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线检查

2024-07-22

放射线检查(共11篇)

放射线检查 篇1

64SCTCA冠脉成像技术的应用, 开辟了冠状动脉无创检查的新方法[1]。本文主要探讨64SCTCA成像的技术要求及在诊断冠心病与冠脉造影的效果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临床疑似冠心病及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29例进行了64SCTCA冠脉成像, 间隔2~4周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用来进行对比。男性82例, 女性27例, 年龄29~78岁, 平均53.5岁。

1.2 方法

1.2.1 检查准备测试患者心率, 最好是在70次/min左右, 对大于80min以上的患者, 口服倍它乐克25~50mg, 待心率符合要求。

1.2.2 扫描技术要求

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CTr M 64层螺旋CT机。造影剂为安盛药业生产的欧乃派克造影剂。扫描参数:准直0.6mm, 螺距0.2mm有效层厚0.75mm, 重建间隔0.5mm, 电压120k V, 管电流900m As, 旋转时间0.33s, 扫描时间12~14s。扫描完成后, 采用多扇区重组都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将数据载入VITREA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得到左冠主支、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动脉及二、三级分支血管的全貌图, 再由医生进行全面的分析。

1.2.3 冠状动脉造影

常规穿刺股动脉、桡动脉, 将导管送至升主动脉根部, 左冠状动脉采用4~6个体味投照, 右管状动。脉采用2~3个体位投照观察, 结果至少由2名有经验但不知道6 4 S C T C A检查结果的医师采用目测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左主干 (LMA) 、左前降支 (LAD) 、左回旋支 (LCX) 及右冠状动脉 (RCA) 及其主要分支中, 管径狭窄≥50%者为中度以上具有临床意义的血管狭窄。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处理经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析, 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百分率 (%) 表示,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9例患者均无明显过敏反应, 检查时心率最快105次/min, 最慢为51次/min, 平均为78次/min, 钙化积分测定的峰值时间最快为17s, 最慢为28s, 平均为22.5s, 没有患者因心率不齐、呼吸等问题导致冠脉显影较差, 全部显影良好。

2.1 阳性结果

64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成像均阳性80例, 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均阴性23例, 螺旋CT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6例, 螺旋CT阴性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18例。通过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发现CAC, 从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6.89%, 特异性为67.32%, 准确性为79.06%。

2.2 冠脉狭窄结果

两种检查对本组1 2 9例患者各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均成功显象, 共计516个节段。CAG共发现210处狭窄 (狭窄程度≥50%) , MSCT发现210处狭窄中176处 (占83.8%) 以CAG结果作为参照。两种检查对左主干狭窄程度判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回旋支狭窄程度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64SCTCA冠脉成像的显影效果

冠脉主干及重要分支均显影清晰, 左冠主支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动脉共387支, 有368支血管显影良好, 显示率为95.09%, 在冠脉成像中发现钙化病变有286支, 而常规冠脉造影发现173支。129例患者中2级分支血管显影325例, 3级分支显影25例, 4级分支显影141例。

2.4 64SCTCA冠脉成像对狭窄程度诊断在以冠脉造影的标准上, 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率, 见表1。

表1两种检查对冠心病患者各部位成像比较

可以看出, 冠脉成像对病变严重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高。

3 讨论

无创性检查替代有创检查是影像学发展的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 MSCT诊断冠状动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 这与文献报道相符。同时64SCTCA对诊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也有较好的准确性, 因此64SCTCA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无创检查和冠脉支架术后随访手段, 64SCTCA的临床应用有较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Nikolaou K, Flohr T, Knez A, et a1.Advances in cardiac CT imaging:64-clice scanner[J].Int J Cardiovasc imaging, 2004, 20 (6) :535~540.

[2]龚艳君, 霍勇.64排C 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现况[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 13 (6) :416.

[3]吕滨.多排螺旋C 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刊, 2006, 41 (2) :6~9.

放射线检查 篇2

一、学科5 实行统一管理 扣1~3分。建设和设 4 服务项目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与查服务项目,医院诊疗科目许可登记。

置、布局、医院诊疗科目和功能任务一致 设备设施

有明确的服务项目、时限规定 现场查看,急诊检查半小时内出具报告,普通检查2小时内 符合《放 出具报告。射诊疗管 3 提供24*7天X线摄片、床边摄片和查PACS资料。

理规定》,CT服务 服务项目 2 提供24小时介入诊疗服务 查登记(二级医院可缺项)。满足临床

普通报告时间精确到时,急诊报告精查诊断报告。诊疗需要 确到分(30分)三级医院科主任具备主任医师职称得4分,具备副主任医师 8 根据医院规模和任务配备医疗技术得2分,二级医院科主任具备副主任医师职称人员得4分,人员,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具备主治医师职称人员得2分。从事介入治疗医师至少有1名副主任医师得2分。(二级医 院可缺项)。三级医院甲等医院具有3 名以上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具备

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得1分。(二级医院可缺项)。

按照系统设立专业组,三甲医院应由副高以上负责得1分,(二级医院可缺项)。三甲医院放射科为国家级质控中心或重点专科3分,省级质

控中心或重点专科 2分,市级质控中心或重点专科1 分。3 重点学科建设 三乙医院放射科为省级质控中心或重点专科 3分,市级质控

中心或重点专科2 分。(二级医院可缺项)。1

评审项目 应得分 评审内容 评审方法 扣分 得分 扣分理由 3 介入技术、介入诊疗项目符合准入要查卫生部门认定的资格。

二、技术、求 人员和设

介入诊疗人员取得准入资格 介入诊疗人员准入取得卫生部门认定的资格2分,医院对介

备符合放(二级医院可缺项)入诊疗操作人员实行授权1分。射诊疗管 3 从事放射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 查相应证书,1人不符合扣1分。理规定 4 从事CT、MRI医技人员及DSA技师应三甲医院CT、MRI上岗证医技各8本,DSA技师上岗证2本,(15)经上岗培训 三乙医院CT、MRI上岗证医技各6本,DSA技师上岗证2本。缺1人扣1 分。查配置许可证,缺1份扣分。2 大型乙类设备具有配置许可证 查制度建立情况及工作人员知晓情况,缺1项扣1分。建立放射科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三、影像按《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查制度建立情况及工作人员 3 建立放射科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知晓情况,不完善扣1~3分。与持续改抽查X线、CT、MRI报告各20份,按照2011年省放射科影

诊断报告质量 进 像技术和诊断质量评价指南要求,1份不符合扣 1分。(50分)图像质量 抽查X线、CT、MRI报图像各20份,按照2011年省放射科

影像技术和诊断质量评价指南要求,1份不符合扣1分。建立综合读片及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每周不少于3次,查记录(综合读片及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可 5 以合并,允许电子文挡)。未开展,无记录扣5分,不完整 扣1~3分。5 建立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随制度与随访记录不完整扣1~3分。

访制度 有随访分析评价,改进诊断工作,提高诊断质量2 分。4 建立机器操作规程,并上墙。现场考核工作人知晓情况,回答不全扣1~4分。2

评审项目 应得分 评审内容 评审方法 扣分 得分 扣分理由 建立介入诊疗管理制度,介入诊疗术 查资料并了解落实情况,未建立相应管理制度扣1~2分,四、介入5 后随访制度,导管室管理制度等,非实施不完善扣1~3分。诊疗质量本科病人,应有术前会诊制度 控制与持 2 导管室纳入医院院感管理和检测范查记录 续改进 围。定期检测记录。(15分)导管室布局合理,符合院感要求 现场查看 3 开展血管内介入诊疗应具备800mA现场查看 2(二级医以上DSA机 院可缺 每年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100例,其中开展三项)3 开展介入诊疗工作(心脏介入除外)级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30例,每缺少10例扣1分,或综合 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3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150例,每缺少20例扣1分 1.有专职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和维护 2分。2.每件设备的定期校正和维护均落实到人2分。

五、设备6 建立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3.设备运行完好率≥95% 2分。管理与信息化管理 实地查看,有全院PACS 6分;仅有放射科PACS 4分;部分 科室信息化建设:(20分)PACS 2分。仅有RIS 1分。建立RIS、PACS 6 调阅PACS图像 2 PACS 至少具备 3年在线查询,3年 以上离线查询 现场检查 2 各类影像检查统一编码,实现患者一 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实地查看,随机调阅图像,不能查看扣2分,信息化资料完整;诊断报告修改设置 2 权限,报告修改后可查阅原报告信息 未设置权限扣1分

查PACS 2 医技科室实验室项目完全达到统一

管理,资源共享 3

评审项目 应得分 评审内容 评审方法 扣分 得分 扣分理由 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5分。

六、医疗5 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 信息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通过网络平台报告,安全与病 有语音或醒目的文字提醒4分。通过电话报告并有登记3分。人隐私保未开展不得分。护 查资料,问询相关人员。(30分)无预案扣5分。建立放射科危重病抢救应急预案 5 有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2分。

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有演练,急救药品器材具有可 及性和质量保证2分。患者发生紧急意外事件时能够迅速开展紧急抢救,并对抢救 过程有记录和讨论2分。2 建立网络信息故障应急预案 现场考核相关人员知晓情况 实地查看,包括:氧气、吸引器、简易呼吸气囊、注射器、3 CT室、X线造影室配备急救药品和急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硷、多巴胺、非那根、阿托品等。救用品 急救药品和急救用品不完整扣1-3分,有过期药品扣3分 5 对比剂过敏反应的处理能力 实地考核医务人员3名,回答要点不完整酌情扣1-5分 2 使用对比剂前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查记录,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扣2分 2 质量与安全培训 每年至少2次,有记录 2 有对比剂中度以上不良反应、大型设查登记 备不良事件、医疗纠纷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放射科检查室设更衣室(处)2 现场查看,有1处未设置扣1 分 病人检查资料隐私保护 2 查看取报告流程 4

评审项目 应得分 评审内容 评审方法 扣分 得分 扣分理由 X线机房、CT机房符合辐射防护规 定,配备必要的辐射防护用品,检查1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七、环境5 室门口设置辐射警告标志和X线辐保护与辐射的告知 射防护(15分)建立辐射防护管理制度;X线检查过 实地查看,未建立制度扣5分,辐射防护措施未落实扣1~3 程中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机房,确需陪5 分 同,应采取预防辐射措施。工作人员按规定佩戴放射计量仪,定3 现场查看及查看记录

期进行辐射安全培训和健康检查 有专人负责辐射安全管理,负责放射2 查记录 计量仪收发和监测结果反馈 每月对诊断报告质量进行检查,总结 5 查记录 分析,落实改进措施。

八、科主任负责,PACS系统能为影像诊断提供诊断格2 查PACS 组成质控式、流程以及审核、质量监管支持 管理小每月对技术质控进行检查,总结分5 按照2011年省放射科影像技术和诊断质量评价指南要求,组,根据析,落实改进措施。未开展扣5分,每缺一次扣1分 核心制参加放射质控活动,按时上报规定的5 查省、市放射质控中心记录,不参加质控活动或不上报规定

度、岗位统计数据 的统计数据,每缺一次扣1分 职责、质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随访符 查记录,每下降2%扣1分

儿童可以做放射检查吗? 篇3

当孩子患病到医院就诊时,医生常常会根据病情需要,让孩子做放射检查。许多家长对放射检查很担心,拿着检查单犹豫不决,害怕它危害孩子的健康,担心“杀死细胞”、“影响智力”。儿童可以做放射检查吗?

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放射检查,它就是我们常说的X线检查,包括X线照片、X线透视以及各种造影检查(如胃肠造影、静脉尿路造影),CT扫描也是利用X线。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会杀伤和破坏生物细胞,积累到一定剂量便会危害人体健康。受照射的组织细胞由于电离及生物效应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辐射剂量越大损害越重,不同的的组织器官的敏感性也不一样,儿童比较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性腺、甲状腺和眼晶状体。因此专业的儿科放射工作者会特别注意遮盖脖子、眼睛保护好甲状腺和眼睛,并且遮盖男孩阴囊保护好睾丸、遮盖女孩下腹部保护好卵巢。

放射检查是现代医学中诊断价值最大、是任何其他检查所不可替代的、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放射检查的辐射剂量一般较低,特别是数字化X线摄影(如DR)替代传统X线摄影后,辐射剂量又有明显的减少。同时人本身就生活在一个有一定量本底辐射的庞大的宇宙空间,而放射检查的辐射剂量都在安全范围内,其危害是极小的,因此一般不必过于担心“杀死细胞”,更不用担心“影响智力”。就如手机有辐射你照样会使用、电视有辐射你同样会观看一样,孩子可以接受合理的放射检查。重要的是家长需要提高放射防护意识、做好适当的防护并尽可能选择辐射相对较低的数字化X线摄影。

放射线检查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我所收治的肺下叶结核患者80例患者纳入研究, 所有患者中经手术后确诊11例, 经内镜检查确诊35例, 经穿刺活检确诊29例, 经痰培养检查确诊24例。患者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盗汗、乏力。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 女性患者35例;年龄最小为18岁, 最大为76岁, 平均年龄为 (45.3±10.7) 岁, 其中<30岁患者28例, 30~50岁患者13例, >50岁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通知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相关对症治疗与日常护理, 同时对80例患者行CT平扫与X线扫描。患者CT检查取仰卧位, 在平静状态下屏气平扫, 扫描层厚度设置为0.5~1.0 cm, 根据情况病灶小或者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局部加扫薄层 (2.0 mm) 或者行HRCT扫描。肺窗宽度设置为1000 Hu, 窗位设置为-600 Hu, 纵隔窗宽度设置为300 Hu, 窗位设置为40 Hu, CT平扫时间为2~3 s。行胸部正位片、侧位片的平扫, 所有患者病灶部位均被定位在肺下叶一侧或双侧, 肺野清晰, 患者检查结核抗体阳性。PPD强阳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 对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 (%) 表示, 组间之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明具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发病部位情况:

通过X线扫描与CT平扫, 60例患者发病部位于右肺下叶26例 (43.3%) , 左肺下叶19例 (31.7%) , 双肺下叶15例 (25.0%) , 其中右肺下叶结核发病率高于左肺。具体病变部位见表1。

2.2 患者CT平扫与X线检查各病灶征象检出比例:

对比患者CT平扫与X线检查各病灶征象检出比例, 经CT扫描空洞、卫星灶、钙化与支气管扩张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CT扫描与X线检查影响表现:

(1) 空洞:经X线检查可见类似于圆形的透光区域, 而采用CT平扫可见到清晰的空洞, 并且内壁光滑平整, 有明确的钙化影。 (2) 球状肿块:采用X线检查可见类似于圆形的肿块阴影, 有清晰的边缘, 但密度不均匀, 未发现有明显的钙化现象;经CT扫描比X线检查更加清晰, 可见有蜂窝状的改变, 并且可见小型钙化影。 (3) 肺段实变:采用X线检查发现病灶边缘模糊;而采用CT扫描可见到渗出性干酪样的病变, 有局部的空洞与支气管钙化灶等病变。

3 讨论

肺结核病是因牛型结核杆菌、人型结核杆菌飞沫或者微粒经呼吸道感染吸入肺泡当中, 当机体免疫力出现下降时发病[3]。在肺上叶较为常见, 而下叶则较少, 这是由于肺上部血流量、含氧量低, 适宜结核杆菌 (厌氧菌) , 加上肺上叶淋巴能力较差, 因此结核杆菌更易生长。文献报道指出, 肺下叶结核占到肺结核的1.9%~5.3%[4]。

文献报道指出, 下叶肺结核主要发生在青年人群, 近年来发现老年下叶肺结核发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5]。本组资料中成人下叶肺结核患者中年龄最小为18岁, 最大为76岁, <30岁患者28例, 30~50岁患者13例, >50岁患者39例, 其中30岁以下与50岁以上的患者较多, 其原因在于青年人的生活节奏加快, 作息不规律等原因都造成了其抵抗力的降低, 而群居生活、生活范围广加大了病原菌的接触机会;而老年人群则有包括有复燃因素, 同时也存在外源感染的情况, 因慢性酒精中毒、免疫力下降, 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都将加大患者肺结核的发病概率[6]。

下叶肺结核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午后发热、胸痛和咯血等, 由于非典型肺结核无明显临床表现, 则需采用其他检查进行确诊。当前临床上针对下叶肺结核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 有关学者认为可能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复燃有关。下叶肺结核发生在肺部下段, 右叶发生率高于左叶, 并且无特殊临床表现, 往往容易发生误诊。尽管当前采用X线检查成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但仍然存在误诊率, 用于下叶肺结核诊断容易出现组织重叠, 而对小病灶也显示并不确切[7]。所以, 临床上还选择CT平扫、痰培养等手段进一步诊断。CT平扫下, 影响分辨率显著高于X线扫描, 并且横断面影像并无重叠情况, 扫描增强后的诊断正确率也显著高于X线扫描。结核病灶中含有微小钙化, 采用CT扫描能够对病灶密度予以精确的显示, 而X线扫描仍呈密度均匀状态。并且采用X线扫描诊断实变区空洞与部分小浸润病灶困难, 而采用CT平扫则可清晰显示, 诊断价值更加显著。李晋彦[8]对比分析了肺下叶结核CT与X线诊断的结果, 发现CT平扫用于肺下叶结核有更高的诊断价值。本次研究中, 经CT扫描空洞、卫星灶、钙化与支气管扩张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并且右肺叶结核发生率显著高于左肺下叶, 并且基底段与背段比例较高。结果提示, CT诊断准确度更高。

综上所述, CT平扫与X线扫描对下叶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CT平扫精确率高于X线检查, 分辨率高, 可清晰显示病灶, 为疾病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降低误诊率, 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勇.成人下叶继发性肺结核的X线和CT诊断[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5, 27 (4) :29-31.

[2]许家华.胸部X线与螺旋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对比[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2 (6) :97-98.

[3]郝润松, 韩庆森, 亓进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胸部X线及CT表现特征分析[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2, 2 (3) :17-19.

[4]姜远东.肺结核的胸部X线与CT的征象研究[J].中外医疗, 2011, 30 (15) :185-185.

[5]孙世明.常规胸片与螺旋CT对成人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价值的比较[J].吉林医学, 2012, 33 (22) :4766-4767.

[6]朱建林.26例下肺结核的X线诊断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10) :73-74.

[7]王建国, 姜新林, 张金华.胸部CT检查在肺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9) :55-56.

放射科检查服务流程 篇5

◆亲切迎:

受检者来到检查室,目视对方,点头并保持微笑,释放给来访者亲切、热心的感觉。说“您好!” ◆双手接

当来访者递出相关物品(申请单)时,检查人员轻轻接过来访者的物件,确认业务:“好的,请问您是XXX吗?”。◆规范检

按规范进行检查操作,注意受检者隐私保护和放射防护。

“请躺下” 或“请到帘子后面更换指定的衣服”或“请站立”,摆好体位后,“请吸气”或“请呼气”等。◆提醒带

检查结束后,“请穿好衣服,携带好随身物品”。◆目相送

在受检者离开检查室时,工作人员要保持微笑,双目注视来访者,说:“报告大约***时间完成,请您在放射科候诊处等候领取”(门诊)或“检查已经完成,请回病房,报告将由工作人员送到您住院的科室”(住院)。使受检者感到温馨与真诚。

医生:请慎开X射线检查单 篇6

有位大妈对记者说,她一直有个遗憾,那就是到现在还没做过CT;一位男孩脚扭伤了,须做X射线诊断,因片子不清楚重复拍了四次,他妈妈还对别人说,医生检查得可真仔细……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公众不太了解X射线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因此,有关专家呼吁,在全社会普及射线防护知识已刻不容缓。

在人们的观念中,放射防护应该是与放射工作有关的职业人群的事,很少想到自己也是需要被关注和防护的一员。如今,随着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放射治疗等电离辐射技术在医学中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我们与各类医疗照射“亲密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最新报告,医疗照射已成为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最大人工来源。

由卫生部组织开展的“‘九五’全国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施行各类医疗照射的各级医院(卫生院)已逾4万多家,医学放射工作人员14万多人,各种医用辐射设备6万多台,仅各种X射线诊断检查,1998年就已多达2.45亿人次。专家认为,趋利避害、正确使用是医疗照射防护的关键。

少“吃”一次射线,就能降低一分诱发癌症的风险

在医院,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正在等候做放射诊断的患者。当被问及是否担心过医疗中的射线危害时,在中央机关工作的朱先生说:“对患者而言,只要能明确诊断就行,至于说这种方法合理不合理,在运用中会有什么危害,不了解,也很少会想到。”

那么,不合理的医疗照射究竟会有什么危害?我国医疗照射防护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郑钧正教授向记者解释了两个概念: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他说,由辐射诱发的放射性白内障等一类放射性疾病属于确定性效应,只有射线剂量在体内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发生。而随机性效应则不然,很可能一次照射就会发生疾病,受照剂量越多诱发疾病的几率越大。射线诱发癌症就是一种随机效应。可见不必要的照射会增加辐射诱发癌症的风险。

郑教授介绍说,各国都有癌症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比如,每10万人口肺癌的发病率有多少,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群体医疗照射剂量(人均受照有效剂量乘以受照人数)的因素,就可能导致白血病、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几率上升。因此,必须强调正确合理应用医疗照射,避免不必要的照射,同时合理降低医疗照射引起的群体剂量。

医生:请慎开X射线检查单

下面的情景我们也许并不陌生:患者主诉头疼,医生便开出检阻挡不合理医疗照射,需要多种监督措施

查单,“去做CT吧!”患者一进医院,不管胸部有无问题,都被打发去做透视;放射技师可以躲在屏蔽后面操作,患者的非检查部位却常常毫无遮挡地暴露于X射线中;体检时,为了加快拍胸片的速度,受检者三五成群被一起叫进照射室等候……

郑钧正教授介绍说,正当性和最优化是医疗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临床各科医师要充分重视患者防护,严格掌握各种医疗照射的适应症,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照射。如果必须采用射线诊断,也要尽量采用最佳方法,并把医用辐射设备工作条件调节到最优化状态,从而将射线剂量合理降到最低水平。

但在实际运用中,这个原则常常被医务人员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京城一家大医院的呼吸科主任说,像典型肺炎、支气管扩张等诸多本来可以用非放射性检查方法(比如听诊)诊断的疾病,如今不少临床医生都依赖放射性诊断,甚至不优先采用射线剂量相对较小的X射线摄片等方法诊断,而是直接把患者指引到CT室。有关调查显示,“九五”期间我国CT设备绝对数已居全世界第三位,其检查频率1998年比1996年平均上升23.2%。造成CT检查单滥开的原因很复杂,有的是医生担心出现诊疗纠纷时缺少凭据说不清楚,有的则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但不管何种原因,一张张失控的检查单的确给患者的健康蒙上了阴影。

和不断上升的CT检查频率相比,曾在我国沿用多年的胸透频率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74%降到1998年的25%,但防护专家认为这个比例同国外相比还是偏高。据介绍,X射线透视的剂量是X射线摄影剂量的十几倍,我国X射线检查卫生防护标准明确规定,在做X射线诊断时应首选拍片,因为拍片的辐射剂量小于透视。但有些地方仍在滥用,比如为带有节育器的妇女做透环检查(应改用摄片或B超),甚至有些地方还把胸透列为婴幼儿、儿童体检中的常规检查项目。

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技师苗田对记者说,放射技师不能因为嫌麻烦和怕费时间而把受检者的防护置于一边。对患者不照射的敏感部位一定要进行遮挡,杜绝陪检者在无任何防护条件下停留在机房内……

记者了解到,在国外,不少医院的医疗照射室都在显眼的地方张贴有关X射线危害的警示语,比如用大肚子孕妇的形象来提醒育龄妇女要避免接触X射线,如果怀孕一定要告知医务人员等。相比之下,国内医务人员却鲜有告知危害的意识。郑钧正教授说,医务人员不能因为患者和受检者仅仅是来医院照射一次而忽略对他们的防护,而患者和受检者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不合理的医疗照射。

阻挡不合理医疗照疗,需要多种监督措施

专家们认为,要把正当性和最优化的防护原则化为实际的防护行动,还需要通过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来实施。

比如,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要杀死癌细胞,因此,对准确定位的恶性肿瘤组织靶区必须给予精确的致死剂量,但同时要保护好周围组织,使之尽可能受到最低的照射。要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是不可能达到的。而质量控制要严格建立在防护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据了解,由郑钧正教授负责开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研究”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对一个正常受检者而言,做哪种X射线诊断需要多少剂量才可以既达到诊断目的又使受照剂量合理降到最低。

放射线检查 篇7

1 基本设想

放射性沾染检查就是使用辐射探测仪器测量被染对象表面的放射性沾染程度。因此,放射性沾染检查仿真系统应该由模拟沾染信号源(模拟β,γ射线)和模拟辐射仪两大部分组成,并且模拟辐射仪测出的模拟沾染信号源的信号具有同实际辐射仪测量β,γ射线同样的效果。

模拟沾染信号源沾染程度大小可用调制脉冲信号的重复频率高低来表示;通过调制脉冲信号对载波脉冲进行幅度调制,形成“键控”的已调波(如图1所示);调制脉冲信号和载波脉冲可以由单片机电路完成。

当已调波电流通过线圈时,在线圈周围将产生已调波电磁场,已调波电磁场可以模拟放射性沾染信号(即β,γ射线)。这就是系统的模拟放射性沾染信号源的原理,以此原理设计出信号源电路,即图2中的总控制仪和分控制仪。

控制仪通过电缆与模拟沾染人、模拟沾染装备及模拟水源取样台上的隐蔽的线圈相连接。这些线圈代表“放射性沾染点”,线圈越多,代表的“沾染点”越多,可设置的沾染情况也越多。

信号源设置有多条训练方案,可以通过自动的方法改变训练方案。每一个训练方案,代表一种不同的沾染情况。通过改变训练方案,可以改变“模拟沾染点”在模拟沾染人、模拟沾染装备及模拟水源上出现的位置和“模拟沾染点”的沾染程度大小。

模拟辐射仪的基本原理是:用电磁感应的方法接收已调波信号,经放大处理后,解调出代表沾染程度的脉冲波。由于脉冲频率不会随信号的接收与解调而变化,因此,最后的检测结果是非常精确的,反而需要在电路上采取措施,来模拟实际沾染检查仪器固有的误差。

1.1 放射性沾染程度的控制

为了提高训练系统的精确度,放射性沾染程度大小的模拟用脉冲频率量来代表。如果用1~20KHz的频率线性地代表放射性沾染程度范围为1~106Bq/cm2,则频率每改变1Hz代表放射性沾染程度大小改变50Bq/cm2。反之,如果检测出的脉冲频率为10Hz,则其代表放射性沾染程度为500Bq/cm2;如果脉冲频率为1000Hz,则此时代表的放射性沾染程度大小为50000Bq/cm2。虽然已调制波的信号幅度会随距离的加大而减小,但包含在调制波中代表放射性沾染程度大小的脉冲信号的频率不会随距离发生改变。只要能够接收到已调制波信号,通过解调,就能准确测量出放射性沾染程度的大小。

1.2 信号的接收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线圈在交变磁场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磁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线圈的圈数和面积、电磁变化率成正比。由于已调制波中的载波频率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采用L C谐振的方法接收,选出固有频率的有效信号,滤除其他干扰信号,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2 系统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2.1 系统组成

系统由“信号源”和“模拟辐射仪”两大部分组成(如图3所示)。

信号源部分包括可编程信号源(包括图2中的总控制仪、分控仪)和附在模拟载体表面的辐射线圈。可编程信号源产生带有代表放射性沾染程度的脉冲的已调波,该信号通过电缆输出到辐射线圈,在线圈周围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场。改变训练方案(通过图2中的总控制仪来控制),就改变了已调波信号的输出位置和代表放射性沾染程度大小的脉冲信号的频率,从而改变布置在模拟人(或技术装备)上的“放射性沾染点”的分布情况和模拟放射性沾染程度。

模拟辐射仪部分包括模拟探棒和测量电路。模拟探棒内的接收线圈利用电磁感应接收辐射线圈周围的交变磁信号,通过LC谐振方法选出已调波信号。测量电路将该电信号进行放大、二次选频、解调等处理,还原出代表放射性沾染程度的脉冲信号。然后进行距离效应模拟、脉冲信号频率的测量、误差处理、显示,模拟真实辐射仪进行放射性测量时的监听效果。

2.2 系统工作原理

在接通电源之前,设置“可编程信号源”用于改变训练方案。接通电源,可控信号源自动进入默认训练方案,在相应的辐射线圈上输出已调波信号。可编程信号源中存储有多种训练方案,通过按钮可以改变训练方案。在训练方案发生改变时,给出声音提示,引起操作者的注意。不同训练方案中“放射性沾染点”在模拟人(或技术装备)上出现的位置不相同,且各“沾染点”放射性沾染程度大小也不相同。训练方案可以通过修改软件来实现,这样可以适用于不同技术装备和训练情况的需求。设置完训练方案,可控信号源将按训练方案代表的实际情况将已调制波输出至“沾染点”的辐射线圈,在“沾染点”周围产生一定强度的磁场。当模拟探棒靠近“沾染点”,由于电磁感应,在模拟探棒上将产生一定幅度的电信号。将此信号进行放大、解调、距离效应模拟和伪随机化、测量、显示等处理,使辐射仪显示出被测沾染点的剂量水平,并模拟出辐射仪的监听效果,基本工作过程如图4所示。

3 结束语

目前沾染检查所用仪器的探测器大多是能测量β,γ射线的气体计数管。由于放射性物质在一段时间内放射出的粒子数在时间分布上是随机的,作用于计数管后产生的脉冲分布也是随机的,用仪器的监听设备则有白噪声一样的效果,因此模拟信号必须具有随机性这一特点,经实验研究,可采用伪随机处理电路模拟这种随机性效果。另外,由于表面活度用脉冲频率来代表,表面活度大小不会随距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必须采取措施模拟辐射仪在进行沾染检查时的距离效应,方案是利用磁感应强度信号作为距离效应修正的基本控制信号,然后利用硬件和软件的方法进行符合。

参考文献

[1]李星洪.辐射防护基础[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2

[2]吴卓明.核化生防护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x射线安全检查仪图像采集控制盒 篇8

安检信息管理系统中, 信息的采集涉及值机过程和随身安检过程, 采集的信息包括旅客姓名、身份证号、航班号、座位号、行李的外观、行李x射线安全检查仪图像、旅客的值机过程、旅客正面图像、旅客的随身物品外观、随身物品x射线安全检查仪图像、旅客的随身安检过程等信息, 同时, 将采集的信息与旅客进行统一打包, 按安全检查流程进行处理。其中最关键的采集信息是x射线安全检查仪图像的采集, 这是判断旅客是否携带违禁物品的关键, 也是整个民航安全管理的核心。

获取x射线安全检查仪图像的方式, 目前的技术实施手段主要有两种, 一为与x射线安全检查仪生产厂家做系统接口, 二为采用通用的VGA视频采集卡进行图像抓屏。在第一种方式中, 获取的x射线安全检查仪图像质量好, 但厂家的接口费用高, 同时由于目前国内航站楼均使用多种品牌的x射线安全检查仪, 而且安全检查仪的型号、版本多, 造成系统接口多, 实施困难, 尤其对将来的系统扩展不方便。第二种方式中, 采用通用VGA视频采集卡进行图像截屏, 该方式的最大优势是不受限于x射线安全检查仪厂家, 系统费用低且实施方便。随着现在VGA视频采集卡的采集分辨率不断提高, 其采集的图像质量已与x射线安全检查仪厂家的相差不大。因而在安检信息管理系统中, 采用VGA视频采集卡直接抓屏的模式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何时采集安全检查仪的图像, 确保采集图像是一副完整的图像, 则是十分关键的问题。

通过对x射线安全检查仪成像的原理分析, 采集图像的关键是如何与x射线安全检查仪保持同步, 即实时监测安全检查仪的变化, 将获取的安全检查仪状态反馈给图像采集工作站, 由采集工作站的应用软件接受到安全检查仪的变化状态后控制图像采集卡的适时图像采集。

2. x射线安全检查仪图像控制盒的采集过程

针对以上的x射线安全检查仪图像采集思路, 我们需要一个与安全检查仪保持同步的图像采集控制盒, 将实时监测到的安全检查仪变化状态转换成数字/文本信号, 通过RS232串口发送给图像采集工作站机。由采集工作站的应用软件对数字/文本信号进行分析, 进而控制图像采集卡的动作, 保证图像采集工作站所采集的截屏图像为x射线安全检查仪最新刷新的完整图像, 确保图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控制盒的连接示意图如下:

图像采集控制盒的主要功能有:

1) 检查自身的工作状态, 保持与图像采集工作站的实时通讯;

2) 实时与图像采集工作站的通讯;

3) 实时监测安全检查仪的工作状态, 将获取的安全检查仪变化状态转化为数字/文本信号并反馈图像采集工作站, 同时检查采集工作站反馈的信号。

根据控制盒的工作流程, 其与pc应用软件、安全检查仪的时序图如下:

1) 开机时的自检和双方通讯

●PC应用软件启动后, Open Com后立即给控制盒发送“STA”信号, 控制盒收到信息后, 0.8秒内给PC发送“ACK”, 表示通讯正常, 否则PC应用软件认为控制盒存在故障, 此时Close Com, 过5秒后重新尝试Open Com, 并循环以上通讯。

●控制盒自启动后, 立即向PC应用软件发送“STA”, PC收到信息后, 0.8秒内反馈“ACK”给控制盒, 表示通讯正常, 否则控制盒认为自启动失败, 立即重启, 如此循环3次后停止。

2) 按钮事件

按下按钮, 控制盒向PC应用软件发送字符信息“AB”, PC收到控制信息后:

●0.8秒内给控制盒反馈“ACK”, 表示收到信息, 否则控制盒认为与PC的通讯已中断, 立即自动重启复位。

●PC当收到“AB”信息并反馈“ACK”后, 开始实现业务逻辑 (抓图) 后, 向控制盒发送“OK”信息, 控制盒收到信息后, 0.8秒内反馈“ACK”给PC, 并实现按钮亮闭合 (闪一下按钮上的灯) , 否则PC应用软件认为控制盒存在故障, 此时Close Com, 过5秒后重新尝试Open Com, 并循环以上通讯。

3) 安全检查仪过包事件

安全检查仪过包完成时, 控制盒向PC应用软件发送字符信息“Y”, PC收到控制盒信息后:

●0.8秒内给控制盒反馈“ACK”, 表示收到信息, 否则控制盒认为与PC的通讯已中断, 立即自动重启复位。

●PC当收到“Y”信息并反馈“ACK”后, 开始实现业务逻辑 (抓图) 。安全检查仪正在过包时, 控制盒向PC应用软件发送字符信息“N”, PC收到控制盒信息后:

●0.8秒内给控制盒反馈“ACK”, 表示收到信息, 否则控制盒认为与PC的通讯已中断, 立即自动重启复位。

●PC当收到“N”信息并反馈“ACK”后, 开始实现业务逻辑 (准备抓图) 。

针对上述要求, 我们采用pic16F874单片机加串口的解决方案。Pic16F874单片机具有内置4k的程序存储器, 满足方案要求, 调试方便, 串口芯片采用max232c, 整机供电方式采用安全检查仪12V电源加内部7805稳压。

3. 结语

放射线检查 篇9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动态观察

近年来,随着电离辐射设备大量使用,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大量增加,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我们自1989年以来对九江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现截取1989、1993、1998、2003、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九江市的市级、县区、乡镇、企业从事放射诊疗、核医学、工业探伤等放射工作人员1 072人次,其中1989年83人,1993年183人,1998年258人,2003年273人,2009年275人。年龄18~64岁,平均35岁。工龄0~47 a,平均12.7 a,男985人,女87人。

1.2 内容和方法

1.2.1 个人放射剂量监测方法

采用热释光法测定个人剂量。

1.2.2 临床检查

询问有无头痛、头晕、易疲劳、记忆力减退、牙龈出血等症状,进行心电图检查。眼晶体检查:用0.5%托品酰胺散瞳至8 mm大小,在裂隙灯下检查晶体混浊度,混浊点大于5个称晶体混浊。

1.2.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生化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HBs Ag等。

1.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个人放射剂量监测结果

人均年剂量当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不同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F=7.5,P<0.01),市级、县区、乡镇放射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乡镇剂量最低。显示总体上放射防护水平在逐年提高,结果见表1、表2。

注:2003、2009年度部分人员未做个人剂量监测。

2.2 内科检查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临床症状检出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主要症状为头晕、记忆力减退。有临床症状者多发生在放射工龄长的工作人员中。

2.3 外周血检查结果见见表3。

2.3.1 外周血各项指标均值

不同年度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均值在正常范围。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度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1.49、8.34、10.42,均P<0.01)。

2.3.2 外周血异常检出率

不同时期放射工作人员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异常检出率有逐年下降趋势,白细胞异常检出率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市县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眼晶体检查

5次检查结果表明无明显变化趋势,眼晶体混浊检出率1989为57%,1993为74%,1998为71%,2003为35%,2009为58%。放射工龄长的工作人员晶体混浊检出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工龄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5,P<0.01),结果见表4。

2.5 淋巴细胞微核检查结果

淋巴细胞微核阳性检出率有逐年下降趋势。工龄长的放射工作人员比工龄短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1,P<0.01)。微核检出率见表5。

2.6 HBs Ag检查结果

HBs Ag阳性检出率1989为8%,1993为2%,1998为7%,2003为8%,2009为5%。无明显变化规律。

2.7 心电图检查结果

心电图阳性检出率1989为34%,1993为22%,1998为35%,2003为27%,2009为37%。异常主要表现为电轴偏转,窦性心律不齐,不同时期无明显变化规律。

3 讨论

经过21年动态观察显示,九江市放射工作人员的淋巴细胞微核、血小板、血红蛋白阳性检出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但2009年结果仍比文献[1]报道的高,这说明虽然纵向比较,九江市放射防护水平提升了,但是和省级医院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九江市放射防护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晶体异常检出率没有明确的变化趋势,但是检出率也比文献[1]报道的高,比文献[2]报道的低,晶体是对射线敏感的器官之一,在防护水平提升的情况下,应该与检查技术的提高有关。

个人放射剂量总体在逐年下降,但是最低是乡镇卫生院,这同文献[3]的调查结果不符合。2000年前,九江市乡镇卫生院条件简陋,没有专职放射医师,防护效果很差,射线泄漏严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低是因为乡镇卫生院放射工作量很低,大部分1台机器1天拍不到1张片子,而市级医院1天1台机器能拍片20~30张。2000年后,九江市各级医院大量采购新放射诊疗设备,放射防护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工作量也随之提升,乡镇卫生院1台机器1天能拍摄二三张,同时市级医院则能到80~100张,CT机1天能扫300~900层,综上所以个人剂量的监测结果如果不结合工作量是不能反映出放射防护的实际效果的。

多年调查发现,九江市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普遍未建立健康档案,无基础对照,无法解释放射人员体检指标异常是否与射线有关,因此,继续加强放射人员的健康监护,提高防护水平从而改善放射人员身体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以水,王琦,李巍.江西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10):931-933.

[2]霍红日,李解权,喻荣彬.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结果的动态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8,24(18):1887-1889.

放射线检查 篇10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

通过对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护手段和措施, 降低放射带来的伤害, 以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资料来源

本次共检查255人, 其中:医疗单位191人, 厂矿企业64人, 最低年龄22岁, 最高年龄64岁, 平均年龄37.21岁;职业工龄最短1年, 最高39年, 平均工龄11.39年。资料来源于2011年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1.2 检验项目及方法

1.2.1 临床检查

采用正常的临床检查方法进行内科常规、B超、血压、心电图和裂隙灯下眼晶体检查, 用500mAX线机进行胸片检查。

1.2.2 实验室检查

采取指尖末梢血分析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数, 与国家标准[1]正常值血红蛋白120~160g/L (男) , 110~150g/L (女) ;红细胞数 (4.0~5.5) ×1012/L (男) , (3.5~5.0) ×1012/L (女) ;白细胞数 (4.0~11.0) ×109/L;血小板数 (90~300) ×109/L进行比较。通过转氨酶、肌酐等指标确定肝功能、肾功能正常与否。

1.2.3 适应性意见标准

根据国家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1], 提出个人放射工作适应性意见。

2 结果

2.1 临床检查结果

临床检查异常人数154人, 占受检人员数的55.7%, 其中以眼科疾病 (晶体混浊、白内障等) 检出率最高, 异常检出率为48.2%, 其他项目异常检出率依次为:肝胆B超 (肝胆结石、脂肪肝等) 9.4%、血压 (血压升高) 6.7%、心电图 (窦性心律不齐、过缓等) 5.5%、胸片 (肺结核) 4.3%。详见表1。

2.2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异常人数121人, 占受检人数的47.5%, 各项目异常检出率依次为:WBC减少12.9%、尿常规异常11.8%、RBC减少7.5%、PLT减少6.7%、HGB减少6.3%、肝功能5.9%、肾功能3.5%、WBC增加1.2%。详见表2。

2.3 体检适应性意见

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一次性体检不符合国家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受检人数占受检总人数的7.8%。详见表3。

3 讨论

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晶体检查 (晶体混浊、白内障等) 异常检出率为48.2%, 远高于济南市的14.9%[2]、秦皇岛市的7.4%[3]、常熟市的7.1%[4], 由此可见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的眼睛受到伤害较普遍。眼睛晶体由于不含脂肪而含65%的水分和35%的蛋白质, 能吸收大量的电离辐射能量, 属于射线中度敏感组织, x、γ射线和中子等照射眼睛晶体后, 可引起眼睛晶体混浊, 长期受照可导致放射性白内障[5]。在做好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的同时, 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及健康教育工作。

对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适应性研究发现, 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5.7%和47.5%, 但一次性体检不符合国家放射工作人健康标准的受检人数占受检总人数的7.8%, 远低于比较城市, 可见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危害较广, 程度较轻。说明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比较到位, 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已出现放射性病变的患者。导致职业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原因一次为:晶体、白内障>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同时尿常规异常、脂肪肝、窦性心律失不齐等应予以高度关注。

在本次检查结果中发现, 放射工作人员血液指标中WBC、RBC、PLT和HGB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率, 造血系统的变化是长期小剂量受照人群损伤较常见的客观表现之一[6]。在日常健康监护中, 血液指标的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并可动态地观察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和放射防护情况。

4 结论

本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表明, 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健康危害, 尤其眼科检查异常检出率远高于其它地区放射工作人员, 应加强眼科防护, 同时对职业健康检查不合格需暂时脱离放射工作岗位者作进一步诊治, 经复查不宜从事放射工作的作调换至非放射工作岗位处理, 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和人员的健康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S].GBZ98-2002

[2]马金妹.2002~2004年济南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05, 11 (4) :473-474.

[3]赵东侠, 孙瑛, 边吉才.秦皇岛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 (4) :295.

[4]朱宗铭.常熟市2007年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J].职业与健康, 2008, 24 (6) :521-522.

[5]刘宗林, 姜兆刚, 孙作忠.威海市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混浊及白内障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 (3) :178-179.

放射线检查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州市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从事放射投照、放射诊断、CT、介入等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共231人,其中男性198人,女性33人;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23岁,平均年龄39.64岁。

1.2 检查内容及方法

按照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检查,项目主要包括:①内、外科常规;②血压;③B超检查(肝、胆、肾、胃);④心电图检查;⑤眼科检查;⑥X线摄片;⑦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⑧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淋巴细胞微核率分析。

1.3 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参照《临床诊断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检验指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1]。

2 结果

2.1 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值偏高13人,检出率为5.63%。

2.2 B超检查

B超检查阳性为26人,检出率为11.26%,主要为脂肪肝、胆囊结石、肝囊肿、肝胆管结石、肾结石肾囊肿。

2.3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异常11人,异常检出率为5.19%,主要为室性早博,ST段改变,左室高电压。

2.4 眼科检查

眼晶体密度增高和晶体混浊3人,异常检出率1.29%。其中晶体密度增高2人,检出率为0.86;晶体混浊1人,检出率为0.43%。

2.5 实验室检查

2.5.1 肝功能

检出异常19人,检出率为8.22%。

2.5.2 血常规

白细胞减少5人,检出率为2.14%;血红蛋白含量低4人,检出率1.71%;血小板减少1人,检出率为0.43%。见表1。

2.5.3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率

未检出异常。

3 讨论

我市231名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检查项目,异常检出率均不高。人体淋巴细胞对辐射具有高度的敏感性[2],本次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未检出,低于2002年朝阳市[3],和贵州省2005年一致[4]。眼晶体密度增高和混浊总检出率1.29%,低于南通市眼晶体密度增高和混浊检出率(14.00%)[5],其中晶体混浊0.43%,低于江苏常熟市晶体混浊检查率(7.1%)。

本次我市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未发现与接触放射损害相关异常疾病,但非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的疾病异常检出率较高,如肝功能异常检出率8.22%,血压测量值偏高,检出率5.63%,反映出我市医疗放射人员处于亚健康人员较多,建议在继续做好放射防护的同时,加强对非放射因素所致的常见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Z].3版.北京:卫生部,2006:9.

[2]郑则光,柯毓霓,张惠玲.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检测与分析[J].职业病与职业相关疾病,2010,26(4):381-382.

[3]王贵学,辛彩民,徐万江,等.朝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与遗传学调查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5,14(1):65-68.

[4]黎明,方仁丽,姜红.贵州省放射工作人员2005年度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3):305-306.

上一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下一篇:加强房产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