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的辐射防护(共3篇)
介入放射学的辐射防护 篇1
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一些传统的医疗手段已逐渐被创伤小、疗效好,见效快的手术方法所替代。尤其是自放射介入手术在临床应用以来,众多患者受益匪浅,更加推动了介入放射医学的发展。经过多年对介入放射工作从业人员的计量检测,发现介入手术医生在所有放射职业医生中,所受照射量最大[1],受照剂量是传统放射人员的数倍乃至数十倍[2],放射损伤事件最多,已引起普遍关注。因此,如何在保证诊疗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护放射介入从业人员减少受照剂量,进而减少放射损伤成为放射医生关注的重点。
1 介入放射治疗的防护特点
介入放射工作要求医护人员床边近距离操作;操作时间长,受照剂量大;为了适应无菌操作及术中病人体位摆放的要求,需要经常变换机器的位置,因此,难以在机头部分使用固定的防护措施;介入工作人员大多来自临床科室,对防护知识了解少,防护意识较差[3],这些都是放射介入工作者受辐射损伤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求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介入人员身体健康。
2 介入手术室的前期准备
2.1 介入手术室防护材料的选择
介入手术室的墙体和楼板防护层是重要的防护设施,用于保护手术者、协助手术者和周边人员。其防护效果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而异,通常采用的防护材料有铅、含钡混凝土,砖等。根据马延洪[4]等人的教材,防护材料的性能分为屏蔽性能和反散射性能,在选择防护材料时应根据射线能谱合理选择。介入诊疗所用射线能量范围多在50~125 k V,综合防护性能以砖、铅材料为最好,因此,墙体防护材料以此为首选。
2.2 介入手术室的布局
介入手术室按照功能可分为检查室、控制室、设备室及辅助房间。其中,以检查室布局最为重要,根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介入检查室面积应>40 m2,并避免摆放过多物品。适当增加面积有助于工作人员采用距离防护。
3 X线设备的功能选择与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根据徐孝波[5]等人的检测结果,医生所接受的照射量与设备的型号、球管位置等有一定的关系。如在设备的选择上可优先选择专业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能够使照射剂量明显降低。现在使用的DSA,大多随机配备多种防护设施及功能,介入工作人员对此要充分认识并熟练应用,以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
3.1 介入血管造影X线机防护设施
厂家对专业的DSA在机器设计阶段已考虑到使用者的防护问题,将部分防护用品预置于机器内部。在选择、应用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合理应用。
(1)随机铅帘,悬吊式屏风。根据杨伟[6]等人的研究结果证实,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应用铅屏风可以阻挡61.12%~77.34%的散射线。随机配置的铅帘及铅吊屏,运动范围大,不会影响无菌操作及设备与病人的摆位。且运动范围、重量等因素在设计时已作考虑,不会影响设备的整体安全。
(2)缩光器。配备常规纵横遮光片和虹膜形遮光片,可将视野缩小至兴趣区。
(3)配备普通X线机使用的球管管套内铅屏蔽防护及滤线器、滤线栅等。
3.2 具备防护效果的功能
(1)脉冲透视。对于进针等不需要观察细致的过程,尽可能选用低速帧频。
(2)透视图像末帧保留。检查中须对病情分析时,采用末帧保留的图像可大大缩短透视时间。
(3)透视剂量显示。用于显示当前剂量率,随时提醒手术者保护病人及自身安全。
(4)路径图。用于直观显示靶血管具体位置及走向,对于缩短血管内治疗时间等,非常有意义。
(5)无射线缩光器、视野调整。在选择照射野、数字平板视野时,尽量使用此功能可有效缩短受照时间。
(6)采用高压栅控等技术,切断管电压低能部分,从而去除高压拖尾部低能射线。
4 手术中常采用的防护方法
除熟练应用上述措施和功能外,所有辐射场内人员须穿带防护用品并注意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方法的应用。根据成君方[7,8]等的推荐,随身防护用品的铅当量以0.1~0.3 mm为宜。将铅胶衣与铅帘、吊屏等合理搭配使用,可将散射线照射量减少61.12%~99.31%[6]。
5 其他注意事项
对于手术人员及合作者,要求术前做好充分准备,熟悉受诊者病情,制定好手术预案。操作准确、简捷、迅速,并采取人员替换的方式,以限制每个人的操作时间。对于手术必须在场人员,在保证手术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远离X射线直射区域及受检者受照肢体。严格避免非必须人员在辐射场内逗留。
参考文献
[1]张良安.医用辐射新技术应用中的辐射防护问题[J].辐射防护通讯,2005,(5):3.
[2]Col Hockings.Sources and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J].JRadiolee Port,2001,(1):518.
[3]杨迎晓,李全太,孙作忠,等.介入放射学的防护特点和要求[J].中国辐射卫生,2003,(12):17.
[4]马延洪.X线物理与防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徐孝波,殷志跃,陈秀华.介入放射时X射线机防护与操作者个人剂量检测[J].中国辐射卫生,2003,(4):224.
[6]杨伟,陈永新.X线介入手术的综合防护[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10):1246-1247.
[7]夏慧琳,卜羽,安文昊.介入放射诊疗辐射剂量特性的检测与验证[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2):20-22,8.
[8]成君方,傅爱玲,王征,等.不同厚度铅胶板对介入手术操作位置散射线的屏蔽效果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0,(9):72-73.
介入放射学的辐射防护 篇2
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患者的受照剂量和防护
摘要:目的` 加强介入放射学诊治时患者的防护和剂量控制.方法 依据介入放射学中剂量的特异性及辐射防护要求.结果 从介入放射学患者受照剂量特征,我国介入放射学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患者剂量控制和防护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结论 严格遵循最优化原则可有效实施介入放射学中患者的辐射防护与剂量控制.作 者:雷红玉 李烨 牛丽梅 吴小琴 作者单位: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兰州,730000期 刊:中国辐射卫生 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年,卷(期):2010,19(2)分类号:X591关键词:介入放射学 患者 剂量 防护
介入放射学的辐射防护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邢台市所有开展介入放射工作的单位。
1.2 调查内容
介入放射学工作开展情况, 介入放射设备、设施的防护, 介入放射操作者个人防护用品情况, 介入放射操作者操作位置辐射水平, 测试附加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
1.3 测试仪器
采用上海产JB 4000 Xγ监测仪, 仪器经计量部门测试校准。
1.4 测试方法
按各医院介入手术通常用X射线机工作条件 (60~90 kV) , (0.5~3.0 mA) 曝光, 放置标准水模体。①介入放射操作者受照剂量的测试:取介入放射操作者头、胸、腹部、左右手、左右脚7个位置作为测试点。②介入放射机房防护情况的测试:对开展介入放射工作的机房面积、墙体、观察窗和机房门等周围防护情况进行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介入放射学工作开展的情况
全市共有11家医疗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 其中市级医院4家, 县级医院7家, 共使用13台X射线机, 其中床上球管式X射线机3台, 床下球管式X射线机7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DSA) 3台。
全市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总数有73人, 其中男性51人, 占69%;女性22人, 占30%;属于放射工作人员的有48人, 占65.8%;属于非放射工作人员的有25人, 占34.2%;放射工龄最长30 a, 最短的0.9 a;介入放射工龄最长11 a, 最短0.4 a, 人员所属科室见表1。
从事介入放射人员年龄结构合理, 30~50岁年龄段的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最大, 占57.6%。介入放射人员专业技术职称以中级为主, 占43.8%。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称分布见表2。
介入放射人员学历主要以本科及本科以上为主, 其人数为30人, 占41.1%;学历为专科人员25人, 占34.2%;学历为中专人员10人, 占13.7%;无学历者8人, 占11.0%。
我市开展介入放射工作的11家医疗单位能够开展大多数介入项目, 其中以市区4家, 县级2家医院共6家医院能够开展脑动脉瘤栓塞、心脏支架、心脏消融术等难度较大的治疗项目外, 其他医院仅能开展食道癌、肺癌、肝等介入手术治疗。据2006年度各医院介入放射治疗的病例数统计结果差距较大, 2006年共开展介入放射手术2664例, 主要集中在市区4家医院, 占1376例, 这与医院整体规模和医院医疗水平有关。但剩余7家县级医院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业务, 主要是为了提高医院知名度和增加医院综合效益。
2.2 介入放射设备、设施的防护
这次调查的11家医疗单位中, 7台X射线机介入放射工作场所是设在放射科, 其中 (6台包括DSA和C型臂X射线机) , 有专门的介入放射工作场所用于介入治疗, 其余6台床上球管式X射线机, 既做介入治疗又做平时的透视诊断用;它们机房使用面积在40~60 m2, 经监测机房面积、墙体、观察窗、机房门等周围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符合国家标准[1]的要求, 见表3。3台DSA X射线机, 有原机自带铅挂帘, 原机限束装置的射线防护设施, 1家还配有地面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 其余均无床旁辅助防护设施, 所有开展介入放射工作场所均有放射性警示标志和工作信号指示灯。
2.3 介入放射操作者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调查的11家医疗单位中配有铅帽子的有10家, 配有铅眼镜的9家, 配有铅围脖的有7家, 配有铅胶围裙的有9家, 配有铅胶上衣的有6家, 配有防护面罩的有4家。
2.4 介入操作者操作位置辐射水平监测情况
我们对11家开展介入放射工作单位介入操作者的操作位置进行了监测, 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介入操作者头、胸、腹部及左右手、左右脚7个部位所监测的平均值最高为423.1 μGy/h。并且发现介入放射操作者操作时体表受照剂量以左手为最高, 胸部次之, 与洪惠民等[2]报道类似。测试结果还表明床上球管X射线机透视操作者的头、胸、腹部和左、右手脚所受的平均剂量明显高于床下球管X射线机。其中床上球管X射线机操作者左手和胸部受照剂量分别是床下球管X射线机透视操作者的1.33和1.25倍。见表5。
2.5 测试附加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
3家使用DSA (床下球管X射线机) 的医院, 都有床旁铅橡胶挂帘, 其中1家还有地面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我们对使用地面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和床旁铅橡胶挂帘的组合进行使用前后防护效果对比。由表6可知, 使用组合防护后, 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各部位的X射线剂量率, 4个部位的平均剂量减弱率是85%。
可见附加防护设施屏蔽射线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这对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和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讨论
3.1 加强对介入放射治疗工作的管理
从调查的情况看开展工作不均衡, 手术条件和环境差异较大, 尤其是介入放射学工作使用的X射线没备的防护性能差别很大, 有些医疗机构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 购置性能较差的X射线设备或在原有的旧设备基础上加以改装成介入放射设备, 使工作人员受到较高剂量的X射线照射。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通过卫生执法规范介入放射治疗工作的管理, 建立健全管理措施和防护制度, 按国家《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要求进行健康检查和放射防护培训, 安排个人剂量检测, 建立个人健康和计量档案, 确保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3.2 尽量选择放射防护性能好的介入放射设备
根据检测结果, 各种类型的介入设备操作时的辐射场剂量分布是不同的, 对工作人员的照射剂量也不同。采用床上球管X射线机透视操作者操作位各检测点受照射剂量率明显高于床下球管X射线机透视操作者, 尤以左手和胸部为甚。主要原因是床下球管X射线机的床旁有铅橡胶帘能屏蔽大部分射线;而床上球管X射线机的球管位于诊断床的上方, 球管本身无任何防护, 透视时就象淋浴喷头一样把X射线照射在操作人员全身。使用床下球管的X射线机, 尤其是DSA设备, 本身防护条件较好, 所以在介入放射工作中尽可能以DSA替代医用诊断X射线机, 以提高诊疗水平, 减少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3.3 提高介入放射手术的熟练程度
介入手术是一门新兴的医学技术,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遇到复杂手术时, 需要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多角度长时间观察,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有可能受到较高的受照剂量, 这就要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提高手术的熟练程度, 减少曝光时间。另外, 尽可能选择低千伏、低毫安、短时间、小照射野的工作条件, 进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3.4 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
据有关文献报道, 由于介入放射工作的特殊性, 使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受照剂量比传统X射线工作高到数10倍[3]。在实际工作中, 介入放射人员均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头、颈、胸、腹部均有防护, 实际受照剂量要低于所测剂量, 但手部的剂量可视为实际受照剂量, 因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铅橡胶手套较厚, 手感不好不利于操作, 介入放射操作人员均使用外科普通乳胶手套无任何防护, 这就要求研制机构应尽快组织力量, 尽快研制放射防护性能好、防护效率高、使用方便、不妨碍介入操作的手套。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采取床旁铅橡胶帘和地面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组合式防护, 能有效减去全身平均85%的辐射剂量。操作位各测试点的受照剂量可以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各医疗单位要根据自己机器的结构特点, 合理使用组合式防护设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参考文献
[1]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2]洪惠民, 陈东杰, 林辉, 等.C臂型X射线机辐射防护状况调查.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 (1) :42-43.
【介入放射学的辐射防护】推荐阅读:
介入放射学09-25
介入科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10-25
放射防护工程07-19
放射防护管理07-02
放射防护监督管理06-14
诊所放射防护规章制度07-06
放射科安全防护08-15
医院放射防护应急处理预案09-05
喜德县医院放射防护试题一10-17
放射源防护及安全管理制度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