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2024-06-19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共13篇)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篇1

放射科安全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会议精神,结合科室实际,制定工作方案。

1.及时传达贯彻上级及有关部门关于安全工作的文件、2.及时研究布置科室安全工作,制定相关安全工作文件和制度,动员和组织全科室和各类人员积极参加各项安全活动,完成各项安全工作任务,落实各项安全工作制度,确保正常的医疗、工作、生活秩序。

3.及时了解掌握科室安全工作情况,发现和研究在安全方面的各种具体问题,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督促落实隐患整改,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为科室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4.科室人员做好安全工作,搞好责任分工,把安全工作具体事项分工到人,抓好落实。协助医院做好对员工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培训、教育、宣传工作。

5.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

6.认真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督导,整改上级部门检查时指出的问题,采纳上级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做好科室安全工作。

放射科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梅瑞申

副组长:林庆刚朱孔秋组员:马常申 张娜

刘晓娜

高娜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篇2

一、直线加速器结构、工作原理及辐射特征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能量一般指X射线治疗方式下的加速电位, 即X射线的最高能量。通常按能量10MV为界区分, 以采取与之相应的放射防护措施。它还可以按照产生X射线的种类分为单光子、双光子和多光子直线加速器。加速系统是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核心, 由加速管、微波功率源、微波传输系统、电子注入系统、高压脉冲调制系统、聚焦系统、真空系统、电源和控制系统、附属设备等组成。

其工作过程是:调制器产生两个脉冲高压, 一个加到功率源 (速调管和磁控管) , 功率源产生的微波功率经微波传输系统, 馈入加速管, 并在其中建立加速场;另一个脉冲高压加到电子枪, 引出电子束, 电子束注入加速管, 受到其中加速场的加速。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运行时, 被加速的带电粒子从加速器的真空区引出后, 这些带电粒子与被撞击的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轫致辐射X射线、特征X射线、瞬间γ射线、中子射线和缓发射线 (能量≥10Me V时) 。而且, 由于射线作用于空气及次级辐射等因素, 可产生臭氧、氮氧化物和微量气载放射物质。

1.初级射线辐射。是指来自加速器准直器孔直接发射的射线。当光阑完全打开时, 从辐射头靶端出射的X射线为一个半角为14度的锥形线束, 其能量特性决定于选择的X射线能量级别。辐射防护主要依据X射线能量。

2.露射线辐射。是指穿过加速器组装壳体的泄露射线, 与主射线相比, 泄露剂量率比主射线束发射剂量率要低得多。

3.散射线辐射。是指受有用射线束和泄漏辐射直接照射的照射对象、装置部件以及建筑物室壁的散射辐射。

4.中子辐射。是指在高能X线模式下会产生一定数量的中子, 通常无论在高能电子线或低能X线模式都只有很低能量级水平。但在高于10MV的X线模式中, 迷路入口的设计必须对中子剂量加以考虑。

5.辐射活化的产生。是指直线加速器工作高于8Me V的能量级时, 会发生光核效应, 特别是高于12Me V时增加更快。这样会造成辐射头、室内其他物质包括周围空气在内的放射线核素的形成, 产生少量的放射性气体, 如13N (半衰期10min) 和15O (半衰期2min) 等。

二、直线加速器异常情况下的辐射危害 (事故照射)

当加速器装置损坏、调试和操作失误时, 人员可能受到误照射, 称为事故照射。在异常和事故状态下, 人员可能误入正在进行治疗的机房内, 或者停留于正在进行治疗的机房内而不被发现, 此时将会受到散射X射线甚至主射束照射的危害。

(一) 非辐射危害因素

在加速器的照射下, 空气吸收辐射能量并通过电离离子的作用产生非放射性有害气体臭氧 (O3) 和氮氧化物 (NOx) , 此类气体主要采用治疗室的通风换气来控制。

(二) 潜在职业病危害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ICRP) 为了放射防护的目的和阐述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在1990年的第60号出版物中, 将辐射有害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两种。因此, 从事放射治疗职业对放射性工作人员可能造成的潜在性职业危害有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两种。

(三) 确定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是指那些存在剂量阈值, 且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有关的效应。不同组织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相差很大, 通常在单次较低剂量照射后很少会有组织表现出有临床意义的有害作用。性腺、眼晶体及骨髓等较为敏感。当发生辐射事故受到意外大剂量照射时, 可致受照射人员发生急性放射病, 甚至在短期内死亡。

(四) 随机效应

随机效应是指发生概率与受照剂量成正比, 而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效应。对于这类效应, 从辐射防护的观点认为不存在剂量阈值。即使是很小的剂量, 也有导致随机效应发生的危险。因此在正常工作中很少发生确定性效应, 更应重视的是随机性效应, 因为随机效应无阈值, 即使接受很小的剂量也有发生癌症等随机效应的可能。

三、医院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鉴于直线加速器本身的特殊性, 医院应加强对直线加速器的放射防护管理, 使其各项指标符合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及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 做好加速器机房的屏蔽防护工作

机房设计应遵循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还要适当考虑其他非射线防护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 必须符合相应的放射卫生防护法规、标准的要求, 保证周围环境安全。

(二) 认识迷路设计与管道防护的重要性

直线加速器的迷路设计大多采用L型, 加强迷路防护散射线的能力。另外要注意机房管道的防护, 适当情况下进行屏蔽防护。

(三) 确保联锁装置安全有效

为确保直线加速器在治疗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联锁装置应在机器存在某种危险状态时能够立即自动切断电源和束流的电路。

(四) 加强机房内的通风管理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 直线加速器机房内空气中氮氧化合物浓度、自由基相对浓度高于一般房间, 主要是由于射线对空气电离作用而形成。医院管理部门在直线加速器机房要设置机械通风装置, 且确保有足够的通风换气次数, 以减少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

(五) 健全加速器的保养与维修制度

直线加速器投入临床后, 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其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操作人员要按常规使用设备,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定期保养, 及时维修, 并记录在案。

(六) 重视放射工作人员团队管理与建设

医院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加速器放射防护工作, 做好常态化管理, 重视放射工作人员的劳保待遇、人才梯队培养及团队建设。

四、工作人员注意事项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能同时产生高压、强流、微波和射线, 因而在安全防护方面的保护措施应该更加严格。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其危险性, 严格遵守直线加速器的安全使用规范, 保障所有人员的人身安全。鉴于此, 放疗工作人员使用直线加速器,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牢记放射防护3原则

即辐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这3项基本原则构成了一套放射防护体系, 正当化是最优化过程的前提, 个人剂量限值是最优化的约束条件。所以, 放射防护3项基本原则是相互关联的, 要灵活运用。

(二) 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加强防护意识

技师和工程师应定期讨论分析加速器在使用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 树立严肃、严格、严密、严谨的工作作风;定期学习防护知识, 用理论指导实践。

(三) 制订制度, 规范流程

科室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机器操作的正规规程和完备的应急预案, 使实际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用制度制约、避免事故的发生, 增强应急处理能力。科室要举行相关预警演习, 熟悉应急处理程序, 并且定期检查急停按钮是否失灵、各项联锁是否有效。

(四)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个人剂量检测

一旦发现血象异常或者身体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要及时就医, 必要时调离岗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医院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直线加速器的放射防护工作, 要建立健全各项放射防护规章制度, 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 实行持证上岗, 监督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曾自力.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9) :116

[2]姜秀英.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性能检测与质量保证[J].医疗卫生装备, 2005, 26 (8) :56

[3]陈跃, 杨迎晓, 张远.应重视医用直线加速器的防护和安全[J].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 (4) :506

[4]Valentin J.国际放射委员会第91号出版物评价非人类物种电离辐射影响的框架[J].辐射防护, 2004, 24 (zl) :9-46

[5]叶常青.ICRP1990年建议书关于辐射危险评估的新进展[J].辐射防护, 1991, 11 (6) :415-425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篇3

总体目标:通过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计划”, 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蔬菜、水果、食用菌等鲜活农产品全年监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5%以上。

总体任务:实施农业标准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建立监管体系,完善监管制度,优化监管机制,落实监管措施,促进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

重点工作:

1.以农业标准化为主线,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体系

1.1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 一是加快“农业地方标准制(修)定”工作步伐,计划新制(修)定50项农业标准。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吉林省农业质量标准体系,为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执法依据。二是加快标准示范推广,结合我省“五百工程”,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基地、企业),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1.2建立与国际建设标准相接轨的检验检测体系结合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点,以“建设体系、完善设施、强化手段、提高素质”为目标,尽快完善检测功能、提高检测质量、提升检测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按照国家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要求,逐步建立以部级中心为龙头、省级中心为骨干、市州级中心为配套、县级站为基础、市场(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好国家投资的1个省级质检中心和36个县级质检站。

1.3建立与国际认证标准相符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一是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的培育、认证、登记保护和开发;二是做好认证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实现“三品一标”在规模上的扩张,质量上的提升;三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名牌农产品;四是积极推行农业投入品GMP、种植业GAP和农产品加工业HACCP认证。逐步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配套的认证格局。

2.以全程监控为重点,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本着“突出重点,全程监管”的原则,重点抓好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三品”和蔬菜、水果的质量监管,对主要种植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重点监测和抽查,针对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大惩处力度。

2.1抓好源头治理,把好农产品生产头道关口 一是把好产地环境关,认真开展“三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评价和“三品”基地污染监控等产地安全管理工作;二是把好投入品质量关,以农药整治为突破口,全面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农资生产和经营秩序,从源头把住农资产品质量关和市场准入关。

2.2抓好产品监管,把好农产品产地准出关 对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全程监管,探索产地准出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一是引导基地、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户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和档案;二是指导和培训生产者开展农药选型及科学合理规范使用;三是监督指导基地蔬菜开展质量安全准出性检验;四是鼓励生产者使用包装及标识,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奠定基础。

2.3强化政府监督,把好生产与流通两大领域监测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确保“基地监控”与“市场监督”的“双重”监管。一是将监测工作制度化。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二是将监测工作科学化。要按照国际风险评估的理念来确定监测目标,确保监测的客观公正,科学有效;三是将监测工作系统化。以蔬菜、水果鲜活农产品为重点,开展例行监测工作。以人参、食用菌等特产品为切入点,开展专项抽查工作。以水稻、花生等优势粮经作物为初步探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

3.以完善监管制度为切入点,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3.1建立监管制度 在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础上,逐步完善“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产地准出和例行监测、产品追溯”等质量安全十项监管制度,全面构建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3.2强化监管能力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各级农产品执法监管队伍的公正、廉洁、高效。

3.3建立监管模式 通过法及配套制度的全面实施,建立自上而下,由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到终端产品全链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3.4优化监管机制 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关系,尽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长效化。

4.以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为支撑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4.1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開展危害因素摸底调查,摸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隐患和产生环节。针对质量普查、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群众举报和媒体披露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4.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切实加强风险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3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形成上下联动、信息通畅、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甄别、分析、评价和发布等工作程序 加强舆情监控,全面把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动态。

5.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建设

5.1完成《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世行贷款项目》的启动与实施工作。

5.2继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项目》吉林省投资项目实施建设与项目管理工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六大体系构建提供基础保障。

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落实责任 确保抓好省市县三级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将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处。特别要加强乡镇级监管队伍建设。

2.配套政策,保障运行 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有关生产、经济主体开展农业标准化活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顺利推进。

3.加强培训,强化队伍 加强对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技术、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尽快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具备专业技术,能够适应新时期新形势需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监测、推广、管理与执法队伍。

4.创新机制,标本兼治 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相结合,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逐步完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达到标本兼治。

放射科质量安全管理会议记录 篇4

时间:

2011年1月4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

科内召开了一端正工作态度,提高业务质量的会议。会上科主任计德河提出了对待患者影细心、耐心等人性化服务,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法,要求认真落实。

时间:

2011年2月3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

本次会议内容关于规范书写报告的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要用正确的医学术语准确描述病情病位,为临床提高可靠诊断依据。

时间:

2011年3月5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李晶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

本次会议重点学习了《放射防护措施》的内容。通过本次学习,大家加深了对放射线的认识,明白了自己在工作中的责任,继要保护好患者,又要保护好自己。

时间:

2011年4月4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王东江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

本次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危重患者的处理及X线片的拍摄,尽量做到快速、准确、无痛,为患者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时间:

2011年5月8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

本次会议重点强调了医德医风。在日常工作中,严于律己,认真负责,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充分体现我们新时代医务人员的精神风貌。

时间:

2011年6月5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

本次工作会议重点学习了《执业医师法》的内容,加强了法制观念。并且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法行事、行医,对病人,对社会负责。

时间:

2011年7月8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

本次工作会议重点学习了投照技术。大家踊跃发言,共同学习了新的投照方法。更科学、更有效的为患者服务,为患者提供更清晰、更明确的医疗诊断。

时间:

2011年8月8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苏波

本次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对病人隐私的保护。身为一名放射医师,对待病人一定要细心、耐心,还要用心;更要保护好病人的个人隐私,让病人得到应有的尊重。

时间:

2011年9月8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李晶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苏波

本次工作会议学习了对影像学资料的保存方法及重要性;正确、及时的对医学影像资料进行保存,为患者日后看病、复查提供更多的帮助。

时间:

2011年10月9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王东江、李晶、苏波

本次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如何处理医患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卫生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我们更应该处理好医患关系,使得医患关系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时间:

2011年11月6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王东江

参会人员:计德河、王东江、李晶、苏波

本次会议强调了日常工作中为患者登记及X线光片的排序等注意事项。要求做到“三查”“三对”,保证每位患者都能拿到自己正确的报告,不错拿、漏拿,保证患者放心看病。

时间:

2011年12月4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王东江、李晶、苏波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篇5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 : 主要检查内容:放射科疑难病例阅片落实。医疗质量、存在问题:

个别医技人员参加疑难病例分析读片会,不积极、尤其是在专题涉其他临床分析时,认为不涉及本专业,不上心,没有意识到放射医学影像各个方面都是触类旁通的。

预期目标:疑难病例分析读片是由主任组织、资深医师参加知道的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各个医师珍惜这些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为己用。

改进措施:

1、每周由科主任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主持,进行一次疑难病例、少见病例或典型病例集体读片讨论。

2、疑难病例读片由接诊医师准备病例资料、介绍病情、检查经过,参加人员不分资历,各抒己见,主持人作总结分析,提出诊断意见。

3、疑难病例讨论必要时应邀请临床放射科或其他医技放射科人员参加,广泛听取各种意见,相互参考,以求作出更准确的诊断。

4、遇有紧急情况,随时组织读片讨论,以缩短抢救治疗时间。

图像质量改进措施: 规范临床医师CT、X光申请单填写、增加操作准确度: 1.一般资料,按“基本要求”填写并注明病人的体重、职业及原影像号码,门诊患者应填写患者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等。

2.CT禁忌症应填写清楚,主要包括:心脏内有无起搏器及身体内有无其他电磁装置,有无血管夹和金属内支架、有无大的金属假体、如内固定钢板等。

3.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应尽量详细填写。4.术后复查的病人注明手术时间。

5.与此次CT、X光检查部位相关的其他影像学资料:包括超声、化验结果,应简要填写。

6.写清楚临床初步诊断,以便CT、X光医生检查前心中有数,确定检查方法及扫描序列。

7.检查部位要清楚具体,如脊椎CT、X光检查,应标明以第几椎体为中心扫描。

备注:医务处来我科检查各医学影像装备运转、维修情况。

质控员签字:

论放射治疗质量管理的途径 篇6

1 加强放射治疗系统协作

放射治疗系统复杂, 需要放疗医师、物理工程师、放射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的共同维护与通力协作。

1.1 要增强岗位职责意识

岗位职责是维系系统协作性的核心要素。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疗保健质量的提高, 对放射线成像技术的更高要求成为了协调医患关系的业务指标。如果放射治疗质量管理失控, 就会导致误诊, 耽误患者疾病的诊疗, 影响医疗计划的实施, 浪费人力与财力,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与不良社会影响。为此, 科室管理者必须用规章制度强化其责任意识, 并通过行政措施增强其学习意识, 以提高其专业水平[1]。只有增强从业人员岗位职责意识,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周密的诊疗计划并付诸实施, 才能提升放射技术水平。

1.2 要保持设备运行精确

放射治疗设备运行主要依靠物理技术, 广泛涉及不同照射定位技术差别, 照射衔接的剂量分布、合适体位的固定方法、减少照射靶区的误差、控制设备系统和投照摆位的随机误差, 验证实际照射的剂量、物理剂量的稳定等诸多工作环节, 只有完成上述技术环节的质量控制, 才能发挥治疗设备的系统协作功能。

1.3 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有研究表明, 放射治疗物理师与放射治疗医师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为1:2, 一些发展中国家达到1:4, 我国尚未达到1:8, 这不仅满足不了设备操作与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而且不利于工作系统的完善。因此, 需要增加技术人员配比, 优化技术人员与治疗医师的比例结构, 定期开展岗位培训, 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业务管理水平的关键手段。

2 统筹放射治疗管理工作

在放射治疗新理论、新方法应用的过程中, 管理的环节增多、工作量增加, 管理工作的统筹问题日益凸显, 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2.1统筹好设备条件与人员技术关系

医院及放疗单位拥有了FS-RT、3DCRT、IMRT等技术条件, 并不意味着精确放疗水平就会得到相应提高。对设备条件的掌握与运用依靠的是技术人员的素质, 在加大技术设备投入的同时, 必须同步提升物理和技术队伍的技能。目前, 技术人员要加强现代影像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了解医学影像由模拟向数字化发展的学科动态;掌握体位与投照条件以及成像质量等级;提高数字化设备的界面操作使用能力与图像处理应用的综合能力;完善设备与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操作的基本技术手段。

2.2 统筹好质量管理与技术环节的关系

放射治疗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管理要素涉及工作人员、机器、胶片、药水等方面, 管理环节涉及设备检测校准、投照技术、暗房冲洗技术等方面, 要系统分析各要素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深入了解它们对成像质量影响的程度, 整体协调好各要素与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要把数据与事实作为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做到数据来源准确, 事实由来清晰, 原始资料按时分类汇总, 质量动态变化可控, 能够及时发现影响图像质量的要素和环节并加以重点控制。

2.3 统筹好培养模式与人才供求的关系

提升放射治疗管理水平需要从人才培养与供应这一深层次环节上入手。我国缺乏培养核医学、放射治疗超声技术管理专门人才的高校, 放射治疗技术人才培养与国际化水平之间尚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美国有16所、日本有7所高校培养本科放射技术人才, 而中国仅为4所, 无论是相对数量还是绝对数量均处于劣势。为此, 国家卫生部科教司、教育部高教司联合下发了卫科教规划发 (2000) 61号文件, 明确要求到2015年"普通本科主要设置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和护理专业, 高职高专教育和中专教育主要设置医学相关类专业。"这在对接美国高校的"医学物理师"培养模式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同时也表明我国要克服"放射治疗"、"核医学"等技术人才供求失衡状态, 加强医学物理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填补我国在放射治疗、放射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缺口。

3 建立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

质量控制是放射治疗取得成效的生命线。结合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临床肿瘤学和医学影像学发展实际, 许多研究者认为, IMRT技术是放射肿瘤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因此成为放射治疗的主流[2]。因此, 笔者选择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作为技术载体, 对其质量控制的方法作了以下探讨。

3.1 明确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要求

作为新世纪以来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方向, IMRT之所以超出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等技术手段, 在于这种技术设备能够对照射野中各点的输出剂量率进行调制, 以使多野照射的靶区合成剂量符合临床的要求, 这是三维意义上的剂量分布与靶区适形。使用IMRT放射治疗能够通过逆向计算所得的对线束元权重的优化调节, 无论凸形或凹形都能实现适形。该方法可以兼顾危及器官的保护及靶区剂量的要求, 从而可以在保护正常器官的前提下, 更好地杀死肿瘤细胞, 达到改善生存质量、提高肿瘤控制率的目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到, IMRT技术应用的复杂性, 如包括CT定位、靶区和重要器官勾画、加速机物理参数和多叶准直器的定位, 患者体位设置的准确性、重复性与稳定性等环节在内存在的微小误差, 都可能导致最终剂量分布的很大误差, 最终使放射治疗功亏一篑。

3.2 提高调强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IMRT的计划和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在IMRT治疗前验证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的准确性、照射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确定IMRT治疗剂量的置信度以及治疗实施过程中由于设备和摆位等的精度造成的可能误差的大小等质量保证工作的开展, 以保证照射剂量的准确和治疗计划的成功实现。[3]每例调强放疗实施之前, 需要使用体模对治疗计划进行电离室或胶片剂量的物理验证, 验证剂量误差必须在临床允许范围内方可执行治疗。其主要步骤包括:加速机机械精度检查;等中心位置的检查;患者绝对剂量分布测试和验证;患者相对剂量分布测试和验证。

3.3 强调放射治疗操作程序的完善性

要从理论上向技术人员阐明规范操作的必要性, 制订一个科学的、严格的操作规程。设备机修人员根据机器的性能说明和各种参数指标进行精确的检测和校准。目前需要完善的技术程序主要包括:输入患者一般信息和图像信息;登记和配准图像;定义解剖结构;给定临床处方剂量要求;采用定向方式确定射野参数;评价治疗计划等六大方面。

参考文献

[1]吴淑娟, 邵秋菊, 梁军, 等.科学管理放疗科病案[J].医疗卫生装备, 2008, (6) :183~184.

[2]胡逸民.肿瘤放射物理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9:538.

探讨护理安全隐患与质量管理 篇7

【关键词】安全隐患;质量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89-01

护理工作性质决定其事务琐碎复杂,人员接触多且复杂,存在多种因素的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安全对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护患间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损害,这些损害包括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出现的障碍或者死亡[1]。近年来,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缺乏信任,护患关系不和谐,建立相互信任和支持是减少护患纠纷不容忽视的课题。随着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给护理管理者带来了严峻挑战[2]。通过对护理工作者存在安全隐患分析,积极采取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士服务态度差:态度问题是患者不满的最常见因素,比如护士说话语气较硬,服务态度冷漠,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护理操作敷衍了事[3]。患者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者,由于身体疾病因素影响,患者更容易激怒,护士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护士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是医院形象,若引起投诉案件,损害的是医院的品牌形象。

1.2 护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护士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若不能及时给予满意回答,或者态度有所怠慢,常让患者感觉到被冷落或者被歧视。由于护理工作琐碎复杂,护士工作一般较忙,无暇顾及患者变化的心理情绪,更容易遭到误解。随着近几年有关医疗纠纷的新闻曝光,使患者对护士人员心存戒备,护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是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4]。

1.3 护理记录欠规范: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依据,是循证护理的首要问题,在医疗节分中起着关键证据。一旦护士在护理记录中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全面,表达不准确,更新不及时均可以导致护理记录失真。常常发生护士为患者解决的护理问题,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导致疏漏,导致护理记录欠规范。

1.4 护士缺乏法律意识:护士最注重的往往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术,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护士在工作中执行制度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实行遗嘱不严谨,不尽职责,很容易带来法律责任[5]。比如护士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陈述不清楚,随意涂改,记录内容与遗嘱,护理措施不当等行为。

1.5 专业知识不扎实:护士业务知识欠缺,专业技能水平低下,在进行护理活动时对患者的提问不能回答满意。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引进的先进操作仪器需要精湛的操作技术。若护士不能不断扎实学习专业知识,会导致抢救设备操作不娴熟,手忙脚乱,造成抢救不及时。将带给患者严重的损伤,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2 质量管理对策

2.1 增强服务态度意识:护理服务是一项特殊的服务,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是必要前提。护士学会换位思考,努力做到让患者满意。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换位思考,多听来自患者的意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確回答,真正站在病患角度想。针对情绪不好的患者,需要解释给予心理调节,保持积极的情绪,在护患关系平等的基础上取得家人的理解和信任[6-7]。

2.2 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护理管理者从道德教育入手,提高护士队伍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医院应该定期组织全员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文件,把法律意识贯穿到护理活动的整个环节,为病患提供安全护理。提高护士循证护理意识,做到及时记录,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做到安全护理。

2.3 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是住院患者的一份重要文件,记载了护士护理的全过程,同时也是患者病情的真实记录反映,在法律面前也是一份重要证据。护理记录需要书写规范,完整记录,及时更新。护士需要对护理安全隐患高度重视并且全面分析,医院应该进行书写培训,做到书写规范和完善。

2.4 提高专业技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且相互渗透,各种医疗器械不断更新,导致护理活动变得更加复杂。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只有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者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对护士进行再教育学习,扩宽理论水平,了解国内外护理活动新动态,接受新概念。

参考文献:

[1] 田丹生.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A):66.

[2] 苏兰若.1028份护理记录中相关法律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7.

[3] 阎成美,翁庐英,李 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4] 朱晓红,李 淑.强化法律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现代护理,2004,10(2):183.

[5] 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6] 常银环,窦艳玲.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防范管理[J].吉林医学,2012,33(11):2464.

[7] 阎成美.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作者简介: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篇8

检查标准1:急诊科独立设置,急诊专业队伍稳定,人员相对固定,设备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考核方法改进措施:① 急诊专业设内、外、儿、妇、眼、耳、口、皮专业,满足工作需要;② 专业队伍相对固定,确保急诊观察床位大于核定床位的2%,监护床位大于核定床位的1%,固定人员按核定床位的1%设置,副高以上人员大于1/3的标准;③ 根据急诊工作的要求,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满足急诊病人的需要;④ 每月召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检查标准2: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或指导,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考核方法: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检查急诊医师专业培训记录、资料和急诊抢救工作记录,查看标准执行情况。

改进措施:① 坚持岗前培训制度,急诊医师须经过急诊专业培训后上岗;② 值班医师胜任急诊抢救工作,急诊抢救工作做到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或指导下进行,加强三级查房制度的落实,加强急危重病人的知情告知制度的落实。

检查标准3:急救设备、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急诊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考核方法:实地查看急救设备是否定位放置;查看急救设备、药品的交接班记录;查看维修保养记录及设备的调配方案;现场查看各种无菌包及治疗盘的使用情况;现场查看救护车车况及随车必备抢救设施、物品情况;查看医护人员技能培训计划和记录;查看质控小组抽查情况记录。

改进措施:① 急诊抢救设备每天有专人负责,做到定期检查、保养、维修并记录交接班记录,保障设备性能良好,处于应急状态。按照要求建立各类设备的应急调配预案,以备应急使用。严格执行急救药品的交接班制度;② 医用救护车满足需要,处于应急状态,车载设备齐全(车内必备担架、氧气、急救箱、抢救药品等,完好率100%);③ 每季度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考核,保障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不断提高急救技能。

检查标准4: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尤其是首诊负责制、急诊交接班制度和会诊制度的落实,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提高急诊分诊能力,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科间紧密协作。建立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考核方法:检查急诊质量全程监控与管理文件;定期抽查急诊抢救5分钟内抢救措施到位情况;查看重点病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文件的建立情况,查看质控小组抽查情况记录。

改进措施:① 按照要求急诊科设置为独立的医疗区域,有专用出入通道,标志醒目,无障碍,通道衔接通畅,设置了急诊导医,不断完善急救工作流程;② 加强核心制度落实,尤其是首诊负责制、急诊交接班和会诊制度的落实,任何科室不得拒绝和推诿病人,跨科病人由首诊科室负责或协商解决,科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执行情况;③ 急诊科每天必须保证三级医师查房,对于新来的急危重病人,必须及时请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诊治,确保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④ 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保证急诊抢救工作及时,确保完成5分钟内抢救措施到位、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的各项质量指标;⑤ 急诊检验、放射、输血、药房、B超按照要求24小时接诊,会诊、留观、手术、住院、转诊等环节职责明确,落实规范。

检查标准5:加强急诊留观患者管理,提高需要住院治疗急诊患者的住院率,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72小时。

考核方法:质控小组定期抽查留观病历,对留观登记本定期进行抽查、统计,达到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72小时的标准,查看质控小组抽查情况记录。

改进措施:① 严格按照标准做好留观病历病程记录,首次记录由首诊医师完成,病志中必须记录生命体征及重要阳性体征,记录每24小时不少于2次,急、危、重症随时记录;② 24小时内要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交接班、转科、转院等应有病程记录、有详细的会诊记录和急诊留观医师执行记录;③ 留观72小时应有病情小结;病人离开时应记录去向;每月组织死亡病例讨论。

质控标准6:急诊抢救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及时、完整。

考核方法:质控小组定期对急诊抢救医疗文书的书写是否规范、及时、完整进行抽查,并记录抽查情况。

改进措施:① 经常性开展急诊抢救医疗文书书写的规范性、及时性、完整性的重要性的教育。要求首诊医师对患者要进行全面检查,及时确诊,合理治疗,并按要求书写门(急)诊病历,做到不推不拖;对疑难重症应祥细检查,并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遇有多处复合性创伤时,应由首诊医师和有关科室共同给予急救处理;危重患者首诊医师负责转送急诊科进行抢救,情况危急者,首诊医师负责组织就地抢救;凡应收治的特殊抢救病人,如收人科室确有困难,首诊医师应报告医务科和总值班,该部门人员有权临时吩咐有关科室先行治疗,该科不得拒绝;首诊医师有事离岗时,应将所负责的患者交予其它医师负责;② 及时进行充分、有效的医患沟通,履行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必要时签字。急诊门诊病人的转归要记录到急诊病历上;③ 急诊门诊处方药严格按照规范书写,姓名,性别,时间,科室,诊断要写清晰,无漏项;每张处方不能多于5种药品(包括液体);处方上不能写化学符号和代码;诊断处严禁写“取药”。

质控标准7:落实医患沟通制度,进行医患沟通时,应当使用患者及其家属易于接受的方式和理解的语言,应当保护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选择权等权利。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篇9

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工作计划与考核方案

一、目的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纳入常规管理、首要管理。要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三、成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小组。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小组,由院长负责,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医技、药剂科、中医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四、健全规章制度:

1、强调执行以“医疗核心制度”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查房制度;(3)会诊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值班和交接班制度;(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8)术前讨论制度;(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0)查对制度;(1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2)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3)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14)危急值报告制度;(15)病案管理制度;(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检验、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合格。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4)、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应每月对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医疗质控小组每周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会议上通报。

(3)、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七、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奖励基金。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 篇10

摘要:我国土木工程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在快速的发展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土木工程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方说房屋、道路、电站、飞机场等各种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等工程设施的建设。如此多样化,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本文会针对土木工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优化土木工程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質量;安全管理

一、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施工项目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当前项目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质量不合格,安全设施不全面,管理不规范。土木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偏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和不严格,很多人凭借关系或者花钱进入工程管理部门,这些人不懂管理,不懂技术,不懂设备,不懂工程预算,导致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降低。

2、采购的材料差

施工材料质量问题,采购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或者采购环节很多有能力私扣成本的人会拿走一大部分资金导致进购材料时资金不够,进购一些质量较差的材料。另一方面,采购回来的材料管理不恰当,存储时间的长短和存储环境不合理,使材料破损腐烂。

3、材料质检制度不规范

材料检测制度不严谨,检测方法过于传统,手工检测比较多,误差比较大。进行抽样检测时,抽样样品不合理,统计数据时,擅自修改数据,土木工程质量检测数据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检测标准不严格,工序不严密,因此材料的安全隐患比较大,加上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操守,弄虚作假,导致出现很多豆腐渣工程。

4、缺乏安全措施

工程建设中出现很多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安全管理系统不健全,管理人员不重视安全,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不懂得自我保护,有不合理的地方也没有及时汇报,所以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二、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解决对策

1、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是确保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实践来看,大部分的土木工程质量问题都是人为造成的,因此,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首先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施工技能,并不断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质量控制意识。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制定相关的施工制度准则,使其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标准进行施工。此外,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使其在思想上能够真正重视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施工之中有效落实,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的高质量。

2、对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控制

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也是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施工设备而言,每一种设备都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环境,这就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选择正确的施工设备。比如在选择设备型号过程中,首先要将设备选择的依据、设备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写成书面材料提报给上级主管部门,通过质量管理人员审核之后方可订货;同时,施工设备到位后,要对设备的名称、型号以及规格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该设备符合施工所需,而且还能有效避免施工设备在使用过程在发生意外事故。在使用施工设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备的适用范围进行使用,将施工设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对于施工材料而言,它是整个土木工程建筑的“肉体”,是施工质量最直接的体现,因此施工材料要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标准进行选择,万万不可以次充好。

3、把不完善的施工质量体系完整化

在工程设计和方案的管理检查上,做到严格要求,真抓实干,让设计方案与本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条件相一致、与土建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要求相一致,确保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工程管理人员要把好工程施工的质量关,对于施工工序错误,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工序要进行修补和加固处理,若修补后的质量仍不合格,要重新进行施工。施工企业要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科学完善为指导思想,施工质量为最终目标,根据土建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交底文件为依托,进行土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系统化。

4、针对具体对象实施控制

土木工程施工中有三个重要的对象,分别是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也是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主体,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在具体开展施工的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施工理念,加强施工人员行为规范的管理与控制,提高每个施工人员的创新性、积极性与责任感,培养每个施工人员的质量与安全意识。施工材料是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构成基础,也是工程得以完工的必要条件。因此,施工材料的选择都需要经过施工企业相关部门的审核。

5、有效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在土木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提高资金管理水平。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及施工人员、土地竞标等环节进行管理与控制,这是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的关键所在。有效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是减少施工成本的必要保障,这就需要施工企业注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施工企业的采购部门要按照要求与规定来采购设备及材料,施工管理部门要合理科学地管理好施工人员,从而将成本控制延伸到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而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6、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安全问题,虽然国家不断的加大对土木工程的投资,但安全事故还是时常发生,最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部门的松懈与安全体制的不健全,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直接反应整个工程的整体水平,如果一个工程连安全都不注重,那么工程的质量也难以保证。首先,建立严格的安全制度和岗位责任,其次,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本身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在不安全的地方和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醒目标志。

7、监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

由于监督管理部门人的监管职能滞后,给一些建筑商一些侥幸心理,即使工程中存在不合理不安全质量不过关的地方也不及时改正,监管部门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各处疏漏比较多,建筑商为了个人利益,不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偷工减料。监管部门应随时进行抽查,对待一些不合格的建筑,该警告的警告,该停止的停止。土木工程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积极探索新的管理理念和思路。坚决抵制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结束语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土木工程建设必须时刻、始终、严格遵循这句名言。事故警钟时时敲,安全之弦紧紧绷,这是土木工程建设中必须遵循的又一准则,安全是生命之要。唯有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牢牢把握好这两条主线,才能保质保量完成好工作任务,才能实现企业管理标准化、安全化、高效化,才能永葆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引领者、领头羊。

参考文献:

[1]宋海军.浅谈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价值工程,2013,(26):90-90,91.252.

[2]饶龙贵.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1(04):243.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篇11

1 放射性核素循环

放射性核素的循环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 而是可以利用多种介质进行循环, 除此之外, 它还可以被生物富集, 然后在核作用、核试验的影响下进入大气层, 最后, 通过基于特定的影响作用, 例如其他物质作用、尘埃作用以及降水作用等, 会还原成原子状态, 并重归地球。经由食物链, 放射性物质可以深入人体并在血液中潜伏十多年之久。陆地生态系统所含有的放射性核素, 多是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以及大气颗粒沉降物。植物叶片虽然可以对大气中的污染颗粒进行有效拦截, 但可以对落叶层、土壤以及大气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完全吸收, 以食物链为媒介, 放射性核素便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实现自由传播。例如, 某地区因战争的原因, 覆盖着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当地植物对降落放射性颗粒进行吸收后, 被食草动物取食, 而食肉动物又对食草动物进行取食, 最终转至人类, 导致当地居民体内常年存在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 放射性核素污染源多为核电站废弃物。放射性物质进入水域后, 会形成沉积物, 并在水、淤泥之间产生循环作用。有些鱼类会取食部分沉积物, 此时放射性核素便会顺延生态食物链进行迁移, 且富集程度随着迁移次数逐渐增加。放射性核素的这种食物链循环将会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

2 核能开发的意义

随着世界人口基数不断扩大, 能源问题已成为限制世界发展的主要问题。核能是世界科研组织全新研发的能源, 毋庸置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核能应用技术将更加趋于完善。现阶段, 世界上可运行核电站的总数已经多达近400座, 核能已成为电力生产的主要支撑能源。我国能源的人均占有量相对比其他国家而言较小, 因此, 为了顺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 必须制定合理有效核电站建设计划, 只有这样, 才能抓住发展时机促使我国核能事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世界科研组织通过多次试验与实践证明了核电作为新兴能源, 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清洁性以及安全性。由此可知, 在未来发展中, 要想推动世界经济实现整体进步, 核能开发势在必行。

3 核安全管理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完善, 原子能以及核武器的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各地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核素污染问题。放射性物质在生态环境中可以实现有效的积累与压缩, 长此以往, 便会对生物产生危害, 继而影响人类的正常生存与发展。例如, 美国爆炸的氢弹, 给海水带来了极为严重污染, 浮游生物在吸附放射性物质后, 被鱼类取食, 导致鱼体内放射性核素大量积累, 该海域内的鱼类被捕获后, 经过检测发现, 其放射性核素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 为了避免放射性核素继续积累与扩散, 必须对此海域的鱼类进行大量销毁。

世界上首座核电站的建筑地点为前苏联, 该核电站的成立标志着人类对原子动力进行研发利用的梦想得以全面实现。而随着核电站的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 爆发了大量的核安全问题。例如, 三哩岛核电站的二号堆严重失水, 虽然及时采取了有效的安全壳以及紧急事故冷却注水设施, 但仍导致一部分放射性物质流入生态环境中;前苏联某核电站在一次事故中释放了3.8×1017Bq (108Ci) 的放射性131I, 导致以该核电站为圆心, 35km为半径内部的居民不得不长距离迁徙;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国家遭遇了核安全问题, 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 导致居民被迫迁移, 甚至引发受伤以及死亡等事故。

针对这些问题, 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了各国要通力协作, 共同强化核安全管理工作, 主要内容包括核废物安全、核运输安全以及核辐射安全。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这是我们众所周知且普遍认同的一种理念, 因此, 人类只要基于科学的指导, 对放射性核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 并对其安全问题进行强化管理, 必然可以在提高核能利用效益的同时降低核能危害程度。现阶段, 随着电能需求量的不断扩张, 人类对核生产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基于这种社会效应的影响, 我国中科院将核生产安全问题作为院士大会的主要讨论话题。本次会议中, 资深原子能研究专家针对核电站固存的生产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表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阶段, 我国核电站技术已经趋于完善, 并结合了大量的高效安全保护措施, 为核电站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除此之外, 该专家还对核电站安群措施进行了系统化强调, 表明其具操作规程具有较强的严密性与严格性。核电站生产的安全问题基本得到有效解决。

结束语

核电站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不仅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 还会受到相关操作人员操作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密切影响。因此,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今社会, 人类只要时刻保持警惕, 便可以有效规避核安全问题。

摘要:辐射属于生态因子, 作为一种自然因素, 其与重力、氧气、水以及阳光等因素一样, 均可以对生物产生一定的作用。放射现象可以追溯到地球生命诞生的前期, 甚至早于地球存在于浩瀚宇宙中。地球生物不仅在客观环境上时刻接受地壳放射性物质以及宇宙射线的辐射, 在主观环境上, 其内部组织也含有大量的具有放射性特点的天然核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创新, 人类社会诞生了人工辐射源, 它虽然对人类社会具有很大的服务能效,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放射性污染问题。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循环,核能开发,核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玉婵, 严清波, 袁耿彪.核能应用中核辐射与核安全的探讨[J].重庆医学, 2011 (27) .

[2]郑振勤.核科学知识普及的新机遇——以新闻为线索开发核安全校本课程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 (B) , 2011 (11) .

[3]张生栋, 丁有钱, 顾忠茂, 王祥云, 叶国安, 汪小琳, 沈兴海, 秦芝, 赵宇亮, 师全林, 李金英.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 2014 (7) .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篇12

一、自查中存在的问题:

1、我科目前麻醉工作人员8名,但有执业资质人员4名,其中副

主任医师职称1名,主治医师职称2名,医师职称1名,其余4名正在取证当中。

2、根据自查我科基本麻醉监护及抢救设备不足,缺少有心电和呼

吸末二氧化碳监护仪3台。

3、我科目前没有复苏室。

4、工作时间超负荷,我科医生平均每周工作时间53小时,超过国

家规定的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

5、我科除10年前有一名医生有过三级甲等医院培训经历外,其余

医生均无培训经历。

6、由于人员问题,我科全麻诱导、苏醒经常是有一人完成。

7、目前无痛人流室未配备麻醉相关设备。

8、科室基本设备缺乏如:变温毯、加湿器、ACT检测仪、血糖检

测仪、血气分析仪均无。

9、经济收入偏低,工作负荷过大,与风险不成正比。

10、术前评估缺乏,无痛内镜和无痛人流未能进行常规ECG检查。

11、手术安全核查虽然在做,但不能做到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巡

回护士按规定签字核查。

12、部分麻醉医生缺乏责任心。

二、整改方案:

1、鉴于我科目前有资质的麻醉医生4名,将由有资质的麻醉医师

带无资质的医生工作,等其考取资质后在上岗。

2、和院领导协商购买必要和必需的基本麻醉监护及抢救设备。

3、目前手术室不具备复苏室的条件,待搬新病房楼后建立复苏室,并配备相应设备。

4、合理安排麻醉医师的休息,尽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不

超负荷工作。

5、加强麻醉医师培训,争取2年内将有资质的医师派往3甲医院

系统学习。

6、加大全麻诱导和复苏管理,配备2名以上医生进行操作。

7、目前我院无痛内镜和无痛人流都由手麻科统一管理,内镜室麻

醉设备基本完善,但人流室无麻醉设备,将尽快与院领导协商配备相应的麻醉设备。

8、建议院领导购买科室基本医疗设备如:变温毯、加湿器、ACT

检测仪、血糖检测仪、血气分析仪。

9、请院领导考虑麻醉工作风险与收入偏低的问题。

10、强化术前评估,特别是手术室外的麻醉患者,术前一定进行必

要的检查。

11、认真做好手术安全核查,按要求做到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

回护士逐一核查患者并按要求顺序签字。

12、加强本科麻醉医生的敬业精神,强化风险意识,杜绝不良的工

作作风,严格按规定、规范进行操作,制定严格的专科制度和考核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篇13

7.1辐射安全防护制度 7.2放射性同位素安全管理制度 7.3放射治疗设备维修制度 7.4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 7.5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7.6安全保卫工作制度 7.7同位素及射线装置使用制度 7.8辐射工作岗位职责 7.9放射科诊断的质量保证(QA)与质量控制(QC)大纲 武侯区人民医院辐射安全防护制度 为了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确保辐射安全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1. 院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的辐射安全防护工作。2. 辐射装置在使用前必须取得环保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的评价报告;使用过程中由省疾控中心每年进行监测。3. 放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4. 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正确佩戴个人剂量监测仪;进入放射工作场所时,必须正确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直接接触射线时需按标准穿着防护用品。5. 放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因辐射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的异常照射事件的发生。6. 放射工作场所应有醒目的警示标识。7. 辐射装置使用科室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治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护监测规范。按照照射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照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8. 发生辐射事故时,应按照《院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及时报告医教部和相关院领导。放射性同位素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放射性同位素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放射性同位素的安全管理工作采用层层责任制,分管院长负责全院放射性同位素安全管理工作,医院部负责联系、监察工作,使用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与医院签订责任书,并应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放射性同位素的安全管理工作。

2、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室必须达到安全防护标准,警示标示醒目,并采用双人双锁的管理办法。

3、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并定期向医教部汇报放射性同位素安全管理情况。

4、严格遵守放射源使用操作规程,作好防护工作,按照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辐射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医教部和院领导。

5、保卫科做好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科室的安全保卫和巡查工作,做到放射性同位素不被盗不丢失。

6、设备科应在放射性同位素发生转让和运输过程前通报医教部,由医教部联系省环保局,经省环保局批准后方可进行。

7、废旧放射源应及时交回生产单位、返回原出中方或者送交放射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并在活动完成之日起20日内向省环保局备案。武侯区人民医院 二00八年六月十日

放 射 治 疗 设 备 维 修 制 度 1.参加放射治疗设备维修工作必须为持证上岗工程师。2.放疗设备维修工作必须两面人以上参与并佩戴个人剂量仪。3.加速器高压检测维修时确保断电,高压部分首先使用放电棒将高压余电彻底放掉。4.每三个月对放射设备进行一次维护,包括清理过滤器,更换干燥剂和指示灯的状态显示是否正常,对照射野灯,距离标尺和激光进行校准,各方面的批示维持在正常值,并对各种检测数据进行记录及备份。5.在对剂量有影响的零件维修或者更换后应同志物理师进行剂量校准。在对机器位置零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后应对机器的位置读数进行校准。▼ 对于含有天然放射源的设备(如后装机等)维修,严格执行辐射安全预防措施。(1)必须保证放射源在安全器内才能进行维修。(2)若出现卡源现象,应向主管部门报告,在严格况下进行处处理。(3)定期对设备进行辐射安全性能测试,保证设备稳定性。设备科

武侯区人民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

2. 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隔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不 少于2天。3. 医教部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应当包括

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的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4. 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应由省卫生监督局或省、市环保

局承担。5. 医院安排放放射工作人员参加省卫生监督局的统一培训和考

核,并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武侯区人民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 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我院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二. 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年满18周岁:(2)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3)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4)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5)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三.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医教部负责向省卫生厅为其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四. 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2)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3)医教部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应当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4)医院安排放射工作人员参加省卫生监督局的统一培训和考核,并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五. 人剂量监测管理

(1)个人剂量监测同期一般为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定期送往省疾控中心监测,并将监测结果通知个人。(2)医院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3)

放射工作人员可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4)医院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六. 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正确佩载个人剂量计;(2)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时,按要求(3)进入辐照装置、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 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七. 职业健康管理(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放射工作。(2)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隔不 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3)放射工作人员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医院应当对其行离前的 职业健康检查。(4)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医院应当及时组织健康检查或者医疗救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

医学随访观察。(5)医院安排放射工作人员在省疾控中心统一进行职业健康检

查。(6)医院在收到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7日内,如实告知放射工作健康检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安排。(7)医院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哺乳期妇女在其哺乳期间应避免接受职业

性内照射。(8)医院应当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

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① 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 ② 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 ③ 职业性放射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9)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10)医院承担本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八. 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国有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从事放射工作满20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医院利用休假时间安排健康疗养。

九.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由院辐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各科室负责对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的规定进行管理,医教部负责对个人剂量监测的管理,保健办负责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管理。十. 本规定2007年11年1日起实施。武侯区人民医院 二00七年十一月一日

武侯区人民医院安全保卫工作制度

一、消防安全工作 1. 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到每个科室和个人。2. 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3. 建立健全防火巡查制度。4. 确定重点防火部位并加强管理。5. 明确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保证畅通无阻。6. 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灭火器、火灾自动喷水火灾系统完好、有效。7. 确保配电线路、用电设施符合电气防火要求。8. 确保危险化学物品、燃气装置等危险源得到有效监管。9. 确保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与使用性质相配。10. 建立灭火预案和疏散预案并进行演练,达到医护人员会操作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会组织人员疏散。

二、确保节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安全 1. 医疗机构是烟花爆竹燃放禁放区,要有禁放标识、宣传标语和横幅。2.要成立烟花爆竹燃放事故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察小组。3.设立烟花爆竹燃放事故防范值班室。4.制定烟花爆竹燃放事故处置预案。

5.消防设备器到位并完好。6.火灾隐患排除情况,是否进行了整改。7.确定重点时间段值班人员巡视计划和路线。8.建立工作情况记录。

三、其他安全 1.交通安全:对司机进行遵规守纪安全驾驶教育,建立交通安全管理制度,车辆时刻处于良好状态。2.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食堂卫生符合要求,炊事员有健康体检证,食品进货渠道正规,饮用水符合卫生要求。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压力容器有安全检验合格证,工作人员持上岗。4.设备安全:电梯有检验合格证,工作人员持证上岗。5.剧毒、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安全:有专室专柜专人保管,有管理使用制度和防范措施。6.重点部位安全:财务室、收费处有三铁一器,有管理制度;放射科、检验科、高压氧仓、CT室、钴60室等秣科室有安全保卫、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四、安全保卫机构、人员 1.明确一把手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工有主管领导抓安全工作。医院有保卫科,有一定数量的安全保卫干部或保安员,卫生院和其他卫生机构有专兼职保卫

上一篇:尤金?奈达的翻译过程分析下一篇:如何开展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