犹如农民耕地要有犁,教师必须持案上课,无案施教算教学事故嘛!耕不耕地犁是拿着。
三是以“本”为本,依葫芦画瓢。教师以“课程标准”为纲,以“课本”、“教参”为本,抱着厚厚一叠,端着学究的架势,上课照本宣科,等到领导要检查急急忙忙照本复制在教案本上。我的任务完成,既有厚度,又有深度,领导检查也不失体面,有何之错?
四是消除痕迹,一本多年。扎扎实实写一本,只要教材不变,所带年级不变,教案就不变,只要将“审签”等“技术处理”,当作本学期的备课,美其名曰:提前备课。
反思备课现状,它严重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素质的发展。致使我们的备课管理、备课研究、备课方式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打破备课就是写教案的等式,把教案变成教师备课形成的结晶,笔者认为:从实际出发,以实用为要,以实效为重。
要实用先要适合。适合农村学校实际,适合不同教师,适合不同学情的班级。
农村学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六个班或七个班,六个年级或七个年级。三四十个学生,七八个老师,基本无专业的音体美教师,所以安排课程,只是按大小科目搭配,人人的代课量差不多而已,因此一名教师带几个年级,几门学科,这样人人要若干本教案写。农村教师年龄多数偏大,往往多少年轮流、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他们唯一关注的是每级学生的素质不一样。因此只是考虑根据班情采取不同的教法学法,对其他的一是无暇顾及,另一方面他们是凭多年的经验,要写出来就困难。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学校在《教学常规》中对教案的设计及检查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并且为了督促教师搞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促进教师迅速成长,根据教师撰写的教案质量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在过于细化,极具“刚性”的常规禁锢下,在于“考评挂钩”的功利驱动下,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的本意被扭曲了。
所以为了适合校情、教情,我们把教案备写定为详案、提纲式教案、计划式教案三种。
重“备”轻“写”。教案是课堂教学前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一种是用书面形式把备课成果描述出来的书面教案,描述具体完整者为详案,不具体完整者为简案。另一种是将备课成果放在脑海里,必要时将容易忘记的或散失的东西标注在课本、教参上,摘记在卡片上,输在电脑里,完全随个人的需要而定,并不一定要用书面形式描述出来,可称为腹案——即蕴含在教师思想与感情深处的“教案”,他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教师的头脑之中。因此把时间花在备上,不要耗在徒劳无益的机械抄写上,四五本教案哪有时间、精力去抄。舍本逐末于师于生都无益。
实用的教案是实现效益的预案。课堂效益就是学生学有所得,学科不同,课时的任务不同,备课的重点不同,切入点不同,备的内容方式应该不同。目的都是指导学生学而收获最大化,因此备课实际上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也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特点、学生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法上的加工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规划教学活动。而教案是这一过程的结晶。是上课预设生成的预案。所以抄来的、搬来的、下载的,只要没有个人加工的都与我们的上课无关。
我们说的备课往往是指狭义的备课,即指针对当次课程的备课。而作为教师对学生要求是一课一得。所以备课教师为“得”设“法”。要么备怎样内化、具体化知识;要么备怎样开发、整合、利用教学资源;要么研究学情,创造情境;要么设置活动、练习题、训练方式,检查方式,要么拓展延伸学习链条……根据课型、学情、教学内容设计法。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程式化的教案只是形式,对上课作用不大。
广义的备课是实用、有效的教案产生的源泉。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才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才是教师广义上的备课,而反映在教案上,教师结合预案、上课反思,失在哪里,得在何处,作业设置、活动设计有何瑕疵纰漏,梳理后再反思设计,这才叫真正的二次备课,这才是下次备课的增长点,这叫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过程。把写教案这样看待就不是“不得已”了,而是其乐也融融矣,作用亦无穷。
因此,无论是书面教案,还是非书面教案,都是教师开展创造性劳动——备课成果的体现,都是为教学实践服务的。教师要上好课就必须认真备课,一位农村小学校长说的“一加一大有备头”,可谓意味无穷。认真备课,目的是形成高质量的教学之案。而教案的质量高低由教案的实用性与否决定,绝不是由教案的形式决定的。
精备课教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动力,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围绕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扎实开展六年级数学备课组研训活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实践,能用多元的知识结构教育学生、能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及时的反思习惯引导学生,并善于开展教学研究。以质量为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争取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到学校制定的标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使学生全面、全员、全程、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备、教、批、辅、评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立足学科主阵地,加大优质课研究的力度,以“课堂有效教学”为我们五年级数学组的课题研究方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才能,努力创新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留心收集创新学习的案例,并多撰写论文和教学体会,尽量提供各种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本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有进一步提高,课程改革有序推进。力争使教学与学习方式改变等方面有一个新的突破。
三、主要工作:(一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数学备课组研训活动以集体备课为主,穿插组织一些集体备课后的实践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以及反思性教学交流、研究活动。
1、六年级数学组成员名单及分工
考虑到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课组教师均为市、县级骨干教师,每位
教师均有独立设计优秀教学设计的能力;所以,本学期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采用“分工协作、交流修改、个性自备”的组织形式。
2、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具体实施程序与要求 集体备课实施程序:(1分工协作:由主备教师要提前对后一周(5课时的教学内容精心备课,并印发到备课组成员手中。备课组其他教师在集体备课前,也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形成基本的教学思路,为讨论交流作好准备。
(2交流修改:由备课组长组织好本组教师,按照已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开展活动。先由主备教师就预设的教学设计作详细地介绍,供其他教师学习、思考。后备课组其他成员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求同存异,优化方案,达成一定的共识。
具体程序:A.反思前一次集体备课;B.主备人就本次集体备课内容作引领式梳理,其他成员发表修改意见;C.个案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集体研讨;D.优秀教学案例赏析(可借助网络资源。
(3个性自备:备课组教师依据个人教学风格和才能,认真备出既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又符合班级实际学情的教案,灵活运用,突出个性。
集体备课活动要求: ①集体备课的教案可以借鉴优质教学资源,但须杜绝将网上下载或往年备课直接打印的“拿来主义”;主备人须依据自身教学素养,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可操作的教学预案。
②集体备课“交流修改”前,由主备人确定每次交流5课时中的“1至2个重点课时内容”,并告知其他成员认真准备,以利于“交流修改”时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每一次集中交流的时间有限,期望通过此举措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交流的效率与质量。
③建议备课组成员加强教学反思性研究,鼓励教师以“教学问题记录表”的形式将“备课、上课、作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与年级组其他教师探讨、反思,寻找归因。从而能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补救措施。
3、数学集体备课的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具体时间:星期五下午第一节课(二重视“教学五认真”管理
本学期,六年级数学备课组将继续加强“教学五认真”工作管理。备课组长配合学校领导承担对数学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以抓“集体备课效益”为突破口,做好教学的各项常规工作。
①备课:以集体备课活动为抓手,加强交流研讨,突出个性修改,切实提高质量。②上课:围绕集体备课教案,扎实组织课堂教学;继续关注学生“双基”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成长;关注教师教学水平地提升。
本学期,备课组成员每人执教一节组内公开课,内容以“单元复习”为主题。③改作:严格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规范作业格式和教师批改行为,确保一课一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④分层检测卡:拟命题60张,每位备课组成员承担12张分层检测卡命题任务。命题时须签名,强调责任意识,避免错题、偏题存在。每张分层检测卡命题后需经备课组长审核、电子存档。规范批改要求,训练卡必须由教师在当天完成批改。
⑤单元试卷:由备课组成员依据自己“主备单元”进行命题,经备课组长审核、电子存档后印发并进行检测。
⑥口算训练卡:努力做到每天一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⑦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研究工作,将课题研究活动与集体备课活动、六年级数学教研活动等结合,规范研究的过程,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掌声精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过渡语: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的领导和老师,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老师也发现孩子们有一点小紧张,现在也请同学们为自己鼓掌,为自己鼓鼓劲。是呀,掌声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以《掌声》为题目的课文。
齐读课题29《掌声》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会对掌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课前检测
过渡语:通过课前的预习,孩子们一定收获了许多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闯关,挑战一下自己,有信心吗? 字词(多音字:落、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语:孩子们的生字掌握的真棒啊!老师相信孩子们的课文也一定读得很通顺,现在请同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
四、研读课文
过渡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英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最开始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女孩,用横线画出来;后来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女孩,用波浪线画出来。(不动笔墨不读书,留下读书思考的痕迹)
(一)默读课文,感悟英子前后的变化
汇报研读:第1段
1、师:最开始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女孩? 生:(自卑、忧郁、孤单、沉默)师:你是从哪些词语或者句子中知道的?
强调学生说完整话:(我觉得最开始的英子是我从)生: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忧郁(板书)
过渡语:你真个会学习的孩子,你能为我们读一读吗?从你的朗读中,我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一个自卑、孤单的英子。谁愿意再读一读呢?
最开始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女孩呢?其他同学的想法呢?
2、让我们齐读第1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英子那孤单、忧郁、自卑的心灵。
过渡语: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当她看到同学们(),她想()。
汇报研读:第4段
1、过渡语:忧郁的英子,自卑的英子,她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她对生活失去了勇气,你愿意看到英子这样吗?让我们高兴的是有一件事却彻底地改变了她,后来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女孩? 生:开朗、活泼、自信、可爱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或者句子中知道的?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
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强调学生说完整话:(我觉得最开始的英子是我从)过渡语:你真个会学习的孩子,你能为我们读一读吗?从你的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开朗的英子。
过渡语:英子变得开朗快乐了,真替她高兴呀,谁愿意高兴的读一读呢?
2、感悟提高“甚至”
活泼开朗的英子和同学一起游戏说笑,甚至让同学们教她跳舞,甚至,甚至,甚至
生:读第四段。
(二)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过渡语:学到这儿,大家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是什么力量改变了英子呢?(掌声)
师:是呀!就像上课前孩子们鼓励老师一样,掌声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让英子从忧郁、自卑到开朗、自信有如此巨大变化的掌声背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深意,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二)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英子,英子的变化使我们高兴,更令我们好奇的是蕴含在掌声背后的深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掌声》
1、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并用横线划出直接描写掌声的句子。
汇报: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
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过渡语: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掌声。
2、谁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思考:“那一刻”指的是哪一刻?(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配乐旁白,让学生闭眼想象。)就在四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英子低着头,眼圈红红的,她一摇一晃地,一瘸一拐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顷刻间,整个教室显得异常安静,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英子急促的心跳。这不足十米长的教室,此刻对英子来讲,好象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长。怎么走也走不到头,一秒过去了,两秒过去了,五秒„„十秒„„四十秒„„终于,英子终于站定了„„你看到了吗?看到什么了? 生1:我看到英子走的很艰难;
生2:我看到英子脸红红的,快哭出来了; 生3:我看到英子很害怕的样子; „„
3、指导朗读:你来读一读/谁愿意再次走进英子的心灵,感受她的害怕、紧张、忐忑
师:“那一刻”英子的心情怎样?此时,她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1:很紧张; 生2:忐忑不安;
生3:此时,她最需要鼓励;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女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师: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在这掌声中对英子说些什么呢? 生1:我想对英子说:“英子,你别害怕,我们大家支持你!” 生2:我会对英子说:“英子,我相信你一定能讲的很好!” 生3:我会对英子说:“英子,你是我们的同学,勇敢地去讲吧!” 师:英子并没有辜负同学们的鼓励,她以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把“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学生接了下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第一次的掌声背后是鼓励,这一次的掌声背后又是什么? 生:称赞(板书)师:你想怎么称赞英子? 生1:英子,你故事讲的真好!生2:英子,你普通话真好听!生3:英子,我们要向你学习。
师:是呀,故事讲完了,面对同学们再一次给予的掌声,英子也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千言万语在英子的喉咙哽咽着,她觉得再多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她内心的感激,于是,她向大家(生接着读)──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师:此时的“一摇一晃”的和刚走上讲台时“一摇一晃”的还一样吗?
生:不一样,刚走上讲台时的英子很自卑,现在自信了。师:掌声唤醒了英子的自信,掌声鼓起了英子的勇气,掌声使英子和同学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这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英子的爱,对残疾人的爱,(板书:爱)让我们在这浓浓的爱意中,把感动表现在脸上,溶进声音里,齐读第3自然段。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掌声除了是“掌声”还是什么?
生:关心、爱护、尊重、表扬、夸奖„„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闪烁的星星,把孤独的黑夜照亮!掌声中,我们和勇敢作伴,和信心牵手; 掌声中,我们快乐地成长,自信地生活。珍惜别人的掌声吧,也不要忘记,把我们的掌声献给别人。因为,那是爱的音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高尔基说过,给永远比拿愉快,请伸出你的双手,毫不吝啬的把掌声送给别人,同时珍惜大家给你的掌声。你想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冷色与暖色的教案(精) 篇6
平阳职业教育中心
陈微微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它与后面两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学生在了解三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冷色和暖色,是一次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过程。且本单元的学习对下一个画情绪的单元还作好了色彩基础知识与色彩绘画技能上的铺垫。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几乎到处都有色彩,人们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色彩。而人对色彩天生非常敏感的,色彩的感情来自各人对生活、自然的不同生理感觉和情感,但有些感情许多人还是近似的。当太阳晒到皮肤上,或看到橙色的火光映照时,我们都会感到温暖。当站在蔚蓝的大海边,在白色的雪地上,我们会感到凉爽。久而久之,当看到红、橙、黄等色时就感到温暖,它们就是暖色;看到蓝、蓝紫、蓝绿等色时就会感到冷,它们就是冷色。因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为冷暖对比,但色彩的冷暖又是相对的,如紫色和绿色会随着不同色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们在冷色环境中会显得较暖,在暖色环境中会显得较冷。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颜色的基本特征-冷暖色性。掌握运用冷暖色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的能力。
能力目标:尝试美术、音乐、语文学科的渗透,让学生借助音乐、语言文学的表现力理解色彩的冷暖色性。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冷色、暖色,了解冷暖色的色性特点,学会运用冷暖色表达内心感受。
难点:认识冷色、暖色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冷色与暖色》课件
范画
练习纸
颜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印象派画家 凡高(大概介绍一下凡高的经历)的作品《稻田》,大
家觉得这幅画他给人以什么样的感受,他都是由那些色彩组成?引出黄色、橘色能给人丰收、温暖的感觉,那大家考虑一下哪些色彩又给寒冷、清凉的感觉?大家带着问题来学习下面的知识。
二.教学新授(1)启动激趣
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三原色是哪些?三间色又是哪些?大家根据色环进行联想一下,这些颜色都能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在生活中又是怎样运用的? 学生根据冷暖色块联想实物和不同的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所举例的实物,进行总结)
总结:这些色彩会刺激神经使血液循环加速,身体不由自主地热起来,给人温暖的感觉,所以叫做暖色;这些色彩会时血液循环降低,身体产生凉爽,寒冷的感觉,所以叫做冷色。(2)质疑探究
同学大致都已经了解何为冷色,何为暖色。那老师现在就做一个小小测试看看大家的色彩判断力如何?现在请小组抢答,并派代表回答,看大家的色彩判断力如何,并试着说明理由。
1、暖色
冷色
不清楚
2、暖色
冷色
不清楚
3、暖色
冷色
不清楚
4、暖色
冷色
不清楚
5、暖色
冷色
不清楚
6、暖色
冷色
不清楚
7、暖色
冷色
不清楚
8、暖色
冷色
不清楚
9、暖色
冷色
不清楚
10、暖色
冷色
不清楚
(教师适当的鼓励,并给小组加分)从这里引出中间调子,引出色彩冷暖不是固定的,是相对的,它随着周围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现在我们来变个小魔术,来看看这个色彩冷暖是如果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1.我这里有朵小花,你们说它是什么色调的? 2.我们给它加个不同的背景再看一看。(加蓝色背景、加红色背景,紫色的小花在蓝色背景下是暖色,在红色背景下是冷色,你们能不能也来举个例,说明一下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什么样的颜色放到什么样的环境下,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3.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颜色进行举例。
总结: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3)总结梳理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色彩冷暖在美术作品及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
同样一幅晨雾为何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他们都是运用了哪些色彩给人有这么大的差异。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接着欣赏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暖色中他们都是运用了哪些色彩,冷色中他们都是用了哪些色彩,这些色彩的运用都是纯粹的暖色和冷色吗?他们是否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是画面的冷色更冷,暖色更暖呢?
大家在看看色彩冷暖是如何运用的?
教师对这三幅作品都要进行背景材料的介绍,及作者的简单介绍.让学生重点分析大师的作品,来巩固刚学过的知识,教师进行引导启发,开拓学生的视线,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提高.让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得到提高.(4)多感官共鸣
刚才大家用眼睛看了很多作品,大致也了解色彩冷暖的运用,那就先让大家的眼睛休息一下,让我们放松心情来欣赏欣赏音乐。色彩会让人产生联想,那么除了色彩之外,在我们生活中音乐同样可以给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热烈激昂的音乐给人以喜庆温暖的感觉,悠扬、深沉的音乐给人以悲凉、凄惨的感觉。如果我们把音乐和色彩结合起来,那他们可以用哪些色彩来表现呢? 请欣赏音乐。《金蛇狂舞》《平湖秋月》让同学抢答。教师总结。给答多的小组加分。
三.课堂作业
那我请同学们结合音乐来创作一幅作品(要求:选择一首音乐,根据自己的感受,用冷色或者是暖色来表现它们。)
四.评讲作业(教师引导梳理总结)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选择不同的板块贴到黑板上,并说出绘画的理由。评价总结把色彩运用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谈其感受。五.课外作业
老师这里有两幅图,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的冷色暖色来装扮一下。(学生自由填色)六.总结
我们今天不仅学到了冷暖色彩的知识,也知道了色彩冷暖如何运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用我们学过的冷色和暖色来装扮我们的世界,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更漂亮、更美好。七.板书设计
冷色与暖色 一.介绍凡高作品《稻田》
精备课教案 篇7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B)—0016—01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的又一里程碑。毋庸置疑,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思想观念到思维方式,从教学原则到教学方式,从备课到上课都要有一个转变,在这诸多的转变中教师首先遇到的就是备课上的转变。下面笔者就近年来参与课改在备课上的感悟谈谈以下几点。
一、从备“教学大纲”到备“课标要求”
传统的备课首先是备“大纲”,大纲要求什么教师就备什么。而新课改情形下的备课则不然,课程标准不像大纲要求那样严格、死板,它只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弹性。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到这一点,诸如对教材的一些阅读内容教师要考虑;让学生实践与自主探索的内容教师要考虑;开放性各种问题的处理,教师更应细加研究,细加分析。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要把握深浅程度,这样才能体现出新教材的优势。
二、从备学生的学情到备学生的探究活动
传统备课中的备学生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如哪些问题应该哪些学生回答,怎样回答等等。而这些很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活动来考虑,而不是从施教角度来考虑,教服从于学,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了解”、“学会”、“懂得”……等内化性的词语,因为这仅仅反映了教师施教的意图,并没有体现学生的参与情况,学生的活动情况在教案上应一目了然,多使用“读、议、说、看、做、比……”等行为外显的词语。同时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估计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料,其中包括:施教时向学生演示的教具;教材中没有但学生学习有用的辅助资料;设计好化解难懂知识点的办法;准备好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的问题。这样在备课中就淡化了“教”的意图,却强化了“学”的意图,真正达到了备学生,服务于学生的目的。
三、从备教师的教法到备学生的学法
传统备课时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教,如何把知识点给学生讲清、讲透,时间分配上侧重教师的讲解。而现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学法,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还是让学生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各抒己见还是让学生分组讨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着重考虑。教师的教法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标要求,而且要灵活应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教学过程的单一化。教师要多安排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这类自主性强的教学活动形式,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变讲堂为学堂,以便学生能得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具体地说,就是要严格控制教师讲解的时间,一节课教师讲解不得多于三分之一,一方面教师要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处和需要强化的关键处,另一方面教师还得敢“甩”,“甩”掉无关紧要的环节,“甩”掉学生能够自学就懂或讨论后能理解的知识点的讲解,把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达到学生自己能读、能说、能做的目的。
四、从设计单一的作业到设计梯度性作业
旧的教学大纲对各章节的要求都有一定的规定,而新教材、新课标对各章节只有基本的要求,没有上限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下保底,上不封顶”。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还要在设计课堂练习或作业中注意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空、学情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对某些知识的拓展不够到位,或者说根本没有时间来把课本上的某些知识进行拓展,只能保持“底线”的完成,但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则尽可能地弥补教师设计作业时一般应有的基础题、技能题和拓展思维题。教师根据平时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应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类来分别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基础题,对技能题和拓展思维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完成,对一些优秀学生则要求其全部完成。这样做不仅使全体同学能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学困生在做作业时不感到吃力,还使优秀学生有事做,有展示其才华的空间。这也就是让优生吃饱,中间生吃好,差生消化得了。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 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重点: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 教法:诵读法、点拨法 学法:诵读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
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
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
选自萧统《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类别:游子诗和思妇诗
时间:东汉末年(战乱年代)(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 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内容: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 二是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特点: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多为无名氏。
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评价: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
一字千金。钟嵘《诗品》 艺术风格:融情入景和运用比兴
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
1、指明学生朗读 他读得怎么样?好不好? A:点拨字音:
纤:xi ān 纤维素 qiàn 纤夫(板书)札zha 擢:zh úo 脉脉(Mò)脉搏(Mài)B: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
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构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C:该诗句押韵(ü 韵)。女 雨 许 语
D:这是一首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爱情诗,也可以把它归为 “思妇诗”,所以它的感情基调应该说是较为哀怨的。
2、集体朗读
来,我们一起朗读一遍。尽可能地把诗歌所要表达的那种(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情感读出来。
(集体朗读)
3、录音播放
来,我们听一下录音,看别人是怎样朗读的,大家要认真听。
4、好,大家听了这么多遍,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在你看来,它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指明学生回答)
写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男女情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四,精读课文,赏析品味。
一)把握诗歌内容,体会其情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仰望星空,远远地看到了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迢迢:遥远的样子;皎皎,明亮的样子。河汉,银河。提问一:诗歌第一句就点明了什么?
描写对象——牵牛、织女,引出本诗的抒情主人公——织女。“迢迢”写出了两个人分隔异地,引出他们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
引申: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梁 山伯与祝英台》和《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因此,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降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而织女则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后来,织女私自偷下凡间,重遇牵牛(牛郎), 两人遂结为夫妇,生一男一女。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命令天兵天将把织女拘回天上。牛郎就把两个小孩放在箩筐里,奋力追赶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织女之间一划,变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色河川(银河),于是,牛郎在银河以南,织女在银河以北,遥遥相对,无法相见。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译文: 织女摆动纤纤素手,织机“札札”作响。擢,举起、摆动。札札:织机声;素,白皙 明确:这里进一步描绘了织女织布的形象。
据说织女心灵手巧,她能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一整天不见她织成一匹布,却见她愁容满面,泪落如雨。章,经纬交织的布幅。涕,眼泪。零,数词作动词,落下.提问二:前一句写织女忙绿地织布,她整天织布,为什么还是
“不成章“呢?为什么“泣涕零如雨? 明确: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无心织布
提问三:终日以泪洗面为何还要去织布呢?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什么情感?
讨论明确:用比喻、夸张手法,以借织布排遣思念的愁苦,来表现愁苦到至极。
这种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背), 相去复几许?
译文:银河既清且浅,相距又有多远? 且:并且,表并列关系。
去:距离(一词多义:离开;除掉;丢弃;到„„去。)复:副词,又(一词多义。回来;恢复;回答;报复;免除
赋税徭役;通“覆”覆盖;繁复)
既然河水既清又浅,应该可以涉水而过,但是他们两人为什么不能见面呢?那么作者借这一故事有何目的呢? 讨论明确:河水并非不能渡过,而是不可逾越。是因有像王母这样的势力的阻隔,爱情被扼杀、遭遇挫折。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源于对情人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本诗明写传说故事,暗写现实生活,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清清的一水相隔,却只能含情相望,不能互诉衷肠。盈盈,清清。间,隔。语,名词作动词,诉说。
尽管他们只相隔一条水清且浅的银河,但只能含情相视,不 得互诉衷肠。那么,这里就给我们交代了什么? 那么,这里就给我们交代了什么?(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 什么 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第一、二句 人 情 景 相 融 第九、十句 : 相爱受阻(人情景相融)阅读全诗,联系时代背景,思考下这首诗表达了什么? 阅读全诗,联系时代背景,思考下这首诗表达了什么? 写作背景: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 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标榜,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 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 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 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 的闺怨。用两个字概括诗人借牛郎织女所抒发的感情: 悲恨 主题思想:全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 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第七、八句 :河汉相隔(由景及情)第三~六句 :织女悲苦(由景及人):天上情景(景)
五,艺术特色 提问: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叠字的使用有何作用? 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叠字的使用有何作用? 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叠字的使用有何作用 叠词的使用或是状貌或是摹声或是绘情都准确而生动收到较佳 的效果。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形象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在《 迢迢牵牛星》中,运用了叠词和拟声词,小结出鉴赏诗歌方法:抓住字眼,体味语言 小结出鉴赏诗歌方法:抓住字眼,体味语言。(板书)叠词 迢迢 作用 写星空的距离(远)(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 眼里的咫尺天涯。皎皎 写星辰的光辉(亮)写星光之亮(写出了织女整 体形象的娇美姿态明艳动人。,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写双手的形状(美)(状素手之修美,状形 形声生情 札札 盈盈 写织机的声音(忙)(状织布之繁忙,摹声 写水流的形态(清)(写水之物貌(既表现水波的 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 泪的神态.让人回味无穷。);脉脉 写人物的神态(情)写人之情
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近在 咫尺,若隔天涯。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 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 只有“盈盈”一水隔,“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景情 并生,哀怨动人。小结:这些叠字刻画了人物和环境,由远而近,由物及人,小结 纤纤
由神态及感情,确是“兴象玲珑,意致深婉”,深婉细致地写出 了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别离之愁。学生朗诵,体会叠词的作用。叠音用得确切不移、形象生动,且增添了音乐美,使诗篇更具浓 郁的抒情性。
六、课外拓展 牛郎织女鹊桥会 古来诗词吟咏多。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至今被 传诵。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七夕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其 中最著名的应该说是 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七夕》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 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 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特别是最后一句“两情 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众人大多慨叹牛郎织女相见太 难时,它却反其意认为坚贞的爱情不在于耳鬓厮磨。
七、朗诵 好,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看谁能够在最短的 时间里把这首诗背下来。(学生自由朗读)(两分钟后)指明两个学生背诵,一个默写(视情况而定)
八、布置作业
【精备课教案】推荐阅读:
英语备课教案08-27
教案及备课笔记06-20
高三集体备课教案07-08
物理集体备课教案08-23
初中集体备课教案09-03
吆喝集体备课教案11-03
《谜语》语文备课教案11-14
消防部队备课教案12-24
小学篮球备课教案范文06-21
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