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鉴赏(共7篇)
三峡鉴赏 篇1
贾璋柯电影作品<<三峡好人>>已经公映有段时间了,外界的评论也是沸沸扬扬,其实我也一直想看又怕看,想看是因为钦佩贾璋柯的电影才华和逆境中追求理想的坚持,喜欢他早期的电影作品<<站台>><<小武>>,感动那些小人物的宿命和人性的挣扎;怕看是因为几年前看了他另一电影作品<<世界>>有点失望,制作粗燥,选题矫情,表演固化:再者我算一个三峡本地人,就是电影中“小马哥”和他的兄弟们受老板委托去砍人的目的地,当然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还有当时的移民现状,又闻<<三峡好人>>的片名,想来咱们的贾导也妥协了,拍了一个所谓主旋律的东西来讨好政府.就是这种越是想看又怕看的心态注定了还是要去看看,就象咱们可怜的中国足球迷被伤害了无数次还是在坚持,否则就没有下面的小孔之见了.贾璋柯电影作品<<三峡好人>>的故事很简单,两个毫无关联的山西人分别去山峡库区--奉节县去寻找自己的前妻和丈夫形成影片的两条线索,其中还穿插了一些小人物的命运和生活写照.影片是采用数码高清拍摄,属于低成本制作;但导演在把握影片色调,叙事结构,镜头运用,人物刻画上相比<<世界>>而言真正显出了大师的水平.影片材料虽然不是电影胶片,但在整体色调上偏向了冷调,即在写实中透露出三峡风光独特的意境,巧妙地避开了数码高清制作材料在视觉表现上的不足,也充分配合影片所反映的主题,结合影片每个段落的字幕:烟,酒,茶......,一层层揭示社会低层在三峡移民时代这些小人物各自的命运,他们真的无法掌握这个世界的变化,甚至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他们依然有理想的活着,虽然也是卑微的活着...在叙事结构上导演让两条影片线索相互交错,同时以小见大的反映这个移民时代的社会现状.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是韩三明寻找16年未见的前妻和女儿的这条线索中“小马哥”这个角色的出现,他重义气,把自己比做<<江湖本色>>中的周润发,知恩图报,在当地真的就有这么一群所谓的混混,社会没有给他们就业的机会,他们借用身在江湖的特殊方法生存,在黑和白的边缘中挣扎,被人当作武器;导演在处理小马哥与韩三明互听彩铃的那场戏,还有那个瘦弱的小男孩,他仿佛与身边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表情冷漠而自我;嘴里却声嘶力竭地哼唱着“两只蝴蝶”等流行歌曲,再加上小白兔奶糖在片中穿插出现了两次 ,这些影片元素都带着浓浓的时代特色,也表达着小人物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在这条线索中通过小旅馆的拆迁以及当地人对利益的抗争和背井离乡来揭示移民给三峡库区人民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而更令人心颤的是这条线索的最后,也就是影片的结局,韩三明承诺前妻(也是承诺船老板)攒够钱再来接她,韩三明背着包袱即将离开三峡时,画面远处背景中,见两栋拆迁的高楼间一条铁索上一个民工双手握着一截钢钎象杂技表演式的正在踩过,看到这时,我的心被震撼了,这画面毕竟不是杂技表演而是生活,这些小人物每天都在用生命作为代价来生存,谁在关注他们?谁又会在乎他们?就算韩三明回去继续做让民工羡慕的矿工(高收入)?一诺千斤的承诺会实现吗?他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因为命运不在他们手中掌握。
再说说另一条线索,那位山西护士沈红(赵涛饰演)因两年都没有丈夫的音讯而千里迢迢找来,心中的迷惑和期待可想而知,影片中她那份坚持也着实令人钦佩。导演在这条线索的处理中运用了一个很重要而特别的道具----矿泉水瓶,无论走到哪里女主角总会带着它,喝完了水又将它灌满,即符合角色的护士身份,也润物无声地烘托了影片的环境---三峡库区和大时代移民背景,其中还穿插了一个渴望离开家乡出外打工的小女孩,一个在歌舞升平中命令城市一下亮起来的大款;令人感叹现实是如此矛盾,同样是在炮声隆隆的移民拆迁中,有多少小人物面对命运是那样的无奈,甚至要离开生养的土地,而又有一批人却因此大发横财,飞扬跋扈;在这条线索的最后,当女主角知道丈夫为图私利不择手段并且移情别恋时,她在痛苦中毅然决定离去,导演在处理这场戏时采用了这对男女在江边无言,跳舞,拥抱,分手不回头的表现手段,在那样短暂相聚的时光中俩人过去多年的情感随着江水的流逝也急速过去了,正如贾璋柯所言“三峡是一个江湖。来来往往的人,漂泊不定的码头”;女主角离别的留言:“我已经爱上别人了,他在宜昌等我。。”显得是那样令人心痛。在镜头运用上,贾璋柯摒弃了以往其电影作品的随意和粗燥,整个影片很少运用轨道和摇臂,主要采用客观的视角,尤其运用了一些长镜头,在写实的基调上讲究构图,影象与主题环境密切配合,包括灯光的细致处理,画面上不留痕迹。尤其有两组画面记忆犹新,一组是韩三明和妻子蹲在一座拆迁楼里的一场戏,他们身后的一堵墙被拆的剩下了偌大的窟窿,一声爆破的巨响震惊了他们,在构图上有着极强的空间层次感及现场感;另一组就是韩三明即将离去时,画面远处背景中,见两栋拆迁的高楼间一条铁索上一个民工双手握着一截钢钎象杂技表演式的正在踩过,除了空间层次感之外,画面的构图比例再配合韩三明迷茫的表情,整个影片主题得以宣泄的充分表达。在影片的人物角色刻画上,导演对主要角色都赋予了坚韧的性格,韩三明敦厚老实的农民形象,被人欺诈或是粗暴对待的时候,都温和迟钝,但对于自己所认定的目标,却丝毫不肯动摇,眼神无辜却坚定,有着凡事不认输的个性,他善待和宽容身边的每一个人,表演本色而真实;女主角沈红(赵涛)的表演情绪是压抑的,眼神迷茫,意志坚定,她心里明白,千里迢迢来到三峡寻夫除了是一种自身对爱情信念的执着,或者也会是对一份多年感情的了段,虽然她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但生活最终需要自己坚强的面对。
一部电影就是一副社会众生像,尤其是在电影《三峡好人》中.贾璋柯在导演把握一群小人物的角色上颇费心计,实属不易.因为整部影片要贴近当地的民风习惯,还要贴近移民的时代背景.并且选用的演员都是当地的草根群众,拍摄难度可想而知,他们没有拍摄经验,甚至害怕面对陌生人,又何况镜头呢?在处理韩三明前妻这个角色,导演采用了冷处理的手法,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女性,她们传统,没有文化没有主见没有社会地位,她们要依赖男性生存,在电影《三峡好人》中韩三明的前妻始终少言寡语,要么默默做事,要么僵硬的坐着或者蹲着,面容迟钝,是生活的压迫还是传统观念铸就了现在的她?或者两者兼有吧.我记得韩三明见了16年都未曾谋面的前妻时,说了有些遗憾又带有责怪的话:“那时我妈对你多好,你生孩子满月了还舍不得让你上地干活,你为什么还要跑?...',她不敢正眼看他.回答;”那时年纪轻,不懂事...'虽然语言平淡,但是懊悔之情令人心酸.另外有两组镜头让我难忘,其中一组是韩三明去河船上找到前妻的大哥,在询问前妻去向的过程中,见船上的伙计们都充满了敌意,他们依次端着面碗坐上床然后都习惯式的向后挪了挪身子,再将脏脚放在他们最习惯最舒服的位置...,在人物刻画上是如此的生动,演员的表演又如此的本色,作为三峡人的我也不得不对导演的细致和功力油生敬意.还有一组是韩三明即将离去,工友们聚在一起为他饯行,在画面中烟雾缭绕,工友们相互递烟,碰杯,相互寒暄,当韩三明提到山西老家煤矿工的高收入时,工友们眼睛都亮了,纷纷表达想跟随的愿望,仿佛重新找到了一条生路,但知道那里将比现在处境更加危险时,大家开始沉默,开始转开话题,其实小人物的生命就是这样的无奈.虽然这些工友在镜头中只出现了一两次,但每个人的表情,动作,语言都是那样栩栩如生.毫不矫柔造作,既展示了他们之间最真实纯粹的感情,也揭示了小人物之间相依为命的现实境况,何为《三峡好人》?看完影片后我一直在思索,贾璋柯的立意到底是什么?我想并非通指那些好心人,应该是指生活在底层的普通百姓;尤其是那些草根小人物,他们善良、逆来顺受、吃苦耐劳、命运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甚至会被这个社会悄然地遗弃,而他们却依然坚强而卑微地活着,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的导演及那颗悲悯的心,这大概就是我喜欢电影作品《三峡好人》和贾璋柯的根本原因。
三峡博物馆 壮丽三峡讲解词 篇2
壮丽三峡展览引言
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具造化伟力,最富人文情怀的大河峡谷。三峡以它的雄奇壮丽,成为美丽长江的标志性河段,以它绵绵不尽的历史文脉,成为长江文明最华彩的乐章。
《壮丽三峡》陈列,聚三峡山水风云,歌三峡魂魄豪
第一单元
造化三峡
经过几十亿年的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在“晋宁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玛拉雅运动”等地质运动的作用下,造就了长江三峡地区奇特的地貌景观和山川形胜。
三峡由雄伟险峻的瞿塘峡、幽深秀丽的巫峡、滩多水急的西陵峡组成,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止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这里四季分明,冬稍冷,夏炎热,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动植物种类繁多,三峡库区列入国家保护植物名录的物种有150种、珍稀濒危植物5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4种。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67种,探明储量的有54种,开发利用的有39种。已探明16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在全国前10位。
长江和三峡的形成 长江
我国第一大河。长度居世界第三位。源于沱沱河,出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流经通天河;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称金沙江;宜宾至湖北宜昌河段称川江,扬州以下称扬子江。流经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区,在上海市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
长江三峡的形成是漫长的地质演变的结果。8亿年前,我国南方发生了“晋宁运动”,使这片露出海面的扬子古陆普遍发生褶皱、变质,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以花岗岩为主的坚硬侵入岩,这就为建筑三峡大坝提供了优良的坝基基础。
大约在古生代时期(开始于距今5.7亿年,结束于距今2.3亿年),三峡地区主要为海洋环境。中生代三叠纪末期(距今约1.9亿年)的 “印支运动”使三峡地区上升,海水退去,由大洋转为陆地。
7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所造成的自北向南的推动力与太平洋壳自东向西的阻力共同作用,形成三峡地区现代地貌的基本骨架——川东皱褶带、盆周山地及鄂西山地,古代长江顺着山间低凹地带向东流去。
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古长江河源水系,汇聚起四川盆地内巨大的水量,沿着古代长江流路向东流去。当它流经泥岩、页岩和砂岩出露较多的向斜地段时,由于岩性松软,便形成宽敞的河谷;流经以石灰岩为主的背斜山地时,因岩性致密坚硬,抗蚀力强,江水顺着较发育的垂直裂隙向下侵蚀,两岸谷坡岩层失去支撑而崩塌,形成幽深险峻、峭壁临江的峡谷。经过漫长岁月的雕饰,天地间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一个驰名中外的奇峡——长江三峡。
关于三峡的起源和时代问题,目前还是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先成河、顺向河、迭置河和袭夺河等四种假说。至于三峡形成的时代,有学者认为在侏罗纪或白垩纪,也有学者认为在第三纪以后。三峡的形成仍是自然之谜,还需进一步研究,待后人揭开谜底。
硅化木
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
硅化木也称木化石,侏罗纪古老树木死亡后的茎杆被埋藏在地层中,茎杆周围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的次生木质部的细胞中,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了木化石。因为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称为硅化木。
长江三峡
瞿塘峡 一称夔峡。长江三峡之一。包括风箱峡和错门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宁河口,其中白帝城至大溪间为狭窄谷地;长8公里,为三峡中最短的峡。两岸悬崖壁立,江面最狭处只有百余米,江流湍急,山势峻险,号称“天堑“。西口称夔门。大溪至大宁河口为大宁宽谷,长25公里。
巫峡
因巫山得名,一称大峡。长江三峡之一。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綿延约40公里为狭窄形谷地。长江横切巫山主脉的石灰岩层,峡谷特别曲折幽深,高峰海拔1000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并列江边,以神女峰(望霞峰)最奇。
西陵峡
长江三峡之一。西起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20公里。分为四段:官渡口至香溪间为香溪宽谷(长约45公里);狭窄形谷地;香溪至庙河间为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和崆岭峡;狭窄形谷地。庙河至南沱间为庙南宽谷(长约33公里),开阔谷地。南沱至南津关间为灯影峡及黄猫峡。峡谷段合长42公里,狭窄形谷地。两岸峭壁巉岩,以牛肝马肺峡最险。
三峡气候
唐代诗人元稹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三峡云的形成有科学道理。三峡地区云雾受海拔高度、山脉地形(山脉的走向、坡向、坡度、山谷、山顶、隘口等的差异)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在季节、气温、光照、气流、水份的综合作用下,呈现出姿态各异的绮丽景观,有的云雾围绕着山峰盘旋飘动,忽而离散,忽而聚合;有的云雾直接从水面上缓缓上升,断断续续,若即若离,而且离地面很近,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云雾姿态多变,且不在同一平面,最高的在山蜂顶上,最低却在水面上,升腾变化,令人产生无尽的睱想。
三峡动物
三峡地区有动物73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0种,二级保护动物有54种。
鸟类33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3种: 黑鹳、金鵰、白肩鵰。二级保护的有36种: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白琵鹭等。
兽类10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4种:川金丝猴、云豹、金钱豹、虎二级保护动物的有16: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猕猴等。金雕
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多为1500-4000米的中高山,草原或针叶林山区,冬季大多到平原或农田、林地上空活动。山地营巢于悬崖峭壁上的平台或凹处,在林地可营巢于树龄较长的高大乔木上。窝卵数二枚,偶见三枚。捕食能力强,捕食对象主要以体型稍大的鸟兽为主,如野兔、雉类等,在有些地区繁殖期甚至以当地数量很多的刺猬为主要食物。巫山、巫溪、兴山县等地有发现。
鱼类27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3种:中华鲟、达氏鲟、白鲟。二级保护的有1种:胭脂鱼。
两栖类3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种:大鲵。
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
爬行类35种:乌龟、中华鳖、烙铁头等
三峡植物
三峡地区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极高,三峡地区的管束植物有6088种,其中包括种以下等级(亚种、变种、变型)1100多个,分属于208科,1428属,约占全国植物总数的20%,其中种子植物占全国种子植物总数的22%。
代表性植物:红豆杉、珙桐、古银杏、桫椤树、黄桷树、罗汉松、大茶树、中华蚊母、疏花水柏枝、方竹、楠木、崖柏等。
疏花水柏枝
为三峡库区特有植物,主要分布于巫山、巴东、秭归三县沿江两岸水位消涨带内的较平坦沙滩地,其土壤为冲积土,且常与石块混杂在一起,少数情况下,也分布于海拔高度为80-130M之间带内较平坦的石块缝中。作为河滩植被类型,其生境单一,且在长江汛期常被洪水淹没,因而群落物种构成简单。
阴沉木
阴沉木又称乌木、炭化木,有“东方神木”之称。阴沉木多为杉木,是数千年乃至上万前的古树沉入江河、沼泽淤泥中,经河水、泥沙及碳化环境的长年侵蚀、渗透,其木质结构逐渐被碳化而变得质地坚硬细密,古朴沉重,表面光滑怪异,具有铁的质感的一种“沉积木”。近年来,在重庆的三峡库区多有发现。
阴沉木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产物,对于研究历古地史时期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对当时植物物种发展与演变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冶锌遗址
关于我国古代炼锌的起源时间问题,一直是世界冶金史上的重要课题。明末的宋应星在其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对锌(当时称“倭铅”)的冶炼做过记载,但由于过于简略,使后人难以明了当时的关键技术过程。丰都县境内炼锌遗址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古代大规模的炼锌遗址群,在全国乃至世界考古中实属罕见。通过对该遗址群的综合考察,为研究我国古代炼锌技术的起源、发展和进步过程,提供了极为丰富、完整、系统、科学的考古资料,使丰都乃至重庆地区成为我国古代冶金考古和冶金史研究的中心之一,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古代炼锌技术的研究进程。
丰都县境内三峡淹没区现存炼锌遗址多处,主要分布在长久沿岸的一级阶地上。窑炉选择多在台地临江及小冲沟两旁的边坡地带。这一选择主要有4个原因。
1、少占良田
2、利用坡地自然抽风,增加窑炉的燃烧性;
3、坡地便于倾倒炉渣;
4、便于原料及产品的运输。
第二单元
山水之间
长江三峡是中华文明最璀璨的地区之一。千百年来,三峡人与山水为伴,世代耕耘,辛勤劳作。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三峡人大山一样宽厚坚忍的性格,大江一样豪放旷达的气度。那些延伸在峡江绝壁上的栈道,勒在峭壁上的纤痕,留在峡江两岸岩石上的纤道,纤夫在急流险滩中高亢昂奋的号子,都真实记录了三峡人的生存状态,见证了三峡人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在与山水的撞击中,三峡人传承历史、创造文明,形成了独特的三峡文化。
三峡民居
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
受地理地貌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民居选址大多背依青山,面临流水,自然质朴,随形造式,充满了强烈的山地意识,形成极有特色的人文地表景观。民居建筑多以穿逗式、干栏式为主;其建筑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造福防灾的功用观,人地和谐、乡土特色的审美观,崇拜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观,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木刻《石柱县向氏族谱叙考》(1936年刻)
该木刻纵3.1米,横5.35米。3300余字,楷书。“叙考”文字叙述了居住在重庆石柱县桥头乡向氏家族的源流、支脉情况。元代战乱,向氏的一支避乱入蜀;明洪武年间(1368-1398),又一支“奉旨”入蜀(即明初的“湖广填四川”)。其后裔广居万州、丰都、忠州、石柱等地。该木刻文字是研究桥头乡向氏家族历史的珍贵资料。
中国百姓的族谱,其载体一般为纸本书籍,而此“叙考”为木刻,实属罕见。背篼、背荚、打杵子
三峡库区丘陵、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5.7%,由于山高坡陡,道路陡峭、狭窄;因此人力运输多以背负为主,背篼、背荚成为当地主要运输工具。打杵子成为人力运输休息时负重的一种工具。
三峡纤夫
历史上对三峡纤夫拉纤有生动描述。
清代的著名学者陈明申在《夔行记》中记载:“大船用纤夫五六十人,小亦二三十人,上拉下推,逆流而上。遇滩合三四船之纤夫百余人,共拉一船”。古代三峡的拉纤,最为惊险壮观!纤夫裸露着脊背,古铜色的肤色,凸起的筋骨,大汗淋漓的额头,轮廓分明的脸写满了大山的风骨,肩胛上勒出深深的发红的印痕,一双粗壮的大手拽着纤绳,逆流而上攀爬在峭壁与险滩之间,拼尽全力牵引大船。拉纤的夥掌头在不时的高喊注意前方的道路,船上的蒿工点蒿不断,纤夫的号子声、喊声响成一片!纤夫拉纤的纤绳,是用竹篾和麻绳纽编而成的,一般长约百丈,用之前要放到石灰水里煮以增加韧性。因此,在唐代称之为“百丈”,清以后称“纤绳”,沿用至今。每船备有大中小三根,大的称“坐藤”,重载船过凶滩时用;中者称“二行”过一般险滩时用;小者称“飞子”,空驶或过缓流时用。
峡江滩多水急,拉纤人的生活极为艰难!“可怜牵船人,水湿半头裤,一步千滴汗,双手攀石路 ”。在前行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掉下悬崖成为祭祀江流的亡灵。年复一年,三峡纤夫用生命和勇气,拉动着急流中的舟船和三峡两岸的经济发展。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工,纤夫拉纤已成为过去,在与凶滩恶水搏斗中喊出的船工号子已成为江上绝唱!三峡两岸崖壁上,那些千百年来,纤夫用纤绳和血汗磨出的道道沟痕和凹槽的纤夫石,它们(纤痕)一起見证了三峽人坚韧顽强的生命意志,见证了長江水運的苦難,蕴含着深刻而悲壮的人文精神。
千百年来,三峡人因河制宜,创造了适合大小河流、不同河段、不同水势行驶的各式船只。据了解:往来于川江上游的船只,有上百种之多,最常见的也有数十种。其种类之多,造型之独特,在全国实属罕见。
这些船是我们在三峡地区征集的。有蓬的是峡江上最常见的打渔船,这艘船身狭长,船底较平,船头船尾两头上翘,长约10米,宽约1米的船名为辰驳子。因形如柳叶,当地人又称之为“柳叶舟”。主要航行在大宁河和神农溪、马渡河等江流上。它们是三峡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用具。
这些造型各异的三峡木船,对沟通东西往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内河航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川江舟楫文化。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
第三单元 三峡风流
长江三峡不仅以它举世罕见的高江急峡、危崖秀峰成为世界地理史上的奇观,而且还以它绚烂多彩的历史文物古迹、神话传说和流传千古的瑰丽诗篇,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
三国故事
三峡地区在三国时期是蜀国的区域,因此留下了许多蜀汉遗迹和名人逸事。
这枚东汉时期的 “偏将军印章”是1982年市民刘定全在嘉陵江边拾得,捐赠给重庆市博物馆收藏。此印系龟纽方形金印,通高2厘米,纽高1.2厘米,边长2.4厘米,重108.95克。含金96%。篆刻印文“偏将军印章”,是一方汉代官印。据《三国志》记载,关羽曾被封为偏将军,《三国演义》还有关羽“挂印封金”的佳话。两汉官印制度,即官高者用龟纽,中下级官吏用鼻纽的制度。金制官印流行于汉晋时期,目前全国共发现26枚,两汉金印仅存15枚,至为珍贵。
关羽字云长,蜀汉名将。关羽具有骁勇非凡、武艺绝伦、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素质。而且是一位具有指挥大型战争能力的名将。关羽对待刘备,不管其处于何种情况,都衷心拥戴,矢志不渝,这在战乱时各种势力盛衰莫测的形势下,是难能可贵的。也体现了关羽独特的人格魅力。忠于职守,以身殉职。长期以来,被封建统治者、志士仁人、普通老百姓所讴歌、崇拜,并祀为神灵,他由生前一位将领、侯爵,死后逐步晋封为公、王、帝君、大帝,直到登峰造极作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此铜像原位于重庆“关庙”,1959年入藏重庆市博物馆。
《前出师表》,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所作。公元227年,诸葛亮认为伐魏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在内政方面,还觉得放心不下,因此临行前上《出师表》给刘禅,向刘掸提出了3条建议:广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亮在这里以老臣的身份,谆谆告诫。同时也思虑精细,在出师远征之前,对宫中、府中都作了妥善安排。这是一幅民国时期刺绣的《前出师表》,其书法传为岳飞所书。锁江铁柱
瞿塘峡是进出川东的重要通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朝时陈国的守将、隋开皇间的杨素、后唐时的张武等,都在这里架设过铁缆以遏止战船。南宋末年,为了持久抗击蒙军,监守瞿塘峡口,防止蒙军顺江东下,南宋政府在瞿塘峡口设铁锁关,竖铁柱、以铁揽拦江,铁柱附近崖壁上所撰的《铁锁关题刻》记载了这一史实。
金腰带
中心玻柜里陈列的这件金腰带是重庆南川出土的宋代文物,它由11块大小相同的方形金牌组成,腰带采用了捶揲工艺加工成形,腰带扣和每块金牌的中间部分采用凸花工艺雕刻有精美的缠枝葡萄,显得华贵而庄重。按南宋制度,只有一品官可以系金腰带,由此可见,这件金腰带的主人官居高位。
大夏明玉珍
明玉珍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导人之一,是当时全国风起云涌的反元斗争的重要一翼。1363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建立了大夏政权,1366年,明玉珍病逝,葬在重庆江北区上横街宝盖山南麓,历史上称“睿陵”。
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
1982年,明玉珍墓在重庆江北被发现,这件青缎衮龙袍出土时,是覆盖在内棺上的,其胸、背上绣有“衮龙”纹,古时候称“衮服”或“衮衣”,所谓“衮衣”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祭享先王的礼服。这件龙袍上绣升龙,应是皇权的象征,用以覆棺,则表示尊崇之意。这件龙袍只绣龙纹,而省去了许多繁杂的图饰,可能是明玉珍称帝后还没有完全失去俭朴的本色的一种反映。
明玉珍墓出土的金银器仅有三件。金碗和银锭的制作非常简朴。
明玉珍墓出土的玄宫之碑,其左右两侧各刻一条阴线盘龙。碑文共二十四行,全碑共一千零四字,主要记载了大夏皇帝明玉珍的史实,为探讨地方史和元末农民战争史提供了珍贵史料。
巾帼英雄秦良玉
秦良玉,重庆忠州人,自幼操练武艺,演习阵法,显露出一般女子所难企及的军事才能。二十四岁那年,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不顾传统礼教的束缚,远嫁到少数民族地区——石柱。
秦良玉到石柱以后,协助丈夫马千乘治理军务,训练出一支骁勇善战的地方武装,由于这支队伍的兵器是用白木杆制成的长矛,所以称为“白杆兵”。其夫去世以后,秦良玉代理夫职,率领“白杆兵”四处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朝廷授予都督佥事、总兵之职,您面前的这把战刀展示着她英勇无畏的风采。由于她战功卓著,清顺治二年(1646),在福州的隆武帝派使节到石柱,加封秦良玉“太子太保忠贞侯”爵,赐给这方“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印,此时七十三岁的秦良玉毅然接受隆武政权的封号,打起了“复明抗清”的旗帜,后来因为隆武政权的败亡,未能成行,但她的抗清立场,至死不渝。
千古绝唱
朐忍令景云神道碑出土于三峡库区云阳县旧县坪遗址,是东汉朐忍令雍陟于熹平二年(公元173年)为纪念70年前的朐忍令景云而立。碑文记述了景云的祖先由楚国迁入汉中、广汉等地,三峡腹地的故事以及景云为官“政化如神”,深得人民爱戴等情形,反映了三峡地区的政治、地理、移民等史实。碑为浅灰色细砂岩,造型古朴。该碑为云阳旧县坪是汉代县城遗址的历史推断提供了铁的证据,而碑文中详细的历史年份也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碑额正中雕刻妇人倚门像,左右为朱雀和兔首人身像,碑侧浮雕青龙、白虎。碑面打磨光滑,中间为隶书碑文,共13行367字,书法美,雕刻精,保存好,是汉碑中的精品,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举世无双的水文文化
三峡地区众多的水下题刻不仅为今天的长江水利、航运事业
提供了可靠的历史水文依据,而且还在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民风民俗、书法艺术、古代气候等方面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被称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
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这些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白鹤梁上的石鱼石刻,历来为世所重视,它既是长江枯水位的历史记录,又有“石鱼出水兆丰年”和“年年有余(鱼)”之意。因此,古人在白鹤梁上刻有“枯水季节,若石鱼出水面,则兆年丰千年如许”的石刻题记。
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
道教文化
三峡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道教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这里出土了颇具特色的道教文物。置放在古人棺材上的镏金棺饰铜牌在三峡地区,特别是在巫山发现了很多,它的寓意和古代的升仙思想有关,是早期天师道形成并传入蜀地发展为五斗米道、西王母在道教神系中具有相对固定地位后的产物,属于早期五斗米道的宗教遗迹。西王母是道教最重要的一位女神,凡男女得道升天成仙者,都要先入天门拜谒西王母。在棺饰铜牌的西王母画面上,大都有玉兔、蟾蜍、灵芝、九尾狐和三足乌出现,和《山海经》、《焦氏易林》等书中的记载吻合。这是道教的“三清图”。三清是指道教的最高主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但此时「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别为神宝君、天宝君、灵宝君三位大神居住。后来,「三清」才逐漸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而「三清境」亦成为其居住地。神秘诡异的巫文化
三峡地区是巫文化的发源地。左边的大梁岩画是在云阳发现的,它以阴刻的方式刻画了巫师做法事的场景,画面古朴自然,具有极强的原始性。
三峡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巫术占卜的传统,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用这种方式来趋吉避凶,这是在云阳李家坝出土的唐代龟卜,是目前在三峡地区发现较完整的一片龟卜,极其珍贵。
生活在三峡地区的土家族人的傩祭活动,它体现的形式就是傩戏表演,这些面具和法器就是表演时的道具。傩戏的面具一般为24面,主要从善神类、凶神类、人类三方面来划分,它们变形的、风格化的、富于幻想的形象,使人感受到原始的、拙朴的、天真的美。傩戏的表演者戴上神秘的面具,扮成比鬼疫更威猛、凶厉的战将,手拿各种兵器,以一种强大的气势,手舞足蹈向鬼疫宣战。
第四单元 永远的三峡
宏伟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不仅有三峡百万移民的无私奉献,也是中国人民勇气和智慧的体现,更是综合运用当今世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结晶。三峡枢纽工程竣工以后,将彻底改变长江的面貌,瑰丽三峡与雄伟的大坝建筑珠联璧合,让你不由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巧和现代科技改天换地的神奇。
1956年6月,毛泽东在武汉视察工作期间,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的诗作,表达了修筑三峡水库的宏伟设想。《水调歌头·游泳》手迹
三峡寻梦
千百年来,峡江地区以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着三峡人的生产生活、思想文化,利用三峡,修建水利工程,造福人民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创办了《建设》杂志,遂将《实业计划》发表。就在《实业计划》之“改良现有水路及运河”一节中,除阐述整治长江口至重庆间的航道,建设沿江港埠等航业问题外,便是长江上游的水利开发。后在演讲《民生主义》时明确提出利用三峡水力发电的设想。
1924年8月17日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演讲《民生主义》,就明确说明是在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
三峡建坝发电。
“象扬子江上游夔峡的水力,更是很大。有人考察由宜昌到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比现在各所发生的电力都要大得多,不但是可以供给全国火车、电车和各种工厂之用,并且可以用来制造大宗的肥料”。
孙中山《民生主义》
毛泽东在1 9 5 3 年1 2 月第一次考察长江时,把时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的林一山请进自己的船舱,详细地询问了长江流域的治理规划,探讨了治水大计。
1958年1月,他在中共中央南宁会议上委托周恩来亲自抓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同年3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成都工作会议,通过了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正式决定兴建三峡工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一个彻底征服长江的宏伟蓝图在这位伟人胸中诞生了。
三峡移民精神
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
库区百万移民,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民族大义为最高道义,自觉舍弃家庭利益和个人利益,顾全大局、舍家报国。
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
广大移民干部为了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要求,以移民为先、以移民为重,舍己为公、无私奉献。
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有关省市、中央部门在三峡库区建设和移民工作中,相互理解、倾力支持,万众一心、团结协作。
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广大移民和移民干部,在三峡库区建设和“重建家园”的实践中,不畏艰险、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奋发有为。
2002年末—2003年初,中央电视台举办了《感动中国2002人物评选》活动,以“感动中国”为主题,评选出了10位人物和一个特别贡献奖。候选人来自各个领域,但他们共同的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感动了整个中国。三峡百万移民因为“舍小家为大家”荣获特别大奖。“让三峡博物馆代表移民收藏这段历史,让三峡博物馆成为移民的精神家园。”2003年7月3日,三峡百万移民获得的“感动中国——2002人物”特别贡献奖的奖杯和证书正式被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
三峡工程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中国对三峡工程连续进行了40多年的的地质勘测工作,最终确定三斗坪作为三峡工程坝址。三峡全长192千米,从工程地质学角度看,只有庙河至莲沱,长31千米,为火成岩——闪云斜长花岗岩,三斗坪坝址就位于这一江段。坝址的花岗岩,由地壳深处的花岗岩岩浆冷凝结晶而成。岩性均一,岩体完整,力学强度高;岩体透水性微弱;坝址属于一个稳定性较高的刚性地块。是适于建设混凝土高坝的坝址。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这项投资超过2000亿,工期达17年的跨世纪工程终于获得了“出生证”。为了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并且有利于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的统—规划、安置,中央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提请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
按照我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三峡工程永久枢纽建筑物均为一级建筑物,要求按千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设计(洪水流量为98800立方米/秒),万年一遇洪水再加10%的标准进
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
行校校(洪水流量为124300立方米/秒)。抗震标准按比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Ⅵ度提高1度设防,即按Ⅶ度设防。
环幕电影厅
三峡风光壮丽雄奇,既有险滩峭壁,江流湍急的瞿塘,西陵又有幽深险峻,削壁临江,曲折沿绵40公里的秀美巫峡。宏伟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以后,将彻底改变长江的面貌,瑰丽俊美的三峡将与雄壮的大坝建筑珠联璧合,让你不由得不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巧和现代科技改天换地的神奇。为了更好的保存和展现三峡大坝蓄水前的三峡原貌,我馆兴建了全国第一座全周数字无缝环幕电影厅,该厅同时拥有多个全国乃至世界第一,代表了环幕电影的最高水平,它将是我馆又一个新兴的亮点。
我馆环幕电影厅,观众厅直径18.3米,高12米,是全国最大的一个环幕电影厅,厅内银幕周长57.7米,高5.8米,是全国最大的一张银幕,而且,该银幕是使用的一张整料制作而成,没有拼接缝隙,使画面更加完美。观众厅外还设有长22米宽8米,近180平方米的观众休息厅。
该放映厅第一次在环幕电影中使用了数字放映机,这在全世界也是第一次。填补了国内外环幕电影技术中的一个空白。使环幕电影紧紧地跟上了世界电影技术的发展。正是数字化新技术的运用,该厅一改过去环幕电影放映机从银幕缝隙中间投射画面的传统方式,改为从银幕顶端向下投射影象的方式,通过数字技术纠正画面的整形失真,保证了画面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设计方案在环幕电影界也尚属首次使用。这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真实完美的再现神奇三峡的秀丽景色。由于《大三峡》数字环幕电影抢在了三峡大坝二期蓄水前完成,及时抢拍到了许多珍贵的镜头,现在很多当时的景色已然悄悄地静卧在了水底江中,所以,影片拷贝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珍贵的文物资料。
三峡鉴赏 篇3
瞿塘峡之后是巫峡所在,巫峡的名胜古迹很多,例如十二峰、孔明碑、神女庙以及绝壁上的悬棺与栈道,如果有时间的话,还能去瞧瞧小三峡的秀美。
最后来到三峡中最险峻的西陵峡,这里礁石林立,两岸怪石横陈,险滩丛生,令人难忘不已。西陵峡周边的三峡大坝和三峡人家景区是宜昌最重要的景点,几乎是必去的哟。
瞿塘峡
瞿塘峡又名夔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在长江三峡中是最短的一条,但却是最雄奇险峻的一条。文学家郭沫若曾有“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瞿塘峡窄如走廊,两岸山崖如刀削斧砍,绝壁高耸。江水在悬崖峭壁中汹涌奔腾,自古就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门”的说法。瞿塘峡河道狭窄,河宽不过百余米,最窄处仅几十米,使得两岸峭壁仿佛要压过来一样,极其霸气凶险。西端的夔门尤为雄奇,它两岸似两扇门扇,呈欲合未合之状,游船至此,莫不胆战心惊,形成“西控巴蜀收万壑,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堪称天下雄关。
巫峡
巫峡又称大峡,位于重庆巫山县和湖北巴东县境内,西起巫山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官渡口,绵延45公里,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以峡谷幽深秀丽著称。
巫峡是三峡中最连贯、最整齐的峡谷,分为东西两段,西段由金盔银甲峡、箭穿峡组成,东段由铁棺峡、门扇峡组成。整个峡谷奇峰突兀,怪石嶙峋,仿佛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巫峡名胜古迹众多,除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外,还有陆游古洞、大禹授书台、神女庙遗址、孔明石碑以及那悬崖绝壁上的夔巫栈道及“楚蜀鸿沟”题刻,还有那刻在江岸岩石上的累累纤痕,无不充满诗情画意。
唐朝诗人元稹曾赋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见,巫山云雨乃是天下云雨之冠。
西陵峡
西陵峡为三峡最险,谷中礁石林立,浪涛汹涌,两岸怪石横陈,滩多流急。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西向东依次是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四个峡区,以及青滩、泄滩、崆岭滩、腰叉河等险滩。其中尤以崆岭峡为最,内有崆峪滩,是长江三峡中“险滩之冠”。滩中礁石密布,枯水时露出江面如石林,水涨时则隐没水中成暗礁,加上航道弯曲狭窄,船只要稍微不小心即会触礁沉没,加之有民谚说,“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三峡工程简介 篇4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6年05月12日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左岸12台,共表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8年。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爬机及左岸部分石坝段的施工。
目前一期工程在1997年11月大江截流后完成,长江水位从现在68米提高到88米。己建成的导流明渠,可承受最大水流量为2万立方米/秒,长江水运、航运不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可以保证第一期工程施工期间不断航。
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
此,举世闻名的三峡区段中“神女”依秀,“夔门”仍雄,虽然少量峡景山色将消失,但由于回水上升,同时也会营造近百处新的景观。白帝城和石宝寨分别成为白帝岛、石宝岛。许多长江支流形成各种旅游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三峡大坝截流,三峡景观依旧。今后行驶在三峡线上的游船可建造得更大,游船的平稳舒适性增强,长江旅游业重心会有所变化,线路、旅程将含多种多样,现有的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可能人们不会再为上水下水的优缺点烦恼,游船公司也不含制定上下水的游船差价。以三峡大坝为中心的黄金旅游区将变成长江旅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1994年6月,由美国发展理事会(WDC)主持,在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召开的全球超级工程会议上,她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放眼世界,从大海深处到茫茫太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壮举中有许多规模宏大技术高超的工程杰作。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她不仅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将为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和有关科技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也正因为三峡是一个巨大的水资源宝库,她的开发对国家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江泽民,凡是涉及长江治理开发和我国经济建设问题时,都对三峡工程表现了浓厚的兴趣,给予积极支持。
为了兴建三峡工程,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今的七十余年里,三峡工程简介
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 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1.1 防洪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1.3 航运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1 坝址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 己谩⑼杆?晕⑷酢U庑┮蛩毓钩闪诵藿?炷?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2.3 主要水工建筑物 2.3.1 大坝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前缘总长483米,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为7×9米;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厢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的客货轮。承船厢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总提升力为6000牛顿。
在靠左岸岸坡设有一条单线一级临时船闸,满足施工期通航的需要。其闸室有效尺寸为240×24×4米。
1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初二语文《三峡》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4、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2、欣赏优美文章,积累写作经验。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对于作家与作品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上互联网查找。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讨论方式来学习。
2、采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文言文四步诵读法”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2、“文言文固定程序阅读法”
(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观点及可取之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A、导入;B、朗读;C、学生展示所查资料;D、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A、质疑探究,提炼主题;B、品味语言,赏析亮点。C、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略)
二、学生展示所查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
1、关于作者。
2、关于《水经注》。
3、关于三峡。
三、朗读课文。(略)(教师说明朗读方法)
四、解读课文——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略)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
第 二 课 时
一、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友情提示:
A、文章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B、这些景物有什么主要特点?(请根据原文语句回答)
C、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成板书,大致内容如下。)
三
峡
山
两岸连山,重岩叠嶂。
妙处:
1、抓住三峡主要特征来写,突出其山水风光。
2、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的奇特壮美。
3、动静结合,写出了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
水
夏
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
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
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2、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主题。
友情提示:
A、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现了大自然的什么特征?
B、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抒发游览感慨,描绘高猿异相。请同学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请同学们注意文章的句式特点并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提出见解。教师可适当点拨。)
三、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1、同学们,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你的疑问,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根据本文的内容和意境,请同学们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作为本周的周记。请同学们不要只是照抄译文,而要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3、对比阅读、开拓视野。
《三峡》公开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09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三峡》复习教案 篇7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2、积累词汇,准确翻译.3、熟悉内容,感悟情感.4、了解写法,体会妙处.一、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文言文的复习课,有些同学认为上复习课就是把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再重新讲一遍,当然有那么其中一点意思,但更重要的复习课的重点大家要明确,就是要大家做到像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也就是温习旧的知识能够有新的体会,至于什么体会?无非就是体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及对知识点更深层次的领悟)。
二、学习质疑,方法积累。
翻开文言文大多同学说,“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语言差别,但早已经跟大家透露过读文言文大家应该注重两点是什么?第一是勤背诵。但并不是一味地什么都背,背什么?背知识点!并且围绕考点。第二是重理解。题目千变万化,但离不了主题,离不了中心。只要读懂了,理解了,怎么出题都不怕。今天的复习课,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考试中解决所出的题目,那么我们就应该围绕考点来进行复习。那么怎么围绕?万变不离课本,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有助于我们成绩的提高。读文言文的重点以及注意事项,我给大家总结出来了:(大家可以记录一下)
板书:
1、文学常识要记牢(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
例如:苏轼(北宋)而不是南宋。五柳先生是(东晋陶渊明)而不是柳宗元
细柳营的作者:司马迁(西汉)错记为司马光(北宋)意见与王安石不合的。
2、字形、字音要注意(读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cháng 上为衣,下为裳”,裳是裙子。
3、准确默写不粗心(背诵篇目)(准确熟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多字、草字)经常六选四诗句默写常犯这毛病。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实词翻译要准确(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例:例如《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中善者
adi—V 奸邪的事情
5、句子翻译要明确(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错误:我诚实知道没有徐公美。应该更正为:我的确知道不如徐公美。4和5点又有联系。只要掌握好了4而第5点也就没那么容易犯了。
6、作者感情要体会(文章思想,作者感情、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自己的感受)这就是讲的所谓的理解了。
以上介绍了复习文言文应该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但文言文的复习也讲求一个系统性,经常有同学在早上读书时目标不明确,今天读七年级的《三峡》明天读九年级的《出师表》。而且早读时间有限,今天读“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明天一翻开书还是“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无目的性。应该讲求一轮又一轮的系统性复习。注重积累。
三、课文复习。
今天翻开七年级上册的《三峡》我们简单来复习这一课。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
《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这是一篇描述三峡风景的文言文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应该注意字,音。
2、一起来回忆一下实词和字的特殊用法:
自:从
曦月:阳光,月亮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良:实在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注意实词翻译同时还应该注意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3、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先总写后分写还是先分写后总写?)总写了什么?又分写了哪些?
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分写三峡四季的景色,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4、文中有一些重点句子需要大家翻译的: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呀
⑶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每当春冬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样子。
5、前面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是按照总分的写法,分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那么四季景色着重于哪些景物的描写?(水和山)
6、哪些句子是写了三峡的水?
写夏水的句子:并且写出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让我们总结一下,三峡的水是什么样的? 非常的秀美 哪些句子是写了三峡的山?
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高峻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三峡的山给予我们一个怎么样的感受?
非常的壮丽
9、本文是按照四季景色来写的,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
先写夏,再写春冬,最后写秋,而不按照春夏秋冬来写,是因为根据水的盛到枯的变化过程。作者在最后一段抓住猿声哀转的特点,以及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从而反衬三峡从而渲染了三峡秋景的凄凉气氛。
10、本文中作者的感情也是一个考点,那么作者是纯粹为了景美而写景吗?
绝对不是。其实作者在描绘三峡奇景的同时也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赞美三峡盛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伤感之情。
四、下面我们来做一些对比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实在(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3)水皆缥碧.. 青白色
(4)窥谷忘反. 通返,返回
2、填空理解:《三峡》原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3、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实则分别体会作者的感情
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4、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B)
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B.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五、小结:
点评学生习作,道出本节课重点,学习短小优美的文章,讲究手、脑、口、眼并用,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诠释一下美。
【三峡鉴赏】推荐阅读: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评课08-01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设计09-13
三峡移民07-20
三峡好人06-15
三峡人家07-26
三峡06-02
三峡日记08-24
三峡坝区07-16
三峡地区07-22
三峡水库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