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步教学法总结

2024-08-27

实施四步教学法总结(共12篇)

实施四步教学法总结 篇1

实施四步教学法总结

私立育才

我们私立宜宾育才学校在学习洋思教法、杜郎口教法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们的学校更有特色,实现名师、名生、名校的目标,今年进一步学习了四步教学法,自学校推行四步教学法以来,认真学习四步教学法的理论知识,认真观摩学习,自己也试着尝试一下,我的感受如下:

一、好的方面:

1、对学生来说,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出长远发展.按照四步教学法第一步浏览诊断,搜集和诊断五要点,即: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和网点,交给学生如何去把握教材,要学些什么知识。

第二步确认标识,在第一步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借助工具书对浏览诊断的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和网点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探究并确认,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知道知识的答案,还要能够应用相关知识的定理,定义、规则或概念等来解释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步的有点是:1是从知识学习和掌握的层面讲,学生对所学知识在浏览诊断的基础上又进行确认标示,达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效果;

2、从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角度讲,两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始终处在自我探究,自我解读,自我领会,或者是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中,我们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起着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第三步,归纳演绎。归纳演绎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的基础,该步要求学生在留恋诊断、确认标识的基础上,一要对本节课所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网点进行归纳和演绎。二还要求学生能够按照学科知识的点、线、面、体结构体系,将本节所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网点放入过去学过的知识中进行整合,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这步的优点是:1,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全面,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效果,2归纳演绎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立体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平台。

第四步,及时演练,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对老师来说,可以减轻负担,教学质量更好,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四步教学中,老师只是引路人,老师讲的少了,老师的课堂就没有原来那么累了,但老师的备课要求更高了,课前要充分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学生掌握了方法以后,会越教越轻松,学生的成绩也会越来越好的。

二、不足的方面.通过理论学习,课堂观摩,自己实践,我感觉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时间把握不好。体现在效率不高,完成不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对不同的课型还缺乏灵活多变的教法。如新课、复习课、习题课、作业评讲课,还缺乏

实施四步教学法总结 篇2

1.各高校教学教材不统一, 虽然版本很多, 但并不适合现代音乐创作的需要。目前出版的和声学教材有10余部译著和20余部编著。在这些教科书中大部分采用了以“斯波索宾和声学”为代表的功能体系, 少部分采用的是以勋伯格《和声学》《和声的结构功能》为代表的音级体系。但是斯波索宾和声学没有能够对后浪漫乐派以来特别是20世纪的近现代调式和声现象加以包容, 对于当代和声写作规律的教学内容显得力不从心。书中的练习缺少作曲专业所需要的旋律与和声同步构思的练习, 另外对和声的力度和节奏等方面几乎没有提示, 表现出对和声语言功能表述的缺失。这说明任何一项成功的教学体系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在近百年的和声教学和研究中, 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和声教学体系出现了陈洪的《对位化和声学》、黎英海的《汉族调式及其和声》、刘烈武的《基础和声学》、童忠良的《近现代和声的功能网》、桑桐的《和声学教程》。但是真正适合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实际的教材还要靠教学一线的教师共同探讨编辑。

2.教师资质和学术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的连年扩招, 师资资源的紧缺, 各高校在和声教学的师资配备上也良莠不齐, 特别是2000年以后新升本的一些院校, 理论课教师严重不足, 往往是声乐和器乐教师兼任, 所以教师的理论基础有限, 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3.各高校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

在和声教学法方面虽然专业内教师未停止研究和改进的脚步, 但未有实质性的突破成果, 研究中有人认为听觉训练、和声分析和综合练习是和声教学过程中的密切配合的三个重要因素, 但是作者缺乏详细的实证论述, 并且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论述也较少。也有人提到, 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展开教学, 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人提到和声教学如与视唱练耳、钢琴等课程结合起来, 将取得较好的效果。还有人提到了和声教学与钢琴即兴伴奏、歌曲写作、MIDI制作、合唱与曲式等课程结合起来提高和声教学质量。也有人提出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音乐制作软件等形式对高校和声课进行教学。但是这些都没有综合性的阐述和声与相关学科的衔接以及如何衔接的问题。

一、和声学四步连环教学法的解释

课题研究小组通过8年的课程实践和实验, 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四步连环教学法。是将和声学通过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 有步骤的实现和声教学的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四步分别是1听觉训练:练习听觉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以加强学生对和声学的兴趣与爱好,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唱奏训练:唱奏训练是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和培养学生亲身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学生只有积极参与音乐表演, 才能锻炼学生的视唱、视奏能力, 才能加深对音响的感触。3分析训练:分析训练是学生通过听觉训练和唱奏训练而培养了和声学习的浓厚兴趣之后, 教师对乐谱进行理性分析与讲解, 使学生顺利进入和声的写作阶段。4写作阶段是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如果没有前三个阶段的感性与理性储备, 本阶段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后和声写作初稿完成以后还需要唱奏, 通过听觉感受继而进行再分析。这就是“四位一体”, 密切配合的高校和声“四步连环”教学法。

二、和声学四步连环教学法的优点

1. 四步连环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 使学生走出了纸上

谈兵式的教学模式, 逃出了题海, 从枯燥的习题化教学中解脱了出来, 打破了“纯理论”的教学形式。

2. 强化了实践环节, 形成了理论用实践来检验, 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的良性循环。

3. 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使纸上的音符变成了音响。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以往“看不见, 摸不着”的困惑心理。使教学中的文字、图片、音效三者结合。例如可以利用Powerpoint和Encore软件进行课件制作与讲授;利用Tonica软件进行习题示范与作业改题;利用Cakewalk软件进行和声分析教学;利用midi键盘进行和声弹奏联系。

三、实施四步连环教学法中的问题

1. 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做了很大的改革, 对教师的知识面和从教技能也提高了, 一方面教师要熟练掌握电脑音乐教室的操作系统, 一方面要有一定的钢琴演奏基础, 一方面要有很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相关理论知识水平, 将和声教学与复调、曲式分析、配器等课程结合起来。

2. 统编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和能力发展的具体阐述, 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近年来各院校的和声学教师依据本校学生理论基础情况动手编写了多种和声教材, 其中一些已正式出版, 但从总体来看教材编写中还普遍存在程式内容陈旧, 应用性不强, 没有把教学目标调整到培养学生对和声的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等, 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各教育学会可以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专题研讨会, 集思广益, 统编教材。

3. 硬件建设:

为使和声教学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和师生的教学互动, 需要环境和配备良好的一个或几个电脑音乐教室, 有的学校特别是一批新上本科院校, 由于财务负担过重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硬件建设问题, 影响了和声等一些课程的教学质量。

4. 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和声课程考核将不再只是以卷面形式为主, 也不再只是以检查学生对和声序进规则的掌握程度为评判标准。建立起新的考核机制也至关重要, 一个合理的、全面的考核机制才能以考核促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

和声四步连环教学法的实施必将有效地提高和声教学的质量, 将和声课程由纯理论课转变为应用性和技术性课程, 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技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和声是高校音乐教育领域的核心课程, 它的发展必将会带动其周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高校音乐领域的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服务。

参考文献

[1].蒙仕娟.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和声教学点滴[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

实施四步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 四步教学法 研究 实践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教师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备课时事先设计好了许多问题,上课时,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提问,“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看起来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都在作积极思考,但是学生疲于应对教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未真正调动起来。事实上,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他学习中的问题和疑惑,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关注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决。

为此,我们尝试着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宗旨,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巧妙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中课堂教学大致包括以下四个环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反馈矫正——学后反思。

一、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1、明确问题、激发探究意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创设某种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情同身受,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以声像、实验、挂图等辅助手段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情境;或以饱满深情的引言、引人入胜的导语、幽默有趣的旁白、精辟入里的妙语、妙趣横生的对话,营造兴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也可通过告知学习目标,调控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进程,使学生对学习结果有所预期。以此唤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让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进而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

2、自读教科书、存疑自悟

这一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自读教科书,或查阅有关资料,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读自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时,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读、去思、去悟、去发现,学生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人人都能体验探究的乐趣,始终沉浸于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个体围绕探究的问题边读边想,运用自己喜欢的探究方式,或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或参阅课前搜集的资料,自己释疑解疑,并将自己探究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弄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自读探究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下一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同时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知识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小组合作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小组是课堂上的基本活动单位。这里的“小组”不是作秀的花架子,也不是活跃课堂的形式,而是学生学习的真正的互助、合作组织。对小组的评价可以借助组间的竞争激发小组内部的活力,激励小组成员团结向上的士气。老师评价时只评价小组,个人表现再好,组里有人落后,也不会得到奖励。这样就会使学生真正成了你帮我助的生活和学习伙伴,最终达到班里没有了“后进生”的结果。

这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加强指导,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讨论、交流。学生要作出自己的表述,将自己的探究心得、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自己发现的新问题公之于众,小组同学各抒已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学是为了最大可能地照顾全体学生,因此,小组的活动一定是全员参与的。只有将个别好学生把持课堂发言的格局打破,才能有更多的学生从课堂中获益。要特别强调小组中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发言的能力,让每位同学都学着说,说得有逻辑、有条理。

小组活动光有内容还不行,还得有形式,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把小组分成了更小的“互助组”,小组活动时,常常是两人一组交流,组长四处“巡视”,解决难题、纠正问题。有了互助的小组活动形式,小组活动的组织会更严密,活动会更有实效。

三、反馈矫正

反馈矫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反馈矫正也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外在表现并获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学习中的困难、缺陷、理解程度等。矫正是指针对从学生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诊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实施矫正补救措施,也就是给学生第二次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在这一环节中,让各小组提出还未解决的或者不明确的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眼神、表情等外在表现中获取反馈信息。

教学中要做适量的巩固练习,对可能存在问题的知识点,要及时考查掌握情况,考查形式可提问,也可让学生做题。一旦考查结果不理想,要立即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矫正措施,不使缺陷积累,直至学生能顺利地掌握。

矫正教学不是简单地重复性教学,要采取切合实际的、形式多样的矫正措施,集体矫正中可穿插个别矫正,同一问题可从不同方面以不同形式进行矫正。

教师在备课中要用足够的精力,设置反馈矫正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利用反馈矫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四、学后反思

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反思 , 培养学生进行“学后反思”的习惯。

课堂上结合基本内容给以指导,让学生进行反思,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学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

具体方法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留点时间,要求学生写一篇概括性的短文,作为学后反思。具体内容可以是课堂问题的回答,比如,今天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或者就某个特点概念,教师要求学生辨别所学过的最关键的信息;或者教师只要求学生指明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中最不清晰的地方。学生完成后,随后的措施跟进是关键所在,即教师在下次课前要对其结果加以概括和组织讨论,以此来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后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逐渐地,学生每堂课都会反思了,而且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同时还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经常在课上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进行反思,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通过该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质疑、多分析、多讨论,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的成功乐趣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实施四步教学法总结 篇4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与研究总结

一、改革的背景与教学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练习反馈,巩固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着很多弊端,最突出的表现是:“四多四少”。

1、教师统得多,学生练得少。一节课45分钟,教师讲授的时间要一半甚至三分之二,剩下还有多少时间让学生练习?听来的知识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动手做的。更何况课堂上老师讲了学生不一定听了,听了不一定懂了,懂了也不一定会做了,会做了也不一定会学了。

2、教师说得多,学生动得少。经过教师精心策划的一节课,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几乎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行事,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根本调动不出来,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发挥。

3、教师传授知识多,关注情感少。课堂上,教师特别注重传授知识,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情、态度、习惯。

4、课外作业多,课堂练习少。由于课堂教师重讲,必然花费时间多,自然学生课堂练习量少,教师只能布置课后作业,每个学科都有课后作业,必然导致学生课外课业负担重,课外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总之,传统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效率低,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培养适应新世纪高标准人才。

二、“预、议、导、练”课堂教学结构的目标

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教师讲、学生听”到“教师导、学生练”的转变;二是实现课堂只注重传授知识到更多的培养学生能力的转变;三是实现课堂上“轻松、精彩、华丽”到“紧张、务实、高效”的转变。

三、“预、议、导、练”课堂教学结构的各种关系

1、师生关系。改变师生之间的服从、认同关系,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对话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师生关系的根本改变,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教师来讲,师生关系的改进,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而是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帮助者和领路人。

2、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以练习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始终坚持学生在练习中学、在练习中教、在练习中培养能力。

3、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在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各种因素中,智力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预、议、导、练”课堂教学结构的程序与方法

1、“预”,即预习。学生在新授内容之前将按教师的要求自学一遍,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将不懂的问题在书本上做好记号,以便同伴互助或听教师的解惑。这一环节的关键点在于学生是否认真思考、是否能提出问题。容易产生的误区是:对学生预习一放了之,没有目标要求、没有方法指点,预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环节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教师可视学科视课型灵活确定。

2、“议”,即议论。各科任教师视学习程度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将预习环节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汇集到小组集体议论,形成“兵教兵”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此环节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适度引导,了解学习的学习情况,生成每二次备课,以便下一环节的精准导学。

3、“导”,即导学。是教师的精练的讲授部分。此环节要求教师做到“三讲”与“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惑”就是问题,学生只有积极思考了,就能发现问题,“问题是金”,教师要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分析、讲解,以便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讲思路与方法”,思路是思考问题的条理与脉络,好问题各要素之间有什么联系,思路从哪里展开,问题如何切入等,理清了这些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几种?哪一种是最好的方法,方法中关健是什么?这些都是教师必须挖掘的,必须要讲的,教师教会了学生解决某类问题的办法,并能举一反三,远远胜过让学生苦战题海,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渔”。“讲规范”,的解题步骤,作答过程的书写格式等,都有严格的规范,这些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但绝不是小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中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学生,从平常做起,列入对学生作业评价内容中,只有平常训练到位,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不会在考试中失分,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不讲”是指“不预习不讲”。再精彩的讲授比不上学生提前预习的效果,学生没有进行事先预习,没有带着问题听课,完全被动听老师讲,这样的课堂效率有多高?“不练不讲”,练习是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如动笔写一写、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等。只听不练无异于纸上谈兵。只有在练习中才能暴露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讲解。“不议不讲”,只有学生通过预习,才能发现问题,可以与同学议论,也可提交小组议论、交流、沟通。小组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再提交教师解惑,教师要把握好时机,使学生进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时,果断出手,使学生获得攻坚的快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4、“练”,即练习。教师需在备课时准备从易到难的层次性、典型性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纠错,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在练习中发现知识的规律性,从而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训练有素,将每堂课的练习当作考试看待。只有课堂上训练到位了,课后作业自然少了,减轻课业负担的愿望才能实现。“预、议、导、练”四个环节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学生与教师的情况、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切不可机械照套。

五、“预、议、导、练”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

采用“预、议、导、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实现“三个面”的目标。

一是参与面。参与面要求课堂上学生参与面达到95%以上。参与面是实现评价主体的转变,由“重教”到“重学”的转变。从主要评价教师(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转向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看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情况,自学效果如何。二是练习面。练习面要求一节课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1/3,练习时间不少于2/3。练习面是实现评价重点的转变。由重“形式”到“效果”的转变。一节课教师讲得再精彩、生动,形式再美不应算是好课。好课应该是真正实现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教育面。教育面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心情、态度、习惯、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教育面是实现评价目标的转变。评价由“单一的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目标”到“学生如何掌握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习惯”等多元目标的转变。

“四步”作文教学法 篇5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一提到作文要么东拼西凑,要么胡编乱造,假话、大话、空话现象严重。少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怎样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说真话、诉真情,把写作文变成使学生感兴趣的一件事?我校教师通过实践、研讨。尝试采用了“四步”作文教学法。

一、积累

如果说兴趣是写作的动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积累就是写作的基石。“言之无物或有物无言”是学生作文经常出现的问题,也是影响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主要障碍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帮助学生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积累。

1、生活积累(观察)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原料”。正如宋代大诗人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涓涓清流离不开源头的活水,好的习作离不开生活的积累,要使学生作文充满生活的情趣,就要让学生睁开双眼看世界、张开嘴巴说世界、敞开心扉去感世界,使习作与生活结为一体。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主要抓两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对观察对象进行思考,提炼其对人的启迪;二是教会学生根据不同观察对象弄清不同的观察内容,采取相应的观察方法。如:游戏“扳手腕”中,要引导学生从参赛者的动作、面部表情的变化,比赛过程中观众的反应以及比赛的进展情况进行观察。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习作的源泉就解决了。

2、阅读积累(读书)

生活是习作的源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训练学生注意生活积累的同时,也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阅读积累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的表现方式,二是文章中用得恰当的词和写得生动的语句,这些积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背景,使学生在构思作文时产生迁移,有易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3、练笔积累(日记)

作文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虽有一定的积累,但能够用的较少。要实现写作和积累的协调发展,仅靠两周一次的习作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平时的练笔训练,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捕捉自己对事物认识的灵感,每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如:大自然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的风姿;家庭生活的变化;身边的老师、同学、亲人;对他们说说心里话或写写我的心事、我的烦恼等等。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仿写、续写等,并且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词句和写作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连句成篇的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二、口述

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的材料是凌乱的,必须通过思维才能表达出来。口述的实质是学生对构思的文章进行口头表述、是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首先要求教师依据习作要求复习课文的有关章节,从读、学、写强化训练重点,比如:训练学生写景的文章,就先回忆本单元中写景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作者的观察顺序,写作技巧等等。然后让学生口头叙述观察到的事物,并谈出对所述事物的看法或见解。通过学生口述,一方面可以把要写的内容进行构思整理,另一方面可通过听别人的口述,达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相得益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习作

习作是学生在看、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前两步都做得很好,写就成了容易的事了。

习作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养成想好再写的习惯。(2)养成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的习惯。(3)养成写好必改的习惯。要求学生写完后,至少要读两遍。通过读,就能发现写漏的字,写错的字,少点的标点,写得不通顺的句子等等,然后自己修改。

四、评改

以往的作文评改都是教师逐词逐句修改、写评语。而当作文本发下去后,学生能真正阅读老师修改后作文的微乎其微,这样教师批改就成了无效的劳动,付出的辛苦几乎白费了,针对以上现状,我认为作文评价分两步进行。

(1)教师精批略改

学生习作完成后,首先教师要精批,也就是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教师要有一双伯乐的眼睛,对于习作中的优点,不论是一段话,还是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用得准确、生动、都要用曲线标出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树立写作的信心,而对于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批出来,改的工作尽量交给学生去做,“逼”学生动笔。如:“这句话不通,请改通顺”、“请把你当时炒菜时的感受写进去”、“内容重复需删掉”等等。这样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就会反复琢磨,然后针对教师的评价自己修改,进行复作。通过这一环节,学生逐步摸索写作窍门、积累写作经验、从而学会写作。

(2)讲评

古诗教学“四步曲” 篇6

关王庙中心校 太尔凹小学 石秀珍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遗产的精髓,它意境深远,内涵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律美。朗读古诗是感受古诗、鉴赏古诗、体会意境情感的第一步,它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那些只可意会的丰富内涵。对于不同的诗歌选择不同的有效的诵读形式,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登鹳雀楼》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找诗中互相对应的字眼,学生很快找到了:“白日”对“黄河”,“依”对“入”,“山”对“海”,他们还知道了这些字眼像对联一样词性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容易记忆。

二、品词赏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多为名篇,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用词精妙。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那些关键字词,通过赏析这些字词,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诗的情感或意境有准确的感悟。

三、激趣联想,领悟诗歌的内涵美

古诗词语言凝练、蕴含丰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发挥

无穷的想象,不仅要读懂古诗词的表层意思,更要读懂它的言外之意。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边读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以此种形式激发孩子对诗歌的喜爱。

四、多样整合,享受诗歌的运用美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古诗词教学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如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安排孩子们诵读古诗,每日评选“最佳诵读小明星”;每周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词,进行古诗配画并展示评奖;每月将孩子学习古诗词的收获汇报给家长。

实施四步教学法总结 篇7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作为实现现代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液压与气动技术正逐步表现出一门专业技术在高职教育能力培养上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围绕高职高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同时结合三年的实践教学经验, 对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提出自己的看法。

1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教学内容组织偏重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 而工程实践性、专业针对性不强

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程属于传统的机电类课程, 该门课程以流体力学基础、液压传动技术、气压传动技术为三大板块内容, 传统教学教教材, 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这样导致:第一教学内容时间跨度大, 学生容易遗忘, 新旧知识无法衔接, 教学效果差;第二, 推理、运算和机械结构分析占据较大篇幅, 学生学习难度大;第三,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机械知识的接受和消化效果不一样;第四, 对于面向工业生产第一线的高职学生来说, 走向工作岗位后, 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保养等项目是较常接触的液气压问题, 而系统的设计计算工作却很少。学生学的用不到, 用的没学到。

1.2 学生被动型学习, 效果不佳

液压与气压传动元件结构复杂, 系统过程抽象, 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 现在老师们大多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 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显然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

1.3 实验实践多为验证性, 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程不仅理论知识体系庞大, 同时它也是能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一门技术。然而目前有限的实验课时均为验证性实验, 虽然验证型实验是理论的有力支撑, 但其无法突出工程应用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2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平台课程, 而且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课程,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围绕着本校的高职高专的培养定位, 以“就业为导向”, 以工作实际为依据, 同时结合三年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经验, 对课程的教学实施提出改革建议。

2.1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 通过项目式四步教学法优化教学内容

为解决课程问题, 必须对教学方法乃至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改革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工程实践型项目为主导, 通过理论精讲, 项目验证, 头脑风暴, 自主设计四步教学法改变课程现状,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首先必须提炼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前期讲解, 学生在对液压传动技术基础、液压传动基本控制回路、液压传动控制基础三块内容有了基本理解后, 再通过具体项目来实施四步教学法。

在项目的选取上, 我们更加注重工程实践性的体现, 同时兼顾课程理论知识重难点, 在四个项目内容上各有侧重, 项目之间难度又承梯度上升的趋势, 由验证型项目逐渐向设计型项目转变, 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 提高学习信心。四个项目分别为:平面磨床工作台运动系统、半自动车床液压夹紧系统、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自动化气动送料系统。

以项目三“动力滑台液压系统”为例。

第一步理论精讲:通过视频介绍组合机床动力滑台的动作过程, 分析项目元器件和回路, 精讲变量泵、调速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的结构、功能、符号和使用方法。

第二步项目验证:实验室项目搭建进行验证型分析或实验, 得出数据总结结论, 强化知识点。

第三步头脑风暴:旁类课题“木材剪切机”提出控制任务要求, 小组讨论方案。

第四步自主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木材剪切机”液压系统并进行验证。

在四步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由单纯的记忆到深刻印象再到灵活应用, 形成质的飞跃。

2.2 以FluidSIM液气压系统设计仿真软件为教学手段, 低压电器电路连接为拓展,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让学生由被动型学习向主动型学习转变最好的方法是让其动手参与设计而非接受设计, 在做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 而后思考问题并积极解决, 学生缩短了认知的时间就赢得了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把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液气压仿真软件FluidSIM应用于教学, 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就能实现自己的设计设想, 必定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首先, 在教师给定的任务下, 学生能通过FluidSIM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系统搭建和时时纠错, 一方面对实验室设备的保护有一定效果, 另一方面, 通过软件对基于元件物理模型的回路图进行实际仿真, 仿真过程中能够显示元件的状态图, 这样就使回路图绘制和相应液压 (气压) 系统仿真相一致, 从而能够在设计完回路后, 验证设计的正确性或凭此分析液气路故障点, 并演示其动作过程。当然, 仿真软件作为教学手段对学生控制方面的知识也会提出一定要求, 由于各个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不尽相同,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 我们对学生控制方面的要求也会略有不同, 七个专业中除去模具专业外, 其余六个专业或多或少有控制方面的课程, 作为拓展内容, 低压电器电路的搭建以引导为主, 而模具专业以讲解模仿为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现代设计的过程, 同时也能充分享受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

其次, 学生在频繁调用元件库的过程中也强化了对各种元器件图形符号的印象, 同时大大简化了学生的设计作图过程, 节省了大量课堂时间。当然, 仿真软件只能是一种系统设计的手段, 液压与气路的主要故障分析还是得在实验或工程实践中进行。

2.3 过程化考核方法保实施

为配合四步教学法的实施, 在课程考核方面也要做出一定的革新。显然30%平时+70%期末的考核方式不能客观而有效的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情况。

按照四步教学法, 每个项目进行多元化考核, 内容包括:理论回答, 系统搭建和总结, 自主设计结果。

3展望

在未来的几年内, 作为教师, 将密切关注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发展方向, 传播前沿技术, 同时走访校外实训基地, 结合工程实践, 设计合理可行的课程教学项目内容,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努力培养高素质、强能力、有创新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摘要:本文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结合笔者三年的实践教学经验, 通过对高职高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 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项目式优化方案, 同时采用四步教学法逐步强化教学效果, 达到理想的教学改革目标。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改革,项目式教学,四步教学法,仿真实践

参考文献

[1]苑文婧, 曾红兵, 田浩彬.《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教学方法研究.高教论坛.2011, 12;

[2]李湘伟.FiuidSlM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Equipment Manufactring Technology NO.3, 2007;

[3]汤家荣.高职机械类专业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考试周刊.2008 (48) .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篇8

一、出示教学目标

教授同年级段学科的教师,共同就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与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合作设计,达成共识,师师互动,利用教师间知识差异,通过相互切磋,达到互补累积,形成最佳教学方案,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九年级所有教学班在学科课堂上所出示的目标基本做到一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与重难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在教材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个别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通过随后的课堂交流与教师总结得到解决。

二、活动探究

交流包括生生互动交流和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展开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师生互动交流是教师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演示等时,主要是单项交流方式,即师→生,它有利于教师对信息进行整体控制,并将信息同时传递给尽量多的人。在课堂交流这个环节中以生生互动为主。在具体的课堂交流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该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

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课堂上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变为“引导者、导演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老师“给水喝”的局面,使学生学会“找水源”进行喝水。这样,师生就有可能实现良好的交流。

2、设计好师生交流的有效对话。

师生交流必须有话可谈,即必须有共同的“话题”,也就是不断向对方质疑问难。设置有效的对话主题,提出有效的问题是师生能够较好交流的前提。否则,师生就无法正常交流。于是,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设计好对话,切不可“没话找话”地设计一些“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无疑而问。

3、教师要找准位置。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的,要实现师生的相互交流,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

4、激励是师生交流的助推器。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激励学生,用教师情感的推动、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流而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课堂小结

总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上一环节即交流环节中教师针对学生通过交流所反映出的问题给予补充或总结;另一个方面是教师在本节课内容讲授完后的课堂小结,在这里重点说一下课堂小结。

以往在每节课结束之前,教师总是喜欢这样问学生:“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面对教师千篇 一律的提问,面对学生那过于统一、过于概念化的回答,我们常常感到遗憾。而通过同年级段教师集体备课后设计的课堂总结却一改往日的教条与呆板,让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课堂总结既关注了知识技能,又重视了情感态度,使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

精彩的课堂总结,是教师和学生对一节课的高度梳理和概括,是学生把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学科建构并内化为自身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有围绕知识点的“本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有围绕开放性试题思考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围绕解决问题的“我们是如何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的”,有围绕情感态度的“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至于采取哪种方式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去选择设计。我想,只要我们对此足够重视,并潜心研究,我们的课堂总结就会更加精彩,就会收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四、反馈练习

说到四环节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想先从这四个字的理解开始说起。所谓“课堂反馈练习”,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查测试,以此来评定教学内容是否完成的一个过程,这一界定与洋思中学的“堂堂清”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课堂检测应检测什么、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却还是一个有待探讨的话题。今天,我想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勉。

课堂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并进一步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自学课文后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设计的检测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教学重难点为主。反馈练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有效地设计检测题

首先习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当堂检测的习题要少而精,必须紧扣当堂检测的知识点,这样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检测学生是否对知识理解,并学以致用。当堂检测一般包括复习检测、对新知的针对性检测、巩固性检测、综合性检测、拓展性检测等,它应当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认真分析教材重、难点,精拟小检测,紧扣检测进行新课的讲解。小检测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在新课教学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对考点,以及考察考点的角度进行讲解,使课堂教学与小检测保持一致。同时注意检测题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我们的经验是一节、最多两节新课有一次小检测,题量控制在10—15分钟;检测题都是以填空、列举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为拟订科学实用的检测题,备课组内的老师们既有分工,又加强合作。每位老师各自负责一部分,再交换检查,查漏补缺。

2、抓好知识过手,做到每课有检测。

知识过手从平常抓起,进行小检测前仍然要进行针对性地复习,由于题量在10—15分钟,因此在考前可以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当堂复习,只要认真复习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得很好,这样就增加了检测的实效性。尤其对于后进生由于检测范围小,难度低,他们往往会在小测验中获得高分,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复习和检测不仅能引导学生背什么、怎么背,又能提高他们的信心,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学科的兴趣,平时的知识细水长流地积累下来,到期末复习时教师和学生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学、析、练”四步教学法 篇9

一、“导—学—析—练”四步教学模式解析

1、“导”:即导入、引导和指导。

(1)导入,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出本节学习内容。

(2)引导,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引发诱导。

(3)指导,运用原理、寻找规律、抓住难点教会学习方法,进行点拨指导。

2、“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实行自主独立学习。通过对知识进行初步的感知,形成感性认识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3.“析”。就是师生交流研究、生生互助合作的过程,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质疑解惑的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对新知识的获取、生成、升华的过程。“ 析”是“导学析练”教学模式的核心。4.“练”。就是消化、巩固、检验的过程,是形成技能、技巧、实现知识迁移的过程,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践创新的过程。

二、实施“导学析练”的基本方法

1.导的过程中,要抓住四点:(1)检查预习,导入新课。(2)明确目的,揭示目标。(3)自主学习,出示指导。(4)答疑解惑,适时引导。2.学的过程中,要抓住三点:

(1)课前预习:a 独立预习(也可下发预习提纲)b 小组合作预习。

(2)课内学习: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

(3)课外拓展:结合课内学习情况安排课外拓展内容。3.析的过程中,要抓住三点:

(1)组内解疑: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组间解疑:解决小组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

(3)教师解疑: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理解不透彻或其它疑难,教师可进行质疑、启发、讲解,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律、方法、技巧。4.练的过程中,要抓住三点:

(1)基础知识检测。全员考查基础知识,实现基础知识当堂清。

(2)综合能力运用。巧设机关,步步为营,全方位多角度设计,进行学生的能力培养。(3)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最佳的教育契机,设计创新内容,实现教育的培优工作。

三、运用“导学析练”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理解“导学析练”是为贯彻课程标准、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的教学步骤。

2.应该在总体参照 “导学析练”方法的前提下,敢于拓宽思路,大胆取舍,灵活运用,继续创新,一切服从于实际效果。

3.“导学析练”教学模式在运用时,要灵活,不要生搬硬套,特别是要把握好“导”的尺度,“学”的深度,“析”的温度,“练”的广度。4.在学的环节中,教师必须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5.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导、学、析、练“教学模式在操作上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包含的。在“导”中也有“学”,也有“练”也有“析”;在“学”中也有“析”,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议”中也有“学”,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练”中也有“析”,也有引导、指导,也有“学”。可以说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内容的不同有选择的运用。

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是“导、学、析、练”教学模式的核心。准确确定学习目标是“导、学、析、练”教学模式的关键。学习目标既是教师要掌握的、同时也是学生必须要明确的。是教学的方向、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没有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是盲目的教学活动,同时也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自学指导是运用“导、学、析、练”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没有学法指导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会费时费力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7.如果把“导、学、析、练”中的“导”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其操作过程为:

①检查预习情况,对作业进行讲评,并导入新课。

②引导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目标——给出学习目标。

③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给出自学指导

④在课堂教学进行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要时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

8.请不要忽视“导”的这一部分内涵:

初中英语“四步教学法”程序初探 篇10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是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采取好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参与验证了我校张子强校长承担的省立项课题“四步教学法”,它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我就该教学法的教学程序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自学指导

记得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现在的文盲是不识字的,那么将来的文盲则是不会学习的”。它明确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自学能力对于一个人的智力发展,知识的积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培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学习。比如,对语法教学,可先用学生自学、讨论、归纳的方法来处理。如在学 Unit9 When was it invented?时,可让学生先自学课本第142页上有关被动语态的讲解,根据教学目标布置思考题,被动语态的含义是什么?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有什么不同?它是怎样构成的?如何使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使自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词汇教学,老师可以也可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自己去理解生词的意义,也可自己查字典去明白其用法,或者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情景,进行功能训练。这就要求老师课前必须经过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和在确定好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科学地设计出自学提纲,学生带着问题系统自学,这样做学生心中有数,目标明确,需要指出的是自学不仅仅是学生本人自己学,也可相互讨论、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也使得自学实践活动得到深化。

二:启发思维

从孔夫之说过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思维活动赋予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学生的智慧力就越加积极地投入活动”,所谓使思维“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也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目标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步教学法”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自动地参与到深层次的学习过程中。在学生经过了第一步的自学指导后,对词汇、语法、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有些语言的综合运用朦朦胧胧,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这时需要老师通过启发、点拨,指导学生由表及里,发现规律,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然后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感受了学习英语的乐趣,而且提高了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大大启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达标验收

论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前提条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增强自信心。此时学生内心迫切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老师应及时进行结果反馈,通过达标验收来激励学生取得成功。

达标验收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初老师可根据“小步子,慢节奏,勤反馈”设计成达标验收题,使学生愿做、能做、做中取乐,达标验收的习题设计可多样化,如填空、选择、判断、改错、问卷,亦可提问、小组竞赛,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及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类型设计上,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来强化记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四:强化效应

首先要把握教材,对教材的相关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教师通过一些提高性的讨论题、思考题,来强化教学的重点、难点,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讲评时要重点解决,查缺补漏,并对个别问题实施个别指导,以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老师所讲内容和讲授思路,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拓展视野,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增强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强化知识的同时,要及时肯定学生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即使是细微的进步,也应加以肯定、鼓励,使学生内心产生成功感和成就感,产生对新知识的热爱,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四步曲模式 篇11

新授课

引人入胜的导入

有的放矢的探究

恰如其分的讲解

自主灵活的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课

基础回顾

拓宽深化

提高练习

归纳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评课

反馈

更正

拓展

巩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学习和研究教学模式,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均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看,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际看,教学模式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实际经验的系统总结。它比教学的基本理论的层次低,因为它具体、简明易操作,又比教学经验层次高,因为它概括、完整、系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既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的纽带,又有助于改变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状况。本次研讨月活动,通过三节展示课和六节竞赛课,探讨出了适合我们成飞中学教情和学情的三种课型的教学模式,现展示如下:

新授课:

1、引人入胜的导入:激活学生学习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有的放矢的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互动教学。

3、恰如其分的讲解:讲解透彻,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标高合理。

4、自主灵活的运用:学以致用,学中灵活用,用中扎实学。

复习课:

1、基础回顾:通过回顾走进课本,实现基础再现。

2、拓宽深化:跳出课本,知识上拓宽,思维上深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既见树木,更见森林。

3、提高练习:知识的再应用,思维的再认识,方法的再提炼,能 力的再提高。

4、归纳总结:总结规律,掌握本质,有利于记忆、理解、应用。

讲评课:

1、反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及时反馈,收集信息、分类化归。

2、更正:根据反馈情况,及时修正,探究错因及根源。

3、拓展:结合热点,靠近考点,拓宽延伸。

幼儿珠心算教学四步走 篇12

岐山县城关幼儿园 张静

幼儿珠心算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学前教育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深受幼儿级家长的喜爱,也使各个幼儿园的珠心算教学开展的“越来越火”。珠心算教学的教学用具是算盘,轻巧方便、形同玩具、便于携带,同时,在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实物算珠,把复杂、枯燥的数字计算简单化,使幼儿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将珠心算教学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熟练拨珠

珠心算教学最基础的就是拨珠。在幼儿认识算盘以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训练幼儿拨珠。首先是建立数与珠的关系。通过教学,让幼儿把数字与算珠一一对应起来。学会正确的拨珠方法。二是看(听)数拨珠。教师出示(读出)数字,幼儿在盘面拨出珠子,可单档练,也可全盘练,可单手练,也可双手练。三是握笔拨珠写数,在幼儿的拨珠练习中,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在学完每个数字和拨珠后,要花大量的功夫让幼儿练习握笔拨珠、画珠、写数,促使幼儿会握笔拨珠,熟记珠像。

第二步:珠数互译。

在幼儿熟练拨珠的基础上练习珠数互译,这是一个数字→算珠→珠像相互转化的过程。先是看珠译数,看见珠子写出或读出他的数字。例如:教师出示珠像卡或在算盘上拨珠如图:,幼儿写出6825或读出六八二五,刚开始可以是一个数字的反复练习,慢慢过渡到两个、三个再到更多的数字。其次是看数、听数译珠,教师报数或幼儿看数画出珠像。例如:师报36 幼儿在脑中呈现36的珠像,并把它画出来,如图:。以上的训练要用珠像卡和数字卡进行,而且要反复练习,它可以训练幼儿的脑呈像,为以后的心算做好准备。

第三步:加减珠算

加减算又分为:直加、直减、满五加、破五减、进位加和退位减。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直加 在直加里面幼儿比较难掌握的是加5以上的数字,大多幼儿在开始会算出1+6等于6,因为受下珠1的干扰幼儿不会再1上加6,在教学中关键是让幼儿搞清楚加6的拨珠方法,我采用不同颜色的珠像让幼儿来理解拨珠规律。如图:,先拨入的1是白色珠,而加上的6是黑色珠,用颜色加以区分,使幼儿可以将原来拨入的1和加上数6的下珠1区别开,幼儿很容易就掌握6的直加。在掌握6的直加以后,7、8、9的直加就简单易学了。

2、直减 幼儿在掌握拨珠规律后一般比较比较好理解。

3、满五加 我认为在满五加教学中,先学习4的满五加幼儿比较容易掌握拨珠要领。因为在幼儿的思维里面,4比较接近5,知道4比5少1,在拨珠时加4 不够加5,多加了1个,减去1,1是4的凑数,得出拨珠要领:下加不够,加5减凑。例如:2+4 先拨入加4下加不够,加5减4的凑数1。

4、破五减 与满五加相同。

5、进位加 在学习进位加时,首先要熟记补数,补数是进位加的关键。其次是双手联合拨珠,左手进1右手减补。通过练习,使左右手配合“默契”忙而不乱。最后,从加9满10学起,幼儿比较容易掌握拨珠规律。另外,在进位加教学中比较难的就是“破五” 进位加,也是整个珠算加减算里的难点,所以,在“破五” 进位加教学中要放慢进度,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去理解消化。例如:8+9先拨入8加9满10,进一减9的补数1。拨珠时左手在十位档进1,右手在个位档减补数1.6、退位减 与满五加相同。

以上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计算,熟练掌握后,就可进行两位数、三位数或更多数位和更多笔数的计算。

第四步:加减珠心算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那如何让珠算更好的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呢?在幼儿能熟练进行珠算时,就可以开始珠心算教学了。让幼儿离开算盘也可以用“算盘”进行计算,心算教学过 3 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以下两个步骤:

一、听心算

在幼儿珠心算教学中,首先练习的是闭目听心算。幼儿紧闭双眼可以集中注意力,听见数字后,手模拟拨珠,脑中立即呈现珠像,快速进行计算。其次是不闭目听心算,耳听数字,眼看算盘,脑中呈像进行计算。如:1+8 1在脑中出现+8 脑中呈现珠像报数8。

二、看心算

在熟练听心算后,就可开始看心算练习。看心算比听心算要难一些,把看到的数字转化成脑中珠像,在这种转化过程中,脑中原有的珠像易丢失,所以幼儿在练习时教师可以用珠像卡辅助教学,帮助幼儿记忆前一个数字。

例如:91+56 先让幼儿在脑中呈现珠像,教师出示卡片让幼儿对照,在珠像附:直加、直减珠像卡图

上运算,出现新的珠像

1+1 2+1 3+1 5+1 6+1 7+1 8+1 2-1 3-1 4-1 6-1 7-1 8-1 9-1 4

1+2 2+2 5+2 6+2 7+2 3-2 4-2 7-2 8-2 9-2

1+3 5+3 6+3 5+4 4-3 8-3 9-3 9-4

1+5 2+5 3+5 4+5 6-5 7-5 8-5 9-5

1+6 2+6 3+6 7-6 8-6 9-6

上一篇:教师看榜样心得体会下一篇:寒假大学生实习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