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历程

2024-10-18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历程(通用7篇)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历程 篇1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历程

楼主今年初试成绩刚过线330+,本科学校普通二本,最终录取。在此想说说我的考研路程,希望对后来人有所帮助。

一、Anchoring in BJUT!

当我去年决定考研时,起初也是不知道要报哪个学校,但我的本科学校由于不在省城,只在一个地方城市,四年的生活让我切身感觉到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学校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对所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人的视野的拓展是多么重要,所以我决定一定要去一个大一点的城市,如果学校的专业再好一点就完美了,在网上看了一些学校,沈阳建筑、大连理工、哈工大、天津大学、北京工业,最后大概在这个时候定下了北工大,一来北工大土木在全国绝对是排得上名次的(教育部最新的排名是第8),二来学校在北京,我喜欢!从此就开始了针对性的备考。

二、备考过程

我的成绩不高,备考过程的方法就不好意思去说了,但有一点我感觉特别重要,切忌眼高手低,当时我的数学听得上届学长说一定要多看几遍复习全书,后面的习题也要做,可是等我真正开始复习的时候,发现我的进度很慢,为了赶进度,只是一遍遍地“看”,而没有踏踏实实地去动手做习题,却总是安慰自己那些题我基本都会做,等到距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开始做真题才发现我的做题能力是如此的不足,最后数学只是刚过学校的复试线,现在想想好惊险啊。有道是看会的题不等于自己动手就会做,自己动手会做的题不一定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培训搜培训网px.wangxiao.so培训课程提示您关于辅导班,结合我的经历,没有必要,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看到别人报了,自己花大把钱报了可以找到一点心理安慰,还有就是占用你大量的时间去看各个“名师”的讲课视频,看得自己晕头转向。踏踏实实复习才是王道。

三、网上报考

等到十月份就要正式填报志愿了,志愿只能填报一个单位。对于填报志愿,我想说,始终坚持自己定下的目标非常重要,当时我没有犹豫地填报了北京工业大学,我想如果这时候为了自己更保险地填报了一个一般的学校,就会有可能降低自己的努力的程度,谁知道结果会怎样呢?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者。

四、正式考试

第一科考试是政治,当时就是狠劲地答,不管对不对把自己想到沾边的全答上,最后居然答了七十多分,有点小意外。第二科是英语,英语虽然是过了六级,可是我的英语答的并不好,现在想想估计就是平时没有全面复习各个题型,临考时有点不知所措。第三科是数学,并没有真答出几道题,就是能答多少答多少吧,最后惊险通过学校小线。考过了数学,我碰到好多同学下午没有心情去啦,下午确实有没有去的。我感觉坚持到底还是挺重要的,起码得给自己一个交待吧。

四、出成绩后

成绩出来后,刚开始是感觉还凑合,起码过了北工12年的复试总分线,但数学差了好几分,只希望今年能降数学单科线啦。又过了几天,论坛上,考研群上各种的讨论分数线,有说336的,有说340,更让人害怕的是居然有来自北工的邮件说要今年复试线不管学硕还是专硕都要在340以上,看到这些,感觉希望很是渺茫,但我感觉只要学校还没有正式公布复试分数线,希望总是还有的。

在4月1日,学校公布了复试的分数线,我怀着看看我差了几分的心态打开了北工的研招网,打开复试要求的表格,找找找,终于找到了建工学院,找到了土木工程,一看线,328,再一看数学小线,80,我笑了,居然过线了,我还有希望。在这之前,我已经把大部分希望放在了调剂上了,填报了上海一个调剂大户,还有一个兰州的二本学校。当天下午接到了学校的电话复试通知。

而就在此时,我的希望还重点放在调剂的两所学校上,但是让我愤怒的是,两个志愿报上后,48小时内竞然没有一个学校答理我,提交上的志愿甚至连看一眼也没有看。无奈,又报了另外两个学校,都在北京,还好,志愿提交上不久便有一个学校给我发了复试通知,当时没有犹豫地点了确认,可是当我打开那个学校的研招网,却发现复试时间在9号,正好和北工面试时间重合,怎么办?当时的感觉是肯定是调剂的学校录取的可能大,我有三个选择:

1.两个学校都去,毕竟北工的面试时间也就二十分钟不过,可是两个学校离的较远,有点不现实。

2.放弃调剂学校的复试,将北工进行到底,哪怕最后死得很惨。

3.放弃北工的复试,转而去复试的学校。最后我想,奋斗了一年不就是为了北工大吗?既然北工给了我复试的机会,我为什么不去最后的尝试呢?哪怕最后没有录取,我也完完整整地将考研过了一遍,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进行投机的想法是不应该的。

五、复试

去北京复试的心态就是将考研过程完整走一遍,结果我不敢抱任何奢望,第一天交材料,体检。第二天笔试,笔试是八选五,以前只知道是填空还有选择,不晓得今年竞然有计算题,还好,计算题都是非常非常基本的题,一道是钢结构关于高强螺栓的,另一道是关于抗震地震作用力计算的,还有一道好像是土力学关于土方体积计算的。

第三天就是面试啦,我排在本组的倒数,从早上一直等到下午很晚。面试我感觉我很幸运,老师很随和,问我的问题并不多,由于我说我最喜欢的科目的结构力学,所以老师问的题主要是关于结构的,比如为什么喜欢结构力学,主要喜欢哪个部分,结构设计求内力主要用力法还是位移法,在作毕业设计求结构内力时用哪两个方法求?

感觉都不算太难,基本都答上来了。

就在面试完当天晚上,在半夜1点多时接到学院电话,只说是上第二天8点半去开会,不要迟到啦,当时突然接到电话,正迷糊着也没有问是干什么的。接到电话后,我就睡不着了,一直在想明天让我去是干什么的呢?不会是复试被刷明天去把自己的材料领走,该去哪儿调剂赶紧去调剂?或者有什么其他的事,但始终没敢是复试通过啦。

八点到学院,碰到好多昨天面试的同学,我问其中一哥们,今天来是干什么的?他很惊讶地看着我说,你还不知道吗?导师双选会!听到这些,我还是半信半疑,直到坐到了会议室,一位好像是院长级别的老师说恭喜同学通过我校复试,我才明白,噢,这是真的,我通过了复试,但还是感觉是在做梦:以刚过线的初试成绩进入复试对我来说已经是意外了,对复试结果不敢抱任何奢求,最后在据说是复试比为1:1.5的复试中顺利通过,又是另外一个绝对的意外!

结语:能够最终通过复试,真心的感谢北工大给了我复试的机会,面对这个意外的复试机会,我没有轻意的放弃,而是选择坚持到底,面对其他的选择,果敢地选择放弃。一路走来,感谢考研过程中帮助、支持、鼓励我的家人、老师、同学还有素不相识的研友,祝福2014届考研的同学们圆梦北工大!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历程 篇2

关键词:地方,理工科高校,电气信息专业,考研

0 引言

近年来,本科生考研持续升温,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都屡创新高。在考研大军中,地方高校的学生已成为考研的主力军,相对于重点学校的,他们的考研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把考研当做“第二次高考”,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期进一步改变命运。但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文献较少,也没有全面权威统计数据和准确的分析报告。因此,研究地方高校学生考研现状,对我们了解和掌握考研整体动态和考研群体特征状况,对地方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

1 样本的基本情况

河南理工大学是省属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是该校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有本科生3000多人,学生生源质量高,有很强的代表性。学院下设5个本科专业,分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专业。

2 样本的数据分析

本文以该校就业中心2005-2010年本科生就业派遣数据为基础,筛选整理出电气学院2005-2010年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数据,然后从考研率、考研层次、考研学校、考研地区、男女生考研差异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探寻考研规律,预测考研趋势。

2.1 考研率

我们先明确考研率计算方法为:考研率=当年本科生考取研究生人数/当年本科生毕业生人数。过整理计算,我们得出电气学院2005-2010年考研率及变化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2005-2010年电气学院共有本科生毕业生4294人,其中有746名同学考取研究生,六年平均考研率为17.37%。同时,学院考研人数和考研率逐年提高,分别由2005年的82人和11.9%,提高到2010年的182人和24.56%。六年人数增长100人,考研率提高了12.66个百分点。但另一方面,学院考研率的增速不稳定,由最初的12.1%逐步提高到34.61%,随后又大幅下降至5.41%,六年平均增幅为16.03%。同时,我计算5个专业的六年平均考验考研率,其中自动化最高,为19.26%;其次为电气、电信、电科3个专业,分别为17.44%,16.94%,16.23%;最低的为电信专升本专业,为9.73%。

2.2 考研层次

我们将考研学校分为985高校、211高校、其他院校(包括普通院校、科研院所和军事院校),分别计算当年考取985高校、211高校学生人数占考取研究生总人数的比例。(985高校以教育公布39所高校名单为准,211院校名单以教育部2009年1月公布的108所高校名单为准)。

2005-2010年,电气学院共有120名同学考取985高校,占考取总人数的16.09%;有151名同学考取211高校,占考取总人数的20.24%;二者合计比例达到36.33%。有457名同学考取普通院校,占考取总人数的61.26%;另有7名同学考取科研院所(其中2人考取中国科学院),11人考取军事院校。

由表2可知,学生在考研学校层次上呈现出“先升后降”和“不稳定”的特点。考取985高校的比例由从05年的9.76%提高到07年23.3%,达到最高值,随后出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到10年,比例下降到13.19%,比09年下降9个百分点,且低于六年平均水平。考取211高校总体上也呈现“先升后降”的特点。如果把考取985、211高校的比例合并计算,更能体现“先升后降”的特点。二者合计的比例在05年为30.49%,07、08、09三年都超过40%,09年达到最大值45.83%,但10年大幅下降到31.32%,比09年下降14.5个百分点。这说明10年考研率虽然上升,但学生考取985、211这些重点大学的难度增加。

2.3 考研学校

除了对考研学校层次的分析,我们还对考研具体学校进行了分析。756名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共被147家单位录取,其中985高校18所,211高校34所,普通院校81所,科研院所5所,军事院校9所。我们根据录取人数多少,分别整理出录取我院学生人数最多的9所985高校、10所211高校和12所普通院校,具体见表3、表4和表5。

2.3.1 985高校分析(见表3)

表3统计了2005-2010年录取电气学院学生人数最多的9所985高校。9所高校占学生考取985高校数量的50%,而这9所高校共录取学生104人,占整个考取985高校人数的86.67%,说明电气学院学生考取985高校时,在学校和人数都呈现“非常集中”的特点。从地域看,这9所985高校分布在西安、成都、重庆、沈阳、广州、长沙六大城市,其中西部城市排名前三位,高校也占据5所。这说明我院考取西部地区985高校相对容易,录取几率大。此外,在学生考取的18所985高校中,排名最高、实力最强的高校为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四所学校都是“九校联盟”成员,这代表了电气学院学生考研的最高水平。

2.3.2 211高校分析(见表4)

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徐州)两个学校分开统计,华北电力大学的北京校区和保定校区合并统计。

表4统计了2005-2010年录取电气学院学生人数最多的10所211高校,共录取98人。这10高校占录取211高校数量的29.4%,录取人数占整个考取211高校人数的64.9%。这说明电气学院学生考取211的高校呈现出“学校相对分散,人数比较集中”的特点。从地域看,10所211高校在东、中、西部都有分布,以中部和西部为主。总体来看,电气学院学生考取211高校地域更为广泛,分布更为分散。

表5统计了2005-2010年,除去本校外,录取电气学院学生人数最多的12所普通院校,占考取普通院校数量的14.8%;12所高校共录取我院学生108人,占考取外面普通院校人数的44.81%。说明电气学院学生考取普通院校呈现“学校非常分散,人数相对集中”的特点。从地域看,12所普通院校在东、中、西部都有分布,以东部高校居多,说明考取东部地区普通院校相对容易。

2.4 考研地区分析(见表5)

我们依据学校所在省市,按照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四个区域来划分,得出学生考研学校地区分布状况。其中,东部考取194人,占考取人数的26.01%;中部考取311人,占考取人数的41.69%;西部考取174人,占考取人数的23.32%;东北考取67人,占考取人数的8.98%。中部311人中包括考取本校的216人,如果除去考取本校人数,考取中部其他地区的只有95人,占考取总人数的12.73%。这说明把考取本校因素扣除,学生考取考取东部地区几率最大,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和东北地区比例较低,

同时,按考取学校所在城市,我们整理得出学生十大考研录取城市(除本校所在城市外),见表7

由表6可知,十大城市的高校共录取我院306名学生,占考取总人数的41.2%,占530名考取外校人数的57.47%。由此我们可知,我院学生考研在城市分布上呈现“人数集中,城市集中”特点。同时,十大考研录取城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部,特别是西部三大城市——西安、重庆和成都,位列三甲,成为录取我院学生最多的城市,也成为我院学生考研的主要目标城市。其次是东部城市,北京、广州、南京、杭州,位列第4到7位;沈阳、武汉、郑州位列第8到第10位。

2.5 男女生考研分析

按照性别划分,我们对考研数据进行整理,可以得出2005-2010年电气学院男女生考研情况统计,具体见表7。

从考研率看,女生考研率全面高于男生考研率。05年到10年,女生考研率每年都高于男生,并且差距越来越大,到10年,女生考研率高于男生11.3个百分点。同时,女生六年平考研率也高于男生10多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电气学院的专业都是男性主导的工科专业,男生就业形势较好,女生就业相对困难,所以女生更重视考研。

从考研层次看,男女生在考研学校的层次上差异不大。女生考取985高校和211高校的六年平均考取率分别为16.88%和22.08%,男生为15.73%和19.22%,都略微高于男生。这说明男女生在考取985和211高校时,面临的录取机会基本均等,不存在性别差异。同时男女生考取985和211高校的比例在总体上都呈现出先升后降和不稳定的特点,这与学院整体考研层次的变动特点一致。

此外,在考取本校方面,2005-2010年,累计有216名同学考取本校研究生,占考取总人数746人的28.95%,是录取数量和比例最高的学校。

3 结论

通过以上对电气学院2005-2010年本科生考研情况分析,我从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电气学院学生考研率不断提高,六年提高了12.66个百分点,但学院考研率的增速不稳定,特别是10年与09年相比,增速明显放缓。学院5个本科专业考研率变化差异明显,总体上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

第二,电气学院学生考研层次呈现“先升后降”的特点。学生考取985高校和211高校的比例,总体上都呈现“先升后降”的特点。合并计算二者比例,更体现出“先升后降”的特点。并且10年考取985高校和211高校的比例,不仅低于2009年的水平,并且都低于六年平均水平。这说明2010年考研竞争更加激烈,考取重点大学的难度加大。

第三,在考研学校方面,考取985高校呈现学校和人数“高度集中”的特点。考取211高校呈现“学校相对分散,人数比较集中”的特点。考取普通院校(除本校外)呈现“学校非常分散,人数相对集中”的特点。从地域上看,考取的985高校,西部地区录取几率较大。考取211高校,中部和西部地区录取几率较大。考取普通院校,东部地区录取几率较大。考取东部地区的985、211高校,难度较大。

第四,在考研地区和城市方面,除去本校因素,西部和东部地区录取学生比例最高,中部和东北比例较低。在十大考研录取城市中,西部和东部城市录取比例最高,西部的西安、重庆和成都位列三甲,东部北京、广州、南京、杭州位列第4到第7。十大城市共录取我院306名学生,占考取外校学生人数的57.47%,可以看出学生在考研城市分布上呈现“人数集中,城市集中”特点。

第五,在性别方面,女生考研率全面高于男生。在考取985、211高校的录取率上,男女生不存在性别差异,考取机会基本均等,而且女生考取比例高于男生。

4 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地方高校电气信息学生考取研究生的一些规律和特点,在其考研方面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和建议。

第一,作为地方高校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的几率逐渐增大,考研录取的绝对人数和相对比例都在逐步提高。但考取985高校和211高校的难度在加大,录取比例出现下降趋势。

第二,在考研学校和方向方面,考取985院校尽量选择西部地区的院校;考取211院校尽量选择西部、中部地区的院校;考取普通院校,首选本校,其次选择东部地区学校。在具体学校选择上,尽量选择考取人数较多的院校,录取几率较大。

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考研心路历程 篇3

事先声明,本人属于大学里的迷茫行路人,没有将考研视作长期而远大的报复,请这类同学不要鄙视以下经历。

择校择方向人人都说考研要早做准备,刚过就有同学嚷着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了,可我偏是临时抱佛脚的主,直到5月份才开始犹豫不决要不要考研,考哪里的研。那个时候由于对自己的考研实力没有做出正确的估计,加上本人喜欢跟风,结果跟着某寝室的另外3个同学一起报定了华中师范大学。现在想想也恐怖,这竞争可真够激烈了。我们学院刚开始基本上有一半的同学都说要考研,而这一半里面听到的最多的学校就是华中师范大学。因为一来武汉近,二来华师在英语专业方面没有各种外国语大学以及一些名牌大学那么难考,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私人看法)。当时选择学校也是有2点考虑:考一个比较有把握能上的?还是冒险考北上广之类的学校?本人在大学也是每年都拿奖学金,专四成绩优秀,但听老师说考研跟期末考试专四什么的没有太大联系,说得那叫一个模棱两可,我就真不知道该把自己往哪个档次摆了。本人生性懒散,一天下来没有很多注意力集中在课本上,加上家里人也比较希望我考研,我就想还是考个保险点的,选择走群众路线。

犹犹豫豫选择好学校后,就到网上查看了华中师范大学的招生名额,书目一类的基础资料。华师在英语专业招的人还算挺多的,一个方向起码对外招个30人,保险。参考书目也不会太偏,没有像某些学校要考中文,计算机书目的(死穴),或者着重某一方向,跟我们大学的教材还是有很多重合的,这样比较好准备考试。在选择方向这一点上,我由于一直都比较喜欢看英文小说,就姑且先选定了文学这个方向。当时由于没有准备专八考试,我对于语言学这门课程极其陌生(上课听懂了课后没有看书一样徒劳无功),翻译又觉得自己词汇量不大,平时又没有去练,还是不敢去选。就这样,在半上课半自习半犹豫中,大三下学期结束了(当时还一直在犹豫选择哪个学校)。

初试准备中

到了暑假才是真正准备考试的开始,暑假申请了留宿学校,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本人当时早早地占好了考研自习室座位,就跟着另外那几个考华师的同学一起自习。暑假闷热难当,有时候心情会很苦闷,总想着回家吃西瓜,但耗着耗着时间竟也飞速走过了。而且,令人惊讶的是,就是在这最恶劣的天气里,我完成了大部分初试准备。当时,我每两天结束一篇日语课文,偶尔翻译一些英语段落,参加政治辅导班上完第一轮课程,把常大哥的《美国文学简史》看完一半并作好笔记。本人懒散,能做完这些就有很大的成就感。那时候每天都会去湖边吹吹风,散散步,晚上做做运动,本人不是夜猫族,通常11点睡觉,6:30点起床。考研是拉力赛,考脑力,更考体力,我觉得自己已经够悠闲了,可还是会经常看书看着打起盹来。充足睡眠很重要啊!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学习最为行之有效的做法很重要的一个是做好计划,这计划最好是跟每天完成的任务有关,而不必具体到几点干嘛,因为时间是会掐不准的。这个完全靠自觉。话说本人自觉懒散,便拖来研友相互监督,但那仅仅在最初的几天会有作用,到后面就没有什么原则了,不自觉的朋友得找个死守原则的主跟着啊!

大四一开始就觉得时间飞速啦!开学上了几天政治加强班,本人认为政治越来越知所云了。本人学校比较无耻,强制俺们到穷乡僻壤里实习3个月,还不能临阵脱逃的,这样,9月到12月算是毁了。当时虽说工作不多,可杂七杂八的事情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会议一大堆,各种材料一大堆,基本上就晚上才有时间看书。本人是极不自觉的主,晚上寝室里有网,就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了,当时日语已经看到中级上了,政治看了些视频,对理论有些理解了,只是题目还没有开始做。提醒大家选择题还是要多做的,大题可以等到最后。等11月还是什么时候考研现场确认,而此时,原本说好了一起考的研友不是保研了就是找工作去了,最终报名考华师的少多了。说到保研,当初本人也纠结了甚久,保研当然是最保险的了,可是这意味着又得在同一个学校呆3年,这是比较无聊的,所以最后放弃了这个打算。到12月回学校后,自我感觉糟透了,因为3个月我都没有系统地复习,在学校里偶尔去去自习室,偶尔逛街,圣诞那天还拖了一伙研友去逛街,造孽啊......我们当时都自以为没戏了,差不多都要找工作了。

初试了

考前一周左右网上公布了考场之类的信息,我们第二天下午才去找的宾馆(还好没被抢光)提醒同志们抢宾馆要趁早,不然会焦虑的。不记得那个星期我们是怎么准备过来的.,只记得直到考前一天我只做过半套日语真题试卷,半套政治真题试卷,基英试卷做了2套吧,写作翻译只做过套吧子翻译练习,那时候就觉得没戏,老天要是眷顾我,就让我过,不眷顾也没办法了。本人现在也没有看全过往年的真题,我觉得实力在那里,题目年年变,了解题型就够了。

考试4人住了一间宾馆,其中有2位同学是日以继夜啊,刚回宾馆就看书,只要不干什么就看书,可怜我们2个电视都没开过,说话都得压低声音,我感觉她们也太压抑了,就这样,我们半桶子水淌进了考场。

考完回来我们一行人吃西餐去了,当是结束了一次赛跑吧。大家各自估了估分,我估计政治选择题顶多50分(选择题不给力),日语80左右,基英运气好120,写作翻译不难也顶多100吧(往年都说改得紧),总分350,但是估计要提分,这分数是过不了了。其他的几个同学也纷纷摇头,个个说不行了,因为考之前就有此预测了,我们也就没多伤心,高高兴兴地吃起了西餐。

出分了

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网上出了成绩了,虽说姐很淡定了,但是输入准考证号的时候心都蹦到了嗓子眼,成绩跳出来的时候,我差点也蹦起来了,每一门都比估计的好那么一些,最后的成绩看来进复试是很有希望了(总分370+,专业230+)心里有点意外,有点开心,五味杂陈的...由于不知道国家线会定多少,350分左右的孩子们就纠结了,本人建议不到最后不要放弃,还是准备着复试吧,因为有朋友复试又没有做什么准备导致最后失手了(复试不上会更心痛的)。准备复试要看的书可就多了,由于之前考了专八,文学,翻译,语言学都看了点,还好两者互相补足。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到图书馆借了很多文学史的书籍来看,做的都是系统分析,了解脉络。翻译跟语言学的书都是去武汉复试的前2天才看,因为书没法带那么多走,我把翻译自己认为重要的理论写下来了,语言学就装在脑子里,面试对着录像机练了2遍就那样跑去武汉了。还是希望大家做好计划吧,不要把时间定得太赶,等华师划了线,就出复试安排了,而我们最好提前2天到武汉,计算复习时间的时候不要把这个一楼了。今年华师的线是345,218,国家线太低,专业分数线划得比较高。

参加复试

参加复试的时候我除了知道本校生的情况外什么都不了解,什么排名啊,最高分啊都不知道,经常到考研论坛看有没有什么人爆料的,在这里可以奉劝大家一句,不能沉迷于论坛,浪费时间,相信一些人所谓的内幕分数线啊,排名什么的。这里面有很多是炒作,很多东西知道也无益,还是踏踏实实考试吧!一些经验分享帖倒是可以看看,资料的分享啊,也很重要。虽说本人感觉那些资料没有太大作用,但是一大叠的在那里可以求个心安啊...复试的成绩今年出来得尤其快啊!才回家没两天还只是随便逛逛研究生院就看到拟录取结果了...打开的时候那叫一个紧张,一眼望去没见着自己名字,仔细一看才发现不是那一张。翻到英语语言文学这一页,从底下往上看,总算是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了。那一刻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现在每次看的时候也要检查好几遍),复试的成绩还不错,还拿到A等奖学金了。那一刻压抑在我心中的很多想法都爆发出来了,考完后我要去......我要去......一个个愿望都可以开始付诸实践了,好开心!看到最终成绩我才知道初试专业课上250的有几个呢,不过230+也不会吃亏啦。今年A等奖学金的名额是去年的2倍吧,以后的考生都有福了。

华师印象

15号参加完面试已经是下午3点了,就趁着这一点时间,我跟同考的同学逛了逛华师,武大跟华科。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历程 篇4

周末的时候整理了一下一直在书房书架上“静卧”的各种用过的考研资料,忽然有那么点感觉。写来给大家看看。希望对下14年立志考研的同学,特别是像我一样的大龄的考生,有那么一点帮助。

一、心路历程

考研是为了什么?正在考研路上奋斗的你,有想过这个问题吗?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吗?

我觉得,读研是一个平台,可以让我们在人生的路上重新做一次选择。毕竟我们的本科专业,大都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的,我们只是“被专业”了而已。我大学读的是某工科专业,一所普普通通的211大学,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周围的好多人嚷嚷着考研考研,很多人也就跟着买来复习全书,装模作样的在图书馆翻着。我也一样,根本没考虑为什么要考,考了能怎样。只是随大流,后来,也像大部份当初嚷嚷着要考研的同学一样,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2009年7月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由于本科学的是工科,就业面很窄,又不想去工厂那种地方去工作,所以就找了一些与本科专业无关的工作试着养活自己。吃了一些苦也碰了一些壁,想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发现人家的招聘要求很明确:“经济、金融、管理专业毕业„„”,说白了,把自己的简历投过去,人家基本是看都不看,直接删掉。虽然我说那工作我能干,甚至可以做得很好,可是,有毛用?

2013年4月的一天,阴差阳错的溜达到西单图书大厦,转到了考研图书区,忽然有了考研的想法:我要换个平台,我要更好的发展,这,可能是一条相对容易的道路。于是,抱着高数线代概率的教材、二李的复习全书、张剑150篇和真题,肖秀荣的政治„„还找了几本管理学专业课的书籍,走到了收银台前„„

毕业的几年里,看的书不多,更别提这种用来应试的书了,公共课有那么点底子,但也忘的差不多,特别是英语。没办法,得一点一点来。晚上下班,吃完饭就开始看书,最晚的时候能看到夜里2点,第二天6点半起床上班去。单位有时候会开一些无聊的会,我就偷偷跑到写字楼WC的“单间”里,把马桶盖放下来,坐在上面背单词,等会开完了再回办公室。到周末,就到住处附近的大学里找空教室看书,不是那的学生所以没有饭卡,食堂不卖给我饭,中午就去校旁小摊买个卷饼啃然后回教室继续看书„„

日子很忙碌很辛苦,但我不觉得疲惫,反而觉得很充实。原因?可能是为“梦想”而不是“负担”。

10月,报了名:管理类。从工科跨到管理。通过和父母的沟通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我辞职全力准备考研。每天6点起床,24点以后睡。每天严格按我的复习计划来看书、做题、背书„„天气越来越凉,北京供暖比较迟,白天还好说。晚上看书的时候就比较冷,我记得那段时间,晚上我穿着冬天才穿的棉袄,甚至还戴着帽子,坐在我的小台灯下看书。临近考研,压力也越来越大,每天起床我都会告诉自己“这是最后的机会,坚持!”

2014年1月,我从考场走出来,做了几个深呼吸。

2月底,我忐忑的点开成绩查询的页面,380分,排名前10。

4月初,复试。

4月末,录取名单上我的名字赫然在内。

二、经验分享

在考研的路上,除了自己总结的一些经验之外,也结实了几个很好的朋友,他们之中,有当时和我一起奋斗的同学,也有已经读了研究生的,他们同样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结合我自己的心得体会,说给大家:

(一)计划很重要

执行更重要!中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都要十分明确,这个可能要花一天的时间来统筹安排,把要看的书,要复习的内容,都要明确的列入自己的计划表里。严格按着计划来,我当时是每个月需要完成的内容,每天要看多少东西看哪些东西,上午看什么下午看什么晚上看什么,都做了详细的规划,写到本本上,完成一项打一个勾,每天的事情都做完了,才睡觉。

其次,选好要看的书,市面上的书五花八门,其实谁都知道,都是利益驱使,我把我用过的书和使用的心得分享给大家:

1.政治

每年教育部出的红宝书必不可少,考试就是围着它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年大约9月时候出版,我觉得至少看三遍。至少!肖某某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这两本书,对于我这种出身工科的考生来说很重要,我觉得它要比红宝书系统,而且也更容易理解。题目也大都有详细的解释。再就是考前冲刺要背诵的书了,我选择的是草根出身的田某彬,他的书写的很认真。我不是书贩子,其他的书我没怎么看过,所以无法给予评价。

2.数学

(三)高数线代概率的教材,需要看一遍,重要的公式定理公理要记住,怎么推导而来的也要熟知。然后复习全书,这个我觉得是必备的,而且现在走到图书馆,只要是考数学的同学,每个人基本都会有这么一本。因为高数所占的比例最高,我着重准备了一下高数的内容,推荐一本书,绝对吐血推荐,张宇的《十八讲》,这本书实在太太太精彩,我不得不告诉大家,我本科时候高数是两次“挂科”的货。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实在很大。

3.专业课

专业课:管理学。专业课我打了145分。当我考完专业课从考场出来的时候,我就有把握,专业课140+肯定没问题,谈起这门课,就有很多要说的了,我本科是工科,完全没有接触过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所以只能自己苦逼的准备,周三多的这本管理学的书,编写的很系统。我在6月到8月,把这本书整体看了两遍,在市面上也买了相关的专业课的资料配合着来看,不过买来的资料,毕竟用着很不顺手,而且也没有太突出的重点,毕竟学校在09年之前考的不是周三多的这本书。后来我就自己一点点的总结,一点点的整理整个管理学的脉络图、重要章节、记忆模式,还报了个新祥旭的辅导班,这门课系统的理解十分重要,在考试中,是有“活题”的,完整的答案出自于书的不同章节不同位置。

同时,也从已经上研的同学那里找到了一些他们用过的资料,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最后一个月,我把整个管理学备考的内容整理在纸上,每天就拿着这些纸在看,在理解、背诵、总结。在考前,我还特意总结了10个问题,我觉得考的可能性非常大,也预测了材料题大概会从哪几大章出,结果,实话实说,2013管理学第一大题简答中的6个小题,共60分,我全部都押中了,材料题也差不多八九不离十。最后145分的成绩,也在我预料之中。

(二)复试

管理学的复试笔试是两门课,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北工商这几年商学院很火,所以,试卷的难度我觉得不小,同样,这两门课我没有接触过,也是从零学起。从已经上研的朋友那里我得到了两门课程的笔记,也是Ta复试时候用的,我看了两遍教材,看了朋友给的笔记,同样,用我自己的方法结合“前辈”的资料整理出来了两门课的重要内容,同时,根据往年容易考的重点,我也总结了重点内容、重要章节和题目,后来的复试结果80+(已经上研的朋友告诉我,据他所知,今年复试80+的一共就四、五个)。

考研历程 篇5

梦想起飞于坎坷之途

或许是因为年纪尚小,抑或是由于强烈名校情结,我尚未真正适应大学生活,便萌发了考研的念头,做起了考研队伍中的先行者。

大三上半年,我已经选择了报考的学校及专业,也安然地在自习室安家。因为我选择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报考的又是热门专业--经济学,这就注定考研路曲折坎坷。尽管那时我几乎每天都去自习室,但真正学到的东西很少,不过那时我很知足,因为我在走属于自己的路,殊不知自己定的目标高远,行动缓如蜗牛。转眼间,已是2007年。回校后,我找了固定座位,带着心中的执着开始了真正的考研复习。老实说,这一年的复习,我有过懈怠,但更多的是坚持。也正是从这一年,幼稚的我才体会到考研路上的艰辛。

这一年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在艰辛中上下求索。时间毫无顾忌,一路狂奔,从1月到1月,从6月到9月,然而考研要掌握的知识却未见成型。9月以后,任务和压力明显增加,每天都是紧张的复习。紧张之余,我会想起心理深深的考研情结,体会那种短暂的解脱,体会那种为理想而奋斗的充实快乐„„理想永远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忍的,尽管曾经为考研做了那么多铺垫,尽管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还是没资格做人大的研究生。为了逃避考研失败的现实,我决定暂时找工作。幸运的是,通过校园招聘会,我找到了一份北京的工作。3月底,我便第一次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

工作乏味但有收获,待遇也不错。如果我不曾考过研,不曾为理想奋斗过,我会一直工作下去,但我是一个追求理想的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考研人,没有理由就这样放弃自己的理想之路。4月底,我只身去了人大,在校园中徘徊了两个小时,买了两幅字、一支笔,然后便匆匆离去了。虽然心中感觉人大也不过尔尔,但我还是希望能到人大读研。回到公司,我决定辞职,随后便返回石家庄准备新一轮的考研复习。

回到学校,穿梭在校园中,我不自觉地站在A教面前,仰望自己奋斗了一年的自习室和属于自己的那个角落,心中有说不出的凄凉。毕业答辩结束后,全班同学一起吃散伙饭,喝了离别酒,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回望我四年的大学路,只有两个字格外醒目:考研。

受伤的白鸽仍坚持飞翔

2008年6月初,我开始了第二次考研复习。

至今我仍记得辞职回校时对自己和家人说的一句话:既然我辞职重考,肯定有信心拿下人大。那时的我,唯一不缺的就是自信。回到熟悉的教学楼,我在B教5楼找了一间个自习室,没再去A教510,试想换一个环境,或许复习的心情和结果会不一样。

伴随着第二次考研的是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复习、无数的练习题,还有挥之不去的考研情结。我按部就班,踏踏实实的走过。直到临考前,我对自己还是颇为自信。这一路走来,我又认识了不少研友,大家不时地讨论问题、交流观点,也算是考研路上的小风景。第二年的复习生活仍旧很有规律:白天学习,晚上跑步锻炼。一切很平静,没有波澜,而我却希冀在平静中爆发,为此,我不敢懈怠,日日坚持,只为等待来年的春暖花开。2009年1月10号,我再次踏进了研究生考试的考场,然而我却在煎熬中度过了两天,毕竟考得不算顺利。考完后,我有些失望,但我还是心存希望,但在看到成绩的一瞬间,我知道今年梦想又破灭了。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心中不断回荡,我想我的考研路大概已到了尽头,前方本来清晰的路顿然已难辨南北。至此,我的考研路已经坎坎坷坷走了两年。

我不得不承认,第二次考研的失利将我曾经颇为自豪的自信和斗志击得粉碎,将本已清晰的路掩埋的毫无痕迹,而我也终究没能摆脱阴影,我开始消沉,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虚度光阴,也间断了多年的跑步运动„„尽管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在折磨摧残自己,但我始终没能坚强起来。父母不懂如何安慰我,只是每天按时把饭放到我房间。一天,母亲照旧把饭端到房间,看见我仍是一直颓废,她终于叹气说道:“儿子,你别这样,妈妈看着心疼,我与你爸爸商量了,要不你再考一次,我们都支持你„„”说完,母亲把一个存折递给我,我看着皱巴巴的存折,再看着母亲因担忧而更加憔悴的脸,我心忽然被狠狠地抽了一下,我怎么如此不孝,既然一次次让含辛茹苦的父母为我担忧,我要振作起来,考上研究生以回报父母的期望。

第二天,我把存折还给了父母,一个人回到石家庄重整旗鼓。考虑到考研的成本,我决定先找一份工作,然后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在石家庄赶了几场招聘会,始终没有找到中意的工作,随后又去北京投简历、等面试。奔波了差不多20来天,终于通过了一家公司的面试,但是回到住处,我经过一天的考虑,还是放弃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因为正式工作以后很难保证复习的时间和效果,我不想因为时间的失误而导致考研再次失败。于是,我放弃了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的念头,而是专心备考,那时我痛下决心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考研,只许成功

理想终于照进现实

如果说第一次考研复习的心态是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第二次是重整旗鼓后的踏实谨慎、志在必得,那么第三次备考时我不敢再有美好的想法,心中死一样的寂静,只想拼死一搏。

开始复习时,恰逢石家庄夏天的高温,自习室里没有空调,电扇吹的全是热风。经常是学着学着,自习室只剩自己一个人了。那时,我每天想的就是多做题、多看书,按时完成计划,不敢有丝毫懈怠。白天一丝不苟的学习,夜里也不得清静,我经常会在梦中惊醒,梦见自己又在考场答题,又答得一塌糊涂„„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大学朋友小赵,他也辞职回来重考,而且专业课也考经济学。大半年时间,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拼搏,受益匪浅。

两年的磨练,我早已习惯了单调的备考过程:没有周末,几乎每天都是不变的重复。国庆以后,由于自我加压,任务变得更重:各科的真题一遍一遍地演练总结,专业课更是不敢有放松,一直看书做总结笔记;当然辅导班也想过,咨询过跨考教育的老师,他们都很热心的帮我解答了不少疑惑,尽管因为囊中羞涩我最后还是没有报他们的辅导班,在此对跨考的老师们表示深切的敬意。11月,英语和数学陆续开始做模拟题,专业课和政治仍是看书并做总结笔记;12月,仍继续做模拟题。当时我与小赵友相约每隔几天就按规定的考试时间来一次模拟,上午数学,下午英语,其他时间抓紧复习政治和专业课。结果每次晚上他去自习室找我的时候都发现我还在做数学,很是吃惊。记得当时小赵略带调侃的说:“你是不是数学想考满分啊?数学做的题太多了!”他哪里知道,前两次数学那奇少无比的分数让我经受了怎样的痛苦和煎熬。

就这样坚持到1月,我已经把数学

一、数学二和数学三从1993年-2009年的真题反复做了两三遍,模拟题也做了15套左右;英语历年真题一直反复看,单词仍然在复习巩固,模拟题也做了15套;专业课经济学也做了厚厚的几本笔记,基本完成了最后的冲刺总结与练习;政治红宝书和真题也看了几遍,并研究了答题套路。尽管如此,考试的那两天我很不顺利,身心备受煎熬。答完英语,信心被削去一半;考完数学,心中顿时感觉大势已去;下午的专业课,由于题量增大,题目难度增加,更是硬着头皮狂写三个小时还没完全答完。最让人苦笑的是,自己考了三年,这次居然拆封错了英语和数学两门科目的试题袋。

考完后,我懊恼地奔回宿舍,一个人躲在墙角发呆,我不敢想象失败的结果。我不懂自己呆了多久,只感觉外面漆黑一片,忽然手机响了起来,黑暗中接通电话,“哥们,你电话终于开机,不是相约一起庆祝,这么久还不见你,你没事吧?”原来是小赵给我电话,我很想对他说没事,但是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手机也随着眼泪掉落在地。我没有去捡手机,而是继续蜷在角落,断断续续地听着小赵在电话那端说:“考完就算了,别想那么多,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赶快出来轻松庆祝,然后在全身心投入复试复习„„”听着小赵的安慰,我似乎得到了激励,对,还有复试,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准备复试,不能让自己三年的辛苦就这样无疾而终,也不能再次让父母担忧。

接下来的日子,我忘却了初试的不如意,也不刻意去关注成绩,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复试准备。我到人大找师姐咨询复试有关情况,阅读该系老师发表的论文,找英语专业的同学练习口语听力,亲自设计和演练专业课复试题目„„终于我的努力得到了收获,虽然我勉强进入复试,但还是顺利通过复试,实现了在人大求学深造的梦想。

大学生“村官”的心路历程 篇6

陈丽娟:你好!

主持人:你的“村官”生涯马上满三年了, 我们经常感慨时间过得太快, 你觉得在农村的日子过得快还是漫长?

陈丽娟:应该说最近这一段时间回头一看觉得三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一个是感觉自己又老了, 另外感觉就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过得真的很快。

主持人:不会感觉到农村里面工作时间特别漫长?

陈丽娟:这样的感觉一开始会有, 那时候过一天就画一个圈, 等到融入工作以后就没有时间画这个圈了, 然后一下子就发现三年过完了。

主持人:到今年7月份, 北京首批村官将结束三年任期, 你最近都在忙些什么?

陈丽娟:准备把手头的工作忙完, 然后就是准备公务员考试之类的。

主持人:那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

陈丽娟:我一直觉得人生是无法规划的, 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一些机遇是无法预料到的。如果说真的是规划的话, 就是无论自己下一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都要继续踏踏实实把它做好, 这可能也算一个规划吧。

主持人:是否打算继续留在农村工作呢?

陈丽娟: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因为现在选择的机会很多, 比如公务员或者留在村里工作也有这种可能性, 包括自己创业都有可能。如果有合适的条件和机会, 留在农村工作我也觉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毕竟已经做了三年, 如果接着做也会很得心应手。

主持人:我们看到今年报考村官的场面非常火暴, 一部分大学生可能由于就业压力选择到农村当村官。在他们对农村并不是特别了解的情况下, 去农村工作是否合适?

陈丽娟:首先我觉得无论是就业压力的现实迫使你去报村官, 或者你是真正想为农村做一些事情报村官, 我觉得动机未必能决定着你将来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但是无论你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一旦你选择了做村官, 只要在村官这个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做, 就能做出好的成绩。

陈丽娟:当然, 如果让我现在说我对农村完全了解了吗?我也不能这么说。只是说如果你选择了做村官, 你就要对农村有基本的了解, 不能说你到了村里以后才发现这里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现在社会资讯那么发达了, 你完全可以从周围的朋友以及从网上了解一些情况, 这样你工作的话就不会有太大的落差。落差虽然肯定会有, 但是至少可以减少落差, 加快你适应的速度。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要尽可能地去了解, 对你自己和对农村都有一定的帮助。

主持人:其实很多大学生并不能够认识到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你是怎样认识的?

陈丽娟:作为我的理解,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就是因为你在农村有很多机会可以得到锻炼。到基层后我们经常说“上面一条线、下面千头针”, 无论是国务院还是各省、基层政府布置任务后, 落实到村里就有可能是你去做。上面政策制定得很好, 最终是要由你来落实, 落实的时候没有人规定你要通过什么方式去落实, 你要自己想办法, 所以说你有很大的空间在里面, 对一个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所以从这方面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广阔的天地, 确实也大有可为。

主持人:三年前你刚走出校门的时候, 农村的工作经验并不是很充分, 那你去了农村以后是有人带还是全都靠自己?

陈丽娟:有人带。完全靠自己的话, 可能自己也能摸索出来, 但是会比较困难, 或者说时间会比较长一些。因为现在北京市, 包括各级政府、乡镇、村里面的领导对大学生村官都是非常重视和照顾的。像我们到了村里以后, 乡镇配备专职的副镇长或者副主任这样级别的领导给我们做指导员, 告诉你这个村子里面的一些经济或者农业方面的基本情况, 带你教你作决策, 他们也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会有很多人来帮助你, 包括你的同事 (当然我所说的同事并不一定只是和你一起去的大学生村官) 。

主持人:作为一个女生, 在新的环境中会感到孤独吗?

陈丽娟:肯定会有, 因为我是北大毕业的, 北大周边的生活环境和人文气息很浓, 我很适应和很喜欢那种环境。虽然北京周围农村经济条件也很发达, 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 和外界完全失去联系, 但是觉得周围交谈的人会少一些, 在交谈的时候存在一些障碍, 这时候就会有一些孤独。但是人总是要适应孤独的, 你要适应这个。多和现在身边的同事多交流一些, 就会慢慢适应, 就会学会如何调整自己, 孤独感也会慢慢消融掉。

主持人:那你是如何调整自己让自己更容易融入农村这个环境?

陈丽娟:首先是对自己心态的调整。要知道, 自己现在工作的地方不是大学, 不是高校, 我现在工作在农村, 农村有它的特殊性, 你首先要了解你的工作环境, 其次要了解你的工作对象。这样的话我想慢慢就能和大家有一个很好的交流, 这样, 你的生活、你的工作, 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主持人:大家很想知道你在农村里现在主要做哪些工作呢?

陈丽娟:可能不能以我现在的工作来说, 应该说我曾经做过很多的工作。基本的像村里面一些公文的起草、档案整理、给村民做一些培训, 包括法制宣传, 甚至村里面的一些经济发展方面都会做些相关的工作, 包括新农村工作中的一些选举工作等等。现在让我回忆的话就都是一些罗列出来的东西, 但是你工作中, 往往遇到的都是这样一些事情。

主持人:那在农村工作这几年,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哪些呢?

陈丽娟:我想第一件可能就是通过互联网把村里面的一个闲置的厂房给租出去的事情。再一个就是自己刚去时开展的一项工作。我们刚去的时候发现, 村里面有三四千口人, 人比较多, 但户籍管理还是完全纸质化的管理。比如上面来一个通知要村子里面60岁以上的老人的人数, 当时还要把户口本搬出来一页页数, 就觉得非常麻烦。后来我就和我的同事说把这些信息输入到电脑里面用一个Excel表格排列出来, 当时就觉得很好, 就和村里面领导说这个可以这样, 可以提高效率。

陈丽娟:当时领导可能也不太明白我们说什么, 但是他们还是很支持的。我们就把户口本都搬到办公室里面, 开始输入, 还要保证每个信息都是正确的, 这个工作我们做了大概一两个月。正好赶到换届的人大代表选举, 我们一调, 一两分钟就出来了, 所有人就发现这个怎么这么快, 才知道大学生村官还可以做这么多事情, 然后就慢慢交代事情给我们做。这个印象让我很深刻。

主持人:你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法律, 那你学的东西在农村能用得上吗?

陈丽娟:觉得大学教育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多的传授的是一种思考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学的是法律, 首先它培养了我的法律精神和意识, 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会考虑到它的公平、程序性以及要求做到公开透明等一些相关方面。说得直接一点的话, 像我学法律, 在村里面给村民做一些法制培训, 或者村民有一些法律问题的时候可以和他进行交流、沟通, 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主持人:那在农村工作都有哪些难处呢?

陈丽娟: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第一个难处可能就是沟通上的难处。你的工作对象是村民, 他和你受教育的水平或者说他和你的成长轨迹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自己的同学, 有时候沟通起来也有很大的困难, 因为人与人之间成长背景不一样会造成沟通上有一定的障碍。所以对大学生村官而言, 到农村, 首先在沟通上可能有一定的障碍。这时候你不能急躁, 因为你首先要了解你的工作对象, 并不是说别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他的想法一定劣于你, 只是大家的出发点不一样, 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所以沟通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你也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 你要站在他的角度上想如何做, 这样才能觉得沟通起来不是很困难。

主持人:那除此之外, 比如其他的我们要对某件事付诸行动的时候会不会有些困难呢?

陈丽娟:一开始会觉得有些困难。到农村以后有很多可以创新的机会, 这时候也就意味着你可能要承担失败之后的打击。并不是说你失败后别人会追究什么样的责任, 而是失败之后心里面就会很难受。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模拟, 失败了无所谓。你工作中处理事情如果失败的话, 别人给你收拾这个烂摊子是很麻烦的。

陈丽娟: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就会觉得心里面特别忐忑, 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这时候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就是, 交给我这项工作后我就会有一个初步的想法, 我会把这个想法和我的指导员、村主任或者和我的同事沟通一下, 会让他们帮我看看整个过程有没有什么遗漏, 或者会遇到什么情况。他们就会告诉我哪里应该注意什么。这样第一次成功后, 对自己也会很有自信, 慢慢也会越来越有经验, 会看到自己工作程序中哪些地方该注意什么了。

主持人:村里面的领导很支持你们, 他们对你们的帮助大吗?

陈丽娟:很大的, 刚才我说到的一些我很难忘的事情, 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肯定也做不到。你再有想法、再有行动力, 如果没有人支持你这个想法和做法的话也是一纸空文。我觉得很多人有这样的顾虑, 觉得村干部不好打交道或者不好说话之类的, 但是我觉得至少在我接触的范围内我觉得大家对大学生村官都很包容。其实很多村领导对我们都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他对你犯的错

彩B隰2009.7

误都会很包容, 而且会给你指出来。

主持人:农村的工作很辛苦、很复杂, 干好一件事情很不容易, 那你自己如何看待政绩, 如何理解"幸福"这样一个概念的呢?

陈丽娟:如果谈政绩的话我个人没有什么政绩, 因为政绩这个词我觉得太大了, 对于大多数村官来说就是自己的工作成果。对我来说, 工作成果可能不仅仅是我眼前能做出来的事情。我觉得如果通过我的工作给村子里带来一些变化, 这些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显现出来, 这也是工作成果的一种展现方式。

陈丽娟:很多大学生村官做的可能也是这样的工作, 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积累。他到农村去给农村带来小小的变化, 但是这些小小的变化慢慢积累起来以后, 可能就会对农村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这可能就算是政绩了吧。如果说幸福的话, 我觉得幸福可能就是看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 无论是大还是小, 看到自己的工作被别人肯定, 我觉得就是一种幸福。

主持人:大学生进入农村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提高村民收入方面, 你到了农村后都想了哪些法子?

陈丽娟:对村子有一定的了解后, 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的问题, 通过报纸和网络给他们找一些机会看能不能就业。另外就是想把厂子租出去, 村集体有钱村民的收入也会得到一些增长;再就是争取机会给村民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 也是提高他们收入的一种方式。

主持人:你说过最需要法律援助的不是大城市, 而是不发达地区, 经过三年的工作你对此有何体会?

陈丽娟:我对这个看法还是比较认可的。大城市的法律人才比较多, 它的供需能达到一定的平衡。但是在农村, 有的时候村民并没有意识到一些事情是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的, 他没有这种意识, 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这个需求。这块不会有很多的像律师费用的产生, 所以对一些律师而言可能没有很多的经济收入, 就不太会去关注它。但是, 往往这样一些小的地方, 会对一个村子或者是一个家庭的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大学生村官到了村子里以后做的更多的工作可能就是普法, 普法的形式也很灵活, 并不一定是拿着法条给他念。因为在村子里面工作信息的沟通还是比较灵的, 没准哪天上班听到谁家有什么事了, 你就可以通过这个机会跟他聊聊天。比如宅基地起纠纷了, 亲人之间发生的一些纠纷, 你可以和他慢慢沟通。

陈丽娟:到了农村之后你就会发现, 我们做的更多的是调解工作。因为这些都是亲人或者邻里之间的纠纷, 你用调解的方式可能会更好地达到社会效应、法律效应的统一, 而并不是拿着法律条文死揪着谁应该赔谁多少钱, 而是从将来长期的相处角度来考虑。其实, 在北京可能不仅仅是学法律的村官做到了这些, 一些其他专业的村官在农村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也慢慢学起了法律。

主持人:那你平时有没有去别的村子进行调研, 或者借鉴他们比较好的地方?

陈丽娟:不能说调研吧。比如有我们的同学在那个村, 我就会去看一看。像我做人大代表提出的第一个议案就是关于新农村设长效管护机制的问题, 这就是去别的村和其他村官交流的时候看到的一个问题, 最后形成一个建议在人代会的时候提出来。

主持人:说到人大代表, 我们知道你是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唯一的大学生村官, 你是怎样看待自己这样一个特殊的荣誉的呢?

陈丽娟:我觉得很多人把它看成一种荣誉, 我更多的是把它看成一种职责。人大代表是需要履职的, 人大代表人民选, 我当代表为人民。它是一种责任。作为人大代表里的大学生村官, 一方面这样的群体需要一个代表, 需要一个发言人, 再一个可能就是说因为我们工作在农村, 可能从我们的角度来反映农村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其他代表反映农村的问题有一些不同的点, 是对这个结构的一种弥补吧。

主持人:为了更好履行自己人大代表的这样一个职责, 你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呢?

陈丽娟:首先, 代表履职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要深入、要调研。自从当了代表以后首先要学习如何当代表, 找了一些人民代表履职的书和规定之类的资料, 看了一下大概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样做, 什么样的事情还不能做。知道这样的事情以后就慢慢搜集一些调研资料以及大家的心声或者呼声, 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形成建议、议案, 到会上或者在闭会期间通过提建议的渠道把意见反映上去。就是这么一个履职的程序。

主持人:在农村工作了三年了, 应该说和现在的村庄以及咱们的村民建立了不错的关系。你是怎样看待自己现在所在的村以及村民的呢?

陈丽娟:很喜欢那里, 也很喜欢那里的村民。三年了, 和很多村民都有很深厚的感情, 现在一说起来有可能会离开那儿就觉得特别舍不得。但是毕竟还不是很远, 我也想着以后会经常回来看看, 有时候还会开玩笑说你结婚一定要叫我, 或者你们家生孩子了一定要叫我。虽然是说笑, 但是真的不会断了这份联系和这份感情, 因为毕竟是自己工作的第一个地方。而且这种工作我觉得跟在一般的机关和单位不一样, 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特别深。不会觉得纯粹是工作关系, 有时候甚至像亲情或者友情的感觉。

主持人:有没有村民给你带来特别感动的事情?

陈丽娟:还是挺多的, 有时候工作下班晚了, 下班路上碰到大爷大妈就会说, 怎么这么晚;有时候冬天天黑得早, 大爷大妈就说以后别这么晚走了, 要不先到家里吃点饭吧, 心里都特别温暖。

主持人:那咱们村官业余生活都是怎样的呢?

陈丽娟:业余生活还是很丰富的。据我了解, 我们这个房山区的村官居住方式有很多种, 有的还像集体宿舍一样住, 有的是分散居住在各自所在的村。但是联系还是挺多的, 有时候我们大家晚上一起出去吃饭, 也会聊一些平常工作的心得或者遇到的事情, 平时也会看看书、上上网, 业余生活还是蛮丰富的。

主持人: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方式还是挺欠缺的, 那在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方面你都做了哪些尝试?

陈丽娟:尝试还是挺多的, 比如做《村民月报》, 通过《村民月报》的形式宣传健康、法律的相关知识。再有就是走村串户的时候, 会和大家讲一些文化或者法律的知识, 过年过节的时候组织一些活动比如送春联或者其他文娱活动, 丰富一下大家的生活。

主持人:你曾经说, 当下政策更多都是为解决“离开”而制定的政策, 并没有为留下的“大学生村官”提供保障性政策。你怎样看待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 有什么具体建议?

陈丽娟:这句话是今年一月份人代会提的一个建议里说的一句话。一月份之后, 北京市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 比如转向事业编, 就是你可以以村支部书记副书记的形式留在农村, 还有续签, 还有针对村官的公务员考试, 还有一些区县事业单位的招考。应该说现在有8种形式可以让你继续留在基层工作,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保障性政策这么一个长效机制的问题。但是因为我们毕竟是第一批大学生村官, 很多政策和制度还需要完善。所以我觉得可能随着第一批村官离开之后, 第二批、第三批村官慢慢到了以后, 他们离开农村的时候政策可能会比现在更完善、更好一些。

陈丽娟:至于这个长效机制更多的是让大学生村官有一个良性的流动, 并不只是在村和村之间的流动, 也可能是村到乡镇政府到市级政府到国家级政府这样一个流动。并不仅仅是一个横向, 而是一个纵向的工作, 让大家知道我到基层工作这一辈子不仅是限于基层的工作。如果你在基层工作表现很优秀, 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领域, 我想这是对那些有志于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最大的吸引之处。

主持人:大学生村官还是比较关注福利待遇的, 你觉得现在的村官的福利待遇合适吗?

陈丽娟:我觉得首先是一个钱多少够花的问题。目前我觉得还算可以, 本科生第一年是两千, 第二年是二千五, 第三年是三千, 去掉“五险一金”, 第一年是一千五六那样, 具体的我也说不清。但是像我了解的情况, 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挣的钱只要不是很挥霍的话还是能有一定积蓄的, 因为住的地方单位会提供集体住宿, 吃的话也可以在单位食堂, 费用也不是很多。如果你平常生活不是那么浪费的话, 还是会有积蓄的。

主持人:网友提到“村官镇用”的现象, 你是怎样看待的呢?

陈丽娟:我觉得不能单纯说这是一个坏的现象, 就我了解的情况有这个规定:大学生村官在村里面任职的时间, 一年不能少于任职的2/3, 就是说每年必须在村里面工作一定时间之后才能到镇里去工作。因为乡镇政府遇到一些阶段性工作的时候确实很需要人手, 这时候把村官抽上去到科室里面工作, 我觉得也是对这个大学生村官的提高。因为到村里面工作了解的只是一个村的情况, 到乡镇工作了解的是整个乡镇的情况。我去过一些业务科室, 比如我去招商、城建这样一些科室的话, 会明白一个项目该走什么样的程序, 该怎么样去包装它, 该做哪些前期的工作。之后, 我就知道村里面哪些地方可以发展一下, 弄一个项目该怎么申请、申报, 有一个开辟自己工作的新的途径和角度, 这对大学生村官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

陈丽娟:但是还是一个时间控制的问题, 如果你到村里面报的是做村官的工作三年, 但是你一天村子里也没去过, 而在乡镇政府工作了两年, 这样就不是很好。你还没了解基层的情况, 一直在上面悬着没有下来, 这可能就不是很好的现象了。主要是这个时间点把握好、度把握好, 对大学生村官也是有一定的帮助和助力的。

主持人: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先行者, 你对下一批即将去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有什么想说的, 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陈丽娟:我的建议就是, 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和动力, 来到这里就不能浪费自己的青春, 就要踏踏实实地工作, 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天, 为你自己、为农村或者是为基层百姓多做一些事情, 多做一些努力。

主持人:好的, 非常感谢丽娟, 分享了那么多关于她的村官的故事, 在这里我们也祝愿她前程似锦。

个人考研历程心得(精选) 篇7

这次会议规模较大,全县所有带小学毕业年级的任课教师全员参加,经历了长达近四个小时经验交流和课程结构及其近年来毕业检测的质量分析,现场四位教师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经验中,不难看出,夯实基础知识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抓重点,突难点以及对重点的复习要有侧重点,对常考易考错题需多讲多练,复习过程中,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贴近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学以致用,熟悉法则、公式、计算单位、加强学生口算、心算、简算、重视检测力度,做到有错必纠等等方面,都给我指出了复习备考的航向。

特别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教给学生学习并检验的方法,抓特征,求实效,多给学生激励性评价,使他们都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对作业布置分层和各学科联合这些方面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在分层布置作业这一方法的运用上,也给我了很大的启发,这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采用不同作业,有帮助差生的进步,同时也能及早发现问题的所在,做到有的放矢,查缺补漏,有利于整体成绩的上升,说到各科联合,这是对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综合检查,小学要求全科合格率,这就要各科联合做到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对我今后的教学和复习备考起到了很大帮助与指导作用,是一次收获较大的会议。

经20_年4月27日全县小学数学复习备考专场研讨会上,我县数学教学质量较高的兄弟学校的经验指导,与数学教研员的专题培训,我深感肩头责任之重大。结合培训会上交流的经验与专题讲座,我认识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应是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双向并重,心理辅导与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两手抓,才能达成的目标。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课前认真备课,钻研好教材、教参,根据课程标准理清当堂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习惯,选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活用教材,做到用教材教,决不死教教材,教学例题的选择尽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其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有兴趣,喜闻乐见的实例。

3、对重难点的突破,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而要以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与动手操作为基础,给学生形成知识的情感体验与过程认知,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交流的空间,课堂上还应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当堂训练,实行面批面改,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5、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应从课堂上的一字一笔给学生做好表率,应教育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例如,教师对几何图形的与图表的绘制均应用尺规规范作图,解方程时要先写好解字,等号要对齐等。

6、课堂教学中,要用好评价这一武器,通过对学生全面公正、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课余生活中,老师应能时常跟学生“吃在一起,玩在一起,学在一起”,弯下腰来与学生坐在一起,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夯实系统复习

1、指导学生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具有发展性的复习计划,制定每日复习目标,并组织学生每日进行反思,检查当天的复习目标达成情况,帮助学生对未达成的目标进行补习与辅导。

2、复习过程中,要对学生在作业与检测中,经常出错,出错人数最多的知识点,进行专项练习。师要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根源,指导学生找出解题正确思路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3、复习过程中,检测形式要多样化,以激励学生、了解学情为目的,测试后及时分析找出差距,分层证件与分层辅导,切忌因为测试增加学生的心理与学习负担。

4、复习过程中,不可采用题海战术,每日设计的练习题要精而不可过多,特别是重复性作业不可过多,要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使学生感受到能做好与做好后成功的喜悦。

5、加强对学困生辅导,注重组织实践活动式的复习,让学困生参与甚至主持到活动中来,使其找到自身的闪光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恢复学习的信心。

6、引导学生正视错题与错误,养成有错必纠的习惯。数学复习中,可以让学生准备好专用的纠错本,通过自己查找错误、同伴帮助、集体指正与教师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注重方法指导与心理疏导

六年级学生即将小学毕业,因为平时学习压力及其他的家庭和社会因素,学生在最后两个月往往厌学、心理浮躁,甚至与学校及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和敌对心理,做好危及自身、他人安全与学习的事情。

上一篇:去乡村作文下一篇:地方人大代表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