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经济开发区教育发展十周年成就展感想(通用9篇)
参观经济开发区教育发展十周年成就展感想 篇1
参观经济开发区教育发展十周年成就展感想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则街道西海小学 田烈芬
2017年12月19日下午,我们西海小学的部分教师一起参观了开发区教育发展十周年成就展,在此之前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在此过程中我内心是感动着的,在此之后我内心又充满了作为开发区教师的自豪感和幸福感,现谈谈我的一点真实感受。
当我一进门,看到开发区教育上每个学校都缩小比例的呈现在成就展上时,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学校-西海小学的时候内心是很激动的,虽然很偏远很小,虽然是这些学校中唯一的只有一个教学楼的学校但是无论是跑步,科技,新教育取得的成就却是巨大的,看到王立美老师和王绍亭老师出现在展板上时内心更是澎湃了,原来榜样人物就在身边,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西海小学虽小但是每个老师的工作都那么热烈和真诚,老教师身上呈现的认真工作的态度让我们年轻教师汗颜。
王立美老师成为全国新教育先进个人和全国完美教室个人,让我突然发现原来全国教师离我们也很近,踏实认真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专心投入到教学教研中就能取得成绩,记得我无意间曾看到过王立美老师写过的随笔,她说新的学期到了学校为了减轻她的工作压力让她教副科,可是被她拒绝了,她只是说了一句话她爱这个班级,爱这里的每一个学生,爱语文教学。热爱教学这是让我很触动的,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虽然很多人在说着要爱学生,爱教学但是又有多少心里是真实的去行动着呢。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这个教师本职工作的最重要的核心。
我继续参观着,看着开发区的所有学校,看到了开发区榜样教师时我在想我认识多少优秀教师,我发现我基本都认识,原来榜样就在我的身边,羡慕,崇拜,同时这些教师也激励着我要好好工作,向他们学习。
我继续参观着,看着开发区所有学校,看到了以前土平屋,简陋的教学条件,再看看如今的崭新的教学楼让我感慨开发区发展很快,作为开发区老师多么幸福,想起了来到学校后很多老教师跟我说过你多么幸福啊,如今有暖气不像从前得烧炭,现在有电脑不用像以前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写,现在有复印机不像以前一样自己刻题,现在工资多高等等,说的我再次感受到了作为开发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我继续参观着,看着开发区一本本的教育时讯记录着这十年来开发区的点点滴滴成就,看着开发区对教师的培训活动等,作为年轻教师自己很感谢得到了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才能更好的服务与开发区教育行业。
总之,这次参观收获满满,每次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的开拓自己的眼界,反思自己,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只有自己得到提升才能更好的服务学校,服务家长,服务学生,最后想说的是作为开发区教师我是幸福的,我感到自豪,也谢谢开发区领导们的默默付出,我将好好教学,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开发区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为开发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相信我们开发区会越来越棒的。
参观经济开发区教育发展十周年成就展感想 篇2
杨学山副部长在会上指出, 五十年来电子标准院始终坚持以标准为核心, 以支撑政府、服务产业为出发点, 以打造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科研机构为立足点, 牢牢把握不同发展时期产业发展的需求, 加快发展、创新发展, 取得了业务领域不断拓宽、试验检测能力不断提升、标准化业务链不断完善的显著成绩, 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发展,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及国防电子和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电子标准院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标准化权威机构。
杨学山强调,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信息技术运用正在持续拓展, 信息安全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和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 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广阔前景, 同时也面临着严峻考验。他希望电子标准院把握住当前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做好相关工作, 并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 增强做好标准化工作的自觉性;二要不断提升员工能力、团队能力及基础装备能力, 在迈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标准机构的发展过程中, 各项工作要再上一个新台阶;三要继续围绕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提高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层次和能力水平, 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步伐;四要加强标准化工作机制创新, 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 进一步做好服务。
方向副主任表示, 电子标准院五十年来为标准应用推广、产业进步和国际合作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为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和标准化工作方法及理论实践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构筑我国电子信息领域标准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提升电子信息领域国际标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希望电子标准院作为我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技术机构和国家标准委的主要支撑力量, 要抓住新的历史机遇,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努力打造“赛西”标准品牌, 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和标准战略部署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在积极探索标准化工作机制创新, 增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贴合度, 建立健全行业和地方的联动机制;二是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抓住机遇, 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个关键领域, 加紧标准研制, 为产业发展做好支撑和服务保障;三是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 注重信息技术基础性作用和应用标准研制工作, 注重与各行业信息化推进的有效衔接, 为全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做好基础工作;四是参与国际标准化战略、政策和规则的研制, 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重要和优势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特别是在新兴领域, 要积极跟进, 争取为我国产业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赢得更大空间。
电子标准院赵波院长回顾了五十年的发展历程:电子标准院从单一的标准研究制定机构发展成为集标准研究制定、试验检测、计量校准、认证评估、培训咨询和信息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基础性、综合性科研机构;业务领域涵盖元器件、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数字音视频、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安全与电磁兼容、环境和可靠性等方面;员工从几十人发展到了600余人;固定资产从几十万元发展到了近9亿元的规模;在中文信息处理、彩电综合标准化、元器件系列型谱、数字视频编解码、载人航天工程等多个领域, 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65项。
五十年来, 电子标准院一直秉承坚持支撑政府、服务产业;坚持创新发展、开拓进取;坚持立足国内、走向国际;坚持军民结合、协同发展;坚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电子标准院五十年华诞, 是电子标准院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也是电子标准院创新发展的新起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军民结合对标准化工作提出新任务、新要求, 电子标准院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历史征程, 电子标准院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提升能力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站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国、推动国防现代化的战略高度, 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努力开创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的新局面。
赵波院长表示, 电子标准院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机制创新, 做好标准化顶层设计和战略研究, 提高对政府的支撑能力和对产业的服务水平;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 推动提升自主标准研制能力, 促进标准有效实施, 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发挥更大作用;要积极承接国家重大标准化科研项目和重点型号工程任务, 实现标准与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工程应用以及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 发挥标准化核心机构的基础科研和支撑保障作用;要继续深化改革, 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在市场服务、人才培育、内部管理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 为电子标准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观经济开发区教育发展十周年成就展感想 篇3
关键词:山东省;经济发展
一、山东省近十年的经济发展概述
(一)山东省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
截止2011年底,山东省全省实现GDP(国内生产总值)4542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973.8亿元、24037.4亿元、17418.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4.0%、11.7%、11.3%。山东省近10年产业结构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2:54.2:36.6调整为8.8:52.9:38.3。山东省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260元,增长9.9%。
(二)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截止到2011年底为止,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了135.9万人,并且城镇就业人口也有所增加,据统计,增加了118.7万人。山东省连续十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就业人口都保持着增长态势,并且增长都过百万。山东省近十年不仅改变了就业增加人数,还使55万的人口由失业状态改为再就业,其中贫困人口再就业的人数达到11.85万。
(三)物价总水平得到有效调控
截止2011年底,山东省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5%,其中城市和农村分别上涨了4.7%和5.9%。呈现出一种倒V型的走势。服务项目和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3.5%和5.6%。服务项目和商品的价格也一直保持着上涨的趋势。其中居民的消费价格上涨仍然是主要因素,比如食品类的商品价格上涨11.3%,拉动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总水平的3.2个百分点。再比如农业生产资料和居住类价格、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了11.1%、5.8%、6.0%,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1个百分点。
(四)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成效明显
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是重点区域经济带动其他区域经济。截止到2011年底,山东的半岛蓝色区域经济区的生产总值达到21395.1亿元,黄河三角洲的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生产总值达到6522.7亿元,胶东半岛高端产业的集聚区的生产总值达17175.2亿元,鲁南经济区域生产总值达9918.6亿元,济南省会城市经济圈的生产总值达到16276.2亿元,重点区域的经济发展逐渐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实力,使县域的经济过30亿元的21个以上。
(五)海洋经济健康发展
山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出、海洋渔业总产出、海洋化工产业总产出、海洋工程建筑业总产出都有了很快的增长,截至2011年底,总产出分别达到7892.9亿元、2388.2亿元、663.3亿元、441.0亿元,与上年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增长,增长率分别达到17.2%、16.7%、17.4%、16.4%。海洋的服务业也有了较快的增长,其中滨海旅游业总产出、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产出分别达到1917.1亿元、655.8亿元,分别增长了19.1%、11.1%。除此之外,新型的海洋产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中气海生物医药业和海洋电力业总产出分别为81.1亿元、64.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5.9%、1.1倍。海洋资源的利用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海洋的石油产量达到297.0万吨,增长4.4%。
(六)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山东省近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截止2011年底,投资总额达到23279.1亿元,在这其中,农村、城镇投资总额达到4432.3亿元、18846.8亿元,分别增长了23.2%、22.1%。
(七)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
山东省农业、林业、牧业、渔业近十年也都有了较快的发展,截止2011年底,增加值分别达到了2255.0亿元、70.1亿元、891.0亿元、614.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3.7%、9.9%、2.5%、4.4%。与此同时,也带动了相应的服务业,其增加值达到143.4亿元,增长7.0%。粮食也连续10年实现增产,目前为止,粮食的总产量达到了4426.3万吨,比上年增长2.1%。山东省的畜牧业,例如肉、蛋、奶等产品的产量也连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农业的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安全水平也相应的提高了。农产品标准化基地总面积431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650.0万亩,增长6.1%;绿色食品基地面积867.0万亩,增长6.1%;新认证登记“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667个,总数达到5786个。
二、山东省十年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贡献
十年来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带领山东省全省人民抓住机遇、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
(一)解放思想,推动加快发展
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环节,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抓经济工作,用创新的精神培植发展新优势,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
将中央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落实到实处,注意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确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进程,加快城市的发展,努力打造出制造业强省,促进整个山东省的经济协调平稳的发展,与此同时,注重服务业的发展,加大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城市,促进了山东省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
(三)抓住关键,实施重点突破
重点注意外贸和高新技术以及民营企业的发展,注意扶持重点支柱产业和大型企业以及重点品牌,重点突出青岛市的龙头带头作用,逐渐的带动东部、西部和中部的发展,不断的促进山东省全省的经济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维护人民的利益
山东省政府一直将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为人民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以路水电医学为重点,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人们在发展过程中真正的得到更多的优惠,将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落到实处。
(五)凝聚力量,优化发展环境
不断加强对山东省的建设,不断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山东省内形成良好的风气,齐心协力促进山东省的发展。
(六)政府比较务实,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依法行政,实施政府工作提速,建立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环环相扣抓实施,不間断地抓重点促全面,不断完善激励干事创业的机制和制度,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全省上下思路清、工作细,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断的克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较大,调控物价的任务依然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转方式调结构任重道远,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重大决策贯彻落实。
山东省近十年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由2001年的9438亿元增加到2011年4.5万亿元,增长了将近4倍。外资的使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0年累计共785亿美元,进出口额也翻了3番,由2001年的289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300亿美元。对外投资额也由2001年的1.4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7亿美元,增长了将近20倍。入世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入世的十年成为山东省的黄金十年。
参考文献:
1.刘丽.2009年山东经济发展形势及2010年展望[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21).
2.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2011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J].山东省统计局,2012(2).
3.侯长蓬.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参观经济开发区教育发展十周年成就展感想 篇4
从1949年到,成就展按照70年的时间线展开,借助声音、文字、图片、影像以及模型等多元载体生动展出了我国70年间的重大事件及深刻变化。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展馆里,在讲解员的解说带领下,我沿着编年体的时间线向前参观,带领我们走进时光隧道,真切感受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伟大祖国走过的伟大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从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第一批国产汽车车下线,到远洋科考、载人航天飞行,再到世界最长跨海大桥、量子通信、高速铁路……展览选择150个“新中国第一”进行展示,以清晰的脉络,显示出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实现的历史性跨越。
参观经济开发区教育发展十周年成就展感想 篇5
党员参观70周年成就展网上展馆观后感作文【1】
室外展以“重器筑基 实业强省”为主题,分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电子信息、深海远航、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6个展台,展现了自主创新、前沿领先的江苏制造、江苏建造、江苏智造、江苏创造的风采。综合展带领观众沿着时光隧道,从1949开始一直走到2019年,通过人民的胜利、探索中前进、伟大的变革、阔步新时代四个部分,从一件件实物模型、一段段视频资料、一张张图片图表上,展示了江苏在新中国解放、建设、改革和发展阶段的伟大成果,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决策部署、建设成果。地方展讲述着家乡的地方特色,苏州的园林、盐城的丹顶鹤、淮安的淮扬美食……,概括反映了70年来全省各设区市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成就。学员们在参观过程中被江苏70年来取得的成就深深的感动,不但用相机记录下这历史性的时刻,还认真做好记录,并不时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70年披荆斩棘,70沧桑巨变。完整地参观完展览之后,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变化、新发展、新成就。江苏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民生福祉持续推进,市场活力持续迸发,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70年筚路蓝缕,70年铸就辉煌。从1958年,建成全国第一家磷肥厂,第一台1500千瓦发电用燃气轮机,第一台大型折反射天文望远镜,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双线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第一所集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与舞台表演于一体的少儿艺术学校——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第一座由悬索桥和斜拉桥构成的组合型特大桥梁——润扬长江大桥,第一个免征农业税的省份,第一大火车站和高铁站——南京南站。100多个“江苏第一”“江苏唯一”和“江苏之最”展示了江苏伟大历程和巨大成就。随着“中国第一”,越来越多成为“全球第一”,我们相信更多的“第一”还会接连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党员参观70周年成就展网上展馆观后感作文【2】
今天有幸参观了主题为“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型展览,本次展览以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角度来展现出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彰显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踏实肯干,艰苦奋斗,开创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具体而言,展区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开篇视频《伟大的变革》、《壮美篇章》、《关键抉择》、《历史巨变》、《大国气象》、《面向未来》等,它们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改革开放给中国普通民众和国家整体面貌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并集中体现在百姓生活水平与国家影响力提高等方面,从而有力证明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结论。
而其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关于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相关专题内容展览,具体包括聚焦“五位一体”、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外开放、党的建设等九个小专题,该专题充分彰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成就,进而鲜明昭示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最后,我想用自己所写的一首小诗来表达我参观后内心的激动之情:改革东风应运生,开放神州生机起。伟大祖国复兴梦,中华儿女笑颜开。
党员参观70周年成就展网上展馆观后感作文【3】
七十年来,新中国以令世界惊叹的速度从雨后初生,到如今的枝繁叶茂。“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塑造了中国崭新的大国形象;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诞生,让中国在外太空探索领域一跃领先世界;珠港澳大桥飞驾三地,天堑变通途;墨子号驰骋星空,量子技术震惊世界;国产大飞机飞天,打破外国垄断。“嫦娥玉兔八万里上九天揽月,蛟龙深潜近万米下五洋捉鳖。” ……一切的一切,我们新时代青年无不感到自豪与骄傲!
在这一中国速度的背后,是几代青年人的青春,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是他们的勇敢创新,是他们的弃小家以成大家的精神。“两弹元勋”、“氢弹之父” 于敏,几十年隐姓埋名,与死神三次擦肩而过;南仁东纵然青丝转华发,重疾缠在身,仍坚守在大山深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塞罕坝几代人秉持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和精卫填海的不懈努力,终将漫天黄沙变为万亩林场;核司令程开甲“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队伍走向胜利”的奉献精神……
参观经济开发区教育发展十周年成就展感想 篇6
据人民日报报导:截至11月26日,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工作时长已超过300天,远超设计寿命;“玉兔二号”巡视器行驶里程也已超过300米,实现了“双三百”的突破。
近来,经常能看到我们祖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这些成就大都是举世瞩目的,正如最近发布的“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所展示,中国毫无疑问已经越来越强大,国际地位也越来越举足轻重。而这一切与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与无数党员先锋日复一日的努力奋斗是密不可分的。伟大的成就固然令人振奋,但是更多的挑战仍在等待着我们,特别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继续砥砺奋进,勇当先锋,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抓好党员教育是关键。
从基层的角度看,普通党员,企业改制后的老党员占占比较多,他们入党早,原来在企事业单位都是优秀分子,都是各行业领域的佼佼者,只不过是企业改制后把给他们推向了社会,组织关系到了居住地的社区,他们心里有失落感,且年龄普遍偏大,许多是体弱多病 ,要想继续让这类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就要把“教育管理”的观念转变为“服务关怀”。他们的内心是赤诚的,他们打心底是拥护共产党的,有比较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的,只是迫于生活和身体的客观实际和面上所谓的“尊严”这一主观感受,导致参加活动不多,支持配合不够,党费缴纳不积极等现象,也就觉得他们离党组织越来越远。所以,社区党组织,要主动上前,提供上门送学、定期谈心谈话、帮扶困难生活等服务,让他们内心释然、充满温暖,感恩组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继续发挥余热回馈组织。
党员教育还要尽量丰富形式。年轻社区党员白天上班,周末休息,年纪大的党员一般时候在家,但是一早一晚经常会散散步锻炼身体,或者经常要带着小孩在室外走一走,要集中起来开展活动比较难,我们可以采取送学上门、微信群组织学习,可以尽量把党的知识政策作为文化布置到公园、广场、宣传栏,让广大党员方便随时随地就能看看学一学,让他们随时有时间就看看手机微信群学,也可以编成歌曲、舞蹈、手册图册等文艺、文化节目,采取动静结合、室内外结合、口口相传等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党员教育更要结合工作。社区经常要开展社保医保、计生民政等业务政策宣传、要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信息摸底登记等工作,在上门入户时也带上对党员的提醒、关怀、帮助或者教育管理;在按照要求开展春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日庆祝活动时,也尽可能地多叫上党员参加,穿插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这样既能节省时间精力,节约经费开支,又能提高活动效果。
党员教育抓好了,党员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先锋作用也就能很好的体现了,祖国的强大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个有理想有干劲的党员作为先锋模范带来全国人民奋勇前进!
国庆70周年成就展观后感想【2】
近日,正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引发群众观展热潮,与此同时上线的网上展馆让全国各族人民足不出户在线参观浏览。通过手机屏幕看到祖国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日新月异的伟大变化、国家实力的高速飞跃,不禁让人热血沸腾,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立爱国之志,争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有志者。 “青年当有志,有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榜样4》中黄文秀的先进事迹令人感动,研究生毕业后的她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回到家乡投身于脱贫攻坚第一线奉献自我,谱写了青春之歌。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这正是爱国的表现。作为青年党员干部要立爱国之志,珍惜和平年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无论走到哪里都时刻牢记自己身后的祖国,立志为伟大祖国增光添彩。
圆爱国之梦,勇做“敢于做梦、勇于圆梦”的梦想家。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走过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无数怀有一颗爱国之心、甘于奉献的工作者,坚定自己的梦想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个伟大成就,祖国一次次立于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青年党员干部要牢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个人梦想与祖国梦想紧紧凝聚,让千万梦想汇聚成“中国之光”,在浩瀚的历史长河璀璨闪耀。
行爱国之事,甘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的实干家。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爱国志士为之努力,自古以来,无数爱国志士艰苦奋斗为国奉献,中华民族创造了5000多年灿烂文明。爱国需要甘做实干家,面对危难挺身而出、面对困难攻坚克难、面对诱惑坚守原则,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作为青年党员干部,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当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当中,从自身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有一种总在国庆前后开花的复羽叶栾树,被称为“国庆树”,党员干部应甘做“国庆树”,汲取营养、努力成长,用自己的春华秋实为美丽祖国增添一分色彩,用自己的声音,勇敢表达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汇聚成闪耀的“中国之光”!
国庆70周年成就展观后感想【3】
看风云变幻,时代变迁,我们一路走来不容易;逐伟大历程,铸辉煌成就,我们始终使命在肩。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实际,采取适当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及网上展馆。
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党员干部要认真观展,沉下心来感悟,通过“时光隧道”重温共和国70年的光辉岁月,从中收获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勇攀高峰的志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伟大奋斗中书写精彩人生。
回望来时路,方知其所去。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国庆70周年大型成就展镌刻着“中国奇迹”的密码,它向世人证明我们有今天的成就是经历千辛万苦奋斗而来的,“中国奇迹”并不是他国的馈赠,是实实在在的许多具象的人和事迹拼来的。观展不是旁观,党员干部要将自己摆进去,深刻认识到正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取得如今一系列的成就,深刻领会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时代,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展望未来路,鼓足干事劲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党员干部要有忧患意识,懂得未雨绸缪,须知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以做先锋为荣,以当看客为耻,敢啃“硬骨头”、接硬茬,同损害党的形象的行为做坚决斗争。要在观展中读懂“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内核,读懂“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的精神内核,读懂“凿‘人工天河’告别水缺贵如油”的精神内核,继承革命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展望未来路,我们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要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慷慨志气和“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担当劲头去干事创业,不负青春韶华。
走好当前路,撸起袖子加油干。 当前,是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呼唤着我们前去担当作为。往昔的辉煌逝去矣,新的璀璨的 篇章需要我们接续奋斗。党员干部要解放脑子,除去思想枷锁,时刻以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个危险”为参照系,葆有“意识觉醒”,全面加强学习,给自己充电赋能,补齐能力短板。要深入基层一线,直接问需于基层、问计于一线,切实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要甩开膀子,迎难而上,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以不畏艰险、敢于担当的干事劲头披荆斩棘,走好当前路。
国庆70周年成就展观后感想【4】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实际,采取适当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及网上展馆。在此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参观大型历史成就展,是在向我们展示当今幸福生活会来之不易,是在告诉我们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在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有能力有信心战胜任何艰难险阻。
遥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我们的共产党员只有不到100人,且随时处于被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的危机之中。无数共产党员冒着枪林弹雨走在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前面,终于用鲜血和真理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无比的激动,因为这是我们几千年都不敢想象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们国家的GDP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级。所有的这些成就,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当前我们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我们的生活会相比之前的时代丰裕了很多,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我们更加必须珍惜,更加努力工作,更加践行宗旨,更好服务人民。
回顾我们走来的艰难历程,我们始终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影子。从近代历史来看,鸦片战争以后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但最终在甲午海战中破产。紧接着,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的维新派开始推行变大维新,进行了“戊戌变法”,但最终也只有100日而已。在接着孙中山领导进行了辛亥革命,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所以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可能真正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反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用实践证明了党的领导的唯一性和正确性。因此,新时代我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脱贫攻坚伟大战役中必须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克服艰难险阻。虽然我们在进行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只要我们遇到困难不退缩、不畏惧,做到心中有党,心中信党,我们就一定可以度过难关,进而在伟大事业的实践中放飞自我、实现价值。
国庆70周年成就展观后感想【5】
时代变迁,标注伟大历程铿锵足迹;岁月峥嵘,舒卷辉煌成就史诗画卷。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实际,采取适当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及网上展馆。知所从来,方能明其所往,党员干部要认真观展,真感实悟,通过“时光隧道”重温共和国70年的光辉岁月,从中收获知难而进的勇气、激扬再攀高峰的动力,在伟大奋斗中书写精彩人生。
既要知来路,更要明去处。从历史的长镜头看,国庆70周年大型成就展镌刻着新中国跑赢历史接力赛的“人间正道”,一帧一节都闪耀着真理的光芒。观展不仅要深入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了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也要不断深化党的领导是取得一系列成就、实现一系列变革、夺取一系列胜利的根本保障这一理性认识,更要深刻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时代。从而涵养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既要看回头,更要鼓劲头。“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眼下,个别党员干部宁当“看客”不做“先锋”,面对“硬骨头”不敢啃、不愿啃,遇到“深水区”躲着走、绕着走,不仅贻误战机,更损害党的形象。“回头看”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走”。要在观展中读懂“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凿‘人工天河’告别水缺贵如油”等先进事迹的精神内核,赓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激昂“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慷慨志气,提振“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担当劲头。
参观经济开发区教育发展十周年成就展感想 篇7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参观马斯特培训学校后的感想
教育与经济本应该是一种良性的互助关系,也就是说,教育的发展带动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反过来促进教育的发展。但在我看到的现实生活中,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往往是教育的发展确实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而经济的繁荣却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的教育大发展。由此,引发了我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重新思考和认识。
表面上看,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增加了有支付能力的教育需求,但就像马斯特这样的培训学校,打着“提高学生成绩和各种能力”的旗号,收取高额培训费用,赚取巨额的产业利润,可它所谓的培训目的、教育目标又如何能实现,教育水平如没有质的提高,这样的教育是算不得发展的`,说发展了也是片面的。故而,我认为经济发展在提高了教育需求的可支付能力以外,并不一定就能带来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w w w . f w s i r . c o m)要做到这点,除了加强我们的硬件设施外,如学校环境、教育器材、管理水平和教师质量等,还得从软件上更新我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即不是为了让孩子摆脱无所事事的漫漫长假才给他进行所谓的“补课”或者“精英训练”,而是要从心底里重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且给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机会。
参观经济开发区教育发展十周年成就展感想 篇8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八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不断守正创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正在不断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进。
一、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公共文化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一)文化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 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支持不断加强,我国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1953-1957年五年文化事业费总投入为 4.97亿元,1978 年当年增加到 4.44亿元,到 2018年达 928.33亿元。1979-2018年,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14.3,2018年比2012
年增长93.4。
(二)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新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进行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短缺。194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仅有 55个,文化馆站 896个,博物馆 21个。经过 70年的发展,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到“十五”末期,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2018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 3176个,为 1949年的 57.7倍,为 1978年的 2.6倍;
文化馆站 44464个,为 1949年的 49.6倍,为 1978年的 9.7
倍;博物馆 4918个,为 1949年的 234.2倍,为 1978年的14.1倍。从 2004年起,全国各级各类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有条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逐步实行优惠或者免费开放。从 2008年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纪念馆开始向社会免费开放,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广播影视制播能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 70年来,我国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优势,积极发展视听新媒体,从以前单一的广播媒体发展到今天具有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广播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构成的传播新格局,拥有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传输覆盖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一是传媒规模不断扩展。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广播电台播出机构 2647个,为 1949年的 54.0倍,为 1978年的 21.2倍;2018年实际开
办公共广播节目2900套,比2012年增长10.4;实际开办
公共电视节目3559套,比2012年增长8.7。目前我国的广播影视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二是覆盖范围显著扩大。2018 年底,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94 和
99.25,分别比1982年底提高了34.84和41.95个百分点,比 2012年底提高了 1.43和 1.05个百分点;有线广播电视服务人群持续扩大。2018年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数为
2.18亿户,占全国家庭总户数的49.0,而1998年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数只有 0.28亿户。在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中,数字电视用户数2.01亿户,占92.3,数字用户数比2012年增长40.8,占比提高25.8个百分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播影视新媒体蓬勃发展,2018年全国网络视听注册用户已达到 65.7亿个,节目播放次数接近2.7万亿次。三是播出能力日益增强。1978年全国仅有 93个广播电台,年播音约 7.7万小时;仅有 32个电视台,年播出约 1600小时。2018年全国共播出公共广播节目 1526.7万小时,共播出公共电视节目 1925.0万小时。1979-2018年,广播和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年均分别增长14.1 和26.5,其中,2013-2018年,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2 和2.1。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大幅增加,艺术精品纷呈,品牌优势凸显,节目形态、样式日益丰富,较好地满足了受众对节目形态多样化的需求。
(四)新闻出版繁荣发展。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新闻出版业紧紧围绕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出版了大批优秀出版
物,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 文化需要。2018年,图书品种 51.9万种、总印数 100.1亿
册(张),分别为 1978年的 34.6倍和 2.7倍,为 1950年的 42.7倍和 37.1倍;期刊品种 10139种、总印数 22.9亿
册,分别为 1978年的 10.9倍和 3.0倍,为 1950年的 34.4
倍和 57.3倍;报纸品种 1871种、总印数 337.3亿份,分别
为 1978年的 10.1倍和 2.6倍,为 1950年的 4.9倍和 42.2
倍。电子出版业起步于 1993年,到 2018年全国电子出版物
8403种,发行量 2.6亿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出版业日趋规范化和精细化,紧紧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出版了一大批广受读者欢迎的优秀出版物和精品图书。
(五)文化遗产保护成效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我国已逐步构建起了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2018年底,全国共有文物业机构数 10160 个,从业人员 16.3万人。1998-2018年,文物业机构数年均增长5.3,从业人员数年均增长4.6,其中,2013-2018年的年均增速分别为8.8 和4.5。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已达到 4296处,较 1961年公布的第一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0处,增加了 22.9倍;我国世
界遗产总数已达到 53项,位居世界第二;全国共有国家级
非遗项目保护单位 3154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总数达 40 个,是目前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业态迅速兴起
自 2003 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到全面展开,我国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一)文化经济总量明显增加。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 38737亿元,比 2004年增长 10.3倍,2005-2018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9,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 6.9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由 2004年的2.15、2012年的3.36 提高到2018年的4.30,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2004-2012 年间,文化产业对GDP增量的年平均贡献率为3.9,2013-2018年进一步提高到5.5。
(二)文化市场繁荣发展。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 17123个,为 1978年的 5.4倍,为 1949年的 17.1
倍;艺术表演场馆 1236个,为 1978年的 1.1倍,为 1949
年的 1.4倍。2018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 41.6万人、演出 312 万场次、全年演出收入 152.3 亿元,分别比 2012
年增长72.0、131.5 和137.4,演艺市场规模呈现井喷式
增长。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 609.8亿元,比 2012年增
长1.9倍,2013-2018年年均增长19.6;电影院线拥有银
幕 60079块,比 2012年增长 3.6倍,2013-2018年年均增长
28.9,银幕总数跃居世界第一。
(三)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 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数字内容、动 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手机出版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 增长点。2016年、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0.3 和34.6,文化创意和设计服
务业营业收入均增长8.6。文化新业态已成为引领和示范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文化产业集群趋势明显。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日渐明显,许多有竞争力和实力的文化骨干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规划建设稳步推进。2018 年,全国共有文化骨干企业6.0万家,比2012年增长64.3,2013-2018年年均增长8.6;
从业人员为845万人,比2012年增长20.9,年均增长3.2;
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比2012年增长58.6,年均增长
8.0。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实验园区和 335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三、文化投资主体日趋多元,文化消费水平不断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投资和消费水平也明显提高。
(一)文化投资快速增长。在各项政策的引导激励下,我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加大。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3.8万亿元,为 2005年的13.7倍,2013-2017年年均增长19.6,高于同期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速 8.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固定资产
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比2005年提高
2.9个百分点,比 2012年提高 1.8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看,国家预算资金占5.1、国内贷款占7.2、利用外资占0.4、自筹资金占81.7、其他资金占5.6,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社会化格局。
(二)文化消费稳步提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2018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 827元,比2013年增长43.4,2014-2018年年均增长7.5,文化娱乐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2。分城乡看,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 1271元,比 2013年增长
34.3,年均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80 元,比2013年增长60.0,年均增长9.9。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之比由 2013年的 5.4∶1,降低到 2018年的 4.5∶1。
四、文化走出去新格局逐渐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
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覆盖面小,主要是
与社会主义国家及亚非拉友好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和深化,已成为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和文化投资并举的“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格局已逐渐形成,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一)文化贸易快速增长。一是文化产品的进出口总额 稳步扩大。2018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为 1023.8亿美元,为2005年的5.5倍,比2012年增长15.4,2013-2018
年年均增长2.4。其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
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84.8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43.2,占
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的18.1,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二是文化贸易伙伴呈现多元化格局。2018年,美国、中国香港、荷兰、英国和日本为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前五大市场,合计占59.6。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
品出口为 162.8 亿美元,而 2008 年仅为 55.4 亿美元。
(二)文化对外投资有序推进。越来越多具有规模和实 力的文化企业积极发展在海外的投资,已成为我国文化领域对外投资的重要力量。2018年,我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额为 16.9亿美元,分别为 2008年和 2012年的 84.5
倍和8.5倍,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重为1.3,比2012
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
参观经济开发区教育发展十周年成就展感想 篇9
——新中国成立 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二
新中国成立 70年来,我国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不仅用不到世界9 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 人口,而且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优良。改革开放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全面铺开深化,为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 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 护制度,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生产跃上新台阶,现代农业发展擘画新蓝图。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压舱石作用日益稳固
(一)粮食生产跃上新台阶,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在不懈探索和制度创新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粮食总产量为2000多亿斤,1952年为 3000多亿斤,土地改革后粮食生产有了一定发展,但未能突破 4000亿斤,直到 1966年达到 4000亿斤,从 3000多亿斤到 4000多亿斤用了 14年时间。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 6000多亿斤,从 4000多亿斤到 6000多亿斤用了 12年时间。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农产品提价、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缩小,激 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粮食产量 快速增长。全国粮食总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确保了国家粮 食安全,吃不饱饭的问题彻底成为历史。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8000亿斤,6年间登上两个千亿斤台阶,到 1993年,全国粮食产量突破 9000亿斤,用了 9年时间,此后 14年间分别于 1996年、1998年和 1999年三次达到 10000亿斤,之后粮食产量有所波动,到 2007年又重新站上 10000亿斤的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一再强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前期连续多年增产、起点较高的情况下,再上新台阶。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 12000 亿斤大关,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突破 13000亿斤,之后的几年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上。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158亿斤,比1949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2.6。
(二)经济作物产量快速增长,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从棉花生产来看,1949年全国棉花产量 44万吨,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一系列政策鼓励种植棉花,我国棉花生产迅猛发展,1984年全国棉花产量达到 626万吨的历史阶段高点。2000年后随着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棉花产量迅速攀升,2007年达到 760万吨历史最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棉花生产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平稳发展。2018年全国棉花产量为610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12.7倍,年均增长3.9。从油料生产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油料消费需求逐步增加,油料生产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油料 产量在前期处于较高水平的基础上,突破并站稳 3200万吨台阶。2018年全国油料产量达到 3433万吨,比 1949年增长12.4倍,年均增长3.8。从糖料生产来看,1949年全国糖料产量仅有 283万吨,1978年增加到 2382万吨。改革开放后,糖料生产发展迅速,产量日益增加。2018 年全国糖料产量 11937 万吨,比 1949年增长41.1倍,年均增长5.6。
(三)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取护林造林等措施建设和发展林业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林场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化,林业产业发展迅速,林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经济林产品、松香等主要林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蓬勃发展。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2018年全国木材产量8811万立方米,比1952年增长6.1倍,年均增长3.0;油茶籽产量263万吨,增长9.6倍,年均增长3.6。国家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推进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湿地保 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林 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 707万公顷。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绿色 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林业生态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年)结果,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 31259万公顷,比 1978年增长17.0;森林面积达到20769万公顷,增长80.2;森林覆盖率21.6,提高9.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151亿立方米,增长67.6。
(四)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极大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畜产品供应总体不足。改革开放后,特别是 1985年国家放开猪肉、蛋、禽、牛奶等畜产品价格后,大牲畜、生猪等传统养殖业发展迅猛,家禽养殖加快发展,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稳居世界第一。
从猪牛羊肉总产量来看,1952年全国猪牛羊肉总产量仅有 339万吨,2018年增加到 6523万吨,增长 18.3倍,年均增长4.6。在主要肉类品种中,1980年猪肉产量1134万吨,2018年增加到5404万吨,增长3.8倍,年均增长4.2。1980年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为 27万吨和 44万吨。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牛羊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推动牛羊生产快速发展。2018年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为 644万吨和475万吨,比 1980年分别增长 23.0倍和 9.7倍,年均分别增长8.7 和6.4。
从禽蛋产量来看,改革开放后我国禽蛋产业迅速发展,禽蛋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18年全国禽蛋产量达3128万吨,比1982年增长10.1倍,年均增长6.9。从牛奶产量来看,改革开放后牛奶生产快速发展,牛奶产量稳步增长。1980年全国牛奶产量 114万吨。新世纪以来,随着奶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我国奶业进入飞速发展期,牛奶产量从 2000年的 827万吨,增加到 2006年的 2945万吨。2008年后我国奶业进入产业调整期,牛奶生产平稳发展。2018年全国牛奶产量 3075万吨,比 1980年增长25.9倍,年均增长9.1。
(五)渔业繁荣发展,水产品供应充裕
我国渔业生产快速发展,水产品产量实现了由总体匮乏向总体充足转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深化和渔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渔业“以养殖为主”发展方针的确立,我国渔业开始繁荣发展,水产品总产量自 1989 年起稳居世界首位,城乡居民“吃鱼难” 的问题得到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了生态优先、养捕结合、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我国渔业进入绿色发展期。2018年全国水产品产量 6458万吨,比 1949年增长 143倍,年均增长7.5。
二、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农产品快速发展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协调性明显增强新中国成立 70年来,我国农业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
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从产值构成来看,1952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四业产值的比重为85.9,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1.6、11.2 和1.3。改革开放后,林、牧、渔业开始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四业结构日益协调合理。2018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四业产值的比重为57.1,比1952年下降28.8个百分点;林业占5.0,提高3.4个百分点;畜牧业占26.6,提高15.4个百分点;渔业占11.3,提高10.0个百分点。
从种植业内部来看,种植业生产由单一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向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转变。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近三年来累计调减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面积 5000多万亩,调减低质低效区水稻面积 800多万亩,增加大豆面积 2000多万亩,粮改饲面积达到 1400多万亩。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各类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生产发展迅速,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规模扩大,粮经饲协 调发展的三元结构正在加快形成。
(二)农业生产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主产区优势日渐彰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持续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分和优势农产品布局,支持优 势产区发展,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日趋优化,主产区优势逐渐彰显。
从粮食生产来看,粮食主产区稳产增产能力增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增大。2018年主产区粮食产量合计10354亿斤,比 1949年增长 5.7倍;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为78.7,比1949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在主要粮食品种中,小麦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和江苏等省份,2018年5省小麦产量合计占全国小麦产量的79.3,比1949 年提高 23.8 个百分点。从经济作物生产来看,棉花、糖料等也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棉花向优势产区新疆集中。随着国家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新疆棉花生产不断扩大。2018年新疆棉花产量511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比重达83.8。糖料向广西、云南和广东 3省(区)集中。2018年广西、云南和广东3省(区)糖料产量合计为 10346万吨,占全国糖料产量的86.7。另外,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苗木、烟叶、茶叶等产品生产也都形成了优势区域和地区品牌。
(三)农产品品种结构不断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快速发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8 年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比为30,节水小麦品种面积占比为2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6 以上。截至2018年底,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 12.2万个。农业绿色发展不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成效明显。2018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653万吨,比2015年减少369万吨,下降6.1。2018年全国农药使用量 150万吨,比 2015年减少 28万吨,下降15.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4,农用地膜回收率达到60。
三、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一)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国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投入兴修农田水利,深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据水利部统计,2018年我国耕地灌溉面积10.2亿亩,比1952年增长2.4倍,年均增长1.9。深入开展“沃土工程”建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6.4亿亩,完成 9.7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二)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长,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 农业生产实现了由主要依靠人畜力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转变。1952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仅 18.4万千瓦,拖拉机不到 2000台,联合收获机仅 284台。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加,农作物机械化率大幅 提高。2018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10.0亿千瓦,拖拉机 2240万台,联合收获机 206万台。2018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其中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农业机械拥有量较快增长,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也逐步把农民从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高强度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
(三)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科技驱动作用增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坚持科教兴农战略,不断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超级稻推广项目等持续推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推动作用日益增强。据科技部资料,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比2005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受过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 3467万人。
四、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
(一)农村土地流转深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三权分置”制度的确立,农村承包地更加有序流转。2004年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为 0.58亿亩,到 2018年,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了 5.3亿亩。农村土地流转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在规模、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引领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2016年耕地规模化(南方省份 50
亩以上、北方省份 100亩以上)耕种面积占全部实际耕地耕种面积的比重为28.6。2016年末规模化(年出栏生猪200头以上)养殖生猪存栏占全国生猪存栏总数的比重为62.9,家禽规模化(肉鸡、肉鸭年出栏 10000只及以上,蛋鸡、蛋鸭存栏 2000只及以上,鹅年出栏 1000只及以上)存栏占比达到73.9。
(二)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现代农业活力增强
国家着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大量涌现。截至 2018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 217万个,家庭农场 60 万个。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大量农民工、中高等学 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加入新型职 业农民队伍,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截至 2018年,各类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达 780万人,为农业生产引入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要素,增添新活力和持久动力。
(三)新型生产模式快速发展,拓宽了农业生产时空分布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设施农业、无土栽培、观光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快速发展。我国的设施农业在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园艺产品产业上取得明显突破,各类大棚、中小棚、温室等农业设施增长较快。2018年末全国农业设施数量 3000多万个,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近4000万亩。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突破了资源自然条件限制,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拓宽了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的新鲜瓜果蔬菜。同时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机械 化、规模化、产业化、精准化发展,加快推动了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参观经济开发区教育发展十周年成就展感想】推荐阅读:
参观感想06-01
参观厂史感想07-27
工厂参观感想09-13
参观实习感想体会06-17
参观红色基地感想06-28
广汽丰田参观感想05-15
参观孔繁森纪念馆感想05-21
参观报社后的感想05-11
参观烈士陵园心得感想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