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友工作若干问题

2024-10-10

高校校友工作若干问题(精选5篇)

高校校友工作若干问题 篇1

1 建立和管理高绩效的校友工作信息化平台是校友工作的基础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中重要的一环。随着高校校友工作的深入, 为了方便学校与校友的联系和沟通, 校友工作信息化也备受各高校校友工作部门的关注。校友工作信息化平台大致包括数据库、网站、邮箱以及电子刊物等。

2 在金融危机的经济大背景下, 利用校友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

2.1 校友的成长道路与成功经验能帮助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 常常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大部分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狠茫然, 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 也有一些同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个月内可以换四五个单位, 心态极其不稳定。高校的教师, 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也无法给毕业生提供太多专业、实际的就业指导, 而身经百战的校友们正好填补了这一不足。年长的校友们有着丰富的职业经验和宝贵的社会实践体会, 能客观地引导毕业生的就业定位,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年轻的校友们也能提供一些现身说法, 同龄人更能提供一些现实的迫在眉睫的帮助。

2.2 校友企业或校友所在单位能够优先给师弟师妹们提供就业机会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 比2007年增加82万, 同比增幅达到19.9%, 预计有10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19万, 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 不少企业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量与企业的就业岗位量相差甚多, 2009届毕业生们已经感受到就业前景的“寒流”。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的严峻就业形势, 各高校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友资源, 为毕业们广开门路, 搭建就业平台。

2009年5月13日, “集美大学首届校董、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在大家的期待中顺利召开。最后与会的校董、校友企业等达到70多家 (其中校董企业10家) , 招聘职位数达到1000多个。值得一提的是:集美大学校友会汕头分会会长率6个校友企业前来招聘, 并现场表示将切实解决有意在潮汕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校友沈亚平所在的企业柒牌集团闽粤边界有限公司需求职位达到150多个, 现场就确定了200多名毕业生进行二次面试;校友郑福清创办的深圳容亮科技有限公司也特意前来招聘10多位人员。2010年第二届招聘会到会企业达129家, 提供岗位数达1890个。

校友企业招聘会既服务了学校中心工作, 推动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提高了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 又达到满足校友企业用人的需求, 服务与校友企业, 在学校、校友、企业、在校生之间搭建桥梁, 促进相互了解, 携手共进。

2.3 校友们成功的创业历程能够拓宽毕业生的就业视野

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各地都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在福建, 2009年实行“十百千万”创业助力计划, 即将建立1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 扶持1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 为1000名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 组织1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在上海, 实行大学生创业资本“零首付”政策, 工商部门对大学生创业3年内免去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收费, 并对高校毕业生初创业给予5000~10000的一次性补贴等等。其目的就是通过自身创业来减轻就业压力, 同时还可以给其他大学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校友们一些成功的创业经验可以拓宽毕业生的思想, 转变学生的观念, 增强学生的船业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3 举办特色品牌校友活动, 加强校友联络

校友与母校的联络, 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各式各样的校友活动。校友活动可以分为两类:常规校友活动和品牌校友活动。常规校友活动在各个高校开展的情况大致相似, 例如:每年一度的校友工作汇报会、每年的校庆校友聚会等。这样的活动群体过于宽泛, 校友在参与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自然增加凝聚力的效果较差。但是, 这些活动又不可以取消, 因为这是校友工作中“面”的方面, 从“面”中我们可以覆盖到点。因此, 在踏踏实实做好常规校友工作的同时, 也要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校情的一系列品牌校友活动。下面, 举例几个学校的品牌校友活动, 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3.1 成立企业家校友联合会——以中山大学为例

中山大学企业家校友联合会成立于2006年5月29日, 以“创新、联合、责任”为理念, 以构建企业与高校开展自主创新新机制, 为社会经济发展、会员事业发展、学校建设与发展服务为宗旨。2006年成立至今, 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已成功举办三届, 成为中大的品牌招聘活动, 获得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热烈反响, 共有800多家校友所在企业参加, 吸引2万余名应届毕业生参加。据统计, 有近千名毕业生成功获得就业机会。

3.2 搭建公选课实践平台“寻访××校友足迹”———以中山大学为例

2004年至今, 中大校友总会连续六年主办“寻访中大校友的足迹”活动, 2005年, 寻访活动开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2005年以来, 每年有超过300位课程成绩合格的学生志愿者获得2个选修课学分。统计至2008年, 该课程累计招募、培训学生志愿者近1500人次, 走访了50多个城市、地区, 走访校友3000多人, 完成人物专访近千篇。通过校友寻访, 收集更新校友数据近3000条, 成为校友数据库信息更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3.3 校友活动月———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

为了加强校友联谊, 营造校友精神家园, 每年10月为中央财经大学的“校友活动月”。每年的这个时候, 校友总会秘书处就会精心筹备和组织大型校友返校联谊活动。近年来, 已成功组织62、63、64等多届校友返校活动。老同学再度重逢, 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带来无尽的回想, 大家通过认养树木、刻石雕、参观、联谊等活动表达对母校和校友的思念之情, “校友活动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增进了校友与校友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类似的高校品牌校友活动还有很多, 例如:同济大学的“校友高尔夫赛”、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友工作志愿者”、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的“校友长廊”和北京航天航空的“各地分会轮流承办校友工作会议”等等。校友工作在我国高校的管理中, 还算一个比较新的领域, 需要广大校友工作者去挖掘和开采, 我们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发展自己有特色的活动, 把校友工作这个关乎学校、校友、社会等多方面关系的新任务做活、做好。

摘要:第16次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研讨会的研究专题是“促进学生就业、校友工作自评体系、校友工作刊物、校友信息化建设和特色校友活动”。这些专题体现了当前校友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就其中三点问题进行研究:从数据库、网站、邮箱和电子期刊等方面促进校友信息化建设;从校友的成长道路、校友的创业历程和校友企业等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列举了部分国内高校较为突出的校友品牌特色活动, 以期给广大高校的校友工作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校友工作,信息化,就业,校友活动

参考文献

[1]第十六次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研讨会会议交流材料, 2009.

[2]刘天, 校友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J], 当代教育论坛, 2008, 12, 74-76.

[3]http://www.eol.cn/chuangye_zc_4512/20090212/t20090212_358252.shtm“人保部:各地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4]http://www.suaa.cn/suaa/newslist.do?type=top-ic&typeValue=104中山大学校友总会.

高校校友工作若干问题 篇2

[关键词] 大众化教育 校友工作 机制建设

高等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重视校友工作就是重视人的培养工作,校友工作是学校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延伸和发展。近年来,校友工作越来越得到高校的重视,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将校友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很多高校从人力、物力诸多方面加强了校友工作力度。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化”教育,在校生规模日益扩大,毕业生流动性不断增强,校友工作的覆盖面也不断延伸和发展。高校校友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老经验、老方法,已不适应校友工作发展要求,校友工作迫切需要从经验型、分散化、随意性的工作方式,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方向转变。高校校友工作的创新,应该从完善校友工作机制开始,这是推进校友工作开展的必然要求。

一、完善高校校友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1.完善校友工作机制是和谐高校建设的必然要求

著名教育专家潘懋元教授认为高校校友工作的主要意义有三点:一是校友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延伸。学生毕业了,大学的培养任务只是告一段落,大学还有继续教育的任务。大学通过校友会继续关怀、帮助毕业生的成长与发展,这是大学负起终身教育、建立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二是毕业校友,是大学办学业绩的重要标尺。社会对一所大学的评价,最终是以这所大学所培养的毕业生的全面质量和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来评价的。校友在社会上的声誉、贡献,是对大学最重要的评价标尺之一。三是从资源方面说,校友是大学丰富的、潜在的教育资源。校友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见效快,但无形资源在重要性和长远性方面比有形资源更重要,且无形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学校应该更加重视校友的无形资源。

由此可见,校友资源是各高校十分宝贵的办学资源,是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外部力量,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学校的特殊资源,使它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增强学校办学实力、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事实上,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高校的工作重心主要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教育教学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高校赖以生存以及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其他各项工作必须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展开。宏观上看,现代高校的各项工作从无到有,从局部到整体,都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系统性很强的整体,建设高水平大学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各项工作的齐头并进,缺了一方面,就会出现“木桶效应”。

构建和谐高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高校建设的重要目标,高校校友工作必须责无旁贷地为构建和谐大学而努力,遵循原则,创新方法,构建起高校校友工作的和谐机制,是加强和谐高校建设、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

2.完善校友工作机制是补充高校教学资源、促进高校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成为各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在这一历史性的任务面前,如何适应时代要求,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校友工作,充分发挥校友工作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校友资源是高校最宝贵的智力资源,依靠校友资源筹措办学经费是高校补充教育经费的重要渠道。大部分校友和母校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们心系母校、热爱母校、关注母校,以母校的繁荣昌盛为光荣,以母校的兴旺发达为己任。他们在各自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母校的事业发展献计献策、出资出力,与在校的师生员工一道,共同担负起母校建设发展的重任。校友资源的保护、增值和利用是高校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只要做好工作,各行各业的校友可以为学校争取到各种形式的国家资金和集体、个人的捐资助学以及集资办学经费,校友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办学效益。

3.完善校友工作机制是紧密社会联系、提升高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迫切需要

开放性是是现代高校的重要特征。建设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学需要全社会和各界人士的支持,这其中广大校友的热心参与和支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友既是学校的“产品”,更是学校的名片,学校的声誉主要靠校友反映和维护。校友的辐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知名校友更是母校的珍宝,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是高校重要的“无形资产”。

校友队伍也是学校拓展社会公共关系的重要媒介,通过校友的协助,有利于更广泛地宣传学校的建设发展成就,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毫无疑问,校友是高校与社会联系和沟通的重要中介,是教育创新过程中高校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因此,完善高校校友工作运行机制,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4.完善校友工作机制是搭建高校服务校友、校友回报母校双向发展平台的迫切需要

自建校开始,高校就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各类高级人才,逐渐形成了数量可观的校友群体。在学校发展和校友自身发展的双向需求推动下,校友工作为校友和母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提供了舞台,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这种作用的前提就是要构建科学的校友工作运行机制,通过组织协调、联络沟通、咨询服务、资源开发等一系列复杂系统的校友工作,推进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深入开展。

二、完善高校校友工作运行机制的基础和前提——构建高校校友工作体系

和谐的工作体系是做好校友工作的前提,是建立校友工作长效机制的保证。

概括来说,和谐的高校校友工作体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构建。

1.内容体系

主要指对在校生和毕业离校的校友实施包括爱国爱校、尊师重教、校友意识、道德文明和感恩情感等教育和影响。

2.工作体系

有三条渠道:(1)情感渠道,主要指高校的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工作。(2)组织渠道,主要通过组建校友工作实体网络,通过各级各类校友会、校友分会等组织以及开展校友活动团结凝聚和引导服务广大校友。(3)网络渠道,通过现代虚拟网络媒体、校友网站、网上校友录等沟通联络校友。

3.管理体系

科学的校友工作管理体系,是党委领导下的各种教育力量扭成一股绳,全校教职工共同关心关注并参与校友工作齐抓共管的体系。这种管理体系应该有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支队伍。(1)一个核心:就是指学校党委是这个体系的领导核心。加强党委对校友工作的领导,这是搞好校友工作的关键。(2)两条主线:就是学校一条线,学校成立专门机构并确定专职人员负责校友工作,这条线起主导作用。作为社会团体的校友会、校友分会一条线。(3)三支队伍是指教职员工队伍、专兼职校友工作队伍和校友骨干队伍。

4.理论体系

建立了内容体系、工作体系和管理体系以后,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逐步建立校友工作的理论体系,实现校友工作的科学化。高校校友工作的理论研究课题很多,但作为一个体系,应重点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高校校友工作的目标定位。因为校友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联络、服务与发展应该是高校校友工作重点。(2)当前高校校友工作的特点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由于校友所处的年龄阶段、社会地位、学习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等因素,他们的思想、心理和生理具有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这些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是搞好校友工作的先决条件。(3)高校校友工作的考核。根据高校建设发展目标,对校友工作进行考核和定量评价,是检查校友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构建高校校友工作运行机制的重点内容

构建高校校友工作的运行机制的目的,是使全校教职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在一定决策机构指导下,在一定目标指引下,在一定动力驱动下,在一定体制、条件保障下,共同协调,实现校友工作整体目标和功能,提高高校校友资源利用水平。因此,对高校校友工作机制的构建,应主要围绕领导机制、目标机制、运行机制、考核激励机制、队伍建设机制、网络服务机制等方面来进行。

1.以转变观念为前提,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友工作领导机制

领导理念往往对校友工作的开展起到关键作用,在党委领导下,有了认识作为先导,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校友体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当前情况下,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实行齐抓共管、职责明确的校友工作机制。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在抓业务工作的同时,确定专人专岗负责校友工作。在工作的摆布上,做到“重心下移”,发挥各教学单位的主动性,实行分工责任制;制定校友工作的检查、考核制度,把校友工作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杜绝校友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的校友工作目标机制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要求对校友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其一,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一个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如何,切实关系着学校的声誉和品牌,校友逐渐成为社会检验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高校也逐渐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质量,既努力做好学生在校的培养工作,也十分关注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作用与影响。其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高校的办学也逐渐国际化,走向了开放式,学校十分需要在各方面得到社会特别是广大校友各种形式的声援与支持;校友们也需要搭建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母校是校友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校友对母校的感情是无法替代的,母校和校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应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校友工作目标机制建设。

3.以联络、服务和发展为重点,构建和谐的校友工作运作机制

完善运作机制应在校友工作的启动机制、服务机制和渗透机制上下功夫。完善启动机制要求在领导方式上形成学校、学院(部门)和地方校友组织三位一体的运作理念,构建纵横交错的校友工作新格局。

完善服务机制要求把校友纳入享受学校教育资源的终身受益者并把校友纳入终身教育的工作网络。

完善渗透机制要求把校友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具体工作中去。在思想认识上要树立校友工作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保证中心的理念和意识;在操作层面上,要形成以学校为主导、校友为主体,师生员工和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的局面;在工作内容上,要始终坚持以服务和发展为核心;在方法上,要坚持把校友服务工作贯穿在日常工作和活动之中,把校友工作与解决校友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4.以“公正、科学、合理”为原则,构建和谐的校友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公正、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是增强校友工作实效性的前提。要像考核学校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一样,以明确的目标责任和具体可操作的评估标准来衡量校友工作,要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稳定等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励。要根据学校的任务和校友工作的规律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既使工作能落到实处,又能保证考核真实有效。在考核指标的确定中,要注意长远效果,不能急功近利。

要强化校友工作的激励机制,把考核与激励结合起来。通过考核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认真制定整改计划,促进校友工作向更高的水平迈进。要充分调动各学院、各部门、地方校友会组织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为校友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5.以“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为目标,构建和谐的校友工作队伍建设机制

结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合理流动、动态稳定的原则,逐步建立能进能出、新老交替、专兼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校友工作队伍,是加强高校校友工作的关键,也是保持高校校友工作后劲的必然要求。一要提高认识,搞好规划。象规划建设骨干专业教师队伍那样,下力气规划建设好校友工作队伍。二要确立制度,强化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的高校校友工作队伍,必须逐步形成校友工作人员择优输入、相对稳定、按需培养、奖惩分明和合理分流的良性运行机制。

6.以“积极发展,充分利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方针,构建和谐的校友工作网络服务机制

构建校友工作网络服务机制,实质上就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传统校友工作在信息传播、信息沟通、校友服务、校友发展等领域所进行的一种创新、拓展和延伸,目的是要实现校友工作的现代化,推进校友工作向纵深开展。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设丰富的校友“信息库”,把握校友的思想动态以及工作动态,搭建网上信息交流平台,充分传递母校信息、宣传校友业绩,不断扩大校友服务的覆盖面,增强互动性,把校友服务的空间延伸至生活、休闲时段和场所,突破时空的限制,克服因为“流动性”导致的校友工作缺失。

综上所述,校友工作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努力创新工作机制,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校友工作一定会不断出现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肖海涛.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发展30年.教育研究,2008,(10).

[2]王树人.高校校友工作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226.

对民办高校校友工作的若干思考 篇3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友工作,机制建设

2012年, 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2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 将“办学设施、人才培养、综合声誉”作为中国民办大学评价指标。中国校友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 今年民办大学评价指标新增加了硕士点和校友捐赠等指标, 明年将增加反映我国民办大学科学研究的评价指标, 引导我国民办大学提升办学水平、科研水平和校友服务水平。

可见, 高校应建立健全校友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校友作用, 服务校友, 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公办高校高度重视校友工作, 完善校友工作的长效机制的同时,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民办高校的校友工作开展却尚待进一步加强。

一、民办高校校友工作现状

我国大部分公办高校都较早地开展了校友工作, 但民办高校由于办学历史短、起步晚、办学经验不足、资金薄弱等原因, 办学风险大, 注意力多集中在内部的教学质量提高上, 忽视了校友资源的重要性, 对校友工作关注不够。

(一) 校友工作机制建设不完善。

1. 机构不健全、队伍建设力量不强。

大部分公办高校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校友办” (校友总会) , 有专人负责。而民办高校的校友工作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有的高校是因为看到别的高校开设了校友工作才匆忙设立, 多挂靠学生工作部门或学校校办, 没有独立的组织机构, 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或仅有少数工作人员, 无法完成大量的校友信息的整理、挖掘、利用。

2. 组织管理制度不明确。

负责校友工作的部门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如何将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长效机制加以发展, 哪些专人负责哪些专项, 校友资金如何使用, 考核和奖励制度, 这些都不明晰, 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办事效率低。

(二) 教职工参与校友工作热情不高。

学校准备检查材料或是开展某项校友工作 (如校友返校) 时, 全员一心, 热热闹闹, 但时间一过, 就归于平静。参与校友资料收集整理的人员占全校教职工的极少数, 很多教职工并不把校友工作视为一项重要工作, 而仅仅是“一时工程”、“短期工程”、“面子工程”, 认为校友工作在公办高校有开展的意义和价值, 民办高校的学生比不上公办高校, 起点低, 社会成就低, 和学校感情不深, 没有开展校友工作的必要, 耗费大量精力、难以开展且效果不好。

(三) 校友资源利用上急功近利, 重眼前轻长远。

校友分普通校友和成功校友, 成功校友固然是学校的骄傲, 对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有重大的影响, 但普通校友比重大、人数多, 是绝不能够忽视的。民办高校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成功校友身上, 希望得到成功校友的捐赠。一方面, 普通校友感受不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 自然会和母校感情疏远, 另一方面, 成功校友感觉母校就是为了物质利益, 压力大, 不愿意和母校保持联系。此外, 普通校友和成功校友是可以转化的, 只关注成功校友忽略普通校友, 会引起校友反感, 不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对民办高校校友工作现状的原因思考

民办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在诸多要素中, 校友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校友资源的整合利用程度, 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民办高校校友工作不够理想, 究其原因, 在于对理论认识不深, 重视度不够, 工作的传承性不强。

(一) 校友内涵不明, 外延过窄。

王朝亮通过对当前校友研究的分析, 指出在美国的大学中, 较为普遍的概念是指在该大学接受过教育的人及为学校作出贡献的人。在国内, 校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 校友指曾经在同一个学校学习、工作的人, 以学校为认定标准。从广义上说, 校友可以包括在学校学习或工作过的人员, 包括学校的领导、教师、一般干部和职工、历届毕业的大学生, 甚至可以将对学校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作为荣誉校友。

民办高校在校友工作开展中, 将校友定义为“在本校学习并从本校毕业的学生”, 转校生、肄业生均未纳入, 更不用说工作人员。甚至在实践层面上将校友工作的开展定位为“成功校友”工作的开展。与目前公认的校友概念相比,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 校友的范围狭窄, 难免会错失很多信息和资源, 无法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二) 校友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清。

清华大学校友总会认为校友除其自身具有的人才资源外, 还拥有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 校友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实现“共赢”。具体体现为:校友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成就, 既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又是学校赢得社会声誉的重要体现;校友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和体验, 对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母校与校友之间的广泛联系, 促进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和合作, 增强了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校友的社会经历、成长之路、奋斗精神、工作业绩,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校友以资金、智力、技术回报母校, 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物资资源;校友资源不仅是国家、社会的宝贵资源, 是母校的宝贵资源, 对校友自身也是促进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正是因为对校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造成了组织机制不健全, 管理不严格, 职责分工不明, 教职工不重视的种种局面。教职工没有认识到校友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而要将校友工作当成影响学校建设和发挥的重要工作, 抓落实, 抓成效。

(三) 传承不够, 持续性不强。

毕业生校友与母校的联系渠道, 情感维系多是依托于求学时的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但由于民办高校人员流动较大, 一旦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离开学校, 就很难再和学校联系, 这部分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而与之相关的毕业生校友资源也基本失去, 再加上学校名气不大, 校友对母校提供帮助的需求不大, 致使很多校友资源无法得到开发和利用。工作缺乏传承, 不能有效地持续, 是当前民办高校校友工作开展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加强民办高校校友工作, 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校友工作, 事关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充分利用好校友资源, 形成“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 才能让学校的发展获得更大的助力。

(一) 明确思想, 保证校友工作顺利开展。

只有思想明确, 才能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从校领导开始, 自上而下, 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校友工作的重要性。以人为本, 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和校友开展组织、联络、活动、教育、服务、捐赠、合作为内容。眼光长远, 合理开发校友资源, 全方位服务校友、服务学校、服务社会, 促进校友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民办高校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 学生毕业时间不长, 很难出现特别杰出的校友, 所以, 在校友工作中, 不能只抓少数的成功校友, 忽略大部分的普通校友。不能只关注校友对母校的回馈和捐赠, 而应把扶持、服务校友发展作为工作的突破口, 和校友打好感情牌, 以后续发展为考量。

(二) 健全校友工作机制, 确保校友工作高效运转。

1. 组织健全, 保证参与面。

校友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括校友信息的搜集、整理, 校友的联络、校友活动的开展、校友的宣传, 校友的合作、捐赠。没有充足的人员, 是难以将工作一一落实的。应成立专门的校友工作办公室, 建立热情、高效的工作队伍。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 宜形成校院两级校友工作队伍, 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校级工作队伍全面指导校友工作, 负责全校校友工作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院级工作队伍负责指导本院校友工作的开展, 督促、落实学校、学院的各项校友工作。各学院指定专人担任校友工作联络员, 具体负责本学院校友工作。各班辅导员要参与其中, 在学生毕业时将详细全面的信息提交学院, 防止人事变动造成信息的缺失。特别需要注重在在校生中选拔一批学生参与校友工作, 和校友联系, 进行回访、宣传。这样一支学生队伍的建立, 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校友工作, 以成功校友的事迹激励自己, 并能为他们的就业开辟新的途径。这批学生毕业后, 奔赴祖国各地, 在各行各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也成为当地 (行业) 校友分会的重要骨干, 对校友工作的持续性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2. 管理严格, 制度严明。

校友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学生骨干的参与, 应有明确的管理条例和要求。对校友工作开展的具体内容、资金管理、考核指标等均应明文规定, 便于工作人员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方向、工作任务、要达到的工作成效, 有章可依。其中, 需要指出的是, 要建立奖励制度。民办高校校友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困难, 对在校友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 形成示范和激励作用, 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热情服务校友, 有利于工作的良性开展。

(三) 扩宽工作渠道, 注重方式方法, 为校友工作提供优质保障。

1. 调动三方力量, 全方位搜集、整理校友信息。

这是校友工作的基础。当前, 校友信息大致来源于三种渠道:一是学生毕业时提供的信息, 信息全但变动大;二是通过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与校友的联系而来, 信息准但面窄;三是校友间的信息提供, 往往信息不全且偶然性较大。

要做到全方位搜集、整理校友信息, 就必须注重多渠道进行。要充分调动教职工、校友家庭、校友群体三方力量, 通过回访、电话、QQ等方式, 和校友取得联系。其中, 班级QQ群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阵地。

2. 利用新媒体, 加强和校友的沟通, 维系校友和学校的感情。

可以运用QQ、微博等新媒体不定期向校友发放《校友报》, 并向校友介绍学校的新变化, 唤起他们对母校的感情。

3. 开展活动, 加强合作。

建立校友分会 (地域性、行业性) , 开展校友会活动, 搭建校友发展平台;邀请校友返校, 组织报告会或联谊活动;实行校企合作, 推荐优秀学生在校友的企业兼职或就业, 拓宽双方合作渠道;关注校友成长, 表达母校关怀, 拓展合作空间;接受校友捐赠, 设立校友基金, 树立榜样, 激励学生。

参考文献

[1]贺美英, 郭樑, 钱锡康.对高校校友资源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 (12) .

[2]王一涛, 姚芹.民办高校校友工作初探——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个案[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9, (7) .

[3]王朝平.高校校友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例[J].兰州大学MPA学位论文, 2009, (10) .

[4]周伟国, 杨兴林, 王键.高校校友工作初级阶段工作刍议——以温州大学校友工作为例[J].企业家天地, 2011, (6) .

关于高校会计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 篇4

【关键词】高校;会计核算;资产核算;负债核算;人员素质

一、高校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产核算存在失真的现象

在对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时,往往只是按照账面原值来进行核算,而对固定资产没有进行折旧的计算,这样就导致无法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开形中虚增了固定资产。同时在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对于一些专利、著作、商标和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在核算中往往较为忽视,这些无形资产虽然不具有实物形态,但与高校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也会越来越大,但由于对无形资产无论是在计算还是确认方面都缺乏准确性,而且在报表中也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来。在高校无论是对固定资产核算还是无形资产核算中,都无法真实、准确的将固定资产或是无形资产的反映出来,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

2.高校的负债核算方式不合理

目前高校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招生规模都得以不断的扩大,但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虽然财政对高校所需经费有较大的支持力度,但在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为了解决资金紧张的矛盾,部分高校则通过信贷的来获取资金。高校在会计核算时,对这部分信贷或是融资资金的记账方式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这就使在当前计提时,并没有对这部分信贷或是融资的利益考虑进去,而只有在金融机构扣除时才将其列入支出项目,这样就会导致会计核算的支出数额与实际的支出数额存在不相符的情况。另外在当前高校会计核算中,并没有将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进行区分,而只是采用统一的科目来进行核算,这样对于高校管理者对于自身财务风险的认识上十分不利,不仅不利于真实的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而且对高校信息披露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3.高校成本核算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成本核算人员作为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其对核算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高校中成本核算人员的自身素质都不高,在核算工作中无法正确的应用先进的核算方式进行成本核算,而且对于核算中一些物资的消耗和分配在归类和分配上也缺乏准确性,部分核算人员由于责任心较差,在核算中存在着操作随意性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加强高校会计核算的具体措施

1.强化高校的资产核算

高校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会计核算时需要对资产核算进一步强化。首先,需要对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根据固定资的使用年限对其计提折旧,这样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科学分摊;其次,高校要针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用途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合理定位,从而选择科学的折旧方法;再次,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检查力度,在检查工作中对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进行核对,发现不符情况时要及时进行调整,将差价归类到相应的减值或是增值中。最后,在高校资产核算时要对无形资产的核算进行重点关注,由于无形资产也会受到使用年限的影响,所以需要對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确定,并在核算过程中将其价值进行分摊。

2.改善高校的负债核算

在高校会计核算过程中,利用权责发生制来对负债进行核算,可以有效的反应出高校负债和支出的开发部,利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将一定时期内可以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的费用都计入收支费用当中,与这些款项是否真实发生并没有多大关系,而且在报表中通过“预提费用”科目可以有效的将高校真实的财务情况体现出来。同时在报表中“借入款项”科目中下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类别,这样可以及时反映出财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或是应对措施,确保财务资金的利用的合理性。

3.将基本建设资金划归到会计核算的范围内

在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中,由于基本建设资金多数来源于财政拨款和筹集的资金,所以需要在会计核算中对基本建设资金进行核算。而且长期以来由于对高校基本建设资金核算方面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这也导致基建投资成本和支出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这也为后期新增固定资产的核算带来了较大的问题,所以在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中,可以在会计报表中利用“自筹基建”和“暂存款”等项目和来对基本建设资金进行核算,这样对于不同资产信息的真实情况可以有效的反映出来。

4.提高高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高校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核算的主体,需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来提升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使会计人员工作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作为高校的会计人员,还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养成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在高校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会计工作氛围。

三、结束语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不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财务工作的重要核算,更直接与高校会计信息质量息息相关,所以强化高校会计核算,不仅有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经济业务开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强化高校会计核算更具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莉莉.浅析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济生活文摘(上半月),2013(3)

高校学术道德缺失问题的若干思考 篇5

关键词:学术不端;学术道德;缺失;学术失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243-02

要推动高校教育健康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健全的学术道德监管体系以及学术道德自律的大环境。然而,近些年来高校学术道德缺失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学术环境和学术声誉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为此,高校应当加强学术道德的监察力度,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有效地抵制和预防,以此来提高高校的学术道德素养。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少数人华而不实、学术作风不良或失范的行为,比如学术造假、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注水等。学术不端危害极大,不仅会毒化学术氛围,还会阻碍学术进步。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的现象在各个国家、历朝历代都曾发生过,但是今天的中国尤其严重,已经发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学术不端的重灾区是高等院校。因此,高等院校有责任担负起治理学术不端的重任,还学术界一个干净的环境,杜绝学术腐败,优化学术生态,使高校成为推动学术进步中坚力量。

二、学术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学术道德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上一部分人的急功近利。社会上一部分缺乏道德心和责任感的人,在利益的驱动之下,违反学术道德要求,采取投机取巧的方法,蒙混过关。同时,生活上的物质压力、精神诉求上的高要求化,这两者之间不对称及不协调,使部分人养成急于求成、不勤勤勉勉、踏踏实实的学术态度。还有,社会并不重视学术道德教育,这成为目前学术道德缺失、管理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可否顺利进行,关键就在于教育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学术道德教育是要经过学校这一重要通道去落实的,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只关心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学术道德的培育,因此,高校要承担起培育学术道德责任。当然,社会也不能袖手旁观,也要加强对学术失范的监督。

(二)制度因素

首先,学术论文的刊发审核机制有待完善。一些期刊只为追求经济效益,论文写得好与不好乃次要问题,对论文质量把关不严,缺乏规范的管理。在部分高校,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需发表一篇论文才能具备毕业资格。学生在应对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之下,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是较为困难的。这种“规定”就为“产量大于质量”的期刊提供了存在条件,也为论文“代发”、“代写”的商家们提供了土壤。

其次,“一稿多投”现象的产生不仅仅是论文作者一方的责任,学术期刊也难辞其咎。许多期刊杂志审稿时间过长,部分作者迫于时间的压力,只能铤而走险,选择一稿多投。一稿多投者可以将文章连投几家期刊杂志,对于审稿快的、版面费低的给予回复;而对于审稿慢的、版面费高的,则推迟支付版面费或推说文章还需修改,巧妙地避开制度制裁。因此,学术道德缺失的现状需要多管齐下,进行多途径、多方面的治理。

(三)学术研究目的性不明确

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和不良诱惑,现阶段的高校教师和学生总希望通过“走捷径”的方式去达到目标。这就造成了部分教师和学生学术研究目的不明确,缺乏勤劳苦干、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学术问题进行功利化选择,将学术道德丢至一旁。抄袭他人的文章,将其据为己用,这种做法是不需要多少成本付出的,所以不少人情愿冒险一试。

三、应对学术道德失范的策略

(一)学术道德教育亟待加强,应重视道德教育

高等教育扩招速度的日益加快,使得一些高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在教学科研方面,强调科研数量和结果却往往忽视了学术道德的教育。“道德是主体的意志自由,需要主体的自由选择,需要主体对道德规范的认同,否则不会形成真正的道德品质”[2]。应当把对教师及学生价值观、学术观的塑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学术操守,形成较强的自律意识,这样才能自觉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优化学术生态,为学术事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另外,良好的学术氛围对遏制学术失范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学人、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防止学术失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优化学术生态。同时,学界名人、高校学科带头人要起到学术道德的模范榜样作用,引导教师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二)抓好学术道德教育工作

高校应重视学术品德教育的宣传工作。当前,人们对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认识还很肤浅,认识不到学术失范的严重后果。重视学术教育的宣传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发挥规章制度和法律上的约束力

各学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开展学术道德规范学习会议,开展宣传工作。科委、科协等部门要印发学术规范手册,组织座谈会,探讨学术失范问题;定期出版简报,对学术不端、学术腐败案例进行报道。通过这些工作,强化他律,规范人们的学术行为。

2.开设学术规范道德考察课

产生学术不端,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相应的法律规范不了解,这就需要高校提供相应的知识共享平台。学术道德教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比如,可以把大学生学术道德问题纳入考查体系中,同时将学术道德规范的知识普及到位”[3]。

(三)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价制度

要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完善的学术评价制度。只从某一方面去规制学生或教师的学术行为是不能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比如畅通匿名举报渠道,建立学术诚信管理档案库等[4],完善的监督机制是预防学术不端的防火墙。

学术道德失范在我国由来已久,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因此,各高校、各学术机构、相关行政部门要负起责任,打一场攻坚战,像治理环境那样治理学术生态,为学术事业营造一片湛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1〕马革兰,杜秉玉.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根源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0,(3):80-82.

〔2〕周文辉,张爱秀,刘俊起,等.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7-14.

〔3〕郭玉珍,李久贤.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现状探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2,(3):122-125.

〔4〕李彩霞.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诚信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5〕贾宝余.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趋势与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5):6-9.

上一篇:《圣经》文化与典故下一篇:语法原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