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市经济发展十项措施

2024-05-11

加快市经济发展十项措施(精选8篇)

加快市经济发展十项措施 篇1

市环保局出台《服务全市加快发展十条措施》

为认真贯彻中共达州市委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落实“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爬坡上行、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市环保局认真研究制定了《服务全市加快发展十条措施》。其主要内容是:

一、主动为由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局审批环评文件的项目服务。提前介入,主动协调,争取尽快取得项目环评批复文件。

二、加快审批由市环保局审批环评文件的项目。市环保局实行“五加二”(一周五天加两天)和“白加黑”(白天加晚上)工作制,比法定审批时限提速70%时间完成审批;如果不涉及环保敏感目标,且符合总量削减要求的项目,市环保局在环评文件的技术审查程序上予以简化。

三、位于非敏感区域的房地产项目的环保验收,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现场办结制。

四、对于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市环保局每月进行一次现场督查,并进行技术指导,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五、对于已竣工投产的项目,市环保局不定期开展巡察,确保企业正常生产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六、对于非主观故意的违法排污企业,本着“先警告,再处罚”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对初次违法者予以警告,因警告后仍不采取措施整改的,再依法予以处罚。

七、帮助积极治理污染、努力削减排污总量的企业协调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污染治理专项资金。

八、对符合排污费减免条件的企业,及时依法按程序提请减免排污费。

九、主动为企业提供环保技术咨询和监测服务,帮助企业培训内部监测技术人员。

十、全天候受理“12369”环保投诉热线的有关诉求。(达州市环保局)

编审:刘海签发:李元周(副局长)

加快市经济发展十项措施 篇2

一、携手发展、合作共赢

三年多来, 营口实现了与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的合作共赢, 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经济发展保持强劲态势, 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2008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3亿元, 比2005年增加324亿元, 年均增长20.1%, 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 总量已由全省第7位跃升到第4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年累计完成1251.2亿元, 年均增长35.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0亿元, 年均增长34.7%。今年上半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0亿元, 同比增长18.5%, 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2.1亿元, 增长36.1%, 增幅居全省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4亿元, 增长22%, 增幅居全省第一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经济发展实现了“增速不减, 增幅不降”, 仍然保持强劲的态势。

二是营口沿海经济带建设成效显著, 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依托100公里海岸线, 对1600平方公里陆域进行了高标准规划, 形成了以港口为龙头, 以沿海产业基地为主体, 以营口开发区、高新区、仙人岛能源化工区为支撑的营口沿海经济带, 并举全市之力加速沿海地区的开发建设。先后开发建设各级各类开发区14个, 总面积697.2平方公里, 累计完成投资673.6亿元。营口港货物吞吐量由2005年的7537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1.5亿吨, 进入全国十大亿吨港口行列。依托沿海优势, 成功引进了投资近300亿元的鞍钢鲅鱼圈新厂、投资130亿元的中冶京诚 (营口) 中试基地、投资200亿元的中国五矿集团营口沿海产业园、投资120亿元的华能营口热电厂等6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和2187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 (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18个) , 新增外资企业231户, 利用外资7.2亿美元。新引进的大项目为营口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第一产业得到巩固提高。2008年农业总产值实现105.4亿元, 年均增长17.7%。第二产业迅速做大做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67户, 其中非公有制企业1470户, 占93.1%。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15921户、9800户。现已形成了冶金、石化、机械制造、镁质材料、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六大产业集群。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18.8亿元。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年来新建了5个大型专业市场、2个五星级酒店和温泉城、滑雪场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 投资5000万欧元的乐购超市、投资5亿元的兴隆大厦等一批外引内联项目正在顺利实施。2008年,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8.4亿元。目前, 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工业化进程加快,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的发展态势, 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是沈阳经济区开发建设的第四年, 营口正面临着辽宁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沈阳经济区争取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着眼于未来发展, 营口将紧紧抓住机遇, 进一步整合资源, 优化布局, 不断扩大开放, 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面向大海谋发展, 加快推进以滨海新经济区为重点的营口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 全力打造百里沿海产业带、百里滨海生态城和百里海滨景观带, 到2015年全市GDP要达到2000亿元, 2020年争取再翻一番达到4000亿元, 实现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率先崛起, 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民生活富庶的沿海经济强市。

二、实现更好发展、抓好四项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为了实现营口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为沈阳经济区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 加快港口建设, 提升港口为经济区的服务功能。继续坚持实施“以港兴市”战略, 举全市之力加快港口建设, 进一步把港口做大、做强。一是要继续加快推进仙人岛港区码头配套工程、30万吨矿石码头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陆港口岸系统, 促进货源基地开发, 进一步增强港口功能。不断完善沈阳经济区内货物经营口港运输的优惠政策, 使经济区内的企业享受到自家出海口的优质服务。二是要切实加强口岸管理, 深化关港合作, 稳步推进“电子口岸”建设, 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优化服务环境, 打造一流口岸。三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港口物流中心和港前物流保税功能区, 加快发展综合物流, 努力建设服务东北的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运输网络结点, 为沈阳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物流支持。四是要完善临港配套服务业, 充分发挥港口信息畅通的优势, 加强经济区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交流, 促进辽宁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量生成, 推动沿海与腹地经济的协调发展。今年营口港吞吐量将达到1.75亿吨, 集装箱运量达到240万标准箱, 2010年港口吞吐量要突破2亿吨。要重点建设好以营口港区、鲅鱼圈港区、仙人岛港区三大物流园和营口仓储配送中心, 为沈阳经济区和东北腹地提供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 为区域经济增长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 加快建设百里沿海产业带, 构建与经济区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工业化体系。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按照“项目带动、产业集聚、结构优化”的发展思路, 打造沿海“百里产业带”, 构建顺应沈阳经济区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一是着力提升产业园区化水平。大力推进以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以辽宁 (营口) 沿海产业基地为重点、以营口高新区等五个省级开发区和四个省重点支持区域为载体的产业园区建设, 支撑1600平方公里沿海产业带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 强化要素支撑, 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项目园区化步伐, 鼓励城区企业向园区转移, 支持跨区域项目布局, 促进工业项目集聚、资源集约, 努力把营口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产业发展的聚集区。二是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依托沿海临港优势, 在全面提升纺织服装、镁质材料、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同时, 全力打造冶金、石化、装备制造、光电微电、输变电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 提高企业关联度和互补性, 逐步形成骨干带动、产业密集、链条完整的产业体系。三是引导区域特色化发展。突出营口沿海经济重点区域的产业特色, 在项目建设上按照“引进一批企业、集聚几个产业”的思路, 沿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冶金与重装备制造业, 滨海新经济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科技产业及现代物流业, 开发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临港工业, 仙人岛重点发展炼化一体化产业, 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布局, 为沈鞍辽营经济带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到2015年, 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到2020年达到2000亿元。

第三, 深化区域综合配套改革, 打造与经济区腹地合作共赢的新体制、新机制。按照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框架方案要求, 我们将以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为重点, 着力打造更好更快发展的体制新优势,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沿海与腹地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一是着力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科学设计产业发展方向, 建立健全产业准入机制、产业政策执行机制、产业优先发展机制, 发挥自身优势, 以发展型临港近海产业为重点, 与区内各市实行合作发展。二是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以先进装备制造业研发为重点, 在北海新经济区规划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引领科技发展方向、代表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 促进高新技术资源向营口集聚,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深化与其它城市的合作。创新投融资体制, 整合金融资源, 推动沈阳经济区金融机构同城化管理, 加速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对外开放体制, 积极参与区域内接商信息共享、招商政策制定、招商活动开展, 不断加强区域间的联合与协作, 积极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第四, 加快百里滨海生态城建设, 构筑海滨大城市发展的新格局。依托百公里海岸线, 实施营口小“五点一线”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五大组团城市带建设, 即由北到南沿海规划建设市区西部、河海交汇处的“河海新天地”, 打造临河滨海的10平方公里科研旅游休闲区;加快辽宁 (营口) 沿海产业基地的“一区双城”建设, 形成60平方公里的海上新城;在老城区和开发区之间建设集商贸、居住、行政、会展、高科技企业、物流产业为一体、具有强大支撑作用的经济区和未来城市中心组团的营口北海新经济区;加快营口开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着力建设现代化、国际性的适合创业、人居、旅游的生态港口城市, 为亿吨大港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保障;在南部仙人岛建设以旅游休闲度假为主的北方海上乐园, 打造“白沙湾黄金海岸”。举全市之力, 重点开发作为未来带形城市中心点和特大型城市中心区的“滨海新经济区”。力争到2015年新经济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 年均增长45%, 人口达到30万人, 成为营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率先崛起的重要支撑点。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规划, 我们将坚持重大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 积极构建大交通体系, 加快营口机场、辽河特大桥、城市轨道交通、出海大道和疏港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和电力、通讯、供水、供暖和污水处理、区域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为加快各组团城市建设提供保障。

加快市经济发展十项措施 篇3

《意见》指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梅河口市、公主岭市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省政府关于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两市一区”)计划单列有关事项,凡省农委下放至市(州)级农业部门的审批、核准权,“两市一区”农业部门也同时拥有;凡涉及“两市一区”需报市(州)级农业部门审批、核准的事项,直接报省农委审批、核准;“两市一区”所在市(州)农业部门的审批、核准权下放给“两市一区”农业部门。

《意见》指出,将“两市一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与市(州)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同等对待,并纳入到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

《意见》指出,对涉及“两市一区”的农业建设项目、产业项目、中央和省预算内专项资金,由省农委给予单独安排,并给予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投资。

《意见》指出,支持“两市一区”现代农业发展。鼓励和优先支持“两市一区”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大力发展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努力使“两市一区”在农业深化改革上率先实现突破。鼓励和优先“两市一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农业技术、基础保障、政策制度、市场和人才体系,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倾斜。

《意见》指出,支持“两市一区”培植支柱产业。鼓励和支持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长足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发展目标。要充分发挥珲春地缘优势,鼓励支持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开展外向型农业合作项目,将其逐步打造成我省农产品出口基地,同时积极争取农业部,把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成苹果、苹果梨、园参、林下参标准化示范基地,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强市富民。

《意见》指出,加强业务指导和人才培训。省农委根据需要,可安排处级干部到“两市一区”挂职、任职。同时,支持“两市一区”优秀农业干部到省农委挂职。

加快市经济发展十项措施 篇4

吉林消防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十项措施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吉林省公安机关服务民营企业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发展二十条》服务措施落实,消防总队决定在持续推进全省消防部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条意见”落地见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消防服务环境,出台十项便民利企服务措施。

1.双休日受理消防审批。在各地政务大厅消防审批窗口配备专门值班人员或者在消防支、大队设立消防审批分厅,受理民营企业在双休日提出的消防审批申请。

2.下放消防审批权限。消防备案和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以下称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权限全部下放到县级公安消防部门。消防审核、验收权限划分由各市(州)公安消防部门根据本地实际出台规定。

3.缩短消防审批时限。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抽查时限由法定20个工作日减少到10个工作日;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时限由法定10个工作日减少到5个工作日。

4.下调备案抽查比例。人员密集场所及设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备案抽查比例由90%下调至50%,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备案抽查比例由100%下调至50%,装修工程备案

—1— 抽查比例由90%下调至50%。

5.扩大不需备案范围。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500平方米以下或者工程投资额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地上建筑(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除开设公共娱乐场所、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外,建设单位无需向公安消防部门备案。如果建设单位因办理其他证照需要而向公安消防部门提出备案申请的,公安消防部门应当依法受理。

6.简化审批受理条件。2009年5月1日前投入使用的建筑,申请人对建筑整体或者局部进行改建(含室内外装修、用途变更)时,无需向公安消防部门提供整体建筑消防审批手续,只需提供改建部分房屋产权证明和《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19号)第十五条规定的材料,公安消防部门应当依法受理。

7.减少审批受理材料。已取得《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以下称《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的单位(场所)变更名称或者法定代表人时,无法提供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或者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手续的,可以提供原《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代替,公安消防部门应当依法受理。2009年5月1日以后已取得消防审批手续的建设工程,申请人在办理《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时,无需向公安消防部门提供整体建筑消防审批手续,由公安消防部门从消防监督管理系统中调取,加盖核对无误章后,存入审批卷宗。

8.限时解答审批疑问。对县级公安消防部门审批有疑问的,申请人可以通过吉林省“互联网+公安”平台“咨询中心”向

—2— 市(州)公安消防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在5个工作日对疑问进行解答;对市(州)公安消防部门审批有疑问,或者对市(州)公安消防部门解答仍有疑问的,申请人可以向省消防总队提出申请,要求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解答。

9.开辟鉴定快捷通道。民营企业有建构筑物消防员鉴定需求的,可以直接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提出申请,由公安消防部门协调鉴定机构提供方便条件,跟踪鉴定进度,反馈鉴定结果。

10.提供精准帮扶指导。将全省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按照属地原则分派到市(州)公安消防部门,建立“一个企业(项目)一名党委常委牵头,一名机关人员联络,一个责任单位落实”的工作责任机制,帮助企业(项目)协调解决“急”、“难”问题。

加快市经济发展十项措施 篇5

工作总结

根据市纪委《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纪发„2011‟00号)文件精神,市审计局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开展了以项目建设程序、资金运用为主线,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价款结算审计为载体,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情况及成效

加强审计监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通过审计监督,可以发现和反馈各项政府调控措施在执行中的偏差和缺陷,为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通过查处和预防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保证。

(一)@@@@@市审计局在政府投资审计中,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建设、施工、监理的责任,堵塞了管理中的许多漏洞,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不断完善,并得到了有效落实。从20000年至今,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办法》、《@@@@@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计全覆盖,办法出台之后,建设管理部门普遍增强了责任心,自觉加强了建设工程各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工程随意变更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建设单位在申请工程决算前,先组织初审,有些工程的送审价甚至低于合同价,出现了工程造价审减额逐年下降的良好局面,审计风险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审计核减额逐年下降,其中,2010年共审计各类政府投资建设项目000个,审计资金000亿元,为财政节约资金000万元。截止2011年11月共审结各类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00个,审计资金00万元,为财政节约资金00万元。审计核减额逐年下降,有效地防范了政府投资审计风险,成为我市投资审计工作中的一大亮点。

(二)为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市审计局积极参加对政府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做到了严格履职,为把好政府的钱袋子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为政府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三)市审计局在参加市政工程验收监督工作中,从不走过场,认真发表自己的观点,亲自参加工程量的测量,多次改变了不合理的计量方式和方法,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不仅节省了政府投资,还为今后此类工作的规范化运作提供了依据。

(四)市审计局在投资审计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对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做到及时跟进,积极开展政府项

目的跟踪审计,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程序执行不严格。项目前期工作程序是控制投资规模的关键环节,也是管理好工程项目的基础的前提。审计发现有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为争时间,赶工期,忽视了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程序,缺少《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甚至缺少工程概算。由于项目前期工作没有按照基建程序的要求去做,容易忽视对建设成本控制和经济合理性的考虑,影响了政府投资效益。

(二)多报工程结算价款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明年政府投资审计监督检查的打算

(一)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继续深入项目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提供资料的承诺制度明确审计权限和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坚持对市重点项目实行审计“全覆盖”。

(二)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程序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程项目从立项、征地、招投标、变更签证,到工程价款结算,健全动态监管制度,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的跟踪监督检查。

加快市经济发展十项措施 篇6

一、四市工业发展的特点和主要做法

近年来,_、烟台、德州、滨州四市工业发展速度快、质量好、投入大、后劲足,在加大工业投入、实施“三个一批”战略、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养高素质企业家等方面都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做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氛围浓,工业发展的环境优。_、烟台、德州、滨州四市都把工业发展摆在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工业强市”、“工业强县”已形成共识。尤其是去年全省科学发展情况交流现场会以来,四市在工业发展上都有新举措、大动作,掀起了新一轮大投入、大发展的新高潮。所到之处,到处是建设工地,到处是塔吊林立,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呈现出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竞争态势。_市调整发展思路,确立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的指导思想,在鼓励企业招商引资、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推进产业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德州市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在全市形成了大上工业、上大工业的浓厚氛围。滨州市在今年的人代会上,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功勋企业家和明星企业家,在全社会营造了“工业强市”的良好氛围。

(二)千方百计大投入、上项目的劲头猛,工业发展势头强劲。面对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四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变调控为发展的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千方百计大投入、上项目。_市====年全市技改投入突破===亿元,====年达到===亿元,今年=-=月份完成技改投资===.=亿元,同比增长===.=%。滨州市去年完成工业投入===.=亿元,增幅达到===.=%。今年=-=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投入==亿元,同比增长==.=%。德州市====年技改投入突破===亿元,====年完成===.=亿元。

大投入带来大发展。====年,_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户,完成增加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项指标均比====年翻了一番。滨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实现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分别增长==.=%、==%。德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家,完成增加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在全省排名与====年相比,分别上升了=、=、=、=个位次。今年=-=月份,_市====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和==.=%。滨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实现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分别增长==.=%和==.=%。预计上半年,德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实现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分别增长==%和==%。

(三)企业家境界高、魄力大,骨干企业规模膨胀快、带动能力强。四市工业之所以发展比较快,关键是培育了一批大块头的企业。_市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去年全市有=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家企业突破==亿元。滨州市把培植壮大重点骨干企业、打造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历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快推进全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年开始实施“====”工程,即:到====年,培植==户左右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户以上销售收入==-===亿元的企业、==户以上销售收入==-==亿元的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到===户,形成梯次推进、竞相发展的格局。去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户,==-===亿元的企业=户,==-==亿元的企业=户。四市骨干企业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这些企业有一个好的当家人。_、烟台、德州、滨州等市这几年在培养企业家上下了不少功夫,培养了一批能够驾御市场经济的高素质企业家,并且

这些企业家都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远大理想,境界很高,魄力很大,目光长远。

(四)园区建设大思路、大手笔,引进的大项目多。_开发区规划起点高、配套速度快、引进的大项目多。潍柴集团在开发区建设的潍柴动力工业园投资==亿元,占地====亩,每栋厂房占地===亩,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新增年销售收入===亿元。滨州大企业领办的==家

工业园,累计投资===.=亿元,已有==家陆续投产。德州开发区自====年正式启动以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亿元,入区项目累计达到===家,合同投资金额===亿元,其中建成投产项目累计达到===家,到位投资==.=亿元。

二、对加快我县工业发展的启示

概括起来,四市加快工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县有以下五点启示:

(一)加快工业发展,必须坚持抓优化环境不放松。近年来,我县上下“工业强县”意识明显增强,发展工业经济的氛围更加浓厚,各种政策环境更加宽松。但与四市相比,硬措施少,企业得实惠少,加快工业发展的压力小。_市政府每年从市财政拿出=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工业技改项目贴息和企业新上项目征地补贴;滨洲市在滨州开发区为魏桥集团无偿提供====亩土地,为盟威制造无偿提供====亩土地;德州市、县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工业,把工业发展指标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他们通过实实在在的措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最优良的环境。

(二)加快工业发展,必须坚持抓大企业带动不放松。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培育发展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作为提升全县工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主要举措,新上了一批较大的项目,加快了骨干企业发展。但与四市相比,新项目数量少、规模小,骨干企业发展速度慢、后劲不足、带动能力差。_市的海化集团、潍柴集团、北汽福田=汽车厂等重点企业每年投入都在==亿元以上,晨鸣集团每年投入都在==亿元以上,今年投入==亿元以上。海化集团====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今年计划达到===亿元。潍柴集团====年一度濒临破产,从====年开始销售收入连续四年实现翻番,今年计划达到===亿元。晨鸣集团去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预计今年达到===-===亿元,利税==亿元。海化、晨鸣、潍柴三家企业占了_工业的近三分之一。滨州市的魏桥创业集团从一个乡镇油棉厂一直做到世界纺织能力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明年至少达到===亿元。一个魏桥创业集团,占了滨州市工业总量的==%。德州市的恒升集团投资==亿元,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建成了第一套完全国产化的大化肥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四市正是通过坚持不懈的抓大项目建设、抓大企业膨胀,挺起了工业经济的脊梁。

(三)加快工业发展,必须坚持抓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放松。企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决策水平、管理能力的高低。我县有些企业基础本来不错,但年复一年不见有大的发展,有的甚至停产倒闭,这与企业家境界不高、魄力不大、素质低、能力差,与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不合理,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不无关系。魏桥纺织已做到世界同行业第一,但是仍不停步;潍柴动力目前是全国同行业第一,今后的目标是瞄准世界第一;海化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目标是打造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海洋化工企业;晨鸣纸业的目标是跻身世界纸业前==强,亚光集团的定位是国际化的亚光,他们研发的品牌产品先后打入澳大利亚和美国市场;盟威制造通过与德国集团合作,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全国最大的活塞生产企业,计划到====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生产规模成为活塞行业世界第一。他们的企业家境界高,魄力大,目光长远,敢于高起点定位,敢于大胆的引进使用人才、开展对外合作,实现理想的信念非常坚定;他们坚持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企业,都实行经营管理集团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原参股,都实行经营管理人员年薪制、职工岗薪制,企业发展非常具有活力,这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四)加快工业发展,必须坚持抓园区建设不放松。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载体。近年来,我们每年投向县经济开发区大量资金,进行配套建设,可以说是举全县之力建园区。但与四市相比,投入依然较少,园区档次依然较低,对大项目的吸引力依然不强,这其中的关键原因是建设机制不活。_市的潍柴集团在开发区建设的潍柴动力工业园投资==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新增年销售收入===亿元;滨州大企业领办了==家工业园,累计投资===.=亿元,其中仅魏桥集团就领办了=个,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德州市通过灵活的运作机制,向园区内引进了波司登集团、光明乳业集团、双汇集团以及皇明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他们都是充分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参与建设园区、配套园区,靠企业引进项目,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园区承载能力。同时企业也通过建设园区、引进项目,拉长了产业链条,扩大了发展空间。

(五)加快工业发展,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放松。德州和滨州都属于我省欠发达地区,他们的经济实力不比我们强,发展条件不比我们好,工资待遇不比我们高,但是他们各级领导和企业家的精神状态好,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高,上上下下都有一种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精神,都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面对困难不服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这种知难而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正是它们发展快、变化大、后来居上的动力所在。

三、加快我县工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对照四市加快工业发展的做法和我县存在的差距,当前我们应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全县工业跨越发展。

(一)努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把建设优质高效的环境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努力营造“三个环境”:一是营造浓厚的舆论环境。在开展好各种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的同时,将明年确定为“工业发展年”,每年都确定“工业发展月”,深入宣传发动,大力宣传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典型,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想工业、议工业、凝心聚力支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营造优越的政策环境。尽快研究出台鼓励企业招商引资、对外合资合作、推进产业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适当增加财政投入,解决工业技改贴息和新上项目征地补贴;进一步加大土地储备,放宽重点企业土地使用优惠政策,积极创造能够承接大企业、大项目的基础环境。三是营造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尽快建立科学可行的工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对各乡镇、县直有关职能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最重要依据,严格考核奖惩。适当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为全县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的奖励力度,并优先推荐参加省市或国家劳动模范评选、优先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充分调动起企业家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干劲和热情。

(二)深入推进大企业带动战略。把实施大企业带动做为一项持久的战略性措施,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主业规模和经济效益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的大企业,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突出抓好“四个支持”:一是支持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迅速扩张资本总量。鼓励县内重点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扩大规模、催生新企业,对于以上方式改革的企业,免除工商注册和土地、房产过户等管理规费,达到一定规模的,适当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大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期间发生的费用,允许摊入当年成本或分摊销。当前,重点推进凤凰制药公司上市工作,积极开展三阳纺织公司上市论证工作。二是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搞好发展战略策划,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产业发展实际的大企业技改项目,优先推荐申报省、市技术改造导向计划项目、国债贴息项目和国家“双高一优”项目。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建立金融机构与企业对话、沟通、交流、合作的新机制,推动银企联手,实现双赢。进一步加大向县域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融资力度,吸引更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我县开展信贷业务,多渠道拓宽金融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以企业为载体的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主动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拿出好项目、好产品和优质资产对外招商,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支持大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开展合作,对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形成的合资合作项目,在用地、基础设施配套、规费减免等方面可给予特殊优惠。全面启动民间资本,进一步放宽启动民资的政策措施,切实把民间投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同时,指导企业通过内部职工集资、面向社会和市场融资等形式,聚集更多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三是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增强大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多种措施,建立完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加快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建立和落实技术创新项目扶持资金、科技三项经费和信息化资金,以财政拨款方式重点支持大企业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和信息化项目。同时,对大企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被认定为省级以上技术开发中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产品被新评定为国家或省级“名牌产品”的,由县财政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奖励。四是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市场,增加经营效益。鼓励大企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积极参加境内外产品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三)不断创优开发区发展机制。继续把经济开发区建设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多渠道融汇资金,加快配套完善区内基础设施,创造能够承接大企业、大项目的基础环境。同时,进一步优化细化开发区产业规划,调整开发区布局。当前,要突出引导和支持利华益集团、三阳纺织公司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尽快建设“利华益百亿工业园”、“利津纺织工业园”,通过企业建园区,加快开发区建设,拉长产业产品链条,力争用=-=年时间,培育=-=个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专业园区。进一步强化开发区的整体管理和服务功能,在进区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土地征用、建设等事项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上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窗口、示范作用,增强对大企业、大项目的吸引能力。

(四)大力培育企业家队伍。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搞好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切实提高企业家队伍素质。一是大力培养现有企业家队伍。坚持每年组织一到两次外出考察学习,通过对比教育,开拓企业家思路,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经常邀请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先进地区、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来我县讲课、做报告,定期选派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到著名大学进行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增强驾驭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大企业的能力。二是大力培育企业家后备人才。加快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库,选拨出一批具有管理才能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人才,进行脱产进修学习、到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挂职交流,形成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梯次结构。三是大力引进人才。尽快出台鼓励企业引进高端技术管理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国内外智力和技术引进机制,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尽快引进一批高级管理人员。同时,大力发挥我县企业家协会作用,积极开展县内企业管理经营者交流,努力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远大理想,境界高、魄力大的企业家队伍。

加快市经济发展十项措施 篇7

襄阳政发【2011】3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0〕75号)精神,现就加快我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形势下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全面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积极参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努力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在构建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上实现新突破;建立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村级综合服务社,在增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上实现新突破;加快供销合作社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造和社有企业改革,在完善“三农”服务方式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立供销合作社组织新机制,深化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改革,在转变职能、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上实现新突破。

二、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三)加快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以各级供销合作社骨干农资企业为依托,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县(市、区)农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培育壮大农资龙头企业。各级政府要在用地等方面扶持供销合作社兴建区域性仓储物流农资配送中心。支持供销合作社依法从事种子、农机具、成品油、饲料、兽药等商品经营,大力发展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资放心店,积极推进连锁经营,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放心农资”。

(四)加快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加快整合供销合作社系统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加快县级配送中心建设,发展农村小超市、便民店,实行连锁经营,形成以城

区店为龙头、配送中心为支撑、乡镇店为骨干、村级综合服务社为终端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与中小零售商合作,建立联购分销的连锁组织,发展直达供货、加工配送等多样化分销方式。以襄阳新合作超市有限公司为龙头,推进供销合作社日用品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建设。鼓励供销合作社发挥“一网多用”优势,依法开展家电、图书、药品、通讯器材、烟花爆竹、食盐、建材等连锁经营业务,发改、财政、商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支持日用消费品下乡的有关政策给予补贴。安监、工商、公安等部门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发挥烟花爆竹经营的主渠道作用。供销合作社要积极配合安监、工商、公安等部门搞好社有企业烟花爆竹经营活动的管理,完善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

(五)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现代购销服务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以农产品购销、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为依托,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为基础,构建农产品现代经营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办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功能提升,增强仓储运输、冷链物流能力。鼓励开展农产品冷藏保鲜、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检验检测项目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棉花企业建设棉花仓储物流设施。加强农超对接,推动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专业大户等直接建立采购关系,培育品牌产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基地”、“超市+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扩大农产品销售。鼓励供销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期货交易、股权交易等新型农产品交易方式,发展电子商务与网上超市,扩大网上采购和销售规模。

(六)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网络。鼓励各级供销合作社依法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业务,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范建设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区域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开发循环经济项目和依法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等回收拆解业务,形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使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成为全市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列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规划,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培育、技术与产品开发项目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立项和经费支持。大力支持供销社与中国再生资源总公司在襄阳的合作,并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城市建设区域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在乡村设立统一标识、规范管理的绿色文明回收加工网点,通过连锁经营方式拓展回收渠道。

三、不断增强供销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功能

(七)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坚持“政府引导、供销合作社主办、各部门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按照“三务—体”(村务、商务、服务)、“三个结合”(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代理性服务结合)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组织上实行成员制、经营上实行配送制、服务上实行合作制),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推进龙头企业的经营业务与村级综合服务社的网络连接,开展连锁经营,使村级综合服务社真正成为供销合作社“双向流通”经营网络的重要节点。支持村级综合服务社开展文体娱乐、养老教幼、劳动就业、政务代办、信息咨询、技术推广等各项服务。对供销合作社兴办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各县(市)区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安排配套资金。发改、农业、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医药、卫生等部门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险、邮政、电信、移动、联通、电力、交通等部门要在业务代理上给予支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打造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八)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各级供销合作社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发挥网络优势,组织引导农民(农民经纪人)、产销大户和社会力量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开拓市场。积极探索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创办专业合作社。支持供销合作社在城镇化水平较高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兴办消费、信贷、担保、保险代理等专业合作组织。从实际出发,创办跨区域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构建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公共服务平台。各部门将供销合作社领办的、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各级示范社范围,在资金、项目政策上予以支持。

(九)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支持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引导广大农民运用市场信息指导生产,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棉花、水稻、生猪等涉农保险代理业务,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民经纪人和农民技能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四、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

(十)切实加强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建设。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要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和教育培训职能,全面推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健全供销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支持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社,积极吸引和接纳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各类涉农企业、组织加入供销合作社各级联合社,为农民经济联合与合作搭建平台。支持供销合作社组建供销集团,健全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履行社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强化社有资产监管,落实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县级供销合作社,尽快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范围,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持供销合作社机构稳定。各级政府要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根据实际需要,将可以由供销合作社承担的任务和职能委托或赋予供销合作社。

(十一)不断加强基层社建设。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植根农村、贴近农民、为农服务的基本环节。要在坚持合作制的原则下,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按照经济区域,调整建制,优化布局,推进基层社股份合作制和股权多元化改造。工商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新建(恢复重建)或改造的基层社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登记注册。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关规定创办和重组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均可享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基层社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引导社员参与基层社经营管理活动,密切与农民社员的经济联系,与农民建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维护供销合作社资产完整性,基层社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县级供销合作社代为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充分发挥基层社在城镇市场和村组农民之间的联系纽带作用,推动基层社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建立农资连锁店、小超市、农产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店等,增强基层社发展活力。

(十二)加快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主营业务优势,大力支持各级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按照有关程序发展行业协会。条件较好的地方,要围绕骨干产业大力发展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产品协会。发挥协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组织市场开拓,完善服务功能,强化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规范的运行机制。在农资、棉花、茶叶、果品、食用菌、中药材、烟花爆竹、再生资源以及种养殖业等传统领域,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产品标准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探索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的新途径、新办法。

(十三)加快推进社有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对为农服务的骨干龙头企业,要保持供销合作社控股地位。规范企业改制行为,防止社有资产流失。调整优化社有资本配置,引导社有企业推进以资本为纽带的纵向整合和横向联合,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着力在农资、棉花、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领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集团,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实力。支持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符合农业综合开发立项条件的,按政策享受农业综合开发经营贴息贷款、财政补助等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合作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对供销合作社控股、参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列入当地农业产业化整体规划和龙头企业名单,在项目开发以及农业产业化资金、支农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和市场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支农资金中安排特色商品基地建设扶持资金。支持社有企业利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开拓农村市场。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的业务合作,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供销合作社的企业法人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和贷款担保公司,开展经纪代理、典当担保、股权质押等服务。

五、切实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领导和支持

(十四)加强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领导。建立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新网工程”联席会议制度,把“新网工程”纳入农村现代流通业发展整体规划,把供销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纳入全市农村经济总体工作,把为农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布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已经明确适用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项目等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好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供销合作社事业发展。凡国家和省对农业、国有商业、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除有特别规定外,都适用于供销合作社。

(十五)依法维护供销合作社权益。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是本级社集体财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挪用、平调、无偿划拨其财产,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在城镇改造中,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点和服务设施确需拆迁的,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做好补偿安置工作。

(十六)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涉农资金和其他支持企业发展资金,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化肥淡季储备,并给予贷款贴息或财政补贴;待市级农资龙头企业组建后,市财政按5000吨尿素的淡储规模给予贴息;对供销合作社开展“新网工程”建设,应提供必要工作经费;对供销合作社系统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确有困难的企业,可依法按照税收审批权限申请减免。允许供销合作社企业改制后剩余资产以更名形式过户到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在办理变更手续时,有关部门只收取工本费。支持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连锁店、便民店、加盟店等连锁经营网点,工商、城管、税务、电力、供水等部门在证照办理、环卫费用、税收及电费、水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十七)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2002年财政部等七部门共同核复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地方政策性亏损挂账,由市财政局牵头,市供销合作社等相关部门参加,进一步调查和理清,按政策规定处理。对市及县级联社机关的连带担保债务,一般不采取强制手段查封资产。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73号)精神,由市供销合作社牵头、市国土资源局配合,对供销合作社系统土地确权登记中涉及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调研,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提出具体意见,于2012年上半年前基本完成供销合作社系统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供销合作社企业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土地,经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土地出让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优先用于安置困难企业职工、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和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省人社厅贯彻落实人社部《关于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具体意见出台后,要抓好落实。对参保企业一次性缴费有困难的,由同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

(十八)加强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积极从高校毕业生、选调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供销合作社队伍;通过民主选荐、严格考核,大胆聘用德才兼备、农民群众信得过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担任基层社或社有企业负责人。建立健全社属企业法人代表综合业绩考核奖惩办法和激励约束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各级供销合作社要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推动全市供销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襄阳市人民政府

加快市经济发展十项措施 篇8

按照市政协主席会议部署,在王世清副主席带领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调研组从4月下旬开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听取了市发改委、科技局关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通报,制定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调研方案》,召开了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企业、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赴国轩高科、阳光电源、三川自控、国祯环保、同智机电等企业调研;还前往常州、无锡、宁波三地开展比较式调研,考察了广源热电、新誉集团、无锡尚德等企业。经调研组认真讨论,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关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国内外有多种提法。参考多方面意见,我们认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大致包括: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为对象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和相关配套服务等行业的总和。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水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设备研制和服务、节能环保产品制造、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领域。

近年来,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领域初显优势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在节能与环保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材料三大领域已初步形成优势。据《XX市2009—2012 年工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规划》,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82户,超过1亿元产值的企业30家,完成产值240亿元(包括节能家电产值、部分新材料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5%左右。其中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的产值约150亿元,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体系的总产值约30 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体系总产值约60亿元。行业科技人员近2.5万人。

2、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涌现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先后有45家企业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获得各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的有6家,国风集团、东华工程科技、通用机械研究院、国祯环保、继远电网等是我省第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我市涌现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近两年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术攻关计划项目支持的近百项,新产品80多项,申请国家专利近200项,在太阳能光伏、生物能源、锂电池、污水处理、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产业化基础的关键和共性技术。

3、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优化我市产业结构

目前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涵盖的技术领域较宽,处于培育成长时期。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产品涉及到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领域;在环境保护方面,产品涉及到水污染治理设备、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回收利用设备等;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产品(服务)涉及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在环境保护服务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门类和体系。

4、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效应有所显现

美菱、荣事达两家企业的太阳能热水器进入全国20个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行列,我市基本形成了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产业链;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可完全代替进口装备,荣事达、派雅新能源、景坤新能源、国轩高科、安兴高科等企业积极推进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工艺研发和产业化等项目,形成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结点;江淮汽车、安凯汽车、英科智控、同智机电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进展,使我市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我市已作为首批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城市。易能生物、格林生物等企业,生物质油生产的设备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祯环保的销售额排全国第8名(全省第1名),该公司主持或参加编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现已有6项行业标准获批准发布;利特环保、元琛环保等在烟气脱硫、除尘领域有一定的实力,利特环保是全国环保行业百强企业之一。工业节能、绿色照明领域也有一定产业基础,三川自控、云龙科技、大明电子等发展较快。

二、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条件和机遇

从目前看,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是具有较丰富的资源。一是农业资源。我市三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一方面,有利于家禽家畜的规模化养殖和肉类加工等食品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以农业秸秆、枝丫材、垃圾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纤维板、生物质发电、生物柴油、沼气、生物有机肥等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二是工业废弃物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皖能发电6号机组(600mw)项目、马钢(合肥)公司年产500万吨优质钢生产基地项目的投产,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将增至400万吨,铁渣等废弃物大量增加。其综合利用技术已经成熟,我市每年还消化外地粉煤灰、铁渣100万吨。三是地热资源。据地质勘察发现,我市周边存在地热带,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为地热供暖、地热种植养殖提供条件,为深度开发地热温泉、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是具有较广的本地市场需求。一是新能源需求量大。随着一批重化工业项目的投产,全市用电量还将剧增。近几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已接近或达到大规模商业生产的要求,生物质能的技术不断突破且商业利用成本不断降低,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好。二是节能环保产品需求旺盛。随着中盐合肥化工基地项目、安徽桑铌公司年产200万吨重油深加工项目、德国大陆轮胎合肥项目、京东方6代线项目、皖能发电6号机组(600mw)项目、马钢(合肥)公司年产 500万吨优质钢生产基地项目的陆续投产,一方面,因技术和装备先进改变了我市原有重化工业“高能耗、低产出”的现状,另一方面,增加了我市能源消费总量,我市的节能环保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节能环保工作压力的另一面,又是我市节能环保产业面临的现实市场需求。

三是具有较强的科技支撑。我市拥有一批具有雄厚研发实力的科研机构和学科,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大气环境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点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国家制冷设备检测中心;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拥有国家、省重点学科8个,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四是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和省里高度重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有望近期出台;《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正在抓紧制定。这些意见在发展的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人才队伍建设、优势企业和产业园区发展、投资和财税优惠政策、市场环境的营造等方面都将提出明确的支持政策。我市出台了《XX市2009—2012年工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近期又出台了《关于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XX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和《XX市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即2010年合政25 号、26号、28号29号四份文件),政策保障范围涵盖了新能源与环保产业。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面临挑战

一是企业总体规模不大,缺少行业旗舰企业。尽管有阳光电源、国祯环保等一批发展势头很好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仍然处于成长期,与国内同行业排头企业相比,规模不够大、整体带动力不够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都是从自主知识性研发起步的高新技术企业,多数企业面对新兴市场,开发能力相对较弱,资本积累缓慢,企业发展资金难以筹集;企业对技术的衰减周期认识不足,引进社会资本时犹豫不决,担心股本结构中技术份额被低估,往往错过最佳利用时机,由于不能及时果断引进战略投资,企业竞争力不强。资金的缺乏导致企业规模难以扩大,当新兴市场迈入成熟阶段时,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将面临生存考验。

二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业配套能力较差。为数不多的企业,其产品可以参与国际竞争,可以为国内龙头企业配套,但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重大带动能力较弱。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或不能持续,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且产业链不长也不完整。

三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推广难,开发新兴市场难度较大。一方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些核心关键技术的应用存在生产成本高、产品性能不稳定的问题,这些高科技产品受到传统习惯或管理因素的影响,难以得到应用推广;另一方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目前属于政府政策驱动型市场,没有各级政府政策的强力驱动,市场启动困难,步入成熟市场时间较长。而且国内外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开发新兴市场难度较大。

四是产业规划指导力度不强,扶持的力度不够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层面确定的,市政府所作的产业规划如何与国家、省里规划衔接协调,市政府如何出台具体政策促进和扶持本地产业发展,不仅仅是制定政策的问题,更是体制机制建设的问题。近年我市也制定过产业规划和政策,由单一部门制定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在统一协调、先导性、成体系方面尤其是具体落实上存在不足,企业反映规划指导的力度不强、扶持的力度不够大。

三、常州、无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为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三地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产业基地、培育优势企业、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实施人才战略、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同时积极举办高层论坛,鼎力筹办博览会。三地的做法和经验,见附件。

四、推进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着力规划引导产业发展

首先,我市要尽快成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工作。成立“节能环保产业专家委员会”,广泛吸纳我市以及省内外专家,把脉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现状、前景和规划,组织业内专家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诊断,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对重点项目和引进项目进行识别和市场前景预测等,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XX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重点领域行动计划,并做好与国家、省里相关规划的衔接,明确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各行业的优先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切实发挥规划引导发展的作用。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扎实有效的产业推进机制 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驱动和保障机制。对国家和省里鼓励发展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项目要优先立项,优先安排土地;对符合国家标准、通过权威机构认定的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落实好我市刚出台的合政25号、26号、28号、29号四份文件所规定的各项政策,并希望出台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文件。

设立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里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以外,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实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重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给予政策支持。一是税收优惠。参考上海做法,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的技术转让,在一个纳税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资金和投资支持。借鉴外地做法,对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和关键项目,采取由政府性投资公司出资、跟进投资、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全力推动项目落地。三是市场支持。借鉴外地做法,对在我市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新能源项目系统集成商采购我市新能源企业产品,以及我市的新能源企业之间采购产品或委托加工服务,在一定年限内,给予资金补助;按照新能源企业出口额给予国际市场拓展费补助;对列入商务部“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进出口结构资金目录”的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政务支持。市县区政府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办法,及时帮助解决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进入市场销售,满足消费需求。

支持应用项目建设。实施阳光学校(宾馆)工程,支持学校和宾馆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农村推广适用太阳能热水器,落实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扩大新光源led节能产品在城市、乡镇景观照明和宾馆饭店等方面的应用,生产企业投资,节约电费由生产企业与使用单位分享,实行合同管理。鼓励符合安装条件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安装大型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其中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论证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具备安装条件的,必须进行一体化设计,市建设部门结合建筑节能工作,每年安排一批项目,通过市场驱动,引进大型光伏企业。市电网企业要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积极提供并网的条件。根据《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市财政应给予资金补助。对能耗大、占地面积大的公益建筑、大型工业厂房和商业建筑,逐步强制要求采取节能措施,帮助推荐好的节能产品和实施方案;对城市新建住宅小区,要求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或预留管道以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循环水利用。借鉴“三市”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我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支持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对在本市生产的拥有专利技术的或经国家、省和我市认定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凡符合相关规定的,支持列入《XX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对列入《XX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鼓励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政府支持新建和改造公共建筑、环保项目时,应予以优先采购。

3、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丰富信贷品种和创新抵押方式,加大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选择成长性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实施重点培育,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鼓励企业通过bot(建设/经营/移交投资)、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先进经营模式,加快企业发展。支持和鼓励企业拿出优质资产或技术吸引国内外企业参股、控股或收购,不断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企业。通过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加快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欢迎和鼓励境内外各类投资主体在我市设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机构,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进行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

4、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一些先发城市经常组团来我市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沟通联系,我市更要注重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共享机制和管理程序,建立起省级和国家级的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有效实现对资源的整合共享,加快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工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提高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5、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标准规范

鼓励发展以工程建设、技术咨询、检测认定、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为主的产业服务体系。加快制定、修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技术、产品,在能效、建设、设计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产品和工程标准体系,完善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方面建设。加强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产品的宣传教育与知识普及,倡导绿色能源消费理念,增强社会认同,营造有利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6、加快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

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时机,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快循环经济园建设,尽早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绿色电池产业基地,加快我市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与电动汽车发展相配套;规划建设环保产业基地;根据产业发展,视情规划建设光伏产业园、生物能源产业基地。完善产业基地准入标准,积极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入驻。

分行业筛选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产品链条较长、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打造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引导企业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兼并重组,尽快建立起产业带动效应大、辐射作用强的大企业集团,强化产业基地的竞争优势。

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与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化重点项目的对接和配套。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加工服务。

7、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加大人才培养引进的投入,重点培养和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这方面我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关键在于落实到位。对引进的高端人才,愿意在本地落户的,可优先解决住房与孩子入学问题;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国有独资或参股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公司改制时,可规定将国有净资产增值中不高于40%的部分作为股份,奖励有贡献的企业骨干人员。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和分红权的激励。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面向产业基地建立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构,培养多层次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专业人才;鼓励产业基地与培训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支持企业自己开展人才培训,政府给予补贴。

牵头领导: 王世清

调研组长: 石新民

调研组成员:金维平方 敏 李 保

张 红 金 萍 徐 易

王 勇 胡 斌 袁德跃

执笔人: 徐 易

附:常州、无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常州、无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由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是新兴产业,各地在统计口径上不尽相同。我们所到三地,在统计上相当一部分产值统计到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新光源产业产值中,与我市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一、三地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1、XX市情况

XX市新能源产业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生物柴油、动力电池、核电设备等领域。目前XX市已有30家规模以上光伏企业,拥有天合光能、亿晶光电、华盛天龙等龙头企业,光伏产业链比较完整,配套能力很强;风电产业已形成较为系统的风电设备产业链,相关制造企业40多家,拥有新誉风电、卓润风能、天山重工等骨干企业;生物质能产业、核电设备产业,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2009年XX市新能源实现产值198亿元,光伏产业产值为160亿元,风电设备实现产值30亿元。

常州现有节能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452家,2009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38亿元。在环保设备生产、水处理、垃圾焚烧、污泥综合利用等领域,产业具备较强竞争力,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高新企业。

2、XX市情况

XX市的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和风能两大产业,已经形成以尚德、远景等为代表的,技术水平先进,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2008年无锡新能源产业的产值达到372亿元, 光伏产业302亿,风能产业70亿元,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30%和40%。目前无锡光伏太阳能产能产量、出口贸易额均居全球首位,是最大的光伏生产和出口基地,以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为龙头,近40家光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无锡风电制造业已经有完备的体系,风电设备企业30多家,核心部件电机设备配套率可达70%以上。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XX市倾力推动的新兴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宜兴的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全国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领头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环保科技工业园。2008年,全市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约1350多家,上市企业4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营业收入200多亿元,税利收入30多亿元。XX市与全国7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启动建设了全国第一批国家认可资质的环保水处理设备(产品)检测中心、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研发、检测和支撑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环保产业的研发创新体系。

3、XX市情况

在宁波,无论是风能、太阳能、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是环保节能产品的生产以及生产设备的节能改造,都吸引了许多企业的参与。2008年,XX市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企业55家(未包括新能源材料、环保材料、新光源等领域企业),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是177.2亿元。XX市高新区新能源与节能照明基地,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是宁波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在太阳能热水器研制,环保电池,风力发电,沼气工程,地热采暖等领域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涌现出以宁波韵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宁波风神风力公司等2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在行业内处于强势地位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宁波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及系统,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现有500兆瓦的生产能力,除出口到欧美等地外,还参与国内中西部地区太阳能光伏的建设。led产业基础较好,目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中小型半导体照明企业,其中近150家具备一定规模和产品开发能力,形成200亿元产值。

首页12尾页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并重在应用。在固体废物方面,2009年全市无工业危险废物排放,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7.27%;四座垃圾污泥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营。

二、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为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三地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产业基地、培育优势企业、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实施人才战略、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积极举办高层论坛,鼎力筹办博览会。三地的做法和经验有:

1、常州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

XX市曾经大力推动it、基因产业发展,但成效不大,而太阳能、风能和输变电等特色产业却长足发展。原因在于,后者根植于常州发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化工、电子、材料等产业基础之中。由于XX市积极调整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从传统优势产业中精心培育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了这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XX市捷足先登,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较早研制兆瓦极风电装备,使常州占有战略先机;华盛天龙由小五金厂发展为光伏设备制造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多晶硅浇铸炉、单晶硅生长炉、单晶硅切断机、单晶硅切方滚磨机等设备。金坛晶磊石英为光伏企业配套生产石英坩埚、石墨热场;世界顶尖光伏装备企业瑞士hct,将华东砂浆回收中心建在常州。由于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发展,使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形成独特的思路,即培育静脉产业链推动动脉产业链发展。新能源作为动脉产业,回收利用“三废”使之再资源化的产业可称为静脉产业,它们共同构成了资源、环境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循环链条。动脉产业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静脉产业的支撑力度。从光伏产业来看,回收氢气经纯化处理后继续使用,可大大加快反应的速度;回收利用单晶锅底料、残次料、砂浆、切削液等废液废物等,能大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多晶硅生产产生大量的四氯化硅,是可利用的感光材料和光纤预制棒等产品的原料,回收利用并形成产业化,可大大提高副产品的附加值。XX市目前正致力于催生出一批专业化的 “静脉”企业,提升动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壮大环保产业集群的规模。

2、无锡运用政策强力推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

一是人才战略显现成效。XX市自2006年5月启动“530”计划(即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以来,已有276个“530”项目在该市落户发展,累计引进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各类人才近13万人,其中“双高”人才5388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3000多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这些落户无锡的人才和项目,成为该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XX市财政三年来用于人才工程建设的资金超过5.5亿元。

二是积极牵手风险投资公司。无锡境内外上市企业50家,在无锡注册的创业投资和管理机构已有22家。早些年,XX市政府担当风险投资基金,深度介入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尚德模式,无锡尚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2008年桥联风电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5家投资机构联合完成了桥联风电 7000万美金的融资,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桥联风电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是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无锡从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投融资方面全面向创新型经济倾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0亿元,市级财政统一设立15亿元重点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全市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已达到72亿元。XX市确定了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电集团第58研究所、省血防所3家科研机构作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向“530”企业开放,企业只需支付较少费用即可享受产品检验、数据分析、技术咨询等专业配套服务。

3、宁波重视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示范项目推广

在全国率先建成风力发电场,金轮集团与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合资建成慈溪杭州湾风电场,总投资6.43亿元,一期工程运行当年发电量9567万千瓦时。该风电场通过英国碳交易所,首次交易金额约300 万元人民币,一年能“腾”出9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太阳能应用也走在前列,目前太阳能建筑光热应用面积达800万平方米,在建国家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1500千瓦。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在全省推广变频螺杆式空压机,宁波地区应用此项技术的3600余台空压机,一年可节约近2亿千瓦时电能。在企业节能改造投入方面,2009年全市改造节能项目共283项,总投资110.7亿元,项目可实现节能170.8万吨标煤。作为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获得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7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为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提供了动力。今年市政府拟在节能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示范项目的补助,通过示范推广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抢占先机,推动XX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4、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三地已形成相当规模

XX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于2009年3月正式进入商业运营。该项目日均处理生活垃圾75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27万吨,可处理XX市区80%的生活垃圾;每天向华东电网输送电量20万度;排放达到欧ⅱ标准。

即将建成的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XX市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也是全国日处理能力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分两期,日处理能力均为 2000吨,建成后市区生活垃圾将100%用焚烧处理。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266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省标准煤8.5万吨;工程采用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其中二恶英等重要烟气指标全部按照欧盟2000标准执行;废水经处理达标后部分循环利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6.82%。

宁波已有四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营,其中第三座即XX市生活垃圾场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量达1500吨,年处理垃圾量50万吨,日发电量60万千瓦时以上,年发电量2.16亿度,每年还可减排二氧化硫2000吨,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15万吨,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垃圾发电厂。

常州、无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由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是新兴产业,各地在统计口径上不尽相同。我们所到三地,在统计上相当一部分产值统计到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新光源产业产值中,与我市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一、三地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1、XX市情况

XX市新能源产业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生物柴油、动力电池、核电设备等领域。目前XX市已有30家规模以上光伏企业,拥有天合光能、亿晶光电、华盛天龙等龙头企业,光伏产业链比较完整,配套能力很强;风电产业已形成较为系统的风电设备产业链,相关制造企业40多家,拥有新誉风电、卓润风能、天山重工等骨干企业;生物质能产业、核电设备产业,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2009年XX市新能源实现产值198亿元,光伏产业产值为160亿元,风电设备实现产值30亿元。

常州现有节能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452家,2009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38亿元。在环保设备生产、水处理、垃圾焚烧、污泥综合利用等领域,产业具备较强竞争力,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高新企业。

2、XX市情况

XX市的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和风能两大产业,已经形成以尚德、远景等为代表的,技术水平先进,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2008年无锡新能源产业的产值达到372亿元, 光伏产业302亿,风能产业70亿元,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30%和40%。目前无锡光伏太阳能产能产量、出口贸易额均居全球首位,是最大的光伏生产和出口基地,以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为龙头,近40家光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无锡风电制造业已经有完备的体系,风电设备企业30多家,核心部件电机设备配套率可达70%以上。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XX市倾力推动的新兴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宜兴的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全国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领头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环保科技工业园。2008年,全市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约1350多家,上市企业4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营业收入200多亿元,税利收入30多亿元。XX市与全国7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启动建设了全国第一批国家认可资质的环保水处理设备(产品)检测中心、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研发、检测和支撑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环保产业的研发创新体系。

3、XX市情况

在宁波,无论是风能、太阳能、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是环保节能产品的生产以及生产设备的节能改造,都吸引了许多企业的参与。2008年,XX市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企业55家(未包括新能源材料、环保材料、新光源等领域企业),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是177.2亿元。XX市高新区新能源与节能照明基地,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是宁波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在太阳能热水器研制,环保电池,风力发电,沼气工程,地热采暖等领域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涌现出以宁波韵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宁波风神风力公司等2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在行业内处于强势地位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宁波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及系统,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现有500兆瓦的生产能力,除出口到欧美等地外,还参与国内中西部地区太阳能光伏的建设。led产业基础较好,目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中小型半导体照明企业,其中近150家具备一定规模和产品开发能力,形成200亿元产值。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并重在应用。在固体废物方面,2009年全市无工业危险废物排放,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7.27%;四座垃圾污泥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营。

二、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为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三地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产业基地、培育优势企业、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实施人才战略、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积极举办高层论坛,鼎力筹办博览会。三地的做法和经验有:

1、常州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

XX市曾经大力推动it、基因产业发展,但成效不大,而太阳能、风能和输变电等特色产业却长足发展。原因在于,后者根植于常州发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化工、电子、材料等产业基础之中。由于XX市积极调整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从传统优势产业中精心培育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了这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XX市捷足先登,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较早研制兆瓦极风电装备,使常州占有战略先机;华盛天龙由小五金厂发展为光伏设备制造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多晶硅浇铸炉、单晶硅生长炉、单晶硅切断机、单晶硅切方滚磨机等设备。金坛晶磊石英为光伏企业配套生产石英坩埚、石墨热场;世界顶尖光伏装备企业瑞士hct,将华东砂浆回收中心建在常州。由于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发展,使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形成独特的思路,即培育静脉产业链推动动脉产业链发展。新能源作为动脉产业,回收利用“三废”使之再资源化的产业可称为静脉产业,它们共同构成了资源、环境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循环链条。动脉产业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静脉产业的支撑力度。从光伏产业来看,回收氢气经纯化处理后继续使用,可大大加快反应的速度;回收利用单晶锅底料、残次料、砂浆、切削液等废液废物等,能大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多晶硅生产产生大量的四氯化硅,是可利用的感光材料和光纤预制棒等产品的原料,回收利用并形成产业化,可大大提高副产品的附加值。XX市目前正致力于催生出一批专业化的 “静脉”企业,提升动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壮大环保产业集群的规模。

2、无锡运用政策强力推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

一是人才战略显现成效。XX市自2006年5月启动“530”计划(即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以来,已有276个“530”项目在该市落户发展,累计引进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各类人才近13万人,其中“双高”人才5388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3000多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这些落户无锡的人才和项目,成为该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XX市财政三年来用于人才工程建设的资金超过5.5亿元。

二是积极牵手风险投资公司。无锡境内外上市企业50家,在无锡注册的创业投资和管理机构已有22家。早些年,XX市政府担当风险投资基金,深度介入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尚德模式,无锡尚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2008年桥联风电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5家投资机构联合完成了桥联风电 7000万美金的融资,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桥联风电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是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无锡从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投融资方面全面向创新型经济倾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0亿元,市级财政统一设立15亿元重点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全市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已达到72亿元。XX市确定了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电集团第58研究所、省血防所3家科研机构作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向“530”企业开放,企业只需支付较少费用即可享受产品检验、数据分析、技术咨询等专业配套服务。

3、宁波重视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示范项目推广

在全国率先建成风力发电场,金轮集团与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合资建成慈溪杭州湾风电场,总投资6.43亿元,一期工程运行当年发电量9567万千瓦时。该风电场通过英国碳交易所,首次交易金额约300 万元人民币,一年能“腾”出9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太阳能应用也走在前列,目前太阳能建筑光热应用面积达800万平方米,在建国家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1500千瓦。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在全省推广变频螺杆式空压机,宁波地区应用此项技术的3600余台空压机,一年可节约近2亿千瓦时电能。在企业节能改造投入方面,2009年全市改造节能项目共283项,总投资110.7亿元,项目可实现节能170.8万吨标煤。作为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获得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7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为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提供了动力。今年市政府拟在节能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示范项目的补助,通过示范推广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抢占先机,推动XX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4、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三地已形成相当规模

XX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于2009年3月正式进入商业运营。该项目日均处理生活垃圾75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27万吨,可处理XX市区80%的生活垃圾;每天向华东电网输送电量20万度;排放达到欧ⅱ标准。

即将建成的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XX市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也是全国日处理能力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分两期,日处理能力均为 2000吨,建成后市区生活垃圾将100%用焚烧处理。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266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省标准煤8.5万吨;工程采用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其中二恶英等重要烟气指标全部按照欧盟2000标准执行;废水经处理达标后部分循环利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6.82%。

宁波已有四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营,其中第三座即XX市生活垃圾场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量达1500吨,年处理垃圾量50万吨,日发电量60万千瓦时以上,年发电量2.16亿度,每年还可减排二氧化硫2000吨,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15万吨,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垃圾发电厂。

上一篇:秦穆公宽容对管理的启示下一篇:区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