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办法

2024-10-13

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办法(通用10篇)

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办法 篇1

如何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

岳阳市岳阳楼区东方红小学陈党荣

各位老师,大家好!

先请大家看一组数据和一个故事:

有关方面抽样调查显示:75%以上的双亲家庭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存在心理障碍的只占1.2%;而单亲家庭子女经常处于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的则占61.43%。单亲家庭子女人格障碍患病率达11.76%,为双亲家庭子女的5.9倍。

在某小学六年级的一次命题作文《快乐是……》中,11岁的小明以《快乐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题,记述了自己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复杂情绪。文中写道:“快乐其实就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每天一家三口人在一起吃晚饭。我经常在梦里梦到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欢声笑语地玩耍,可是,这对我来说是可想而不可做的事。” “如果,老天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选择出生在一个没有母爱或者缺少父爱的家庭。”

家是驿站、港湾,是孩子成才的一块沃土。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心理人格的发展之端。当代欧洲一名著名心理学家这样说:“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可见,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发展正常、健康的必要条件,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反之,没有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孩子,思想行为上也就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残缺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

一组数据和一篇单亲家庭孩子的令人心酸的作文引发我们对单亲家庭孩子更深切的同情和更深层次的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提到单亲家庭,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著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缺少完整的家,往往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自闭、自卑、自责、焦虑、抑郁、妒忌和逆反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往往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被忽视,形成具有以下几种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孩子。

自卑型。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不光彩的事,单亲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们在闹别扭的时候,此时会更觉得自己是如此势单力薄。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在想,我要有父母在身边,我才比你强呢!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这类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孤独型。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们活动。舍予同学,小时聪明灵活,读小学时父母闹别扭,延续有五六年,在这几年中,好心的邻居总是把舍予带到自家与孩子一道完成作业,久而久之,舍予同学与双亲之间拉开了距离,失去了家庭对他的正面引导,而在同学家里做作业又有寄人篱下之感,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直到高中,父母虽然和好如初,然而在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创伤却难以抚平,负面影响明显,上课从不发言,想说而忸怩作态,初中时看过不少不健康的图书、画片,玩过黄色电游,并且临摹,由于家长没有及时正确引导,上了高中还在受到这些影响,不时对同学有下流的小动作,学习成绩不能上升,不热心公益活动,组织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渺茫型。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女生甲,由于父母离异,与外祖母同住,外祖母心疼这孤苦伶仃的外孙,很吝啬使用批评词汇,造成了外孙子的固执己见,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作为老一辈工人的外祖母,自然不懂现代科学文化,根本谈不上辅导她。对外孙女的学习想关心却无能为力,常常是被外孙女哄得没奈何。孩子胸无大志,行无目的,不思学习,贪图享受,羡慕豪华生活,追求影视明星,在九八“泰坦尼克号”热中,她连续看了六遍,老师问她影片的主题是什么,看了有何启示,她却一字不能谈。“那为什么要看呢?”“大家都看嘛!”外祖母有时也劝劝,得到的回答是:“你不要对我抱什么希望,反正父母也不管我,读书考学校,那对我太渺茫。”

独尊型。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有的学生不但不叫继父母,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叫。这类学生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是思想教育的重头。

逆反型。单亲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因而也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总之,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学生文某,母子本系农村,继父为高工,继父凭着高工的职称,把文某母子迁到城里,但这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组合家庭里,行为没有约束,从来没有叫过父亲,其实继父非常关心文某,一周来学校一次,对文某的教育不厌其烦。但是我们看到,老师和继爹教导他时,他一是眼望窗外,二是三缄其口,最后对继父的千叮咛,万嘱咐报之一句:“晓得,还罗嗦什么?”他不爱家庭常常是很晚回家,甚至不回家,放假也背着书包在学校内外玩,借口说是学校补课。用钱没有节制,常常以谎言骗走家里很多钱。与同学在外面抽烟、喝酒,家里不给钱就吵,有时甚至向老师借钱却从来不还,对这类学生如果放松教育,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

尽管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存在一些问题,但和其他所有孩子一样,他们也具有聪颖可爱的天资、活泼天真的本性、好学上进的心愿、喜交朋友的心理……社会学家们的调查也表明:非常态的家庭并不意味着其家庭教育必然存在许多困难或不利条件;而正常完好的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优越性也只是相对的。

因此,单亲家庭的子女能否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很大程度上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周边环境来决定,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同样可以塑造出色的人才。事实上,很多明星就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比如周杰伦、徐若瑄、李文、梁咏琪、孙俪等。他们的成长经历都值得单亲家庭学习借鉴。所以,教师要引导家长认识到即使夫妻双方离婚,作为孩子的父母,也要根据家庭变故的现实,解决好子女的教育问题。

一、做单亲父母真诚的朋友,帮助有针对性地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接触过一些离异的父母,总体感觉他们对于离异这样的事情不好意思和教师沟通。一来认为离异不是一件好事,面对教师难以启齿,而认为当教师知道孩子父母离异,教师会另眼看待孩子,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宁愿遮遮掩掩也不告知教师;另外作为离异的父母,他们为了避免和孩子之间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也不愿意真诚而坦率的和孩子解释离婚的事。但是孩子和其他人的交往中,常常又不得不面对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询问。孩子由于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往往不知所措。所以作为教师,当知道孩子父母离异以后,可以恰当地介入,本着为孩子健康成长着想的原则,以家长能够接受的方式,通过面谈、短信、电话和QQ交流等多种形式开诚布公地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建议家长: 1.向孩子耐心解释造成不完整家庭的原因。

(1)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平心静气地接受夫妻离异的现实。这样,你才能坦然地面对孩子,告诉孩子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这种生活和原来相比会有一些不同,你们需要做一些调整来适应;你们还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你们共同努力去克服。但无论出现什么问题,爸爸妈妈都像以前一样爱你,这一点是永远不变的。

(2)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

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让他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你很多创痛的人合作,可能极不情愿,但不能把父母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毕竟双方都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无法抹去。如果把仇恨强加给孩子,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还会使孩子长大后失去爱心。所以,父亲或母亲需要以理性和宽容来对待曾经伤害你的人。抚养孩子的一方要允许孩子与另一方联系,不抚养的一方则要多来看望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一起,但对自己的爱没有变。

所以,父母只有首先自己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的婚姻生活,才会有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子女的教育。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可见,只有开朗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开朗的小孩。2.谨慎对待子女的教养,注意科学的教养方式。

(1)注意不要过度保护。

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父母者常常会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关怀备至。孩子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自己的生活安排和学业计划操心,一切自有爸爸或妈妈代作主张。日子一久,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脆弱、依赖,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单亲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

(2)切忌期望值太高。

缺少了配偶,不少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着过度的压力,心理负担沉重。有的家长把全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自己节衣缩食,忍辱负重,寄希望于孩子的明天。一旦孩子表现不尽人意,其气恼、忧怨一齐涌上心头,有的恶语相向,有的拳脚相加,更有甚者不理不睬,说出伤害孩子的话:“你到你爸(你妈)那里去好了,我不要你了!”“干脆我也死了算了,我没法活了!”“我懒得管你了,你这没出息的小孩!” 有些心理素质不佳者,受不了这种压力,便索性走向了反面,来个不思进取,乃至“破罐子破摔”。这种有意无意的行为就是为了让父母降低点希望,使自己能够喘口气。另一些孩子也许能坚持发奋,不让父母失望,但是长期超负荷地运作,其潜在的心理损伤亦不容忽视。一旦某一天超出了承受极限,便有可能走向崩溃,结果反而更糟。

(3)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

由于社会的宽容度及个人的修养尚未达到相当的水平,使单亲子女可能需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习环境中的歧视、偏见和嘲弄。不少单亲子女因此在性格上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因此,家长不仅自己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单亲家庭的生活比较单调,孩子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虚与寂寞。为此身为他们的父母,每天再忙,也应抽时间多陪陪孩子。陪孩子聊聊天,一起娱乐一下,或者协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难题。此外,还可帮助孩子多交一些朋友,让孩子把朋友一起请到家中来玩,以弥补亲情的不足,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4)教育孩子形成健康人格。

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而缺少母爱,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狭隘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对缺少父爱的子女,母亲要加强他们的独立、自主、勇敢、果断等方面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多看看有关表现男性优秀品质的影视片与书籍,并有意识地带他们多接触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责任心的成年男子,如教师、男同事等,以免形成上面所说的偏阴人格。此外,还有不容忽视的角色教育的问题。在青少年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单亲家庭中,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以应有的适宜的影响。以保证男孩的阳刚之气和女孩的阴柔之美,以免造成两性角色上的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3.阅读有关单亲孩子家庭教育的书籍。

为父母推荐相关书籍不失为班主任密切家校联系、做好单亲家庭工作的一种好方法。因为只有家长有了正确而健康的心态,孩子才会逐渐走出阴影,健康成长。班主任可以向家长推荐以下书籍:《发现母亲》、《我的事业是父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婚礼之后的婚姻》、《心灵鸡汤——天真烂漫》、《幸福可以选择》、《两个快乐的家》。

总之,与家长沟通,教师可以以多重身份出现,有时候是指导者,有时候是倾听者,有时候是安抚者……你的真诚付出一定能够让离异家庭的父母调整心态,监护孩子的茁壮成长。

二、与单亲孩子平等相处,营造和谐温馨的学校教育环境。

对于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学校教育非常关键。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应该加倍呵护和关爱他们,不要有任何歧视他们的言行。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爱心和上进心。用爱心和师生亲情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当然,关心也要适度。单亲家庭的孩子非常敏感,过分的呵护和过分的冷淡都不提倡。

1.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离异

前面说与家长沟通时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在学校,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告诉学生:父母的离异虽使自己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一份完整的爱,但对父母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既然父母彼此之间已经不能给对方带来幸福,与其在一起经常吵闹,还不如给爱放一条生路,分开重新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幸福。父母虽然分离,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改变,作为子女,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他们的选择。面对新的生活一定要自强自信自立,打掉自卑心理。要了解人的心理功能和心理水平是差不多的,当然这种思想不会在孩子心中自发产生,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输入。不过,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比如,经常在心里默念“心平气和”这样的话,或在笔记本上写上“制怒”等词,给自己形成一种自我语言暗示。在动作方面也有一些方法,如可以试试心情烦躁时把口张开,舌头卷起顺时针转10圈,再逆时针转10圈,这对缓解紧张情绪非常有效。其实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就像一生中难免会有头痛脑热一样,要认识到这是很正常的。不过大部分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轻度的,可以靠自我调节解决。如果觉得自我解决不了,找学校的心理老师看看。确实严重的,应该到正规大医院的心理咨询室寻求解决。当然,我们在与孩子探讨这样的话题时,应该在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引起孩子的戒备和反感。2.鼓励学生在和谐温馨的群体环境中成长

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有猜忌和孤独的心理。他们会因为心灵受到伤害而关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窗户,会因为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而认为是针对他个人的言行。这时,班主任老师应怎样做呢?(1)密切关注,爱心抚慰

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和他们平等相处,处处关心他们的生活。

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为使孩子健康成长,学校、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最好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成绩骤然下降时,发动其他老师和成绩好的学生为他们“开小灶”。孩子饥饿时的一个包点,孤独时的倾心交谈,迷惘时的适时鼓励,成绩不好时的及时帮助,生病时的耐心守护,遭受挫折时的真心安慰等,都能让孩子感到春天般的温暖。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2)平等尊重,鼓励交往

要给他们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交往环境,要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增强自信

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觉得很“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教师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班集体中应创造一种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使他们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教师可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度周末,这样一方面他们在学习上能互帮互助,另一方面教师也希望其它同龄人的阳光性格能多多感染他们,让单亲家庭孩子渐渐走出自卑、孤单,自然地融入集体,并从中体验真诚、友谊和幸福,享受赏识和进步的快乐。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教师可找这个同学聊一聊,相信贴心的谈话和诚恳的态度定会使孩子体凉别人的痛苦的。班主任也可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以便形成正确的舆论,使同学们能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另外,单亲家庭中的孩子虽然产生了自卑心理,但如果他们在绘画、讲故事或其它方面有一定天赋,教师就可抓住这一优点,在班上经常表扬,并让同学们向他们学习,放大优点,缩小缺点。让单亲家庭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带给他们的帮助与关爱。

若发现单亲孩子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班上各项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受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里,使他们提高自信心。让单亲家庭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带给他们的帮助与关爱。(3)集体关爱,传递温暖

要动员大家更加关心爱护这样的孩子

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乏,使他们幼小的心理产生渴望被关怀的心理,教师动员大家更加关心爱护这样的孩子,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使他们的心灵产生一种归属感。就有一位老师,刚接手一个新班时,他注意到班上有一个性格孤僻、成绩极差的孩子,他及时了解情况,知道孩子多年前父母离异,而父亲有远在他乡打工,孩子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于是她给了孩子更多的爱。有一次,孩子发高烧昏迷不醒,老师守护孩子一个晚上,后来又动员同学轮流守护,让孩子很快恢复了健康。后来,孩子身上又长了一种罕见的疮,需要一种中药才能治好,老师四处奔波为孩子找中药,最后终于请四川的一位亲友帮忙找到了那种中药。孩子深受感动,希望自己尽快恢复身体,早日回到学校好好学习。老师的爱终于融化了他心中的坚冰。

3.传授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自理技能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岂是单亲的孩子又何尝不是早当家呢?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生活中面临着更多的挫折,曾经幸福温馨的家庭,在遭遇变故后,很多事情只能独自面对。教师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学会照顾和保护好自己,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只有掌握了全面的劳动技能才能更好地面对新的生活,在学校里也要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为此,教师应传授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从而尽快学会照顾自己和料理家务。比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自理”活动竞赛,指导孩子学做饭、购物、烧家常菜、换灯泡等稍复杂的日常事物等,让孩子在独自料理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找到自信自强的感觉。

三、为单亲家庭提供帮助,呼吁形成多渠道的社会教育氛围。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病”,心病还需心来医。家长和老师的真诚关爱能够弥补家庭破裂给他们带来的一些创伤,不过,社会上的一些偏见依然会让孩子有一些心理阴影,那么,全社会的关注尤显重要。比如通过媒体宣传,为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公众了解单亲家庭,并能够用正常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媒体还可以开展一些单亲家庭的游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单亲家庭的子女包括家长感受到社会的认同。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对于单亲家庭的帮助和服务。如南京市成立了首个“单亲家庭孩子援助站”,该援助站成立以后,将对街道辖区内100名单亲家庭孩子实施一对一的帮助。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成立“成长驿站”,设立了社会公德教育、青少年心理咨询、问题孩子心理矫正、心理障碍调解、学生课后托管、快乐成长体验等课程。社区及时关注本区内单亲家庭的生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给这些家庭提供帮助,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而不是歧视和排斥。

我们坚信: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多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以温暖和帮助,单亲家庭会和双亲家庭一样温暖,单翼天使一样可以茁壮成长!最后,我用这段视频结束我的讲话。

《泰迪的故事》视频

《泰迪的故事》给我们留下来深深的思考:教师的作为,能对学生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拓展阅读: 书籍:

《开启单亲家庭教育的密码》/李国霜 编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卢勤谈如何爱孩子》/作者:卢勤/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让折翅的小鸟重回蓝天》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家长素养工程丛书

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办法 篇2

关键词: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分析

据调查, 我国单亲家庭的数目近年来一直成上升趋势。单亲家庭以离异形式存在的占主体, 其次是丧偶而形成的单亲家庭, 另外还有一种更特殊的形式——非婚生的孩子与母亲组成的单亲家庭。单情家庭是有缺陷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 尤其是心理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类型单亲家庭孩子的一些心理表现。

一、离异家庭中孩子的心理表现

父母离婚前后, 孩子常常没有安全感。当父母各自陷入复杂的感情和法律纠纷中时, 往往把主要精力用于考虑自己的事情, 对孩子的注意、关心减少。这时的孩子往往感到迷惘, 他们会觉得被父母遗忘或不受重视, 孩子常常会问自己, “谁会要我!”“当我需要帮助时, 我该去找谁!”这种不安全感, 会使孩子处于感情脆弱、经不起打击的状态, 做事畏首畏尾。孩子常常把自己的某些过错, 看成是引起父母关系变化的原因。这种曲解, 易使孩子陷入烦恼并常常自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夫妻吵架时, 孩子在一旁哭喊:“爸爸、妈妈我听话, 我再也不捣乱了, 你们别吵了……”过去十分活跃、机灵而聪明的孩子, 因为父母关系的改变, 而变得退缩、消极, 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 常常沉浸在内疚之中, 这种自责心理, 将导致孩子出现逃避现实的心理状态。孩子因缺父或缺母, 自感不如别人。因遭到旁人的嘲笑、冷落而形成自卑心理。他们常常表现为情绪忧伤, 孤僻, 畏缩, 做事缺乏自信心。年龄大的儿童, 还会产生猜疑心理, 怀疑别人看不起他, 欺负他, 对别人的言行易产生误会, 导致人际关系障碍。由于温暖家庭的解体, 孩子一时无法接受, 心理失去平衡, 易形成逆反心理, 对周围的人产生对抗行为, 表现为毫无理由地拒绝他人的要求, 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他们会无故指责父母, 顶撞老师, 对人持冷酷的态度。因为缺父缺母形成逆反心理的儿童都属年龄比较大的儿童, 这些儿童的逆反心理多半是由于受到旁人冷落、嘲笑而逐渐形成。其中, 原来家庭比较美满、生活条件优越、突然家遭不幸的儿童, 最易形成逆反心理, 产生对抗行为。

二、丧偶家庭对孩子情绪的影响

丧偶几乎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心里造成震惊, 悲痛。常常让人感到孤独。而孩子对家庭重大变故的态度, 很大程度上取局决于成人对变故的情绪反应, 因为孩子多半还不能认清这个事情有多么的严重, 还不懂死亡这个概念的实质。由于看到家人悲痛, 他也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伤心而大哭。丧偶家庭的孩子将要承受更为凄苦的心理压力。这也许就是古人为什么将“幼年丧父”列为了人生三大悲剧之首的原因了。如果说离异或多或少还有些人为之祸的因素, 那么, 丧偶则纯属天灾, 而对于幼小的心灵来说很有可能就是灭顶之灾。因此, 遭此灾难中的孩子更是无辜与可怜, 作为孩子世间唯一的亲人的你的行为必将会对孩子的成长乃至终身行为都将留下无可更改的影响, 因此, 丧偶家庭的子女教育较之离异家庭更为艰难与重要。痛失亲人对于孩子来说无异于天之塌陷, 内心将是极度痛苦、无望、恐惧、忧虑、无助的, 这样的心里很容易导致孩子自卑、自闭、甚至是自暴自弃, 在这样的环境里, 对孩子的心理疏导与感情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要想给孩子做好心理疏导, 家长必须首先保持良好的心态, 要尽快地走出因丧偶而带来的生活阴影, 调整好自己的心情, 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以便及时疏导。统计表明, 家长在丧偶期间的心态和是否采取了较好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的心态是乐观自信, 还是悲观自卑, 都将直接地表现在子女的品德和学习成绩上, 而且差异十分明显。因此说, 家长的良好心态是丧偶家庭环境中子女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三、非婚生孩子的性格表现

非婚生构成个的家庭近乎畸形, 这类家庭的孩子一般都和母亲一起生活, 因为这类家庭的父亲一般都是已婚着, 而母亲还是一位未婚妈妈。这种家庭对孩子造成了危害, 这一点对父母来说是都承认的, 所以这种家庭的父 (母) 都有点由此而来的内疚感, 因此这类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溺爱的。会无原则地补偿孩子, 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也就很容易把孩子变成一个被崇坏的人。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不断流露出自己的内疚, 情况就会更糟, 他会从父 (母) 的内疚中体会出他是一个受宠者----所以他有权要求父 (母) 对他的种种补偿。如果他的某种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话, 他很容易怨恨父 (母) 亲, 对立、抵触的情绪自然也就产生。因为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有充足的依赖理由, 他们就会放弃对自己的要求, 变得毫无责任心, 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父 (母) , 只知道索取。由于传统的婚姻观念的影响, 这类家庭的孩子他们很害怕与人交往, 害怕同学瞧不起他、嘲笑他, 背着他指指点点、窃窃私语。所以, 这类家庭的孩子会表现出不喜欢参加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活动, 也不喜欢与同学交往, 性情逐渐变得孤僻。心理处于一种极度不平衡状态, 仿佛什么人和事都在跟他们作对。他们的所谓“自我保护”意识会明显增强, 变得敏感、多疑, 别人无意的一句话, 他们就会对号入座, 从而表现为好争斗或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很容易树敌或者走向极端。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篇3

父母、教育工作者应更多地研究教育工作方法,去关心、了解这些最需要人们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1、孤独逆反心理。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或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特别是重新组建家庭之后,某些孩子会表现出沉默寡言、自我封闭,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在校表现为:不合群,不爱和同学接触,不愿和同学交流,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烦躁引起行为粗暴,和身边的人造成更大的矛盾,严重者会出现粗暴行为,打伤别人或自残等。

2、怯懦自卑此心理。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别人是瞧不起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认为命运对他们不公平,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和悲伤。以为别人不要自己了,自己也不接受别人,变得没有同情心,冷酷无情。

3、对抗心理。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理偏位。认为父母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于是他们就到家庭以外去寻求慰藉,经常进网吧、录相厅、歌舞厅等场所,甚至大点的学生出入麻将馆或参与赌博活动,家长越不让做的事偏要去做,不让去的地方偏要去看看。在学校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现象,时常顶撞老师,扰乱班级等,以引起别人注意。班级里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上课的时候自己不认真听讲 ,还一直打扰别人,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我不了解情况,在上课的时候狠狠的批评了他,孩子当时面上什么表情也没有,我气坏了,心想:这孩子真是一点自尊心也没有。可是后来我了解了情况,心里十分后悔,把孩子叫到办公室,单独的和他聊聊。当我主动向他道歉的时候,孩子瞪大了双眼看着我不说话。我知道他心里起了变化,我告诉他想和他交朋友,希望以后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方面只要他有困难都可以找我,我一定会帮助他。孩子只是听我说,一句话也不说。我知道一定是还对我有防备,说了几句后便让他回去了。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孩子变了,他虽然不理我,但开始上课听讲了,也不打扰别的学生了。我开始慢慢的和他接近,孩子也慢慢的和我亲近起来。终于有一天他抱着我说:老师我喜欢你,我们是朋友。听了孩子的话,我哭了,我告诉他我们会一直是朋友。最好的朋友。现在孩子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变得懂事了,成了我最好的小助手。所以,我觉得对待这样的孩子就要用心,用爱心来改变他们。

4、 情绪不稳,厌学严重。单亲家庭孩子中的学困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严重的会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

二、如何解决好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单亲家庭的孩子存在着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自己对社会、对身边事物的偏见引起,只有给他们无私的关爱和恰当的引导,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给予单亲家庭孩子更多的关爱最为重要。单亲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欢乐的笑声。故此,父亲或母亲、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这种类型学生的最好的药方。首先要家长明白:孩子由于家庭原因心态已经悄悄发生变化,家长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否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逛逛街,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再忙也可以留个字条、打个电话,言语中充满关切。这会令孩子感到家人还是在关注着自己,自己还有人爱。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对孩子身上的优点要及时表扬,对孩子身上的毛病,要恰当的指出,帮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表示自己的失望。家长要更多的给孩子以鼓励,与孩子站在一个角度,这对孩子来说是最高兴的事,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让亲情、温情重新温暖孩子的心,他们的孤独感会渐渐消失,能够开始敞开心怀去感受生活的愉快。老师也要象家长一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用细致的、关切的爱护之情去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分配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对于家庭的变故,引导他们理智地看待,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父母,不要过多地指责父母。他们永远是自己的父母。

2、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配合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各方面工作。

(1)不要过于溺爱。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希望,过于担心孩子、溺爱孩子,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经常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

(2)引导孩子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应该和家长一起分担一些家务。照顾自己的衣食起居,培养独立性。孩子的不当之处要予以指出,必要时候不能心软。

(3)家长和老师要有意把锻炼的机会留给他们,经常指派些一些工作给他(她)做,要经常鼓励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成为生活的强者。

(4)对部分冷漠家庭型的家长更要实施有效沟通,使他们改变教育方法。教师更应该多与家长沟通,和家长们促膝谈心,讲清情理,反馈学生的进步,而不是等到学生出错后的告状式的家访,激起家长的热情,改变家长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共同来营造学生进步的氛围。

单亲家庭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篇4

单亲家庭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2013年第11期

不少单亲家庭的家长最为头痛的问题是:如何消除苦恼,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呢?单亲家庭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首先,家长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一,家长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夫妻离异大多是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新的问题,但毕竟是从更大的痛苦纠缠中解脱出来了。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逐步去解决。对孩子不应长期隐瞒离异的事实,那样反而更增添一层苦恼。

其二,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学。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要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三,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及时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其四,让孩子接触其他长辈,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如果是离异家庭,不管哪一方带孩子,都应该让孩子与另一方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感觉父母之爱。双方都要讲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争宠”。如果有可能,应该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这在现代社会不仅应该,而且可能。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嘛,何况还有共同的下一代。还要让孩子与其他亲友中的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面,家长的同事也是交往对象。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重视单亲家庭的孩子 陆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家庭的婚姻由于不同的原因发生了破裂。这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没有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从教十余年来,总会教到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茶余饭后,同事在一起聊聊天,总会说:“单亲家庭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这是现阶段很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确,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作为一名教师,要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课题研究小组,恰好研究课题为“农村单亲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 主要研究我校二十余名单亲家庭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研究,我现在把接触到的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以下三种,并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第一种是脆弱型:这类型的学生大多是女学生。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倍受溺爱,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对母亲、父亲或家庭其他成员有许多的要求。长而以往,这样的学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了丁点的挫折、失败。顺心的时候会开心快乐,如晴天丽日的小鸟;一点不顺心,不能获得满足,便会觉得黑天乌地。与同学的交往中,过多要同学谦让、迁就,很容易就与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觉得自己很可怜,被人欺负。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遇挫折后很难抬起头来,故此,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差,且特别容易偏科。对脆弱型的学生,要配合家长做学生的各方面工作,要求家长规定孩子做的家务活,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

第二种是沉默不语型:这种类型的学生男女都有。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也不顺心,境况不好,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学生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既不满现状,又自觉无力改变现实。虽然平时也会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开心在玩笑、聊天,但是一想到烦恼的家事,便比一般的学生更易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类型的学生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不愿意家长来开家长会,而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这种类型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独立性强,不过多依赖别人。但感情上渴望亲情、温情。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会特别的有进步,但是也会突然一落千丈,这和他家长有一定的关系。

对沉默不语型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欢乐的笑声。故此,父亲或母亲、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这种类型学生的最好的药方。这首先要家长明白:如果让自己和相依为命的孩子终日处于苦闷抑郁的心态是扼杀生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再忙也可以留个字条、打个电话,言语中要充满关切。这会令孩子感到愉快。对孩子身上的毛病,不要期望他们能立即改正,也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表示自己的失望。孩子的压力过大,他们的自信心不够足,成功感会减少。家长更多的是在旁边鼓励,与孩子站在一起,这对孩子来说是最高兴的事,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那么亲情、温情重新温暖孩子的心,他们的孤独感会渐渐消失,能够开始敞开心怀去感受生活的愉快。老师也要像家长一样,用多点细致的、关切的爱护之情去引导这种类型的学生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分配的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对于家庭的变故,引导他们理智地看待,是父母选择的生活,不是他们的过错造成的结局。作为孩子不要过多地指责父母,最重要的是将来自己生活的路自己要走好。

第三种是品德不良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家长离异后因工作繁重,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别在孩子放学后的时间里,常常无法在家陪伴照料监督,有的是委托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离异的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或互相推委、指责,你冷我热,有时无端恶习语相向。这样,学生在冷清的家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关爱,对家毫不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是比家里更有吸引力,外面的朋友比父亲和母亲更令自己感受到“人情”味,更能关照自己。故此,放学后就直奔“更精彩的世界”,与“朋友们”浪迹在网吧、游戏机室,深夜都不愿归家。长此以往,就会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正确,容易接受“朋友”或社会消极的评价的影响,不易接受学校、家长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评价,这对周围的学生影响极坏,是典型的双差生。

我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篇6

我是一位普通女孩子,家庭的生活使我学会了独立和坚强,曾经在我身边总伴着嘲笑和微讽。我也曾经有过痛苦和自卑。但我却挺过来了,走出了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路。

从小我的生活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我和父亲,所以可以说我连母亲的样子都不知道。后来我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奶奶年老体衰,从那时起我便扛起了家里的一切家务,那时的我觉得作为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很辛苦。

当我背上书包上学的时候,耳边的嘲笑声也越来越多。别人总骂我是个没有妈的孩子,有时我也会因为这件事和同学打架而被老师训。当放学看到别的孩子依偎在自己母亲怀里叫着“妈妈”的时候,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不是滋味。但我却不敢哭,因为我怕别人冷漠,只有回到家我才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放声的哭,直到哭累了才停下来,那时我认为作为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很痛苦。

在我涉入初中生活的时候,我懂得了父亲的辛苦,他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可我从来没有听他说一个“累”字。他只是叫我好好学习,长大了以后不要像他一样辛苦。那是我有了父亲的呵护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单亲孩子的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篇7

一、心理分析

通过比较, 笔者发现不少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会受到一些消极的影响。

1.羞辱心理

学生A:以前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大男孩, 由于父母离异, 他开始变得冷漠, 不爱说话, 当被问及家里情况时, 他总是显得很不安, 对于家里的情况闭口不说。当让他画全家福时, 他甚至明确表示拒绝。由于父母离异, 他产生了羞辱感, 不愿意将家庭问题外露。

2.自卑心理

学生B:严重缺乏自信心, 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当老师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争取考出好成绩时, 他总会来一句:“反正我考不好。”当班级有活动比赛, 大家积极参加时, 他总会说:“我可不参加, 参加了, 也比不过别人。”总之, 对待任何事情, 他的情绪都比较低落, 还常常将自己封闭起来, 不和同学们玩。

3.仇恨心理

学生C:他父母离婚的原因是他妈妈生活作风不好。离婚后, 他的爸爸和奶奶总是向他述说他妈妈的种种不是, 使他对妈妈产生了厌恶。当他妈妈买了很多物品来看他时, 他显得特别冷漠, 甚至有较强的仇恨心理, 让他的妈妈很是伤心。他还说, 妈妈走就走了, 反正爸爸还会为他重找一个新妈妈。

4.冷漠心理

学生D:父母离异后, 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奶奶限制他妈妈来看他, 再加上爸爸忙于工作, 因此他很冷漠。记得课堂上, 老师让孩子们说说父母是怎样爱你们的这个问题时, 他说的都是父母怎样对他不好, 述说父母的种种不是, 完全体会不到父母对他的关爱, 很冷漠。

二、教育策略

通过一张全家福, 我发现单亲孩子存在这么多的心理问题, 为了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我做了一些尝试。

1.建立学生档案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个性和心理健康状况, 我为班级中的这些单亲孩子建立了一个档案。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现在的状况, 家庭情况, 对学生身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等。还有就是针对学生的某些个性品质、心理健康等, 采取了什么教育方法, 收到了什么成效。通过建立档案袋, 找出学生心理问题的源头, 有利于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便于单亲孩子的心理疏导、行为矫正, 能促进孩子健康地发展。

2.家校相联

为了解除单亲家长在教育子女上的困惑及更好地建立他们之间的亲情关系, 除了电话与家长交流外, 我还成立了家长QQ群, 每周通过电脑网络定时与家长聊天, 相互间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并且成立了“单亲家庭家长委员会”, 不定期地给他们讲解如何与自己的孩子相处, 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特征及心理扭曲等现象时, 该如何去做, 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成长。还通过组织一些亲子活动, 拉近家长与孩子间的距离, 增进他们的亲子关系。

3.爱的浇灌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 他们正如快要枯萎的小麦苗, 严重地缺乏“母 (父) 爱”, 导致他们的性格有些孤僻、怪异等, 这时老师的关爱, 正如一泓清泉浇灌了他们干涸的心灵, 使之重获生命。我班有一位单亲家庭的小男孩, 由于缺乏亲情的温暖, 导致他性格怪异, 不合群, 也很不自信。了解到他的情况后, 我首先找他离异的父母, 希望他们多给予孩子爱, 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多给他温暖。接着, 在他过生日时, 我特意赠送他喜欢读的课外书籍, 在学习困难时也多加以辅导, 并在生活上关心他。在班级中, 让孩子们多和他一起玩, 当他遇到困难时, 大家一起帮助他, 让他感受到同学们对他的关心, 使他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生活得充实, 心情愉快, 逐渐弥补了家庭变故给他带来的精神创伤。并且, 利用他身上的闪光点加以引导, 不断地增强他的自信心。

4.个别心理疏导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 父母离异, 家庭破裂, 会让他们觉得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是不便与人谈起的事情。他们总觉得别人会瞧不起他们, 每当别人谈起父母如何对他们好时, 他们内心就会觉得内心莫名的痛苦。再加上家庭环境的不同, 每个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如有的表现为孤独, 有的表现为冲动, 有的表现为自卑等。所以, 我采取了个别心理辅导的方式, 针对他们各自的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通过心理辅导的情感交流, 使他们打开心房, 融化心理上的坚冰, 慢慢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快乐地与人交往。

面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思考 篇8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特征:

1、内向自卑、狭隘自私。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了这份优越感,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让人瞧不起,既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再加上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甚至于有的孩子会常常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2、抑郁冷漠、放任对抗。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亲或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在学校,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最严重的导致与集体不合。于是他们就到家以外的地方去寻求慰藉和放松,进出网吧、录相厅、歌舞厅等就成了家常便饭,行为自由放任。

3. 心理偏位、厌学严重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在家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因而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偏差,在学校里也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会、迟到、早退、旷课、打架,扰乱班级秩序等等,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偏科甚至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学习成绩不理想,干任何事情都没有毅力和耐性,学习过程中持久性差,个别孩子甚至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

二.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

我们不难看出,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他们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就容易导致不良后果。那么针对这些孩子的心理现象,我们应采取更好的对策,指导和帮助单亲家庭教育培养好她们的子女,让这些孩子也和健全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1. 爱心无限,缝合受伤的心灵。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遇到变故时,往往心灵受伤,从而关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窗户。爱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钥匙,是缝合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家庭成员的残缺,会使孩子在与同学交往中感到“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伤害。对此,我一边教育孩子正确认识现实,一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孩子的耐挫力。教育孩子正视逆境,给他们讲一些在逆境中成长为优秀人物的故事,激励他们向困难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教育他们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最后,学校和教师经常与其家长联系沟通,将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也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抓住教育时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2.抓住孩子的心理需求点,发现闪光点,帮助克服挫折点。

单亲家庭的孩子最缺少的是亲情,因此他们最大的需求点就是家庭的温暖、成功的喜悦以及别人的理解和信任。作为老师,应该努力为这些孩子创设亲情的氛围,用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爱怜和温暖,以此来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和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孩子心中的阴影和烦恼,消除他们与同学、老师之间的隔膜,消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对立情绪,使他们信赖家长、信赖老师,同时也增强自信,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鼓励和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他们的自卑感,唤起他们的进取心。当他们在课堂上有创造性地见解时,当他们的学习成绩取得进步时,哪怕见解不一定对,或者进步只是一点点,老师也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借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一些困难和挫折。对于本身就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来说,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解决困难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些思想关键点及时进行劝慰和开导,要善于关爱孩子心灵的成长,用真情去打动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温暖,树立自强进取、战胜困难的信心,战胜挫折的勇气。

3. 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不要在心灵上雪上加霜。

不要把孩子当出气筒,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家长不能视孩子为私有财产,把育儿教子看成是家庭的私事,以心情好坏为转移;心情好时对孩子格外亲切和关心,心情不好时则不理不睬,甚者当出气筒、替罪羊。不要回避单亲事实 ,有的母亲任何时候都不提起父亲,好象孩子从来没有过父亲一样。这种教育是很不明智的。有的母亲极力贬低父亲,努力让孩子相信父亲是坏人,所以家庭才被拆散。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把父亲看成是一个普通人,客观评价他的优缺点。当然,对母(父)亲来说有相当的困难,这需要有很高的修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中的痛苦。但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正确教育孩子的情感基础,使孩子承认父(母)亲的威信。 不要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愿望,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着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不要把孩子看作是唯一的支柱 ,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失去配偶之后,许多家长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但如果期望值过高,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而且,企望用孩子来充实自己的全部生活,这也是单身家长最普遍的错误。孩子迟早要离开自己,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并建立自己的家庭。总想把孩子挂在自己身边,实际上是破坏了孩子的生活。

如何教育单亲孩子 篇9

单亲家庭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的“内战”在他们心理留下了阴影。他们整日生活在矛盾之中,有时甚到感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并会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无端烦恼和焦虑。这些烦恼和焦虑使他们的性格不同于其他同龄人。常表现为: 忧郁型、少言寡语,胆小怕事,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整日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那么究竟如何教育单亲孩子呢?

“和妻子离婚一年多了,两个孩子我和她各自带一个。我带哥哥,她带妹妹,这一阵子发现孩子的情绪不是很好,每天都郁郁寡欢的,也不喜欢搭理人,自己上学,自己下学,在家什么家务都做,就是不怎么说话,孩子乖的有点过分了。不知道是孩子突然长大了,还是孩子心理受创伤了?我也试着给孩子交流过,可是孩子总是不吭声。我和他妈妈也是经过冷静思考才离婚的,原以为孩子慢慢就会好起来的,可是现在孩子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了,而且他妈妈现在也带着妹妹去外地了。作为一个男人,我并不能够那么细心的觉察到孩子所以心理变化,很苦恼。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一个父亲给母亲大学专家留言中如此说到,因为自己和妻子离婚造成了孩子如今的心理。其实我们可以理解孩子现在这种心情,为此母亲大学的专家给这位父亲给出以下几个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孩子走出阴影。

让孩子接触其他长辈,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如果是离异家庭,不管哪一方带孩子,都应该让孩子与另一方面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感觉父母之爱。双方都要讲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争庞”。如果有可能,应该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这在现代社会不仅应该,而且可能。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嘛,何况还有共同的下一代。还要让孩子与其他亲友中的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面,家长的同事也是交往对象,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给孩子当家做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还会有利与他们尽快得成熟起来。如果包办代替太多,惟恐苦了孩子,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家长首先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夫妻离异太多是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新的问题,但毕竟从更大的`痛苦纠缠中解脱出来。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逐步去解决。对孩子不应长期隐瞒离异的事实,那样反而增添一层苦恼。瞒是瞒不住的,蒙在鼓里的孩子知道事实反而怨恨父母。

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演。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家长不妨找那个同学聊一聊或者写一封信。诚恳的态度和有理的分析,会使孩子懂事的。而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况,请班主任以适当的方式在大班上讲清道理,造造舆论,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对农村单亲家庭孩子 篇10

进行有效教育的探索

王贵杨

(上虞市丰惠镇中学312361)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中已出现了一个不可回避的新群体———单亲学生,如何了解农村单亲学生的现状、特征,把握合适的教育方法,成了农村教育要发展就必须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有鉴于此,笔者在调查研究并结合学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形成此文,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单亲家庭单亲学生痛苦教育赏识爱

引言(理论回顾与思考):“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建构起全面发展的教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的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而导致进入学校的单亲学生越来越多,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单亲学生的与众不同、自卑心理、冷酷心理、叛逆心理、不好教育等等已现实地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回避肯定不行,因为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应力争使人人成才的教育。所以,作为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唯一的出路,就是迎难而上,调查单亲家庭孩子的家庭状况,揣摩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方法,唯如此,我们的教育才会合着时代的拍子,立足现实的需要,走出一条教育与各方面因素充分结合的阳光大道来。以下作逐点展开论述。

一.单亲家庭概念的界定和比率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夫妻离异或某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而因为离婚率的增加造成的单亲家庭又是近年来的主要原因,少量的是因为父亲或母亲故去。随着离婚率的每年递增,单亲家庭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如我校现在八年级(1)班,就有1/3的家庭属于这样的情况,经过之前笔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他班级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此类现状。据某报记者对一农村中学的采访了解到,这所初中年级的每个班几乎都有5到12名单亲家庭的孩子,占比例接近20%。当然也顺便说一下,实际上,单亲家庭在国外也很普遍。有

数据显示,在美国,单亲家庭孩子占孩子总数的20.6%;在英国,1/3的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由此可见,单亲家庭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比率居高不下,在离婚率较高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等地,离婚比例甚至已超过20%,由此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已达数百万之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二.单亲家庭的大致类型与基本特点

据对一些农村中学的调查了解中发现,单亲家庭的大致类型与基本特点如下:

1.母亲与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这类单亲家庭大约占单亲家庭总数的80%以上,孩子的生活、教育由单亲母亲来支撑。由于孩子受母亲常常过分呵护,过分干涉,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性格自卑、任性、适应力差。这种性格常常会产生暴力倾向,出现激情暴力。

2.单亲父亲与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由于单亲父亲的教育方式以严厉惩罚型居多,所以单亲父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性格,往往酿成暴力事件。基于上述情况,可知单亲父亲和单亲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对子女性格形成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在老师的眼中,大致情况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有的孤僻、不合群,有的早熟、对人戒心很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爱说实话,还有的情感淡漠、不容易被温暖,等等。表现在学习成绩方面,据一次对一农村中学共133名单亲孩子的了解中发现,表现不好、成绩低劣者55人,占总数的41.9%;在校表现可以、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者共34人,占25%;其余44人,基本上可以跟班,属于不优不劣之类。

三.单亲家庭教育出现的主要现象与误区

毋庸讳言,单亲家庭的家长们在生活、情感、心灵、舆论等方面承受的压力远比健全家庭的家长大得多。父母离婚带来的不仅是家庭的破碎、当事者本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心灵上造成了巨大的创伤,父母离婚如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无辜”情况的发生——孩子的“遭罪”,于是,就伴随着出现了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一些主要现象与误区。

(1).过度呵护。这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为了抹平家庭破裂所造成的创

伤,父亲或母亲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对孩子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满足的,由此孩子养成了一种过分依赖心理,在这种依赖心理支配下,这些孩子往往显得脆弱、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

(2).谁也不管。这种教育也在不少单亲家庭中存在,就是父母双方相互推卸教育孩子的职责,谁也不管子女,或者委托孩子的祖辈代为管教,自己却没有尽到义务,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这种“放羊式”的教育给孩子造成的将是更多的痛苦与创伤。孩子便觉得有家无家一个样,回家与不回家没有多大关系。如此管教方式,给孩子离家出走创造了机会,给犯罪创设了条件。于是,孩子有的就钻进网吧、蜈乐场所;有的与社会上不法分子一起为非作歹,致使孩子的成绩急速下降,甚至误入歧途,坠入犯罪深渊。

(3).粗暴教育。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特别是男方性情粗暴,实施的是粗暴教育。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这种教育大约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1/4左右。粗暴教育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倨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归宿”“温暖”与“快乐”,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4).能力不济。就是指离异的一方想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但在方法、精力等上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是好,农村单亲家庭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5).忙于生计。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各种原因,经济拮据,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管教子女。对于孩子的平日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

四.单亲家庭教育的矫正与对策

有关专家通过研究指出,生活在完整家庭里的孩子幸福指数,要比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幸福的程度高出两倍多。面对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孩子出现的问题和犯罪率越来越高的现实,我们必须找出“药方”,加以疗治。

(1).教给单亲家长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大量单亲家庭教育的误区来看,不少都是因为教育的思想、理念、方法的缺失。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办家长学校、订阅报刊杂志等等措施,帮助

这些单亲家长以补充家教方面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与育人技巧,矫正、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弊端、困惑与难题。

(2).各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形成育人合力

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间或上课时间,关注单亲学生的一言一行,加倍呵护和关爱他们,不要有任何歧视他们的言行,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平时有机会,多到单亲孩子的家里串串门,谈谈心,让单亲家庭感受到学校教师送去的温暖和关怀。当然,关心也要适度。单亲家庭的孩子非常敏感,过分的呵护和过分的冷淡都不提倡。

(3).教育孩子自立自强。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室、班队课等活动形式,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比如,经常在心里默念“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磨难是财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等这样的话,给自己形成一种自我语言暗示。在动作方面可以试试心情烦躁时把口张开,或到校园小道、小河边散散步,这对缓解紧张情绪非常有效。

(4).树立单亲家庭也幸福的信念。其实,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奋斗,只要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某一天一旦获得成功,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与欣慰。

(5).引导社会舆论,宣扬离异了,责任依旧在。就是作为离异双方中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也应该常常去探望孩子。不仅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更要注意和孩子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鼓励孩子多看书,多结交诤友,心中多一片阳光。

五.学校教育必须要做到的对于农村的单亲学生,教师必须重视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具体有:

1.实施赏识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应该让他们知道,其实父母离异,孩子是无辜的,多鼓励这些学生要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择机开展“我能行”活动,使学生相信自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难不到自己,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学家认

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过高,也不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亲近。

3.认真做好家访工作,取得学校、家庭教育的双合力。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可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发短消息等方式,与其父或母取得联系,发挥父或母亲子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校外也能很好地得到父或母的管教。

4.解决心理障碍,开启学生心灵。单亲学生多有心理障碍,教师应通过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困排忧,让他们沿着健康的心理发展。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建立与之相关的作息时间制度,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如利用午间休息或下午最后一节的课业整理课,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决其心理上遇到的问题。

总之,当各方面的关爱如涓涓溪流,汇成奔腾的爱的海洋时,我们一定能够抚平这些受伤的心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阳光教育也一定能够使农村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到快乐地成长、充分地发展!

参考文献:

1.C中],潘春红,《单亲子女心理特点、问题成因和心理辅导策略》,《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获奖成果论文集》下册,2006年。

2.J[中],陆秋英,《让农村学生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2006年第65-66期。

3.R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4..M郭思乐著作《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5.M卢勤著作《好父母好孩子》,漓江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6.Z李海云,《浅谈对农村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教师帮手网.7.M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8.M张向葵,《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通讯地址:上虞市丰惠镇中学

上一篇:初中、高中学生能否直接去加拿大读书?下一篇:庆祝教师节的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