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安静五分钟》教学反思

2024-09-26

《让我安静五分钟》教学反思(精选12篇)

《让我安静五分钟》教学反思 篇1

一、内容简介

象妈妈好忙好累,很想自己安静五分钟。可是,孩子们黏得可紧呢!他们想和妈妈一起吹笛子、念故事、玩玩具、泡水、看漫画、吃蛋糕……可怜的大象妈妈,要怎样才能安静五分钟呢?你能帮她想想办法吗?

因为有了孩子而幸福,是所有妈妈心里的话,儿子像小膏药一样紧紧黏住妈妈,妈妈则累并快乐着。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妈妈的辛劳,读懂妈妈对孩子的一份爱

2.让孩子能够明白,妈妈不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自己上面,妈妈也有自己的空间。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绘本封面,让学生细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1.指名回答

2.齐读题目。质疑:这句话是谁说的呢?(大象妈妈)她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本。

3.引导学生观察小象们吃早餐的样子。说说你的感受

4.生:我觉得他们很不听话,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还一边吃一边玩玩具,他们需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5.师:那妈妈是怎么做的?(学习如何把话说得有条理)

6.指名回答

7.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象妈妈,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又想做什么呢?(请同学们互相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8.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9.师小结同学们的看法。(同学们都能体会到象妈妈的辛劳和烦恼,这是非常好的,可是我们要知道自己此时的身份是一位妈妈,你有关爱自己孩子的责任,可是你们刚才很多的`讨论中都是只有自己,这点要注意)

(二)出示绘本中最后一页,观察象妈妈在干什么,此时她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厨房会发生事呢?

1. 指名回答,生大胆设想

2.如果你是小象的朋友,你会和小象们说什么呢?你是不是也和小象一样,这么黏妈妈呢?

3.讨论:爱妈妈,应该怎么做?

3.把你想到的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再配上对话。

(三)生根据自己的思考画绘本。

《让我安静五分钟》教学反思 篇2

一.作文难的表现

作文难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学生写作困难, 一是教师教学两难。学生写作困难主要表现为学生动笔难、素材少、出彩难。

学生动笔难主要课堂表现是一旦教师提出本节是作文课时, 学生便失去了中学生的活力与朝气, 个个唉声叹气。在获得写作题目或范围以及写作要求后, 课堂像炸了锅, 学生间的议论声若教师不加制止就能持续到收作文的时刻。问原因, 答曰:无从下笔。

学生写作素材少表现为部分学生拿到写作要求后, 拼命搜肠刮肚。可是在揪掉头发, 咬烂数枝笔后, 仍然只是个开头或短短的干瘪的文字, 问原因, 答曰:似乎可写的很多, 也像没什么可写的。

至于出彩难, 则是少数学生出于对自己的高要求, 总想写一篇惊天动地的好文章。肚内有千言万语, 笔下有万语千言, 考试用纸没有了, 还想写, 就是阅卷教师不明白她要表达什么。

教师的教学两难则体现在抉择上, 考试大比重和课堂高耗时, 时常让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抉择两难。各位同道见闻、感受颇多, 笔者不再赘述。

二.写作难原因辨析

(一) 作文难, 难在学生信息收集、整理习惯差。

学生写作动笔难和素材少其实反映了学生平时信息收集和整理的习惯差。很多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大量的习作素材视目不见、充耳不闻。这种较差的习惯, 其内因是:人的功利心理在作怪, 学生的显性表现是我收集它有什么用。针对这种情况, 很多教师会让学生写日记, 并告诉学生这是作文素材收集工作, 可是在功利心理作用下, 很多学生内心却会对素材进行实用性评估。在多次评估后, 学生会发现, 她所收集的内容并不能马上用上, 日记便逐渐变成了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 还能指望她在有限的写作时间内快速将这些负担一一在脑海里闪现么?再者说日记的私密性, 又有多少人愿意将自己赤裸裸的呈现咋她人面前呢?在以上因素影响下, 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的习惯会变得愈来愈差。

(二) 作文难, 难在师生信息传递渠道的不通畅。

语文教师讲作文不可谓不用心, 平时上讲读课文对文本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是精讲细练, 不惜把文本搞得支离破碎, 也要告诉学生这是描写, 那是修辞, 好处如何如何。学生也在教师要求下在书上、笔记本中、练习里反复重复教师的金科玉律。可是一旦进行写作时, 学生依然是“羊皮是羊皮, 旧靴是旧靴”, 没办法将课堂所学融进个人写作中去, 写作出彩自然也就很困难了。

这其实是人际关系中信息传递与接收渠道障碍所致。面对文本中名家范文, 教师的精讲细练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将所学内容归为文本分析, 有文本的存在便抑制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大, 面对教师的研读形式, 多数学生的仰视态度甚至会让学生主体在前意识中慢慢消失。

三.五分钟快乐作文ABC

面对作文难这个魔咒, 笔者也曾一筹莫展, 从教十六年, 有十年时间是在黑暗中摸索。后来不知从那本书上看到了四十五分钟快速作文, 实验一番, 结果半数学生有明显收获和进步, 可还有一半没有解决。后来笔者借鉴并改良了魏书生先生的作文教学技巧, 摸索出了适合于中等层次学校学生的五分钟作文教学模式。

(一) 五分钟快乐作文简介

1、遵循原则:高频度、低强度, 科学进行强化训练。

2、工作原理:保持不断刺激, 避免疲劳操控, 营造愉悦分为展开教学。

3、操作简介:

(1) 每天五分钟训练, 五分钟讲评, 二十四小时内反馈。 (2) 训练时, 学生模特呈现一分钟, 其他学生写作时间为四分钟。 (3) 训练目标梯次展开记叙文的描写片段、议论片段训练, 议论文的论点提炼训练、一个举例论证训练和一个道理论证训练。 (4) 训练要求从零开始, 逐步在写作展开、习作字数、写作技巧等方面提高。 (5) 最后实现四分钟完成质量较高的100———150字的写作片段。 (6) 训练时间安排以3个月为一个周期, 每周期安排大作文训练3———4篇。

(二) 五分钟快乐作文讲析

笔者在日常教学时刻灌输给学生的理念是:语文来源于生活, 作文时书面化的生活, 优秀佳作是典型化的书面生活。经过长期的实验改进后, 笔者对五分钟快乐作文归纳是:快乐作文表现为时间快和写作乐。

先说时间快, 体现在教学时间快、写作时间快、评价反馈快。

笔者每次接手新的教学班时, 通常根据学生情况制定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作文教学计划。一般一个周期后, 作文便不再困扰师生, 个别情况只需个别处理即可, 因此在执行计划时笔者总觉得教学时间过得飞快。

对学生而言, 训练时间只有五分钟, 既要集中精力观察, 还要在新颖、技巧方面下功夫, 训练后期学生常常感觉还没展开时间就到了。现在接手的新班, 在训练开展一个月后, 有一名学生创下了15分钟完成700字的记录。

因为笔者在时间设置上把关严格, 五分钟基本上没有给学生议论的时间。因此笔者只在训练前期少量提醒学生少议论, 多观察, 快写作, 很快学生就能做五分钟内进入写作状态。一段时期后, 学生都能快速整理所收集的信息, 迅速进入写作状态, 有了安静和竞赛式的写作氛围, 学生感觉时间快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评价反馈快的依据和可操作性在于, 教师批改工作量降低, 每个学生平均120字左右, 五十七学生的批改时间也就是30分钟左右, 加上最后的信息处理十分钟, 总共每次教师批改时间为40分钟。对学生来说, 下午或者第二天就能了解自己的文章写作情况, 记忆犹新, 自然在听教师评讲时注意力集中的程度, 也就远高于传统作文教学重的两三周后再次见到陌生的自己的作文的程度。即便是教师进行佳作朗读, 学生也有一个较清晰的对比, 在本次训练时接受并使用同学写作技巧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高。

关于写作乐, 主要是信息收集、整理、处理乐和讲评进步乐。

信息收集、整理、处理乐, 乐在观察与写作。为了降低写作门槛, 训练前期笔者从记叙文描写入手, 会反复强调要围绕着“一个人、一个场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件着装”展开, 尽量避免“我想……”等禁忌。每次训练开始会在学生群体中找一个学生模特上台呈现, 根据训练计划有针对的要求学生观察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 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读者的体会才是最重要的, 怎样写才能将自己的写作意图准确呈现。因为观察对象的随机性和亲和力, 学生的一分钟观察时的心态是放松和享受的, 接下来的四分钟由于快乐的延迟存在, 学生动笔难和素材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至于学生模特也能利用台上的独特视角去观察、写作他人。快乐的信息收集、整理、处理的氛围弥漫于课堂。这种快节奏的教学模式对本堂课其他教学信息的传递也有一个良好的支持。

在每次的五六分钟的反馈评价中, 感受到的最大的快乐是学生这时很乐于接受教师片言只语的写作技巧的讲析, 往日长篇大论、费尽口舌的东西在被分解后, 学生总能捕捉并掌握一些适合于个人的信息, 同时也能在习作中较好的运用。

五分钟快乐作文训练模式频率强化了“语文即生活”的学习习惯, 少量的作文训练给了学生言尽其意的表达机会, 是作文训练可行的一个途径。

余新志, 温立杰, 湖北襄樊市第十六中学教师。

摘要:作文教学难以开展, 表现为学生的动笔难, 素材少, 出彩难和教师的两难抉择;原因是师生的作文教学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 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差。五分钟快乐作文教学培养了学生“语文即生活”的意识及习惯, 给学生营造快乐的写作氛围, 在可见可感的氛围中消除畏难情绪, 愉悦收集整理信息和写作表达, 在评析中快乐的接受学习信息, 提高写作水平。

我想安静五分钟 篇3

“从从容容地洗个澡”,默念一遍这几个字,忽然觉得心酸。

我并不是个矫情的人,但那一时的酸楚却绵延至今,以至于读到这本《让我安静五分钟》,第一时间,我的脑海中,即刻又清晰明白地滴滴敲打出这行字。这本书,我是在陪游拉粑粑的时候(是的,我是她钦点的“陪拉”者)讲这个故事给她听的。

孩子们正在吃早餐,这可不是让人看了开心的一幕。庞太太从厨房的柜子里拿出餐盘,把茶壶、牛奶罐、她最喜欢的茶杯、涂了橘子果酱的烤面包片儿,还有昨天吃剩的小蛋糕放进餐盘里,再把报纸塞进口袋,偷偷地往门口走去。孩子们问她去哪儿。

“去浴室。”庞太太回答。

“为什么?”

“因为我想自己一个人安静五分钟。”

可是呢……这样的惬意时光刚开始就结束了。

孩子们要求吹笛子给她听,读故事给她听。最小的弟弟抱着一鼻子玩具进来,统统扔进浴缸。

所以呢……庞太太走出浴缸。她擦干身体,穿上浴袍,准备走出浴室。

“你现在要去哪儿,妈妈?”罗拉问。

“去厨房。”庞太太说。

“为什么?”莱斯特问。

“因为我想一个人安静五分钟。”

在孩子们还没下楼之前,庞太太安安静静地度过了三分钟又四十五秒。

游哈哈大笑,我心有戚戚。

又想起来在微博还兴旺的那几年,我发的数千条文字里,被转发评论最多的是这样一条:

“今天,游整两岁四个月。

到今天,我有两年四个月没有睡过整夜觉,没有吃过安静的晚餐,

没有戴过耳环,没能够在香水里去除奶味,没有和小马单独散过步。

到今天,我有两年四个月每天都忙乱,都焦虑,都疲惫……

游不是个省心的孩子,脾气大、‘心眼小’,而且超级黏我。我其实也不是个心甘情愿的妈,陪她超过半天就开始心浮气躁,要靠躲进洗手间打几分钟‘连连看’才又能勉强重蓄几格能量。”

在这一点上,庞太太比我从容多了。而我喜欢《让我安静五分钟》,并不仅仅是因为它道出了我的(以及所有父母的)心声,而更多是因为庞太太的安静从容。她不诉苦,不指责,安安静静地从一片混乱中起身。也未见她有抱怨或者不甘,孩子们跟来了,也就顺理成章地搂入怀中。这种从容里,也自然有爱意流淌:是的,爱孩子,是一个妈妈的日常,想安静五分钟也是。

很多年前读过一篇文章,里面有段话我超级喜欢,记在了我的小本本上:身为人母丝毫没有崇高感,甚至在听到歌颂母爱的伟大时,会有本能的反感。这是一件这么自然而然的事,让任何形容词都显得做作,煽情和居心叵测——毕竟,谁会歌颂吃饭睡觉呢?

五分钟,和孩子一起读完这个小故事。笑笑,起身,投入彼此忙乱的生活。

当年我那条热门微博,还有最后一句:“到今天,我有两年四个月,每天都内心温暖,都面带微笑。”

《让我安静五分钟》教学反思 篇4

主要领域:

游戏

相关领域:

主要形式:

集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30分钟

活动目标:

锻炼孩子的习惯以及听力。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游戏的快乐

难点:学会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

小椅子。

活动过程:

1、邀请孩子们坐下来,先请孩子们静坐不动,然后轻唤孩子的名字。当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后,再以最安静的移动方式,走到你的身边。

2、也可以走到离孩子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多次练习后,你甚至可以在门边或隔壁房间),轻唤孩子的名字,然后等待孩子安静地走向你。

3、呼唤所有参与此活动的孩子名字。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5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的。

一、游戏导入。

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眼睛看前,坐姿端正,两臂平举,不准说话,不准动,时间为一分钟,看哪个同学能坚持得住。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你有什么感受呢?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地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以“一分钟”为突破口,提问导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由于低年级学生概括能力较差,教学时,我进行了适时地引导:元元因为()了一分钟,结果耽误了(),()了20分钟,他感到非常()。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又以“为什么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详细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引出上学路上发生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是元元迟到的原因,也是朗读的重点。

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教学中,引导的不太到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受一定的限制,朗读的能力及激情都不够,有待训练和进一步的提高。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6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这一单元的第八课。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机械摆钟,知道了摆具有等时性,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该课教学是先理解摆钟的工作原理,再制作一个简易的摆钟。让学生动手制作是本节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自然地理解了钟摆的工作原理。

根据教材的提示,我让学生准备各种材料并在课上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一个分钟计时器。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能够完成计时器的模型,但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验证自己的分钟计时器到底能不能用。由于材料的限制,大多数学生的计时器都只有一个好看的样子,但是学生们在尝试制作的过程当中发现并解决了很多问题。如大家在讨论应该怎么样把齿轮制作地匀称,有些同学就提出到了用量角器把园分成几等分的建议。

材料是帮助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教师只有用好实验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才能降低探究的难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获取新知,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学反思(二)

本节课是这单元的最后一节课,是对整单元的知识的应用和回顾。本课教学是先理解摆钟的工作原理,再制作一个简易的摆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机械摆钟,知道了摆具有等时性,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且能制作每分钟摆动30次的摆。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7

现在的小学语文非常重视古诗文的积累古诗还在积累,对于现代诗歌的重视程度就明显不如前者了.就连我们的阅读等级考核,也只是在6级测试中见到了一首《再别康桥》.虽然我本人一向认为中国诗歌的最精华所在是古诗,尤其是唐诗.但是,不可否认,现代诗歌中也有许多难能可贵的珍品.而且,现代诗歌的语言习惯与我们现今的语言习惯相同,描绘的内容情感也更贴近当今生活,所以学生在诗句的理解上应该更容易一些,所以诵读现代诗歌对于学生对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特别有帮助.同时,由于诗歌是语言最凝练的表达形式,现代诗歌中包含着许多古代没有的,现代独具的优美词藻,所以诵读现代诗歌对于孩子们积累语言也很有帮助.《最后一分钟》就是这样一首现代诗,语言凝炼,包含激情,用简短的篇幅表现了香港回归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无比激动表现地淋漓尽致.不过《最后一分种》具有较深厚的历史背景,语句含义比较深刻,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难度.因此我在反复思考以后,还是决定以“读”为核心,采用传统的逐段讲解逐段诵读的方式.在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为了学生对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有更加直观的体会,我寻找了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视频.有了声像印象以后再读诗歌第二节,学生自然能把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读出来了.再指导朗读课文第三节的时候也是一样,我找到了签订《南京条约》的纪录片,与学生共同回顾了那段惨痛的历史,接着要求学生边联想那屈辱的场景,边朗读诗句,从而读出了对往昔的沉痛,读出对如今扬眉吐气的珍惜之情.《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后顾整个课堂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积极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内容选用填空、练习、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情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4.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在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香港回归”的电视录像,让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

5.教学环节设计以人感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如教第二段时,默读整体感知回归进行情况;尔后,抓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并品读优美词句;最后再有感情朗读全段,加深对全段文章的理解。如此,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最基本方法,并有效地结合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我结合本组训练重点,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自读自悟,通过课前的检测反馈,我发现学生预习较充分,于是对课的流程做了适当修改。

1、初读降低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口。

2、轻声细读,用更精练的词语概括每一节的内容:

倾听、等待——升旗、自豪——联想、屈辱——迎接、展望。这样一来,诗歌的线索就非常明了,为理解诗句降低了难度。

3、精读感悟:

“让我拉住你的手”——拟人化,亲切动情。“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激动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欢乐”——联想到屈辱的历史,如今的扬眉吐气尤显珍贵。“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表达对香港回归的欢迎祝福。

同时,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让学生领悟“三分诗,七分读”的读书之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具体的做法如下:

我采用播放相关的课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透过这些诗句,读出那激动、自豪的感情和热切欢迎之情。

(2)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一步体会情感。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8

《最后一分钟》是新课程中人教版五年级的教材,是一篇阅读课文。这首诗韵律优美,情感丰富,适宜朗读品味。但是诗歌象征意义强,并且含有历史典故,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因此在课前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回归的背景。

本以为有了背景资料的补充,学生对人本应该能够理解了,朗读起来困难应该是不大的。但是诗中比喻、象征、用典的描写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挑战。学生学起来有些含糊不清,感觉学生进入不了状态,于是我又将背景与课文结合起来讲,发现学生感受好多了。通过学生的朗读,感悟到他们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于疑难词句理解的还不够到位。为此,我挑了诗歌中的一句话“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学生不是都能说出这句诗的含义。我感觉学生还是理解不透。于是,让学生仔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吗。因此我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即注意小节之内以及小节与小节之间的停顿;向学生明确:有的诗句读的语气要高昂,有的诗句读的语气要沉重;有的要读得坚定有力等等。还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我又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读、评议;找差距等,进行读的指导,达到读的目的,也促使学生对诗歌进一步理解,学生读的很卖力,也很激昂。

课文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9

《一分钟》讲述的是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的故事。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学生丰富的课内课外生活,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调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识字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准确认读课文中的9个生字组成的新词,通过演一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了解“丁零零、叹气、哈欠”等词语的意思。努力使检查字词这个环节上得饱满。在生字指导环节,我主要是想通过给生字拉拉手做朋友的方法,向学生渗透识字的方法:同偏旁的,相同结构的都能成为好朋友,引导学生归类识字,从而加深对生字的识记。

对于句子的朗读指导,在学生了解到元元后悔的心情时,我就把课文中元元后悔的句子出示,指导学生初步感受,在朗读中指导一个“又”的用法。在指导朗读第一段时,我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联系生活经验来感受元元心里的想法。我们说朗读要立足于文本,从文本出发。当学生感受到元元不想起来,想多睡一分钟的时候,我就直接可以引导学生:那么心里想的句子该怎么读呀?随机进行句子的朗读训练。在整体感知课文环节中,对整体感知课文的概念的理解有所偏差。我是想通过学生自由发言,了解课文大概意思。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教学设计几乎没什么效果,学生都是一些很零碎的回答,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及时地帮着学生梳理教材的脉络,怎么梳理呢?我似乎也无从下手。

哦十分钟教学反思 篇10

音乐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其育人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活和具有鲜活个体的摇篮。反思《哦,十分钟》的教学,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让他们感受、体验、想象、表现自我,从而能够挖掘学生潜力、关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验成功。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唱、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历,通过想象和模仿对歌曲进行音乐处理。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演奏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本节课不仅给很多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赏者,而且让学生欣赏另一首歌曲名称、歌词完全相同,但旋律不同的歌曲,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一分钟》教学反思二年级 篇11

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学生丰富的课内课外生活,为了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调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我决定用以下四个步骤来展开教学: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二、实践参与,走进生活,体验一分钟

“短短的一分钟能做什么呢?”对于小孩子来说,可能并不知道能做什么,能感受到什么,可能也不知道这一分钟有多么宝贵、有多么快乐、有多么幸福、多么短暂,或者有多么痛苦、多么恐怖、多么漫长......因为,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和经历。因此,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经历这“一分钟”,体验一分钟:

活动一: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通过采访写字最快和最好的两位同学给学生渗透做事情在追求数量的同时质量也同样重要的道理。

活动二:“请小朋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间一分钟。”现场活动后让学生记录活动结果,为后面的二次活动埋下伏笔。教室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短短的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情。

活动三:学生、老师展示课前调查的有关“一分钟能做什么”的真实事例,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一分钟的作用可真大。

三、多媒体课件辅助,情景渲染,提升认识

通过展示学生身边的图片,在课堂上产生一种震撼的效果。学生通过直观的图象和激烈的讨论,情感的体验再一次得到深华。同时,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体验,达成了唯一的目标,那就是对时间有了更深的体会,感悟到时间的价值: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生命······

四、实例对比,巧用一分钟

既然时间如此珍贵,那么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在这里就很有必要了。我在让学生反思自己第一次展示中是否做到珍惜时间,能否挤出时间来之后,进行自我挑战看看两次展示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加快了速度,抓紧了时间,效率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并在二次活动之前,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并不是图快,而是要取得真正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得到更多的收获。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重点是要求学生会认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元元多睡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心中很懊悔,从而让学生知道一分钟的重要性,学会更加珍惜时间。

在导课时,学生提到一分钟很重要,我应该举几个简单的事例说明一下,这样会显得恰当些,课堂上随时挖掘有意义的信息是很重要。

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我认为本课的着重点是识字,应该在课堂上突出识字的教学重点。识字本来是比较枯燥的,学生接受比较被动,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生字,培养识字兴趣这方面做得不够,我先分组拼读我会认的生字,紧接着默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再分组读,这时学生读得有点乱,草草的进入到写这个环节,如果添加看谁能再给生字组别的词这一环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谁再能用词说一句话,就给一部分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很积极的去思考、发言。

在描红写字之前,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其次在边看边说用手在空中写我会写的字的笔顺和结构,最后再动笔描红书写。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讨论识字方法,比我预想的要精彩许多,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孩子们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很活泼。如果这时让学生四人以小组交流一下方法,那课堂效果会更高。在让学生动笔写字之前,如果再设计一个观察田字格生字的环节,就是让孩子们先不要动笔去写,而是先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占格位置,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经过观察交流,学生在动笔去写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沉稳,写得就有效果。

在朗读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本文中一分钟具体指什么?”这个提问应变换方式,应该这样说,在本文中元元干什么事情用了一分钟,这样学生一口就能回答出,效果要好一点。给学生的问题很关键,一定多思考符合学生的思维。

反思教学让我不断成长 篇12

一、什么是反思教学法:

顾名思义,反思教学法就是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不断成长。

二、指导思想:

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有效的改善失误,才能促进自己的不断成长。

三、反思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成效:

教学反思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四大类。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作为初二历史老师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学科感兴趣,就得让他们从心底里认可老师。而在我校初二这块教育教学沃土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几乎占领了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还有初二下学期就进行的地理、生物WAT考试,历史学科更是“靠边站”,那么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会对我的教学认可吗?历史成绩会下降吗?我该怎样做才能适应当今的历史课堂教学,才能适应今天孩子们的需求,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让孩子们从我身上得到他们想学会的、必须学会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他们的认可呢?我一边“战战兢兢”的教学、一边“忐忑”的尝试、一边不断的反思,慢慢的我逐渐领悟到了:只有爱学生,从心底里去理解学生,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去关心关注学生,同时,努力做好日常的工作,将教材、教法、学法及学生吃透,在课上将最完美的教学展示给孩子们,与他们认真交流,用心交流,直到他们喜欢听你讲课,盼着上历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思想已经跟你融为了一体了,已经认可了你的课堂教学。

当然,仅仅是感兴趣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在中考这根指挥棒的牵引下,在家长唠唠叨叨的教导下,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把学习的重心都放在了所谓的“主课”上,他们不会用更多的时间来记、学历史这门“副科”学科了。由此,我们也就能想到,在没有任何历史练习可做,没有家庭作业的情况下,一个没有被重视的学科想有好的成绩,仅靠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是不可能有好成绩出现的。若要想提高历史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就能轻松掌握课标所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这就是我不断反思、不断探索的根源所在。

2、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强化课堂效果。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了课堂的情景化、故事化和趣味化,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总结与归纳,结合时事分析历史等,并配合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分析与讲述,上完一堂课后及时反思本节课的各个环节,特别是细节的部分,如学生对某个细节的反应如何,掌握的怎样,对哪一部分比较感兴趣,若反应不积极或掌握的不扎实,就及时调整,在平行班级上课时就特别注重这些环节,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不能盲目,往往是三个班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特别是导入方式、授课方式,包括材料的选择和学习的方式等,从而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下课了还不让老师走,让老师继续讲课,宁可耽搁下一节的学习。

3、指导学生,授之以渔。历史学科比较注重以考定教,特别注重历史知识的积累,知识点的识记、概括、归纳与总结,所以历史学科要有好的成绩,教师必须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而这仅限于每周两节的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刚开始时就是因课时少,识记、巩固复习和督促不到位,有段时间就出现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基本知识点掌握不扎实等情况,加上有大部分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课余时间一般不会复习历史等原因,学生虽有学习历史的兴趣,但历史学习的较好成绩没有体现出来,针对此,我又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要求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和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每天中午或晚上抽出5——10分钟的时间将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将所学知识进行简短的回顾或总结,并做到有空时就多看、多读、多背,将边缘学科如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的有关知识与历史相结合,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拓展增加学生的学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和学习的能力。

4、重视反馈检测,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次进行。进一步重视课堂45分钟当中的检测练习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对每一堂课的检测题目,我都经过精挑细选,将每一个题目努力做到精中求精,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并分出层次,紧扣每课内容的要点和重点;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和坚持,学生的学习成绩立见成效,在历次的阶段性检查中,所教班级的历史成绩均居前列,并保持这个成绩到现在,这不但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也得到了学校和广大家长的认可。

5、努力打造激情课堂,让学生在激情中学习。历史是一门充满激情的学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若在课堂中没有激情可言,教师不能融入角色、融入课堂,那么学生就会死气沉沉,课堂死气沉沉,思维也会处于僵滞状态,所以我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的需要,一定要首先进入角色,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语言把真情激发出来,从而把课本中无声无情的文字知识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课本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来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潜能。课堂结束后,再根据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将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地方进行调整,使之能符合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四、今后的设想: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教、学法不断推陈出新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搞好培优转差工作,积极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课余时间,多与学困生交流,在课堂上多关注他们,了解他们的全面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找寻差距,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各科提高计划,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配合任课老师共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看到超越自己的希望,另外还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等。对于学习掌握知识比较扎实的孩子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做学习历史的有心人,同时给自己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研讨。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多听课、多研讨,取他人之长,包括其它学科,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特色教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方法。如学会画知识树、用图表建构知识点,学会横向、纵向思维历史问题,在课本上对事件人物做旁批与点评,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加见识等等。

4、充分利用自己喜欢读书的优势积累历史素材与资料。利用喜欢读书的优势,有意识的收集历史素材和资料,从而积累起多种命题素材。这样,使可供选作的自主命题不但让每次的作业布置既能联系实际,增加新颖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关注历史的兴趣。

上一篇:热爱生命小学优秀作文300字下一篇:街道办民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