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放射(精选7篇)
数字放射 篇1
胸部创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发病原因有很多种, 并可能伴有胸部重要脏器的损害, 可危及生命, 也可伴有肋骨骨折、血胸、气胸 (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血气胸、创伤性窒息、膈肌损害等, 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健康状态,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以往采用的模拟放射技术逐渐被新的诊断技术取代, 数字放射 (digital radiography, DR) 技术被应用到胸部创伤的诊断中, 该方法通过数字式转换, 改变了X光成像技术的本质, 将图像以数字化形式传入计算机中, 并经其存储与传输而表现出来影像[2]。本文选取了近两年来在我院治疗的胸部创伤患者100例, 回顾性分析了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结果等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胸部创伤患者, 随机选取其中50例患者应用数字放射诊断技术, 作为观察组, 另外50例患者进行常规诊断为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35.8岁。100例患者中外伤25例、利器伤19例、坠落伤20例、交通事故伤36例;受伤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甚至极度呼吸困难、胸部闷痛、咳血、咯血、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主要症状、受伤原因及严重程度这些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对照组50例胸部创伤患者采用常规的模拟放射技术进行胸部正位片及侧位片拍摄, 如有必要可进行双斜位片拍摄, 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及治愈例数。另选取50例胸部创伤患者应用数字放射 (digital radiography, DR) 技术进行胸部正侧位片的拍摄, 必要时进行双斜位片的拍摄, 同样记录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及治愈例数, 并记录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摄片方法:AXIOM Aristos FX型的数字放射机器用于患者的胸部正侧位片, 必要时进行双斜位片拍摄, 可用8900干式激光打印机进行相片打印。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50例患者中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观察组患者应用DR诊断的漏诊及误诊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胸部创伤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创伤时骨性胸廓的损伤范围与程度往往表明暴力的大小。通常情况下, 胸部创伤可分为钝性伤和穿透伤, 钝性伤造成胸骨、肋骨骨折, 可破坏骨性胸廓的完整性, 双侧胸腔压力不同可使纵隔移位, 健侧肺受压, 并影响腔静脉回流。起始于降主动脉的肋间动脉管径较大, 损伤可导致严重出血[3]。另外, 膈肌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 而这两个体腔压力不同, 胸腔压力较低, 膈肌破裂时可使腹腔脏器突入胸腔, 腹腔积液也可经破裂处流入胸腔。膈肌是重要的呼吸肌, 膈肌损伤可导致呼吸极度困难甚至暂停, 造成严重后果[4]。
急诊开胸探查时, 常常情况相当危急, 需紧急手术处理。数字放射诊断技术作为新兴的诊断技术, 方便快捷, 辐射少, 安全可靠, 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临床医生判断结果, 为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 挽救患者生命[5]。胸部创伤可根据数字放射诊断结果分为:肺不张、肺部血肿及萎缩、肺部挫伤、肋骨骨折、创伤性湿肺。对我院100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诊断结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DR诊断技术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漏诊及误诊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能有效诊断胸部创伤类型, 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 结合本次研究的结果, 我们认为应用数字放射诊断技术在临床上优于传统的模拟放射诊断技术, 且不良反应低于传统的诊断技术, 诊断的准确率高, 在临床上胸部创伤的诊断中拥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帮助临床医生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胸部创伤情况, 迅速做出判断, 减少漏诊及误诊, 在临床胸部创伤诊断方面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数字放射技术诊断胸部创伤的准确性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治疗的胸部创伤患者100例, 随机抽取经数字放射诊断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 另50例经常规诊断的胸部创伤患者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诊断方面的情况及应用数字放射诊断技术的安全性, 分析观察组的患者应用数字放射技术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准确性。结果:100例胸部创伤患者中,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不良反应数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数字放射技术在诊断胸部创伤方面能有效减少放射, 提高诊断准确率,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并能够减少漏诊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数字放射诊断,胸部创伤,临床结果
参考文献
[1]郭勇.数字放射诊断胸部创伤临床结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 23 (7) :862-863.
[2]张利民.DR与CT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31 (22) :95-96.
[3]白学增.胸部创伤X线诊断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半月) , 2010, 1 (9) :120-121.
[4]赵立新, 洪常华.数字化摄影在胸部X线摄影技术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7) :3639-3640.
[5]戴九龙, 柳建华.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胸部DR在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及肺炎声像特征[J].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 (22) :3630-3632.
数字放射 篇2
(一)用途:
本款数字化胃肠机为多功能数字胃肠机,可用于胃肠透视/摄影,消化道检查,胸部摄影,头颅及全身骨骼摄影。胃肠造影、食道造影、脊髓造影、关节腔造影、胆道造影、支气管造影、静脉造影、周边血管造影、泌尿系统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儿科影像检查、介入放射治疗应用等。
(二)产品特点:
★PLD6800上球管数字化高频医用诊断X射线机是一款单床单管X光机,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适应范围广、主机功率大、逆变频率高、图像清晰等特点,可实现拍片透视一体化
★集优化原则生产,全系统优秀配置,开拓了广泛的临床使用范围
★本机为大毫安量胃肠机,大功率高频主机全新设计,数字化采集,是高品质图像的保证 ★作为医用X光机,具有出色的操控系统,是国产胃肠机中的权威 ★性能卓越、多功能的诊断床床体系统一、图像清晰,对比度高,效果好,容易辨别病灶
1.采用高品质影像增强器,提高灰度、分辨率和对比度,使图像更清晰。
2.配备进口超低照度数码摄像机(CCD),透视图像低噪音、对比丰富、高质量,同时避免了图像成晕、边缘衰减、影像拖尾等现象,便于在动态观察时准确诊断。
3.配有医用高清逐行输入和输出的电视系统,噪音低、清晰度和对比度高。
4.采用进口密纹滤线栅,进一步提高射线质量,图像效果好。
5.管电压上升及下降时间短,曝光精度高,X线照片灰度丰富。
二、整机操作简单,灵活方便
1.直观显示的人机界面,使人机对话更加直观,方便,易懂;采用PLC可编程控制技术,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
2.中控系统实现8级降噪,8幅图像存储,末帧冻结,正负像对比,上下左右翻转,方便医生诊断。
3.诊断床床身转动范围大,不仅可进行常规的消化器官检查,也可用于各种特殊检查,易于造影剂的控制,开展介入治疗。
4.一键式操作手柄,八位控制开关,可以轻松控制床体运动、透视和点片。
5.人性化设计的诊断床侧位开关可以操纵床体和影响系统的运动,使近台操作也十分方便。
6.点片装置和影响系统移动范围广泛,采用机动人不动的操作方式,轻松完成从咽喉,食道到下腹的一系列检查。
7.点片盒自动张开,一次按键即可完成前插式装片,节省空间,方便迅速。
8.电动控制的旋转脚踏板,无须病人转动,即可完成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方便医生的操作。
9.可升降的球管立柱,使得在诊断床上拍胸片简单易行。
10.智能化的高压控制系统,并设有多种摄像条件自动设定,使操作简捷快速,也可以随时调整以适用不同的患者、不同摄影部位。
三、安全性能高
1.计算机程序控制,遥控操作,避免了射线对医护人员的辐射危害。
2.拥有自动亮度控制系统(ABS),在各种体型及部位获得最佳影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免受不必要的辐射危害。
3.电动多叶式限束器,根据诊断需要调节X射线照射范围,大大降低X射线对患者和环境的危害。
4.精密程控技术,床体运动时,软启动,软停止,平稳无噪音,定位更准确,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5.可靠、精度优良的角位移传感器技术,动态噪声小,机械寿命长。6.采用高分辨率的旋转编码器,精确的传送电机行走速度及位置,使得自动分片精度高,安全稳定。
数字放射 篇3
[关键词] 放射治疗;数字化影像;质量保证;应用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68-02
到目前为止放射治疗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且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放疗治疗已经成为了恶性肿瘤局部治療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1]。有学者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有70%左右的癌症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行放射治疗,其中有40%左右的患者在放疗后可以得到根治[2]。为了对放疗过程中数字化影像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07年9月——2008年9月所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9月——2008年9月所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被确诊为肺癌中晚期,患者的肿瘤直径为4-10cm。本研究中有22例女性,78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45-83岁,平均年龄为57.6岁。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放射治疗,即患者在确诊后,将放射机的位置调整到与患者肺部相对应的位置,然后将微波源射入患者的肺部,以此对患者的整个肺部进行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CT引导下行靶向放射治疗,即患者在确诊后,利用CT机来对患者的肿瘤位置、大小以及形状进行确定,待肿瘤定位后,将放射性粒植入患者的肿瘤细胞中,然后在CT的引导下使放射性粒子均匀的分布在肿瘤细胞中,利用放射性粒子所发出的持续射线来达到使肿瘤细胞灭活的目的。对患者在术后5年的生存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清除率以及5年生存率。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中有43例患者经放疗后肿瘤被完全清除,治疗后5年的随访过程中,总共有38例因肿瘤未完全清除、复发或肿瘤转移而死亡,其在治疗后5年的生存率为24%。对照组中有29例患者经放疗后肿瘤被完全清除,治疗后5年的随访过程中,总共有47例因肿瘤未完全清除、复发或肿瘤转移而死亡,其在治疗后5年的生存率为6%。两组患者的肿瘤清除率以及5年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
3 讨 论
目前,在对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不过对于不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放射治疗已经成为了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3]。有学者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对肺癌患者进行放疗治疗时,常规放疗的治疗效果较差,患者在治疗5年后的生存率大概为5%[4]。本研究中,行常规放疗治疗的肺癌患者在治疗5年后的生存率为6%,与该学者在其研究报告中的结果基本一致。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在对癌症患者行化疗治疗时,CT引导下靶向放射治疗可以使放疗药物或放疗射线集中到肿瘤区域,而靶区周围正常组织所接收的射线剂量则相对较少[5]。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放射治疗过程中射线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43例患者经放疗后肿瘤被完全清除,治疗后5年的随访过程中,总共有38例因肿瘤未完全清除、复发或肿瘤转移而死亡,其在治疗后5年的生存率为24%。对照组中有29例患者经放疗后肿瘤被完全清除,治疗后5年的随访过程中,总共有47例因肿瘤未完全清除、复发或肿瘤转移而死亡,其在治疗后5年的生存率为6%。由此可见,通过利用数字化影像技术来对患者的放射治疗位置进行确定,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肿瘤清除率,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在治疗后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对肺炎患者进行放疗治疗时,CT引导下靶向放射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清除率,而且还可以适当提高患者在治疗5年后的生存率,因此,在对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可以对CT引导下靶向放射治疗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不过在对癌症患者行放射治疗时,还必须根据医院、患者、医护人员的水平等具体情况来对数字化影像计数进行选择,并建立好相应的网络系统,以便于使数字化影像技术在癌症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治疗价值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 姜瑞瑶,李斌,傅深,等.浅析数字化影像在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34(2):137-139.
[2] 袁守军,许文权.数字化影像在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0):344-345.
[3] 姜瑞瑶,李斌,傅深,等.数字化影像在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中的应用[C].//第四届上海市医学会医学工程学会学术论坛论文集,2010:51-54.
[4] 臧志芳,邢晓汾,崔桐,等.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1,23(2):136,144.
数字化放射科设备更新的发展措施 篇4
1 传统放射系统和数字化放射系统的比较
1.1 传统放射系统的缺点。
传统的放射系统不能及时处理图像, 同时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具有很大的弊端, 已经不被经常使用了。在手工管理存档上, 传统的方法效率低, 查找资料速度慢, 需要大量的人力及财力, 造成人员和资金上的浪费。同时由于传统的放射科是人工操作, 数据容易产生误差、不准确, 可能会导致信息丢失。
1.2 放射科数字化优势。
数字化放射正逐步实现信息化, 通过PACS系统等信息资源共享手段使超声、CT、DSA、DR等X线图象以及MR图像被很快地应用于医院各个科。数字化图像最突出的优点是分辨率高, 图像细腻、清晰, 医生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及时处理图像, 分析病情, 真正做到相互调用和会诊。放射科数字化区别于传统的手工管理档案, 采用计算机无片化管理, 节省了大量人力及物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 数字化X线成像对辐射剂量的控制更为精准, 可以有效减轻X射线对病人及医护人员的辐射危害。此外, 网络化的广泛使用, 使得专家会诊可直接通过网络远程完成, 使得就诊更加的方便快捷。
2 数字化放射科设备的维修与养护
放射科的各种图像在医院的疾病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对放射科数字化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 不仅可以减少机器故障造成的误差, 而且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传统的手工式管理方法阻碍了放射科设备的更新, 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 应用完善的方案对设备进行系统的维护。
2.1 数字化放射科设备维护上的缺陷。
目前, 我国很大一部分医院对于放射科的设备处理上仍旧是采取事后维修态度, 只有当机器损坏之后才做出相应的维修处理, 而不会对设备进行事前保养、以及相关的维护, 这就使得放射科数字化设备的损坏几率增大, 设备使用率降低, 造成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损失。设备在使用和维护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的操作, 从而导致一些安全隐患的存在;设备发生故障后, 没有对故障进行及时的分析、在故障发生前也没能有计划性和预防性的维护措施。同时医院的监护人员也没能认真地对设备影像质量进行监控管理, 设备信息的记录也不完整, 造成了许多的数据结果上存在偏差, 同时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2.2 数字化放射科设备上的维护。
放射科数字化设备的维护对医院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不仅能减少医院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损失, 同时可以提高医疗资料的利用率。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提高设备的维护: (1) 对新上岗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 让他们能够了解并熟练设备的使用。 (2) 每天进行设备的维护, 同时设定系统的和有预防性的维护措施。 (3) 培养维修设备的专员, 提高其紧急处理事故的能力。通过对设备上的维护, 数字化放射科设备会表现出更好的工作效能, 大大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利用率。 (4) 建立全面的维修记录体系, 每次故障维修都要作详细的记录并加以分析。 (5) 及时与维修供应商联系和沟通, 了解相关性能参数变化的原因, 以保证设备能够持续正常运转。
3 放射科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社会不断地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 所以医院放射科的数字化也必是大势所趋。CT技术最先应用于医院临床领域, 随后出现了超声以及核医学。几年后, MR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 也随之被广泛应用, 计算机X线摄影 (CR) 及数字化X线摄影 (DR) 技术随之在短短的几年中引入及推广, 目前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 (PACS) 和远程放射也逐步形成并成熟, 这使得我国的放射科医疗设备更加的完善。用数字化影像技术替代传统的人工处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它会应用于医学的每一个角落, 同时带动我国医疗界的进步, PACS今后将发展成为社会和医院整体信息网络框架的一个先锋领袖, 这将是数字化放射学发展的根本方向, 也将是整个医学界的发展方向。
总之, 放射科室的先进化和数字化会直接影响医院影像资料的水平和质量, 医院应该结合医院放射科室诊疗现状, 积极引进数字化影像处理设备和技术, 大力发展数字化医学影像学, 促进医院数字化, 这对医学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数字化放射科设备更新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方法:对比传统的放射系统和数字化放射系统的优缺点, 同时提出对放射科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对策。结果:通过对比, 展示出数字化放射设备的优点, 同时对设备的维修有一定的了解。结论:数字化放射科设备比传统的人工方法具有很多优势, 因此, 做好设备维护工作, 大力发展数字化医学影像学, 促进医院数字化, 这对医学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放射科,设备更新,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缪兢陶.全数字化放射科的观念、策划及管理[J].上海医学, 2001, 2 (24) :459-262.
[2]林穗生, 许小强.CR、DR的工作原理及选择应用[J].医疗保健器具, 2007, 2:22-23.
[3]黄桦, 朱纯生, 郑晓林.CR和DR的选购方案评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08, 3 (13) :28-29.
[4]李乐升.试述CR、DR的工作原理和比较应用[J].医疗装备, 2008, 21 (3) :8-9.
数字放射 篇5
1 放射科数字化改造的基本情况
1.1 已建成了完整的科室级或部门级PACS (影像归档和通信) 系统
国内的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 获得更高的医疗诊断荣誉, 对于医疗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都采取积极引进的基本态度。放射科数字化诊断已经证明是先进的治疗手段, 所以一些地方性的综合基层医院, 第一时间的引进了相关的技术设备———PACS系统。因为目前一些医院从医院经费角度出发, 没有引进相关的技术设备, 至使DR、CR, 包括数字胃肠、DSA等数字影像设备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性能, 既是一种医疗资源的错误浪费, 又影响了治疗水平, 提高了医疗器械使用人员的工作难度。新引进的PACS系统拥有高性能DICOM服务器以可以在线保存较长时间影像数据的大容量存储设备。避免了以往的数据存储量小, 数据存储不及时等弊端。DICOM服务器提供了worklist、SCP、SCU等强大功能。所有相关影像科室可通过任意登记终端向DICOM服务器提交登记信息, 各检查设备如RD、CR等通过检查号从DICOM服务器取得患者登记资料, 检查结束后, 图像回传至DICOM服务器, 并由服务器按对应信息归档存储。后处理工作站及诊断工作站均从服务器取得患者资料与图像, 用于图像输出及出诊断报告。部分医院还实现了部分关键临床科室通过DICOM服务器调阅检查资料及图像的功能。在这种工作模式下, 放射技师工作量最小, 尤其在DR系统中, 只需输入检查号调出患者资料后即可开始检查, 投照后确认图像即可完成检查。后处理技师及诊断医师直接从DICOM服务器获取资料及图像, 所以可对来自多个图像源的资料及图像进行处理。医师更可在授权范围内直接调阅来自不同影像设备 (CT、MRI、USG) 等图像进行参考, 并且能调阅历史检查资料进行对比, 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一些临床医师亦可通过PACS系统在最短时间内看到患者检查图像。这种工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数字影像设备及影像网络带来的优势, 明显提高了相关科室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1.2 科室局域网已建成, PACS系统未建成
国内的一些中型或者是小型的医院, 为了解决患者的疾病治疗问题, 为了适应放射科数字化改造和影响发展的需要, 出于医院未来前景发展的需要, 适当的引进了CR、DR等设备, 并为设备提供了相应的操作管理人员, 建立了相应的医院工作科室, 设置了必要的责任负责人。但是由于引进技术的局限性以及认识的不足, 没有为相应的科室安装必要的数字化存储与传输系统, 对于诊断的数据不能进行大量的存储和及时的传送, 给后期的数据存储带来严重的影响。这种现象的直接结果是, 放射科得到的数据被迫存储到本地电脑, 这样日积月累增加了本地电脑的信息负荷量, 降低了网络的工作效率, 也可能导致电脑网络资源的瘫痪和故障。一旦本地网络瘫痪, 将造成医疗数据的严重缺损, 这对医院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医院需要安排相关的网络操作人员, 配合数据管理人员, 对电脑存储的信息资源进行定期的删除和清空, 以便给后期的新近数据预留存储空间, 同时提高网络的运算速度。由于医院的数据资料复杂多样化, 而且数据资料信息量大, 所以人工删除作业不能满足需要, 应该配备必要的自动化数据处理设备, 这样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医院的人员和设备负担, 变相的增加了医院的医疗费用。所以, 类似国内的中小型医院必须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及时的配备数据化存储与传输系统, 方便数据的处理作业, 更好的促进放射科数字化改造和影响的发展。
1.3 未建立科室局域网, 亦未单独设立诊断工作站
在一些地方性小型医院, 尤其是乡镇医院, 受到资金的限制和医院管理认识的局限, 非但没有建立科室局域网也没有单独设立诊断工作站。对于放射性治疗, 依旧采取传统的治疗手段, 主要是通过医生对放射片的识别, 然后手写数据资料备份, 单纯凭借医生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治疗确诊, 并称为后期疾病诊断的基本依据。手写的数据资料通常被放在档案管理室, 由于纸质数据资料的管理局限, 可能造成部分数据资料缺损或检索困难, 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及时的数据调阅。对于特殊病例, 小型医院的主治医生需要采取适当的三甲重点医院专业医师的意见, 但是由于没有建立网络管理系统, 不能通过远程会议进行及时的病理分析, 这就可能延误患者的治疗, 影响治疗效果。此外, 对于长久数据资料的调阅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模式虽然节省了设备和技术引进的资金支出, 但是却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也成为疾病处理的一个瓶颈。
2 结论
各大医院应该认识到, 放射科的数字化改造与影响发展是未来医学领域的一个主流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 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治疗设备, 提高医院诊疗的技术, 应该适当的进行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但是医院也应该重视到, 不能片面的引进CR和DR系统, 而忽视了配套设备的引进。否则不仅不能达到应有的诊疗效果, 还会导致不必要的医院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引进设备的之后, 应该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学习, 掌握全面的设备处理技术和应用管理技术, 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也可以适当的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三甲医院的学习参观, 借鉴三甲医院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 结合该医院的实际特点, 促进技术的良好性能运用。
数字化放射包括数字成像设备以及放射科数字化网络与HIS的整合, 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PACS, 基层医院放射科用于微型、小型PACS系统, PACS系统可以将长期保存病人影像检查的信息检索调出, 传输到各工作站, 便于医生将治疗、诊断完善, 能让医疗信息资源达到充分共享, 进一步优化医院与放射科的工作流程, 提升医院与科室的管理水平, 提高医疗品质与工作效率, 改善服务质量, 让病人的诊治更为便捷, 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特别是PACS系统的建设, 将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基层医院的资源规模较小, 医院的资金流通资金支持能力较低, 医院的管理者可能认识不足, 医院的疾病种类比较单一, 因此, 对于新兴设备和技术的引用观念可能存在不足, 为了取得医院的良好发展, 应该站在发展的角度上, 顺应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 随时进行设备和技术的更新, 提高医院的诊治能力, 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和信誉。
摘要:医学诊疗和医学病理研究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和需要可能进行放射诊断或者放射治疗, 而传统的放射手段提供的数据已经不能适应日益进步的科学治疗手段, 为此, 数字化放射医疗手段应运而生。此外, 由于我国的三甲医院具备国内的顶尖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 并融合了大量的相关专业的高端治疗医师, 所以三甲医院的放射科技术革新不存在较大的发展障碍, 相比之下, 基层医院的未来发展模式更应该引起关注。基层医院是面向大众服务的医院, 医院的数量比较多, 接诊的人群更加广泛, 因此对于基层医院的放射科数字化改造和影响探索的研究至关重要。为了促进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笔者集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 总结相关经验, 论述如下。
关键词:医院,基层,放射科,数字改造,影像
参考文献
[1]赵张平, 陈世沛, 彭江华.放射影像科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的应用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9 (1) :62-63.
[2]AGFA从放射影像到数字化医院[J].中国医院院长.2006 (10) :66-70.
数字放射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20例胸腹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龄19~75岁,平均(38.2±7.6)岁。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胸腹创伤,创伤原因包括高空坠伤24例,车祸伤43例,撞击伤35例,刀伤10例,压伤8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腹部疼痛、咳嗽、呼吸困难及痰中带血等症状。所有患者均在胸腹创伤后1~72 h就诊。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DR检查和CT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1 DR检查:在10~12.5 m As,115~120 k V的摄片条件下,采用GE摄影系统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取站立位、仰卧位、水平侧位及前位等摄片,必要时增加肋骨点片,拍摄完成后摄片由GE工作站进行后期处理。2 CT检查:在200 m As管电流,120 k V管电压,螺距取1.3 mm,层厚取5 mm,图像矩阵取512×512等扫描条件下,采用飞利浦CT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在接受扫描时尽量屏住呼吸,取仰卧位,扫描患者胸椎入口至肋下缘之间,全面观察患者胸腹部软组织、胸腔及骨骼等部位的损伤情况。扫描完成后,飞利浦工作站重建图像。由资深医生对图像进行观察,并详细统计胸腹创伤的种类及发生部位。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病情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急性期DR和CT检查对于胸腹创伤诊断的符合率。其中,胸腹创伤疾病包括心包积液、皮下气肿、胸腔积液、锁骨骨折、肺不张、肺挫伤、肺塌陷、肺撕裂伤、胸椎骨折、腹腔积血、血胸、肾脏损伤、胰腺损伤、脾脏损伤、纵膈损伤及肋骨骨折等。诊断符合率是指DR和CT判定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结果相同的数占总受检人数的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检查中心包积液、肾脏损伤、纵膈损伤、肺不张、胰腺损伤、肺塌陷、肺挫伤、肺撕裂伤、血胸、腹腔积血及脾脏损伤等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DR检查(P<0.05),但两种检查在肋骨骨折、皮下气肿、胸椎骨折、胸腔积液及锁骨骨折的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例(%)
3 讨论
胸腹创伤为外科常见病,多见于急诊病例,随着交通及建筑行业的发展,胸腹创伤的发病率不断增高。胸腹创伤患者大多受到不同类型、程度的损伤,包括胸、腹部等器官多系统损伤,伤情大多较为复杂,发病率和休克率较高,因此早期有效的诊断并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胸腹创伤以X线平片检查最为常见,因具有价格低廉及操作简单等特点易被患者接受[2],但这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较低、漏诊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数字摄影技术与X线检查技术相结合,形成了DR技术,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价格低廉且图像质量有明显提高,因此成为胸腹创伤的首选诊断方式[3]。但DR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胸腹部组织较复杂且相互重叠,易造成摄片密度分辨率较低[4],存在漏诊的情况。CT检查明显提高了摄片的密度分辨率[5],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有效克服了DR技术由于组织重叠造成影像不清晰的弊端[6],特别是纵膈、胸膜病变更易显示,确定其病变性质,减少微小组织的漏诊现象,为确切诊断疾病提供有效依据[7]。
本研究中将DR检查与CT检查胸腹创伤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CT检查对心包积液、肾脏损伤、纵膈损伤、肺不张、胰腺损伤、肺塌陷、肺挫伤、肺撕裂伤、血胸、腹腔积血及脾脏损伤等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DR检查,但两种检查在肋骨骨折、皮下气肿、胸椎骨折、胸腔积液及锁骨骨折的符合率无明显差异。可见,CT检查相比于DR检查具有特异性、灵敏度较高的特点[8],弥补了DR检查中存在的不足,CT检查急性胸腹创伤的效果优于DR检查。但DR检查具有方便、快捷及价格低廉等优势,可以在胸腹创伤早期筛选中予以应用[9]。因此临床上对这两种技术予以联合应用[10],使得患者达到最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DR与CT诊断急诊胸腹创伤各具优势,可将两者联合使用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胸腹创伤中应用数字放射摄影技术(DR)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9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急诊胸腹创伤的120例患者均给予DR和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CT检查在心包积液、肾脏损伤、胰腺损伤、肺不张、肺挫伤、肺塌陷、肺撕裂伤、腹腔积血、血胸、脾脏损伤及纵膈损伤方面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皮下气肿、胸椎骨折、胸腔积液、锁骨骨折及肋骨骨折方面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在胸腹创伤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弥补了DR技术由于组织重叠造成影像不清晰的弊端。但DR检查具有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可以在胸腹创伤早期筛选中予以应用,将这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则可达到最优诊断及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胸腹创伤,DR检查,CT检查,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忠勤,徐燕.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636-637.
[2]陈钧强,蒋兆强,肖芸,等.数字化X线摄影胸片与高仟伏胸片在尘肺病诊断中的一致性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1):8-12.
[3]高婉仪,曾永威,邓学斌,等.三维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腹超声、DRIVP诊断输尿管下段阴性结石的对比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1):45-51.
[4]戴九龙,柳建华.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胸部DR在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及肺炎声像特征[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2):3630-3632.
[5]袁世俊,陈继,朱锦勇,等.256排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功能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3):386-387.
[6]童元法,严科龙.C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3(4):643-644.
[7]原珍团,张小鸽,张曦娥,等.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在股骨颈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J].四川医学,2014,35(8):1051-1053.
[8]周璐,范占明,徐磊,等.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评价肺动脉栓塞的对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1):1-4.
[9]郭乃才,赵玉霞.腹部创伤的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5,33(8):613-615.
数字放射 篇7
1 干式成像装置的主要类型及基本原理
1.1 直热式打印机技术
将成像设备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成电脉冲后传送到打印头,再显现在热敏介质(激光片)上。热打印头由微小的热电阻元件组成,排成一列,它能将电信号转换成热能,从每个元件产生的热量传到热敏介质的表面而发生反应,形成相应的图像元素。电信号的强弱变化使温度升高或降低作用于胶片的敏感层而产生相应的像素。图像形成的速度取决于热打印头元件的温度、响应时间及能力。
1.2 光一热成像打印技术
应用光热成像技术来完成打印工作。这种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用红外线激光辐射使热敏介质(激光片)形成潜影。后再通过热鼓的热处理(120°以上的温度15 s),使影像显现,这是由于热敏介质中的金属银颗粒密度发生变化造成的。其过程为:当激光热敏胶片被激光扫描后,激光光子进入胶片的敏感层将银变成金属离子而形成潜像。胶片接受激光扫描后产生的感光效应,是光电吸收产生的光电子造成的。一个高能量的激光光子,能与胶片敏感层中的银原子作用,可以在多个颗粒的感光中心产生上万个银离子。当然,不同波长的光线就应有不同厚度的乳剂敏感层相对应。曝光后的胶片从旋转的热鼓中吸收热能,热能作用于所有潜像中的原子核而显影。通过这一催化作用过程,银离子变成金属银,即形成不同密度的影像。金属银数量与曝光在胶片上的光子数成正比。激光的直线3次扫描成像技术保证了在整个胶片进行连续的同样曝光,消除了两像素线间的间断。325 dpi~12.7 pixel/mm的高分辩率,4 325×5 295的高清晰度像素质素及0.25~3.2的光学密度产生的丰富灰阶能提高影像的层次。曝光后的胶片中,银离子大致分成3种形态存在于敏感层之中:(1)感光充分的金属银颗粒;(2)感光不足的混合金属银颗粒;(3)未感光的银离子。这是影像片成像后显示不同灰阶的关键。激光胶片结构接近传统X线胶片,具有银盐还原的理化过程热敏胶片的银离子部分由光子经加热催化形成银颗粒,其他尚存有部分未被催化的银离子,与传统技术不同的是;它不像显定影胶片那样将未经曝光的银离子清离胶片,它还残留在照片上面,有“继续显影”的可能,是该技术的最大缺点。
1.3 激光诱导成像技术
该技术是热敏激光成像与单一碳基介质的技术的结合。在每一像素内能够独立产生每个打印像素,图像被打印到片上时,产生的激光在一定的范围内将碳素色去除而使一定比例的光线进入观察者的眼中,而光强的百分比则调节观察到的灰阶,这就是成像原理。
2 在临床实际使用中的优缺点
2.1 优点
从临床应用的各种需求分析,干式激光打印机更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顺应环保趋势(环保型设计是激光打印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干式激光成像技术无需对废弃药液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水资源,减少电力供应,符合环保法规的要求,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
2.2 缺点
干式激光影像片本底灰雾稍高(>0.20),致影像片透亮度及图像对比度稍逊于化学药液冲洗所得的影像片。
3 与使用有关的若干技术要点
3.1 符合DICOM标准中数字影像的表达
随着DICOM标准的逐步完善,其内容也涵盖了DICOM网络中图像显示(软拷贝)及图像打印(硬拷贝)的质量控制。此外,另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是:影像科室往往是多种(或多种型号)成像设备(例如:CT、MR、CR、DR等)在一台或多台DI-COM相机中打印影像片,这种情况远较“一对一”的连结复杂。为此,需要临床医技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寻求最合适的打印参数。
3.2 根据所用胶片设定模式
干式激光相机后台设置模式内有多种输出胶片特性曲线类型选项。应该选用厂方推荐选项,以保证获得满意的图像黑化度和对比度等。
3.3 选择合适的技术条件
干式激光打印机配用于CR、DR时,由于激光胶片本底灰雾较高,应注意相关X线摄影技术条件的选择。一般而言:k V值应尽量选用低k V值。这样可减少胶片灰雾,并有效提高影像对比度;检查体厚部位时(例如腰椎侧位),必须使用滤线器及遮光器。这样可减少散乱射线所致的胶片灰雾,提高影像对比度。
3.4 充分利用后处理
干式激光相机配用于CR、DR时,通过调整影像处理参数,例如:密度、对比度、及边缘增强等,消除灰雾的影响。
3.5 提高观片灯箱的亮度有助于减低灰雾对像质的影响
使用符合规格的高亮度读片灯(据较多的国内外文献指出,我国目前所用的观片灯很多不符合规定),可以减轻灰雾的影响。
4 胶片与影像片的保存
4.1 胶片使用前的保存和处理
为保持有效期内的优良品质,必须注意下列各项:将胶片储存在干燥、阴凉处,温度:5~24℃,湿度:30%~50%。如储片室无条件配备空调设备,建议将胶片存放于打印机附近,并增大操作间空调制冷程度。防止辐射及化学气体侵蚀。可支持数小时内的瞬间温度变化(可高达35℃),无不良影响。但运输、储存温度超过35℃将逐步缩短胶片保存期。
4.2 影像片的保存
与普通X线照片类似,成像后需仔细保管。水、潮湿及其他水蒸气一般不会对胶片产生任何影响,但以干燥环境保存较好。平时应将胶片存放于片袋中。避免将胶片暴露于以下环境:处于54℃环境3 h以上(例如将胶片置于车中)。阳光长时间直射。“热光源”(亮光、闪光灯)照射30 s以上(在灯泡附近强光可能超过82℃)。以上情况发生将导致影像逐步变黑。在标准情况下观察影像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不应24 h以上持续放置在灯箱上,因为特殊情况下灯箱温度可能过高(超过54℃),为此建议影像片在灯箱上持续放置不可超过8 h,并应注意改善灯箱通风系统。鉴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易产生高温,建议不要直接将胶片使用于这些仪器。可采用传统复制方式复制胶片,不会对胶片产生任何影响。在ANSI建议的25℃保存条件下,可永久保存(预计为100 a以上)。影像片也可以在略高的温度下保存,但是有可能影响保存质量。例如:在37.8℃下保存期减为10 a。
5 干式激光打印机的维护和保养
(1)干式激光打印机工作场所应安装大于1.5P的空调,空调出风口正对打印机,并保持24 h连续开机。对长时间不使用的打印机及用量较小的单位,应将胶片从打印机中取山,单独存放于低温环境下。
(2)相机及激光片储存室都必须保持湿度低于70%。日常维护:每月拆下过滤器,用吸尘器去除灰尘。每打印一万张胶片后,应进行热鼓清沽。
6 自动影像质量控制体系
按照成像密度及对比度设定成像参数。影像科技师可按要求预先设定影像密度及对比度参数,在成像时系统会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调节经由数据转换表而来的影像数据,直至参数完全一致。最后经系统确认后在激光头高温作用下成像。若胶片因储存、处理环境恶劣而受损,有些品质较高的打印机设有自动影像质量控制系统(AIQC)将自动调整系统打印测试片,以确保胶片影像质量。
参考文献
[1]石明国,李雪梅.数字化干式打印成像技术原理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2(12):1101-1103.
[2]庄坤,李玉敏.浅谈白动洗片机的日常保养[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0(8):34.
[3]李国岱.干式成像系统技术及临床应用[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3(4):117-119.
[4]黄恒,倪旭翔,陆祖康.医用干式成像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光学仪器,2004,12(6):69-72.
[5]刘文华,李国岱.光热干式打印成像技术及热敏胶片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9(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