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

2024-09-25

放射性(共8篇)

放射性 篇1

放射性事故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放射性事故,迅速有序地开展处臵救援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必要的行动。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保护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适用于我公司各部门及个人。发生辐射事故时,公司应当立即启动本辐射性事故应急预案,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并在2小时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并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所有事故都应报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如果造成人员超剂量照射的,应同时报告当地卫生主管部门。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

放射防护安全领导小组作为放射性事故应急组织机构。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同志担任组长,分管生产安全的生产经营部主任***同志担任安全员,分管放射性场所和环境监测的技术开发部***同志担任剂量监测员,小组成员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放射性事故应急办公地点设在公司综合管理部办公室。

2、职责分工

公司总经理及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协调应急响应工作,指挥应急响应行动;技术开发部负责技术支持工作并负责配合当地环保部门对放射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公司保卫负责配合当地公安部门调查处理放射事故的现场安全保卫工作。

二、放射性事故与应急响应措施

因意外因素如加速器安全联锁装臵和报警系统发生故障状况下,人员在加速器工作运行期间误入辐射防护控制区(加速器厅、辐照室厅或辐照坑),或人员未离开辐射防护控制区时开启加速器,以及因违反有关规定运行加速器致使加速器装臵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引起放射性事故的,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危害:

a、一旦发现人员误入或人员未离开辐射防护控制区,应立即关闭加速器。

发生放射性事故的部门,应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控制事故漫延与扩大,保护好现场,做好事故处理情况记录,立即向公司放射防护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同时领导小组向省、市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b、放射防护安全领导小组应组织技术鉴定放射性事故的程度,以及可能造

成的危害。迅速确定消除或减轻危害的方案,并立即组织人员实施。c、对可能受到放射性超剂量照射的人员,立即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将可能

受到辐射伤害的人员送至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院或者有条件救治辐射损伤病人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或者请求医院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采取救治措施,第一时间抢救受照人员。

d、放射防护安全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填报《辐射事故

初始报告表》,较大以上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二小时内及时上报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如属人为蓄意制造事端,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警。

e、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要对事故报告的及时性、全面性和真实性负责,对隐

瞒不报、虚报、漏报和无故拖延报告的,要追究责任。

f、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提出和落实整改措施,以恢复正常生产。

如果是设备或防护设施的技术事故,则需立刻实施维修计划,在未消除事故隐患前不得再行开机辐照。

g、发生辐射事故后应建立全面系统和完整的事故档案,认真总结教训,防

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h、对事故的直接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造成人员伤害

和公共财产严重损失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三、应急仪器、设备:

RM-2030 X-γ辐射剂量率仪1台、FJ-1个人剂量率报警仪4个、热释光剂量计2个。

四、事故报告电话

公司放射防护安全领导小组电话:

***13......*** 13.......** 13......

行政监管部门电话:

区环保局0.....区公安局....110区卫生局...

区疾控中心...

**省环保局..**省辐射环境监测站...

五、应急状态终止后,要认真调查事故原因并写出总结报告。

........................公司

年月日

放射性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组患者3例, 均为男性, 年龄28~50岁, 中位年龄40岁, 均为从事放射介入 (包括介入科、心内科、神经内科) 工作的医师。 从事放射介入工作时间分别为3年8个月、8、15年。 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程序符合汉中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伦理学委员会的标准, 并得到批准。

1.2方法

3例患者体检时行甲状腺彩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均有手术指证, 均签署术前知情同意书, 同意行手术治疗, 完善相关检查, 排除手术禁忌症, 在全麻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 术中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术后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 确诊后对3例患者对照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之GBZ101-2011《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1]及GBZ97-2009《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2]进行分析探讨。

1.3放射性甲状腺癌的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之GBZ 101-2011《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应同时符合下述4项:1有明显的全身或甲状腺受照史;2潜伏期≥4年;3临床确诊为甲状腺癌;4按GBZ97做放射性甲状腺癌病因概率 (probability of causation, PC) 计算, 95%可信限上限的PC≥50%[2]。

放射性甲状腺癌病因概率PC计算:以年为单位, 按每年接受相当于年累积剂量的一次照射, 把历年的辐射所致甲状腺癌超额相对危险值 (excessive relative risk, ERR) 相加, 利用公式PC=ERR/ (1+ERR) 计算PC值[2]。 95%可信限上限病因概率的计算公式[2]:PC95%,U= G×S1.96=exp (ln G+1.96ln S) ;PC′95%,U= (V×PC95%,U) /[1+PC95%,U× (V-1) ]。

1.4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之GBZ 101-2011《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应同时符合下述4项:1有明确的射线接触史, 甲状腺累积吸收剂量≥0.3Gy;2潜伏期≥1年;3甲状腺肿大, 质地坚硬;4甲状腺微粒抗体 (Tm-Ab) 和 (或)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 阳性, 促甲状腺激素 (TSH) 增高。

2结果

2.1术后病理诊断

从事放射介入工作3年8个月患者 (E1) 术后病理类型甲状腺左侧叶乳头状癌合并甲状腺左侧叶、右侧叶及峡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淋巴结无转移;从事放射介入工作8年患者 (E2) 病理类型为甲状腺左侧叶乳头状癌合并右侧叶、峡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淋巴结无转移;从事放射介入工作15年患者 (E3) 病理类型为甲状腺右侧叶、峡部乳头状癌合并甲状腺左、右侧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淋巴结无转移。

患者E1甲状腺左侧叶组织病理诊断为甲状腺左侧叶乳头状癌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图1) ;患者E2左侧叶、右侧叶及峡部均为单一病变;患者E3甲状腺右侧叶组织病理诊断为甲状腺右侧叶乳头状癌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图2) 。

镜下图片上方细胞排列呈乳头状, 核大拥挤, 可见毛玻璃样核及核内包涵体, 图片下方甲状腺组织内可见灶状淋巴细胞浸润, 示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HE染色, 40×)

镜下图片右侧病变呈乳头状结构, 乳头中央为纤维血管轴心, 并玻璃样变, 表面被覆上皮细胞拥挤, 可见毛玻璃样核、核沟及核内包涵体, 图片左侧甲状腺滤泡间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淋巴滤泡形成, 示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HE染色, 40×)

2.2患者放射性甲状腺癌的诊断

2.2.1患者甲状腺癌超额相对危险值的计算患者E1、E2、E3均从事放射介入工作, 有明显的全身及甲状腺受照史, 符合标准1;患者E2、E3从事放射介入工作分别为8、15年, 潜伏期≥4年, 符合标准2;患者E1从事放射介入工作仅为3年8个月, 不符合标准2; 患者E1、E2、E3均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符合标准3;计算95%可信限上限病因概率, 首先需计算辐射所致甲状腺癌超额相对危险 (ERR) 。 见表1~3。

注:“-”表示无意义;F (D) :照射因子, 是吸收剂量的函数, 慢性照射为年平均靶器官吸收剂量;T (Y) :潜伏期校正系数, 是照射Y年后被诊断的可能性;甲状腺癌受照射0~4年诊断时, T = 0;5~9年诊断时, T分别为0.074、0.259、0.500、0.741和0.926;10年以上时, T = 1.0;K (A1, S) :年龄A1受照、性别S发生癌症的相对危险增加系数;ERR:超额相对危险

注:“-”表示无意义;F (D) :照射因子, 是吸收剂量的函数, 慢性照射为年平均靶器官吸收剂量;T (Y) :潜伏期校正系数, 是照射Y年后被诊断的可能性。 甲状腺癌受照射0~4年诊断时, T = 0;5~9年诊断时, T分别为0.074、0.259、0.500、0.741和0.926;10年以上时, T = 1.0; K (A1, S) :年龄A1受照、性别S发生癌症的相对危险增加系数;ERR:超额相对危险

2.2.2慢性职业照射致甲状腺癌病因概率PC的计算ERRE1=0, ERRE2=0.337, ERRE3=0.8265;PCE1=ERRE1/ (1+ ERRE1) =0, PCE2=ERRE2/ (1 +ERRE2) =0.337/ (1 +0.337) = 0.252=25.2%, PCE3=ERRE3/ (1+ERRE3) =0.8265/ (1+0.8265) = 0.453 =45.3% ;95% 可信限上限病因概率的计算见表4。 根据表4, 患者E1无法计算PC95%,U值与PC′95%,U值, 不符合标准4 ; 患者E2与E3的PC95% ,U值与PC′95%,U值均≥50%, 符合标准4。 根据上述阐述与计算, 患者E2、E3诊断明确为放射性甲状腺癌;患者E1不能诊断为放射性甲状腺癌。

注:“-”表示无意义;F (D) :照射因子, 是吸收剂量的函数。 慢性照射为年平均靶器官吸收剂量;T (Y) :潜伏期校正系数, 是照射Y年后被诊断的可能性。 甲状腺癌受照射0~4年诊断时, T = 0;5~9年诊断时, T分别为0.074、0.259、0.500、0.741和0.926;10年以上时, T = 1.0;K (A1, S) :年龄A1受照、性别S发生癌症的相对危险增加系数ERR:超额相对危险

注:S:几何标准差或综合不确定性, 在甲状腺癌中照射5~14年, S= 1.54;≥15年, S=1.49。 V:偏倚校正系数, 在甲状腺癌中照射5~14年, V = 0.71;≥15年, V = 1.00。 G:几何均数, G值=PC值。 PC95%,U:95%可信限上限的PC值, PC′95%,U: 经偏倚校正后的95% 可信限上限的PC值。*表示无国家标准参考值, ▲表示无法计算数值

2.3患者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的诊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之GBZ 101-2011《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 E1仅诊断为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 E2、E3诊断明确为放射性甲状腺癌合并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 见表5。

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参考值0~60 U/m L;促甲状腺激素参考值0.35~5.5 m U/m L;1 Gy=100 c Gy

3讨论

到目前为止, 电离辐射是甲状腺癌的最主要最明确的危险因素[3]。 研究表明, 电离辐射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在原子弹爆炸幸存者、接受头颈部外照射治疗的良性病儿童、放射性131I内照射的儿童中均得到证实[4,5]。 已有研究表明, 核泄漏事故导致的甲状腺癌组织学类型有其特点[6]:在重灾区, 大批人群受到了大剂量的电离辐射, 从而发生了甲状腺癌, 且发生的甲状腺癌组织学病理类型90%以上为乳头状癌。 本组中3例患者均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癌, 且两例诊断明确为放射性甲状腺癌。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导致的甲状腺癌的绝大多数病理类型与本组结果相一致, 并且患者的甲状腺均遭受电离辐射, 因此, 本研究认为放射性甲状腺癌的绝大多数病理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之GBZ 101-2011《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中的放射性甲状腺癌的诊断标准, 患者E2、E3诊断明确为放射性甲状腺癌;患者E1不能诊断为放射性甲状腺癌。患者E1放射性照射年数为3年8个月或者说潜伏期<4年, 表4中, S值 (几何标准差或综合不确定性) 和V值 (偏倚校正系数) 无参考值, 无法计算PC95%,U值 (95%可信限上限的PC值) 及PC′95%,U值 (经偏倚校正后的95% 可信限上限的PC值) 。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之GBZ97-2009《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 对于放射性甲状腺癌而言, 放射性照射后时间≥5年, S值及V值才内能得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参考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之GBZ101-2011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 中的放射性甲状腺癌的诊断标准, 应同时符合下述4项:1有明显的全身或甲状腺受照史;2潜伏期≥4年;3临床确诊为甲状腺癌;4按GBZ97做放射性甲状腺癌PC计算, 95%可信限上限的PC≥50%。 才能诊断为放射性甲状腺癌。 而假如潜伏期=4年, 同样S值和V值无国家标准参考值, 无法计算PC95%,U值及PC′95%,U值。 也就是说, 如果潜伏期恰好为4年时, 2项标准和4项标准存在一定的矛盾。

对于整个甲状腺而言, 患者E1与E2、E3的病理类型是一致的, 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并且患者E1甲状腺左侧叶与患者E3甲状腺右侧叶具有相同的病理类型, 即同一甲状腺腺叶中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两种病理形态。 那么本研究推测, 潜伏期或照射年数≤4年或≤3年8个月, 也会导致放射性甲状腺癌。 国外的一项研究指出, 在4400例辐射导致的甲状腺癌中 (其中692例儿童, 其余为青年和成人) , 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这个受照人群中甲状腺癌的发生缺乏明显的潜伏期[7,8]。 另外, 随着人们对辐射致癌机制的深入及辐射流行病学资料的积累, 病因概率参数将不断的修正[9]。 因此, 本研究认为, 从事放射介入工作3年8个月, 甚至更短时间, 就能发生放射性甲状腺癌。

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的定义为甲状腺一次或短时间 (数周) 内多次或长期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损伤[1]。 针对3例患者均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之GBZ101-2011《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中的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标准及表6描述情况, 患者E1、E2、E3均诊断为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 因此, 本研究认为,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病理类型。 对于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是否存在其它病理表现类型, 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患者E1、E2及E3均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另外, 患者E3有一值得注意的特点, 即单侧叶 (甲状腺右侧叶) 病变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 那么本研究推测,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否具有相同的病因,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是否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前期病变或者说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是否可以转变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文献报道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的并发率为0.5%~30%[10,11]。有研究表明, 在发生核泄漏事件后, 当地人群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的发病危险明显升高[12], 结合本文放射性甲状腺癌及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的诊断结果推断, 电离辐射是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乳头状癌共同病因。早在1955年Dailey等[13]首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可以演变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其后大量学者也验证了此观点。而本研究的之前的结论认为, 放射性甲状腺癌的绝大多数病理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病理类型, 本研究中, 放射性甲状腺癌对应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对应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因此, 本研究进一步认为, 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可以转变为放射性甲状腺癌。

综上所述, 本研究提出的放射性甲状腺癌与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的病理特点、诊断及两者的相关性将存在一定争议, 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对于这两种比较特殊的疾病, 综合防护、发病机制、转变机制、如何尽早发现、有效治疗及预后仍需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放射性甲状腺癌合并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的病理特点、诊断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汉中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3例放射性甲状腺癌合并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照国家制定的放射性甲状腺癌与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标准, 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3例患者术后病理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根据最新诊断标准, 2例诊断为放射性甲状腺癌合并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 1例仅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 不能诊断为放射性甲状腺癌。结论 放射性甲状腺癌的绝大多数病理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病理类型;从事放射介入工作时间3年8个月, 甚至更短时间, 就能发生放射性甲状腺癌;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可以转变为放射性甲状腺癌。

放射性找矿往事 篇3

418队在当时是一个专业的放射性勘查地质队,地点在怀化溆浦。我们的目标是寻找铀矿。2010年有部叫《山楂树之恋》的电影,里面的男主角老三得了白血病,他从事的就是放射性找矿工作。一般我很少看电影,但是,这部电影我很认真地看完了。

臭老九下乡

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的起始阶段,但是,社会各界对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不那么尊重了,臭老九这个名号已经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了。

这年秋天,我分配到418队的时候,住在一户农家的猪圈里。这体现了当时的阶级和对知识分子的歧视,因为那些根红苗正的队员们已经把好的农户或者好的宿舍选完了,我是最后一个挑选的,所以,没得选择。

在不少影片当中,地质队员挂了绿帆布的钻井架和帐篷,那是开采铅锌锰矿的;而我们则是露天开采铀矿。

每天手都持伽玛仪漫山遍野地探测,听到指针偏转嘎嘎声响就断定有矿。然后钻镐打洞、填药炸炮、扒石找矿,每次都是不等硝烟散尽就捧起那一块块品位不高的鸡窝矿装上车送往神秘的地方提炼。

那时,我们充满着神圣的豪情,想着是为了“要准备打仗”而造原子弹。还经常看到一身戎装的许世友司令员脚穿布草鞋在爬山找矿,来到我们身边叮嘱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当时,每年的探亲假只有15天,其他所有时间都是山上找矿。溆浦的山也很多,有时候吃住都在山上。

营养品补给

在《山楂树之恋》的电影中孙建新的工友对静秋说,听说他拿了几块矿石到省里去化验,有放射性,孙建新也因此得了白血病。其实,我们当时的条件也是非常简陋,再加上防护知识比较缺乏,并没有太多的保护措施。

但是,我们是每工作一天,休息一天,然后418队每隔3天就给我们发一瓶炼乳或者麦乳精。这是当时最好的补品了,所以,我们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矿山每天用当时刚从日本进口的三凌翻斗车接送我们上下班,工作服上沾上一身矿粉还穿回家;后来我们全体转战到了放射性物质更集中的提炼工厂,分配在矿石破碎、硫酸浸泡、液相萃取、板框压滤、离心提纯等不同的岗位上,最后的成品是黄灿灿的铀235,被装进用铅防护的铁桶中,武装押运到更神秘的地方进一步加工。

可以说,工序越向后放射性越强,而我们必须在毫无防护的敞开式岗位上工作,硫酸浸泡池出渣我们要跳进去用铁锹掀到皮带机上,萃取槽铅衬漏了我们要钻进去补焊,成品压滤机出清后我们要清洗换滤布……

时时与放射性金属铀打交道,而我们的防护只是戴两只纱布口罩,每天洗澡换衣回宿舍。渐渐地职业病出现了,普遍的白血球低(通常每毫克在3000单位以下),老感到疲劳,一些同事还经常住院治疗。

其实我们一直知道,在放射性铀中存在α、β、γ三种射线,穿透强度是几何级地增加,γ射线的半衰期就是万年。

三次遇险

在此期间,我曾遇到3次险情。

第一次我差点淹死。那是1969年的一天,接到大队通知,要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开碰头会。那时正值雨季,当走到湑水河边时发现洪水狂泻而下。我正往河边走着要渡河,听到远处老乡高喊:“同——志,不——能——过,危——险!”

我一边回答说不怕,一边向对岸渡过,这时洪水已淹过胸部。当快到达对岸时,一下掉进一个深坑,连喝几口洪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手抓住一根小树枝,这才脱险,迅速游到对岸。开完会后返回时才发现那是一个坍塌的坟坑,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后怕啊!

第二次险情发生在溆浦县岩湾矿区分队。当时,我们正在进行常规地质工作,设计了一口深15米的浅井。当挖到12米时,民工打好炮眼,却无人装药、点火、放炮。不容多想,我主动下井操作。

在井下,我把5个炮眼装上炸药,插上导火线,填好泥巴,用烟头迅速逐个点燃导火线,火花闪亮着发出吱吱的响声。这时,我连续3次喊话叫井上人员提绳,辘轳才往上绞!刚出井口走到井边,就听见“轰”的爆炸声,霎时间井中的大小石头像火山爆发一样向井口喷射出来,接着又像天上下石头似的劈里啪啦砸在地上和我戴的安全帽上。井上的人惊呆了。因为再稍慢一点上来,我就粉身碎骨了。

第三次险情现在想来,倒有几分浪漫感觉。

一次,接到紧急任务,我们组成三人小组,手握电筒连夜向统溪河矿点进发。由于白天爬了一天山,已很疲惫,现在又要连夜赶到目的地,直走到天蒙蒙亮时,实在走不动了,就在一条河边找了一块平地躺下休息,结果睡着了。

不知睡了多久,只感觉有什么东西在扒动我的腿。起初还认为是同组的小李的动作,没有在意,一会儿感觉有毛茸茸东西在脸上拂动,奇痒难忍。爬起来向四周寻找,却发现是一只黄鼠狼向远方奔跑。就是这个小动物,扰乱了我们的“美梦”!

放射性勘探

放射性勘探又称放射性测量或“伽玛法”。由于地壳内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α、β、γ射线,穿过物质时,将产生游离、荧光等特殊的物理现象,人们根据放射性射线的物理性质利用专门仪器(如辐射仪、射气仪等),通过测量放射性元素的射线强度或射气浓度来寻找放射性矿床以及解决有关地质问题。

矿山放射性相关知识总结 篇4

一、标准

1、GB20664-2006有色金属矿产品的天然放射性限值

此标准适用于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有色金属矿产品,涉及的产品有铜精矿、铅精矿、锌精矿、混合铅锌精矿、锡精矿、镍精矿、钴硫精矿。

具体规定如下:

a、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有色金属矿产品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40K的活度浓度限制值为:238U、226Ra、232Th衰变系中的任一核素≤1Bq/g;40K≤10Bq/g。

b、筛选水平在距有色金属矿产品货堆(直径≥2m,厚度≥1m)表面0.1m处测量的条件下,规定矿产品γ辐射剂量率(包括环境γ本底剂量率)的现场检测筛选水平为400nGy/h。

c、人工放射性核素污染禁止有色金属矿产品被人工放射性核素污染或夹带人工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源。

2、GB13367-92辐射源和实践的豁免管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辐射源和实践的豁免管理的申请、审批和实施。

豁免原则:任何单一实践或辐射源,经简单的评价证明能够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直接予以豁免:

 其照射所导致的致死性癌症或严重遗传缺陷的年危险低于1×10-7的任何实践。

 对受照个人产生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不大于10μSv(对皮肤照射的年剂量当量不大于500μSv)、一年实践所产生的集体剂量当量负担不大于1人·Sv的实践。

 产生的辐射能量低于5KeV的辐射装置。

 以在自然界出现的形态而存在,未经使其核素浓度增加处理的放射性物质。但不包括铀、钍矿等。

3、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本标准是根据六个国际组织(即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劳工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泛美卫生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批准并联合发布的《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安全标准》(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丛书115号,1996年版)对我国现行辐射防护基本标准进行修订的,其技术内容与上述国际组织标准等效。

本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和实践中源的安全。本标准不适用于非电离辐射(如微波、紫外线、可见光及红外辐射等)对人员可能造成的危害的防护。

4.2.4豁免

4.2.4.1如果源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审管部门确认和同意,则该源或利用该源的实践可以被本标准的要求所豁免:

a)符合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所规定的豁免要求;

b)符合审管部门根据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规定的豁免准则所确定的豁免水平。

4.2.4.2对于尚未被证明为正当的实践不应予以豁免。

4、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放射性比活度的限量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建造各类建筑物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类建筑材料,包括掺工业废渣的建筑材料。

当建筑主体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IRa≤1.0和Ir≤1.0时,其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5、GB9133-1995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一切生产、研究和使用放射性物质以及处理、整备、退役等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

本标准不适用于铀、钍及其伴生矿的矿冶过程产生的废物,对这类废物的环境管理可参照执行。豁免废物:对公众成员照射所造成的年剂量值小于0.01mSv,对公众的集体剂量不超过1人·Sv/a的含极少放射性核素的废物。

6、GB14500-2002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废物的产生、收集、处理、运输、贮存及处置等各个环节在设计和运行中的管理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核燃料循环各阶段所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也适用于同位素生产和应用中所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其他核设施及实践所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亦应参照执行。

7、GB8703-88辐射防护规定

二、相关文献

1.周舜元,关于放射性豁免[J],中国辐射卫生,2002,11(4):193-195; 2.刘明等,关于伴生放射性矿物辐射卫生审管限值的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02,11(2):75-77;

3.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丛书第89号-辐射源和实践豁免于管理控制的原则,辐射防护,1990,10(4):291-304;

4.孙庆红,伴生放射性废物管理探讨[J],辐射防护通讯,2005,25(4):17-24; 5.潘自强,国际基本安全标准的进展[J],辐射防护,1995,15(6):401-415。

三、其它

放射性废物的收集与处理 篇5

在核医学实践过程中,产生固体、液体、气载三种放射性废物,他们的收集与

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首先射性废物管理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①注意必须区分临床医用放射性废物与医学研究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

②必须区分放射性废物与非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收集和处理;

③应力求控制和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量,即废物的最小量化。

核医学实践的良好计划,包括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射线的种类、活度等选择,考虑操作的数量和制备的材料、污染的风险性等良好工作程序,都将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体积。

在放射性废物产生的地方,应当备有各种收集容器,分别分类存放,容器必须适合目的(体积、屏蔽、防渗漏)要求。并在标明核素名称、物理性状、活度和外照射剂量率。

由于核医学实践中的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多数小于一周,因此可以把放射性废物收集起来后放在特定的容器里衰变,直至达到规定的豁免水平。不同性质的放射性废物贮存和处理的方式有所不同。固体放射性废物收集与处理

首先应按废物分类标准和废物的可燃与不可燃、有无病原体和毒性分开收集废物于具有外防护层和电离辐射标志的污物桶内,其内应放置专用塑料袋直接收纳废物,放置地点应避开工作人员作业和经常走动的地方。注意装满后的废物袋及时转送特殊贮存室,其建造结构应符合放射卫生防护要求,且具有自然通风条件或安装通风设备,出入处设电离辐射标志;废物袋或废物包、废物桶及其他存放废物的容器必须在显著位置标有废物类型、核素种类、比活度范围和存放日期的说明;内装注射器及碎破璃等物品的废物袋应附加外套。最后处理废物,一般根据规定,比活度小于或等于7.4×104Bq/kg(2µCi)的医用废物或经过存放衰变,比活度降低到7.4×104Bq/kg以下可作为非放射性废物处理。注意:

1、GBq量级以下且失去使用价值的废弃密封放射源必须在具备足够外照射屏蔽能力的设施里存放和待处理。

2、可燃固体废物必须在具备焚烧放射性废物条件的焚化炉内进行;同时污染有病原体的固体废物,必须先消毒、灭菌,然后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

对于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动物尸体,应防腐、干化、灰化,且灰化后残渣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含有长半衰期核素的动物尸体,可先固化,然后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对于含有较高放射性的尸体应及时焚化,收集残渣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含有放射性的人尸体也应灰化后深埋。放射性废液的收集与处理

由于核医学实践过程中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均为短半衰期的核素,因此放射性废液可以集中收集并等待其自身衰变完后,再按普通液体进行处理。

我科使用放射性核素量比较大,产生污水比较多,须要有废水专用处理装置或分隔污水池轮流存放和排放废水。污水池必须恰当选址,池底和池壁应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应有防止泄漏措施。

对于低放废液可以直接排入流量大于10倍排放流量的普通下水道。每月排放总活度不超过10ALImin,每一次排放活度不超过1ALImin,且每次排放后要用不少于3倍排放量的水进行冲洗。ALImin是放射性工作人员对核素的年摄入量最低 限制,液体废物入下水道,每种场合不超过100MB q(2.7mCi),并用足够的水冲洗,要使用特制的污水槽进行排放并竖立标志,告知这里允许液体废物处置。如99TC、131I、153Sm、89Sr

等核素分离后贮存衰变一段时间后,即可到规定的豁免水平。

对职业性的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通过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有效剂量也要低于GB18871-2002所规定的剂量限值,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放射性核素的排放。

对患者的放射性排泄物收集与处理要有足够的重视 :

注射过或服用过放射性药物的病人的排泄物,必须通过医院提供有防护标志的专用厕所,实施统一收集和管理,规定病人住院治疗期间不得使用其他厕所。专用厕所应具备使病人排泄物迅速全部冲洗入池条件,而且随时保持便池周围清洁;专用化粪池内排泄物贮存10个半衰期后排入下水道系统;池内沉渣如难于排出,可进行酸化,促进排入下水道系统。

因为我科没有专业化病房,无专用厕所和专用化粪池,没有办法对患者统一管理,所以只有应根据不同核素排泄特点,为注射和服用放射性药物(131I、32P)的住院治疗病人提供具有辐射防护性能的尿液、粪便收集器和呕吐物收集器。最后

131将收集物存放10个半衰期后,作一般废物处理。注意收集含I病人排泄物时,必须同时加入NaOH或10%KI溶液后密闭存放待处理。注射或服用放射性药物的门诊病人排泄物以及符合出院条件的病人排泄物不需要收集。气载废物的处理:

对于使用133Xe诊断检查病人的场所,应具备回收病人呼出气中133Xe的装置,不可直接排入大气。放射性浓度小于或等于“公众导出空气浓度”DAC(公众)的气载废物为非放射性废气,可以直接排放,其它放射性核素开放操作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备,最好在独立的通风系统中加置放射性气溶胶吸收过滤装置,以减少排泄。

用于设备质控的密封源的处理:

用于诊断核医学的钴-57泛源,解剖标记等,以及用于检查活度计的钴-

57、铯-137及其它标定源应运送到批准的废物处理机构处理或回交给生产销售商。

建立建全废物管理制度:

放射性核素及放射性药物的生产与使用单位应有专(或兼)职废物管理人员负责废物的收集、分类、存放和处理,管理人员应熟悉废物管理原则和掌握剂量监测技术,并必须在作业时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和防护设施,防止超剂量照射。

必须设废物存贮登记卡记录废物主要特性和处理过程并存档备案;有防止发生废物丢失、被盗、容器破损和灾害事故的安全措施;贮存室的显著位置应设安全警戒信号。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管条例 篇6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放射性物品的运输及其包装容器的设计、制造,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放射性物品,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并且其活度和比活度均高于国家规定的豁免值的物品。

第三条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对放射性物品包装和运输中的核与辐射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公安、交通运输、铁路、民航、邮政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根据放射性物品的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性物品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具体分类办法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制定。

第五条 放射性物品的运输及其包装容器的设计、制造,应当遵守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和包装容器安全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标准和经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认可的其他安全标准。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和包装容器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组织拟定,由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联合发布。

第二章 包装容器的设计

第六条 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设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质量保证体系,按照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安全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并对设计质量负责。

第七条 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设计单位,应当通过试验验证或者分析论证等方式,对其设计的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价。

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设计,应当编制设计安全评价报告书;二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设计,应当编制设计安全评价报告表。

第八条 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设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如实记录设计和安全性能评价过程。

第九条 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设计,应当在用于制造前取得设计批准书。

申请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设计批准书的设计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计文件;

(二)设计安全评价报告书;

(三)质量保证大纲。

第十条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设计审查。对符合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安全国家标准和要求的,颁发设计批准书,并公告批准文号;对不符合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安全国家标准和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在审查过程中,应当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审。技术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一条 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设计批准后,设计单位修改原设计中有关安全内容的,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重新申请领取设计批准书。

第十二条 二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设计,应当在用于制造前,将设计文件和设计安全评价报告表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已备案的二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设计型号。

第三章 包装容器的制造

第十三条 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所从事的制造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与所从事的制造活动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测手段;

(三)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十四条 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单位,应当按照设计要求和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安全国家标准,对制造的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进行质量检验,编制质量检验报告,并对制造质量负责。

未经质量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五条 从事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活动的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领取制造许可证。

禁止无制造许可证或者不按照制造许可证的规定从事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制造活动。

第十六条 申请领取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许可证的制造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符合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

第十七条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许可证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制造许可证,并予以公告;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在审查过程中,应当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审。技术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八条 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许可证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单位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

(二)许可制造的包装容器的型号;

(三)有效期限;

(四)发证机关、发证日期和证书编号。

第十九条 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单位变更单位名称、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的,应当自工商变更登记之日起20日内,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办理制造许可证变更手续。

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单位变更许可制造的包装容器型号的,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重新申请领取制造许可证。

第二十条 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

制造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单位应当于制造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提出延续申请。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在制造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第二十一条 从事二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活动的单位,应当在首次制造活动开始30日前,将符合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一类、二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制定的编码规则,对生产的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统一编码,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将上一的编码清单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使用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进行保养和维修,并作出记录。发现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停止使用,进行处理。

使用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单位,还应当对其使用的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每五年进行一次安全性能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进口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应当经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审查批准。

进口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计单位所在国核安全监管部门颁发的设计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二)设计安全评价报告书;

(三)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单位相关业绩的证明材料;

(四)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质量合格证明;

(五)符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和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安全国家标准的说明材料。

进口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审查批准程序,依照本条例第十条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进口二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进口单位应当将包装容器质量合格证明以及符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和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安全国家标准的说明材料,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在办理一类、二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进口审批和备案手续时,应当同时确定进口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编码。

第四章 放射性物品的运输

第二十七条 托运人应当持有国家规定的核安全或者辐射安全许可文件,并对放射性物品运输中的安全负责,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措施,选用优化的运输方式,制定辐射事故应急方案,预防辐射事故发生。

托运人应当按照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编制运输说明书和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指南。运输说明书应当包括拟运输放射性物品的品名、数量、物理化学形态、危害风险等内容。第二十八条 托运人和承运人应当对其直接从事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工作人员进行运输安全和应急响应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托运人和承运人应当按照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在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和运输工具上设置标识和警示。

第二十九条 托运人和承运人应当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和辐射防护的有关规定,对直接从事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第三十条 放射性物品托运前,托运人应当使用与其类别相适应的包装容器进行包装,配备必要的辐射监测设备、防护用品和防盗、防破坏设备。

第三十一条 一类放射性物品启运前,托运人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放射性污染监测机构对其表面污染和辐射水平实施监测。监测机构应当出具辐射监测报告。

二类、三类放射性物品启运前,托运人应当对其表面污染和辐射水平实施监测,并编制辐射监测报告。

监测结果不符合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国家标准的,不得启运。

第三十二条 托运人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运输资质的承运人运输放射性物品。

承运人资质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交通运输、铁路、民航、邮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托运人应当向承运人提交运输说明书、辐射监测报告和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指南,并对承运人进行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等知识的培训。

第三十四条 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前,托运人应当编制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审查批准。

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应当包括拟运输放射性物品的品名、数量、包装容器、运输方式、辐射防护、应急措施等内容。

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的审查批准程序,依照本条例第十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前,托运人应当将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批准文件、辐射监测报告,报启运地、途经地和抵达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 通过公路运输放射性物品的,托运人应当向抵达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领取放射性物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

第三十七条 通过水路运输放射性物品的,载运船舶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申报手续,经批准后方可进出港口或者装卸。

第三十八条 通过铁路、航空运输放射性物品的,按照国务院铁路、民航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邮寄放射性物品的,按照国务院邮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第三十九条 一类放射性物品从境外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输的,应当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审查批准。

托运人应当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提交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材料和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应当对放射性物品运输中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作出规定。

第四十一条 放射性物品运输中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辐射事故时,承运人、托运人或者最先到达现场的救援人员,应当按照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指南的要求,做好事故应急响应,并立即报告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抄送同级公安、卫生主管部门。

接到报告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工作,并按照国家突发事件分级报告的规定及时上报辐射事故信息。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二条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行使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权对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实施监督检查。

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四十三条 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出示证件,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并对监督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情况作出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签字确认。被检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拒绝签字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第四十四条 监督检查人员发现经批准的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设计确有重大设计安全缺陷的,应当责令停止制造或者使用,并提请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撤销设计批准书。

第四十五条 监督检查人员发现放射性物品运输活动有不符合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国家标准情形的,或者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单位有不符合制造许可证规定条件情形的,应当责令限期整改;发现放射性物品运输活动可能对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造成辐射危害的,有权责令停止运输。

第四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行使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照本条例规定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

(二)发现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

(三)不依法履行放射性物品运输辐射事故应急职责的;

(四)有其他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行为的。

第四十八条 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设计、制造单位未按照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设计、制造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九条 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设计、制造单位将未取得设计批准书的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设计,或者将未备案的二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设计用于制造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条 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设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对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设计进行安全性能评价的;

(二)未如实记录设计和安全性能评价过程的。

第五十一条 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未取得制造许可证擅自从事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活动的;

(二)制造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按照规定办理延续手续,继续从事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活动的;

(三)变更制造许可证许可制造的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型号,未按照规定重新申请领取制造许可证的。

第五十二条 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单位变更单位名称、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未依法办理制造许可证变更手续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暂扣或者吊销制造许可证。第五十三条 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制造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将未经质量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交付使用的;

(二)未按照规定对生产的一类、二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统一编码的;

(三)未按照规定将一类、二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编码清单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的;

(四)在二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首次制造活动开始前,未按照规定将有关证明材料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的。

第五十四条 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使用单位未按照规定对其使用的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进行安全性能评价,或者未将评价结果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五条 未经批准进口一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进口二类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未按照规定办理备案手续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六条 托运人未取得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批准文件擅自运输一类放射性物品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 托运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制定辐射事故应急方案的;

(二)未按照规定编制运输说明书和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指南的;

(三)委托不具有运输资质的承运人运输放射性物品的。第五十八条 托运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启运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放射性物品运输活动,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启运前未按照规定对放射性物品表面污染和辐射水平实施监测的;

(二)将经监测不符合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品交付启运的;

(三)未向承运人提交运输说明书、辐射监测报告和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指南的;

(四)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前,未按照规定将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批准文件、辐射监测报告进行备案的。

第五十九条 托运人和承运人在放射性物品运输活动中,有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危险货物运输规定行为的,由公安、交通运输、铁路等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六十条 未经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批准,将一类放射性物品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输的,由海关责令托运人退运该放射性物品,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托运人不明的,由承运人承担退运该放射性物品的责任,或者承担该放射性物品的处置费用。

第六十一条 在放射性物品运输过程中造成辐射事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以罚款,罚款数额按照辐射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二十计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辐射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第六十二条 单位伪造、变造、转让一籺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设计批准书、制造许可证、进口批准书,或者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批准文件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收缴或者吊销伪造、变造、转让的许可证、批准书、批准文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三条 拒绝或者阻碍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四条 军队运输放射性物品,由军队有关主管部门依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十五条

含放射性物品的仪器或者设备在运输时,其包容放射性物品的部件应当符合本条例有关放射性物品包装容器的规定。

慢性放射性肠炎临床分析 篇7

关键词:慢性放射性肠炎,临床分析:治疗结果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性治疗后而引起的肠道损害, 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 故又称放射性小肠、结肠和直肠炎, 本病发生与每次治疗放射线剂量、每疗程放射线总量、患者营养状况、是否有手术治疗及化疗有关[1]。临床上以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 并以腹痛、脓血便、肠道狭窄、肠梗阻、瘘管形成、低热为其特点[2]。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 发病的缓急, 一般将放射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 为慢性放射性肠炎, 治疗困难, 病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现报告江苏涟水县中医院收治的1例慢性放射性肠炎以及有关文献加以总结分析。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 因宫颈癌放疗2年, 腹痛、腹泻一年半, 加重半年入院。患者于2008年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 检查出患有宫颈癌, 因年龄偏大且体弱故行放射治疗10周, 之后大便一直不成形, 日1~2次, 无脓血便, 无明显腹痛, 但精神食欲较好。2009年出现腹痛, 腹痛主要位于下腹正中, 呈隐痛, 便前疼痛明显, 便后较轻。大便次数3~4次/天, 有时带有黏液。2009年12月出现腹痛加剧, 呈持续性疼痛, 阵发性加剧, 难以忍受, 影响夜间休息及日间生活, 曾就诊于当地医院, 症状似有好转, 但不明显。入院查体, 体型消瘦, 结膜苍白,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心肺无异常, 腹部平坦, 中下腹可见皮肤色素沉着, 腹软有压痛。辅助检查, 血红蛋白80g/L, 血白蛋白29g/L, 球蛋白34g/L, 余正常。腹部彩超未见异常, 结肠镜检查, 见肠腔黏膜粗糙, 多处糜烂及斑片状溃疡, 触之易出血, 内镜尚能通过, 活检为黏膜慢性炎。入院后予以解痉、饮食限制、电解质平衡及保留灌肠等对症治疗, 患者症状有所好转出院。

2 讨论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性治疗后而引起的肠道损害, 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 故又称放射性小肠、结肠和直肠炎, 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大小, 发病缓急, 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又根据射线来源、放置的体内外位置不同将其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和内照射放射病。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 为慢性放射性肠炎, 慢性放射性肠炎约85%发生于放疗结束后6~24个月, 其余15%患者在数年之后才出现症状。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病率尚不明确, 一般认为2%~5%。导致放射性肠炎的最低照射量差异很大, 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 照射时间和强度; (2) 腹腔或盆腔内粘连固定的肠断易受放射性损坏; (3) 子宫切除后直肠所受到的辐射量较子宫未切除者高, 更易发生放射性直肠炎; (4) 肠道不同部位放射性损伤的剂量不同:小肠在45~65Gy, 结肠在45~60Gy, 直肠在55~80Gy。

放射性肠炎主要病理特征为间质纤维化和进行性闭塞性血管炎[3]。可以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 急性期改变包括绒毛缩短、黏膜厚度明显减低、充血、水肿、广泛的炎细胞浸润、隐窝脓肿、糜烂改变[4]。亚急性期改变包括血管壁增厚、黏膜下层增厚、溃疡形成、异性放射性纤维母细胞。慢性期包括肠道狭窄, 可出现溃疡、坏死或穿孔, 瘘管形成、腹腔粘连, 癌变是晚期并发症。慢性放射性肠炎症状出现在放疗结束后6~24个月或更长时间, 小肠病变多见于末端回肠, 表现为恶心、肠梗阻常见。结肠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 表现为腹痛、梗阻较少见, 瘘管形成多见。慢性放射性肠炎主要通过消化道钡剂检查、结肠镜检查、血管造影。钡剂灌肠示肠黏膜可呈小锯齿样边缘, 肠壁僵硬或痉挛, 有时可见肠段狭窄、溃疡和瘘管形成。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增厚、变硬及特征性毛细血管扩张、溃疡和肠腔狭窄。增厚变硬黏膜以及环状狭窄的肠段或边缘坚硬的钻孔样溃疡, 如周围毛细血管扩张不明显, 可能被误诊为癌肿。

慢性放射性肠炎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有放疗史, 出现恶心、腹痛等症状时, 结合相关检查可明确, 但要与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相鉴别。慢性放射性肠炎治疗困难, 主要采取内科对症支持治疗, 尤以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效果更佳, 可使药物直接作用病变部位。肠狭窄、穿孔等并发症时, 经内科治疗无效时需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宁.放射性肠炎的病程和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4, 24 (7) :385-389.

[2]蔡立勉, 潘秀珍.放射性肠炎的防治[J].新医学, 1999, 30 (11) :628-629.

[3]张学琴, 王霄英.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MRI初步研究[J].磁共振成像, 2010, 1 (4) :264-267.

放射性龋齿如何护理 篇8

放疗前先治牙在放疗之前要进行口腔检查,尽可能地治疗龋坏牙齿,去除所有金属充填体和修复体,用非金属材料充填。尽早拔除残根、残冠,治疗严重的牙周病和对放疗有不良影响的牙齿,避免放疗中急性炎症发作和放疗后拔牙,拔牙后7~10天才可开始放疗。

放疗中需护牙放疗产生的射线会损伤口腔黏膜,抑制唾液腺分泌,使口腔干燥,易滋生细菌,牙齿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钙。因此,放疗中对牙齿要注意保护,洗必泰有较强杀菌作用,能迅速修复黏膜上皮。维生素E、维生素B12有润滑、缓解口腔干燥、提高牙齿自洁能力的作用,还可保护口腔黏膜,增强牙齿及其周围组织的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所以,放疗期间可应用洗必泰及维生素E、维生素B12

放疗后勤清洁放疗后应注意牙齿的清洁,最好使用含氟牙膏(或局部应用含氟制剂),并延长刷牙、漱口的时间(3~5分钟)。如果出现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及放射性口腔炎,可应用洗必泰液含漱,并使用药物(或按摩)刺激唾液分泌,促进口腔的自洁。另外,茶水有减少龋病发生的作用,患者可在三餐后用茶水漱口。

上一篇:韩寒励志青春经典语录下一篇:婆媳相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