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

2024-09-29

如何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

如何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 篇1

如何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

及时全面准确地搜集分析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愿望心声以及带倾向性的社会动态等,是我们正确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前提,是党和政府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带领群众一道前进的重要基础,归根到底是我们党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功。现实中,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群众的利益视而不见,对群众的疾苦麻木不仁,对群众的情绪和愿望心中无数,对社会舆情无所用心,往往凭个人经验和主观臆断决策,损害群众利益,违背群众愿望;有的官僚主义严重,不会也不愿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的合理要求推诿扯皮,采取一躲、二推、三拖、四哄的态度,致使许多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新问题拖成老问题,简单问题拖成复杂问题,导致群众情绪激化;有的对重大社会舆情若明若暗,缺乏预警,等到事态发展成突发性事件后又手足无措,简单地把专政机关推到第一线,加重了群众的对抗情绪,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决定》提出:“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举措。

第一,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必须时刻强调的永恒话题。要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调研制度、群众接待日制度、基层联系点制度等,开辟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多种渠道,及时捕捉群众的“第一信号”,把握群众的第一愿望。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民主观、权力观的教育,使广大干部牢记党的宗旨、牢记“两个务必”、牢记共产党人只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沧海之一粟,真正做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解民忧,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在帮助群众中了解群众心声,在服务群众中把准群众脉搏,在奉献群众中体验群众情绪。

第二,健全人民群众信访渠道畅通机制。坚持疏导、化解原则,最大限度地方便信访群众,让群众有说话之处、诉苦之处,从群众来信来访中关注社会动态,掌握深层次、动态性、预警性信息。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信访处理机制,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不能把矛盾上交,更不能视上访群众为“刁民”,粗暴地对待上访群众;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虽然合理但一时无法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

第三,加强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型传媒的信息搜集和分析。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无论从用户规模、业务应用、技术实现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仅1998年至2004年6年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就从117.5万发展到近9000万,互联网站从3700个发展到63万个。我国手机短信每年高达两千亿条。尽管网上信息、手机短信内容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但作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加上其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通过这类渠道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去伪存真,还是能从中了解到民情民意的。因此,在加强互联网、手机短信管理的同时,组织力量开展信息汇集整理和分析,对于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很有意义。

第四,开辟多种民意表达途径。新闻媒体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应当把版面更多地让给基层群众,更多地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更多地报道群众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决策民主化,凡属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采取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体现群众意志。

上一篇:新办企业程序下一篇:波普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