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2024-05-28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篇1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洽湾镇西坪小学刘国友

一教材简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表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和“奇妙的海底世界”;有反映儿童成长过程的,如“我们和我”“成长的经历”和“幻想和想像”;也有折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类文化的,如“心中有祖国”“集市和超市”“通讯”和“过年”。每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其中一篇为《寓言二则》),所选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描绘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赞美了人类美好健康的情感,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畅所欲言”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

4.通过“笔下生花”习作栏目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5.通过“初显身手”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5人,男生13人,女生12人。大部分学生天真聪颖,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所以存在着学习上的“贫富悬殊”。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要学的氛围,使大家有所提高

四、教学措施

1、要继续重视写字的指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经常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学习词语,无论是谁都有一个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过程。人们对一个新词的认识,开始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随着语言活动的进行,认识逐步达到清晰明确。因此不能把解词、背注释作为教学重点,要尽可能地在语境中检验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3、要继续指导学生学会默读,不仅要求学会只用眼,不动嘴,不出声,不用手指;而且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划出重点,标出疑问;要表扬那些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默读思考的学生。

4、注意语文的实践性,精心设计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篇2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法,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英语阅读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家长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但是,从目前的英语教学情况来看,阅读教学效果欠佳,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不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通过对现代学科教学理念的研究,并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将探究式学习法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高中英语阅读材料内容的分类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对某个问题或材料自主寻找信息、理解含义、得出结论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英语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也从单一的故事、通知等题材不断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其内容可以归纳为记事性文章、功能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三大类,英语阅读材料的探究要素指的就是这些文章的关键词或组织结构。

(一)记事性文章

记事性文章一般由六大要素构成,包括:When,Where,Who,What,Why,How,即5W1H,学生只要能够找出这六大要素,基本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记事性文章通常会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叙述,例如,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事情的发展经过为线索。这条线索就是记事性文章的探究要素,需要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容的关键点。

(二)功能性文章

功能性文章的探究要素可以概括为2W1H,即Which thing,What feature和How to work。功能性文章的结构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总—分—总”结构式的文章,即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层进式结构的文章通常以although,however,but来推进,最后提出问题;并列式结构的文章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议论性文章

议论性文章的探究要素可以归纳为2W1H,即What topic,What opinion和How to prove。议论性文章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总—分—总”结构、“分—总”结构和“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的文章就是在提出论点的同时进行论证说明;“总—分”结构的文章是首先提出论点,接着,通过多个方面进行论证说明,最后是论点的总结;“分—总”结构的文章首先是从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归纳出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各种类型的文章都有其不变的探究要素,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时只要找到这些探究要素,就可以非常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所讲的内容。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高中学生接触英语阅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考试中的阅读理解以及一些英文的课外读物。在传统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先朗读,然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翻译并分析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讲授者的角色,学生只须单纯地听和记,很少有机会独立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学生很难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这也是以往高中生很少阅读课外英语资料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教师一般按照文章的先后顺序引导学生学习,在突出文章主旨方面尤为不足,这会导致学生在独自阅读时只是机械地识记英语单词,而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往往会被忽略。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在高中英语阅读中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一)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探究式教学法首先要求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然后找出探究要素;根据探究要素,学生可以快速了解文章内容,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在考试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大大节省考试时间,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在课外阅读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提高阅读效率。

(二)激发学习主动性,遵循认知规律

探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这种教学方式不是由教师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教师教给学生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遵循了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获取知识,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选择难度适宜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体会到学好英语的可能,并能够运用探究式阅读方法找出文章的探究要素,回答相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观点,帮助他们获取成就感,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

(三)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

此外,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策略,使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综合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探究式阅读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用英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日常阅读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然而,自主学习能力是不能通过他人的讲解来提高的,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慢慢培养的。接下来,笔者将以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五册Unit 5 First Aid一课为例,介绍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探究式教学法的使用需要通过一定的问题来展开,所以,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设计有效的问题,或者建立一定的情景,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胡为玮2013)。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皮肤的重要性、皮肤烧伤的起因,以及三种不同的烧伤程度、各自的主要表现症状和应该采取的急救措施。本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学习的热情较为强烈,这对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十分有利。探究式教学法要求教师避免“一言堂”,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给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此外,在现代创新型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务必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基于以上几点内容,探讨如何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讲授Unit 5First A id一课。

(一)“头脑风暴”引出课堂主题

首先,笔者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出本堂课的主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加入课堂讨论。在本堂课的教学前,教师首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用英语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突发事件,有些突发事件有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或大或小的伤害,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或者当时在场的人是怎样处理这些伤害的呢?”接下来是发言时间,学生用英语讨论各种各样的急救方法,这就引出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急救。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外研究任务,让他们通过互联网、他人口述或者查阅相关的书籍,搜集有关急救常识,并制作成课件,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可以请学生上台展示所准备的成果,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当众讲话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其他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了解。

(二)带着任务进行阅读

接下来,笔者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的文章,通常要让学生进行两次不同层面的阅读。在这两次阅读前,教师要分别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通过找寻探究要素,深入理解文章。通常,第一遍阅读的任务是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笔者针对文章的探究要素提出阅读任务。例如,本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本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样的?第二次阅读的任务可以较为具体,例如,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你知道烧伤分为哪几种程度?不同程度烧伤的具体特征和急救方法你了解吗?学生通过两次自主阅读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相对于教师的“一言堂”,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学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而是要更加侧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接下来这个环节是运用本堂课所学的有关烧伤和相应急救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体做法是:让一名学生播放有关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处理烫伤时做法上的误区的英语视频,观看完毕,让学生带着问题再一次阅读文章,找到文章中所描述的正确做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他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避免出现错误的做法。

(四)对文章主题进行讨论

探究式教学法还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接下来的这个环节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笔者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再提出一个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并进行总结,最后是小组间的交流和提问。学生在交流中能够发现自己在考虑问题时的不足和误区。笔者在课堂上用英语提问:假如你要开一家烫伤医院,你会为患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学生都踊跃发言,讨论得非常激烈。有的小组用英语表示:要大力宣传烫伤的急救知识,让每个人都对烫伤处理有所了解,减轻烫伤带给人们的巨大伤害;有的小组说医院要允许患者免预付金进行治疗,从而避免因资金不足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探究意识,提出了一些可实施化的建议,并且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增加了彼此的了解、收获了友谊,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罗萌2007)。

通过上述讨论,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清楚自己在本堂课的学习情况,从而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和反思,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反馈信息,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分析和改进,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五)布置作业

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正如《新课程标准》中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一样,学生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与课堂之外的生活联系起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管延龙2011)。

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法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英语阅读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还应多包含一些课外的英语读物,这对增长见识和培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于英语阅读,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管延龙.2011.探究式教学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3).

胡为玮.2013.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47).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篇3

一、模仿段式写话

——《北大荒的秋天》小练笔教学设计

[原文再现]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并辨别总分结构的段式特点。

2、能主动留心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感受其中的乐趣。

3、能尝试运用总分段式描写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内容。

[设计理念]

依据课标精神,3~4年级应在低年段写话的基础上进行作文起步训练,以片段教学为主,不拘文体,不必成文,让学生自由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北大荒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真挚感情。课文的第4自然段主要讲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北大荒秋天的美,不仅仅美在景色,更有它物产丰富的美。这一段文章的结构是总分结构。

[教学设计]

一、读写结合,从读悟写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哪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双横线画出来。原野上有什么呢,找出来读一读。

指导学生找到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并理解“热闹非凡”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你喜欢北大荒的原野吗?

3.齐读第一句,分组读2、3、4句,通过自己对北大荒原野的感受,体会原野上色彩的热烈:

数量之多。(金黄的大豆、黑红黑红的高粱、红得像火的榛树叶子)

4.再次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此刻的大豆仿佛在笑什么呢?高粱又在唱什么歌呢?

小结:这一段中,作者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通过写“大豆、高粱、榛树的叶子”,具体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表现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二、引导观察,以说扶写

1.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的同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我们的课间活动有哪些形式,同学们玩得开不开心?

2.组织交流,描述课间活动的情景。

3.大家发现,课间有哪些不同的活动类型?

——按照场地分:走廊上踢毽子的;塑胶场地上踢足球的;篮球场上打篮球的;联合器械场地去玩联合器械的……

4.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其中的一个活动情景吗?(交流时,不断补充完善,再现课间活动的快乐情景。通过指导交流一个活动,引导学生能在描述其他活动时能关注同学们的表现、感受。通过交流提炼出课间活动热闹非凡)

如聚焦抢点游戏,在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大家的表现:抢点时,大家跑来跑去,交换位置。趁抢点的人不注意的时候,一边眨着眼睛,一边用非常轻的声音示意对方和自己交换一个位置。交换成功后,就会嘻嘻哈哈地笑,用来吸引抢点人的注意力,让另一边的同学成功交换位置。

三、学用段式,描写生活

1.课间活动这么热闹非凡,大家能把我们的课间活动写下来吗?像《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那样,选两到三个活动写一写。

2.学生练习写作。

3.评讲交流。选择典型片段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课堂朗读、优秀习作墙面展示……)

四、拓展延伸

继续观察、留心身边的世界,在以下场景中任意选择一个,用总分段式的结构写下来,再和大家一起交流。

——节日的大街

——学校的跳蚤市场

——联合器械

——节日的公园

……

[例文欣赏]

1.课间活动真是热闹非凡。一号楼后面,好多同学在打乒乓球呢!圆圆的乒乓球一会传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大家打得可激烈啦!突然,一个同学趁另一个同学不注意的时候,猛地一抽,球好像出膛的子弹,“啪”一声飞向另一方的台角。“哇,太棒了!”围观的人欢呼起来。再看水泥球场上,还有好多人在跳长绳呢。“啪啪啪……”白色的长绳飞舞,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穿跳,围观的人呢,不断地发出欢呼声。校园里到处是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2.学校操场上有很多同学们喜爱的活动器械,在学校的最北面有两个单杠。单杠的柱子是蓝色的,上面的横杠则是黄色的,色彩很鲜艳。一个小男孩跑了过来,只见他身体一跃,用脚钩住杠子,身体一挺,人就翻了一个身,可真有趣呀!在学校的南边,有一个红色的荡脚,你站在上面,双手抓住扶手有节奏地推动,双脚就飞了起来,如果你脚上用力一些,双脚会越荡越高,整个人都像飞起来了。活动器械真好玩呀。

二、模仿写法写话

——《石榴》小练笔教学设计

[原文再现]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肾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石榴》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从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感受不同水果的特点。

2.能了解可以从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描写一种水果。

3.能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设计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把握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联系。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语段,我们在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巧妙抓住语言学习的范例,设计仿写。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该避免机械的写作技能训练。对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更是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之情趣的积极性,不能把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变成纯粹的写作技巧训练过程。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训练重点是观察,训练形式是素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产生写作素材,组织片段训练。片段训练的过程,应该从内容入手,在写清某一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运用渗透,

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写作能力。

[教学设计]

一、读写结合,从读悟写

1.师生引读3~4小节,你喜欢石榴娃娃吗?

(在学生的介绍和评价交流中,共同讨论明确课文中从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介绍石榴。)

板书:

颜色: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成熟以前: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

样子: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果肉:玛瑙般紧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2.读读课文3~4小节,看看书上的插图,如果这是一个水果展销会,你能给成熟了的石榴娃娃作个产品介绍吗?你也可以自己当石榴娃娃,给大家作自我介绍。

(学生根据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运用书上的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小结:在作者笔下,石榴成了可爱的石榴娃娃,作者通过对石榴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的介绍,让每一个同学都喜爱上了石榴娃娃,恨不得马上尝一尝呢。

二、拓展阅读,深化感受

1.读一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和《石榴》比一比,它们在写水果时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我爱故乡的杨梅(王鲁彦)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2.在水果展销会上,你能像介绍石榴那样给杨梅作个产品介绍吗?

三、引导观察,以说扶写

1.每个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桔子,先仔细观察,说说桔子的大小、颜色、样子。

(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视觉、触觉、嗅觉等方面全面观察;一方面引导学生像《石榴》一文,充分发挥想象,用打比方的方式来描绘桔子的大小、颜色、外皮等)

2.每个学生剥开桔子皮,仔细观察,并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说一说。

(引导学生关注桔子的香味、果肉一瓣一瓣紧偎的特点)

3.试着剥一瓣桔子放进嘴,品尝味道,并说一说。

(在充分的交流中不断丰富感受,学习表达)

四、整理成段,以写促思

1.经过我们的观察讨论,你能像《石榴》那样用一两段话把你刚才的发现写下来吗?

2.学生练习写作。

3.评奖交流。选择典型片段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课堂朗读、优秀习作墙面展示……)

五、拓展延伸

继续观察、留心身边的水果,任意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也用这样的方法写下来,再和大家一起交流。我们一起组织一次水果大评选活动,看看谁笔下的水果最诱人,谁笔下的水果最有特点。

[例文欣赏]

桔子没剥开时圆圆的,像个小人儿的脑袋。橘黄色的它在灯光的照映下,显得闪闪发光。我真想把它剥开来吃一瓣呀!我拿起桔子闻了一闻,味道淡淡的、香香的,格外诱人。我剥开桔子的外皮,只见桔子宝宝像一瓣瓣蒜头站在菊花中,显得亭亭玉立。这个桔子大约有10瓣,像10个小兄弟挨挨挤挤地议论着什么问题呢!我又用鼻子闻了一闻,这次,我闻到的味道可不同寻常,这味道浓浓的、甜甜的、香香的。我轻轻拿一瓣放进嘴里,一开始感觉凉凉的,用牙嚼嚼,甜津津、凉丝丝、酸溜溜的,真是沁人心脾,满口生津呀!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篇4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了,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里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了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这个字要求学生认识为止。课文中的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嘘唏伙伴的话和文章作者的姓名一律不注音。课文的生字标的是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读音要发生变化,标住的是变调音或轻声。

二、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学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义、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联系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最主要的方法是所学的生字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

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训练。积极引导,及时检查,适当表扬和激励。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选读课文的教学。教材后附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监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通过交流,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3、全员参与。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四)习作教学

1、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 篇5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Ji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范文网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学情分析:

三(5)班共有学生50人。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

三、本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六、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Ji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

9、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0、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七、全册课时安排:(约61课时)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篇6

新学期新的开始。本学期我将围绕学校2XXX年秋季期的制定工作计划为目标,以学校的校风、校训为中心,着手教学工作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虚心求教,不断寻求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本班建成具有“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和学风,力争在新的学年里有更大的进步。

二、主要教学工作

1、把安全放在首位,抓好学生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安全健康成长,上好安全教育课。

2、上好思想品德课,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最后达到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品质。

3、认真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给学生一个和谐的、舒适的、浓厚的学习环境。

4、抓好教学的五大环节。

5、充分利用好校讯通平台,对家长及时反映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

6、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和校本培训,扎课件下载[*]实做好本学期科组的研修活动,促进本人的专业水平的发展。力争使本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数学课上利用远教资源提高学生注意力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实现工作目标主要措施:

(一)在安全教育方面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按照“加强教育,积极预防的原则”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

2、上好安全教育课,班会课,思想品德课,以管理为手段,强化平安保障,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教育学生要注意交通安全、游泳安全、饮食、防火、防雷电等等的安全教育,并且做好安全记录。

3、加强考勤和家校联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让每个学生都能平安健康地成长。

4、落实好楼梯、楼道和入厕的安课件下载[*]全,落实好雨天上学和放学的安全,确保学生每天安全回校和安全回家。

(二)认真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1、按照学校的要求,搞好本班的班级文化建设,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着手布置教室。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己,积极参加班级文化建设,把班级气氛搞得更活跃。

(三)语文教学方面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汉字,会写350个生字。[*]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

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培养学生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课件下载[*]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教学措施:1、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授课能力。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增强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3、加强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书写,认真看书的习惯。同时注意学习态度的培养。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篇7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36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天真活泼,思维活跃,具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经过两年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大胆发言、认真书写等,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了喜欢读书、喜欢识字的愿望,同学之间也能初步开展互相讨论、合作学习的活动,但是部分有学生听说习惯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倾听他人讲话,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探究的精神,不爱动脑筋,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培养。

二、学科课程标准目标解读: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由导语、三篇精课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组成。精读课文后面有会认和会认的字,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安排会认的字,哪字属于生字就随文注音。精读和略读之间有连接语,并适当提出略读的要求。一部分后面有资料袋,有两组课文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全册书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第一次会写的字超过了会认的字。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主要靠孩子自己读懂,训练读的速度,培养边读边想的习惯。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激活想象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常用字。

3.会使用字典,有条件的可以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乐于与别人交流读后的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约18篇(段)。练习复述课文。估算了一下,全册书中,包括课文及语文园地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大约就有18篇(段)。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这个要求应该不难达到,因为在我们的课外阅读读本中大约就有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有习作的信心。

12.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和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3.留心周围的事物,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运用的语言材料。

14.学习修改习作当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和句。

15.能用普通话讲述故事,做到具体生动,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想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6.听别人讲话能抓住主要点,并能简要地转述。

17.乐于与别人交流,在交谈中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能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三、个性化方法措施:

针对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认真地做好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工作。

1、树立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以人为本,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主动、活泼、和谐发展。

课 题

课时

备注

1

8.29 ~ 9.4

报名 注册

4

2

9..5~9.11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篇8

教学内容:教材50~51页例

8、例9及做一做,练习十三1、2题. 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在理解“倍”的概念的基础上会分析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理解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初步掌握解题思路.(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两数之间倍数关系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初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算理.正确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卡片、磁力板、投影仪(片)或计算机软件一套.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第50页复习题中的第一题.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 指名叙述题意,让学生说说这道题该怎么想.引导学生叙述: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8个,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也就是说,8是2的4倍.集体订正.

2.投影出示复习题第二题,指名叙述题意,学生依题意汇报:因为第一行是2个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就摆4个2,共8个.

3.学生观察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归纳:从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来看,它们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都是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8个,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只是所给的条件和问题互相交换了.第一题是已知两个数,一个数是2,另一个数是8,求8是2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第二题是已知一个数是2,另一个数是它的4倍,求另一个数,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引言:同样是这个内容,还是这几个数,如果老师变换一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计算呢?

2.教学例8.(1)投影出示例8: 第一行摆:?

第二摆:○○○○○○○○ 是第一行的4倍

第一行摆多少个?与第二行摆对齐

(2)根据已有经验叙述题意:已知第二行有8个,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几个?

(3)这道题该怎么想?先动手摆出第二行圆片,想一想,再根据哪个条件摆出第一行,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摆出第一行.

引导学生归纳出:已知第二行有8个,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也就是说第一行如果是一份,第二行就是4份,把第二行的个数平均分成4分,其中的一份就是第一行要摆的个数,用除法,8÷4=2.所以第一行应摆2个.让学生观察自己摆的图,看看第二行的个数是不是第一行的4倍.

(4)引导学生把例8在书上补充完整. 3.反馈练习,做一做. 投影出图,让学生看图,想一想并说出应该摆几根.(如果个别学生有困难可以让他们用小棒摆一摆)订正后,启发学生再次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做在书上.

4.教学例9.

(1)引言:刚才同学们通过操作学会了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并掌握了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利用这些内容,下面我们看例9.

(2)计算机出示例9:学校里栽了85棵柳树,栽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5倍.栽杨树多少棵?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利用计算机出示线段图.

再问:柳树多少课?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几倍?当学生回答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5倍时,计算机把表示柳树棵树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显示其中一份,然后移动显示的一份上端,表示杨树的棵树.

杨树:

让学生观察线段图后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汇报:柳树的份数是5份,而杨树是其中的1份. 怎么求出杨树有多少棵呢?小组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回答:求杨树的棵数就是要把柳树的棵数85平均分成5份,用除法做,85÷5.

(3)引导让学生把例9在书上补充完整,指一名学生板演. 5.反馈练习,做一做

投影出示第一题,同桌讨论,然后做在练习本上.一生做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让该生说说怎样想的.

6.揭示课题(板书:应用题)

三、巩固发展

1.投影出示填空、判断题.(1)填空:

①甲数是4,乙数是2.甲数是乙数的()倍. ②甲数是4,是乙数的2倍.乙数是().(2)判断

黄苹果8个,是红苹果的2倍.这句话是说 ①黄苹果是红苹果的2倍()②红苹果是黄苹果的2倍()2.小组讨论做一做2、3题的做法,然后把第4题做在本上. 集体订正.

四、本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小结: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实质上它与求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课题是一致的.今后我们在做题时注意分析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三中的1-2题.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

例8:

例9: 8÷4=2

85÷5=17(棵)

鄂教版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介绍收集析资料与图片。

2、展示齐白石的画,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3、今天我们要共同去了解的就是齐白石的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其他同学正音。

2、默读课文,如果在读中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记在书上。

3、学生通过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课文,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我想大家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提出疑问,引领全文。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画画都有最拿手的,比如:徐安鸿的画骏马闻名世界、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的竹子令人称绝……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微不足道”等词句。

3、小结:看来,齐白石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全然不同,他从“小”字着眼,从“微”字着手,使中国画表现出全新的风貌。他为什么会形成这亲独特的风格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找找吧!

三、读懂课文,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齐白石都画了哪些画?你最喜欢哪能一幅呢?

2、学生简单交流:画了小鸡、蝌蚪、蝗虫和虾。并简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是哪个。

3、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自己最喜欢的那幅画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想想为什么喜欢?

4、学生交流朗读以及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齐白石把都画活了,所以才这么

东坡语文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课前准备:了解齐白石,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东坡语文 吸引自己,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并有感情地朗。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卢沟桥和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在北京西南广安门外,有一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投影片)这座桥就叫作卢沟桥。图中都有些什么?(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对卢沟桥,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卢沟桥因横跨在卢沟桥上而得名。卢沟桥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拱桥。它始建于金大定29年,成于明昌三 年,清朝康熙时毁于洪水,后又重建。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

三、指导看图。

先看大图,再看小图,看后交流: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两遍,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在文中将自己喜欢的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记号。

3、检查交流。

(1)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词,并提示易错的地方。

“联、侵”是前鼻音。

“抗”是后鼻音。

“概”读“gài”,不读“kài”。

(2)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面,后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底。人们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隐去,所以叫歇后语。如文中的“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向学生介绍几则歇后语,或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歇后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联拱石桥:板画或出示图片,并问学生在那见过联拱时桥。

望柱:桥栏板之间的柱子。结合看图理解。

挑衅:借口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五、精读课文(第1——3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第1——3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找出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一句话,在下面画上“”。

2、学生反复自读这句话后,体会这句话概括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哪些语句你最喜欢或很有感受?为什么?

4、通过全班交流,明确这些特点是这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读,分别说出自己读这些句子的感受。相机解决:为什么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5、重点探究“形态各异”的特点。

(1)课文描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形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谈谈打算怎么学。

可从文中找处描写狮子的动作、形态的词来想象狮子不同的形态。

可看图想象狮子的不同形态,并结合语言文字体会。

可通过边读边想,想象不同形态狮子的画面。

也可通过表演,再现狮子的不同形态。

还可结合句末的省略号,想象其他狮子的形态。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学法,自读感悟后,全班交流讨论,适时评价,并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3)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狮子,你想说什么?

6、学生整体朗读第1——3自然段,注意读出欣赏、赞美的情感。

六、小结。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识记字形,抄写生字词。

2.完成思考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卢沟桥的闻名不光桥上的狮子多、各具形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在七七事变中,卢沟桥的狮子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

3、引读课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学生接读)“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4、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5、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理清层次。

2、请学生交流打算用什么方法背诵。

3、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四、拓展练习。

1、交流观察当地的石狮子所得,或展示收集到的有关石狮子的资料。

2、引导学生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写话。

3、交流抄写的句子。

五、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

板书

卢沟桥的狮子

数量多:数不清

卢沟桥的狮子

大小不一:甚至

历史意义的建筑

形态各异:有的„„有的„„ 《罗马速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及格方面来介绍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句及朗读了解罗马城的特点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播放罗马的风光片。

教师简介:意大利首都罗马是有着辉煌历史的欧洲文明古城,由于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并有悠久的历史,故被称为“七丘城”和“水恒之城”。

2、学生谈观看风光片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罗马。

3、板书课题:罗马速写

4、解题,理解“速写”。

教师:作者会写罗马的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自主学习,整体入手,初读感知

1、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2、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4、交流发言:课文写了罗马的什么?课文中有直接概括的句子吗?

5、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课文开头写罗马的三个特别之处是“遗址多、雕塑多、喷泉多”,结尾总结,首尾呼应,中间的部分进行分述,可以看出,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总-分-总”式的写法。那么罗马闻名世界的遗址、雕塑、喷泉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课文又是怎样围绕这三个特点展开具体叙述的呢?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6、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归纳出有价值的重要问题。

7、教师小结:下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深入精读课文。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

2、出示字让学生读和组词

罗速废兽祖宗壳仍恐具

罗罗速速废废斗怪祖祖祖宗外蛋仍仍恐恐具具

马列度写墟品兽兽宗先宗教壳壳然就怕龙有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写遗址、雕塑、喷泉的段落,找出给你印象感受最深的语句标出来,边读边体会。

2、小组内相互交流。

3、发言交流,学生结合文中重点句子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感悟词句,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第一部分:遗址

罗马的遗址给你什么印象?概括自己读文的感受。

体会遗址“多”“令人惊叹”,感受罗马的古老

教师小结:罗马的遗址多,斗兽场尤其令人惊叹。罗马除了遗址多,还有什么特色呢?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第二部分:雕塑

罗马的雕塑给你什么映像?概括自己读文的感受。

理解感受罗马是“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

感情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体会如何围绕一句话展开叙述。

第三部分:喷泉

罗马的喷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概括自己读文的感受。

感受哦吗的喷泉多,“千姿百态”。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展开叙述的?

4、教师小结:罗马的喷泉如此多,形态如此多样,罗马城有这样的点缀,的确是别具一格,没有能如之媲美的城市了!

5、感情朗读整段。

二、回归整体,感悟写法,拓展延伸

1、指名分别配乐朗读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段落。

思考:为什么说“遗址、雕塑、喷泉,不仅装点了罗马城,而且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通过图书或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武汉”“北京”或你感兴趣的城市,模仿《罗马速写》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遗址 比比皆是、令人惊叹 罗马速写 {雕塑 超过罗马人口

}丰富内涵

喷泉 千姿百态、星罗棋布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古诗《所见》解释“所见”的意思。

2、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二、观察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考。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

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

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6、学生质疑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语文乐园

(四)》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学习部首字。

2、看图读词语。

3、写一写,背一背马克思名言。

4、读成语故事。

5、体会总起句的作用。活动时数:两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1、朗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多种形式读每组字中的汉字。

3、观察、比较前一字与后一字的关系。

4、了解部首字的作用。

二、认一认

1、欣赏挂图。(可多展示一些)

2、说说画上的内容。

3、图文对照,自由朗读。

4、猜画的作者,理解词语。

5、多种形式读词。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多种形式读、悟。

2、写一写,提出写的要求。

3、课后收集类似名言。

第二课时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一、读成语故事。

1、自由朗读,读通短文。

2、同位互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3、你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呢?

4、交流其他的成语故事。

二、读课文中的总起句

1、自由读句子。

2、看小伙伴的提示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去读一读。

3、小组交流发现。

4、全班交流发现。

5、你还能想出别的这样的句子吗?

人教版小学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10

本组课文内容均选材于名人的优秀品质,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都是中外名人,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既要深挖课内人物优秀品质,又要适当延伸,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名人典籍,汲取精神力量。在教学中多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在读中感悟,复述课文等故事性强的环节既梳理了课文写作思路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能力,语感也得到加强。

同时还可结合课外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孙中山、刘顿等名人故事,把课内所学变成课外实践。

结合语文园地,让学生多积累名人名言,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5—17课时。

《灰雀》

2课时 《小摄影师》

2课时 《奇怪的大石头》

2课时 《我不能失信》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4课时 第二单元复习检测评讲

3课时

5灰雀

课型:精读课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文的词语。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艺术渗透点: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教学方法:导读感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1).

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 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字词

3、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最难写的是哪几个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

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临帖、写“步、者”等字。讲评字写得又漂亮又端正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

布置学生摘抄本文中的好词好句,做“日积月累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悟课文。

(一)多媒体出示灰雀歌唱的声音,突然一只剩下两只了,还有一只哪去了呢?列宁心里会怎样呢?(急)那时因为列宁喜欢灰雀呀!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预设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 的句子。

(二)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请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体会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2、小结:

是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三)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对待小朋友的句子小声地读一读,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体会:(1)“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例如: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到哪儿去? 鸟儿会回答吗)

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板书:宽容(2)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把你的体会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3)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4)所以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就是这份深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四)还有哪儿不明白的地方吗? 二.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扩展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个别交流。

四、课后作业:收集名人故事。板书设计

灰雀

列宁

(爱小动物

尊重小男孩)

小男孩(知错就改

诚实守信)小摄影师

型:精读课文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德育渗透点:体会伟人的优秀品格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如:①小摄影师是谁? ②他给谁照相?

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多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光盘出示生字和词语,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三、细读感悟第一——五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2、投影出示“高尔基”,介绍高尔基生平以及他的著作。

3、有个小男孩非常想见到他,可是高尔基的秘书步不让他进,他用了什么办法? 比较句子: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扔到了桌子上。

4、你觉得他的这种举动怎么样?

5、高尔基看到这张纸团为什么没有生气,是什么感动了高尔基?

6、投影出示纸团内容,小组讨论。

7、全班交流。如:“亲爱的”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崇拜、敬仰高尔基; “您、请”写出了孩子的有礼貌和态度的诚恳;

“让他们放我进去”向高尔基解释自己为什么用扔纸团的方法实在是迫于无奈;

“我 照完相,立刻就走”他特别强调了 孩子迫切的心情同时不会耽误高尔基工作,等等都是高尔基感动的原因。

8、朗读指导这张纸团的内容。

如果老师就是高尔基,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我感动吗? 学生自由练——指名读,评议——齐读。

9、如果你是高尔基,此时此刻会怎么想?

10、对啊,高尔基非常想见见这位聪明有主见懂礼貌的孩子,学生自由朗读2——5自然段。

11、分角色对话。

从对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

如“鞠躬”可以看出 小男孩很有礼貌。等等。

12、学生表演朗读对话。

13、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 “著、鞠、躬、胶”

第二课时

一、检查

认读词语(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二、细读课文。

1、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是怎样的表现? 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体会这句句子。

为什么会仔细打量?为什么咧嘴笑了 ?说明了小男孩什么样的心情?

3、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这些句子,体会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极大耐心。

4、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指导读好这句话,5、此时小男孩为什么会哭?

6、小男孩跑了,高尔基怎么做,怎么说?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高尔基为什么要喊?

(指导读好这句话。)

7、觉得孩子听到高尔基的话了吗?那他为什么不回来向高尔基要胶卷?

三、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四、质疑拓展。

1、小男孩还会回来吗?高尔基希望男孩再来吗?

2、自由读课文最后 4个自然段。

3、交流所得,重点理解高尔基说得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说说话中前一个“他”是谁?后一个“他 ”是谁?为什么列宁要这么做?

4、拓展。

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

同桌互相编编故事,也可演演故事。◎

指名演故事,请同学注意语言表情神态。◎

续写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有礼貌

聪明

高尔基

爱护少年儿童 7 奇怪的大石头 课

型:精读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等20个词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音形义,正确认读、书写,提高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内容写具体的。教学难点:

1、掌握生字音形义,正确认读、书写,提高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内容写具体的。艺术渗透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然后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震、坑、秦”的读音)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及资料袋中的内容先让学生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老师再小结。

2学生谈谈自己在预习中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3.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3.教师指导个别字形复杂生字的书写(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4、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听写生字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学生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

(1)

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巨石”、“孤零零”理解、体会。)(2)

李四光和小伙伴是怎样围绕着大石头捉迷藏的?(3)

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让学生仿照用“直到„„才„„”说话。并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先小组交流,再请个别学生谈谈。)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发现、探索、、、、、、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大石头)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8﹡ 我不能失信

型:略读课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词。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2.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从对话中分析其中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诚实的重要性。学习重点:

1.培养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宋庆龄的诚实守信。教学难点:

1.培养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宋庆龄的诚实守信。艺术渗透点: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板书设计

宋庆龄

诚实守信

受人尊敬

语文园地二

习作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写个片断 学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习作兴趣

2、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3、引导学生搜集名人故事,汲取优秀品格。

4、掌握引用人物语言的不同形式

5、积累名人名言和词语

学习重点: 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学习难点: 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课前准备: 老师印发的写人的文章。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由朗读范文,找出有关的词语填表。

人物

及特点外貌动作心理活动表情、说话语气

二、指导学生总结写人物的一些基本的章法

三、用A4纸画一张你熟悉的人肖像。

第二课时

一、让学生拿出画好的肖像。

二、出示介绍肖像的要求:(1)他是谁?

(2)说说他有什么特点?(3)什么事令你喜欢他?

三、生介绍。

(1)生个别介绍。师指导。(2)同桌介绍。(3)再个别介绍。

四、读题、审题。

五、填表,写题纲。你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题目

写谁

外貌

特点

写什么事情

备注:写作要求:

1、要把事情写具体。

2、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把人物写得生动

3、根据表达的需要,在文中正确使用冒号、双引号。

六、检查修改提纲。

七、学生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名人名言

2、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3、掌握引用人物语言的不同形式。教学过程:

一、出示几组对话,观察形式的不同

二、师生共同总结

(1)

提示语在前,语言在后,说字后面加:和“”(2)

语言在前,提示语在后,说字后加。

(3)

提示语在中间,语言在两边,说字后面加,三、出示名人名言,学生自读理解,教师点拨。

上一篇:中船用国船级社产品检验流程介绍下一篇:水泥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及其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