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建立高校和谐图书馆

2024-06-16

论如何建立高校和谐图书馆(精选9篇)

论如何建立高校和谐图书馆 篇1

论如何建立高校和谐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协调图书馆各个工作环节;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倡导平等友爱,讲求诚实守信,倾心构建和谐互助人际关系;树立良好而又和谐的服务理念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 者:杨贵荣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统战部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高校 和谐 图书馆 对策

论如何建立高校和谐图书馆 篇2

一、高校图书馆要努力营造具有人文色彩的物质文化环境

1.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要突显人文理念

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应该是校园内最能突显人文理念的一道风景, 应该给广大师生以观赏艺术作品的美感。德国著名哲学家谢林曾经指出,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不同风格的图书馆建筑给人以各具特色的美感, 强劲的外观给人以力量, 水平的线条给人以舒展之感, 幽静的环境使人浮想联翩。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应突出人文特性, 既体现学校风貌, 又引领时代潮流, 给人以美观大方的感觉。

因此, 高校图书馆在建筑设计上需要进行认真地推敲与权衡, 掌握形象处理的有关规律, 探求表现形式的完美。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均属于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将人文精神的理念浸润于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 使图书馆的建筑具有了浓郁的人文色彩, 并成为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校图书馆的外围环境应突出人文特点

图书馆的外围环境, 既是对图书馆建筑的烘托, 又是对读者心境的陶冶。优美宜人的外围环境, 会对读者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外围环境的布局应突出绿色理念, 以绿色建筑引导广大师生的人文精神。处理手法既可以是现实自然环境的再现, 也可以是抽象自然环境的营造。例如,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的建筑, 其外形像一本翻开的巨大图书, 两个巨大的“书页”, 由一个263级台阶连接, 台阶由底通顶, 暗喻“书山有路勤为径”, 登顶远眺, 形如风帆的校园大门与无边无际的湛蓝色大海交相辉映, 意为“学海无涯苦作舟”。蓝天、碧海、苍山, 烘托出图书馆的宁静与壮观, 显现出这座文化建筑的庄重和典雅, 实现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有机结合。

3.高校图书馆的室内环境要体现人文氛围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的文献信息中心, 具有广泛性、开放性、流动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其室内装饰和陈设所富含的美学意蕴和艺术情趣, 是体现图书馆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的一种重要方式。首先,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色彩对室内环境的重要作用, 用和谐的色彩提升室内环境的品位。高校图书馆室内绿化应以“绿”为主, 以花为点缀, 植物的类型及摆放, 应充分反映图书馆建筑的典雅特征和构思的统一性, 全面体现富有个性的文化意识, 意味深长的文化意境以及韵味十足的文化意趣, 给人以高雅的文化和艺术感染力。图书馆室内的墙面应适当悬挂一些名言警句及寓意深刻的雕塑、壁画, 不但能改观室内立面效果, 还可以美化图书馆的环境, 为读者提供一个高雅幽静的学习环境, 净化读者的心灵, 陶冶读者的人文情操, 而且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一种想象的空间, 从而启发读者的创造性思维。

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要充满人文关怀

1.树立“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

人文关怀的实质是对人现实存在的思考, 是对人的价值、尊严、生存意义和生活质量的关注, 是对真善美的自觉体验与永恒追求。高校图书馆应牢固树立“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理念, 要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文明礼貌的服务语言和娴熟高超的业务技能为读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高校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应以师生读者为中心, 要理解读者、关心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 对读者坦诚相待, 切实关心和研究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 了解读者的心理活动, 积极推行人性化服务, 在工作人员与广大读者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的和谐关系, 为广大师生读者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氛围的学习与研究环境。

2.坚持“自由、平等”的服务原则

高校图书馆利用丰富的藏书, 幽雅的阅读环境和现代化的设备, 通过专业技术娴熟的工作人员, 为不同年龄、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身份的师生员工提供平等的服务, 不因学术思想、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拒绝服务。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平等自由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为师生提供服务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关照读者, 拓宽与读者沟通的渠道, 以真诚的态度去收集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 尽可能提供详细的文献信息,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使读者感受到置身于温暖的关怀之中, 为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

3.网络服务应强化科技和人文的协调发展

高校图书馆在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中, 应力求把技术设备的更新与现实服务的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图书馆服务系统的研究发展方向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在不增加读者额外负担的前提下, 使系统软件成为读者方便使用的工具。此外, 图书馆的网页设计应突出人性化, 页面布局应合理、栏目应新颖, 网站登陆手续应简单、易于操作, 以引导广大师生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 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三、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管理工作要体现人文情怀

1.人文管理的特点

人文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 基本特征有二:一是使作为个体的人体现自爱、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二是使作为群体的人能够在实践中尊重人、理解人、善待人、宽容人、塑造人。前一特征反映的是人性的本质, 而后一特征则反映管理的准则。高校图书馆人文管理中的“人”, 既包括广大师生读者, 也包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管理既要注重“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 又要强调“以工作人员为本”的主观能动意识。在诸多图书馆管理要素中, 以人为中心来配置资源, 以人为中心来制定制度, 培植人文精神, 实施人文关怀, 营造人文环境, 充分调动和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2.实施人文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当今时代是知识主宰社会的时代, 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知识, 而知识的载体是人。这个时代的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主体, 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高校师生读者的需求呈独立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按照马斯洛的学说, 当人们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实现以后, 更重要的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如果缺乏人文氛围, 工作人员的个人爱好、生活兴趣、创造欲望完全没有制度上的体现, 把制度规范的重点放在确保文献信息的有序方面, 就会导致体制在人性发展上缺失, 造成工作人员价值的失落, 就会对读者采取冷漠的态度, 读者将成为僵化体制的直接受害者。法约尔的管理学思想认为, 人们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科学严格的工作程序和缜密严谨的工作制度, 还取决于人们在工作中的心理愉悦程度。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 而且要关心馆员的工作和生活, 注重工作细节, 定期征求各方面读者的意见, 注意图书馆工作人员情绪的变化,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对工作人员情绪上的正面引导, 进而体现出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3.注重人才培养, 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图书馆的决策者要考虑人才的专业差异、程度差异, 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建立一套科学的机制, 充分发挥所有工作人员的潜能, 实现图书馆的组织目标和工作人员的个人目标。高校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注重对人的培养, 将人才资源当做图书馆“活”的资源。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有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 根据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交流工作经验, 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保证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高校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的构建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将直接影响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 甚至影响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此, 在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应重视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的构建, 使图书馆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摘要:人文环境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内涵、精神底蕴的重要表现。构建高校图书馆和谐的人文环境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从物质环境、读者服务、组织管理三个方面, 探讨高校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的构建, 使图书馆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人文环境,科学发展观,高校图书馆,构建

参考文献

[1]高卫平.人文环境与管理[J].前沿, 2006, (3) .

[2]李颖.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浅探[J].现代情报, 2003, 23 (1) .

[3]胡石凡.论图书馆美学[J].图书馆论坛, 2003, 23 (1) .

浅谈高校和谐图书馆的建立 篇3

关键词 高校 和谐 图书馆 内涵 对策

一、高校和谐图书馆的内涵分析

(一)高校和谐图书馆的具体体现

笔者认为和谐图书馆的内涵应包括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树立服务的生命性、社会性价值,坚持人文性、人性化架构、人文化建设、人格化塑造,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文化素养的生命个体;注重图书馆和谐与协调性、强调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加强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加强服务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实现服务与和谐社会的协调;注重服务的多样性。强调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类型多样化,满足读者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在建设图书馆和谐管理目标下,使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地调动,一切力量充分地凝聚,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知识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高校图书馆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

建设美好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境。建设和谐图书馆既是建设和谐高校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其中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建设和谐高校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校图书馆的不和谐因素分析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学校经费投入有着直接的联系,前些年国家建设重点是发展经济,教育投资与教育发展步伐比较缓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也只是维持现状。没有太大的改观。随着国家重视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许多高校加快扩大规模的步伐,学校学生人数快速增加。而这些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却没有同步发展,经费缺乏、人员不足、资料陈旧,图书的人均数量不达标。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不和谐。如图书馆资源的数量与学校师生人数的增加不和谐,图书品种和质量与学校的专业更新及课程设置不和谐。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博览群书,广开思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要求显得有一定的距离。图书馆建筑面积、场所设施和一些功能设施与扩大招生后的师生们的实际要求不和谐。由于整体面积狭小,造成书库、阅览室、自习室等服务场所受限制,不能达到一个舒适的阅览空间。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与学校发展要求不和谐。当前是知识信息时代,图书馆不能只满足借还图书,应更新观念,开展创新服务意识,利用网络传递信息,为读者营造家园式的。地球村。,随心所欲获取信息。从传统服务向时效服务转变。这就给图书馆管理人提出新的挑战。要求馆员知识更新,服务更新,精神面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时、新任务。

三、建立高校和谐图书馆的对策分析

(一)协调图书馆各个工作环节

从图书采购、加工编目、图书上架,到图书借还、信息开发、课题服务、学科导航,每个环节都要合理安排,环环紧扣,就像生产流水线一样。同时,还应当创新用人机制、人才激励机制,提升工作热情,调动积极性,建立优秀读者评价体系,倡导读书风气,浓厚学习空气。这样才能保证工作效率、学习效率,做到工作和谐、馆员间和谐以及馆员与读者间的和谐。

(二)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是建设和谐图书馆必不可少的环节。图书馆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都必须共同遵守的工作规则,是图书馆实行科学管理的依据和准则,是工作正常有序的保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自动化不断推进,图书馆在结构、功能、服务方式、工作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放式、多媒体、多功能、主动服务等成为现代图书馆的特征,工作流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与此相适应,高校图书馆应及时修订和制定新的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制度的督导功能。

(三)倡导平等友爱,讲求诚实守信,倾心构建和谐互助人际关系和谐是一种关系的融洽

人际关系的融洽关键在于平等友爱,诚实守信,互相帮助。高校图书馆女同志多,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相对于男同志来说,没有那么豁达,相互间产生的小摩擦,日积月累,就会影响到工作。高校图书馆接触的读者,大都是年轻的大学生,他们血气方刚,性格千差万别,如果动辄以管理者待之,也必然产生矛盾。这些不是和谐图书馆的景象。避免和及时化解矛盾,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当然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以平等友爱之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诚以待人,善以待人,诚实守信,和睦相处。

以读者能最大限度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为快乐,把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变藏书为用书作为一种准则,自觉为读者服务。如果没有读者是上帝、为读者服务是天职的观念,就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工作就不会有热情,态度当然也不会好,对人对事都会产生冷眼脸相待,如此服务必然导致读者反感、不满,甚至发生矛盾和冲突。只有高水平、高效率、充满热情地为读者服务,才能实现图书馆的管理全面和谐。

总之,笔者认为高校和谐图书馆的建立,对于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建立有着重大的作用,而建立和谐高校图书馆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贾宇群.以人为本 构建更加和谐的图书馆[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2]吕建辉.大学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探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3).

[3]吴立志.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6(6).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4

和平镇大德小学

李慧 勤丰小学

周巧梅

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迫在眉睫。和谐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从教几年来让我对和谐师生关系深有体会,并意识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实有助于转变班级风气,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平时多与学生接近,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初到这所学校的我,对于刚接手的班级来说,不仅我对这个班不熟,而且学生对我也不熟,学生之间存在问题,这对教师特别是对于刚上任的班主任来说,可以说是第一大难题,怎么办?怎样来了解这个班的整体素质?怎样来了解班上学生的情况?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任何一个刚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师所要碰到的,但这些问题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如何来解决呢?对此情况与问题我采取了平时多与学生接触的办法,如下课后,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和他们一块玩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边玩边询问他们在小学的情况,边玩边了解班上哪些学生在小学是“调皮王”,哪些学生在小学是教师的“钉子户”,哪些学生是“尖子生”……这样一来,一箭双雕,既可以达到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可以了解班上的一些学生在小学时的情况,由此,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以便防止一些类似的情况发生,做到防微杜渐。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例如班上有一位学生经常偷窃同学的铅笔,橡皮擦,和课外书的事情,该学生的行为被我知道后,我并没有在班上揭他的伤疤,而是多次找他谈心,给他分析当今的形势和他的现状,让他自己明白读书是为了自己,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达到教育他人的目的,虽然实习已结束我已离开实习学校,但那位学生还与我有联系,而且也没有出现偷人家东西的事情,彻底改掉了他自己的恶习。

(二)以身作则,以理服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生活在大家庭的学生当中,班主任,就好比这个家的家长,一个班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因为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班上的学生,他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管好自己班的学生,首先要管好自己,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学生面前要树立榜样。这样,处处从严要求自己,学生对班主任也会产生一种信任感,从而自己也会从严要求自己,这样一来,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达到和谐的关系。

(三)课堂上多些微笑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还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教师脸上的表情是课堂教学中的“晴雨表”,如果教师脸上表情呈现出严肃,那么学生会有一种畏惧心理,从而使课堂活跃气氛很难上来,教师上课感到乏味,学生听课感到吃力,这样一来,教师既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又不能调节师生关系的和谐。反之,如果课堂上多些微笑,上课时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发言,争抢回答的局面,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课堂上就会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个人的长处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的胆量也会逐渐变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达到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关于这种情况,我在上语文课时,深有体会。实习初,我较严,学生很少回答问题,而后,我采取了课堂多微笑的方法,结果,效果完全不同,不仅师生关系得到了改善,而且学生对我的课越来越感兴趣。

(四)创造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

用爱心融化学生,教师必须真情付出,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给予学生无私的爱、理智的爱、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给予学生需要的爱。同时,要以无私的胸怀热爱每一个学生,既要爱“白天鹅”更要爱“丑小鸭”,以满腔热情来迎接那些淘气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向良性方向发展。将“生命的火、赤诚的心、真挚的爱”奉献给他们,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师爱的甘露洗去他们身上的污垢,使他们健康成长。用教学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创造最有利于其学习的和谐氛围,真正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恰当设计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注重用美的教学语言、好的教学节奏、完善的教学程序、有效的教学方法等吸引学生,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拥有和谐的情感氛围,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创造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用个人魅力感化学生。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真正的教师首先应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教育者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对学生的一切评价与引导都以人格因素为重。面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教师要给予宽容和理解,“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

施工企业如何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篇5

摘要:施工企业要正确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艺术,将员工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用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改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规范员工关系管理等方面着手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关键词:施工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建立

一个健康的企业,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就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必须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一方面国家基本建设大幅度跃升,造就了建筑行业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建筑行业在自身发展完善的进程中,市场供求失衡,冷热不均的市场现象,致使建筑企业存在和谐劳动关系的缺失。这一现实越来越多受到社会的关注,在不同程度上侵蚀着社会的稳定。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营造健康有序的建筑市场,规范行业行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都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明确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大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建筑施工企业劳动者与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状况成为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只有劳动关系的关系和谐,才有职工队伍的稳定,才有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是划浆与掌舵、同舟共济的关系。劳动者既是劳动关系主体之一,也是企业的基本细胞和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劳动者的成长和发展体现着企业的发展进程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也给劳动者创造了更多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体现在按照《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规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更重要的是要共建以诚信为基础的心理契约。构建一个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都知道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源动力来源于人,而不是来源于物。

试想一下如果劳动者在一个极不和谐的劳动关系状态下工作,在一个连自己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都得不到保障的单位中工作,怎么可能会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呢?相反很大程度上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负面影响。现实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有一些企业因为劳动关系比较紧张,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如因企业拖欠工资、克扣工资、强迫加班、粗暴管理等原因引发的职工罢工、上访,甚至与企业管理人员产生暴力冲突的行为,因此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时员工权益是企业首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或者说我们不应该把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截然分成两块。

首先不能只顾企业利益,不顾员工的利益;其次也不能说有了企业的利益才能有员工的利益,或者说有了员工的利益才能有企业的利益。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种动态的偶合关系,企业在追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偏重企业的利益,有时又会偏重员工的利益。在关心员工的利益中要关心员工的精神利益,特别是要让员工通过充分行使法定的权利,使其感受到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样,员工也许会因为可以获取长远的利益,而暂时放弃眼前的一些物质利益,也许会主动或者自觉地协调与企业的劳动关系,使之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因此,现代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当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对企业员工的权益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正确运用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管理的艺术,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并且将员工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结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追求和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进而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呢?我想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讨。

第一要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赢得员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现在我们评价一个人和一个企业,常说金碑银碑不如口碑。因此企业首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要善待员工,依法用工、经营,只有在不断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状态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寻找到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原动力。

第二是作为施工企业来讲,规范用工是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基础。用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任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该订立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合同,调整劳动关系就找不到合法的尺度。企业中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内部职工,用工要依法订立履行劳动合同,企业用工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就为会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带来事端。

第三是企业要依法订立内部的规章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规范企业用工管理,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履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要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减少或避免影响劳动关系的不良因素,从而共同维持劳动关系的和谐。

第四是企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是否及时为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涉及到职工的后顾之忧,也影响到企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许多农民工认为参加社会保险看不到预期,不愿意参保,这对日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留下了隐患,对此企业一方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以免引起劳动纠纷。

第五要改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现代企业应当是开放的民主管理,在工资待遇上实行暗箱发放,实行片面的物质奖励等,都有损于职工合法权利的行为,都会为日后的劳动纠纷埋下不良的事端。因此要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依法保障职工享有咨询权、参与权、表达权的权益,同时建立集体协商制度,通过集体协商,有利于劳动双方消除、化解矛盾,促进劳动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

第六要规范员工关系管理。从广义的概念来看,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涉及到企业的整个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从企业愿景和价值观确立,到内部沟通渠道的建设和应用,组织的设计和调整,人力资源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等等,所有涉及到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方面,都是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内容。从管理职责来看,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有九个方面:一是劳动关系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员工上岗、离岗面谈及手续办理,处理员工申诉、人事纠纷和意外事件。二是员工纪律管理。引导员工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提高员工的组织纪律性,在某种程度上对员工行为规范起约束作用。三是员工人际关系管理。引导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创建利于员工建立正式人际关系的环境。四是沟通管理。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引导公司上下及时的双向沟通,完善员工建议制度。五是员工绩效管理。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和体系,执行合理的考评程序,考评工作既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作成绩,有能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六是员工情况管理。组织员工心态、满意度调查,谣言、怠工的预防、检测及处理,解决员工关心的问题。七是企业文化建设。建设积极有效、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价值观,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八是服务与支持。为员工提供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公司政策、个人身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协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九是员工关系管理培训。组织员工进行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为员工提供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公司政策、个人身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协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

论如何建立高校和谐图书馆 篇6

刘更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起点。古人云:“系其师,信其道。”它深刻而精辟地说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重要作用。而缺少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必将大打折扣。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和推动者,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举动,无不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那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一、严格自律,用良好的形象吸引、感染学生

一个具有良好形象的人,不管在何地,总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别人总喜欢接近他,愿意同他交往。同样,有着良好形象的教师,更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自己身边来。也只有当学生对老师有了好感,才愿意亲近老师,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建立起来。教师要想树立好自己的形象,首先要在学生面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谈吐文雅,幽默风趣,举止庄重、大方、得体。展示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才是优化师生情感的重要策略。教师应注意用生动活泼、知识渊博、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分析一道应用题时,巧妙地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结合真切的生活经历理解题意,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激起学生学习上的兴趣。轻松活泼、情趣盎然的教学使学生陶醉其中,师生关系趋向和谐。

二、民主平等,用贴心的交流走近学生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通过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高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一言一行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对老师的安排接受程度也不同,甚至还有比较多的逆反心理。教师要能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你,信任你,才能更愿意接近你,和你的关系也就会越来越融洽。针对这些情况,我觉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谈话心平气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盛气凌人;课堂上不搞“一言堂”,给学生自由,让他们成为课堂中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在课堂展示风采的机会。良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只要教师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多去关爱体贴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形成。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我们当教师的大都有这样的一个体验:学生上到音体美课的时候就欢呼雀跃,兴致勃勃,一上数学课无精打采的;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呢?究其原因,可能会有以下的几点:

1、数学课上学生大都是正襟危坐,先听老师讲,再做大量的习题巩固新知;

2、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老师注重评价学习得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如何让学生象喜欢音体美课那样喜欢数学课呢?我认为民主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首先要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老师,必然也喜欢这个老师上的课,形成老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老师上的课,我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所以老师要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象主持人一样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有“向师性”。课堂上老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差距。其次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课堂上教师要力求改变优等生和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来,特别是后进生,而不是让他们充当旁观者的角色。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

有些学生对数学有畏难情绪,或对数学不感兴趣,那是因为他们觉得数学很陌生,只出现在课堂里,数学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其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有数学思想,关键在教师是否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

教学“确定位置”时,我没有按部就班用教科书上的例题,而是在课的开头设计了“ 向老师介绍你自己”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且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当我请“第3组第2个”小朋友回答时,每个小朋友都用眼睛告诉我谁坐在第3组第2个。在轻松的交流中,他们感受到:要确定一个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在课的结束部分,我设计了让学生寻找自己的新座位这样一个环节,顿时,课堂气氛沸腾了,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愉快而迅速地找到了位置。在这样的现实情景中,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生学得轻松而又扎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的现实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3、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学校重新装修,铺大理石地面,8间教室要用多少大理石?粉刷墙壁,要用多少石灰?„„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以后,没有尺,你怎么能知道从教室到操场大概有多少米?讨论决定最佳发方案。然后分组展开实际测量活动。最后汇报,决定最佳方案。如:认识了圆绘画圆以后,我问学生我想画一个半径是10米的圆谁能画?学了圆的周长后,让学生想一想400米比赛时,起跑点为什么不在一起?结合具体实例算一算。学生觉得这些问题实在、有趣、身边处处有数学,越学越有劲头,自然也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大大提高了积极性,有力地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让学生学习到了数学知识,又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数学兴趣。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我们要知道“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爱上我们的数学课。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课堂中的评价往往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得好,学生劲头实足,思维空间扩大,对下一知识掌握得好。评价不得体,学生会失去兴趣,郁郁寡欢。有时不光影响一堂课的情绪,还会影响一天的情绪。更为严重的甚至影响对某一教师、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积极评价时不要吝啬表扬。比如,学生发表了一个有创新的见解,教师可以竖竖大拇指。学生的回答不成熟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能再想一想吗?能否说得更完美些”“你真爱动脑筋,继续努力。”“谁愿意帮助他?”教师要避免直接否定的评价也要避免同学间的嘲笑。如我班的陈浩、沈树涛、刘鑫鹏等五名同学学习成绩差,期中考试后,对他们握制定了奖励措施。总之,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更积极主动思维,使学生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问题时无后顾之忧。

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小学生更不例外。几十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赏识教育的重要。因此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自己赏识自己,对于别人的优点也要互相赏识。教师在这中间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教师讲课,倾听学生发言。

论如何建立高校和谐图书馆 篇7

1 强化馆员教育, 积极营造和谐的服务氛围

1.1 坚持面向全体, 秉承平等服务

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的学生、 教师, 还有一些管理人员和社会读者, 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对图书馆的熟悉程度不一样, 对图书馆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所以他们在与图书馆馆员交谈的内容与态度是不一样的, 或委婉或直白, 或要求或请求等, 沟通方式的不同导致图书馆员的对待读者的态度也可能会不同。 图书馆在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要对读者一视同仁, 以平等的心态给与读者人文关怀。 而在实际工作中, 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的提供者, 处于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中的服务者一方, 在图书馆与读者关系体中具有强势地位[1]。 由于图书馆员与读者在地位与角色上的这种差异, 导致某些馆员工作时居高临下, 说话语气可能不够温柔, 甚至出现声音过大, 语调过高等现象, 对读者提出的要求不能心平气和, 对读者的咨询缺乏耐心;没有摆正自己与读者的关系, 遇到问题往往多指责读者而缺乏关怀[2]。 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在馆员的继续教育中应加强对职业素养的培训, 提倡人格平等, 科学管理。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 “读者第一”、“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 工作从读者的需求出发, 要善于诱导、教育读者, 态度要热情, 语气要充满对读者的关怀;馆员和读者之间拥有平等的地位, 应该互相尊重, 和睦相处, 彼此依靠科学化、规范化的制度来制约自己的行为, 享受彼此应有的权利, 承担本该承担的义务; 读者与读者之间也享有平等的地位, 我们在服务中应该做到一视同仁, 不能厚此薄彼。 只有坚持面向全体, 秉承平等服务, 充分运用制度来约束彼此, 用服务至上的人文关怀心理对待读者, 才能形成良好的服务氛围。

1.2 重视个性需求, 体现个性化的服务

读者服务既要体现全体, 又不能一刀切, 忽视了读者的个性需求, 要兼顾个别, 体现个性化的服务要求。 根据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与特点, 站在读者的立场上考虑读者的需求, 对个别读者的提出的不违反原则的要求尽量满足, 让读者能感受到图书馆尽心尽力的服务诚意。 例如, 书库人不多时, 也要打开灯, 让灯为少数人亮起, 让读者体会到图书馆的关怀。 暑假时, 图书馆开放中央空调, 让留校的学生能在清凉、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给他们一个既能避暑又能学习的场所, 也体现了对部分读者的关爱。 又如, 在获取信息方面, 对于有文献传递需求的读者要重点关注, 获得的文献要通过QQ、电话等渠道及时告知读者;对通过网站、QQ、微信等平台进行咨询的读者要热情, 不能产生厌烦心理, 对他们的疑问或需求当时能解决的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不能解决的进行汇总上报, 认真研究解决的办法并及时告知读者。 读者服务中还要注意关爱弱势群体, 主要包括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孕妇等特定群体, 他们都是需要社会尊重、理解和爱护的人群[3]。 关爱弱势群体能很好的促进图书馆形成良好的整体精神风貌。

2 加强读者教育, 促进和谐氛围的形成

2.1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者教育, 促进读者了解图书馆

我们在服务读者的实际工作中, 常会遇到读者违反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的现象, 在对读者进行教育或者处理违规现象时, 这些读者很多会说并不知道相关的规章制度。 这些现象表明, 促进读者了解熟悉图书馆仍然是我们读者教育的首要任务, 只有让读者了解图书馆功能、工作内容和工作目的, 知道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 才能树立读者主人翁意识。 促进读者了解图书馆, 要开展多种多样的读者教育。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编写读者指南、举办专题讲座、开设信息检索和利用的课程、实地参观、召开读者座谈会等形式来促进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 还要通过网络平台, 如网站上的常见问题解答、读者服务栏目、QQ咨询、微信互动等途径解决读者对图书馆的困惑。 开展读者教育还应该突出教育内容的趣味性, 强化读者的积极体验, 想方设法让读者参与进来[4]。 例如在新生入馆教育时必须让学生熟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 如果你照本宣科, 则显得内容冗长而乏味;如果你干脆不讲让读者自己看《读者指南》, 又显得徒走过场。 规章制度是读者入馆必须熟悉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从读者的角度出发, 把平时读者与图书馆发生的一些与规章制度有关的案例来现身说法, 这样既考虑到了读者的体验又增强了内容的趣味性, 读者对规章制度的熟悉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

2.2 突出读者教育的重点, 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

我们的读者教育工作应该把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作为重点工作。 它在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和丰富学生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有数据显示, 当前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阅读和学习的时间占课余时间的1/3 到1/2。 图书馆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提供了一片沃土。 只有让读者明白课堂教学和图书馆起着不同的作用, 两者缺一不可, 充分合理地利用图书馆这一“第二课堂”, 有助于自己不断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5], 读者才会珍惜图书馆的和谐、浓郁的学习氛围, 对图书馆的工作产生心理认同感。

我们要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 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宣传, 如微信推送、文献信息检索课、专题讲座、 新生教育等多种方式来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 在主要服务窗口, 如总服务台处也可考虑开辟相应的信息服务区;要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培养读者文明地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和习惯。 注重环境美化, 通过张贴书画作品、名人名言、文明警句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以优质的服务取信于读者, 营造良好的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 吸引读者乐于来馆。

2.3 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 共建和谐氛围

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 是改进图书馆服务的有效措施。 读者利用图书馆, 需要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料, 图书馆要为读者服务, 要发挥文献信息的作用, 这种供与求之间是一对矛盾, 其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 是达到两者相互沟通, 加深彼此间的了解, 缓解供求矛盾的重要手段和方式[6]。图书馆可以通过发放读者调查表、 设立意见箱、馆长信箱、收集读者网上留言等方式调查了解读者的需求与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 回收的调查表与收到的读者意见图书馆要认真进行分析, 做出合适的处理和及时的回复。 要重视网站建设, 充分发挥网络在宣传教育中的平台作用。 对图书馆网页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充实更新, 并设立“馆读”往来平台, 及时处理或回复平台上读者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从留言我们可以了解到读者的信息水平与需求, 如是否懂图书排架规则、是否会使用电子资源、需要哪些方面的文献信息, 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读者对图书馆的意见和认知, 如对不文明行为的不满、对规章制度的熟悉状况、对服务质量的反馈等。 读者则通过及时的回复与处理了解图书馆, 解决或知晓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摘要:高校图书馆要营造和谐的读者服务氛围, 提高服务质量与读者满意度。应该从图书馆的管理及馆员教育、读者教育入手, 面向全体秉承平等服务, 又要兼顾个别关爱弱势群体;要促进读者了解图书馆, 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 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 增强读者的主人翁意识。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和谐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孝.试析图书馆员与读者的冲突管理[J].图书馆杂志, 2010 (9) :39-41.

[2]郑妙莹.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究[J].大众文艺, 2014 (11) :223.

[3]苗林.浅议新时期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图书情报工作, 2009增刊 (2) :126-128.

[4]袁庆荣.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中提升用户体验策略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 2012 (2) :148-151.

[5]张辉, 李秋萍, 王芳.高校图书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15, (6) :20-22.

论如何建立高校和谐图书馆 篇8

一、高校图书馆中的不和谐现象分析

进入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方式及手段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图书馆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紧跟时代的步伐,高校图书馆正在努力营造和谐服务氛围,尽管这样,不和谐的音符还存在很多。

1.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的教师队伍全部实行了聘任、引进制,而与之匹配的图书馆人员队伍,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仍然改不了“安置所”与“家属院”的状况,人员结构层次复杂,经常出现服务形象欠佳或不到位的现象。

2.高校图书馆虽然具有服务与教育的双重职能,但传统观念偏重于“教育”职能而轻视服务的现象还存在,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漠,造成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不和谐。

3.传统的“重藏轻用”的现象还没有改变,由于片面地追求文献资源的系统性而忽视了文献资源建设的实用性,严重影响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图书馆经费紧张导致为了评估而过多地强调数量指标,而忽视了文献质量,大量电子文献资源得不到补充,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设备缺乏,已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向师生提供稳定的数字化信息服务。

5.由于管理上的缺位和激励机制的不健全,长期以来形成了干好干坏无差别的定式,造成部分馆员不思进取,职业道德下降,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

6.对合理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和学生对规章制度的漠不关心,导致管理过程中馆员与读者间矛盾经常发生,促成了图书馆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现象。

二、高校图书馆和谐气氛营造的对策

(一)和谐环境氛围的营造

1.高校图书馆的建筑与高校其他建筑物间要体现和谐美。图书馆应建在校园中心位置,且自然通风,采光效果好,安静幽雅,可防止各种干扰和污染。其建筑特点既要符合高校的建筑风格,又要体现图书馆自身的特点,与学校规划协调统一。

2.高校图书馆内部设计是图书馆功能时代性的体现,要营造更加整洁的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休闲提供更好的设施和条件,实现藏与用的和谐统一。比如。通过重视内部绿化,各个库室用花木来布置,使读者宛如置身大自然之中,这样可激发其学习研究的兴趣,也增强了环保意识。

3.环境建设必须融入高校自身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中,目的在于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赋予人文底蕴,发挥“教化效应”,“让每一面墙壁都在向学生说话”(苏霍姆林斯基),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气息。如:可在图书馆大厅放置纪念性雕塑、壁画、浮雕等,在最显目的地方张贴读者导读指南、服务公约等标语;又如室内各功能区的字画、壁饰、灯具及标识系统等装饰与图书馆素雅和谐的内墙装饰相协调,共同构成思想新颖、个性鲜明、美观大方、强化人文气息的和谐文化氛围。

4.设备的布局除体现整体美之外,要考虑其功能的充分利用与发挥。现代图书馆平面布局要体现服务的理念,王见代技术的运用。使传统图书馆布局发生质的变化,阅览室和书库界限被打破,藏、借、阅、管合一的管理模式被广泛采用,读者与文献的距离逐渐缩小等。此外,合理的布局还要体现学术性与实用性,有条件的图书馆可增设一般读者自修室、教授研究室、心理咨询室、读者讨论室、书吧、咖啡屋等,给读者提供寓学习、研究、心理咨询、休闲于一处的场所,这既可以体现图书馆的学术性与适用性,又可以体现“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开放式管理理念。

(二)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

1.内部人际关系和谐。即上下级关系与同事关系和谐,包括领导班子的和谐,领导班子与馆员之间的和谐,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和谐,即有和谐的团队。图书馆要和谐发展,关键要有和谐的团队。和谐的团队可以为全体人员提供和谐的工作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使全体人员的职业道德风范、价值观念统一在一个目标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1)领导班子和谐是基础和前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求班子成员协调一致,形成一个团结、实干、富有战斗力的堡垒;领导有监督和实施规章制度的权利,理应以身作则,对待馆员应运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保证公正公平。(2)领导班子与馆员的和谐关键在于班子成员要有较高的领导水平,深入基层,关心群众,解决困难,化解矛盾。为馆员营造一个和谐公正的工作氛围;馆领导要善于运用情感管理,多关心、信任、理解和尊重馆员;馆员也应严格要求自己,不宜对馆领导报有主观偏见,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理解领导。(3)馆员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增进了解和理解,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促进,形成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当图书馆这个集体有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精神道德追求,就能把全体人员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一股巨大无比的精神合力,并进而成为推进图书馆工作协调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由于现代高校图书馆增加开馆时间。所以馆员间接触的时间增多,再加上图书馆具有共同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不可避免地形成对工作的种种关系,这样就需要大家相互配合协作,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体谅,遇到问题大家共同解决。如果每一位馆员都能为他人着想,关心帮助他人,同心协力为图书馆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图书馆内部和谐就指日可待了。

2.外部人际关系和谐。即指馆员与读者的关系和图书馆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和谐。图书馆和谐服务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读者与馆员和谐相处。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必须以热爱学生为切入点,给予每一位学生切实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活动和制订有关制度时,要多作换位思考,善于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原来以文献为中心的服务向以读者为中心转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同时要虚怀若谷听取学生的反映,建立各种与学生沟通的机制,使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顺畅地传递到管理层,并且能够迅速得到妥善处理。如果说图书馆服务是商品,那么,读者就是消费者,商品与消费之间就是供需关系。所以,高校图书馆无论从信息的采集、文献的采购、服务的方式上都应仔细聆听读者的心声,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与读者的人际关系,使读者与馆员和谐相处。同时图书馆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也不能忽视,其他部门既是图书馆的消费者,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的鉴定者、支持者、宣传者,图书馆的工作如能得到其他部门的评价、支持将是一件幸事。

(三)文献建设与读者需求的和谐

图书馆是信息采集、传递与交流的中心,信息传递与交流是当代图书

馆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尤其是高校图书馆面对较高层次的读者群,它的信息传递方式、速度、质量以及收藏质量都是能否达到供需和谐的关键。

1.严把信息采购质量关。平时采编人员经常深入服务一线,了解读者需求,记录读者流通数据,征求读者对采购文献质量的意见,为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提供保证。如采购人员定期把“新书目录”发至各系院,开设读者意见箱,召开读者座谈会,定期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和统计,了解资源流通和利用情况等。

2.传递文献及时有效。图书馆通过了解读者需求采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通过校园网络和电话通知读者,使读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如及时更新新书新刊通告,信息目录及索引、学科动态信息及时挂在区域网上。

3.服务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现代高校图书馆应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在图书馆主页上建读者需求栏,工作人员到各院系收集读者信息,再由学科馆员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这都是主动服务的体现。总之,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读者,图书馆应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积极创建和谐的供需服务。

(四)文明服务与知识享受的和谐

1.文明服务。包括接待读者的言行举止和服务质量,要讲究人文关怀。从人本的角度考察是由主体到客体的思维。图书馆员的工作是为读者服务,要将“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广泛融入工作之中。对于有问题的读者必须想方设法争取在第一时间满足他们的要求,从理念上和行动上做到“以读者为中心”。馆员必须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修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遵循“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熟练掌握与本岗位相关专业的知识,做好相关专业研究学者的向导和顾问,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认真做到“首问负责”,不但要从纸质文献检索信息,而且能驾驭网络信息检索,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2.知识享受。作为读者,应尊重提供服务的馆员和尊重文献资源,在礼貌和谐中享受文明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教育阵地,馆员又是教育的实施者,馆员通过优质的服务使读者及时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和检索技能,他们的劳动应该得到尊重。同时,读者也应尊重文献资源。文献记载了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尊重读者、尊重馆员、尊重文献、尊重自己是文明服务与知识享受的关键,是创建高校图书馆服务和谐的基础。

如何构建和谐高校 篇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学习和领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深入思考构建和谐学院的问题,是摆在全体教职工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一、深刻领会“和谐”、“和谐社会”、“和谐学院”的精神实质

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比如“和衷共济”“厚德载物”“和气生财”“和为贵”都是对这种和谐精神的注解和说明。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和”与“不同”都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学者乐黛云指出:“‘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新事物。这种追求新的和谐发展的精神,为多元文化共处提供了不尽的思想源泉。”构建和谐学院就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内涵,胡锦涛总书记作出了明确的阐述。他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治国理政的事业拓宽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战略思想,又是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进一步勾勒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路径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

何谓和谐学院?和谐学院并非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和谐学院的“和谐”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的是各方面利益。和谐学院就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模式;是以学院为纽带的各种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工作氛围;是指在学院中个人自身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各部门之间和谐,个人、单位与自然之间和谐;是整个学院与外部单位的和谐友爱的关系;是学院各个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教学发展、教师发展、科研发展、管理发展、服务发展等各个方面带动学院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学院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教育系统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我们甘肃行政学院作为培养全省公务员的主要基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要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把构建和谐教育、和谐校园作为自己最基本的任务。

首先,建设和谐学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必然。建设和谐学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学院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其次,构建和谐学院是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学院的前提和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学院,可以更好

地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再次,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学院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院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职工的首创精神,使学院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

最后,构建和谐学院,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学院一个重

要方面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

三、和谐学院的标准

(1)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民主法治的学院。

民主法治就是要通过法律程序管理学院,这就意味着要尊重广大教职工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对学院重大事情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及民主监督权,在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的基础上,使教职工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同时,这种民主要与法治相结合,使整个学院的运转服从于法制的权威,真正做到法律高于人情、法律高于权力,从而使依法治院基本方针得到切实落实。

(2)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学院。

讲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处理和协调学院各部门之间、教师和学员之间、领导与部属、同事之间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我们强调的公正、公平,是广大教职工在学院管理、教学、生活工作中地位的公平、机会的公平以及整个学院规则和机制的公平,是一个公平发展的体系。

(3)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诚信友爱的学院。

诚信是中国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建设和谐学院要大力强调诚信友爱,就是学院全体教职工(包括领导在内)做到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做到这几点,就须以道德作支撑,以法律、制度、规范作保障。

(4)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学院。

如何使一个学院充满活力?一是要有一个各方面水平较高的领导集体,尤其领导个人的政治素质要强,领导要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有一批名家教授,要有名师、大师。使教学、科研尽快提高上层次;三是学院应做到“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是要积极营造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环境氛围,使一切有利于学院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使学院活力竞相迸发。

(5)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安定有序的学院。

一是班子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民主法制的管理机制。总之,要通过建设安定有序的学院,使大家安居乐业,学院稳定、团结、有序。

四、怎样构建和谐学院

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那么构建和谐学院就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工作。对于如何构建和谐学院,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概括起来即:贯彻一个龙头,抓好两个坚持,发扬三种精神,培养四种素质,做到五个加强。

一个龙头: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龙头

对国家来说,抓好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对我们学院来讲,抓好发展是学院生命和活力的内在要求。学院发展是建设和谐学院的根本之道,在构建和谐学院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扭住发展这个执政兴院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学院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两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院党委、院领导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扬民主,特别在一些群众关心和敏感的总题上,要公开、公平、公正,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出名师、育名人、做名院。

三种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发扬精益求精精神,发扬敬业奉献精神。

新时期的艰苦创业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精益求精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院全体共产党员乃至每个普通员工都要以这种精神为指导从事本职工作。一是要大力发扬敬业思想,一门心思干工作,做一个爱岗敬业者;二是大力发扬责任意识,敢抓敢管干工作。自觉坚守岗位,积极担负起本岗位的责任,努力将自己份内事办好;三是要大力发扬务实作风,在务实中创新。要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务必求真务实,切忌心浮气躁,更忌弄虚作假,从实处着手,做好职责内的每一件事,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四是要大力发扬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服务,为学院服务,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要做好服务工作。每个人职位不同、权力不同、岗位不同,所服务的表现形式似乎也不太相同,但服务的本质是一样的,那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四种素质:构建和谐学院应具备四种人文素质

1、要有共生的理念。和谐社会承认社会的不同主体和要素可以而且应该和平共处地存在,即共生。共生意味着所有成员能够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增进利益。所以,作为学院的每一个成员,要有一种共发展、共利益的意识,要有一种“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理念。

2、要有宽容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寻求问题的积极解决,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宽容可以是对人的宽容,一类人对另一类人的宽容,也可以是对一些事情,乃至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学院的宽容,是和谐学院所需要的美德。

3、要有感恩的意识。每一个人的人生成长和事业成就都离不开天地的养育、社会的保障、家庭的关爱、朋友同事的帮助。饮水思源,要学会心存感激,而不能刻薄寡恩,更不能让人总觉得是“欠你的”。感恩而后懂得珍惜,才会加倍珍视自己拥有的一切。

4、要有审美的情趣。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应该有超功利的审美尺度,应该以审美的眼光来重新打量和发现身边的世界。一旦拥有了审美的情趣,就会发现自然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富,它更是人类诗意的家园;社会不仅仅是名利场,它亦是人们共同完成的无以伦比的艺术品;人与人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物的依赖关系”,人最需要的就是人本身。这样人们收获的就不是浮躁、倦怠和郁闷,而是公开、舒畅与愉悦。

五个加强:和谐学院首先是法制的学院,依法治院就是要在法律框架内实施校园管理,从事教学科研等活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建设一个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和谐校园。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做好学院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发挥好党员、骨干的桥梁作用,完善制度,坚持等好的做法。

2.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古语云:“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建设和谐学院就是要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建立健全的、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各部门和职工主动发展。

3.要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作风建设,要不断提高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突出提高谋求发展的能力、管理学院事务的能力、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维护学院稳定的能力。学院要加强班子建设,任人唯贤,率先垂范,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实施集中领导,分层管理,权责到人。

4.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作用,以师德建设为载体,突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倡讲团结、讲协作、讲守信、讲友爱、讲宽容的新风。

5.加强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态度、感情、利益、同学院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围绕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提升、评优、晋升、基建、财务收支等,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职工人心顺,主人翁意识增强,就会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构建和谐学院,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构建和谐学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院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我们学院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新时期,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公平观、荣辱观、和谐文化观,在院党委坚强领导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把我们的学院建设得更好!

上一篇:诚信建设201下一篇:9老年电信市场开发现状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