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开展校友工作

2024-07-13

高校如何开展校友工作(精选6篇)

高校如何开展校友工作 篇1

校友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中不容小视的有机构成,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扩大社会知名度及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事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国内高校校友工作发展较快,但与欧美发达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在思想认识、工作观念、规划设计、工作方式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与提升空间。基层学院作为校友工作的主体与基石,应该加快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科学统筹规划、创新工作方式,力争为学校校友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校友群体是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难得的宝贵资源,对于大学自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览全球一流大学,校友工作都居功至伟。在当前国家正在推进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高校自身要想不甘居人后,除做好校内日常工作外,必须更新观念,切实提升校友工作的地位,充分认识校友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校友的界定

校友是指曾经在同一个学校共同学习、工作过的人。一般指共同学习或工作半年以上才构成校友。校友的界定通常以学校而不是班级或专业等为标准。按在校方式,校友可分为三大类,即以全日制学生为主体包含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本校专职和兼职教师,非学历教育学生如进修生等。可见,校友的主体就是曾经的在校学生。从校友的内涵可自然而然地引申出这样一个观点,即一所完全意义上的大学不仅由校园内的师生构成,还应包括已经走出校园的各届毕业生和曾在校履职的教职工,即全部校友。

二、校友群体的特性

1. 校友群体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资源。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四大功能,其中人才培养居于首位。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和特殊工厂,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掌握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具备高尚品格的毕业生青年人才进入社会、服务社会,为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做出贡献。应该说,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是高校无可推脱的责任,也是至高无尚的荣誉。

2. 校友群体是检验高校办学业绩的重要标尺。

毕业校友是社会衡量大学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一所大学所能赢得的社会认可度和赞誉度,最终是以这所大学培养的毕业生的全面质量和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来评价的。校友在社会上的声誉、贡献,关乎大学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3. 校友群体具有强烈的母校情怀和感恩情结。

高校在校友个人成才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作为当年的大学生,校友们能在人生最可珍贵的青年时期进入高校学习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荣誉,他们在母校蒙受师恩、吸吮知识的营养、感知大学文化的教养,同时他们也是母校和所在学院事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人和参与者。应该说,母校及所在学院的历史是由全体在校师生与毕业生校友们共同书写,学科地位、办学业绩等综合实力由全体在校师生与毕业生校友们齐心协力铸就。校友群体始终怀着强烈的母校情怀和反哺母校的感恩情结关注母校和所在学院的发展。

4. 校友群体是高校事业发展所倚重的宝贵资源。

对于高校而言,校友群体构成了方方面面丰富的资源宝库,如校友自身具有的人力资源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价值。校友资源呈现多元性、广泛性、综合性、动态性和潜在性等特性。校友自毕业走出校门历经多年的发展之后往往在行业、地域、层次、年龄梯度、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存在多元性;校友群体自身的体量使校友资源具备广泛性;校友资源的综合性表现为校友可为学校提供人、财、物、信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贡献,高校可在财力、物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毕业生就业、社会形象、文化建设等方面获得校友的综合性支持;校友资源具有动态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校友资源还具有潜在性,需要高校主动作为。高校将这些资源加以挖掘、优化、利用,既可以搭建起资源互享平台,服务于校友,形成新的智力群、人才库和经济体,又可以服务于高校自身,助推事业发展建设。

三、校友工作的意义

关于校友工作的意义,我国著名经济学者吕世杰教授、现象经济学家朱明、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等专家、学者都有论述。综合来看,大家对校友工作意义的共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立足大学的视角,秉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校友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学生毕业了,大学的培养任务只是告一段落,大学还有继续教育的任务。大学通过校友会等组织继续关怀、帮助毕业生的成长与发展,这是大学负起终身教育、建立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正是在这一方面,国内大学普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许多学校往往固守这样一个观点:学校尽到对在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责任和义务就足够了,至于毕业生校友步入社会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完全是其个人的事情,与学校无关了。

第二,开展校友工作,可以充分依托校友本身具有的“名片”效应,对于塑造学校形象、宣传和推介学校起到积极作用。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上及在用人单位各方面的表现、成就、贡献和声誉,是社会检视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声望的重要标尺。当校友在岗位上有所建树、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生活中展现出高素质和深厚涵养,获得用人单位及社会民众的认可与赞许时,他所树立的个人的社会形象之外还有培养他的母校的社会公众形象,他赢得个人声望的同时也为母校带来良好的社会赞誉。

第三,开展校友工作,可以充分借助校友群体丰富的、潜在的教育资源从而推动学校自身发展。校友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见效快,但包括形象资源、信息资源等在内的无形资源在重要性和长远性方面比有形资源更重要,且无形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学校应该更加重视校友的无形资源。

第四,从校友群体的角度看,大学时代的记忆难以磨灭,毕业生校友与母校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想当年,正值青春年少的校友们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母校,曾经的同窗苦读凝结为一生不能泯灭的缘分、不能忘却的母校情、师生情、同学情。即使毕业离开母校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何时何地,母校都是各位校友们成长、发展中无法消除的身份标识。

四、科学谋划,创新方式与途径,充分发挥基层学院开展校友工作的主体作用

要把校友工作真正做好并取得应有的实效,需要学校与基层学院两级机构密切联动。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将校友工作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有利于调动学院工作积极性的政策与措施;基层学院应立足为自身建设和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主动上前,积极作为,科学统筹谋划,不断探索与创新工作方式与途径,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主体作用、基石功能,持续开创校友工作新局面。

1. 立足本职,全力做好学院各项工作,努力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办学声望,提升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尤其要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全力增强学生归属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积极为学生排扰解难,尤其是经济困难和遇到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我们应该坚信,获得在校广大学生的认可就有可能赢得未来校友们的认同。

2. 建立学院校友工作网络,规范工作机制。

校友工作纷繁琐碎,学院应该对校友工作做出全面的、细致的、系统的规划,建立完善的工作网络和富有实效的工作机制。持续增强执行力,无条件地、不打折扣地完成学校层面的校友工作部署和任务。发挥学院自身与学生接触更紧密、掌握校友信息更准确、更全面的优势,指定相应的分管领导和联络人员,增强校友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系统性,铺设一张能涵盖全部校友的工作网络。

3. 不断健全校友信息,创新校友联系机制,学院主动靠前,积极协调,促进校友间交流互动。

充分利用新媒体及网络优势,依托数字化信息化的网络通讯新技术,通过建立校友网页、校友工作手机APP等方式建立健全校友信息数据库。建立校友联系人制度,力争每届毕业生中都有1-2名联系人。密切关注各届毕业生校友举办的纪念入学与毕业活动,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促进校友间的联系、交流与互动,悉心呵护学院与校友间的情感联络。持续建立校友交流平台,在时机成熟时,学院应积极主动地推进成立校级校友会下属的分会组织,确保校友工作长期、稳定、可持续地开展。

4. 做好校友服务工作,持续关注、关心、追踪毕业生,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事业上、生活中的必要的帮助。

积极搭建各类平台,服务校友,寻找校友工作有效载体。学院可以重点搭建校友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平台,如聘请校友担任兼职教授等方式,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可以邀请知名校友返校,通过举办创新创业教育、综合素质提升等报告、讲座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5. 跳出经院式科研思维框架,学院应积极搭建服务社会的平台。

依托校友资源,探索产学研结合工作途径,围绕企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加大应用技术研究,加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如何开展校友工作 篇2

摘 要: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受到互联网基数影响,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已不适合现阶段高校发展要求,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建设,已成为现阶段各高等院校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就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优势功能来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互联网;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2014)06-0000-0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在高等院校中的广泛应用,不仅给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很多机遇,同时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很多挑战。高等院校由于受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影响,使高校成为互联网建设程度很高的区域场所,互联网如今已完全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也是现阶段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途径。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这些都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与人格树立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进入互联网是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必然趋势。

一、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互联网对思政教育产生的正面影响

互联网技术有效应用到思政教育中,拓宽了思政教育传播途径且加快了传播速度,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最新潮的文化观点。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靠教师课堂讲授,所以在思政教育传播途径上受到很大限制,而互联网自身具有传播面积广这一特性,为思政教育传播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主要依靠书本内容与教师讲授,枯燥的课堂学习使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没有放在课堂中,互联网有效应用到思政教育中将这一问题有效解决。互联网中信息在传播上具有直观化与趣味化等特点,学生很容易受到有趣的事物吸引,互联网将各种思政教育思想进行处理,使处理后的思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更加简洁明了的表现出来,使学生对思政教育思想内容有了一个清晰了解。互联网作为当代大学生最常用的交往工具,所以他们的一些个人观点会通过互联网透露出来,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到学生想法意见,通过对所收集到内容的仔细分析,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思政教育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互联网对思政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学生在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休闲时,由于受到中西方文化思想不同这一因素制约,使其在接触西方文化过程中对自身价值观、人格树立造成一定影响。西方国家在互联网信息传播中占有很大比重,同时由于西方互联网信息传播过程中限制较少,使其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我国不断进行渗透,使大学生价值观建立与人格树立过程中受到很大影响。互联网中充斥着各种暴力、色情、伪科学等不良信息,这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大学生造成很多不良影响,部分大学生长期沉迷在网络世界之中,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迷失了人生方向,在人格发展方向上也开始走向极端。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使部分大学生彻底沉浸其中,使他们的道德意识逐渐变得破碎不堪,将教育给予他们的文化观念统统丢掉,最终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难度直线上升。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虚拟性,大学生一旦沉浸其中就会逐渐丧失道德意识,与他人之间的联系交往也被弱化,每天都封闭在自己的网络虚拟世界中,与此同时,由于受到互联网特性影响,道德力量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的约束。

二、正确运用互联网开展搞笑思政教育工作策略

(一)高等院校应合理利用互联网优势性能,与自身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相结合,建立出属于高校自己的绿色网站,同时也要注重互联网信息传播范围广泛这一优势,将一些优秀的思政教育理念广泛传播出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其中,构建成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思政教师可以根据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使学生在思政教学中可以通过视听教学直观的了解思政课程内容。

(二)同时思政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选取一些最新思政信息,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将这些思政信息传播给学生。各院系思政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交流软件,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上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思政教师交流,思政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开解。搞笑思政教育工作与互联网有效结合,首先要确保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互联网环境,这不仅需要各高校不断努力,社会各界也应加入到为大学生营造绿色网络环境活动中。

(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学校内选取优秀学生作为典范,将学生信息制作成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在高校网络上开办一个专栏,将这些信息发布到高校网络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可以通过这种行为进行以点带面,将思政教育思想融入到优秀学生事迹中,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中的典范,同时也可以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各高校应安排专人对互联网信息进行查阅,一旦发现带有不良思想情节的互联网信息,应立即联系有关单位对其进行封杀,减少不良信息在高等院校学生之间的流动。

(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加强网络宣传的同时,应在现实中建立优秀学生投票选举模式,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的为思政教育宣传,同时也彰显了高校应有的公平原则,从而扩大优秀学生事迹辐射范围。高等院校应围绕互联网开展多种多模式网络教育活动,倡导学生遵守文明上网公约,各学院应多多开展一些关于网络知识的讲座,通过讲座将文明上网这一理念渗透到学生脑海中,对学生在基础上加强文明网络教育。各学院也可开展一些以绿色网络为主题的征文、辩论活动,同时学院为其提供一些物质奖励,使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这一系列活动中,同时也为文明网络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宣传。

三、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中西方之间网络信息传播趋势也在不断增强,这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但互联网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很多新的机遇。合理运用互联网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果十分显然,虽然现阶段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合理的运用互联网各种优势特点,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如何开展校友工作 篇3

关键词::高校食堂 卫生管理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2-0054-02

近年来国内高校食堂的硬件条件和食品安全卫生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隐患。我们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和面对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措施来做好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对于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建设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当前高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首先,高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因为高校扩招的原因让其后勤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很多高校食堂都普遍存在盲目引进、以包代管的问题,从而让一些不拥有学校餐饮作业资质的机构或者个人承包了学校食堂,导致很多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产生。

其次,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的隐患较多,一些高校将食堂承包出去之后就不再进行监管,在很多高校食堂中我们可以发现其食品加工流程紊乱,相关卫生设施不完善,餐具的消毒和保洁工作常常被忽略,从而导致了食品本身极不卫生,用这些材料做出的饭菜必然没有健康保障。

再次,近年来国内食品卫生安全的总体水平有了下滑的趋势,一些新闻媒体曝光的很多食品卫生安全事件让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心理阴影,而一些高校食堂的食品采购人员并没有获得有效的资质证书,食堂承包者也没有卫生许可证,造成了高校食堂食品材料质量无法得以保证[1]。

最后,高校食堂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不足,当食堂被租赁或者承包出去之后,高校并未重视对食堂的卫生安全管理,食堂内部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很多都是临时请的员工,一些厨师甚至连基本的烹调理论和食品卫生知识都不懂,如此何谈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2 高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

2.1 完善食堂经营准入制度,寻求长期合作伙伴

高校必须要建立完善规范的食堂经营准入制度,对于食堂的租赁和承包必须要坚持严格的公开招投标,尤其是对于外发包,必须要全方位的对投标单位或者个人的经营能力、技术水平、资金水平和信誉度进行审核。另外学校方面和中标单位(个人)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责任,明确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及其相应的问责条例。经过仔细审核之后尽可能的让一些资质过硬、经营水平高、信誉度好的单位来从事高校食堂的经营,从而为广大师生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加安全卫生的食品,要坚决将一些规模小、信誉度差、管理水平低、唯利是图的“草台班子”拒绝在门外。

2.2 建立健全食堂监管制度,不断强化监管职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以及《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高校必须要建立完善对承包经营食堂监督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说采购管理制度、索证制度、验收管理制度和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等,力求层层严格把关,责任落实到人,保证各项制度都能够得以贯彻落实,高校方面还必须和食堂承包单位规定完善的食品卫生安全奖惩条例[2]。另外,高校还必须要组建由校长带头,学生处、团委、校医院、校后勤部以及承包方共同组成的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委员会,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食堂展开卫生突击检查的方式,通过对食堂食品环境卫生、相关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食品材料的采购验收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抽查的方式,保证相关的管理条例落实到位,对食堂承包单位的具体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确保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

2.3 规范食品采购验收程序,严把食品卫生安全关

食品自身的质量是食品卫生安全的基础,为了避免高校食堂承包单位一味的注重食品价格低廉而忽略食品质量的情况,高校食堂所用到的原材料必须要进行定点统一索证采购。比如说可以对食堂所用大米、面粉、调味品等相关材料进行定点采购,对采购回来的原材料价格、产地、品名、生产日期等各项参数都应该作出具体的规定,另外还必须要对食品供应单位的资质进行调查考证,要求相关证件材料齐全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供应单位所提供的食品材料安全可靠,同时也能够确保食堂食品材料的供应能力,能够满足广大师生的日常所需。同时做好食品材料的验收管理工作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流程,我们可以建立食堂仓库保管员派出制度来强化对食堂承包单位的监管,让其能够重视食品质量问题,将一些存在问题的食品材料拒绝在校门外。

2.4 强化食堂员工管理机制,做好食品安全培训

高校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以及安全责任意识和食品卫生安全直接相关,所以高校食堂管理部门必须要做好对食堂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食堂承包单位对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岗前培训教育,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卫生安全培训,让其掌握基本的餐饮卫生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而不断提升食堂工作人员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例如说我们可以选择在新学期的开学前后对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组织一次集中培训教育活动,重点对《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以及《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义务进行普及教育,增强食堂员工的食品卫生知识水平。另外还应该确保食堂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卫生培训证等相关证件齐全,坚决排除无证上岗的现象。

3 结语

总之,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够认真的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到在思想上重视,从源头上把关,在过程中监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高校食堂食品的安全和卫生,我们必将能够开创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新局面,让广大师生吃上放心的食品。

参考文献

[1]刘喜敏,肖健.高校食堂管理的特殊性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12):90.

高校如何开展校友工作 篇4

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高校担负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意义重大。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从而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环。本文旨在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职责为切入点,分析新时期高校高校辅导员应当如何如何扎实开展学生党支部的党建工作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着眼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最现实、最集中的体现,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号角已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铺开,高等教育要保持与党同频共振,高校汇集了知识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批高端人才,党的建设开展得怎么样对社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为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事业作用,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必须要推动高校党的事业建设再迈新台阶,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指引下切实保障高校党建工作的落到实处,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大范围内激发党组织及其每一个党员的活力。只有抓好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党在学校的政治优势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基层党建的各项任务才能落到实处。作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辅导员应该在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的基础之上,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一、辅导员应当把党建工作作为“主业主责”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辅导员的九大工作职责中已经明确定义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辅导员的主业主责,我们应当树立“身为党员就应当为党工作”工作意识,时刻提醒自己党支部是党组织中的基本单元,在高校组织结构中处于“终端”位置,是联系师生、服务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是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任务落地生根的具体执行者。

二、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我们应当厘清党建工作中的“应知应会”

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我们应当吃透文件,升华工作理念,明确工作职责,是为“应知”;进而认真履职,落实工作任务,是为“应会”。例如:一个院系的党支部书记们采取集体备课,或是通过对党务知识自我学习来提升理论水平。

《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了高校党支部书记的职责,这些职责是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需要我们牢记在心、认真履行。

三、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做到“主动主导”

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普遍是既要做好教学科研管理,又要抓好党务工作,任务多,头绪也多,因此“用心尽心”的态度对待工作是我们保证工作态度到位的必须前提,不仅只是完成工作内容的规定动作,还应主动引领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为高校大学生导航,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力量,起到主导作用。

四、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完成工作任务

作为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的双重身份,应当学会统筹安排,借用毛主席的“学会弹钢琴”的方法去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到有重点,有突出,能分清楚轻重缓急,又长又短。做到把我们的九大工作职责相互结合协调,平衡工作中的冲突压力,协调好各项工作任务。

学会“借势借力”,争取获得支持。例如:为支部上党课的老师,可以请外援;管理中难以处理问题,应当上报领导,以便处理得当。发挥团队力量,请专业课教师担任党支部的支委,发挥他们的教育支持作用。

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应当“严抓严管”学生党员”

2017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着重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严抓严管”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主体责任,列如:党员请假,应当严格按照党章中对党员同志的纪律要求来执行,这也对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对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熟记于心提出了工作要求。

六、努力“规范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首先我们应当做到规范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来进行创新。规范我们的三会一课,把外在的规则转化为内在的价值认同。我们的党组织生活应当克服娱乐化,甚至泛娱乐化。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可以通过建立网上学习的平台,类似党员小书包的APP,打破传统学习模式,弱化时空界限,引导党员同志,夯实理论基础,提升理论水平。党组织生活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活动形式,不仅是在室内学习,也可以组织党员同志通过参观我们的革命纪念馆和优秀企业等形式来开展组织生活,避免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

七、在工作中坚持“实干”才能取得“实效”

正如总书记曾说过“幸福都是靠奋斗出来的”,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建的堡垒,我们应当落实好基层党支部的各项工作职责。十九大报告中曾提到实干实效才能提升组织能力,领导团结党员和普通群众。我们基层党支部应该教育、管理、监督好党员同志,组织好党内外的活动、铭记使命、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只有这样群众愿意跟着走,党员同志也才能?蛘嬲?融入人民群众,从而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八、结语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必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作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我们应当坚定党性,扎实推进基层党务工作,当好大学生党员领路人,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陈春声.抓好高校基层党建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 [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4-25.[2]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举措――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N].人民日报,2016-02-29(1).[3]阮博.全面从严治党若干问题研究评述[J].社会主义研究,2016(1): 145.[4]况建军.探析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J].党史文苑,2016(1): 5

[5]杨冠球.从严治党新常态下高校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管理运作模式探析.文教资料.2015(16).119-120

高校如何开展校友工作 篇5

【关键词】高校;就业形势;择业观;就业观;职业指导

高校在就业者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它既是就业者进一步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阶段,对于就业者未来就业和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是学生形成就业观、择业观的重要时期。因此,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对未来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1.帮助就业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职业指导能为就业者提供就业方向的指导,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情况,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开展职业指导课程教育或培训,都能为培训者在就之前确立好正确合理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让他们在就业前就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有利于他们的顺利就业。

2.增强就业者的社会竞争力,提高就业成功率

职业指导不仅能为就业者带来大量的就业信息,还能通过专项技能培训或专业技术指导等教育让就业者更清晰熟练的掌握相关就业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实际的工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竞争力,让他们更顺利的融入就业市场,在择业就业后,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过剩的劳动力资源也有其巨大的潜力和存在价值,只要充分加以利用,就能发挥劳动力资源的巨大优势。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能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就业,实现学生的社会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而且,劳动力向中西部等边远地区就业,也能实现我国地区的平衡发展,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二、高校学生择业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激烈的竞争,高校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上的负担及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就业热情和就业选择。那么,高校学生的主要择业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点:

1.社会实践能力不足,缺乏竞争力

相对与自卑的部分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过度自信,在选择就业岗位时,挑三拣四,期望值过高。他们中有的成绩优秀,对于一般的工作毫无兴趣,只想一飞冲天,不肯从底层做起;有的是因为家庭条件很好,对于工资待遇少的工作根本不看在眼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工作能力不强,缺乏竞争力。这种好高骛远的心理也让他们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宁愿荒废时间也不愿就业。

2.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

很多企业需要的都是专业技能人才,还需要实际的工作经验,而这两点都是现阶段很多高校学生所不具备的,在这一点上,他们甚至不如一般的专业技术培训学校的学生。他们没有走向社会,不懂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处理,更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而且他们所学习的知识,专业性不强,在实际的运用中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

3.所学与经济社会需求不符,缺乏高科技人才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校的专业设置问题,学校的专业设置不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没有对于市场经济就业形势的分析和把握,一味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就业市场一方面出现就业不足,劳动力资源过生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精尖端人才又十分匮乏,难以发展核心技术行业,不利于经济社会的高水平发展。

三、如何有效开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当前很多高校学生在择业就业上存在很多问题及误区,需要正确的引导。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注重对于目前学生就业心理的指导和社会工作技能的培训,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促进就业的地区平衡

我国就业结构呈现东南部密集,西北边远地区就业不足,经济发展之后,高校应该在职业指导中融入就业无地区之别思想,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看到西部等边远地区的就业前景和未来经济发展前景,抓住机遇,鼓励学生前往西部等地区就业,实现我国就业结构的地区性平衡。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西部地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特殊需求,在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并形成由行业协调委员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人才需求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教材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现了“教-研-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确保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创新和实践了能力标准、课程体系和职业证书“三位一体”、“3+2”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多种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了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因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过硬的动手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就业渠道畅通,就业质量逐步提升。

2.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提升学生综合实力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因此,做好迎接机会的准备十分重要。高校要想做好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就应该努力教导努力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增长他们的见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做到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才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可供选择,做工作机会的掌握着,而不是任人挑选。近年来,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紧紧围绕“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以改革素质评价为切入点,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建立2个层面、6个模块、3个阶段的大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第一课堂、教育团队、教育平台、素质拓展、管理文化、评价体系等六个途径和“二五三六一”的教育机制,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水平。

3.建立经济发展与就业创业联动机制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努力,要提高高校的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各方面都要积极配合,建立经济发展和就业创业联动机制就是有效的举措之一。以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为目标,加强政策支持和经济发展形式调整,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遇,能够有效的促进毕业生就业,实现经济社会的高效发展。

2012年10月9日,自治区政府在乌海市召开全区高校招生就业(创业)和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就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机制,确保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等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指出,全区建立“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机制,就是要坚持以就业(创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保障生源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途径,对高校的招生、培养、就业(创业)3项核心任务进行系统性思考、一体化统筹,并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并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统筹,切实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大学生的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创业)全社会大联动机制。各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突出特色招生,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创业)一体化运作的小联动机制,为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推进科学发展和富民强区做出贡献。

四、小结

职业指导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较大的影响,高校必须认识到当前学校就业指导的不足,根据学生的就業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让学校的就业指导为学生就业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韦广中,刘祝平.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现代企业教育,2015,02:178.

高校如何开展校友工作 篇6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互联网;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在高等院校中的广泛应用,不仅给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很多机遇,同时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很多挑战。高等院校由于受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影响,使高校成为互联网建设程度很高的区域场所,互联网如今已完全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也是现阶段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途径。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这些都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与人格树立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进入互联网是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必然趋势。

一、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互联网对思政教育产生的正面影响

互联网技术有效应用到思政教育中,拓宽了思政教育传播途径且加快了传播速度,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最新潮的文化观点。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靠教师课堂讲授,所以在思政教育传播途径上受到很大限制,而互联网自身具有传播面积广这一特性,为思政教育传播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主要依靠书本内容与教师讲授,枯燥的课堂学习使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没有放在课堂中,互联网有效应用到思政教育中将这一问题有效解决。互联网中信息在传播上具有直观化与趣味化等特点,学生很容易受到有趣的事物吸引,互联网将各种思政教育思想进行处理,使处理后的思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更加简洁明了的表现出来,使学生对思政教育思想内容有了一个清晰了解。互联网作为当代大学生最常用的交往工具,所以他们的一些个人观点会通过互联网透露出来,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到学生想法意见,通过对所收集到内容的仔细分析,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思政教育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互联网对思政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学生在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休闲时,由于受到中西方文化思想不同这一因素制约,使其在接触西方文化过程中对自身价值观、人格树立造成一定影响。西方国家在互联网信息传播中占有很大比重,同时由于西方互联网信息传播过程中限制较少,使其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我国不断进行渗透,使大学生价值观建立与人格树立过程中受到很大影响。互联网中充斥着各种暴力、色情、伪科学等不良信息,这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大学生造成很多不良影响,部分大学生长期沉迷在网络世界之中,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迷失了人生方向,在人格发展方向上也开始走向极端。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使部分大学生彻底沉浸其中,使他们的道德意识逐渐变得破碎不堪,将教育给予他们的文化观念统统丢掉,最终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难度直线上升。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虚拟性,大学生一旦沉浸其中就会逐渐丧失道德意识,与他人之间的联系交往也被弱化,每天都封闭在自己的网络虚拟世界中,与此同时,由于受到互联网特性影响,道德力量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的约束。

二、正确运用互联网开展搞笑思政教育工作策略

(一)高等院校应合理利用互联网优势性能,与自身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相结合,建立出属于高校自己的绿色网站,同时也要注重互联网信息传播范围广泛这一优势,将一些优秀的思政教育理念广泛传播出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其中,构建成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思政教师可以根据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使学生在思政教学中可以通过视听教学直观的了解思政课程内容。

(二)同时思政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选取一些最新思政信息,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将这些思政信息传播给学生。各院系思政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交流软件,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上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思政教师交流,思政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开解。搞笑思政教育工作与互联网有效结合,首先要确保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互联网环境,这不仅需要各高校不断努力,社会各界也应加入到为大学生营造绿色网络环境活动中。

(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学校内选取优秀学生作为典范,将学生信息制作成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在高校网络上开办一个专栏,将这些信息发布到高校网络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可以通过这种行为进行以点带面,将思政教育思想融入到优秀学生事迹中,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中的典范,同时也可以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各高校应安排专人对互联网信息进行查阅,一旦发现带有不良思想情节的互联网信息,应立即联系有关单位对其进行封杀,减少不良信息在高等院校学生之间的流动。

(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加强网络宣传的同时,应在现实中建立优秀学生投票选举模式,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的为思政教育宣传,同时也彰显了高校应有的公平原则,从而扩大优秀学生事迹辐射范围。高等院校应围绕互联网开展多种多模式网络教育活动,倡导学生遵守文明上网公约,各学院应多多开展一些关于网络知识的讲座,通过讲座将文明上网这一理念渗透到学生脑海中,对学生在基础上加强文明网络教育。各学院也可开展一些以绿色网络为主题的征文、辩论活动,同时学院为其提供一些物质奖励,使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这一系列活动中,同时也为文明网络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宣传。

三、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中西方之间网络信息传播趋势也在不断增强,这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但互联网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很多新的机遇。合理运用互联网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果十分显然,虽然现阶段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合理的运用互联网各种优势特点,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尹黎.浅谈互联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电子商务,2011.

[2]闫晓静等.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J].项目成果,2013.

[3]司红十,康丽滢.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科技世界,2012.

上一篇:护理意外事件下一篇:数据链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