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2024-10-04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精选8篇)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篇1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0-02-24 17:32:0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行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其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的申请、审批、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人民法院固定刑场建设标准》、《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划》等是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设计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统一计划,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分级实施的管理体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最高人民法院按各自职责指导全国法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立项、计划、实施和监督检查,省级发展改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高级法院负责监督、指导本辖区人民法院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项目审批、组织实施、配套资金、监督检查等工作。项目建设法院负责管理基建财务、招标投标、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及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五条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领导责任制。

项目建设法院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等负责。

第六条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要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执行基本建设的程序分为:前期工作阶段,主要包括制作项目建设书、开展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工作;建设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竣工验收阶段。

第二章 项目前期工作

第七条 项目建设法院根据建设需要提出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必须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地点选择、建设内容与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和社会效益估计等作出初步说明。人民法院基础设施的建设地点选择、建设内容和规模必须执行相应的标准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所规定的内容。

项目建议书应由项目建设法院或项目建设法院委托的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编写。

第八条 项目建议书的审批程序:中、基层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首先由项目建设法院报高级人民法院和同级发展改革部门,由高级人民法院提出项目审查意见(着重从资金来源、建设规模、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初审)。发展改革部门参考高级人民法院的意见,并根据国家规定的分级审批权限负责审、报批。凡高级人民法院初审未通过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不予审、报批。高级人民法院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应先报最高人民法院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报送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报批。

第九条 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即可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编制设计文件和项目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一般是经过资格审定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咨询单位,并要有承担相应项目的资质。投资规模较小的项目可由项目建设法院编写。

第十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总论、项目背景、法院工作实际和发展前景分析、地点选择与资源条件分析、建设方案与内容、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建设期限与实施计划、组织机构与项目定员、环境评价、效益与新增能力、招标方案、结论与建议等。

第十一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评估后按项目审批权限由各级审批部门进行审批。

第十二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项目建设法院可组织编制初步设计文件。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审批意见,以及有关建设标准、规范、定额进行编制,主要包括设计说明、图纸、主要设备材料用量表和投资概算等。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批准后,可进行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由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机构编制。

第十三条 初步设计根据审批权限,由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委托项目评审专家审查后,会同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审批。

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必须委托施工图设计审查单位审查并加盖审查专用章后使用。审查单位必须是具有审查资格,且具有审查权限要求的设计咨询机构。

第十四条 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权限对初步设计进行审查:

(一)地方承担的其中中央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自行承担的项目,由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审查;

(二)地方承担的其中中央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高级人民法院组织评估和审查,批复文件抄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第十五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变更超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总投资10%以上,或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变更超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10%以上的,要重新向原审批机关报批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预算总投资变更超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5%以上的,要重新向原审批机关报批初步设计文件。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法院要规范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申报程序,明确职责,提高项目科学决策水平。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必须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和合同管理。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工程建设要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第十八条 项目建设法院在开工建设之前要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建设准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2)完成施工用水、电、路等工程;(3)组织设备、材料订货;(4)准备必要的施工图纸;(5)组织施工招标投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法院在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批准,建设资金落实,建设准备工作就绪后,应当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项目主管部门及其授权机构申请项目开工审批。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仪器、设备、材料的采购项目,符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范围和标准的,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实行招标。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确需邀请招标或采取其他招标方式的,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一)施工单项合同预算价在200万元以上的;

(二)仪器、设备、材料采购单项合同预算价在100万元以上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预算价在50万元以上的;

(四)单项合同预算低于本条第二款

(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

第二十一条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施工必须依照有关规定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的法院应严格审查监理单位的资质,依照有关规定确定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承担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工程监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 监理机构受项目建设法院委托,对工程质量、投资使用、建设进度等内容进行监督管理。监理机构必须严格遵守工程建设和监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独立履行监督职责。

第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采购都要依法订立合同,明确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责任。

第二十五条 项目建设法院要按规定通过招标确定施工单位。不得授意施工单位将工程肢解发包、转包和违法分包,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

第二十六条 项目建设法院应在项目纳入投资计划并下达第一次项目投资计划后及时开工。

第二十七条 项目建设法院必须严格执行审批文件,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确因客观原因需变更的项目,应按程序向原项目审批单位申请办理变更。

第二十八条 项目建设法院要督促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履行职责,加强对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项目建设法院要会同监理机构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现场工程质量自检制度、重要结构部位和隐蔽工程质量预检复检制度。

项目建设法院要建立健全设备材料质量检查制度,严禁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或不符合设计和施工规定的材料和设备。

第四章 竣工验收

第二十九条 项目建成后,各级计划、建设和土地主管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职能分工和审批权限,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时组织项目的竣工验收。项目建设法院和有关单位必须配合竣工验收工作。

第三十条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文件依据是经过审批机关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纸和说明、设备技术说明书、招标投标文件和工程承包合同、施工过程中的设计修改签证、洽商文件、现行的施工技术验收标准、规范以及主管部门有关审批、修改、调整的文件等。

第三十一条 项目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法院要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审批,并根据批复的竣工财务决算,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对项目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未经项目原审批机关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同意,任何单位不得随意变更用途或擅自处置。

第三十二条 项目建设法院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从项目提出到工程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并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按规定将全部档案移交有关部门。

第五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三十三条 项目建设法院必须建立健全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包括地方人民政府专项建设资金、中央预算内专项(国债)资金以及地方人民政府与之配套的项目建设资金。

第三十五条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项目都必须单独建帐、单独核算;同一个建设项目,不论其建设资金来源性质,原则上必须在同一帐户核算和管理。

第三十六条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必须按规定用于批准的基本建设项目,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第三十七条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有关财务管理办法支付。

第三十八条 建设资金的支付范围

(一)工程前期费用。包括工程项目报建费、招投标费、施工合同鉴证费、消防设施配套费、人防结建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绿化费、工程测量勘察费、保证金、规划设计费、可研费、试验费、监理费、质监费、公告费、增容费、工本费等。

(二)土地征用费。是指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建设使用土地条例》规定所支付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被使用土地上的房屋、水井、树木等补偿费、迁坟费和安置补助费以及土地使用管理费。

(三)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项目建设法院从项目开工之日起至办理竣工财务决算之日止发生的管理性质的开支。主要包括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劳动保护费、工具用具使用费、零星购置费、技术图书资料费、印花税、业务招待费、施工现场津贴、竣工验收费和其它管理性质开支。

项目建设法院管理费的总额控制数以批准的项目投资总概算为基数,并按投资总概算的不同规模分档计算。

业务招待费支出不得超过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的10%。

施工现场津贴标准比照当地财政部门制定的差旅费标准执行。

(四)工程预付款。工程预付款的支付要与工程进度相适应。预付款的数额,建筑工程不超过当年建筑工程量的25%,并按工程进度结算,逐月抵冲工程款,工程竣工时全部扣清。对未签订合同,或不具备施工条件的,不预付工程款。

(五)设备款结算。以签订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金额及正式发票支付款项。

(六)工程款结算。支付的工程款加工程预付款之和达到工程预算的80%时,不再支付工程款。待工程交工验收后,进行全面决算。质量保证金按施工合同规定的比例提留,质保期限满,验收合格后予以支付。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加强项目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和资金的合理、安全使用。

项目建设法院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十条 最高人民法院根据需要组织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专项检查。

高级人民法院要定期组织所辖法院地建项目检查。

第四十一条 对于投资计划执行不力,不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规模,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建设资金或不落实配套资金,以及有其他严重问题的项目和单位,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撤销项目、收回投资、停止安排新建项目等措施,并建议追究有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人民法庭、审判综合楼建设;法官学院、固定刑场、诉讼档案馆、信访接待站建设等基本建设以及与其配套的信息网络建设。

第四十三条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指经批准的包括在一个总体设计范围内进行建设,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有独立组织形式,实行统一管理的基本建设工程。通常情况下是由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单项工程或是一个独立的工程所构成。设计文件规定分期建设的工程,每一期工程作为一个基建项目。

第四十四条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等活动。所谓新建,是指从基础开始建造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家规定也包括原有基础很小,经扩大建设规模后,其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三倍以上,并需要重新进行总体设计的建设项目;迁移地址的建设工程(不包括留在原址的部分),符合新建条件的建设项目。所谓扩建,主要是指在原有基础上加高加层(需重新建造基础的工程属于新建项目)。所谓改建,是指不增加建筑物或建设项目体量,改善建筑物使用功能、改变使用目的,对原有工程进行改造的建设项目。装修工程也是改建。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包括本数。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篇2

农场利用两年的时间开展了农机安全基础达标年工作, 加大投入, 寻找差距, 克服不足, 上水平, 上台阶, 实现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

一、措施得力, 推进了农机安全基础建设工作的开展

农机安全基础建设达标, 是较好开展农机工作的基础。首先, 农场建立了主要领导抓农机安全的推进机制, 自上而下成立相应组织, 领导重视, 齐抓共管。第二, 农场以文件形式下发了《农机工作措施》、《农机监理工作措施》、《农机安全基础建设达标实施方案》、《农机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四个文件, 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验收细则和奖罚措施。第三, 开好三级会议, 签订三级责任状, 真正做到全民动员, 全员参与。

二、宣传到位, 提高了农机安全基础建设意识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明确安全意识, 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首先, 农机监理所每年电视讲话不少于4次, 播放宣传片不少于6个, 每季度通报检查结果1次。全年专题新闻报道6次以上, 共订阅《中国农机监理》5份, 《农机安全报》50份, 发放农机宣传单1800份。第二, 各生产队积极利用广播对农机安全进行重点宣传, 逐户讲解, 对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第三, 在各个农忙季节, 生产队主要领导、相关人员全部配带安全检查员红色袖标, 做到警钟常鸣。

三、强化检查, 确保了机具技术状态完好

机具技术状态的好坏是决定农机具是否安全的直接原因。在大型作业机具使用上, 我们继续实行验收合格证制度。全场轮式拖拉机100%安装了泛光板, 90%以上拖车进行了喷漆整容, 喷放大号, 80%以上轮式拖拉机配齐了安全链、安全销。针对机车较多的特点, 我们逐队、逐户、逐台对机车进行登记检验。

四、抓好培训, 提高了农机人员业务素质

首先, 我们利用冬训、夏训、业务培训的时机, 对全场农机人员进行全面的农机安全教育, 并进行全年不少于二次岗位考核。其次, 结合农业生产, 我们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作为驾驶员的活动日, 采取丰富多彩的节目, 寓教于乐。第三, 所有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

五、加强执法, 为达标年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农场专门组织监理员、安检员进行了专项培训, 通过坚持开展“文明监理、优质服务”, “创建示范窗口”, “满意在机户”等活动, 加强对监理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执法过程中做到礼貌待人、程序合法。同时增加农机监理办事透明度, 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经过努力, 全场机车挂牌率达到98%以上, 驾驶员持证率达到95%以上。

六、加大投入, 奠定了农机安全建设的基础

农场对三库两场电器设备进行了重点整治, 做到电器设备齐全有效, 配电箱“五有”完好。晒场设备、修理设备、传动部位全部配齐了安全网、防护罩。农场还在每个生产队机务区的更房、修理间及晒场的更房, 各配备灭火器2个、禁止烟火等警示标志2个。农场共投资630万元对机务区的“三库两场”进行改造和新建。累计改造库房4320m2, 新建彩钢农具棚3200m2。

七、完善内业, 提供了农机安全基础建设的资料

安全第一, 制度先行。首先, 建立健全14项农机安全制度, 统一制作彩喷图板468块。其次, 全场共新建活动室18个。配齐了相关设施, 保证了各单位农机人员有一个好的学习培训场所。在农机内业管理上, 我们充分做到档案材料齐全, 内容全面, 填写准确, 归档及时, 查找方便。

八、以点带面, 全面推动了农机安全基础达标工作

基础设施项目全风险造价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风险性造价管理;控制;责任方案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种高层建筑被不断地兴建,对于高层项目的基础施工部分来说,做好基础性的处理非常关键。在我国的相关的法律规程中,对于高层建筑的基础设施的施工风险问题做出了重要的阐述,特别是在安全性方面,指出了当今建筑工程的弊端所在,分析了项目出现弊端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我国是一个建筑行业的大国,在基础性措施的建立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1.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性造价管理现存的问题

在我国,建筑基础性的设施和项目在造价问题上存在众多的问题,由于是单价的造价方面,由于采用的材料和基础性的建筑材料不同,再加上施工工艺方面的失误,容易造成施工中造价的风险问题,总的来说,出现问题的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项目风险性造价管理理念方面的问题

国外的一些国家对于项目的风险性造价方面发展比较迅速,特别是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条文,重点对项目的施工过程和总价进行估算和审核。在建筑基础施工的业主和设计单位之间会达成一定的共识,特别是开发商和承包商之间,在风险安全意识方面的重视程度较高。

任何施工单位在施工时都会十分重视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管理,有些单位设定了专业的机构,具体负责对项目的管理受理流程。在我国,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因此容易出现因为安全问题造成的造价超预算的情况。

对于建筑行业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考虑施工方面的风向问题,在大多数的建筑行业管理发达的国家中,项目建筑施工的主体在建筑施工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业主和承包商在项目的申请和改造时,提前做好了预算方面的工作。

尤其是在当今的建设行业中,大量的国有投资的利用以及建筑行业的投资发展,使得原有的计划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各种体制的思想管理模式被不断地强化。在建筑项目的法人单位和代表中,各种业主和开发商从各自的利益角度出发,对工程中的项目进行了整体的研究和探讨,部分的专家认为,在经济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和当前的经济发展决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联系,各种高科技项目的实施,是风险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需要着重的注意。

1.2项目风险性造价管理方法方面的问题

我国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众多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建筑项目的基础施工部分,在项目的风险性角度来说,其管理水平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理论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两个方面来说,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正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这方面的落后,带来了我国在投资项目方面的很多问题,特别是经济造价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保证项目管理的基础性和研发性,研究我国环境中建筑施工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2.建筑基础设施项目全风险造价管理技术方法

建筑基础设施项目全风险造价管理技术方法是一种主要用于对建筑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造价进行管理的技术方法, 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

2.1识别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和风险性造价

主要是找出建筑基础设施项目活动中存在的全部风险事件及其存在的风险性造价。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识别是一项贯穿项目全过程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 通过消除项目风险带来的造价损失和努力增加项目风险带来的造价收益。主要方法有系统分解法、流程图法、分析会议法、情景模拟分析法等。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和风险性造价识别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2.1.1识别并确定项目有哪些潜在的风险

这是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识别的首要工作和目标, 在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和风险性造价的识别工作中首先要全面分析和发现一个建筑基础设施项目的发展与变化中会有哪些项目风险, 并给出一个建筑基础设施项目的潜在项目风险清单。

2.1.2识别引起这些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分析和发现各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它们对项目风险的影响方式、方向和力度的基础上, 还应该进一步给出项目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同项目风险的相互关系的描述和说明。

2.2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和风险性造价的度量

在识别出建筑基础设施项目的各种风险和风险性造价以后, 还必须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这些项目风险和风险性造价进行全面的度量, 以便能够更好地认识项目的风险与风险性造价, 从而能够制定和实施各种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和控制好建筑基础设施项目的全部风险与风险造价。主要方法有度量概率分析法、度量期望值法、度量模拟仿真法及度量专家决策法等。主要的工作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项目风险和风险性造价发生概率度量

分析和估计项目风险和风险性造价的发生概率, 即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的大小。

2.2.2项目风险后果和项目风险性造价大小度量

度量项目风险后果严重程度和项目风险性造价的大小, 即一个项目风险和风险性造价的发生概率不大, 但如果一旦发生, 则后果十分严重, 那么对它的控制必须十分严格。

2.2.3项目风险的影响波及范围度量

项目风险可能影响到项目那些方面的工作, 即一个项目风险发生概率和后果严重程度都不大, 但它一旦发生会影响到项目各个方面和许多工作, 也需要对它进行严格的控制。

2.3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事件的控制

完成了对建筑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和风险性造价的识别与度量以后, 就可以对项目的风险事件采取各种各样的应对措施和开展管理与控制。

2.3.1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事件的控制体制

在开展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事件控制之前要根据项目风险识别与度量报告给出的项目风险事件清单和信息, 制订出整个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事件应对与控制的大政方针、控制程度以及项目风险事件控制的管理体制。

2.3.2确定要控制的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事件清单

根据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识别和度量报告所列出的具体项目风险事件情况, 去确定出对哪些项目风险事件要进行控制, 而对哪些项目风险事件可以容忍或暂不应对和控制。

2.3.3确定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事件控制的责任

分配和落实具体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事件控制责任, 所有需要控制的项目风险事件都必须落实责任控制的具体人员并规定他们的具体责任, 按责权利统一原则去确定项目风险事件的控制责任。

2.3.4制订建筑基础设施项目风险事件的控制方案

由负责具体项目风险事件控制的人员根据项目风险事件特征制订出具体的项目风险事件控制方案。

3.结语

总而言之,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造价水平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发展速度比较滞后,而对于国外的发达国家,各种新兴技术的应用会大幅度的增加项目发展的可行性,促进项目中各种元素的融合及提升。做好项目管理的造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项目的风险,控制项目流程,保证项目质量和稳定性能。

【参考文献】

[1]张晓平.全过程造价管理月报制度的探讨[J].建筑经济,2006(12).

[2]魏新亚,林知炎.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构成的统计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7).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篇4

基层稳,则天下安。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是人民法院的最基层单位,可以说是人民法院“基层的基层,关键的关键”,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承担的责任特别重大,任务十分艰巨。同时,人民法庭植根基层,既处在司法为民的最前沿、化解矛盾的第一线,也处在司法体制改革第一线,是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重要领域,是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人民法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对于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依法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一)人民法庭布局情况

某某法院共设有派出法庭五个,即某某人民法庭、板桥人民法庭、关上人民法庭、金马人民法庭、环城人民法庭,主要受理一审普通民事案件。近三年来,共受理案件8731件,占全院民商事案件总数的55.33%。

某某人民法庭位于某某街道办事处龙马村村口,受理某某、某某、某某三个街道办事处普通民事案件,在某某街道办事处、某某街道办事处各设置了一个巡回审判点;板桥人民法庭位于小板桥街道办事处珥琮社区,受理大板桥街道办事处、小板桥街道办事处、阿拉街道办事处普通民事案件,在大板桥街道办事处设

— 1 — 有一个巡回审判点;关上人民法庭位于关上双桥路371号,受理关上街道办事处普通民事案件,在日新社区设有一个巡回审判点;金马人民法庭位于金马街道办事处金马社区,受理金马街道办事处普通民事案件,在牛街社区设有一个巡回审判点;环城人民法庭位于太和街道办事处昆前路18号某某区司法大楼二楼,受理太和街道办事处、吴井街道办事处以及东二环路以内的部分金马街道办事处地域普通民事案件,在佴家湾社区、永胜路社区各设有一个巡回审判点。

(二)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某某法院下设五个人民法庭中,除环城人民法庭外,某某人民法庭、板桥人民法庭、关上人民法庭、金马人民法庭均有独立办公场所。某某人民法庭办公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6间,审判法庭3个,小型会议室1个,律师阅卷室1间,干警宿舍两间;板桥人民法庭办公面积约48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9间,审判法庭3个;关上人民法庭办公面积约73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5间,审判法庭3个,会议室1个,调解室2个;金马人民法庭办公面积约20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5间,审判法庭2个,调解室2个,值班室1间;环城人民法庭租用某某区司法局办公楼办公,办公面积约30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8间,审判法庭1个,调解室1个。

(三)人民法庭人员和设备配置情况

某某人民法庭现有审判人员5名,合同制书记员3名,人民陪审员1名,安保人员2名,审判人员平均年龄40.6岁,年均办理案件约115件;板桥人民法庭现有审判人员6名,合同制书记员4名,人民陪审员1名,安保人员1名,审判人员平均年龄34.5— 2 — 岁,年均办理案件约108 件;关上人民法庭现有审判人员4名,合同制书记员3名,人民陪审员1名,安保人员1名,审判人员平均年龄41.5岁,年均办理案件约125件;金马人民法庭现有审判人员4名,合同制书记员1名,人民陪审员1名,安保人员1名,审判人员平均年龄48岁,年均办理案件约101件;环城人民法庭现有审判人员4名,合同制书记员2名,人民陪审员2名,安保人员1名,审判人员平均年龄40岁,年均办理案件约92件。同时,五个人民法庭均配备了办公电脑、打印机、公务车辆等,基本满足办案办公的需要。

二、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一是成立法庭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在院党组领导下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做好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院党组每半年听取法庭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情况,专题研究基建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建立健全资金优先保障工作制度,在各项开支紧张的形势下,制定人民法庭基建资金保障方案,及时解决基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基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案办公条件

一是投入中央、省、市、区各级资金678.07万元,新建某某人民法院,改造板桥人民法庭、关上人民法庭、金马人民法庭,更换陈旧办公设备,增添厨房设备,进一步优化办案办公环境;二是投入资金10余万元,在某某人民法庭安装门禁系统和安保设备,在板桥人民法庭、金马人民法庭安装门禁系统,强化安全检

— 3 — 查,保障审判秩序和人员安全;三是统一安装门楣、名称标牌、路口指示牌等法庭标识,方便民众远距离识别,进一步规范法庭的标准化建设。某某人民法庭在全省法院首家安装法庭标识,成为全省法庭标识示范法庭;四是为某某人民法庭添置乒乓球桌、图书,启动小食堂、小宿舍、小果蔬园、小图书室、小活动室的“五小”法庭建设工程,为创建“全省十佳法庭”奠定物质基础。

(三)实施“三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是审判管理网络化,人民法庭与省高院、市中院、区法院实现四级联网,搭建远程电子签章平台,对每一起案件从立案、审理、结案、评查、执行、归档、统计等各个环节均在网上运行,实现对案件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二是庭审活动科技化,充分优化和整合信息网络资源,依托数字化监控体系和现成的网络基础,在某某人民法庭建成数字化审判法庭,实现内网庭审网络直播;三是办公无纸化,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各种材料的起草、签发、印制和政务信息以及下发通知、安排任务全部在网上运作、公布,逐步实现办公无纸化。

三、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

(一)法庭人员配置结构性矛盾突出

某某法院五个人民法庭基本实现了两名法官配备一名书记员的“二带一”模式,但受管辖面积过大或受理案件较多等因素影响,人少案多情况仍未有效缓解。同时,五个人民法庭都没有配备法警,仅有某某法庭配备了人员安检机,各法庭均无X光安检机,当事人及群众能随意进出法庭办公区,不仅庭审秩序难以确保,对突发事件也难以进行有效控制,安全隐患尤为突出。今年以来,五个人民法庭均发生冲击、扰乱法庭秩序突发事件,出— 4 — 警人员均从院机关调配,延误处理突发事件的最佳时机。

(二)法庭规范化建设难以实现

近年来,某某法院从财力物力上向人民法庭倾斜,改建扩建了部分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建设较之相比前三年有了较大改善。但因金马人民法庭、板桥人民法庭办公楼建设较早,环城人民法院系租赁房屋,难以再对其办公场所进行升级改造,不适应当前法院审判工作开展的需求。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除某某人民法庭外,其余四个人民法庭均未配置电子监控、安检设施等设备,未建立数字化人民法庭,信息化建设仍比较落后。

(三)人民法庭设置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群众的需求 某某法院在区划之后,将七个人民法庭撤并成五个人民法庭,审判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法庭管辖人口的增多,人民法庭的工作强度、工作难度和工作压力都明显增加,使有限的司法资源显得越发紧张,此现象在某某人民法庭较为突出。同时,由于板桥人民法庭管辖面积较大,加之长水国际机场及周边配套场所的建立,且板桥人民法庭在大板桥街道办公场所被拆迁,使这些相对偏远地区群众的司法需求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环城人民法庭每年需要缴纳水电费1.2万余元,增加了办案办公成本。

四、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建设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明确人民法庭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对法庭工作的领导与指导

牢固树立加强基层、充实基层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人民法庭工作,强化对法庭建设的领导和指导。人民法庭既承担着立案、审理、执行等司法职能,又承担着综合治理、指导民事调解、诉

— 5 — 调对接等社会职能,其各项工作都与党的农村工作密切相关,他们的工作水平直接体现人民法院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的水平;人民法庭的法官与人民群众的接触最广泛、联系最密切,他们的司法行为和司法活动直接关系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整体形象的认识和看法。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就抓住了人民法院工作的主动权。

(二)明确人民法庭建设的重点,加快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是要抓好人民法庭的队伍建设。及时配足、配强审判力量,切实解决好当前法庭人员不足的问题。努力提高法庭法官的政治、生活待遇,解决好法庭干警职级待遇和法庭人员生活补助等问题,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民法庭法官成长的激励机制。二是要抓好人民法庭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案件数量、区域大小、人口分布、交通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有利于审判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情况,决定人民法庭的具体设置、选址和案件管辖范围,争取把人民法庭基本建设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快对人民法庭办公条件和设施的改善,保障法庭安全,加强基层法庭文化建设,营造便利、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三是要抓好人民法庭的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严格规范从立案到执行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庭领导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并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坚持重大问题、重大案件向党委、政协和人大通报,保障人民法庭建设工作顺利进行;进一步端正态度、提高认识,自觉接受区政协、区人大对人民法庭建设工作的监督,主动向党委、政— 6 — 协和人大汇报人民法庭建设工作情况,积极争取委员、代表支持帮助人民法庭建设工作;虚心接受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监督,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不断改进和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工作。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篇5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6〕26号 【发布日期】2006-03-03 【生效日期】2006-03-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6〕26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工作需要,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

组 长:禄智明(副省长)

副组长:刘福成(省政府副秘书长)

张建华(省烟草专卖局局长)

朱开茗(省水利厅厅长)

成 员:刘远坤(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文 江(省监察厅执法监察室主任)

李 岷(省财政厅副厅长)

帅 文(省水利厅副厅长)

许宾生(省农业厅副厅长)

丁诗建(省审计厅副厅长)

赵继权(省农办助理巡视员)

汲 伟(省农机局副局长)

汤筑强(省气象局副局长)

李智勇(省烟草公司副总经理)

封先庚(农行省分行副行长)

胡世才(农发行省分行副行长)

宋 锐(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烟草专卖局,张建华兼任办公室主任,帅文、李智勇兼办公室副主任。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三月三日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篇6

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工作是法院全局工作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档案工作的好坏,既直接影响到法院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又直接影响到国家秘密、审判秘密的安全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以有效保护。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法院审判任务的日益繁重,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尤其重要,对促进法院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和政治稳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一、法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法院各类档案是法院各项工作真实的记录和历史的再现,是人民法院的宝贵财富。人民法院档案包括诉讼档案、行政文书档案、基建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法医学鉴定文书档案等等。在前述档案中,诉讼档案是人民法院档案工作的主体,是重中之重。它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法院案件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院依法办案的载体。诉讼档案从文体的种类到立卷方法,从档案的收集到实际利用都和其他文书档案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一是诉讼档案材料中有许多证据材料,是孤本,一旦丢失损毁,将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二是诉讼档案的形成过程是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从立案、审理(执行),具有区别于其他专业单位档案的严格司法程序。诉讼档案既是在审

判工作中生成,又是下一阶段审判工作的重要依据,终审档案是复查、再审的必要依据;三是诉讼档案是对审判工作进行监督的重要凭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检察院和法院自身的审判监督庭对案件审理进行监督,都要依靠诉讼档案,没有这个凭证,监督工作就无从开展。

二、法院档案建设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法院档案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原因

法院档案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容易出现滞后的现象,从而约束了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保障档案的安全管理、归档效率和及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存在隐患。(1)档案库房不够。现在档案库房虽然已增加至6间,库房容量16万卷,但现有的库房只够存放往年案卷,按一年增加档案3万卷计算,每一年需增加1间库房才能满足档案发展的需要;(2)派出法庭办公大楼在建设过程中未考虑专门档案库房。现在的档案是在各业务庭(室)先将案卷装订归档再上交档案室统一存放,各派出法庭没有设臵专门的档案库房来制作和存放诉讼档案,给诉讼档案的安全带来隐患;(3)档案室没有完善的配套办公环境。阅卷室、档案验收室、工作人员办公室没有明显的功能定位区分,导致查阅人、交档工作人员、档案人员、验卷人员等集中于一间办公室,不利于档案的保密工作,易造成 档案的泄密及遗失;(4)档案库中的密集架、空调、抽湿机等设备没有配全,有的库房有,有的库房没有,不利档案的长期稳定存放。

2、人才队伍建设滞后。(1)档案工作人员不足。随着我院收结案逐年大幅上升,档案管理工作也日益繁重。从建院之初的几千宗到现在的三万宗,档案人员也从原来的3人到现在的8人,但工作人员仍需要加班加点解决档案的验收工作;(2)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缺失。首先,我院从事档案室工作的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没有一个是毕业于档案管理专业的,他们都是在工作中通过学习培训,逐渐摸索出经验,因此很难对法院档案建设管理进行科学地规划、系统地管理、高效地工作。其次,兼职档案员的工作素质不高。我院现有的兼职档案员基本上是跟案书记员,有些甚至是实习生,他们对案件的整理和装订秉着交差应付了事的态度,文件入卷时材料错乱无序、材料遗漏缺失、目录和卷宗封面项目填写不全、纸张不符合要求、装订不齐等现象常有发生,这给验卷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也延迟了案件归档的时间。

3、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从97年制定《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归档制度》等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开始,至2003年对此制度进行修订后,档案管理制度已经历十年变革,但离档案的综合管理、科学管理、规划管理还有很大的差距。首先,没有一套完整综合的档案管理制度。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比较简单且都是单一的制度,没有很明显地规定各个环节的具体工

作、规范化操作方法、验收的详细标准、档案的公开准则、档案的机密等级划分、档案的通报追究制度等等;其次,没有相应的档案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无论是上岗培训,还是专业技术培训,都没有纳入到日常工作事务类,人员的培训只是靠口头传述,没有实质理论性的指导,缺乏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人员固步自封,不利于今后的发展需要;再次,没有一套符合我院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每年到清案归档的时候,总要催交,各业务庭对案件移交工作不够重视,未把档案管理工作提到重要的日常工作议程中,归根结底是没有一套明确的、长期有效的奖罚激励制度。

(二)法院档案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原因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档案意识薄弱及责任不明确等因素,使档案“久结不归”、“久借不还”等现象已司空见惯。

1、档案“久结不归”。由于各业务庭(室)档案意识非常薄弱,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要性,没有把档案工作作为审判(执行)工作中的主要一环,放在与审判及其他管理工作同等主要的位臵,重审判轻档案,从部门到个人都因为忽视档案工作而没有做好工作的统筹安排,导致档案应及时移送归档而不移送,积压在各业务庭(室)的审(执)结档案逐年递增。有些档案因拖延放臵过久,加之人员岗位变动交接手续不规范,出现案卷散落甚至遗失的情况,这都挑战着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由于业务庭(室)不注重日常档案的管理,到清档时才搞突击战,不仅影响了各庭(室)的日常审判工作,而且给档

案室人为地制造了工作混乱,导致档案室“案卷爆炸”,打乱了各方有序地工作节奏。

2、档案“久借不还”。由于个别庭(室)和个人档案责任意识不强,对借出地档案未能按时归还,且更甚者经多次通知仍臵之不理,久催不还。在往年的档案清查工作中,发现借用人与实际使用人分离,一分借出的档案经借用人、转借人、实际使用人等多人使用传阅,最后由于借用时间长,各相关人员互相推诿扯皮,致使档案下落不明。若相关人员能严格按照借阅档案的相关规定,明确档案责任意识,及时归还,档案借用逾期不还的现象就能杜绝,这不仅保障了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也提高了档案的综合利用率。

三、龙岗法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与成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档案室的工作,也是各业务庭(室)的 工作,更是全院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势必影响我院的整体工作大局。为此,必须把档案工作作为审判执行工作的重要一环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各级领导要统一思想,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到领导要重视;其次,部门负责人要有管理意识,科学地规划本部门的档案管理制度,落实兼职档案员的岗位工作职责;最后,具体工作人员要落实岗位责任意识,及时立卷、装订、移送归档。只有从领导到部门负责人,再到具体工作人员,形成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才能创造档案管理地新局面。

(二)舍得投入,充实基础

由于法院档案管理的复杂性和档案信息的重要性、机密性,我院领导十分重视档案安全保管的保密工作和监督管理工作,并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相关基础设施,这不仅保障了档案的安全管理,还有效地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地效率。(1)我院档案室现有办公室2间,阅卷室1间,配臵了性能优良的IBM电脑及彩色打印机,以及复印机和碎纸机;(2)档案库房增至6间,其中临时库房4间,共有面积567平方米,加大了案件存储容量;(3)对档案库房、阅卷室装臵了电子监控仪器,确保了档案的保密与安全;(4)我院根据国家标准建成了储存量14年左右的密集柜库房,配有中央空调、抽湿机、温湿度记录仪等设备,并装配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备。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明确档案整理移交工作的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制定符合我院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奖勤罚懒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机制,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1)跟案书记员负责立卷归档制度。由跟案书记员负责该案卷的整理装订,由于书记员清楚案件的过程,了解各类案件信息和证据材料,从而保证了案卷归档的各类证据材料完整齐全,避免材料的遗漏,确保了案卷归档质量。但由于书记员需要专心投入到案件的审理、执行工作中,难免在档案管理方面或多或少的造成疏忽

与,以至影响了案卷归档的质量;(2)严格执行装订立卷标准验收档案。对各部门移交的档案,档案盒封面和卷宗封面利用计算机打印,对各部门移交的档案先签收并按规定验收,对不合格的档案,如不利用计算机打印档案盒封面和卷宗封面的,一律予以退回。把合格档案的有关信息录入电脑并打印,由各部门核对无误后,签名确认,以档案室验收合格为报结;(3)借阅档案严格实行审批、登记制度。对于上级法院、其他法院、本院干部及外单位或个人借阅档案,一律以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为准则,实行审批、登记制度;(4)责任明确的奖罚制度。对档案“久结不归”的,实行上报、通报,并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参考;对档案“久借不还”的,在限期内未归还所借档案,又不办理续借手续,对借用人予以通报批评,并扣除一个月的执法津贴;对档案工作取得成效的庭(室)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5)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目前我院档案室编制了《法庭机构设臵及组织沿革》、《人事任免》等12种编研资料,共67本,档案检索目录共68本,所有档案实现了计算机目录检索,实现了快捷、准确地查阅和利用档案。

(四)加强检查,狠抓落实

一方面档案室要加强对各业务庭(室)档案整理的指导工作,定期举办档案知识培训班,以提高兼职档案员对审(执)结案件的立卷、整理、装订的指导工作,同时要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规定的标准验收各业务庭移交的新审(执)结档案,以提高移交档案

的合格率;另一方面,要以一定的形式,如利用电子屏幕、协同办公系统等工具定期公布各业务庭(室)年度、季度、每月移交档案的质量和数量,营造内部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档案管理工作新氛围。

四、龙岗法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下一步构想

以我院“数字法院”建设为契机,从法院审判实际出发,实行立案、审理、执行、归档全过程的实行电子化档案管理模式,当事人证据处理方式将由传统的纸质及复印件的流通方式向电子证据流通方式转换,使我院档案管理工作再上一台阶。

(一)电子化档案管理的实现方法与措施

电子化档案管理模式是指利用扫描仪、电子文档、数字影像视频数据、存储系统以及软件处理系统等综合处理案件所有信息的管理模式。法院将组建独立的证据存储数据中心系统,即经过证据扫描仪获得电子证据图片的电子证据数据库存储中心以及电子文档存储中心。

1、立案阶段。将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核对无异后,由专人负责扫描成电子文档录入系统,并根据生成的案号形成固定的链接,方便法官、当事人在审理过程中的随时更改或查阅。

2、审(执)阶段。法官、书记员可以随时通过身份认证进入该系统进行各类审判活动,避免了在众多的案卷中翻查,也避免了案卷在审理过程中的遗失,使审判工作能更加方便快捷地开展。

3、结案归档阶段。各类案件信息在结案时已排列有序,内容准确无误且符合要求,归档过程只需由专人负责确认打印,自动装订成卷入库保存,彻底减轻了案卷归档工作繁重压力,大大方便了案件归档报结卷宗整理工作,也保证了案卷归档的质量。

4、档案借阅阶段。所有电子证据通过案号索引来进行规范存储和管理,由案件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的各种增减和实时查询,查询人根据所给的权限调阅相应的案卷,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二)电子化档案管理的作用

1、电子化档案保证案卷信息的稳定长期存放。现有的纸质档案对存放环境要求很高,需要恒定的温度、湿度,才能保证纸质档案的有效存放。同时,由于借阅人经常翻阅案卷,会造成案卷破损,甚至页面损坏。采用电子化档案后,能够避免纸质档案的大量翻阅,同时对纸质档案做双重备份,降低纸质档案丢失造成的无可弥补的损失。

2、缓解“案多人少”压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各类案件信息通过电子文件的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随着案件审理的推进,书记员录入的各类裁判文书,以标准格式自动排序到电子案卷当中,法官、书记员通过授予的权限进行增减修改及打印,最后通过系统自动排序打印装订入库归档报结,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量,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3、规范案件管理规程,提高案件管理质量。电子化档案的 管理紧密联系着整个案件的立案、审理、执行过程,只有要求信息录入无误才允许进入下一阶段,直至案件审结,以至于在各个阶段相关信息的获取与保存都得到了合理的录入与规范的管理,保证了审判工作的合理规范及案件管理质量。

4、保障案件信息安全,提高审判效率。案件电子信息在案件管理系统中可以在权限范围内任意流通、实时共享,同时也可实现跨部门、跨机构的业务协同处理,如立案过程中法院与检察院、公安局,审理过程中法院与区政府、人大等部门,执行过程中法院与监狱、国土局、工商局、银行、边防等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联合处理,这将大大提高案件审判效率,实现司法行政的大协同,彻底避免了法院信息化建设“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

电子化档案管理的构想虽然还存在许多攻坚难关,但是在我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各业务庭(室)与信息化技术小组的积极配合下,随着我院“数字法院”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院电子化档案管理模式将付诸实践,从而为加强档案管理,夯实法院发展基础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办公室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篇7

一、人民银行县支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主要特点

(一)项目建设投资、规模不大,但较高的专业标准给设计带来较大挑战

从近几年县支行发行库及营业办公用房建设项目的立项标准看,我省县支行建设项目投资在1100万元左右,建设规模在3000平方米以内;同时发行库面积均要求在400平方米以上,库务用房面积600平方米以上。从这四项指标可看出,整个建设项目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需用于发行库及库务用房。由于发行库的特殊功能要求和建设标准,这三分之一的面积基本上需设置在同一层,且县支行新建发行库及营业办公用房基本上不能考虑地下层或半地下层的建设方式,在核定总面积和发行库、库务用房面积的条件下,在项目设计阶段如何合理的布局好发行库和营业办公用房各自所占用面积、功能的问题较为突出。从目前我省开展的4个县支行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看,在同一建筑主体内由于发行库和库务用房所占面积较大,在设计上容易造成“下宽上窄”的效果,既位于一层的发行库和库务用房宽,二层以上的营业办公用房窄,从整体视觉效果上显得县支行办公楼瘦小,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外形也不够美观庄重。因此,我们在论证评审县支行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过程中,在不突破核定的建筑面积的前提条件下,既要满足发行、保卫部门对库房和库区封闭式管理的要求,又要确保县支行建设项目设计满足业务发展需要,从设计上体现整体协调,美观、庄重、大方的要求,直接造成设计方案的反复调整。

(二)常规标段划分可能导致招投标工作难以开展,也使限额设计不能限额

县支行建设项目投资和建设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建设过程中必要履行的程序直接影响了建设成本增加。按照常规,新建项目通常可划分为五至六个分项工程,即:方案及主体(可含外装)、内装、室外工程、综合布线和安防工程。每个分项工程均包含了设计和施工两个部分,将县支行建设项目按上述分项工程细分后,各分项投资更加有限,但是每个分项工程设计、施工招标并不会因为投资较低而等比例减少或等量简化程序,与投资相对较高的建设项目比较,县支行建设项目招投标成本相对较高,一方面必要的建设程序必须履行,另一方面也造成建设成本增加。如:县支行建设项目方案设计费用,按国家有关标准通常需要30至40万元,但是就设计单位而言,参与投标准备、设计、现场服务等工作量并未减少,因此,从设计单位成本核算的角度考虑,具备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往往不愿意参加县支行设计竞标,而资质较低或未参与过人民银行建设项目设计的单位,通常不能快速理解人民银行建设项目特殊的功能设计需求,这也是导致方案反复调整的原因之一。另外,在县支行建设项目地勘方面,具备较高资质的地勘单位,与县支行所在地地勘单位的报价也存在较大悬殊,虽然都是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收费,但不同资质单位对建设用地地质条件的判断不一致,造成勘探的桩基数量、深度不同,加之我省的县支行所在地又多处于山地峡谷地带,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为确保地勘结论的科学性,为项目设计打牢基础,我省在县支行建设项目地勘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也相对较高。

最后,为有效控制建设投资,在县支行建设项目设计竞标时,我们通常建议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实行限额设计。但按现行建设项目标段划分,设计方案及主体阶段中标的设计单位往往只对主体(部分含外装)进行设计,而诸如内装、消防等其他部分投资仅只是凭经验估算。第一阶段的设计给后续分项工程预留了一个大概的空间,但实际施工管理中,由于施工工艺或用料变化、甲方功能需求补充或变更等原因,第一阶段不可避免的挤占后续分项工程投资,也造成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类设计变更或签证问题,不利于建设单位投资核算及控制。同时,也可能造成建设单位为避免项目超投资而被迫压低后续分项工程建设标准;或者减少一些不太重要的功能部位。在此基础上,后续分项工程的限额设计可能因为标准过低而不能通过审查,一方面导致设计周期过长,两标段间隔时间过长带来工期延误赔偿等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建设单位请求增加投资的动机也越来越强烈。

(三) 人民银行内部各职能部门专业功能需求需进一步协调统一

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对地市中心支行发行库建设及安全保卫管理有较为清晰的规定,但是由于人民银行近十年来鲜有县支行建设发行库及营业办公用房,加之在分级管理体制下,总行没有直接对县支行发行库和库务用房设置、安全保卫配置制定统一标准,人民银行目前使用的运钞车、叉车、升降装卸平台等也存在多种规格型号,因此,在县支行发行库及库务用房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各业务管理职能部门也在围绕上述问题不断地探索,但对县支行而言在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后,主要根据过去的管理经验拟定设计需求书,这样的设计需求通常难以满足上级行对发行保卫工作和管理要求,加之县支行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要通过从县支行到地市中心支行和省会中心支行自下而上的三个级别审查,造成业务管理职能部门审查设计方案时,上级行业务管理部门按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对设计方案提出修改建议,上下级行之间在设计思路上难免存在不一致。

(四) 基本建设管理各主体职责需进一步明确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县支行建设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县支行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由地市中心支行组织。招2012年第12期中旬刊 (总第501期) 时代Times投标工作是建设项目最主要的管理控制环节之一, 由地市中心支行组织招标从程序严密性、投标人资质、发挥监督效力等方面有极大的帮助,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制度规定对外签订合同的主体是县支行, 招标文件和合同对外签订前也要履行一定的内部审查程序, 但就招标事项而言招标责任的主体应该是县支行又或州市中心支行;二是实际操作中存在对各分项工程划分不同的标段, 但各标 (合同) 段如何有效的衔接, 特别是对各标 (合同) 段交叉重叠部分的审核职责, 应由县支行或地市中心支行负责需进一步明确;三是地市中心支行会同县支行对投标单位资质、信誉、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考察。但就实际操作性而言, 目前可通过人民银行内部征信系统对投标人信誉进行考察, 通过互联网查询建设信息公告等查询投标人实力, 但现场考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主要是考察投标人业绩投标人往往推荐施工效果较好的工程进行考察, 不能真实反映实力, 另外, 现在的建筑装饰企业已突破了地域限制, 有的非本省企业来投标, 只能看书面材料, 现场考察难以实施, 因此并不能全面掌握投标单位资质、信誉、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 且考察中县支行和地市中心支行如何划分各自职责也需进一步探索。

(五)专业人员的缺乏导致项目管理的整体规划性较差,进度推进缓慢

在人民银行县支行建设项目中,总行是投资者、省会城市中心支行是立项者又是决策者、地市中心支行和县支行是项目建设的具体管理者,县支行同时又是使用者。项目立项后,各建设单位成立领导小组和基建办,具体管理项目,组织实施。沿袭了政府部门一贯的“项目开了搭班子,项目完了散摊子”、“只有一次教训,没有二次经验”的管理模式。为避免“三超”工程,“胡子”工程,“豆腐渣”工程的出现,人民银行设计了一系列内部监督管理控制措施,近年来我省未出现过“三超”,也未出现过质量问题,但是建设项目进度推进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仍然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究其原因缺乏专业管理人员是根本。县支行受职工人数限制,加之人员老化,工作中从未接触过基建管理等客观条件限制,因此在整个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都没有明确清晰的管理思路和概念,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往往由建设项目的开展而被动跟进。因此项目管理质量往往取决于具体管理人员的基础素质和态度,所以同一辖区不同县支行建设项目的管理质量可能大相径庭。

基于这样的现实,项目的整体进度规划质量不高,制定的进度计划往往流于形式。最典型的表现是,设计方案审查不过导致多次反复、投资概算编制粗糙导致反复修改、投资核算不准确影响下一阶段设计。在日常管理中,由于业余选手对阵专业选手,也可能出现签证不全或签证过多等情况,进而影响后续决算审计。因此县支行建设项目建设期过长的原因包括:报建准备期过长、设计周期过长、两标段间隔期过长、审计周期过长四个方面。

二、现行管理模式改进项目管理的几点措施

目前我们在总行及建设主管部门的管理框架下推进各县支行建设项目,针对县支行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不断探索改进,以提高建设效率,强化管理职责,主要措施如下:

(一)通过全省统一招标采购勘察设计单位提高设计单位档次、降低招标成本,缩减招标周期

随着我省县支行建设项目建设工作逐步展开,各地市中心支行纷纷反映由地市中心支行组织设计招标难度较大:一方面由于项目规模限制以及人民银行对设计单位的资质限定等原因,具备一定实力和资质的设计单位不愿参加县支行建设项目设计竞标,设计招标经常出现投标单位达不到标准(数量或资质)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人民银行发行保卫管理要求较为特殊,一般的设计单位在设计之初通常不能准确理解发行库及库务用房设计要求,导致方案的反复修改,既影响项目进度又不能实现设计方案最优化。

为有效推进县支行建设项目,昆明中心支行对以前参与过我省人民银行建设项目设计的部分单位进行了解,综合目前设计市场及金融Finance NO.12, 2012 (CumulativetyNO.501) 我们项目规模及项目管理要求, 最终由昆明中心支行通过招标方式采购2家设计单位作为我省县支行建设项目设计服务单位。

(二)协调发行、保卫部门统一设计标准,避免设计方案反复修改

为统一新建县支行建设项目设计理念及标准,确保县支行建设项目既能满足支行履职需要,又能实现我们特殊功能需求,同时避免反复修改论证延长设计周期,影响项目进度。昆明中心支行组织货币金银处、保卫处分别拟定了新建县支行建设项目发行库设计标准和发行库安全保卫设计标准初稿,然后组织各项目行分管基建工作的行领导、基建办主任及相应地市中心支行“县支行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分管行领导、会计财务科长,发行、保卫相关人员和昆明中心支行招标采购入围设计院设计师代表就发行库设计标准和安全保卫设计标准进行讨论、协商。通过协调会议,基本解决了我省新建县支行设计工作面临的困惑和难点,就县支行发行库及库务用房基本功能配置及标准达成一致,为下一部设计进度的有效推进奠定了基础。

(三)指导县支行合理划分标段和投资,紧密衔接各分项

传统管理根据项目建设的阶段性划分标段,这种标段划分的优势在于招标文件和合同的编制,可以根据各阶段工程的特点突出管理重点,比如主体施工阶段管理重点在于结构安全,合同管理强调隐蔽性工程的施工验收、风险承担等。根据各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基础条件选择固定总价合同或者采用清单计价。

县支行建设项目由于投资规模限制,标段划分过多过细一方面增加招投标成本,也可能由于成本过高导致招标流标等延误工程进度;另一方面,每增加一个标段就增加一个专业对手,增加管理协调难度。因此,对县支行,在分解项目分解投资时,我们不建议划分过细,避免多个施工单位共同施工时太多的协调,也减少各分项工期分配导致的时间衔接冲突和前期项目对后续分项投资控制带来过多影响。

(四)老项目带新项目,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县支行人员少,年龄结构偏大,绝大部分从未接触过基建项目管理。人民银行业务与建设、土地、规划等部门联系很少。因此项目一经立项,各行临时抽调人员组成基建领导小组和基建办公室,无论人民银行内部基建管理规定,还是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均是空白,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根是陌生。在现有管理框架下,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将最直接的经验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献给这些新手。

鉴于我省临沧市中心支行新建发行库及营业办公用房项目2011年刚建成投入使用后,各方面运转良好,通过总行委派审计,在管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提高我省在建项目单位基建管理的思想认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操作程序,9月初,昆明中心支行协同临沧中支共同组织了“云南省人民银行县支行新建发行库及营业办公用房建设项目现场培训班”,我省地市中心支行、县支行在建项目分管基建工作的行领导、基建办主任参加了培训。通过现场踏勘临沧中支新建发行库及营业办公用房、听取临沧市中心支行基建管理人员介绍现场管理经验、查阅基建档案资料、互动交流答疑等形式,有效提升各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各建设单位基建管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三、对未来改进管理方式的几点探索建议

前述管理办法和措施,均是在现有管理框架下问题推动型的被动应对。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说到底是一种合同管理,参与各方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前面我们多次提到标段划分,究其根本,是将一件事情根据需要进行切分,切分的结果是各个切缝的处理问题。对于不具有专业知识的建设投资方,切缝处理是最大的风险点。

为专业化应对风险, 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从传统的业主自行管理模式发展演进, 到20实际90年代出现了业主委托承包商承包建设 (EPC) 模式和业主聘请管理承包商 (PMC) 模式。EPC模式主要由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及试运行服务, 也就是俗称的“交钥匙”工程;PMC模式将合同内容扩展至项目可研阶段及融资等问题。PMC模式已在国内外政府投资项目中运用, 结合我国政府投资的2012年第12期中旬刊一些特殊要求已演变为中国的“代建制”模式。

(总第501期) Times 200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代建制可以理解为是通过招标方式或由业主方委托有资质的专门管理机构, 对工程项目实行专业化、社会化管理, 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采购、监理及施工等工作, 按建设计划和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 直至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单位使用的一种制度。

(一) 县支行建设项目实行代建制的可行性

从代建制在我国的起源和各地方实施代建制的情况来看,政府投资代建制具有下列特征:

1.代建制管理方式一般主要用于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项目,即由政府单独或者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性资金建设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项目。

2.代建管理的主体应当是代建企业。项目代建管理制度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权力与市场资本过近的问题。

3.代建企业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确定。代建制是基于建设体制中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督“四分开”的思想提出的,也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方向。作为项目管理者的代建人,与投资人/投资主体分离,投资人/投资主体负责投融资,代建人负责建设管理。

县支行建设项目推行代建制,从理论角度的可行性:

一是县支行属于中央单位派出机构,县支行建设项目为非盈利项目。

二是就项目融资而言,县支行建设项目是在总行批复,建设资金有可靠的保障,不存在需要代建企业考虑外部融资问题。

三是代建制解决了人民银行基本建设项目专业管理人员匮乏的问题,有效规避了“项目开了搭班子,项目完了散摊子”、“只有一次教训,没有二次经验”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同时,也可利用合同约束及代建企业的专业化特点,加快工程进度,避免马拉松工程。

四是代建制通过市场竞争选取代建企业,符合中纪委、中治办工程治理要求,一方面有效保护人民银行干部,另一方面让县支行有限的工作人员专注于本职工作,只需对代建行为实施必要的监督。

(二)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代建模式及利弊分析

按照代建人的选取方式,代建制的又分为集中代建和分散代建两种,其中集中代建是指成立专门承担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任务的事业心机构。分散代建分为有限选定代建人和公开招标选定代建人两种。

代建管理方式可以分为全过程代建管理方式和两阶段代建管理方式。其中两阶段代建包括第一阶段建设前期阶段和第二阶段建设实施阶段代建,一般适用于投资规模较大的政府项目。

根据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在我国的实践,典型的代建模式有三种。分别为以厦门、北京为代表的代建模式(公开招标),称为北京模式;以上海为代表的代建模式(政府—投资公司—工程管理公司),称为上海模式;以深圳为代表的代建模式(成立直属事业单位),称为深圳模式。

1.北京模式。以北京和厦门为代表的政府投资代建模式,简称为北京模式。由2004年3月1日《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试行)》可知,该模式具体做法是:在项目建议书批复后,北京市政府项目审批部门通过招标(也可分前期和实施两个阶段)与使用单位、代建单位三方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在合同中主要就委托人和代建人的权利、义务进行描述,及约定有关赔偿事宜等。如北京回龙观项目,由北京市发改委与代建单位签订委托代建合同;委托人与使用人、代建人三方签订项目代建期间的合作协议,明确三方的权利,即明确委托人是项目的决策人,使用人只具有建议权和监督权,代建人负责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等。通常称这种代建方式为分散代建。

北京模式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代建单位。该模式的特点是: (1) 对代建实施的性质有比较清晰的界定, 即按照项目的投资属性、金融Finance NO.12, 2012 (CumulativetyNO.501) 经济属性将其界定为市级财政性投融资的社会公益性项目 (即非经营性项目) ; (2) 该模式对代建范围的资格规定比较宽泛, 没有专门设定代建类的资质, 有利于形成项目代建任务的竞争机制; (3) 在对项目投资的控制上, 该模式约定了明确的奖罚规则, 有利于控制投资。

2.上海模式。上海市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于2001年启动。根据市政府关于建设体制要实现“政府组织,企业运作,市场竞争,形成合力”的要求,出台了《关于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主要做法是,在市政局、水务局、环卫局、交通局中确定一定数量单位为首批承担政府投资项目工程管理公司,政府(部门)负责对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资质认定、内部管理、考核办法、取费标准、注册资金等方面内容进行研究。各行业具体管理办法有所不同。上海的代建制管理模式确定为“政府-政府所属投资公司-工程管理公司”的三级管理模式,实现了政府投资职能、投资管理职能、工程管理职能的分离。改革模式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内部委托、市场运作,汲取委托低成本和市场高效率之优势。受委托的11家工程管理公司由管理部门确认,既改进了管理手段,也不局限于固定的某一单位,有利于有限竞争、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和承担更复杂、大型的工程项目。

上海代建制模式的本意是解决专业化及委托代理问题两个难题。因而,改革的范围广,不仅包括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的改革,还包括政府工程投资领域的改革。将两个问题的改革结合在一起考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即往往由于前一改革问题的界定不清,而导致后一问题改革时各方职能的界定不清,从而引发各方在代建制改革中面临困境和争议。

上海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引入“政府投资公司”这样的第三方作为委托方,代建制已不局限于政府投资工程,可以扩大到社会投资的基础设施工程。

3.深圳模式。我国实践中比较早的“代建制”应该是类似于香港模式的深圳模式。即政府出资人将项目委托专门成立的政府事业部门管理的模式。深圳的工务局相当于代建制方式下的政府委托的“代建方”,由它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管理,实质上是代建制的一种模式。据调查,深圳市工务局组建不到4年的时间,共承建了深圳会展中心等十余项工程,总投资66亿元。

深圳市工务局为建设局直属事业单位,副局级待遇。政府投资工程由政府财政拨款,工务局负责承建,使用单位负责提出项目功能设计要求,并派人参与项目的设计审定和工程竣工共验收。市建筑工务局代政府行使业主权利,对工程前期工作、设计委托、施工、监理单位的确定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等全方位、全过程负责,一律实行“交钥匙”工程,统称这种代建方式为集中代建。

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政府“自营”,从大的分工来看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中心是没有投资决策权的政府内部机构,与政府投资决策机构的关系是内部委托关系,可以采用行政命令等手段进行管理,其优点显而易见,即委托成本低,操作灵活。委托代理理论也认为,组织内部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比组织之间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来得小些。不论从多大范围、什么角度看,激励都是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

和最困难的职能,虽然深圳模式委托成本较低,但组织成本高,随之而来的激励问题带来的组织成本和运作成本不见得低。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属于政府“事业单位”,在企业缺乏竞争的情况下,要判断其工作是否有效率就很困难,资源往往不会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三) 人民银行县支行建设项目可采用的代建模式

人民银行作为金融监管部门,不同于各地方政府部门,上海模式和深圳模式均不是人民银行可以借鉴的模式,因此唯有以市场为基础的北京模式可供人民银行借鉴和参考。

根据代建合同所约定的责任主体的不同,代建模式又可划分为:代建单位向使用单位负责的制度模式和代建单位向投资人负责的制度模式。

代建单位向使用单位负责的合同模式,代建合同主体为代建单位和使用单位,代建单位直接向使用单位负责,代建费、工程建设费最终由使用单位审批,全部资金最终由投资人划拨。关键的决策由使用单位把关,使用单位为项目法人。握有项目操作的主导权、真正的决策权。使用单位真正负责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的筹措、还贷与管理,代建单位的管理酬金由使用单位审批支付,而且代建单位的工程履约保函的受益人为使用单位。在这种代建模式下,代建单位没有真正的项目全权代建管理的权利,难以承担超投资的责任。

代建单位向投资人负责的三方合同模式,代建合同的主体为投资人、代建单位和使用单位,代建单位向投资人负责。代建单位投资方面的管理直接向投资人负责(奥运项目采用该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仍有使用单位的参与,代建单位的法律地位没有真正十分明确,但实际建设过程中为事实上的项目法人,代建单位承担投资以及工期、质量三方面的经济责任。而且在建设资金的管理上,由投资人按计划直接拨付给代建单位,由其按规定审批划拨使用。这种模式代建单位可以根据现场管理的情况对投资内部调整及规划,对代建单位的权利和责任界定比较清楚,易发挥三方积极性,相互制约。

就县支行建设项目而言,县支行是直接使用者,总行是投资者,中间包括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地市中心支行两级管理机构。就现有合同模式而言,代建单位向使用单位负责的合同模式显然不适用于人民银行县支行建设项目,原因包括:县支行现有人力应付传统管理尚显不足,更没有能力应对新的合同管理模式。同时,此种管理模式仍然需要县支行对代建单位进行管理,不能实质上降低县支行管理要求;县支行仅有一个项目,不具有借鉴、复制的可能性;县支行也没有能力解决项目功能设置冲突协调问题;县支行对必须的投资变更没有决策权。

代建单位向投资人负责的三方合同模式既有使用单位参与,又发挥代建人专业特长,同时投资增减的奖惩条款起到激励约束作用。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作为县支行建设项目的立项人,是县支行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地市中心支行作为县支行建设的决策者和具体管理者,是县支行建设项目的直接责任人,但是,由于不同省市建筑市场情况差异较大,就县支行发行保卫设置标准而言,各省市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可由省会城市中心支行通过公开招标选取代建机构,并由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作为合同主要责任主体,即可兼顾投资调整问题,也方便设计方案审核协调。同时,结合县支行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考虑,也可选取个别基础条件好的县支行试行代建制。

摘要:随着我省县支行建设项目的逐步推进,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也对应采取了一些解决措施。本文总结了县支行管理中所预见的问题和所采取的解决措施, 通过比较国内不同的“代建制”管理模式, 提出以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为主体, 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代建企业, 并通过合同设计,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由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县支行和代建企业共同签订三方代建合同, 实现专业化管理, 避免多方参与带来的工期过长以及责任不明的问题。

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资金管理

一、前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的财政资金管理体制,必须要合理的构建比较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必须要能够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必须要与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相详细。当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资金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寻找到更加确切的,能够对财政支农方法进行改善的对策。据此,将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的财政资金具有较高的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亦能够为我国基层政府财政体系改革提供比较完善的制度保障。由此可见,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资金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管理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对财政资金进行恰当的、科学的管理。但是,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的财政资金管理却比较滞后,由此导致了农村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比较低下。基层政府的各个部门职能与事权均进行了划分。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财政资金来源却比较多样化。此时,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财政资金基本上呈现着相互交错的状态,管理缺少针对性和清晰性,情况比较复杂。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管理亦并未对该种状态予以重视,做出相应的调整,管理模式仍旧以分散化为主。此时,财政资金的投放与使用在个别时期出现了重复的现象,使用效益十分低下。

2.财政资金存在漏损、挪用、截留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管理当中,存在着诸多财政资金漏损、挪用、截留问题。首先,在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中,城乡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此时,城市当中的部分经济活动已经逐步延伸至农村,将地方的支农资金“挖”走。该种情况使得当前我国地方的支农资金出现了严重的分流与流失现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的财政资金总量并不充足,失衡情况较为严重。其次,我国在支农方面投入的财政资金数量比较大,但是在事实上能够真正拨付到农村的财政资金却十分有限,主要由于部分基层政府与单位进行了层层的截留,使得农村的财政资金十分紧张。最后,我国部分农村的柚子机制存在缺陷,农村财政资金在投入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仅重视投资规模的扩大,并未重视对客观与经济规律进行思考。在盲目的进行产品与项目开发当中,使得大部分财政资金不断流失。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财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缺少财政资金管理的认知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的财政资金,基本上由国家以及地方的财政与行业部门进行相应的拨付。在实际拨付操作的过程当中,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并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相互的协调。此时,财政资金的拨付不能够及时到位,资金的使用效率亦比较低。另外,由于个别基层政府的个别部门,对财政资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财政资金管理缺少明确的认知,经常会出现挪用且滞留财政资金的情况。此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便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导致财政资金大量流失。

2.基层政府违规使用财政资金

基层政府对财政资金进行违规使用现象众多。个别基层政府在财政资金的拨付与管理方面仍旧沿用着比较传统的制度,并未做到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作出恰当的调整。一般,下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进行使用时,并不会受到相应的约束机制加以约束。上级则只负责进行财政资金的拨付,并未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方向进行了解。此时,资金挪用、挤占等现象必然发生。另外,由于个别基层政府对于曾经出现的约束失效情况并未予以相应的处理,使得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财政资金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加之大部分基层政府受到财政资金的现实约束,均会选择将财政资金投放至收益较大、见效较快的产品与项目当中。此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管理便逐渐被忽略。

3.制度与道德规范失效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比较低,与相关制度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失效存在着一定必要的联系。法律与社会的约束均属于财政资金管理约束的重要手段。法律约束以及社会规范出现了失效的情况,则必定会导致财政资金管理当中出现一定越轨与违法行为。人类对规范进行遵守主要出于利益原则。同样,规范亦会在外在的行动当中不断形成。部分基层政府在财政资金的管理当中所采取的行动并不利益公众利益,主要由于社会规范与法律约束失去了其应有的效力。另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较长的周期,且大部分建设均存在着不透明的特性。农村民众在短时内并不能够对政府的财政资金管理违规行为有所察觉。此时,个别基层政府在合谋下将会使制度与道德规范失效。

四、农村基礎设施建设中的财政资金管理措施

1.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决策系统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投资决策系统加以保障。该投资决策系统主要包括了专家团和人民代表大会。其中,专家团主要负责对重大的农业项目进行论证,进而制定并且选择较为合理的投资方案。第一,申请农业项目资金的单位必须要委托比较专业的中介咨询机构,进而做出充分的调查与研究,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拟定报告。第二,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项目进行财政资金投入,必须要保证决策具有民主性。另外,人民代表大会必须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其预算管理的职权。一般,县级以及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需要对相关的项目财政预算报告进行审查与批准。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管理体系

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管理体系方面,基层政府可以建立一定的专户管理制度。各级政府应当设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出专项资金,按照每一个项目的预算进行财政资金的支付。采用该种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快财政资金的运转效率,保证每一个建设项目的财政资金均能够按照预算足额到位。与此同时,保证每一个项目的财政资金账目均具有一定的透明性,便于对财政资金进行检查、监督与管理。此外,亦需要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在此情况下对每一个项目的每一笔财政资金使用、实际效益进行跟踪管理,便于保证工程质量与最终的效益。

五、结论

综上所述,财政资金支持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进行管理刻不容缓。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的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着管理滞后,以及财政资金存在漏损、挪用、截留等问题,与缺少财政资金管理的认知,基层政府违规使用财政资金,制度与道德规范失效等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管理必须要从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决策系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管理体系入手,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与透明度,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婷.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投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3(03):84-85.

[2]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PPP)研究专业委员会课题组,贾康,孙洁.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积极探索新管理模式——PPP[J].经济研究参考,2014,05(13):28-35.

[3]吴清华,冯中朝,李谷成.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与管护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以灌溉设施、农村公路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07(04):248-255.

[4]庞钊珺,张恒.完善财政投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制度的建议[J].经济师,2012,09(09):12-13.

上一篇:写妇女节的作文三年级下一篇:找春天优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