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导教学法工作总结

2024-06-01

四导教学法工作总结(精选6篇)

四导教学法工作总结 篇1

“一三四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理念:每堂课都使学生像考试一样专注、高效。让学生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忙起来,脑子快速运转,告别闲事、闲话、闲思。

三个时控:教师连续讲课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一堂课累计讲课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一节课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练习时间不少于25分钟。四个环节:

自学:明确目标、指导方法。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及自学方法、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指定内容。

展示:积极展示、暴露问题。把自学成果在课堂进行展示,通过问题解析、试题演练、实验操作等过程,弄清哪些问题学生是会的,哪些是不会的,把与新知识有联系,倾向性、共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通过小组讨论、寻找错因并让学生自己更正。

精讲:解疑答难、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学生都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而教。不能就题讲题,而要引导找出规律,上升到理论,真正让学生知道其所以然。

训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像考试一样独立、快节奏的完成,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点难点的理解,由理论回到实践。

精讲原则:三讲三不讲

三讲: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易混易漏点;讲规律和方法;

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懂得不讲

一三四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

一、自学环节

(1)板书课题(辅助环节1)

三言两语引入、板书课题或直接板书课题。(2)提示教学目标(辅助环节2)

[操作] 通过课前制作好的课件或小黑板让学生看。[时间] 1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意义]①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②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看课件,明确了学习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 准确揭示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目标。

[注意点] ①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拨高要求。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②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

③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课件。(3)指导学生自学(辅助环节3)[操作] 课前制作好的课件(小黑板),课上通过课件(小黑板)让学生看。[时间] 约1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意义] ①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②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看课件,掌握自学的方法。

[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通过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防止走弯路,上岔道。

[注意点] 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了之后,做到三个明确:

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②明确自学的方法。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自学时,往往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

③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时间] 约5—8分钟。

[目的]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意义]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知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 端正学生自学态度,确保人人自学高效。

[注意点] ①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

②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③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二、展示环节

(1)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操作] 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时间] 约5—8分钟。

[目的] 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意义]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操作。

[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巡视,确保每个学生都认真演练,及时了解班上学生还存在哪些倾向性疑难问题。

[注意点] ①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做演示操作,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际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②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或布置他们做哪些练习等。

③教师要巡视,搜集台下同学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用课件(小黑板)打出,供评讲时用。(2)学生讨论、更正

[操作] ①学生观察演示操作,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操作的相同。②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时间] 约4—5分钟

[目的] 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

②通过学生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彻了,促进其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操作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找错误,分析错因,通过评价讨论,寻求正确答案。[教师的主导作用]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更正,了解学情。

[注意点]广泛推行一种“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

三、精讲环节

[操作] ①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②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时间] 约4—5分钟

[目的] ①解决学生们没有解决的问题。②解疑释惑,上升为规律。

[意义]引导学生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思维、找寻规律

[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更正,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指导学生运用。

[注意点] ①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

②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四、训练环节

[操作] ①布置课堂作业。

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③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的作业。[时间] 不少于15分钟。

[目的] 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

[意义] ①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②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作业,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 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必做题做完了的学生做选做题或思考题。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注意点] ①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②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③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④尤其是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⑤要注意矫正学生的坐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导教学法工作总结 篇2

一、真情地诱导

由于“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缘故, 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生喜欢哪位老师, 也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由此, 我认为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诱导学生“爱学”的明智之举。“喜表扬、厌批评”是人共有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也不例外。童话故事中的狐狸也是用花言巧语讨得乌鸦的欢心, 骗取了乌鸦嘴里的肉。教师是否可以效法狐狸, 用“甜言蜜语”去赢得学生的好感呢?我想是可以的。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对学生只有表扬、没有批评, 只有鼓励、没有指责, 那么, 学生必定会感到这位教师不仅可敬, 而且可亲, 从而主动亲近老师, 信任老师。这样, 学生就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诱导下, 爱学你所教的学科。

在学习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 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 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参与解决问题, 探索研究问题, 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创设情境, 激发求知就是为了知识学习做准备, 同时养成一种习惯。

1. 激疑求知

教学新课时, 教师宜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 通过潜心阅读课文去思考问题。“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其可贵之处在于探理求源, 继而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只要学生产生了疑问, 教师便可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仔细揣摩文章的内涵。

2. 激趣求知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 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 教师应抓住文章趣处, 进行巧妙点拨, 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3. 激情求知

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 同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美好的情感, 使他们感同身受, 带着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比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1课《我们爱你啊, 中国》时, 教师以饱含深情的语调, 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同学们, 我们所生活的国度, 有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勤劳淳朴的人民, 富饶美丽的土地, 我们可以观赏景色秀丽的祖国山河, 可以倾听万马奔腾的前进号角。祖国啊, 你如此伟大, 请允许我们唱出心中的歌———我们爱你啊, 中国!”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进而与文章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适时地引导

1. 课始, 设境激疑。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 教师要精心创设新奇的情境,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 教学《小河和青草》时, 先播放由《小雨沙沙》改编的《小河哗哗, 小草绿绿》后师述:歌曲中的两个朋友就是我们昨天认识的谁呀 (小河和青草) ?这样把学生带进快乐的课堂。

2. 课中, 设疑引思。

引入新课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应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如《鱼游到了纸上》中的“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是一道覆盖全文内容、极富概括性的题目, 教学时, 就可以将它作为探索课文的研读专题。通过语言品析、情感朗读, 接着, 引发思考:这位聋哑青年为什么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在这个过程中, 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领会、思想感情的把握、语言内涵的感悟等多项训练一一得到落实。

3. 课尾, 设障引“用”。

如《爬山虎的脚》一文, 课后安排了两项实践性拓展练习:一是用对话框的形式“我想泡点豆子, 观察它们是怎么发芽的?”“我想和小林一起去观察蜻蜓的飞行, 还要把观察结果记下来。”以此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二是安排阅读链接《随身带着笔记本》一文。这样, 一方面让学生明白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通过观察、思考, 去发现生活的奥妙;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恰当地启导

教学中, 在学生思维受阻时, 教师进行启发点拨, 为学生架设桥梁, 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得以顺利、有效地进行。如《爬天都峰》一课:“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 为什么又互相道谢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涉及到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思维跨度大, 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为此, 教师可以启发说:“老爷爷和小姑娘为什么能爬上那么高的天都峰?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到老爷爷和小姑娘都是从对方鼓舞中获取力量, 才爬上天都峰的, 这样,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耐心地辅导

初中物理“四导”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课程改革 初中物理 “四导”策略 教学流程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065-01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物理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好环境,激发学生学習物理的兴趣。”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新课改的要求。

大量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 什么是“四导”

“四导”课堂教学策略,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它包含导学、导疑、导讲和导练四大基本要素。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和练,积极设疑、答疑,互动交流,促成学生不断发展。

“导学”就是指导学生预习、自学。教师通过目标展示、问题设计、方法指导、活动组织和导学提纲等,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逐步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导疑”就是指教师借助“导学提纲”上的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疑问、提出疑问、分析疑问和解决疑问的过程。

“导讲”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中暴露的问题,引导学生“兵”教“兵”,小组合作讨论互助、课堂展示,讲出解题思路,讲出学习体会,讲出思想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变式追问、总结点拨,促进学生学习问题的解决。

“导练”就是指当堂训练,反馈矫正。老师围绕学习目标、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做实验,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2 “四导”的理论依据

本杰明·布卢姆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1)教学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手段,即要有正确的教学和学习策略。(2)把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目标进行分类,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导学、导疑、导讲、导练”的理论就是掌握学习理论的部分体现。

3 “四导”的课堂教学结构

初中物理课堂在教师和“导学提纲”的引领下,力争课堂内完成教学任务;努力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学的过程。“先学后教,训练展示”。让学生在“先学”中去揭示问题,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训练”中去发现规律,去归纳学法,去评价效果。

下面,我谈一谈初中物理“四导”课堂教学的流程。

3.1 导入示标

按“四导”教学的要求,首先“示标”。让学生明白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重点、难点要突出。落实对知识、方法、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始终知道目标,要始终突出这个“的”,然后才能准确放“矢”。最后,还要加上激励性语言,相信同学们通过努力,一定会顺利实现目标。

3.2 引导自学

(1)自学指导。老师简明扼要地交待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要求,明确思考题目,讲清检测要求等。

同年级的物理教师相互交流、研讨,根据自身和班级实际,拟定具有提示作用的、简略的自学提纲。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形成良性的合作、竞争,这是我校的最成功之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明确目标后,带着问题、方法及自主阅读教材。

自学时,要给学生相对的时间、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学,将教材提供的信息加以理解,分析和整合,结合课内外的知识,得出结论或提出疑问。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在教室中巡视,随时了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学生阅读进度。等学生完成后进入下一步。

3.3 自学反馈,提出问题

学生自学完成后,小组交流、释疑。学生将遇到的疑难问题先通过相互交流,自己解决,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有的同学就质疑教材上的“小结”部分:认为只用“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就能说明成像特点。

3.4 质疑释疑,教师点拨

在解决疑难点方法上,可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来释疑破难。我校主要采取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的。由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因此,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设计有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既要创设师生良好的合作对话关系,也要规范同学的良好行为。课堂上,师生之间合作对话关系的建立使课堂活力充足,师生交往、沟通和谐,对个别不认真的同学,则要及时引导,做好监控,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

其次,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点拨、适当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探究,发现问题。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倾听同学发言,对不会发言的同学进行排除障碍。对观点有创意进行肯定表扬,对发言欠妥的加以引导。

这样,通过教师的点拨,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3.5 巩固练习

巩固小结。老师组织学生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小结,并提出激励学生继续探究的问题。总结力求简明、系统。

练习反馈。我校的练习题全部设计在“导学提纲”上,学生每人一份。练习完后,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心得疑问。这是我校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之一,每节课都要留两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汇报有什么疑问?还想知道什么?

总之,“四导”教学的核心在“导”,只要我们在“导”上多下功夫,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认真总结改革实践中的得与失,用心去探索、大胆去创新,初中物理“四导”教学改革一定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

[2]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Z].

[3]东溪中学.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Z].

四导教学法工作总结 篇4

本文以《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例, 试就此问题作阐述。

一、导入作业——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堂梳理】导入作业——猜谜语

只见他一会儿上前, 一会儿后退, 嘴里叽里咕噜的, 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 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 )

他有时工笔细描, 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 )

师:上课前, 老师给同学们猜几个谜语, 这些谜语很有特点。根据人物的动作, 你能猜猜他是谁吗?

( 师生动形象地描述以上片段, 学生猜出是谁 )

师小结:这些人物因其富有特色的行为, 让大家印象深刻。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严监生, 也有一个经典的动作, 让读者过目不忘。

(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

【观点聚焦】

导入作业依文而生, 托文而行。导入作业有课前预热、调动学生兴趣的功能。本设计基于文本两大特点:其一,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五下《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文章, 本组课文单元目标旨在走进名著, 感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并能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其二, 早在四年级的时候, 学生就接触过写人的文章, 也知道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还知道要从关注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体会人物的形象等。只是在年段的序列目标上有所区别和递升, 所以, 在设计导入作业时应该能唤醒学生旧知, 让学生快速寻找到新旧知识的链接点, 并从链接中树立目标意识, 用猜谜语这个导入作业的形式不但完成了以上教学目标, 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二、导学作业——删繁就简三秋树

【课堂梳理】导学作业——预习导航

预习作业:对照老师的预习建议, 相信通过自学, 你能从课文中收获很多。

1. 读课文, 读准字音, 把难读的词摘录下来, 并 多读几遍。

难读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文中的有些词是文言表达, 现在的词汇中很少用到, 你能从课文中找找这类词吗, 并把意思写在括号中。

例如:一声不倒一声 (一声连一声) 再不回头 ( ) 诸亲六眷 ( ) 已后 ( ) 不曾 ( ) 莫不是 ( )

你还能找到哪些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字一句地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

4. 思考:《临死前的严监生》讲了一件什么事?

对导学作业的反馈交流就是用作业组织本课的初读教学。以导学作业组织初读教学分四步进行:读准字音—读懂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步, 读准字音。课前教师了解学生导学单完成情况, 发现以下几个词学生普遍认为难读——“诸亲六眷、穿梭、挑掉一茎、一声不倒一声、揩揩眼泪”。学生轮读这些词, 要求读正确。

第二步, 读懂课文。这些词在现代词汇中不常见, 你理解它们的意思吗?选择一两个说说。像这类文言词汇, 在课文中你还找到哪些?并追问理解这些词的方法, 最后总结:读文言文, 看注释,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很重要。

第三步, 读通课文。读含有“诸亲六眷、穿梭、挑掉一茎、一声不倒一声、揩揩眼泪”这些词的句子, 要求把句子读正确, 读通顺。

出示:

自此,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 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五个侄子穿梭的陪郎中弄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 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 伸着两个指头。

第四步, 了解大意。从这些句子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学生:严监生已是将死之人) 正如课题所说的, 这是临死前的严监生。课文讲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也是导向课文内容的学习。

【观点聚焦】

导学作业是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尊重, 用它组织教学省去了冗长烦琐的初读教学时间, 是对集约化、高效化课堂的追求。在组织初读教学中, 导学作业试图达成两个教学目标:一是了解大意, 自行解决学习障碍;二是交流自学程度, 确定正确的学习起点。文章是名著《儒林外史》中的一个节选片段, 选文常有文言词汇表述, 五年级的学生虽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文言文, 但要读通这样半文半白的文章, 并理解其中的疑难字词还是有难度的, 需要时间琢磨。因此可以在课前布置自由疏通课文的任务, 教师提供方向, 学生独立学文。以上导学作业完成了字词疏通、对课文整体感知两大任务。

三、导思作业——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课堂梳理】导思作业——思“两根手指”的内心世界

如果此时严监生能说话, 他会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 选择一处或几处补写。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 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仿佛说, _______________ ______。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 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 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越发指得紧了。仿佛说,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 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 把眼闭着摇头,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仿佛说,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以读懂“两根手指”的理解作业组织研读教学环节分三步进行:聚焦典型动作—做作业, 独立学习—交流作业, 感悟文本。

第一步, 聚焦典型动作。

师:临死前的严监生有两个动作令人印象深刻, 是哪两个动作?

生:伸着两个手指, 三次摇头。

师:画出描写严监生三次摇头的句子, 并圈一圈描写三次摇头不同的地方。

(交流圈出:两三摇、狠狠、几摇、闭着、不动)

第二步, 做作业, 独立学习。

师:同一个动作, 竟有这么大的区别。如果此时严监生能说话, 他分别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 完成作业单。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第三步:交流作业, 感悟文本。

师: (引读, 大侄子猜两根手指是两个亲人) 严监生就 ________ 仿佛说 ________。带上你的理解读好严监生第一次摇头的句子。

三次摇头都按照教师引读—学生于情境中交流作业—情感朗读三个步骤完成。

小结:从人物动作到人物内心, 感受严监生慢慢绝望的心路历程。原来严监生垂死不肯放下的两根手指就是区区两茎灯草, 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 (小气, 吝啬, 爱财如命)

【观点聚焦】

导思作业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教学实施的一种形式, 是教学的高妙引领、强劲支持。它在教学中替代了教师的讲, 激发了学生的想, 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导思作业的思指思文本的内容, 导思作业即文本理解型、文本提升型作业。学生在完成导思作业的过程中展开与文本对话, 在交流作业中感悟文本。伸着两根手指头是严监生的招牌动作, 也是本文描写着力之处。我把解读两根手指和三次摇头的内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导思作业实现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与情感表达三大目标。

四、导行作业——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堂梳理】导行作业——用典型动作实践语言表达

改写小说结局:如果赵氏也没有猜中, 严监生还会死吗?他的死状又会如何?

(提示:运用典型动作描写)

说罢, 忙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 点点头, 把手垂下, 登时就没了气。

假如赵氏也没有猜中, 众人看严监生时,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假如赵氏也没有猜中, 严监生会死吗?

(生有的说会, 有的说不会, 并各自说明理由)

师:课前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严监生是一个将死之人, 死对于他来说是个不容改变的事实, 那他的死状又会如何?请你继续运用本课的典型动作, 把他的死状写下来。 (生写)

小结:一个动作反复刻画, 就成为典型动作, 抓典型动作又能深入解读人心。

在整个教学完成后, 作为本课的一个重要延伸目标就是去读原著。

(1) 如果你想继续了解严监生, 请你读《儒林外史》。

(2) 如果你想了解世界上其他四大吝啬鬼, 你可以读《欧也妮 · 葛朗台》《高老头》《威尼斯商人》《吝啬鬼》。

【观点聚焦】

导行作业是实现语言运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强调高年级学生应当学会对文学作品的鉴赏, 鉴赏在文学理论范畴内很大程度就是对内容的深入挖掘, 对文章语言秘妙的探索, 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两根手指”“三次摇头”是本文的两个典型动作, 作者通过对典型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基于学生通过上一环节已认识到严监生是个吝啬之人, 而此时, 吝啬在学生心目中或许还只是个标签, 因此, 为了点化主旨, 丰富吝啬的内涵, 并整合上一环节从人物动作到人物内心的写人手法, 这个导行作业实现了语言的运用, 让学生经历了真思、真练的过程。而课后的语文综合实践作业, 是对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检测与反映, 可谓“源于语文, 又高于语文”。

四导教学法工作总结 篇5

一、“四导一促”教学策略的建构

“四导一促”教学策略所借助的创造周期的方法是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改进而来的,即:激发、探索、创作、评价。其中,激发环节具体体现教学策略中“一导”, 主要是解决学生的想法的来源、问题的发现及兴趣点;探索环节体现了“二导”的策略是指学生是怎样对问题进行考虑的及解决方案的设计。创作环节体现了“三导”的策略是指草图的设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改变最初的想法、最后决定的方案。评价环节体现“四导”的策略是评价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是什么等。

此创造周期更为注重的是为创作服务,由于创造周期的四个环节与初中美术课的激趣导入、合作探究、创作体验、展示评价的教学环节相吻合,比较容易得到各个环节相对应的教学实施策略,对思维教学更有指导性,把它运用到整个美术教学中,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四个环节。(见图1)

二、“四导一促” 教学策略具体实施

1. 一导:激发环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产生于需要。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受到发自内心的真正学习需要,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必须靠教师在生生交流、师生交往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激发与培养。本环节我们采用了“分派学习卡,团队设疑”的教学策略。在课前分发学习卡。学生通过对学习卡中知识点的理解,把本课的知识按难易程度分为自己能力可以解决、小组合作能够解决以及需要教师教学引导才能解决分为三个层面,以小组的名义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让老师整合出由学习小组筛选出来的难点,并以此生发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攻破难点,这样体现了学生“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而并非是教师把教学内容强加给学生,而且,有利于把时间落在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

2. 二导:探索环节

(1)思维导图策略

人的思维活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思维能力是由思维品质反映出来的。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从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从多个角度深入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通过思维广阔性的训练,可以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因此,思维导图的形式有助于老师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知识进行分步教学,目的在于分散难点,层层深入。如在岭南版14册美术《花卉与纹样》一课教学中,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花卉原形到图案化,再到装饰美化两个部分:一是针对花卉的结构特征与不同视角做多种外形的概括与平面化图案表达的思维发散;二是针对构图形式与变化方法做图案装饰化的思维发散。另外,我们在原型到图案化、图案的装饰变化这两个知识点上分别作了3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这种思维的发散训练必然带来学生开阔的思路和思维独创性的培养。

(2)任务驱动下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

“任务驱动下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而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个教学理论指导下,我们把前一阶段学生从学习卡中筛选出来的学习问题进行整合后化作学习任务,分派给各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由此,我们就创设了一个以“任务”的完成为目标的教学情境,把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导的多维互动性教学;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将教师课前个人的预设性教学设计转化为课堂中根据学生自己的疑难问题而开展的生成性教学。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得到实现,有利于克服思维的依赖性,培养独立探索的自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3)小组汇报引发全班智力激荡

在第一阶段训练学生自主提出学习问题的能力与第二阶段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之后,首先由小组成员向全班同学汇报探究成果,然后由老师根据各组汇报情况,通过理解性提问、推理性提问、质疑性提问、发散性提问、探索性提问、反问法提问、激问法提问、追问法提问等形式,引发头脑风暴,引领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不断深化对小组学习成果的理解,使学生从“无疑”到“小疑”再到“大疑”,即宋朝理学家陆九渊所说的那样,“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这样的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便形成了“发问与答复问题的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品质,以奠定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

3. 三导:创作环节

美术教学的成效往往需要通过学生的作业效果来体现。然而,目前学生的作业令人堪忧:一是时间不够;二是老师的引导不到位;三是学生在老师范例的基础上稍加修改,学生的作业脱离不了老师的范例;四是学生的思路不清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与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领域两大层面,我们制定了一套作业策略,采用了梯度作业设计和多样化作业形式的策略,其中多样化策略包括作品或案例分析、主题创作引导、创意说明、以及作业的多种表现形式。当然,这几种作业形式并非在一个课题中全部运用的,在不同的学习领域我们采用不同的作业形式组合的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与独创性。

4. 四导:评价环节

美术作业的评价一般都是针对画面效果来进行的,至于里面的创作思维、设计思维是怎样展开的,经常受到忽略,而这偏偏是思维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此外,一般学生的课堂作业是在临近下课前几分钟或下一堂课上课前几分钟进行简单讲解,没有发挥评价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把教学评价分散到各个教学的环节中,并制定了评价量规。评价量规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督促教师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向落实,也方便教师更好的实施。它不仅注重效果评价,还注重思维过程的评价,并采用了多主体的教学评价。既考虑评价项目的多样性又关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总之,我们坚持发展性的评价原则,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中试图改变学生对于美术技法学习的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鼓励具有个人独特性的表达,从而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为了突显我们的教学对于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培养。

三、初中美术“四导一促”教学策略的教学成果

从学生课堂观察记录来看,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的学习,学习氛围很好。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热切的想提出学习卡的疑难问题、迫切的回答问题、对老师的追问、反问等能够大胆的回答并能很好的应对,主动参与小组的讨论、认真完成学习小组分配的任务、并能主动邀请老师参与本组的讨论、对他人的作品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些课堂细节都充分的体现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状态,充分展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课堂教学。由此可见,在课堂上建立创造性思维文化氛围能有效地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度、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

我们在学生作业之前采用思维导图进行主题引导、作品或案例分析、创作理念图等策略有效的改善了学生面对美术作业无从下手的状况以及作业呈现出单一的现象,使学生的作业呈现出多样化,创新的一面,并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作业的质量。比如在《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课题中,学生从多个角度对“长信宫灯”进行分析,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评价,并结合现代科技,对“长信宫灯“进行再创。有的学生是通过对“长信宫灯”的历史背景、造型、采用的科技工艺、色彩感觉等角度去分析,以赏析和评价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并结合自己喜欢的卡通造型,根据长信宫灯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再创和再设计。

四导教学法工作总结 篇6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四导一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当前,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模式还是串读串讲为主,学生接受文言知识枯燥,听课易产生厌倦心理,加之语言的艰涩,知识点的繁多,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言教学应“重在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化枯燥为生动,化艰涩为易懂,摒弃惯性思维,寻找文言教学的突破点。

既然文言学习属于阅读范畴,那么它就要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招生考试说明》中也强调:浅显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二是侧重于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以考查对文言句意的理解和表述能力。三是侧重于文言文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以考查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基于对文言文语言特点规律的认识,根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就“四导一评”(导读、导练、导议、导疑、评价)教学方法,结合高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谈谈我的实践体会。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任何一项教学计划,如果不能通过教学实践付诸实施,它终究是没有实现的理想蓝图。所以,为了便于今后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尽量前后座位合作,注意同组异质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机制,以利于形成督促竞争的氛围。后面的许多教学环节都离不开小组的合作,如检查背诵、作业检查、课堂质疑等。

按照“四导一评”教学模式,首先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读上,可以课前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诵读课文,试译课文,学习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等。据此可以督促学生分类作较为完整的课堂笔记,不至于每节课下来知识点杂乱无章。也可以在导读时进行背景知识介绍,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荆轲刺秦王》《项羽本纪》《鸿门宴》等课文,可以铺垫一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还可以介绍如李白、杜甫、柳永、苏轼等文学名家的坎坷生平,这样,让每位学生或多或少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避免了教师串讲模式所导致的被动接受的枯燥和乏味。

教学的第二环节导练。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在这一环节中,题目要典型,少而精要。题目分量要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一般适宜在20分钟左右,要尽量让学生自我质疑,通过比较整理,互相交流,完善答案。如“鄙”“或”“数”等教学大纲规定考查的120个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卑鄙”“以为”“风流”等词语的古今异义;文言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以及固定句式等。在导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帮助,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使思维品质不断得到完善。尤其在高一起始阶段,就强调文言基础知识的自主探究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文言解题能力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的第三环节导议。导议的过程即是为了解决导练中的问题,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深刻的思维品质。教师一定要强调每个人在阅读时都要努力发现问题。针对导练中需要探究讨论解决的问题,教师自己不要包办,尽量让学生回答,特别要叫平时不提问题的同学起来回答。这样,就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迫使其深入阅读,质疑思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积极暗示,正面激励评价,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耐心地落实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联系所学的课文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教学的第四环节导疑。主要是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和对文本的鉴赏感悟,能够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理解作者的人文情怀。如,《鸿门宴》中可“试探究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看待楚汉之争?”从《赤壁赋》中“探究苏轼的人文精神和旷达情怀”等。教师也可以拓展知识,使课堂“小语文”变成生活“大语文”。如补充介绍“重耳流亡”“秦晋之好”“楚汉之争”等课外知识。

最后,实施评价环节。收集每个小组对本课文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指导。可以通过习题形式进行当堂复习检查,也可将学生的课堂笔记收上来进行批阅指导,还可以采取交流小组学习成果等形式,起到检查和示范作用。通过评价环节,可有效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最后,针对导练、导疑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小组和学生给予表扬、激励。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的自评,主要是建立学生自评档案袋,实行动态管理,档案袋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装入材料,让学生把在学习、参与活动等方面该装的装进档案袋,作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参考。推行“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四级等级评价制,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的兴趣等。

教学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僵化,生搬硬套。我们要领悟“四导一评”的核心理念,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如教学中,我们将“导读”“导练”“导议”三者融合为一个整体,虽然在形式上“四导一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完整的体现,但其所蕴含的理念与目的却得到很好的实现。这也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且能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其次,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对于教材内容能够合理取舍,尽力解决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容量之间的矛盾,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并给予合理且有说服力的解答,展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魅力。

总之,“四导一评”教学模式构建在体验性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形式,以自主、互动、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而构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上一篇:木孔乡雷洪超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下一篇:礼到人心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