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心得

2024-12-09

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心得(共9篇)

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心得 篇1

长三角、珠三角项目对接活动工作汇报

王琳琳

为加快我区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建设,推动蓝色经济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优质企业、优势资本、先进技术、高端链条成功对接,7月6日-12日管委会潘世龙副主任带队,南方办事处招商团队一行4人赴深圳、杭州、苏州、昆山、上海等地区开展了为期7天的项目对接活动,借此契机加快已签约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在谈项目及早落地、同时扩大储备新的项目信息源。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活动与成果

(一)深圳地区

对接深圳斯堪维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项目方,主要从事小型精密数控机车床、纵切车床,刀塔车床、车削中心及智能机器人、柔性生产线产品研发和生产。该公司目前以深圳为研发总部,为满足日益扩大的销售规模,初步设想于山东拟建分厂。

国内数控市场中,斯堪维亚是日本三菱集团唯一的技术合作方,共同研发的12轴数控机器人,单此产品年产值可达4500万元,目前正在与瑞士洽谈计划引进全套生产技术,计划投入1.3亿,将该款数控机器人扩大化生产事宜落户山东分厂。该项目为无污染、无排放、高附加值的鼓励型高新技术产业,一旦落户新区,定会为我区税收带来可观收益。

(二)昆山地区

1、重点对接立华植物纤维有限公司项目方,推进原有项目在我区建设进度,协调项目方与建筑方间现有问题,确保该项目及早完工,及早投产,拟订备忘录,如下:

1)注册资本金:8月10日前,汇入150万美金用于注册资本金用途。

2)项目工程款:在已付的650万元基础上,再次一次性交付建筑方6期承兑汇票1350万元,利息差由立华项目方支付。

3)工程安排 :建筑方在已缴付2000万元的基础上,如期完成基础工程(5栋厂房及办公楼),并达到竣工标准,附属工程允许项目方另寻他家建筑商完成。

4)项目审计: 最终工程结算款通过审计方审计价格,审计方由第三方威海工业新区管委会安排并监督。

此外,立华项目方目前正与日本Nissha(日写)商谈合作事宜,扩展经营范围。日本Nissha印务有限公司,为世界领先的印刷公司之一,主要经营专业商业印刷及印刷精密设备开发业务。世界领先的Nissha IMD触碰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家电和汽车内饰领域。立华项目方计划投资1000万同日本Nissha在威海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经营商务彩印业务。

2、重点对接德士达光电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内首批以LED为主照明光源的高科技企业,计划总投资13亿人民币打造LED产业基地,分别致力于LED外延、芯片、高功率LED封装及应用等业务。

(三)湖州地区 对接浙江林信木制品深加工项目,参观木制品深加工供货方供货渠道,实地考察了浙江木联地板、华梁木业等供货企业。通过考察,了解到木地板加工经过:原木选材分割--旋切干燥--芯板涂胶排板—木板热压胶合--地板板坯成型--地板切割开槽—涂漆干燥定型等生产流程完成,整个过程无污染符合项目入区要求,待我区环渤海厂房竣工后,该项目即可入驻新区。

(四)苏州地区

1、对接苏州特谱科技有限公司,参观考察企业,公司总占地面积412亩、注册资本8亿元、总投资30亿元,预计投产后,年产发电机组2000台,产值可达200亿元了解企业概况,沟通风力发电项目及风场项目前期开工建设准备事宜,如下:

1)及早与汪疃政府联系风场基座事项,避免同百姓直接接触,通过政府协调,提高办事成效。

2)邀请中航天合作方来新区考察,同分管领导对接,商谈海上风电详情,抢占威海风电市场。

3)完成现有指标的17.4亩土地摘牌手续,交纳相应的土地保证金。

2、对接青铜时代项目方,考察江苏动力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由动画界人士创立,2008年11月入驻苏州工业园区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为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扶持的动画企业。2010年成功完成大型电视动画片《家有儿女》的制作,年产量超过4000分钟,接近整个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动画总产量的50%,动画生产能力在全国都位居前列,获得日本TBS奖励。

二、感悟心得

有幸与潘主任和邵科长一起参加了长三角、珠三角项目对接活动,在对接过程中,开阔了视野、鼓舞了干劲,受益匪浅,感触颇深。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深刻感受到南方地区的发展氛围,重新认识到我们与南方地区的差距,这一切差距根本原因在于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金鸡湖的开发建设模式。下面就以苏州以及金鸡湖为例向领导汇报一下此次南方之行的几点感悟:

金鸡湖位于苏州东部中新合作工业园区,开发前金鸡湖水质污染严重。经过总体规划,总投资超过10亿元,清淤、治水、取土、造景、扩地一系列的工程后,现今金鸡湖已成为一个高标准的文体娱乐、休闲观景的城市公园型湖泊。

感悟之一:优秀景观设计提升园区软实力金鸡湖设计投入十分巨大,不仅仅围绕景观下功夫,配套设施也十分齐全,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商业综合体,目前大部分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大多是从种树、栽花这样方面做文章,然而金鸡湖的发展模式是对环境进行宏观分析,走大规模综合景观的路子,对地块加以合理的设计和利用,充分挖掘地块潜力。伴随景观及配套设施形成的是沿湖地价迅猛攀升,高档商业楼盘出让金即可把景观投入的钱收回来。

感悟之二:长远规划,理念先行。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着眼长远发展,通过规划的实施,保持优势,改善劣势。不能今年刚规划,明年又要调整,利用有限资金,高质量、高品位定位城市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抓一项成一项。尤其城市道路规划,南方学习考察时,道路宽畅平坦,两侧林带整齐,布局合理的的城市交通道路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绿化带在城市规划的利用,为城市的发展安排了预留地;在道路交通方面,预留了扩宽道路的空间,这种有伸缩性的弹性规划,既创造了土地出让的高收益,也创造了优异的投资环境,从根本上保持了长期收益,保证了日后的可持续发展。

感悟之三:整合资源,南北对接。此次南方一行中,通过同苏州招商开发园吴助理的接触,深刻了解到南方招商工作产业转移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一有利契机,汇总梳理出意向外扩散项目,整合资源,使的更多的四新一海项目成功落户新区,寻求招商新发展。此行招商方面的收获不仅仅是项目上的收获,更加重要是服务理念上的感悟,从南方企业家的口中深刻了解了南方作为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精神乃至工作热情,从项目落户到手续办理无不快捷高效,这些都将是我们日后学习的榜样,努力的方向。

经过短短的7天考察之后,至今依旧沉浸在热情之中,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努力提升个人工作能力:熟练掌握土地规划对接业务,了解区内已有项目分布情况、土地存量、用地性质等业务知识,全面提升工作水平,确保项目在谈期间能够做好服务和对接工作,细化服务举措,提高工作效率,勇于实践、注重积淀,厚积薄发,相信这次的南方之行所收获的定会成为我未来的工作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经验和教训。

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心得 篇2

亮点:以大小垫子、管道、自制器材和动感的音乐为载体, 通过摆放不同器材之间的距离变化、各种组合变化来解决本课重点, 在整个实践中, 把情景教学融入到课堂中, 用简单欢快的跳、爬、钻、越等动作, 让课堂教学变的生动有趣, 有效体现了趣味课堂, 同时也保留和继承了原来要学生学会的摸爬滚打等逃生的基本技术动作。

思考:本课设计对教材的进行改造与简化, 使得每个教学环节以各种不同情景的形式呈现, 练习手段丰富多样, 不断变化练习形式与场地,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主动学习, 让学生很直观、直接地进行指向学习, 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如何把体育器材使用、组合与课程标准理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何把体育教材内容和生活进行有效地结合和拓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体现出健身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八年级《折返跑+篮球传接球技术的运用》一课的亮点与思考

亮点:本课认真贯彻本次活动的主题思路, 本次课篮球教材内容的趣味, 体现在游戏中教篮球、在竞争中学篮球。在练习设计中, 在篮球从两个人传球到多人传球中, 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本课从“方法”入手, 着重培养学生的篮球运用能力;以运动技能为主, 突出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提高“基本身体活动”, 学会“多种线路”的传球动作, 从而超越自我。

长三角地区考察心得[范文] 篇3

张北县政府办综合科 刘国庆

这次学习考察,总的印象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质量好、效益高、后劲足、潜力大,使我感触最深的是长三角地区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不甘落后、争创一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赢得了发展先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是多方面的,给我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始终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与时俱进,发展理念新颖。他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超越自我求发展,跳跃式前进快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大发展”的新观念,大到一个思路,小到一个景点,都能把自己纳入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中,善于更新理念,敢试敢闯,不断超越自我。苏州、无锡始终把发展的目标紧紧瞄准上海,把自身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采取了“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创造了“新苏南模式”。杭州市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如幻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这场演出不花政府一分钱,完全由民营文化企业宋城集团投资,平均每年演出800多场,年创收达到1.82亿元,至今连续演出12年,1累计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杭州旅游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他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敢想敢干、敢试敢闯,勇于开拓进取的结果。

2、坚持高起点规划,发展定位准确。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考察过的地方,大到一个市、小到一个乡(镇)、村、企业,都有自己的中长期规划,其发展思路之清晰、定位之准确、规划之完善,让人叹服。苏州工业园区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为定位,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以及“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原则,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先后实施了300多项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规划,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历届党委、政府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确保了规划的指导性、严肃性、权威性。

3、发展的客观依据与主观努力。苏州,古代与杭州并称天堂。我们也不能不为其今天的发展和变化而惊叹。统计表明,苏州一个地级市,以占全国0.9‰的国土面积和4.5‰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4%的生产总值、2.5%的财政收入、7.7%的外贸总额。2003年,苏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位居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工业总产值位居第二,仅次于上海;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位居第六,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现在不用说地级城市,就是副省级城市、直辖市,一般的也难以和苏州一比,特别是苏州的新加坡工业园区,其建设和发展,完全是新的模式。苏州的发展靠什么?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搞经济研究的同志分析,苏州的发展主要靠三条:主要靠三条:一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紧邻上海,浦东搞开发,大项目到了浦东,中小项目感到在上海成本高,到周边一看,被苏州留住。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乡镇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工业经济的基础。他们那时候形成的四大名品牌,孔雀电视机、春花吸尘器、香雪海冰箱、长城电扇,现在都已经和世界500强企业合资。三是抓住了九十年代以来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机遇。在苏州市境内建设了5个国家级的开发区,象昆山,就号称是“自费开发区”。这三条经验,我们感到,比较实在,也很深刻。前两条,区位优势、乡镇企业,是他们发展的客观依据。后一条,抢抓机遇,是他们发展的主观努力。对照苏州,反观我县,他们的第二条我们是不容易学到的。实事求是地讲,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起步晚、层次低、规模小,并不能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他们的第一条,我们是可以学的,我县在区位上同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他优势有不有呢?我们觉得,我县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农副产品资源、风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我们已经确立了“工业立县”的发展战略和招商引资的方略,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全力培强四大经济,加快工业发展,扩大招商引资,就应该以此为依据,打好资源牌,打响资源牌,就象苏州在初期以乡镇企业为依据引进合资伙伴一样。他们的第三条,抢抓机遇的干劲和魄力,是我们必须学的,对看准了、定下来了的发展思路,必须坚定不移,千方百计,一以贯之。

4、借力与招商。借力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开放、双向拓展,大力开展对内对外经贸交流与合作,通过借助外力发展自己。说穿了,其核心就是招商引资。沿江沿海城市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敢闯敢冒精神,通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抢占了发展先机,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今年以来,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他们的发展不仅没有慢下来,反而呈加速之势。苏州2003年新增注册外资1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8亿美元,分别增长24.1%和41.4%,均居全国首位,他们的外商直接投资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今年实际利用外资又将增长12%。和他们相比,我们的引资总量远远不够,增长速度明显偏慢,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手放胆,在扩大开放上用更大的力度,在招商引资上下更大的功夫,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

5、旅游目的地与配角。我们去的几个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势头都很好。比如苏州着力构建“三古一湖”(古城、古镇、古典园林和太湖)大旅游格局,去年旅游总收入236亿元,接待境外游客81.6万人次,国内游客2350万人次。“旅游目的地”,是衡量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最高或者最终标准。在旅游者心目中,他们准备到哪儿去,一定有其理由。这里面包括一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接待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就是一个旅游品牌的问题。那么,张北能不能成为游客心中的旅游目的地?有希望,但确实有难度。这次,我们所到之处,讲

到万里长城,大家都知道,讲起野三坡,大家都有印象,但是,不知道张北就在北京旁边,野三坡毗邻张北。这也比较实在地反映了我县在国内旅游市场的状况。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我们可能暂时成不了旅游目的地,但也不是无所作为。我们必须学会当好“配角”,当好北京旅游的配角,借势做大草原旅游的品牌。就象安徽芜湖市一样,也是优秀旅游城市,但没有叫得响的旅游品

牌,他们就提出利用邻近黄山的地利,当好黄山旅游的后勤基地。

6、城市创建品牌的整合。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载体,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此次考察中,我们通过城市这一窗口,充分感受了江浙沿海地区的经济之发达、人气之旺盛、活力之强劲。这些地方的城市化水平高,除了得力于他们突出工业发展,依托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之外,还在于他们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并始终把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的理念贯穿到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比如盲道建设,比如小街小巷整治,等等,都围绕满足市民的现实需要来进行。他们通过开展城市创建活动,先后获得了一些国家级的荣誉称号,比如苏州、扬州,就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获得这些荣誉后,他们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把新的城市创建均定位于“生态城市”这一目标。苏州市更是响亮地提出了建设“生态苏州”、“绿色苏州”和“全国生态示范区”的口号,把苏州建设成为“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城市。目前,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1%,绿地率达到3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7.6平方米。新的“人间天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人士落户定居。全市现有7500多名国外专家和港澳台专家、管理人员常住苏州,有1200多名回国留学生在苏州创业。向我们介绍情况的同志说,他们之所以确定“生态城市”这一目标,是因为“生态城市”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能满足市民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更能赢得广大市民的认同和支持。因此,在新的城市创建活动中,我们不妨借鉴苏州等地的经验,把正在创建的“坝上旅游中心城市”等几个牌子整合一下,着力创建目标更加集中、人本观念更浓、影响力和号召力更大的“生态城市”,早日把我县成适宜投资者兴业、适宜旅游者休闲、适宜居住者生活的以人为本的生态家园。

《三角形复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4

1、重视基础知识的回顾与梳理,能以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性质为基准点,进行有条理的复习,让每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脑子里过一遍“电影”,以便留下更深的印象。

2、题形新颖、具有代表性,又有梯度。既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又从不同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还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一种较合理和完美的教学设计。

3、语言表达简练、思路清晰,板书清楚、规范,从学生的发言和报告中看出来,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较高,这与老师的认真教学和自身的基本功密切相关。

4、教学中,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的作用明确,在每个问题的引出时,不是靠“灌”、靠“填”传授给学生,而是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学生,同时放手交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探索,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从而获取知识点的落实与掌握。

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心得 篇5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一次明确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长三角一体化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长三角,是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说她古老,是因为在长江入海处常年冲击下形成的三角洲,非一日之功;说她年轻,是因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区域性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迄今不过一年有余。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长三角的三省一市以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工作抓得紧,亮点不少,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要抓住重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因此,三省一市和相关部门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两个关键词,主动作为,大胆突破,不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一体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最高形态。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在思考并探索如何通过区域协调发展,让长三角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龙头。从城市间合作,到省级间联动,从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到政策措施的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逐步升级、步步向前。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一体化更是按下了“快进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未来,继续推进“一体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采取更精准的举措,使城市和乡村、平原和山区、产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之间的差异逐渐弥合,让区域发展更加均衡。

“高质量”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发展质量往往检验着发展成效。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贪求规模的发展,而是追求质量的发展。比如,要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又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还如,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再如,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无论是发展动能、创新能力、生态保护还是民生保障,都要把“高质量”作为衡量一体化的重要指标。

心得体会-学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深入推进干部交流心得体会2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探索建立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交流机制。这为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命题,也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乃至落实新发展理念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干部不定期“动一动”,有利于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创新创造的活力。不仅是长三角地区,放眼全国,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干部综合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面貌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全面的要求。如果再像过去个别地方那样,干部几年都不交流甚至近十年在一个部门、一个岗位“安放”,既不利于工作的创新开展,也不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从长远发展看,也不利于优秀人力资源的统筹利用。

干部交流是一门学问,需要加强研究、精准谋划、分类施策。交流的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党政人才的作用,需要突出专业化,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通过跨处室、跨部门交流,解决人岗不匹配、所学所用不一致等情况,让干部能有放手一搏的建功良机。行政机关层级不同意味着职权不同,推动干部在上下交流任职、挂职中交流,有利于开阔眼界视野、丰富经历阅历,完善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需要各级进一步完善遴选、基层挂职、第一书记等制度机制,让优秀干部人才在上下联动中提升整体素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岗位对干部的素质能力和培养定位大不相同,通过组织选配与个人志愿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干部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跨编制交流任职,有利于让有一些有特长专长的干部找到更适合发挥作用的平台,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和业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一些地方探索从“体制外”非公有制企业中考察行政管理人才,及时推荐或聘用到“体制内”任职,这种跨界交流总体上适应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和趋势,值得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选一个干部就是树一面旗帜。干部交流工作概莫能外,道理亦然。因此,推动干部交流也要坚持质量优先,不能降格以求。要严格把关,按照事业需要和择优选用原则,精心挑选人选,严格程序、规范方法,不能违规交流。要公开透明,定期征求干部交流意愿,统一发布交流通告或征求部门党组(党委)意见,对符合条件的人选及时公示,不能厚此薄彼、暗箱操作。要注重激励关爱,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对交流后表现优秀的及时褒奖激励,对交流后出现不适应情况的及时帮教指导,确实难以适应的及时进行再调整再交流,让每一名干部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心得体会-学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深入推进干部交流心得体会3

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奋进新时代、建设新X必须抓紧抓牢的重大战略机遇。在融入长三角、服务一体化过程中,X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抢抓机遇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积极担当作为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努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务实业绩,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贡献X力量。

今年上半年,X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增速在全省和我国东部地区GDP过万亿元城市中均名列第一位,全市新增就业参保人数增长1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2%,工业投资增长10.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1%,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4.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自2017年2季度以来,X地区生产总值连续9个季度保持8%以上的增长,充分体现了X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中求进工作要求的决心,表明X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转型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为X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坚决扛起“一盘棋”的政治担当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指示和对X工作的谆谆嘱托,坚持从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加强理解和把握,切实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参与者、有力推动者、积极贡献者。思想上深化共识。自觉树立“一盘棋”思想,站位全局谋划X发展、思考X作为,主动支持和服务上海发挥龙头作用,不断强化与兄弟省市、周边地区的战略协作,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市上下凝聚形成支持一体化、参与一体化、共建一体化的强大合力。工作上明确坐标。对标长三角打造“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立足特点、发挥所长,提出X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三个目标定位”——争当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行动上密切跟进。成立市级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及实体化办公室,细化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赋予X的51项任务,落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明确的重点工作和省委“六个一体化”部署,制定我市贯彻实施方案,推动工作计划和重点事项清单全面落地落细。

牢牢把握“高质量”的根本要求

围绕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战略定位,发挥X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助推长三角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产业竞争新优势、集聚资源强磁场。聚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区域性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实施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重大项目,高水平建设中科院X分院麒麟科技城。以组建新型研发机构为突破口,实行科技人员持大股、市场化运作,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探索经验。目前,全市已签约建设新型研发机构251家,孵化引进科技企业2000多家。致力强化载体支撑,高水平建设15个高新园区、60万平方米“城市硅巷”,打造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等平台。聚力推进产业创新。围绕“4+4+1”主导产业方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做好移栽大树、育苗造林、老树发新芽“三棵树”文章,台积电、阿里巴巴X总部、小米华东总部等一批旗舰型项目相继落户,区域性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2018年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78家、增长70%;今年以来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318家,全市独角兽企业达13家。聚力推进合作创新。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资源,15个行政区和国家级开发区赴2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对接合作,建设19个海外协同创新中心。成功举办首届“X创新周”,吸引9名诺奖及图灵奖得主、180多名中外院士参加,达成215项务实成果、签署880亿元合作协议。积极推动长三角科创圈建设,共同打造技术转移转化、科技资源共享、人才交流、科创企业证券服务“四大平台”。

积极开展“一体化”的务实探索

坚持“跳出X看X”,以战略视野和长远眼光,全方位服务一体化、助推一体化、融入一体化。构筑对外开放的“支点”。整体把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叠加机遇,重点抓好设施联通、创新合作、产能对接、贸易拓展、载体提升、人文交流“六大行动”。全力构建以各类口岸、园区、综合保税区为重点的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提升对外开放能级。举办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重大活动,不断扩大综合影响力,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互联互通的“节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主动加强与兄弟城市协作,提升X综合交通枢纽功能。重点推进南沿江城际铁路、北沿江高铁、宁淮铁路、宁滁蚌亳城际、X北站等规划建设,助推形成全省“米”字型高铁网络;实施X禄口机场扩容升级,加密国际航线,优化换乘服务,提升空港能级;抓住用好长江下游12.5米深水航道通达X的机遇,做强X港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功能;着力打通跨界“断头路”,推进国省干道快速化改造。打造辐射周边的“原点”。对内,大力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按照“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总体架构,重点抓好江南主城、江北新主城建设,推动紫东地区、六合高淳南北两端等传导区域高质量发展,加快从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对外,以共建X都市圈升级版为突破口,统筹抓好宁镇扬同城化、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工作,开展省际毗邻区域深度合作,探索共建宁淮特别合作区,在做强自身的同时,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共同推动“获得感”的有效提升

坚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与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同步推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为国家战略作出生动注解。抓生态环境共保。聚焦生态这一X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认真践行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协同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三水共治”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为突破口,共同构建长三角城市间环保协作的有效路径,打造绿色美丽长三角。抓公共服务共享。在放大优质资源、推进均衡布局的同时,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互联等技术,加强与兄弟城市在社保、就医、养老、教育、文旅、出行、精准脱贫、社会治理、风险防控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完善优质公共服务一体化、标准化供给体系,合力提升长三角区域人居品质。抓统一市场共建。探索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消除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形成自主可控的全方位统一开放市场,畅通区域经济循环。联动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不见面审批、预审代办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864”改革等创新做法。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试点经验,大力提升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心得 篇6

国内学者对于三大区域的界定各有不同, 本文遵循经济区域的基本走势, 按照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应基本一致的原则, 同时也兼顾统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对三大区域的界定采用了广义的口径。其中, 环渤海区域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和山东三省的广大地区;长三角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省 (市) ;珠三角区域为广东省。

1. 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区域内部均衡程度相差较大

从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 (表1) 数据显示, 全国平均水平为17337元, 长三角区域达到47521元, 珠三角区域达到32713元, 环渤海区域为31813元, 三大区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三大区域首位城市来看, 广州位居最高, 达到66155元;上海位居第二, 达到65347元;北京位居最后为56044元。从三大区域内部发展差异来看, 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体水平差异较小;而环渤海区域内差异较大, 北京和天津人均水平明显高于冀、辽、鲁三省。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来看, (表1) 数据表明, 三大区域绝大部分省份居民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居民可支配收入城乡差距来看, 长三角三个省份城镇和农村之间总体差距较小, 在2.3-2.5倍左右;珠三角差距较大, 为3倍左右;环渤海地区冀、辽、鲁三省城镇和农村之间总体差距较大, 而京津两市较小。

2. 区域间产业结构各异, 主导产业选择各有侧重

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 (表2) 数据显示, 三大区域内三次产业构成均比全国平均水平合理。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来看, 长三角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6个百分点;珠三角高出6个百分点;环渤海高出2.7个百分点。环渤海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 第三产业比重较低;长三角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珠三角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高, 分别比环渤海、长三角高出2.6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从首位城市来看, 上海三次产业比重为0.9:47.3:51.8;广州为2.4:39.9:57.7;北京为1.1:27.5:71.4。三大区域内首位城市经济结构都呈现“三、二、一”格局, 特别是北京市第三产业居主导地位, 长三角和珠三角部分城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从三大区域内各城市水平来看, 第二产业比较发达, 绝大部分城市第二产业都超过50%的比重。

从主导产业来看, 三大区域内产业类型相似。长三角区域内产业门类齐全, 轻重工业均较为发达;环渤海区域内偏重重工业, 如金属原材料加工业和矿产加工;珠三角产业主要体现在来料加工, 偏向轻工业, 重工业不很发达。

3. 三大区域增长源泉异质, 发展动力各有倚重

三大经济区域不仅是中国经济的“主产区”, 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2007年, 全国GDP比上年增长11.4%, 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GDP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4.2%、18.3%、13.82%。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为投资、消费和出口 (俗称“三架马车”) 。依此考察三大经济区域, 可以发现它们增长的源泉各有侧重。

数据来源:根据全国及各省市《200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所得

———珠三角侧重于出口拉动。改革开放以来, 珠三角凭借其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的地缘优势和华侨之乡的人缘优势, 以“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起步, 并大量吸引境外投资, 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2007年, 广东省进出口额达到6340.49亿美元, 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9.17%, 其中出口3692.46亿美元, 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0.32%, 远远高于其他城市。

数据来源:根据全国及各省市《200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所得

———长三角侧重于投资拉动。近年来, 长三角地区由于其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政策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特别是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跨步转移。作为长三角经济中心的上海市, 日益发展成为大公司大银行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所在地, 并加快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迈进。2007年, 长三角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62.01亿元, 占全国的18.3%, 是珠三角的2.62倍, 京津两市的3.96倍。

———环渤海侧重于内需拉动。环渤海经济圈有厚实的发展基础, 依托其广阔的腹地和区内市场以及便捷的交通, 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较大、较为发达和成熟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消费市场区之一。2007年,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1859亿元, 约占全国的24.5%。外向化程度不如珠三角和长三角, 外贸依存度仅为35%左右。但近年来, 随着外商投资逐步“北上”, 尤其是日韩及欧美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京设立研发机构, 该经济区域对外开放呈现加快势头。

二、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比较

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 三大经济区域以不断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成为我国实施创新战略的重要平台。但三大经济区域因其要素禀赋、历史文化底蕴的不同而在战略侧重上有所不同。

1. 环渤海: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战略取向

环渤海区域是我国科技、文化、教育、人才、信息等优势资源的最密集的地区, 科研力量雄厚, 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一。区域内每百万人拥有的高等院校4.1所,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倍, 长三角的1.5倍, 珠三角的1.8倍;每万人拥有的大学生数258人,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倍, 长三角的1.4倍, 珠三角的1.5倍。科研和人才优势决定了环渤海区域无论在科技的投入产出还是开发应用方面均居全国首位。因此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应进一步发挥环渤海的智力优势。北京和天津作为这一区域的双核城市, 在各自的经济发展规划中,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地区发展的战略基点, 全力以赴打造以科技园区建设为核心、以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为突破口、立足环渤海、服务全国的科技创新体系。突出科技创新, 力争成为引领中国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和连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是环渤海区域的未来战略定位的重要取向。

2. 长三角:以产业创新为重点的战略取向

长三角经济区域是我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 目前正面临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由低端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转型, 突出产业创新应是其未来战略定位的重要取向。另一方面, 长三角也具备了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基本条件。长三角经济区域的科研和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 以产业的提升和优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研成果转化效率高。以上海为例, 2007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支出311亿元, 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6%;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4.72万件, 比上年增长31%;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 至2007年末, 上海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030项, 其中, 80%的项目已实现产业化, 累计新增产值3857亿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到2007年末, 全市共有3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产业创新, 实现从成本为主要依托的比较优势向以先进技术为依托的竞争优势转变, 提升长三角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3. 珠三角:以制度创新为重点的战略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 珠三角地区一直处于我国区域制度创新的前沿, 具有全国领先的制度创新能力。在改革开放之初, 珠三角地区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 步改革开放的先机, 以“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出口加工贸易起步, 大量吸引海外资金, 迅速成为我国市场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香港回归和中国“入世”后,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特区功能和政策优势弱化, 但由于毗邻香港的特殊区位, 作为一国两制衔接地带的功能和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的前沿功能凸现出来, 在平衡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差, 贯彻落实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安排、加快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体系融合方面, 将依然发挥先锋作用。近年来, 珠三角地区相继提出了“港深自由贸易区”、“深港经济同城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概念, 在跨越不同体制、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合作等方面进行尝试与突破。因此, 率先制度创新是珠三角战略定位的重要取向。

三、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1. 环渤海:强化内部分工与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

环渤海区域内部经济的互补性强。北京、天津有着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河北、辽宁和山东则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北京需要进一步突出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功能, 并利用人才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天津要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契机, 引导外资投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 提高引进外资质量, 使外资投向有利于环境友好和节约资源的产业。河北、辽宁和山东的制造业优势相对明显, 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逐步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质量和层次, 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因此, 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要明确其区域整体功能定位, 并以此为基础强化它们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2. 长三角:整合区域产业集群, 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层次

长三角区域应加快区域产业升级, 加强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 提升和整合区域产业集群, 利用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 加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升区域国际竞争能力。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达, 但层次还较低, 产品附加值低。必须利用资本积累优势, 提升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企业产品等级和品牌, 推进企业和产业向高度化方向发展。同时需要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劳动力培训, 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

3. 珠三角:加快结构调整升级步伐, 提升区域出口加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珠三角地区要依托香港国际化大都市, 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 加快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 夯实基础产业, 提升一般制造业, 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提升产品、技术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搞好产业间升级, 即由轻型制造业适度转向重型制造业;搞好产业内升级, 即由中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业转向高技术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业。进一步提高区域自主研发的能力, 加快出口加工产业的产品结构升级, 提升区域出口加工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并且延伸产品价值链。

参考文献

[1].牛凤瑞.《三大都市密集区》:中国现代化的引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陈秀山:《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3].景体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6~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4].刘华:“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述评”[J].《上海经济研究》, 2007 (8) .

实践报告珠三角 篇7

调查时间2009年7月10日——8月10日

调查方式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珠三角地区所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尚未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外需急剧减少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交织在一起,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与较高的国际市场依存度交织在一起,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主要是: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土地开发强度过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传统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任务仍然繁重,改革攻坚难度越来越大。

2、《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定位

(1)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2)深化改革先行区。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

(3)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3)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 1

级企业和品牌,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

(4)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居全国经济区前列,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建设成为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机遇

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重大机遇: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后劲;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这些都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4、《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三)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四)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五)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六)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推进核心技术的创新和转化;

(二)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三)构建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

(四)深化国家与地方创新联动机制;

(五)加强自主创新环境建设。

三、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一)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构建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

(三)建设人水和谐的水利工程体系;

(四)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

四、统筹城乡发展:

(一)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建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新机制。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优化珠江口东岸地区功能布局;

(三)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发展水平;

(四)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五)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

六、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一)优先发展教育;

(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

(三)健全

2住房保障体系;

(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五)建设和谐文化。

八、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三)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五)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先行作用。

九、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一)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二)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三)提升对台经贸合作水平;(四)深化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五)加强与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的合作。

十、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统筹协调;

(三)加强监督检查。

5、《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提出2012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充分估计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抓紧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部署。要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大力改善民生和启动最终消费需求,大力拉动民间投资,大力促进外贸出口,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合力。

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明显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7年显著增长,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水平达到80%以上;每新增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所需新增建设用地量下降,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长三角征文启事(定稿) 篇8

教育征文评选活动启事

在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读书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的阅读与自身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读书被称为教师最好的修行。近些年来,广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中涌现出许多热爱读书的优秀人物和先进集体。为了交流分享教师读书与成长的经历和经验,探讨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社、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以及长三角城市群教科院所联合举办2017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读书与成长”征文活动,欢迎广大教师、校长、教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踊跃参加。

一、主题内容

围绕“读书与成长”主题,介绍教师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指导和阅读交流,描述阅读经历中有意义有特点的人和事,反映阅读与工作、学习、研究的关系,体现阅读对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二、选材范围

征文主题中的“读书与成长”,主要指教师的阅读和成长,也包括师生共读和共同成长。从阅读的内容看,可以包括有关教育的内容和非教育类的内容;从阅读的形式看,包括各种书籍、报刊杂志及电子媒介。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征文题材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1.读书的经历。描述教师个人或群体的阅读史,反映读书内容的变化及阅读水平、思想水平的提高。

2.读书与工作、研究的关系。结合读书学习的实例,反映用书中某种理念和方法指导自身教改和研究的经历,以及读写结合、以写带读、以读促写等读书方式。

3.读书与交流。介绍不同类型读书组织的交流方式和开展经历,如读书小组、读书会、读书沙龙、学习共同体,举办讲座、征文和研讨活动等,以及博客、微信等网络交流、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

4.关于教师阅读现状的调查和评论。包括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等研究方式,在掌握具体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或现象描述,反映教师阅读的现状、经验和问题。

无论哪种题材类型,都应围绕征文主题,反映教师读书和成长的具体过程和状态,避免单纯的内容介绍和抽象的分析论述。因此,本次征文不包括书评或读后感一类来稿。

三、注意事项

1.文体不拘,提倡撰写叙事性的案例,也欢迎调研报告和现状评论等。内容应是真人真事,并根据具体情况和写作形式,体现出各自特点。

2.文章篇幅一般以4000字左右为宜,未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中公开发表。

3.应征文章将通过作者所在地市及区县教科研单位组织推荐,同时也欢迎自由来稿。来稿请寄纸质文本,并在文章末尾注明作者电子邮箱和电话,以便联系。邮寄地址:200032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上海教育科研》编辑部。信封右下角注明“黄浦杯征文”字样。截稿日期为2017年6月20日。

本次征文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优秀作品将择优在《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上陆续发表,或在征文活动结束后结集公开出版。

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共同体理事会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社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

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心得 篇9

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是由Fare (1994) 提出的, 其思想来源于StenMalmquist (1953) 。瑞典经济学家Sten Malmquist在1953年提出了用于分析不同时期消费变化的一个指数, 指导思想是在比较两组消费数据时, 分别利用其中的一组无差异曲线作为参考集, 对两组消费数据进行判断。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运用距离函数来定义, 用来描述不需要说明具体行为标准 (例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 的多个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生产技术, 运用定向输出方法或定向输入方法定义距离函数。在实证分析中, 研究者们普遍采用Fare (1994) 构建的基于DEA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

2 模型设定

2.1 模型构建

本文模型具体设定为:

(1) 为基础方程, 为了进一步测算FDI技术溢出渠道通过何种传导机制发挥作用, 又构造如下方程:

TFP、EC和TP分别代表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式 (1) 、式 (2) 、式 (3) 是本文主要运用的三个计量方程。

2.2 模型使用变量说明

Y为净产出以内资企业工业增加值表示为投入的资本, 以内资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表示;L为投入的劳动力, 以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表示;HS为FDI的水平溢出效应, 用外资企业销售产值占全行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表示;FS为FDI的前向联系效应, 即除i行业本身外, i行业用到的其所有上游行业K中外资企业产出的中间投入品的加权平均;BS为FDI的后向联系效应, 即为除i行业本身外, 其所有下游行业m中外资企业产出所用到的i行业的中间投入品的加权平均。

3 计量结果分析

3.1 曼奎斯特指数、EC指数及TP指数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DEAP2.1软件对2001—2008年的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测算, 分别给出了珠三角与长三角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分析的结果。

(1) 珠三角曼奎斯特指数、EC指数及TP指数测算结果

珠三角制造业各行业曼奎斯特指数、EC指数、TP指数均值可见表1。

指数资料来源:根据珠三角各地历年统计年鉴计算。

(2) 长三角曼奎斯特指数、EC指数及TP指数测算结果

长三角制造业各行业曼奎斯特指数、EC指数、TP指数均值见表2。

资料来源:根据长三角两省一市历年统计年鉴计算得来。

从以上的图表来看, 与珠三角相比, 长三角制造业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并不如珠三角, 长三角技术效率方面与珠三角也有一定差距。但是长三角的技术进步明显比珠三角更为迅速。从以上的分析结果来看, 两大区域相似的一点是它们生产率的变动都更多地归功于技术进步指数的变化。相对于技术进步的变化技术效率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3.2 基本方程回归分析

本文使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测算的珠三角及长三角的内资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及其分解变量 (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 对基础方程式 (1) ~ (3) 进行回归。由于使用的是面板数据, 而面板数据可能产生异方差以及序列相关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 失效, 因此本文利用Hausman检验后确定采用固定效应进行回归, 同时采用横截面加权 (Cross-sectionweights) 进行加权, 对异方差和序列相关进行修正。

(1) 珠三角FDI对TFP的影响, FDI技术溢出渠道及各渠道传导机制分析

根据计量方程式 (1) ~ (3) , 表3给出了外资活动对珠三角整个内资工业部门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回归结果。

注: (1) 系数下括号内的数值是该系数的T统计量。 (2) *、**、***分别表示通过显著水平为1%、5%和10%的T检验。 (3) 回归软件是Eviews6.0。

从珠三角FDI技术溢出的实证检验结果来看, FDI对珠三角内资企业的确存在技术溢出效应, 并且FDI是具体通过后向关联和水平关联效应在行业内和行业间起到了促进生产率增长的作用。FDI技术溢出主要是通过促进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来提高生产率, 技术效率并没有得到提升, 这与珠三角的现实情况是一致的。

(2) 长三角FDI对TFP的影响, FDI技术溢出渠道及各渠道传导机制分析

根据计量方程式 (4) ~ (6) , 表4给出了外资活动对长三角整个内资工业部门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回归结果。

注: (1) 系数下括号内的数值是该系数的T统计量。 (2) *、**、***分别表示通过显著水平为1%、5%和10%的T检验。 (3) 回归软件是Eviews6.0。

从总体上看, 长三角的FDI通过水平关联和前向关联对当地内资企业的生产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这一渠道, 技术效率并未从中获益。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结论

从以上的珠三角与长三角基本方程的计量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 两大区域大体上的趋势是基本趋同的, 但是仔细分析看来, 内部的小细节上还是存在着些许的不同。

(1) 从FDI技术溢出效应来看, 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 两地所进驻的FDI都会对各自区域的内资企业产生正向的技术溢出。存在差异的是, 珠三角的FDI主要是通过后向关联和水平关联来促进生产率的增长;长三角则是通过水平关联和前向关联来促进生产率的增长。

(2) 从技术溢出传导机制来看总地来说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 两地的FDI技术溢出都是通过促进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这一渠道来提高生产率, 技术效率并没有得到提升。珠三角与长三角作为我国引入FDI吸收地的两大领头羊, 这一结果与我国整体FDI技术溢出传导机制的现状是一致的。但是具体细分, 二者还是存在差异:从技术进步来看, 珠三角的FDI主要从水平关联和后向关联来提升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 而长三角不仅从这两个渠道还从前向关联全面提高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从技术效率来看, 珠三角的FDI虽然没有通过水平和后向关联来促进珠三角内资企业的技术效率的提升, 但是通过前向关联来促进内资企业的技术效率的提升;而长三角的FDI没有从任何一个渠道来促进长三角内资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

4.2 政策建议

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引资政策不仅要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继续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 还要从引资的层次、结构、来源地、市场导向以及进入方式等方面入手提高FDI质量。应加大R&D投入, 缩小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同时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

参考文献

[1]Aitken, B.&Harrison., A.Do domestic firms benefit from di-rect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Venezuel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9 (89) :605-618.

[2]Blomstrom, M.and Perssion H.Foreign investment and spillover efficiency in and underdeveloped economy:evidence from the Mexic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J].World Development, 1983 (11) .

[3]Djankov, S.&Hoekman, B.Foreign investment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zech enterprises[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0 (14) :49-64.

[4]邱斌, 杨帅, 辛培江.FDI溢出渠道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研究: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 2008 (8) .

[5]王耀中, 刘舜佳.后向关联分析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J].经济评论, 2005 (6) .

[6]魏权龄, 岳明.DEA理论与C2R模型——数据网络分析技术 (一)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89 (1) .

上一篇:工程案例分析总结下一篇:中班教学活动小小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