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精选11篇)
乡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篇1
乡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乡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XX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乡农业服务坚持以发展为主线,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构建和谐农村作为目标,牢牢把握生产发展主题,始终突出农民增收为中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和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年来,通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全年预定的全部工作目标任务。
一、巩固保障粮食生产,全面完成粮食直补和水稻、玉米等补贴核实工作
农技部门根据上级部门的精神要求,先后采取广播讲座、村干部会议、农民科技培训等方式方法,大力推广轻型栽培、测土配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实用先进技术。由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到位,今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760多亩,其中玉米5124亩,水稻5994亩,其它作物6960多亩,全年粮食产量43000多吨。全面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任务,收取农业保险种植业保费元,保险种植面积水稻5294亩,玉米亩,油菜亩,马铃薯亩,茶叶亩。收取住房保险1078户,共计16940元。
二、开展科普示范,促进农业科学生产技术推广
1、我乡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工作部署,全面开展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中,农业服务中心以“科技示范县”为依托,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全面推广落实农业生产项目。主要开展茶叶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示范户27户,辐射带动农户1000多户。组织了机采茶园建设及其机采技术等6期培训,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100人,新型农民培训78人,发放学习资料200多份。养殖(猪)示范户5户,29头。大鲵养殖示范户5户,3500尾。落实了乡级指导员1名,对服务对象进行指导。
三、积极配合县农业执法,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
1、加强学习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上半年,组织13个村采取会议培训、科技下乡、设点咨询、印发宣传资料到集市发放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共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500多人次。
2、严格产地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农贸市场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抽检。对每次抽检结果,都定期向城乡居民进行公告,较好地发挥了监督和引导作用。
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发展后续产业
今年,县农业局下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其中,落实我乡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主要内容是新改建茶园1324亩,其中新店村360亩,石马村400亩,苦竹村60亩,德胜村504亩。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后续产业建设项目,我乡农业中心成员与县农业局专业技术指导专家一起,赴项目实施的各村实地调研茶叶产业化发展情况,并指导其栽植技术。
五、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1、全乡新建机耕道2条,草坪2公里硬化,罗山公里硬化。共计公里,超额完成指标任务。对改善当地群众出行条件、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我乡XX年共计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6个,其中道路硬化工程4个,道路建设工程2个,总长公里。群众筹资人数976人,群众投工数5500。项目总投资1206700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60万元,县级整合资金10万元。项目现已验收了4个项目。“一事一议”项目使直接受益人达976人,经济效益显著。
六、抓好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农作物丰收
1、积极抓好病虫测报工作,对病虫测报做到及时发布、监控和预防工作。根据天气变化因地制宜制定方案,采取措施尽全力确保我乡今年粮食总产量不下降,农民减产不减收。
2、病虫害防治:在病虫害高发期,召开乡村两级干部会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由联系村干部及村组干部下到田间地头,为老百姓解决病虫害防治方面的问题。我中心有专人负责病虫害的接收、处理工作。务必做到上报一件、解决一件的原则,到实地了解病情,拿出解决办法,从而保证了我乡全年无重大病虫害发生。
七、农机监管工作全面推进,安全意识稳步提升
在乡党委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下,抽调一名农机员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协助派出所等有关部门,清理整顿农用车辆、农业机械无证驾驶、人货混载等违法行为,有效控制了农业机械事故。同时开展了农机生产安全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使农户懂得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八、水利水保工作力度加大,社会化服务功能齐全
全年以水土保持工作为重点,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认真做好管护区检查,加大水利执法力度。对辖区内的河道和库区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隐患和出现的问题及时排查,为防洪防汛工作奠定基础。夏季以防汛工作为主线,认真按照县防办的要求,做好值班值宿工作,结合本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防洪预案,落实了各种防洪措施,较好地完成了XX年的防洪工作任务。
农业服务中心在完成上述工作同时,还全面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中心工作任务,农业保险、粮种补贴、一事一议等工作均做到了积极、认真的努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全年农业生产任务仍然还在进行之中,任重而道远,我乡农业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还将继续开展各项农业工作,确保今年全年农业生产取得圆满完成和粮食稳产增产,农户增收目标。
乡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篇2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业务结构逐步优化。2015 年,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 309.3亿美元,执行金额966.9 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2.1%和18.9%。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872.9亿美元,执行金额646.4 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1.5%和15.6%。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动漫及网游设计研发、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等知识流程外包业务快速发展,带动服务外包业务结构逐步优化。
吸纳就业成效显著,专业服务能力日益提高。2015年,我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5 644家,同比增长70.6%。新增从业人员127.5万人,其中大学毕业生(含大专)66.9 万人,同比分别增长79.3%和37.1%。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新获得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BS7799)等13项国际认证1491 个,同比增长7.3%。截至2015 年底,我国企业累计获得国际认证8774 个,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日益提高。
在岸市场潜力不断释放,产业融合程度加深。我国实施“互联网+”战略和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与服务业和制造业创新融合发展,不断释放在岸服务外包市场潜力,推动在岸业务快速发展。2015年,在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61.4亿美元,执行金额106.3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8%和21.7%。基于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化生产组织方式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加深服务外包与信息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能源业、金融业、卫生健康业等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
“一带一路”市场快速发展,国内产业转移效应显现。2015年,我国企业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市场,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78.3亿美元和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河北省的秦皇岛、石家庄和保定等市有序承接京津的服务外包产业转移,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全省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达到11.6 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倍。长江经济带沿线的江西省、湖北省和湖南省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7%、33.8%和26.6%,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5 年,商务部紧紧围绕营造市场环境、鼓励创新发展,对接国家战略、拓展市场空间,促进了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凝心聚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加强政策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合力;实施“服务外包竞争力提升工程”,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发挥示范集聚效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拓宽重点支持方向,改进资金使用方式,增强地方因地制宜使用资金的主动性;加强信息服务,改进信息系统功能,定期发布产业发展信息,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着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主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大连软交会、杭州服博会等交易平台,促进跨国公司转移国际服务外包业务。
鼓励创新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逐步取代模仿型排浪式消费,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逐渐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经济增长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创新日益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服务外包产业采用专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契合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求,适应了培育竞争新优势、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契合国家战略,拓展市场空间。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双创”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政府、企业、社团等大量采用服务外包的生产组织方式,为发展在岸外包创造了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东西双向开放,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服务外包转移带动作用明显。此外,“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国际市场空间。
乡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篇3
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计划汇报
塘州乡农业服务中心韦学锦
主席、副主席及各位主席团成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塘州乡农业服务中心2011年春耕备耕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计划向大会作汇报。请予审议,同时敬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塘州乡农业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
现有在编人数4人,其中带薪离岗创办产业化1人,实有在岗3人。获得助理农艺师职称2人,技术员职称2人。办公条件困难,目前与兽医站共挤一室。
二、我乡种植业的基本现状
目前我乡在册的耕地面积16064.61亩,其中田9724.61亩(税改面积),土6326.39亩。土地详查统计资料(2001年)显示,我乡田面积17335.2亩,(其中水田5154.5亩,望天田12180.8亩)土8378.9亩,2002、2003两年实施退耕还林共2052.51亩,现可耕种的旱地只有6326.39亩。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适用技术的培训力度,水稻温室两段育秧、宽窄行栽秧等增产技术已得到普及,水稻、玉米“两杂”推广率已达95%以上。2007年全乡粮食总产量6367吨,人均粮食321公斤,全乡人均粮食接近温饱线(325公斤),种植业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35%。但从整体看,我乡种植产业结构单一,对秋种重视不够,导致复种指数不高,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在种植业这块增收渠道不宽。
三、春耕备耕及生产情况
(一)、春耕进展情况
截至3月25日,全乡已打秧田510亩;翻犁土5500亩;完成修剪去年定植桑园341亩;完成今年新增定植桑苗346亩;玉米育苗定向移栽示范营养土配制及装袋完成300000个。
(二)、农资准备情况
目前,塘州乡政府驻地经营两杂种子有13户,推销8家公司的种子。两杂种子、化肥及其他农用物资货源充足,能够满足全乡春耕生产的需要。据调查,化肥中的复合肥去年21元/25kg左右,今年29元/25kg左右,涨幅4%;尿素与去年基本持平;两杂种子在去年的基础上每公斤上涨2元,涨幅8-14%之间。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围绕“粮食稳定
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确定我乡今年农业生产目标任务。一是粮食播种面积21500亩,总产量6453吨,人均粮食325公斤;经济作物播种5400亩(油料4000亩、蔬菜1400亩);二是以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为手段,抓好种桑养蚕、水稻高产栽培(超级稻)、宽厢宽带种植、辣椒高产栽培等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用现代农业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发挥科技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三是围绕以上产业,实施“样板”示范工程。计划举办超级稻种植示范100亩(塘州村)、宽厢宽带玉米种植示范100亩(石旺村)、种桑养蚕100亩(石旺村)、蔬菜(本地辣椒)100亩(中化、安塘村)的示范样板,通过举办样板,实行丰产要素最佳配臵,达到办好一片样板,培训一批农民技术员,传播一套实用技术,带动一个产业发展。
2、突出重点,精心指导,培育发展种桑养蚕和蔬菜种植两大产业,稳步推进产业化进程。东桑西移是国家调整农业产业区域布局的重大举措,我乡一定要抓住国家对该项目重点扶持的机遇,以县农业局确定在塘州修建第一幢烘茧房为契机,精心指导蚕农做好蚕茧各个环节的生产,力争今年实现亩产值1500元以上,以此带动来年该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厦蓉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穿越我县境内50多公里,未来3-5年内,每天约有3万人在我县施工,人数相当于现在县城的人口,每天消费粮食、蔬菜、肉类的量很大,因此我乡也要组织生产适时对路的农产品,确保供应,提高群众收入。
3、捕捉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我乡“望天田”占总田面积的70%,每年因缺水打田而延误农时导致水稻或其它农作物减产的面积大约600亩,损失约24万元。现在猪肉市场价格在12元/斤左右,同比上涨120%。为此,建议将“十年九旱”的“望天田”改种玉米,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然后喂猪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总之,“一年之计在于春”,围绕“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
文化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篇4
一、基本情况
(一)科室人员及职责:
1.科室人员7人。
2.科室职责:
(1)负责全镇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
(2)负责镇域内文化市场、文物监督管理工作。
(3)负责全镇体育工作、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
(4)负责协调歌华有线公司,保证镇域内有线电视的安全播出。
(二)文化队伍及体育器材情况:
我镇现有文体活动中心1处;品牌队伍23支,从事演出人员960人;健身广场23处,健身器材5677件;塑胶篮球场6个;普通篮球场7个;图书2万本;有线电视光接点69处;水上游乐园1处;文化景观大道1处;露天大型电子显示频3处;文物遗址4处;
二、加强科室业务技能学习,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和欣赏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科室人员业务技能来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需求那:
一是,加强科室人员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来满足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
二是,积极参加镇、区、市的文体业务培训,增加自身知识面;
三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到知法、守法、讲法;
四是,积极投身文化体育事业中去,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同时,总结不足,取长补短,丰富工作经验,了解群众所需、所想的文化活动,使村品牌队伍向着专业化标准推进。
三、文化工作
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文化事业作为全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始终从工作上严格要求,资金上全力支持,设施上不断完善。今年在文化事业上投资4000余万元,改善提升了村民娱乐条件。
1.为加强了镇村文体阵地建设,穆家峪镇投资1700万元,在国华小学道东,新建了占地面积14.757亩(9838平米),建筑面积3003平米的文体中心。目前,已投入使用。
2.加大农村文化宣传基础投入,利用互联网数据平台,在我镇西穆家峪、九松山、达峪沟村投入110余万元,新建露天大型电子显示频3处,用来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及文化动态。
3.春节将至,区文联书法爱好者走进上峪村,现场书写春联、福字为广大村民送上新春的祝福,并以走访、慰问形式发放到低保户。
4.组织各村文化宣传员,培训业务12次。参与区文委组织的业务培训2次(文物6月9日、电影8月8、9日)。
5.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贯彻落实宣传《文物保护法》,我镇对荆稍坟古墓群;羊山王爷园寝、碱厂娘娘庙遗址、庄头峪四杆岭烈士陵园,进行建档备案。同时,加强日常巡视检查,随时对文物进行保护。
6.为发展村级文化娱乐活动,推进文化品牌队伍健康向上持续发展,镇每年向村级拨付文化活动经费20余万元,来弥补村级文化活动经费不足问题。同时,村级品牌队伍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因地制宜,将工作当中的正反典型,排成节目、小品等展现给村民,使村民在娱乐中得到启示和教育。截止到目前,我镇送文化下乡演出130场;送电影下乡演出930场;参与大型演出2场,镇村演出共1062场次。
7.我镇藏书共5万册,其中镇文体中心1万余册,对镇文体中心新配送的图书进行分类、上架、登记等工作,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览环境。
8.为确保有线电视的安全播出,文化服务中心在与各村及相关单位签订了有线电视安全播出责任书25份,并利用一周时间,对镇域内各村、各单位有线电视网络使用情况进行了安全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进行了上报。
9.积极协调区歌华公司,做好我镇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后期的维修维护工作。
10.协同镇派出所、工商所、综治办等相关部门对镇域内的文化市场进行安全性检查,确保了安全无事故发生。
四、体育工作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全面提高我镇村民健身意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和利用有限资金,加大对健身广场和器材的规划投入,新建、改建、绿化、硬化、亮化了整体健身环境,使村民闲暇之余有一处好的健身场地、有一件好的健身器材。达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目的,为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1.全年提升我镇健身广场8处,更换新装健身器材987件,新建标准塑胶篮球场6个,使村民与城里享有同等的健身福利。
2.积极组织参与6月10日密云区第一届全民运动会。并组织22个行政村及企业和科室站办为代表36名队员,2名党政主要领导为领队,武装部长为旗手的运动方队,在通过主席台时,向全区各行各业展示了我镇精神风貌,赢得区领导的认可,荣获区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3.组织参加体育局举办的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象棋、太极拳、太极剑、健步走等体育项目12次。
五、中心工作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完成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年初与村两委制定了村经济发展规划;做好重大节日及两会期间的烟花爆竹燃放、煤气中毒、安保维稳工作;做好清明节防火工作;做好防汛入村值守工作;做好创建验收工作。
六、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镇文化服务中心将针对上一年存在的问题,积极想方设法加以解决,继续遵循“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团结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实现开拓创新、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节目,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让大众文化回归大众,让人民文艺扎根人民,使农村文化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使《全民健身计划》得以实现。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篇5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2007-12-07 14:17:4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2)今年来,镇农业服务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加大力气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抓好村社财务管理,促进了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跨越。现将200*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经济发展综合目标完成情况
1、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79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2、农民人均收入纯收入比上年增加200元,比上年增长5﹒5。
(二)农村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目标完成情况
一、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
1、加快畜牧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2325吨,完成101;狂犬病防疫率100;猪口蹄疫预防、猪瘟三联苗注射、鸡新城疫免疫率均为100,并通过市畜牧局验收。
2、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完成种养殖专业大户摸底调查统计,组建了五大协会、七大基地领导班子。已进一步规范了7个基地建设,成立了珍珠鸡养殖技术协会和果树苗木种植技术协会;新增无公害水稻9900亩,完成132,发展无公害蔬菜210亩(双槐村和长林村),完成105。
3、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4项(秸秆综合利用及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食用竹规范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抛秧技术),建成科技示范基地1个(回龙村400亩食用竹示范
基地),科技示范村2个(双槐村珍珠鸡示范养殖和花溪村经济林木示范种植),发放秸秆综合利用、育秧及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资料3000余份,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1期(食用竹栽培管理、水稻育秧、秸秆综合利用及稻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受训6500余人(次),开展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信息管理等科普知识宣传4期,受教育8000余人(次)。完成秸秆禁烧工作,与去年相比露天焚烧秸秆现象明显减少,完成秸秆还田8200亩,其中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5100亩,完成全年推广任务的100。
二、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1、在南溪、柳林、栏厢、齐心四个村新建U型渠工程2千余米,完成167,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0亩,完成229,新增节旱地浇灌面积1750亩,完成115,在山区5个村新建和改建微水治旱工程建设项目38处,并接受了成都市的检查验收,在山区村和平坝村组织实施完成
水利建设项目70余处,完成100。制定春灌用水及汛期防洪安排意见,装防洪预备铁笼50条、竹笼40条为干河子安全度汛做了充分准备,完成春灌育秧用水组织及协调工作。
2、按市目督办要求完成了长林村中、低产田改造的工程规划、工程预算和工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及资金的争取工作,目前工程已开始实施,预计2004年元月下旬完成。
3、完成春季义务植树万株,完成100,签订了200*年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责任书和森林防火到户责任书及退耕还林申办林权证前期勘察登记制图工作,全年未发生盗伐、滥伐天然林现象。完成了退耕还林种苗补助、教育医疗保险补助的兑现。同时完成了退耕还林档案的规范管理工作。
4、完成了般若寺会期防火安全执勤以及全年森林防火安全宣传、检查、巡山护林工作。
三、抓好村社财务管理,维护农村社会
稳定
1、完成13个村的财务清理工作(清泉村除外),安排布置了规范村、社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工作并参与了清泉村移民专项资金的财务清理检查工作。
2、对齐心6组果园、银杏园、苦丁茶基地,5组麻竹、干果基地共330亩土地承包合同进行了规范,完善了移民承包土地档案卡及土地承包证书的申报工作。完善往年土地流转合同73份,完成目标任务的102。完成移民土地承包颁证37户,完成率100。
3、完成市农牧局交办的关于上游村2组孟坤富二环路占地分配问题的调查答复。
4、完成农网改造遗留问题的调查摸底工作,并与电管站进行了衔接。对全镇农网未改造部分已书面报告市政府、市供电局。
(三)完成镇党委、政府年初制定的其它工作目标和临时交办任务及新增工作情况
1、完成备耕农用油料、农机配件供应准备工作以及农机监理安全检查工作。
2、按时按要求完成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报表,扶贫监测调查报表等相关报表的填报工作。
3、完成农业服务中心年初工作目标任务的分解,并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签订了200*年工作目标责任书。
4、上报农村信息51条,其中成都市农业信息中心每日焦点采纳信息6条,编辑镇情简报12期(镇目标办采纳简报信息一期),电视台报道部门工作3次,报社刊登农村信息4条,建设规范化信息联站1个。
5、完成全镇种植资金信誉贷款户的模底调查,并发放了贷款。
6、完成200*年农业税征收清册到户工作。
7、完成福塘坝电站输电线路房屋搬迁协调及村民安置补偿工作。
8、完成花溪村变电房至般若寺
乡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篇6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全国各地自下而上纷纷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 组织政府部门集中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据统计, 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40 451 家, 其中省市级政务服务中心377 家、区县级政务服务中心2 740 家、乡镇 ( 街道) 便民服务中心37 334 家, 其服务功能从最初单纯的投资项目审批逐步扩展到便民服务、政务公开、热线电话、电子政务、公共资源交易、行政投诉等直接面向社会公众且内在联系紧密的政务服务领域, 成为集行政权力运行、政务公开、便民服务、法制监督、效能监察、政民互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 有效地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2012 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指出, 服务中心是实施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重要平台, 各地要因地制宜规范和发展各级各类服务中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 集中办理行政审批, 实行一个部门一个窗口对外, 一级地方政府“一站式”服务, 减少环节, 提高效率, 等等。这些政策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步伐、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发展空间。
为顺应改革发展需求, 规范和指导政务服务中心有序开展工作,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分别于2010 年和2011 年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确定由新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山东省质监局、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西城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福建省龙岩政务服务中心、安徽省广德县政务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承担《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指南》《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两大系列6 项国家标准起草制定任务;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现代服务标准化发展研究中心与江苏省镇江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同承担《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起草制定任务, 标准性质为“推荐”, 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
标准起草过程
标准编制计划下达后, 承担单位密切协作, 分别成立了标准编制领导小组和编写小组, 确定了标准起草成员, 制定了总体工作思路, 明确了各自职责和各阶段的任务分工。编制组根据标准编写大纲框架, 先后分头到上海、泉州、宁波、深圳、珠海、漳州、成都、贵州等地政务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考察, 充分掌握各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广泛征求对标准制订工作的意见建议, 对其共性特点进行了认真归纳、总结和提炼, 同时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 最大限度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广泛调研基础上, 编制组对掌握的材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参照GB/T 24421.4-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等国家标准, 并按照《行政许可法》有关原则和要求, 编写形成了标准初稿。之后, 编制组通过现场座谈和信函两种方式, 分别对标准内容面向全国各地征求意见, 根据征求的意见建议对标准作了进一步修订后, 于2013年4月28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审查会议, 决定通过审查并对标准内容提出了部分修改建议。按照与会专家的审查意见和建议, 标准编制组对相关标准内容再一次进行了精心修改, 形成了报批稿。上报过程中, 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举措, 在严格行政许可设定, 进一步简政放权,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编制组按照上级文件精神重新调整充实标准内容, 力求符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和趋势。2014年8月24日, 召开专家研讨会对标准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和修改, 并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修改完善后上报审查。2014年9月26日, 7项国家标准顺利通过了专家审查, 并于2015年完成报批程序, 正式对外发布。
标准的基本结构及内容
《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指南》《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两大系列6项国家标准和《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如下:
1. 《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指南》系列标准
该系列标准主要是解决各地政务服务中心如何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的问题, 对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如何开展, 标准体系、分体系、子体系如何搭建, 各体系标准如何建立, 标准体系和相关标准如何实施、如何评价和持续改进等进行了详细规范, 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可参照的工作思路、方法、程序。主要包括“基本要求”、“标准体系”两项标准。
(1) 《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 部分“基本要求”
本部分主要对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机构和人员以及标准体系的建立、标准的制定、实施、评价与持续改进等作出相应规定, 指导各地政务服务中心有序开展标准化工作。
本部分共分为10 章, 主要内容如下:
第1 章“范围”, 界定了本部分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适用领域;
第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主要列出了本部分标准主要参考和引用的GB/T 24421 等国家标准清单;
第3 章“术语和定义”, 对政务服务中心和服务对象这两条最基本的术语进行定义, 并对术语和定义的适用范围作了明确界定;
第4 章“标准化工作基本原则”, 从“依法依规、科学严谨, 总体规划、有效实施, 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广泛参与、持续完善”4个方面提出了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5 章“标准化主要任务”, 从5个方面明确了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第6 章“标准化机构和人员”, 主要明确了开展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化机构设置和配备工作人员方面的要求, 为政务服务中心顺利实施服务标准化提供基础保障;
第7 章“标准体系的建立”, 提出了标准体系建立的基本要求, 指出标准体系应围绕实现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方针和目标建立, 做到目标明确、特色突出、满足需求;
第8 章“标准的制定”, 规定了政务服务中心的标准起草、征求意见、标准审查、标准批准与发布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重点强调标准的制定应以服务对象为导向, 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第9 章“标准的实施”, 规定了标准实施的具体要求, 强调标准应根据其内容和适用对象等因素, 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实施中的推进和有效监控以及对未达到预期实施效果的标准, 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等;
第10 章“评价与持续改进”, 规定了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评价和持续改进的原则和方式, 强调开展标准化工作应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以求不断改进标准化的内容和成效。
(2) 《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 部分“标准体系”
本部分主要是对标准体系的总体结构、通用基础、服务提供、管理工作和岗位工作四大标准分体系的构成及要求等作出规定, 指出各地政务服务中心可直接对体系进行相应删减或增加来完成体系搭建, 为服务中心标准体系搭建和标准制定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模板。
本部分共分为8 章, 主要内容如下:
第1 章“范围”, 界定了本部分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适用领域。
第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了本部分标准主要参考和引用的GB/T24421 等国家标准清单。
第3 章“术语和定义”, 对服务提供标准、进驻部门、事项、窗口和管理机构这五条术语进行定义, 并对术语和定义的适用范围作了明确界定。
第4 章“标准体系的组成”, 对政务服务中心标准体系总体框架结构进行了阐述, 指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体系是在服务中心的目标任务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精神指导下, 以通用基础标准分体系为基础, 以服务提供标准分体系为核心, 以管理标准分体系和岗位工作标准分体系为支撑和保障的有机整体。
第5 章“通用基础标准分体系”, 对该分体系标准的制订范围、要求以及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形式进行了规范。
第6 章“服务提供标准分体系”, 重点围绕行政服务提供的全过程, 对政务服务提供的质量要求以及服务提供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了规范。该分体系主要由服务规范和服务提供规程两个子体系组成。其中, 服务规范子体系主要从服务提供结果应满足的功能性、经济性、规范性、时间性、文明性、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等特性方面要求, 对政务服务中心通用、管理机构和窗口3 个层面需要收集、制定的标准进行明确。服务提供规程子体系围绕服务提供过程中所用方法和程序, 明确了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机构服务提供规程和窗口服务提供规程的建设内容, 为优质高效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第7 章“管理标准分体系”, 围绕保障服务提供标准的有效实施, 从政务服务中心通用、管理机构和窗口3 个方面, 对人力资源管理、设施设备管理、能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安全与应急管理、监督与考核、评价与改进8 个标准子体系需要收集、制定的标准进行明确。
第8 章“岗位工作标准分体系”, 主要围绕服务标准化工作的贯彻落实, 对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和窗口应收集和制订的岗位工作标准的范围、内容及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2.《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系列标准
该系列标准主要是解决各地政务服务中心如何进行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的问题, 涵盖了政务服务中心建立、运行、服务提供、服务监督、考核评价等各环节的工作内容, 对政务服务中心如何建立, 应具备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条件, 应进驻什么样的部门、事项和人员, 应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应如何对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评价等进行全面规范, 为各地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运行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借鉴。主要包括“基本要求”、 “进驻要求”、 “窗口服务提供要求”、 “窗口效能评价要求”4 项标准。
(1) 《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第1 部分“基本要求”
本部分主要是对服务中心的服务组织、设施设备、运行管理、监督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 对服务中心建立与运行应达到的软、硬件要求进行统一规定。
本部分共分为7章, 主要内容如下:
第1 章“范围”, 界定了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适用领域;
第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了标准主要参考和引用的GB 2894 等国家标准清单。
第3 章“术语和定义”, 对政务服务中心、进驻部门、事项、窗口、管理机构5 条术语进行定义, 对术语和定义的适用范围作了明确界定。
第4 章“服务组织”, 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两方面对服务组织构成作出了明确规定。
第5 章“服务设施设备”, 对服务场所的选址、建筑设计、功能分区、窗口布局、服务设备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第6 章“运行管理”, 从服务中心的部门、事项和窗口人员进驻, 窗口服务及人员管理, 财务管理, 档案管理, 安全管理等服务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规定了满足运行管理要求的必备条件。
第7 章“监督与评价”, 对监督与评价的形式、方法、结果运用等提出了要求。
(2) 《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第2 部分“进驻要求”
本部分主要是对服务中心进驻部门、事项和人员的范围、程序和管理等进行规范, 力求体现各地服务中心建设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现实需求。
本部分共分为6 章, 含两个资料性附录。主要内容如下:
第1 章“范围”, 界定了本部分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适用领域。
第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了标准主要参考和引用的国家标准清单。
第3 章 “术语和定义”, 对部门进驻、事项进驻、窗口人员进驻这3 条术语进行定义, 并对术语和定义的适用范围作了明确界定。
第4 章“部门进驻要求”, 对部门进驻的范围、程序和管理要求进行规范, 明确了哪类部门可以进驻, 按照什么样的程序进驻, 并从办公条件提供、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和动态调整等方面明确了进驻以后的管理要求。
第5 章“事项进驻要求”, 与第4章内容相互呼应, 对事项进驻的范围、程序和管理要求进行规范, 明确了事项进驻的类别、方式和程序, 并从督促进驻部门梳理办理流程、压缩时限、精简材料、规范收费、专用设备同步进驻、动态调整和委托受理事项的管理等方面明确了事项进驻以后的管理要求。
第6 章“窗口人员进驻要求”, 一是从一般窗口人员和窗口负责人角度, 对窗口人员应具备的任职素质和执业技术要求进行规范;二是对窗口人员进驻的选派程序进行规范;三是对窗口人员进驻后的日常管理、培训、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附录”部分, 编写了《授权委托书》和《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人员登记备案表》两个资料性附录, 帮助标准使用者尽快掌握条款内容。
(3) 《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第3 部分“窗口服务提供要求”
本部分主要对窗口服务提供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服务程序及其他要求进行规范, 确保窗口服务遵照相应标准要求来实施, 取得最佳服务效果。
本部分共分为7 章, 含3 个资料性附录, 主要内容如下:
第1 章“范围”, 界定了本部分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适用领域。
第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了标准主要参考和引用的国家标准清单。
第3 章“基本要求”, 从规范运行、信息公开、文明礼仪、提供方式等方面对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服务提出基本要求。
第4 章“服务程序”, 对窗口服务提供过程中的各个程序环节进行了明确和界定, 并对各环节应达到的质量要求进行了详尽规定。
第5 章“服务礼仪”, 从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服务语言、沟通技巧等方面对窗口服务礼仪作出了规范要求。
第6 章“信息公开”, 对服务提供过程中应向服务对象公开和告知的服务信息等内容以及公开方式进行了规定。
第7 章“监督与评价”, 就如何应对窗口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和应用满意度评价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
“附录”部分, 编写了《受理通知书》、《补正材料通知书》和《服务告知单》3个资料性附录, 帮助标准使用者尽快掌握条款内容。
(4) 《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第4 部分“窗口服务评价要求”
本部分主要是对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服务评价的原则、机构及人员、指标、依据、程序、改进提高等进行规范, 指导各地政务服务中心科学有效地开展窗口服务评价工作。
本部分共分为8章, 主要内容如下:
第1 章“范围”, 界定了本部分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适用领域。
第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了标准主要参考和引用的GB/T 24421.4等国家标准清单。
第3 章“术语和定义”, 对窗口服务评价、事项进驻落实率、窗口授权执行率、办理提速率、现场办结率、联办率、网上受理率、窗口服务满意率、异常办理、有效投诉、投诉率、投诉处理满意率等12 条术语进行定义, 并对术语和定义的适用范围作了明确界定。
第4 章“评价原则”, 明确提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效能评价工作应遵循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合法合理、实效性这4 项基本原则。
第5 章“评价机构及人员”, 对服务中心承担窗口效能评价的内设机构以及工作人员应具备的主要条件和工作职责进行了规范。
第6 章“评价指标”, 对窗口服务评价的关键指标即办事效率、服务对象评价满意率、异常办理、投诉处理等方面指标的构成、范围、权重分配等进行量化规范, 力求窗口服务评价指标分类更加丰富、科学、清晰、实用, 对工作指导性更强。
第7 章“评价程序”, 对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材料的获取方式、材料内容、样本选择进行了规范, 明确提出按照“资料分析、定量打分、定性考评、形成报告”程序实施评价, 目的是保证步骤严谨和结果客观公正, 便于形成科学的窗口服务评价建议和决定。
第8 章“改进提高”, 从改进要求和全面提高两个方面, 对窗口服务评价如何科学运用评价结果, 不断改进窗口服务质量提出明确要求。
3.《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服务规范》
该标准主要是解决各地政务服务中心如何进行网上服务的问题。一方面, 本标准从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服务的基本原则、服务内容、服务提供要求、服务保障和评价改进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范性要求, 并结合当前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大厅的现状, 尽量使相关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为政务服务中心提供规范化的网上服务, 促进政务服务中心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依据;另一方面, 本标准提倡数据标准化, 无论对于横向的政府同级各个部门, 还是纵向的省、市、县、乡, 都提倡数据内部兼容流传, 因此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和监督检查提供平台基础, 有利于管理机构依据本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监管与引导。本标准主要包括“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在“服务提供”部分, 主要规定了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服务提供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 包括总则、信息公开服务、网上办理服务和民意互动服务四方面。针对三大类服务内容规定了每项服务内容应至少包括的基本服务内容, 明确了服务办理时限和提供服务的渠道要求。
在“服务保障”部分, 主要规定了信息及系统安全、数据记录管理、提醒警示、多渠道交互、CA数字认证、电子化证照、场景式服务、服务特殊人群, 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大厅宜具备的八项重点核心功能。
在“服务评价与改进”部分, 主要规定了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服务可采用自我评价、第三方评价、用户评价、管理机构评级监督机关评价或多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并应按照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标准的实施展望
1. 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有效指导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
政务服务中心是自下而上进行的改革, 是地方政府自身的革命, 目前各地服务中心建设模式不一、运行方式不一、服务标准不一, 在运行和管理中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相对复杂, 还没有强有力的体制支撑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7 项国家标准发布后, 将对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发展、功能设置、服务提供、监督评议和标准化管理进行系统指导和规范, 有助于全国各地更加合理、更加全面、更加规范地开展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2. 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有助于简政放权工作的稳步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把实施简政放权、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戏和当头炮, 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 一方面推进简政放权, 大幅取消下放审批权力;另一方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优化服务供给。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作为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已成为各项改革举措落地实施, 检验简政放权改革成效, 落实改革红利的最佳实践验证平台。通过标准化手段对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进行规范提升, 将对固化简政放权改革成果、规范行政服务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政府管理提供一种新的路径选择
标准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2015 年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程序, 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推行政务服务“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和“网上办理”等要求, 这些要求契合了标准化精简统一、协调优化、便于公开等特点, 为推行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指南》《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两大系列以及《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服务规范》7 项国家标准的出台, 对于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 运用标准化手段推动政务服务的规范化、系统化、透明化和常态化, 建设服务政府、效能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 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标准实施与推广建议
关于标准发布后的实施与推广工作, 提出以下建议:
(1) 《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指南》《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两大系列和《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服务规范》7 项标准, 是站在宏观角度对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管理总结出的普遍性、框架性要求, 相对于具体的政务服务中心来说, 这些标准只是一个笼统的规定, 需要各地中心在实际贯彻执行中进行细化和充实。
(2) 随着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 在国家政策层面必将对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提出更多、更新、更细的要求, 需要各地中心结合简政放权的有关精神对标准内容进行不断完善提升。
乡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篇7
2011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2011年,农业服务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围绕“三新”示范工程,突出抓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基础的投入,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机推广、管理和服务,狠抓劳务经济,一年来,通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预定的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1工作简要回顾
(一)现代农业生产呈现良好的态势
一年来,通过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狠抓新型农民培育工程,促进了全镇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完成了2万亩现代农业覆膜玉米示范区建设,建成了万亩吨粮示范区,推广并扩大了万寿菊种植面积,全镇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中,农业服务中心以“科技示范县”为依托,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全面推广落实农
业生产项目。设立新品种实验田,为新品种全面推广打下扎实的基础。组织中心技术人员对覆膜玉米种植方法进行全面指导,从选种、覆膜到田间管理进行全方位跟踪服务,增加了群众进行覆膜玉米种植的信心,通过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和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精心指导,提升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引导项目区农民大面积选用了当地兴安种业公司自主培育的兴安一号、二号、三号玉米新品种,在提升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更体现出了新品种推广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又在蘑菇气村八组尝试性地推广了300亩覆膜玉米种植项目,获得了成功,亩产量达1600斤,为来年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发展设施农业上,中心技术人员对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设施栽培的实地情况、蔬菜种植、大棚搭建、棚内品种布局、茬口安排、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统一的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了农业技术新品种推广的重大意义,全镇日光温室达到15座,蔬菜大棚达到110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水利水保工作力度加大,社会化服务功能齐全
全年以水土保持工作为重点,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认真做好管护区检查,加大水利执法力度。对辖区内的河道和堤坝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隐患和出现的问题及时排查,为防洪防汛工作奠定基础。夏季以防汛工作为主线,做好值班值宿工作,配合镇政府做好防汛预案中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对灌渠进行管理和维护,使灌渠能够发挥最大效用,确保水田的增产、增收。随时随地对自来水漏点进行彻底的排查修复,使自来水工程发挥效用。
(三)农机监理工作全面推进,安全意识稳步提升
一年来,农业服务中心狠抓农机规范化管理,加强农用新机械的推广使用,同时,还加强了农机安全教育与监管工作,进行了“平安农机”制度建设,完善了一系列农机安全监管制度,建立了一套管理台帐,使得农机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爱国村和中宁村开展了“农机安全村”活动,以这两个安全村为中心开展便民服务,即为百姓提供了方便,同时又扩大了农机安全工作的宣传面。并在全镇认真做好路检路查工作,真正将农机工作深入到村屯。在全年的常规工作中共为农户办理四轮车落户339台,开办农机驾驶员培训班两期,培训合格驾驶员267人,超额完成了农机局分配的工作任务。为农户检
车753台,审证770人;办理两证遗补、换证、过户业务89人次;为全镇的农机安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劳务输出工作成效显著,劳务经济大幅提升
以“科学发展,富民强镇”为主题,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指示精神,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各种引导性技能培训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建立了管理服务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完善了管理服务制度,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开始从体力型向智能型转变,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务经济已成为我镇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收入重要支撑。全年累计劳务输出总量5140人次,有组织输出1706人次,引导输出3434人次,首次输出350人次,技能培训850人,返乡创业农民工267人,全年实现劳务经济1.14亿元。
农业服务中心在完成上述工作同时,还全面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中心工作任务,农业保险、粮种补贴、自来水管护和包村等工作均做到了积极、认真的努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回顾全年的工作,对照年初的计划目标和上级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心业务人员应加强政策、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二是在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技术指导力度还应加强;三是在推广大型农机具使用力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下步工作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严峻形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农业、农业、水利和科技等各项工作,积极为领导当好参谋,为做好全镇的大农业工作不断努力。
二、2012年工作计划
(一)建设现代农业高产玉米示范区,加强技术指导,扩大示范区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抓实粮食生产和确保播种面积的到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二)抓好设施农业和效益农业的发展,组织调查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建设好标准化的设施农业蔬菜基地。
(三)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和辅导,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引导农民在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树立信心,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四)进一步做好农村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涉农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更好地为“三新”示范工程服务,确保农业增效、农村致富、农民增收。做好农业信息上传工作,及时发布或上报各类涉农信息。
(五)加强防汛抗旱值班。做到汛情早知道,早预防,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六)做好新农机的推广工作,加强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培训,强化农机驾驶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七)根据全镇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要求,做好有关土地整理工作。
(八)进一步加大气象灾害预警工作力度,发挥好乡镇气象协理员作用,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和气象灾害信息发布工作,为防汛、防灾提供信息支持。
乡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篇8
总结
今年以来,我街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在街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以实现出租屋和外来人口规范化、正规化管理和提高“两费一税”征收额为工作方向,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的各项新措施和新方法,努力为我街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舒适的社会环境。今年来,我街共征收“两费一税”868万元,办理IC卡暂住证16931张;登记出租屋3968栋(20842套),已办理租赁登记的3804户,符合出租条件的2215栋(15356套),出租屋整治合格率为%;登记外来
人员19102人。基本上完成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领导重视、狠抓落实我街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在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工作上加强了组织领导,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定时组织中心干部以及各社区房管员队伍的负责人学习上级有关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和管理知识,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和水平,使我街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和有效开展;二是建立起完善的会议制度,每星期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中心全体干部及社区居委会和出租屋管理员队伍负责人参加,总结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听取他们工作的汇报,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就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严密部署,促使我街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的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和有效开展;三是建立和完善出租屋和外来人员管理机制,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四是领导坚持带头,狠抓落实,在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工作中,我街
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领导坚持带头,工作在第一线,既当指挥官,又当战斗员,用先锋模范作用鼓舞士气。
二、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我街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从加强队伍教育和培训入手,强化岗位责任制,狠抓队伍的管理,探索和实行队伍考核新方案,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措施,使我街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的管理工作出现新的局面:
(一)加强队伍的教育、培训和整顿,狠抓队伍管理,促使队伍走上规范化和正规化的轨道我街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加大了对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定时组织全体干部、队员参加中心内部的学习培训班,学习有关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工作新研究、业务知识新思路等知识;积极组织队伍骨干参加区公安分局的培训学习。目前,已完成组长以上干部参加区公安分局的培训学习工作,从而达到了“内强素质,外强形象”的要求,提高队伍的总体素质。通过建立和完善会议制度,针对我
街社会治安严峻、出租和外来人员违法犯罪率偏高、“两费一税”征收难和工作难以展开的局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及时传达了上级相关部门的有关新规定,并结合实行制定一系列的实施办法,提高了全体干部及队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促使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什么不能去干,避免了工作上出现的差错,有效地开展社区管理工作,取得好的工作效果。通过加强队伍的规范化、正规化建设,使队伍的纪律、监督、管理和工作制度越来越完善。建立队伍的管理、监督机制,明确领导干部、队员的职责和责任,增强领导干部管理责任感和队员的纪律性和工作责任心,使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加大整顿力度,奖罚分明,提高队伍的总体素质,对法律意识、工作能力差,政治素质低、工作责任心不强以及存在有违法乱纪行为的队员坚决给予教育、辞退、除名处理。特别从10月份实行新的奖惩制度以来,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提高,我街出租屋和外来人员的各项管理工作以及“两费一税”的征收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二)针对我街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住“以发展带动整治,以整治促进发展”的思路,努力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和管理措施我街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针对我街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住“以发展带动整治,以整治促进发展”的思路,以出租屋和流动人员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努力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和管理机制:
1、加强教育和宣传,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区。街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紧紧抓好教育和宣传,使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家喻户晓,调动群众参与出租屋和外来人员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共居一地,共保平安”的治安管理社会化机制。街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协助街组织举行各类大型宣传咨询活动6次(内容包括:出租屋管理、城市规划、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工商行政、文化、司法、卫生等),派发有关宣传资料共20000份。协助重点地区整治工作队在各重要路段、路口、公共场所共张挂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重点地区整治工作宣传横幅86幅,在各重要部位、出租屋张贴各类宣传资料1500份,向出租屋主以及各使用外来人员单位派发有关出租屋、外来人员管理资料40000份。
2、加强对出租屋主和用工单位的管理,促使他们自觉负起管理出租屋和外来人员的责任。街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共组织召开出租屋屋主会议30次,参加屋主达1350多人次;组织召开各工厂、企业负责人会议8次,参加工厂、企业65家,人数达122人次,通过对他们有关出租屋和外来人员管理工作政策、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宣传,促使他们的思想转变,提高他们对出租屋、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认识,促使他们支持和配合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自觉负起登记、管理好出租屋和外来暂住人员的责任,并按规定交纳出租屋税和督促外来暂住
人员按规定办理各种证件。
3、协助街道、派出所和工作队开展“
孟连县公信乡农民增收现状与对策 篇9
云南省孟连县公信乡近期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 绿色产业开发逐步壮大。但是由于人多地少, 公信乡农民收入增长依旧缓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耕地少而人口多, 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67 m2, 旱地多, 水田少, 一年一度种收一次, 仅靠不足667 m2耕地不够吃;教育等各方面比较落后, 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缺少必要的科技人才, 也缺少劳动力;农民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很严重。因此, 怎样科学地促进农民增收, 成为了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 孟连县公信乡农民增收问题的对策
2.1 近期工作对策
2.1.1 强化制度创新。
公信乡在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上鼓励农民种植橡胶、茶叶、蚕桑、甘蔗等, 效益较好。同时, 坚持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允许农民群众以土地为股份进入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与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 做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增强。
2.1.2 调整内部产业结构。
公信乡应当在确保粮食等关键农产品供给充足的前提下, 朝着农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发展, 进一步打开农业增收空间。同时加强多种经营, 尽可能科学地利用相关资源。
2.1.3 为农民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
公信乡目前拥有劳动力6 633个, 在这个劳动力总数当中, 第一产业占的比重大, 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 分别占11%和4%。因此, 应进一步推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不断打开农民群众的就业途径, 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思想。同时, 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当逐渐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为农民群众带来更多就业岗位。
2.1.4 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应当保证各级转移支付资金能够实现专款专用, 第一时间下拨到位, 特别是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及农机补贴, 应当第一时间给予到位。另外, 还应尽可能精简村级职数, 有条件的村可以采取村与村干部交叉任职的方式, 同时努力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
2.2 做好长远规划
2.2.1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应继续壮大橡胶等绿色产业的投入力度,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 增加水田面积, 提高粮食产量, 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2.2 增强劳动力素质。
目前, 公信乡劳动力文化素质比较低, 必须要提升科技兴农意识, 强化法制观念意识, 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 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尤其是和农业生产及乡村工业相符的职业教育, 重点开设职业技能课程, 培养更多的技术专业人才。另外, 还应当积极进行农科教建设。
2.2.3 推动城镇化进程。
公信乡借助于制度创新, 取消对农民群众就业的诸多歧视性政策, 把进城务工的农民群众逐渐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 进而给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一个更加和谐公平的环境[1]。另外, 应当促进乡镇企业的创新与结构调整, 给农民群众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不断扩大企业规模, 促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2.2.4 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应当组织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 尽可能健全环保相关政策法规, 借助科技进步的东风将过去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恶劣影响的技术予以淘汰, 支持和鼓励推广应用现代化的节水、节能农业技术。
2.2.5 增强农业投入力度。
公信乡目前新建水库2个, 新推坡改梯田400 hm2, 新推田间道路32 km, 修建大小水沟100多条, 受益农户1 200多户, 5 000多人。另外, 应当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农业发展建设的部署与要求, 根据公信乡实际发展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不断提升农业基础地位, 提高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3 结语
近年来, 公信乡深化统筹城乡发展, 不断健全相关的支农惠农政策;下大力气处理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进一步开辟农村市场, 从各种途径来提升农民群众收入;同时, 逐步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 花大功夫处理好农村民生相关问题, 积极促进农业扶贫开发。通过采取以上措施, 公信乡经济社会将进一步发展, 农民收入将大大增加, 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
参考文献
乡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篇10
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卫生部《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等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市卫生局及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责,圆满的完成了全年的职业卫生工作。
一、职业病诊断工作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7月7~9日对东海拉尔电厂储灰场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对储灰场空气中粉尘进行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了卫生学评价工作。
四、完成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信息报告工作:按规定时限完成职业病诊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等工作网络直报工作,并填写报告卡存档。
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续展工作:
根据呼卫办字【2009】256号转发自治区内卫监字〔2009〕703号《关于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续展工作的通知》要求,公共卫生科利用一个月时间对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续展材料进行编撰汇总。根据申报材料要求准备申请表、申请单位简介、技术人员名单、实验室资料、仪器设备清单、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曾经完成的工作总结等。公共卫生科为保证资质续展材料的质量,逐项准备,逐项审核,并编制完成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表格记录模板在内的职业卫生质量体系文件,使我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得到细化补充。圆满地完成了此项工作。
六、指导培训基层工作:
今年在全市统一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模式,将工作开展表格记录模板通过网络下发到基层,并变集中培训为分散指导,利用工作督导的时机,对所有基层单位职业卫生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项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乡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篇11
1、积极动员,营造创建氛围。中心成立了创建工作小组,全员动员,以落实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和 “创先争优”服务先锋活动为契机,统一职工思想认识,工作中党员同志率先垂范,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体职工积极参与,营造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工作氛围,为创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改进基本医疗质量,提高居民信任度和满意度。围绕创建示范基本医疗工作重点,以落实技术操作规范为要求、不断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通过处方点评等措施,有效控制均次处方费用,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组织全科医生学习《xx省社区门诊诊疗指南(试行)》,规范服务行为,强调医疗安全,提高服务效率及质量;把业务技能培训与适宜技术推广运用紧密结合,促进基本医疗业务发展,以持续改进基本医疗质量,来提高居民信任度和满意度。
3、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做合格的健康“守门人”。通过全科规范化培训、全科转岗培训、务实进修、省市区继续教育项目、知识竞赛、三基考试、单位、部门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今年,区卫生局引进了三基考试系统,我中心也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在线考试,为中心业务开展和社区规范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居民放心地接受我们的服务,做合格的健康“守门人”
4、深入社区,广泛宣传,形成创建合力。中心多次参加街道、社区党员及楼道长、居民代表会议,主动争取街道、社区的支持,积极配合我中心管理工作。同时让居民监督、评议、建言献策,主动参与和支持中心创建工作。以《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的方式,通过公示及门诊、全科团队服务、社区居委会居民活动、学校等多渠道发放3000多份,对中心功能及社区卫生惠民政策进行有力宣传,扩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影响力。
5、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逐步实现服务对象由病人向社区居民转变、工作职责由单纯治病向管理居民健康转变、服务方式由被动性向主动、互动转变。年初启动了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今年5月份重新进行全科团队长竞聘,让一批理念好、能力强的全科医生走上团队长岗位,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心共成立4个全科团队,实现责任医生分片网格化管理,印制了家庭医生宣传海报,深入社区,在居委会的协作帮助下,深入社区、走进家庭,与粉丝病人及慢病、高龄、行动不便、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签约,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营造和谐医患关系,社区卫生开始进入了家庭医生时代。
6、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区财政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了稳定的卫生经费保障机制。为了更好地完成社区基本公共卫生任务,我们加强人员的培训,强化服务意识,量化指标,实施绩效考核,努力完成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全面掌握居民个人健康状况,实行不间断的健康管理,重点加强对慢性病患者跟踪服务。截止2012年10月底,中心管理人口人口28226,建档21459,建档率76%,完整档案21009,完整率97%,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6892份,建档率96.5%。并积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筛查、慢性病危险因素行为调查,对高危人群进行行为干预,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化及一般化管理。管理高血压2531人,2型糖尿病588人,同时把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也纳入了一般管理中。登记确诊重性精神病患者96人,今年为辖区985名4-6岁儿童提供体检,进行卫生监督的协管。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传染病防治以及妇女病筛查等工作,充分发挥了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干预作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7、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药第二轮招标在原目录基础上新增西比灵、金达克宁、保列治等129种深受老百姓欢迎的药品。药价平均下降33.75%,门诊量逐月增加,今年1-6月,门诊销售基本药物283.9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6.08%。患者纷纷表示此次基药改革真正做到为社区居民着想。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8在做好社区卫生日常服务的同时,我中心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和开展特色工作,努力形成工作亮点。
【乡农业服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团田乡农林牧渔业综统计工作总结09-21
铁石苗族彝族乡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10-09
电力客户服务中心个人年终总结09-13
年服务年终总结范文07-04
售后服务年终总结05-20
客户服务年终工作总结07-29
服务中心工作08-23
邮政服务质量年终工作总结07-27
客户服务部 年终工作总结10-07
企业服务站年终工作总结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