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安全(共12篇)
放射安全 篇1
放射诊断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城乡各地医疗机构,随着医疗技术及放射诊疗技术飞跃发展,人们遭受电离辐射的机会明显增多,所受放射剂量亦相应增多[1]。放射诊断过程可以产生的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在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中忽视对患者的防护普遍存在[2],而且还有自然发生的潜在辐射,直接作用于人体,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所以电离辐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本研究是在我国《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框架下,在社区医疗中采用实际数字化监测和计量、遵从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下,旨在探讨放射安全防护干预措施在保障社区群众、就诊患者及职业人群等放射安全及健康中的效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1日~2012年11月31日对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我中心”)医用放射情况进行放射卫生防护干预、监督及监测,对象:我中心各类医用射线机如高频数字胃肠机、高频拍片机、CR、牙科机、碎石机等的工作场所,职业人群、就诊患者及我中心附近本社区公众群众。各类医用射线机6台,工作场所4处,职业人群人数48人,随机选取干预前后我中心就诊患者150例及社区公众150例。
1.2 方法
1.2.1放射安全干预根据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及防护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防护干预[4]。主要具体干预措施包括:(1)增设防护设施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宣传教育等;(2)调整机房面积及改造机房的不合理设置;(3)安装通风设施;(4)设警示灯和防护标志;(5)实践的正当化;(6)防护的最优化;(7)个人剂量限值化。
1.2.2利用实时监测技术,采用BH3103X-γ射线便携式巡测仪进行射线防护监测、FJ-377热释光剂量仪进行个人剂量监测、Li F(Mg,Cu,P)热释光剂量计,S-95多道γ谱仪进行空气放射性污染监测,大功率采样器,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计算机软件管理,进行输入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受过放射辐射的职业人群、就诊患者及社区居民的情况。所有设备都经国家标准剂量学实验室标定。
1.3 监测方法
参照GBZ161-2004《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规定的布点原则进行射线防护监测[5]。对工作场所及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测量时随机布点,重要部位(门、观测窗)多布点,每个点测量5次,结果取其平均值,测量条件为正常工作条件和最大工作条件两种情况;依据GB-Zl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规定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监测周期为3个月[6]。
1.4 观察指标
对防护干预前后X射线机及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工作人员、就诊患者及社区公众辐射水平剂量监测,监测周期3个月,监测两个周期(6个月)后对比干预前后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或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工作场所和周围辐射水平平监测结果
防护干预前后比较辐射水平空气比释动能率明显下降。候诊室位(P=0.035<0.05)、诊治室外走廊(P=0.030<0.05)、外墙壁(P<0.01)明显降低;诊室内(P=0.048<0.05)、工作人员位(P=0.001<0.05)、通风窗及公共场所(P<0.01)结果均低于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剂量限值20 m Sv/a的导出值10μGy/h。见表1。
2.2 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对放射科全部从事放射工作及相关职业工种的48位工作人员、随机分别选取干预前后来我单位就诊患者群体150例及我单位附近社区公众群体150例,进行辐射水平剂量监测。干预前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比较:工作人员由干预前(5.08±1.96)m Sv/a下降至(4.21±1.89)m 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就诊患者由(3.29±1.35)m Sv/a降至(2.77±0.93)m Sv/a(P<0.01);社区公众由(2.11±0.86)m Sv/a降至(1.18±0.76)Sv/a(P<0.01)。见表2。
注:表内数据包括本底剂量率,本底为0.10μGy/h
3 讨论
伴随放射学、核物理与相关学科的发展,公众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也逐渐增多,辐射直接作用于人体,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日趋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放射源,照射量大约为0.6 m R/d,低于人体所能接受的危害剂量的界限量值(2 m R/d),实践证明不产生危害[7],然而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中忽视放射安全防护的却普遍存在[2],辐射照射可影响造血系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8]。2002年国家原卫生部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事放射诊断、治疗的单位,应当遵守质量控制监测规范。然而现在的医疗现状是医疗机构很少遵照原卫生部规定要求,且医务人员及社会公众对其中的危害知识也知之甚少[9]。本研究遵循实践的正当化、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化及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的防护基本原则[10],给予我中心所辖医疗放射实施防护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对接受照射的适应证、禁忌证严格把关,实施诊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事先做辩证论证;技术人员、诊疗操作人员及接受诊疗的患者严格按照放射诊断、治疗装置的防护性能和与照射质量有关的技术指标进行操作,严禁大剂量、不适当的部位接受广泛照射,做到个人剂量个体化,部位准确、局限化;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对邻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组织给予隔离,进行屏蔽防护;特别是对孕妇和幼儿的医疗照射时,格外注意以上因素,并事先告知孕妇本人及小儿家长注意事项,做到知情同意;对放射操作场地严格按国家原卫生部严格规定操作,最大限度减少照射污染,最大限度降低照射剂量水平;加强医护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干预后,我中心医疗照射水平、医务人员及社会公共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目标:公众场合辐射水平小于0.5 m Sv/h,治疗室外经常性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小于5 m Sv/h,偶尔性工作场所辐射水平不高于25 m Sv/h,职业照射达到20 m Sv/h的控制目标;干预前后个人剂量工作人员由干预前(5.08±1.96)m Sv/a下降至(4.21±1.89)m Sv/a(P<0.05);就诊患者由(3.29±1.35)m Sv/a降至(2.77±0.93)m Sv/a(P<0.01);社区公众由(2.11±0.86)m Sv/a降至(1.18±0.76)m Sv/a(P<0.01),效果明显,取得了明显改善,说明通过防辐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总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飞速发展,社区在医疗过程中处于一线地位,对社区公众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我们要做让社区公众放心、信得过的、安全的、有保障的社区。辐射防护与放射医疗工作者的健康密切相关,也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辐射安全。因此随着放射诊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防护管理要求与防护技术要求并重[12],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医源性的放射剂量,减少辐射对医务人员、社会公众的危害。
摘要:目的 探讨放射安全防护干预措施在社区医疗放射辐射中的效果。方法 对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医用射线机,如高频数字胃肠机、高频拍片机、CR、牙科机、碎石机等,工作场所,职业人群,就诊患者及我中心附近本社区公众群众,根据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及防护标准要求进行防护干预、监督及监测。采用BH3103X-γ射线便携式巡测仪进行射线防护监测,FJ-377热释光剂量仪进行个人剂量监测,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S-95多道γ谱仪进行空气放射性污染监测等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计算机软件管理,输入整理出相应数据,检测干预前后辐射水平空气比释动能率及放射个人剂量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防护干预前后比较,候诊室位、诊治室外走廊、诊室内辐射水平空气比释动能率明显下降(P<0.05);外墙壁、通风窗及公共场所(P<0.01)、工作人员位(P<0.05)结果均低于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剂量限值20 mSv/a的导出值10μGy/h。干预前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比较:工作人员由干预前(5.08±1.96)mSv/a下降至(4.21±1.89)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患者由(3.29±1.35)mSv/a降至(2.77±0.93)mSv/a(P<0.01);社区公众由(2.11±0.86)mSv/a降至(1.18±0.76)mSv/a(P<0.01)。结论 放射安全防护干预措施可以改善社区医疗放射辐射预防效果,减轻辐射水平,有利于职业人群、就诊患者及我中心附近本社区公众群众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放射防护,社区,效果评估
放射安全 篇2
一、办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3]17号)。
二、办理对象
我国从事放射源生产、进出口、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处置的企事业单位。
三、核准条件
放射工作单位核准条件:
1.具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登记表审批文件; 2.具备“三同时”检查合格文件;
3.有辐射防护管理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 4.具备必要的辐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5.制定有合适的监测方案;
6.放射工作人员须经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且身体健康;
7.制定了详细的安全防护管理规章制度;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其它相关要求。
四、办理程序
1.涉源单位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许可证》申请表。
2.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30个工作日内对涉源单位进行现场核查,符合要求的发放《许可证》。3.涉源单位依据《许可证》要求,办理《放射源转移四联单》。4.涉源单位凭《放射源转移四联单》购置放射源。5.安装调试,投入试运行。
6.试运行3个月内,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验收合格的,批准正式运行。
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存在问题、整改具体要求和整改时限。涉源单位整改完毕,写出整改总结报告,并重新办理验收手续。
逾期未整改或经整改后验收仍不符合规定者,《许可证》原发证机关吊销其《许可证》,责令其办理放射源转移联单,并将放射源返回原销售单位或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贮存。
五、办理时限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放射工作安全许可申请表》之日起一个月内,组织现场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是否发证。
六、《许可证》有效期
《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涉源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按照《许可证》有关规定申请换发《许可证》。
七、《许可证》复验
《许可证》每年复验一次。涉源单位应当在复验期限前3个月向《许可证》审批机关提出《许可证》复验申请,原发证机关自接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及相关法规标准的安全防护要求对其进行一次全面复核审查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的,予以验证,并在《许可证书》副本上加贴复验防伪标签,其《许可证》方可继续有效。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下达整改意见书。
复验申请材料包括: 1.《许可证》副本;
2.涉源单位取得《许可证》后从事放射活动情况以及未受到当地环保、公安、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证明材料;
3.《许可证》所涉及许可范围和内容的变更情况;
4.一年来放射源进口五联单、转移四联单复印件及汇总表; 5.环保行政部门认定的监测机构出具的环境监测报告;
6.放射工作人员变动情况汇总表,放射安全管理人员上岗证书复印件及个人剂量监测的证明材料; 7.年度工作总结(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放射工作场所的安全情况;工作中故障或事故处理情况;自主管理组织活动情况;放射源退役、储存及处理情况;《许可证》审批机关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凡逾期未换发或复验《许可证》者,原《许可证》视为无效,其《许可证》的编号将不再保留。
八、《许可证》变更
1.已领取《许可证》的涉源单位,如需增加许可范围和许可内容,应当向《许可证》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经审核具备变更许可范围和内容条件的,予以变更,换发《许可证》,并使用原《许可证》的编号,延续原有效期不变。
2.涉源单位更改单位名称、负责人、地址名称,应当经所在地省辖市环保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家或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同时提供以下有关材料:(1)涉源单位更改名称、负责人、地址的申请报告;
(2)更改单位名称、负责人、地址后的工商营业执照原件或其它证明文件;
(3)《许可证》原件。
经《许可证》审批部门审查同意后,发给新证(原《许可证》号和有效期不变),同时收回原《许可证》。3.涉源单位迁移工作场所、另设工作场所或者在原工作场所外另设工作点,都应按照本程序重新申请办理《许可证》;另设工作场所(工作地点)的,《许可证》上注明工作场所(工作地点)。
九、《许可证》遗失补发
《许可证》遗失后,应及时在省级以上的报刊上刊登遗失启事,持刊登有遗失启事的报纸及补发《许可证》的申请,经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上报《许可证》审批部门审核同意,予以补发《许可证》。
补发新证后,原《许可证》的编号将不再保留。
十、《许可证》注销
《许可证》注销时,涉源单位须递交放射工作项目的退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放射性原材料及放射性废物的处置情况材料。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注销。经办人员:××× 联系电话:××××××× 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验收合格的,批准正式运行。
辐射环境管理
一、法律依据
辐射环境管理工作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放射环境管理 办法》、《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广东省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
二、工作机构及职责 2006-04-03
责任编辑:admin
省环保局:负责对辐射环境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处:负责对产生辐射污染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对伴有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下同)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进行监督和检查验收;审查发放排污许可证。
核应急与辐射环境管理处(简称核管处):负责核事故及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工作;对已建伴有辐射的项目的环境影响监督检查;参与伴有辐射建设项目环评及防治污染设施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管理城市放射性废物;调查辐射环境污染事故,调解辐射环境污染引起的民事纠纷;
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简称辐射中心):负责省内辐射环境监测,评价辐射环境现状;负责核事故的应急监测和辐射事故(事件)的监测;负责对伴有辐射的项目运行时的环境影响监测;负责全省城市放射性废物的收贮;参与省内辐射项目执法情况检查;参与省内环境辐射污染事故及违法案件的现场取证和调查工作;参与国家省内辐射建设项目执行“三同时”情况的监督检查;参与组织放射性环境管理的宣传、专业培训和考核。
三、受理范围
1、伴有辐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和辐射污染防治设施的检查和竣工验收;
2、辐射污染事件、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3、伴有辐射的项目的环境影响监督和监测;
4、放射性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申领;
5、城市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和收贮;
6、建材放射性检测及环境辐射水平调查;
7、对伴有辐射项目的投诉;
8、其它与辐射环境管理相关的事宜。
四、受理条件
1、属于受理范围内的项目;
2、必须列明受理背景有关情况、目的和要求;
4、申请时应同时提交相关的文件资料;
5、投诉应列明投诉的对象及有关资料,投诉人及联络地址、电话等。
五、工作程序
(一)新建、扩建和改建《辐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
1、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执行;
2、获准建设项目的审批意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辐射防护和辐射污染防治设施竣工验收文件资料在建设项目投入运行前报核管处和辐射中心。核管处和辐射中心对该项目运行期间的环境辐射防护及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和监测。
(二)在环境中实验的放射性同位素使用
1、在地面水和地下水中进行放射性同位素试验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必须事先将试验放射性同位素的种类、活度、地点、时间、试验方法、对环境的可能影响和安全措施、试验人员和组织等方面向省环境保护局提出申请。
2、省环境保护局接到申请后,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30个工作日内批复。
(三)工业废渣及副产品使用、放射性污染事件、材料的回收。
1、申请“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利用项目产生的废渣及副产品的使用”、“放射性污染事件、材料的回收利用”的单位和个人须向省环境保护局提交书面申请,写明欲利用物品的种类、数量、放射性比活度或表面污染程度、利用方式、环保安全措施、人员和组织等。
2、省环境保护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工业废渣及副产品的使用必须符合《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GB6763-86)》,放射性污染物件材料的回收利用前必须经严格的去污处理,达到防护要求。
3、省环境保护局在收到申请30个工作日内批复。
(四)伴有辐射的项目、设施和活动
凡伴有辐射的项目、设施和活动的单位或个人须知如实将其辐射排污和防治污染设施向省环境保护局登记,申领排污许可证,并接受省环境保护部门对其设施和活动的环境影响的监测和监督。
2、省环境保护局在接到伴有辐射项目、设施和活动的单位或个人报告书后60个工作日、报表后30个工作日、申报登记表后15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意见。
(五)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
1、申请《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的医疗单位,需根据本单位使用放射性药品的范围,向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请,填报申请表。
2、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省公安厅、省环境保护局按照“《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申请办法”的要求,对申请《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的医疗单位的人员、建筑和设备条件及管理制度等进行检查和评审。产生放射性废物的医疗单位,必须依照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对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妥善处置,防止污染环境。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检测低于放射性豁免水平的废物,不能作普通医疗废物处理。新建、扩建、改建核医学科(室),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审制度,统一报省环境保护局审批。
3、省环境保护局收到申报单位填写的“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申请表”后30个工作日内签署核准意见。
(六)辐射污染事件、事故应急
辐射事故应急指除核电站(核热电厂)核事故以外的民用核设施,包括放射性物质散落在环境中或丢失事件、事故的应急。
1、报告。
(1)核管处值班人员或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到关于发生辐射事故的报告,应先核对无误,然后立即报核管处负责人(或替代人)。
(2)核管处负责人(或替代人)要核实情况,并迅速了解发生事故的情况,包括发生事件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放射性物质的种类、源强、数量,目前的状况、已采取的措施等。
(3)即时对事件、事故的危险性作出评估。
(4)把了解到的初步情况、危险性评估以及拟办措施向局领导汇报、请示。
拟办措施如下:
(1)立即派人(或要求有关部门协助)前往了解情况;
(2)会同有关部门(如卫生、公安等)与事发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对策;
(3)请有关部门、单位(如卫生、辐射中心、部队)派技术力量支援,协助处理;
(4)按程序向国家主管部门及时报告。
2、调查处理。(1)核管处派人前往协助调查处理。
督促事发地政府协调有关力量处理,并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指定牵头部门,其他部门配合。如属民用核设施发生事故,或放射性物质散落区域较为确定,则封锁可能对公众造成健康影响的区域,采取措施减小或消除事故的影响。对散落的放射性物质要全部回收处理处置。如属丢失或被盗,主要由公安部门侦查。请技术专家用仪器协助查找,并发动群众,提供线索,在传媒刊登启示。注意当地医院的放射性病源。
如有可能流向其他市或其他省份,当地市政府应向省人民政府请示,通知有关市或省协查。
(2)一般情况下,事故的处理除有规定的以外,均由事发所在地市人民政府负责,向省人民政府及时报告事故的处理进展及处理结果,并抄报有关部门(省卫生、公安、环保等)。
(3)核管处就事故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报省环保局领导签发。
(七)城市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和收贮
1、城市放射性废物由核管处管理、辐射中心收贮;
2、放射性同位素、密封源应用及开发矿产资源会产生放射性废物(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如实申报登记;
3、产生放射性废物的单位或个人应与辐射中心联系收贮待处理的放射性废物(源),并向其提供详实的放射性废物资料,包括种类、数量、活度等,其中废放射源必须提供原始档案,废源应放在专用的容器中,并附上说明卡片;
4、辐射中心在收到收贮申请后,根据申请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决定是否收贮该批放射性废物,并及时将审查决定通知申请单位或个人;
5、对同意收贮的放射性废物,申请人应根据省物价局批准的收费标准缴纳放射性废物送贮费;
6、省环辐中心在收到收费缴讫证明后后,及时安排专门人员和运输设备到收贮单位现场办理放射性废物收贮手续,并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7、放射性废物到库后,应及时对该批废物进行处理,核对无误后立即入库,并建立废物入库档案;
8、放射性废物收贮资料及情况须报核管处备案。
(八)已建伴有辐射项目的监督管理
(1)需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在领取放射性排污许可证、辐射项目建设运行许可证一个月内,到核管处申报登记;
(2)辐射中心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要求进行定期的环境影响监测,监测费用由运行单位按省物价部门的定价标准缴纳。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核管处;
(3)核管处按有关规定组织定期的辐射防护安全监督检查,(每年一次)结合监测结果对其辐射防护安全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及时通知运行单位;
放射安全 篇3
关键词:电离辐射;放射卫生防护;放射监测;职业防护【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101-01
定期进行监测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是很重要的。
1放射防护监测
放射防护监测是监测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以及防护方法的科学,内容包括个人、群体及后代的防护对策。其目的在于根据利益.代价分析,允许他们进行必要的照射活动,尽可能降低射线对人类的危害,以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在工作人员经常工作和停留的地点安装辐射监测仪,必要时安装预定剂量率阈值的自动报警装置。治疗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换气。
1.1医用诊断X线防护的测定: 监测前仪器的准备,转换量程开关至"电池",电表指针指示必须在红色标度区内,然后再转换至"10"位置,调好零点,预热5分钟(FJ-347AX、γ剂量仪)。把功能转换开关转至合适的量程,若不知剂量率的大小,可以从大剂量率量程开始,逐次转换(FJ-347AX、γ剂量仪)。打开电源开关ON/OFF键的ON键,仪器进入自检过程,显示程序版本号,自检通过进入正常操作模式。仪器开机后预热4分钟(451P/BX、γ巡测仪) [1]。防护区空气照射量率的测定用FJ-347AX、γ剂量仪或45lP/BX、γ巡测仪按立体透视、立卧位摄片,周围环境在各测试平面上进行监测。管电压65kV(峰值),管电流3mA。根据不同的摄片位置,选择相应的管电压、管电流。射线监测仪定期鉴定,长期不用须拆去电池,以免腐蚀仪器
1.2监测记录:在开始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时,应对放射工作人员过去接受的剂量情况进行小结,并将此小结附在该人员的个人剂量档案之中,这种小结应该包括工作单位、起止日期、工作性质、受辐照的情况、个人累计受照的剂量(粗略估算)等。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可疑时,应该对受照射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附在相应的个人剂量监测记录中,调查项目如下:监测的时期及监测期间的异常情况(例如:人员受到意外照射等);工作人员操作的异常情况;辐射场的监测结果;调查的结论;调查人员签名。在应用工作场所模拟测量结果估算个人剂量时,应记录以下内容:受照射的时期;此时期的工作量;单位工作量(一次操作)工作人员接受的剂量值;影响剂量的各种因素的修正资料;模拟实验条件估算结果;调查者签名[2]。未接受个人剂量监测的工作人员剂量档案中,应有工作场所定期监测结果的记录。用吸入气载放射性物质的量和照射时间来估算内污染时,记录应有以下内容,并将这些记录附在个人剂量档案中。估算体内污染量的方法;气载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受照时间及呼吸量;确定影响测量和估算结果的各因素的修正值:估算结果:监测估算人员签名。
2职业防护
对放射性工作人员应进行上岗前和上岗后的定期体检,尤其注意血象变化,凡患有血液病、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性腺疾病、骨髓疾病、显著内分泌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肝肾疾病、心血管疾病、皮肤癌或癌前疾病等的人员,均不宜从事放射性工作。此外,还应有休假等保健措施。
2.1严格操作制度: 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电离辐射设备的操作和防护训练,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电离辐射设备和防护设施的性能,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后才能使用。操作时,必须确保剂量准确,既要使诊断区或治疗区获得合理的剂量及其分布,又要最大限度缩小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和范围。
2.2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 这是治本的方法。应用辐射源的工作应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辐射源的活度(强度)、能量和毒性,以减少受照剂量[3]。例如,应用开放源时,选用毒性低的放射性核素;X射线透视时采用影像增强器可以减少X射线输出量。当然,这种方法受到应用目的的限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能做到。
2.3个人防护: 使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应注意个人防护,要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工作鞋和工:作服等;要遵守个人防护规则,禁止一切能使放射性核素侵入人体的活动。例如,作业场所要禁止饮水、进食、吸烟,杜绝用口吸取放射性液体等。
2.4妥善治理放射性"三废" 工作场所的保洁主要采取通风与过滤的方法。工作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有以下三种处理方法。半衰期短、用量小的放射性核素用消极放置和稀释的方法,待放射性降至允许标准时按一般"三废"处理。半衰期长、用量大的放射性核素用特殊方法浓缩后送到指定的废物库统一存放处理。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衣物、皮肤可用清水和肥皂水冲洗。
3讨论
放射线工作者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放射防护卫生标准的规定,制定必要的防护措施,正确进行检查的操作,认真执行保健条例,定期监测放射者所接受的放射线剂量。戴铅橡皮围裙、手套,并利用距离防护原则加强放射线工作人员自身放射的防护。
参考文献
[1]李挺风. 护士职业的危害及其防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086-1087.
[2]张景源;我国医用辐射防护研究概况[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8,05.
放射安全 篇4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 涉及放射治疗领域的辐射安全文化问题, 以访谈形式来筛查和发现问题以形成问卷调查的内容, 调查研究本领域的辐射安全文化现状。重点在辐射安全文化的核心层面即精神心理层面, 也就是对放射治疗技术人员主观上对辐射安全的态度和看法进行调查分析。
1.1 访谈
通过对相关管理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了解放射治疗技术人员所关心关注的对辐射安全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研究本领域的辐射安全文化现状。
1.2 问卷调查
对某地区4家医院34位放射治疗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被调查人员为随机选择, 方法为选择某一正常工作日, 发放调查表填写, 无记名方式回收调查表, 被调查人员是在岗的放疗技术人员, 年龄24~60岁, 放射工龄2~30 a, 性别不限。
1.3 问卷调查内容
关于辐射安全文化的题材很多, 本文所采纳的内容来自于访谈的结果, 我们予以归纳形成问卷调查的内容, 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辐射工作环境的看法和态度 射线有害健康, 辐射场所和环境也很重要, 我们重点研究工作人员对射线的态度、对工作场所辐射安全感, 比如通风等。这些是辐射工作人员主观上对辐射安全文化外部层面辐射物质文化的看法和态度, 也反映了辐射工作人员的这方面的精神心理文化。②对辐射安全制度及其执行的看法和态度 我们重点研究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满意程度、放射人员对福利制度及其执行满意程度、放射人员的体检以及放射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放射防护培训情况、放射津贴的高低以及津贴待遇的高低对放射工作的影响等, 这些是辐射工作人员主观上对辐射安全文化外部层面辐射制度行为文化的看法和态度, 也反映了辐射工作人员的这方面的精神心理文化状态。③对治疗中辐射防护的看法和态度 重点在研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防护措施是否足够、对患者进行辐射防护知识宣传、对自己和患者采取防护措施以及在诊疗过程中对辐射利弊的评价等, 这些是辐射工作人员主观上对辐射安全文化外部层面辐射物质文化的看法和态度和对辐射制度行为文化的理解, 也反映了辐射工作人员的这方面的精神心理文化。
2 结果
2.1 对辐射制度与执行的态度和看法
我国建国以来相继颁布了多部有关的法律法规, 每个单位在开展放疗工作以前, 都取得了上级管理的检查验收以后发放的许可证, 上级管理部门检查验收的内容包含了安全文化内涵的外围的2个层面, 即辐射物质安全文化, 辐射制度安全文化和辐射行为安全文化, 访谈的结果是医院均遵守执行了国家的相关规定, 设有健全的放射管理机构建制、正常的管理活动、完备的机房建设和全面的制度建设等。
问卷调查的结果, 对单位的辐射安全管理在受调查者中不满意者占24%, 只有29%受调查者满意。培训和放射体检单位都按有关规定2年举办1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71%和62%的受调查者认为或参与了2年1次的健康检查和防护知识培训, 仍有3%和12%受调查者不知道或没有参加2年1次的健康检查和防护知识培训。在受调查者中, 82%的受调查者对放射人员的福利制度不满意, 仅3%的受调查者满意, 71%的受调查者认为放射津贴低, 受调查者无一人认为放射津贴高, 39%的受调查者认为津贴待遇的高低影响放射工作, 47%的受调查者认为有点影响。见表1。
2.2 对辐射工作及其环境的态度和看法
94%受调查者认为射线并不可怕, 只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即可, 关于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问题, 3%的受调查者认为很安全, 59%受调查者认为较安全, 有20%的受调查者认为不安全;工作场所通风问题, 防护的有关规定是每小时换气三四次, 从与管理人员的访谈中获知, 通风设施是符合规定的, 而调查的结果是:53%的受调查者认为工作场所通风差, 只要12%的受调查者认为良好。见表2。
2.3 对治疗中防护的态度和看法
有关辐射防护法规规定,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防护宣传和对患者的非照射部位实施防护, 合理使用射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71%的受调查者认为工作时的防护措施是足够和很好的, 26%的受调查者认为防护措施不够;94%受调查者认为辐射防护的知识对患者很重要或重要, 94%的受调查者认为在工作中经常或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了辐射防护知识的宣传;88%的受调查者认为对自己或患者在必要时或经常地采取了防护措施;53%的受调查者认为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接受辐射的利弊进行了评价, 82%的受调查者认为合理地使用了射线。见表3。
3 讨论
3.1 放射治疗领域的辐射安全文化
放射治疗辐射安全文化内涵分3个层面:核心层面即中心是精神心理层面, 位于辐射安全文化的最内层, 外层是辐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最外层是辐射安全物质文化[1]。外面两层含义是有关规定制度具体限定, 而又必须执行的, 同时是以物质形式客观存在的, 是可以度量的, 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内层的关于精神心理的文化要素, 虽然是客观存在的, 但它存在执行主体的内心世界, 起着主导和引导主体行为的作用, 它支配着员工的行为趋向, 是辐射安全文化的核心部分, 物质安全文化、制度行为安全文化的状况也会反作用于精神心理安全文化, 精神心理安全文化是辐射安全医疗和管理上层建筑, 辐射制度文化是辐射安全医疗和管理的支柱, 辐射行为安全文化是辐射安全医疗和管理目标, 放射治疗领域的辐射安全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放射治疗辐射安全文化精神心理这一核心层次文化修养和培养是辐射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
3.2 提高辐射工作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途径
3.2.1 加强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
辐射防护安全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1997年6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52号令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辐射防护培训, 两年举办1次复训[2,3], 62%的受调查者认为或参与防护知识培训, 仍有部分 (12%) 受调查者不知道或没有参加2年1次的防护知识培训, 这应引起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视, 每一次的培训学习要落实到每位放射工作人员, 通过学习和培训, 让每位辐射工作人员了解辐射本身的特性和防护知识, 还要了解辐射场所设施的建设、辐射工作的具体制度管理、辐射工作的有关规定等, 只有这样, 这部分人群的安全文化素养才能得到提高, 才能使他们从内心里不惧怕射线, 在工作中以积极主动地态度参与到辐射防护工作中来, 使得医患双方共同受益。
3.2.2 加强基层管理人员与辐射工作人员的沟通联系, 从提高物质制度行为文化方面来提高精神心理的安全文化素养
我国建国以来相继颁布了多部有关辐射防护的法律法规, 医院遵守执行了国家的相关法规和规定, 每个单位在开展放疗工作以前, 都取得了上级管理的检查验收以后发放的许可证[4,5], 上级管理部门检查验收的内容包含了安全文化内涵的外围的2个层面, 即辐射物质安全文化, 辐射制度安全文化和辐射行为安全文化, 设有健全的放射管理机构建制、正常的管理活动、完备的机房建设和全面的制度建设等。
普通的工作人员只知道有了相应的许可证, 对一些关于基层放射管理机构建制、正常的管理活动、机房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是全面了解, 只了解自己接触到的部分, 医院都按有关规定2年举办1次培训和放射体检[3,6], 大部分人员参加了培训和体检;部分医院已经大幅度提高了放射津贴, 71%的受调查者认为放射津贴低;工作场所经有关部门检测验收, 工作场所是安全的, 但仍然有20%的受调查者认为工作场所不安全, 53%的受调查者认为工作场所通风差。
部分工作人员的观点、想法和知晓度与医院的管理部门所掌握的情况存在差异, 这说明医院的管理层应加强与工作人员的交流和联系, 把各方面的细节告知到每位放射工作人员,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医院所组织的活动中来, 使辐射体检人人参与, 不遗漏一位工作人员, 及时将体检结果告知每位工作人员, 使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医院的管理活动, 提高他们精神心理的安全文化素养, 搞好医院的医疗辐射医疗工作。
3.2.3 改善辐射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 提高辐射工作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
六七十年代以钴60和镭源为主要的放射治疗用射线源, 发展到现在以加速器和后装设备为主要治疗设备, 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 其辐射防护条件和要求有很大的改善, 但辐射工作人员仍然要接触到辐射及其辐射环境, 对人体有很大的潜在的危害, 特别是辐射的远后期效应如白内障、寿命缩短和致癌等不可忽视[7]。
事实上, 计划经济时代放疗工作人员的辐射津贴占工资收入很大部分比例, 有的占1/3~1/5不等, 现在的津贴仅占工资收入的1/10~1/20乃至更低, 加上放射工作工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重视等, 放疗工作人员是以牺牲自己的健康来工作的, 对于如此低的辐射津贴和待遇, 可以理解在受调查者中, 71%的受调查者认为放射津贴低, 受调查者无一人认为放射津贴高, 有82%的受调查者对放射人员的福利制度及其执行不满意, 只有3%受调查者表示满意;津贴待遇的高低是否影响放射工作, 39%的受调查者认有影响, 47%的受调查者认为有点影响但影响不大。
应引起辐射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处于增加对工作人员的关心角度, 都应改善辐射工作人员的津贴和待遇, 让这部分医疗辐射工作人员从内心出发, 积极主动地开展放疗工作, 使放射治疗辐射安全文化从其根本上得到发展。
3.2.4 加强对患者的辐射防护宣传, 合理使用辐射治疗疾病
放射治疗防护的有关辐射防护法规规定,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防护宣传和对患者的非照射部位实施防护, 合理使用射线[8], 虽然人多数受调查者认为工作时的防护措施是足够和很好的, 辐射防护的知识对患者很重要或重要, 在工作中经常或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了辐射防护知识的宣传;对自己或患者在必要时或经常地采取了防护措施;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接受辐射的利弊进行了评价, 合理地使用了射线来治疗疾病, 这些都是积极和肯定的。但仍然有部分受调查者认为防护工作还有所欠缺;对辐射防护的认识都是到位的, 认为很重要或重要, 在防护措施和治疗中的应用方面还有工作要做, 如对每位患者都进行利弊评价给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合理使用射线治疗和对非治疗部位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郑祖安, 冯占春.医院辐射安全文化与辐射安全管理.中国医院管理, 2006, 26 (增刊) :391-394.
[2]李晓颍, 范深根.加强放射防护安全培训.提高放射卫生防护水平.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 (4) :416-417.
[3]GBZ/T149-2002.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
[4]国务院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2005-09-14.
[5]GBZ126-2002.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6]卫生部55号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1997-06-03.
[7]金为翅, 王洪复.电离辐射损伤基础与临床.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2:257-262.
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 篇5
一、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
二、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三、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遵守国家有关放射防护管理法律法规。
四、从事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应取得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证》,并定期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放疗科主任负责放疗科质量保证和放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
五、从事放射诊疗工作必须依照标准和有关规范的规定配备必要的个人放射防护装置,佩戴个人剂量监测装置。
六、放射装置场所必须设置放射性警示标志和必要的安全防护联锁装置、辐射报警装置和工作信号指示装置。
七、建立放射安全防护管理组织,切实做好放射安全防护工作,发生放射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放射防护,你了解多少? 篇6
提起X线,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医院。的确,X线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医生们的“好帮手”:发热、咳嗽了,可以拍张X线胸片,看看肺部有没有炎症;不慎摔伤,可以拍张片子,看看有没有骨折;B超发现肝脏有占位,可以做一次腹部CT,明确占位的性质;心绞痛频繁发作,可以做一次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等。
不过,“看不见、摸不着”的X线对确实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隐患,长时间、大剂量的X线辐射还会导致疲劳、食欲减退、骨髓抑制等放射性伤害,与某些癌症的发生也存在一定关系。
多少剂量的X线辐射会对人体造成危害?X线辐射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系吗?X线的辐射范围有多大,专门用于X线诊断和治疗的房间需要符合哪些要求?在接受放射诊断和治疗时,患者需要具备哪些放射防护意识,做好哪些防护工作,避免哪些误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辐射带来的伤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专家简介
刘士远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心胸学组组长,上海医学会放射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从事医学影像临床工作26年,擅长胸部疾病,特别是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晚期肺癌的综合介入治疗,以及功能影像学和分子影像学研究。
大众医学:X线的用途很广,尤其是医学领域。我们去医院拍片、做CT等,都需要接触到X射线。X射线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哪些影响?
刘士远:X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波,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X线的用途很广,主要用于医用放射检查和治疗、民用消毒杀菌、工业探伤,以及胶片感光等。
从理论上说,X线对人体是轻度有害的。目前认为,当短时X线辐射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当短时X线辐射量超过100毫西弗时,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比如,辐射量为100~500毫西弗时,没有疾病感觉,但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在减少;辐射量为1000~2000毫西弗时,会导致轻微的射线疾病,如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辐射量达到2000~4000毫西弗时,骨髓和骨密度会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会出现内出血、呕吐等症状;辐射量大于4000毫西弗时,将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辐射伤害是否会发生以及严重程度与辐射剂量、各人的耐受程度、对X线的敏感性,以及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但从预防角度看,X线检查的次数还是越少越好。
问:常见的X线检查,如拍胸片、做CT等,辐射量大吗?
刘士远:在自然状态下,人每年接受的辐射量约为2.8毫西弗。其中,约85%为天然来源(如室内的氡衰变产物、宇宙射线等),14%为医疗照射(如X线检查、核医学检查),其他人工来源(如放射性粉尘、核工业排放物等)所占的比例不到1%。通常,一次标准的胸部X线摄影检查,患者接受的辐射量为0.01~0.02毫西弗,相当于人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受到的天然辐射量;做一次胸部CT检查接受的辐射量为1~8毫西弗,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大。
不过,由于X线辐射在短期内具有累积效应,即短期内连续接受多次照射,超过了人体细胞的修复速度时,辐射量会累积,容易导致放射性伤害。比如,偶尔做一次CT对健康没有影响,但如果在一个月内重复做好几次CT,就会发生辐射累积效应,危害人体健康。临床上,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就医,往往去一家医院,就做一次CT,有的患者甚至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做了数次CT和PET-CT,既浪费了医疗资源和金钱,也损害了自己的健康,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在此提醒广大患者,尽量避免短期内重复照射,或短时间内高强度照射。
问:长期X线暴露与癌症,尤其是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系吗?
刘士远: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目前认为,甲状腺癌的发生与放射性损伤、碘过量或缺碘、性激素、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甲状腺对X线较敏感,长期X线暴露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据报道,70%~80%的儿童甲状腺癌,均有早年因颈部淋巴结炎、扁桃体炎或胸腺疾病而接受过放射治疗的历史。动物实验亦表明,小剂量放射照射足以使甲状腺细胞代谢发生变化,数年内不能恢复;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会损伤,甚至破坏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细胞异常分裂,或导致促甲状腺素(TSH)分泌增多,促进甲状腺细胞癌变。
当然,尽管X线辐射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诱发因素之一,但辐射量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由于甲状腺、性腺等器官对X射线更敏感,故与其他组织器官相比,可能在更低剂量、更少时间地照射下,较早地发生癌变。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自然辐射,或者一年中接受2~3次正常的放射性医学检查,并不会诱发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大家不必过分担心。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由于所处工作环境中的基础辐射值较高,则应做好辐射防护工作,并定期接受辐射剂量测定和体检。
问:X线辐射和核辐射是一回事吗?
刘士远:不是一回事。X线主要由X射线管产生,作用时间短,射线品种单一,辐射能量较低,易于防护。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包含阿尔法、贝塔、伽马等射线,辐射剂量较大,辐射时间较长(与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有关)。不过,两者统称为电离辐射。
问:我国对医用X线设备的使用有哪些规定?使用X线设备的机房或手术室需要做好哪些特殊防护措施?
刘士远:应该说,我国对X线放射设备的监管还是很严格的。比如,放射科的大型X线设备都必须经过质监部门的检测;使用X线设备的机房或实施介入治疗的导管室必须有特殊的屏蔽措施,并经环保局评估达到放射防护要求,取得放射防护许可证。此外,卫生监督部门还会对X线设备的辐射量、安全性,放射标识是否完善,防护用具是否齐全等进行检查。简而言之,医用X线设备必须“三证齐全”,即拿到环保评估证明、放射防护许可证和设备使用许可证,方能开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非放射专业的医生在使用移动X线设备时,往往缺乏必要的放射防护意识,他们不知道使用X线设备的房间需要防护,自身需要防护,病人也需要防护。
放射性材料光检测安全性研究 篇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检测技术在工业和军事装备生产制造、维护及管理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5,6,7,8]。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我国核电站的广泛建设需求使放射性核材料的自动监管监护和自动化检测监测成为可能, 并得到了广泛重视。由于众所周知的放射性材料与光子、辐射粒子的相互作用, 放射性材料在光学检测和辐射探测条件下的安全性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
笔者根据国内外激光检测设备、X或γ射线探测设备现状, 开展放射性材料在激光光学检测、高能光子辐射探测情况下的安全性研究, 评估放射性材料在光学检测、辐射探测过程中的安全性。
1 光子-物质作用形式
光子是一种具有一定能量的基本粒子, 其与物质的作用形式主要有光电效应、电子对效应、康普顿效应, 此外还有反应几率较小的瑞利散射及光核反应等[9]。
1.1 光子-核外电子作用
当光子与物质原子核外束缚电子作用时, 光子把能量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 使之激发而光子本身消失, 该过程称为光电效应。原子核发生光电效应后发射出光电子, 留下一个电子空穴, 进而外壳层电子跃迁至该空穴而放出能量等于其结合能差值的特征X射线, 或外壳层电子获得原子的剩余激发能并发射出俄歇电子。X射线和俄歇电子的能量都很低, 几乎都能被物质完全吸收, 因此光电效应可以视为一种能量吸收过程。
当光子能量较高时, 光子与原子壳层电子作用, 可以忽略逸出功的影响而认为光子与电子发生了弹性碰撞, 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 使它成为反冲电子, 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均发生变化, 这种作用形式称为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属于光子与核外电子弹性散射作用。
随着光子能量的进一步增强, 当光子能量大于电子静止能量的两倍时, 光子会在介质原子核库仑场作用下转换成一对正负电子, 称这种作用形式为电子对效应, 是高能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瑞利散射是入射光子和束缚较牢固的内层轨道电子发生弹性散射的过程, 通常也称作电子的共振散射。瑞利散射的概率和物质的原子序数及入射光子的能量有关, 随着入射光子能量的增大而急剧减小。
光子除与核外电子独立地发生非相干散射外, 还会受核外束缚电子集体作用而产生相干散射现象, 将部分能量传递给整个原子, 由于光子、原子显著的质量差异, 光子发生相干散射时能量损失很小。
1.2 光子-核内粒子作用
当光子能量很高时, 光子突破核外电子的影响, 撞击到核内中子、质子上, 使核能量增加, 激发态的核子不再稳定, 视γ光子能量或集体激发, 形成巨共振, 或使其中一个或一些质子、中子衰变放出, 形成 (γ, n) 、 (γ, p) 及 (γ, np) 等核反应。γ射线与原子核之间没有核力作用, 只有电磁作用, 所以光核反应是由电磁相互作用引起的有阈值的反应[7]。
2 放射性材料激光光学检测安全性研究
采用激光光源对设备结构特征 (如几何尺寸及表面损伤等) 进行精密测量, 是当前检测设备研发和检测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由于激光是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束, 光子聚集度高, 能量单一, 与物质间可以发生一种或多种作用形式, 使物质性能发生一定的变化, 影响部件安全性, 主要表现形式为低能量光子与物质内核外电子相互作用时使物质微观结构形态发生变化以及较高强度下光子能量引起的照射区域材料温度变化等。
2.1 光子-核外电子作用几率
光子与放射性物质作用的几率通常用反应截面[9]表征, 其数值大小等于一个一定能量的粒子垂直入射到单位面积上仅一个靶核的靶上发生核反应的几率, 其单位是靶 (b, 10-24cm2) 。不同的反应道有着相应的反应截面, 如光电反应截面σph、弹性散射截面σcs、非弹性散射截面σis及电子对产生截面σpp等。
放射性材料对光子的反应截面遵循光子-原子反应截面一般规律, 如随着光子能量的增加, 光电效应逐步减弱, 电子对效应增强等。如图1、2所示, 图中光与物质的反应截面数据取自IAEA数据库[10]。由图可见, 随着光子能量的增加, 光子与物质的主要作用形式逐步由光电效应、散射作用过渡到电子对效应上, 总的反应截面最终稳定在较小数值上。
设η为放射性物质中一个原子核在激光照射下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核反应数, 激光光源频率为υ, 照射到材料表面的光子强度为P, 则有:
η=Npσ=Pσ/ (hυ) =Pσλ/ (hc) (1)
激光是可见光, 其波长为0.38μm≤λ≤0.76μm, 光子能量E=hυ=Ec/λ, 则1.632 5eV≤E≤3.265 0eV。取激光检测系统中采用的激光光源照射到材料表面的强度P=30W/m2, 以钴、铀元素为例, 检测过程中放射性材料单个原子核单位时间与激光作用的几率如图3、4所示,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 在可见光附近区域, 光子与放射性材料间以散射作用为主, 相干散射居主导地位。
b. 数值上讲, 单个放射性材料原子核与激光光子作用的较低, 其中钴原子与光子的作用几率在10-8左右, 在可见光范围内, 随光子能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加;铀原子与光子作用较强, 在2.7eV和3.1eV左右有两个较大的峰值, 峰值处单个原子在激光照射下发生反应的几率大于10-5。
图5为不同激光强度下单个铀原子与光子的作用几率示意图, 显然, 随着照射到放射性材料表面的光子强度的增加, 单个原子的作用几率显著增强。当照射到铀材料表面激光强度数量级达到或超过104W/m2时, 部分能量段的激光照射下单个原子的作用几率将超过1%, 考虑到光子-物质作用形式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较小, 如果取0.1%为单个原子最大作用几率许值, 则照射到铀材料表面的激光强度数量级限值为103, 其中光子能量大于3eV的激光照射到铀材料表面的强度数量级限值为102。由图5可知, 选取低能量激光如小于2.5eV, 则照射到表面的激光强度大于104时, 单个原子核外电子参与作用的几率仍然很小 (10-8~10-4) 。可见, 激光频率的选择对单个原子核与光子的作用几率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2.2 激光照射对材料表面的加热作用
当激光照射到材料表面的强度较高时, 光子能量通过散射作用传递给原子核, 使放射性材料中原子振动加剧, 宏观表现为受照射附近区域温度上升。金属材料吸收激光能量的几率与金属粒子态电荷量、质量、金属原胞体积及激光频率等参数相关[2], 当激光束强度量级大于1010时, 金属材料将发生相变, 进一步增强激光能量将会在表面产生剧烈烧蚀现象, 超强激光 (强度量级达1022) 甚至能够引起核聚变。
以放射性铀材料为例, 其物性参数见表1[11], 取激光检测照射区域为0.4mm×40.0mm, 它遵循高斯能量分布[12], 铀板对激光能量的吸收系数为0.5, 则照射激光强度量级与铀块最大温升如图6所示, 可见, 当激光强度数量级达到或超过105时, 铀材料受照射区域附近温度显著升高。图7所示为当照射激光强度为104时铀板温度分布仿真示意图 (初始环境温度为20℃) 。
由于光子与放射性物质发生相干散射时, 光子只有一部分能量转移给原子, 且电离作用十分微弱, 因此激光检测时, 在采用合适量级强度的条件下, 光子-物质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能的影响十分微弱, 可以认为采用低强度激光 (强度数量级不超过104) 检测系统检测放射性材料相关特征时不会产生危害。考虑到光学检测系统中激光光源功率为毫瓦级, 激光照射条纹为毫米级, 显然, 照射到材料表面的激光强度量级远小于104, 说明常用光学检测设备检测放射性材料是安全的。
3 放射性材料辐射探测安全性研究
辐射探测技术 (射线检测技术) 在工业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常用作结构内部无损探伤及透视成像检测等, 常用的射线主要是X射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及中子射线等, 常用放射性源有60Co、137Cs、192Ir及74Se等, 这些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出一定能量的放射性粒子, 部分粒子穿透被检测实体与胶片上的AgBr发生化学反应, 经冲洗形成影像, 用于探测结构内部缺陷。同时还可以采用管道高压加速带电粒子对辐射粒子能量进行增强, 以增大探伤厚度, 扩大探测范围。
X或γ射线在日常生活和工业检测中应用十分广泛, 据调查, 目前无损检测领域常用的X或γ射线能量范围为40~3 000keV, 较高能量光子与放射性材料核子之间的作用形式除与核外电子发生光电效应、散射或在物质内部生成电子对外, 还可能产生光核反应。以铀同位素为例, γ粒子与235U、238U同位素之间的光核反应主要有 (γ, n+np) 、 (γ, 2n+2np) 及光致核裂变等。反应截面随γ光子能量的变化如图8、9所示, 光核反应截面数据远小于激光光子与物质的反应截面。可见, 无损检测领域所使用的γ光子能量几乎不参与光核反应, 有效避免了γ光子的光核反应及其反应产物对放射性材料成分的影响。
采用γ射线对放射性材料进行无损检测时, 考虑到γ光子与放射性同位素之间的光核反应作用, γ射线能量不宜高于4MeV, 同激光检测原理相似, γ射线强度不能过高。根据前述推导过程同理可知, 若使单个核子的光核反应几率在10-3以下, γ射线强度量级不宜大于107, 同时考虑到γ光子与放射性材料核外电子作用以及能量吸收对照射区域温度的影响, 因此照射到放射性核材料上γ射线强度量级仍然不宜超过104。常用γ射线源的标准活度为 (2.96~3.70) ×1012Bq[13], 即放射性源γ光子强度不大于0.788 4W, GJB 1187A-2001规定, 射线源至物体源侧表面的最小距离fmin应满足:A级f/d≥7.5·b2/3;B级f/d≥15·b2/3, 其中d为射线源尺寸, b为物体源侧表面至胶片距离, 单位均为mm, 保证了被测物质单个原子反应 (作用) 几率较低, 照射区域温度变化不明显。
因此, 在放射性材料尺寸、损伤或缺陷的检测过程中, 采用强度数量级在104以下的X或γ射线进行检测, 对材料性能几乎无影响, 即在较低源强条件下, 对放射性材料进行辐射探测是安全的。
4 结论
放射安全 篇8
关键词:放疗设备,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
伴随着人们对医疗重视程度的提高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进入到医院。放疗设备的升级换代尤为明显,从过去的钴-60到现在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再到更先进的射波刀,放疗设备越来越智能化。虽然这些先进的放疗设备有力地推动了放疗技术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许多使用安全上的问题。放疗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正因为放疗设备直接作用于人体,其安全性、有效性直接涉及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世界各国都提出了安全使用标准,并设立了严格的管理规范。早在1978年,国际电气标准委员会就制定并颁布了国际统一的医用仪器安全标准《IEC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则》。我国也于2000年颁发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境内外的医疗器械产品实行注册证制度,以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下面就放疗设备使用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1 放疗设备可能引起的危害
放疗设备是集医学、电子学、物理学、光学、生物学等众多学科于一身的先进技术。例如在我院放疗科,影像诊断方面有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MRI、模拟机等设备;放射治疗方面有射波刀、X刀、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医用激光、后装治疗机、热疗机等。这些新型设备与器械对人所产生的安全性问题和风险也与日俱增。世界各国每年都有许多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设备安全问题而遭到生命危险。放疗设备可能产生的伤害有:能量性伤害,包括电能、热能、电离辐射;环境危害,包括放射性污染。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等放疗设备的安全性首先是对患者的安全性,从时间上分为近期或长远的安全性;其次是对医生和放疗技术员及维修物理师的安全性;第三是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性,例如电磁辐射等。正确认识放疗设备的危害种类对我们做好预防工作有很大帮助。
2 加强放疗设备可用性研究,提高其安全性
放疗设备的可用性指的是放疗产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适应产品的应用目的、使用环境条件、使用者任务、其能力特点以及对设备的期望。产品的可用性包括使用的有效性、高效性和满意度。放疗设备设计人员要很好地识别可能犯错误的情景,分析可能让使用者犯错误的原因,以便在设计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设备的可用性与安全性密切相关,世界各国相关组织和医疗设备制造商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点。2004年(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了有关医疗电子器械产品安全性标准,即IEC60601-1-6“医疗电子设备安全要求:可用性”。该标准包括:分析用户使用需求;初步分析使用风险;拟定产品可用性设计要求;进行可用性验证。此外,为了确保放疗设备电气安全性还有以下几点措施,例如:把好采购、安装关、使用关、维修关等。把好放疗设备采购关就是一定要认准厂家,购买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和电工标准的设备,严格杜绝不合格产品。把好放疗设备安装关就是设备到货后一定要先检查其完好性,确定无异常才能进行安装。把好放疗设备使用关就是对使用者加强培训,要求使用设备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做好使用前的设备操作使用培训,并制作好放疗设备的操作规程悬挂在放疗机房内,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对放疗设备做到专人使用、专人管理,做好使用记录。把好放疗设备维护关就是定期对放疗设备开展安全通用参数检测并做记录,对修理后的放疗设备也应进行电气安全参数检测和记录。
在提高放疗设备安全使用方面,加强政府和行业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制定实施了医疗器械注册证制度,对国产和进口的所有医疗器械必须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医疗机构。其中设备的安全性测试是重要的被检项目之一。但我国医疗器械注册还存在一些不足,亟待完善。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对医疗器械实行召回制度。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某类医疗器械有质量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即对该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发出“召回”令,待质量问题或者潜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完全排除后才能重新投入市场。
3 加强放疗设备的使用技术人员操作培训、日常维护、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熟练而正确地操作放疗设备对有效提高设备安全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为放疗患者治疗时,由于医护人员不能正确操作放疗设备而影响检查或治疗效果,由此引发安全事故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前些年上海某医院由于放疗技术员错误操作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导致放疗患者死亡。因此,应加强对放疗医护技人员的操作培训和技术培训,每个放疗从业人员都应取得医用大型设备上岗证,这样能够显著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各级各类医护技人员应该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放疗设备的日常维护、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与其安全性也密切相关,以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例介绍如下:日常维护要做到定期对设备硬件进行保养,及时更换器件,对软件定期进行运行检测以及维护升级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质量控制的内容分为机械参数验证和物理参数验证2大部分。机械参数验证包括:等中心(isocenter)验证、十字叉线(crosswire)验证、机架等中心(gantry isocenter)验证、光学标尺(optical distance indicator)验证、治疗床等中心(patien support system isocenter)验证等等。物理参数验证包括:射野均坦度(flatness)与对称性(symmetry)验证、X射线、电子线深度剂量特性验证、常规剂量测量验证等。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给以后的放疗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要把安全性与可靠性检查列入放疗设备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2]。放疗设备的质量在任何时段都准确可靠,因为放疗设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放疗患者的安全。对于已经报废的放疗设备,要进行报废处置而不能继续使用,更不能到市场上流通。由此可见,为了确保放疗设备的安全性,应该重视各个环节。
放疗设备的安全性关系到放疗患者和医护技人员的生命安全,我们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研究和执行,确保了放疗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胡逸民.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
放射安全 篇9
一、直线加速器结构、工作原理及辐射特征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能量一般指X射线治疗方式下的加速电位, 即X射线的最高能量。通常按能量10MV为界区分, 以采取与之相应的放射防护措施。它还可以按照产生X射线的种类分为单光子、双光子和多光子直线加速器。加速系统是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核心, 由加速管、微波功率源、微波传输系统、电子注入系统、高压脉冲调制系统、聚焦系统、真空系统、电源和控制系统、附属设备等组成。
其工作过程是:调制器产生两个脉冲高压, 一个加到功率源 (速调管和磁控管) , 功率源产生的微波功率经微波传输系统, 馈入加速管, 并在其中建立加速场;另一个脉冲高压加到电子枪, 引出电子束, 电子束注入加速管, 受到其中加速场的加速。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运行时, 被加速的带电粒子从加速器的真空区引出后, 这些带电粒子与被撞击的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轫致辐射X射线、特征X射线、瞬间γ射线、中子射线和缓发射线 (能量≥10Me V时) 。而且, 由于射线作用于空气及次级辐射等因素, 可产生臭氧、氮氧化物和微量气载放射物质。
1.初级射线辐射。是指来自加速器准直器孔直接发射的射线。当光阑完全打开时, 从辐射头靶端出射的X射线为一个半角为14度的锥形线束, 其能量特性决定于选择的X射线能量级别。辐射防护主要依据X射线能量。
2.露射线辐射。是指穿过加速器组装壳体的泄露射线, 与主射线相比, 泄露剂量率比主射线束发射剂量率要低得多。
3.散射线辐射。是指受有用射线束和泄漏辐射直接照射的照射对象、装置部件以及建筑物室壁的散射辐射。
4.中子辐射。是指在高能X线模式下会产生一定数量的中子, 通常无论在高能电子线或低能X线模式都只有很低能量级水平。但在高于10MV的X线模式中, 迷路入口的设计必须对中子剂量加以考虑。
5.辐射活化的产生。是指直线加速器工作高于8Me V的能量级时, 会发生光核效应, 特别是高于12Me V时增加更快。这样会造成辐射头、室内其他物质包括周围空气在内的放射线核素的形成, 产生少量的放射性气体, 如13N (半衰期10min) 和15O (半衰期2min) 等。
二、直线加速器异常情况下的辐射危害 (事故照射)
当加速器装置损坏、调试和操作失误时, 人员可能受到误照射, 称为事故照射。在异常和事故状态下, 人员可能误入正在进行治疗的机房内, 或者停留于正在进行治疗的机房内而不被发现, 此时将会受到散射X射线甚至主射束照射的危害。
(一) 非辐射危害因素
在加速器的照射下, 空气吸收辐射能量并通过电离离子的作用产生非放射性有害气体臭氧 (O3) 和氮氧化物 (NOx) , 此类气体主要采用治疗室的通风换气来控制。
(二) 潜在职业病危害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ICRP) 为了放射防护的目的和阐述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在1990年的第60号出版物中, 将辐射有害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两种。因此, 从事放射治疗职业对放射性工作人员可能造成的潜在性职业危害有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两种。
(三) 确定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是指那些存在剂量阈值, 且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有关的效应。不同组织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相差很大, 通常在单次较低剂量照射后很少会有组织表现出有临床意义的有害作用。性腺、眼晶体及骨髓等较为敏感。当发生辐射事故受到意外大剂量照射时, 可致受照射人员发生急性放射病, 甚至在短期内死亡。
(四) 随机效应
随机效应是指发生概率与受照剂量成正比, 而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效应。对于这类效应, 从辐射防护的观点认为不存在剂量阈值。即使是很小的剂量, 也有导致随机效应发生的危险。因此在正常工作中很少发生确定性效应, 更应重视的是随机性效应, 因为随机效应无阈值, 即使接受很小的剂量也有发生癌症等随机效应的可能。
三、医院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鉴于直线加速器本身的特殊性, 医院应加强对直线加速器的放射防护管理, 使其各项指标符合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及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 做好加速器机房的屏蔽防护工作
机房设计应遵循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还要适当考虑其他非射线防护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 必须符合相应的放射卫生防护法规、标准的要求, 保证周围环境安全。
(二) 认识迷路设计与管道防护的重要性
直线加速器的迷路设计大多采用L型, 加强迷路防护散射线的能力。另外要注意机房管道的防护, 适当情况下进行屏蔽防护。
(三) 确保联锁装置安全有效
为确保直线加速器在治疗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联锁装置应在机器存在某种危险状态时能够立即自动切断电源和束流的电路。
(四) 加强机房内的通风管理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 直线加速器机房内空气中氮氧化合物浓度、自由基相对浓度高于一般房间, 主要是由于射线对空气电离作用而形成。医院管理部门在直线加速器机房要设置机械通风装置, 且确保有足够的通风换气次数, 以减少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
(五) 健全加速器的保养与维修制度
直线加速器投入临床后, 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其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操作人员要按常规使用设备,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定期保养, 及时维修, 并记录在案。
(六) 重视放射工作人员团队管理与建设
医院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加速器放射防护工作, 做好常态化管理, 重视放射工作人员的劳保待遇、人才梯队培养及团队建设。
四、工作人员注意事项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能同时产生高压、强流、微波和射线, 因而在安全防护方面的保护措施应该更加严格。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其危险性, 严格遵守直线加速器的安全使用规范, 保障所有人员的人身安全。鉴于此, 放疗工作人员使用直线加速器,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牢记放射防护3原则
即辐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这3项基本原则构成了一套放射防护体系, 正当化是最优化过程的前提, 个人剂量限值是最优化的约束条件。所以, 放射防护3项基本原则是相互关联的, 要灵活运用。
(二) 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加强防护意识
技师和工程师应定期讨论分析加速器在使用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 树立严肃、严格、严密、严谨的工作作风;定期学习防护知识, 用理论指导实践。
(三) 制订制度, 规范流程
科室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机器操作的正规规程和完备的应急预案, 使实际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用制度制约、避免事故的发生, 增强应急处理能力。科室要举行相关预警演习, 熟悉应急处理程序, 并且定期检查急停按钮是否失灵、各项联锁是否有效。
(四)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个人剂量检测
一旦发现血象异常或者身体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要及时就医, 必要时调离岗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医院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直线加速器的放射防护工作, 要建立健全各项放射防护规章制度, 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 实行持证上岗, 监督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曾自力.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9) :116
[2]姜秀英.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性能检测与质量保证[J].医疗卫生装备, 2005, 26 (8) :56
[3]陈跃, 杨迎晓, 张远.应重视医用直线加速器的防护和安全[J].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 (4) :506
[4]Valentin J.国际放射委员会第91号出版物评价非人类物种电离辐射影响的框架[J].辐射防护, 2004, 24 (zl) :9-46
[5]叶常青.ICRP1990年建议书关于辐射危险评估的新进展[J].辐射防护, 1991, 11 (6) :415-425
放射安全 篇10
1 放射性核素循环
放射性核素的循环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 而是可以利用多种介质进行循环, 除此之外, 它还可以被生物富集, 然后在核作用、核试验的影响下进入大气层, 最后, 通过基于特定的影响作用, 例如其他物质作用、尘埃作用以及降水作用等, 会还原成原子状态, 并重归地球。经由食物链, 放射性物质可以深入人体并在血液中潜伏十多年之久。陆地生态系统所含有的放射性核素, 多是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以及大气颗粒沉降物。植物叶片虽然可以对大气中的污染颗粒进行有效拦截, 但可以对落叶层、土壤以及大气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完全吸收, 以食物链为媒介, 放射性核素便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实现自由传播。例如, 某地区因战争的原因, 覆盖着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当地植物对降落放射性颗粒进行吸收后, 被食草动物取食, 而食肉动物又对食草动物进行取食, 最终转至人类, 导致当地居民体内常年存在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 放射性核素污染源多为核电站废弃物。放射性物质进入水域后, 会形成沉积物, 并在水、淤泥之间产生循环作用。有些鱼类会取食部分沉积物, 此时放射性核素便会顺延生态食物链进行迁移, 且富集程度随着迁移次数逐渐增加。放射性核素的这种食物链循环将会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
2 核能开发的意义
随着世界人口基数不断扩大, 能源问题已成为限制世界发展的主要问题。核能是世界科研组织全新研发的能源, 毋庸置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核能应用技术将更加趋于完善。现阶段, 世界上可运行核电站的总数已经多达近400座, 核能已成为电力生产的主要支撑能源。我国能源的人均占有量相对比其他国家而言较小, 因此, 为了顺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 必须制定合理有效核电站建设计划, 只有这样, 才能抓住发展时机促使我国核能事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世界科研组织通过多次试验与实践证明了核电作为新兴能源, 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清洁性以及安全性。由此可知, 在未来发展中, 要想推动世界经济实现整体进步, 核能开发势在必行。
3 核安全管理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完善, 原子能以及核武器的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各地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核素污染问题。放射性物质在生态环境中可以实现有效的积累与压缩, 长此以往, 便会对生物产生危害, 继而影响人类的正常生存与发展。例如, 美国爆炸的氢弹, 给海水带来了极为严重污染, 浮游生物在吸附放射性物质后, 被鱼类取食, 导致鱼体内放射性核素大量积累, 该海域内的鱼类被捕获后, 经过检测发现, 其放射性核素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 为了避免放射性核素继续积累与扩散, 必须对此海域的鱼类进行大量销毁。
世界上首座核电站的建筑地点为前苏联, 该核电站的成立标志着人类对原子动力进行研发利用的梦想得以全面实现。而随着核电站的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 爆发了大量的核安全问题。例如, 三哩岛核电站的二号堆严重失水, 虽然及时采取了有效的安全壳以及紧急事故冷却注水设施, 但仍导致一部分放射性物质流入生态环境中;前苏联某核电站在一次事故中释放了3.8×1017Bq (108Ci) 的放射性131I, 导致以该核电站为圆心, 35km为半径内部的居民不得不长距离迁徙;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国家遭遇了核安全问题, 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 导致居民被迫迁移, 甚至引发受伤以及死亡等事故。
针对这些问题, 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了各国要通力协作, 共同强化核安全管理工作, 主要内容包括核废物安全、核运输安全以及核辐射安全。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这是我们众所周知且普遍认同的一种理念, 因此, 人类只要基于科学的指导, 对放射性核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 并对其安全问题进行强化管理, 必然可以在提高核能利用效益的同时降低核能危害程度。现阶段, 随着电能需求量的不断扩张, 人类对核生产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基于这种社会效应的影响, 我国中科院将核生产安全问题作为院士大会的主要讨论话题。本次会议中, 资深原子能研究专家针对核电站固存的生产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表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阶段, 我国核电站技术已经趋于完善, 并结合了大量的高效安全保护措施, 为核电站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除此之外, 该专家还对核电站安群措施进行了系统化强调, 表明其具操作规程具有较强的严密性与严格性。核电站生产的安全问题基本得到有效解决。
结束语
核电站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不仅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 还会受到相关操作人员操作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密切影响。因此,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今社会, 人类只要时刻保持警惕, 便可以有效规避核安全问题。
摘要:辐射属于生态因子, 作为一种自然因素, 其与重力、氧气、水以及阳光等因素一样, 均可以对生物产生一定的作用。放射现象可以追溯到地球生命诞生的前期, 甚至早于地球存在于浩瀚宇宙中。地球生物不仅在客观环境上时刻接受地壳放射性物质以及宇宙射线的辐射, 在主观环境上, 其内部组织也含有大量的具有放射性特点的天然核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创新, 人类社会诞生了人工辐射源, 它虽然对人类社会具有很大的服务能效,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放射性污染问题。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循环,核能开发,核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玉婵, 严清波, 袁耿彪.核能应用中核辐射与核安全的探讨[J].重庆医学, 2011 (27) .
[2]郑振勤.核科学知识普及的新机遇——以新闻为线索开发核安全校本课程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 (B) , 2011 (11) .
[3]张生栋, 丁有钱, 顾忠茂, 王祥云, 叶国安, 汪小琳, 沈兴海, 秦芝, 赵宇亮, 师全林, 李金英.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 2014 (7) .
放射性炎症的食疗 篇11
1,放射性肺炎:多见于中上段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纵隔肿瘤等患者接受放疗后,由放射线损伤肺组织而成,甚则可引起肺纤维化。症见呛咳或干咳、痰少、质粘难出、身有低热、胸痛不适等。可以杏仁15克,捣研成末,梨汁一盏送服,或以川贝母粉3克,梨汁送服,每日2~3次;或以冰糖6克,大白萝卜、1只,将白萝卜、掏出部分肉质后,纳入冰糖,隔水炖熟(或置饭锅上蒸熟)后嚼食;或以冰糖6~10克,化于白萝卜、汁中饮服;亦可以丝瓜藤汁(于正生长着的丝瓜藤近根部以物刺洞后,即有汁液渗出,取之即得)50毫升加冰糖6~10克(白糖、蜂蜜亦可),饮服,每次15~20毫升,每日3次。患者可随意嚼食生梨、枇杷、柑桔等水果;还可以百合30克、银耳15克(水发后)共煮烂熟,加冰糖(或白糖、蜂蜜)10克,每日1剂,分两次服食。
2,放射性膀胱炎:多见于肛门癌、肛管癌、外阴癌、宫颈癌行放疗之患者。症见尿频、尿急、尿痛、淋沥不尽,甚则血尿,或有小腹疼痛、腰酸、身热、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濡带数等。可用生甘草5克泡茶,送服生绿豆粉15克,每日两次;或用绿豆60克、车前草(或淡竹叶)鲜品30克(干品15克)煎汤频饮;荠菜30~60克、豆腐60克,共烧汤加少许食盐服食;亦可嚼食鲜茅根、鲜芦根;多喝淡绿茶水,或多饮新鲜果汁,亦有疗效。
放射安全 篇12
放射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手段, 表现出如下特点:首先是涉及人数多, 卫生部2008年公布的数字显示, 我国癌症患者约有1000万, 每年新发病癌症患者的数量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50万上升到近200万, 死亡约160万, 净增约40万。而放射治疗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大约70%以上的肿瘤病人须通过放射治疗手段得到较好的治疗。其次是射线对人体有害, 但在治疗时没感觉, 无痛苦, 因此肿瘤患者容易无防范意识地接受这种治疗。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 辐射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杀死肿瘤细胞需要较大的辐射剂量, 而肿瘤患者治疗受益时隐藏的这种危害使医务工作者和肿瘤患者自己容易忽视保护和自我保护。第二, 放射治疗时, 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与肿瘤组织同时受到照射, 如稍有失误, 便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降低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甚至可导致肿瘤患者死于非肿瘤因素。第三, 利用射线对肿瘤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治疗时, 有诱发其周围敏感组织恶性变化的事例, 所以放射治疗治疗与致病可能同时存在。第四, 辐射致癌效应潜伏期较长, 较隐蔽, 无特意性, 人们对射线的危害不易察觉。最后,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 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和潜在照射均可能存在或发生。
2 放射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对放射治疗防护法规重视不够。卫生部第40号令自1995年发布《放射治疗卫生防护与质量保证管理规定》至今已有15年了, 但有的单位宣传贯彻不够深入。有的单位领导和放射工作人员并不了解此精神, 这严重影响放射治疗的质量。
第二, 放疗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由于放射治疗工作发展快, 专业人员缺乏, 有的单位放疗工作人员是由医院内科医生和护士转来从事放疗工作的。这些人员未经正规放疗工作培训, 就从事放射治疗工作, 由于专业技术技能差, 放射防护知识缺乏, 因而放射治疗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
第三, 重经济效益、轻放射防护。当前在放疗单位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放射防护的问题较为普遍。有的放疗单位使用低活度放射源进行放射治疗, 影响放疗效果, 这很难保证癌症病人的治疗质量, 同时还可能造成癌症病人其他组织的损伤。
3 加强放射治疗中强化安全防护的对策
放射治疗防护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癌症病人的治疗质量及放疗工作人员和病人的健康与安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 对如何加强放射治疗中的安全防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3.1 对放射治疗中涉及人员的管理
首先是对工作人员的合理配备和放射防护专业知识的培训。放疗科应按合理的比例配备医师、物理师、剂量师、技师和维修工程师, 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考核, 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同时, 还要按规定通过国家组织的全国医用加速器上岗考试。在实际工作中应确保物理剂量人员在放射治疗与防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权威性。
其次是对患者及其陪护人员的放射防护。对患者的放射防护包括放疗的正当性、照射范围和剂量的合理性、放疗执行的精确性等, 同时还应包括对在辐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现象的应急处理及对治疗或治疗后可能出现的正常组织放射损伤的防治。对陪护人员的放射防护主要是避免因陪伴病人而接受不必要的辐射, 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及其陪护人员。
最后是对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监护。工作人员上岗时必须佩带个人剂量计。热释光剂量片以其佩带方便、价格低廉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可作为个人剂量计首选。可3个月检测1次并将结果记入个人剂量档案。同时应建立个人职业健康档案, 每1-2年进行1次职业体检, 将结果记人档案。
3.2 严格控制放疗设备的质量
应保证治疗设备辐射安全、防止超剂量照射、有用线束内杂散辐射限制、有用线束外漏辐射限制、感生放射性限制以及稳定性、等中心、均整性、光野与照射野之间的边界偏差等指标和实验方法必须符合GB15213等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并在定购、安装调试、验收检测、定期检测、常规维护和校正性维修中予以保证。安装竣工投入运行前或运行参数及屏蔽条件发生改变时, 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 合格后方可启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必须定期检测、校正、保养和维修, 严格按生产厂家提出的要求定期更换零配件。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当设备工作不正常时, 立即停机检查, 禁止设备在工作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负责检测、维修的人员必须是指定的、合格的技术员, 无关人员不能随意变动设备的内部工作状态。同时保证设备连锁系统工作正常。放射治疗设备的输出剂量、百分深度剂量等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和频率进行检测, 并接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的定期监测。
3.3 加强放射卫生监督及相关制度建设
根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 新建、扩建、改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 医疗机构应当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 申请进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医疗机构在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 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资料, 申请进行卫生验收。对建设项目实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 一方面可以达到防护要求, 另一方面可以节约资金、节省人力和物力,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如果建设项目不经过职业病危害 (放射防护) 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 就可能会造成防护过当或防护不足, 不仅会给应用单位造成资源浪费, 严重的还会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
摘要: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放射治疗在我国医疗系统广泛的运用。本文从放射治疗的特点和潜在射线危害入手, 阐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放射治疗中安全防护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放射治疗,安全防护,对策
参考文献
[1]殷蔚伯, 谷铣之, 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1~2.
【放射安全】推荐阅读:
放射安全事件应急救援预案08-15
放射科安全防护08-15
放射源安全自查报告20109-10
放射科安全检查记录表10-25
放射源防护及安全管理制度08-12
介入科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10-25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06-19
工作汇报2011年放射安全防护工作汇报07-06
新桥医院放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10-28
放射防护与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