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课堂实录

2024-05-21

诗经两首课堂实录(通用7篇)

诗经两首课堂实录 篇1

2.4 《诗经》两首(《氓》)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必修2)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上课。

生起立,师生问好,生坐下。

师:每当我们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学生跟背)的句子,心中就会涌起一种莫名的冲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读《诗经》的优美文字,共同体会《氓》的艺术魅力。

二、预习成果展示

(一)《诗经》简介

师:课前大家都作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预习成果。(ppt课件展示预习成果展示题目)第一个“《诗经》介绍”,我提几个问题。《诗经》一共多少篇? 生齐答:105篇 师:《诗经》六义是什么?

生齐答:风、雅、颂、赋、比、兴。

师:很好。下面起立回答。其中《诗经》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并分别解释一下。生:赋、比、兴。“赋”铺陈叙事,陈述直言;“比”就是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明显;“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有很大影响。

师:很好。关于“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朱熹做过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铺陈叙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譬喻,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也就是先说别的事物而引出要说的内容。比兴手法经常并提,这让我想起了林彪曾说过的一句话“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这里面就是比中有兴,把毛泽东思想比成大海航行中的舵手,先说航行再引出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师:下一个问题,“风、雅、颂”是就内容而言的,谁能分别介绍一下。生:“风”即“十五国风”,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

(二)字音过关

师:很好。下面我们看一下教学案,哪位同学把“字音过关”中的字词读一下,要求读准、读清楚。

生诵读下列字词。

氓,蚩蚩,匪,愆期,将子无怒,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于嗟鸠兮,桑葚,无与士耽,犹可说也,其黄而陨,徂,汤汤,渐车帷裳,士贰其行,罔,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咥,隰则有泮,晏晏。

(三)诵读诗歌

师:很好。谁能把《氓》全诗朗读一下,第一遍读准就行。生诵读诗歌。

师:很好,非常准确。我们一齐读一遍。师生齐读诗歌。

(四)练字展示

师:我们临帖练字时,内容往往是诗词名篇,《氓》这首诗歌也很适合作为练字的内容,下面给大家个机会展示一下一学期以来你的练字成果。师在黑板上划出三个表格 师:只写四句,三个机会,哪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学生上讲台,板书练字。

师:好,其他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互相找一找优点,和平时写的相比有什么进步。生写完。

学生同时鼓掌。

师:嗯,很不错。看得出三位同学的字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个已经有了字帖的味道,这个横平竖直很规范,这个怎么样? 生:有进步。

师:嗯,和平时写的笔画相比规范多了,横竖不再是弯的了。鼓励一下。师生一齐鼓掌。

师:好,平时大家还要继续坚持练字,而且要注意临帖,摹帖,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五)再读诗歌

师:我们再回到诗歌中,谁能有感情地把诗歌诵读一下。生诵读诗歌。

师:嗯,挺好。我是这样理解的,给大家读一下,大家听听行不行。师诵读诗歌。生齐声鼓掌。

三、探究讨论,合作互动 师:看来同学们认可了我的诵读。读好诗的前提是理解诗,然后根据对诗意的把握读出感情,下面我们回到文本中,给大家一个讨论题目。(ppt课件展示探究讨论题目)

(一)用现代汉语翻译《氓》,并尝试改写成韵文。

师:大家把这首诗歌用韵文的形式翻译一下,我给个示例,比如第一句“氓之蚩蚩”,我们可以译成“农家小伙笑嘻嘻”。我们按照座区划分一下,这四排翻译一二两节,中间三排翻译三四两节,这边的三排翻译五六两节。8分钟,小组讨论,组长安排好组员记录,回答。好,开始。学生分组讨论。

师:好,时间到。一二两节,哪个组的同学来翻译一下。

生:农家小伙乐滋滋,拿着布来去换丝。不是换丝来取媳,送他过淇到顿丘。你无良媒延婚期,你莫发怒秋为期。垝垣之上望复关,复关不见泪涟涟,看见复关笑开颜。占卜之后无恶言,尔车驶来嫁妆迁。生齐声鼓掌。

师:很不错,还有没有? 生:就译好了第一节,行吗? 师:可以,说一下吧。

生:农家小伙乐滋滋,抱着布来去换丝。不是真的来换丝,而是找我说婚事。送他过了淇水地,一直来到顿丘前。不是我把婚期拖,而是没有好媒人。请你不要发怒火,约定秋天为婚期。

师:嗯,也不错,忠于原文,也比较押韵。好,三四两节,哪个组的同学说一下。

生: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斑鸠鸟啊别嘴馋,千万别贪桑葚鲜。姑娘们啊别纠缠,男人们啊不珍惜,说甩马上甩。女人们啊别痴情,摆也摆不开。桑树叶儿离了枝,干黄憔悴真可怜,打我嫁到你家去,多年挨穷没怨言。一条淇水莽洋洋,河水浸湿车上幔。女子没有啥过错,男子满怀有二心,男子反复无常行,行为前后不一致。师:好,五六两节?

生:老师,四个字的行吗? 师:行,说吧。

生:为妻多年,任劳任怨。起早贪黑,日复一日。稍见顺心,日益暴怒。兄弟不解,嘲笑于我。静心细想,独自叹息。欲与偕老,怨有此意。淇隰有限,忧伤无尽。儿时玩耍,说笑亲切。誓言诚恳,现实多变。有违誓言,想想算了!师:很好,比较准确。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个翻译参考,(ppt课件展示译文)大家翻译的很好了,我们就不再看这个翻译了。

师:下面同学们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讨论一下第二个问题。(ppt课件展示讨论探究题目)

(二)《氓》中结婚前后男女主人公的性格有何变化? 师:最好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主人公前后的性格。学生分组讨论。

师:好,谁来说一下结婚前后男子的性格分别是怎样的? 生:婚前氓忠实,老实。

师:忠实,老实,嗯,怎么看出来的?

生:第一段第一句“嗤嗤”有“敦厚”的意思。婚后凶暴。师:嗯,凶暴,很好,还有吗? 生:三心二意。

师:好,女子呢?婚前什么样? 生:痴情。

师:嗯,婚后呢? 生:勤劳,坚强。

师:很好,我们看一下课件的概括。(ppt课件展示男女主人公性格变化)

婚前 婚后

男 敦厚 三心二意,凶暴,无情

女 痴情 任劳任怨,专情,坚强

四、体验超市,深层挖掘 师:下面我们进入体验超市。既然是超市,东西不一样价格也有高有低,我大体给了个分值,根据其难度不同,三个题目,任选其一。8分钟讨论时间,组长安排好选哪个题目并记录讨论内容,安排组员回答。(ppt课件展示体验超市题目)

练笔体验:以“氓,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2分)

分析体验:找一找《氓》中哪些诗句运用了“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并加

以分析(3分)

鉴赏体验:赏析《氓》(5分)学生分组讨论。

师:好,时间到。第一题“氓,我想对你说”哪个组选了?

生:氓,我想对你说,当年你走后,我满心期待,等待着你回来娶我,苦苦筹措,等到你的到来。风雨并行,入嫁你家,任劳任怨,不曾抱怨,而你却不曾珍惜,难道你真的变了吗?当年那个忠厚老实的人,终究是离去了吗?你的心飞远了吗?那为何当年给我许下那份承诺,却不曾兑现。而今我已累了,困了,倦了,厌了,不再怨了,心已化成灰,何必再回首,只留泪无痕,恨无垠。生齐声鼓掌。师:非常好,她是站在女子的角度说的,我们也可以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评价。谁再说一下? 生:氓,我想对你说,前辈,您的身上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国男人固有的特点,正所谓婚姻是女人的坟墓,但作为一个21世纪的我,还是劝你更专一一些吧!师:还有吗? 生:氓,你是幸福的,因为你有一个温柔善良的妻子;氓,你是无情的,因为你伤害背叛了你的妻子;氓,你是可怜的,因为你从来都没有了解什么是珍惜。可气,可悲,可恨!生:佛教常常讲究缘分,能走到一起那就是缘分,忘了吗?那些曾经爱过的画面,还有曾说过的情话,永远要记得,那天彼此许下的承诺,瞬间点亮的火花是永远的拥有,家才是唯一的城堡,学会珍惜,懂得挽留。

师:非常精彩。最后一个机会,谁来对氓说。

生: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没有什么比一个坚强贤惠的妻子更美好,没有什么比一个完成的家庭更可贵。冰心曾经说过,如果世界上没了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回来吧!回到妻子的身边,回到儿女的身旁,回到这个家中。师生一齐鼓掌。

师:很好,还引用了冰心的话,而且给氓虚构出了儿女。好,第二题有没有选的?

生:一二两段,主要运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描写了甜蜜的恋爱过程,三四两段的首句,运用比、兴的手法,在结构上起过渡的作用,在内容,用未落的桑叶比喻女子的年轻美貌,用枯叶比喻女子衰老的容颜,以此可以推测出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原因,用桑树比作女主人公,富有生活气息,暗示了她的勤劳。生:《氓》的三四段用了兴的手法,第三段“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嫩不要偷吃桑葚,与“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人不要同男人沉溺于欢乐,形成对照,诗意相连。第四段“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枯黄与男子一开始的“信誓旦旦”到后来的“士贰其行”形成对照,有隐喻之意。诗的第五段运用了“赋”的手法,讲述了女子结婚之后一系列的事情。

师:很好,课后同学们再看一下“导学测”中相应的习题,巩固一下这个知识点。最后的鉴赏题目难度最大,我给出了5分,简要赏析一下这首诗,有选的吗? 生:第一章求婚,恋爱时期男子与女子一见倾心,相送甚远,难分难舍,两人之间情意绵绵。第二章结婚,“泣涕涟涟”“载笑载言”,泄露了女子心底对男子最深的爱意,描绘了女子对男子清新纯朴,芳香迷人的爱情,“笑”和“哭”都是幸福,还有一个人让自己牵挂而落泪,也是一种思念的幸福。描绘了两人之间的真诚,爱情的一往情深和纯真浪漫。第三章婚后,“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悔恨自陷爱网,从“其叶沃若”到“其黄而陨”,事易事移,物是人非,女子人老珠黄,流年已逝。“二三其德”夫妻感情破裂,女子被弃,痛苦伤悲,受尽折磨,身体上劳动艰辛但任劳任怨,生活贫困,丈夫拳脚相加。精神上丈夫背叛,亲人讥笑。“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对往事和丈夫的心灰意冷,对伤心往事忘却的决绝。做出这样的抉择,对于2000年前的弱女子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将其放在第三单元“关注女性命运”之中,更引起我们对女性的呵护、关心和同情,更能体现出这位女子决然的勇气和魅力。

学生一齐鼓掌。

师:真没想到,非常好,短时间内能组织出这样的答案,真是动脑筋思考了。

五、鼓舞激励,结束本节课

师:好,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与同学们共勉。(ppt课件展示与君共勉内容)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华罗庚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希望同学们开动脑筋,多学习多思考,发挥自主性、主体性,把学习真正变为自己的事情。好,课后同学们把这首诗歌背过。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生起立。

师生问候下课。

高一语文《诗经》两首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2、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教学重点】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背诵课文,默写名句。【教学难点】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课型】精读课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大家听过这几句诗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原诗出自哪里的呢?好,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它们源自《诗经》“爱情三部曲”之一的《蒹葭》。爱情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它自古便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的一首民间情歌,了解古代人们的爱情。

二、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歌创作多用现实主义手法。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后人把“国风”与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后多用来泛指文学;“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引号内容为朱熹《诗集传》语)。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叙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静女》主要运用的正是“赋”的手法。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借物托情。如李季《王贵和李香香》:“一对大眼水汪汪,像露水珠在草上淌。”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如李季《王贵和李香香》:“二道糜子碾三遍,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玉米开花半中腰,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三、全班同学朗读一遍。

由于两首诗中生僻字、难读字比较多,学生诵读可能比较困难。朗读时力求咬准字音,做到基本流畅。教师作出评价并鼓励学生。

四、教师正音(投影展示),并范读、介绍诵读方法

邶:bâi 姝:shū

隅:yū

见:xiàn 踟蹰:chì chú

娈:luán 炜:wěi 说:yuâ 怿:yì 归荑:kuì tì 洵:xún

四言古诗一句有两个节拍,范读时注意诵读节奏,节拍处应注意停顿。

五、请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并找出诗歌所描写的情节 明确:诗的内容是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全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出,生动地描绘了他约会的过程,先写男子去赴约,后写女子向男子赠送物品来表达爱情。整篇诗充满愉快而幽默的情趣。

六、师生合作疏通文意

1、请学生对照注解理清文意,进行翻译;

诗歌短小,文字简单,注意字词的意义变化。每章各请一位学生翻译。翻译要注意“信、达、雅”的标准。

2、教师翻译、分析课文。

(1)翻译主要是对重点词句的把握及疏通文意。(2)诗歌前一章重在写场景,后两章重在写心理。

注意分析场景、细节描写的效果,及强调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揣摩。

七、关于诗歌词义理解的争鸣

1、“静女”的含义

①文雅、娴静的姑娘;②善良的女骇(“静”通“靖”);③女子的芳名。

2、“城隅”究竟是指何处 《说文解字》:“隅,陬(角落)也。”《高级汉语大字典》:“隅:角,角落。本义:山水弯曲边角处。”如山隅、东隅、隅陬(角落)。例:日出东南隅(《乐府诗集·陌上桑》)。课文其中一个注释是“城上的角楼”,既是城门的角楼,当然不会是城墙的拐角处,而是城楼上。男女幽会,自然会找那种偏僻幽静之所,绝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因而,“城隅”理应指城墙脚下幽静偏僻的角落里。

八、板书设计

一、期望约会↘

二、恋人赠物→ 爱情的美好

三、赞美恋人↗

形象分析:

静女:美丽、活泼、热情 男子:憨厚、纯朴、真诚

九、布置作业

1、查找关于《诗经》其他方面的资料(如艺术特色);

2、背诵《静女》全诗。

第二课时

一、导语

爱情是个千年不衰的话题,上节课我们学习《静女》时,领略了古代社会人们恋爱轻松愉悦的情趣。那么爱情是不是都是那么美好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从《氓》中感受另一类型的爱情情节和主人公形象。

二、全班分组用指读法诵读一遍。

请学生咬准字音,把握好朗诵节奏。培养语感,熟悉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情节。

三、教师范读、正音:

氓:mãng 蚩:chí 愆:qiān 将:qiāng 垝垣:guǐ yuán 筮:shì 咎:jiù 于:xū 说:tuō 陨:yǔn 徂:cú 汤:shāng 渐:jiān 罔:wáng 靡:mǐ 夙:sù 咥:xì 隰:xī 泮:pàn

四、学生对照课文注解默读,理解课文大意。

最好能够进行翻译成现代汉语.五、教师示范翻译第一、二自然段。

翻译时注意灵活使用两种方法:直译—求逐字逐句求准确;意译—力求理清段意求流畅。

六、学生分组讨论,分段试译。

各组派代表演示讨论结果;老师纠正并小结每一段大意。

七、分析课文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学生说故事情节。

全诗共六章。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诗歌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八、主体板书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章句)

第一、二章

第三至五章

第六章

(手法)

叙述

抒情、议论

对比

(基调)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九、课文小结

我们通过对《静女》和《氓》两首诗的学习,了解了《诗经》所处时代的生活,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我们还学会了抓住典型情节,运用形象思维来欣赏诗歌中所由此而烘托出的具体生动的气氛和情调,还学会了在凝练的语言中把握其暗示性及代表性,受到了美的熏陶。同学们应把这些化为技能,净化灵魂,争做文质彬彬的君子。

十、布置作业

1、背诵《氓》全诗;

《诗经》两首《氓》 篇3

1、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了解《诗经》开创现实主义传统。

4、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句含义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的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一、《诗经》文学常识

1、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有305首,又称“诗三百”

2、五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3、来自于哪里?

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用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还有一部分,则是当时王公和士大夫向周天子敬献的诗歌,歌颂太平盛世。

4、内容? 分“风”“雅”“诵”三个部分 “风”,即国风,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主要是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对故土的怀念,对亲人、恋人的思念,和压迫、欺凌的怨叹和愤怒。《国风》,和屈原所作的《离骚》,合称“风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指文采斐然,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说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和宋太祖都是很有军事才华的人治国也很有一套,但是却无文人的风雅与浪漫。“雅”分大雅和小雅。多是贵族祭祀用的诗歌,用来祈祷丰收和歌颂祖德 “颂”是宗庙祭祀之歌

5、艺术手法 赋:即“铺”,“铺陈其事而直言之”,陈述、铺叙

《氓》卫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比: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等“以彼物比彼物” 《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其叶沃若”比喻女子青春美丽。“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依恋。兴:即“起”,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联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只是在说“去时是春天,回来是冬天”

《氓》读音:meng.35.不读mang古代无“流氓”之意,指外来的百姓、农民 《卫风》即卫地的民歌。

《诗经》中的篇名多出自诗的第一句。“关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送子涉淇,至于顿丘(3)。匪我愆期,子无良媒(4)。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

”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男子之代称。蚩(chī)蚩:憨厚、老实的样子。一说无知貌,一说戏笑貌。(2)重点:匪,通非,不是。贸:交易。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即:就。谋:古音咪(mī)。谋:商量。“匪来”二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结婚。(3)淇:水名。(今河南淇河)顿丘:地名。(今河南清丰)丘:古读如“欺”。无,通“毋”,不要。(4)愆(qiān):过,误。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5)将(qiāng):愿,请。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6)。不见复关,泣涕涟涟(7)。既见复关,载笑载言(8)。尔卜尔筮,体无咎言(9)。以尔车来,以我贿迁(10)。(6)垝(guǐ):倒塌;倒塌的。垣(yuán):墙。复:返。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女望男到期来会。他来时一定要经过关门。一说“复”是关名。(7)涟涟:涕泪下流貌。她初时不见彼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8)载:语助词。载笑载言:(因为高兴而)又说又笑。(9)卜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无咎言:就是无凶卦。(10)贿:财物,指妆奁(lián)。以上四句是说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12)!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14)。女之耽兮,不可说也。(11)沃若:犹“沃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时期比自己恋爱满足,生活美好的时期。

(12)于嗟鸠兮:于通吁(xū)本义为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此处与嗟皆表感慨。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13)耽(dān):沉溺,贪乐太甚。(14)说:读为“脱”,解脱。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桑之落矣,其黄而陨(1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16)。淇水汤汤,渐车帷裳(17)。女也不爽,士贰其行(18)。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9)。(15)陨(yǔn):陨落。黄:变黄。其黄而陨:犹《裳裳者华》篇的“芸其黄矣”,芸也是黄色。

(16)徂(cú)尔:嫁给你。徂,往。食贫:过贫穷的生活。

(17)汤汤:水盛貌。渐:浸湿。帷裳:车旁的布幔。以上两句是说被弃逐后渡淇水而归。(18)爽:差错。贰:“貣(tâ)”的误字。“貣”就是“忒(tâ)”,和“爽”同义。以上两句是说女方没有过失而男方行为不对。

(19)罔极:没有定准,变化无常。二三其德:言行为前后不一致。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三岁为妇,靡室劳矣(20);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22)。兄弟不知,咥其笑矣(23)。静言思之,躬自悼矣(24)。(20)室劳:家务劳动。靡:无。靡室劳矣:言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

(21)夙:早。兴:起。这句连下句就是说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22)“言”字无义。既遂:就是《谷风》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生活既已过得顺心。(23)咥(xì):笑貌。以上两句是说兄弟还不晓得我的遭遇,见面时喜笑如常。(24)静言思之:好好地想一想;躬自悼矣:真为自己感到悲伤。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及尔偕老,老使我怨(2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6)。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28)。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9)![2](25)“及尔”二句言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现在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26)隰(xí):低湿的地方;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黄河的支流,流经卫国境内。泮(pàn):通“畔”水边,边岸。以上二句承上文,以水流必有畔岸喻凡事都有边际。言外之意,如果和这样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无边了。

(27)总角:男女未成年时结发成两角,称总角。宴:快乐。晏晏(yàn):和悦貌。(28)旦旦:诚恳的样子。反:即“返”字。不思其反:言不想那样的生活再回来。(29)反是不思:是重复上句的意思,变换句法为的是和下句叶韵。哉(古读如兹zī):语气词;末句等于说撇开算了罢!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那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align=right>雷雷

《诗经》两首课文 篇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jì sì]宗庙的舞曲歌辞。《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1、《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2、《诗经》三大内容:风(民间歌谣)雅(宫廷正乐)颂(祭祀歌辞)

3、《诗经》表现手法:赋(对事物直接陈述)比(比喻)兴(即起兴、联想。以其它东西引出所咏之物。)

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岛上。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ào qiú)。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参差(cēn cī)荇菜(xìng cài),左右流之。

长短不齐荇菜鲜,顺着水流左右采。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求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悠哉悠哉,辗(zhǎn)转反侧。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1

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一章概括内容:发现心仪的姑娘。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奠定全篇的基调。第二三章:以缠绵悱恻(内心痛苦无法排遣)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白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而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这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其爱”的无限情思。概括内容:

为什么要写采摘荇菜的情景? 君子的痴情是如何表现? 4 第四五章:表现这个情窦初开少男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以至于在梦中他与心上人终于相会了,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和把她取进家门的喜悦和热闹的场面。概括段意:

文中写了男子如何在女子面前表现?突出了什么? 5

全诗的线索是如何的? 6 品读全诗,探究特色:

一、托物起兴:“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二、重章叠句:强化感情,深化意境,增强节奏感、音乐美。

三、均为四言,题目取自首句,采用一些双声、叠韵字。

小结: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蒹 葭》

蒹 葭 苍 苍,白 露 为 霜。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所 谓 伊 人,在 水 一 方。

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溯 洄 从 之,道阻 且 长。

逆着曲水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央。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蒹 葭 萋 萋,白 露 未 晞。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所 谓 伊 人,在 水 之 湄。

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跻。

逆着曲水去找她,越走越高道儿难。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坻。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蒹 葭 采 采,白 露 未 已。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所 谓 伊 人,在 水 之 涘。

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溯 洄 从 之,道阻 且 右。

逆着曲水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沚。

逆着直水去找她,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1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主要内容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给人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概括它的美? ①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B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C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②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③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4 《蒹葭》的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写景: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写人: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主题: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艺术特色:

1、重章叠句。三章只是通过一字之易,一韵之转,表现了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篇5

东莞市光明中学王冬

[单元分析]

本单元学习《诗经》至唐代以前我国古代诗歌的部分代表作品。《诗经》《楚辞》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的现实生活;汉乐府诗和曹操、陶渊明等人的诗歌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读这些古诗,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感知古代社会生活,鉴赏古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诗经》的四言诗,《楚辞》的骚体诗,汉乐府和魏晋的五言诗,是唐代以前的三种诗歌样式。学会诵读这三种样式的诗歌,了解它们的特点,有助于鉴赏这些诗歌。

《诗经》中的《静女》、《氓》采用四言句式,以赋、比兴的手法,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婚姻、恋爱生活,富有写实精神。《离骚》以大胆丰富的想象,热烈奔放的感情,参差错落、定于变化的句式,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的华美语言,抒写了个人的理想追求,创造了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诗经》、《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本单元所选的几首诗,按时代顺序排列,可以看出我国古典诗歌由四言诗发展到五言诗的脉络。

[教学指导思想]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诗歌,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本单元的教学,适宜采用诵读法和比较法,读读,讲讲,议议,背背,从而学会鉴赏。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备课思路]

了解《诗经》。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诗经》的语

言特点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落实有关通假字。把

《静女》和《氓》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

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静女

[教学目标]

1、学习全诗重章叠句的手法。

2、体会诗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3、引导学生对美好爱情的认识。

[教学重点]

分析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掌握诗歌刻画人物

性格的手法。

[教学难点]

通假字的掌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形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是什么

意思?(指“文学”)还有其他的例子吗?(“唐宗宋祖,稍 逊风骚”)为什么会用“风骚”来代替“文学”呢,这还得从文 学的源头——诗经和楚辞说起。“风”指“国风”,“骚”指“离 骚”,分别是诗经和楚辞的代表,同时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 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二、关于《诗经》

从初中课文《蒹葭》、《关雎》说起

1、看课文注解①

2、《诗经》体例:

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风雅颂中最有文学价值的是风。风土之音 就是各地民歌,国是地域的意思。颂是在宗庙演唱的祭歌。风:“十五国风”160篇。

雅:分“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3、语言及艺术特色:

① 语言:四言的形式,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② 艺术手法:赋、比、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沪之辞也。”(朱熹)

4、《诗经》的地位

《诗经》对中国的文学史、政治、语言、甚至思想上都起 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对于《诗 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 于它的特点,则说“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 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 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 深刻影响。孔子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达至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古代,《诗经》还有政治上的作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经常用歌诗或奏诗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不想说或难以言喻的话,类似于现在的外交辞令。诗经开启了中国数千年来文学的先河,亦开创了中国多年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作品。

三、学习《静女》

1、诵读课文。

学生先自行朗读,再听范读,找出所有通假字。

2、反复诵读。

要求在诵读的基础上弄清诗歌内容

4、自由畅谈,检查学生是否读懂的这首诗。

设置以下问题引导点拨:

①《静女》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

②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③这首诗以谁的口吻来写?如何见得?

让学生从文本中找答案,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④这一场约会谁更主动些?

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女主人公的性格方面

⑤女主人公的形象性格如何?是否一个“静”字能概

括?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及“爱而不见”这一细节

描写,概括人物性格。

⑥姑娘两次送给小伙子礼物,第一次是彤管,第二次

是野生的茅草,你认为哪个礼物更贵重?小伙子更喜

欢哪一个?为什么?小伙子对礼物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这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细读课文,读懂课文,从而

理解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感情。

对于彤管,小伙只说“有炜”,而对于茅草,则是“ 美且异”,并非茅草更为贵重,而是因为茅草是姑娘亲自 到野外采来,“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道出了小伙真心 话。

对于姑娘赠送的礼物,小伙子是“爱屋及乌”。

⑦你如何看待诗中的这场约会?

任学生各抒己见,但要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挚美好 的爱情。

5、再诵读课文,引导学生归纳本诗艺术特色。

教师小结:《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通过“直陈其事”的 手法,来叙写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和对象。由于选材的真实,描写的细致,表达的风格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憧憬和热爱,因而它一直流传至今不衰。整个叙事过程,采 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 现了民歌的特色。同《诗经》的其他作品一样,这首诗基本 句式是四言,但“俟我于城隅”“匪汝之为美”是五言,符合语言的自然节奏,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语言美。重章叠句、反 复的咏唱的手法,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实了诗的内容,又 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加强了所要抒发的感情。

6、背诵

四、课外作业

用现代诗或散文或者剧本的形式改写《静女》。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的通假字、成语。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3、把握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比、兴的手法。

[教学难点]

女主人公性格的变化。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用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静女》向我们展示了一次甜蜜、愉悦的约会,诗中的姑娘是幸福的,因为她获得了心上人真挚的爱情。然

而,在远古时代的奴隶社会里,是否大部分女子都能如此 幸运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诗经》中另一首诗歌《氓》,看看这首诗中的女子命运与静女是否相同。

二、诵读诗歌,识记通假字。

1、试读

2、范读

3、找出所有通假字

匪――非于――吁说――脱(复习“说”字的通假用法)无――毋泮――畔

4、反复诵读

四、强化识记以下字词

1、读音:

将.(qiāng)子无怒(李白有诗《将进酒》)

载.(zài)笑载言(联系成语“载歌载舞”)

渐(jiān)

汤汤(shāng)

2、古今异义:

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年”。

总角之宴.:古义“欢乐”,今义“宴会”。

3、古今同义:

来即.我谋:靠近。如“若即若离”。

贿:财物

以尔车来:你。如“尔虞我诈”。.

女也不爽:差错。如“屡试不爽”(这一成语要讲透)。.

五、反复诵读,对照现代译文,读懂诗歌内容。

忠厚的民,抱布换丝。非来换丝,实为婚事。送你

过淇,直到顿丘。非我延期,你无好媒。请别生气,秋 为婚期。

爬上倒墙,遥望复关。不见你来,眼泪汪汪。见你来 了,又说又笑。你去占卜,话语吉祥。拉你车来,接我和 财。

桑叶未落,叶子肥硕。斑鸠们啊,别贪桑葚。姑娘们

啊,别溺男子。男子沉溺,还可解脱。女子沉溺,不可解脱。

桑叶欲落,枯黄飘零。我嫁你家,吃苦耐劳。淇水波涛,打湿帷裳。我没差错,你却变心。男子无度,感情不忠。

做你妻子,家务全担。早起晚睡,整日苦干。你愿满足,对我粗蛮。兄弟不知,讥笑我憨。静心思考,空自伤感。

原想偕老,今使我怨。淇水有岸,再低有边。少年相聚,尽情欢颜。誓言真诚,未料心变。不念旧情,情绝意断。

六、设置问题,检查阅读效果。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是一

首什么词?采用第几人称叙事抒情的?

2、男女主人公的恋情由谁主动开始?双方态度如何?

3、女子对男子的求婚持何态度?

4、女子被弃的原因是什么?

由此可引导学生从比、兴的角度入手分析。

5、女子的痛苦仅仅来自丈夫的抛弃吗?还有什么?说明

了什么?

目的让学生更细致地阅读课文,文中找答案。

6、女子对被弃最终抱什么态度?

7、你猜猜女子回娘家后会幸福吗?

七、重点讲解“比、兴”手法。

课后练习二

八、识记成语

夙兴夜寐、总角之交、信誓旦旦、二三其德

九、背诵

十、课外作业: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诗歌道听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称“诗三百”。

B、“风”“雅”“”是《诗经》中的三个部分,“赋”“比”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后人把两者合称为“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是批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芤用“风骚”泛指文学。

D、《诗经》又简称《诗》,《尚书》又简称《书》,“五经”是

5指《诗》《书》《礼》《乐》《春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孙老已届八十高龄,仍夙兴夜寐,笔耕不辍。....

B、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不好工....

作的重要原因。

C、他发现运用这种被不少诗人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大白话,居然....

也可以构成诗的美妙意境,让人久久回味。

D、这些年来,他多少次看到那些平日里信誓旦旦,慷慨激昂的人....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文,理清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教具方法:多媒体

诵读法、讲解法、讨论点拨、改写创新。

第一时

教学要点:

学习《卫风•氓》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

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铺陈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春秋赋诗言志,战国著述引诗。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孔子:“诗可以兴(联想政教),可以观(观察得失),可以怨(讽刺政治),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文,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

二、二”节拍)

2、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文。

3、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文,标明疑问。

4、学生质疑,教师解答。

、梳理文叙事线索。

四、具体研习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后明确。

1、从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女子:纯真、热烈、专

一、痴情、温顺迁就。

男子:表面忠厚、殷勤主动、性情暴躁。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的进一步确立,男女不平等现象产生。《氓》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似乎和全文无关,能否删去?若分别改为“女之妙龄,其美也甚。”“女之老矣,其色也陨”,好不好?

明确:不好,这是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重点聚焦: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这种两个相关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间比方就是“比”。

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发下文女主人公年长色衰,惨遭遗弃内容的叙述,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为“兴”。

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化抽象为具体,化无情为有情,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结合后练习第2题)

4、诗三、四、五章刻画了女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勤劳、忠贞,同时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负心丈夫的怨恨情绪。、结合最后一章,全诗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勤劳、温顺、忠贞、坚强、刚烈

6、结合后练习二,从全文看,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全文直陈其事,运用了“赋”的写作手法。也运用了“比”“兴”的写作手法。

五、艺术鉴赏:

板书一:对比的写法

《氓》是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回忆中运用了对比写法。

婚前:生活幸福,性格热情、温柔、纯真。

女主人公

婚后:受尽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板书二:结构图

情节

感情基调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恋爱——热情、幸福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婚变——沉痛、怨恨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决绝——清醒、刚强

六、思考下列问题

1、应如何看待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2、试分析“氓”的性格特点?

3、《梁祝》和《氓》都是以爱情为题材的,但反映的是两类“士”的形象,对此,你有什么思考?怎样认识这一现象?

七、作业:翻译诗歌第六章。

第二时

教学要点:

学习《邶风•静女》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巩固上节内容

1、默写《氓》的前两章。

2、描述《氓》中女主人公形象。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文,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

二、二”节拍)

2、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文。

3、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文,标明疑问。

4、学生质疑,教师解答。

、梳理文叙事线索。

三、探究创新:练习改写《静女》,可以改写成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四大文学体裁中的任意一种!

四、熟读文,当堂背诵。

诗经两首(氓、采薇)达标检测 篇7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愆期(qiān)

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熏陶渐染(jiān)B、涉淇(qí)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自我徂尔(cù)匪夷所思(fěi)C、不遑(huánɡ)象弭(mǐ)归聘(pìn)雨雪霏霏(yù)风靡一时(mí)D、桑葚(shân)棠棣(dì)嗟叹(jiē)咥其笑矣(diē)载歌载舞(zài)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 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竭我盈,故克之 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11、默写:18分(1).,子无良媒。,体无咎言。不见复关。(2).《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的高兴心理的诗句,。(3).《卫风•氓》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的诗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12、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下一个定义。(6分)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釆用的体例。④对中国四千多年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章节选的《诗经》,回答问题。(8分)《诗经•卫风•氓》节选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① 解说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复关”这个词的含义。(4分)

答:

②在本章诗歌中,为什么要刻画女主人公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又“载笑载言”?这样的刻画对全诗来说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②凤团:一种名茶。(1)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3分)

答:

(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

答:

选择题答案:1——10(60分)

姓名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愆期(qiān)

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熏陶渐染(jiān)B、涉淇(qí)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自我徂尔(cù)匪夷所思(fěi)C、不遑(huánɡ)象弭(mǐ)归聘(pìn)雨雪霏霏(yù)风靡一时(mí)D、桑葚(shân)棠棣(dì)嗟叹(jiē)咥其笑矣(diē)载歌载舞(zài)【解析】 A项“垣”应读yuán;B项“咎”应读jiù,“徂”应读cú;D项“咥”应读xì。【答案】 C 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 【解析】 ①“莫”通“暮”;③“泮”通“畔”;④“尔”通“”;⑤“匪”通“非”;⑦“于”通“吁”;⑧“说”通“脱”。【答案】 B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解析】 A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古义:下雪,“雨”为动词。【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解析】 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答案】 C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 【解析】 “孔”意为“很”。【答案】 A 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解析】 A项“二三”数词活用为动词;B项“雨”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日”名词作状语。【答案】 C 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竭我盈,故克之 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解析】 两个“尔”都是代词,代指“你”。第一个“彼”,代词,指“那”;第二个“彼”,代词,指“对方、他们”。【答案】 C 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解析】 ①句的“三”是虚指,“三岁”是多年;②句的“三”是实指,“二三”意为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答案】 C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解析】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答案】 D 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上一篇:新认识,新自我教学设计下一篇:银行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