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

2024-09-29

《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共12篇)

《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 篇1

索取号:112301001-2006-00

5《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

审核备案

一、审核备案范围

我市各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失业人员办理的《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以下简称“两证”)。

二、审核备案时间

(一)从2006年1月1日起,按照《失业证》编号尾号数字所对应的月份,同时对“两证”进行审核备案。《失业证》编号尾号数字为1-9的,分别在每年的1-9月份进行审核备案;编号尾号数字为0的,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审核备案。

(二)公益性岗位人员、被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符合政策规定换发为我省《再就业优惠证》的外省市人员,在每年的11月份进行审核备案。

(三)没有《失业证》的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统一在当年的11月份进行审核备案。这部分人员包括:残疾人;企业下岗后直接在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

(四)一个内,再次失业时“两证”超过应审核备案时间的,在当年11月份进行审核备案。

三、审核备案办法

审核备案时由审核备案机构加盖审核备案专用印章。没有审核备案的《再就业优惠证》自动作废,《再就业优惠证》不再补办和新办。

(一)审核备案管辖

1、失业人员和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人员,由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审核备案。

2、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由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进行审核备案;公安巡防公益性岗位人员,由用人单位负责到从事公安巡防公益性岗位人员所在地的区市县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审核备案。

3、被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由吸纳企业负责到原发放“两证”的区市县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审核备案。

4、符合政策规定,换发成我省《再就业优惠证》的外省市人员,到换证区市县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审核备案。

(二)审核备案需提供的证件和材料

1、失业人员和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人员,需提供 “两证”及相关手续;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人员,还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社区或公安巡防公益性岗位人员,需提供 “两证”和加盖单位印章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花名册。

3、企业吸纳就业人员,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认定证明》及其吸纳人员明细表、缴纳养老保险明细表、企业与吸纳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和“两证”。

4、符合规定换发成我省《再就业优惠证》的外省市人

员,需提供工商部门出具的在我市继续经营的证明。

(三)《失业证》的审核内容

1、核对《失业证》是否有效。对私自涂改、转借给他人使用等,视为无效《失业证》,由审核备案机构予以注销并负责收回。

2、核对失业人员数据库各项信息是否准确。及时更新就业和失业数据库,落实失业人员实名制。

3、审核持证人员是否就业。准确掌握持证人员就业状况,落实就业实名制。

(四)《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核内容

1、审核持证人员是否具备持证资格。对享受优惠政策期限届满的《再就业优惠证》,由审核备案机构负责收回,不再补办和新办《再就业优惠证》;已办理退休手续人员和办理社保补贴人员,均要收回《再就业优惠证》。

2、审核享受优惠政策情况。将持证人员享受优惠政策情况在微机管理系统中详细记载。

3、审核持证人员就业情况。及时更新就业和失业数据库。不再作为无就业家庭管理的失业人员,在《再就业优惠证》“无就业家庭”印章后加盖“注销” 印章,不应再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予以收回;私自涂改、转借《再就业优惠证》给他人使用的,由审核备案机构负责收回。

《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 篇2

从2011年1月1日起, 我国实行全国统一样式的《就业失业登记证》, 劳动者可凭其跨地区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相关就业扶持政策。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的消息。人社部同时停止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和各地原有各类就业失业登记证明。

人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透露, 为满足劳动者跨地区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的需要, 全国将实行统一样式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失业登记证》是记载劳动者就业与失业状况、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接受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等情况的基本载体, 是劳动者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的重要凭证。《就业失业登记证》中的记载信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届时, 各地要制定本地区《就业失业登记证》具体发放办法, 对新发放和换发的对象范围、具体程序和责任单位作出明确规定, 稳步推进《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工作。

失业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研究 篇3

【关键词】失业农民;农民就业;社会保障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或以土地经营使用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农民当中有近5000万人正面临着大量失地的困扰,各种国家强制性土地征用,不仅影响到了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基础,更从根本上影响到其就业和生活质量问题,而由此间接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也影响到人们所渴望的社会和谐与进步。鉴于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该如何从根本上认知和改变这一现状,有效缓解矛盾,提升广大农民的就业水平和改善就业问题,是本文中笔者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失业农民的生活现状

在我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广袤农村的土地逐渐成为大量非农用建设所需土地的关注对象,伴随着大量土地合法以及不可抗力地被征用,无数以农业耕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和生活依靠的农民陷入了无地可耕的窘困局面。而这一部分陡然间陷入失业局面的农民由于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也很少接受过较为高级的技术与劳动技能学习,因此一旦离开了土地,其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生活本领都将受到严格的冲击。尽管目前有关方面以及国家政策当中的相关内容会对这样一部分因为失地而陷入失业局面的农民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措施,但是从长远意义上来看,其就业问题如果不能从深层次意义上得到解决,那么不仅会威胁到个体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更会引发各类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全社会、长期范围内的长治久安。

二、解决失业农民就业问题的社会保障策略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失地与失业问题,不仅需要辅助以严格的立法与政策规定,同时还要保障我国城市化进程当中合理非农化用地以及农民所必需的生活基础之间的平衡,通过对其采取有利的保障而促使各项方针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与落实。

(一)严格控制农村用地,防止非法商用和其它类型占用

根据我国目前已经出台的土地规划的相关文件,我国土地使用总量拥有明确的规范与限额,凡是由政府出台或者由其它层面对土地进行占用或者商用的情况,会由政府出面从其它角度为农民开垦新的土地进行合理拟补。同时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台与使用,相关耕地保护法规还必须考虑到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尤其是因为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所引发的对于土地资源的高速需求,仍需国家在城市规划用地以及经济发展协调性方面进行慎重考虑和统一规划,要尽可能地将农村用地的保护与大面积地城市发展规划格局相统一,这样既有助于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合理有效的土地保护,还能有助于满足对城市用地开发的规划与设计,防止因为非法和盲目进行土地资源占用所带来的对农民利益的损伤以及正常生活节奏的破坏。

(二)广拓渠道促进农民就业

很多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会习惯性转投向其它就业领域。因此政府层面除却必要的经济补偿之外,还要考虑到广大农民日后的发展前景以及其失去土地之后的长远利益。政策应从劳动就业的角度对其予以广泛的就业指导,加大对其的培训力度,为其提高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为其能够广泛参与社会竞争,获取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选项与支持。同时,各地政府还应设立一定的就业扶助机制及流动资金机制,在鼓励失业农民进行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道路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比如失业农民如果想要申请个体工商经营,则可以由相关负责部门为其简化流程、享受下岗职工的税费待遇等;如需基本投资支持,则允许相关金融部门为其降低信贷条件,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生产和自主创业等。

(三)全社会范围内构筑农民就业安全网络,保障其基本权益

从长远视角来看,政府层面为保障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其日后的就业问题以及耕地问题得到更好、更为妥善的解决办法,最为根本的措施就是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保障其个人的基本权益。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一次性予以经济补偿的做法,而是有政府、集体以及个人三方面共同出资来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机制的建立。通过为广大农民构建社会保障基金,储备土地被征用之后所换置的一定金额的资金,用以维系和保障其日后的基本生活来源,倘若日后土地被征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那么政府也要从所获得的财政收益当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补偿注入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一方面为维系其日常基本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相关政策的长远落实提供必要的保障与支持。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升,农村土地征用问题逐渐成为埋伏在社会不断发展前行之中的隐含性导火索,随时会影响到农民的正常生活,以及社会内部不和谐因素的躁动。同时,对于广大农民而言,土地使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其得以获取一定经济收入、维系生存的重要保障,当因土地问题所引发的农民失业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时,相关政府部门就要从根本上严格控制农村用地,防止非法商用和其它类型占用,广拓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全社会范围内构筑农民就业安全网络,保障其基本权益,为广大农民拓展就业渠道、实现多层次就业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消费导刊,2012(08):8-9.

[2]岳红伟.城镇化进程中实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基于转移再就业视角[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1):22-24.

《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 篇4

为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起到了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目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问题

(一)摇身一变。原已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采用非正常手段,故意隐瞒本人已经就业的真实信息,而向劳动人事部门申请要求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并将原持有的营业执照注销或者丢弃不用,现又重新向工商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办理个体登记并享受免予缴费的政策优惠。

(二)偷梁换柱。原已从事家庭成员开办的个体、私营企事业的经营活动,现又向劳动人事部门申请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后,将原以家庭成员为负责人的营业执照注销,又以下岗失业人员的名义,重新向工商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办理个体登记并享受免予缴费的政策优惠。

(三)移花接木。按政策应享受优惠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违反规定,将《再就业优惠证》擅自出租、出借给他人使用,承租(借)人则谎称是受他人雇用,从而达到欺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享受免予缴费的政策优惠的目的。

二、解决对策

(一)积极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劳动人事部门进行协调,搞好沟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从源头上把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关,堵住《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纰漏,严防个别人员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利用《再就业优惠证》钻国家政策的空子。

(二)严格优惠政策的审批工作,在办理营业执照前要严格对经营人员的真实情况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严防别有用心的人员骗取工商营业执照并享受本不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

(三)对已凭《再就业优惠证》领取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并享受政策优惠的经营者,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掌握其经营动态,对有“摇身一变,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嫌疑的从业人员,增大巡查的密度,时时掌握其实际经营动态,必要时可采用内查、外调等取证办案的方式,真正弄清经营者的真实身份,对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再就业优惠证》并享受政策优惠的人员,在建议劳动部门取消其《再就业优惠证》,取消其继续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的同时,追缴其已享受的各种优惠费用。

天津就业证和失业证办理程序说明 篇5

1.《就・失业证》是由天津市劳动局统一印制,适用于天津市城镇户口的毕业生,用于企业为高职毕业生进行录用登记。《就业证》是由天津市劳动局统一印制,适用于外省市户口的毕业生,用于企业为外省市毕业生进行录用登记。

2.各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如需要办理《就・失业证》或《就业证》的,可由各学校统一将毕业生档案转至天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后,组织毕业生提供有关材料,交由天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代办。

3.天津市城镇户口的毕业生办理《就・失业证》需向“中心”提供

以下证明材料:

(1)本人身份证、户口页复印件;

(2)本人毕业证复印件或由学校盖章的毕业生花名册;

(3)本人一寸照片二张

(4)手续费30元/每人

4.外省市生源毕业生希望留津打工,需办理《就业证》时,各校先将毕业生报到证派回生源所在地。本人在当地报到落户后,再向“中心”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本人身份证、落回原籍的户口页复印件;

(2)本人毕业证复印件或由学校盖章的毕业生花名册;

(3)本人一寸照片二张

(4)手续费60元/每人

5.天津市户口的毕业生到外省市打工,需办理《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时,需向“中心”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本人身份证、户口页复印件;

(2)本人毕业证复印件或由学校盖章的毕业生花名册;

(3)本人一寸照片一张

(4)手续费50元/每人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如何办理失业证?

2.2017失业证怎么办理?

3.天津就业证和失业证办理程序说明

4.深圳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及流程指南

5.沈阳2014失业保险金最新领取方式

6.娄底失业保险参保人死亡待遇申领指南

★ 说明范文

★ 发展党员程序

★ 离婚协议书程序

★ 企业经营情况说明范文

★ 说明的格式及范文大全

★ 签字说明范文

★ 公示情况说明范文

★ 图标说明范文

★ 用地情况说明范文

《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保证就业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促进就业和创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办法》、《江苏省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招用劳动者和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招用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和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进行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进行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要求的本地常住户籍劳动者,以及进入本地就业的非本地户籍人员,进行就业和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统称用人单位。

第三条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

县级以上劳动就业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以及有条件的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站可以按照职能具体经办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

本市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负责残疾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

劳动就业管理机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以及社区(村)劳动保障站、残疾人就业管理服务机构统称就业管理服务机构。

第四条 全市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失业登记证制度。《就业失业登记证》是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登记的载体,是记载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进行就业和失业登记、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等的合法凭证,在全市范围内通用。第二章 就业登记

第五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或与劳动者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应当到当地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就业登记包括用人单位用工登记、退工登记和劳动者申报就业登记。

第六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办理用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用人单位信息、劳动者个人信息、就业类型、就业时间、订立劳动合同等情况。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办理退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原因、时间、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况。

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办理就业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就业地点、时间、工作内容、收入等情况。

第七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并于录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用工登记手续。同时提供以下备案材料。

(一)淮安市用工(退工)人员登记表(附表1);

(二)职工录用花名册(附表2);

(三)劳动者《就业失业登记证》;

(四)用人单位与被录用人员签定的劳动合同文本;

(五)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用人单位初次办理用工登记,应当首先办理用工主体资格登记手续,填写《淮安市劳动用工单位资料登记表》(附表3),同时携带单位法人登记证书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工商营业执照副本等原始材料到劳动保障部门相应经办机构办理。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分立,或因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责任人)、投资人、经营地址等劳动用工主体登记事项发生变化,应当在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到经办用人单位登记手续的劳动保障部门相应经办机构办理劳动用工主体变更登记手续。

第九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应当于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15日内,到受理其用工登记手续的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办理退工登记手续,同时需提供以下备案材料:

(一)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

(二)淮安市用工(退工)人员登记表;

(三)劳动者的《就业失业登记证》

(四)劳动者档案;

(五)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于办理退工登记手续的同时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及时将劳动者《就业失业登记证》和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等材料交给劳动者,并书面告知劳动者按规定办理失业登记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相关事宜。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登记备案材料信息齐全准确的,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即时受理并限时办结。用人单位提供的登记备案材料不齐全的,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用人单位需要补充的全部材料。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凭已办理登记备案的《淮安市用工(退工)人员登记表》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劳动者办理参加和停止缴纳社会保险手续。

第十四条 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由本人在就业后30日内,持相关证明材料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就业管理服务机构申报就业登记,并提供相关材料:从事个体经营的,需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副本》;从事灵活就业的,需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及相关证明。第三章 失业登记

第十五条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本地户籍人员,应到户籍所在地的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非本地户籍失业人员,按第十九条规定办理失业登记。

已办理失业登记的人员,统称登记失业人员。

第十六条 失业登记的对象包括下列人员:

(一)年满16周岁,从各类学校毕业、肄业的;

(二)从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失业的;

(三)个体工商户业主、私营企业和民办非企业业主停产、破产停止经营的;

(四)灵活就业人员中断就业的;

(五)承包土地被征用,符合规定条件的;

(六)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

(七)军人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以及随军家属未安置就业的;

(八)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的;

(九)非本地户籍人员在本市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后失业的;

(十)其他符合失业登记的情况。

第十七条 本地户籍人员进行失业登记时,应由本人如实填写《失业人员登记表》(附表4),并提供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及以下材料:

(一)学校毕(肄)业没有就业经历的,凭毕业证书或学校毕(肄)业证明等;

(二)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凭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相关证明;

(三)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的停业人员,凭工商行政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停业证明;

(四)复员退役军人、随军家属未安置就业的,凭安置部门出具相关证明或证件;

(五)灵活就业人员中断就业的,凭中断就业的相关材料;

(六)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教的,凭司法(公安)部门证明或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证明;

(七)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八条 失业人员中符合规定的就业困难对象,实行本人申请,社区受理,街道(乡镇)核实公示,县(区)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确认,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注明就业困难人员类别、认定时间,并签章确认,就业困难对象凭证享受就业扶持政策。

第十九条 非本地户籍人员进行失业登记时,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到原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登记属地的就业管理机构申请办理,不领失业保险金但符合失业登记条件的人员到暂住地就业管理机构申请办理,应由本人填写《失业人员登记表》,并提供居民身份证、《暂住证》及居住证明、《就业失业登记证》等相关材料供审核。

第二十条 登记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就业管理服务机构注销其失业登记:

(一)被用人单位录用的;

(二)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

(三)已从事有稳定收入的劳动,并且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四)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入学、服兵役、跨市或境外移居的;

(七)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八)终止就业要求或拒绝公共就业服务的;

(九)自登记失业之日起连续6个月未与公共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联系的;

(十)非本地户籍登记失业人员暂住登记有效期满,超过60天未续期的;

(十一)户籍迁出本市的;

(十二)已进行就业登记的其他人员及符合注销条件的其他人员。

第二十一条 本市户籍登记失业人员在市内迁移户籍的,凭户口簿到原户籍所在地市(县)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开具失业登记转移证明(附件5),并持失业登记转移证明及其他相关材料到户籍迁入地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二条 各级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健全和完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逐步建立失业调查、失业调控、失业预警和全社会登记失业率制度。

各级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要做好辖区内失业人员登记工作,建立劳动力资源管理数据库,完善台帐管理,定期进行跟踪服务,掌握登记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就业状况等情况,逐步实现劳动力资源管理数据库和统计报表数据同步、准确、及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对农村登记失业人员和非本地户籍登记失业人员,以补充资料的方式随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统计报表上报,暂不纳入现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统计。被征地农民失业登记按有关规定实行专项统计。

第四章 失业人员档案管理

第二十三条 登记失业人员档案由县级以上就业管理服务机构按规定保管。

第二十四条 从就业状态转为失业状态的失业人员,其个人档案按照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由用人单位转移至办理退工登记的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进行保管。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招用登记失业人员后,应当于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后30日内,凭《就业失业登记证》、用人单位调档函及提档人居民身份证,到档案托管单位提取登记失业人员个人档案。

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者灵活就业,或者到其他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用人单位就业的,其个人档案可委托就业登记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共就业管理服务机构保管。第五章 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

第二十六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制作,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统一申领分发,各级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负责免费核发。

第二十七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实行全省统一的编号制度。编号由两个识别码和本人身份证号码组成。第一个为地区识别码,用于区分登记地区,我市识别码为H;第二个为人员类别识别码,用于区分劳动者来源,分别为:本地城镇C,本地农村N,外地户籍人员W。

辖区城市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的证号按城镇人员编排,城市规划区外被征地农民证号按农村人员编排。

就业管理服务机构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时,应当在领证人员身份证号前加注识别码,形成完整有效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编号。《就业失业登记证》的编号是劳动者在全市就业失业登记管理的唯一号码。

第二十八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信息和个人信息记载;

(二)就业和失业登记情况记载;

(三)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情况记载;

(四)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情况记载;

(五)推荐就业情况记载;

(六)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情况记载;

(七)检验记录;

(八)其他需要记载的事项。

第二十九条 劳动者初次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应当首先办理失业登记手续,并向户籍所在地就业管理服务机构申领。

本地户籍的劳动者初次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书、一寸免冠照片两张和劳动保障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并在填写《失业人员登记表》办理失业登记手续后向户籍所在地颁证机构申领。

本地户籍的就业转失业人员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应当在办理退工登记后办理就业转失业登记手续,并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本、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有关证明、一寸免冠照片两张和劳动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向就业管理机构指定的颁证机构申领。非本地户籍人员初次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属于本人办理的,提供本人的身份证、毕业证书、本人一寸照片,与其达成录用意向的单位证明到意向录用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属地的就业管理机构办理。属于用人单位前来办理的,由用人单位在办理就业登记手续时,提供职工的劳动合同、身份证,一寸照片等资料,向单位社会保险属地的就业管理机构申领,属于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者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由劳动者在办理就业登记手续时,提供本人暂住证、身份证、本人一寸照片向暂住属地的就业管理机构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需要换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劳动者,由原发证单位进行登记换发或劳动保障部门指定的颁证机构登记换发。

颁证机构受理后,应当即时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同时应当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照片处加盖发证单位的钢印,方可生效。第三十条《就业失业登记证》实行实名登记,仅限本人使用。就业困难人员类别发生变化时,应按规定重新审核并及时记载情况。

登记失业人员凭《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规定的失业保险待遇。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后凭《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国家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就业扶持政策。

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在失业、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期间,《就业失业登记证》由其本人保管。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招用就业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由用人单位保管。

《就业失业登记证》应当妥善保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享受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时,应当出具享受人本人的《就业失业登记证》。

第三十二条 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或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移居市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的,其《就业失业登记证》自行作废。

第三十三条 登记失业人员发生第二十一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同时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转移手续,由本人到迁出地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办理注销手续后,到迁入地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第三十四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实行审验制度。对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而未实现就业的失业人员,应在每年12月1日至31日持本人《就业失业登记证》到户籍所在街道(乡镇)就业服务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指定的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年审验证。未经年审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视为无效证件。

第三十五条 各级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应及时将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登记的相关信息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同时要建立《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台帐,准确记录和及时更新劳动者就业失业登记和享受政策情况的数据,确保台帐记录与计算机数据库数据一致。

第三十六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基本信息记载内容须经打印机打印生效。《就业失业登记证》严禁伪造、涂改、撕页。用人单位或劳动者通过伪造《就业失业登记证》骗取国家税费或补贴资金,情节较轻的责令退回相应资金;情节较重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就业失业登记证》被涂改、撕页的,原证件失效,劳动者须按规定程序重新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第三十七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严禁出借、出租、转让,失业人员出借、出租、转让《就业失业登记证》给他人使用享受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的,注消其失业登记;用人单位违法使用、借用、租用、冒名使用《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的,取消用人单位享受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的权利。违法所得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第三十六至第三十七条行为并经确认的,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将相关情况记录到计算机系统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登记信息和劳动者个人信息中备案。

第三十九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毁损、遗失的,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向就业管理服务机构书面说明原因,并凭登报声明,按规定补办《就业失业登记证》。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就业,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以各种方式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行为。

本暂行办法所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非本地户籍人员,是指在本地居住,失业前在本市就业连续满6个月且参加社会保险,或以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形式在本地边续就业满6个月,并进行了就业登记的非本地户籍人员。

本暂行办法所称的本地是指淮安市辖区范围内。

第四十一条 各级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要完善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提高信息化程度和网络运行速度,加强数据库更新与日常维护,方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办理就业失业登记手续、查询就业和失业登记相关信息。

第四十二条 用人单位未及时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整改,并根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三条 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四条 各县(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

我国失业与再就业问题初探 篇7

我国失业压力大、失业人员

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1、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也多。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从根本上决定了新增劳动力大大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从而不可能在短期内为大量的新增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2、与我国在几十年内积累下来的矛盾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暴露和释放有关。我国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出于种种考虑,采取的是“低工资、高就业”的方针,使企业内部富余人员长期积累下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一矛盾被“大锅饭”掩盖了。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由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市场的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主要依靠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重视质量和品种、注重节约及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迫使企业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自身就业存量结构进行调整,对历史积淀下来的大量富余人员进行剥离。企业要减人增效,不仅要向劳动力市场排放富余人员,而且还要减少招人的数量。这样,过去长期以来一直维持着的“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现象就再也不可能维持下去了,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矛盾就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迅速暴露和释放出来。

3、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有关。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产业结构严重失调,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改革后,在对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过程中,过去片面、畸形发展的一些产业部门必须压缩其过于庞大的生产能力,这样,就造成了这些部门的大量企业出现亏损、破产和倒闭,从而引起这些企业的失业人员猛增。

4、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高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进展,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发展。大量机械化、自动化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使人类从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下解放了出来,同时,也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迅速提高,使传统产业部门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现象。

5、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和部分城镇职工的就业、择业观念尚未转变有关。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相当成功的,一个“包”字,把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激发和调动了起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迅速出现,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上是无序地拥进了城镇,与城镇劳动者竞争本来就不多的就业岗位。而与此同时,我国城镇的广大职工却尚未从过去的“大锅饭”条件下所形成的就业、择业观念中解放出来,仍然不切实际地希望国家能为他们安排一个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从而,不愿意与涌进城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竞争。这样,他们一旦失业,就不可能较快地实现就业岗位的转换,从而,作为失业者在失业大军中滞留了下来。

6、与我国投资重点和产业政策的改革、对劳动力需求能力进一步降低有关。在“九五”期间,我国投资将更多地集中于保证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讯和支柱产业以及科技、教育、国防、住房等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而这些项目一般都是投资大、用人少的行业和产业。这意味着新增就业岗位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增加,或单位资金投入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下降。

失业问题的对策

失业是发达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同时,合理的失业能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到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失业。我们所要做的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我国的失业控制在一个合理、适度的程度内。

1、我们应当尽快采取必要措施,加快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国有企业大面积的扭亏增盈。这样,既可以减少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的人数,又可以增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

2、在解决失业和再就业问题上,应当强化政府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讲,应当建立就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的政府管理体制,把就业问题纳入宏观调控政策和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合资合作项目管理体系中。政府作用的强化应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应当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二是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各种免费的职业介绍机构,疏通就业信息,沟通就业渠道,并规范目前部分收费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坚决取缔那些存在欺骗行为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三是可考虑增加政府对失业劳动者进行再就业培训的经费投入,建立各种行业、跨行业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中心,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改进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调整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结构。

3、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应当指出的是,在发展第三产业问题上,我国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4、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使他们由目前相当部分人所持有的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希望找到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增强就业、择业的竞争意识。同时,政府应对苦、脏、累、险等工作岗位实行必要的分配倾斜政策,如减免这些部门、行业的部分税收等,以吸引劳动者到这些部门、行业就业。

5、对下岗和失业劳动者进行劳动关系的清偿。在劳动者下岗失业时应当对他们进行劳动关系的清偿。具体办法可以采用一次性清算,如广东省实行的一次性工龄买断的办法,也可以采用分期支付的办法;既可考虑用货币形式支付,也可考虑以国有资产的债权、股权甚至住房等非货币形式支付。或者在职工自愿参加的原则下,将这部分资金适当集中建立一种基金,用于失业劳动者的培训、为失业者自我雇佣的开业提供贷款或为他们到银行贷款提供抵押、担保等等。

6、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数量,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过低,因此,应当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特别是应当把交纳失业保险金通过法律程序规定下来,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应当交纳,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同时,也应当增加政府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应当扩大失业保险金的覆盖范围。在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上,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基金时常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发生。

《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 篇8

一、我这个月刚与单位解除合同,想去办理失业登记,户口是在市区的。请问我失业该怎么办理?要带些什么资料?

答:职工与单位解除合同失业后,可根据本人意愿去户口所在地办理失业登记。办理失业登记请随带以下资料:(1)失业人员档案(包括劳动合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失业人员登记证明、社保终止单);(2)户口本或本人户藉证明;(3)一寸近照2张。

二、我是海曙区的集体户口,合同还没到期,因本人原因刚辞职。请问去哪里办理失业登记?象我这种情况可以享受失业保险金吗?

答:市老三区的集体户口,办理失业登记到鄞奉路187号宁波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四楼18号窗口。合同尚未到期因本人意愿解除合同或者单位缴社会保险不满一年的人员,都不能享受失业保险金。

三、我是外地的城镇城户口,单位给我缴了三年的社保,请问合同到期后,我应该去参保地还是暂住地办理失业登记?要提供哪些材料?

答:外地的城镇城户口,失业后应该去本人暂住地的就业管理机构办理“宁波市外地户藉人员失业保险金领取卡”。去办理时请随带:本人身份证、暂住证、劳动合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失业人员登记证明、社保终止单等相关材料。

四、怎么办理就业登记?

答:1.就业登记可选择窗口办理、网上登记等途径。

2.已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用人单位可凭社会保险登记号和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在宁波就业网()上自主办理。办理多人就业登记手续时,可将被招用人员信息统一转化为《单位报盘表格》格式成批导入。《宁波市就业登记表》样表可在宁波就业网下载。

五、就业登记应该去哪里办理?

答:1.用人单位到社会保险参保地的市、县(市)、区、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手续。

2.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社会保险参保地不在宁波市的各类分支、派出、办事机构,到实际经营地所在县(市)、区、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手续。

3.劳动者从事或终止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到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

六、办理就业登记所需的材料有哪些?

答:1.《宁波市就业登记表》一式2份;

《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 篇9

落实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不仅仅是税务机关贯彻“三个代表”精神的具体体现,也体现了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关心人民的政治形象。各级税务机关为了把优惠政策落实好,采取了转变工作作风,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税收宣传,免收办证工本费等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政策上不完善的因素,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因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在申请税收优惠时,存在着资料不规范,资料不完整,政策理解有误,部门间沟通不畅,甚至有些个体或私营业主为了达到减免的目的,采用购买再就业优惠证,提供虚假的职工人数,注册新公司分流人员等方法,来骗取减免税,致使税收优惠落到了个体或私营业主头上,造成税款流失,引起新的社会矛盾,损害了政府形象,危害极大。

对此,我们税务机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

一是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政策宣传,让下岗失业人员增强税收法制意识,使其知道自己凭再就业优惠证等证件不仅仅在办理证照时,可以享受免收工本费的照顾,在税收上国家也有优惠,要充分享受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权益。一些不法商人为了钻再就业优惠政策的空子,向下岗失业人员购买再就业优惠证,从而达到骗取减免的目的,这不仅使不法商人获得巨大利益,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国家财政收入受损失,也损害了下岗失业人员自身的权益。税务机关要通过税收宣传,让他们明白不要因小利,出卖自己的再就业优惠证,一定要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二是税务机关要加强对纳税人的税收政策宣传,一方面使其知道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可以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政治意义很大,对此国家也给予纳税人税收扶持政策。另一方面税务机关要把相关政策用通俗、简单的方式告知纳税人,让纳税人知道如何申请,需要报送哪些资料,税务机关是如何审批的,把政策透明化,方便纳税人。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

三是税务机关要加强减免税的监督管理。要加强税务机关审批程序的执法监督检查,纳税人报送的申请资料是否真实、准确、齐全,是否按规定的时间、程序、权限、条件进行审批,核查人员在实地核查时是否做到了认真负责,坚决落实谁审批谁负责。同时要加强已批准享受减免的纳税人执法监督检查,根据纳税人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减免税期限内有无变化,减免税款用途,招用失业人员是否在岗,职工总人数是否真实,有无隐瞒真实情况等行为。

四是税务机关应加强与工商、劳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各部门之间要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相互通达情况,形成合力,共同加强对安置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管理,把下岗失业人员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税务机关也可以根据自身工作的需要做一些工作,如对因招用下岗失业人员批准享受减免税的企业,可在每一名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优惠证上,对其招用情况进行记录,防止发生出借或买卖再就业优惠证,也便于税务机关的审核。

西方失业理论与我国当前就业实践 篇10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出台了4万亿扩大内需的政策,但2009年“保八”的目标仍然十分艰难。在此情况下,国务院提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包括钢铁产业、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业、石化产业、有色金属、造船、轻工产业和物流业。短期来看,这些规划将有利于解决这些产业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就业,缓冲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长远来看,又将对中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结构调整、改善劳动力结构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基础上,结合西方经济学相关失业理论,探讨我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对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意义及启示。

一、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

1.传统失业理论

在西方经济学中,以“萨依定律”为基础的充分就业理论是传统失业理论的代表。1803年,萨依提出“供给会自己给自己创造需求”的论断。他认为,劳动的供给,在市场供求机制的自发作用下,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不会出现劳动供求的长期失衡,即长期内不存在失业。之所以存在失业现象,是因为工资水平定在了不恰当的位置上。当实际工资过高时,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就会大于需求。如果工资水平可以随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运动而向下调整,则劳动需求就会增加,失业就会慢慢地消除。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工资水平的自然运动受到了干扰,所以才产生了失业,如果排除了外在因素对工资运动的干扰,工资的自然运动就会消灭。失业的现象正像生产会自然创造出需求一样,工资的运动会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

2.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理论

凯恩斯的失业理论从“有效需求不足”出发,否定了传统失业理论“供给会自己给自己创造需求”而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他认为,现实的失业除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还存在着第三种情况——非自愿失业。它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却无工作可做而产生的失业。在凯恩斯看来,仅靠市场自发的力量,不能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状态,从而不能形成足以消灭非自愿失业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他指出,由于工资拒下刚性的存在,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非自愿失业,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增加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3.凯恩斯之后的失业理论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胀”现象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原理失去了解释力,很多经济学家开始寻求新的失业理论来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在此背景下,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在就业理论方面提出了“自然失业率”假说,认为即使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也存在一种自然失业率,其在现代社会中会始终存在,但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主张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依靠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来增加就业;除此之外,发展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和托达罗探讨了二元结构发展模式下的失业问题,认为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而加快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可以增强其吸纳传统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能力,达到解决二元结构失业问题。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型国家。对于像我国这样存在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国家来说,该理论有很大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显然,现有的理论在解释失业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争议,任何单一理论都无法对其进行完全的概括,但是,这对于我们分析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却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它集中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转轨国家的就业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置身于我国的客观环境分析影响就业的因素才能予以正确的把握。目前,我国日趋严重的就业形势基本可以归因于外部冲击、制度、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

1.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就业压力加大

受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和国内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双重影响,结构性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我国当前经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率下滑而导致的有效供给不足;居民可支配收入特别是持久性收入的增长放缓而导致的消费结构断层和有效需要不足;国内信贷总量萎缩导致的社会投资不足,外部需求下降而导致的贸易出口减速和产能过剩,截止2009年2月,我国外贸出口连续3个月下滑,为十年首次。以上原因直接导致我国国内劳动力市场面临严峻的冲击,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工厂停工半停工现象加剧,劳动力需求呈持续萎缩态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月10日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1%,较上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创31个月来新低,这是自去年5月以来CPI增幅连续9个月回落,通货紧缩的压力明显显现。一旦经济陷入通货紧缩,一方面将使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得便宜,而由于这种价格下降并非源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因此必然减少经营部门收入并相应减少从业人员收入,迫使经营部门缩小经营规模,导致大量失业:另一方面,收入增长缓慢必然影响社会消费,而消费需求不足,又反过来加剧通货紧缩,产生恶性循环,使人们看淡经济前景,影响投资特别是非政府部门的投资。目前,通货紧缩对收入、投资和消费,尤其是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已经初步显现出来。

2.国民经济增长拉动就业作用减弱

观察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效应最重要的指标是就业弹性,就业弹性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奥肯定律描述的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中所暗含的“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就业”假定在中国的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都存在问题。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效应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经济增长与人口就业变动之间存在较强的非一致性: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就业弹性呈现下降的趋势。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经济增长能拉动就业增长约03个百分点,而到本世纪,则只能拉动约0.2个百分点。这说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排挤就业的。

3.二元经济结构弱化就业政策效果

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劳动密集型的外向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而此类企业恰恰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体。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缺陷,农民工就业近年来呈现出非正规化特征,据研究,在城市就业农民工灵活就业比例占农民工总量的近2/3,约9000万人,这对推行积极就业政策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这部分人很难在现行就业统计体系中反映(例如:如果考虑农民工失业情况,2008年实际失业人数将可能是登记失业人数的2倍),容易导致失业的严重程度被低估;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就业地与户籍地分离的特点所导致的较大的区域流动性,加大了积极就业政策落实到他们头上的难处,容易使地方政府

将外地农民工排除在政策扶助目标群体之外。

4.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就业难度

中国经济目前不仅要抵御衰退,更要促进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其在劳动力市场所表现的特征便是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专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结构优化、产品更新、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等,都要求对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这无疑将使得失业的矛盾集中地显现出来。另外,由于专业化对熟能生巧的正面影响,改行也意味着过去的专业经验突然变得无用,而新入行者永远赶不上那些有专业经验的人,因此再也难以找到就业机会。也就是说,一旦失业,就失去了边干边学的机会,因而效率更低,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将更加强化传统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特征,即高层次劳动力与低层次劳动力的市场分割。数量庞大的低层次劳动力由于素质太低和缺乏培训等因素,其低素质呈现固化趋势,难以顺畅的向高层次劳动力市场流动,因而面临工资低下、供给过剩的局面;而高层次劳动力由于劳动效率高,边际产出大,则呈现高工资,供给短缺的局面,从而出现结构性失业和劳动力短缺并存的现象,进一步加大促进就业难度。

三、产业振兴计划对促进就业的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已对我国经济实体产生明显的冲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在出口下降影响到2000余万农民工就业之外,城镇调查失业率很可能上涨1个百分点。”正由如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形成的积极就业政策基础上,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保增长、调结构和扩内需与扩大就业紧密的结合起来”。从现实角度看,此次经济危机对就业的冲击要大于对GDP的冲击,产业振兴规划的酝酿与实施,对妥善解决好就业问题,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有巨大作用。

酝酿振兴规划缘于九大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就业看,即使不包括农民工,九个产业的直接城镇从业人员也达到了3615.6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总量的30%。轻工、食品、造纸、家具、家电等行业,涉及2亿农民市场。仅轻工行业就可吸收农民进城务工2000万。产业振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将对我国就业的改善帮助巨大。其意义及启示有如下五点:

1.以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就业

相比于工农业,服务业的增长不仅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吸纳就业的潜力也最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应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

目前,在全国从业总人口中服务业直接从业人员所占比例并不高,但其稳定强劲的增长趋势是非常直观的。诸多产业直接从业人员占该年度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只有社会服务业等少数行业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此外,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具有直接吸纳就业的能力,还具有很强的关联作用,带动了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服务业的发展对各个相关产业具有一定的中间需求,从而推动了相关产业的生产扩大,引致相关产业大量的就业需求增加,因此,搞好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吸收劳动力,解决就业压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服务业通过扩展产业链的形式,通过产业链前后向关联的就业形式延伸到我国各个城市,因此要充分认识并且充分发挥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对于服务业来说,那些产业链组织形式越长的行业,带动就业就越多,生产性服务业经营拓展的越多,带动的就业也越大。

2.长产业链产业对就业带动作用明显

产业链理论是随着企业分工和价值分配而展开的。产业链更多的体现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基本等同于产业价值链的定义。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是这一解释的创造者。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也就是说,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产业链的价值体现在产业链的层次,亦即产业链的长短;层次越多,产业链越长,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价值的创造也就越大。在此概念下之典型代表,莫过于汽车产业。作为中国产业链最长的产业,汽车业对GDP贡献巨大。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汽车产业从业人员有291万,相关从业人员达3000万,创造产值占GDP的2.31%。汽车制造增加一个岗位的就业,能增加约10个相关行业的劳动力岗位。不仅仅有利于本行业就业的改善,亦可带动相关行业就业的改善。这种示范作用的意义在于,不仅增加了劳动力数量,而且对行业劳动力结构之稳定有积极作用。

3.轻工产业振兴推动就业,中小企业成为主力

轻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加工工业群体的总称,是制造产业结构中的一大分类,涵括的行业众多,包含食品、造纸、家具、家电等40多个行业,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轻工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出现出口下滑、亏损上升、停产关闭、就业减少等连锁反应。所以,轻工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尤为重要。轻工产业是国内解决就业的主要力量,全国从业人员超过3,500万人。由于轻工业多数行业与农村关系密切,所以轻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的农业发展,还带动相关就业超2亿人。而在轻工行业中又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创造就业的主体就是中小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蓬勃发展的民营中小企业创造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吸纳了从农村流入城市的1亿多农民工。而抵抗风险能力的天然不足使其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最大。一场金融危机,让中小企业倒下了一片。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1到9月,广东省内倒闭的企业超过6万家,这带来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就业岗位的大量损失。为避免此种情况对就业的不利影响,轻工产业的振兴势在必行,将其纳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可谓是恰逢其时。

4.全面试行消费刺激政策,凯恩斯失业理论仍具现实意义

针对有效需求不足所引致非自愿失业,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增加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我国当前面临的结构性产能过剩主要集中于生产低端消费品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这也是吸纳劳动力市场二元性特征下低层次劳动者就业的主要领域。本次经济刺激计划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对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作用有限,这对于缓解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的萧条性失业并无针对性效果。结构性产能过剩带来的失业问题必须通过拉动内需,有效需求扩大等方式来解决。凯恩斯主义在当今亦可供现实操作。建议在全面评估南京、杭州、深圳等地发放消费券的积极政策效果之后,适时出台增加居民收入的全面消费刺激计划,促进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稳定,有效扩大城乡就业。

5.以鼓励大学生创业推动就业

《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 篇11

此前,湖南省将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方面制订具体措施,力争五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0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万人。

记者从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湖南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要求登记失业人员应当积极求职,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排的就业服务活动,并定期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告就业失业状况。全省实行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向劳动者免费发放,并注明可享受的扶持政策。登记失业人员凭就业失业登记证在全省范围内享受就业扶持政策和公共就业服务。

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篇12

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有关问题

一、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三、上述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具体操作办法继续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摘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23号)

关于做好《再就业优惠证》与《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

衔接工作的有关问题

一、根据•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二十个部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知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穗劳社就„2006‟2号)规定,•再就业优惠证‣审批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即从2009年1月1日起不再发•再就业优惠证‣。

二、根据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穗府„2006‟61号)“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自2006年起开始,政策审批的截止期暂定到2008年底,税费优惠政策在2008年底之前执行未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及国家税务机关有关文件规定,原在2008年12月31日前已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仍按有关规定向相关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年审。持证人员的基本信息及其享受的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情况继续记录在原•再就业优惠证‣内。

三、持证人享受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累计未满3年的,但•再就业优惠证‣已过有效期,各经办机构继续予以年审。

经年审后延长有效期的•再就业优惠证‣使用到享受满3年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为止。“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指在2008年12月31日前按规定审批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

四、上述人员在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年审手续时,应如实填写•广州市†再就业优惠证‡年审登记表‣,经就业服务机构确认后给予办理相关手续。

五、•再就业优惠证‣年审、补换发手续按原规定执行。

——摘自•关于做好†再就业优惠证‡与†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衔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穗劳社函„2009‟170号)

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

一、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按上述标准计算的税收扣减额应在企业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税额中扣减,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得结转下年使用。

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仍按原优惠方式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至期满。

二、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应缴纳税款小于上述扣减限额的以其实际缴纳的税款为限;大于上述扣减限额的应以上述扣减限额为限。

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优惠的个体经营人员,从2006年1月1日起按上述政策规定执行,原政策优惠规定停止执行。

三、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从事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服务型企业中的广告业、桑拿、按摩、氧吧,建筑业中从事工程总承包的除外),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经有关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一)利用原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或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

(二)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

(三)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本企业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从事工程总承包以外的建筑企业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本企业职工总数70%以上(含70%);

(四)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摘自•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第186号)

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 的有关问题

一、可申请享受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企业实体包括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商贸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以下简称“企业”)。

(一)认定申请

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

企业在新增岗位中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向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劳动保障部门递交认定申请。企业认定申请时需报送下列材料:

1.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持有的•再就业优惠证‣; 2.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3.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

4.企业与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 5.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6.•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见附件);

7.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其中,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提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以下简称“经济实体”)的认定、审核程序按照财税„2005‟186号文件第三条、•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2‟160号)第五条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企业认定的主管部门为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经贸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

三、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领取税务登记证后,可持下列材料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

(一)减免税申请;

(二)•再就业优惠证‣;

(三)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摘自•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

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 的有关问题

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以下简称“经济实体”)的认定、审核程序

(一)经济实体申请认定

经济实体,符合下列条件的,可向其主管财政部门、经贸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认定:

1.利用原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或政策性破产关闭企业的有效资产(以下简称“三类资产”);

2.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3.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达到30%以上(含30%); 4.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其中,地方企业“三类资产”的认定由财政部门出具证明;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认定及其产权多元化的认定由经贸部门出具证明;富余人员的认定、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安置比例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证明。中央企业需出具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批复意见和集团公司(总公司)的认定证明,具体办法按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执行。

(二)具有上述证明的经济实体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由财政部门出具的•“三类资产”认定证明‣; 4.由经贸部门出具的主辅分离或辅业改制的证明;

5.由经贸部门出具的•产权结构证明‣(或•产权变更证明‣); 对中央企业兴办的经济实体,上述3、4、5项是指由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具的批复意见和集团公司(总公司)出具的认定证明。

6.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认定证明‣; 7.经济实体职工花名册;

8.原企业与安置的富余人员劳动关系的变更协议及经济实体与富余人员签订的新的劳动合同(副本);

9.经济实体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10.经济实体为所安置的富余人员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11.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核查材料

主管税务机关接到经济实体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由经贸部门出具的主辅分离或辅业改制的证明和•产权结构证明‣(或•产权变更证明‣);二是由财政部门出具的国有企业的•“三类资产”认定证明‣;三是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认定证明‣,具体包括:经济实体安置的富余人员是否属于•通知‣中规定的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经济实体安置的富余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经济实体是否与安置的富余人员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经济实体为安置的富余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必要时,应深入经济实体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式

经济实体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人数/企业职工总数(上年年底职工总数+当年新安置富余人员人数)×100%。

(四)经济实体享受的税收扶持政策

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对符合条件的经济实体,三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上一篇: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什么下一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