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接种

2024-09-17

流动儿童接种(共12篇)

流动儿童接种 篇1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经济活跃,流动人口200 多万人,流动儿童30 多万人,流动儿童占全市同年龄组儿童的40%。流动儿童预防接种难以落实,是免疫规划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免疫规划相关疾病发病的主要人群,已阻碍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缩短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预防接种差距,2013 年4 月,对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监护人的免疫规划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进行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在调查区县居住满1个月的非本区县籍1~6岁儿童家长/监护人(鲤城区、丰泽区和洛江区跨区不列入)。对全市流动儿童聚集的乡镇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抽取17个乡镇,每个乡镇在流动儿童聚集地同时至少各调查20名流动和本地适龄儿童监护人。

1.2方法

统一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对儿童监护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长基本情况、预防接种KAP和儿童疫苗漏种及原因等。完成调查后对调查问卷逐个审核,核定儿童监护人有效问卷。共调查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428份,本地的353份。

1.3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资料采用双录入,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家长/监护人调查指标比较用χ2检验,P<0.01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428名流动儿童父亲和母亲(χ2=18.736,P<0.01)初中及以下学历分别占65.2%和77.1%;353名本地儿童父亲和母亲(χ2=13.628,P<0.01)则分别占49.6%和64.9%,经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流动儿童父亲和母亲从事体力劳动所占比例分别比本地高50.2%和43.4%。流动儿童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及以下的占36.4%,比本地儿童家庭所占比例高43.0%。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家长文化、职业及经济收入情况见表1。

2.2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

流动儿童监护人“知道不接种疫苗是会影响儿童健康的”、“知道接种后要留观30分钟”分别占58.4%和86.4%,分别比本地儿童监护人所占比例少24.2%和6.7%。见表2。

2.3享有预防接种的服务和态度

知道儿童接种疫苗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是流动儿童监护人还是本地儿童监护人,主要是通过预防接种证预约获知的;除预约外,从通知单、电话或短信及村医等渠道获知的,流动儿童监护人占52.3%,本地儿童监护人占87.5%,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108.980,P<0.01)。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监护人均喜欢从电视上获得相关的预防接种知识,其次是宣传单。流动儿童监护人对接种点较满意的比本地少10.8%,对接种点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服务态度不好。见表3。

2.4漏种原因分析

一类疫苗按国家免疫程序要求超过6个月未种的统计为漏种,流动儿童漏种率比本地儿童高154.5%。流动儿童漏种原因主要是“不知道要接种”(占32.4%),其次是“没时间”(占22.2%),第三是“不知道接种地点”(占17.6%);本地儿童漏种原因主要是“儿童有禁忌证”(占34.3%),其次是“不知道要接种”(占25.7%),第三是“计划外生育等其他原因”(占20.0%)。见表4。

3 讨论

3.1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明显低于本地儿童

流动儿童家长初中及以下的低学历、职业为打工(体力劳动)和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及以下的低收入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本地儿童家长,这与多地报道[1,2,3]的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工作辛苦不稳定和经济收入低的结果相吻合,所调查的流动儿童家长中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者,家庭年收入也未超过10万元。

3.2监护人预防接种KAP水平直接影响儿童的预防接种行为

流动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KAP水平普遍偏低,其中对“不接种疫苗是会影响儿童健康的”、“预防接种禁忌证”等问题的知晓率远远低于楼灵巧[4]的调查结果。除接种证预约外,能从通知单、电话或短信和村医等渠道获知接种信息的机会比本地儿童监护人少40.2%。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监护人对接种点的满意程度均较低,低于胡昱[5]的调查结果。此次调查流动儿童一类疫苗的漏种率明显高于本地儿童,“不知道要接种”、“不知道接种地点”和“没时间”等主观因素,占72.2%;而本地儿童漏种则是“儿童有禁忌证”、“计划外生育”等客观因素,占54.3%,说明流动人口主动寻求免疫预防的意识差[3]。

3.3对策

(1)加强流动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宣传[5]。可以通过电视、宣传单等监护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定期播放或发放。与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在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或居住证时发放预防接种宣传单。(2)加强多渠道的接种通知形式。除接种证常规预约外,预防接种门诊应充分利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短信提醒催种功能,并充分发挥村医(社区医生)对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和上报。(3)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推广星级化、数字化接种门诊的覆盖率,改善服务态度和环境,提高群众满意度。

流动儿童接种 篇2

作者:郭学军,张伟,作者单位:新疆博州阿拉山口口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阿拉山口833418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阿拉山口口岸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以后所取得的效果。方法:于2006年11月对1-4岁流动儿童424名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计划免疫状况调查。结果:有31.14%的流动儿童未全程接受预防接种,主要与家长的文化水平、对计划免疫的认识及家长的工作等原因有关。2011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17名1~4岁儿童,进行HepB接种率调查。结果 2011年调查1~4岁儿童的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均比2006年有大幅度的提高,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从2006年的60.37%提高到83.68%,全程接种率从68.86%提高到9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后已取得显著成效,今后在保持较高接种率的基础上,应大力提倡住院分娩率强化HepB接种工作。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接种率;免疫效果;

乙型肝炎疫苗(HepB)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阿拉山口口岸自2002年6月1日起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2006年在调查工作中,阿拉山口口岸又重点对HepB接种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HepB纳入计划免疫前后免疫效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6年全阿拉山口口岸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计划免疫状况调查的原则,调查1~4岁儿童424人。2011年全阿拉山口口岸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计划免疫状况调查的原则,调查1~4岁儿童717人。

1.2 方法

2006年调查采用《乙型病毒性肝炎问卷》询问被调查儿童家长/监护人,并查阅预防接种卡、证记录。2011年阿拉山口口岸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计划免疫状况调查的原则询问被调查儿童家长/监护人,并查阅预防接种卡、证记录。

2结果

阿拉山口口岸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结果统计表

调查时间 调查流动儿童数

全程免疫接种数

全程免疫接种率

首针及时接种数

首针及时接种率

首针未及时接种数

2006年 2011年 424 717 292 657 68.86 91.63 256 600 60.37 83.68 118 114 2006年全阿拉山口口岸共调查424名1~4岁儿童,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60.37%,全程接种率为68.86%。2011年全阿拉山口口岸共调查717名1~4岁儿童年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3.68%,全程接种率为91.63%。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χ2=31.2,P<0.005)。随着年龄增大,2个接种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阿拉山口口岸自2002年6月启动卫生部与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儿童疫苗基金合作项目(GAVI项目)以来,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后,儿童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从2006年的60.37%上升到2011年的83.68%,全程接种率从68.86%提高到91.63%,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年龄组越小,HepB接种率越高,与全国计划免疫综合审评中调查结果一致〔1〕。表明阿拉山口口岸HepB接种工作已取得良好效果。

结果还显示,阿拉山口口岸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达到项目要求的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75%以上的目标。但首针没能及时接种的232名儿童中多数为在家出生儿童。影响新生儿HepB首针及时接种的原因主要是出生地点和经济状况,由于外来农民工的家庭收入低,住院分娩率较低,家庭分娩占14.6%~43.8%〔2〕;同时,在家出生儿童的家长乙肝防治知识匮乏、交通不便、接生人员的专业知识少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往往导致在家出生儿童HepB首针不能及时接种〔3〕。因此,今后应把在家出生儿童的HepB接种作为工作重点,完善阿拉山口口岸的妇幼保健工作,在提高住院分娩率的同时,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及时接种HepB首针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并进一步加大社会宣传动员,特别是让育龄妇女了解乙肝的危害性和HepB接种的重要性,积极自觉地配合HepB接种工作。【参考文献】

儿童接种,远离肺炎 篇3

Two leading drug companies have agreed to supply vaccines[疫苗] against pneumococcal[肺炎球菌的] disease to the world’s poorest countries at a reduced price.

Pfizer and GlaxoSmithKline signed the historic Advance Market Commitment Agreement last week. The 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s, or GAVI, helped negotiate the deal. The group says the low cost vaccines could save as many as seven million lives by the year 2030.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ays pneumonia kills almost two million children each year. This is more than AIDS, malaria[疟疾] and measles[麻疹] combined. It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mong young children. And more than 90% of those deaths happen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hese are all reasons why GAVI chose the pneumococcal vaccine for its first Advance Market ommitment project. The private-public partnerships are designed to increase the availability of low cost vaccines in poor areas.

Last year, the governments of Italy, the United Kingdom, Canada, Russia and Norway joined with the 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They

provided one and a half billion dollars to launch the pneumococcal vaccine project. Jeffrey Rowland is with the GAVI alliance. He says the money helps to persuade drug makers to take part in the project.

Rowland: The biggest challenge of getting life-saving vaccines to poor countries is that there’s no market. People can’t afford them. That’s why we don’t really have a malaria vaccine yet, because no one in rich countries really suffers from malaria.

What we did for the pneumococcal vaccine was we said we will pay 1.5 billion dollars if you develop the right vaccines, and the right volumes that we need and at the right price. And it was a gamble.

That gamble paid off. GlaxoSmithKline and Pfizer have agreed to provide 30 million doses of the vaccine each year for ten years. The first 20% of the vaccines will sell for seven dollars a dose. The remaining 80% will cost three dollars and fifty cents per dose. That is 90% less than

current pr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Mr. Rowland says the agreement is a huge achievement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Rowland: Vaccination, which we tend to take for granted in countrie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or in Western Europe, in fact a lot of us don’t even know which diseases we’ve been vaccinated against. That’s not the case in poor countries.

Vaccination is a life-or-death question for poor people. And if you can vaccinate a child to prevent a disease from happening, it is a lot more cost-effective than it is to treat that disease afterwards.

不久之后,数以百万计的婴儿和儿童便能获得保护,对抗致命的肺炎。全球最大的两家药厂已经同意以低价向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提供抗肺炎球菌疫苗。(美国)辉瑞制药和(英国)葛兰素史克于上周(3月23日)签署了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先进市场推动疫苗协议》。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为该协议的谈判工作提供协助。该组织表示,到2030年,低价疫苗能挽救多达700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每年有近200万名儿童死于肺炎。这个数字超过艾滋病、疟疾及麻疹死亡人数的总和,可谓低龄儿童的头号杀手。其中90%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以上皆是GAVI将抗肺炎球菌疫苗首先列入《先进市场推动疫苗协议》项目的原因。这种公私合作关系的建立,可以让贫困地区获得更多低成本疫苗。

2009年,意大利、英国、加拿大、俄罗斯以及挪威政府携手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提供15亿美元来启动这个抗肺炎球菌疫苗项目。来自GAVI的杰弗里·罗兰表示,这笔资金对推动制药企业加入该项目起到很大帮助。

罗兰:为贫困国家提供救命疫苗的最大挑战是没有市场。当地人根本买不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迄今还不具备真正的疟疾疫苗的原因,因为在富裕国家没人会患疟疾。我们为抗肺炎球菌疫苗所做的就是告诉制药企业,只要你能生产出合适的疫苗,并以合理的价格和所需的容量供应给我们,我们就会提供15亿美元的资金,这可以说是孤注一掷。

这个赌注押对了。葛兰素史克和辉瑞制药已经同意每年提供三千万剂量的疫苗,为期十年。最先供应的20%的疫苗将以每剂7美元的价格销售;而后80%的疫苗单价为3.5美元,比美国目前的价格便宜了90%。

罗兰先生称,该协议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极其伟大的功绩。

流动儿童接种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市的流动儿童282名, 作为计划免疫接种的调查对象, 接受调查的所有流动儿童均在本市居住3个月以上, 以上儿童的户籍均在外省, 或外市、外县。

1.2 方法

本院制订统一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调查表, 由专人负责, 对282名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展开调查, 具体调查内容包括有: (1) 流动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等一般资料的调查与记录; (2) 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登记本进行调查与记录, 若无登记本时, 儿童家属则需详细口述流动儿童的接种疫苗类型、接种时间等资料, 并由医院专人进行记录; (3) 流动儿童家庭收入、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在此地居住时间等进行调查与记录; (4) 详细调查并记录流动儿童家属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接种积极性与重视性、接种信息获取途径等内容[1]。

2 结果

2.1 资料分析

本次接受调查的流动儿童共有282名, 男女比例为156:126;年龄1~6岁。流动儿童及其家属、家庭的其它信息如下: (1) 于省内其它城县流入的儿童共有84名, 占29.79%, 于省外其它城县流入的儿童共有198名, 占70.21%。 (2) 已登记户口的流动儿童有269名, 占95.39%, 还未登记户口或户口询问不详的流动儿童有13名, 占4.61%。 (3) 在医院出生的流动儿童有204名, 占72.34%, 在私人诊所出生的有71名, 占25.18%, 在家中出生的有7名, 占2.48%。 (4) 所调查的流动儿童属第一胎者196名, 占69.50%, 属第二胎或第三胎者86名, 占30.50%。 (5) 儿童家长文化程度占比约为:文盲占14%, 小学文化占11%, 初中及高中文化占47%, 大专文化22%, 大学文化占6%。儿童家属从事职业占比约为:手工业16%, 建筑业23%, 服务业19%, 餐饮业21%, 个体商户15%, 无职业6%;家属获取疫苗接种的途径为:社区居委宣传、附近医院宣传、其他家属或同事告知, 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得知。

2.2 接种建证情况分析

在接受调查的282名流动儿童中, 接种建证的有252名, 占89.36%, 虽接种但未建证或未接种者有30名, 占10.64%。其中, 接种建证的252名流动儿童中, 于本地建证者131名 (51.98%) , 于原籍建证者92名 (36.51%) , 于本省其它城镇建证者29名 (11.51%) 。

2.3 接种合格情况分析

282名流动儿童中, “六苗”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 接种全程合格有243名, 合格率为86.17%;不合格有26名, 不合格率为9.22%;未接种有13名, 未接种率为4.61%。

2.4 影响免疫接种的因素分析

2.4.1 不合格接种原因分析

免疫接种不合格的26名流动儿童其影响因素主要为: (1) 重复接种5名, 占总不合格人数的19.23%; (2) 越期接种18名, 占69.23%; (3) 接种间隔时间、年龄与疫苗种类要求不符者3名, 占11.54%。

2.4.2 未接种原因分析

未接种的13名流动儿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1) 由于超生怕查出罚款导致未接种的有4名, 占总未接种人数的30.77%; (2) 因工作繁忙导致忘记接种的有3名, 占23.08%; (3) 对接种具体事项不了解而耽误的有6名, 占46.15%。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表明, 本市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合格率较低, 只达到了86.17%, 这远远低于本市常住儿童的免疫接种率, 而这种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 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部分流动儿童家庭收入较低, 家长文化程度不高, 导致了其对计划免疫接种的不重视; (2) 一些流动儿童家属的工作过于繁忙, 对儿童的免疫接种事项经常忘记, 最终导致漏接种、重复接种、越期接种等发生; (3) 还有部分家属是因为流动儿童属于超生的二胎或三胎, 未给其上户口, 怕接种时被查出致使罚款, 从而不敢给儿童进行接种; (4) 本市相关的接种等部门对计划免疫接种预防疾病的优势、免费政策等未能宣传到位, 使得一些家属对接种不重视, 或是怕收高额接种费用, 从而也导致了接种的不及时、未接种现象发生[2]。

针对以上几点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 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加强与完善: (1) 接种防疫医院需重视对当地流动儿童的接种, 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工作纳入到正常工作当中, 并作为年终的考核指标, 以促进其对流动儿童数量、接种情况的详细了解; (2) 在流动人口密集地区, 开设计划免疫接种网点, 并长年为流动儿童进行接种服务, 以促进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覆盖率; (3) 以电视、报纸、广播、当地新闻、社区、宣传单、横幅、手册等方式, 加大力度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宣传工作, 以提高流动儿童家属对免疫接种的重视程度, 进而积极、主动带领儿童进行接种[3]。

综上所述, 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大部分是因为儿童家属造成的, 另一小部分是因为免疫接种宣传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针对各种的影响因素, 防疫接种部门也应该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管理, 从而提高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

摘要:目的 探究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方法 选择本市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282名, 作为调查对象, 对我国计划免疫接种的接种情况进行调查, 并探究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结果 282名流动儿童中, “六苗”接种全程合格率为86.17%, 不合格率为9.22%, 未接种率为4.61%。结论 针对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 防疫接种部门需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管理, 以提高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

关键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因素

参考文献

[1]范海英.本地区社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9) :141.

[2]潘慧远.北海市某社区流动学龄儿童免疫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9) :1342-1343.

流动儿童接种 篇5

为了进一步促进流动儿童免疫预防工作的落实,提高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条例》)和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对象

本方案中的流动儿童指户籍在外乡、在居住地连续居住满3个月的0-6周儿童;

二.目标

建立起我乡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机制,使流动儿童享有同本地儿童同样的权利,提高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暴发。

三.工作指标

(一)流动儿童建卡(证)率达到≥90%以上。

(二)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即: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新生儿乙肝疫苗单苗接种率达到85%以上。

四.措施

(一)加强领导、增加经费投入

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是我区免疫规划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关系到我区实施免疫规划,控制针对传染病,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流

动将进一步增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所规定的各项政策,明确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增加经费投入,以保证包括疫苗、常规免疫运转、冷链设备建设、人员培训、社会宣传动员等工作经费和接种人员补助经费的落实,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开展主动搜索,及时掌握目标人群

接种单位每月定期到辖区内的外来人村、居委会收集流动人口资料;每年至少2次到流动人口集居地、出租房等进行入户调查,及时掌握流动儿童变动情况。

(三)实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全区实行统一的预防接种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区卫生厅、教育局《关于印发嘉陵区幼儿、学生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卫疾发【2010】215号)文件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流动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对无接种证和未按要求接种的流动儿童,及时进行补种和补证。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宣传教育

各地每年要在“4.25” 预防接种宣传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宣传日等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地采取发放宣传画(单)、在 乡结合部、建筑工地流动人口集聚地向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传播免疫预防相关知识,调动他们自觉参与计划免疫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的目的。

(五)加强流动儿童接种信息的管理

各接种单位对寄居在本辖区范围的流动儿童要建立专门的接种卡,准确、如实地记录接种情况,并按时上报相

关报表。对首次到接种单位接种的儿童要主动向其监护人索取该儿童既往的接种信息。对本地流出的儿童要填写转卡单,并在接种卡上注明儿童流出时间。

新场乡卫生院

儿童预防接种的安全护理 篇6

关键词:预防接种 安全护理 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73-02

计划免疫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保证小儿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可以保证儿童健康地成长。我科从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对来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16900例儿童进行护理干预,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来我科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共16900例,男8590例,女8310例,年龄1个月-13岁。

1.2 方法。

1.2.1 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在第一次进行预防接种时就按照国家和云南的体检程序,对我门诊辖区内每个新出生的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专人专管掌握每个儿童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科学喂养及预防接种知识宣教。提高相应知识的宣教和解释工作,提高家长对计划免疫程序的重视。

1.2.2 每次接种疫苗前做好疫苗种类、接种对象及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的告知工作,并在每次接种后,为家长安排下次何时来进行何种疫苗的安排,必要时打电话提醒家长,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让家长及时了解疫苗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提高家长对疫苗的认识,取得家长配合。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避免饥饿,不要吃刺激性较强或容易导致身体过敏的食物,以免孩子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每次接种疫苗前、中、后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以便家长了解各类疫苗,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

1.2.3 接种疫苗时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接种门诊配置;有候诊室和接种室,应保证候诊室清洁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温馨舒适,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画报使儿童候诊或休息时有在家的感觉,减轻孩子、家长的心理压力。消除儿童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微笑面对儿童,并亲切地与儿童交流,对于月龄较小的儿童用手亲自抚摸儿童,消除其陌生感与恐惧感,以取得儿童家长对接种人员的信任,對特别紧张的儿童可用分散注意方法进行逗引,使预防接种顺利进行以保证安全注射为目的。

流动儿童接种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同伴教育的定义

对流动儿童监护人进行耐心解说和宣教,主要讲解:接种疫苗的好处、安全性以及不及时接种疫苗的各种风险(健康风险以及经济风险)。请接受宣传教育的流动儿童监护人回去后,发扬献爱心、对其亲朋好友、邻里进行宣传(以容易接受的语言或方式进行)。宣教时强调:接种疫苗的好处,预防接种点与计生工作无关等,消除儿童监护人顾虑。

1.2 方法

选取红花岗区长征镇塘家坝预防接种点作为同伴教育干预点,另一长征镇朱家湾预防接种点作为对照点,两个预防接种点均为定点接种点,均属城区流动人口聚居地,在塘家坝预防接种点接种日采取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对儿童监护人进行宣传教育,请接受宣传教育的儿童监护人回去后,对其亲朋好友、邻里进行宣传。

1.3 观察指标

干预措施实施半年后,设计调查问卷,内容覆盖监护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知、信、行等,随机抽查两区域的流动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组与对照组流动儿童监护人对儿童预防接种认知情况

干预组与对照组预防接种点各调查流动儿童监护人60名,干预组与对照组流动儿童监护人对儿童预防接种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P<0.01,见表1)。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流动儿童一类疫苗预防接种调查情况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流动儿童一类疫苗预防接种调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见表2)。

注:按时接种是接种证上所有一类疫苗均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未按时接种是接种证上至少有一种一类疫苗未按时到接种点接种;未接种是接种证上至少有一种一类疫苗已到接种时间而未去接种

3 讨论

本研究在日常的预防接种工作实践中引入同伴教育,半年后调查分析发现:流动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政策均有所了解,主动参与、配合预防接种工作数明显增加。实施同伴教育固然增加了预防接种人员的工作量,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但较常规的或社会层面所进行的宣传教育,有投入小见效快,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流动人口多以同乡、亲友因素聚集,有明显的聚集性,对前来参加预防接种的流动儿童监护人实施“同伴教育”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伴教育可操作性强,投入小,可长期实施。流动儿童监护人素质差参不齐,健康意识较高的监护人会积极主动地寻找预防接种单位,为儿童接种疫苗。素质较低的监护人由于预防疾病意识淡漠,为儿童预防接种持消极态度,引入“同伴教育”,改变这种消极态度效果显著[1]。流动人口超生极为普遍,“问题儿童”(计生外生育儿童)为数众多,而监护人因惧怕信息泄漏而被处罚,往往选择放弃为儿童接种疫苗,如果这部分儿童监护人了解预防接种与计划生育无关,能大大提高这部分儿童的建卡和接种率。

摘要:目的 研究同伴教育对流动儿童监护人知、信、行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两个流动人口聚居地接种单位进行干预和对照分析。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预防接种点各调查流动儿童监护人60名,干预组与对照组流动儿童监护人对儿童预防接种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流动儿童一类疫苗预防接种调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结论 实施同伴教育的流动人口聚居地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和行为有明显的改观,有利于流动人口聚居地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关键词:同伴教育,流动儿童,预防接种

参考文献

流动儿童接种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共分析调查2003年3月31日—2009年3月31日出生的、在我社区管理24个村内的流动儿童345人 (无论居住多长时间) , 男女性别比为1.21:1。

1.2 统计方法

全部资料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进行录入, 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率的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76.23%, 首针及时接种率为50.72%, 全程及时接种率为42.61%。见表1。

(2) 卡介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72.75%。见表2。

(3) A群流脑首针及时接种率为38.26%, 全程及时接种率为58.26%。见表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3 讨论

本次分析发现, 我社区管理的24个村的流动儿童接种率不高, 不能适应当前控制传染病的需要。

从本次调查中分析中发现, 影响我社区管理的24个村内流动儿童接种率低的主要因素有: (1) 儿童家长/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不高, 卫生防病意识差, 计划免疫相关知识宣传不到位; (2) 私人诊所出生的儿童较多, 儿童只有在医院接生才能保证疫苗首针在24h内及时接种, 但由于受到经济和交通条件的限制, 孕妇难以达到提前住院待产或临产前赶往医院分娩, 儿童疫苗首针接种率低。

因此, 面对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农村社区的人口比较分散的情况, 首先镇政府和24个村要把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务人口的数量, 配置基层卫生资源, 包括人员、设备和经费等。其次, 应建立预警、预测机制, 加强部门间的协作,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将流动儿童纳入镇政府户籍管理部门的管理登记。探索形式多样的管理方法, 加强管理力度, 做好预防服务方式。

另外, 针对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文化水平偏低、预防差的情况, 加强对乡村医生及接生员进行疫苗及时接种重要性宣传, 加大预防接种宣传力度, 采取各种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 提高我社区管理的24个村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知晓水平和自觉参与意识, 从而提高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全程合格接种率, 促进预防接种的顺利开展。

摘要:目的:了解我社区管理的24个村流动儿童7种疫苗接种率的情况, 针对性地采取防疫措施。方法:对345名流动儿童的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卡介苗、A群流脑7种疫苗的接种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76.23%, 首针及时接种率为50.72%, 全程及时接种率为42.61%;卡介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72.75%;A群流脑首针及时接种率为38.26%, 全程及时接种率为58.26%,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7种疫苗合格接种率较低, 应加强农村社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的管理工作。

流动儿童接种 篇9

关键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免疫规划,影响因素,调查

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口流动规模在近些年不断扩大, 尤其在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中, 流动人口比例迅速增加。与此同时, 对流动人口的免疫规划和管理逐渐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 尤其对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 在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安全以及提高整个地区的免疫工作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 对本地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3年1月-2010年7月出生, 户口为本地的儿童以及居住地为本地且无当地户籍的本省内以及省外的儿童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自愿接受调查的流动儿童共计840人, 自愿接受调查的当地儿童共计800人。所有儿童年龄3~10岁。

1.2 方法

由妇女干部、村镇医生等组成调查小组, 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本地6个镇、15个村的流动儿童;同时, 对15个村的本地儿童 (共调查800人) 免疫接种情况进行同步调查。调查前制定规范的免疫接种调查表, 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性别、年龄、户籍等基本信息, 家庭基本情况, 5种免疫疫苗的接种情况 (包括Hep B/乙肝疫苗、BCG/卡介苗、DTP/百白破疫苗、OPV/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以及MV/麻疹疫苗) 、建卡与建证情况、对接种质量以及服务情况的反馈、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知识的认知等。

1.3 接种合格评定标准

依据外国卫生部在计划免疫技术的相关管理规程中的标准进行评定。以是否具有接种证或接种卡为准, 对两者均无的儿童即判定为未行接种儿童。同时, 接种时间具体, 年、月和日均有清楚的记录, 免疫接种时间与儿童的年龄段相符合, 且接种间隔时间合理。另外, 以上5种基础性的接种疫苗均于12个月龄内完成接种[2,3]。

2 结果

2.1 5种基础疫苗的接种情况

在Hep B、BCG、DTP、OPV及MV5种基础性的免疫接种疫苗的接种情况上, 流动儿童各种疫苗的接种率与当地儿童相比均更低, 详见表1。

人 (%)

2.2 免疫管理情况统计

调查显示, 当地儿童均建证和健卡率均为100%, 流动儿童的建证率为91.7%, 建卡率为92.1%, 详见表2。

2.3 接种质量以及服务情况反馈

在接受调查的840名流动儿童的家长中有470人反映乡镇级卫生院的服务态度和集中质量好, 其中认为最好的有325人, 认为尚可的有145人, 占到总人数的56.0%;260人反映村级卫生室服务情况好, 其中认为最好的有23人, 237人认为尚可, 占总人数的31.0%;只有110人认为临时接种点尚可, 其中8人认为好, 102人认为尚可, 占总人数的13.1%。

2.4 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知识的认知

在所调查的流动儿童的家长中, 有796位家长认为子女有接种疫苗的必要, 占总人数的94.8%, 但是对疫苗、疾病以及免疫程序了解的家长仅有502人, 占总人数的59.8%, 而主动向医生请教儿童接种防疫知识的人数为615人, 占总人数的73.2%。而家长的免疫接种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有298为家长是从医生那里学习的免疫接种知识, 占35.5%;电视广播有201人, 占23.9%;170人是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知道的, 占20.2%;免疫接种宣传的有134人, 占16.0%, 其他有37人, 占4.4%。

2.5 未接种的其他相关原因

在调查的儿童中, 对于免费的第一类疫苗接受儿童家长有792人, 接受率为94.3%;而需要自费的第二类疫苗儿童家长接受人数为622人, 接受率为74.0%。有526位家长认为孩子是超生儿童或者是怕医生不给外地孩子接种, 占62.6%;经济原因的有105人, 占12.5%;儿童自身有病不能进行免疫接种的有123人, 占14.6%;其他86人, 占1%。

3 讨论

社会及经济的不断发展, 使得流动人口的规模逐渐扩大, 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流动人口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在满足各地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 也使各地产生了一定社会、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免疫规划与管理情况即对各地区居民的卫生健康情况有直接性的影响。因多种因素影响, 当前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对流动人口还不能完全到位, 在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上即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地区性常住儿童相比, 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一般要差, 对流动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地区的健康卫生情况等均产生不良影响[4]。

本文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6个乡镇, 1 5 个村的流动儿童与当地儿童, 并进行免疫接种情况的调查, 结果即显示, 流动儿童在5种基础性的免疫接种率上, 与当地儿童相比明显要低, 且建卡与建证的比率更低。

基于以上情况, 应加大对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力度:应积极开展免疫接种知识的相关宣传, 通过当地媒体以及宣传栏等方式, 让流动儿童家长提高对免疫接种知识的认知度;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规范化, 以乡镇或村级为单位, 有计划和目的性地开展免疫接种服务, 并保证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质量, 同时保证服务具有全面覆盖性;对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掌握, 及时对流动儿童建证和建卡, 定期进行抽查, 并及时对漏接种的儿童进行补种[5];采取合理的接种收费措施, 保证流动儿童家长具有可承受性;在学校周边等流动儿童聚集的地区适当增加接种点, 以方便处于接种期的流动儿童能及时完成接种。

参考文献

[1]杨桂荪, 张晋昕, 聂运洲, 等.广东省佛山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 :381-382.

[2]朱冰, 许二萍, 杨旭辉, 等.杭州市流动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8, 14 (4) :319-322.

[3]韩长磊, 林琴, 卞琛, 等.常州市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 2012, 23 (2) :49-51.

[4]周亚文.上虞市崧厦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 2009, 21 (11) :536-537.

流动儿童接种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获得600例流动儿童和监护人,满足以下标准:第一,监护人是外地户籍;第二,监护人在本地工作时间超过6个月;第三,儿童年龄在7周岁以内(包含7周岁),或者妊娠周期在6个月以上。在600例儿童中,男性318例(53.0%),女性282例(47.0%);年龄在3个月~7岁,平均(3.1±0.4)岁。

1.2研究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本地流动儿童的实际情况,调查表由专业人员设计。调查人员采用入户调查的模式,要求调查前经过统一的培训考核,且按照规范填写结果。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和监护人的基本资料、儿童建证,预防接种单位的地址,以及对接种疫苗的通知、咨询、服务情况等。调查完成后回收问卷,经初步数据分析得到580份合格的问卷,占比96.7%。

1.3观察项目:(1)分析流动儿童监护人的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条件。(2)分析流动儿童接种建证情况,以及影响建证的因素。(3)评估预防接种单位的服务水平。

1.4统计学方法:使用Excel表格对监测资料汇总,将调查问卷编码后录入数据库。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版本,文中影响因素作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监护人情况分析:分析580份问卷可知,流动儿童监护人年龄以20~35岁居多,共计459例,占比79.1%;文化程度以初中或高中居多,共计493例,占比98.0%;居住条件差共计447例,占比77.1%;经济条件差共计372例,占比64.1%。

2.2建证数据分析:在580例流动儿童中,持有预防接种证493例,占比98.0%;没有接种证29例,占比5.0%;接种证在原籍58例,占比10.0%。

2.3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可知,儿童建证影响因素包括获得接种通知、接收单位地址、咨询方式、监护人文化水平、接种意识、家庭经济收入等。

2.4预防接种服务分析:分析580份问卷可知,反映出预防接种部门制度管理差112例,占比19.3%;服务态度差192例,占比33.1%;等待时间长276例,占比47.6%。

3讨论

预防接种服务能够了解预防接种部门为适龄儿童提供的服务数量、效率,作为流动人口生活保障的重要部分,应该得到防疫部门、政府、社会的重视。要根据儿童的需求完善预防接种工作,为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80份问卷中,流动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以初中或高中为主(98.0%),居住条件差(77.1%)、经济条件差(64.1%)。儿童中持有预防接种证仅有98.0%,没有接种证占比5.0%,接种证在原籍占比10.0%,和林献丹的研究数据接近。另外,接种通知、接收单位地址、咨询方式、监护人文化水平、接种意识、家庭经济收入是影响儿童建证的因素,且预防接种部门制度管理差、服务态度差、等待时间长。

提高预防接种服务的利用程度,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对待流动人口要公正平等,能够享受到和本地儿童相同的接种服务。第二,儿童免疫情况信息化,可以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确保预防接种的连续性。第三,改变传统的通知形式,可以采用短信预约、电话预约,提高通知效果。第四,为家庭贫困的流动儿童提供更多帮助,选定接种人员作为联系人,提高家长的预防接种意识,满足服务需求。第五,预防接种单位要和公安部门、计划生育部门创建合作关系,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综上,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利用状况差,且影响因素多。要求改进接种通知模式、提高监护人意识、提升接种单位服务质量,促进流动儿童更好的利用预防接种服务。

摘要:目的 调查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的利用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选600例流动儿童和监护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的调查问卷,获得监护人信息和儿童预防接种状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获得有效问卷580份,其中持有预防接种证占比98.0%,没有接种证占比5.0%,接种证在原籍占比10.0%。儿童建证影响因素包括获得接种通知、接收单位地址、咨询方式、监护人文化水平、接种意识、家庭经济收入等。预防接种部门制度管理差、服务态度差、等待时间长。结论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利用状况差,且影响因素多。要求改进接种通知模式、提高监护人意识、提升接种单位服务质量,促进流动儿童更好的利用预防接种服务。

关键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杨桂荪,张晋昕,聂运洲,等.广东省佛山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8(1):381-382.

[2]胡昱,陈恩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需求、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20(3):282-285.

[3]梁冰,梁艳芬.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利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5(3):396-397.

[4]林献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33(1):51-53.

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护理体会 篇11

关键词:预防接种;社区儿童;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15-01

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1]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为了正确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2],积极做好社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并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儿童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3],在护理工作中,要获得儿童的配合,除了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外,还必须掌握好儿童的心理特点,以适应环境、配合接种,保证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

一、一般资料

2015年1-12月到本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儿童1427例,年龄1个月~6岁。经体检排除发热、急性疾病期、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等情况,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一类疫苗及二类疫苗。

二、影响儿童的心理因素

(一)家庭因素。

首先,现在大部分儿童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过分溺爱孩子。其次,家长的文化程度不一,对禁忌症认识不足,有些家长认为耽误接种时间比禁忌症更为重要,经体检发现发热≧37.5℃并伴有腹泻,或有特殊禁忌症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也要强烈注射疫苗,怕延误接种时间,影响孩子健康。最后,对预防接种工作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够。

(二)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婴儿期对母亲有着强烈依恋感,避开和拒绝陌生人,主要表现为啼哭、寻找亲人。幼儿期活泼好动,情绪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见到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衣,手拿注射器,很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抗拒和躲避哭闹行为。学龄前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喜欢受到表扬,好奇、好模仿,言语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容易受工作人员的言语影响。学龄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情绪相对稳定,喜欢受到表扬,好表现自己,对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知识的宣教似懂非懂。

(三)个性气质因素。

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方面,是儿童正常行为的不同表达方式,对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不同的儿童个性差异很大,其心理特点也很不相同。

三、心理干预方法。

(一)营造舒适温馨环境以稳定儿童情绪。

哇!打预防针的地方好漂亮呀!这是受种者家属由衷的感受,预防接种门诊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及温馨舒适的环境,室内宽敞明亮,通风保暖,周围以卡通化及色彩鲜艳为主题的布置,宣传预防接种有关知识及画面,缓和儿童对陌生环境的紧张不安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接种。观察室配置儿童喜爱的玩具及娱乐设施。各室有明显的标志牌。

(二)做好宣传,取得家长配合。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取得儿童家长配合是接种顺利进行的关键。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告知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注意事项及接种程序等,使家长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儿童说出自己的感受,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减少儿童的疼痛感受,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接种完毕后的儿童,在观察室留观30分钟,不再进入接种室,防止他们哭闹影响别的孩子,保证接种顺利进行。

(三)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工作人员要与儿童建立友好关系,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

1.婴幼儿期。

婴幼儿时期情绪不稳定,工作人员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微笑、抚摸、哄逗等表情语言或予其喜爱的玩具分散其注意力,当注意力转移后即给予接种,接种时及接种后继续哄逗、鼓励他们或嘱咐家长安抚幼儿,短时间内完成接种,也提高了满意度。

2.学龄前期。

先与他们亲切闲聊,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握着他的小手,称赞长得漂亮,这些小动作都会起到正面效果,使他们对工作人员产生亲切感,给他们留下热情、和蔼、耐心、亲切的良好印象,并带其观看其他儿童接种时的勇敢表现,减轻他们紧张恐惧情绪,增强其自信心,使其今后的预防接种能更好地配合[4]。

3.学龄期。

应以热烈亲切的表情,引起儿童的注意力,表扬、鼓励等方式取得儿童的信任,并与儿童交流趣味性浓厚的话题,避免不安情绪出现,同时给以讲解相关易懂的预防接种知识等,对于表现良好的儿童进行表扬,树立好的榜样,让其他儿童的情绪得到稳定,并用浅显易懂语言耐心回答他们的提问,让他们明白预防接种的目的,促使儿童主动参与配合。一般不需采用吓唬及强制手段,必要时取得家长的配合结合适当的强硬措施,注射后则要表扬鼓励,不伤其自尊心。

(四)工作人员素质要求。

接种人员要求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善于观察,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耐心做好预防接种相关知识解释,把每一位儿童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做到人性化服务;应熟练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接种动作稳、快、准,接种的准备时间不要太长,做到安全注射,尽量减轻和消除注射时的疼痛刺激。

四、讨论

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也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基本国策,在预防接种工作中,不仅要求护士具有熟练的业务素质,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到热心,耐心,细心的服务,再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后,得到儿童及家长的信任与配合,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了不良反应,接种率也得到显著的提高。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不同心理护理,使预防接种工作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对预防接种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卫疾控发[2005]373号

[2]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

[3]李映兰.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

流动儿童接种 篇12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点全县20个计划免疫接种点所辖区域。

1.2 调查对象

1998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出生非本接种点所辖区域内、在当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儿童为调查对象。

1.3 调查方法

通过三级预防网络, 分片对辖区内适龄流动儿童进行调查。发现流动儿童采用统一调查表, 询问户口所在地, 在本地居住时间, 5种疫苗 (卡介苗、麻疹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 的接种情况, 查卡疤核对是否接种过卡介苗等。判断标准:免疫起始月龄及针次间隔正确 (五苗起始月龄卡介苗出生时、脊髓灰质炎疫苗2足月、白百破三联疫苗3足月、麻疹疫苗8足月、乙型肝炎疫苗出生后0、1、6个月, 每苗间隔28天, 五种疫苗可以联合免疫) , 7岁内完成五苗程序为“五苗”全程接种。在1岁内完成5种疫苗的基础免疫, 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记录, 为合格接种。判定时以接种证为准;无证无卡疤者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调查者认为可信的 (但需注明系据家长提供信息确认) 。

2 结果

本次共调查2634人 (部分未接种的流动儿童未被上报) , 均接种过疫苗, 接种率100%, “五苗”全程接种率为78.97%, 合格接种率为57.18%。7岁以下流动儿童中0~4岁为主, 2186人, 占82.99% (其中0岁未达到五苗完成月龄的儿童占32%) ;5~7岁448人, 占17.01%。其他详见表1。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 本省儿童在我县境内流动较多, 其次为安徽、江苏。笔者认为, 这可能与浙江、江苏、安徽政府健康教育经费投入多, 群众经济状况好接受教育的机会多, 计划免疫重要性的知晓率高, 以致接种率高有关。

流动儿童主要集中在0~4岁, 0~4岁儿童需要父母的照顾, 又未到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 常随父母外出。这是流动人口儿童管理的难点, 也是计划免疫的重点。流动人口居无定处, 即使了解到未接种, 也很难每次按规定把接种通知书送达被种者家长手中, 易造成接种时间延迟, 或间隔时间长, 影响免疫质量。

本次调查仅反映对计划免疫较重视的一部分人的接种情况, 且有漏种现象, 还有大部分未接种者未掌握。7岁以下流动人口的计免工作存在很大问题, 建议相关部门要给予重视, 与流动儿童的管理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建立一套统一完整的报告、摸底、建卡、报卡、考核、评价制度, 确保流动儿童能更好地接受免疫接种。

肥胖令美国关节炎患者日益增多

上一篇:指挥理论下一篇:注入顺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