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施条件

2024-09-07

教学实施条件(精选11篇)

教学实施条件 篇1

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 许多学生可能从小就接触计算机, 对计算机技术没有想象中那么陌生, 因此学生比较能接受在线教育。如果我们将在线教学运用到历史教学中, 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 略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在线教学的条件。

一、学生要求

第一, 学生在接受在线教育前应该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 熟悉在线教学所需掌握的基本软件。第二, 学生在接受在线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做到仔细认真听从教师的安排, 不能随便任意地浏览网页, 要注意保持在线教学的基本教学秩序与遵守基本的教学守则, 不可以随心所欲。第三, 学生在接受在线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教学突然中止等情况要保持安静、不急不躁的态度, 耐心等待教师来解决问题。第四, 学生接受在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好历史知识, 不管是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终的目的都只是将历史知识学好。虽然运用的是在线教学方式, 学生仍然要听从教师的安排以便更好地学习知识。第五, 学生更应该积极争取融入课堂, 掌握课堂的主体发言权, 认真思考问题、积极讨论、利用丰富的课堂资源来深入研究历史问题。第六, 采用在线教学的授课模式之后, 更加需要学生思考上课之后的心得体会, 对于理解不了的问题要积极向老师进行反馈, 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线教学更加突出的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过去的历史教学中都是教师来进行知识的讲解, 在线教学中是学生与教师变位, 教师改变过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来做课堂的主导者, 因此学生更应该好好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课后及时作出对这堂课的反馈。

二、教师要求

教育的生存发展的维度包括时间维和空间维。空间是三维的, 一是外部环境空间, 包括国家、地域及其文化空间, 现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就是技术;二是相关领域与学科空间, 如教育学与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第三是教育自身的活动空间, 包括学校、社区、家庭、大众传媒。教师的生存发展空间也是三维的, 一是外部环境空间, 包括国家、社会、城市、文化及技术空间;二是教育教学领域和所教授学科的发展空间;三是教师的活动空间, 包括课堂、学校、社区、家庭等。由此可见, 研究远程教育和身在其中的教师问题, 首先要有一个开阔的空间思维, 从外部环境及其影响来分析其状态;其次, 需要历史解读视角, 从其历史演变的轨迹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再次, 远程教育始终是教育的实践形式之一, 都要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 要认识并尊重这种特殊性和普遍性。远程教育从函授教育起源, 经过了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它的构成要素、组织形式和实践运作方式, 还是人们对它的认识、理解和期望, 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深刻影响着远程教育中的教师, 并从而为教师的角色和素养发展提出要求和方向。

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在历史学科中使用在线教学更具挑战性, 教师要把在线教学与历史学科的特点相结合, 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第一, 从教学技术方面来说, 历史任课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在线教学技术, 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 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计算机操作软件, 对远程教学的技术工具有足够的了解, 遇到突发性的问题也能够从容解决。例如, 在远程授课中若发生突发性的意外可终止教学活动, 教师也能够从容应对, 坦然解决。第二,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 历史任课教师要能够将课本枯燥的内容通过远程教学的形式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融入其中, 并乐于学习知识。第三, 历史教师采用远程教学的教学方式对于自身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操作, 将历史知识融入计算机操作中, 并讲授给学生。

三、学习环境要求

在线教学的成功实施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第一, 在线教学的平台设计, 在线教学的实施要具有一个良好的平台架构。用户通过浏览器来访问服务提供商的学习平台。主流的技术为PHP、JSP、ASP.NET等。平台服务商可以使用这些技术来开发学习平台。利用这些学习平台就可以来完成在线教学的实施, 不仅方便还很快捷。第二, 内容建设是指将各种学习材料电子化的过程。对于学习, 需要用到的材料包括课本、参考书、习题集、试卷、复习资料、视频、声音等, 这些资源都可以被电子化。目前, 已经有很多技术或软件用于这三者之间的互动。第三, 在线历史教学需要的学习环境是学校配有一台能够连接到学生电脑上的主机。主机的配置要高, 教师还需配有一个传声话筒。学生需要具有能够联网的电脑设备或者移动设备, 确保接收到教师的上课讯息。

教学实施条件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 分组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 实施条件

引言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科学合理的分组,学生在分组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组内互助提高、组内交流、组与组之间竞争合作、组内外自测等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监控者。本文分析了中职英语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三方面条件,分别为分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评价的要求、分组合作学习对于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学校在教学实践和考试方式方面的配合。

一、分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评价的要求

1.评价要注重情感因素,以激励为主

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已不再是以升学为前提的应试教育了,所以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可以适当降低对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而更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以及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只要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在讨论交流时积极思考,勇于提问;在角色扮演时表现精彩,合作意识强;在自测和竞赛中能主动参与,认真答题,即使成绩不好,也能得到“好”的评价。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拘泥于这个语法、那个句式,让学生在幵口前先思考语法对不对,句式行不行,因怕出错而不敢说,不敢写,那么英语教学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且,只要学生愿意去学,敢于去说,大胆去练,那么假以时日,其英语能力也必将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2.评价要善于发现优点,及时赞赏

对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参与性强、进步大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但是对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避免表现出失望或责备的态度,而要及时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度过难关,重拾信心,慢慢进步。再差的学生也有其闪光之处,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要努力发现学生做得好的地方,给予鼓励和肯定。比如,对于羞于开口的学生,教师可以肯定其想开口的意愿、遵守小组纪律的素养、勤于向别人学习的谦虚等等,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关注,从而做到“亲其师,信其道”,逐渐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对于不能有效与人合作的学生,教师要对该小组进行适当的人员调整,让整个小组处于最佳的合作学习状态。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指导和调节分组合作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可以让学生避免产生惰性、厌学、自暴自弃等影响学习效果的不良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原则的科学评价原则,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二、分组合作学习对于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国内外教育家和学者对分组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是教师掌握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宝贵财富。在实际应用分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之前,教师一定要广泛涉猎国内外关于分组合作学习研究的文献,从中总结归纳出分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实践模式,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探索出适合执教班级学生特点的有效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善于从研究的理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断优化分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要明确自身的任务

教师在分组合作学习中的任务是引导、点拨、激励,而不是包办或代办。教师要善于转变角色,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主角,转变为分组合作学习中的任务设计者,活动组织者、参与者。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小组交流讨论更加的充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轻松和快乐。在实践初期,教师和学生由于都不太熟悉分组合作学习的运作模式,因而出现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不强,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象,这时,教师一定要切记自己在分组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千万不能因为初期的不顺利而急躁,让实践半途而废。

3.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

在分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教师要善于对比分析教学中的案例,在每节课后或每周总结时,都能根据个案研究,发现和归纳出实践时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理论研究进行深入的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适时调整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通过不断反思,教师对分组合作学习的内涵理解会更加深刻,对分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模式会更加熟悉,对分组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会更加纯熟,而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同时,在不断的改进和提升中,教师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英语教学能力也会不断提髙,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的熏陶和影响也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日渐显现。

三、学校在教学实践和考试方式方面的配合

一是要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对教师予以支持。教师要顺利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还必须争取到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分组合作学习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充分参与的小组学习活动,改变了传统课堂规规矩矩、井井有条的教学秩序,让小组学生之间进行深入而热烈的交流讨论。因此,学校在对日常课堂教学进行检查时,必须认可和支持这种看似“无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才能有更自由和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索分组合作学习运用模式,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二是要对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分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评价是以激励为主。但学校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却仍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不相称,必然损伤学生参与分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也让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从而阻碍分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所以教师在实施分组合作学习之前,必须与学校就评价机制方面达成共识,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英语教学效果,也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红梅,浅谈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科研论坛杂志,北京: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期.

教学实施条件 篇3

1 探究式教学的概述

所谓的探究式教学,指的就是以探究为基本形态的教学活动形式,更加符合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能够更加有效地使班级的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状态,更好地培养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当前国内国外学术界对于探究式教学核心的分析,都形成了一致性,一方面是强调围绕问题展开教学,一方面是强调自主探究学习知识。结合各个方面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分析,将它理解为以探究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之下,学生们自主探究、合作探讨,以教材内容为基本素材,以生活实践和实验研究为参考对象,为学生们提供了充分自由的表达空间,让学生们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2 探究式教学在高校排球课教学中应用应具备的各方面条件

2 . 1 探究式教学中高中排球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由教学的控制者、知识的传播者和成绩的评估者变成了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在高校的排球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方面,教师必须要保持积极态度和坚定信念,熟练掌握将探究式教育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的能力。一方面,教师一定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人格,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运动兴趣,创设出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的问题创设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适应性、新颖性和目的性,灵活的运用教学手段,调动起学生们的新鲜感和生动性。

比如说,在进行排球知识理论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同学们都了解的排球常识,拉近同学们和排球的距离,还可以给同学们讲解排球的发展史,使同学们更加了解排球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了使同学们更加乐于进行排球练习,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同学生们一起观看我国排球比赛的精彩视频,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解说的身份,给学会们分析手法、技术和策略,同时讲解走位、战术和任务分配等,让学生们在实际的比赛中,领略排球的乐趣;在视频观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自由谈论观后感,并且给予每一位发言的同学以正确的导向,让排球课充满自主探究的乐趣。

2 . 2 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条件

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不同年级和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具备不同的条件。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探究式的排球课程学习过程中,应该至少具备以下几项条件:首先,学生们必须要具备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有一个认真向上的态度。其次,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知识基础,学会阅读、整理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学生们必须要努力转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意识,认识到自己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性和主体性,培养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学生们必须要了解探究性学习的科学性程序,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锻炼出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2 . 3 探究式教学中高校排球教学内容应满足的条件

探究式的排球教学内容必须要满足开放性和灵活性,体育的课程和教学的宗旨都是要促进学生们学习和身体的有益发展,培养出学生们健康的运动技术,排球运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们的身体活动性,合理选择科学的教学内容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在大一阶段制定一些基础性的课程,比如说击打排球的手势、运球传球的准确性、走位过程中的步伐等等,大二阶段就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对打课程,对于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我们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2.3.1 课程内容具备适当的难度

结合教学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过于简单的内容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不需要学生们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过程中,教师及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教材的内容难度,在设置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通过探索、构建、总结,才能够实现最终内化的目的。比如说,在垫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进行了双手正面垫球的教学之后,再提出双手侧面垫球、双手背面垫球和跨步垫球等动作,有这些动作作为铺垫之后,教师可以再传授滚翻垫球和鱼跃垫球这一类高难度的技术动作,使学生们在掌握了基础的技术动作之后,对排球运动有更高层次的了解和追求。

2.3.2 合理设置新旧知识的结合

在排球课堂上,教师如果将引进新的知识,就应该与学生们曾经学习过的概念之间建立起相似性的联系,才能够在高度认识上展开探究性的学习进程,学生们可以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解答问题并进行分析,进而自行探讨新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样不仅会避免学生们对于新知识的错误理解,还会更好地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比如说,在学生们完全不了解传球知识的时段,教师应该间接性地讲述传球的技巧,然后再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向大家展示正确的传球技法,最终再辅助同学们自行探究传球技法在比赛过程中的应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传球技术的教学效果。

2.3.3 正确处理知识要素的联系

探究式排球教学的过程中,各类知识要素之间的联系应该是多层次的,并且呈现出阶梯状的分布,一般是遵循着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的规律,从现象发掘出教学的本质。确保探究性的学习。比如说,在教学比赛当中,学生们如何正确利用垫球技术处理好接发球,如何将垫球技术同正反面、跨步、低姿等动作间接性地结合在一起,产生多阶段联系等等。在高校的排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肩负起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将学生们转变为探究者和发现者,创设出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3 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运动技术的教学,本身就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能力,探究式的体育教学注重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整个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们可以参与、考察和体验。同时,探究式的体育教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加速了分化的过程,进而提高了整个的练习效果。探究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们的共同参与,所以,充分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更多的机会去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4 结语

湿润地区的人工增雨实施条件 篇4

湿润地区的人工增雨实施条件

为了在既保证水库蓄满水量、又不产生暴雨洪水灾害条件下的人工增雨作业,提出了水库实时蓄水标准的新概念,分析了人工增雨的实施条件,得到了义乌市降水4个方面的变化特征.在水库实时蓄水标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义乌市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结合中期和短期的.天气预报,判断是否需要对近期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表5,参9.

作 者:冯利华 赵贤产 毛樟林 华云峰 朱跃娟 朱持则 张行才 骆高远 FENG Li-hua ZHAO Xian-chan MAO Zhang-lin HUA Yun-feng ZHU Yue-juan ZHU Chi-ze ZHANG Xing-cai LUO Gao-yuan  作者单位: 刊 名: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ISTIC英文刊名:SYSTEM SCIENCES AND COMPREHENSIVE STUDIES IN AGRICULTURE 年,卷(期): 24(1) 分类号:P481 关键词:降水   人工增雨   水库实时蓄水标准   实施条件  

管理是ERP实施成功首要条件 篇5

其实信息化项目想成功因素很多,甚至不是一本书能写完的。这么大的话题为什么还要再写呢·在个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帮助项目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是非常关键的。

回顾小M的悲催经历:

小M加入某企业不久,负责ERP系统的维护,但经过短时间的“补课”发现项目虽然项目尾声,但是问题却不少。面对小M提出的项目问题,可能是由于工作压力等问题企业中ERP项目负责人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并让ERP项目的实施方项目负责人分配小M的工作,小M只好迷茫的接受了工作,开始了自己迷茫之路。

这样的ERP项目,在时间上貌似没有拖延很久,在功能上貌似没有人提出异议,可能性能也只是乙方公司一纸报告了事。但不管怎么说,乙方工作人员勤勤恳恳的工作,让甲方负责系统运维的人员看上去还是心理稍微平衡一些的。

但这样的项目算是成功的么·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分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甲乙双方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什么人应该站在怎样的立场·这一篇我们讨论什么呢·业务需求,管理需求,这些都应该由谁来确定,看似很大的话题如何化解呢·也许看了本篇的内容可能会有所启发。

作为新人需要摆脱作为刚刚加入企业的新人常常暴露出来的通病:要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乱撞冒进,要么自保式的消极接受。但是这里不是职业发展的讨论,而是要讨论如何才能让项目顺利完成并投产,如何才能让未来的ERP运维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所以作为小M可以做的有很多。

1. 摆清位置,借力发力

因为组织结构的不同,不可能所有公司的项目配备都非常清晰。遇到小M的情况那么就按照公司给你的定位执行,要么就要自行判断,项目这种事情,自保的话少做一点,学东西的话多做一点。虽说是看个人意愿驱动,但是仍然有些问题需要注意。

辨别项目的核心干系人很重要,在小M的这场戏中现在扮演的角色有足够的能力直接“叫板”历史问题吗·显然是不行的,一来作为新人,话语权并不高;二来项目管理的过程中ERP运维人员的较色,并不占主动和主导位置,所以要找到能够起到主导项目的关键人,阐明观点并做好利弊的分析。根据项目管理权力象限的划分,像小M这样的角色的建议很难得到最直接的采纳。所以甲方自己的项目负责人如果对项目不足够了解,那么一定找到一个或一些权力适中、话语权足够的人员阐明问题严重性。

2. 看清问题,让业务说话

作为新人,ERP项目的问题一定要从业务入手才有说服力,何况项目问题往往很难一眼看清,而且业务并不是几天就能熟悉的,所以与其直接关注项目的历史问题不如快速熟悉业务,让业务印证自己的观点。当然这个熟悉业务的过程可长可短,很难说这个过程的最初的看法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转变。

但作为ERP项目运维人员必须要做的一点就是对于ERP项目的交付物的梳理。

3. 理清交付物,为以后铺路

信息系统的交付物无外乎是软件产品本身,另外就是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过程资产和知识的沉淀。对于系统运维来说关注软件本身,不如更多的经历去关注过程资产和知识的沉淀,毕竟乙方公司早晚有一天要撤出,系统运维的重担要落在甲方的运维人员身上。

关注操作说明,虽然乙方会有软件产品的操作说明,但是能否与当前版本的一致、根据甲方企业的定制开发是否有足够的功能和操作说明是非常关键的,这直接决定了未来运维工作和团队的效率。当然,仅靠乙方的交付物是很难完成整个系统的运维工作的,需要有自己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即使不能模拟所有流程,也势必要在上线之前摸清主要业务流程的操作,以便清楚的知道上线后业务与系统的差异并加以应对。

关注验证结果,系统上线以前肯定会产生很多验收报告,不要小看这些验收报告,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其中的一些过程,真的很难相信这些报告因此当甲方能力不足以参与验收的时候,这些文档理解一定要清楚,必要的时候可以请乙方的项目负责人出面解释和演示验证结果的过程。

关注用户体验,甲方信息系统上线后决策者往往不是最终使用者。因为不同的业务人员对系统的要求和关注点不同,这就需要运维人员做好准备,要根据不同的角度逐一处理,乙方的交付物已然“标准化作业”了,这就要求系统的运维人员提高自己的水平深入的理解系统和用户需求,为最终用户排忧解难需要从用户出发。

教学实施条件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条件

现代产业的发展给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职业技术教育应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 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 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大趋势。高职院校为适应这种需要, 在教学工作中, 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具有较强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学校在课堂教学工作中,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背景下, 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般认为, 高职领域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改变过往单向的“灌输”教学文化, 融理论于实践, 融教、学、做于一体, 融实训室与课室为一体,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参与意识, 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专业能力及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解决工作任务的“行动”作为教学进程的导向, 理论知识围绕行动展开。其主要措施是借助工作任务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一体化, 融理论知识的学习于工作过程之中, 围绕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取理论知识, 而设计工作任务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科学合理地设计不同的工作任务。一次的一体化教学过程结束后, 其成果在于学生能提供一份解决工作任务后的“作品”, 这份作品, 不是一次练习一道计算题, 而是一份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

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能否较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应关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场所和条件建设、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

二、明确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的选择本质上是由人才培养目标来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而言, 是另一种不同类型的教育, 它不强调通识教育, 也不同于急功近利的短期职业培训, 著名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早在2006年就在他的专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中指出:“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能力培养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姜教授提到的这个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侧重专业技能与知识的把握;方法能力侧重工作与学习方法的把握;社会能力则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为人处世之道。2010年7月, 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由此可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心在于培养人的能力, 主要包括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基于此,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实施专业教学的过程中, 应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主动研究并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建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能否真正推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各高职院校通常采取引进和培养的办法。目前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 虽然也重视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 但更注重的仍然是教师的学历和职称, 建议高职院校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 大力从企业引进优秀人才, 而不要过于重视对方的学历和职称。就会计电算化专业而言, 从企业引进人才时, 应有意识地从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挑选, 如制造型企业、商贸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学校在引进企业人才的同时, 也应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政策, 鼓励本校现有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另外, 除了建立自己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外, 学校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吸引企业专业人士来学校兼职上课, 比如提高兼职教师课酬、根据兼职教师时间灵活安排上课时间等。

四、建设仿真实用的专业实训室

一体化教学多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情境式教学, 普通课室往往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 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最好场所是实训室。为满足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 可建立以下类型的专业实训室:

1. 专业文化教育实训室。

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愿意自主学习,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认同自己的专业。建立会计文化教育实训室, 展示会计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人、物、故事等,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会计文化的产生、发展过程, 明白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认同会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与认同感。

2. 专业成果展示实训室。

专业成果展示实训室用来展示往届学生的作品, 比如凭证、账簿、报表、审计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资料。其功能有三:一是让学生在入学时对本专业产生一个心理预期, 即:将来我也能做出这些作品,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认同感;二是在日常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组织学生参观往届学生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快速更直观地学到专业知识, 比如原始凭证是怎样粘贴的?记账凭证是怎样装订的?等等;三是往届的作品可以成为下届学生“审计”的对象, 为审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提供素材。

3. 综合业务实训室。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时通常要分小组、分岗位、分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 因此综合业务实训室应尽可能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 模拟企业会计部门、财务部门设置工作岗位, 根据小组学习和会计工作流程的需要摆放实训设施。

4. 中介业务实训室。

中介业务实训室的建设应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深度合作, 营造最真实的工作氛围, 同时引入企业真实业务, 为一体化教学提供最真实的教学素材, 最终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缩短专业上和心理上的距离。比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职业教育理念与当地中介机构合作成立会计项目中心, 对外提供代理记账、审计等服务, 成功引入企业真实业务为教学服务, 为会计电算化专业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及项目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五、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得到足够的课时保障, 这就要求依据当地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对会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提炼, 根据提炼出的职业核心能力来开设必需的专业课程, 然后在专业课程中再依据需要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从而建立起一套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般而言,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职业能力及相应课程可作如下分类:

对于专业核心课程, 一般应实施一体化教学, 因而专业核心课程应给予课时上的倾斜。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 该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只有6门左右, 均为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 这些课程课时量都比较高, 比如《税法》课程开设有148个学时, 《审计》课程开设有144个学时, 充足的课时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六、设计以解决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过程

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教+学+做”, 它是一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一般要经历“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阶段。姜大源教授指出, 在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 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 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1. 资讯阶段。

本阶段由教师指出工作任务, 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专业资料, 帮助学生搜集并掌握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信息, 并学会与小组成员、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2. 决策阶段。

本阶段要求学生运用第一阶段搜集到的资讯考虑多个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 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各个方案进行论证, 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实施方案。

3. 计划阶段。

本阶段重在指导学生详细分析工作任务, 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流程及相关工作计划、设计相关制度、表格, 设计阶段成果检查项目, 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到小组成员, 明确各自职责。

4. 实施阶段。

本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成实施准备工作, 并对学生的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确保学生按计划操作, 同时避免小组学习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

5. 检查阶段。

本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照计划确定的成果检查项目进行自查及小组内成员互查, 找到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6. 评价阶段。

本阶段评价可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由小组负责人对本组各成员进行考核评价;然后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内容一般包括工作成果质量、团队合作情况、工作态度及工作规范等。考核成绩可以采用百分制, 也可以采用等级制, 或者百分制加等级制, 比如工作成果用百分制, 团队合作、工作态度等采用等级制。

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完成由“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成本会计》课程中材料核算教学为例,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往往强调“精讲多练”, 教师的教学过程一般是先介绍材料的概念, 然后讲材料费用分配的几种常用方法, 然后布置练习给学生做。整个过程, 学生都没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学生只是被动地听, 被动地接受, 听完了模仿例题做练习。但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 材料费用核算的教学组织过程就完全不一样, 比如教师可以这样组织教学:首先给学生一家模拟企业的相关资料, 比如岗位设置情况, 岗位职责、材料核算制度、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领料单等;然后组织学生填制领料单, 审核领料单, 讨论如何汇总领料单, 如何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 如何分配公共材料费用等。整个过程, 教师只要在旁边指导和点评, 引导学生注意材料费用的处理流程, 同时指出相关的重要理论知识。因此,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 教师要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度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 从而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

当然, 约束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条件还有很多, 比如经费有限、校企合作不深入等, 都会影响到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只有充分认识到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各种约束条件, 才能为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扫清障碍, 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也体现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应有的教育特色。

[本文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高职院校财经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Z09-05]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M], 2007

[2].胡贤民.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研究初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6)

教学实施条件 篇7

1.1 生源质量的下降

近年来, 高职生源质量下降, 部分高职院校的平均成绩在200分以下, 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主动极差, 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也在逐年下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用已有的教学方法, 教师施教困难, 学生接受困难, 因此基于生源特点的教学方案势在必行。

1.2 信息化水平提高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大数据时代初步形成, 学生的认知方式也充满“微特征”, 出现了“碎片化学习”。在教学中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融合现代教育理论, 重构教学内容。微课程、翻转课堂重新定义课堂教学, 为现代教学提出了新目标, 指明了新方向, 提供了新方法, 拓展了新思路。

2 基于生源特点的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

2.1 更新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已采用CAI多媒体课件, 但只是将书本中的教学内容重现, 没有重构教学内容, 也没有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 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通过微课程和翻转课堂, 教师由施教者变为指导者, 由课堂的主角变成课堂导演。学生在课堂中分组协作, 自主学习, 积极探讨, 有效锻炼其职业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高职学生的实操能力远高于理论学习能力, 要强化实践教学。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不足, 实践教学课时不多, 且缺乏连续性和创新性, 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用理论指导实践, 用实践验证理论。

2.2 优化教学计划

目前高职院校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基本分为“两段式”:60~80学时的理论教学, 衔接集中的1~2教学周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部分院校穿插6~10学时的验证性试验。从学时比例分析, 实践教学学时仅占10% (课程设计学时不包括在内) , 远不能达到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要将课程总学时调整为64学时, 包含32学时的理论学时, 28学时的实践学时, 4学时的机动学时。

2.3 革新教学内容

对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选取把握4点原则: (1) 以实际应用选取知识点; (2) 围绕实际项目选取知识点; (3) 以产品设计选取知识点; (4) 以创新能力培养及软件的应用选取知识点。

解构和重构课程的学科体系, 首先将课程划分为机械设计概论、运动机构、传动件、联接件、轴系零件5个模块;其次以对象、现象、机构、零部件为载体, 设计30个学习情境, 将知识点的学习融入到学习情境中;最后采用任务驱动将每一个教学情境具体化, 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 例如将课程设计的设计计算内容划分为5次大作业。从具体到抽象, 从现象到本质, 从局部到总体, 从简单到复杂, 有序安排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和项目。

2.4 创新教学方法

为更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应采用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 (1) 采用模块划分, 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法; (2) 采用CATIA和ADAMS (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软件)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法; (3) 采用微课程和翻转课堂。

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形成课件、动画视频、微课程视频、实物模型、计算机辅助仿真、教学挂图及机械陈列室参观等多种手段科学组合的立体教学模式, 使教学形象、生动、高效, 激发学生兴趣, 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和整体质量。

2.5 开发教学资源库

为更好的辅助教学, 要根据生源特点和信息化教学条件开发教学资源库,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 建设和开发教学资源库, 主要包括: (1) 开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 (2) 采用Adobe Captivate开发交互式课件, 包括视频、测验等; (3) 将课程设计的设计计算内容开发为5次大作业; (4) 编写包括ADAMS、DIY、机械创新设计等在内的实验指导书1册, 包含14实验项目; (5) 开发理实一体化的项目任务书16个; (6) 开发典型机构的教学挂图10幅; (7) 制作微课程视频44个。

2.6 拓展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 主要分为3种考核方式: (1) 考试考核:考核成绩采用实验成绩30%+项目任务书考核成绩30%+理论成绩40%。 (2) 技能竞赛: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的“高端设备安装与制造—CAD-CAE-CAM”, 获奖后可替代本课程学分。 (3) 免试考核:学生正常参加上课, 通过申请免试课题, 相关的创新性设计和课题研究通过答辩, 即可替代修的本课程学分。

3 结语

教学实施条件 篇8

关键词:饥饿营销,品牌造势,消费者心智

一、引言

我国经济正处于要素成本急剧上升阶段, 同行企业间竞争手段同质化严重, 许多行业趋向饱和, 行业平均利润随之下降。伴随越来越多的行业告别暴利时代, 微利时代不可避免到来, 商家们急需挖掘更新更有效的方法以建立竞争优势, 并以此为突破口获取更高的利润和更广阔的市场份额。在这种背景下, 饥饿营销以一种非常规的营销方式获得了消费者、商家和学者的持续关注, 以苹果和小米品牌为代表, 饥饿营销在众多细分领域掀起热卖风潮, 却也一次又一次挑动起大众的口诛笔伐。[1]显然, 饥饿营销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如果没有必要的实施条件与实施准备, 那必然只会是“东施效颦”, 不但赢不了市场, 甚至对企业的品牌形象也会产生重挫。

二、饥饿营销的典型实施过程———以小米为例

(一) 小米的“饥饿”准备

首先, 小米手机的产品定位是要打造一款独特或者无可挑剔的顶级智能手机, 在做手机计划目标之前, 小米团队将精力投放在MIUI操作系统的开发和跨平台、跨运营商的手机社交工具———米聊上, 在短时间内迅速聚拢了强大人气。其次, 小米手机的细分市场是15~40岁之间的、并且为之发烧的中青年人群, 他们能很快的适应新的东西并理解互联网商业模式。小米团队一直强调, 用户就是驱动力、小米“为发烧而生”、小米手机就是发烧友手机。有了准确的定位和客群后, 小米团队要做的就是如何抓住这些客户群的核心需求, 并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群了。

(二) 小米的“饥饿”进程

首先, 小米手机高调发布并限量发行。在最早的酷似苹果的小米手机发布会, 雷军以乔布斯的方式登场亮相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 与此同时小米手机每天几百台限量发售, 并鼓励米粉在试用后撰写用后感言和使用心得, 更重要的是, 小米与运营商合作推出无限制套餐的电信版小米手机, 铺天盖地的社交网络推进让小米手机的这些配置和卖点迅速地传播到普通人的耳朵当中。其次, 小米手机大量制作话题。如模仿《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青春版宣传海报、发布微电影《我们的150克青春》等, 诸如此类的宣传使小米手机成为了消费者口口相传的话题, 并且增加了小米手机的消费群体“发烧友”对小米手机的热爱, 同时自然增加了小米手机的销量。

三、微利时代饥饿营销的必要实施条件

(一) 不充分的市场竞争

首先, 同类商品威胁水平低。即便在微利时代, 如果企业细分市场内竞争激烈, 应用饥饿营销就有难度, 因为消费者会转移到其他同类商品那里去。如果企业细分市场内没有同类商品, 或同类商品威胁水平较低, 市场状况为卖方市场, 这时企业处于主动地位, 就可以考虑饥饿营销策略。因为即使企业供货不足, 消费者也不会转而消费其他产品, 而只能加剧消费者占有这种商品的欲望。

另外, 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当一个行业进入壁垒较低、预期利润较高时, 就会有企业不断的大量涌入。一旦竞争者数量越来越多, 带来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大, 这时不适宜采取饥饿营销策略。[2]相反, 行业前景乐观, 预期利润很高, 同时行业进入壁垒也较高, 这就会拦截很多资金实力弱、经营水平一般的企业进入, 企业的竞争者数量不会在短期内急剧增加。在这种条件下, 企业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应用饥饿营销策略。

(二) 强势品牌与良好产品共存

乔布斯一直强调精品战略, 基于这种理念, 苹果iphone系列产品都非常具有吸引力。反之, 2004年长安铃木宣布新车型“雨燕”在年底上市, 由于上市时间一再推迟, 吊足了消费者胃口, 然而, 其上市后的价格和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品牌竞争力弱、产品线单一、很快就被其他车型所湮没。由此可见, 饥饿营销运行的始末始终贯穿着“品牌”这个要素, 其运作必须依靠产品强势的品牌号召力。同时优良的产品品质、款式、质量也是实施饥饿营销的关键, 是实现产品不可替代性的优势途径, 这样的产品不仅能刺激消费者的需求, 而且会促使消费者下定决心非它不买。

(三) 品牌达到一定影响力

产品品牌所具有的极大的市场号召力是推行饥饿营销的有力保障, 小米手机早在上市之前, 就已经在网上引发各种热议, 发布会、微博、网站、媒体都已成为小米手机的传播工具, 截至2014年3月底, 百度搜索“小米手机”相关关键词超过2160万个, 谷歌搜索相关结果已达1.39亿, 还有各大微博上的搜索也不下百万, 这些都来源于小米手机的超高的性价比。如果产品在未创造足够的市场影响力的情况下贸然对产量及供货量加以控制, 不但无法获取高额收益, 反而还存在丧失原有市场份额的可能。

四、微利时代饥饿营销的实施策略

(一) 精准的定位

在微利时代, 产品定位既要做到差异特别突出, 还得考虑到消费者是否感兴趣, 否则差异的优势与在终端销售中的作用就难以得到体现。许多企业都认为自己的产品有包括差异化在内的多方面竞争优势, 可销量却不尽如人意, 这往往是由于消费者不能将产品和自己的利益联系到一起。[3]在产品定位过程中, 企业必须将消费者的需求和产品的关键利益点直接相联系, 做到产品核心层次的差异化, 才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因此, 对于打算尝试饥饿营销的企业来说, 精准的定位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首要事项。

(二) 做好产品上市前的造势准备

回顾小米手机的产品推广, 足够久的前期预热获得了足够高的关注度, 这是基于苹果产品的典型营销套路, 也借势于雷军在业内的光环效应。对于饥饿营销这种非常规的营销手段, 产品前期宣传务必做到让媒体跟着跑、让消费者跟着追, 然后在消费者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发布新产品, 在新产品发布之后, 再制造现货源不足的情况, 让人买不到而对其更加关注和期待。

(三) 做好产品的实体店售后服务

除了实际销售, 实体店的售后服务对实施饥饿营销的产品来说非常重要。例如, “七天包退, 半个月包换, 一年包修”这样的口号就可以体现个性的售后服务。现在的零售终端比的不是品类和价格, 而是售后服务。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 他们对一个产品的好感度往往也是来自于产品的售后服务。售后服务要有真正作为, 首当其冲是要解决和消费者主动接触这一问题。为此, 开设以售后服务为主的直营店非常有必要, 它既可以销售产品, 也可以作为形象展示吸引合作商和消费者。消费者在终端购买产品后, 可以在售后服务中心接受专业人士提供的使用建议, 这样可以把消费者的信息集中起来, 利于企业的研究和对相关消费者的控制, 也可以作为对代理商和终端的支持起到营销差异化的作用。

(四) 优化生产及销售环节的时间控制

小米手机在生产及销售环节成功地做到了时间上的优化控制, 典型如小米曾发布消息:“因水灾泰国工厂停产了一段时间, 出货量大大降低, 小米手机需要暂停发货5天 (10月29日到11月2日) ”, 从中可见小米在生产-销售环节上细致的时间控制。对此, 小米给出的解释是:泰国水灾导致部分IT产品供货紧张, 小米手机因有零部件在泰国生产也受此影响, 被停止发货。这样的回答不仅没有减低人们对于小米手机的质疑, 反而更添几分欲盖弥彰的色彩, 做实了饥饿营销。

通常来说, 企业可以选择一个合理、恰当的理由来制造产品供不应求的假象, 并在一段时间后恢复供货。这里“一段时间”的控制主要看网上消费者的反映, 当消费者的市场反映刚要从好转坏、消费者亟不可待之时, 企业可以再度向市场适量投放一定数量产品为消费者适当充饥, 如此得以在心理上牢牢掌控消费者。

(五) 饥饿营销的实施要适度

饥饿营销的分寸把握成功与否, 与市场竞争度、消费者成熟度和产品的替代性三大因素息息相关。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心态不够成熟、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情况下, 饥饿营销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否则饥饿营销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而饥饿营销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 可以使得原来就强势的品牌产生更大的价值;用不好, 将会对其品牌造成伤害, 从而失去应有的市场竞争力。同样, 对饥饿营销实施时间长短的控制是非常有技巧性的。时间短了, 激不起消费者的关注和兴趣;时间长了, 消费者就丧失了兴趣, 甚至引起反感。所以对企业来说, 饥饿营销这个手段并没有好坏之分, 关键是有没有做得恰如其分。

五、结论

从本质上讲, 饥饿营销的过程就是对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微妙把握, 然而, 消费者欲望的构成比例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也复杂多变, 因此, 时刻把握市场动态是企业实施饥饿营销时必须注意的关键事项。在残酷的微利时代, 除了适时、适当、适度的实施一些有效的营销方式之外, 企业更应该转换视角, 尝试从横向而非纵向的竞争思维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 企业必须致力于建立独一无二的差异优势, 牢牢占据消费者心智中的一个“格子”, 这才是能让企业把握市场主动权的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许双.小米手机“饥饿”营销方式招怨[J].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3 (10) :36-39.

[2]宗战国.营销理念及市场营销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 2013 (27) :38-39.

精益质量管理思想及其实施条件 篇9

一、精益质量管理定义

精益质量强调企业在产品上, 以最少的成本得到最有价值的质量产出以满足顾客各方面的需求, 最终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因此, 精益质量管理即是, 为了得到精益质量的目标, 我们要实行, 有目的, 有效的精益质量管理活动。它是借鉴吸收了六西格玛、TPM等优秀的管理技术, 围绕企业生产作业系统的成本、质量、效率的综合改善为目标, 从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 我们可以分为有序的标准化和各种系统方面, 还有我们最值得注重的员工的职业素养, 它也是在生产中以产品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质量, 运用多种的质量考证、当然还有我们队质量的保证、然而我们的控制方法工具会不断的继续改进, 最重要的我们能徐循渐进的减少企业系统的损失, 可以让企业的产品和经济质量绩效及企业的口碑得到不到的提高的一项管理活动。

二、精益质量管理的基础

精益质量管理的基础是数据分析, 因此精益质量管理以质量数据作为衡量的标准。质量数据就是指某质量指标的质量规定值, 它不仅能反应如产品合格率、不良产品数目、返修率、直通率等产品质量相关的数据, 还能反映如生产批量、无效作业时间、质量成本损失、库存积压等各项工作质量的数据。这些都是精益质量管理的重点研究和改进的对象。

但是数据的分散程度, 数据的分布规律, 数据的集中位置三项指标是质量数据统计分析中特别关注的。因此, 精益质量管理的基础就是在有质数据的分析中, 又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都应该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及意义。

三、精益质量管理使用的基本工具

由于精益质量管理基本任务分为在有相关的质量工具情况下和实际的分析产品的质量的情况, 能有效的反馈这其中的异常, 能尽快的解决它产品质量的错误及继续的跟进并继续的改正产品质量生产效果, 并能加以实施观察, 降低质量的动荡, 也能减少产品与样本的差这两个层次。于是两个层次使用的工具不一样, 因此精益质量管理使用的基本工具有:

1. 直方图

它是按一定的排序将数据分为多个相等的租组, 可以将落入的数据为凭据, 以组距作为定边, 左后构成由若干的矩形按一定的比例排列的图。然后通过不同的比例以及相同的数据产品的质量特征及其分布情况;计算工序的能力, 来估算出生产过程不合格的产品率等。它主要用在第一层次的数据分析过程中。

2. 控制图

它是直方图的一种变形, 主要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进行控制, 并有专门的控制界限的图形, 是将直方图来一个顺时针90度之后, 然而根据这个数据来绘制上下的中心线及控制线主要用在第一层次的数据分析过程中。

3. 六西格玛管理

有人说, 六西格玛是超严的质量目标;也有人说, 六西格玛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更有人说, 六西格玛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管理战略……从世界顶级企业的时间经验来看, 六西格玛包含了上述所欲内容。首先西格玛水平是对缺陷的一种测量评价指标, 六西格玛强调了对缺陷的测量。其次六西格玛提出降低和有效地预防缺陷的过程方法, 即DMAIC五步法, 为企业提供了一套驱动组织经营绩效改进, 并提升其竞争力的管理模式。

四、精益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条件

1. 将顾客的需要作为精益质量管理实施的中心条件

在精益质量管理实施的过程中, 企业应要明确地知道企业生产的中心条件, 要时刻以顾客的需求做为最终的目标。顾客是作为能否接受并能否喜爱产品的个人或组织存在于质量管理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在实施精益管理中, 要注意我们不仅仅是组织或者服务的外部顾客, 然而肯定也报过我们的生产过程及工序, 流程的下一道为上一道的顾客, 以此类推的组织或企业的内部顾客。

因此, 在实施精益质量管理的时候, 必须对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要求的质量, 确保一次性通过不会像回锅一样, 实施精益质量管理一般采用生产看板的管理手段, 来以此作为产品工序的基本请款,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自检, 做好严格的质量把关, 防止返工之类的事情发生。

2. 将生产系统的普遍优化进行改善

生产系统的改善不仅是对5MIE管理质量的改善, 而且是建立精益质量体系的基础。在实施精益质量管理措施的同时, 需要通过将生产要素进行改善, 从而使生产系统得到优化改善, 实现生产系统的自动化及标准化作业, 使企业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得到精确的保证。生产系统有关的影响因素及措施:

(1) 材料因素影响及解决措施

生产中的原材料及辅材料的质量因素影响;相关监管单位应该对原材料及辅材料供应商的管理进一步加强, 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原材料及辅材料的质量合格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原料送料不及时的情况时, 相关管理人员应该立马对现场环境进行改善, 做到物流通道随时保持全面畅通。

(2) 人的因素影响及解决措施

(1) 生产人员的生产技能达不到要求;应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 并及时对生产人员的生产技能进行培训和加强。

(2) 生产人员的生产出现极高的错误率;针对这一问题, 应安排相关的管理人员, 严格实行生产现场的目视管理及生产改善的管制。

(3) 企业生产工艺的不稳定;严格的按企业制定的要求实行标准化生产作业。

(4) 生产及管理人员对质量不重视;在生产前严格进行质量培训, 生产时加强对质量的管理。

(3) 机器因素及解决措施

(1) 机器在加工过程中波动大, 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因此应在SPC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2) 机器出现停机等故障;应严格实行TEM设备保全;

(4) 法的因素及解决措施

(1) 工艺操作的难度过大;可以通过CAPP模拟仿真技术来解决。

(2) 某些产品工艺不合理;可以通过QC质量小组对产品工艺的监督检查来解决。

3. 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指数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精益质量管理过程中, 企业应该要将已经做好的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的收集、分析及汇总进行强调, 以使得企业能够以更加客观的方式, 来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状况进行整体的掌握, 并时刻关注生产的进度及成本, 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指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这是“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的基本保证。西格玛水平、不良成本及合格率等都是这个生产过程中的指数主要的工序能力。因此, 在实施精益质量管理过程中, 除了企业产品质量方面的数据测量和统计分析要得到关注外,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及成本也应进行特别关注。

4. 坚持精益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活动的开展工作

在精益质量管理实施的过程中, 不但要修整和改善每个企业的生产要素, 而且还要将质量损失理论模型进行运用和分析, 从单个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待整体质量管理系统, 从使将企业生产系统的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得到实现。例如, 系统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方案及制度等, 系统分析企业在职人员的员工士气、岗位适应等因素时。企业可以建立合适的子PDCA循环 (即计划、实施、检查、行动) 来对相关质量活动进行管理, 形成大环里面套小环, 小环里面又套更小的环, 进行层层循环管理活动。因此计划是循环的推动点, 在PDCA质量循环管理活动中。最后基于企业总质量管理目标, 企业应该将每一级的每一阶段的质量管理目标进行明确, 并且用强有力的执行效率保证产品生产质量合格, 最后以这种管理方式来使精益质量管理的改善活动能够循环进行, 并使得精益质量管理活动能够持续的开展。

五、结束语

因此,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 有一项好的管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立足, 而不被淘汰, 就必须在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上有突出。本文经过精益质量的研究, 希望在以后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将这一管理运用到企业生产中, 为人民和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回升和复苏, 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新的发展需求, 因此为了企业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 更好的发展, 企业领导人就必须制定新的质量管理, 做到精益质量管理, 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精益质量管理思想定义、基础及基本工具的综合分析, 提出如何将精益质量管理实施建议。

关键词:精益质量,管理,实施

参考文献

[1]田楠.中小企业实施精益质量管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2.

[2]周怀远.精益质量管理思想及实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3, (11) :62-63.

[3]张亚利.基于GJB5000A的软件精益质量管理方法研究与实践[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13, (S1) :272-276.

信息化条件下校本教研的实施路径 篇10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校本教研,主要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活动,设计制作信息化教学案例,让教师在信息化平台上分享各自的经验,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信息化条件下校本教研活动的操作流程图,是一个基于主题研讨、倡导经验分享的信息化教学研究操作流程。按照这个操作流程,可从教研制度、职称评聘、奖励措施等多方面考虑、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努力使每位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每位教师的经验能及时与同事分享,使教师能够与校外同行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1.以专题研读为主,创设资源共享、个性感悟、自我研修的情境,为信息化教学研究活动搭建独具魅力的信息化平台。学校不仅要求已经使用新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的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还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并分组、分学科围绕一个个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开展专题研读。除了传统的资料室、图书室外,学校通过资源征集的形式,还在局域网内为教师提供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资源共享。如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分析案例、领会课标”的课程标准考试活动,就是在教师个人研读学习基础上对课程标准学习领会效果的一次检验。如可采取提供各学科教学案例的形式,组织教师对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和评价,以此检验学校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精神的领会程度。

2.以主题沙龙为主,倡导实践检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行为,为信息化教学研究活动构筑自主参与的虚拟空间。学校依托主题沙龙,实践校本教研宗旨,“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是开展主题沙龙活动的重要形式。教师在设计信息化教学案例、实践检验案例的过程中,不断对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在反思中修正,在反思中提高。重视教师个人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现象的出现,努力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如在开展“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展评”“教学叙事研究报告研讨、展示”等一系列主题沙龙活动,以及依托县区教育信息网开展的信息化教学研究活动、网上业务学习活动、网上新课程改革实验论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等,真实反映了一线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良好氛围中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

3.以案例分享为主,营造经验借鉴、专业引领、自我超越的氛围,为信息化教学研究活动提供高效快捷的研讨思路。在以案例分享为主的系列活动中,可实施微格教学,拍摄典型教学案例,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剖析,分享经验。如在一次国家级师资培训工作研讨会上,课题组教师执教的观摩课《奇妙的动物世界》,学校不仅全程拍摄,还组织教师进行分析讨论;也可借助BLOG这个平台,在因特网上发布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教学故事,分析执教教师的教学叙事研究报告,学习借鉴教学故事的捕捉和挖掘的方法与角度;还可举行平等对话型的专家引领活动,对教师设计制作的案例进行剖析,实现经验的分享。(作者单位:南昌市滨江学校)

□本栏责任编辑 廖肇银

有效保障《监督法》实施的条件 篇11

《监督法》是为保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而制定的。其实,在我国的宪法及法律中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早有规定,但是总体看来,人大的监督权尚未发挥出完全的、应有的作用,与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期望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次专门立法也体现了我国要加强人大监督的决心和力度。但一部法律的出台不容易,要真正贯彻实施就更不容易。若要监督充分有效,则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一、需要加强人大制度建设

加强人大制度建设必须突出四个重点。一是要突出监督工作制度这个重点。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本职能。《监督法》的颁布施行,对保障和促进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但有的人认为,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只需按照《监督法》行事就得了,人大常委会本身无需再建立什么制度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监督法》对具体工作制度,该规定的程序没有规定,比如质询不满意怎么办,都涉及到后面的法律责任。《监督法》对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但如何准确执行,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有效地开展具体工作,还是需要依照《监督法》的规定制订出一系列制度的。要通过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制度,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多年来,各级人大常委会围绕完善监督制度、增强监督实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监督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在《监督法》颁布实施后,许多地方人大常委会就如何组织执法检查、如何听取“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制定了工作流程,这是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制度的新举措。今后,各级人大常委会仍然要围绕监督工作,以《监督法》为依据,进一步细化法律条款,形成更具可操作性的制度,以更好地贯彻执行,开展好监督工作。二是要突出联系代表制度这个重点。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人大制度建设必须把联系代表制度作为重点。比如,在保障代表的知情权方面,要为代表知情知政提供信息,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这些工作都需要有制度的依托,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是要突出人大信访制度这个重点内容。信访工作是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人大信访工作,有利于密切人大常委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体察民情,从而使人大常委会更好地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发挥作用。四是要突出上下级人大工作联系制度这个重点。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上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在工作中实际上存在着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比如在组织开展执法检查等具体工作中,下级人大常委会常常要配合支持上级人大常委会开展有关工作;在涉及有关选举等问题时,上下级人大常委会还就有关事宜进行请示和批复;同时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等等,这些都说明上下级人大之间需要加强协调和联系。但协调和联系有制度吗?怎样做才能使上下级人大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做得规范而有序?这是个盲点。为此在人大制度建设中要突出上下级人大工作联系制度这个重点。下级人大要对上级人大机关多沟通联系,寻求工作指导;上级人大要对下级人大加强工作指导,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尽力帮助解决。要通过制度建设,形成上下级人大之间良性互动的和谐格局。

二、需要选好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必须充分代表民意、真正按照人民的意志而选举产生,有些代表如科学家、歌唱家、劳动模范、运动健将等等只是他们那个领域里的标志性人物,是否能够代表民意、是否有监督政府的能力,还有待商榷。另外,很多代表是党政官员,他们是否可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也需要考虑。人代会一年一次,常委会一年若干次,代表性当然是越广泛越好,但人数多而不能专职化、专业化,照样龙多不治水,难免有“表决机器”之嫌。

过去,人大监督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种“监”而不“督”或疏于监督的不正常现象,人大工作似乎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工作。人大代表每年也就是搞几次调研和视察,开一两次会议而已,并没有将监督政府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流于形式的居多。一些同志被安排进了人大工作后,也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总认为“得过且过”就算了,缺乏一种敢于监督和勇于监督的勇气。所以,人大代表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不提高,工作魄力不增强,是很难使《监督法》得到有效贯彻实施的。所以说选好人大代表对于人大监督太重要了,只有通过选举把真正符合代表条件、发挥代表作用的人选出来当代表,才能够代表民意,监督政府。

三、需要“一府两院”的共同努力

《监督法》是一部专门规范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对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我国,80%以上的法律、90%以上的法规以及几乎全部的规章,都是由政府及其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和落实的,大多数行政管理行为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机关直接面向社会和公众,执行法律的水平关系到政府的形象,执行法律的结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监督法》将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作为一项重要监督内容,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全面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各项职能,强化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和法治政府。

《监督法》保障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监督权,多方面强化了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体现了人大实行法律监督的延伸性和具象化。比如它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和本级政府发布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撤销程序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参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具体规定。这就是很硬的一手。在现实生活当中,一些地方作出的决议、决定或者发布的命令,超越了法定权限,比如擅自设立审批、收费、罚款等等,限制或剥夺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人大就“有权撤销”,这样的“釜底抽薪”就是治本之举。

政府部门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代表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如何。而一些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在工作中,由于跳不出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怪圈,经常在执行政策方面出现某些偏差。比如,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为了城市建设搞大拆大建而不顾民生民声;“两院”工作中出现的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错案不纠、司法不公等,这些问题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且反映强烈的。《监督法》的颁布有助于打造阳光政府,促进政府在人大的监督下,公开、公正、透明地履行职能,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引导和带动全体公民提高法制素质,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推动和促进依法治国进程全面加快。

四、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

人大监督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全体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很难取得实效的。为此,一定要加强对全民族的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只有提高全民族的整体法律意识,并充分发挥群众的历史主人翁作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才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人民的意志表达不应人为地设置,不能理解成为每5年在选举人大代表的时候才能表达一次,而是可以随时随意地表达。试想,如果人民群众的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连自己的意愿都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合法权益都不知道怎么去维护,又何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保护和维护呢?

同时也要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在我们这个长期以来法制不健全、行政权力极其强大、立法与监督机构长期弱化的国度,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一直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当前尤为重视程序监督,因为它可以独自发挥有效的监督职能。

如果在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问题上存在着严重不足,这就不能不影响到监督的深度、广度与力度,而监督深度、广度与力度的缺乏又会与相当普遍的腐败现象、司法不公状况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人民监督”甚至会被演变成为“监督人民”,这是社会角色的根本错位。

摘要:我国《监督法》的颁布在社会各界反响非常热烈。它的实施对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具有重大意义。要保障《监督法》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需要加大人大制度建设,选好人大代表,“一府两院”的共同努力,以及人民群众的支持。

上一篇:城市住宅空间分布研究下一篇:舞蹈表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