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化学

2024-09-21

放射化学(共10篇)

放射化学 篇1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 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和实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不确定度的大小[1]。当对放射性物质进行分析时, 由于放射性衰变是个随即过程, 情况变的更为复杂。低水平的放射性测量﹑放射性衰变和本低涨落是造成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即“计数统计误差”是造成测量误差的根本因素。因此, 对放射性核素分析结果进行不确定评定具有重要意义。

水中氚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依据为《水中氚的分析方法》 (GB12375-90) [2], 前期处理过程较为复杂, 因此引起不确定度的参量也较多。此次不确定定度采用环境水样进行实验, 对不确定度的各个分量进行评估。

1 实验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超低本底液闪谱 (型号为Quantulus1220-3, Perkin Elmer) ;电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蒸馏装置。

高锰酸钾、Hisafe3闪烁液、氢氧化钠、标准氚水 (Perkin Elmer, 样品编号为1210-121) 、无氚水 (含氚浓度低于0.1Bq/L的水) 。

1.2 实验步骤

1.2.1 样品分析程序

取300m L水样, 放入蒸馏瓶中, 然后向蒸馏瓶中加入0.3高锰酸钾和1.5g氢氧化钠。盖好磨口玻璃塞子, 并装好蛇形冷凝管。加热蒸馏, 将开始蒸出的50~100m L蒸馏液弃去, 然后收集中间的约100m L蒸馏液收集于磨口塞玻璃瓶中准备用于样品测量, 其余舍弃。用电导率仪测定蒸馏液的电导率≤5μS·cm-1。如果电导率≥5μS·cm-1, 水样应重新蒸馏。取8.00m L蒸馏液和12.00m L Hisafe3闪烁液, 放入20m L样品计数瓶中, 旋紧瓶盖, 振荡混合均匀后放入超低本底液闪谱样品室中, 避光12h以上, 进行测量。

水中氚活度浓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为水中氚活度浓度, Bq/L;Ng为样品源计数率, min-1;Nb为本底计数率, min-1;K为单位换算系数, 0.06 (衰变分) / (Bq·m L) ;E为仪器的探测效率, %;V为测量时所用水样体积, m L。

1.2.2 仪器效率刻度

取8.00m L标准氚水和12.00m L Hisafe3闪烁液, 放入20m L样品计数瓶中, 旋紧瓶盖, 振荡混合均匀后放入超低本底液闪谱样品室中, 避光12h以上, 进行测量。

2 不确定度分量的评估

根据式 (1) 确定的水中氚的放射化学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度主要由仪器测量的不确定度 (u1) 、样品取样体积的不确定度 (u2) 和仪器探测效率的不确定度 (u3) 三个部分组成。

2.1 仪器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超低本底液闪谱测量的是氚衰变释放的β粒子, 为统计性测量, 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0为样品源计数率, 4.78min-1;nb为仪器本底计数率, 4.08min-1;t0为样品源计数时间, 1000min;tb为本底测量时间, 1000min。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 (2) , 计算出样品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1=13.44%。

2.2 样品取样体积的不确定度评定

样品取样体积不确定度是指移液枪体积校准的不确定度 (u2) 。查移液枪证书, 5m L移液枪的校准不确定度为0.006m L。因膨胀系数作用, 液体体积发生变化, 实验室室温的变化范围为20~24℃, 水的体积膨胀系数为0.00021℃-1。假定温度变化分布为矩形分布, 则由温度效应引起的体积变化为5×0.00021×4=0.0042m L, 假设其为矩形分布, 其标准不确定度为则移液枪体积校准的不确定度u2= (0.0062+0.00242) 1/2=0.0065m L, 其相对不确定度ur2=0.0065/5=0.129%。

2.3 仪器探测效率的不确定度评定

仪器效率刻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为仪器的探测效率, %;ND为标准氚水计数率, min-1;Nb为本底计数率, min-1;D为加入到标准氚水中氚的衰变数, 衰变·min-1。

仪器探测效率的不确定度主要是由测量仪器计数引起的不确定度 (u31) 、移液枪体积校准的不确定度 (u32) 和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 (u33) 三个部分组成。

2.3.1 测量仪器计数的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仪器计数的不确定度评定公式同公式 (2) 。此时, n0为样品源计数率, 398.277min-1;nb为仪器本底计数率, 4.08min-1;t0为样品源计数时间, 600min;tb为本底测量时间, 1000min。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 (2) , 计算出样品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31=0.207%。

2.3.2 移液枪体积校准的不确定度的评定

移液枪体积校准的不确定度的评定同ur2, 即ur32为0.129%。

2.3.3 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评定

标准氚水由Perkin Elmer生产, 查其证书可知, 扩展不确定度为1.2%, 扩展因子为2, 则ur33为0.6%。

仪器探测效率的相对不确定度ur3计算公式如下:

代入数据, 可计算出ur3为0.648%。

3 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合成相对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如下:

各分量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计算结果见表1。

将数据代入公式, 可得ur=13.46%, 取包含因子k为2, 扩展不确定度U为26.91%。

4 结论

对氚活度浓度为5.86Bq/L的水样来说, 其放射化学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度主要仪器测量的不确定度、样品取样体积的不确定度和仪器探测效率的不确定度三个部分组成。其中, 仪器测量的不确定度贡献值最大, 仪器探测效率的不确定度次之, 样品取样体积的不确定度贡献值最小。因此, 在进行水中氚活度浓度分析时, 应注重仪器测量参数设置, 减少不确定度。

摘要:对水中氚放射化学分析方法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其放射化学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度主要由仪器测量的不确定度、样品取样体积的不确定度和仪器探测效率的不确定度三个部分组成。对氚活度浓度为5.86Bq/L的水样来说, 其合成相对不确定度为26.91% (k=2) 。

关键词:氚,不确定度,评定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司.《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0:1.

[2]《水中氚的分析方法》 (GB12375-90) .

放射化学 篇2

一.总则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辐射事故所致的危害,加强医院射线装置的安全监测和控制等管理工作,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受检者以及装置周围人员的健康安全,避免环境辐射污染,在一旦发生放射诊疗事件时,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应急响应行动,保护工作人员及公众及环境的安全,特制定本应急响应预案。

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安部令2001第16号《放射事故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第46号令《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2.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科涉及射线装置工作场所内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造成人员及设备设施事故的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工作。放射危险性的主要表现:当发生意外及人为等原因(如射线装置失控)时,会发生工作人员或公众受到意外照射。

二、放射科放射事件应急小组

三、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的原则

(一)迅速报告原则;

(二)主动抢救原则;

(三)生命第一的原则;

(四)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

(五)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原则。

四、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一)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二)应急小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三)事故处理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

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

(四)各种事故处理以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凡严重或重大的事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

放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流程图

突发事件

现场工作人员

应急领导小组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应急工作小组

现场处理人员

医务处

急诊科

调查、协调、汇报组织临床科室协助救治

进行突发事件处理

提供支援和协调

组织救治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通知有关部门

六、事故分级与报告:

放射突发事件小组全面负责放射事件应急有关工作,并根据放射事件的程度及时报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规定,在2小时内上报区环保局、卫生局和公安局。同时在12小时内填写《放射源事故报告表》报送区环保局、卫生局和公安局。

七、启动应急预案:

由放射突发事件小组统一指挥,工作人员应服从指挥,相互配合,支持。

u

现场控制:切断射线装置的电源,除了工作人员外,禁止其他人员进出辐射污染区;

u

病人救治:对受到辐射伤害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而后转到指定医院治疗;

u

现场保护:配合区公安局、卫生局、环保局进行现场调查;

u

接触隔离:对放射事故造成的影像进行评估和总结,找出原因,为整改提供依据。医务管理处组织对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u

通知设备科或相关公司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

u

整改:环保局、卫生局和公安局联合调查的结论和建议进行整改,杜绝安全隐患,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八、应急响应的终止:

故障设备维修后,要经过XX市疾病控制中心放射防护专业人员对设备和场所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篇二

放射科应急预案

为了预防和处理放射科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制定如下应急处理预案:

科室应急组织及职责:

科室应急小组组长:放射科主任

成员:放射科全体工作人员。

职责:严格执行放射科各项工作制度及规定,组织实施可能各项意外事件发生的处理和上报

科室意外应急事件的上报制度:

放射科发生意外应急事件后,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积极处理的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在其指导下工作。

放射科定期自查与监测制度:

放射科质量控制及安全防护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放射科的医疗治疗、设备性能、抢救物品及药品等进行检查和维护,配合省、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定期监测与检查,以预防各项意外、应急事件的发生,并保障应急事件处理的有效进行。

应急事件处理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科室各项相关制度与操作规程,做好科室的质量控制,执行科室自查与监测,并配合医院及上级各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为各种突发、应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做好保障。

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

1.放射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2.及时上报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处理;

3.组织封闭现场,消除可能导致辐射污染突发事件扩大的隐患;

4.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5.事故处理必须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放射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

6.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域;

7.负责组织抢救、转运伤员;

8.组织灾害消除后重建和环境保护;

9.组织进行总体善后处理。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放射科各项应急控制处理措施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责任制,积极配合临床科室进行需要的影像学检查,要有高度责任心,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病人。并详细、完整、准确初具诊断报告,妥善保存相关资料。

2、做好传染病防治、消毒及隔离工作,尽量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

3、为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正常启动,本科室要积极配合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各科室的工作,保证检查到位。

4、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知识的掌握及诊治技能,组织学习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实施办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5、加强科室院内感染管理与监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6、检查诊断室要保持通风、清洁。一旦接诊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病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病人后,要根据其传染性质、传播途径进行消毒隔离。室内进行空气消毒,物体表面使用消毒剂擦拭。

其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突发停电:及时关闭各机器、设备电源,保护机器、设备,并同时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与后勤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及时解决问题。

2、计算机、网络故障:立即通知相关部门、人员处理故障,保证病人的检查及资料的完整。

3、火灾:立即报警;通知医院相关部门切断电源;保护机器、设备及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安全。

4、水灾:立即通知医院相关部门,保护机器、设备,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

5、重大突发事件:如有火灾、水灾、大型交通事故、大型食物中毒、等重大突发事件,由科主任负责组织科室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保证医务人员、病人的安全,尽可能保障安全有序的影像检查工作。

6、节假日如发生特使情况,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实施首诊负责制,并及时通知科主任及医院相关部门值班人员。

放射性污染的应急处理制度

1.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2.放射性污染去污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A.对任何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原则上都应尽快去除干净,避免污染放射性核素播散。

B.对人体体表放射性污染应该避免过度的去污处理而损伤皮肤和促进放射性核素的人体吸收。

C.对人体体表创伤部位放射性污染的处理应优先于对健康体表污染的处理。

D.对人体体表放射性污染禁用促进放射性核素吸收的有机溶剂、浓度较大的酸、碱溶剂和刺激性强的溶剂。

3.在放射性核素操作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放射性污染,应按《放射性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及时去污处理。

4.对于仅局限在科室内部的一般性污染应及时通知技术组组长,严重污染时应立即通知科室主任。

5.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重大污染,还应立即通知当地环保部门。

6.事后应及时对严重的污染事故进行总结,以便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并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对于违反放射性核素操作规程,而导致放射性污染的人员应给予相应处罚。

放射性源遗失或被盗的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放射性源的遗失或被盗,应立即保护现场。

2.当事人应立即向核医学主任汇报,并由主任向医院院长汇报,同时向成都市公安局、环保局、成华区卫生局报告。

3.值班人员一旦发生有盗窃情况,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后勤科(电话:65272523)。

一旦发生放射性源的遗失或被盗,医院相关人员应密切配合协助调查取证。

超声、心电检查危重患者抢救应急预案

1.超声、心电等检查时必须有医生在场,在检查前应对患者是否能接受检查进行评估。如属危重患者一般劝其暂停检查,如患者必须接受检查的,应通知其所在科室派医师到场协助。

2.在检查过程中,如患者病情重,应有家属在检查室陪同检查,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遇到意外情况及时通知病区的值班医师。

3.如患者接受检查时出现意外,超声、心电图检查医师应立即停止检查,迅速投入抢救。并在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所在病区的值班医师,请求协助抢救。

4.超声、心电室工作人员应仔细观察,随时掌握受检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5.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状态良好,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6.超声、心电室医师应掌握基本的抢救知识,在专科医生到达现场前,能够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放射科危重患者救治预案

1.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生各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病情变化和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检查。

2.在场的医生和护士立即处置病人,吸氧、测血压、吸痰,使用必要的急救用药。同时将身体放平,头侧转,以防呕吐物堵塞喉道。必要时使用气管插管。

3.放射科医技人员一方面配合医生护士急救,另一方面电话通知医院总值班,同时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接到通知后,要立即赶至现场组织抢救。

4.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医患建立协调配合的良好关系,以利于对患者的抢救治疗。

5.当现场急救后确认病情趋于稳定时,应立即转入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治疗。

6.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状态良好,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7.放射科实行科主任二线听班制度,保证24小时联系畅通,并迅速到位。

放射化学 篇3

【关键词】 放射诊疗;放射防护;监测

【中图分类号】R1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63-01

在疾病诊断中,放射诊疗方式应用范围广,影响力大,为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放射诊疗设备地不断改进,被大量应用于临床中。但在日常工作中,一些放射诊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因缺乏放射防护意识,使自己和患者受到了电离辐射,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1]。因此,笔者根据放射诊疗机构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从监测的角度对放射防护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放射防护标准

为减少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在放射诊疗机构受到超额的放射照射剂量,国家颁布了卫生部令《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在颁布的标准中,对放射诊疗机构和放射工作人员提出了要求[2]。

2 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存在的问题

2.1 放射防护监督问题 一些放射诊疗机构选择的工作场所不符合国家防护规范,在对工作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时,没有向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没有取得审批手续,从而留下设计不合理、机房面积不足、防护措施不达标等安全隐患,造成经济损失[3]。如对象山县水晶乡卫生院的检查发现,该院位于门诊楼1楼放射科X光室的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DR),由北京中科美伦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ZK-DR(A),编号为20130709269,机器性能检查符合《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76-2011)规定的技术要求,虽然机房的防护监测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l8871-2002)中相关剂量限值的要求,但机房受检者防护门处存在X射线泄漏问题,上门缝0.97μSv/h,下门缝0.14μSv/h,左门缝0.35μSv/h,右门缝0.36μSv/h,中心0.34μSv/h,(本底:0.06~0.16μSv/h)。而象州县大乐镇卫生院的X射线摄影系统符合标准,但机房同样存在防护门处X射线泄漏问题,上门缝0.83μSv/h,下门缝0.52μSv/h,左门缝0.28μSv/h,右门缝0.52μSv/h,中心0.41μSv/h,(本底:0.06~0.16μSv/h)。因此,两所卫生院需要加强监测个人防护。

此外,卫生监督部门中放射卫生监督专业人员少,日常监督不到位,不了解自己负责区域内的医疗设备情况,导致多数放射诊疗设备没有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造成多数设备处于无证上岗的情况。如在象州县象州镇卫生院第一次检查时发现,该院的深圳市蓝韵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KeenRay TOP-U,编号为DU0114800369的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超过了标准要求规定的±5%或±5kV,在检查后卫生院联系了厂家工程师到卫生院对机子进行了调试,使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达到了标准要求。

2.2 投入到放射诊疗设备防护不足 从对放射机构监测中发现,一些基层放射机构由于缺乏资金,购买已经淘汰的放射设备或购买二手、三手的设备或是改装组机,这些设备的放射防护性能较差,并且不能保证诊断质量,在为患者诊疗时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导致患者重复检查,接受过多的辐射剂量,并且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与一些基层的放射机构相反,一些大型放射诊疗机构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盲目引进部分放射诊疗设备,开展多个项目的诊疗活动,但由于监测设备防护机制的落后,未对设备进行稳定状态监测,使设备管理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导致防护不足。

2.3 工作人员及患者个人放射防护意识差 一些放射诊疗机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意识差,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放射辐射的危害性,对放射防护不重视,没有使用个人防护放射用品,个人剂量监测剂即便是在工作时间也没有按照规定佩戴,而且一些工作人员不具有上岗资格,放射诊疗机构为了追求效益和医疗诊断效果,对放射防护工作不重视。还有一些放射机构的工作人员贪图经济效益,增加诊断胶片量,从而增加了患者接受放射照射的剂量。此外,放射诊疗机构在申请设备许可证时,为患者配备了放射防护用品,但患者在接受检查时,一些放射诊疗机构未能按照规定为患者使用非照射部位的防护用品,使防护用品成为摆设,并且一些放射医疗机构的医生对患者接受放射检查项目不具备正当的分析能力,将放射检查项目作为常规检查,随意让患者接受放射检查,使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放射照射,增加了照射剂量。

3 改进方法

3.1 加强放射诊疗机构的监督工作 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法令法规对放射诊疗机构的射线诊疗机房、设备进行评估,执行国家规定的审批手续,保证放射诊疗机构的防护设施达到国家要求。对评估不合格的放射诊疗机构限期整改,直至符合规定。监督部门在检查过程中要重点检查放射诊疗机构是否在其资质范围内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检查其出具的报告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检查人员、设备是否满足诊疗工作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剂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将放射防护工作作为考核放射诊疗机构建设质量的依据[4]。

3.2 加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设备的管理 根据相关规定,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设备平均每年都要进行1次检修和状态评测,通过检修和评测状态评估放射设备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保证患者接受辐射的剂量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患者由于设备不稳定和灵敏度低等原因重复检查,造成辐射剂量的增加[5]。此外,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要了解放射设备的性能,在不影响诊断效果的情况下,要为患者选择低电流、高电压合理的测量值,缩短曝光时间、缩小照射的范围,在保证图像清晰的前提下,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并尽量控制在患者需要检查的部位。

3.3 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个人防护意识 针对放射诊疗机构存在的问题,监督部门要定期举办培训班,根据不同职位的人员做不同的宣传工作,如放射诊疗机构的领导要学习管理及防护意识方面知识;放射工作人员要参加培训学习,学习防护知识,通过培训、学习和宣传多种渠道,提高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工作的意识,做到合理使用放射诊疗设备,不危害他人的利益。此外,对就诊的患者宣传电离辐射的危害性,指导患者进行自我防护,在为患者诊疗过程中帮助患者做好防护措施。

4 小结

针对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监测中的问题,除上述应对措施外,放射诊疗机构在增加设备的同时,还需要提升放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应对设备发生问题时的应对预案,并设定紧急情况,进行实地演练,以保证应对紧急情况的预案具有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特点。

综上所述,在放射诊疗机构的防护工作中,放射工作人员要提高业务水平、防护意识,建立健全放射诊疗的监督机制,从而降低由放射防护导致的事故,以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雷,邳建庭,李春富,等.北京市通州区公立与私立医院放射诊疗场所防护监测与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4,8(5):219-221.

[2]郑钧正.医疗照射防护是现代社会必须充分重视与强化的热点课题[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31(10):755-757,763.

[3]谭育林.放射防护质量量化评价对医疗机构放射防护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751-753.

[4]郝欢.医院放射防护问题及对策浅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4,32(2):108.

[5]谭红玉,邓群娣,杨水兰,等.浅谈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对放射防护管理的促进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9):29-30.

放射化学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南大学第六临床学院湘潭市中心医院2012 年1 月- 2013年1 月收治的62 例患者,全部病例资料完整、并接受IMRT。根据是否同步化疗分为IMRT同步化疗组(同步放化组)34 例、单独IMRT组(单放组)28 例,单放组患者由于自身原因拒绝同步化疗。所有病例经病理学证实为鳞癌。由两位妇瘤科主治以上医师检查,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标准进行分期。62例患者均为初治患者,治疗前功能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2 分,白细胞计数>3.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血小板计数>80×109/L,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正常。

1.2 治疗方法

1.2.1放射治疗

1IMRT实施:患者热塑网膜固定,定位前1 h排空膀胱饮800~1 000 ml水(含有泛影葡胺10~20 ml)后憋尿,5 mm层厚增强CT扫描,扫描范围T10下缘至股骨上端,扫描图像传至计划系统。放疗医师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宫颈肿瘤为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转移淋巴结为GTVnd。根据肿瘤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勾画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包括:子宫、宫颈、宫旁组织、部分阴道(视阴道侵及范围而定)、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引流区。GTV外放10 mm为PGTV;GTVnd外放10 mm为PGTVnd;CTV在宫颈处外放15 mm,在子宫体处外放15 mm,其余CTV外放7 mm为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处方剂量:PTV:45 Gy,PGTV:50 Gy,PGTVnd:50~55 Gy,宫旁侵犯时补量10 Gy。危及器官勾画包括:小肠、结肠、直肠、膀胱、股骨头。调强放疗计划一般设5~7个共面照射野,要求>95%处方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常规剂量分割1.8~2.0 Gy/次,1次/d,5次/周。2腔内照射实施:腔内后装治疗采用192 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照射结束后开始,每次A点剂量为500 c Gy,25~30 Gy/5~6次,每周2或3次,A点总剂量>80Gy。放疗期间,每日行阴道冲洗。

1.2.2同步化疗

放疗期间,DDP方案或PF方案同步化疗。DDP方案:顺铂40 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每周放疗前实施。PF方案:顺铂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氟尿嘧啶1 000 mg/m2,持续静脉泵入,第1~4天,每4周1次,共2个周期。

1.2.3同步放化疗治疗终止标准

同步放化疗期间每周复查血常规,出现以下情况:白细胞计数<2.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计数<50×109/L则停止下次化疗,立即予升高白细胞、升血小板等对症处理。如果患者PS下降、自觉难以耐受同步化疗时,也终止下周期同步化疗。当白细胞计数恢复至>2.0×109/L,血小板计数>50×109/L时继续放疗。

1.3 不良反应

急性骨髓抑制反应及胃肠道反应的评价标准主要采用的是不良事件的常见术语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 3.0 分级标准。慢性放射性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的评价标准主要根据北美放射肿瘤学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晚期放射损伤分级方案进行分级。

1.4 近期疗效评价

同步放化疗结束后4 周依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对原发灶和肿大淋巴结进行治疗后客观反应评价。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complete response,PR)、病灶稳定(stable disease,SD)和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CR指所有已知病灶消失并保持≥4 周,PR指肿瘤最大直径之和减少≥30%并保持4 周,PD指最大直径之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SD为测量数据在PR与PD之间。以CR+PR计算有效率。

1.5 远期疗效评价

随访2 年,评价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率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 χ2检验并行t检验,生存分析用Kaplan- 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特征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随访情况

全组病例从治疗结束开始随访,随访至2015 年1 月,无1 例失访。

2.3 近期疗效评价

放疗结束后4 周,进行近期疗效评价。两组有效率(CR+PR)为100%。同步放化组近期完全缓解率为85.29%,单放组近期完全缓解率为78.57%,两组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6,P =0.490)。见表2。

2.4 两组患者2 年生存率比较

同步放化组患者2 年总生存率为85.29%(29/34),2 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47%(26/34)。单放组2年生存率为82.14%(23/28),2 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1.43%(20/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例(%)

2.5 毒副反应比较

2.5.1急性毒副反应

同步放化组与单放组3、4级的骨髓抑制分别为32.35%和10.71%,同步放化疗组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3、4级急性放射性肠炎及3、4级放射性膀胱炎,同步放化疗组1、2级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级急性放射性泌尿系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2慢性毒副反应

两组未见3、4级慢性放射性肠炎及3、4级放射性膀胱炎,两组1、2级放射性肠炎及1、2级慢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例(%)

例(%)

3 讨论

宫颈癌早期通过标准的手术或放疗,5 年生存率较为理想,但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ⅣA期)单独放疗效果并不满意,其中ⅢB~Ⅳ期宫颈癌单独放疗5 年生存率仅为10%~45%。单独根治性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局部控制不满意,其次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播散[3],文献报道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盆腔复发率为70%,远处转移约占30%[4]。肿瘤缺乏氧细胞的存在、放射野布局及放疗剂量的限制等因素制约着单独放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控制。

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表明,以顺铂类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较单独放疗明显改善中晚期宫颈癌生存率。同步放化疗目的是使放疗和化疗产生协同作用,以提高疗效,并将治疗中发生的毒副反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同步放化疗提高宫颈癌治疗疗效的机制可能如下:化疗抑制亚致死性肿瘤细胞的修复;化疗可直接作用肿瘤本身,减少肿瘤体积,减少放疗对乏氧细胞的数量;化疗可促使细胞同步进入放疗敏感的细胞周期(G2、M);促使非增殖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同步放化疗作用于细胞不同时期,从而起互补作用,但不延长治疗时间。

2008 年,VALE等[5]的Meta分析显示,同步放化疗相对单独放疗,5 年生存率提高6%。同步放化疗不但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而且可以降低远处转移率。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已将此列为局部晚期宫颈癌和早期高危宫颈癌的标准治疗。

在宫颈癌治疗中,IMRT主要潜在优势是塑造一个优势剂量分布。剂量学研究表明,盆腔IMRT为复发风险区域提供高度适形的剂量,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包括骨髓、肠、肾(主动脉旁延长野治疗)、脊髓、直肠和膀胱。为腹腔脏器提供比周围的盆腔淋巴引流区较低的剂量,能够减少急性和晚期治疗的副作用。

理论上调强放疗毒副作用的降低给同步化疗强度带来提升空间,从而可以提高疗效。但是本研究结果并未看到令人惊喜的结果。本研究发现IMRT放疗同步化组与单独IMRT组2 年生存率、2 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这可能与随访时间短,样本含量小有关。IMRT同步放化疗导致非血液学毒性与单独IMRT比较无明显差异,但3、4 级血液学毒性在本研究中达30~40%,明显高于以前的西方研究报道[6,7]的3、4 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20%左右。目前尚不清楚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否为源于方案实施的情况或种族差异。本研究中3、4 级血液学毒性也显著高于国内学者[8,9]报道的结果。这可能与顺铂每周给药的剂量不同有关,本研究中顺铂40 mg/(m2·周),其他学者多采用顺铂20~30 mg/(m2·周)[8,9]。

IMRT同步放化疗相对常规同步放化疗毒副作用降低,但其相对单独IMRT,3、4 级血液学毒性仍显而易见。本研究发现,两种治疗方式(IMRT同步化疗与单独IMRT)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本实验需要继续随访、收集大样本资料,进一步验证其远期疗效及慢性毒副作用。

摘要:目的 分析调强放射治疗(IMRT)同步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与单独IMRT两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及急、慢性毒副反应的差异,探索IMRT同步化疗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2例ⅡAⅣA期的宫颈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IMRT同步化疗组(同步放化组,34例)与单独IMR T组(单放组,28例),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2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急性骨髓抑制、急性胃肠道反应、急性泌尿系反应、慢性放射性肠炎、慢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的差异。结果 1同步放化组近期完全缓解率为85.29%(29/34),2年总生存率为85.29%(29/34),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47%(26/34);单放组近期完全缓解率为78.57%(22/28),2年总生存率为82.14%(23/28),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1.43%(20/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同步放化组与单放组3、4级的骨髓抑制分别为32.35%和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3、4级急性胃肠道反应及急性泌尿系反应。慢性放射性肠炎、慢性放射性膀胱炎同步放化组发生率分别为17.65%和5.88%,单放组发生率分别为14.29%、3.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IMRT同步化疗较单独IMRT未提高宫颈癌近期疗效及2年生存率,其最终疗效,有待继续随访及进一步高级别临床研究。2IMRT同步化疗与单独IMRT治疗宫颈癌比较,急性胃肠道反应、急性泌尿系反应、慢性放射性肠炎及慢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未见增加,严重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增加。

关键词:宫颈癌,调强放疗,同步放化疗,2年总生存率,2年无进展生存率

参考文献

[1]ANGIOLI R,PLOTTI F,MONTERA R,et al.Neoadjuvant chemother apy plus radical surgery followed by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J].Gynecologic Oncology,2012,127(2):290-296.

[2]WIEBE E,LYNETTE D,GILLIAN T.Cancer of the cervix uteri[J].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Obstetrics,2012,119(2):100-109.

[3]KIM YS,SHIN SS,NAM JH,et al.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monthly fluorouracil and cisplatin versus weekly cisplatin concurrent with pelvic radiotherapy and high-dose rate brachy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J].Gynecologic Oncology,2008,108(1):195-200.

[4]王忠明,刘桂荣,黄关宏,等.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前瞻性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2010,30(1):52-54.

[5]VALE C,TIERNEY JF,STEWART LA,et al.Reducing uncertainties about the effects of chemoradi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18 randomized trials[J].Clin Oncol,2008,26(35):5802-5812.

[6]KLOPP AH,MOUGHAN J,PORTELANCE L,et al.Hematologic toxicity in RTOG 0418:a phase 2 study of postoperative IMRT for gynecologic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3,86(1):83-90.

[7]ALBUQUERQUE K,GIANGRECO D,MORRISON C,et al.Radiation-related predictors of hematologic toxicity after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for cervical cancer and implications for bone marrow-sparing pelvic IMRT[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1,79(4):1043-1047.

[8]HUI B,ZHANG Y,SHI F,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bone marrow dosimetric parameters and acute hematologic toxicity i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J].Int J Gynecol Cancer,2014,24(9):1648-1652.

放射化学 篇5

为规范和强化应对突发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员工对放射事故应急防范的意识,将放射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污染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维护正常和谐的放射诊疗秩序,做到对放射事故早发现,速报告、快处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根据上级卫生部门要求,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放射诊疗管理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放射事故应急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放射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医院成立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本单位法人代表,副组长为分管领导及放射诊疗科负责人,成员各有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院长:杨瑞超

副组长:副院长:陈大留

成员:医务科主任:王大蛮:放射科工作人员:段立方

应急处理电话:***

主要职责:监督检查放射安全工作,防止放射事故的发生;针对防范措施失效和未落实防范措施的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对已发生放射事故的现场进行组织协调、安排救助、并向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通报;负责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放射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情况,负责恢复正常秩序、稳定受照人员情绪等方面的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成员及职责如下:

1、应急指挥中心 总指挥: 成员: 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应急准备工作,调度人员,设备、物质等,指挥其他各应急小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2)对放射事故的现场进行组织协调、安排救助,指挥放射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3)负责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放射污染事件应急救援情况;

(4)负责恢复本单位正常秩序,2、现场处置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

(1)接到放射事故发生的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首先采取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最大限度控制事态发展;

(2)负责现场警戒,划定紧急隔离区,不然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好现场。(3)现场救护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

(1)接到指挥中心命令后,迅速赶赴现场:

(2)现场进行伤员救助,并根据现场情况向指挥中心报告报告人员损伤情况;

(3)联系相关医院,跟随救治;

(4)将人员恢复情况随时报告指挥中心。

4、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

(1)接到指挥中心命令后,立即启动应急人员和设施;(2)保证水、电供应,交通运输;(3)保证食物用餐。二:应急处置程序

本单位一旦发生放射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继续发生和蔓延而扩大危害范围,并在第一时间向本单位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具体程序如下:

1、迅速报告

发生事故的本单位必须立即将发生事故的性质、时间、地点、科室名称、联系人、电话等报告给放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办公室立即将情况向放射事故应急领导指挥中心汇报,并做好准备。

2、现场控制

现场处置小组接到事故发生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首先采取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最大限度控制事态发展。负责现场警戒,划定紧急隔离区,不让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好现场;迅速、正确判断事件性质,将事故情况报告应急指挥中心。

3、启动应急系统

放射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接到现场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指挥其他各应急小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工作;后勤保障组同时进行物质准备。

4、现场报告

根据现场情况,由本单位应急指挥中心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造成事故的核素、核素现有活度、危害程度和范围及射线装置的名称等主要情况报告卫生局,环保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以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5、现场处置

6、等待相关部门到达现场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使危害、损伤降到最小。

若是发生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失控导致大剂量X线误照,应立即进行现场救助,采取措施,以使人员损伤。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组织人力将受照人员送往医院,并同时请预防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

若是发生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失控导致大剂量X线误照,应立即进行现场救助,采取措施,以使人员损伤、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组织人力将受照人员送往医院,并同时请预防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

若是发生放射事故同位素丢失、被盗,可以组织人力在单位内进行排查,并放射源的名称,状态、特征、危害及射线装置等进行通告,广泛引起本单位职工与公众的重视,最大限度降低危害。

6、查处事故原因

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勘察以及环保安全技术处理,检测等工作,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处理。将事故处理结果及时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7、警报解除

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或修改防范措施,加强日常环境安全管理,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三、放射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些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是只1类、11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2、重大辐射事故,是指1类、11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含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较大辐射事故,是指111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放射化学 篇6

1.1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在一定辐射强度下,放射射线在单位质量的组织内传递的电离能量称为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的单位是戈瑞(Gray,Gy)。1戈瑞相当于在1 kg组织中传递1 J能量的辐射剂量。

1.2 入射体表剂量(Entrance Skin Dose,ESD)

入射体表剂量指的是患者被照射部位的皮肤所吸收的放射能量。

1.3 比释动能(Kerma)

X射线照射单位质量的介质后,在其中通过电离效应产生的带电粒子的能量。比释动能只包括X射线向带电粒子的能量传递,而不包括其后的能量传递效应。

1.4 组织剂量(Tissue Dose)

组织剂量可以用比释动能与组织因子(f-factor)相乘所得。对于放射诊断领域所涉及的X射线能量和波长范围,组织因子数值大约为1.06。

1.5 器官剂量(Organ Dose)

器官剂量指的是被某特定器官吸收的放射能量。在放射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器官包括骨髓、甲状腺、乳腺、生殖腺以及眼球晶状体。除此之外,对于胚胎和胎儿的放射剂量控制也是一项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

2 放射诊断过程

放射诊断过程通指一切使用X射线获取患者身体某部位平面影像的操作。使用X射线照射患者身体时,入射体表剂量与球管电流、照射时间和球管峰值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同时,在上述3个参数均保持恒定的情况下,入射体表剂量还与被照射部位与球管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系,即平方反比定律。

特定器官吸收的放射剂量与入射体表剂量有关,同时也与进行照射时的射线方位有关,比如说从前向后,从后向前,以及侧向照射。器官吸收的放射剂量可以根据入射体表剂量乘以特定的转换系数来估算。特定器官在特定照射方位下的转换系数可参见Rosenstein手册[4]。

2.1 射线能量

放射射线的能量主要与球管峰值电压以及射线过滤装置有关。首先,入射体表剂量与球管峰值电压的平方成正比。提高球管峰值电压,可以增加X射线的平均能量,进而提高X射线的穿透性。具有更高穿透性的X射线将更容易穿过患者被照射部位进而到达X射线接收器。因此,使用更高球管峰值电压可以降低球管电流,缩短照射时间,从而降低患者接收的放射剂量。

2.2 射线过滤

按照规定,球管峰值电压超过70 kVp时,诊断用放射设备必须安装射线过滤装置,且过滤效果应当至少等同于2.5 mm铝板[5,6]。射线过滤装置可以优先吸收射线束中的低能X射线,尤其是光子能量低于40 keV的射线。其中能量低于10 keV的X射线将被完全吸收[7]。如果没有过滤装置,上述低能X射线会被患者组织全部吸收,在不能提升图像质量的同时对患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2.3 X射线准直[8]

另外,利用X射线准直器限制射线束的照射范围还可以降低患者身体组织散射的X射线,进而提高最终成像结果的对比度。

2.4 X射线滤线栅

X射线滤线栅的作用是减少入射X射线接收器的折射X射线,进而提高放射影像的对比度。X射线滤线栅可以选择性地筛除折射X射线,而保留大多数非折射和主光束X射线。

使用X射线滤线栅可以提高成像质量,从而降低再次成像的必要性,提高医生诊断的准确性。但X射线滤线栅同时也降低了摄入X射线接收器的射线强度,因而可能会导致照射时间的延长和患者照射剂量的增加。

2.5 照射部位及患者体型

根据照射部位和患者体型的不同,患者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也有差异。为了保证足量的X射线能够射入接收器从而生成符合要求的成像结果,对于不同的照射部位和患者体型,医护人员应当定制不同的照射方案和剂量选择。

2.6 图像信号接收与处理

目前常用的X射线接收原件均由稀土元素化合物构成,不同的稀土化合物对X射线的接收和信号转化速度也有所不同。其中一种常用的化合物为钨酸钙(Calcium Tungstate),用该化合物制成的X射线接收器的信号处理速度被定义为100。目前工艺和材料学可以达到的最快速度大约为600。

提高射线信号接收和处理速度可以降低照射时间,从而降低患者接收的放射剂量,但同时也会损失信号细节。因此在选择X射线接收器的时候,应当考虑成像结果的精细程度及患者放射剂量[9,10,11]。

X射线准直器是用来将X射线束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的装置。在照射区域内的组织接受的放射剂量会比周围组织高出数个数量级,因此在放射诊断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将射线束范围限制在需要照射的区域。因此使用X射线准直器可以减少患者所接受的非必要辐射。

3 患者在放射诊断过程中接收的放射剂量

3.1 乳腺成像

乳腺X射线成像技术的成像对象是对X射线非常敏感的组织,因此研究人员引入了一个新的参数—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 Glandular Dose,AGD)来计算和判断放射射线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3.1.1 射线能量

乳腺成像技术的成像对象是低密度组织,其对于X射线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对其进行成像时,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以获得足够的图像对比度。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降低球管电压来实现这一目的。乳腺成像常用的球管电压范围是24~30 kVp。

乳腺成像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探索新的X射线接收材料,从而在保证图像对比度的同时提高球管电压。使用较高的球管电压可以缩短照射时间,进而降低患者接收的放射剂量。

3.1.2 X射线过滤器

X射线过滤器通常用于修正X射线的能量分布。在普通的X射线成像中,其作用主要是减少低能量部分以降低患者接受的放射剂量。但在乳腺成像技术中,过滤器的角色有所不同,它既要消除低能量部分,同时也需要减少高能量部分对图像对比度的影响,因此乳腺成像使用的过滤器材质会与普通X射线成像系统有所不同。

乳腺成像的过滤器常用材料为钼或铑。钼可以吸收20 keV以上的X射线,而铑可以吸收的阈值为23 keV。

3.1.3 滤线栅

如上文所述,滤线栅的作用是减少进入X射线接收器的散射射线。乳腺成像技术中使用的滤线栅的滤线栅因子(Bucky factor)为2~3。

3.1.4 图像信号增强措施

由于乳腺囊肿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与周围组织差别很小,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成像的质量,例如将患者向球管一侧移动,以及去除滤线栅等。这些手段可以将图像信号强度增强1.5~2倍,但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平均腺体剂量。

3.1.5 乳腺组织厚度与密度

乳腺组织的厚度与密度直接决定了其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较厚或密度较大的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较强,因此需要更高的球管电压和更长的曝光时间来保证成像结果,从而增加患者的平均腺体剂量。

在进行乳腺成像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会人为压缩患者乳腺,从而减少乳腺的厚度,同时提高组织密度的均一性,从而减少患者接收的平均腺体剂量。

3.2 X射线透视

X射线透视技术是利用X射线成像来获取实时动态透视影像的技术,该技术可以用来诊断疾病及为其他医疗操作进行导航。由于该技术会对患者造成大量的放射照射,政府部门对其的临床使用制定了严格的监管制度。

3.2.1 射线能量和球管电流

X射线球管的峰值电压决定了射线能量,而球管电流决定了光子密度,这两者均对患者在成像过程中接收的放射剂量有重要的影响。使用较高的球管电压意味着X射线的穿透性得到提高,从而降低球管电流,但同时成像结果的对比度会有所降低。使用较低的球管电压则需要提高球管电流。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球管电压。

3.2.2 X射线准直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X射线准直操作,将射线的照射范围固定于最小的必要范围内,从而减少病灶周围组织受到的多余放射。同时,使用X射线准直器还可以减少折射的X射线。

3.2.3 球管-患者距离

根据平方反比定律,患者距离球管越远,其身体所接收的放射密度就越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保持最大的患者-球管距离是降低患者放射剂量的有效手段。

4 结论

患者受到的放射剂量是一个可以用来计算和判断放射威胁的重要因素。在放射诊断过程中,影响患者放射剂量的主要因素有:X射线能量、X射线过滤与准直、患者体型以及图像处理过程。在传统的放射诊断过程中,对放射剂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射线球管的峰值电压;数字化放射成像和CT技术中,由于成像区域的扩大,患者全身接收的放射剂量也会随之增加。

摘要:以X射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为代表的放射诊断设备,已经在现代医院的诊疗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为医护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详实而准确的患者信息。然而放射诊断过程中,患者需要接受X射线的照射,难免会受到放射威胁。本文分析了放射诊疗过程中各个参数对于患者放射剂量的影响,并对控制患者放射剂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X射线成像,放射,剂量

参考文献

[1]Attix FH.Introduction to radiological physics and radiationdosimetry[M].New York,NY:Wile,1986:20-34.

[2]Wagner LK,Lester RG,Saldana LR.Exposure of the pregnant patientto diagnostic radiations:a guide to medical management[M].2nded.Madison,Wis:Medical Physics Publishing,1997.

[3]Johns HE,Cunningham JR.The physics of radiology[M].4th ed.Sprinfield,Ill:Thomas,1983:336-338.

[4]Rosenstein M.Handbook of selected tissue doses for projectionscommen in diagnostic radiology[M].Rockville,MD:U.S.FDA,CDRH,1988.

[5]21 CFR 1020,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ionizing radiationemitting products[S].2011.

[6]NCRP report No.102.Medical X-ray,electron beam,andgamma ray protection for energics up to 50 MeV[R].

[7]Sprawls P Jr.Physical principles of medical imaging[M].2nd ed.Gaithersburg,Md:Aspen,1993:165-167.

[8]Bushberg JT,Siebert JA,Leidholdt EM Jr,et al.The essential physicsof medical imaging[M].Baltimore,Md:Williams&Wilkins,1994.

[9]Bushong SC.Radiologic science for technologists:physics,biology,and instrumentation[M].6th ed.St Louis,Mo:Mosby,1997:200.

[10]Siebert JA.Computed radiograpy:technology and quality assurance[A].In:Proceedings of the 1997 AAPM Summer School:the expanding roleof medical physics in diagnostic imaging[C].Madison Wis:AdvancedMedical,1997:37-83.

放射技术在放射科的重要性 篇7

1 熟练的技术才能生产出优质的X线胶片

放射科的工作中技术部分占很大的分量, 必须通过技术人员的优质工作才能获得所需的医学图像。为了达到甲级片的要求, 在工作中技术人员必须注意业务水平及专业知识的提高, 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为。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登记、编号, 是第一步, 必须准确无误的核对摄影位置审查检查部位是否正确, 准确编号而后转到摄影室。摄影的技术人员在接到申请单时必须认真核对姓名、性别、摄片位置等是否与患者相符。在摄片时根据所摄位置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机器条件, 根据被摄部位调节mA, kV, 摆放正确的体位, 核对号码的位置是否正确, 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情况准确的选择曝光条件。摄影工作完成以后, 利用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图像的调节, 使之达到诊断要求。洗片机的日常维护是保证工作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工作。自动洗片机的内部部件的定期清除灰尘、各传动轴间的润滑, 可以保证胶片在冲洗的过程中不被污染及划伤。过滤芯、热鼓的定期清理和更换直接影响胶片的对比度及层次的清晰度。只有具备了上述的各种条件及对患者的高度责任心, 才能在工作中准确无误的拍摄出达到诊断要求的甲级片。

2 优质X线胶片才能保证准确无误的诊断

优质的X线片从X线诊断方面来看必须位置正确、条件适宜、所摄范围适当、能清楚的显示病灶和其他组织的细微结构。无论任何位置、任何病变及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拍片, 都必须有适当的密度、明显的对比度、良好的锐利度、最微小的失真度。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 放射科的医生才能根据所掌握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学等知识, 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做出准确无误的诊断, 能够及时准确的对患者做出相应的对症治疗。反之, 如果一张劣质的X线片, 无论放射科的医师学识多么丰富渊博, 在不能提供可靠准确影像的照片面前, 也只能束手无策, 所以掌握和了解投照优质X线照片的条件, 对放射技术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放射科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工作技能, 灵活运用有力的条件, 努力提高摄片的技术, 按照优质片的要求和标准改进摄片质量, 保证照片的甲级率, 保障对患者的诊断准确无误, 为患者赢得就诊的保贵时间和条件。

参考文献

[1]龙丽旭.论高校声像档案的开发利用[J].兰台世界 2006年09期

[2]曲绍燕.努力探索档案开发利用的途径[J].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4年02期

[3]陈健.关于数字化档案开发利用的探讨[J].浙江档案2003年06期

放射化学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经病理切片确诊为宫颈浸润性鳞癌病人46例, 年龄43岁~73岁 (60.2岁±12.3岁) 。病人均行根治性放疗 (盆腔外照射+后装腔内治疗) , 外照射先予全盆腔照射DT 30Gy, 后中央挡铅照射总量DT 46Gy~50Gy, 后装治疗予A点DT 42Gy, 其中41例同期配合化疗, 方案为单药顺铂、5-氟尿嘧啶+顺铂、紫杉醇+顺铂中的一种。根据美国放射治疗组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 其中1级7例, 2级29例, 3级10例。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予口服蒙脱石散及缓痉合剂对症处理。放射性肠炎3级病人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失衡, 注意及时补液纠正, 若出现痉挛性腹痛加剧可加用盐酸屈他维林或奥替溴铵片解痉止痛处理。46例病人均采用以下保留灌肠治疗。灌肠方法:将维生素B120.5g、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16×104U、2%利多卡因5mL、蒙脱石散6g, 合并出血者加用肾上腺素, 加入生理盐水100mL, 药液温度38℃。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取左侧卧位, 臀部抬高, 将灌肠管插入20cm~25cm, 将灌肠液缓慢灌入, 早晚各1次, 保留时间至少1h, 7d为1个疗程。

1.3 结果治愈26例, 好转17例, 无效3例。

2 护理

2.1 放疗前护理

2.1.1 心理准备

宫颈癌病人有较复杂的心理, 怕长期受病痛折磨, 怕被丈夫抛弃, 甚至有的怕死, 又有强烈求生的欲望, 期待接受治疗后能解除或缓解症状。护理人员应告知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治疗配合事项,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病房备有健康教育手册, 方便病人阅读。

2.1.2 身体准备

一般情况较差者尽快调整, 如纠正贫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如有感染, 先控制感染后再治疗。

2.1.3 各项检查的准备

指导病人完成各项检查, 告知各项检查注意事项, 详细介绍治疗流程。

2.2 放疗中护理

2.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特别是当发生放射性直肠炎时, 由于大便次数多且伴有疼痛, 使病人烦躁不安、心情抑郁, 对治疗失去信心。此时, 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解释是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 关心、安慰病人, 告知病人及家属相关的治疗和目的, 劝之积极配合治疗。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加强护患沟通, 增强病人的信任感, 有针对性做好健康指导。根据不同心理需求给予相应的指导, 可通过介绍成功病例、小讲座、公休座谈会, 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饮食护理

合理充足的饮食营养, 不仅能保持体力, 减轻不良反应, 同时使生理、心理都处于良好状态, 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顺利康复。因此, 对放射性直肠炎的病人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纤维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 少量多餐。尽量避免对胃肠道刺激较大的食物, 如辣椒、大蒜等。忌含糖量高和易产气的食物, 如土豆、洋葱等。嘱病人保持大便通畅, 减少对直肠的刺激。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日饮水3 000 mL以上, 以加速体内毒素排泄。

2.2.3 照射野皮肤的护理

皮肤反应一般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干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灼热感;湿性反应表现为明显的充血、水肿、水疱形成, 水疱穿破后表皮糜烂、渗液, 甚至出现溃疡。放疗过程中指导病人保持照射野界线清楚;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 防止感染。照射野皮肤避免刺激:忌洗擦肥皂, 禁贴胶布, 勿剃毛, 穿柔软、宽松的棉质内衣, 勤换洗;禁止热敷, 勿涂擦刺激性或含重金属的药物, 如碘酒等, 以免加重皮肤反应。若出现干性皮炎可涂皮肤保护剂;若出现湿性皮炎应暴露局部皮肤, 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防止继发感染。

2.2.4 阴道冲洗的护理

放疗期间每日予阴道冲洗, 清除阴道坏死组织, 防止感染和粘连。腔内放疗能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 阴道黏膜充血、水肿, 坚持每日阴道冲洗是减轻放射性阴道炎的有效方法, 而且通过阴道冲洗可及时将阴道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冲洗干净, 增加放疗敏感性, 提高治疗效果。

2.2.5 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

放疗过程中如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便, 甚至脓血便等消化道反应时, 做好解释工作及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放疗前排空大便, 以减轻对肠黏膜的刺激, 必要时予抗感染、止泻剂、保留灌肠。

2.2.6 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

放疗过程中如出现血尿或伴有尿频、尿急、下坠感等, 指导病人多饮水, 放疗前排空小便, 以减少膀胱的射线受量;腔内放疗时在阴道内填塞纱布, 以增加膀胱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 减少膀胱受累。

2.2.7 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护理

放疗常引起骨髓抑制, 以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常见。每周监测血常规1次, 如病人的白细胞低于4.0×109/L, 嘱其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防感冒, 遵医嘱予升白细胞处理。血小板低时遵医嘱予升血小板应用, 必要时输血, 嘱病人注意安全, 勿磕碰, 保持大便通畅, 以免出血。

2.2.8 保留灌肠的护理

保留灌肠前应做好病人的宣教及心理疏导, 告知病人灌肠的目的、方法、不良反应及配合事项, 使其了解灌肠的重要性并主动配合。

2.2.9 重视家属的参与

家属对病人的心理支持、营养支持、病情观察、治疗的督促等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 对家属进行同期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

2.3 放疗后健康教育

告知病人放疗虽然结束, 但射线在体内还会发挥作用, 所以仍应保护照射野皮肤, 加强营养, 注意休息, 适当运动, 保持心情愉快。指导病人坚持阴道冲洗, 告知冲洗液的浓度、温度及冲洗方法。指导病人半年内要避免性生活, 以免影响黏膜的愈合。告知病人随访的重要性, 指导病人定期复查, 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来医院就诊。

3 小结

经过全程健康教育, 护患关系融洽, 提高病人的治疗、护理依从性, 使治疗顺利完成, 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摘要:[目的]探讨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肠炎病人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对46例的宫颈癌病人在住院期间实施全程护理, 观察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治愈26例, 好转17例, 无效3例。[结论]有效的护理能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使放射治疗顺利完成, 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性肠炎,放射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郑惠国, 梁素娣.现代妇科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49.

放射化学 篇9

1 对象与方法

排查福州市所有的使用放射源单位 (不含外地在福州使用的放射源单位) 。重点围绕福清市等使用放射源较多的区县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放射源基本情况、涉源单位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检查中严格按照《福建省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大纲》以及《核安全文化宣贯专项行动实施情况评估表》规定的检查程序进行检查。

认真核对涉源单位的放射源以及编码。通过全过程档案的核对, 确保放射源都处于安全状态。通过反复统计核对, 最终得出福州市放射源的数量。

2 调查结果和分析

截至2016年2月16日, 通过分析国家核技术利用监管系统及实地检查得出, 福州市核技术利用单位共有276家, 占福建省总数的16%。使用密封放射源单位65家, 占核技术利用单位的23.4%。密封放射源枚815枚 (不含移动使用放射源以及废物库放射源) 。

表1为福州市各区县密封放射源使用情况分布。参照《放射源分类办法》, 从高到低将放射源Ⅰ、Ⅱ、Ⅲ、Ⅳ、Ⅴ类。

从密封放射源的活度种类来看, 福州市Ⅳ、Ⅴ类放射源相对较多, 占比分别为21.2%和58.9%, 主要用于液位、测厚;Ⅱ类、Ⅲ类相对较少, 分别占8.3%和1.3%, 主要用于探伤、放射治疗;Ⅰ类占10.2%, 主要用于辐照。

从密封放射源分布来看, 福清市内使用的放射源数量最多为502枚, 占61.6%, 连江 (在建探伤源库) 的密封放射源数量最少为0。一般工业发展越强的地区使用放射源的数量就越多, 在市区范围内, 医疗机构使用放射源数量也不能小视。

从企业分布来看, 福清核电以331枚放射源位居第一, 其次是福建省康普顿辐照技术有限公司 (仓山区) 82枚放射源位居第二。

根据表2, 按核素分布来看, Cs-137核素最多 (约占44.4%) , Co-60次之 (约占21.2%) 。主要用于工业, 如液位, 探伤等。Ra-226、Pb-210等最少, 一般用于核电站和医院。

3 存在新问题

在实际检查过程中, 涉源单位的使用管理放射源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

3.1 培训不够

放射源作为生产过程的材料, 其管理主体应该是企业本身, 政府的监管主要包括企业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有相应资质。南京辐射事故就是因为违规让未取得资质的人员操作放射源最终造成事故。

对于人员培训, 相关法律法规早有要求。对于某些单位来说, 由于现在探伤行业竞争较大, 存在借证, 挂靠等现象, 操作人员去异地使用放射源持证替代还未普遍。

3.2 异地使用技术及管理有待提高

据统计, 辐射事故主要为低类别密封源的丢失、被盗, 导致公众受照。

因此放射源核心就是预防丢失、被盗等失控状态, 在监管体系中, 异地使用由于使用情况特别复杂, 往往最需要特别关注。目前, 我国在移动放射源管理技术手段上研究主要侧重网络技术在线监管手段, 如华瑞科力恒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设计了移动放射源综合监控系统。连云港辐射环境站提出移动式放射源网络巡检管理模式, 也有基于RFID技术, 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线监管放射源。但是, 福州市涉源单位没有采用新技术管理, 普遍采用档案、人员巡查等方式。个别异地放射源使用单位甚至未完全做到全过程记录。

3.3 放射源分布集中

福州市放射源60%以上在福清, 而福清又相对集中在江阴至福清核电一带。I类、II类放射源集中在辐照厂及大医院内 (我市康普顿辐照技术有限公司使用81枚Ⅰ类放射源, 占我市Ⅰ类总放射源的97.6%) 。大医院的伽马刀中使用几十个II类密封放射源进行放射治疗 (但在许可过程中是几十枚II类放射源等效Ⅰ类放射源) 。放射源分布较为集中, 对监管带来方便, 但也使得一些边远地区的放射源的管理难度提高。平时从业及监管的疏忽都可能产生辐射事故。

4 建议

辐射事故无小事, 辐射事故不仅会对社会财产造成损害, 甚至还危害人员健康。因此加强放射源管理一直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由于管理放射源的地方环保部门目前面临的其他方面工作压力越来越重。因此对辐射的管理就显得没那么重要。

除了我们常使用的许可备案制度外, 适时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 无疑能减少放射源的管理难度。这其中远程监控技术是受到关注最多的。

远程监控技术的使用可以发挥先进地区的技术管理优势, 整合各种应急资源, 对放射源实现实时的监控, 并能及时调动各单位的应急资源, 区域联动。国际上, 研究较多是基于RFID (射频识别) 技术管理放射源, 目前, 我国已对远程监控技术有一定的研究。比如, 远程监管技术与云平台整合, 实现环保部门远程整合各种资源去管理放射源, 实现放射源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切实保障放射源安全。

5 结束语

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是一种文化的挑战, 是核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分析福州市密封放射源的使用情况、分布状况, 对制定放射源监管手段是具有相当益处的。对于放射源管理除了平时日常管理制度执行, 相应的技术手段也应该适时采用, 从而减少因监管人员缺少对放射源疏于管理的现象, 从而切实保障辐射安全。

参考文献

[1]杜思耘.习近平首次阐述中国核安全观[J].时事资料手册, 2014, (第3期) .

放射化学 篇10

1 总体趋势

目前我国放射性的监控主要集中在核电、放射源、射线装置和放射性废物库等领域。如图1所示。剂量监控技术作为传统监测手段应用在各种放射性场所。随着科技的发展, GPS、GPRS和计算机等技术逐渐成为剂量监控的辅助技术, 得到广泛应用[2]。视频监控、红外监控和电子围栏等技术在重点放射源、废物库和核电领域也已广泛应用。随着手机及各种通信技术的普及, 智能巡检和现场执法技术正在不断酝酿中, 并有可能成为放射性监控的主流手段。

2 辐射剂量监控技术

从2009年开始, 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通过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 不仅提高了监管部门对放射源的掌控, 降低了放射性事故发生的概率, 也为放射源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系统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为了实时监测放射源、库区内部及周边环境的射线剂量, 目前市场多数采用一种集微电脑处理和无线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放射源剂量监测仪表,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环保等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领域, 对定点放射源辐射剂量进行实时监测, 可与辐照、电子加速器等大剂量辐射设备的连锁装置相连, 组成门禁系统。也可作为环境自动预警辐射剂量监测网络的终端机。

这种监控系统一般具有远程定位跟踪、放射源丢失与泄露报警功能, 报警方式除了传统的声光报警外, 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 还有短信和来电提醒功能。仪表嵌入GPRS无线通信模块和GPS模块, 可将监测的剂量值和放射源的坐标方位以数据包的形式, 实时发送到监控中心[3]。

3 视频监控及红外防盗技术

最近几年, 视频技术迅速更新换代, 由最早的模拟视频系统 (VCR) 向部分数字化视频系统 (DVR/NVR) 发展, 并且随着光线宽带等技术的发展, 第三代完全数字化的视频系统 (即网络摄像机和视频服务器技术) 已经逐步得到普及和应用。新一代视频监控技术是一种基于IP网络的、综合多种媒体信息 (如视频、音频和数据等) 的控制管理平台。这种技术以光纤网络为依托, 以数据的压缩、存储和解码为核心, 以快速、智能和强大的图像分析技术为特色, 并将各种信息整合到一个使用平台上。新一代视频技术弥补了现有原始视频监控系统的不足, 实现了无人值守监控、图像自动分析、智能比对存储和异常状态报警等功能, 彻底将现场的安防人员从繁杂而枯燥的任务中解脱出来。

对于Ⅰ、Ⅱ类重点源、放射性废物库和核电等重要场所, 视频监控是一种必要的监控手段。通过视频监控技术, 在监控现场可以快速、有效、真实地对现场信息进行反馈及存储, 而且不易被发现、不干扰现场的其他系统运行。在监控中心, 通过数据的及时上传, 各种监控资源汇接到此, 现场的视频、音频、数据信息被编码和存储, 管理部门可根据相关权限进行实时播放、远程控制和历史视频查询等操作, 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可控, 为各级主管部门的决策、指挥调度和现场取证等, 提供及时可靠的监控信息。

红外防盗也是废物库区和核电周围必不可少的监控手段, 使用对射式红外电子栅栏, 每隔8m布置一对, 完成全仓库周界的实时入侵监控, 与视频入侵报警互为补充。为防止小动物等干扰造成误报警, 目前比较可靠的方式是采用多光束探测技术。

4 智能化巡检管理及现场执法技术

巡检系统分为在线巡更系统和离线巡更系统, 根据放射性废物库的安全级别, 一般采用在线巡更系统。在线巡更系统由控制器、读卡器 (巡检点) 、巡检专用手机组成。该系统充分利用GPRS、GPS和GIS等技术进行巡检点定位、巡更信息上传和相关信息查询管理等。在巡检过程中, 巡检专用手机通过APP程序接收卫星发来的定位数据, 调取监控中心数据信息并比对, 经过后台处理, 根据巡检内容智能规划巡检路线和巡检方案, 可根据需要实时上传、记录和保存现场获取的图像和语音信息等, 辅助巡检人员作出科学决策。

在无网络信号或SIM卡欠费等情况下, 巡检软件可执行正常巡检工作, 巡检数据暂存在巡检手机上, 到信号稳定时自动上传数据。当巡检人员遇到紧急情况或生命危险时, 可按一键报警, 直接将当前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发送到服务器上, 管理人员可立即知道报警人员的当前位置, 及时做出处理, 尽可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当巡检人员发现现场隐患或故障时, 可以通过拍照和录像等方式采集巡检现场情况, 并上传至监控中心, 也可以随时查看主管部门的通知公告等信息, 及时了解工作状态。

巡检平台系统通常由巡检专用机和监控中心平台组成。巡检人员在巡检时携带巡检专用机, 启动APP应用程序, 通过GPRS网络定时自动向监控中心平台发送位置和状态信息, 可随时将异常状况上传至中心平台, 并增加了一键报警功能, 当巡检人员遇到紧急情况或生命危险时, 可按一键报警, 立即把当前的位置发送到管理平台, 管理平台能准确知道巡检人员的位置坐标, 及时做出处理, 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5 电子围栏技术

电子围栏技术就是利用高压脉冲和探测技术实现对控制区域周边进行安全布防的技术。电子围栏系统主要由防区主机、防区探测器和电子围栏等三部分组成。当有人非法翻越或破坏围栏时, 由于电子围栏采用了低能量的脉冲高压, 一旦触及, 会因有触电感而使非法入侵者离开, 同时由于脉冲高压能量极低且作用时间极短, 因而不会对非法闯入者的身体造成伤害。探测器会立刻探测到警情, 并将警情传送到管理平台, 管理平台对报警信号进行接收和处理, 发出声光报警, 提示中心值班人员通知巡逻中的保安人员立刻赶往现场处理。

6 结语

辐射剂量监控、视频监控及红外防盗和智能巡检等技术的发展, 弥补了放射性监控领域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漏洞。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这些技术将加快放射性监控工作逐步向着精细化、智能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 将推进、全面实现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的现代化, 确保核能与核技术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R].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0.

[2]愈军.建设和完善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初探[J].辐射防护通讯, 2000, (01) :3-7.

上一篇:图书馆职称评审下一篇:抑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