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2024-06-19

如何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共8篇)

如何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篇1

浅谈如何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审计

珲春市审计局郑玉颖

【摘要】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审计,促进该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充分发挥效益,是我们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做好审前调查、制定好审计实施方案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的前提,抓好重点资金、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的审计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审计的关键,账面审计与现场实地调查相结合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有效方法,不断地提高和改进审计方式方法,以争取最佳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的效果。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方法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由财政资金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农业银行专项贷款、群众自筹资金以及其他资金等组成。它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有偿和无偿、国家和个人投入相结合的原则,调动了全社会向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实现了国民收入再分配向农业倾斜。如何促进该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充分发挥效益,是我们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几年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审计实践,谈谈如何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审计。

一、做好审前调查、制定好审计实施方案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的前提

(一)认真做好审前调查。通过审前调查摸清各年度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基本情况,收集各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审批文 1

件,掌握各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进展情况。主要要掌握和了解各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总投资计划情况、各级财政资金安排情况、资金实际到位情况、资金拨付情况、工程进展情况、工程结算情况和项目的效益情况,为制定好审计实施方案和开展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做好准备。

(二)制订好审计实施方案。根据审计调查所掌握的情况,围绕审计目标、范围、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有针对性地制订出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实施方案。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有很多工程项目,因此在审计组人员组成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做到要懂工程审计的人员参加。

(三)扎扎实实搞好审前培训。参审人员要提高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审计重要性的认识,熟悉所审计资金的使用范围,了解有关政策、法规,吃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审计实施方案的要点,在全面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审计实施方案的理解。

二、抓好重点资金、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的审计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审计的关键

(一)抓好重点资金的审计。从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审计的实践看,抓住重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审计,一方面能反映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能引起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方面存

在问题的重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些年来,我局在组织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不仅揭露查处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规范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引起政府部门对相关问题的重视。促进了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规范管理,出台规范性文件,建章立制,完善规章制度。

(二)抓住重点单位的审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分布点多面广,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和各乡镇财政不仅拥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使用权,而且拥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监督权,因此我们把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和各乡镇财政作为重点审计单位。抓住了重点单位审计,就抓住了龙头。如2006年我们在对2003至200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审计中我们就重点的选择了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和3个乡镇财政所作为重点审计单位,在审计中查出各有关财政所用假发票或假收据虚报冒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0万元私设“小金库”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到位73万元的问题,并向市政府提交了专项审计报告,引起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抓好重点项目的审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含的项目很多、很杂,投资额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工程建设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鉴于目前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和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面面具到地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因此只能选择那些项目资金投入量大,而且具

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审计重点。在近几年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审计中,我们基本上是选择那些具有一定代表性并且单项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了审计或审计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露并提出纠正和改进建议。

三、账面审计与现场实地调查相结合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有效方法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往往集中在财政或有关的实施主管部门,就帐、表、证进行账面审计,以摸清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的总体规模,掌握支出的结构,这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必须延着资金流向,将账面审计与深入乡镇、农户调查结合起来深入到项目实施地进行检查,才能最终核实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如我们在2006年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中,发现有一乡镇财政所以支付修建3公里沙石路、购买技术资料和购买药品的名义核销11万元无偿拨入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通过账面审计并未发现有任何问题,各项手续齐全、完备,后经深入项目基地和农户调查了解,发现根本没有修路和所谓购买技术资料和购买药品这一事实,最后这个镇财政所承认此事是假的。又如某乡财政所以购置优质大米加工设备支出的名义核销12万元无偿拨入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经现场检查,发现该单位并未没有购入这批设备,而是用假发票将这笔资金套出,用于政府办公室维修,未经批准擅自改变了项目的建设用途,挤占挪用了项目建设资金。因此只有将账面审计与现场实地调查相结合,深入现场实地调查了解,才能发现用款单位是否存在虚报项目骗取财政资金或挤占、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的问题。

四、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是提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成果的途径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的目的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落实国家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因此在深入查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是达到审计目的的关键,也是提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成果的重要途径。

如何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提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成果呢?我们认为重点应突出以下两方面:一是突出原因分析。面对审计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必须跳出就事论事,重审计处理处罚,轻揭露宏观管理问题的思维定势。对重大问题要深刻揭露,并在大量占有审计资料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自下而上综合分析制约和影响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方面的政策、制度缺陷,确实把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宏观、微观方面分析透彻,从加强宏观管理,完善政策、法规,促进改革,提高效率的角度,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引起各级领导重视,进入领导决策,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五、开展效益审计是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审计的方向

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主流,也是最高的审计目标。国家审计

署2003年7月公布的五年规划当中,正式将效益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类型提出。它的重点在于揭露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因管理混乱、决策失误或由于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而造成的重大损失浪费。这与国外的绩效审计在实质上是有区别的。它是在财务收支不真实、不规范的现象还存在的基础之上来开展的,因此是以揭露重大的损失问题为主,它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效益审计,即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审计,简单地说,就是看资金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发挥了应有或最大效益。从现行审计情况看,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效益审计目前还处在探索和初始阶段,但开展效益审计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的方向。一方面,从审计发展趋势看,随着法规、制度逐步完善,在财务收支方面违规违纪问题已不是重点、突出问题的情况下,专项资金审计必将从偏重查错纠弊向效益审计过渡;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资金供需矛盾仍然很突出,所以亟待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如何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篇2

1. 休闲农业项目建设运营模式滞后,跟不上旺盛的休闲农业市场需求

据统计,中国休闲农业产业营收已超2400亿元,接待游客超过8亿人次,从业人员超过2800万,沿海地区,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已进入成熟的休闲度假时代。相对于休闲农业市场旺盛的需求,同休闲农业相关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模式还处在相对粗放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休闲农业市场还是一片值得深度开发的广阔蓝海。

2.休闲农业项目运营问题和关键点分析

目前,我国很多休闲农业项目运营中存在一些问题:(1)把农业地产做成了观光,而不是休闲;(2)将休闲农业项目做成了简单的农家乐;(3)由于资金问题,起初拥有“农业迪斯尼”宏伟蓝图的项目,目标逐渐降低,建成了随意小型的农庄等项目。

通过国内外成功项目的经验总结发现,农业休闲项目开发运营有两个关键点:(1)要做成真正的休闲体系,让大家待得住,把人留得住。其落点有两个,第一个是亲子,第二个是工作。(2)要通过体验创意提高农产品价值,农业休闲体系跟农产品电商连在一起,有效创造更大价值。

3.“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借鉴

轻资产运营模式最早诞生在工业企业,主要表现为将产品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外包,自身则集中于设计开发和市场推广等业务。这种模式可以降低公司资本投入,特别是生产领域内大量固定资产投入,以此提高资本回报率。

从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分工理论,到台湾宏基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价值取向,轻资产运营一直备受麦肯锡推崇。在麦肯锡看来,企业的经验、规范的制度流程、各种关系资源、品牌、人力、价值观等,都属于“轻资产”运营的范畴。

如何解决休闲农业项目的建设运营困境,“轻资产运营模式”是一种可借鉴的商业运营模式。那么,休闲农业项目又该如何轻装上阵,实现“轻资产”化呢?

相对于其他的旅游项目(包括主题公园型,度假村/酒店型以及景点旅游目的地型),仅从硬件投入来看,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初期投入相对少得多,但这远够不上轻资产运营的概念。由于农业,尤其是休闲农业,相比其他行业,存在其特殊性,其轻资产运营的模式研究和操作策略应用,都是相对空白且是很有必要研究和探索的命题。

二、休闲农业项目轻资产运营模式探索

1.休闲农业轻资产运营,规划先行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游客来农园游玩度假最主要目的是体验乡村意境和乡村生活,项目的根本在农,核心在体验。因此,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建设要充分体现“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科学”四生结合,注重本土自然元素及文化元素原生性的保护和利用,切忌以房地产开发思维大搞城市公园景观和基础设施。

综合国内外成功项目的开发经验,休闲农业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选择性保留原有动植物资源,并大量使用农作物和生态工法进行景观营造和基础设施的建造。具体表现在:

(1)尽量保留原有水系,使用生态工法,营造和构建湿地景观,包括用生态驳坎代替水泥驳坎进行护岸,以投放和种植本地水生动植物来营造生态系统,这样更利于园区生态环境自我平衡,且景观更具生态美感。

(2)以农业景观代替园林绿化景观,如保留和提升大尺度的稻田、花田、茶园、竹林等“物美价廉”的农业景观资源,加上原有的野花、野草等地被植物资源,既能构建层次丰富多样的立体田园景观,而且相比园林绿化可以大幅度降低景观成本。

(3)充分利用项目区及周边自然资源(如溪滩鹅卵石、竹子、竹丝、茅草、山杂木、粘土等)作为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以低成本的基础建设投入,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容,如:以砾石路代替水泥路作为园区步道,以生态渠道代替水泥渠道等。

(4)充分使用好玻璃温室、多功能帐篷、集装箱、竹木棚架、组合式木屋等临建设施,以低成本的设施投入,不但实现园区相关功能需求,而且能给游客带来别样的消费体验。

2.休闲农业项目轻资产运营的捷径

休闲农业项目在建设运营中,除了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外,还要对外部专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以弥补项目建设前期实操经验不足、运营团队存在短板的弱势。如:休闲农业项目的食材,可以来自周边农业生产的农户或者专业于提供优质食材原料的生产服务商;农产品配送服务可以外包给专业于提供农产品配送的物流服务商;游乐项目可以直接对外引进,也可以建完后再租出去;乃至景区的日常管理也可以外包给专业于景区日常管理的景区服务商、专业于农业品牌策划的品牌服务商等。

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规避和降低项目前期运营风险;二是让有限的人力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腾出来,集中精力做好核心业务,同时有足够的缓冲期用于培养核心运营团队;三是让组织架构扁平,人力使用效率更高。

休闲农业项目开发前期可以做的外部资源整合包括:

(1)与相关成熟运营企业合资成立公司进行整体项目运作,这是资源整合的首选方案,运营效率最高,培养团队最快,但目前能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只有我国台湾地区的几家规模型休闲农企。

(2)搭建平台公司,按照不同业务线分别与不同专业化公司进行合作,如:与景区托管公司合作,引入运营团队进行景区运营筹备、日常管理维护;与餐饮管理公司合作,引入运营团队进行日常餐饮管理和维护;与物业公司合作,将安保、卫生等后勤工作外包;与生产型企业合作,将种、养殖业务进行托管,甚至于直接收购小型农场,将生产业务整体打包给专业生产团队。

3.休闲农业项目轻资产运营的核心

休闲的农业轻资产运营应专注于模式创新、产品研发、业务整合、品牌塑造及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以输出管理、技术和品牌获取利润。

(1)模式创新

吸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行业经验,结合当地市场情况和资源条件进行纵向微创新。善用跨界思维,将其他行业模式(如互联网行业)创造性地嫁接到农业产业进行横向微创新。

(2)产品研发

包括实体产品开发(农副产品、纪念品等)和服务产品开发(餐饮、住宿、教育、游乐等)。与模式创新类似,也需要本地化思维和跨界思维进行产品的创新研发。纵向创新,可以根据本地消费市场习惯及农产品资源情况,开发若干有故事、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主攻景区本地消费;横向创新,如将城市儿童职业教育体验项目概念引入休闲农园,打造乡村版的职业教育体验项目产品,将美国童子军训练营、网络游戏中的练级系统和荣誉系统引入乡村夏令营生存体验营项目产品中,促进消费者与项目的高度粘合。

(3)业务整合

业务外包虽然结束了某些日常事务性管理,却开始了对这些业务工作的统筹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统筹管理更难,它的成功需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掌控能力,离开了这点,业务外包就会难以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因此业务整合是业务外包的必要保障。

(4)品牌塑造

良好品牌的塑造能反哺项目的运营,具体的品牌运作可以是在大品牌领导下,结合不同项目特征,实行休闲农业线与现代生态农业线各子品牌分开运作。

(5)市场营销

不同于主题公园景区和旅游目的地景区,根据相关研究,传统旅行团渠道所占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游客数比例不会超过20%,高达80% 以上是亲子亲孙游、教育活动及朋友聚会活动。这部分人与旅行团的走马观花不同,他们对于体验活动项目尤其热衷,而且对于项目的粘合度高,口碑传播能力强,消费力也较强,是二次营销的潜在客户。因此,要通过良好的活动体验和多维度的互动交流,做好体验式营销和社会化营销,打造项目粉丝群体,形成项目本体核心竞争力。

三、休闲农业项目轻资产运营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国家相关政策动向

包括对于休闲农业临时设施用地指标及建设标准规定的了解,对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的限制性政策和扶持政策的了解,合理规避风险,充分利用和争取国家优惠政策、补贴,也将有助于项目的轻资产运营。

2.注意打造好核心业务能力

休闲农业是复合型新兴农业产业,可与其他产业进行结合形成一些综合体项目,未来会有更多投资者和行业龙头加入这个行业。因此,目前要抓紧培养自己的核心业务能力,形成行业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

3.注意产品与服务的品质控制

一要培养核心运营管理团队,加强资源整合和控制,二要建立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是模式复制和管理输出的基础和纽带,这些标准包括且不限于园区开办标准化指导手册、运营管理指导手册、服务标准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等。

如何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篇3

一、发挥全民培训主渠道作用,认真做好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全力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迁安农广校作为主抓农民培训工作的单位,积极探索科教兴农的新形式、新举措,努力做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将科技的触角逐渐延伸到千家万户,播洒科技火种到农民的田间地头。

一是开展第一产业高技能全民免费培训。实施“122”富民工程,大力开展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和全市为民兴办的26件实事之一,作好这一富民工程也是迁安农广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促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收入”的目标,迁安农广校围绕全市“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以服务“122”工程为主线,与市就业局、各乡镇党委、政府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联合,深入开展第一產业高技能免费培训。因地制宜地设置专业,根据农村实际开设了沼气工、农村经济人等8个专业;加大宣传力度,首先配合市就业局,大力开展全民培训宣传周活动,同时,深入到各乡镇进行宣传和发动,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健全培训体系,在各乡镇的大力支持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培训体系,实施了包乡联络员制度。认真组织师资力量,迁安农广校积极和农口各部门、科技局、建设局、唐山市畜牧局、工商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联系,请他们讲课,保证了培训质量,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也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122工程的积极性。

二是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在培训中坚持“两个强化”,首先强化引导性培训,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等手段,结合“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广播电台开办的“致富之路”栏目、下乡进村搞培训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科技致富本领和维法维权意识。其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确定了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岗位,经过短期培训,促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快速转变。

二、深入实施“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

目前,迁安农广校“致富早班车”站点已达到11个乡镇103个试点村。基于几年来“致富早班车”良好的运行效果,2008年该工程被列入迁安市政府为民办的26件实事工程和迁安市29个农业重点项目。迁安农广校精心组织,不断健全制度,成立了乡镇“致富早班车”领导小组和各村广播站领导小组,完善《农广信息员管理规则》和《播放工作管理制度》等;实施“六统一”管理;为使播放内容更适合农村实际,迁安农广校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反映,选择播放内容;同时充分运用现有媒体资源,下载科技信息或录制科技讲座到MP3,通过大喇叭将致富信息等内容传送到千家万户。为更大范围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迁安农广校在迁安电台开辟了《致富之路》栏目,为广大农民提供应时应季的农业实用技术、致富信息和务工常识。专业教师还分别在河北电台的“致富快车”和唐山电台的“金色田园”节目中进行养殖、果树、棚菜等专题讲座。

三、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迁安农广校紧紧围绕122富民工程,积极发挥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和师资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增产增收。

一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在全市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中做到了四突出:突出师资优势,由聘请的农业专家、专业教师和优秀毕业学员组成科技服务小分队,常年坚持利用农闲时间或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深入到乡镇村、大棚内、果园中、地头边开展专场技术培训。突出按需培训,坚持长期调研制度,及时了解各地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民的所急所需,学校根据需要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突出方式灵活性,采取面授与音像相结合,技术讲座与现场示范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与科技明相结合等形式,多方位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突出以点带面,实行基地—联系点—专业村—农户梯次推进、辐射带动的培训格局。学校不断完善科教兴农示范基地和教师联系点建设,进行种植、养殖、林果等方面新技术、新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二是编印科技期刊,服务农业生产。为配合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组织编印《农广实用技术信息》每年12期,分设《政策信息》、《金色田野》、《养殖园地》、《林果园地》、《科技集锦》等栏目,每期1.2万字左右。同时,学校还组织编印“致富早班车”《实用技术专刊》,用于丰富各村广播站的播放内容,充实科技书屋,供农民借阅。

三是为基层服务办实事目标:启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服务于迁安的新农村建设,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思路,迁安农广校启动实施了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程,即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培训教师进村,教师以科室为单位,以科长负责制的形式将全校教师分成小组,制定实施了《三进村工作实施办法》,教师负责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以及科技书屋建设。媒体资源进村,每个村都建立了“科技书屋”,有完备的资料橱,用于存放录音带、光盘、科技资料等,并在11个村开展了利用MP3播放科技信息的试点,同时组织教师收集编印了近20万字的科技资料,及时送到“科技书屋”。人才培养进村,学校以农村干部正规化中专学历教育和素质工程大专教育为基石,2006年首次将办学试点延伸到村,在全省率先把大、中专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

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双语教学 篇4

一、什么是双语教学

要顺利地开展双语教学,首先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双语教学。所谓的双语教学,指的是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需要明确的是,外语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双语教学的定义,可以把双语教学分为三种形式:(1)沉浸式双语教学,在学校完全使用非母语教学;(2)保持式双语教学,开始采用母语教学,随后在一些科目上逐步采用外语教学,其他课程仍采用母语教学;(3)过渡性双语教学,先部分或全部采用母语教学,随后采用外语教学。双语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了,在新加坡、印度、香港、加拿大等地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双语教学模式,这些国家和地区多采用沉浸式双语教学。但这种教学形式并不适用于我校的双语教学,因为中国大陆的语言环境并不像那些双语国家一样,中外并重,但深圳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比内陆的学生高,这种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双语教学可以采用上述形式中的保持式双语教学,随着学生英语水平和师资水平的提高,逐渐过渡到沉浸式的全英教学。

二、双语教学的目标

我校首次开展双语教学试验,双语授课班级与普通班级课时相同,加之基础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具体而言,在保持式双语教学阶段,学生能阅读理解简单的专业相关的英语资

料、具备基本的专业相关交流能力。进入双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后,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较为自如地用英语语言、英语文化掌握专业知识,养成英语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

三、双语教学的困难

我校双语教学的主要瓶颈有三个:第一是师资问题,双语教师所占比例很小,今年引进了几名英语与专业知识并重的大学毕业生,但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尤其是双语教学经验,而长年从事非双语教学的教师要在较短时间内转型为双语教师也是比较困难的事。要解决师资问题,最重要的是多学习,借鉴但不抄袭成功的双语教学经验。其次,由于小学学科知识难度不大,没有学科教育背景但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通常能够胜任低年级的双语教学。再次,加强教师英语能力培训,让其余教师慢慢转型为双语教师。第二是学生英语水平问题,我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展双语教学,这个学龄段的学生英语处于启蒙阶段,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即使同一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可能也参次不齐,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用最简单的英语,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明白。在教学英语上最好能与英语教师同步,一定要把握好英语与汉语的平衡,平衡并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简而言之就是“敌强我若,敌若我强”,这里的敌指的是学科知识的难度,如果学科知识难,就可以用汉语讲,尽量让学生听明白,如果所讲授内容并非课堂的重难点,即使学生没有听懂也没关系,这时就可以尽量用英语讲解。第三是教材问题。目前有三个解决方案,第一是引用国外教材,因为很多这类的优秀教材站在学科前沿,内容丰富,讲述透彻,知识覆盖面广泛,语言生动、地道,但这些教材并不适用于中国的教育。第二是使用现有的中文教材,这样能贴合中国的教育体制,但中文教材不利于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其内容不一定适合双语教学。第三是根据已有的双语教材和中文教材编制校本教材,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编制双语教材对教师团队的能力要求很高,既要有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学科知识水平,还要有很高的英语能力。综合以上三点,可以先使用中文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多参照国外双语教材,用好网络资源,条件成熟后再考虑编写校本教材。

四、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双语教学

1.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25分钟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还有2分钟的时间,保存做完的练习。

2.分段教学。如果一堂课的内容不能一次性的讲完,在教学中要采取分段授课的形式,分段练习的方法,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生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双语班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

3.将机房操作系统和部分常用软件换成英文版。许多学生英语水平很低,却能顺利操作英文版的游戏,这就是环境的力量。为学生尽量创设一个英文的学习环境,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由于学生已经非常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将其换成英文版,他们也能通过经验或者图标提示来猜测中文含义,所以不会妨碍学生操作。

4.教师整理重点计算机词汇,印发给学生。尽管我们尽可能地在双语教学中使用简单用语,但有时还是会用到一些比较生僻的英文单词,所以,在课前,应同时准备好学科目标和语言目标,把将用到的较难但又较关键的生词提供给学生。

5.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用英语,多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不能单纯的用试卷来考核学生,而信息技术双语课又为教学新增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可以将学生的考核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堂表现,而是作品完成情况。

如何有效的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教学 篇5

一、劳动技术课程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项基本内容,热爱劳动是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因此,劳动技术课应该和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1、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品德教育。劳动技术课堂通常在专用教室,且劳动技术课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还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学生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学习方式,往往会产生散漫情绪、好奇情绪和激动情绪,容易出现迟到、早退现象、打斗吵闹现象和忘乎所以现象等。教师在进入专用教室上课前应在原教室上一节预备课,对学生进行编组管理,确定小组长和小组长职责,强调组织纪律的重要性。以便于加强管理和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品德教育。

爱护公物是一种美德,是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一种基本表现。教师应充分利用劳动技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教育。对劳动技术课使用的工具、材料,每个同学都要像爱护自己家的东西一样爱护它们,小组长每节课都要做好借出和归还登记。这样,不但能提高器材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3、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品德教育。

节约是一种美德。劳动技术课的实施需要很多材料,这些材料应该很好的节约。因此,我在给学生上手工制作课时,要求学生在使用材料时要都要注意节约,尽量避免浪费。尤其是纸张先用小张的,没有小张时再用大张的。归还材料时,必须把大张的纸放在下边,小张的纸放在上边,这样便于下一个班级的同学使用时先用小张的。

二、劳动技术课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

1、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教育。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动手做了就理解了。”科学知识只有与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这种思维方法的人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劳动技术课应该在各项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向学生传达这样的科学思想。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

劳动技术课不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了实

践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劳动技术教学中不但渗透了各课知识,还包含了许多新的思想,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劳动技术课要力争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发展学生智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

3、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创新教育。

由于劳动技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在实际操作中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机会,使各科知识在这里相互碰撞,这种碰撞极易使学生发现新的东西,产生新的想法。科学史上有许多边缘学科就是在学科间相互碰撞、磨擦时产生的。因此,劳动技术课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劳动技术课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素质教育:

1、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不仅能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参加各种体力劳动以及诸如参观牧场、工厂等各项活动,体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制作风筝时,在放飞风筝这个环节上有意安排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的身体从中得到锻炼。在教授学生摄影技术时,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美化城市、郊游、野炊等,既丰富了创作源泉,又锻炼了身体。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都较好,加上家长的宠爱,很多学

生缺少生活历练,缺少挫折教育,心理都比较脆弱,在困难面前常表现出不知所措。劳动技术课中从事的各项劳动必然会有困难和挫折,需要学生在困难面前要有顽强的意志,通过自己的思考,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困难,去争取成功。通过劳动技术课的这些磨练,学生的吃苦思想就会逐渐形成,心理素质就会逐渐提高。

3、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劳动技术课需要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需要学生与社会广泛接触。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笔者在劳动技术课授课中有意设置了许多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有意安排了许多集体项目,让学生通过合作、互助去完成。并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走上社会,得到锻炼。

四、劳动技术课要加强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劳动的美学价值不但体现在劳动的成果上,更体现在劳动的过程中。只有积极、热情地参加实际劳动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劳动的美感和劳动的欢乐。劳动技术课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增强才干,同时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美化了他们的生活。

1、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教育。

为了让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学到更多的美学知识,笔者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经常与美术老师合作,加强美育教育。如在上“风筝制作”和“花灯制作”课时与美术老师配合,让美术老师同步教授相关美术

知识,在“风筝绘制”和“花灯造型”方面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美术知识。接着再通过比赛、评选、展览、颁奖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劳动中充分体会到劳动的美感,感受到劳动的欢乐,享受到劳动的幸福。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还注意到提高劳动技术课中的艺术含量。如在教授“摄影技术”课程时,除了向学生介绍胶卷相机的简单知识、数码相机的操作方法外,还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摄影艺术教育。从摄影作品的立意、选材、构图、剪裁到相片画面的明暗、对比及光平衡处理等,尽量让学生从摄影作品中多发现美的存在,多感受美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几年来笔者指导的多幅学生摄影作品在集美区、厦门市中小学生摄影比赛中获奖及发表在《海峡导报》、《杏林涛》等报刊上。

五、劳动技术课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素质教育。

由于现代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到大人的宠爱,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课业紧张,学生平时在家很少做家务,在校很少参加劳动,使学生的劳动观念淡薄,劳动能力下降,劳动安全意识缺乏。劳动技术课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树立学生的劳动安全意识。

1、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教育。

为了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我从劳动技术课的点滴小事入手,严格要求他们。如每节课提前5分钟结束上课内容,让全体学生动手收

拾工作台,归还工具、材料,打扫教室。工具要整整齐齐地放,材料要平平整整地摆,桌椅要端端正正地排;地面上不能落下一片纸屑,桌面上不能留下一段废料。几年来,笔者在专用教室上课,从未安排专门值日生搞卫生,但每节课每个班级同学走进专用教室,四处都是整洁的;每节课每个班级的同学离开专用教室,给别人留下的也是整洁的环境。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能力教育。

提高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本领,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把握他们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方法,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劳动能力。不少同学由于从来没有做过家务活,很少使用过劳动工具,连一些基本的活也不会干,简单的工具也不会用。如,有的同学不知道怎样用老虎钳剪断小铁丝,有的同学不敢摸没有通电的灯泡,有的同学不懂得使用照相机的快门。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学校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鼓励他们在木工、手工、种植、制图、电脑等不同课程中露一手。有些同学对某项劳动技能有特殊的爱好,教师应特别给予热情鼓励和细心指导,使这些同学的个性得到发展,特长得到发挥。如一位同学空间想象能力特别强,对“识图与制图”课特别感兴趣,每次制图作业完成得特别好。于是我就特别细心指导,并帮助他掌握相关的制图知识。

如何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篇6

【摘要】电力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既面临发展机遇,又迎接着挑战。变电站作为电力企业基层生产单位,同时也是电力企业基层班组,它肩负着重要的任务。要提高变电站安全管理的实效,必须加强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技能和技术技能岗位培训才能实现,才能不断促进变电站安全管理质量的提升。本文通过变电运行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实践,制定了变电运行人员安全技能和技术技能岗位培训课程主线,并有机结合了变电运行的理论和实践部分的内容,并对当前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方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进而不断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变电站运行人员 技术技能 岗位培训 安全管理 1.引言

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十分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用电。所以,安全生产将始终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而变电站的安全保障只来自于运行人员的安全思想、安全素质、安全技能,因此,变电运行人员的责任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运行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然而在变电站正常运行方式下,变电站很少进行倒闸操作,变电值班员除了进行正常的巡视和设备维护外很少有动手的机会。而变电设备的实时运行决定了它随时有可能发生异常或事故,如何防止设备发生故障以及在发生故障时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缩短停电时间,为客户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设备的更新换代时间也在不断的缩短,如何能跟上技术发展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先进设备的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需要。

2.安全教育培训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2.1学习安全生产法规,构建和谐企业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相继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有国家大法--宪法,还有《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许多相配套的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需要经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培训、学习。学法才能懂法、守法。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安全管理人员或职工,只有大家都依安全生产法规办事,才能拥有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这是构建一个和谐企业的前提。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有些甚至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这些规章都必须严格地不折不扣地遵守和执行。假如不经过教育培训和学习,职工对这些规章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那么遵守和执行也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做为电力企业的变电运行人员,清楚安全法律法规,依法操作变电又显得特别重要。电即是保障生产的能源,如果操作不当又将是损人害已的利器,因此,加强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更显得尤为重要。

2.2提高职工素质,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职工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经济效益,也直接影响安全生产。职工素质的提高靠的是职工教育、培训和学习。通过专业技术教育能使职工熟悉和掌握工艺流程、应用更加安全的新工艺技术。通过岗位技能培训,使职工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消除操作差错,一旦发生设备故障或意外情况也有能力及时处理和排除。安全的新工艺,职工熟练的操作技能,是从源头上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基本条件。在变电运行岗位上,来不得任何一点马虎,又任何一个按键操作的不熟悉,又任何工作原因的不清楚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变电运行人员迫切需要提高安全素质,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3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事故风险和损失 及时、正确、有效地处置安全事故苗头或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能防范事故风险,减少事故损失。职工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地进行培训、学习和演练。“安全事故处置规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安全事故处置技能,如不反复学习和演练,光停留在“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时就可能出现判断错误,处置失当或惊慌失措、无所适从,使小事故变成大事故,小损失变成大损失。因此,在平时就应不断对职工进行事故处置规范、预案培训演练,熟能生巧,真正实战时就能得心应手。变电运行中各种无法预知和判断的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率很高,这需要运行人员必须具备极高的识别能力和处置能力才能稳妥应对,才能正确、果断的减少突发事件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如果不经过培训,操作人员极有可能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不但易忙中出错,将损失加巨,更有可能在忙乱中失去理智,造成人身的生命危险。

2.4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和技术,提高本质安全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安全的设备、更加先进的技术被不断应用,同时安全防护设施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必将大大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然而职工的知识不同时更新,技术技能不同步提高,就无法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知识更新、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就是教育、培训和学习。

2.5事故案例教育,让已经发生过的安全事故不再重演

利用事故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既直观生动又教训深刻,教育效果显著。本企业的事故案例,既有事故经过、原因教训分析,还有整改措施,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职工学习仿佛置身其中,能起到很好警示作用。国家公布的重大事故案例,大多有录像资料,可用投影机进行播放。这些事故案例录像往往场景十分惨烈,活生生的教育题材能使每一位职工都受到触动与产生心灵的震撼,能使安全工作刻印在每位职工的心灵深处,吸取事故教训,让已经发生过的安全事故不再重演,实实在在地把安全工作落实在行动上。

3.对开展安全技能和技术技能岗位培训的思考 3.1培训程序要具体

3.1.1培训内容要讲实际、实用、实效及针对性

变电运行岗位培训工作要立足于实际。由于运行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运行中要求他们对变电运行岗位制度、各类规程、设备原理及构造、倒闸及运行管理等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由于各变电站的设备不尽相同,特别是二次设备,有电磁式和微机式继电保护等,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变电站设备和不同岗位的运行人员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以满足变电运行岗位技能的要求。

3.1.2培训方向要针对不同的需求做到主动服务

要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配置专业的培训人员,及时安排各类培训,以满足变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要求。应改变以往的考试讲解的模式,针对每个运行人员的技能层面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从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改变学习人员的被动应付式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听得懂,看得明白,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1.3培训方式要多样化

派发学习资料,记学习笔记的自学方式,是运行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除要求各级运行人员要积极参加站内定期组织的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技术问答及讲座、现场考问等理论培训外,还应充分利用变电站的大、小修和临检的机会,对运行人员进行现场设备讲解,分析其构造及工作原理、维护操作要领,在可行的情况下组织运行人员参与检修,现场熟悉供电设备的安装、接线及运行情况,并将疑难问题与技术问答相结合,以加深运行人员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同时采用“案例教学”的培训模式,对变电站出现的事故现象进行分析讲解,共同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预防措施。这种直观的培训方式,对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理解能力强的运行人员的培训效果十分明显,值得探索与推广。

3.1.4加强培训管理考核

为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运行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培训考核制度。培训专责应对培训人员的学习笔记定期进行检查签字,作为平时学习成绩的依据;力争做到每季(月)轮训、考试一次,对考试达不到要求的人员进行二次培训,二次培训考试仍达不到要求的进行离岗学习培训,直到合格为止,对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各级运行人员按绩效考核进行扣分和处理。

3.2培训管理要创新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单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要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锐意创新,时一步端正干部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代在不断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职工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走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培训之路,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2.1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要从主题上创新

思想观念陈旧是变电运行人员劳动安全的最大障碍,不打破旧的思想禁固,不实现观念创新,变电安全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所以,要将转变观念贯穿于变电运行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全过程,从电力部门讲,安全教育培训要从突出主题上创新,安全是全国各行各业的主题,更是电力部门的主题,教育培训也要紧紧围绕突出这个主题,进行教育培训。就变电部门而言,安全工作有十关,这五关是:认识关,变电人员由于对电路及电原理比较熟知,总认为自己是行家里手,长年在变电岗位上工作,与电关系密切,所以日常不重视电安全防护,思想认识是影响安全质量的最大难关;火灾关,电是老虎,它与自然灾害一样,对待任何电导体绝不留情面,特别是变电所,这里的电都是高压电,火灾隐患极大,任何外部条件都有可能造成火灾隐患;人为关,电是静止的,它的传输是在线路内,但人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态,任何人为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特别是变电运行人员的日常操作,违反操作流程的问题屡禁不鲜;烫伤关,高压电会产生高温,即便不被电伤,也有被高温烫伤的危险;扭钮关,变电运行操作已逐步实现了现代化,按钮越来越多,操作程序也越来越复杂,按钮是操控电力的阀门,也使按钮的安全作用突显的越来越重要,但操作人员基本不在意按钮的使用状态,只懂操作,而不懂监测;外来人员控制关,变电所原则上严禁闲杂人等入内,特别是工作室、操作间,但也无法排除外来人员的进入状况,外来人员的控制不力是变电安全的又一重大隐患;岗前培训关,变电站的工作是一成不变的,久之容易使操作人员产生麻痹心理,在上岗前不接受培训将有可能成为人身安全的关键。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日常把好这几关,将会为安全再提供一层保障。

3.2.2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要从关键上创新

树立安全教育培训投入是最具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投入的观念,电力部门什么是关键呢?笔者认为安全是关键,安全不好就无有宁日,因此,教育培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不懈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不断强化职工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开展“知、兴、爱”教育和警示教育。使职工认清安全与服务、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内在关系,增强职工自觉保证安全作业自觉性。同时将安全规章制度和有关条例纳入教育学习内容。利用座谈会、演讲会、班计划提问等形式,用典型的、发生在身边的安全问题案例进行宣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二是抓好正反典型教育。利用发生在职工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职工,让职工知道怎样做是好的,怎样做不好的,发生安全问题将遭受多大的损失,并对安全生产的先进事迹及先进人物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对各级检查组查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通报,激发员工为安全工作增光添彩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形成安全生产光荣,违规操作可耻的良好氛围。

2)为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要开展卓有成效的安全自纠自查活动,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度和过程。认真吸取各类安全事故教训,强化安全意识。同时,对存在问题认真整改。并要不断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为把安全监督落实到实处,把组织监督和岗位监督作为保证安全持续稳定的有效手段。一是加强内部监督。管理者经常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加强岗位监督。对员工举报的问题认真调查,对举报者给予重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抓住这个教育培训的关键那就无往而不胜。

3.2.3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要从方式上创新

立足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调动职工参加培训积极性:一是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理论教学虽然是培训的主要方式,但比较抽象,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理论培训后,把过去的一些先进实例拿出来让他们看,面对具体的实例再进行讲解,形象直观,既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事半功倍。二是坚持集中培训和自学成才相结合。人是创新的核心,电力安全教育培训的创新,其首先就要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创新氛围,在鼓励职工挤出点滴时间自学的基础上,定期根据形势要求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加强职工集中教育,使每一名职工接受新知识、新理论的教育。三是坚持长期教育和短期教育相结合。职工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即能完成的。因此,在教育培训中坚持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既考虑当前需要,又考虑长远发展的要求。如在开展适应性、资格性短期培训基础上,组织40岁以下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班,使职工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四是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改革开放和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如果长期禁锢在一定范围内,脱离与外部世界联系,那就会成为一潭死水,井底之蛙,将被社会远远地抛在后边。经常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授课和先进人物进行上门指导,举办专题讲座,另一方面,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部分职工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培训班,同时也组织员工到先进班组取经,学习兄弟班组的先进思路、经验和方法,开阔视野,增长才识。

3.3培训机制要完善

3.1.1四种人必培——新工人、提改职、新职工班长、技术薄弱人

1)新工人必培。①新职人员培训:对从事变电运行工作的新工人上岗,必须经过教育科以上初级技术理论、实作培训。培训时间原则为理论20天,实际作业40天(师带徒)待培训期满后,正式办理职工考核手册方可持证上岗。②新工人培训内容必须包括安全教育、理论实际操作技能、操作设备、消防知识、设备知识、作业标准等方面培训教育。③新工人上岗后必须签订三个月的师徒合同。④技术理论学习,按《电力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应知应会部分进行。未明确规定技术标准工种的,以主管业务部门规定的作业规范为准。

2)提改职人员必培。①新提职、改职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三联单制度。因工作需要办理提职时,教育科依据劳人科下达的职工提职单制定订培训计划。②提职人员培训。由劳人科开具提职单,教育科负责组织培训,保证5—10天的适应性培训。③经培训,理论、实作、考试成绩合格后,由教育科填发考试成绩通知书,作为劳人科下令的依据。④未经培训者,一律不准提、改职。

3)新职工班长必培。①新职工班长必须通过劳人科提供名单(任职考试通知书)作为培训的依据。②工班长必须参加电力系统工班长培训班。③未经培训不准提职。4)技术薄弱人必培。①技术薄弱人是指因技术业务素质差造成事故苗子及以上者,或上级组织调考不及格者,企业内部办班结业不及格者。②教育科每年要对各小组、班组的职工进行分类,确定技术薄弱人,制定培训计划。③技术薄弱人,由段教育科集中组织培训。④技术薄弱人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3.3.2二种班必办——新技术、新设备使用前;惯性事故易发前;季节性工种开工前。

1)新技术、新设备使用前培训班必办。①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人员素质培训,未经培训人员不准上岗作业。②培训人员可通过送培、自培等培训渠道进行。③培训人员考试不及格,不准上岗作业。

2)惯性事故易发前培训班必办。①惯性事故指根据季节及气候特点,易发生的电力重点故障,如夏季的阴雨连电故障、入冬的低温短路故障处理等进行强化培训。②职工必须参加培训,培训率达100%,合格率达100%。③教育科必须组织好人力编好教材。④进行调研,使教学与电力生产密切配合。⑤与安全科密切配合,将教学内容纳入标准作业范围。⑥培训后进行考试,考试成绩纳入个人技术档案和部门考核。

4.结语

如何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篇7

为巩固全市农村沼气建设成果,提高沼气使用率和“三沼”综合利用率,近日,河南省孟州市农业局抽调7名专业沼气技术人员,结合全市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服务人员,对全市2万余个沼气用户开展“送服务,送安全,科学使用沼气”活动。

一是利用当前气温回升的有利条件,及时为沼气池进、出料,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充分发挥沼肥增产、增效功能。二是对现有沼气设施使用不正常的进行检查、维修,使这些老、旧、病池恢复沼气、沼肥的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宣传“三沼”综合利用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沼气安全知识和日管护常识,使沼气安全知识普及到人,“三沼”综合利用知识普及到户,目前已发放宣传资料2 000余份。四是对沼气户进行培训,力争每个沼气户有个沼气明白人,懂得一般沼气故障排除方法,明白沼气池养护措施,精通“三沼”综合利用技术。

如何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篇8

1.对农业机械的认识和理解

由于农业机械各零部件的工作条件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在工作过程中技术状态的变化形态和规律也有差别,它们都对整机的技术状态变化规律产生影响,其中主要零部件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深入了解各主要部件的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可以预测整机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和贵重的农业机械并不是一次性使用后就报废的,而需要经过反复的修理和保养继续使用。最普遍的拖拉机是一种移动式农业动力机械,能牵引、悬挂并驱动各种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完成耕、耙、播、收和运输等多种作业,拖拉机的维修与养护以及操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机械作业安全和工作效率。

注意作业条件,机械在水中作业时,尽量避免陷车,即使陷住之后应该采取牵引和推行的方式解决,不能用加大油门的方法使行走系统调整为空转。要及时清洗机械,作业结束后,要先将泥土和缠绕物清理干净。在日常操作中让机器长时间怠速运转,会使运动零部件受到强烈的冲击负荷,而且润滑不好,形成半液体摩擦,加剧磨损,由于低转速使燃油燃烧不充分,气缸温度较低,工作时容易产生电化学反应,使机械部件材料变质、变脆产生麻点剥落,正确方法是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怠速不宜超过15分钟。

2.保证农业机械的有效利用

在发动机器之前,一定要检查冷却水是否充足,机油和齿轮油按照规定标准添加,机油不能过多,否则容易造成曲轴油封漏油,离合器打滑,容易进入燃烧室造成烧机油,冒烟,产生积碳,会使发动机受到极大地磨损。另外,做到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很多农民朋友忽略了空气滤清器的保养,由于新型直喷发动机缸间隙比原涡流发动机小近一倍,因此直喷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不允许进入一点灰尘。

作为使用人员,一定要严格按标准操作使用农业机械,起动机器前确保水和油都符合标准之后,要进入一段时间低速预热,在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该时刻注意检查各类仪表的数值和状态机械运行时应在机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进行,使机械处于平稳的工作状态,降低农业机械的磨损。

认真检查机械设备零部件的配合间隙,所有的农业机械的机型都有自己的规格和要求,在实际的维修中,必须采用相对应的零部件,同一机型,同一规格的部件正确、完整的装配好,保证农业机械正常稳定的工作。要对机械定期进行检查、清洗、调整、注油,做到正确合理的保养。

上一篇: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下一篇:如何当好一名计生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