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

2024-09-25

介入放射学(共9篇)

介入放射学 篇1

介入放射学应用于我国临床诊疗30年来, 凭借微创、疗效好、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在学科建设方面, 要形成与内、外科“三足鼎立”的态势,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介入放射医师的临床素质参差不齐, 其培养缺乏标准化条例, 教师对这一年轻学科的教学实践及教学经验较少,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介入放射学的进一步发展。我院影像学教研室在临床医学院长期开设介入放射学课程, 承担临床医学生、护校生及进修生的教学培养工作, 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愿与同道分享。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高等医学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并促进专业发展[1]。介入放射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 源于影像学又具有外科性质, 对介入放射医师的要求很高。要求熟悉血管解剖及变异, 熟练阅读X线、CT、MRI片, 熟悉各种化验检查及监护仪器设备, 掌握精巧熟练的介入操作技术及心肺复苏技术, 同时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才能保障手术安全有效。但介入放射学在本科及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中仅属于《医学影像学》的一个章节, 事实上本专业医师的教育和培训主要依靠毕业后的进修及继续教育来进行。在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的情况下, 我们在开课之初即对学生介绍介入放射学的经典案例, 如主动脉夹层的血管内支架治疗、咯血的栓塞治疗等, 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挑战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忱。在讲解疾病诊疗常规时, 反复强调要对每位患者进行正规的术前复审, 包括诊断、手术指征、手术禁忌症、术前检查、手术预案、器材准备、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案等, 强调《手术知情同意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摒弃介入放射学是仅学习技术的错误观念, 要有责任心和服务观念, 树立规范治疗、综合治疗的科学态度, 强调团队精神、科研意识, 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 利用多种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授课

影像学是介入放射学的基础, 必须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必须牢固掌握人体解剖学及X线、CT、MRI的影像解剖学知识, 熟悉正常解剖变异, 尤其是体内血管的走行、分支及变异, 才具备了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基础。在理论授课中我们利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大量图片将各种病症形象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用文字、声音、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程更富于吸引力, 并经常播放手术操作录像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同一根血管 (如主动脉) 用CT血管造影 (CTA) 、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不同的方法来显示, 对学生造成很强的视觉冲击, 比较容易地理解了各种影像方法的不同机理及特点, 对病变血管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讲解手术操作过程和术中注意事项的时侯, 穿插介绍临床治疗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本专业特点的理解。

3 开展案例教学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和欲望是产生兴趣的基础。有了这种心理需要, 学生才会产生寻找答案的学习行为, 而教师的重要技能就是要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写道:教师的职责现已逐步由传递知识转向激励思考。除正式职能外, 他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已有真理的人。现代教育者应努力用各种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学习、能动发展的过程。

案例教学法[2]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选定有代表性的案例,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探讨, 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 要根据教学大纲的知识点来进行, 若案例模糊, 会损害教学的可信度和效果。案例要典型, 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要提供真实案例, 力求科学周密, 才具有震撼力和影响力;案例的内容、分析要体现介入放射学的专业特色, 不能照抄医疗病例;案例要有足够的讨论空间, 可添加一些模糊信息或隐藏部分信息。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对学生可能的疑问与错误要有所准备。一般在课程开始或中间给出案例, 留出时间让学生发言讨论, 课程结束前根据案例归纳总结疑难点及重点, 补充遗漏、忽略的问题, 起到高屋建瓴、画龙点睛的作用, 切忌片面牵强与错误。通过讨论暴露出的问题要尽量在教学过程中当场解决, 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要引导学生注意理论的普遍性与个案的特殊性结合。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解决没必要设标准答案, 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 就予以肯定。这种自由的讨论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使学生体会到用自己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保留传统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 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如讲肿瘤的灌注治疗时笔者选择了下面的案例:患者男性, 45岁, 食欲不振3月, 体重降低10斤就诊, CT显示肝脏多发低密度影, 请同学们分析诊断是什么, 如何治疗。学生们自己说出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 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通过课堂讨论了解了学生对理论授课的理解程度, 有针对性地查遗补缺, 达到了“师生互补, 教学相长”的目的。

4 将循证医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

由于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新方法的迅猛发展, 统编教材所介绍的理论、方法很难全面涵盖;很多介入技术的应用处于不断地探索之中, 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无统一的指南, 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来规范介入诊疗工作极为必要。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 指的是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 结合医生的专业技能与临床经验, 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 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方案[3,4]。循证医学是流行病学、现代信息学及应用医学相互融合的结果, 强调全方位收集证据、科学地研究和应用证据, 使诊断方法、预后估计和疗效达到最佳, 最可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可作为直接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5,6]。在介入放射学教学中贯彻循证医学理念, 可以教会学生以问题为中心主动学习, 注重证据, 对于疑难复杂病例可经文献检索及系统评价 (systematic review, SR) 后, 通过集体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诊疗方案。使学生在掌握自我知识更新技巧的前提下, 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学习者。

5 培养学生批判性、创新性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教学中尤其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各种诊疗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常见并发症, 认识其临床局限性。要以批判的眼光对待各项诊疗方法, 强调科学的疗效评价。对于大多数来自放射科、临床经验较少的介入放射医生来讲, 这一点尤为重要。例如讲解合理选择适应证的重要性时, 选择了这样的案例:肝癌患者, 中度黄疸, 肝功能严重异常, 进行介入治疗动脉灌注加栓塞后, 患者肝功能衰竭, 随后出现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症, 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无效死亡。由此同学们深刻理解了术前TNM分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掌握全身机能状况的重要性。

面对目前许多疾病介入治疗远期预后不理想的挑战, 需要培养具备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去解决问题。在七年制尤其是本专业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应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临床具体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 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在见习、实习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们相互交流、碰撞, 有助于他们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学习成果, 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一些与人相处、合作共赢的技巧。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介入放射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技术、理论的突破, 更需要高级专业人才的精心培养。介入放射学的教学应以国内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为榜样, 重视医学生基础临床理论和实践的训练, 培养复合型的介入诊疗人才。作为教师, 应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 把这项工作做到细处, 做到实处,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他们进入充满挑战的临床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随着人才和经验的积累, 建立相对独立的专业甚至科室, 成立独立的病房、门诊系统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影像科室也会迎来新的历史性发展阶段。

摘要:在医学生介入放射学教学中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利用多种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授课, 开展案例教学, 并将循证医学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 着重培养学生批判性、创新性的思维分析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案例教学,循证医学

参考文献

[1]苏博, 刘鉴汶.高等医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2]冯立民.《护理学导论》案例教学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 2005, 2 (3) :130.

[3]Gerber A, Hentzelt F, Lauterbach KW.Can evidence-based medicineimplicitly rely on current concepts of disease or does it have to develop itsown definition?[J].J Med Ethics.2007, 33 (7) :394-399.

[4]Vineis P.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ethics:a practical approach[J].Med Ethics, 2004, 30 (2) :126-130.

[5]Henry SG, Zaner RM, Dittus RS.Viewpoint:Moving beyo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J].Acad Med, 2007, 82 (3) :292-297.

[6]Ismach RB.Teaching evidence-based medincine to medical students[J].Acad Emerg Med, 2004, 11 (12) :6-10.

介入放射学 篇2

1.住院病人由病房主管医生写介入诊疗申请单并送介入科导管室,接诊医师到病房查看病人后决定诊疗时间;

2.介入科接到病房要求介入诊疗的会诊单后,由住院总医师或值班医师尽快到病房会诊,并在会诊单上写明会诊意见,对适合介入诊疗的病人由主管医生写介入诊疗申请单到导管室约定诊疗时间;

3.门诊病人须行介入诊疗时,由介入科接诊医师检查是否有介入诊疗的适应症,在排除禁忌症后完善术前检查和预约诊疗时间;

4.对确认可以接受介入诊疗的病人,由介入科主管医生向病人或其家属详细介绍介入诊疗的方法、途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预期的效果、术中所用的介入材料及其费用,征得病人或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委托书、一次性医用卫生材料使用协议书。肿瘤介入治疗的病人应提前确定化疗方案,并将化疗药物及其他术中用药写在预约通知单上,再由病房主管医生下医嘱生药;对各种需放置支架的病人,由介入科主管医生根据精确测量情况提前预定合适的支架;

5.住院病人由病房医生携带病历陪同护送到导管室,病情严重或手术复杂时病房医生应全程陪同监护,并待手术结束后护送病人回病房。每天早晨上班后由总住院医师将当天的手术安排表送到检查室,并按照事先的安排顺序叫病人,急症病人优先。

6.病人到达导管室后,由当班技师详细登记病人的信息,并将知情同意书、委托书、一次性医用卫生材料使用协议书放在病历中;由当班护士安排病人上检查床,接心电监护,打开手术包准备手术,其间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7.手术中医生、护士和技师均应坚守岗位,各事其责;

8.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医生或助手压迫血,并向病人详细交代注意事项,由护士协助包扎止血,非危重和复杂病人介入诊疗结束后可由介入科医生护送病人回病房。任何时候都不允许让病人自己来、自己回病房;手术医师应及时书写手术记录,技师应及时处理图象、刻录光盘或照片,急症病人应尽快将胶片交给病人;护士应及时结算手术费用、整理房间并安排下一个病人上检查床;

9.对单纯接受介入造影检查的病人,手术医师应在24小时内将诊断报告写出由病人家属取回交病房放病历保管;

介入放射学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篇3

1 选择性动脉导管造影术的护理

选择性动脉导管造影术是将一根特制的不透X线的硅胶管 (聚乙烯导管) 插入检查脏器所属动脉内, 注人造影剂, 显示内脏血管, 并借血管形态和造影剂在血管内的排泄过程来诊断疾病, 并采取灌注、栓塞或扩张等手段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1.1 适应证

(1) 肿瘤:包括肝、肾、肺、骨骼、盆腔软组织的恶性实体肿瘤, 以及颅脑、颌面、鼻咽部肿瘤等, 可作术前栓塞, 使肿瘤缩小, 减少出血, 也可作为姑息治疗, 以缓解、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 (2) 止血:包括胃、小肠溃疡, 门静脉高压症,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肾、脾、肝破裂出血等。通过栓塞达到永久性或暂时性止血。 (3) 血管疾病:包括四肢的先天性动静脉畸形、动静脉曲张等, 采用栓塞或支架置入术, 可取得与手术治疗同样的效果。 (4) 脾功能亢进。 (5) 动脉导管未闭。 (6) 腔道狭窄成形术。

1.2 禁忌证

(1) 对造影剂过敏者。 (2) 凝血功能障碍。 (3) 肝、肾功能有严重损害。 (4) 皮肤穿刺部位有感染、炎症。 (5) 心、肺功能代偿不全。 (6) 糖尿病未控制。 (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3 并发症

1.3.1 出血

(1) 血肿:多次反复穿刺引起血管的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差;穿刺点偏高或偏低无法压迫包扎;加压包扎时加压点偏移穿刺点或压力不够造成穿刺点皮下血肿。 (2) 血管内膜下出血:由于穿刺时导丝进入血管壁内层, 注射造影剂时引起内膜剥离出血。 (3) 由于肿瘤增长迅速, 包膜张力大, 灌注药物或栓塞后引起组织充血水肿导致包膜破裂 (常见于巨块型肝癌引起肝破裂) 。

1.3.2 药物反应

(1) 造影剂反应:常见于离子型造影剂引起的过敏反应。 (2) 药物反应:免疫制剂引起的发热;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化疗后阿霉素对血管的刺激引起局部的静脉炎, 个别特异性患者对治疗药物的过敏反应。

1.3.3 血栓或栓塞

(1) 多为粥样动脉硬化者, 在插管时引起粥样斑块脱落。 (2) 由于反复插抽导管导丝引起血管内膜损伤。 (3) 导管导丝不配套, 管壁不光滑或肝素化程度不够, 引起血栓血块。 (4)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5) 栓塞剂进入非栓塞靶血管, 或导管进入靶血管后由于压力不当, 栓塞物反流进入非靶血管。

1.3.4 插管失败

(1) 导管、导丝折断、扭结。 (2) 术前检查未发现折痕。 (3) 导管成袢时打结。 (4) 操作者手法粗暴。 (5) 操作时间过长, 导管失去弹性记忆。

1.4 护理

护理人员除做好台上台下的准备工作及与手术医师、摄片技师的联系工作以外, 还需要密切观察术中患者出现的一系列反应和随时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 (一般常见为造影剂反应和化疗药物反应等) , 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1.4.1 术前准备及护理

(1) 了解病情, 协助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向患者解释血管插管的目的、方法以及此项治疗的重要性和优点,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争取主动配合。 (2) 向患者家属交待造影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 检查术前的各项生化报告, 如出凝血时间、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注意有无禁忌证。 (4) 术前皮肤准备。 (5) 进行普鲁卡因及碘过敏试验。 (6) 术前30min注射地西泮 (安定) 10mg。 (7) 术前晚给小剂量镇静药, 稳定情绪, 保证睡眠。 (8) 术前4h禁饮食。

1.4.2 术中护理配合及病情观察

(1) 备好一切所需物品及药品, 术前认真检查导管、导丝的质量, 防止术中出现断裂、脱落、漏液等。 (2) 督促检查参加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 控制进入机房人员, 防止术后并发感染。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 (3)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 注意造影剂引起的反应及灌注栓塞治疗时的反应。配合医师做好应急处理。 (4) 配合医师、技师做好台上台下的各项工作, 随时注意手术进展, 按需要增补必要的器械用物, 做好临时消毒工作。 (5) 手术结束后, 局部压迫止血, 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 加压包扎, 护送回病房。 (6) 术中所用导管、器械、敷料等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术后处理法严格处理, 防止交叉感染。

1.4.3 术后护理

(1) 嘱患者平卧, 穿刺侧肢体6h制动, 沙袋加压1h, 8h后拆除绷带。 (2) 注意观察肢体皮肤的颜色、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温度, 注意穿刺点有无出血现象。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 (3) 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4h 1次, 共4次。平稳无异常可改为一般观察。 (4) 术后嘱患者大量饮水, 减轻化疗药物及造影剂对肾脏的不良反应。观察排尿情况。 (5) 必要时应用抗生素2d, 防止感染。 (6) 出现发热、胃肠道反应等, 及时向医师报告, 对症处理, 如补充能量,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7) 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多进食, 以增加抵抗力, 注意补充高糖、高能量, 降低肝糖元分解, 减轻肝脏负担。 (8) 做好术后的心理护理, 若有不适症状应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给予安慰、开导, 消除其顾虑, 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2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PCS植入术的护理

介入放射经动脉插管行局部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经动脉插管属一次性冲击化疗法, 因无法进行长期间断治疗, 故疗效不令人满意。采用经皮动脉插管配合皮下切口植入导管药盒系统, 可为长期灌注、栓塞化疗建立良好的途径。

2.1 适应证

适合于长期、规律性动脉内化疗术 (TAI) 的各种实体肿瘤的姑息治疗, 特别适合于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长期化疗灌注。

2.2 禁忌证

(1) 同所有介入造影动脉内化疗术 (TAI) 和栓塞术 (TAE) 的禁忌证。 (2) 严重的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2.3 护理

2.3.1 术前准备

(1) 同所有经导管动脉内药物灌注术 (TAI) 和经导管动脉内药物栓塞术 (TAE) 的术前护理。

(2) 心理护理:患者对治疗方法不了解, 有恐俱、怀疑心理, 需耐心向其说明治疗方法、目的和置药盒的优越性。从经济、方便、治疗可以持续、减少插管疼痛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 (3) 手术野的备皮范围:以锁骨下动脉穿刺点中心的左侧前全胸壁, 包括左颈部、左肩、左侧腋窝。 (4) 物品准备:静脉切开包1只, 常规经皮动脉穿刺物品器械2套 (以防更换穿刺部位时用) , 配肝素稀释液500mL (0.9%生理盐水500mL+12500U肝素液1.5mL) 及一切所需物品。 (5) 老年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管, 避免手术时间过长, 频繁排尿干扰手术进程。

2.3.2 术中护理

(1) 同TAI和TAE的术中护理。 (2) 注意患者术中局部出血情况。建立静脉通道, 以备急用。 (3) 因整个手术过程患者都处于清醒状态, 需督促手术人员注意言谈举止, 注意保护性医疗, 遇有血管走向变异, 锁骨上穿刺不成功时, 需换左肘部肱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在X线显影下作血管导向时, 应向患者做解释, 以取得合作。如手术时间延长, 给予静脉补液, 或口服一些开水。

2.3.3 术后护理

(1) 密切观察药盒埋植处有无渗血, 定时注入肝素液, 保持留置管的通畅。术后6h移去沙袋, 注意有无气急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 警惕气胸发生。 (2) 同TAI和TAE常规护理。 (3) 每日1次消毒伤口, 更换无菌纱布, 24h后拔除皮片, 术后7d拆线。 (4) 每半个月用10mL肝素盐水冲洗一次导管药盒系统。

3 经皮肝、胆道内引流术 (PTCD)

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械在影像设备引导下, 对胆道阻塞造成的阻塞性黄疸进行引流, 使黄疸消退, 肝功能恢复, 为手术和化疗创造条件。

3.1 适应证

(1) 阻塞性黄疸:由于胆道及其周围组织恶性肿瘤引起。 (2) 胆道狭窄合并阻塞性黄疸:由结石、炎症和手术引起。 (3) 先天性胆管囊肿和化脓性胆管炎。

3.2 禁忌证

(1) 明显出血倾向。 (2) 大量腹水。 (3) 肝衰竭。

3.3 护理

3.3.1 术前准备

(1) 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治疗的方法、目的和置管的优越性, 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2) 手术野的备皮范围:经腋中线入路, 备皮范围为上至乳头、下至脐的整个右侧胸腹前侧壁。经剑突下入路, 备皮范围为上至剑突上2cm, 下至脐的胸腹前壁。 (3) 备手术器械台1只, 缝合包1只, 引流用导管器械1套。

3.3.2 术中护理

(1) 同介入手术护理。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避免引流管污染。 (3) 注意记录术中胆汁的排出量及患者反应。给予心理安慰。

3.3.3 术后护理

(1) 注意记录胆汁的排出量, 观察排出液的颜色、黏稠度, 发现异常及时向医师报告。 (2) 及时更换切口纱布, 以防感染。注意引流管的固定情况, 以防止滑脱。

摘要:目的 介入放射学分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两大部分。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是在血管造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一门新兴学科。讨论介入放射学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械在影像设备引导下, 对胆道阻塞造成的阻塞性黄疸进行引流, 使黄疸消退, 肝功能恢复, 为手术和化疗创造条件。结论 通过介入放射学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使患者肿瘤逐渐缩小, 减缓栓塞病况, 血液循环逐渐恢复畅通, 逐渐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 篇4

一、放射科介入室安全管理要求

1、机房防护必须达到国家防护要求,并经有关放射防护检测部门检测认可。

2、诊断和技术人员工作时必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二、介入室设备安全管理要求

1、必须保证机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下。

2、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介人放射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一次性器械、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4、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科机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机器接地可靠性以防电击。

三、介入室人员要求:

1、从事介入放射医师必须接受介入放射学正规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2、介入放射医师必须遵循各种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操作常规,熟知血管造影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技术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机械的性能及必要的维修。

4、各专业人员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行岗位负责制。

5、专人负责造影室的管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造影室的清洁卫生及常规消毒。

6、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者的各项上作,术前材料准备要完备、充分,包括引导导管、导丝、微导管、微导丝及各类型规格的栓塞材料。

四、病人安全管理要求:

1、严格控制适应症。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恶性肿瘤介人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介人治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患者或家属须签名。

2、碘造影前必须作过敏试验,严格控制用量,遇有不良反应时介入放射医师和工作人员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并配合抢救。

3、介入室备有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气、吸引器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严防检查操作不慎或机器故障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五、介入治疗室人员分工及职责:

在科主任领导下,介入治疗实行术者负责制,助手、技术人员、护士服从术者安排及指挥,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保证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介入诊治期间每位手术参与者均不得无故离开。

1、术者职责:

(1)对介入治疗负主要责任。

(2)术前核对患者、病情,复核影像学资料,检查有无家属签名。(3)决定患者治疗体位和治疗途径,施行治疗操作。(4)决定术中和术后用药。

(5)注意术中患者反应,发生意外时组织抢救。(6)做好介人治疗记录、术后医嘱。

2、助手职责:

(1)做好消毒、铺巾工作。

(2)术前冲洗导管、导丝等介人器材,吸好麻醉药。(3)术中负责传递导管等器械,配合术者操作。(4)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5)术后压迫止血,包扎创口,抬送患者。(6)告诉患者术后应注意事项。

3、技术人员职责:

(1)保证X线机及辅助设备正常工作,监视X线机运转情况。(2)负责X线机、高压注射器、快速换片机的连接。

(3)记录造影剂及用量、速率、造影体位,记录透视时间。做好治疗登记。(4)及时打印造影片。

(5)负责调节室内温度、湿度。(6)平时负责X线机的维护和保养。

4、护士职责:

(1)负责介人治疗室内物品的保管、领用。(2)负责室内灭菌消毒,督促无菌操作。

(3)定期检查药品是否齐备,抢救设备是否完好,药品和消毒物品有无过期。

(4)术前铺好床单、枕头,准备好手术包及介入器械。

(5)接诊患者,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治疗目的。碘过敏皮试和碘过敏试验(记录并签名)、皮肤准备。重危患者和特殊治疗要测心率、呼吸、血压及心电监测。

(6)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积极配合治疗。

(7)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精神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向术者报告。(8)随时执行术中术者下达的医嘱。(9)随时传递术中所需药品、物品。(10)术后协助搬送患者。

介入放射学 篇5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教学改革,问题,措施

介入放射学作为新兴的医学专业,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放射医疗人员短缺、患者流失等问题。在介入放射学教学改革中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何提高我国介入放射学教学的水平,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是本文笔者研究的重点。介入放射学教学学科成为各大医学院校中最具发展的新兴专业。

1 问题及对策

介入放射学教学学科作为各大医学院校中最具发展的新兴专业。在我国作为独立的医疗学科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最具活力、最具发展前景的医学专业之一。但是,目前介入放射教学还未成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主要课程。在介入放射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1.1 介入放射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介入放射学学科与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科相比,熟知度不够。人们对于这个学科的不了解或认识有限,直接影响了介入放射学在社会中的定位以及发展前景。很多学生是否在职业及专业中明确选择,正确认识介入放射学专业从业的范围是我国介入放射学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首先问题。

除此之外,介入放射学学科虽然在2008年就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课程在医学院校开设,但是还未列入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教育中,这对于介入放射学教学的长远发展不利。同时,我们还应发现介入放射学教学的课时相对于其他科学的课时来说相对较少,因此不能全面的展现放射学的诊疗应用范围以及主要的诊疗技术。这是我国介入放射学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介入放射学教学过程中,各大医学院校都聘请了临床一线的放射学医师进行讲授。这些医师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先前学习的主要专业都为影像学,不是临床专业。因此,对于介入放射学来说,二者专业的侧重点不同,参与教学的能力也有所区别,这是我国介入放射教学改革中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1.2 介入放射学教学改革的目的。

对于我国介入放射学教学改革来说,医学生需要系统的学习临床相关的知识,进行相关的临床实践。通过介入放射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加深医学生对于整个临床医学体系的认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成为临床科室的医师之后,能够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更家适宜的医疗手段进行医治,在治疗的过程中引入科学合理的介入放射学治疗手段。这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大批放射科的人才,促进介入放射学科的发展。

1.3 介入放射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提高医学生对于介入放射学科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高效注重对于影像诊断的教学,忽视了对于介入放射学知识的引导。所以,对于介入放射学科来说,应该加大医学本科生对于介入放射学学科的认识,扩展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增大医学生的实习比重。介入放射学相对于医学专业的其他专业来说,要求医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熟练的操作技巧。因此,介入放射学的教学需要更加倾向于实践教学。需要侧重对于临床实习课程课时的安排。课程的安排适宜安排在影响医学以及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第四学年第一学期(5年制)。介入放射教学改革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和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关注和踏入介入放射学的世界中。教师可以制作与专业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更加生动地向医学生讲解。有条件的医学校还可以建立介入放射学实验室,配备平板DSA、穿刺针、导管、支架等常用的器材,让学生熟悉放射解剖学,进一步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的机会,对于常见介入放射的手术操作进行学习和讨论。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于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2 结果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措施的应用,立足医学生,提高了学生临床实习的课时以及实践水平。通过深化教师教学内容、手段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了介入放射学教学的质量。从学生出发,提高了对介入放射学学习的效果。

在引入多媒体课件教学之后,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将图片、视频、文字融合在一起,更加生动、直观、形象。通过将各类疾病的影响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将各类疾病的临床表现、适应证以及禁忌证等都展示给学生;在实践课上学生可以进一步进行印证,提高了对介入放射学学科知识的感知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在临床中。

3 讨论

通过介入放射学教学改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介入放射学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在理论课程中,可以根据疾病的诊治状况提高学生对于介入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实践课上,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实践认识,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介入放射学的教学效果。促进了高校介入放射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吸引更多的医学生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学习。在不断完善介入放射学的教学体制、调整教学课时、配备相关的实践设备,使得介入放射学学科成为与临床骨干课室同样重要的学科,促进介入放射学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提高整个临床工作的水平,吸引更多的医学生主动学习临床介入放射学,走向介入放射学的工作队伍中,进一步充实我国临床介入放射学人才的队伍。从而解决介入放射学专业人才缺少,患者流失的现象,推动介入放射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重阳,狄镇海,李麟荪.深化医学教学改革,加强介入放射学后备力量培养—医学生调查引起的反思[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2):146-148.

介入放射学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时间2010年4月份。随机抽取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2005年入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00名作为调查对象,即临近临床实习结束、面临毕业后职业选择的学生。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单选、复选、不选或开放式回答,予以尽可能大的选择余地。告知调查对象所有的调查都是匿名的,不会因为调查对其现在或未来产生任何影响。问卷共12题,包括4个方面内容:(1)对介入放射学基础知识及治疗方法的认识与了解;(2)对临床开展介入治疗工作的知晓情况;(3)对介入放射学兴趣和介入放射学职业前景进行评估;(4)对于不同教学方法的看法。

2 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85份,其中有效问卷83份,问卷收回率为85%。所有调查对象均未参加过系统的介入放射学课程教授学习,也没有在介入放射科实习过。认为介入放射学知识缺乏的学生(47/83)占56.6%,38.6%的学生(32人)认为一般了解,有1人说完全不懂。仅仅一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对介入放射学知识是“完全掌握”和“较好掌握”(分别是1.2%和2.4%)。

在备选的9项介入手术技术中(图1),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知晓率为100%,了解主动脉夹层、子宫肌瘤、下肢血管闭塞/狭窄性病变可以进行介入治疗的学生分别为13人、11人、19人(分别占15.7%、13.3%、22.9%)。在介入基本技能和操作中,分别有51.8%、68.7%、8.4%的学生认为介入放射学是做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穿刺活检术、肿瘤射频消融术,然而了解介入手术的基本操作——Seldinger穿刺技术的仅有1人。知道“血管成形术”的学生占92.8%(77人),就其知识来源进行统计,有67人是从心脏内科的老师知道的,9人是从血管外科的老师知道的,1人是从介入放射科老师知道的。

97.6%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开设介入放射学课程。学生希望了解介入放射学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而最受推崇的是介入放射学讲座(46人,55.4%),其次分别为放射科实习(37人,44.6%)、病房学习(33,39.8%人)、随指导老师门诊学习(27人,32.5%)、网上自学(8人,9.6%)、小组讨论学习(3人,3.6%)和临床科研究(6人,7.2%)。多数调查对象(60.2%,50/83)认为介入放射科医师应该是由医学影像专业培养,认为由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占12.0%(10/83),24.1%(20/83)认为由两专业共同培养,仍有少数学生(3.6%)不清楚介入放射科医师应该由什么专业培养。

对于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专业的就业前景,大多数调查对象(78.3%)认为“非常好”和“好”(分别为46人、19人),认为“还可以”和“不好”分别12人、5人,“不知道”1人。在83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打算将介入放射专业作为自己未来职业的有10人。

3 讨论

在近十几年中,新的介入手术正在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5]。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医院等级评审中,将介入医学的开展与否作为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要求,对介入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微创治疗是医学发展的趋势,正是因为介入放射学以微创为特点,顺应了潮流,才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介入放射学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诊疗经验的不断积累,理论体系日臻完善[2,6]。现今,介入放射科已经成为三级甲等医院的必备科室建制,介入医学技术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之一。

然而,在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大纲中,介入放射学课程并未被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仅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中作简单的介绍(2~4课时)[7],不能给医学生充分接触和了解介入放射学知识体系的机会。在现行的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本科教材中,很多疾病的治疗方法均简单地提到可以选择介入治疗,但对其适应证、禁忌证、术后注意事项等未予以详细介绍,很难使学生对于介入放射学的诊疗范围及优势所在有系统的掌握,在他们未来的临床工作岗位上难以及时地为患者提供适当的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等,对疾病进行微创诊断或治疗的学科。从事介入放射专业的医师需要具有一定的影像诊断基础,和临床内科学、外科学的基本知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影像学基础知识和相对较扎实的内、外科学基本技能,仅需再补充一定的介入放射学知识,就可以很容易地成为合格的介入放射学医师。但通过调查,有志于从事介入放射专业的临床本科生寥寥无几,使得介入医学的后备人才缺乏。由于历史原因,现在的介入放射科医师大多毕业于影像诊断专业,随着介入医学领域的不断扩展延伸,临床相关理论的匮乏严重制约了个人发展,也阻碍了介入放射学的发展[6]。

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介入放射学课程,可以让医学生真正理解介入放射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即使他们今后并不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而在其他临床科室工作,也能使他们知道介入放射学能为患者提供什么样的医疗服务,如何及时引导患者接受适当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激发更多医学生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兴趣,培养介入医学的后备力量,使得介入放射学得到更好地应用和发展[4,8]。调查显示,学生非常渴望了解更多的介入医学知识,97.6%认为有必要开设介入放射学课程。此外,学生还希望能为他们提供介入放射学讲座、病房实习、小组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我们应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

现在我国二级以上的医院均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介入放射学技术,对从事介入放射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有目共睹的[2]。医学生作为医学界未来的主人翁,对于介入放射学的未来还是非常乐观的。在我们的调查中,78.3%对于介入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介入知识的有限,限制了很多同学投身介入事业的梦想,在83人中仅有10人(12.0%)考虑过将介入医学作为自己的职业,从事这方面的人才匮乏,在临床本科教学中开设介入放射学课程更具迫切性和必要性。

4 总结

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介入放射学知识体系培养,才能为未来的介入放射科寻求大批生力军,才能使得未来的兄弟科室医师为我们的患者提供更多关于介入医学的服务,正确的引导患者进行合理的介入放射学治疗,使介入放射学得到巩固和发展,真正像内科、外科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的临床骨干科室。

摘要:目的 评价医学生对介入放射学知识的认知程度,探讨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中开设介入放射学课程的必要性。方法 通过对江苏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准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其介入放射学知识来源及认知程度。结果 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3份。对于介入放射学一般了解的占38.6%(32/83),缺乏56.6%(47/83)。78.3%认为介入医学职业前景比较乐观,但打算投身介入事业的人却仅有12.0%。结论 开设介入医学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于介入放射学的全面了解,有利于满足现代临床医学的需求,并能提供更多是从事介入放射学事业的后备人才。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调查问卷,意识,课程

参考文献

[1]杨瑞民,狄镇海,李天晓.介入医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3.

[2]Teng GJ,Xu K,Ni CF,et al.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 China[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08,31(2):233-237.

[3]滕皋军,倪才方.关于介入放射学科定位危机和重命名的思考[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10(3):184-185.

[4]任重阳,狄镇海,李麟荪.深化医学教学改革,加强介入放射学后备力量培养——医学生调查引起的反思[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2):146-148.

[5]Sunshine JH,Cypel YS,Schepps B.Diagnostic radiologists in2000:basic characteristics,practices,and issues related to the radiologist shortage[J].AJR,2002,178(2):291-301.

[6]李天晓.大力推动介入放射学学科化发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4):269-271.

[7]黄飞,李舟文.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初步探讨[J].医学研究杂志,2008,37(7):121-122.

介入放射学 篇7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诊疗数量不断增加;由于介入诊疗过程通常需要在X线曝光环境下进行,加之大多数介入治疗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患者不可避免要受到一定程度的辐射伤害[1]。

患者在介入诊疗过程中接受的辐射剂量通常会用透视时间、采集张数、参考点处的累计剂量(CD)和剂量面积乘积(DAP)表示[2]。其原因是,现代的介入设备通常配有以上这些剂量参考量的实时显示功能,比较易于监控。但对于辐射监控来讲,仅有这些量是不够全面的,因为这些量值并不直接与辐射效应相关。为了更加优化介入诊疗过程的辐射剂量,需要一个与患者辐射效应联系更为直接的量值。有效剂量就是将组织及器官的当量剂量乘以与其危险度有关的权重因子再求和,反映整个肌体发生随机性效应的危险度[3]。然而,在临床介入诊断中,器官与组织的辐射剂量是无法直接测量到的。但是,如果可以记录介入诊疗过程中的辐射剂量参数,透照角度参数和患者形态参数,有效剂量可以计算推导得出。

由芬兰辐射原子安全协会研发的PCXMC(PC-Based Monte Carlo program)就是一款可以为X线诊疗设备计算患者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的软件[4]。它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参数、投照角度、射线质量计算患者器官剂量,软件中的皮肤剂量指体模所有皮肤的平均剂量。该软件还可以计算整个肌体受照平均剂量和体模吸收的X散射线。PCXMC计算的器官剂量及计算有效剂量所使用的器官组织权重因子采用ICRP#60建议的相关参数见表1[5]。

本次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体模实验,验证PCXMC软件在介入放射学中计算器官剂量的准确度,对其进行评估。

1 方法

剂量测量系统采用Li F:Mg,Cu,P热释光探测器(TLD)和BR2000D-III型热释光剂量读出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采用ART仿真人体辐照体模(Fluke Biomedical)模拟患者进行扫描并接受辐照。于体模器官中布放TLD探测器:为了减少误差将TLD(Φ为1.0mm)探测器每3个为一组置于塑料细管中,将细管插入预留在器官上的空洞中。布点数目为:心脏14点,肺22点,胃10点,肝脏6点,骨盆4点。介入设备采用Siemens Axiom Artis血管造影系统,系统根据患者或体模的形态特征自动曝光采集图像。

模拟经皮穿刺冠状血管成形术(PTCA)诊疗过程,对体模进行辐照,详细记录每个投照角度、DAP和管球到患者体表距离等参数。照射后读取体模器官剂量。按不同投照角度,将记录参数输入PCXMC软件,计算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对诊疗过程中的所有投照角度的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的计算值求和,即得到整个诊疗过程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的软件估算值。本次对该软件进行评估时,还考虑到了心脏的器官剂量。因此,将心脏的剂量按照ICRP 1991关于有效剂量的计算方法修正到软件计算的有效剂量当中去。将体模实验值与软件估算值进行比较,得到软件估算值的准确度。

同时,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中心,随机选取84例实施PTCA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CXMC估算每个病例的有效剂量,将结果与国际已发表的数据进行比较。

*性腺剂量是根据卵巢或睾丸的平均剂量计算的。**大肠剂量计算公式为Dcolon=0.57D上部大肠+0.43D下部大肠(ICRP 1995)。***在PCXMC软件将骨表面权重系数近似地应用到了所有骨骼上(红骨髓除外)。****计算除了表中所列的器官和组织的其它所有器官的平均值。R所标注的器官或组织是ICRP#60中说明的“剩余器官”。剩余器官的权重系数为0.05,但是在这些剩余器官中,如果哪个器官所接受剂量大于12个有特定权重系数器官中任何一个的剂量时,对于这个器官采用0.025的权重系数(ICRP 1991 and 1995)。N代表这种器官在计算有效剂量时没有被考虑。

2 结果

体模实验测得部分器官剂量与PCXMC软件估算器官剂量分别见表2。PCXMC软件估算的PTCA有效剂量为2.3m Sv-20.1m Sv。

3 讨论与小结

实验对比PCXMC估算及通过实验方法测量到的肺、心脏、胃、肝脏、骨盆四个器官的器官剂量。结果表明使用PCXMC软件估算体模器官剂量存在一定的误差。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对于体模,器官是按照真人器官的大小和位置进行分布的;而PCXMC器官剂量估算软件中的人体模型是数学体模,采用简单几何形状模拟的人体器官。因此,器官的形态,大小,位置必定会与真人的有所差异。

另外,实验所用仿真照射男性胸腹部体模等效材料的精确度,剂量计的精确度,布点的多少,都会影响到测量结果,进而影响到对比结果。

Donald Miller曾在对患者辐射剂量记录的指导建议中提出,剂量测量精度在±50%均为可接受范围。

鉴于在实际诊疗过程中无法直接测量患者器官剂量,而PCXMC软件计算器官剂量与测量值间的误差均小于50%[6],本文认为可以采用PCXMC软件进行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的计算。Viktorie Stisova等人发表的PTCA有效剂量为5.7m Sv-15.3m Sv与本实验中使用PCXMC软件估算的有效剂量也在同一水平[7]。

摘要:在介入放射学中,由于X线照射条件复杂,角度变化多样,对患者有辐射风险,特别是有效剂量的估算一直是个难题。本文通过体模实验,验证PCXMC软件在介入放射学中估算器官剂量的准确度,为介入放射学辐射防护提出了相关软件测评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辐射剂量,介入放射学,有效剂量,X线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Avoidance of radiation injuries from medical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J].ICRP Publication 85.Ann ICRP 2000;30:7–67.

[2]刘彬,白玫,彭明辰.介入诊疗过程中的确定性效应监控方法[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2):25-27.

[3]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Recording information in thepatient’s medical record that identifies the potential for seriousx-ray-induced skin injuries[J].Rockville,MD:Center for Devices and Radiological Health,1995.

[4]A.Servomaa and M.Tapiovaara.Organ dose calculation inmedical X ray examinationsby the program PCXMC[J].Radiation Protection Dosimetry.Vol.80,Nos1-3,pp.213-219(1998).

[5]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Publication 60:1990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Annals of the ICRP,Vol.21,Nos.1–3(Pergamon,Oxford,1991).

[6]Donald L.Miller,MD,Stephen Balter,Ph D,Louis K.Wagner,Ph D,John Cardella,MD.Quality Improvement Guidelinesfor Recording Patient Radiation Dose in the Medical Record[J].Vasc Interv Radiol 2004;15:423-429.

介入放射学 篇8

关键词:C臂类CT,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

C臂CT成像是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的一个特殊新功能[1,2], 最早为德国西门子公司在2005年推出, 之后多家国外医疗设备公司相继推出具有该功能的血管造影机。各家公司称呼有异, 诸如西门子公司Dyna CT, 飞利浦公司Xper CT及通用公司Innova CT等, 实际上均是利用血管机C臂的旋转运动和平板探测器采集数据, 计算机重建CT图像。本文收集31例C臂类CT成像引导手术, 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患者均使用C臂CT技术行介入治疗手术, 其中男22例, 女9例, 年龄29~77岁, 平均53岁。肝肺占位活检7例, 肝肺癌射频消融5例, 肝癌、脾大栓塞术15例, 脑动脉瘤栓塞3例, 椎体骨水泥成形术1例。

1.2 设备

飞利浦Allura Xper FD20平板DSA, Mark V高压注射器。

1.3 扫描方法

采用平板DSA进行机架三维旋转、平板探测器采集数据, 机架旋转速度为20°/s, 5秒高达60幅/秒的高速旋转采集和25秒重建速度, 最小密度分辨率5 HU, 最薄层厚0.5 mm, 空间分辨率达10 LP/mm。栓塞治疗时造影剂注射速率、压力、剂量与常规造影相同。获取原始图像传至DSA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计算得出多平面重组, 自动显示三维容积图像, 提供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外, 还可以根据手术需要获得任意角度的重建图像。

2 结果

2.1 肝肺占位穿刺及射频消融治疗

肝肺占位活检7例, 肝肺癌射频消融5, 实时三维穿刺引导技术, 动态显示穿刺径路, 对复杂的经皮穿刺介入手术进行穿刺设计、靶点定位。7例射频消融、组织活检经皮介入穿刺手术均成功完成。

2.2 肝癌肝血管瘤脾大栓塞治疗

肝癌、脾大栓塞术15例。肿瘤栓塞过程中往往出现误栓周围正常血管, 导致治疗效果出现偏差及严重并发症出现。C臂CT能够识别肿瘤血管大小、数目、位置等信息, 寻找肿瘤的滋养动脉血管, 观察栓塞剂填充情况。脾脏部分栓塞术中能及时评估栓塞范围程度, 避免栓塞过度及栓塞过低现象。

2.3 脑动脉瘤栓塞治疗

脑动脉瘤栓塞3例。用于观察动脉瘤栓塞效果, 及早发现内漏出血情况, 评价治疗效果, 有助立刻采取外科补救措施避免严重并发症出现。

2.4 椎体骨水泥成形治疗术

椎体骨水泥成形术1例。C臂CT影像与二维透视实时融合, 穿刺针沿虚拟穿刺路径推进穿刺, 精确引导安全穿刺, 术中后及时评估骨水泥填充程度, 避免填充外漏及填充不足等情形。

3 讨论

3.1 研发背景

在神经、肿瘤、外周介入手术过程中, 介入医生经常需要对感兴趣区的介入手术部位进行CT检查, 仔细了解血管、实质性病变及周围软组织的空间结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 譬如脑动脉瘤颅内出血、动脉瘤栓塞前后对比情况, 肝脏实质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TACE术后肿瘤内碘油的沉积情况, 椎体成行术中压缩椎体的定位、传刺针入路及骨髓泥的分布情况。传统的方法只有将患者搬运到CT室做检查, 既浪费宝贵治疗时间, 又干扰介入手术连贯性。在导管室内, 如果能通过血管机高速旋转采集, 数据快速重建获得感兴趣区部位的软组织类CT影像, 明显简化介入手术流程, 节约手术时间, 提高介入治疗效果。飞利浦公司推出的C臂CT成像 (Xper CT) 技术正是在这样的临床需求下应运而生, 并广泛地融入到多种介入手术的治疗过程中。

3.2 C臂CT成像 (Xper CT) 技术特点

腹部Xper CT成像, 5秒高达60幅/秒的高速旋转采集和25秒重建速度, 自动显示Xper CT三维容积图像;最小密度分辨率5 HU, 最薄层厚0.5 mm, 空间分辨率达10 LP/mm;在导管床旁或控制室内实现全身各部位、任意角度断面类CT成像的观察, 并可调节层厚, 窗宽, 窗位等参数;有助于进行治疗计划的制定和评估术中的并发症;一次Xper CT采集, 其软组织断层图像可提供任意位置断面的观察, 并能够与血管机C臂进行位置互动, 使得手术更流畅, 对病灶的评估更加精确;类CT成像和三维血管重建工作站一体化设计, 方便实现二者融合匹配显示, 对于评估出血部分或软组织病变与周围血管树的位置关系具有显著意义;颅内支架精晰显影——通过特殊的采集程序和二次重建算法, Xper CT能够清晰显像。

3.3 C臂CT成像技术

C臂CT成像技术是通过血管机高速旋转采集数百幅图像, 进行采集数据自动重建, 在几分钟之内重建出类CT的软组织成像[3]。该技术可以实现控制室或导管室感兴趣部位软组织像的多平面观察。

3.4 实时三维穿刺引导 (类CT Guide)

实时三维穿刺引导技术是将传统的实时透视图像与类CT软组织成像或者其他影像设备如MR、CT影像数据精确融合, 动态显示在导管床旁的同一显示器上, 对复杂的经皮穿刺介入手术进行术前穿刺路径、靶位精确定位、术中穿刺过程实时引导、确认的非血管介入穿刺引导工具, 可以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多种病变的射频消融、组织活检和穿刺引流等复杂经皮介入穿刺手术。

3.5 C臂CT成像临床应用

3.5.1 神经介入

Akpek等[4]报道颈动脉瘤动物模型栓塞后利用C臂CT检查, 可清晰显示瘤内栓塞材料与颈动脉腔的关系等。用于动脉瘤和动脉狭窄治疗, 可与3D血管树叠加, 观察支架的位置或弹簧圈展开与血管壁的关系, 并通过对软组织的显示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如发生动脉瘤破裂, 血管壁穿孔则可以立刻采取补救操作。

3.5.2 肿瘤定位和栓塞

肿瘤栓塞过程中往往有栓塞大量周围血管的危险, 导致正常组织的缺血损伤。C臂CT能够很好的识别肿瘤血管的确切位置, 便于识别肿瘤的滋养血管, 尤其是细小的供血动脉, 在诸多扭曲的血管结构中, 寻找和精确定位分叉结构。此外, C臂CT还能够方便进行栓塞治疗前后的评估。

3.5.3 引流和分流管的放置

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5], 当放置引流分流管时, Xper CT能够同时看到软组织和血管, 可避免伤及周围组织, 并能及时对分流管作调整。

3.5.4 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中, C臂CT能显示血管内支架张开后贴壁、支架网眼张开情况及有无内瘘发生, 更利于即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检查补救,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

主动脉瘤是否有内漏, 支架是否完全展开, 以往以上情况只有将患者推至CT室做CT检查方能确认。Xper CT则能够使这一流程大大简化, 无需将患者推来推去, 在导管室内即可精确评估主动脉内漏的情况。

3.5.5 在TACE、PVP及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实践表明:

使用造影剂定位Xper CT扫描, 在TACE可以预测治疗中碘油的流向, 使定位和治疗更加完善[7,8]。治疗后患者行Xper CT扫描碘油分布, 与TACE前MR图像的钆的分布及TACE术后1 d CT图像的碘油分布, 有非常好的相关性。对于PVP (椎体成行术) , 术前进行明确压缩椎体的定位, 术中观察传刺针的入路, 术后观察骨髓泥的分布情况。这表明Xper CT扫描可以代替CT扫描, 一种评价治疗成功与否的定量方法。栓塞后的造影剂增强Xper CT扫描, 可以用来确认门静脉栓塞的程度。

C臂CT成像与传统引导技术的优劣比较显示, C臂CT的图像目前不能完全代替传统CT, 它与传统CT的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还有很大差距[9]。传统CT的图像清晰精确, 适用于各种组织和器官, 但无法实时观察进针情况, 欠缺方向指引, 需反复扫描定位, X线损伤较大。C臂CT结合了CT和DSA的两种影像技术的优点, 从而弥补其各自技术上的不足, 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10], 现已应用于各种血管及非血管介入手术, 保证了手术的安全和质量,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戚春厚, 鲁川, 刘作勤.C臂CT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 31 (5) :359-361, 388.

[2]曲桂莲, 刘卫东, 郭建军, 等.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癌中C臂CT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0, 19 (7) :563-565.

[3]Heran N S, Song J K, Namba K, et al.The Utility of Dyna CT in Neuroendovascular Procedures[J].Am J Neuroradiol, 2006, 27 (2) :330-332.

[4]Akpek S, Brunner T, Benndorf G, et al.Three-dimemional imaging and cone beam volume CT in C-arm angiography with flat panel detector[J].Diagn Interv Radiol, 2005, 11 (2) :10-13.

[5]郑琳, 郭晨阳, 黎海亮, 等.C臂CT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 (12) :1007-1010.

[6]Biasi L, Ali T, Hinchliffe R, et al.Intraoperative Dyna CT detection and immediate correction of a type Ia endoleak following endovascular repair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09, 32 (3) :535-538.

[7]朱纯生, 郑晓琳, 王颖, 等.平板DSA的CT功能在椎体成形术中的价值[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9, 20 (6) :55-58.

[8]王嵇, 朱炯, 池嘉昌, 等.DSA Innova CT重建在体表区域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9, 18 (11) :862-864.

[9]黄大钡, 李晓群, 文自祥, 等.三维重建及类CT图像在胸部肿物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 2010, 4 (16) :159-161.

介入放射学 篇9

开幕式由大会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介入放射学组名誉组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院长致欢迎词, 大会主席、介入放射学组组长单鸿院长致开幕词, 江苏省医学会郭兴华会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徐克教授、戴建平副会长等分别在大会上致词, 北京朝阳医院翟仁友教授主持大会并介绍了到场的国内外嘉宾。开幕式上, 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星荣院长、北京天坛医院戴建平院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陈丽英教授颁发杰出贡献奖;授与Kerian Murphy、John Kaufman、Michael lee为荣誉会员;授与王卫平教授特别奖。同时, 还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朱海东等13人分别颁发了林贵-刘子江优秀青年介入医师研究奖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大会以学术为主, 围绕28个主题, 共举行了208场次的学术报告, 涵盖了所有介入医学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包括传统领域:血管介入、神经介入、肿瘤介入、非血管介入等;包括疼痛、粒子植入等边缘交叉领域;还包括分子影像、纳米医学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前沿热点领域。此外, 利用午间在各分会场共举行了7个场次的卫星报告会。最终, 大会为英文论文报告大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此外, 大会利用报道当天, 即10月31日下午1点, 由徐克院长、滕皋军院长、单鸿院长、施海彬主任、顾建平主任、倪才方主任组成的专家组在威斯汀酒店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专家们对介入诊疗的优势、群体的知晓率向记者们进行了阐述, 分别就介入的前沿、肝癌的综合介入诊疗、肿瘤消融治疗、外周动脉的介入诊疗、出血或缺血性的神经介入诊疗、腔静脉与肺动脉栓塞介入、门静脉高压介入、急诊介入放射、疼痛与脊柱介入、泌尿与生殖介入、食管和胆管等非血管腔道介入、乳腺和妇科介入、放射粒子植入、分子靶向药物与介入治疗、血管畸形、超声介入等特点为各大主流媒体进行了现场解答, 针对介入的微创、学科建设与介入病房的管理、人才培养、规范化作业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0月31日下午在威斯汀酒店还举行了全国介入学组全体委员及青年委员会议, 会议就其网站的建设作了汇报;介入学组名誉组长滕皋军院长、组长单鸿院长为青委会授牌 (王峰教授为青委会主任委员) ;经全体委员投票决定下一届介入放射学年会2年后在长沙举行;最后由全国著名专家李麟荪教授对明年5月即将举行的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介入放射专业题库进行详细而具有针对性的阐述。

上一篇:完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下一篇:履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