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

2024-06-23

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共10篇)

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 篇1

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

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2007-12-15 23:31:0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⒈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重视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关健。要把解决好群众信访问题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及时排查和调处信访问题,就地化解矛盾,注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应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不留尾巴;对符合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但由于各种原因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排出时间表,限期解决;对不符合规定或没有依据的信访问题,反复做好宣传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与上访群众讲清楚,做通思想认识工作;对信访老户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到矛盾不上交、不转移、不激化。

⒉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教育。

一是要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手中的权力,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不断增强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二是要转变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倡导求真务实、讲究民主的工作作风,处理问题时采取与群众平等的态度,协商的方式,及时公正。村中事务多听群众意见,尊重大多数人的愿望,提高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平时做到严于律已、宽于待人,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为村民起到表率作用。

⒊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一是要努力推进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村集体的重要事项都事先提请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对未经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多数同意的重大决策,不能随意实施,决不能搞个人说了算。二是

切实搞好村务财务公开。村里的重大事项和财务收支问题,要及时准确的向村民公开,增强透明度。镇政府要支持帮助村民理财小组发挥作用,加强对村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三是加强普法教育,大力开展对农村的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是与农村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力争让群众多了解、了解的透彻一些,提高干部群众自觉知法守法的意识。

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镇政府要重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把有能力、愿意为群众办事、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进村领导班子,帮助村支部、村委会提高凝聚力、战斗力。二是规范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运作机制,妥善处理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与村委会依法自治之间的关系,使两套班子能相互尊重、各负其责,团结协调地开展工作。平时要了解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动态,及时协调化解矛盾。

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

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 篇2

一、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财务账目混乱不清

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 基本是流水账, 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 查账相当不便。例如, 要查招待费, 需要一笔一笔地登记后再统计, 不是专业人员根据没法查出问题, 不便于群众监督。

(二) 物资管理手续不全

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 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有账无物, 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自身要求不严, 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 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还, 最终达到个人占有的目的。

(三) 执行财务制度不严

农村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 账款要分管, 但是有的村干部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 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 买了东西开了票, 回去告诉会计如何入账。包办代管, 一人说了算, 会计成了“记账员”, 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 会计、出纳形同虚设。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白条支出, 白条入账。

(四) 挥霍公款现象严重

收支失衡, 支大于收, 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有的村一年集体收入很少, 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维持, 但村干部在花钱时, 从不考虑这项支出是否必要, 有钱就花, 没钱再想办法。有的用公款吃喝玩乐, 年招待费达几万元;有的以外出学习考察为由, 到处游山玩水, 村民意见很大。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 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 业务水平低

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但是, 目前部分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 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 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 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

(二) 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力

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 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 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 比较空洞, 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及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 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 部分乡镇经管站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 人员相对减少, 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

(三) 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够

一是认为村级自治, 不宜多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 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 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 给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开了方便之门。二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 不按照财务规章制度办事, 不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导致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

(四) 村干部主观存在贪腐意识

各别村干部在选举时, 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所以上任后主观上并没有把心思放在村集体和广大村民的利益上, 而是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捞取个人的“投入成本”, 指使村财务人员人为地将账目“弄乱”。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 建章立制, 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体制, 完善会计委派。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的规章制度, 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 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三是要保证财会人员工作的独立性, 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村干部不准兼任会计、出纳。

(二) 加强管理, 增强乡镇干部监督管理意识

乡村干部要端正思想, 摆正关系, 搞好财务管理。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 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财观念不强的问题。

(三) 改变思维, 取消“任人唯亲”的堕落思想

在村级财务用人方面, 乡镇党委、政府决不应该任凭村干部自己说了算, 甚至由村主任搞“一言堂”, 说用谁就用谁, 也不管被用人员是否有文凭、有水平、有素质。“沾亲带故可用, 礼金送到必用”的现象极为严重。这种“礼上网来”局面的出现, 无疑成为了村级财务正常运行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 改变村干部任用村财务人员的传统思维, 也是解决村级财务混乱不清的一项重要工作。村级财务人员的产生, 首先必须走“一事一议”的民主程序, 由村民选举出候选人, 然后交乡农村经济管理站考核筛选, 最后由乡镇行政领导审查做出决定, 将一些年富力强、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的人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四) 注意培训, 提高村级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 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还要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 要通过举办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 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 篇3

问题一:个别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抓信访太牵扯精力,影响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二是认为上访群众多是“刁民”,对他们采取哄、拦、卡、压的办法,把政府机关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三是认为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事,由信访部门处理就行了,把自己与群众割裂开来。四是认为信访部门是“救火队”、“挡箭牌”, 有事时想到,无事时忘掉,平时看不到。

问题二:地区性的政策因素增加了信访工作的难度。一是个别政策的制订远离实际、脱离群众、违背民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造成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给当地的政府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对新政策出台后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见不够、准备不足,造成各级政府工作被动、威信降低、形象受损。三是政出多门、口径不一、相互矛盾,造成操作困难,群众不满。四是执行政策不及时、不到位,损害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

问题三: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政府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三是信“闹”不信“理”, 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四是信“访”不信“法”, 既使是典型的涉法问题,也要到政府部门上访解决。

问题四:个别干部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一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只重视抓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不能引起足够重视。二是一些领导为出政绩,不顾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办一些违民意、失民心的事。三是个别领导干部摆不正位子、放不下架子,遇到问题不主动与群众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从而激化了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对立。四是一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

综揽上述难点问题,如何做好当前信访工作,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以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网络化、大信访的信访工作格局。

一、提高认识,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三个转变”

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尤其是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

3、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群众信访问题都看成是信访部门的事。只有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二、端正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三种机制”

1、强化“领导责任机制”。发挥领导在信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从机制上加以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落实、一追究”:一是落实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纳入考核内容,并入目标管理;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制度责任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及协调会议制度,及时发现、研究、协调和处理各种信访问题;三是落实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定期排出重大疑难信访问题,由党政领导分工负责包案处理,对所包案件,领导同志要亲自挂帅,组织查处。

2、强化“分级负责机制”。“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是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則。对群众上访的问题,必须落实制度,分解到位,责任到人,逐级解决;即根据信访事项及案情程度,按照归口办理的方法,确定具体办理部门及人员。

3、强化“信访督查机制”。采取事前督查、跟踪督查、事后督查的方法,加强对信访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督查,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加快办事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减少推、拖、顶、踢现象。

三、突出重点,围绕中心任务,抓好“三项工作”

1、构筑全方位、网络化、大信访的工作格局。首先,各级各部门领导对信访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把预防、控制、化解群体性矛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妥善处理。其次,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负责地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工作。三是,各部门、单位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和配合信访部门,认真及时地解决群众反映的应由本部门解决的问题,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社会责任。

2、加大宣传疏导工作的力度。一是要认真宣传国家《信访条例》及有关信访政策法规,教育群众要依法有序上访,要让群众明白处理信访问题在基层而不是在上级、解决信访问题靠法规而不是靠领导。二是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力求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疏与堵相结合。对于一般性的群众上访,采取教育疏导的方法,以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对于妨碍公共交通、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不良后果的上访,必须坚决批评制止,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可责成公安部门依法查处。

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 篇4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现状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接纳农民工的主要行业。然而,农民工工资常常遭到无理克扣和无故拖欠。虽然一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但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仍然较为严重,成为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政府着力解决的难题。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几点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原因

(一)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开发商通常使用开盘后提前卖房的首付款,这部分来自购买者的资金来支付建设过程中的进度款。近几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性的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大量资金正在涌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已经趋于缓和,市场的购买意向正在减弱,资金回流困难。许多根本没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和个人因市场的疲软卡在了进退不得的尴尬境地。导致建筑方不能按时足额支付工人工资。

(二)包工头恶意欠薪。由于建筑市场的无序与政府部门的监管空白,许多包工头在经济下滑、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认为攒钱的前景不乐观,一旦资金到手就冒着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压力起飞、跑路、逃匿,留下民工向政府讨薪。

(三)违法分包、转包工程、自然人挂靠有资质的企业等引发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政府部门在建筑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留有空白,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借用资质、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用工主体不明确、不合法。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会由于建筑启动资金不足,在行业内部把工程项目转包给其他企业,或者违法分包出去,接手的时常会有一些没有资质的个人。还有一些人利用各种特殊关系,常年在行业内借用别人的资质中标,然后组织一些人施工,承包方只认包工头,工程结束只对包工头付清所需款项,不直接面对农民工,农民工是否拿到工资根本不过问。一旦发生欠薪现象,总承包人认为资金已经支付到位。中标的企业认为自己没有招揽工人,自己不存在任何责任。也就是说具备施工资质的建筑企业只是利用资质在招揽工作,而组织工人施工的往往是没有资质的小包工头。工程资金的支付分配层次较多,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发生。

(四)农民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差。法律保护意识差。一是农民工往往是同乡互相介绍,多人一起出外务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差,只是与包工头简单达成口头协议,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发生欠薪问题,农民工不知道采用法律途径解决。二是产生欠薪问题打官司缺乏有力证据。在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处理的拖欠工资案件中,一些农民工由于和包工头之间仅是口头约定,极少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欠薪,劳动部门处理起来难度极大,甚至无法下手处理。

(五)劳动部门在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过程中执法不力。相关法律法规对欠薪者处罚力度不够,且处罚过程复杂,时间长。《劳动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逾期不支付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从这条规定来看,劳动执法部门在解决拖欠工资的问题上先是责令其限期支付,而对欠薪主体没有相当的处罚措施规定,按《行政处罚法》和《劳动监察条例》规定劳动执法部门解决的程序是必须首先调查取证,然后责令拖欠工资的单位在法律规定的一定时间里纠正问题,假如用人单位不能在限期里自动纠正,就对拖欠工资的单位下达听证告知书,在规定的听证期后,依然没有主动支付拖欠的工资,则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拖欠工资的单位按照规定在三个月内可以就处罚决定内容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假如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仍未处罚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劳动行政部门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此期间,极有可能发生欠薪单位倒闭或负责人隐匿财产。

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办法

(一)加强项目资金的有效监督,防止拖欠工程款 要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严格审查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到位情况,对于资金不到位或严重不足的项目要坚决停止招标。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动态管理,防止和避免验资报告不实或虚假验资,从项目前期到项目施工过程,建立起一套预防拖欠工程款的有效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规定一定期限,如建设单位不按期支付工程款,可责令施工企业停止施工,并规定造成的损失由建设单位承担。

(二)强化建筑市场管理,杜绝建筑施工企业违法操作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带资垫资承接工程成为必要条件,建筑工程违法转包、分包现象屡禁不止。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杜绝无资质企业和个人承揽建筑工程,制止建筑施工企业层层转包、分包,严厉查处违法分包和违法挂靠行为。对建筑施工企业违规操作,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要在市场准入方面进行限制。

(三)明确工资支付责任

2004年,国务院78号文件明确规定,农民工工资支付必须坚持“谁承包、谁负责”的原则,总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全面负责,分包企业对分包工程的农民工工资支付直接负责。施工单位应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严禁发放给“包工头”或其他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支付农民工工资应编制工资支付表,如实记录支付单位、支付时间、支付对象、支付数额等工资支付情况,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工程总承包企业应对劳务分包企业工资支付进行监督,督促其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

因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企业未按合同约定与建设工程承包企业结清工程款,致使承包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企业先行垫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因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包、违法分包工程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工程总承包企业承担全部责任,并先行垫付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承包企业因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追回的被拖欠工程款,应优先用于支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四)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

目前,在建筑市场不太规范,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很有必要。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是指在工程开工之前由建设工程项目审批行政部门负责通知并监督建设单位按照工程合同价款的3%向劳动保障部门指定的银行专户存储的工资专项资金。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建设行政部门直接扣除工资保证金,用来支付农民工工资。对拒绝交纳保证金的施工单位,建设主管行政部门不批准开工建设。施工企业缴纳保证金不足的要继续缴纳工资保证金,拒绝缴纳的,建设主管行政部门有权责令暂停施工。

在建设领域,建筑施工企业垫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工程主体已建到第二、三层后,建设单位才开始拨付工程款,使得施工企业成本增加、资金紧张,在建设施工企业遇到资金困难的时候转嫁到农民工身上,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因此,要规定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双方,在拖欠农民工工资范围内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五)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企业是劳动用工的主体,依据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没有劳动用工主体资格的施工队、作业队或个人的用工属非法用工,建筑施工企业分包、转包产生的劳动纠纷和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后果要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担责任。施工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本人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劳动合同中应明确工资支付标准、方式和时间。劳动合同签订后,双方当事人应各执一份,施工单位不得代为保管属于劳动者持有的劳动合同。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施工作业班组、“包工头”等,不能作为用工主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施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执行国家有关工资支付规定,按月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并直接支付给农民工本人。

(六)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一是要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执法监察。要开展经常性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以及多部门联合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并不断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定劳动合同并报送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备案,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对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依法严惩。规范用工单位管理,加强对企业支付工资的监管,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用人单位要制定内部工资支付办法并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备案,同时定期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报送本单位工资支付情况。要加强与建设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新开工项目的劳动用工情况及工资保证金缴纳情况,明确工资保证金的使用程序,对于突发的重大案件,及时正确行使保证金使用的建议权和监督权,确保不因农民工工资拖欠产生重大社会问题和社会影响。

二是建立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施工单位要对农民工实行实名制管理,做好用工登记、日常考勤等工作。项目开工前要将用工人员名单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人社部门备案,项目开工时要在施工现场出示用工人员基本情况。每月考勤表应在现场进行公示,劳务分包企业应按月将农民工出勤情况和人员变动情况书面向总承包企业报送备案。三是及时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拖欠工资案件。劳动保障部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施工企业要责令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执行整改的要予以行政处罚,对因违法转包、分包造成的劳动纠纷和出现拖欠工资的,要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担连带责任或全部责任。因工资支付发生争议,用人单位负有举证责任。建筑施工人员举出证据证明了与建筑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存在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拒绝提供或者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提供有关工资支付凭证等证据材料的,劳动保障部门可以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工资数额及其他有关证据作出认定。

四是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快速联动机制。为根治“讨薪难”,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

(八)》正式实施,给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上刑”,定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对直接责任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13年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定罪量刑具体标准。对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行为,直接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追究刑事责任。

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 篇5

一、由一起涉法涉诉信访老案引发的思考

前几天,笔者所在的法院成功化解了一起信访人持续信访达十多年,由中央、省、市三级政法委联合督办的信访老案。其实,该案的案情并不复杂:1986年,刘某与其他五人合伙开办一家加油站。加油站建成后,刘某委托其某亲常某帮其处理加油站的事务。1986年5月,常某将加油站的21桶汽油交给加油站雇工张某保管,后张某将这21桶汽油卖掉后将油款交给油站另外一名合伙人,该名合伙人在分配汽油款时没有分给刘某以及另外两名合伙人。1986年6月加油站解散后刘某和另外两名没有分到汽油款的合伙人便以其他合伙人为被告追要汽油款。法院认为,加油站为合伙人共同所有,原告只追要21桶汽油款不当,由于加油站帐目不清,事实不清,无法查证,故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审判决。刘某不服生效判决分别向二审法院和省高级法院提起申诉,均被驳回。刘某不服,仍坚持赴省、赴京上访、申诉,要求对案件立案再审,十余年间从未间断。期间,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和河南高院三级法院法官曾多次做信访人的思想工作和法律解释工作,对信访人释法析理,劝其息诉罢访,虽然作出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由于刘某长期上访,中央政法委、省政法委将该案作为涉法涉诉重点督办案件。

为彻底解决此案,最高人民法院、省高级法院、二审法院和一审法院分别派出一名法官,联手处理此案。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矛盾化解和依法释理,刘某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主动放弃了先前不尽合理的过高诉求。考虑到刘某家庭经济困难和身体有病的实际情况,为了照顾刘某的困难,法院报市领导批准后协调有关部门拿出2.4万元帮助刘某解决其生活实际困难。上访人刘某写出了彻底停访息诉,案结事了的书面保证。至此,该起信访人持续信访达十多年,由中央、省、市三级政法委联合督办的信访老案终于被化解。

纵观此案的整个过程,案情并不复杂,标的额并不高,双方当事人均没有太深的“背景”,法院以原、被告为共同合伙人、双方未算帐为由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也可谓是有理有据。但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民事案件却由于当事人的四处上访“折腾”了四级法院十几年,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诸多反思。再来看看此案的最终解决方式,仍然是政府花钱买平安,这是地方政府解决缠访案件最常用、也是最见效的手段,也是地方政府的无奈之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刘某只是众多重访、缠访老户中的一个,刘某现在虽然息诉罢访了,但全国仍有千千万万个“刘某”在坚持着。本案中,刘某连续十几年坚持不懈地上访、缠访,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刘某自身来讲,她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证据意识、诉讼风险意识,更缺乏对诉讼制度、诉讼程序的正确理解。她认为自已是有“理”的,既然有理就要讨回属于自已的公道。最后,据刘某讲,她在上访过程中确实也看到一部分缠访人

在上级党委、人大的关注或直接处理下“沉冤照雪”,这也坚定了她的上访信念,使她相信上级领导是英明的,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引起上级有关领导的重视。从社会大环境看,在目前“稳定压倒一切”形势下,全国大多数地方实行领导包案处理信访大要案责任制,信访工作量化考评制度、信访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度等形式,采取以信访量多少给各地排名、挂牌督办、限期要结果等强化信访工作力度的措施。在重重重压之下,一些地方的法院为了息事宁人,不得不向信访人做某种妥协,由法院或政府出面,对信访人进行经济补偿、安臵就业、生活救助等,有时个别法官还要成为牺牲品,背上一个处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按起葫芦起来瓢”,变相激励更多的投机型信访人效仿。这些人明知自已无理,但存有只要把事情闹大就会有利可图的思想,通过缠访、闹访来要挟法院满足其不合理要求。

二、建立涉法涉诉信访长效解决机制的几点建议

如何从源头上解决缠访,重访,闹访现象,避免更多的“刘某”现象出现?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点措施:

首先要有效树立起法院裁判的权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法官普遍法律素质不高,在审理案件时程序不够规范,判决说理论证不充分,即使是实体处理完全正确的案件,有时也很难使当事人信服。因此广大法官要着力提高自身法律素养,严格按照诉讼程序审理案

件,严格适用证据规则,以清晰的事实,有力的论证,准确的法律适用来使当事人对判决信服。

其次是要大力提高民众的法律素养,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51%的重访、缠访者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下,他们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经较差,缺乏证据意识和诉讼风险意识,往往是有事实但无证据而败诉并走上信访道路。因此我国有必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法律基础课,进行宪法、法理等基础法律知识教育,使民众从小接受民主、法治、自由、公正等现代法律理念的熏陶,对程序正义、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自由心证、既判力、二审终审制等现代诉讼制度有所了解,使他们相信法律是公正的,法院和法官是可以信赖的,从小培养公民从内心深处对法律的信仰。

再次是逐步改革现行司法体制,有效树立司法权威。现行信访制度借助于行政权威,承担越来越多的公民权利救济功能。这种靠上级权威领导介入来解决问题的途径虽然能够矫治某些司法不公,帮助一些“哭天不灵”、“投诉无门”的群体实现实质正义。但如果因此导致广大群众把上访作为优于司法救济的一种权利,就会使信访功能与司法功能产生错位,影响党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众所周知,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石,司法救济是公民权利救济的主要和最终形式,信访作为民情上达、申冤维权的特殊通道,仅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一旦信访取代司法成为公民权利救济的主要和最终选择,则必然削弱司

法权威,从根本上弱化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因此要采取措施逐步树立司法的权威,维护司法的终极性,改变现在党政领导随意就个案进行批示的现状,使司法裁判的既判力得到有效的尊重,使司法终极性成为整个社会理念的一部分。

最后是对现行信访体制进行必要的调整,赋予信访机构独立处理实体问题的权限。目前我国的信访体系庞大而分散,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都设有信访机构,但这些信访机构都没有对实体问题的处理权限,信访机构之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隶属关系,整个系统缺乏统一的协调和处理机制,导致大多数信访案件只能在不同的信访机构之间反复流转而得不到有效解决。久而久之,信访人对县市一级的信访机构的认同度逐渐降低,把处理问题的希望诉诸于更高级别的信访部门,于是大理案件涌向省级和中央信访部门。中央和省级信访部门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如些众多的复杂信访案件,除了对部分案件用批转、督办的方式向基层分流后被消化外,大多数信访案件都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使赴省、赴京上访的群众经常碰壁,这些信访人继而转向中央、省级权威领导求助或采取其他过激措施,从而大大损害了党政机关的公信力,严重损害信访制度的权威和价值。因此,赋予信访机构处理一些实体问题的权力应成为信访制度自我完善的必要选择。考虑到信访工作所具有的民情上达及反腐信息来源的作用,其与监察工作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考虑将现有的信访机构与监察部门合并,成立独立的信访监

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 篇6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利益格局在不同层次进入调整,特别是在城区,现实的、历史的矛盾纠纷交织在一起,群众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进入一个突显期。我到镇工作两年多来,接触各种各样的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解决了一些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感触颇多。现就当前处理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作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当前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两年多来,我接触各类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60多起,成功化解40多起。综合分析这些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有以下几个特点。

1、类型多样化。主要有四类:一是由项目建设征地引起。如: 32米大道建设工程、教师经济适用房、县检察院刑侦大楼、锦绣花园、金山花园、高山造福工程等项目建设。二是拆迁改建引发的。如:原农机公司、原物资公司、原木材公司、原金刚砂厂、教堂、原酒厂等地方拆迁,由于产权问题而产生的纠纷。三是历史遗留和政策调整造成的。比如返销粮问题、县供销社用地出让新建后的采光权问题、**幼儿园等。四是其他信访事件。比如**村交通事故赔偿上访事件等。

2、趋向群体化。所调处过的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中,明显感觉到所涉及的范围在扩大,人数在上升,涉及人数在百人以上的就有10起,比如原农机公司、原酒厂、教师经济适用房等土地纠纷,群体上访到县时有发生,也有到省、市上访,今年还发生了2起进京上访事件,给我县各方面工作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务型转变的转型时期,政府从行政指令向服务转变。解决群众利益诉求,我们政府和群众之间还需要调整、磨合过程。特别是目前群众依法办事的观念还不强,错误地认为政府的“软肋”在于“怕上访”,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所以促使了“小题大做”和“借题发挥”的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增多。甚至一些涉法涉诉已判决的案件,当事人采取越级上访、缠访等过激行为,以图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3、职能部门形成合力不够。目前各职能部门行政管理特征是纵向联结模式,一个个相对独立,各有各的政策,各管各的,相互之间几乎是“条块分割”的局面,造成了工作无法形成合力,执法力量不足,监管措施不力,对矛盾预防和调处不到位。有的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出现后,又过分依赖政府协调,甚至直接把责任踢给政府,造成了矛盾的积淀。

4、新时期的干部不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当前,群众对法律意识还不强,如何正当维护自身权益认识不清,而我们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与群众沟通交流能力还不够,难以用群众的语言来教育宣传引导群众。有的防范矛盾的意识比较弱,对出现的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不能及时调处,导致有些矛盾日积月累,埋下隐患,造成矛盾纠纷上交;有的不能认真对待群众的意见,高高在上,没有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造成矛盾激化;有的干部对工作中的问题矛盾不敢承担责任,采取回避、绕道走,某种程度促成了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

5、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当前我县在征地建设过程中,对失地农民的保障还不完善,客观上造成农民对征地工作的抵触。一些农民祖祖辈辈靠土地生活,生存技能单一,除了农业生产外,很少再经营其他产业,一旦土地被征用,土地补偿费便成为失地农民

解决办法,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强制措施,才使这起恶意阻挠工程施工的事件得到有效化解。还比如原物资局、原农资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施工现场遇到几百人的阻挠,工程久拖未决,县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召开多场协调会,好几位县领导带领干部亲临现场,甚至在冲突的最前沿,做群众思想工作,不厌其烦地与当事人协调,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让个别不法群众不敢出面闹事,才使事件得以有效化解。

部门合力是成功解决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的关键。由于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成因复杂化,主体多元化,由乡镇或者一个单位是难以化解的,特别是很多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都是因部门之间配合不够或监管不到位引发的,比如,违章建筑和临时搭盖问题,本应该管理前移,疏堵并举,对“钉子户”采取强制措施,清除违章搭盖。但是目前城区违章建筑和临时搭盖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导致了非法买卖土地现象的滋长,而且为今后征地工作留下矛盾隐患。我们在**路拓宽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有一临时搭盖被拆除后,户主一直要求安排土地进行安臵,在要求得不到实现的情况下长期上访甚至阻碍工程施工,造成工作十分被动。在实践中,如果职能部门在工作手段上有效衔接,在相关政策上相互配合,在法律体系上逐步完善,在诉求表达上更加通畅,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就可以得到有效破解。比如,教师经济适用房建设、药业物流园区建设等,当时受到几百个群众非法阻挠,后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镇、公安、土地、建设、农业等部门联手大行动到工程现场办公,及时接受群众咨询,为群众答疑解困,并对有故意阻挠工程建设的违法者将依法予以处理,震慑有非法奢望的个别群众,使这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得到及时破解。

有主次责任与没有主次责任的赔偿结果,将心比心,互让互谅,从而做出理智抉择,在干部的细心动员下,最终使矛盾发生钝化,吴某主动放弃部分赔偿金额,原来怒目相向的双方当事人都主动承认错误,相互安慰对方,本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划上圆满句号。

“特定因素”的掌控是成功化解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手段。这里所谓的“特定因素”是指在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中起到特殊作用的社会力量和民风民俗。现在一些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往往涉及到宗族派系和社会势力,有的甚至起到主导性作用。所以,在化解过程中,不管是宗族派系,还是社会势力,我们都要分头进入,掌握“线头”、做到有的放矢,千方百计让“线头”支持我们的工作,尤其要注意发挥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的作用,通过他们去说理引导,带动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实际,尊重民风民俗,在解决事件中善于依据柘荣的风俗来说服群众,对民俗中存在与法律政策相冲突的地方,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转变观念。比如,我们在化解一起无人认尸群体事件中,已离婚2年多的妻子白骨无人认领,于是死者娘家与原丈夫发生冲突,双方亲属上千人聚集一起,眼看矛盾激化,群体性械斗一触即发。为此我们及时介入,对纠纷的疑难和复杂做了全面的思考,从民间的风俗习惯入手,于情于理,耐心细致的做死者原丈夫的思想工作,耐心地把事实查清,透过现象抓本质,灵活运用民间的规律,最终使我县有史以来罕见的尸体认领及善后处理纠纷得以平息。

真心帮助群众是成功化解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方法。在化解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时,我们要把它作为一个事关民生的工作来做,要带着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感情来做,因为许多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是因为群众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才会引发,特别是上访事件,所以我们要真心的帮扶弱势群体,妥善安臵是成功化解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农民失地后成了种地无田、就业无岗的弱势群体,因此普遍存在对失地的恐惧感。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安臵方式,变单一补偿为多途径安臵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在征地拆迁中,要在确保被征地农民及时足额领取补偿金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就业机制,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由“怕拆迁”到“愿拆迁”,甚至是“盼拆迁”。一是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把这些失地农民纳入保障体系。二是在公共管理方面,优先考虑原失地农民来管理,如小区物业管理、公园花草维护、卫生清洁、植树种草等岗位,由失地农民来担任。三是对于生活比较困难的群众,政府要拿出一部份资金从生产、生活等方面给予帮扶,真正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千方百计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尽可能多地帮助解决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防止群众因失地而返贫变穷。

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 篇7

1.提高认识, 科学引导, 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

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及产后提供优质的服务, 服务质量的好坏, 与农业机械自身的技术含量密切相关, 大型机械新技术含量高, 作业质量好, 小型机械尤其是小型拖拉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只是畜力的替代物, 它的作业质量明显低于大型机械, 各级政府的领导及专业部门的技术人员首先要带头宣传大型机械作业的优越性, 科学带动广大农民群众使用大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2.适度规模, 连片耕种, 提高大型机械的作业效率。

受30年土地联产承包政策的影响, 土地种植规模过小, 大机器与小地块的矛盾日益突出, 其作用难以发挥。因此, 在不违背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 引导农户互相串换土地, 进行连片耕种, 另外要加快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步伐, 把他们承包田向种田能手和养机大户手中转移, 前提是自愿的基础上, 有偿进行。

3.发挥国家惠农政策的作用, 合理运用大型农机更新补贴资金。

近几年, 国家在农机装备上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 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补贴资金。目前, 农民手中有了一定的积蓄, 但是与大型先进机械的高价位差距很大, 靠贷款购车其经营风险农户自身很难承担, 有很多养大型农机的农户由于上述原因都相继低价甩卖了大型农机具, 并且背上了沉重的购机债务。因此, 应该对购买大型农机的农户按国家政策规定给予一定的补贴, 减轻农户购机负担, 激发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的积极性。

4.加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驾驶操作水平。

好马配好鞍, 好车也要配好驾驶员。近三年来, 我市利用国家投资先后建起了12个农机作业合作社, 装备了60余台大型农业机械, 其经营状况很不理想, 除了受土地规模、燃油价格等因素影响外, 就是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 作业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农户个人的大型机械作业质量更差, 农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才使用大型机械,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大型机械作业效率的发挥。因此要加强对农民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充分发挥农机化学校的培训阵地作用。

5.新机具引进难, 缺少农机技术推广经费。

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 新机具要想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必须充分发挥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作用, 国内外的农机生产厂家的产品, 其应用范围有局限性, 每一地区都有自己的自然生态特点和不同的耕种方式, 只有当地的农机技术推广部门, 才能结合本地区特点科学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大型农业机械, 然后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 才能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而近几年由于缺少业务经费, 新技术、新机具引进相当困难。因此, 地方财政应从为三农服务的角度出发, 增加农机推广业务经费, 使先进实用的大型农机及时引进、试验、示范最后推广运用, 使农机新技术, 新机具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6.科学合理装备农机具, 避免重复购置, 浪费资金。

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篇8

作者:王家习

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我以为现在这形势的承包,小农式的耕作已不适应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为更好更快的发展农村经济,变农村为小城市化,必须首先解决好农村的土地问题。土地是人民赖以生存、生活的最低标准的一种保证,因为每个公民的生存生活权都应是平等的,所以他们对土地的耕作和承包权也应是平等的。我们这地方所倡导的承包地,客观或实际上就是分给农民的最低生活水准,所以它才更应该每个公民都有一份,我以为应该把现在分散的小面积的个人承包改为大面积的少数人承包,大家入股分红,给一个农村公民都有一股,这也是他最低生活水准的保证,这一股可年年分红,一直到老死,但它没有继承权,这样那些新结婚和新生儿有人就都能得到一股了,这样才能使社会更加的长久和谐,不过那时,必须每个公民都有少量的菜地,这样方可保持集市菜价的平衡。农民的生活水平当可不受外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固有的周期性的恶性呃调整循环的冲击。对土地少数人承包,大家入股分红,它对快速建设小城市中的土地调整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对今后建设铁路、公路、学校的调整土地,对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随时掌握改良土壤,培育优良品种,用飞机大面积的喷洒农药有优厚的条件。能灌、能排旱涝保收,对高度机械化的耕作、收种可以省下更多劳力进入工厂区创造更多的财富,为那些外出务工劳力解除了后顾之忧,每一年收种又为他们省下一部分钱。

关于农村城市化的问题,我以为现在对我们县来说正是一个大好的机遇,因为我县有黑金、白银这发达的经济推动力,又有现在党中央提倡的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而又现实的正确的思想指导,所以我县的城市化建设指日可待。主要的就是以什么样的速度建设什么样的小城的问题,如果把全县建设成十来个十万人左右的小城,每一个小城的四周在拥有几个万人左右的居民区该有多好呀!如果能让我县全体农民都住小城的话那光土地一项就可开发出60—80万亩土地。

每城东、西、南、北、的长度不能超过两千至两千五百米,我们要有长远的打算,我们要在这些个小城中建设好多个工厂,要全县农村中的好几十万个剩余劳动力全部进入到这些工厂中去,让工人骑自行车不超过十五分钟的时间从自家就能到工厂,到那时可由工厂或个人开办一些自行车出租管理行,这样我们的工人和大城市那些上班的人比,每天光在路上就能节约一小时左右的时间,日子不可长算,那么多的工厂,全国每年又可节约多少时间,再就是骑自行车可节约能源又可锻炼身体,净化了城市空气又能把老人老年多病型逐渐转化城老年长寿型。问题的关键是怎样让全体老百姓都来参与小城建设和到小城去住到达到这一点也非易事,但我认为有一条可取,那就是根据各户人口的多少划分出不同的建房点和建房样式去盖房,这样新的住房每占地三分左右就能在老住地腾出一亩左右的土地,我们何乐而不为。想一想新农村的实现前十年换个后十年,它的经济差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六十至八十万亩地,每亩每年收入一千五百元计算,几十万劳动力转化成工厂工人,每人每月一千五百元算,这仅仅是一个县,推算至全国的话,在经济数字上这将是天文数字。我们要充分运用所开发出的土地,可适度的造一些小型的森林,开一些池塘或者人造湖,办一些猪、牛、羊、鸡、鸭类的养殖(都不用添加剂)。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顺应我们的自然环境,力求经济和环境同时发展。

全县可根据粮棉油种植的数量和产量及人民的实际所需量及各种养殖肉蛋的数量和用量,国家投资和个人集资相结合办一些一条龙的连锁、联营的深加工股份工厂。这样使全县农村中的几十万的剩余劳动力都能进入各种工厂,增加了全县和个人的收入,而又能避免外来各种经济危机的冲击。

我们有汉代的古墓,有果园式的森林,有景色宜人的湖泊,有绿色的牧场,有各种无添加剂、天然的食品供人食用,大可发展我们的旅游事业,由此而带动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的股值。工人在不断提高工资的同时也要从中扣取养老金,工积金,国家投资所得利的一部分,提取为扩大再生产和工积金。

由于农村小城一个工厂的崛起和工人上班族骑自行车的分解,一方面提高了下岗工人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大城市交通的问题。

如今是知识的时代,人才的培养一刻不可松懈。我们要建起最正规的幼儿园,招收最好的幼儿教师,使祖国的花朵得到最好的教育。我们海牙办起各种类型的成人学校使那些没有考入高校的青年和各种工人都能得到再教育,都能学习掌握一至几门科学技术,为将来工厂和耕田的高度机械化服务。我们还要办好敬老院。要让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自愿进的都能够进入到敬老院。它的经济来源可由本人的土地股金,工基金和国家补贴一部分组成。办好敬老院,它关系到全民老有所养,使那些外出务工的劳力五后顾之忧,对计划生育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对那些四一二工程的人们更是一个大解脱。试想现在那些独生子女到二十年后,夫妻二人要承担四个老人的重担,他们工作的压力该有多大?所以解决好养老院问题非常重要。如果解决的好,那么到那时不光给很多人带来工作,生活和精神上的欢乐,养老院也会被社会看作天伦之乐的享受。人人拥有土地的股份,大部分拥有工厂的股份,人们就会体会并享受到社会、国家利益的平等权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我们整个农村的上层也就会由领导型变成科学管理的指导型。随着意识形态的导向,人民公仆也就由一个倡导的概念而逐渐被赋予了人民真正的公仆这一实质的内容。逐渐的继承权失去了它的意义,人人只想着为社会多做贡献、发展科学、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篇9

摘要

近年来,农村地区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废水污染和工业“三废”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环境日益恶化,不仅严重威胁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逐步改善农村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 键 词

环境保护;问题;原因;对策

引言

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发展农村的重要战略,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随着农村生产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又面临当前我国城乡环境质量差距日益扩大、农村环保投入力度严重不足的重重问题,农业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并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亟待改善。为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我们更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作为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改善农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为此本文在认真分析当前客观形势、深入了解我地区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就农村环境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分析阐述。

一、农村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

1.农村饮用水源地安全受到威胁

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的无组织排放和面源污染。

2.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 生活污染也不可小视,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管理的缺失,致使无害化处理率低,生活垃圾一般都直接排入周边环境。生活垃圾由可被降解的有机物质和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废旧电池和玻璃瓶等,成分复杂,可利用率低。而大部分农村地区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致使环境污染加剧。还有由于农村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大量产生,受城镇垃圾处理能力有限的影响,这些未经任何处理的废弃物越来越多的被堆放到城镇周边的农村原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包括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情况令人担忧。

3.畜禽养殖场污染较重

养殖业造成的严重污染,据农业部的数据,我国农村仅猪、牛、鸡三类畜禽粪便的年排放量就达30亿吨左右,有30%直接排入了地表水体的污染。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污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还有养殖獭兔、狐等对当地的空气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4.工业污染呈现向农村转移趋势原来我们只是关注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但现在看来很多地方污染型企业有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直接搬出城区建到农村,这是不容忽视的。据统计,目前工业“三废”污染农田已达0.1亿公顷,比1983年增加了2.5倍,约有15%的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几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因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13.3万公顷以上,533.3万公顷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全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已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6倍。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每年粮食减产

100亿公斤以上,直接损失达125亿元。在乡镇企业中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如此污染可想一些农村地区的污染状况了。

5.农村化学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化学品污染主要是指由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对水体、土壤和产品造成的污染。相关研究表明,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目前,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 000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另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目前我国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化肥量已达360多公斤,分别是德国、美国的1.6倍和3.3倍,其中氮肥的利用率为25%~30%、磷肥利用率为10%~2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平均每亩农田使用农药量为150克左右,是欧盟国家的3倍,但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仅相当于欧盟国家的一半。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施肥结构不合理和施药不当,化肥和农药的利用效率低、流失率高,不仅严重污染土壤,通过农田径流加重了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而且还通过受污染农产品的销售直接威胁到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6.非环保的开发造成的污染

一些农村地区大量开矿、挖河取沙、毁垦殖、围湖造田、毁林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严重破坏。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利益,以牺牲农村地价,对本地区的矿产开采,使得大量土地退化、水土地质量下降,每年流失的地表土超过50亿吨。这不仅使得农地大量养份流失,同时,流失的地表土进入江河湖泊,造成严重的淤塞,也导致蓄洪能力的下降,从而导致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的发生;一些牧过度放纵,使得草原剧减,出现严重的沙进人退的局面,甘肃民勤和内蒙古的一些地区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原因主要的有两点,农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环保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以及农村环保机构不健全。目前,涉及农村环保工作的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卫生、建设及环保等部门,职能各有侧

重,缺乏统筹规划协调和监督管理。

三、对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提出建议

切实推进全省农村环保工作,实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农村环保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综合推进的思路,从农村环保的实际出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农村环保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树立自觉环保意识,养成环保卫生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从教育百姓、提高百姓思想认识和基本素质入手,使老百姓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农业的战略意识。有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才有绿色食物,才能保证人身的健康和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必须有生活环境、生态状态的现代化,必须把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问题提高到四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2、财政应加大对农村环保经费投入,加大农村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改厕、改水及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针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较大,而镇、村无力投入,社会资本因回报率低不愿投入的实际,应按照各级财政扶持、地方配套、镇村自筹的思路,采取农民出一点、乡镇财政拿一点、省市级财政投一点的方式,增加对农村环保的投入。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各地要根据当地污染物排放成分和经济条件,推广使用成本低、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最大限度节省投资。建议首先在现有条件县的中心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并达标运行,然后逐步推开。积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集运、县处理”的处理模式,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排放量小、成份单一的,镇村可建设简易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推进“三格式”生态厕所,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3、完善法规建设。县和乡镇应制订以保护人身健康和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具体政策和乡规民约,如规范农村环境卫生、住宅用地、保护水质、集中污水处理的政策法规等等,以法治污,法治从严从重,并组织有关部门落实贯彻执行和监督,有关监督部门应进行不定期抽查,严查深究污染土壤、水质、破坏森林与植被等行为者的责任,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做到防微杜渐;

4、健全农村环保机构,发挥对农村环保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管职能。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切实有效的农村环保机构设置模式是,设置乡镇环保站,作为县市环保部门派出机构,配备适量人员,主要职责是编制农村环境保护总体目

标及阶段性目标规划、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重点污染源监管、环保执法及环保政策法规、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等。

5、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对不卫生不文明现象予以曝光;强化养殖业污水、垃圾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避免垃圾造成二次污染。

6、结合统筹城乡发展,按照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加强引导,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按照“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要求,整体推进农村“改路、改电、改水、改厕、改房、改厨”工作,逐步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

7、堵住污染源头。采取必要措施禁止使用白色泡沫塑料、农药瓶的乱弃乱埋,将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作无害处理,顾及化粪池、沼气池的建设,以及在农村普遍建立污水处理站。总之,要组织分类垃圾及回收利用,把有机垃圾沤制堆肥,将无机垃圾分类,有利用价值的回收利用,不能再利用的集中处理;

8、要加强治虫施药的统一管理。即对大田治虫有专仓储存农药,专人检测虫情,统一时间施药,同时还应逐步开展天敌治虫、灯光诱杀治虫等,以减少滥施农药造成污染的机会。

9、通过深化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卫生村”“卫生户”等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营造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保卫生的良好氛围。

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稳定。加剧“三农”矛盾的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是:人口压力过大、滥垦、滥牧、粗放式农业生产等因素。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必须多方面寻求综合对策,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与农村和谐,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农村环境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农村环境问题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将农村环境问题与三农问题有机结合,深化改革,力争为解决三农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伟光.论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生态农业,2006,(1).[2]杨勇刚.中国农村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1,(2).

甘肃农村书屋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篇10

1 甘肃农村书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由于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全省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仅有600余处, 其中省新华书店系统146处、省邮局系统17处、民营451处, 平均3个乡镇才有一个网点, 数量严重不足。并且现有的农村发行网点运营也相当艰难, 基本处于亏损经营或勉强维持状态, 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4]。

少数地方农村书屋存在“有屋无书”的现象。有的书屋自建成后, 书架和书柜一直空空如也, 根本就没有一本书的影子;大多数农村图书室的藏书数量偏少, 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借阅所需, 而且很多图书都已陈旧;过期的杂志多, 内容单一, 尤其是一些不适合农民阅读的理论书籍, 农民不爱看也看不懂;真正为农民着想, 适合农民提高文化素养、更新科技知识的图书太少;有的书屋当初虽购买了大批新书, 但由于多种原因, 大部分书籍有借无还, 书屋内所剩无几……这种“有屋无书”、名不副实的农村书屋, 既影响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制约了新农村文化建设, 又造成了很大的资金浪费, 加重了基层的经济负担。对此, 广大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称之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一些地方把农村书屋作为讲排场、出政绩的形象工程来抓, 只顾相互攀比, 书屋建得宽敞、漂亮, 而忽视了书刊购置、更新。书屋建成了、书柜购买了、书架摆起来了, 才发现购书的资金已经没了。有些市和部分县级单位的财政对农家书屋建设基本没有投入, 制约书屋建设进度。已建成的部分农家书屋基础较差, 有的面积较小, 缺少阅读场所。有的书屋出版物种类、数量不达标, 不少书屋书多, 音像制品、报纸杂志少, 实用性、针对性不强。书屋管理比较粗放, 制度措施跟不上, 书屋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5,6]。

2 推进甘肃农村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2.1 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 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农家书屋”建设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中心, 精神文明传播与农民受益相结合;坚持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 确保“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行。通过工程建设, 解决农民看书难, 特别是看想看的书难的问题, 丰富农民业余生活,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采取政府购置、出版单位、个人捐赠, 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捐赠相结合的办法[4]。也可采取县、乡财政补一点, 有关部门帮一点, 社会各界捐一点, 村集体出一点的办法, 对达标的农家书屋给予资金补助, 有效调动各级建设积极性[5];新农村文化建设按照“继承、综合、联网”的要求, 整合各种文化资源, 把党支部、村委会、农广校、农民协会、“农村书屋”、文化室、卫生所等整合到一起, 扩展基层文化阵地功能, 共建共用, 形成网络, 形成合力。新华书店可以在“农村书屋”设立代销点, 满足农村读者的购书需求, 推动农村出版物市场的繁荣发展[7]。

2.2 因地制宜, 创新思路

在书屋建设中, 从实际需要出发, 着眼长远, 统筹规划, 在选点布局上, 不拘一格, 形式多样。大多数书屋建在村两委和文化大院内, 有的建在学校、企业、超市和书店, 还有的建在农户家里。利用供销超市网点多、开放时间长、方便群众的优点和县图书馆、新华书店图书资源丰富、更新便利的特点, 联合供销社、书店两家单位将书屋建在超市中, 实现资源共享互动双赢。注意发现典型、树立典型, 通过舆论宣传、考察交流、开现场会等形式推广典型经验, 使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在不断创新中扎实推进。以“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共建到位”的“三个到位”保障农家书屋建设的顺利实施。在书屋建设中, 坚持统一规模, 统一图书种类, 统一管理制度, 使建设、管理、使用规范化。建立奖励机制, 对按规定建设检查验收合格的书屋, 配套进行奖励, 调动基层建设书屋、建好书屋的积极性, 保证书屋质量。新华书店和图书馆的专家, 对书屋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7]。

2.3 整合资源, 齐抓共管

各地在书屋建设中,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投入到农家书屋建设中来。充分利用当地设施, 整合已有资源。坚持将农家书屋建设与基层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农家书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与农村远程教育、与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与“三下乡”活动、与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 通过多元整合, 实现优势互补, 形成整体合力[5]。

建立图书补给渠道, 图书的补充和更新是农家书屋长期起作用、经常吸引人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 应该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 配给各个书屋的图书目录不同, 过三五年村与村之间的图书进行交换, 充分发挥已有图书的使用效能。另一方面, 建新书屋时, 留下配书资金, 用这笔钱每两年给已建书屋补充一部分新书。解决图书管理员的误工补贴问题。甘肃省的农家书屋坚持农民自我管理, 大部分管理员是自愿兼职, 也有的由村文书兼任。有的农家书屋可建在村小卖部里, 由店主兼管图书借阅, 由于书屋可以吸引更多的人, 有利于销售商品, 店主也有积极性[8]。

3 结论

总之, 农家书屋工程已列入中央五大惠民工程之一, 要通过改革创新, 充分运用新技术, 采取多形式, 通过多渠道, 把农家书屋建设好, 管理好, 使用好, 使农家书屋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 让农民真正得到好处, 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同时也将使广大农民群众更进一步享受国家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为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提供帮助, 为农民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提供智力支持。

摘要:农家书屋工程是中央五大惠民工程之一, 针对甘肃农村书屋发展存在的问题, 提出推进甘肃农村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通过改革创新, 充分运用新技术, 采取多形式、多渠道, 把农家书屋建设好, 管理好, 使用好, 使农家书屋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 让农民真正得到好处, 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 推进甘肃农村书屋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甘肃,农村书屋,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view/2032177.htm.

[2] http://msrb.newssc.org/html/2008-01/17/content_42384.htm.

[3] http://news.cctv.com/china/20060807/101497.shtml.

[4] http://www.njsw.org/news_open.asp?id=502.

[5]http://www.sdxwcb.gov.cn/ncydsw/zywj/20080808162147.htm.

[6]http://www.agri.gov.cn/dfxxlb/jlxxlb/t20090225_1225428.htm.

[7] http://www.lz.gansu.gov.cn/_info/contant_5596.htm.

上一篇: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反思现状剖析与学校对策论文下一篇:揭批声讨暴力恐怖活动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