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物理

2024-08-17

放射物理(精选6篇)

放射物理 篇1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恶性肿瘤,它与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组成了肿瘤三大治疗手段。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完善,目前放射肿瘤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放射肿瘤学包括肿瘤放射物理学、肿瘤放射生物学、肿瘤影像学、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等。在南方医科大学,《肿瘤放射物理》是专门为放射物理师本科专业和肿瘤放射物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在南方医科大学是一门新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并且由于国内开设该课程的高校不多,缺少经验借鉴,在教学实践工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因此,针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探索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1 医学物理师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

医学物理师主要工作在肿瘤放射治疗、医学影像、核医学以及其他非电离辐射如超声、核磁、激光等各个领域,从事临床诊断、治疗的物理和技术支持,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在诊疗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保健物理和辐射防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

医学物理师中绝大部分是从事肿瘤放射物理的工作。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中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对患者进行放射性照射,对设备的质量控制、定位准确性以及治疗结果的检查和验证的要求非常严格。放射治疗的实施,是由放疗科的医师指定靶区,确定靶区剂量以及敏感组织的限制剂量并勾画靶区,物理师制订放疗计划和监督治疗过程的实施,从而形成医师和物理师共同对患者负责的体制。

在发达国家,医学物理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而且在岗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有不少医学物理师还参加研究工作。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同意把医学物理师的岗位设定在具有医学物理专业硕士毕业的水平上,而且在硕士学位培养阶段必须同时包括基础课程和动手能力方面的训练和考试[2]。

我国医疗机构目前没有医学物理师制度,从事医学物理师工作的人员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学科背景复杂,有很大一部分在岗的从业人员没有医学物理专业的教育背景,而是从其他专业如临床、医学影像甚至护理专业转过来。由于这些人员对基本物理知识的缺乏,很有可能不能准确设定复杂医疗设备的诊疗参数,对患者造成潜在危害如误诊、漏诊、治疗措施失当等。

我国物理师专业的教育同样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目前,医学物理学科还没列入教育专业目录,也没有医学物理学科的培养目标规划。医学物理师主要是从物理专业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中挑选,通过专业再培训的方式来培养。而专门开设物理师专业招收本科学生的高校非常少,部分院校将该专业定位在研究生阶段教育,而南方医科大学也是从2010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物理师专业本科生。

2 教学的难点

由于是新开专业,并且可供借鉴的经验主要是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为放射物理方向研究生开设的《肿瘤放射物理》的教学实践。《肿瘤放射物理》作为医学物理师专业的最主要的课程,其教学经验对该专业其他课程的授课能起到示范作用。在以往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2.1 放疗技术发展迅速,教材跟不上

本课程可供选择的教材较少,国内比较权威的肿瘤放射物理方面的书籍是由胡逸民编写,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肿瘤放射物理学》,我们一直使用这本书作为主要教材。但该书出版以来一直没有再版,对目前放疗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如Tomotherpy、Cyberknife、4D CT放疗,快速旋转调强放疗等没有涉及。为此,我们同时选用2007年由P.Mayles编著的英文版《Handbook of radiotherapy physics:theory and practice》作为辅助教材,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更新带来的知识空缺,但仍无法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并且英文教材的阅读也给部分学生带来了困难。

2.2 概念相对枯燥

《肿瘤放射物理》涉及到很多物理的概念需要硬性记忆,也有部分的公式需要数学推导。这些物理概念都是以后从事物理师工作涉及到的,但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往往会表现出排斥和厌恶情绪,觉得概念枯燥乏味,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2.3 学生物理知识缺乏

教材中对很多专有的物理名词,如粒子注量、能量注量、比释动能、电子平衡等,虽然也给出了解释和说明,但由于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相对缺乏,在理解这些抽象概念的时候出现困难。这与整个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知识结构体系的策划和构建有很大关系。要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肿瘤放射物理》这门课程,医学物理师专业还要补充设置其他相关的物理基础课程,为该课程做理论知识的准备。

3 教学改革的探索

针对以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专业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特点,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课程教学的改革:

3.1 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易于理解的特点,并且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效率。由于肿瘤放射物理的理论难点较多,比较枯燥,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形象直观,趣味性强,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且降低了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和记忆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等中心和楔形板照射技术时,可以用彩色图片向学生展示采用等中心照射和加上楔形滤过板后肿瘤的剂量分布特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楔形板应用的意义。又如在介绍钴60治疗机的工作原理的时候,可以使用flash动画演示放射源是怎样被运输到指定位置出束照射,在照射完成后又是如何被送回原位的。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三维空间概念如源皮距、源轴距、等中心、离轴比等等,可以先利用AutoCAD等三维绘图软件将加速器的三维立体模型绘制出来,实时动态的旋转模型来讲解这些概念。多媒体教学固然有许多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要注意合理应用,不能忽略和学生们的交流和互动。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外,更要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好的辅助工具来进行教学,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学的方法。

3.2 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课程的整体体系,强调课程知识点和适用性。做到教材取舍合理化、教学重点清晰,对于某些跟医学相关的问题,如某些特定肿瘤的布野要求、正常组织并发症、放射生物学等,只需作简单介绍,让学生将这部分内容作为课外补充阅读。课堂授课的重点应放在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模型的建立。

同时,应创造条件充实参观和实验内容,让复杂的理论实物化、形象化、简单化。跟有教学合作基础的医院联系,安排学生参观放疗科的模拟定位机、加速器、后装机等放射治疗设备,开展现场教学和尽可能多的实验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铅挡块、热塑膜的制作,患者的体位固定,加速器的机头调整、出束等操作,甚至可以练习使用治疗计划系统做简单的计划。通过这种实践教学,使学生觉得取得临床上的应用成就并不是遥不可及,从而增强他们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3.3 除了教材中的内容,给学生介绍放疗的最新进展

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每隔几年就有重大的技术革新和突破,新的治疗理念的提出有可能是对传统知识的颠覆。但教材的更新永远都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这在肿瘤放射物理领域特别如此。因此,为了让学生能适应技术快速的变化,教师除了完成教材知识的讲授之外,还应该适当介绍近年来放疗领域出现的新技术。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它要求教师平时要多留意行业的新动态,多参加放疗领域的学术会议,把握肿瘤放射物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医学物理师的本科专业在南方医科大学仍培养处于起步阶段,对其主干课程《肿瘤放射物理学》的教学我们积累了一点经验,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在以后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的对课程内容体系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大胆革新和探索,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庆文, 贺志强, 李哲等.在生物医学工程系培养医学物理师的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 2004, 25 (9) :118.

[2]包尚联, 张怀岺, 黄斐增.肿瘤放疗物理和医学物理师[J].物理, 2004, 33 (8) :593-596.

放射物理 篇2

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1.本单位对新建的放射诊疗项目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才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2.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法人代表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了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明确了专(兼)职人员负责放射卫生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等的建立。

3.专(兼)职人员负责安排对放射诊疗设备的技术指标和防护性能的检测、评价工作,对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立即向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汇报,研究整改方案,通过整改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

4.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并组织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

5.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人员对放射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进行督查。

放射物理 篇3

【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进步,放射性示踪剂得到很大的发展与运用,特别是在近些年里,放射性示踪剂的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特别是在工业生产、水文地质学、农业、医学等等多种范围中都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发挥其重要的功能,由此可见,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不仅在应用的范围上有了很大的普及,而且也不断出现了多种品种,总之放射性示踪剂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物理、化学工业方面的应用更是广泛,并取得了重大的效益,它在核物理工业中的应用有很大的不可忽视的价值。

【关键词】放射性示踪剂;核物理工业;应用价值

一、示踪剂的概念、特点、应用价值

示踪剂的概念并不是单独的、独立的个体,与之相反,它与很多的概念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体系的概念、体的概念、信息的概念等等。同处于一个体系中所有的个体,以及每一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多具有相似的、甚至是相同的特征,例如,分子、微粒、间位素、元素、离子等等,这些个体之间由于处于一个体系之中,所以它们就会在同一的体系中发生一些反应、以及变化。示踪剂本不是体系中的一员,它作为一种物质,是被人为地加在整个原有的体系中的,带有一种故意性,虽然它不属于这个体系,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它的行为却与体系中主群体、或者是主流的行为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利用一定的仪器又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放射性示踪剂检测出来,跟主流的个体进行区分,常用的仪器就是核探侧仪器。由于放射性示踪剂的这种性质,就决定了其使用范围,和使用的作用,比如说在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某一种动力学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放射性示踪剂,将其加在所要研究的体系之中,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对体系中某一成份进行有效地追踪,并实时地得到想要的、很多的有用的资料,例如得到物理反应器中物料的流动,还有混合模型,或者是分布的居留时间,得到资料之后就可以有效地为物理或者是化学工业生产的指导、或者是评价工业生产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染料以及荧光示踪剂是传统的化学示踪剂,也是经常使用的示踪剂,与这种传统的化学示踪剂相比,放射性示踪剂具有很明显的优势,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它可以准确地提供一些理想的示踪条件。比如说,在对某一个体系中的NaOH物料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地利用放射性示踪剂,将其加到这个体系之中,24NaOH是很理想的,24Na本身就带有放射性的性质,在这个体系中加入了放射性示踪剂之后,它与母体之间并没有发生冲突,主要就是因为它与母体之间的差别很小,特别是在物理化学行为方面,二者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在研究质量传递的动力学的时候,这种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唯一的方法。其次将放射性示踪剂加入体系之中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不仅如此,这种方法同时还有灵敏性,在使用传统的示踪剂的时候,一般是不可能达到ppm水平的,但是如果使用放射性示踪剂却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状况,弥补传统示踪剂的缺点,它的使用可以达到 克/升,能够测到这样的低浓度也只有这种示踪剂可以达到,放射性示踪剂的这个性质给其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应用范围,只要在某一个物理或者是化学工业体系中引进微量的放射性就会得到足够的动力学响应,将其加入到化学、或者物理工业体系中,不会对整个体系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这是一个瞬间的刺激的过程,但是又不至扰动过程。最后,由于随着放射性示踪剂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的品种,因此在使用放射性示踪剂的时候,就给人们提供了多样的、广泛的选择,在研究某一体系的时候可以在数目众多的化合物分子上标记上放射性原子,不仅如此,这种方法还可以直接在在现场使用,这种便利的实现主要是由于y辐射的贯穿特点,它不仅给外部探测提供了的方便,而且与此同时还给现场探测提供了方便,放射性示踪剂的这种性质和特点是很多其他的传统的化学示踪剂无法企及的。

二、放射性示踪剂在核物理工业上的应用效益

随着放射性示踪剂的发展,它的使用范围也变得比较广泛,主要应用的工业主要有工业探漏、环境保护领域、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核物理工业,它的广泛应用主要是用来测定容器中流体、粉末、泥浆、气体等的混合时间和效率;当然还可以探测流动过程中的分流、暗流;对体系黑一个特殊成份的追踪等。相对于传统的示踪剂,放射性示踪剂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对于核物理工业研究来说,最重要的优势莫过于经济效益以及应用价值了,在这两个方面都是其它传统示踪剂所无法追赶的,示踪剂的应用价值主要就是体现在其经济效益中。在核物理工业中使用放射性示踪技术,就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技术的花费高的问题,因此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最重要的是与此同时它还具有很低的成本花费,直接帮助核物理工业节省了大笔的经济费用;此外,在核物理工业体系中使用放射性示踪技术,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不仅如此还保证了工作的质量,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生产效率的低下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损失,在这个方面放射性示踪剂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技术的耗时的缺点,节省了和物理工业的生产加工的时间;最后,放射性示踪剂由于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了工作的时间,因此它就直接地影響了核物理工业的资金以及设备积压的问题,有力的改变了传统技术由于耗时比较长,造成的资金、积压设备等方面的利润损失。很多时候,缺乏相应的比较直接的经济收益,没有真实的数据,就不能有效地分析相应的费用、以及收益,如果有准确的资料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可以充分利用放射性示踪剂,通过它的试验,得出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帮助核物理工业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由此可见放射性示踪剂的价值是很大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放射性示踪剂的应用效益,可以通过一些例子进行解释,通过分析物理工业中的放射性示踪剂的费用以及收益,才能清楚地了解其经济效益。所举的例子就是长140KM地下石油管线的探漏。在研究这个项目的时候,总共的花费为18,600美元,在这么多的费用中各项的支出与使用分别为:

由此可见,示踪剂所花费的资金在所有的金额中占据着很小的一部分,不仅花费比较少,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极大地缩短了工作时间,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费用上都比传统的技术有绝对的优势。比如说整个厂的年生产能力是 飞护吨,如果使用的是传统的技术,那么就意味着要损失很多的经济利益;总而言之,使用放射性示踪剂可以很有效地帮助物理工业节省花费、避免不必要的利润损失,由此可知,在物理工业或者是化学工业中使用放射性示踪剂技术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是生产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经济效益的要求,放射性示踪剂技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采用示踪技术是完全有理的。

结语

放射性示踪剂近些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运用范围也已经普及到了物理工业、化学工业、以及其他的一些工业体系之中,相对于传统的示踪技术,它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给物理工业带来很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物理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唐线隧道放射性地球物理调查 篇4

关键词:γ辐射剂量率测量,氡浓度测量,水中总α、总β测量,放射性地球物理

1 工作方法

1.1 基线、测线布设

采用1:5000的网格布点, 工作基线与隧道轴线方向一致, 五道梁隧道基线长4600m, 测线垂直通过隧道, 线距200m, 点距50m, 共24条测线, 共计216个测点。

环境空气氡气浓度测量沿隧道轴线每400m一个点进行定点测量, 共计78个测点。

钻孔岩心取样测量在2个钻孔洞深附近 (洞顶下部2m处, 洞底上部2m处) 各取样一组样品, 在实验室测量放射性核素 (238U、232Th、226Ra、40K) 浓度, 共计4组。

水中总238U、氡测量根据现场情况, 尽可能在每个隧道区域采集地表水、基岩裂隙水、井水处各一组, 现场测量氡浓度, 在实验室测量238U含量, 共10处, 每处1组工作基线测线采用测绳、罗盘加GPS定位, 误差控制在±10m以内。

1.2 地表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

测量方法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T14583-9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进行现场γ辐射剂量率的测定。具体测量方法如下:定位好测量点, 要求测点距附近高大物的距离大于30m, 用辐射仪垂直对准地面, 在距离地面1m高处进行测量, 计数时间为8s, 然后将测量结果填入原始记录表, 并记录测点的地质环境。

1.3 地表放射性核素浓度测量

测量方法执行DZ/T0205-1999《地面γ能谱测量技术规程》进行高精度测定, 定位测点将仪器探头垂直放于地面上, 要求尽可能保证半无限空间 (2π) 几何条件, 测量时间为100s, 连续测量两次, 要求两次测量结果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然后将测量结果填入原始记录表, 并记录测点的地质环境。本次测量所用仪器为四道γ谱仪, 分别为总道、U道、Th道和K道, 其中总道是测量γ总量, U道是测量226Ra, 由于226Ra是238U的子体核素, 在不考虑放射性平衡的前提下, 可以认为U道的测量结果即为238U的含量, Th道是测量232Th的含量, K道是测量40K的含量。

1.4 土壤氡浓度测量

方法采用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污染控制规范》 (2006年版) 测量, 定位测点用钢钎打孔 (孔直径为20~40mm, 孔深度为500~800mm) , 成孔后将头部带有气孔的取样器插入打好的孔中, 将采样片放入采样器内, 并将取样器靠近地表处进行密闭, 然后抽气, 要求抽气体积为1.5L, 抽气完成后给采样器加高压, 然后进行采样, 采样时间为120s, 采样完成后将采样片放入测量室进行测量, 测量时间为120s, 然后将测量结果填入原始记录表, 并记录测点的地质环境。

1.5 环境空气中氡浓度测量

方法采用GB/T 14582-93《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EJ/T605-91《氡及其子体测量规范》, 定位测点将采样片放入采样器内, 并将取样器靠近地表处抽气, 要求抽气体积为1.5L, 抽气完成后给采样器加高压, 然后进行采样, 采样时间为120s, 采样完成后将采样片放入测量室进行测量, 测量时间为120s, 然后将测量结果填入原始记录表, 并记录测点的地质环境。

1.6 钻孔岩心取样测量

方法采用EJ349.1~349.4-88《岩石中微量铀、钍的分析方法》。在2个钻孔洞深附近 (洞顶下部2m处, 洞底上部2m处) 各取样一组样品, 并记录测点的地质环境, 在实验室进行放射性核素 (238U、232Th、226Ra、40K) 浓度精确测量, 计算各点的放射性内、外照射指数, 为评价预测施工、运营期间环境放射性影响提供依据。

1.7 水中铀、氡浓度测量

方法采用EJ/T 1133-2001《水中氡测量规程》、GB 11214-89《水中镭-226的分析测定》、GB 6768-86《水中微量铀分析法》。根据现场情况, 尽可能在每个隧道区域采集地表水、基岩裂隙水、井水处各一组, 野外现场测量氡浓度, 在实验室对放射性核素238U浓度精确测量, 了解该区水中放射性现状, 为评价预测施工、运营期间环境放射性影响提供依据, 共10处, 每处1组, 要求记录取样位置坐标, 并记录测点的地质环境。

2 调查区测量结果及环境辐射水平评述

2.1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水平评述

调查区域内的γ剂量率范围在10.5~24.4n Gy/h之间, 平均值为19n Gy/h, 测量值比较平稳, 说明地质环境比较简单, 测量结果低于资料中已公布的全国平均水平62.8n Gy/h, 天然辐射水平分布均匀, 属天然放射性正常本底水平 (最大值为32.5n Gy/h) , 未发现γ辐射剂量率高地段。

调查区内的环境地表γ辐射对公众照射所致居民年吸收剂量为0.13m Sv~0.4m Sv。低于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规定的公众持续受照年剂量限值1.0m Sv。因此, 可以认为调查区内的γ射线辐射水平对人居环境没有显著影响, 天然γ射线辐射环境对公众是安全的。

2.2 地表中放射性核素 (238U、232Th、40K) 含量水平评述

五道梁隧道调查区域内的放射性核素238U含量范围在12.1~39.9Bq/Kg之间, 平均值为23.4Bq/Kg, 属正常天然本底水平, 并且低于全国平均值39.5 Bq/Kg;232Th含量范围在6.3~55.4Bq/Kg之间, 平均值为29.3Bq/Kg, 属正常天然本底水平, 并且低于全国平均值49.1 Bq/Kg;40K含量范围在304.7~1067.7Bq/Kg之间, 平均值为639.4Bq/Kg, 属正常天然本底水平, 接近于全国平均值580 Bq/Kg。根据调查区内地表放射性核素含量 (平均值) , 计算离地1米高处的空气吸收剂量为0.34m Sv~0.49m Sv, 这与环境γ剂量率测量的结果 (0.13m Sv~0.4m Sv) 基本一致。根据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污染控制规范》, 地表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所致内照射指数和外照射指数计算可得出, 调查区内的平均内照射指数为0.1~0.12, 小于标准中要求的限值1.0, 外照射指数为0.33~0.48, 小于标准中要求的限值1.3。

综合上述情况, 调查区内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为低背景区, 尤其是作为γ射线辐射外照射贡献较大的放射性核素238U含量偏低, 因此可以认为:调查区内的地表放射性核素含量形成的辐射环境仍属于正常的本底范围, 是比较安全的。

2.3 地表土壤中氡浓度水平评述

调查区域内的土壤中氡浓度范围为254~4318Bq/m3, 属土壤中氡浓度较低区域, 低于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污染控制规范》要求的限值20000Bq/m3, 因此调查区内由氡形成的辐射环境仍属于正常的本底范围, 是比较安全的。

2.4 环境空气中氡浓度水平评述

调查区域内的土壤中氡浓度范围为18~203Bq/m3, 属土壤中氡浓度较低区域 (最高203Bq/m3) , 低于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污染控制规范》要求的限值20000Bq/m3, 因此调查区内由氡形成的辐射环境仍属于正常的本底范围, 是比较安全的。

2.5 钻孔岩心取样水平评述

调查区内钻孔岩心取样测量放射性核素含量 (平均值) 计算的离地1米高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可得, 调查区内的钻孔岩心取样测量放射线辐射对公众照射所致居民年吸收剂量为0.43m Sv~0.95m Sv。低于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规定的公众持续受照年剂量限值1.0m Sv。因此, 可以认为调查区内的放射线辐射水平对施工环境没有显著影响, 天然γ射线辐射环境对施工是安全的。

2.6 水中铀、氡水平评述

采用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推荐的剂量估算公式和剂量转换参数估算由饮水所致内照射剂量, 居民每年饮用地下水摄入的天然放射性铀待积有效剂量为:0.058m Sv, 氡所致待积有效剂量为0.049m Sv。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制定的《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三版中推荐的1年内摄入饮水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限值的参考水平为0.1m Sv。人类和动物研究的证据表明, 在低剂量和中等剂量水平的辐射照射可以增加癌症的远期发病率, 尤其是动物试验证明, 辐射照射可以导致遗传畸形发生率的升高。但如果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低于指导水平, 摄入饮用水预期不会造成放射有害的健康效应。

3 结论

本次调查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现场实测资料,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整理, 基本上了解了调查区的天然放射性背景的特征、环境辐射水平及其形成的原因和对施工环境的影响。初步得出结论如下:由于地质背景所决定的调查区, 天然放射性环境辐射水平属于正常背景水平。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未发现明显天然辐射异常地段。环境γ辐射所致居民年吸收剂量最大值为0.4m Sv, 低于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规定的公众持续受照年剂量限值1.0m Sv, 环境γ辐射属于较为安全的地区。调查区地表放射性核素 (238U、232Th、40K) 浓度接近于已公布的全国地表放射性核素浓度。由地表放射性核素浓度推算出公众照射所致居民年吸收剂量最大值为0.49m Sv, 这与环境γ剂量率测量的结果基本一致。

调查区土壤的内外照射指数分别最大为0.12和0.48, 小于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污染控制规范》中要求的限值1.0和1.3, 可放心施工调查区隧道顶底板钻孔取样放射性核素 (238U、232Th、40K) 浓度接近于已公布的全国地表放射性核素浓度。由放射性核素浓度推算出公众照射所致居民年吸收剂量最大值为0.95m Sv, 低于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规定的公众持续受照年剂量限值1.0m Sv, 施工安全可靠。

调查区的氡浓度普遍偏低, 调查区内由氡形成的辐射环境仍属于正常的本底范围, 是比较安全的。在调查区内新建、扩建的建筑工程, 在施工前不需要做防氡处理调查区居民每年饮用地下水摄入的天然放射性铀待积有效剂量为0.058m Sv, 氡所致待积有效剂量为0.049m Sv。低于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制定的《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三版中推荐的1年内摄入饮水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限值的参考水平为0.1m Sv。

总体上调查区的天然放射性背景比较正常, 未发现明显对人居环境影响的因素和现象, 整体天然放射性环境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GB/T14583-9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1]GB/T14583-9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放射物理 篇5

一、在核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分析放射物理理论教学的现状

通过开设包括《原子核物理》《核辐射探测与测量方法》、《辐射剂量学》《核电子学》《辐射防护》在内的核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使学生基本掌握放射物理领域的基础知识、掌握核辐射探测与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一定的专业基础实验训练, 包括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射线探测技术和测量方法、核技术应用、核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等, 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并为社会工作实践与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然而在放射物理学的理论中, 概念相对庞杂且枯燥, 需要硬性记忆。除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照射量、比电离、比释动能等少量核专业基础中涉及的概念外, 绝大部分是与放射物理实践联系很紧密的概念, 如百分深度剂量、散射因子、组织空气比、散射空气比、组织最大剂量比、离轴比, 等等。同时, 还有部分数学计算和公式推导, 最基本的就是二维处方剂量的计算和百分深度剂量与组织最大剂量比的推导, 这些放射物理概念都是未来从事物理师工作会涉及到的。但由于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没有参与放射治疗的实际工作, 无法充分意识到这些基本概念的重要性, 往往觉得概念枯燥乏味, 这就是理论教学中所无法回避的不足之处。

二、放射治疗实习教学内容安排

组织安排核专业学生到开展放疗的教学医院进行实习教学, 可以通过实习教学让复杂的理论知识更生动形象,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要让我们通过实习教学, 使学生深入到放射治疗的每个具体流程, 每个细微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领会到实习不同于理论知识的趣味, 才能起到弥补不足, 强化教学重点。在有限的实习期内, 我们如何做到具体而微的实习教学呢?本文将从放射治疗工作的实际出发, 确定以下几方面的实习教学内容:

1. 治疗室的实习教学

治疗室是直接对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场所, 它可以最直观地展示放射治疗的全过程。在实习教学中, 学生需了解实习场所使用的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原理、功能、各项物理参数指标及机械性能参数。一般在实习教学医院, 可能至少具有三台且型号不一的直线加速器。此时, 要求学生对其有基本的比较认识, 包括其优缺点、可开展的放疗技术、可开放的各项功能端口, 等等。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 需学会审阅物理师所填写的放射治疗计划单, 并且根据其要求了解熟悉各种体位摆位的方法技巧。另外, 需要对各种放疗技术, 如普通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图像引导调强放疗, 伽马刀治疗等, 有比较清晰深刻的认识, 了解它们具体执行治疗过程的规范。通过治疗室的实习, 为核专业学生今后从事物理师工作奠定基础。在正式进入物理师工作岗位前, 向有经验的放疗技师学习一段时间的摆位, 操作加速器等具体治疗工作, 对于物理师较快较好地胜任所在岗位也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2. 模拟定位的实习教学

模拟定位通常分为:常规模拟机定位和CT定位。利用热塑膜或真空垫将患者的体位固体, 确保其在相对舒适的体位, 并且保证重复性摆位的精度。然后在模拟机下确定肿瘤的治疗靶区或者CT扫描, 通过CT确定肿瘤靶区。目前精确放疗都是采用CT定位的方式。模拟定位是放射治疗的第一环节, 它的质量将关系到后续治疗计划的设计及治疗的重复性摆位的精度。因此, 在模拟定位的实习教学中, 在了解模拟机的各项性能及基本操作的前提下, 学生要跟带教老师学会熟悉不同肿瘤的不同摆位及固定方法。同时, 在模拟定位室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 就是患者肿瘤靶区的位置验证, 即在治疗计划完成后验证实际治疗靶区是否和计划靶区中心一致, 或者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之内。这也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 需要跟老师学习掌握的基本技能。

3. 挡铅制作的实习教学

挡铅的制作, 一般只在普通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中才使用到。目前, 由于医用直线加速器都可选配内置多叶光栅, 并且在精确的调强放射治疗为主流治疗技术的当今, 多叶光栅是必不可少的设备配置。因此, 挡铅的制作也很大一部分被其取代。但是它还是有其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这部分的实习教学环节中, 要求学生了解挡铅制作的一般工序后,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两块挡铅, 但需确保学生制作的挡铅在模拟机下验证合格后才可使用。

4. 物理室的实习教学

物理室的实习教学才是从事放射物理核专业学生实习的重点, 也是学生直接面对的难点。放射物理的工作统筹贯穿了整个放疗治疗工作流程, 也是其核心环节。其常规工作内容可以分为两大方面:第一, 放疗计划的制定;第二, 放疗的质量保证 (QA) 和质量控制 (QA) 。围绕上述方面物理室开展的具体实习教学内容及要求如下:

(1) 在实习带教老师的指导下, 熟悉治疗计划系统 (TPS) 的操作, 学会应用TPS制定三维适形计划或调强放疗计划。治疗计划的设计要符合临床要求, 对其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并对计划做治疗位置和剂量验证, 以及将验证结果反馈给治疗计划系统, 进一步优化治疗计划。

(2) 放射治疗的QA、QC主要 (下转第106页) (上接第96页) 是检定治疗设备和辐射剂量两方面是否在误差范围之内。治疗设备方面主要是检查放疗设备的机械性能指标, 如模拟定位机和直线加速器的机架旋转精度、准直器的旋转精度、治疗床的旋转精度, 以及是否处于等中心位置等。同时, 治疗设备连锁, 治疗室门、灯、紧急开关, 机房监视和对讲系统是否正常也属于检查之列。辐射剂量方面主要是辐射线束的剂量刻度、特征参数、临床物理数据的校验, 等等。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参与患者定位、剂量计算的复核、治疗单的检查, 靶区、野外、体表的剂量控制和监视, 等等。这些具体的工作都有其严格的规范流程及误差范围要求。在实习教学中, 务必要求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参与具体的工作, 完成后还必须有带教老师的确认。

三、放射治疗实习教学面临的问题探讨

由于放射物理学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很高, 实际工作开展所需技术要求也很高, 很难在实习教学中面面俱到, 如三维水箱和体模测量需要各种临床数据 (包括PDD、TMR、Sc、Scp, 等) 。立体放射手术 (SRS) 和立体放疗 (SRT) 、192Ir后装治疗技术, 等等。只能在实习教学有限的时间里, 让学生切身体验下放射物理工作, 培养他们从事放射物理的兴趣。核科学与专业学生有其扎实的放射物理学基础, 但是专业结构中缺少临床医学的知识模块, 为了能更好地与肿瘤放射治疗临床契合, 有必要对人体解剖学、放射生物学、核医学及医学影像学有较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吕庆文, 贺志强, 李哲.在生物医学工程系培养医学物理师的思考.医疗卫生装备, 2004, 25 (9) :118.

[2]包尚联, 张怀拳, 黄斐增.肿瘤放疗物理和医学物理师[J].物理, 2004, 33 (8) :593-596.

[3]胡逸民.肿瘤放射物理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9.

放射物理 篇6

1 在职业道德方面

医生的主要职责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我国著名外科专家裘法祖院士经常说:德不近佛着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医学生面对的是具有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疾病的一个群体,因而,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患者就是上帝,我们要将患者看作自己的亲人一般,最大限度的奉献出自己的爱心[2]。放射物理科实习的医学生主要面对肿瘤患者,一些患者甚至已经进入到癌症晚期,在躯体上受到很大的痛苦,同时还要承受精神上的压力,因而要对其富有同情心。不管是在进行体格检查还是询问病史时,都要注意手法轻柔,语气适中,尽量缓解其承受的痛苦。特别是如患者对自身的病情不了解时,最好避免应用恶性、肿瘤以及癌等字句,采用隐晦的话语来表达[3]。由于一些患者不了解自己的疾病,认为可以治好疾病,一旦了解了自身的疾病真实情况,就可能导致其最后的防线崩塌,进而自暴自弃,明显的缩短其生存期。

2 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医学生能用自身所学的经验、理论来科学分析临床资料,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也属于临床思考判断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分体现出一个医学生的素质、能力。由于肿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同肿瘤的临床表现可以相同,而同一种肿瘤的临床表现又可以不同。因肿瘤在发病过程中具有不典型的症状,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4]。因而,在治疗和诊断上不可一视同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诊断和治疗计划,这样有助于控制病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命,缓解痛苦感。因而,放疗科临床见习的重点不单单是需要医学生掌握某一种病的症状,还需要懂得如何治疗,如何诱导其开发思路,对于遇到问题应及时分析和处理。

3 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CBL)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现今临床教改应用比较广泛的两种教学模式。与过去提出的教学法有所不同,CBL教学和PBL教学都是强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问题和实例中进行具体讲解。虽然没有标准化患者,我们将案例教学法以及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有机结合,在见习前进行精心的准备,选择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多与其沟通和交流,在医学生询问病史以及体格检查之后提出思考问题,让医学生进行解答。

4 理论联系实际

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将一种疾病从病因学、概述、病理分期、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后详细的讲述,在实习过程中不建议重复讲述,使医学生厌烦,需要有针对性的给予补充,做到见习课与理论课相辅相成[5]。在见习过程中,应鼓励医学生多与患者接触,通过几年的理论课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临床知识,对临床工作相对好奇,由此来提升见习效果。再就是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让其能够更加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进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5 因材施教,形式多样

临床见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例如理论课上提到的淋巴瘤,而临床上并没有看到淋巴瘤的病例,这就需要带见习时准备一些相对典型的病例,例如影像学资料、病史资料、放疗时模板以及放射治疗单等,同时在配合多媒体课件中的一些典型病例的图片,以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以及临床结合基础等多种方式来示范教学,提升见习课的教学质量。在见习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重复所讲的具体内容,而且通过组织病理对疾病进行分析,以此来引导学生对淋巴瘤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激烈讨论,最终解决问题,不断反复,层层深入,让其具有更加整体的概念,以此达到教学的目的。

6 强调肿瘤综合治疗的理念

现今放射物理治疗已经进入了综合治疗的阶段。手术、化疗、放疗以及生物治疗是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仅仅依靠单一治疗方法无法治愈肿瘤。所说的肿瘤综合治疗原则,就是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肿瘤的侵犯范围,病理类型以及发展趋势,合理地、有计划地实现现存的治疗方法,以此来提升患者治愈率及改善的生活质量。一个好的综合科学治疗方案,不是几种治疗方法的单纯叠加,而是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首先思考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

综上所述,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的思维,逐步扩展其思路,让其掌握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其到临床之后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鞠云鹤,秦继勇,李文辉,等.探索具有肿瘤放射治疗学特色的教学查房模式[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9):145-146.

[2]吴星娆,蒋美萍,李岚,等.本科生放射肿瘤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肿瘤,2010,33(5):964-965.

[3]李娅,张明,陈彦,等.多媒体技术在放射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0(11):714-715.

[4]关山,李新宇,张开通,等.在乳腺癌教学中深化肿瘤康复理念的必要性[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23(5):946-947.

上一篇:神经内科压疮的护理下一篇:背景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