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应用题

2024-05-10

北师大版小学应用题(精选8篇)

北师大版小学应用题 篇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初探

内容摘要:《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把应用题教学归入发展性领域的“解决问题”,于此相适应,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章结,应用题呈现的方式也有了全新的形式。面对新变化,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一时难以适应,教学中出现了偏差。本文试从抓好应用题一般解题策略教学、运算意义教学、数量关系教学和合理利用教材提供的应用题情境图、学校已有的多媒体硬件等方面探索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努力践行“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理念。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我市应用已有六年,这六年中常能听到教师对应用题教学的抱怨,前几年是小学低段数学老师说教材应用题例题太少,练习不够,现在是高段教师说学生应用题解题基础不好,连基本的数量关系都弄不清楚。其实北师大版数学教材针对传统应用题教学中过于死板,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的弊端,将应用题教学融合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并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其相应的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呈现出来,特别是低年级谓之的“解决问题”,表现形式有了全新的变化,它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好处多多。那么在教学中为什么有许多教师对新教材产生怨言呢?根源在于对新教材“应用题”内容的编排特点的不适应,教学中出现了偏差。面对新教材,埋怨是没有用的,我们应积极探索新的应用题教学策略。在我们江山市刚实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时,我就争取去教一年级的新版教材,并一直跟班教学,在这六年教学中,我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应用题教学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现试阐述自己的一管之见,以作抛砖引玉之用。1.抓好一般解题策略的教学,走好应用题教学第一步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强调解题策略,新教材的应用题教学并不会与传统教学完全隔离开来,因此一般解题策略的教学还应继续得到巩固。在一般解题策略方面,主要是教学解题的一般步骤,即:审题、析题、计算、检验。

审题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应用题类型众多,有情景图文式,有表格式,有文字式,一道题目所含有的信息不仅量大,而且蕴含方式巧妙,有时会同时包含几道应用题,因此学生必须要学会如何审题。审题要做到哪些呢?

一、读题必须认真、仔细,二、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寻找有用的信息是审题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常能摸索出两种审题办法:

一、重复读题,二、找关键语句或关键字词。比如二年级下册教材P50页第7题 :“妈妈冲洗了24张照片,其中有8张是李阿姨的,剩下的都是妈妈的。把妈妈的照片放在相册里,每页放4张,需要多少页?”学生通过认真审题应找出本题的“题眼”:剩下的、每页放4张。找出关键词句后,学生就能将妈妈照片的张数计算出来“24-8=16(张)”,将妈妈的照片按每页4张放到相册,则需“16÷4=4(页)。

当然学生在审题时,并不能每次都做到非常准确,教师一定要耐心引导、分析,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多加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审题准确性。析题 即借助画图和找数量关系等手段,进行数学思考的过程。析题过程常与审题紧密结合,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将审题过程与析题过程同步完成。分析应用题的思维模式常分两种:一是顺向思维法,即解题思路是由已知条件出发转向问题的分析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是选择两个已知的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再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所求出的数量这时就成为已知数量),又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题目的问题为止;二是逆向思维法,即解题思路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中有的可能是已知的,有的是未知的,再把未知的条件做为中间问题,找出解这个中间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当然顺向思维由条件入手分析时,要考虑题目的问题,否则推理会失去方向;逆向思维由问题入手分析时,要考虑已知条件,否则提出的问题不能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来求得。比如二年级上册教材P49页第3题:

顺向思维分析时,“面包车上有6位乘客、面包车上乘客是小轿车上的2倍、大客车上的乘客是面包车上的2倍”就是已知的三个条件,如果不去找到本题的问题,就不知如何应用这些已知条件;逆向思维分析问题(1)时,必须找到已知条件“面包车上有6位乘客、大客车车上的乘客数是面包车上的2倍”,分析问题(2)时,必须找到已知条件“面包车上有6位乘客、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如果对三个条件不加以区别应用,学生就会得出错误的答案。计算 是将大脑中的审题、析题的思维结果在纸面上表达出来,也是应用题解题的关键。前面的审题和析题做得再好,如果在列式计算过程由于计算失误,产生错误的得数,那还是功亏一篑,因此,应用题计算讲求准确性。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列式计算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是没有审题和析题那样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正因为如此,现在的应用题批改时不会与以前一样,得数不正确,本题分数全部扣完,只要解题思路正确,教师就应该酌情给以适当的分数。检验 这是应用题解题的最后一步,也是列式计算错误得以纠正的关键一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对这一步往往是掉以轻心的。要纠正这种错误,教师需在平时的应用题教学中狠抓“检验”这一步,只有学生能自觉地去验算解题得数时,“检验”这一关才能说过了。当然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如用减法验算加法、用乘法验算除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判断(如:敬老院里的老爷爷平均年龄32岁,这个解答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等,另一方面还要教给学生用估算来检查计算结果合理性。2.抓好运算意义教学,打实应用题解题的基础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会根据题意,从头脑中选择相同或相似的方法加以解决,所以这些运算意义的原形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比如二年级上册教材P8页“动物聚会”的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学生解答时,就应学会这样思考“算理”:求一共有几只小鸟?就是求3个3是多少,用乘法算。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加法和乘法都是“合”,但也有区别,加法是不同数的合,乘法是相同数的合;减法和除法都是“分”,减法是从总数中分出一部分求另一部分,除法是把总数分成相同的数,是平均分。抓住了以上本质,出现应用题后,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是“分”还是“合”?如果是“合”就用加法或乘法,然后再分析,“合”是哪种数的“合”?不同的数就用加法,相同的数就用乘法;如果是“分”,不是平均分就用减法,是平均分就用除法。教学二年级下册教材P2页“分苹果”时,学生通过审题和分析应掌握将20个苹果每盘放5个,是“分”,而且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通过低年级的这种训练,学生能正确分析应用题所含有的“算理”,到了高年级就不会产生连到底是应用加减法还是应用乘除法来解答应用题都搞不清的现象了,高段年级的数学教师也不会说学生的应用题解题基础太差了。

3.抓好数量关系教学,建立应用题解题的基本策略

数量关系反映的是数量之间本质的、普遍的、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小学阶段的数量关系都是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并经过对同一类数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得到的,比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等。无论是什么时代,应用题都必须重视数量关系的教学,通过数量关系的教学,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而且通过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解更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可以这样说,对数量关系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的程度决定着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当然,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推导切不可操之过急,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应用题的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多次体验的基础上,有感悟之后,才提升出一定的数量关系。在小学阶段,建立应用题数量关系有时还可借助线段图来实现。线段图是学生从直观向抽象过度的桥梁,是分析问题和理解数量关系的好助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发现规律。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要到四年级学习“路程、速度、时间”问题时,才出现线段图,那是不是在此之前教师就不可以用线段图进行应用题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我想在低段年级的应用题教学时,就可适当进行渗透,借助具体的实物推导出一些简单的线段图,到了中段年级时,可进一步抽象出线段图,到了高段年级,学生应能熟练地借助线段图进行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与推导。当然并不是每个应用题都需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即使可以运用,线段图的出现也要与学生的思维顺序保持高度的一致,不能提前,也不能退后。教师应用线段图的目的是要直观地体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进入到理解问题的实质。

4、利用应用题情景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提供了许多应用题情境图,而有些情境图就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比如四年级下册教材P21页第7题:

学生看到这幅情景图就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要摘下帽子,小男孩需要踩上凳子,并且小男孩的身高加上凳子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帽架的高度,本题中1.30+0.40=1.70cm,1.70cm<1.80cm,所以小男孩是不能摘下帽子的。

进行情境图训练时,新教材还提倡学生根据图中内容自己提出问题并自行解答,这时我们要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质量。还是以四年级下册举例,在教材P78页“小调查”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收集的相关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两个数学问题,许多学生并不会结合教材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只是提一些诸如“中国获得的金牌比美国的多几枚?、中国与俄若斯获得金牌一共有几枚?”等简单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与我们教师也有关系,许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会指导学生:“考试的时候只讲对与错,不会考虑问题质量的高与低,提的问题越简单越好”。可见,转变我们教师的应用题教学观念也是当务之急。

5、利用学校多媒体硬件,在应用题教学中进行辅助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住处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随着我省“农远工程”的开展,我市许多农村小学也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为了优化应用题的课堂教学,我们就可以运用多种教育媒体辅助教学,这样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许多教师都讲解过这道应用题:“一列火车长320米,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经过一座长1080米的大桥,需多长时间?”。本题如运用计算机进行演示,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学生理解透彻,如果还像传统教法那样仅靠教师讲解、作画演示,时间用去不少,学生可能还是听得如同在云里雾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表现力强,能进行交互性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利于个别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把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总之我们教师面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出现的应用题内容生活化、表现方式多样化,应用题教学讲求科学化、目标取向素质化等特点,必须及时改正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方法,哪怕一时不适应,也不能停下探索的脚步,只有这样我们的应用题教学,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北师大版小学应用题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学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了专门性的教学设计, 在收获的同时与引发了相关的思考。基于此,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阐述。

一、以激发兴趣为导入点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存在心理上的畏惧甚至抵触。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学生并非是由于智力因素而学不好数学, 而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数学学习表现不佳。在教学过程中, 我利用北师大教材自身所具有的特色, 针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在进行数学定义与术语的讲解时候, 教材中会有若干提示性与熟悉的生活事件进行引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重点对这些内容进行强化, 并加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与卡通形象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教学手段的设计, 利用PPT把枯燥的数学术语变成生动的讲解, 把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数学问题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入课堂, 并设置故事的亮点与悬念, 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然而然地进入数学天地。而这种与生活紧密相关, 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入点的教学方式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数学, 用数学, 观察生活发现数学。

二、以丰富内容为侧重点

小学数学五年级、六年级阶段正是小学高年级的学习阶段。与低年级阶段不同, 此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更侧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侧重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系统性的思维逻辑概念。正因为如此, 在教学中, 我针对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要求, 以丰富内容为侧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对于应用题的讲解以循序渐进为原则, 多用趣味性题目进行引入, 让学生去思考题目中的奇妙之处。并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扩大学生的视野, 利用数学知识的举一反三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用处。所以, 在教学中, 笔者引入大量真实数据与生活情境。

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中的地毯上的图形面积这一教学中, 笔者首先用充满趣味性提问来开始教学, 让学生想一想地毯的花纹与图案。接下来, 笔者再利用教具展示出许多美丽的地毯图案, 并小小地介绍了其来源与风格, 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当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内容中后, 笔者用简单的虚线条来标示出地毯上图案的面积, 并介绍了若干信息, 继而开始进入正式的理论知识教学。由于学生在丰富的铺垫下已经得到了一定的信息量, 再进入教学内容时, 反应速度非常快, 并且很容易就兴致勃勃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其次, 为了提高教学内容的含金量,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入诸多数学信息与数学史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仅仅只是一堆无趣的数字与理论, 在其发展研究过程中同样有着很多值得去了解的知识与内涵。

三、以构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目标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重视对学生思维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为重点, 强调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力进行教学设计。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升级到以带领学生“想一想”鼓励学生“议一议”发动学生“做一做”多让学生“试一试”的宽松教学模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 心态轻松, 同时又可以体验动手实践, 尝试着自主探索, 并与同学们一起组成学习小组, 进行交流与探讨。在这样的教学中, 学生从过去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了主动的探索。从以往被动的满堂灌, 根本没有时间去自己思考, 只能一味死记题型。到现在有了充足的时间与机会去思考与讨论, 把知识真正融汇贯通到自己的思维中去, “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特别是对教材中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技能,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逐级递进、螺旋上升进行梯度化教学设计。让学生从熟悉数学的符号感入手, 逐步深入开始熟练运用符号, 理解方程意识, 学会设计方程去解决问题。并在不断的解题实践中, 可以根据题目所列条件进行推理与应用。而在图形的学习过程中, 笔者重点在于构建学生的空间思维意识,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侧重于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把传统板书所无法全面体现的空间感, 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透视图与动态演示进行教学讲解。这样的教学手段非常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 也就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度。而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也会形成思维模式, 不需要过分强调, 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四、结语

新教材注重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整理信息方式的多样化, 对于不同的学生呈现出的多种策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多给予肯定的评价,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同时在方法多样化中, 鼓励多中选优, 择优而用。同时强调方法优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因为简洁的方法不等于是人人都会的方法, 如果学生用得方法不是最简便的, 教师也不应强求。总之,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 一方面应重视学生的年龄阶段与身心发展基础, 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阶段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应吃透教材, 多进行教学拓展与教学手段的丰富,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巨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J].小学时代:教师版, 2010 (01) .

[2]陈兴林.武都区五马九年制学校教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的“美”[N].陇南报.2009.

北师大版小学应用题 篇3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责编 金 铃)endprint

一本好的教材有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当今教材不断改革,小学教材版本多样,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课程,对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责编 金 铃)endprint

一本好的教材有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当今教材不断改革,小学教材版本多样,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课程,对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北师大版小学应用题 篇4

(一)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细心填写:

1、先找单位“1”,再列出数量关系式。(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把()看作单位“1”。()÷()=()(2)小明做题的正确率是几分之几?把()看作单位“1”。()÷()=()2、32人是50人的()%;45分占1小时的()%; 甲数是乙数的45,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

3、种子发芽率是求()是()的百分之几零件合格率是求()是()的百分之几。小麦出粉率是求()是()的百分之几。胡麻出油率是求()是()的百分之几。

二、准确计算: 5528

-50%60%×61-54376÷57+7

79-2

3125%X-X=28(1+40%)X=981-20%X=1

1+20%X

=14

三、解决问题:

1、把8克糖放入92克水中,糖水的浓度是百分之几?

2、601班共50人,体育锻炼达标的有48人。求未达标的人数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3、学校植树绿化,种了120棵树,成活了102棵。求成活率。

北师大版数学下册应用题 篇5

1、在中原路上铺一条地下电缆,已经铺了34,还剩下250米没有铺。这条电缆全长多少米

2、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第二天修了90米,这时还剩下150米没有修。这段路全长多少米?

3、建筑工地有一堆黄沙,用去了23,正好用去了60吨。这堆黄沙原来有多少吨?

4、声音在空气中3秒钟大约传1千米,光的速度每秒大约300000千米,声音的速度大约是光速的几分之几?

5、一块小麦试验田,原计划每公顷产小麦8吨,实际每公顷产小麦之几?

6、职工食堂4月份计划烧煤5吨,实际烧煤4.8吨。节约了百分之几?

7、用5000千克小麦可以磨出面粉4250千克,求小麦的出粉率。

8、小麦的出粉率是80%,要磨出面粉640千克,需要多少千克小麦?

9、六(1)班有学生50人,某天请假2人,求这天的出勤率?

10、植树节那天共植树若干棵,成活了485棵,没有成活的15棵,求这次植树的成活率。

11、王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买了5只小足球,付出100元,找回32.5元,每只小足球多少元?

1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25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7千米,经过几小时后两车还相距37千米?

13、师徒二人共加工208个机器零件,师傅加工的零件数比徒弟的2倍还多4个,师傅和徒弟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14、王芳的存款数是李丽存款数的2.2倍,如果李丽再存入银行75元,两人的存款数就相等了,原来两人各存款多少元?

15、五年级买一批笔记本奖给三好学生,如果每人奖给5本,还剩3本;如果每人奖给6本,又少12本。五年级评出三好学生多少名?买了多少本笔记本?

16、山坡上有羊80只,其中白羊是黑羊的4倍,山坡上黑羊、白羊各多少只?

17、商店里卖出两筐柑橘,第一筐重26千克,第二筐重29千克,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了9元钱,平均每千克柑橘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

18、一块梯形麦田,面积是540平方米,高18米,上底是20米,下底是多少米?

19、甲乙两车从相距750千米的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0、两辆汽车同时从同地开出,行驶4.5小时后,甲车落在乙车的后面13.5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3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1、同学们去春游,车上已经坐了45人;还有4个小组在等下一辆车,每组9人。去春游的一共有多少人?

22、一共有150人去春游,已经走了54人,剩下的坐两辆车去,平均每辆车要坐多少人?

23、舞蹈队里有18名男生,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舞蹈队里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24、同学们做花,小军做了63朵,小红做的花比小军少做18朵,两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25、食堂里第一次买来白菜25千克,第二次买来白菜175千克,按每千克白菜6角钱计算,食堂里买白菜一共用去多少钱?

26、小华给小刚看一本书,小华4天看了132页,小刚3天看96页,谁看得快?为什么?

27、妈妈给小明买了3件汗衫,每件汗衫23元,付给营业员100元,还应找回多少元?

28、体育用品商店原来有72只篮球,卖出60只,又购进45只,现在有多少只篮球?

29、同学们去天文台参观,女生有9人,男生去的人数是女生的3倍,一辆40座的汽车够坐么? 30、学校活动室里有24盒象棋,军旗的盒数是象棋的两倍,跳棋有12盒,跳棋比军旗少多少盒?

31.学校买来白粉笔80盒,红粉笔20盒,用了60盒,还剩多少盒? 32.老师有8袋乒乓球,每袋6个,借给同学15个,还剩多少个? 33.老师拿70元去买书,买了7套故事书,每套9元,还剩多少元? 34.制衣组有90米布,用了63米,剩下的布做了9套衣服.平均每套衣服用布多少米? 35.食品店有80包方便面,上午卖了26包,下午卖了34包,还剩多少包?(用两种方法解答)

36、某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310吨,二月份生产400吨,三月份生产490吨化肥,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37、一匹马每天吃12千克草, 照这样计算, 25匹马, 一星期可吃多少千克草?(用两种方法计算)

38、工人王师傅和徒弟做机器零件, 王师傅每小时做45个, 徒弟每小时做28个, 王师傅工作6小时, 徒弟工作8小时, 他们共做多少个机器零件?

39、工厂有煤8000千克, 原计划烧25天, 由于改进炉灶, 实际烧了32天,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 40、工地需要1280袋水泥, 用8辆大车4次才全部运来, 一辆大车, 一次可运多少袋化肥?(用两种方法计算)

41、农具厂上半年生产农具4650件,下半年生产农具5382件,全年平均每月生产多少件?

42、服装加工部用120米布可做成人制服24套, 如果做儿童服装, 可做30套, 每套儿童服装比成人服装少用布多少米?

43、一个养鸡场四月份卖出12300只鸡, 五月份卖出的比四月份的2倍还少200只, 两个月一共卖出多少只鸡?

44、一台磨面机每小时磨面800千克,照这样计算,6台磨面机5小时能磨面粉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45、一堆煤共800吨,用5辆卡车,16次可以运完,平均每辆卡车每次运几吨?

46、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00千米,一列火车6小时行了600千米,火车比汽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47、向阳小学气象小组一周中,测得每天的最高气温分别为:31、31、34、32、33、30、33度.这一周最高平均气温是多少度?

48、某工厂原计划一年生产农具4800部, 实际用10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实际平均每月比原计划每月多生产多少部农具?

49、一台机器8小时可以加工320个零件, 照这样计算, 要用5台机器加工2000个零件, 需要多少小时? 50、某煤矿四月份计划出煤38400吨,技术革新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增产256吨,四月份实际生产多少吨煤?(按30天计算)

51、第一小组有6个人,其中5个人语文考试的平均分是85分,加上王刚的分数后,平均成绩是87分,王刚的考试成绩是多少分?

52、两个水管同时向池中放水,粗管每小时放水15吨,细管每小时放水11吨,经过8小时把水放满,这个水池能装多少吨水?(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

53、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后长和宽分别增加5米,扩建后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54、一列火车上午6小时行了366千米,下午4小时行了276千米.下午比上午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55、一个工厂前6个月用煤120吨,后半年用煤102吨.每吨煤按80元计算,后半年比前半年平均每月用煤节约多少元?

56、一个林场前年植树1480棵,去年植树的棵数是前年的2倍,今年植树比前两年植树的总数还多420棵,今年植树多少棵?

57、一个长方形长21厘米,是宽的3倍,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58、一吨废纸可以生产纸张700千克, 如果一千克纸能制成25本练习本, 那么12吨废纸生产的纸张能制成多少本练习本?

59、录制一份气功报告需要4盒录音带, 录满一面录音带需要30分, 这份报告一共录了多少小时? 60、一台推土机3小时可铺路600米,如果每小时多铺20米,8小时能铺多少米? 61、李庄农民往粮库运小麦, 第一天运了10车, 第二天运了7车, 每车运小麦2吨400千克, 两天共运多少千克? 合多少吨多少千克? 62、100块湿砖重450千克, 每块砖吹干后减轻850克, 100块湿砖在吹干后重多少千克? 63、一台自动包装机用20秒包装135块糖, 照这样计算, 这个机器1小时能包装多少块糖? 64、小华步行4千米680米,用了1时18分,平均每分行多少米?

65、一辆自重3吨的卡车,车上装有7000千克木料,要通过一座限重11吨的桥.算一算,卡车能否通过这座桥? 66、28行播种机的宽度是4米.用拖拉机牵引,每小时行5千米,可以播种多少公顷土地? 67、甲、乙两堆货物共重8000千克,已知甲堆货物的重量是乙堆货物的4倍.求甲、乙两堆货物各重多少千克?

68、装订车间每人每小时装订课本640册,照这样计算,12人8小时装订课本多少册? 69、汽车队开展节约用油活动,12辆车一年共节约汽油7200千克,平均每辆车每个月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70、一部电话机售价320元,一台“彩电”的售价是电话机售价的8倍,一台电脑的售价比“彩电”售价的3倍还多1000元,一台电脑多少元?

71、两个车间生产零件,5天后甲车间生产1520个零件,乙车间生产1280个零件,若每天工作8小时,乙车间比甲车间每小时少生产多少个零件?

72、一本书,小华看了45页,没看的比看了的3倍少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73、师徒二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125个,徒弟每小时加工100个,8小时完成任务,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共多加工多少个零件?师傅和徒弟共加工多少个零件? 74、已知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68,丁数为148,求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75、同学们参加环保活动,六一班42人,平均每人清理环境80平方米,六二班38人,共清理环境2800平方米,两个班平均每人清理环境多少平方米? 76、据统计篮鲸3小时能游108米,海豚5小时能游245米,每小时篮鲸比海豚少游多少米? 77、一个生产小组有25人,一天加工零件1500个,后来又调入了8个人,照这样计算,生产小组每天比原来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78、华联商厦一天卖出“南极人”纯棉内衣90套,上午卖出38套,每套纯棉内衣218元,上午比下午少卖出多少元?

79、粮食加工厂用2台磨面机5天磨面粉28800千克,每天工作8小时.第一台每小时磨面314千克,第二台每小时磨面多少千克?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教案 篇6

课 题 Module1 Unit1 Hello!

时间安排 第1周 课前准备

课 时

教学目标

1. The pupils can introduce themselves and say hello, goodbye to each other.

2.Encourage the students’ interest to learn English.

3.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help each other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学生准备:

English book

教师准备:

Some cards

Tape recorder , stickers ,

教学重、难点

1. Help students grasp the 4-skill words: hello, hi, goodbye, bye.

2.Help students grasp the key sentences:

I’m___.

3. Enable students to use the drills fluently and correctly.

板书设计 Module1 Unit1 Hello!

Hello, hi, goodbye, bye.

I’m___.

教学过程

基本环节及意图 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调整措施

一、Warming up and Revision

二、Leading-in

三、Listening & Reading Activities

一、

1 .Greetings.

2. Say in Chinese.

二、

1. Look and listen.

2. Learn and say the words with each other.

3. Listen and find who they are.

三、

1.Open their books,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2.Answer the question:They are Daming,,Lingling,Sam and Amy.

一、Warming up and Revision

1. Greetings.

2. Talk about why we will study English.

二、Leading-in

1. Introduce myself to the students.

2. Say” hello, hi, I’m___, goodbye, bye” to the

students.

3. Introduce there are 4 new friends will come

to our class.

三、Listening & Reading Activities

1. Ask the students to open their books,turn to

page 2,then play the tape.

教学过程基本环节及意图 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调整措施

四、

1. Further Development

2.Homework

3. Listen and point carefully.

4. The students listen and repeat. Then drill these words and sentences in different ways.

5. Each group will act one person, then change.

四、

1. The students practice in small groups.

2. Act it out. (The best group will get a prize.)

3. The students finish it in the class.

4. Say some sentences about this video.

五、

1.Finish this homework.

2. Ask some questions: Who are they?

3.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and point the text and then check the students.

4.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point and repeat the text.

5. Play the tape again;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text in 4 big groups.

四、Further Development

1.Give them

2 minutes to practice the text in small groups

2. Check the students.

3.Activity book

4. Play a video about greeting.

Homework

1. Listen to the tape to review this unit.

北师大版小学应用题 篇7

笔者所在地区为农村, 受各方面条件所限制, 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惑, 总觉得如果能把教材中的一些内容适当地修改、调整一下, 可能效果会更好。

一、教材比较适合城市学生使用, 不适合农村学生

如, “超市购物”“小小图书馆”“公交车站”等主题情境虽然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但这些情境大多是城市孩子熟悉和接触的情境, 不太适合农村学生使用。比如,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64页的“我们赢了”这一内容时, 教材首先创设了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 就没有几个学生知道奥运会是怎么回事, 一个个都显得很茫然。结果教师只能花费很长时间来简单讲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 这样直接影响了课堂上40分钟的效果。很多农村孩子都是留守儿童, 跟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他 (她) 们的生活中根本接触不到如奥运会、买鲜花……这样的情境, 就是超市购物、图书馆、公交车站、儿童乐园这样的情境也是极少有参与的经历。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很陌生, 这种学习就要大打折扣了。

如果让农村地区的教师结合当地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创造性的改编教材行不行呢?可是, 农村教师大多课时都很重, 试想有几个教师能在一天上完5节或6节课之余, 面对各种作业、备课, 还能有精力去创造、去改编教材呢?即使有的能改编教材来使用, 也仅仅只能是改编其中的极少部分, 不可能把所有不适合农村使用的教材统统改编、调整。因此建议编者在编排教材时能否考虑这一点, 使教材适合的范围更广一些。

二、教材中有的例题后面的练习题与例题关系不大, 甚至超出学生学习的范围

比如, 三年级下册第28页“电影院”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位) 乘法的计算方法, 但在“试一试”中却安排了 (48-12) &#247;6这样一题, 该题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几乎没有关联, 这样安排, 实在令人费解。

又如, 二年级下册第20页练习三第一题的最后一题30&#247; (6-3) , 该题乍一看, 与学习的内容相符合, 但是后一步的计算明显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 属于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很难让大部分学生自己独立解答。

三、教材后面附页的设计有待改进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北师大版教材在每本课本的附页均安排了一些图案、图形, 这样安排正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动作进行思维, 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感知,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然而, 在实践中我却看到这样一幕:

一位教师在教学“展开与折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6~17页内容) 时, 开始都很顺利, 让学生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接着为了让学生经历从“面”转化成“体”的过程, 该教师利用课本附页一的图形, 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等活动, 知道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在学生的操作中, 我注意到有几个学生因为动手能力欠缺, 剪得弯弯曲曲, 比别的同学慢很多。时间慢慢过去了, 还没有做好。教师只好停止操作, 接着进行下一个环节。但这几个学生却还在悄悄继续刚才的操作, 根本没有听教师讲课, 结果可想而知。

另外, 学生为了剪这些图形, 还要从家里把剪刀带进校园, 这又增加了校园的不安全因素。

北师大版小学应用题 篇8

一、 数学史料的内容分类及其数量分布

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内容主要分为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故事(如金冠之谜)、相关数学知识史料(如小数的历史)、数学思想方法(如“筛法”史料的介绍)、经典数学问题(如鸡兔同笼问题)、数学名题(如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文化等六大类。其中“其他文化”主要是指音乐、绘画、建筑、天文、计算机、商业等生活领域,侧重介绍数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比如,黄金分割比:教材中简单介绍了黄金比在建筑、绘画和优选法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统计发现,首先,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中安排的数学史料的数量在增加,而且在五、六年级已经开始涉及数学思想方法(6处)、经典数学问题(1处)、历史名题(1处)等。其次,教材中大部分数学史料属于相关数学知识史料(共28处),可见教材编写者比较注重以此形式促进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知。第三,教材中介绍了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故事(2处),如古希腊数学家埃拉托塞尼(Eratosthenes)创造“筛法”,在自然数中寻找质数。在此版本的教材中并未选用数学家的生平和励志故事,比如数学家在创造数学成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挫折、失败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等。

二、 数学史料的设计模式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的设计模式反应了如何将其负载的深层的文化价值进行体现,以充分发挥其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教育教学功能。

通过对此版本教材包含的数学史料的分析,总结出两种设计模式:附加式包含和隐性融入。附加式包含模式的表现形式之一为由数学知识引出数学史料,即教材在阐述数学知识时联想到有关的数学史料,继而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对相关史料进行简单介绍或说明。例如四年级下册完成“认识方程”这章全部学习任务之后,在数学万花筒中介绍了方程的简短史料。附加式包含模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阅读材料式数学史,即教材中某章节授课任务后介绍的数学史料和所讲内容稍有联系或无联系。比如四年级上册在“认识更大的数”这章最后给出数字的发展,从用石子或结绳记数到印度—阿拉伯数码的广泛使用。此时,数学史作为知识的注解或扩充,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了解一些相关的数学史料,使他们的数学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而隐性融入模式,具体表现形式是由数学史料引出学习内容,此时数学史料已非边缘化于学习内容。如五年级上册82、83页,在“点阵的规律”一节中,教材中将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创造的形数理论巧妙地和学生们已有学习经验相结合,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正方形数、三角形数、长方形数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 数学史料的呈现方式

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文字”(共19处,占55.9%)和“图文并茂”(共15处,占44.1%)。“文字”形式主要是指仅用简短的文字来阐述相关的史料,如“神奇的质数”“数的扩充”等。“图文并茂”形式是指史料中包含文字和图片。此种形式又细分为“文字为主”(11处,占73.3%)“图片为主”(2处,占13.3%)“连环画”(2处,占13.3%)。比如寻找质数的筛法的介绍中,左侧是文字的说明,右侧附以图片,促进学生对此方法的直观理解。此类呈现方式学生主要是通过文字来了解相关的史料内容。另外,在“数字的演变过程”中,是以图片为主,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学生主要是通过图片来了解数字的演变过程。而“计算工具的演变”则是以一组图片来讲述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学生通过连环画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每个阶段。这两种呈现形式主要考虑到了所选史料的题材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版面设计上,此版本教材主要是在正文下方、练习题最后直接呈现,并用了蓝色的标框框出,且添加了“数学阅读”“你知道吗”“数学万花筒”等这样明显的字眼,使数学史料凸显出来,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只有极少数是在教材正文中阐述。

四、 数学史料所属国度

本研究将教材中所选用的数学史料所属国度分为:单个国家(即该史料中只涉及一个国家,如古埃及的分数表示法。)、多个国家(指数学史料中包含两个及以上国家,比如,计算工具的演变。)和不凸显国度(指数学史料中没有提及国度,比如数的扩充。)其中单个国家中又细分为中国、古希腊、古埃及、德国。

经过整理发现,除了5处不凸显国度外,其余均体现了一定的地域性,其中以我国古代的数学史料为编写重点。在34处数学史料中,我国占了16 处,而且“多个国家”项包含的8处史料中有7处涉及中国,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编者的主要目的可能在于通过此形式来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数学多元文化则主要体现在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中,比如“圆周率的历史”从最原始的测量到用多边形逼近,从“布丰投针”到计算机的贡献,介绍了这个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传承和发展。但在此版本中反应多元文化的数学史料还较少。

五、 反思与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料从篇幅容量的增加、内容选择种类的丰富性、以及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设计模式的创新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这较之以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来说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史料较少、分布不均均衡、设计模式的合理选择等,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丰富数学史料的内容选择。本教材中所涉及的数学史料主要包括数学概念、数学符号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上的数学著作、数学家、数学工具演变等,但是从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来看,还有很多相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史料,如古埃及的倍乘法、试错法、中国古代的盈亏术等等,这些史料所凝结的智慧如果能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展现必将促进他们对现代算法、算理的理解。另外,教材中还可以增加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来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热爱数学。例如,欧拉在双目失明后凭借超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仍创造了丰富的数学成果等。

2.适当增加教材中数学史料的数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进一步提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这是对“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理念的深化。而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载体,那么在教科书中体现数学文化教育的理念,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增加数学史料。如何把这些史学形态的智慧结晶采用一种恰当的形式或手段展现或传递给学生,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数学史料设计模式的选择

当谈及数学史料与数学教材、数学课程时,相关研究总是会强调“要达到隐性融入”,这无可厚非。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附加式包含或显性融入是数学史料进入数学教学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要根据小学教材中所选数学史料的内容或性质不同,而加以区别对待。比如数学家的生平和励志故事;数学在计算机、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学知识、概念的简单注解等都比较适合采用直接融入,以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注解、扩充以及背景有所了解(比如方程简史;分数,小数的历史。)即可。如果所选择的数学史料中涉及深层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圆周率的发展史料、形数理论等),这就需要一线教师、数学教育研究者、数学史研究者和教材编写者共同努力,将相应的思想、方法和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力求能够达到将数学史料间接融入教材或教学。因此,数学史料采取哪一种设计模式进入小学教材需根据材料的种类和性质来判断,而不是一味的强调隐性融入。

参考文献

[1] 徐利治,王前.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J].数学教育学报,1994,3(1).

[2] 杨豫晖,魏佳,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4).

[3] 陈碧芬,唐恒钧.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2).

[4] 罗新兵,魏金英,刘阳,等. 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分布的特征和模式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1(1).

[5] 张维忠.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优秀教员评比规定下一篇:励志玄幻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