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2024-08-17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通用12篇)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篇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学设计

(一)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本课时内容,让学生感知周围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各种水果丰富了我们的饮食,这其中蕴涵着许多图形的知识,明确本章我们将认识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通过图片直观感知自然界的规则物体,并能找到与它们相似的立体图形,即实物→立体图形,由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比较柱体、锥体、圆柱、圆锥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练习、分组讨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识别图形,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观察认识我们周围的规则物体,能找到与它们相似的立体图形;

正确识别柱体、锥体、球体、圆柱、圆锥……逐步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周围的图形,提高识图能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对空间图形有好奇心,感受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柱体、锥体、球体、圆柱、圆锥……并能说出生活中与规则物体相似的基本图形。难点:立体图形的类似地方以及不同地方。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

教师:圆柱、正方体、圆锥、球、四棱锥各一个模型(或课本上图4.1.1-4,1.5的立体图形的图片),棱锥、棱柱各若干模型,生活中规则形状的物体图形的图片(或实物)若干。

教学方法:引导式。

易错点:(1)识别几何体时没有抓住其特征;

(2)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时,易忽略了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各种各样的图形到处可见。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领略祖国的美景。(出示图片:奥运五环、风车、地球仪、魔方。)学生高兴的欣赏着,议论着。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展示了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各种水果满足了生活的需求,它们蕴涵着许多图形的知识。(让学生交流得到的立体图形。引出课题。)在这些实物中有没有大家熟悉的立体图形?

二、展开。

一、立体图形: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

1.今天上学时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教学楼)、球体(篮球)。(出示图片:长方体、球体、柱体)。

请学生找出这些物体中与所给的立体图形相似的物体,可以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柱体、锥体、球体,让学生用手比划,用数学语言描述。)2.圆柱、棱柱、圆锥、棱锥概念的形成。

让学生跟着老师看图,并轻声表达。(出示立体图形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三棱锥、四棱柱、五棱锥……等)让学生饶有兴趣地依次类推往下数,结合图形得到多面体的描述性定义。

找出立体图形4.1.1~4.1.5之间的类似与不同之处了

学生讨论得出:图4.1.

1、4.1.2中的图形虽然都是柱体,但前者上下两个都是圆,而后者上下两个都不是圆面;图4.1.

3、4.1.5中的图形虽然都是锥体,但前者的底面是圆,后者的底面不是圆。

二、平面图形:几何图形的各部分在同一平面内

1.今天你见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圆、三角形、五边形等(出示图片:长方形、圆、三角形、五边形等)。

4.请学生讲讲理解概念时的困难,可请学生做小老师相互帮助,相互提高,相互交流,排除困难。(图片展示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增加了荚感。由实物找相类似的立体图形,锻炼了学生的抽象能力,为形成概念埋下伏笔。,卜组交流能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及时发现尚存的不足。通过让学生比较图形,感知图形之间的差异,产生学习新知的愿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概念便一呼而出。本堂课的概念都是描述性说法,因此只要求学生能识别图形,不要求掌握严格的概念,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及时小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排除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

三、巩固练习:课本随堂练习第119页

四、课堂小结。

请大家谈谈这堂课的收获和困惑。

1.柱体、锥体、球体、圆柱、棱柱、圆锥、棱锥、四棱锥、四棱柱、多面体的概念。2.会在实物中找出相类似的立体图形,会写出简单立体图形的名称。

(由学生小结,既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知识条理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和自信心。)

五、作业:第123页 1、2、3 题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篇2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总复习中《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上一节课学生已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整理和复习, 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灵活解决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问题。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我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处理, 加入了综合题和思维训练题,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含义, 使他们熟练使用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 灵活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趣味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熟练使用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 灵活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学件。

五、教学过程

(一) 序幕

师:同学们,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影片。

教师课件演示影片剪辑。画外音:哈利波特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儿, 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信, 来到了魔法学校学习魔法。在这里, 他认识了古怪的斯内普教授和负责种菜看门的海格等人, 更与魔法世界里的黑魔王展开了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斗争。这一次, 黑魔王盯上了智慧盆, 他让手下的马尔福偷走了智慧盆, 因此哈利波特这一次的任务就是找到马尔福, 夺回智慧盆。

师:你愿意帮助哈利波特找回智慧盆吗?可是在寻找智慧盆的途中, 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 它们都是关于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问题, 你们有信心解决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影片《哈利波特》来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 正篇

1.师:魔法世界这么大, 马尔福会藏在哪儿呢?给你一个小小的提示:智慧盆是在校长室丢的, 应该去哪里找线索?

师:点击地图上的城堡, 就可以进入校长室了。

(学生学件:画面是童话世界的俯视图, 图上有城堡、湖边、草地、森林、小镇等地方 (图1) 。点击城堡, 画面出现斯内普教授 (图2) 。画外音:“想进校长室找线索吗?那必须答对我的问题。”)

斯内普教授提出的问题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步步为营”, 题目属于一般难度;第二层是“勇于挑战”, 题目是有挑战性的。学生每答对一题, 都会获得不同数量的魔法金币, 如果遇到困难, 可以点击提示, 但要扣掉一部分魔法金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 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次为基本题, 第二层次为拔高题。同时设计“提示”环节, 在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给予学生提示, 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让学生“跳一跳”, 就能“摘到果子”。

学生上机操作:

第一关:步步为营

题目:我这里有一幅正方形装饰画, 边长为20厘米。要给这幅画镶上画框, 需要 () 厘米画框。提示:给画镶画框是求周长。

第二关:勇于挑战

题目:我这里有一个半圆形茶几, 直径为6分米, 给这个茶几的桌面箍一个边, 需要 () 分米。提示:先求圆周长的一半, 再加上直径。

学生解决问题后, 进入校长室。学生点击放大镜, 观察校长室的每处一角落, 发现地面上有脚印和一缕水草 (图3、图4) 。

师:斯内普教授提出的都是哪一类型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周长与面积方面的知识。

师:在校长室你获得了什么线索?水草!推测一下, 马尔福可能会在哪儿? (湖边)

2.从城堡到魔法湖需要经过草地, 学生点击草地, 画面出现海格。海格正被一些问题困扰着。 (仍旧是两个层次的题目。)

学生上机操作:

第一关:步步为营

题目:我要在城堡前圆形喷水池的边上铺一条宽2米的石子小路, 已知这个喷水池的半径是4米, 这条小路的面积是 () 平方米 (图5) 。

第二关:勇于挑战

题目: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花坛, 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米、4米, 斜边是5米, 这个花坛的面积是 () 平方米。

帮助海格解决问题后, 海格会告诉我们, 他看见马尔福朝小镇方向去了。

师:困扰海格的问题属于哪一类型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针对三角形、梯形和环形面积的几个知识点展开练习。

3.此时, 学生手里握有两条线索, 即马尔福可能在小镇或是在湖边。

学生上机操作:

小镇——遇到独角兽 (图6) 。独角兽:“我知道马尔福去哪儿了, 不过你要先答对我的几个问题。”

题目:我们几只独角兽比赛, 看谁圈的草场面积大。按 () 的形状, 跑圈出的草场面积最大。

A.正方形B.圆形

帮助独角兽后, 它会告诉我们, 看见马尔福在酒吧里喝酒。

湖边——遇到麦格老师。麦格老师:“不错, 这是湖里的水草。想进湖吗?要答对我提出的问题。”

题目:下面是两块同样大的平行四边形土地, 两块地中都有肥美的嫩草, () 的草面积最大。 (图7)

A.甲B.乙C.一样大

师:这一回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有关什么图形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练习题是复习周长与面积关系的。

4.根据上一环节不同的选择, 这一环节将进入不同的地方。

魔法湖——哈利波特跳入水中, 找到人鱼头领。人鱼头领说:“我们族里有规定, 不干涉人类的活动。可是我每天待在水下很无聊, 如果你能解答出困扰我好久的问题, 我可以告诉你一些有用的线索。”

题目:这是广场一角地面的装饰画, 直径长6米, 给它镶一圈珍珠边, 需要镶 () 米的边 (图8) 。

人鱼头领:“谢谢你帮我解决了难题。昨天, 的确有个叫马尔福的男孩来到湖边, 鬼鬼祟祟地和一个人说要去偷一个……盆, 今天送去魔法森林!”

酒吧——酒吧酒保:“别烦我!店里的事情这么多, 我一个人忙都忙不过来, 没空理你!”

哈利:“那么请问, 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

酒保:“你行吗?可别给我添乱!”

题目:有个客人从我这里订了四瓶一样的酒, 每个酒瓶的瓶口直径是4厘米, 要求用绳子将它们捆在一起 (图9) 。如果捆一圈, 打结处用掉15厘米长的绳子, 共需要 () 厘米的绳子。

酒保:“我不认识什么马尔福!不过今天的确有个男孩来过, 但他已经离开了, 好像是往魔法森林那边去了。”

师:谁愿意说说在魔法湖和酒吧都发生了什么?这些问题怎样解答?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上一环节选择的不同, 本环节将进入不同的地方解决不同的问题, 但所有的题目都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所有的线索都指向魔法森林。

魔法森林——马尔福:“哈利波特, 想夺回智慧盆吗?就让我们在这里一决胜负吧!”

题目:下图是魔法森林的平面示意图, 其中AD=CD, DP长5千米。魔法森林的面积是 () 平方千米 (图10) 。

哈利波特终于打败了马尔福, 夺回了智慧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一道思维训练题, 解题运用了割补法, 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三) 尾声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建议 篇3

关键词: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几何;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6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七年级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起始课。从内容上看,这是一节概念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用几何研究的方法研究几何体的课程,它为学生今后学习复杂的几何体奠定了基础。在前不久的市级赛课活动中,有四位教师执教此课题,教学方式与达成的效果各不相同。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课堂效果评价和专家的点评,就“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教材内容分析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是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整章教学内容是这样呈现的:世界存在丰富多彩的几何图形——以长方体为例;让学生感知从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的过程——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和想象几何体的展开过程;认识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示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线与线相交成点,面与面相交成线,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基本几何图形:点、线、面、体,并初步引入几何图形的集合观点——学习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分析

教材要求我们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互相转化的学习来发展空间观念。一些主要的概念、性质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虽然许多概念学生之前已有初步的了解,但比较分散,现在需要比较系统地学习,进一步加深认识。另外,学生对图形的表示和画图、作图,对几何语言的学习、应用等,都需要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这些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都很重要,同时也是本章的难点。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这一节课首先通过引言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俯瞰图和4.1节开始的实物照片入手,展示现实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旨在与将要学习的图形与几何知识发生联系。教科书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长方形物体入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物体的外形抽象出几何体、平面、直线、点等概念以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的过程。

为了遵从教材的整体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学生也可通过辨析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体会数学概念的严谨与简洁美。同时,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使学生对常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合理的分类,多角度地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建议

1. 用好章前引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无论是在内容、编写体例,还是在教学程序等方面都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和修订。如新教材增设了章前图及引言、读一读、想一想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这些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却被一部分教师忽略。对于本节课来讲,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系统学习几何的起始课,教师应合理运用章前引言,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学的研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学习几何知识的目的和必要性,这对学生今后学习各种更复杂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利用多媒体欣赏图片,从图片中找到熟悉的图形,引出概念。由于本节课需要利用多媒体欣赏图片,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几何图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强调学习几何的意义,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同时,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通过抽象出诸多几何图形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引出几何图形的概念。

3. 在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寻找几何图形,强化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同时强调看问题的角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教室以及教师身上的衣物中找寻熟悉的几何图形或随机在教室中拿出实物,与学生共同辨析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

4. 注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概念的关键词辨析,体会数学概念的严谨与简洁美。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有些教师可能忽视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概念的关键词辨析,认为只要能识别图形即可。这实际上这降低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这节课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几何学研究的角度理性地辨析图形,因此,对概念本身的关键词的含义应要做准确理解,从而使学生学习图形之后,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 制作模型,利用实物模型研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强化分类的合理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制作的学具,让学生在模型中寻找立体图形中有哪些平面图形,从而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通过观察各类立体图形的特征,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分类,也可在小结中拿出模型与学生共同总结,如师生总结正方体是棱柱、是四棱柱、是柱体、是立体图形、是几何图形的过程实际上强化了学生对类别之间的包含关系。

6. 在游戏中,强化学生对各种几何图形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教师可以在学生较疲倦时,以做游戏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如赛课中,有位教师让学生用平面图形拼出图案,并给予寓意。另一位教师设计“几何图形”猜一猜,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几何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总之,对于这样的概念课,教师要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间的关系。结合实物,对概念的关键词做好辨析。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环境,让学生认识简单几何体的特征,并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互相转化的学习达到发展空间观念的目的。

立体图形整理与复习教案 篇4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特征与计算公式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些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讨论等活动中,进一步整理学过的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知识,并掌握相应的技能。

3.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1.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2.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立体图形图片 计算公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回顾再现:

愿意和老师做一个游戏吗?这个游戏叫“我说你猜”。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立体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描述,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看谁反映最快。有6个面,其中一个面是长方形。(可能是长方体)有6个面,其中一个面是正方形。(可能是正方体)我摸到一个曲面,还摸到一个平面圆。(可能是圆柱)我还是摸到一个曲面,哟,扎我的手。(可能是圆锥体)

师:同学们都真聪明。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 :立体图形认识的整理与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如何分类图形。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 分?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展开讨论。

(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和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师:好!我们就按照同学们的分类来整理复习,先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再探讨圆柱、圆锥。

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自己对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了整理,这有几位同学的整理作业,我们先来看一看,你认为谁的作业好,说说理由。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整理归纳。合作完成表格一。2.展示汇报: 生汇报制成表格。

3.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师:当长方体的四个面都是正方形时,这个长方体就是正方体。谁能把这种特殊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

(三)复习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师:你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掌握的非常好,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忘记圆柱、圆锥的特点。现在请各小组拿出圆柱、圆锥,摸一摸,感受一下它们的特征。

(1)学生仔细观察圆柱、圆锥和球,自主感知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2)小组讨论,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小结制成表格。

(四)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 师:你们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的哪些相关计算公式?(1)将棱长和、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罗列出来。

(2)对这些公式进行分类和整理,使之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图。(3)小组合作完成,交流汇报。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易错题

1、一个长方体的所有面都是长方形的。()

2、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相等,那么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

3、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4、圆柱底面直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体积也扩大2倍。()

5、把一个正方体的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是它所占的空间大小不变。()

(二)填空

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一般可以得到(形),这个图形的长相当于(),宽相当于()。

2、用一根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0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

3、等底等体积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是18厘米,那么圆柱的高是()厘米。

(三)解决问题

根据信息,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一根圆柱形木材,底面半径是10分米,高是20分米。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篇5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平面图形复习教案 篇6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和掌握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弄清. 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画图的能力, 以及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每人准备硬纸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一个,直尺和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这节课就来复习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好这些图形的概念和相关的一些知识,要能认识一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复习角和垂线、平行线

1.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请同学们先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再画一条射线。追问:射线能量长度吗?直线呢?请大家再画一条直线。

我们已经分别画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出示线段、射线和直线)谁来说一说,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2.复习角和角的分类。

提问:我们还学习过角。怎样的图形是角?(画一个角)我们学 过哪几种角?

请同学们看第2题,在练习本上画出题里的几个角。(指名两 人板演)

提问画的各是什么角,并说明理由。

小结:

我们学过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直角、平角和周角各

是多少度?(板书:直角=90平角=180 周角=360)直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板书:1平角=2直角)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关 系?(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锐角和钝角不同在哪里?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都要用量角器。

3.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提问:怎样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板书:互相垂直)怎样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板书:互相平行) 垂直和平行是两条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现在请同学们做第3题,在书上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提问:垂线是怎样画的?(老师画一组垂线)平行线是怎样画 的?(老师画一组平行线)都画对了吗?

三、复习多边形

1.复习近平行四边形。

请同学们再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把第4题里的两条线段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追问:你画出的是什么图形?(板书:平行四边形)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复习三角形。

提问: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三条线段围成) 按照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成哪几类?是怎样分的?

说一说下面图里各是什么三角形。

我们还根据边的特点,认识过哪几种三角形?

下面三角形中哪些是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请同学们做第5题,把每个三角形里三个角的度数量出来,写在角里,然后告诉老师,各是什么三角形。量好后向学生提问各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追问: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或者是不是钝角三角 形,是怎样判断的?判断一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要根据几个角 是锐角来判断?

3.复习梯形。

提问:谁来说一说,第6题里三个各是什么图形?第二个为什 么是梯形?(板书: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根据什么说第三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的?

追问: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同在哪里?

4.画高。

现在请同学们看第6题,在书上分别画出三角形、梯形和平行 四边形的高。(出示图形,指名一人板演。老师巡视)

提问:和高垂直的边叫做这个图形的什么?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在画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高。在这些图形里,高和底是互相垂直的线段,高和底又是互相对应的。

5.学生操作。

(1)请同学们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你能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上画一条线段,再沿画的线段剪开成两个图形,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大家试一试。 谁来说一说怎样画和剪,怎样拼。(老师再演示)

想一想,你是沿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剪开的?为什么要沿高剪开才能拼成长方形?

(2)请同学们拿出一个梯形,像老师这样对折,(示范)再打开。

大家看着这个图形想一想,怎样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你是怎样剪和拼的?(老师再演示)

提问:剪下的这个小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会是直角三 角形?

四、复习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吗?说 一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五、综合练习

让学生在书上做复习第9题。

用小黑板出示,学生回答练习情况,要求说明理由。(老师板书 判断符号)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篇7

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是影像与图形混搭的重要基础条件

19世纪的插图的印刷技术大量使用木板、铜板、石板, 而当时还没有出现其他更多的选择能够对图像进行处理, 摄影技术的出现为影像与图形混搭成为可能提供了重要条件。曼德.达盖尔于1839年发明了“达盖尔摄影法”, 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银版摄影术”将拍摄的时间也缩短到1分钟左右, 而且所获得的影像比较精细, 但这种银版摄影术只能呈现黑白影像。彩色图像的产生经历了从原理发现到大规模应用的过程。1907年法国吕米埃兄弟基于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1861年提出的的彩色图像合成技术, 推出天然彩色片光定影热感彩色系统并成功地拍摄出彩色照片。1975年, 被誉为“数码相机之父”的赛尚, 设计了首部数码相机和回放系统, 几十年过去了, 无论是画面品质、外观工艺, 还是设备性能方面, 现在的数码产品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基于这种状况, 摄影影像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平面设计的重要参与者, 并为现代平面艺术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现代艺术的崛起对平面设计观念及形式的影响是影像与图形混搭产生的主观条件

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运动之一。对艺术对象的理性解析和综合构造是立体主义艺术家们的中心形式。平面设计当时正处在探索20世纪新形式的时期, 立体主义艺术家们的作品给他们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思路。新材料的运用、造型空间的处理手法等各个方面都给平面设计做了良多探索, 不同空间的形象组合、多视角的画面、拼贴手法的出现, 报刊图片的运用, 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 立体主义对平面设计的影响都是巨大而空前的, 也使影像和图形的混搭在观念上成为可能。它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语言, 开拓了新的设计思维, 极大地推进了平面设计的发展。

达达主义是20世纪初稍晚于立体主义出现的艺术流派, 达达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也是从形式上开始的。达达的艺术家们反对所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迅速, 海报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欧美、韩日、港台的设计风格影响下海报的设计形式多样化但是模仿较多创意程度不高。与此同时, 一些设计师开始认识到本土化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图形在海报设计中应用, 特别是著名华人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使用水墨等中国传统元素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东方意境。在海报设计中运用传统元素有许多如水墨、吉祥纹、书法以及四君子“梅、兰、竹、菊”等等枚不胜举, 但是海报设计中使用民族传统图形要以创意为主合理的使用达到独特的中国意境。

有的现存艺术, 认为这个世界到处充斥着偶然性, 没有什么可值得遵循的规律。受达达的影响, 平面设计师们为了使版面更加自由化、无规律化, 开始使用现存的摄影照片, 采用裁剪、拼贴的方法进行自由版面的编排和探索, 这貌似很小的变化, 却使平面设计前进了一大步。达达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 和立体主义一样, 为其之后的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思路。

兴起于俄国的构成主义从形式上来讲, 是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综合影响的结果。20世纪初动荡的俄国革命引进了基于工业化的新秩序, 这对艺术家而言意味着艺术的变革和事物的新生, 构成主义艺术作品中, 摄影合成手段成为了一个显著的成就。很快, 这种新颖的表现手法就影响到平面设计领域, 表现为通过时空转换进行重新组合的画面。李西斯基是构成主义艺术在平面设计上的集大成者, 他广泛采用“摄影蒙太奇”手法将照片进行拼贴及设计制作成插图和海报, 这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做法, 这就为将来平面设计中影像与图形混搭形式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计算机的普及和图形处理软件的开发是平面设计中影像与图形混搭蓬勃发展的客观条件

到了20世纪末, 平面设计行业首当其冲成为了数码革命的最主要试验点之一, 平面设计师越来越广泛使用电脑进行设计和制作。计算机工程师也将新的电脑硬件和软件都首先在平面设计上使用, 之后才会推广到其他各个领域去。美国的Adobe系统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桌面软件公司, 其中, 尤以Photoshop这个软件最为大众推捧, 被称为是“图像元老”, 到现在都是最强大、最受欢迎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它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出版等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Adobe除了Photoshop软件之外, 还有Illustrator、Pagemake等其他常用的平面设计软件, 另外Corel Draw、CAD等计算机绘图设计软件也都相继服务于平面设计行业。

设计师们依赖于各种设计绘图软件, 因为它们可以很容易地对设计素材进行剪裁、拼接、调色等, 基本可以说是随心所欲的帮助我们完成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新奇创意。而且, 软件工程师们还在不断地将这些软件升级完善, 以便能做到的更多。这使平面设计无论是在图像处理上还是在编辑排版上, 都前所未有的快速和便捷, 直接的结果就是技术的飞跃使思维走的更远, 设计师们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创意上, 而不是制作完稿方面。相信, 随着技术的推进, 设备、软件的更新和开发, 必然会促使平面设计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平面设计图形与色彩的视觉传达 篇8

【关键词】:平面设计;视觉传达;图形

一平面设计的图形与色彩要素

1图形视觉传达要素

图形和色彩都是表现的手段,是绘画的表现手l她是设计的表现手段。图形可以独立存在,可以作为—种物体的真实的或不真实的再现,或者作为一种空间或平面的抽象界限。色彩不能单独存在他必须有某种边线,头脑中出现的是没有明确界线的。但是在具体表现的时候它是必须具备界限的。

2色彩视觉传达要素

“色彩”分色和彩两层含义。色,包括黑、白、灰,或称“无色彩”。彩,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掺有黑、白、灰的各中间色,或称“有色彩”。“无色彩”与“有色彩”合起来,统称“色彩”。一幅广告的色彩,是倾向于冷色或暖色,是倾向干明朗鲜艳或素雅质朴,这些色彩倾向所形成的不同色调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广告色彩的总体效果。广告色彩的整体效果取决于广告主题的需要以及消费者对色彩的喜好,并以次为依据来决定色彩的选择与搭配。

3图形与色彩的视觉传达关系

色彩和图形之间也是必须联系的。图形,即使是几何图形,也有着自己内在的反响,在精神上也是个实体,特性与图形是一致的。形式的和谐必须完全依赖干人类心灵有目的的反响。形式的特性决定了它的两个目的。外表界限仅仅在它富有表现力地展示出形式的含义是才有目的性。形式的外在部分,即边线,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状出现,但它决不能超越两项外在的局限:要么形式的目的在于确定二维空间的具体对象l或者形式作为抽象或纯抽象的实体而继续存在下去。这种本身具有生命的抽象实体,可以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菱形或一个梯形等;其中很大一部分非常复杂,以至用数学公式也无法表达他们。所有这些形式在抽象领域里都享有同等地位。

二平面设计的图形的传达形式

1抽象图形传达

抽象图形指用点形变化、线形变化和面形变化形成的没有直接含义而有间接联系的图形。抽象图形具有广阔的表现地方,在包装画面的表现上有很大的发挥潜力。对于形式而言,我们讨论的绘画性构成有双重目的:构成整幅图画,以及创造出各种形式。这些形式通过相互间的不同关系服务于整个画面。

2具象图形传达 具象图象包括摄影图片、写实绘画图形、夸张变化图形等。摄影图片:摄影图片能真实地表达产品形象,色彩层次丰富,在包装上的应用日广泛。摄影图形除写实表现外,还可以采用多种特殊处理形成多种图形效果。写实绘画图形:摄影不能代替绘画手段。而所谓写绘画也不是纯客观地写实,否则就不必绘画,应根据表现要求对所要表现的对象加以有所取舍的主观选择,使形象比实物更加单纯、完美。写实绘画图形:这是指在写实基础上的概括处理。归纳特征、简化层次,使对象得到更为简洁,清晰的表现。在表现方法上,点、线、面的变化可以形成多种表现效果。夸张变化图形:这是在归纳简化基础上的变化处理。即不但有所概括,还强调变形,使表现对象达到生动,幽默的艺术效果。

3意象图形传达

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教准确的传达媒体,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图形设计中,符号学的运用,影响着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的表诉。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平面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三平面设计的色彩的传达形式

1色彩的直接传达

赛车场地中,设计者将转弯处的墙壁涂成黑黄相间条纹的图案,借以提醒车手集中注意力,警惕发生意外。这是因为每当人们看到黑黄相间的条纹时,都会不自觉的产生畏惧感和警惕性,这种感觉或不仅仅来自干图案色彩本身具有的视觉特性,可能也与黑黄色条纹使人们产生对虎或是蜜蜂等可能给人带来危险的动物的联想有关,人们对这样的图形的畏惧与警惕是人们共同生活经验中对老虎或蜜蜂的畏惧与警惕的延续,相同的绿色,却常会使人们产生心旷神怡的愉悦感,仿佛置身于茂密的丛林与清新的空气之中,而生命在自然的环境下也得以健康的生长。因此,绿色被更多的运用于医药,环保等关于生命领域的设计课题中。

2色彩的间接传达

色彩的间接性心理效应。1心理学的同构原理根据心理学的同构原理,一种色彩可以与具象的物体、抽象的词汇、一个场面、一种情感等等形成异质同构关系,从而赋予色彩以生命和意义,使其具有表现现实世界的功能。色彩嗜好第一是自我介人(个人的嗜好,20%),第二是体面的维持(自我与环境的调和,40%)。第三是快乐的追求(追随流行,40%)。但色彩嗜好与人性格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存在的。流行色。1概念和特征一是时间性,二是空间性(亦称区域性)2,引起流行色的原因有:电视、杂志、报纸的宣传;对影、视、歌、体育明星的崇拜-商家、流行色组成的预测;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重大团体活动的影响。3流行色的预测方式和依据广泛调查市场动态,分析消费层次,进行科学统计测算。凭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国专家们的直觉判断来选下一年度的流行色。

四平面设计的图形与色彩的统一性传达

1抽象图形的色彩传达

抽象形式愈自由,引起的冲突愈纯粹、愈原始。因此在任何具体形式显得过分的构图中,抽象的或半抽象的形式可以取而代之。在每一种情况中,这种转换取代是由于我们的感觉所引起的。艺术家愈广泛用这些抽象或半抽象的形式,对抽象领域的涉猎就愈深入,自信Jb也愈加充分。因此,他将拥有大批的观众,他们也将逐渐懂得抽象艺术的语言。

2具象图形的色彩传达

第二个有关构图的问题是创造用以构成整幅构图的各种形式。必须记住:具有同样关系的同一形式将永远具有同样的内在特征。只不过关系是经常变化的。其结果是:理想的和谐根据它和其他形式的关系的更动而变动,甚至在相似的关系只,对其他形式的些微点靠近或疏远都会影响整个结构。绝对的事物是没有的。形成构成的相对的,它取决于: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关系的各种变化,每一个别形式的各种变化,甚至是一个最细微的变化。任何形式都像烟雾一样敏感,一丝微风就能把它完全改变。由于这种极度的不稳定性,人们通过运用不同的形式比重复地运用单一形式也许更容易获得相似的和谐,当然要排除这个事实:一个丝毫不差的复制品是绝对造不出的。只要我们对整幅构图的特征发生兴趣,受其感动,以上事实就具有理论上的意义。但是一当我们由于经常采用各种抽象形式而变得更为敏感时,这一事实就会就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方面,艺术的难度将会有所增长。而另—方面,表现形式的数量和质量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绘画中变形的问题消失了,并为另一个问题所代替,那就是:一个具体形式的内在结构被掩藏得有多深,或者能被暴露到何种程度?由于在艺术中“含蓄”有着巨大的力量,因此这种被改变了的观点将会引导艺术的表现手段向前发展,并使之更加丰富。暴露和含蓄将可能成为形式构成中的新主题。

3图形与色彩的协调性与统一性传达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篇9

2.培养观察、抽象、归纳、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语言表述能力。

3.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与分类。

教学难点:常见几何体的分类以及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的实物和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打开课本首页,你看到了什么?

【一幅现代化城市建筑群的画面,汇总本章的主要图形,运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们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给他们带来直观感受,让他们观察、思考、判断,体会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数学的兴趣。】

师:在画面中,你能发现数学的影子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归纳,学会把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知识的生成与积累。多媒体配合演示。】

引入课题,板书:§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二、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1.出示常见的几何体实物,让学生识别: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板书:常见几何体的名称)特别指出棱柱有直棱柱和斜棱柱,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

2.请同学们举出一些几何体的实例。阅读并观察课本第2页的彩图,寻找画面中含有哪些熟悉的几何体。

3.自学课本第3页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回答课本中的四个问题。

【从熟悉的生活中识别几何体,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实践探究,明确强化。

1.做一做:用学具中的橡皮泥、几何体的压模器等材料,自制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模型。

【学生自由组合,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互相协作精神。】

2.说一说:观察自己做出的几何体模型,并且用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

3.议一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在交流中形成对几何体较全面的认识。】

4.试一试:如何把自制的一些几何体分类,谈一谈分类的理由。

(板书:几何体的分类)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了解数学的分类思想,拓展思维,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巩固练习,归纳小结。

1.随堂练习:第6页第1题。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体。

2.游戏:我说你摸。

(1)请出两位学生,其中一位说出某种几何体的特征,另一位闭上眼睛从一堆几何体模型中摸出相应的几何体,然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2)教师说出某种几何体的名称或特征,请学生摸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

a.球;b.锥体;c.柱体;d.几何体所含有的面都是平的;e.几何体所含有的面中,至少有一个面是曲的。

3.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与感受?说出来大家分享。

【请学生归纳总结。养成学生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开展互评、师评,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表达、互相合作、共同提高。通过激励评价,让学生初步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作业:

课本第4页习题1.1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27平面图形的拼组,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纸各一张,磁铁10个,风车(大头针、铅笔、长方形纸),圆形纸,剪刀,课件、小刀。

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圆形纸各一张, 16个三角形。

小组(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四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小棒10根、两个一般的三角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师一一出示几个图案。)问:这是什么?

出示:

师:房子、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

师: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成的。

(师一一贴出)

二.认识图形的特征

1.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对好兄弟,他们长的很像,猜猜他们是谁?

(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为什么是它们呢?(他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2.(都有4条边。)

师:你能来指指它们的4条边吗?

(指名一个学生指)一起指。

师:(指着这2个图)他们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都有4个角)

师:你能来指指它们的4个角吗?(一生指)同桌指

3.师:刚才我们找出了两兄弟相同的地方,再仔细观察,他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出现对边)

师:你指的对边是什么?能拿着你的长方形纸来说说吗?

(学生边指边说)

(没出现对边)

生:长方形的边不一样长,正方形的边一样长。

师:长方形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吗?

哪两条边是一样的?你来指一指。

师小结:像这样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板书:对边)

齐读对边。

师:上面一条边的对边是下边,那下面一条边的对边呢?(上边)

这是一组对边,长方形有几组对边?

(生指另一组对边)

4.验证。

师:长方形的对边真的一样长吗?你有什么办法告诉大家长方形的对边是一样长的?

请你拿出长方形纸,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一试。

学生活动。学生对折。(上下对折,发现长的一组对边相等,左右对折,发现左右一组对边相等。)

师:把你的方法先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反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方法?

师小结:大家想到了折一折的方法,真了不起。(电脑演示)一起来看一下。先上下对折,发现上下这组对边完全重合,他们就是一样长的。再左右对折,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5.正方形验证。

师:我们通过折一折,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相等)那正方形的.四条边呢?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板书:四条边都相等。)

师:真的相等?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请你拿出正方形纸,自己动手也来试一试,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

反馈:(一生折。)

师: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也来看一看吧。(先斜着对折,再对折,四条边完全重合在一起了。他们确实是一样长的。)

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个?给擦掉了。一起读一下。(学生齐读)

三、实践操作,感知关系。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

你能拼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吗?请你用这个信封里的材料,拼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提供4组材料:1。小棒。2。两个长方形。3。4个正方形。4。两个不能拼成正方形的长方形)

师:拼好的小朋友,告诉你的同桌小朋友,你用什么东西拼成了什么图形?

反馈。(1)小棒。你用了几根小棒,拼出了什么图形?

还有哪些小朋友也是用小棒摆的?你拼出了什么图形?(上台展示)

为什么正方形用4根小棒,而长方形要用6根小棒呢?

(2)长方形。你还拼出了什么图形?

同样是这2个图形,还有其他不同的拼法吗?

这样,其实是把哪两条边拼在一起?(长边)

这样呢?是把哪两条边拼在一起?(短边)

师: 2个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以拼成正方形。那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都可以拼成正方形呢?

(3)生:不是。(上台)这样的两个长方形无论把长边拼在一起,还是把短边拼在一起,都还是长方形。

师:是吗?也就是说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能拼成正方形。

(4)正方形。你拼出了什么图形?

拼出正方形的小朋友举手。

用这4个小正方形,拼出的一定是正方形吗?(生:长方形)

师:你来拼一拼。(学生上台拼)

如果现在只有3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不能,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2、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拼一拼,我们知道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现在老师给你一个长方形,你能把它变成正方形吗?

生说,师操作。请你拿出长方形纸,用××说的方法把它变成一个正方形。验证一下,确实是个正方形。

师:观察一下,现在多了些什么?(三角形)

师:我们可以剪开这些三角形,做一个风车呢?(师操作)

这样一个漂亮的风车做好了。瞧,风车转动了。(媒体)

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图形?(圆)

3.师小结:通过做风车,我们把长方形变成了正方形,正方形里发现了三角形,做成了风车后,又看到了圆。其实,圆通过折一折,剪一剪,也可以变成正方形呢?看 !

媒体出示。师:你看明白了吗?

指名说。师:他的话你听明白了吗?再来说一说。

学生动手做。师:请你拿出圆纸片,把它变成一个正方形。

已经完成的小朋友,举起你的正方形纸片。

四.欣赏

师:正方形可以变成圆,圆也可以变成正方形,生活中还有许多漂亮的图形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简简单单的图形,通过拼一拼,组成了各种美丽的图案,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图形的拼组)

你能用手中的材料,也拼一个美丽的图案吗?

学生活动。反馈。他拼出了什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篇11

【关键词】传统图形;标志;平面设计;艺术

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传达信息的功能很强,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超过语言文字,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现代标志设计也就成为各设计院校或设计系所设立的一门重要设计课程。

一、提取传统图形中的“形”并加以扩展

“形”一般指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外形与结构。中国传统图形是植根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的,他们与现代图形的造型方式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中国传统图形主要注重的是实形(或称为正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关注形与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关系,在组构时多遵循求整、求对称均齐的骨式。

将传统图形中的“形”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的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首先学会从传统图形中提取其形的元素,然后再结合构成课程中所学到的一些构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这些提取的形元素再进行新的设计重组,最后再让学生将这种立足在传统图形原形上,而又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形糅合到标志的设计之中。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还能充分地表达标志所蕴涵的理念与个性。

二、将传统图形中的“意”沿用于标志设计

从古至今,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后面,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所以最初只是源生于人们对自然和宗教崇拜的传统图形,经过时间的衍变,进而延伸出期盼“生命繁衍昌盛,生活富贵康乐”等许多美好象征意义来。

将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教学相结合,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提炼和创新传统图形的形,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一起去探求和挖掘蕴涵在它们背后的“意”。因为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的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这正如司徒虹所说:“中国人文化意识和形态哲学观念的体现,它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包含科学合理部分,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二是它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吉祥幸福的向往。”,所以传统图形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也适宜沿用在现代标志的设计之中。

所以,将约定俗成并已经在中国民众心中形成共识的传统图形“意”,沿用到标志所属公司的固有的内涵之中,从而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文化性与社会性,这也是现代标志设计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三、传统图形中的“势”与现代标志设计的关系

“势”通常指图形所蕴涵的气韵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态势和气氛,“势”能传达整个图形的精神。在传统图形“势”这一点上,特别要提到的还是中国的国粹——书法。书法是从观察自然界万物姿态而得到启示,匠心结体而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个性与风格,如大篆粗犷有力,写实豪放;小篆均圆柔婉,结构严谨;隶书端庄古雅;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活泼欢畅,气脉相通;草书飞动流转,风驰电掣。书法不仅有结构,更有笔势。结构仅仅是书法运笔的依据,而书法个性形态的形成还是靠其“笔不到而意到”的笔“势”。

把握与承传传统图形的“势”,并最终将其融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之中,是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结合的一个难点。对于传统图形艺术中“形”与“意”的沿用,学生比较好理解,也比较好掌握,但这种沿用只能说是对传统图形艺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在研究传统图形时能够摆脱其物化表面而深入到它们精神领域的内部。因为只有在深入领悟了传统图形的艺术精华之后,再在现代西方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是国际的现代标志。

将现代标志的设计与传统图形艺术相结合,教师还应该知道应用传统图形设计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因为在传统图形艺术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是好的,中国传统图形艺术萌发于人类童年时期,成长和发展于漫长的封建社会,所以,它有着从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带出来的印记。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一些传统图形也存在有迷信、落后的糟粕成分。要将传统图形艺术运用到现代的标志设计之中,就应该要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去伪存真,让其具有民族性、现实性的一面得以弘扬光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好传统图形的精神实质与内涵,并让这样一种文化气韵在他们的设计中自然的流露出来。

【参考文献】

[1]李砚祖.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 .

[2]寻胜兰. 民族传统图形的艺术魅力[J]. 艺术与设计,2012(6).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篇12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认识的平面图形包括:线和角、三角形、四边形、圆和扇形等。一般来说, 认识图形的特征需要经历的数学活动包括描绘、抽象、分类等。因此, 在设计和开展这些数学活动时, 教师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过程意识, 这是有效积累思维经验的前提。

一、在图形的描绘中提取思维的元素

思维的元素是指思维活动的基本构成单位, 如概念、命题等。在图形认知的思维活动中, 基本的思维元素是点、线、面、体, 教师可以通过图形的描绘认识这些基础的几何概念。

事实上人们对图形的抽象就是从描绘物体的外部形象开始的, 也就是将三维空间的物体用线条描绘在二维平面。同样, 小学生认识图形首先也要经历描绘图形的过程。教材中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一般将生活中的三维物体处理成图片的形式呈现 (如图1, “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上第39页) , 从而简化了抽象的过程。

教材中的图片是静态呈现的, 描绘图形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变图片的呈现方式, 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经历从实物图片中描绘、勾勒数学图形的过程, 从而积累思维经验。

1. 出示课本实物, 找一找课本封面的角在哪里?学生大都指向角的顶点。

2. 多媒体呈现课本图片, 并动态演示 (隐去原图, 留下一个点, 如图2) 。请学生判断是不是角。

学生都认为这只是一个点, 不是角。

3. 进一步思考, 怎样画才能形成一个角?学生认为还要画上两条边 (动态演示, 图3) 。

4. 用水彩笔描出右面图中 (图4) 的角。

5. 反馈后多媒体动态演示 (图5) 。

6. 说一说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的。

从上述教学活动中可以看到, 尽管“点、线、面、体”这些概念非常抽象, 学生却可以通过描绘和勾勒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提炼出来。可见, 描绘对于图形的抽象是极其重要的, 这是从生活到数学的抽象, 因而是最直接、也是最本源的思维经验。除此以外, 在教学活动中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角。如一开始学生只关注局部, 他们把物体“尖尖的部分”看成是角, 这是源于生活中对桌角、墙角等的认识, 与作为几何图形的“角”是不同的。但是, 错误也是一种经验。在动态演示 (舍去实物的图片背景) 中, 学生逐步认识到“尖尖的部分”只是一个点, 只是“角”的一个部分。要完整地表示一个“角”, 需要关注图形的整体, 即还要在“点”的基础上辅上两条边。显然, 这样的认识是直观的, 也是深刻的。

二、在图形的抽象中实现思维的聚焦

经历图形的描绘过程使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构造方式——点和线的组合。但要深入了解图形, 还需要进一步抽象图形的基本特征。所谓抽象, 就是“对同类事物抽取其共同的本质属性或特征, 舍去其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的思维过程”。这个取舍的过程从思维的角度讲就是一个聚焦的过程。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为例, 过程如下:

1. 呈现用各种颜色彩纸剪成的四边形 (图6) , 从中找出长方形。

学生一致认为图 (1) 、图 (3) 和图 (7) 是长方形, 对图 (4) 是不是长方形有争议, 大多数同学认为它是正方形而不是长方形。

2. 讨论:图 (1) 、图 (3) 和图 (7) 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为什么它们都是长方形?你们是怎么判断的?

讨论后学生的意见趋于一致, 即两条标准:四个角都是直角、相对的边相等。

3. 对图 (1) 、图 (3) 和图 (7) 进行操作验证 (量一量、折一折) 。

4. 进一步讨论:图 (4) 是一个正方形, 如果用长方形的标准去判断, 它符合要求吗?

经过充分讨论和思辨, 学生开始认可图 (4) 也是一个长方形。

5. 思考: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特殊在哪里?

从本质上讲, 图形的抽象就是舍去颜色、质地等物理属性, 研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数学属性。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有了初步认识 (图7)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其中难点在于理解和接受“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一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为此, 一方面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些干扰因素, 如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大小、摆放的角度, 还包括长方形的形状也有所区别。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延长思维聚焦的体验过程, 即摆脱一些非本质因素的影响, 有选择地将思维关注点逐步聚焦于决定图形特征的两个要素:边和角。或者说, 让学生充分理解只要符合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不管是什么颜色、多少大小、长的、扁的、正着放、斜着放都叫长方形;同样, 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正方形也只要看是不是符合四个直角、四边相等就可以了, 与其他因素无关。另一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学会了用一个确定的标准去进行判断, 并以此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从属关系, 突破了教学难点。判断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形式, 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思维经验的具体体现。

三、在图形的分类中梳理思维的脉络

分类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分类的基础是比较, 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分类的过程就是通过比较不断寻找图形之间共性和差异的思维过程, 也是对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如果从思维的角度看, 分类活动包含了思维的起点、“拐”点、条理和层次等, 我们称之为思维的“脉络”。如三角形的分类:

1. 出示下图 (图8) , 给图中的三角形分一分类。

反馈:

方案一:图 (4) 、图 (7) 为一类;图 (1) 、图 (2) 、图 (3) 、图 (5) 、图 (6) 为一类;

理由:有直角的分一类, 没有直角的分一类;

方案二:图 (4) 、图 (7) 为一类;图 (3) 、图 (6) 为一类;图 (1) 、图 (2) 、图 (5) 为一类;

理由:有直角的分一类;有钝角的分一类;都是锐角的分一类;

方案三:图 (2) 、图 (6) 、图 (7) 为一类;图 (1) 、图 (3) 、图 (4) 为一类;图 (5) 为一类;

理由:有两条边一样长的分一类;三条边都一样长的分一类。

2. 比较这四种不同的分法,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后得出:前两种方案都是根据三角形的“角”来分类的, 方案三则是根据“边”的长度来分类的。

3. 揭示:

如果按“角”分, 一般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想一想, 一个三角形会不会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锐角三角形?

生:有可能, 因为直角三角形里也有锐角。

生:不可能。任何一个三角形里都有锐角的, 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都是锐角。所以直角三角形不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师:也就是说如果按“角”分类, 那么一个三角形不可能同时具备两类不同的特征。这样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一幅图来表示。 (呈现图9)

4. 揭示:

如果按“边”分, 有两类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想一想, 等边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生:是的。只要两条边长度相等就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当然也是等腰三角形。

师:我们可以把等边三角形看作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们的关系也可以用怎样的图来表示呢? (呈现图10)

分类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确定分类的标准, 这是思维的起点。对于平面图形来说, 分类的主要标准是“边”和“角”。其中, 按“边”分类主要考虑的是条数、长度和位置关系 (如对边是否平行) ;按“角”分类则主要考虑直角, 如有没有直角 (本质上还是边的位置关系——邻边是否垂直) 或者以直角为“分水岭”。这样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其实已经有所感悟, 因而在上述案例中可以看作是思维经验的运用。教学中要求学生陈述分类的理由, 分享分类的经验, 这是帮助学生体验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思维的起点 (分类的标准) 不同, 所得到的结论迥然相异。进一步,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感悟思维的层次性, 即按照这两种标准分类后, 各类三角形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按角分类重点关注的是“差异性”, 所分得的三类三角形是“互不兼容”的并列关系;按边分除了关注差异还要关注“共性”, 如等边三角形既然三条边都相等, 则必然其中有两条边相等, 也就是具备了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这是一种从属关系 (包含关系) 。这种思维经验的积累将为学生后继学习中研究图形之间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定岗答辩汇报下一篇: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