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解决建议

2024-07-23

问题与解决建议(共12篇)

问题与解决建议 篇1

从当前生猪屠宰检疫现状看, 屠宰检疫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笔者根据实际提出改进建议, 以期促进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完善和规范。

1生猪屠宰检疫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检疫队伍管理体制未理顺

基层检疫工作应由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管理, 但目前县、乡检疫人员权利、任务不明确, 县、乡检疫人员各为其主, 对工作极为不利。

1.2检疫工作开展不规范

没有按《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实施屠宰同步检疫, 检疫手段落后。无害化处理不严格, 屠宰厂无害化处理设施缺乏, 没有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

1.3检疫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整体水平较低, 人员老化, 装备陈旧, 技术落后, 检疫行为不到位。

1.4产地逃检现象严重, 流通监管失控

2002年5月农业部令第14号《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提出国家对动物检疫实行报检制度, 此制度却很难实施。石屏县畜禽饲养分散, 集约化程度不高, 部分区域交通不便、信息不灵, 少数管理人员不自觉报检, 有的甚至故意逃检, 运载畜禽的车辆一旦离开产地上路, 缺少有力的监控手段。

1.5散宰存在检疫漏洞

农村散宰户所宰畜禽一般在附近销售, 应纳入检疫管理范围, 但因屠宰时间无规律可循, 且点多面广, 很难做到有宰必检, 随宰随检。

1.6监督机制缺乏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及屠宰检疫工作缺乏日常监督机制, 监督管理不到位, 致使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2规范生猪屠宰检疫的对策

2.1提高认识, 建立规章制度

生猪屠宰检疫是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的重要环节, 既是动物防疫法规赋予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权力, 也是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职责。它既关系到广大农民增收和畜牧经济发展, 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食肉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充分认识到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认真搞好屠宰检疫工作。一是争取党政领导重视, 争取相关政策;二是建立检疫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实行工资与任务挂钩,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与动物检疫员签订目标责任书, 明确职责;三是按照法律法规建立规章制度。

2.2完善检疫执法队伍, 加强检疫人员管理

所有检疫人员由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管理调配, 对检疫人员管理实行任期制, 严格制度和纪律。

2.3明确检疫程序, 把好“三关六岗”

即把好入场监督关、屠宰检疫同步关、出厂签证关。按照《生猪屠宰检疫规程》, 把好6个检疫岗位, 即:入场监督岗、头部检疫岗、胴体检疫岗、内脏检疫岗、旋毛虫检疫岗、总检岗。

2.4严格做到屠宰检疫“八规范”

2.4.1规范建立驻厂检疫办公室:在办公室公示规章制度、检疫人员及举报电话, 接受监督。

2.4.2规范检疫行为:按照检疫岗位职责, 根据《生猪屠宰检疫规程》规范操作。

2.4.3规范消毒:每天对屠宰场地、公共通道、运输工具进行严格消毒。

2.4.4安排规范票证 (标识) 回收:值班检疫人员对入厂猪只检疫票证, 严格查验后回收, 做到回收的票证与当日屠宰数相符, 并对回收的票证归类装册, 至少保存3年后统一销毁。头部检疫时回收免疫耳标, 并统一保存定期销毁。

2.4.5规范签证:对屠宰检验合格的胴体加盖检疫验讫印章, 由检疫人员按照证章填写规范签发动物产品检疫证明。

2.4.6规范无害化处理: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 严格按照《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及《无害化处理规程》等对病死及死因不明的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在生猪入场收购环节加强监管, 严禁收购死猪, 对病死猪执行“四不一处理”措施, 即“不宰杀, 不食用, 不销售, 不转运”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2.4.7规范记录:建立屠宰检疫、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记录册, 规范登记。

2.4.8规范监督管理和监测:一要加强对屠宰加工企业驻厂检疫人员工作的监督检查, 使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加强对屠宰加工企业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工作, 对没有落实驻厂检疫、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不具备无害化处理设施的企业限期整改, 同时加强对屠宰加工企业畜产品安全的督查工作。

3加强基层检疫队伍建设, 配备检疫设施

一是加大培训资金投入, 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县乡2级专业人员进行产地检疫技术培训和兽医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二是增强综合实力。检疫是动物疫病防制和“放心肉”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涉及防疫及防疫监督、屠宰管理工商、税务、食品卫生、公安、交通运输各有关部门, 必须切实增强整体检疫队伍的能力。三是加大对检疫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 利用现代化装备, 准确不误地为民服务。

4提高证据意识, 规范证据收集

肉品检疫是一项行政执法工作, 证据收集十分重要。执法时应遵循合法、合理、有利的原则, 找准合适的切入点, 注重时效。因此, 要正确鉴别所收集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加盖的肉品验证章应清晰、整洁, 易于辨认;填写整理相关的法律文书, 切实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地维护消费者权益。

问题与解决建议 篇2

如何解决调查报告中问题与建议重复的问题?

调查报告要有情况、有议论、有办法。这是我们反复强调的调查报告的三个有。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情况不能复杂,要做到以情动人,十分简练。问题部分要详细,要展开,要努力把它摆深摆透,因为调查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策建议部分要简练,条文式的,一二三四,就可以避免与问题重复。在对策建议里就可以提出,例如像抓阉这个办法也可采用,而这个办法与我们所谓科学的抽签、概率论等并不矛盾,要解放思想,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从实践上进行操作。这样,对策建议就非常简练。对策建议的关键是要有高度,要有理论高度,要有几个性: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这几个性说来好说,做起来比较难,尤其是可操作性,相当不容易做到。

问题与解决建议 篇3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解决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是为岩土工程提供良好的资料,对岩土工程的建设提供基础的数据参数,从而使得特殊地基和异常地基可以得到有效的处理,提高岩土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推动岩土工程的顺利建成。但是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中,一些常见的问题是切实存在的,影响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和勘察效果,制约岩土工程的顺利建成。因此,需要明确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勘察质量,促使岩土工程的功能性和可靠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

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的顺利建成的关键因素,通过岩土勘察可以对岩土工程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进行确定,为不良地基的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参数,促使岩土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施工技术安排得到有效的控制。岩土工程勘察可以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对勘察的内容和勘察的项目进行转变,可以始终贯彻到整个岩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是为岩土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使得岩土工程勘察的各项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实施。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岩土工程勘察分为:可行性研究、初勘、详勘的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所承担的任务存在差异,其中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岩土工程建设项目的地质环境建设的下的经济性和技术性是否能够实现。初勘,主要是展开初步勘察,所获得的数据信息不够全面。详勘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具代表的数据资料。

二、岩土工程勘察常见的问题

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岩土工程勘察的效果受到影响,勘察的数据资料代表性不够全面,导致岩土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不够明显,甚至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需要加强对常见的问题分析。

(一)岩土工程勘察前期准备不夠充分。岩土工程勘察的实际工作中,需要展开科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包含岩土勘察的方案安排和人员组织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会出现前期准备不够充足的情况,使得岩土工程勘察的前期准备质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由于勘察前期的方案设计不够合理,影响整个岩土工程勘察的效果。

(二)原始的勘察记录质量较差,勘察点深度不够。原始的资料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数据。这些基础数据的勘察对于勘察结果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实际的勘察中往往会出现原始记录质量较差的结果,主要是由于相关部门对于这些原始数据的管理不够规范,对原始勘察结果缺乏相应的规范。同时在勘察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勘察点深度不够的情况,野外的勘察点布置不够合理,一旦更改勘察方案,这些勘察点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就不能查明岩土工程的实际地质情况。

(三)地基勘察过程中的缺失。地基是岩土工程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直接对岩土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重视地基勘察。但是在实际的地基勘察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失性,影响岩土工程的质量的和效果。其中主要表现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没有对不良地基的基本情况和应对方法进行设计,如遇到膨胀土的或是湿陷性黄土,需要设计人员进一步的进行设计,影响设计效率。此外,仅仅给予地基土体的均匀性评价标准,并没有给予准确的评价方法,使得勘察资料应用率不高。

三、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的解决建议

结合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针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处理,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建议,积极推动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满足岩土工程的实际需求。

(一)强化前期准备工作。强化前期准备工作是促使岩土工程勘察水平和勘察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首先,岩体工程勘察组织管理人员,采用步勘和查阅资料的方式,结合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科学的对勘察方案进行设计,并减少不良天气对勘察的影响。由专业的审核人员对勘察方案进行审核,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二)加强原始数据管理,选择合理的勘察点。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原始数据的控制,规范原始数据的要求,加强对原始数据质量控制,同时在勘察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勘察点,确保任务的改变勘察点能够有效的反映地区的地质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地区环境选择适宜的勘察方法,将多种勘察方法运用到勘察中,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三)强化先进技术结果的审核。首先,需要重视地基勘察的重要性,并重点对地基勘察的基本内容进行实施,科学的进行地基的勘察,明确岩土工程地基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对地基的相关均匀性的评价标准及其评价方法进行标注,并明确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其次,加强对勘察技术的优化,针对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对物探技术和空间勘察技术进行应用,如:GIS、GPS、RTK技术等进行应用,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最后,针对获得的勘察数据结果,需要由专业的审核人员进行审核,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真实性,降低误差的产生。

结束语: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部分,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意见,促使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和勘察的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规避安全隐患和误差的产生,积极推动岩土工程勘察的水平提升,实现岩土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问题与解决建议 篇4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很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取得了成效, 对于企业来说, 有效的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在单位内部有效执行, 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防止企业内部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 促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目前部分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制约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效果的发挥。鉴于此, 本文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进行探讨。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部分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部分企业的管理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重要作用, 从而导致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并且由于法律、企业类型等各种原因导致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会计控制体系不够健全。 (2) 部分企业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时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 没有坚持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原则,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力度不够, 导致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各项措施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当然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其积极效果。 (3) 部分企业缺乏健全而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企业过多的干预内部审计工作, 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估。另外,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外部约束机制不够全面, 存在一定的漏洞, 需要政府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 建立健全外部约束机制。

二、解决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的建议

1.提高企业领导人对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重视程度, 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系。 (1) 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视。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有利于促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企业领导人对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 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并加大宣传的力度, 促使企业的领导人真正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的认识。其次, 为了切实提高企业领导人对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重视程度, 应该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质量和企业的业绩考核与薪酬待遇相挂钩, 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领导责任制度, 对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追究领导人的责任, 从而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执行力度。 (2) 建立多层次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首先,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法律法规要求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权责明确的企业管理体系, 使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层可以各司其职。其次, 企业的所有者应该聘请财务总监来切实维护自己的利益。财务总监的人事关系、经济利益和企业经营管理是相独立的, 代表的是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这样财务总监就可以为企业的所有者提供比较客观的信息。同时可对经营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对企业不合理的经营活动行为及时制止, 并就重大财务问题向企业的所有者进行汇报。

2.严格坚持和贯彻内部会计控制实施的主要原则,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 (1) 严格执行和贯彻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实施的主要原则。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实施的主要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归口分级控制原则, 以及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上述原则, 有利于提高管理的质量。 (2)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力度。首先, 要加强企业组织结构的控制, 对于企业内部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 如授权批准、财产保管、会计记录等, 形成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其次, 加强对授权批准权限的控制和管理, 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授权批准范围、责任、权限等进行明确的划分, 建立权责明确的管理体系, 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水平。最后, 企业要全面贯彻预算管理, 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以及市场的情况来科学编制企业预算, 提高企业财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促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另外, 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控制系统, 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并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 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监督力度。 (1)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首先, 企业要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 确保开展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从而有利于发挥监督评价职能。其次, 提高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 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和支持。 (2) 强化外部监督和约束机制。为了提高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监督力度, 还需要不断强化外部监督和约束机制。首先, 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 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促使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并严格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予以执行,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要追究法律责任。 其次, 政府应该为社会会计中介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并利用社会中介组织来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客观公正的审计, 防止企业内部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企业领导人应该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 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水平, 促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问题与解决建议 篇5

教学分析与建议:

一、教材分析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P88),情境选取了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儿子和妈妈比年龄的情景,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教学时,首要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有关减法问题,并列出算式计算,另外要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利用资源提问题。

二、教学建议

88至89页

提问题,并解答

1.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画面中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列式解答问题,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叙述形式。(注:也可以同时说出两种叙述方式,再解答。)

试一试

先让学生根据情景图讲故事,再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练一练

第1题,学生做完后,教师组织讨论,说一说“这道题还可以怎样问”。

第2题,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注意同学间的交流。

身边的数学

物资管理一些问题的解决建议 篇6

关键词:物资管理;问题;建议

0 引言

物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物资计划管理,物资采购,物资验收入库、保管和发放,物资统计分析,物资结算,废旧物资管理等环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资管理的方式方法也不断变化演进。但由于其涉及的环节众多、内容广泛,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1 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物资管理的人员及硬软件问题

物资管理工作中人员问题主要包括人员配备不足,配置不合理,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人员培训及管理不到位等。其他的软硬件问题包括办公场地有限、办公计算机及网络配置不足、库房场地有限、物资管理软件不到位等。

1.2 物资计划的问题

物资计划的主要问题包括计划编制不合理不科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上报计划不及时随意性大,计划格式不符合要求,计划内容参數不全,无对应的技术要求和图纸资料,补报计划次数过多,无计划采购,物资计划汇总审核把关不严,计划费用规模失控等。

1.3 物资采购的问题

由于采购环节冗长众多,缺乏有效监督管理的原因,导致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采购周期漫长,由于繁复的审批过程,导致很多时效性强的物资无法及时采购到位。二是存在串通、暗箱操作或回避招标等违反规定的问题。三是物资采购未直接面对厂家,中间商多,价格偏高、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四是采购管理单位收费项目多、货款结算不及时,导致供应商不愿意参与物资供应。五是采购过程涉及单位部门众多,缺乏有效沟通协调反馈机制,发生问题互相推诿扯皮,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1.4 物资验收入库、保管和发放中的问题

物资材料到货后,未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有效验收,验收走过场流于形式。验收合格后物资未及时入库、登账、上卡,码放不到位。库房管理混乱,账卡物不对应。物资的支领票据填写不规范。遇有生产突发事件或夜班特殊情况领料时,支领单据不能及时补办到位。基层单位物资领回后,缺乏有效支领管理,发放随意,管理松懈。

1.5 物资统计分析,物资结算中的问题

未对物资使用、库存及修旧利废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分析,或者虽然进行了分析,但是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导致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无法反映真实情况,不能作为经营决策依据资料。物资结算手续办理不及时,结算款项不能及时到位,结算审批过程不顺畅等。

1.6 废旧物资管理的问题

所属各单位存在废旧物资交回数量不足,丢失严重,自行处置等问题。报废设备在批复后,设备管理单位和部门不能及时进行报废设备移交,互相推诿,保管期间随意堆放,零部件丢失损坏现象时有发生。废旧物资处置流程设置不合理,不能及时有效处置废旧物资,库房场地被占用,影响正常物资存放管理,已处置废旧物资的款项不能及时到账。

2 物资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2.1 合理配备人员及硬软件,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在调研摸底、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配备物资管理人员,做好业务分工,理顺业务流程。同时对办公场所、办公所用的计算机进行统一调配。定期对所属各单位物资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思想素养,充分调动物资管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实际,编制物资管理软件系统,实现物资管理自动化、网络化,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升物资管理精细化水平。

2.2 科学有效编制物资计划,做好审核把关

各基层单位由领导负责,结合实际需求,充分征求各班组的意见,科学有效编报物资需求计划。物资计划要内容规范完整,并由单位负责人把关签字,并加盖公章。重要物资要提供技术要求和图纸资料,避免因技术要求资料不全影响计划上报。每月严格限定计划上报时间和次数,禁止无计划采购。每月召集经营、财务、生产、物业、纪委等部门对物资计划进行严格把关审核。

2.3 优化采购环节,建立有效监督反馈机制

调整物资采购机构设置及业务流程,使机构扁平化,管理流程及环节最优化,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流转环节。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去除不合理费用和歧视门槛设置,尽可能直接面对生产商直接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及时对供应商结算货款。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引入员工和社会监督力量,对物资采购各个环节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对发现的违规问题进行处理。针对沟通反馈不畅问题,及时对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梳理调整,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改进沟通反馈机制,做到发生问题时有人负责协调,沟通及时有效。

2.4 规范库房工作,强化基层单位支领料管理

物资材料采购到货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联合验收,仔细检查核对资证、数量、规格、型号及外观、质量等,并集体进行签字确认。验收合格后的物资由库房人员及时入库、登账、上卡,码放到位。按期盘点库房物资,做到账卡物相符。物资的支领票据填写不规范不合格的不予支领物资。基层单位库房和手头料点比照单位库房的进行规范化管理,由专人负责支领料登记、账卡物核实、物资盘点等相关工作,做到物资台帐健全、领料手续齐全、物资使用去向明确。

2.5 认真开展物资统计分析,及时办理结算手续

在理顺基层单位库房和手头料点管理的基础上,由各单位领导负责,责成责任心强、工作细致认真的员工,对本单位的物资使用、库存及修旧利废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上报相关统计报表,在每月经营调度会上进行专项汇报。物资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及时协调申请物资结算资金,促进结算款项及时到位。每月结算方案经集体讨论通过后,及时与物资供应单位联系办理物资结算手续。

2.6 加强废旧物资管理,理顺管理流程

重新整理制定废旧物资管理办法,规范废旧物资管理工作。各单位支领新材料时,交回废旧物资。废旧物资交回数量不足的,不予支领新材料。结合实际,探索废旧物资就近存放管理措施。对废旧物资进行统一处置,严格禁止各基层单位私自处置废旧物资。对于废旧物资处置流程不合理的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单位反馈,争取能从顶层重新规划废旧物资处置流程,以有效解决废旧物资处置中的不能及时清运、让售款不能及时到账的问题。

综上所述,物资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只有针对其中的问题,找准关键,从制度制定、行为养成、监督约束、激励奖惩等众多方面入手,才能进一步理顺业务流程,规范管理行为,促进物资管理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傅文塔.浅析建设工程项目总监的组织协调工作[J].科技资讯,2006年11期.

[2]罗赟.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设计[J].物流科技,2007年11期.

[3]尹延平,韩春刚.浅析模糊评价法在工程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评价与管理,2010年02期.

问题与解决建议 篇7

1.1 检修方式过于单一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电力事业仍然处于发展阶段, 虽然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变电设备的检修方式相对比较简单, 并未形成系统的检修方法。同时, 有些地区在开展变电检修工作时, 仍然沿用传统的方法, 导致某些故障问题找不到原因。这不但增加了维修费用, 而且还影响了变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极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 变电隐患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2 检修目的不明确

在电力系统变电检修过程中, 检修人员对变电检修的认识不足, 往往采取整体性检修的方法, 而没有明确、具体的检修目的, 甚至在有些情况下, 检修人员只能做到应付性检修, 而没有针对每个检修环节制订检修计划。另外, 在检修过程中, 检修人员不重视自身安全和电力系统安全问题, 导致检修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

1.3 对检修资料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变电检修过程中, 部分检修人员通过长期的检修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使得一些检修人员习惯凭借个人经验判断应该使用的工器具和备品、备件, 针对各类故障, 也是凭借经验主观判断, 从而导致检修中经常出现工器具不全、设备图纸缺失、备件不全、原因查找失误等情况。由于变电检修工作不仅与检修人员的工作经验、技能水平息息相关, 而且还与检修资料的积累与共享有着密切联系, 所以检修资料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到变电检修工作的效率。但是, 大部分检修人员没有对检修资料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严重降低了变电检修工作效率。

1.4 检修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 变电检修工作对检修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检修人员具备丰富的检修知识和技能, 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然而, 从实际情况来看, 大部分检修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加之缺乏专业培训, 使得检修人员难以及时掌握最新的检修技术。此外, 变电检修工作队伍中有一些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 他们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 影响了检修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

2 解决变电检修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1 推广应用状态检修技术

状态检修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检修技术, 其主要是利用实时状态检测技术, 并结合继电保护技术对输变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 以此来确保设备故障能够尽早被发现和排除。状态检修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状态检修具有实时性和经济的特点, 通过实时监控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 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征兆, 由此提升检修效率。同时, 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应当加快推广应用状态检修技术, 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

2.2 明确检修目的

在电力系统变电检修过程中, 要明确变电检修的目的, 促使检修人员有目的地开展检修工作, 确保检修工作目标的完成。在变电检修之前, 要详细向检修工作人员说明每一项工作的任务布置情况, 明确检修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避免检修人员盲目、应付性地开展检修工作。检修人员要在了解变电检修目的的基础上, 做好变电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 确保变电设备始终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2.3 利用数据库实现检修资料的积累

变电检修工作要重视检修资料的积累。对此, 可利用数据库、软件技术等, 结合实际工作需要, 开发变电检修历史经验库软件, 然后充分利用该软件系统详细记录检修过程, 为以后的检修工作积累资料。检修历史经验库软件要具备以下功能: (1) 利用日期树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录检修过程; (2) 自动分类统计历次检修工作中涉及的工作人员, 并显示检修人员参与检修的具体情况; (3) 在数据库中保存每次检修的资料文件, 实现文件资料的快速访问和共享。通过利用数据库技术, 能够积累丰富的检修资料, 为检修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提高资料使用效率。

2.4 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水平

电力公司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检修工作队伍, 为提高变电检修工作效率奠定基础。一方面, 电力公司要定期组织内部检修人员专业培训活动, 使检修人员学习新的检修理论和技术, 不断提升检修人员的专业水平, 满足检修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 电力公司还要定期考核检修人员的工作能力, 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 激励检修人员不断学习与进步, 消除消极怠工的思想, 激发检修人员的工作热情。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现阶段的变电检修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不但影响了检修效率, 而且检修质量也无法获得有效保证。为此, 必须认真分析变电检修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并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这样不但能提高检修效率和质量, 还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促进电力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简要分析了变电检修现存的主要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变电检修问题的有效方法, 以提升变电检修工作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变电检修,检修模式,检修技术,数据库

参考文献

[1]梁林, 梁晓洪.变电检修工作执行中的问题与处理[J].山东工业技术, 2015 (3) :75-76.

[2]韦思乐.变电站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 (1) :89-90.

问题与解决建议 篇8

林业经济管理通过改善林业经济环境、优化林业经济结构、缓解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矛盾等措施,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主要工作有:(1)加强林业企业经营管理,提高资本运用率,增加企业经营成果及经济效益;(2)保护林业自然生产,依据森林生长规律,维护林业生产自然长期性,确保育林营林工作的正常开展;(3)发展林业科技,加强科技应用创新,增加生产效率,降低生产风险,减少成本消耗,促进林业经济健康发展。

2 林业经济管理的现存问题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较少,资源分布不均,森林结构不合理,加之过度开采,造成了如环境恶化、流沙堆积、野生动物栖息地消减、沙漠化加重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等生态问题,严重阻碍经济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1]。

2.1 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滞后,补偿标准低,林农投入产出差距大;补偿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是中央和地方财政;生态补偿标准一刀切,资源经济效益分配不合理;生态效益量化指标不具体,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无法实现有机结合。

2.2 过度开发森林资源

虽然我国法律对森林开采利用限定严格。但城市化及工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资源需求逐年上升,森林范围受到城市化扩张挤压,覆盖面缩小,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难度不断增加[2]。

2.3 林业经济管理观念较为落后

林业经济管理者注重经济效益,忽略林业生态效益,缺乏林业保护意识。林业经济管理观念单一,实际生产存在许多忽略森林承受力超载放牧现象。植树造林政策无法落实,森林资源无法得到有效保护,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2.4 缺乏林业经济管理监督

目前我国已有相对健全的林业监察体系,但实际工作中,管理监督力度依旧薄弱。以各基层林业检查站为基础的监督机制,对基层监督人员专业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但目前监督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林业经济管理监督工作难以落实[3]。

3 林业经济管理现存问题的解决建议

3.1 完善林业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林业资源健康发展的前提。在实际管理中,应建立健全林业产权管理制度,明晰林业管理制度产权确立,有机结合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效调动劳动者社会集体利益感,提高林业建设积极性。强化政府林业经济管理服务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林业管理制度,确保林业管理工作有效展开,促进林业资源健康发展[4]。

3.2 创新林业经济管理观念

创新林业经济管理观念,树立林业保护意识,加强林业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普及国家林业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实施监督力度,确保林业保护制度落实到位。做好市场评估调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确保完善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有效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3.3 加大林业经济管理监督

首先,建立完善的监督程序制度,严格监管重大林业项目的审批及林业科技成果的鉴别。其次,加强监督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要求必须具备财务学、经济学及预测学等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再次,组建专业的财务管理监督队伍,控制林业生产成本消耗,减少林业资产浪费,提高林业生产经济效益。

4 小结

林业经济管理对于我国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不断健全林业管理制度,创新林业生态补偿机制,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树立林业保护意识,加大林业经济管理监督力度,才能确保林业生产的自然性与长期性,提高林业经济生产效益,保护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促进林业资源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林业管理是结合林业工作现状,科学规划管理,合理利用保护林业资源。科学的林业管理,能够确保林业生产的自然性、长期性,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有效开展林业生产及各类公益事业。基于此,分析林业经济管理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问题,解决建议

参考文献

[1]马良娟.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5):15.

[2]李民.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4(11):90.

[3]黄宇.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24):96-97.

问题与解决建议 篇9

1 个人投资理财概念

个人投资理财是指个人或家庭为了满足其生命周期内的各种需求,将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系统地、科学合理地、有计划地投入到储蓄、保险、证券等金融领域或收藏、住房等非金融领域,使其保值增值并最终达到个人或家庭财富的最大化。财富的积累、保障与安排是个人投资理财的主要内容,如何管理一生的财富,如何进行长期的资金配置与运用是个人投资理财领域的最重要课题。

2 个人投资者投资理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理财观念保守

储蓄长久以来都是我国个人投资者投资的主体品种,受传统习惯影响,我国人民多年来对理财产品认识单一,又因为厌恶风险的保守型性格导致对新产品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们多种理财产品虽推出多年仍不为大多数投资者所真正认识与了解。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上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可供投资者选择的投资工具因此越来越丰富,但受观念的限制其推广仍将任道而重远。

2.2 金融知识缺乏

投资理财所需金融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强专业性,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而我们的个人投资者,特别是缺乏金融专业背景的投资者,往往畏惧学习,在投资过程中存在过于依赖投资顾问,缺乏投资主见,冲动投资,从而容易造成与预期的较大偏,差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2.3 专业金融理财师队伍供应不足

投资理财目前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个新兴领域,尽管看似涌现出了一批专业的金融理财师,但因我国金融行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现状,这些专业人员与理财所要求的全方位服务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我国人口众多,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上来看,目前的专业人才都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作为稀缺资源的理财师们往往优先服务高端客户,普通个人投资者在接受专业服务方面又显劣势。

2.4 理财师角色属性限制其客观性

目前金融理财师多属于卖方市场,独立的理财师非常少见,这样的角色属性导致即使专业上很优秀的理财师也很难保证完全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给出投资建议。金融市场本身的不成熟加上业绩考核的压力,其推荐的投资品种往往出于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加上其服务的客户人数众多精力有限,根本不可能根据每个普通个人投资者的具体情况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投资方案,所以方案的质量也受到质疑。

3 推动个人投资者顺利实现投资理财目标的意见与建议

3.1 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

时代不同理财观念也要随之调整,与时俱进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实际的需求,只有思想先变化了行动才会变化。在当前金融理财产品不断创新的现实中,只有顺应时代,改变观念,积极学习,认真选择,才能让金融理财工具真正为我所用,为我服务。

3.2 正确认识自我投资属性

风险偏好不同选择的金融产品就不同,投资首先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来分析风险偏好,再根据具体的风险承受力选择适合的投资品种,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另外,不同的投资目标有不同的投资纪律,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制定理性的投资目标,坚决执行投资纪律才能提高成功概率。

3.3 克服依赖心理,善用学习资源

想赚钱又懒得学习,总想找到高人指点,这是对自己的资金极度不负责任。投资理财最讲求人与产品的匹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最靠得住的高人其实只有自己。当然,作为个人投资者,遇到难以理解的金融产品时也要积极利用身边一切资源,但投资顾问的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帮助投资者学习了解新知识上,为其在相关知识点上答疑解惑,而不是喧宾夺主代其决策。

3.4 掌握学习技巧

金融知识的学习看似晦涩难懂,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技巧就能事半功倍。金融产品的名称往往包含产品最本质的信息;投资范围决定了一只产品预期的风险与收益,直接决定其风险与收益底线;目标描述比较具体的产品往往确定性更大,而目标描述会相对灵活的产品,往往是以比较隐蔽的方式说明其波动可能较大,这两者需要结合考虑;基金经理可能会有变化,但团队一般比较稳定,所以高质量的品牌团队往往更值得信赖。

3.5 善用固定收益类产品

固定收益类产品具有银行定期存款、国库券等金融产品的特性,近几年这类产品的收益普遍高出同期定期利率好几倍,而且风险低。目前看,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券商固定收益类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是最主要的三种形式。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发展,货币基金赎回T+0到帐的实现,银行固定收益类产品不断丰富,券商保证金产品的普及和资管业务对固定收益产品的偏好等都预示着此类产品的投资价值,善用此类产品形成不同的投资组合对各种投资者都会大有裨益。

摘要:投资理财是每个人当前和今后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出于多种原因,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希望能为广大个人投资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个人投资者,投资理财,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安永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及成因探讨[J].财政金融,2016.

[2]蔡逢敏.生命周期理论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应用[D].对外经贸大学,2006.

“解决问题”教学建议 篇10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总目标之一。教学时, 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也就是说,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增强其应用意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这一内容, 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 (解决具体问题) 中学习, 经历从实际问题 (具体问题) 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数学问题) 的过程, 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 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进而理解除法含义, 并根据除法的含义来确定算法。在教学时, 可先组织学生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唤醒学生对旧知 (“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回忆, 为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做准备。如:“小华有2枝铅笔, 小明的铅笔枝数是小华的3倍, 小明有多少枝铅笔?”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学生可能会说:小明的铅笔枝数是“2的3倍” (或6枝) 。这时, 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2的3倍”是什么意思。 (2的3倍就是3个2相加。) 在此基础上, 出示教材第54页例2主题图, 启发学生观察主题图 (或动画课件) , 并说一说小红、小丽、小强她们在做什么? (用小棒摆飞机) 她们是怎么摆的?这时, 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 (摆一架飞机用5根小棒;摆2架用10根小棒;摆3架用15根小棒……) 。接着引导学生这样想:小红用5根小棒摆了1架飞机, 也就是用了 () 个5根小棒;小丽用10根小棒摆了2架飞机, 也就是用了 () 个5根小棒, 也可以说成小丽用的小棒数是小红的 () 倍。随后再出示例2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 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同桌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学生用小棒摆飞机和讨论, 便会找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就是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根据除法的含义, 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即:把“15是5的几倍”转化成“15里面有几个5”, 用“15÷5=3”计算便可。再通过 (教材第54页) “做一做”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倍”的概念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含义的理解 (即:a个b也可以说成是b的a倍) 。

问题与解决建议 篇11

1. 番禺城中村改造面临的形势

1.1 集约节约的土地利用政策要求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是我国土地利用政策的重要原则。随着广州“南拓”战略的实施,广州新城、亚运村、新客运站、广汽、中船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番禺也面临着用地紧缺的问题。根据番禺区国土部门调查数据,目前番禺现状建设用地已达308平方公里,但是根据省市国土部门的要求,到2020年番禺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284平方公里,这意味着番禺在今后10年中必须要节约出24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才能满足土地利用要求。为此,番禺也必将从原先粗放土地利用方式转向集约使用土地。加上区政府主导控制的土地较少,仅有汉溪-长隆区域、现代产业园等部分土地。因此,如何进行旧城更新,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大土地使用效率已成为政府当前规划建设工作的主要要求。

1.2 城中村改造是城中村自身发展的需求。

随着番禺城中村的发展,城中村在规划建设方面的问题也逐步凸显,诸如: 建筑密度高,建筑环境差;道路不成系统,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薄弱;消防通道严重不足,消防救护能力差等。不仅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市容市貌,而且村中治安形势严峻,给社会治安造成极大的压力。为了自身的发展,“城中村”的改造也势在必行。

另外,城中村的土地也趋于饱和,剩余可利用土地很少,很多城中村已无空余用地进行新的建设,如东郊村、沙圩村、罗家村等。村集体经济增长已趋于缓慢,为保持村集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村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城中村必须谋划好未来的发展出路。如何进行城中村改造,提高原有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产出,是当前城中村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2. 番禺城中村改造面临的主要难题

2.1工作组织架构有待加强

2008年番禺成立城中村及旧城改造办公室,城中村改造开始提上日程,但起步时间晚于国内的西安、郑州、珠海等地区。2009年广州市开始推行“三旧”改造工作。2010年4月,番禺成立了番禺区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办公室,负责“三旧”(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改造工作,城中村改造開始纳入三旧改造范围。但由于行政编制少(仅有8名),人员配备不足,目前主要借调其它兄弟单位的技术人员。而且缺少相关审批权限,其职能主要为组织编制城中村改造规划,及与上级、各职能部门和镇村协调。有关城中村改造项目的立项、审批仍由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相关审批事项进展缓慢。

2.2 整体统筹考虑较少,相关配套措施不足。

城中村改造工作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既牵涉到拆迁、安置、补偿、复建等一系列实务性工作,又涉及规划指标配置、土地转性等审批事项;既要满足广州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城中村改造的各项工作要求,又涉及村民、政府、开发商等多方面利益的协调问题。在具体办理手续中,也涉及立项、环保、规划、国土、投融资、拆迁安置、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环节。由于城中村改造的开发时间周期较长,因此需要对整体措施有个全盘考虑。目前番禺城中村改造正在推进沙墟二村、里仁洞村、东沙村、南郊村的改造项目。由于政府对相关改造工作要求时间紧、任务急,因而在相关集体及村民物业产权的认定,土地出让金、拆迁补偿、社会保障等管理措施上,考虑还不够细致;各职能部门间的协调不够充分。

2.3引进开发商改造开始面临困境。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及风险控制的要求,目前开发商只对开发时间短、收益明显,成效快的项目有兴趣,而对整体成片旧村的改造,往往不愿接洽。而且开发商追求的是最高利润或行业平均利润,当前在引进开发商改造时,政府也面临着过低的容积率引进不了开发商,而过高的容积率又影响社会公平和城市环境的难题。

2.4 部分改造村村民对城中村改造存在抵触情绪。

一方面,城中村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行政管理、监督执法的滞后,违章建设严重,城中村无证建设、擅自加建已成普遍现象。村民通过出租房屋,已取得相当的既得利益,且城中村改造时间周期相对较长,回收收益较慢,具有不稳定因素;使他们对改造工作抵触情绪较大。另一方面,有些改造村在过去的政府征地、拆迁过程中,尚有部分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造成村民对政府推行城中村改造工作信心不足。

3. 问题的分析

城市政体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取决于城市中的基本政体力量。当某种政体力量占据主导地位时,城市的发展就朝向该政体的利益方向发展。根据该理论,在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着三种基本政体力量:村民、政府、开发商。当政府力量在从中占据主导地位时,政府主导的改造拆迁就成为必然选择;当企业(市场)力量占据主导地位时,城中村改造就会朝着企业的意愿发展;当村民集体力量足够强大时,城中村改造就会最大限度地满足村民集体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也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历史上各个社会阶级和集团通过政治纲领表现出来的政治利益和与此相联系的意识形态斗争,都以经济利益即物质利益为基础。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7页)。对利益的追求,形成人们的动机,成为推动人们活动的动因。物质利益不仅是人们发展生产力的刺激因素,而且是推动人们改造社会、改革同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的直接动因。

对于城市的几种政体力量来说,村民:主要以追求经济效益第一,而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居其次。政府:基于其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应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居其次。开发商:主要把经济效益摆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综上分析,番禺城中村改造面临有工作组织架构有待完善、整体配套措施有待协调、引进开发商改造工作有待增强,但说到底,城中村改造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利益问题。协调好各种政体力量的利益关系,保证三方利益的平衡,是城中村改造成功推进的重要前提。

4. 解决建议

4.1健全工作组织架构,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

目前由于审批权限集中在市“三旧”改造部门,且涉及部门众多、审批时间长,已影响了区、镇的招商引资力度,“城中村”改造项目总体推进较慢。建议根据用地面积、建设规模、投资额度等,合理划分市、区改造部门审批权限,做到重点项目由市统筹推进,一般项目由区审批;既可以保证市政府对各区改造工作情况的控制,又能充分发挥地方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而且作为区推进“三旧”改造的主要部门,区城改办与各职能部门都属同一级别,在多部门工作协调时力度不够;建议成立由区领导为组长的专业领导小组,在区的层面统筹协调解决各部门工作纠纷问题。各政府中应进一步完善人员构成,吸纳足够的专业人才;针对改造项目,从立项、用地办理、规划报批、工程报建、实施验收、房产办证等环节,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明晰区城改办与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做到具体职责明确、互不推诿。

4.2 统筹考虑,综合制定各项配套政策。

城中村改造除涉及一般的立项、规划、国土、建设等环节外,还涉及物业认定、评估、拆迁补偿、安置、土地政策调整等环节,因此远比一般项目涉及的环节多、周期时间长。为此,政府应对项目立项、资金筹措、财政拨款、环评手续、用地规划、建筑审批、消防验收、房管办证等各个环节予以整合、简化,避免各部门之间不必要的掣肘和推诿,从而建立起合理、高效的并联审批、一站式审批;并从有关政策方面对城中村改造项目予以支持,比如:资金筹措、补偿安置、用地流转、土地出让、财政划拨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

通过制定详尽、可操作的工作指引,比如:拆迁工作指引、补偿安置指引、报建指引、验收办证指引等,以此来分类引导改造中的各项子工作。尊重历史情况,坚持“历史问题合理处理”和“按合法权属安置补偿”的原则,在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制定合理的符合村民实际需要的补偿办法,并通过民意调查、咨询意见、公开宣传、上门解读等方式,让广大村民充分了解、理解改造方案,消除他们的疑惑,并争取最大程度的支持。

4.3 建立长效的、固定运营模式,破解开发商改造方式的困境。

城中村改造应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政府部门不能一味提高规划指标满足开发商,而改造后的城中村也理应成为村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好场所。城中村改造必须在优先保证村民集体经济利益基础上,对建设容量和环境进行控制。但蛋糕只有一块,在改造项目预期经济利益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村民和开发商的经济利益是一个难题。

因此,当前引进开发商的困境在于:过低的容积率,则难以引进开发商;而过高的容积率则会影响社会环境和社会公平。

城中村改造项目具有开发周期长、风险相对较大,受政策影响因素多、利润率不高的特点,作為开发商其追求利益无可厚非的。而投资是开发商的自主行为,政府不可能也不能对开发商利润进行控制。

为破解开发商改造方式的困境,建议成立由政府、有关常设机构、村集体共同管理的长效、固定运营机构。该机构的职能为:负责辖区内所有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其启动经费可先由政府或银行垫付,盈利后即归还政府或银行。其盈利模式在于:每一城中村改造项目均控制其利润,其利润率控制在比正常运转稍有盈余方面(如利润率控制在5—10%左右);这样可以保证经济利益大部分可以返回给村民集体。为加强对其利润的监管力度,可以成立以村民、社会独立人士、政府职员为主的监管机构(可对监管机构的人员建库,人员的任用可随机从库中抽取),该机构直接对政府负责,承担起监管责任。

该城中村改造机构的持续运营,则依靠政府持续推进的连片城中村改造项目。由于宏观调控和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许多城市也和番禺类似,势必很快进入城中村和旧城改造的过程。而持续、大量的城中村项目的开发,也将给该机构带来大量、持续稳定的收益。待每一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及初步运营成功后,即转给村集体或由村集体委托专业机构经营管理。

4.4 引进专业人士,提高城中村改造的经济研究及策划水平

城中村的改造涉及方方面面,不仅涉及规划、建设、国土、市政等专业,而且其与经济的关系尤其紧密。城中村改造能否获得成功,其中的经济分析、策划和宣传能否有效执行是很重要的因素。为此在城中村改造方案编制过程中,务必引进强有力经济策划团队,把经济策划、分析、宣传等融入改造方案的各个环节,在务实、合理的经济分析基础上,提出可持续的改造方案;并通过整体团队的宣传、策划,争取村民集体的支持,大幅提高改造方案的实施力度。而且加强规划实施全过程的投入产出信息反馈机制及后继跟踪研究,为日后其它改造项目的建设提供实际数据和经验支持。

参 考 文 献

1、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2(1)

2、张庭伟,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城市规划,2001(7)

3、郑杭生,吴力子。 “农民”理论与政策体系急需重构[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

4、俞弘强,中国政府与农民关系研究述评[J].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5)。

5、沈磊,城市化进程中失土农民的安居政策,建筑学报,2004 (1)。

6、吕玉印:《城市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0。

关于解决当前失业问题的建议 篇12

一、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 充分发展创业型经济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基础。企业有活力, 经济就会有发展的动力, 一个人创业就会带动很多人的就业, 产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创业型经济一般以中小型、微型企业为多, 表现为融合管理、技术、资本和创业为一体。创业型经济不仅带来经济增长, 就业增加, 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通过降低失业者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的缴纳数额, 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使他们有能力、有资金去创业。建议政府加强舆论引导, 表彰创业的优秀代表, 为想创业的失业者提供经验, 增强信心, 并在社会中形成自主创业的就业观念, 让创业者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尊重。针对失业者创业的资金不足问题, 可以通过提供优惠贷款, 建立创业风险基金等方式, 为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提供创业资金。政府要为创业者建立高水平的创业服务体系,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及时整理发布创业政策信息, 增加对创业者的社会保障、业务服务;通过制定优惠的经济扶持政策, 降低创业门槛;通过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为创业者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

二、搞好小城镇经济建设, 扩大农民就业机会, 减少大中城市就业压力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化解失业问题的关键点之一。发展小城镇经济, 可以吸纳众多的农村人口, 农民占我国人口总量的70%, 农业就业占就业总量的50%。这个基本国情, 决定了大部分人口只能停留在传统的农村, 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将来很长时间, 我国还不可能出现人口从大中小城市向农村倒流, 而只能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就业的现象。在大中城市就业压力很大的形势下, 小城镇最终要发挥蓄水池作用。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小城镇具备大容量的国内市场, 需求旺盛, 是启动消费的推进器, 可以消化过剩的产能, 在全国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大格局, 而经济发展可以更好地解决就业。现代化水平越高, 越能够吸引人, 留住人, 创造出就业机会, 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城镇化的过程, 城镇化水平已成为人们公认的现代化衡量标准之一。小城镇经济发展有利于广大农民逐步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有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有利于农村人口在小城镇定居寻找工作, 解决就业问题。小城镇经济还具有聚合辐射功能, 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将各种生产要素聚集起来, 有利于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现农村的规模经营和农村现代化, 增加周围农民的收入, 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建议政府积极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 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 搞好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政府的公共服务, 解决好小城镇的卫生问题和不合理收费问题, 为小城镇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社会环境。小城镇经济发展得越好,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就会解决得越好。

三、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 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吸纳更多的毕业生就业

民营经济占全国GDP的50%, 吸纳的就业人数已经占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的80%以上。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民营企业在转型中仍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科研资金短缺、核心技术掌控太少等制约因素, 建议政府出台优惠的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吸纳更多的毕业学生, 做好人才储备, 提高创新能力。民营企业现实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少民营企业小富即安, 满足于停留在产业链低端, 靠传统制造吃薄利, 进取意识不强, 喜欢价格战。个别民营企业侵犯员工的权益, 损害社会利益的问题还很严重。政府既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但是也要加强监管和引导, 保障被雇佣者的合法权利, 保障社会利益。政府应引导民营企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加大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 推进技术创新, 注重产品质量管理,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把民营经济做强做大。政府应制定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民营企业, 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规模提供资金支持, 而不是要像现在这样众多民间资本流向房地产、粮食、艺术品等领域进行炒作。建议政府要创新金融体制, 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立民营金融机构, 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政府应切实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 鼓励民营企业家改变企业结构, 由家族式向现代化制度转变, 引导民营企业选好项目, 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议政府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民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等方式降低这些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 劳动密集性行业具有低投入, 高就业的特点, 很少的资金投入就会带动更多的人员就业, 不像技术性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那样有高投入, 低就业的特点。

四、政策扶持,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强化就业培训

我国十二五规划指出要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 为失业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政府应该建立失业预警机制, 制定预案、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 对失业进行调控, 缓解失业引发的各种矛盾, 尤其对困难地区和行业及时采取相应政策。政府应认真做好规范企业的行为, 加大监察执法力度, 严禁不签订合同, 故意压低和拖欠工资、违法裁员行为, 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通过政府的宣传引导,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失业人员的环境, 加强择业观念教育。政府应加强失业者的职业培训, 提高失业者的就业能力, 在培训中要注意加强技术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等技能的培训, 使其成为懂技术, 会管理人才。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以调整结构性矛盾, 协调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大学生、农村剩余劳动力、残疾人的不同特点建立良好的适应市场需要的职业培训体系。针对产业工人中, 中高级工程人员比例偏低的情况, 增加中高级技工、技师的培养。

五、积极开展国际劳务输出, 适当鼓励海外移民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全球化时代, 低收入地区的劳动力向高收入地区流动已经成为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趋势。与此同时, 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都很低, 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当严重, 劳动力短缺日渐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这客观上形成了对劳务输出和移民的需要。中国自80年代以来开始国际劳务输出, 但输出量不大, 且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务。劳务输出对解决乡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 对加强国内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 全球每年的流动劳务约为3000万—3500万人, 我国劳务输出总量仅占其中的1.5%左右。例如菲律宾是亚洲最大的劳务输出国, 正式登记在册的海外劳工有450多万, 占其劳动人口数的14.3%。国家应积极制定政策鼓励劳务输出, 特别是海外高级劳务比如软件工程师、高级厨师、医师等。建议政府做好信息服务, 利用互联网等手段, 建立服务信息网, 做好国外劳务信息的搜集、发布, 及时为失业人员提供海外劳务信息服务。国家应对境外劳务输出的失业人员给以信贷支持, 并在户籍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制定鼓励性政策。国家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 适当鼓励海外移民。我国沿海部分省市有悠久的海外移民历史, 例如福建省的海外华侨达到1000多万, 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至今已有250多万福建侨胞分布在世界各地。移民每年寄回家乡的大量汇款对地方经济和农村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建议政府根据互惠原则, 对居住在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的部分华人移民群体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前提下实行双重国籍, 让他们的根留在祖国。建议政府鼓励以地区的形式集体移民, 因为同是乡亲集中在一起, 可以在海外互相扶持, 达到走出几个, 带出一批的效应。建议政府参考印度对移民实行的印裔卡制度, 制定华裔卡制度, 对海外移民群体给以一定的优待。适当地鼓励移民不但可以减轻国内的巨大就业压力, 而且可以增强我国的海外影响力。

摘要: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 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人的生存尊严。我国有些群体面临着严重失业问题, 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学生、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建议政府通过对小企业、微型企业减税, 鼓励自主创业, 促进小城镇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 加大劳务输出等形式多渠道开拓就业岗位。政府应实施更加积极的救济政策, 减轻失业者的生活压力, 获得基本的经济保障, 解决失业问题, 提高社会和谐, 实现人们生活安定。

关键词:失业,创业,小城镇经济建设,民营企业

参考文献

[1]刘瑞红.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N].河南日报.2011-03-16, 13:17

[2]施碧月.中国经济的未来———民营经济[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0) .

上一篇:高速图像采集下一篇:中小型水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