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流动儿童

2024-06-26

单亲流动儿童(精选4篇)

单亲流动儿童 篇1

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 其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缺乏完整的父母之爱, 对于正处于社会性发展关键期的3-6岁的儿童来说, 会导致儿童心理发展非正常化, 表现最为明显的, 就是单亲儿童的交往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 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父母离异会令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 父爱或者母爱的缺失会造成儿童孤单不合群, 甚至会带有攻击性行为, 逐渐形成孤僻、懦弱、怪异的性格, 造成交往障碍。培养单亲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应该从关爱开始, 让幼儿感受温暖, 学会运用交往及能主动与人交往, 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

加强家园协作, 让单亲儿童感受双倍的关爱

幼儿园和家庭及时有效的沟通, 及时发现并解决单亲儿童的心理问题, 共同为孩子创设一个关爱的环境, 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对单亲家长育儿方式的偏差, 教师要主动、诚恳、婉转地指出。儿童的家庭离异导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共同教育的复杂化, 这就需要教师讲究与家长沟通道方法和策略。

首先, 建议父母本着对孩子终身幸福负责的态度, 双方尽可能多与孩子一起生活和活动。对孩子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与家长共同商讨, 制定出一致的教育目标和教养对策。其次, 建议家长尽量花费多一点的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教师与家长应达成共识, 充分认识给予幼儿关爱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建议其家长用更多的时间陪一陪孩子, 和孩子交流, 玩亲子游戏, 用亲情来抚平儿童创伤的心灵。再次, 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 鼓励他 (她) 与人交往, 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

二是教师用无微不至的关怀, 给予单亲儿童胜似亲人的关爱。教师可以从照顾起一日生活细节着手, 了解幼儿的情感需要, 使幼儿每天都在充满关爱、支持和尊重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学会与老师交往, 感受交往所带来的快乐。

由此可见, 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家长的教育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幼儿园则应该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和密切合作, 引领家长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

由于单亲家长常常产生补偿心理, 格外地娇惯、放纵孩子。过度的溺爱使幼儿形成依赖性强、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 在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冲突。单亲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应该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之中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礼貌教育及各项交往技能的培养。

一是在幼儿入园、离园等环节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主动性和礼貌习惯。二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让孩子懂得关爱和分享, 感受良好的人际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三是在盥洗、饮水、如厕、自由活动等环节中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协商等交往技能。

单亲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所引发的人际交往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针对他们身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每个个体身上存在的个别问题, 教师都要科学地加以分析, 引导家长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密切地与家长合作, 从关爱入手, 解决他们的交往障碍问题, 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使单亲儿童也能够身心和谐地成长, 成为幸福的“社会人”。

单亲流动儿童 篇2

庭的未成年子女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指出: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流出地政府要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民政部门及其所属的儿童福利机构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和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

(一)关心困难家庭子女

古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现在的情况是,穷人家的孩子瞧不起亲生父母,这是出于一种自卑。这种自卑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在学校里觉得自己不如人,要么自暴自弃,要么产生特别强的虚荣心。并且,这种心态很容易从物质上衍生到学习上,影响孩子集中经历投入学习。同时,如果孩子片面认为家庭贫寒源于父母无能,就容易对父母产生鄙视心理。父母整天辛勤劳动,换回的却是孩子的鄙视,这不能不

说是一种失败的家庭教育。如果这种心理不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得到矫正,那么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甚至品质。

无论贫穷家庭,还是富豪家庭,送子女上学都是父母的责任。并且贫困的家长为了让子女上学,所付出的辛劳更大,吃的苦更多。对此,做父母的首先不应对孩子抱有歉疚感甚至赎罪感。如果父母不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孩子,孩子找不到自信的理由,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并以虚假的摆阔来掩饰自卑。同时,老师也应该研究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心态的影响,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父辈财富的多寡,注意培养穷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穷孩子与富孩子和谐相处。

贫穷本身不仅不可耻,还可以成为一种激励青少年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关心那些家境不好的学生,让他们在困境中保持奋发的精神状态,把暂时的艰辛转化为立志成才的动力,让贫穷成为人生的另一种财富和珍贵的记忆。

(二)关心流动人口家庭子女

国务院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1982万18周岁以下的流动人口中,处于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孩子有9.3%处于失学状态。针对民工子女失学问题严重的现状,“意见”要求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

育问题。

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他们应有的权利,是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应尽的责任,更是他们父母应尽的义务。只有这些孩子获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才能谈得上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这部分少年儿童由于家庭背景出身不同,所接触的环境和人群不同,势必在心理、行为表现上和思想道德基础上与其他少年儿童有所区别。对他们如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关系到教育的成败。诸如,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何认识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如何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这些都是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所要考虑的问题。内容不同,方式方法也要不同。如果德育的实施者不了解他们的心态,只用假大空的说教,简单化的教育,那么其效果可能事与愿违。若在有爱、理解、鼓励、关心、尊重的环境和氛围中,道德的效果则会事半功倍。

这部分少年儿童最大的心理障碍是自卑,医治其自卑心理的灵丹妙药是尊重他们。

第一、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心灵。也就是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个人意愿、理想志向、生活习性等。

第二、对他们不歧视,无特殊对待。教师要时刻

想到他们,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与他们平等相处,对他们同对其他孩子一样,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第三、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部分孩子自尊心的养成是非常艰难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做到不体罚、不辱骂、不随意地当众批评他们、不随意向家长告状以养成并强化他们的自尊心。

对这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的评论,要以他们原有的基础出发;要坚持正面评价,以奖励、激励为主;要立足于关爱、帮助、扶持和引导。通过这样的评价为他们提供改进、发展和完善的机遇。

(三)关心单亲家庭子女

离婚是公民行使婚姻自由的权利。近20年来,我国离婚率快速上升,由此导致单亲家庭也快速增多。父母劳燕分飞,对自己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但对孩子来说,如同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自卑、低沉。这种被扭曲的心态会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格的发展,并因此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但同其他所有孩子一样,“单亲孩子”也具有聪颖可爱的天资、活泼天真的本性、好学上进的心愿、喜交朋友的心理……

社会学家们的调查也表明:单亲家庭并不意味其

单亲家庭儿童的成长教育 篇3

一、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而离异家庭中成长的孩子, 生长在不正常的家庭中, 父母争吵、打骂, 没有避开孩子, 甚至专门在孩子面前诋毁、咒骂对方, 或者把孩子当成出气筒, 是造成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的原因。

1. 性格方面, 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粗暴、内向、怪癖、自卑、软弱、压抑、反复无常等一系列问题。

2. 情感方面, 主要表现为:

(1) 自卑, 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是被父母抛弃的孩子。 (2) 孤僻, 不善于交际, 从心里拒绝跟别人沟通, 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的痛苦。 (3) 恐惧, 没有安全感, 老是怀疑别人在背后嘲笑他。 (4) 易怒, 痛恨父母的离异, 让自己没有家, 对别人产生敌对情绪。 (5) 消沉, 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 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

3. 行为方面, 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表现为厌学, 好斗, 容易沾上不良习气, 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班主任对单亲孩子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1. 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单亲儿童更多的关注。

李镇西老师说:“爱是教育的基础, 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班主任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内心真实的想法。父母离异的学生, 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这些儿童此时最需要情感的支持和补偿。老师的关心, 同学的帮助, 能够有效地缓解他们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 特别是班主任, 更应该对他们多体贴、鼓励, 少指责、训斥, 这些学生的心理脆弱又敏感, 如教育不好, 则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 反而会产生逆反效果。班主任要学会跟学生换位思考, 当他们的朋友, 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曾经教过一位学生叫李家伟, 他自小父母离异, 由父亲抚养。李家伟的脾气倔强、沉默寡言, 而且每天都要乱拿别人的东西, 文具、橡皮、零花钱、弹珠, 都是他的目标。每次同学有东西不见了, 一问他, 他都承认是他偷的, 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表情。我每天都要请他到办公室, 对他进行一番思想教育, 但是效果甚微, 依然故我。李家伟的问题是因为父母离异、母亲远嫁、父亲关心不够导致的自暴自弃。在他没有信任老师之前, 老师的任何说教都不会有效果, 于是我开始从关心他的生活、学习入手。他遇到困难时, 我主动帮忙, 他烦躁不安时, 我主动询问、疏导, 让他感觉到我是他的朋友,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这样让他消除戒备之后, 我把指责、说教, 换成了建议、鼓励, 效果好了很多。

2. 加强与单亲家长的联系沟通。

在对李家伟关心、照顾的同时, 我还设法电话联系上李家伟的母亲, 请求她配合关心李家伟。刚开始这位母亲很排斥, 说李家伟的父亲很粗暴, 她已经再婚不想再跟对方有什么瓜葛。我很真诚地反馈了李家伟多半学期来的表现, 以及他对母爱的渴望。我对她说, 李家伟的父亲犯的错不能由李家伟来承担, 孩子是无辜的。李家伟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孩子, 只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 才沾上了这个坏习惯。我们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他, 使他走上正途。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有了母亲的关心, 李家伟衣服整洁多了, 性格也越来越开朗, 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3. 增强单亲儿童的班级荣誉感。

我在班上经常组织各种比赛、游戏等集体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知道, 要想成功, 需要班上每个人的齐心协力。让这些单亲儿童能放下心里包袱, 融入集体, 快乐成长。而每周争夺的班级流动红旗比赛, 更是让孩子们有以班为家, 以班为荣的使命感, 增强了孩子们的班级荣誉感。

4. 对犯错的单亲儿童多些宽容、耐心。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自制力差。小毛病在改正的过程中, 还是会经常再犯。所以, 班主任要以“博大的胸襟”给犯错误学生多些宽容, 以耐心, 爱心去感化学生, 改掉缺点。

我班上有位叫范平武的男生, 家里只有父亲和奶奶。父亲是一位摩的司机, 每天早出晚归, 对他关心较少。奶奶年迈, 没办法跟他沟通。范平武交友不慎, 迷上了电子游戏机。每天省着早餐的钱在下午放学时玩电子游戏才回家。直到一个月后, 范平武逃课去玩电子游戏才东窗事发。这下他的父亲气坏了, 又骂又哄, 软硬兼施, 可是都没有用。最后父亲威胁要打他, 范平武却说“你动手我就报警”, 并且真的打电话报了三次警。范平武还理直气壮地说:“你说玩游戏机不好, 为什么每个大商场都有游戏机?”“我又没有偷钱来玩游戏, 我只是站在旁边看别人玩。”我找到范平武, 当场表扬了他, 说他是一个懂得是非对错的好孩子, 那么喜欢玩游戏机却没有偷钱去打。看着他开心的笑脸, 我接着说, 商场的游戏机, 是给大人放松的娱乐场所, 他们工作累了, 偶尔去放松消遣, 并不会天天去。而范平武是沉迷了, 沉迷其中又逃学是错上加错。打游戏可以, 但是每个星期只能去一次, 要在写完作业后、周末时间才能去。去玩的时候, 要爸爸陪同, 不能偷偷摸摸地去, 更不能逃课去玩游戏机。范平武想了想, 同意了。可是不到一个星期, 范平武的爸爸又打来电话说, 范平武的缺点又犯了!我分析了他总是沉迷玩游戏机的原因, 应该是家里没有可以沟通的长辈, 奶奶老了, 爸爸总是忙, 邻居又没有朋友可以玩。于是我假装不知道他偷玩游戏机的事情, 故意表扬他, 遵守跟老师的规定, 老师相信他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另一方面跟家长协商, 以后放学由家长来接送。我假装自己很忙, 每天放学后总是留着范平武帮自己干这干那, 一直等到他爸爸来接他, 然后当着家长的面, 夸奖范平武, 今天的表现又有哪些进步, 我总是努力去挖掘他的闪光点, 让他知道, 学习才能让他越来越聪明, 才能有出息, 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玩游戏机, 并不能让自己变得聪明。现在的范平武还是喜欢玩游戏, 但是他是在爸爸的陪同下玩的, 懂得控制时间, 并没有沉迷于玩游戏机里。

5. 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美国著名教育家雷夫·艾斯奎斯说过“通过阅读, 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 敞开心扉接受新的观念, 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阅读可以增长孩子们见识, 读书能治愈单亲儿童的伤痛, 净化单亲儿童的灵魂, 让他们的心灵得以平静。

我在班级里总是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段安静的、独立的阅读时间, 使学生能静下心, 沉浸书中, 仔细阅读、品味、享受。学生可以在教室的图书角阅读, 也可以在校园的开放阅览室阅读。我班每周都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 让孩子们把自己读到的精彩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与大家交流、共享。讲者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从而更加喜爱读书, 听者也一定会受到感染, 而渐渐喜欢读书。渐渐地, 这些厌学的单亲儿童开始喜欢读书, 主动去读书, 而我总是对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 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单亲儿童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4

我的研究对象是一名叫小川的男孩, 现正在我园大班就读。三岁时母亲因病去世, 父亲在外地工作, 跟着姑姑一家生活。姑姑有一个上高中的儿子, 丈夫是长年在外务工。出于对侄子的怜爱, 姑姑家每个人都特别疼爱小川甚至迁就他, 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让给他, 姑姑家的大哥哥也从来不和他争。可是不管姑姑怎么疼爱他, 他都始终只记得妈妈临终时的模样, 不肯叫姑姑一声“妈妈”。他说, 妈妈是世界上最最漂亮的。只要姑姑对他严格一点, 他就会说姑姑坏。

小川长得娇小可爱, 一双大大的眼睛十分灵动, 与同龄孩子相比显得有些幼稚与天真。脾气却十分古怪, 一不如意就大发脾气, 乱扔东西、跺脚;与人相处时显得霸道,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比较孤僻, 我行我素。特别希望老师能够关注他, 有一点点小事都拉着老师的手去看, 还喜欢跟班上一位高高大大的男孩在一起玩, 依赖性强。

小川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上了大班后还要老师提醒他上厕所, 午睡后也要老师帮着他穿衣服, 洗手时会把袖口弄湿, 午餐也常常吃不完。在学习能力方面, 想象力丰富, 美术天赋尤其突出, 作画形象生动, 用笔大胆有创意, 最喜欢画奥特曼。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表达想法时常常会结巴, 不断眨眼睛, 再加上手势, 说不下去时就干脆一跺脚一撅嘴不说了或者拉着老师到现场去看。只与少数几个他喜欢的小朋友玩, 偶尔会主动去找其他小朋友玩, 但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

二、单亲儿童个案在幼儿园的典型行为及教师的心理干预

情境1:我就要张泽做我爸爸

典型行为:进行角色游戏时, 小朋友们都按照早上已经选好的角色分工来到各个游戏区域, 小川拉着张泽的手问:“你玩什么?”张泽说:“我玩‘娃娃家’。”小川歪着头说:“那你当我的爸爸好不好?”张泽说:“好!”他们手拉手来到了“娃娃家”, 可是按照老师制定的游戏规则, 小朋友早上选的什么游戏现在就应该玩什么游戏, 而且每个游戏区域的人数已事先规定好。看到张泽和小川两个人一起来了, “娃娃家”里能干的阳阳小朋友喊了起来:“娃娃家人太多了, 小川你不是娃娃家的, 你出去。”小川紧紧拉着张泽的手, 跺着脚撅着嘴说:“我就要玩娃娃家。”边说还边无助地看着张泽。张泽说:“我们问问老师吧。”其实我一直在旁边观察着他们, 我说:“那小川你来做娃娃家的客人好吗?”小川把嘴撅得更高了, 他说:“不, 我就要张泽做我爸爸。”说着眼泪差点掉下来。见状, 我忙说:“噢, 原来娃娃家的爸爸今天从外地接回来一位哥哥呢, 小川, 你看, 这是你的阳阳妹妹呢, 你可不能欺负妹妹哦, 要好好地照顾她, 知道吗?”小川破涕为笑, 他们很自然地进入了游戏角色, 阳阳也很高兴地接受了小川, 一直抿着嘴对着小川笑, 游戏中小川非常高兴, 不停地喂“妹妹”吃东西。

心理干预:张泽小朋友在班级中个子又高又壮, 而且聪明能干, 像个大哥哥一样, 老师特别喜欢他, 常常让他当小老师。平时小川就喜欢一天到晚跟着他, 走到哪跟到哪, 有时候张泽上厕所也要跟在他后面和他说话, 排队时喜欢跟他挤在一块。因为小川常常会无故发脾气, 所以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跟他玩, 张泽却很宽容, 一直带着他玩, 所以小川非常依赖他, 在游戏中想让他做爸爸, 事实上他是想得到一种保护。曾经有一段时间, 我故意把他们俩从同一组分开来, 并且有意识地让张泽不要总是和小川在一起, 因为我怕小川对张泽的依赖心理会影响到他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 让他变得更自闭。可是从那以后, 我发现他又寻到了一个新的目标———班级中另外一位高高大大的男孩子, 小川也是整天跟在他的后面, 看来他确实是在寻找一种强有力的保护。在小川的生活中, 重要的人是姑姑, 爸爸一年才回来一两趟, 姑父常年在外打工, 姑姑家的哥哥学习紧张很少有时间和他玩, 在他的生活中一直缺少父亲之爱与兄长之爱。

在张泽一开始求助于我的时候, 我用了一种命令的方式让他们选择自己的角色, 结果小川更不开心了。因为如果儿童违心地按照老师的意愿来做游戏, 就一定失败。幸亏小川的那一声“不”提醒了我, 让我突然醒悟到, 教师只是游戏的引导者、支持者, 而不是命令者, 要顺应儿童的天性与当下的需要。原先小川一直习惯于依赖别人, 但在这次游戏中, 他首次以“哥哥”的身份出现, 并且知道“照顾妹妹”。这说明教育中的心理干预是有效的, 儿童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教师给他提供了付出爱的机会, 让其在利他行为中获得心灵成长。

情境2:我想要跳楼

典型行为:午餐过后, 我带着小朋友在楼道里散步, 小川一个人慢慢地走在最后面, 我让他快点跟上队伍, 可是他还是用手摸着栏杆, 磨磨蹭蹭地。队伍绕着环形的楼道走了几圈之后, 张泽突然跑到我面前来告诉我:“小川说他想跳楼。”我吓了一跳, 走过去问他是不是这样说的, 他说:“我就是想跳楼, 死了以后就可以看见我妈妈了。”听到这么小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 我心里难受极了, 抱起他, 说:“死了, 你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你就不能看动画片了, 你就不能再画奥特曼了。”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他说:“老师, 我想参加画画比赛。”

心理干预:原来这次画画比赛是事件的导火索。县里要举办一次画画比赛, 我班有两个名额, 小川的作画水平在班级中数一数二, 他想象力丰富, 用笔大胆。可是他太喜欢画奥特曼了, 他的每一幅作品里都有奥特曼, 我想, 不知情的评委看完后一定会莫名其妙, 所以我没有让他参加比赛。他曾经多次向我提出:“老师, 我想参加画画比赛。”可是总被我以“下次请你参加”这一理由搪塞过去。

从教这么多年, 虽然遇到过不少脾气古怪的学生, 但是有这么极端想法的孩子还是第一次。小川在姑姑家虽然受到特别爱护, 可是敏感的他知道, 姑姑不是他的妈妈。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孩子, 再加上姑姑家的好东西都给他, 所以他觉得在幼儿园也应该这样。于是, 他成为一个既脆弱又霸道的孩子, 经不起一点打击。

老师平时说他画得好, 现在却没有选择他, 这一否定让他以为老师不喜欢他了。而当他被老师抱起的那一刻, 所有的委屈都释放出来, 把自己想跟老师说的话全部倾诉出来。那一刻我很内疚。所以, 教师一个不经意的赞许或者一个轻轻的拥抱都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极大的安慰,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从那以后我就在班级的游戏角里设置了一个“请你告诉我”的游戏角, 让小朋友把自己心里想说的都说给别人听。

三、关于单亲儿童抚养方式的教育建议

1. 为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环境

针对单亲家庭儿童性格趋向内向和孤僻等特点, 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 多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 这是一种良好的矫治方法。在这一个案中, 小川在家接触的只有姑姑一人, 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在幼儿园中教师要鼓励孩子与同伴多交往。

2. 进行性别角色教育

单亲现象早已引起婚姻学家、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的关注。但是, 单亲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这一问题至今还是空白。例如单身母亲家庭, 父亲的缺席使得单身母亲对儿子进行恰当的性教育颇为困难。在父母双全的家庭中, 儿子从小就有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同对象, 而在早年生活中缺乏父家的儿子则可能出现性别认同困难与混淆, 表现出“男性女性化”的倾向, 在性格上会表现出敏感、多疑、自卑、胆小、心胸狭窄、依赖性强等特点。例如小川总是喜欢和高高大大的男生在一起, 这是因为在他的生活中没有强有力的男性形象, 所以总在寻求一种弥补和保护。

3. 给予孩子适度的爱并鼓励其付出爱

单身家长往往将孩子视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托, 把全部的爱和感情都倾注到孩子身上, 对孩子百依百顺, 迁就纵容, 没想到这样却养成其懦弱、胆小、自私, 不愿意独立的性格, 造成其在心理上不能“断奶”。合适的方法是让孩子从被动接受爱, 到主动感受爱, 再到努力付出爱, 孝顺长辈, 关心同伴, 用自己的方式为他人服务, 这才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道路。

摘要:家庭是每个生命的起始之处,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对儿童的终身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事实表明, 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父爱和母爱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在现代社会中, 因离婚、丧偶、留守、流动而导致的单亲儿童日益增加, 他们的心理与双亲俱全的儿童存在一定差异。作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与单亲儿童有全面接触的机会, 力图通过个案的实证研究对解决单亲儿童教育这一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上一篇:中西方饮食文化下一篇:超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