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科研课题(精选9篇)
如何开展科研课题 篇1
如何开展校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总结材料
这次培训纠正了教师教育科研观的误区:教育科研是神秘莫测的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写道:“当我看到研究一词时,首先感到那是件十分深奥、神秘的工作。“对教师来说,教育科研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望尘莫及。”教师之所以对教科研产生神秘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制度以传授和更新教师的学科知识、技能为主,忽视教师对自身教育实践的反思,这导致了教师习惯于接受教育学知识,而不生产教育学知识,进而产生了对获得教育学知识的教科研活动的陌生与漠视。二是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教科研的导向不明确或存在偏向,存在着用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衡量教师教科研的倾向。在大样本、统计数据、严格的实验控制等脱离学校教育情境的要求和专业性的术语面前,教师对教科研产生了畏惧感。
那么,如何消除教师对教科研的神秘感?这就需要改变教师培训制度和教科研活动的路子。从教师培训制度来看,要改变现有的知识灌输模式,结合教师的行动反思,使教师体会到教育学知识生产的过程。从教科研活动路子来看,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子。把教科研活动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教师感受到教学中处处有问题,处处有研究。从一些学校所进行的成功的教科研实践来看,教师对教科研的神秘感是可以消除的。这种神秘感的消除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让教师亲身经历教科研全过程;由校外专家带课题进学校搞教科研到学校自主选题进行教科研,由教师被动搞教科研到主动搞教科研。同时,在教师教科研活动中降低教师教科研的门槛和标准,对教师教科研的评价不用数量来衡量,而是看其教学实践的效果。对教师的科研成果一开始不强调严格规范的学术论文,而是通过教学日记记下教师的随想、随悟、课堂观察,让教师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逐步学会理性地概括与提升。
如何开展科研课题 篇2
一、转变研究观念
一说到课题研究, 教师心里就会有点排斥, 觉得这是上级教研部门应该完成的工作。其实课题研究的主力军就是每一位一线教师, 因为我们才是教材的最终执行者, 我们才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我们才最有说话的权利。我觉得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更多的应该是应用研究, 而不是理论研究, 我们的研究不可能形成更高层次的理论成果, 我们只是在研究中学习、应用理论知识, 达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 教师要转变观念, 才能真正的做研究的主人。
二、注重课题申报
很多年轻教师没有参加过课题研究, 每次一说要申报就回避, 大家都明白课题研究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收获, 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 觉得很困难。因此, 学校要带年轻教师走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的过程, 如怎么定课题, 怎么进行课题的论证, 怎么做课题研究的前期调查, 怎么做课题的阶段性报告, 怎么写结题报告等, 教师自己就会明白这就是课题研究。其实, 课题研究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在预期中的, 我们学校的一个校级课题《年轻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研究》, 课题组长是一位年轻的教师, 也是第一次独立的主持这样的研究活动。当时申报时, 我们就发现这个课题的内容有点空泛, 建议他下去再仔细想想。他后来在组织课题研究的活动时说:“我一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时, 以为课堂教学节奏就只是研究教师在一节课中的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在后来的研究学习中才知道, 原来这个课堂教学节奏包括很多东西, 具体的有学生思维活动的疏密、教学内容的多少和呈现的时机、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教学重难点突破时的快慢、教师教学语言的快慢等, 内容真的很丰富。”这位教师在初接触课题时专业知识是单薄的, 但是他在自己进入这个研究活动后, 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 他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观念有了新的突破。
笪芒市第四小学詹春梅
三、关注常规活动
基于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中最常见的就是课堂教学的研究, 但是在很多研究活动中, 教师听课的目的性不明确, 也不知道课题研究的听课活动与平常的听课活动有什么区别, 很多时候听课流于形式, 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来听。在一次校级课题《年轻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活动中, 安排了一节课堂教学展示, 组长安排了听课的时间、地点、上课的教师, 要求大家准时参加。我心里总觉得还少一点东西:课题研究就这样听课吗?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 与我们平常的听课有什么区别?如何将课题研究的内容与课堂教学溶合在一起呢?经过思考, 我提出听这节课要分工:甲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疏密, 时间的分配方面;乙教师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容量的多少, 课堂教学中内容呈现的快慢与时机的把握;丙教师关注教学内容中突破难点时的教学速度和时间分配;丁教师关注教师的语速和导入、新课、练习中语速是否合适等。这样才能把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活动结合起来, 要求教师个人依据自己的听课写出一份简短的小结或反思, 在下次活动时进行交流。这样的听课才会让课题研究活动有效果, 真正体现研究活动的价值。
四、提高整合能力
很多时候, 课题研究结题后, 组长都遗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总结本次研究活动对教师整合能力与专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让教师明白自己在研究活动中有些什么收获。教师参加一次课题研究后都会有成长的, 首先是摸清了基本的研究框架, 理清了研究思路, 积累了一些经验, 为今后新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 为了能够顺利的进行研究工作, 课题组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 重新构建原来知识体系, 把零散的理论知识组建完善, 丰富了理论知识。再次是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许多新意识得到了发展, 创新意识首当其冲, 课题研究活动本身就是一次创新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不断创新, 许多研究策略就是创新的结果;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亲身体验了探究活动的过程, 有了这种体验才能带领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受这种探究快乐。教学改革的又一个亮点是合作意识的培养, 平时我们总是把“合作意识”挂在嘴边, 但是真正的合作却不能经常进行。但在课题研究活动, 参与教师都要付出努力, 收集资料、出谋划策、打印收发、积极准备理论知识、讨论交流等等, 真正体验和感受到了合作的愉快, 提高了教师的整合能力。
五、研究范围适中
课题研究应与教师的教学联系起来, 不能离开教学而独立存在, 应该是始终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与教师的教学融为一体。课题研究要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自己的课题, 不能把课题研究机械化、试验化, 教育科研必须要常态化、适用化。我们的研究课题必须是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 如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对教学的促进》的课题研究时, 就从数学教师的作业批改方式来进行研究, 从调查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和学生、家长对教师的作业批改的意见等各方面展开研究, 最后制定出一套简单而有效的作业批改符号, 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二次学习, 同时又给教师留了一个批改的弹性空间, 让教师根据自己的习惯在批改作业时与学生进行信息的交流。这样的研究对于教师来说既有教学实践的完善过程, 又通过学习和阅读“教育评价”的专业书籍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又有益于教师专业研究能力的发展, 是教师最能接受的研究活动。反之, 如果课题研究的内容专业性太强, 脱离教师的教学范畴, 虽然研究的理论成分很高, 但是那样的实验性研究教师是不感兴趣的。
六、加强学习培训
如何开展有效课题研究 篇3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已成为一条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中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课题研究的功利性、浮夸性与无效性,概而言之就是缺乏有效开展课题研究的态度和方法。首先是学校某些教师为了赶时髦,或为了迎合领导的需求,申报一些连自己也弄不清,没有一定研究基础的课题;其次是有些学校虽然能针对本校实际申报了课题,并在县市级教科研规划课题中立项,但由于缺乏科研管理经验和指导水平,致使一些课题申报后,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还有就是在课题申报之前,没有进行开题论证,有时往往因课题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调离而夭折。另外,一些教师仍存在着把课题研究等同于写一篇教科研论文的问题。课题研究与撰写科研论文的不同在于它的计划性和实践性,课题研究需要严谨的科研态度与科研方法。如何开展有效的课题研究?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选题贴近实际,解决教学问题
教科研课题的选题,是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第一步,也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一环。选题要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兴趣点和疑难点来选,较容易取得成功。校本课题应根据“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校本研究理念,是为了解决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对策。如江西省宁都县实验小学为了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提出了“瘦身课堂”研究,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开展了多彩课堂研究。实践证明,贴近实际的课题研究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也能真正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利用已有经验,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问题明确后,就要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成因,规划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要多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从“零”开始,有效的研究都是以原有成果为起点的。学校的“多彩课程开发与研究”就是以郑州二十七中的研究为支点和启发。全校教师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搜集相关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认真阅读和分类梳理,从而全面了解同类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方面的信息,明确已有的研究结论和经验。
身体力行,开展有效行动研究
研究方案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但是这种行动不是一般意义的行为和动作,而是一种变革、改进、创新,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为确保多彩教育的有效开展,多彩课堂的顺利实施,学校采用以下几点做法:
摸清底细,明确方法 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基本上是陌生的面孔,对教师的了解局限于简历,对学生的了解局限于直观。这对多彩课程的设立极为不利。为此,我们开展了问卷、谈话交流等大量调查摸底工作,对教师的特长、学生的爱好等做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在掌握了师生情况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与研究,明确了我校开设多彩课程的种类,即舞蹈、硬笔、软笔、美术、琵琶、计算机、剪纸、声乐、竖笛、朗诵、读书、写作、棋艺、二胡、泥塑等37门课程。并且明确了多彩课堂的教学方法是,坚持以学生互动、合作为主,教师参与、指导为辅,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学习方式上实行走班制,以参与实践性学习为主。
探索模式,注重实效 多彩课程没有现成的、统一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教法,没有传统的经验可借鉴,其教学环节随着活动主体、活动内容的变化而改变,因而也没有固定的实施模式。但是,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有些环节步骤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其次要制定计划,第三应实施计划,最后要总结展示与评价。因此,多彩课程有一个基本的实施模式:确定教学内容→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展示与评价。
强化管理,注重落实 多彩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容易被教师轻视。为了引起教师对多彩课程的重视,学校对多彩课程的领导建立了三个层次级别的组织机构。第一级,多彩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多彩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决定实施该课程的年度计划及相应步骤,负责宏观上保证课程的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发等;第二级,教导处,德育处,教研组。教研组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教导处负责教师培训和专家指导,德育处负责协助教导处指导班主任组织学生有序上课与活动;第三级,班主任及多彩课程任课教师,具体实施多彩课堂教学,最终达到多彩教学目的。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构建了学科类、艺体类(还将构建实践类、科技类和生态类等)等多元课程体系。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进行排课,每周二下午第三节开设了舞蹈、硬笔、软笔、美术、琵琶、计算机、剪纸等17门类型的多彩课程,每周四下午第三节开设了声乐、竖笛、朗诵、读书、写作、棋艺、二胡、泥塑等18门共类开型的多彩课程。全校学生通过“走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校开设的多彩课程,都在各班级教室门口的课程牌上公布了,都是实实在在的按时、按量、按内容的多彩课堂,没有丝毫作秀,绝不搞挂羊头卖狗肉,绝不允许任何课任教师把多彩课堂挪为非多彩课堂。
配齐教师,注重培训 配置任课教师是开展多彩课程的又一基本保障。根据学校人员少,师资紧张的现状,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配备任课教师,并做好了培训工作,整体提高了教师的多彩课堂教学水平。
定期考核,公正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在多彩课学习中的参与态度、情感体验及获得的知识、技能等成果进行评价。评价采用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终结性评价结论采用等级制,从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
总结研究成果
总结在课题研究中既是一个研究循环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研究循环的中介。在总结这个环节中教师作为研究者主要要做以下几件事:
第一,整理,即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的描述和勾画,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
第二,评价,在回顾、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探讨各种教学事件背后的理念,揭示规律,提高认识,提炼经验。
第三,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以及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修改原有方案或重新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进行进一步的检验、论证和改革探索。个人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改正,它不可能停滞在一个凝固的“成果”上,而是一个不间断的自我修订、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任何总结,都只是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在上述工作之后,教师应该撰写一份相对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其构成主要包括: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已有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这是一般的体例,切忌将其形式化和绝对化,写作过程也要避免“科学化”“客观化”的纯理性论述,要积极采用生活故事和经验叙事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突显课题研究的人文性、个体经验性,反映教师的个体体验和个体实践知识,使研究报告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
课题研究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是一个线性结构,而是一个不断的趋近问题解决的复式循环结构。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推进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实验小学)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篇4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
二、为什么要从事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三)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三、怎样从事教育科研
(一)教师要突出教育实践的基本特征,将自我反思贯穿于研究的始终。
(二)教师从事研究的基本特征
1.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2.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
3.以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
(三)开展行动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当代教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
2.要紧密联系实际;
3.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四)从事教育科研还要清除以下几种错误思想
①轻视思想。②无关思想。③顾虑思想。④畏难思想。⑤急功近利思想。⑥不思进取思想。
四、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异同
相同点: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
不同点:研究范围;研究要求;研究过程;研究成果。
五、教育科研的程序
教育科研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教育科研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步骤。
(一)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1.什么是课题?
2.怎样选定课题? ①课题的来源;②选题的依据与原则。
3.选题的途径与方法
①把握教育形势,选择热点问题;②注重自我反思,从工作中发现问题;③变换观察角度,引申出新的课题;④选择重点问题,进行追踪积累;⑤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
4.教育科研课题选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表述不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②课题名称外延太大;③经验之谈,层次太低,像一般论文的题目。
(二)检索资料
检索资料的方法:①时序检索法:②追踪检索法:③综合检索法。
(三)申请立项
1.立项的目的是使课题的研究活动取得合法地位,并争取单位及上级有关部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和帮助。
2.申报的有关要求。
(四)制订研究方案
1.题目;2.署名;3.问题的提出;4.指导思想与原则;5.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六、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科研的研究模式: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等
七、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形式
(一)教育日志;
(二)教育叙事;
(三)教育案例;
(四)教育反思;
(五)教学课例。
八、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要拿成果说话
1.研究报告是成果的主件
2.工作报告(即:研究工作总结)是成果的附件
3.需要总结什么样的成果
4.课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5.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题目和署名;(2)摘要;(3)关键词;(4)引言(前言);(5)正文;①课题的提出;②课题的设计;③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④课题研究的结果及成果;⑤讨论和思考;⑥附录和参考文献。
6.撰写课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3)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
九、课题申请结题、鉴定
1.申请结题的一般程序;2.课题结题评审鉴定的方式。
十、课题的推广
课题推广难是当前学校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
(一)必须尽早规范课题研究。
(二)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师如何 开展小课题研究 篇5
引子:一线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和感受 神秘: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专家才能做 繁忙:整天忙于教学、批改,根本没时间搞科研 无奈:有很高的科研热情,但苦于找不到课题 头痛:不知从何下手,缺乏一套实用的科研方法
思考一:教育科研对我们究竟有何用?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以教师的身份进入研究:不是专家的研究,不要把自己当成专业研究者。教师的身份决定研究的方式是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研究的内容是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所做的是对自己工作的研究:研究的问题不是他人的,而是自己工作中真实具体的问题,不是完成规定性任务,而是教师自己发自内心实实在在的需要,不是假研究,不是在研究报告评比之后就成了封存的历史,更不是在轰轰烈烈科研结束之后又可悲地回到“习俗化”的教育教学水平上来。
研究教师自己的问题:不是去研究宏大的教育问题,对教师而言,不断的思考、琢磨就是研究,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反复琢磨,试图去改变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的大多数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传统的教学常规适合新课程吗?)
思考二: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如何诠释?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态度,来面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朱永新:“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开始”,把一串串‘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
“每日三省自身,写教育日记千字。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
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
这幽默的文字道出了教育科研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成长的秘密——写教育随笔。思考三:关于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的概念: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教师个人----自我反思、教师群体----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
2、自修反思式教研——自主发展 找到自己。别人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名师不是靠别人培养出来的。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虽接受必要的外界要求和指导,但主要以自修和经常反思为主的一种学习研究方式。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载体,一个平台,一艘航船。那么这个载体该怎样打造,这个平台怎样搭建,这艘航船又该驶向何方呢?
3、建议教师读的书——边学习边反思 l 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l ·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l ·读中学生的书——走进学生心灵。l ·读人文书籍——开阔视野。l ·读无“字”书——采撷课程资源。
一、课题研究概述
1、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
2、课题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整体性,研究的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
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
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4、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5、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缺乏研究意识; 教师普遍有畏难情绪; 不知道如何下手;
形式主义严重;研究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功利主义严重。
6、课题的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从研究的性质看,科研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教育规律的探索、方法论的研究、有关现象的特点的揭示、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分析等都属于理论性课题,这类课题一般不针对某一具体教育现象,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广泛的指导意义。象“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等课题;针对教育的具体实践,为解决教育实践中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的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象“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等。应用性研究的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际。
二、课题的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源于工作实际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化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
源于工作困难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例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如何鉴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就是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至今没有科学答案的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作为教师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源于教育改革 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例如,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关于构建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关于校长负责制改革的研究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既能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微观教育问题的解决。
源于经验总结 很多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因此,这些经验往往个人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没有推广应用。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成了科研成果。例如“单元教学法”、“边讲边实验教学法”等等,都是通过这些途径得来的。
源于教育现象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若能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深入调查,也会从中发现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例如,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班主任、教师十分困惑的问题。“留守儿童”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平时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加强他们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完全可以作为课题加以研究。
如何开展科研课题 篇6
《合作课堂中如何开展物理实验探究的研究》课题从开题至今,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已按计划完成了相应的研究任务,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指出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迫切需要改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实验,有演示实验,有学生分组实验,有课后小实验小制作等,增加了更多的探究性实验,提倡将演示实验尽量转化为学生的随堂实验,同时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实验,强调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提倡“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当前我校开展合作课堂教学,合作课堂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物理实验教学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教师对实验在教学中的定位不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明显,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包办替代现象严重,忽略小实验、能讲的不做、探究实验变成演示实验、死背实验的现象严重。很少动手做实验,不愿花时间从事实验教学,实验只被作为收集数据,验证理论,应付考试的工具。另外多媒体进入课堂,用多媒体的模拟试验代替学生实验,放弃了实物操作的直观、真实的感受。甚至因实验的准备筹划不足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学生实验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做,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以至于学生很少能够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重结果而轻过程,为了得到期望的结果,甚至修改实验数据。没有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远没有得到重视,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忽视了实验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上种种导致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实效性差,低效教学现象不少。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材中要“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为了有序开展实验教学,特别是实验探究教学,也确实出现了很多这类“建议”。这些“建议”对促进实验教学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在客观上削减了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造成实验教学效果的低效。通过课题的研究,这就要求教师从合作课堂教学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把教材“模糊化”、“边缘化”,以强化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高效性,特别是实验探究的高效性。
2、教改缺少了教师理性的教,就将是空谈。合作课堂中物理教学的“黑板”上实验、“口头”上实验,与课堂组织有关,与中考导向有关,也与教师有关。凭借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反思自身的实验教学行为,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必须重视实验功能的开发”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将言语上的重视转化为行动上的落实。通过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认清实验教学的功能,把握提高在合作课堂中实验教学质量的技艺,进行高效、高质的实验教学活动。通过课题研究,引发教师深层次思考,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物理教师专业发展。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努力转变实验观念,特别是要对合作课堂中实验教学有一个全面的和科学的认识,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本身独特而重要的素质教育功能。实验观念的转变是有效开展实验改革的前提和保障,思想是行为的指南,只有我们教育者的思想转变了,才会引起我们实验教学实践的转变。
3、进行合作课堂实验教学的研究,最终在于提升学生的实验水平,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课题的研究活动,提高初中物理合作课堂实验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合作探究的实验能力,形成实验合作探究意识,感悟到物理的魅力,提升物理学习质量。
4、针对现行物理实验教学中缺失的问题,通过课题研究,调查分析影响合作课堂中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合作课堂实验教学效益的理念,进一步树立起合作课堂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本意识、目标意识、反馈矫正意识、情感意识,努力探索出提高合作课堂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合作课堂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工作效益,达到全面提升本校合作课堂中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研究的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
以物理组全体教师为主体,确立了研究主题及研究分工,并邀请县教研室物理教研员本课题进行开题指导,课题组教师再次商议修订完善开题报告。
2、中期研究阶段: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
本阶段是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分分项研究和整合研究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主要完成:各个主要实验课题在合作课堂中的规范实施、实验器材的创新开发研究、实验教学的组织方式、实验结果的呈现方式、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探究实验的器材准备和方案优化方面的研究。
梳理现在受用的初中物理教材,对主要的实验探究教学的内容进行分类。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要求,确定有哪些实验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有哪些实验为演示实验并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在教学中着重让学生经历这些实验的探究过程,训练实验的基本技能,从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然后选择一些典型的实验课例,重点从合作课堂实验教学的方面进行设计,精细安排实验探究教学在合作课堂中的实施方案,借助于本组内的教研活动,开展组内研讨课和观摩课,力求从实践中有所启示,完善方案。
第二阶段(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主要完成:在合作课堂中多媒体资源与实物实验的优化整合、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形成对应的各个实验子课题的研究成果。
四、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在初中物理合作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在合作课堂中开展好探究实验探究;即怎样把传统的学生实验如何向学生合作探究实验的转变;找到在实验中影响合作探究实验教学发展的因素都有哪些;并想办法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通过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教材中重点实验课题的规范教学及操作研究。
2、实验器材的创新开发研究。
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有效开展:器材准备、组织方式、方案优化、实验结果的呈现方式、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4、多媒体资源与实物实验的优化整合研究。
5、小组合作探究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研究。
最终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对初中物理的所有实验探究制定一套便于在合作课堂中操作和执行的教学方案。
五、课题实验以来所做的工作
1、成立《合作课堂中如何开展物理实验探究的研究》课题实验小组。
2、认真学习本课题方案,研究其理论的指导意义。
3、邀请县教研室物理教研员对本课题进行了开题指导,并再次与课题组教师商议修订完善了开题报告。
4、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5、基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阿基米德原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等课题,进行了从实验器材准备、组织方式、方案优化、实验结果的呈现方式、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6、对“二力平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等实验中的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与创新。
六、研究结果及成效分析
1、改变了合作课堂中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激活了课堂。通过合作课堂中实验教学的研究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使课堂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让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变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
2、学生的合作实验探究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有所提高。
通过实验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特别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小实验、小制作、课外实践等,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3、教师在合作课堂中的实验教学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促进了老师专业成长。
通过合作课堂中实验教学的研究,一是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和合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能根据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需要,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二是提高了教师研究学法的热情和能力,在实验探究学习的研究中,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研究每节课教什么,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三是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实验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不具有探究精神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的。四是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七、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要在合作课堂上大量的开展实验活动,实验仪器要做到尽可能基本配套,取用方便。需要老师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设法解决。尤
其是现在新配备的实验器材质量较差,容易损坏,有些器材也不是很配套,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的器材数量不够。
2、由于我们物理教师上课的班级数较多,所教的学生数常常有一百几十至二百多人,活动大面积开展起来,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对某些小组和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和参与往往不能做到真正到位,教学的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真正解决好,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3、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时,缺乏有效合理的教学组织模式,学生的实验习惯与良好的实验纪律还未养成。
4、研究过程中缺乏专业引领与理论支撑。
八、下一阶段要做的工作
1、继续进行合作课堂实验教学方案的优化,将形成的研究结果落实于日常教学,以促进物理合作课堂的教学工作。
2、在合作课堂中进行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的研究。
3、将课题研究融入到常规合作课堂教学中。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篇7
在教育教学中能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能推动自身和学校工作的有效进行的课题就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从寻找问题出发去找课题。
问题即课题,那么问题从哪儿来呢?
对教师来说,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自己的学科教学中、从班导工作中去发现问题。如对自己的教学有什么问题,想改变什么;二是从学校的发展需要、从年级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如每学期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年级、教研组的学期活动主题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三是从学校已立项的省州县课题中找问题。课题组长可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目标、研究的预期成果等,把问题根据课题组成员的特点及承担的工作细化到每一个课题组成员中,都进行一个与此课题有关的微型课题研究,研究的微型课题成果既可以支撑课题又能提升教师的素质。
由此可见,问题主要从教育教学实践的情境中来,可以从阅读中、从与他人的交流中、从规划课题中找到研究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反思意识、问题意识、学习意识。
(二)确定研究课题。
l. 课题名称要新颖、科学。
名称的新颖,指的是研究的问题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需求,通过研究解决的是目前的重点、热点问题,是当前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问题。名称的科学,一是指名称无歧义,无科学性、逻辑性、原则性错误。二是要符合课题三要素,包含有尽可能多的研究信息。
2. 课题名称三要素。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称作课题名称三要素。比如:课题《建水县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对象:建水县。研究内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调查法。若将这个题目稍加改动,变为《建水县学前教育现状》,少了“调查”两个字,它就不再是一个课题,而是课题《建水县学前教育现状调查》实施的结果,即成果。改变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可以改变课题。
3. 如何使课题变小。
(1)限制研究对象的范围。如
初中生生物学习方法的研究
山区初中生生物学习方法的研究
山区初一学生生物学习方法的研究
山区初一生物“学困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2)限制研究的内容。如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方法的研究
(3)限制研究的方法。如
初一英语学困生单词记忆方法的研究
初一英语学困生单词记忆方法的调查研究
初一英语学困生单词记忆方法的实验研究
二、如何制订研究方案(计划)
(一)为什么要制定研究方案。
制定完整的研究方案能使课题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提高微型课题完成的效率。同时使研究思路清晰化、研究任务具体化、研究过程文本化。
(二)研究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在研究方案中我们一定要阐述清楚: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
1.研究什么。
(1)课题名称。课题名称是课题最高度的概括,表述时尽可能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如果简洁表述的话,也应包括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三部分,即课题名称三要素。例如:“七年级学生生物学习方法现状的调查研究”。
(2)课题概念界定。概念界定,就是要把课题名称里面看起来熟悉,但又说不清楚的词语说清楚,讲明白。课题中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不仅对于课题的清晰表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课题的实践操作具有重要作用。
1研究范围的界定。课题名称如果没有对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限制的话,在研究方案里就要做一个界定。例如:“高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实际操作的初步研究”。
2模糊概念的界定。在课题研究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模糊的概念,内涵不清楚,外延不确定,尤其是一些研究对象,如果不界定清楚,就不能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工作也就无法开展。例如:“文科综合重点本本科科临临界界生生培培养养的的研研究究”。
3关键词语的界定。课题名称中,有些关键词的含义不是很明晰或有多种解释,必须根据研究的需要加以界定。把关键词界定清楚可以使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研究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内容成为一个有确切含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例如:“高三英语教学资料的二次开发研究”。
(3)提出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研究的“航标”,它不仅仅是一项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结果,也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解决的程度。研究目的指向要具体明确,不能笼统、空泛;不能与研究内容相混淆;不能以教育教学目的代替研究目的。
(4)确定研究内容。课题名称中的“研究内容”其实还只是一个“研究主题”,在研究方案里要把这个“研究主题”进行分解,只有把这个“研究主题”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研究内容,才会有研究的抓手或要解决的问题。不然,课题就无从研究起。
根据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特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研究的内容:一是问题的现状与归因;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1研究内容是课题名称的具体化。若把做课题和写文章相比,课题名称相当于一篇文章的题目,课题研究内容相当于文章中的段落标题。2研究内容不宜多、不宜大,不能乱,思路要清晰,内容之间要有逻辑关系。
2.为什么研究。
(1)介绍研究的起因。研究起因就是通常所说的研究背景、原因、缘由等。首先,要分析课题产生的背景,或基于什么样的情况研究这个课题。其次,要说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研究的起因要简明扼要。只要说清楚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就行了,不需要过多地去讨论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说明研究的依据。微型课题研究并不需要研究者具备高深的理论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微型课题研究不需要理论的支撑。任何一个作为课题研究的教育教学问题都是由一个或一组最基本的研究单位组成,并属于一个或几个研究领域的科学体系,其中作为研究这个课题的所必需的理论体系就成了支持这个课题研究的依据。一线教师的理论和实践往往是脱节的,要么忽视理论的价值,很少溯根追源,被动学习理论,要么脱离实际空谈理论。所以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理论可以消除研究中的概念障碍、借助理论建立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应用理论在研究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依靠理论解释研究中的实验活动。在实践中真正提高教师自己的理论水平。
3.如何研究。
(1)确定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有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如果是总体研究,对总体范围要有具体说明;如果是抽样研究,则要说明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一般来说,微型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都比较小,局限在具体的学校甚至班级,比较明确。如果课题名称中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很大,就需要抽取部分样本进行研究。
(2)确定研究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研究者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不在多,要有用,用不到的方法在计划里不要写,用这个方法干什么,在计划里也要简明地说清楚。没有研究方法就没有研究结果,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反映了课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选择研究方法的一般依据是:一是根据研究的内容确定方法;二是根据研究的对象确定方法;三是根据研究所用的技术手段选择研究方法。微型课题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
(3)研究实施步骤。研究步骤是研究计划的主体,是研究的路线图,愈详细愈便于实施。研究步骤要围绕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什么时候做、要达成什么效果等方面作具体的安排。
(4)预期成果及其呈现方式。在研究计划中设计出成果形式,从研究者角度来说,可以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从一开始就可以向这个目标努力,以利于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取得研究成效。从课题研究的管理者角度来说,可以据此进行检查验收。研究成果有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论文、案例、随笔、课例、教育叙事等形式。
(三)研究方案的基本格式。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有的地方提倡简便,有的地方则要求翔实。不管简便还是翔实,不管怎样安排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也不管怎样去表达,诸如课题名称,概念界定,研究依据,研究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研究步骤等一些基本要素在研究方案里是必不可少的。
三、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后者都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课题研究的背景、缘起或原因。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着重说明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以及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看,微型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正文、结尾和附件等四个部分。
四、微型课题资料的整理
收集保存研究资料是老师们最容易疏忽的工作,那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整理哪些资料?收集资料的工作不能到结题的时候再做,平时就要注意积累,有些原始资料一旦丢失就很难找到。为了使资料充实、完整,并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除平时注意积累外,还可以开展主题调查,进行专题收集等。那么我们应该收集整理提交那些资料呢?
1.单列材料。如:《建水县微型课题研究申请表》、《建水县微型课题结题验收申请表》、《建水县中小学微型课题结题评审表》
2. 认真填写。如:《建水县微型课题研究管理手册》,内容包括:
(1)《研究计划或方案》
(2)《课题研究工作活动记录表》按记录表的活动顺序附相应的证明材料:包括教学案,听、评课记录,日记、读书笔记,随笔,调查问卷及统计分析材料,观察、实验记录,会议、讲座等研讨活动记录。这是教师平时在研究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和收集的。
(3)《建水县微型课题研究课评价表》
(4)《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登记表》
(5)微型课题研究成果:包括结题报告、调查报告、课堂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研究课课例、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故事)、论文、研究课或主题教育活动等,按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登记表上的序号将相应成果附在后面。
浅谈幼儿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篇8
一、建构理论框架
实际上,建构理论框架的工作在于选课题、分析有关的资料,对结果做出初步的判断时就已经开始了,因为这既是教育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课题研究的必然归宿。有理论支撑的研究和无理论支撑的研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理性活动,因此在问题形成和发展时必须依赖理论思考。目前我国幼儿园正在广泛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受到普通运用,这说明理论对实践、对研究的重要。但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教师来说,课题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理论,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建构,不需要对理论进行证实,而只要它对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有效”、有“解释力度”就可以了。
构建理论的方法简单说来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前者是从现有的、被有关学科领域认可的概念、命题或理论体系出发,通过分析原始资料对其进行逻辑论证,然后在证实或证伪的基础上进行部分的创新;后者即是从原始资料出发,通过归纳分析,逐步产生理论。构建理论的过程是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很专业的技术过程,但它又是课题研究不可少的过程,它和课题主持人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经验有关,同时也与阅读文献资料,进行教育调查有关,必须十分认真地对待。比如,在进行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研究时,先可以通过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丛书、我国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和《教育大辞典》,了解影响我国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几种主要理论(如福禄日尔、杜威、蒙台梭利等),以及过去和当前国内外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再在对自己园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设计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理论框架。
二、掌握表述准则
1遵守学术规范。为了保证教育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在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包括了不同的研究流派基础上,进行课题结果的表述时,还应该遵守必要的学术规范。这就是说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法,提出的理论、假设应该是可以通过实验、实践验证的,并且具备自己规范化的术语和专业的表达方式。
有老师在总结自己的实验,说明幼儿的认识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时,以“孩子们更好奇了,更聪明了,反应更快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述,既显得罗嗦,无条理,还降低了研究的层次,是很不可取的。
2谨慎形成结论。一般来说,教育管理、教育实验是不允许失败的,这是由教育的对象区别于其他研究的对象决定的,就像抽烟对人的危害、早恋对学生的影响,都是不允许做实验的,这是教育学术的道德问题。同样,在进行表述时,无论是使用描述性语言还是分析性语言,研究者都应该避免对被研究者直接进行价值评价。笔者曾看到过一篇对某地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报告,在这篇报告中,研究者使用了这样的句子:“……交通闭塞,经济贫困,教育落后……封闭的地理环境,安贫守旧的传统观念,形成了他们既固执又自卑的心理……”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其实研究者如要反映这种状况,可以更加具体地描述这里的交通、经济水平,如到县城的时间、距离,人均收入,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用中性的语言描述该民族的性格特征。
3避免抄袭。正如前面已经提出过的,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刻意追求理论上的建树没有必要,更多的是运用和借鉴他人的理论或观点解释来说明问题,可以说,学术研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从头开始,总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学术研究必须在别人的基础上展开。因此,将自己的研究置于别人曾做过或说过的成果情境中,不但必要,而已在应该。因此,灵活而正确地运用别人的观点和成果,是尊重原作者,避免抄袭的唯一的途径。
三、规范基本部分
在对研究课题作了一些大致的分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构思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了。其实,在考虑研究步骤时,对报告的主要内容设计就应该及早进行,哪怕是草拟个粗浅的报告提纲,以便以后不断修改,也是为以后的撰写提供便利。一篇规范的研究报告是具有基本的格式要求的,虽然在撰写时,不必要拘泥于这些格式,但作为一项严肃的学术工作,还是应遵守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报告应具有下述内容:
1对本研究内容现状的深刻了解;
2理论假设是否成立,或是否建立和完善了教育理论;
3对教育现实的促进作用是否实现;
4是否提出了新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其次,它一般应由下述部分构成:
题目摘要、引言(又称前言)、研究的方法、研究结果、评价讨论或小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
课题开展阶段总结(一) 篇9
一、课题的提出
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性不强,对英语语法知识吃不透,掌握不好等现状,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申请了《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课题,在学校、乐昌市教研室和韶关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顺利立项。
二、课题的启动
因为从来没有搞过课题,所以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只能从头学起,去请教有经验的学校和老师,上网搜索相关的资料。在教研室李红梅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课题的准备阶段紧张而有序地开展了。
09年9月首先成立了以黄文俊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机构,教务处、总务处、财务提供后勤保障,完成了实验班、对比班的前期查测工作,认真细致地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10月和11月,分别在学生和家长会议上介绍了本课题的目标和内容,详细分析了实验方法和步骤,预计突破的难题,得到了家长、学生的热烈拥护。接下来,我和学生们一起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提出了在校、回家的各种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探讨积累的有效方法和实际效果。
同时,我积极参加课题教学理论培训和外出听课。8月底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如何教语法》培训班学习活动。11月,在学校彭青生主任带领下到梅花中学听课学习。12月,由课题组长带队,出席了在中英文学校举行的课题开题仪式,参加了在城关中学召开的韶关市中小学英语教研会年会,并到新时代学校参观学习,与送教下乡的老师交流探讨工作中的问题。
三、成绩和不足
围绕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教学实验,采取填表、画图、答题、写作等方式,还通过专题活动课、综合实践课等多种课型,展开了书写竞赛、英语能力竞赛等活动。实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语言开始丰富,对语 45
法知识掌握更全面,兴趣也越来越高,不仅在比赛中取得好名次,期末考试平均分也提高了将近5分。
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准备不充分,工作不细致,经验缺乏,时间紧,导致教学设备准备不全,课外读写资料缺乏,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没有完全理解,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其次,至今没有找到有效的研究切入点,只是在做一些常规的教学工作,和个案跟踪,离研究还有很大的距离。
在这学期的行动过程中,虽然辛苦,但是体验到的是学习的快乐,为了让自己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我做好了迎接困难、挑战困难的心理准备。
刘锦
【如何开展科研课题】推荐阅读:
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06-13
如何开展校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总结材料10-11
如何开展内部监管05-12
招商工作如何开展07-03
如何开展家庭聚会09-13
如何开展盘点工作10-02
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10-22
企业如何开展交叉营销07-11
高校如何开展校友工作07-13
幼儿如何开展科学活动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