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十佳群众贴心人活动方案》的通知

2024-08-16

关于印发《十佳群众贴心人活动方案》的通知(共6篇)

关于印发《十佳群众贴心人活动方案》的通知 篇1

群组办发„2014‟4号

关于印发《十佳群众贴心人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办事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行业系统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市直有关单位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市委各督导组:

《十佳群众贴心人活动方案》经市委常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XX市委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5月15日

“十佳群众贴心人”评比活动方案

为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庆祝建党9

3周年,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十佳群众贴心人”评比活动,选树一批人民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典型,使全市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赶有标杆,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汇聚推动群众路线工作落实的正能量。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二、评选范围

评选范围为全市所有党员干部,侧重于乡镇(街道)和

村(社区)等基层一线以及执法监督部门、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工作的普通党员干部。

三、评选条件

1.政治思想素质高。爱党爱国爱人民,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注重个人修为,有良好的素养。

2.服务群众意识强。有很强的服务意识,能够严格要求

自己,用真情融入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真诚取信群众。

3.谋事干事业绩优。立足本职岗位,为群众谋事扎实,勤政务实为民,工作中创业实干,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等方面事迹突出。

4.群众认可口碑好。在工作中,模范遵纪守法,用好自

己手中的权力;恪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做人实在,获得服务对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群众公认度高,社会形象好。

四、评选程序

本次活动从2014年5月开始至2014年7月结束,具体

分为五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5月中旬,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

组办公室下发《XX市“十佳群众贴心人”评选活动方案》,全市各级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启动评选活动。在市电视台、中国XX网、XX市组织工作网等新闻媒体专题播放和刊发“十佳群众贴心人”评选活动公告,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关注、支持和参与评选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推荐提名阶段。5月下旬,全市各级各单位按评选范

围和推荐条件,组织群众广泛推荐,党员个人也可以向单位党组织自荐,单位党组织综合群众意见和党员自荐情况择优推出候选人预备人选,并撰写推荐理由及先进事迹材料,于6月1日前上报教育实践活动市委督导组。

3.初审公选阶段。6月上旬,教育实践活动市委督导组

对各单位上报的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初评。由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察组对推荐人选的遵纪守法、计

划生育、廉洁文明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初审,确定正式候选人。

4.考评审定阶段。6月下旬,由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

小组办公室组织社会考察等方式,确定12位正式候选人,在XX电视台图文频道、中国XX网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评议。把12名拟定对象并报请市委常委会议审定,最终确定10名人选。

5.推介表彰阶段。6月底,在“七一”庆祝大会,市委

对“十佳群众贴心人”进行表彰。授予践行“XX十佳群众贴心人”荣誉证书,并通过媒体对获奖者进行宣传,市广电局在所属的多个频道以及中国XX网开设专题栏目进行宣传报道。将每个模范的事迹制作成专题片在栏目播出。8月份,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十佳群众贴心人”巡回报告团,下到各乡镇(街道)、市直各单位开展巡回报告。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积极组织

并发动推荐“十佳群众贴心人”,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意识,进一步转变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本次评选活动在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分别作为牵头单位,负责抓好本系统评选活动的宣传发动、推荐提名,教育实践活动市委督导组负责初审,市委宣传部、广电台负责“十佳群众贴心人”先进事迹专题片制作工作。

2、严格审核把关。一是严格标准。推荐评选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坚持优中选优,推荐出来的“十佳群众贴心人”要有突出的事迹,有良好的声誉,确保评选对象的先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二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采取多种方式让群众参与。三是严格把关。确保评选出的“十佳群众贴心人”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

3、强化舆论引导。充分运用媒体,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好宣传报道。使推荐评选过程成为树立先进、学习先进、宣传先进的过程。通过宣传“十佳群众贴心人”的先进事迹,更好地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附件:XX市“十佳群众贴心人”推荐表

XX市“十佳群众贴心人”推荐表

注:简要地写出推荐理由或突出事迹(事迹内容可另附)

关于印发《十佳群众贴心人活动方案》的通知 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核心,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 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 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增强产业竞争力, 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 促进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在全国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优势区域 (含农场) 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通过创建活动的示范带动, 力争到2015年, 全国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15个百分点, 其中达到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总量的50%,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排泄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 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2010年创建500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场、400个奶牛标准化示范场 (小区) 、300个蛋鸡标准化示范场、200个肉鸡标准化示范场、50个肉牛标准化示范场 (小区) 和50个肉羊标准化示范场 (小区) 。

三、创建内容

(一) 基本要求

参与创建的规模养殖场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具备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养殖档案完整, 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且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种畜禽场须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1. 生猪:

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 育肥猪年出栏5 000头以上 (含5 000头, 下同) 。

2. 奶牛:

存栏奶牛200头以上。配套挤奶站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运送生鲜乳车辆有《生鲜乳准运证明》。

3. 蛋鸡:

产蛋鸡养殖规模 (笼位) 在1万只以上。

4. 肉鸡:

年出栏量不低于10万只, 单栋饲养量不低于5 000只。

5. 肉牛:

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上。

6. 肉羊:

农区年出栏肉羊500只育肥场或存栏能繁母羊达100只以上的养殖场;牧区年出栏肉羊1 000只育肥场或存栏能繁母羊250只以上的养殖场。

(二) 示范创建内容

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创建的主要内容有:

1. 畜禽良种化。

因地制宜, 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 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2. 养殖设施化。

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 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3. 生产规范化。

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 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 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4. 防疫制度化。

防疫设施完善, 防疫制度健全, 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5. 粪污无害化。

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 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 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四、重点工作

(一) 开展宣传动员

农业部召开示范创建启动工作会, 统一认识, 统一部署。各省区具体负责本区域内的示范创建工作, 细化工作方案, 成立创建技术专家组;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积极营造示范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 确定创建单位

农业部根据各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核定不同省区不同畜种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数量, 相关省区负责分解到县。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将自愿参与创建的养殖场户报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农业部畜牧业司备案。参与创建的养殖场户数量不得超过核定创建数量的20%。

(三) 强化创建培训

全国畜牧总站分期对各省区负责创建的部门和技术专家组进行培训, 各省区负责对本省区创建单位进行集中培训与技术指导, 各创建单位根据要求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对管理措施进行规范。

(四) 实施验收挂牌

农业部制定示范创建验收评分标准, 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创建情况, 按照验收评分标准和既定程序, 组织专家评审验收, 并将验收合格的标准化养殖场在当地媒体上公示, 公示无异议后报农业部畜牧业司。我部根据上报结果组织抽查复核, 统一对外发布, 并颁发标牌。

(五) 举行现场观摩

农业部组织召开现场会, 组织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选择有代表性的标准化示范场进行观摩与交流。各地也要结合示范创建活动的开展, 组织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会, 总结示范创建的成效。

(六) 加强监督管理

农业部组织专家开展督导调研, 指导各地开展示范创建活动。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设立监督举报电话, 接受社会监督, 确保活动开展公开、公平、公正;要注重对标准化示范场示范带动过程的监督, 建立健全创建活动考核机制, 对于确实起不到示范带动的标准化示范场取消资格。

各地要加强对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日常监管与指导, 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 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 督促标准化示范场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从源头上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七) 推进产业化经营

各地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产业化经营, 鼓励支持标准化示范场打造自主品牌, 与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中型批发市场和超市等进行合作, 促进产销衔接。

五、保障措施

(一) 强化组织领导

农业部成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领导小组, 具体工作由畜牧业司牵头, 部内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参加。

(二) 加大政策支持

农业部将整合有关项目, 支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地方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加大项目资金和技术培训投入力度, 提高活动的实施效果。

(三) 加强宣传报道

在媒体上公开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 引导广大养殖场户积极参与。在报刊上开辟专栏, 报道各地在开展示范创建活动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引导各地因地制宜, 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

附件1:

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时间安排

4月中旬下发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

4月下旬召开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启动会暨第一期培训工作会

4—8月份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具体实施示范创建活动, 农业部组织专家赴各地进行调研指导。

5月中旬全国畜牧总站召开示范创建第二期培训工作会

6月中旬全国畜牧总站召开示范创建第三期培训工作会

9月中旬农业部召开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现场会暨第一批标准化示范场授牌仪式

关于印发《十佳群众贴心人活动方案》的通知 篇3

2012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纪念日。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与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经研究,校团委决定在全校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号召全校广大团员青年迅速行动起来,为让雷锋精神在校园内闪光而共同努力。

一、活动的意义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是倡导社会主义新风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管理,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各部、团总支、支部要切实行动起来,深刻领会新时期学雷锋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学生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进一步提高对学雷锋活动的认识,把学雷锋活动做到实处。

二、活动的主题与目的1、活动主题:培养校园文明习惯

2、活动目的: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认真宣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党中央领导同志的题词,宣传雷锋同志的光辉事迹,正确认识雷锋精神的实质与新时期的深刻内涵,并以此为契机,强化学生的传统美德和公民道德意识,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生素质,从而推动我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活动准备与宣传阶段

1、团委办公室负责制定活动方案。

2、召开团总支书记会,讨论并部署学雷锋活动具体工作。

3、各班团支部成立学雷锋活动小组,制定学雷锋活动计划。

4、雷锋精神宣传系列活动。

①广播室开辟“伟大的奉献——学习雷锋”专栏;

②悬挂“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中学生”大幅宣传标语;

③宣传雷锋同志的光辉事迹(黑板报、手抄报),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

四、活动安排与要求

1、举办一次以“学雷锋”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团委发出倡议书

时 间: 3月5日

地 点:集会广场

负责人:团 委

对 像:全校师生

2、学校广播站开辟“学雷锋”专栏

①活动时间: 3月6—19日

②活动主题:宣传雷锋事迹

③活动要求:介绍雷锋相关生平;介绍“当代雷锋”先进事迹;激励全校师生积极学习。

3、出好1+1期高品位的宣传板报

①活动时间: 3月7日、3月14日

②活动主题: 永远的雷锋 雷锋就在我身边

③活动要求:板报主题要鲜明,讲究思想性、教育性;内容要充实,大力宣传班级中的好人好事,讲究针对性、时效性;形式要多样,讲究创新性。评比要严格,讲究先进性。

4、开展好一次高质量的主题班会

①活动时间: 3月5—19日

②活动主题:宣传雷锋事迹,进行行为规范化教育。

③活动要求:各支部要精心准备,认真组织,班会课时黑板上要有宣传标语,活动内容要立足于本班实际,做到教育有针对性;活动形式立足于中学生的特点,做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④活动评估:各支部应组织人员对班会课进行检查评比,公布检查结果,并上报团委办公室备案;组织各团支部宣传委员对本班班会进行宣传,向学校广播站、网站等投稿。

5、青年志愿者一日“学雷锋”主题活动

时 间:3月7—21日

地 点:校内(原则是校园内;如需外出,须报团委、学工处审批)

负责人:各支部、团支书

要 求:立足校园、形式多样、认真组织、及时总结,留下图片资料

6、组织师生观看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

时 间:3月10—17日

地 点:学校一楼多媒体大厅

对 象:全体学生

负责人:团委、技术处

7、青年志愿者义务植树活动

时 间: 3月10日

地 点:待定

对 象:团委工作人员、教工团支部

负责人: 赵小军

8、总结表彰工作暨发展新团员工作

时 间:3月26日后

负责人:团委、各支部

五、其他

关于印发《十佳群众贴心人活动方案》的通知 篇4

各基层团委,县直各单位团组织:

为隆重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回顾共青团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展现XX青年积极向上、团结拼搏、共促和谐的时代风采,活跃基层团的工作,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团县委决定在全县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中开展纪念“三大引擎XX强、青春辉映党旗红”为主题的五四运动92周年系列活动,现将《XXX团组织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迅速贯彻落实。

各级团组织要按照“立足基层,面向青年,务求实效”的原则,围绕全县党政工作大局和我县团的重点活动,凸显建党90周年这一主线,结合单位中心工作和青年需求,采取团县委主办、各单位承办(联办)相结合的方式,争取社会支持,创造性地开展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活动,使整个纪念活动重点突出,上下联动,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活动期间,各乡(镇)团委和县直各单位(含垂直单位)团组织至少要开展一次活动,各单位活动方案需报团县委,以便统筹协调落实。并及时将活动开展的情况以图文的方式报电子版至团县委的邮箱(XXXX@163.com)。此系列活动的开展情况将纳入各基层团组织年度考核评比。

附:XXX团组织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共青团XXX委员会 2011年4月2日

主题词:纪念五四 活动方案 通知 报:团桂林市委、县委、县政府、唐超斌副书记、奉世江副县长

共青团XXX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4月2日印发(网络传输)附件:

XXX团组织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

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为隆重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建党90周年,将4月—5月打造成青少年活动月,在全县掀起纪念活动高潮,活跃城乡青年文化生活,动员和组织全县团员青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展现XX青年积极向上、团结拼搏、共促和谐的时代风采,积极投身“强工业、建新城、兴旅游”三大引擎建设,全力打造XX新型工业城市、现代农业城市、特色旅游城市、魅力宜居城市,让广西的北大门更加亮堂、更加光彩的伟大实践,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时间:4月下旬至5月底

二、活动主题:三大引擎XX强 青春辉映党旗红

三、举办方式:按照“立足基层,面向青年,务求实效”的原则,采取团县委主办、各部门自办、直属单位承办(联办)相结合的方式,争取社会支持,在突出全县团的重点活动的同时,既体现各条战线的工作特色,又培养和发挥直属单位承办(联办)全县性或行业性团的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整个纪念活动重点突出、上下联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四、活动类别:共分教育活动、团建活动、评选活动、公益活动、文体活动、岗位实践和优惠活动七个类别,每一类别活动包含若干项内容和形式相对独立的单项活动。

五、活动内容

(一)教育活动类

1、青春丰碑 ——祭扫烈士墓

实施单位:县直各单位、学校系统、少先队组织; 参加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中小学校新老团员及青年,少先队员;

承办部门:各学校团委 活动地点:县烈士墓。

活动内容:领导讲话;英模讲传统;成人仪式;新发展少先队员入队宣誓,新发展团员宣誓入团、老团(队)员重温入团(队)誓词;青年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蓝;祭扫烈士墓并参观烈士陵园。

2、形势政策报告会

请相关人士、学者讲解当前我县发展的美好形势。实施单位:各乡(镇)、各直属单位 参加人员:团干部和团员青年 活动地点:自定。

3、“叙团情、话发展”——新老团干座谈会、联谊会 活动主题:共叙岗位友情,畅想团的发展 实施单位:全县各级团组织

参加人员:新时期以来在本单位工作过的新老团干 活动时间、地点:自定 活动内容:座谈、联欢。

4、青春榜样——优秀青年事迹/青年创业就业报告会 活动时间、地点:各单位自定

5、青春飞扬—各类主题演讲比赛、征文、座谈会等 主要内容:(1)“当好党的助手”演讲会、座谈会;(2)“我为XX(单位)发展献计策”征文、演讲;(3)“争当优秀团员”征文演讲座谈会;(4)“拥抱青春,放飞理想”诗歌朗颂会;(5)党团知识竞赛; 实施单位:全县各级团组织; 活动时间、地点:自定。

6、青春铭记——青少年教育读书活动 实施单位:各基层团委

参加人员:以中小学生为主体,面向全县青少年 活动时间、地点:自定

(二)团建活动

1、建设一批基层团组织

主要内容: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向下”、“两个全体青年”的总体要求,强化组织动员青年的能力。认真总结近年来外出务工团组织建设经验,着力建设一批驻外团组织,积极探索有效吸引凝聚务工团员青年的新途径。在农村、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传统领域,要重点抓好团建创新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领域,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建团方式;在一些不具备建团条件的企业,可以先行建立青工委和青年社团等,逐步改善团建环境;在城县社区建好青少年社团,着力提高社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

2、举办团干部培训班

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团干部的培养,制订培训和培养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团干部进行培训、锻炼,切实提高团干部综合能力建设。实施单位:团县委

3、发展一大批新团员

主要内容: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作好团员发展工作,及时把优秀青年吸纳到团组织中来,集中发展一批来自基层各行各业的新团员,并举行集中入团宣誓仪式

实施单位:各基层团委

4、建立一批新型青年社团

主要内容:青年社团是指有相对固定的核心成员,规模达到10人以上,有社团领袖,有组织宗旨、活动规范、运作制度或其它约定俗成的规则,有较稳定的组织框架,以共同兴趣爱好为联结、以青年参与为主,定期开展活动的青年社团型组织。青年社团避免了传统青年组织的局限,他们依托网络和短信平台,突破了地域限制,依托新型动员方式,突破了资源限制,成为直接面对青年、面向需求、没有边缘概念的组织,是对传统共青团工作的必要补充,是团结带领青年的切实体现。

主要要求:各级团组织要把青年社团作为培养青年兴趣爱好、繁荣青年业余生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拓展组织覆盖的重要方式,鼓励青年通过社团参与各种活动、延伸求知领域、扩大交际范围,使青年社团成为服务广大团员青年,促进青年健康发展的独特舞台和育人载体。

目标任务:各基层团委至少发现、培养5—10个青年社团,各直属单位至少发现、培养1-3个青年社团

(三)评选活动

1、评选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共青团干 部、优秀共青团员

参加范围:全县团组织、团干部、团员青年 活动内容:评选表彰先进 实施单位:团县委

2、XXX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大会

参加人员:各乡(镇)、学校、县直各单位团干部,受表彰单位和个人,团员青年代表。

活动内容:领导讲话;宣读表彰决定;颁奖;先进单位和个人发言。

实施单位:团县委

3、评选十佳中学生 实施单位:各基层团委 参加范围:全县中学生

活动内容:评选表彰XXX或本乡(镇)十佳中学生。

(四)公益活动

1、青年志愿者行动

活动主题:创卫攻坚,青年当先。

实施单位:县城各中学和县直各单位青年志愿服务队 活动地点:在全县景区、广场、街道、社区等开展服务创卫活动。

活动内容:组织青少年开展服务创卫攻坚集中行动

2、青春关爱——慰问进城务工青年 活动主题:青春互动 共享和谐 承办单位:各基层团委。

活动时间、地点:县、乡(镇)大型建筑工地、重点工程施工工地。活动内容:关爱进城务工青年,送文艺、送科技、送法律、送政策、送温暖进工地;举办一次慰问演出,进行外来务工青年思想生活状况调查。

3、青春文明——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暖人心”系列活动

实施单位:全县各级青年文明号

活动地点:有关社区、农村、广场、工地。

活动内容:青年文明号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地、进校园、进家庭,结合岗位特点,开展便民服务。

(五)文体活动

1、青春韵律——中学生文化艺术节 实施单位:全县各中学校

活动地点:全县各中学校(建议分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初中三个级别)。

活动内容:校园歌手大赛,板报、手抄报比赛,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比赛,合唱比赛,街舞比赛,社团文化展示,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品比赛,器乐比赛,主题征文比赛,个人才艺展示等。

2、青年趣味运动会

实施单位:各基层团委、县直各单位自办或联办 活动内容:结合青年特点和自身实际,从青年喜闻乐见、便于组织、参与,能够吸引社会支持出发,设计活动内容。

3、中学生运动会

各学校团委牵头,在春、秋两季进行。

4、青春相约——行业青年(团干部)联谊会 实施单位:各基层团委自由结合 活动内容:联谊、才艺展示等。

5、全县青年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暨建党90周年主题歌咏比赛晚会

活动主题:三大引擎XX强 青春辉映党旗红

承办单位:团县委 活动时间、地点:待定

参加人员:有关乡(镇)、中小学校和县直各单位团员青年

活动内容:主要是通过唱红歌、咏红诗,凸显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红色元素,庆祝“五四”运动92周年暨建党90周年,弘扬五四精神和革命传统,激发全县青年爱党、爱国的热情,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主旋律,激励全县青年推动积极置身XX“三大引擎”建设和“四个城市”建设。

(六)岗位实践

1、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活动主题:青春互动、统筹城乡、共奔小康 实施部门:各基层团委,县直各单位团组织 活动内容:立足单位特点,开展特色活动

2、行业青工技能比赛

实施部门:县直各单位、企业或行业承办、联办 活动时间:5月中、下旬,各单位协商自定

活动内容:通过理考、实操、评定技能等级,评选岗位能手等。

3、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实施部门:各乡(镇)和职业学校团委 活动内容:遵循市场机制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基本规则,面向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广泛动员和争取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供帮助,为用人单位选人搭建平台。

目标任务:各乡(镇)和职业学校至少建立一处,并举行青年见习、挂牌仪式。

(七)优惠活动

1、“迎五四”青年人看XX 活动内容:通过悬挂标语、策划各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团员青年到各个景点和重大项目点考察、学习,了解全县城乡的新变化、新发展、新面貌,进一步投身XX新型工业城市、现代农业城市、特色旅游城市、魅力宜居城市建设。

关于印发《十佳群众贴心人活动方案》的通知 篇5

为做好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组织实施工作,现将《关于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按照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总结提高各阶段任务要求,扎实抓好贯彻实施,确保活动开展取得实效。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关于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山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厅党组研究决定,2011年在全行业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转方式、调结构的部署要求,以服务于“五大体系”构建为目的,以强化行业管理和优化公众服务为着力点,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手段,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行业业务协同,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为全省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信息化建设年”活动开展遵循“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协同应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保障安全”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充分发挥信息化“引领发展、促进融合、提升服务”的突出作用,加快构建和完善包括领导决策、组织管理、制度标准、建设应用、安全保障、服务保障和考核评价等内容的交通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在应急安全保障、交通市场管理、物流信息交换、综合执法监督、交通电子监察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营造有利于全行业信息化工作环境氛围,为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重点工作

(一)做好“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科学制订《山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配套实施方案,对“十一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通过组织召开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会议、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等形式,对信息化建设做出全面部署,营造信息化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

(二)建立完善信息化领导决策和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交通运输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利用行业内外信息化专家资源,发挥他们在政策、理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和智囊作用,提高信息化科学决策水平。根据机构改革后机构人员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充实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省厅已调整充实了由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长任办公室主任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下一步将根据今年的信息化工作任务,组织成立信息化重点项目实施办公室,具体负责重点信息系统建设组织调度工作。厅直各单位和各市交通运输局(委)也要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协调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计划,定期研究解决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明确各级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责任部门,落实责任人员和相关的职责任务,做到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健全、部门职责明确、人员落实到位,形成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

(三)加强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制度和标准建设。省厅出台《山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山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安全管理办法》及公路、道路运输、港航等子行业信息数据采集、维护专项管理等制度、办法,通过制度规范信息化建设管理,统一全省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标准体系,规范信息化建设、应用、维护流程,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全过程的管理,促进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全行业信息数据资源“大集中”。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单位也要参照制定本部门、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逐步将现有及新建系统数据统一到全省信息数据资源标准体系框架下,确保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共建、共享、共用。

(四)做好重点信息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各级各单位要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扎实做好重点信息系统的配套建设,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按计划完成承担的建设任务,做到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各级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明确本地本单位的重点项目,以项目为依托,全面推进信息化发展。

1、加强交通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统一指挥、分级管理、运转高效的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形成省、市、县三级交通应急指挥网络,提高交通应急指挥调度能力,为交通保安全、保畅通提供信息化支持。2011年完成省级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一期工程,整合现有公路监控、车辆船舶监控和水上交通监控系统,使中心初步具备获取突发事件信息、应急值守、重点区域监测监控、指挥调度、会商决策、新闻发布等基础条件。

2、完善现代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一步拓展完善全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实现中韩陆海联运、渤海甩挂运输等海运、陆运和多式联运的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共享,交通支持或批准新建的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和物流试点单位全部实现与平台互联,形成组织化、开放性、高效能的交通公共物流服务体系,为建设现代交通物流业提供支持。

3、加快全省交通运输执法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统一执法信息内容、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执法程序流转,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执法能力、执法质量、执法效率和执法公信力。2011年完成省级执法人员、车辆等数据库,统一执法文书、执法裁量标准,规范执法流程,促进全省范围内各类执法信息共享与交换,实现执法协同配合。

4、加快公路水路建设市场诚信及工程质量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建设完善建设市场诚信体系,按照有关要求,与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的实现联网,实现对二级资质以上公路水路建设企业和一级建设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相关职业资格人员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市场行为监管的监管以及对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

5、继续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完善公众出行系统服务功能,将全省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出行信息全部纳入系统,加快整合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沿海港口、内河航道、客货运站场等重点部位信息发布终端资源,逐步实现出行信息分布维护、分级监管、统一展示。同时做好全国公路养护检查迎检相关工作。

6、继续做好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和非现金结算系统续建,2011年力争全省高速公路ETC平均覆盖率超过30%,ETC车道数达到200条,鲁通卡发行量达到25万张,ETC电子标签用户量达到15万个,非现金支付使用率达到10%以上。

7、做好山东省交通运输行政监察系统建设。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山东省省级网上政务大厅和行政权力网络运行系统及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和省纪委办公厅《省级科技防腐工作任务分工方案要求》的统一部署,完成省级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系统建设,并按照省科技防腐领导小组要求,做好交通运输行政监察建设工作。

8、按照部、省统一部署,做好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广应用等,完成厅办公自动化(OA)系统升级改造。

9、继续深化交通运输业务应用。公路、道路运输和港航管理部门要根据业务管理需要,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推动综合政务管理平台建设和完善,为行业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

10、加强城市客运智能调度系统建设。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城市公交和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实时采集公交和出租车运行状态信息,加强运行指挥调度、安全监管、信息服务和行业管理,推行公共交通一卡通试点应用,提升公共出行服务能力,提高群众采用公交出行比例。

(五)加强省交通运输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依托重点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同时以多种形式加强信息化建设交流与合作,促进信息化建设人员横向和纵向联系沟通,充分挖掘现有技术队伍潜力。组织举办信息化建设专项培训班,聘请信息化专家进行讲座,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四、实施步骤

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年”活动从2011年5月开始至2012年4月结束。本次活动由省厅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同步推进。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5月)。召开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会,全面部署“信息化建设年”及“十二五”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根据省厅统一安排,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发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信息化建设和开展 “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意义,为信息化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2年2月)。各市各单位要按照《山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修改完善本地区、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围绕本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好本部门、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制定适合本部门、本单位特点的活动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认真抓好实施。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各部门、各单位对照第一阶段制定的目标任务,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提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措施。省厅将组织对各部门、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总结评比,评比结果作为2011各部门各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考核重要依据。

五、具体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信息化建设事关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大局,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重要技术保障,有关部门和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把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各单位要健全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信息化建设与各相关业务紧密结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专门人员专职负责相关工作。牵头单位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牵头组织制定工作计划,提出具体方案,配合单位要积极协助、主动配合,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确保建设任务目标和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拓宽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投入。坚持财政拨款与多方筹资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建设经费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要以活动开展为契机,加强与各级政府和财政主管单位协调沟通,将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和维护资金列入各级政府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积极推动建立信息化专项资金投入常态化机制;同时探索建立多元的信息化投资机制,在物流平台、出行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等面向社会的交通信息服务领域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形成行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局面。

关于印发《十佳群众贴心人活动方案》的通知 篇6

现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 认真贯彻执行。

一、“十一五”时期,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1 %, 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29 %和12.45 %, 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目标, 扭转了“十五”后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上升的趋势,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也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十二五”时期,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 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 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难度增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 不但“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 还将严重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各地区、各部门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作为检验经济是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准, 下更大决心, 用更大气力,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要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 着力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进一步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的节能减排主体责任, 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 细化和完善管理措施, 落实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加大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推广力度, 真正把节能减排转化为企业和各类社会主体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促进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四、要全面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狠抓监督检查, 严格考核问责。发展改革委负责承担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综合协调, 组织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环境保护部为主承担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统计局负责加强能源统计和监测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 密切协调配合。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立即部署本地区“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 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和进度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 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明确目标责任, 狠抓贯彻落实, 坚决防止出现节能减排工作前松后紧的问题, 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国务院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一、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 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 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 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 主要目标。到2015年, 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 (按2005年价格计算) , 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 %, 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 %;“十二五”期间, 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2015年, 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 347.6万吨、2 086.4万吨, 比2010年的2 551.7万吨、2 267.8万吨分别下降8 %;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 046.2万吨, 比2010年的264.4万吨、2 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三) 合理分解节能减排指标。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国家产业布局等因素, 将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地区、各行业。各地区要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 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责任。

(四) 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 建立和完善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分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 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 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修订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办法, 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 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加强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 建立农业源和机动车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 继续做好全国和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公报工作。

(五) 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把地区目标考核与行业目标评价相结合, 把落实五年目标与完成年度目标相结合, 把年度目标考核与进度跟踪相结合。省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有关部门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国务院每年组织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纳入政府绩效和国有企业业绩管理, 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并对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六) 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 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 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 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 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 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七)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 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安排资金, 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央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 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 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 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核准、审批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 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 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

(八)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 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

(九) 调整能源结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发展水电,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 加快发展天然气,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1.4 %。

(十) 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15年, 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47 %和8 %左右。

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十一) 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 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到2015年, 工业锅炉、窑炉平均运行效率比2010年分别提高5个和2个百分点, 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提高2-3个百分点, 新增余热余压发电能力2 000万千瓦,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 000万平方米,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 000万平方米, 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十二五”时期, 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十二) 实施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改造提升现有设施, 强化脱氮除磷, 大力推进污泥处理处置, 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污染综合治理。到2015年, 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 全国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 200万吨, 新建配套管网约16万公里,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 %, 形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能力280万吨、30万吨。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 形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能力140万吨、10万吨。实施脱硫脱硝工程, 推动燃煤电厂、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 形成二氧化硫削减能力277万吨;推动燃煤电厂、水泥等行业脱硝, 形成氮氧化物削减能力358万吨。

(十三) 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 建设100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80个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城市、5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5个再制造产业集聚区、100个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

(十四) 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所需资金主要由项目实施主体通过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金解决, 各级人民政府应安排一定的资金予以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主体责任, 严格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和管理, 国家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五、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十五)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 制定实施方案, 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 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控制地区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的重要措施。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 跟踪监测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等指标, 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地区及时预警调控。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以及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全面加强用能管理, 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在大气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

(十六) 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依法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实现节能2.5亿吨标准煤。落实目标责任, 实行能源审计制度, 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 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扩大能源管理师试点;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 加快实施节能改造, 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地方节能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对进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公告考核结果。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企业, 强制进行能源审计, 限期整改。中央企业要接受所在地区节能主管部门的监管, 争当行业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十七) 加强工业节能减排。重点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节能减排, 明确目标任务, 加强行业指导, 推动技术进步, 强化监督管理。发展热电联产, 推广分布式能源。开展智能电网试点。推广煤炭清洁利用, 提高原煤入洗比例, 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实施工业和信息产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动信息数据中心、通信机房和基站节能改造。实行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新建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脱硝设施, 现役燃煤机组必须安装脱硫设施, 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进行更新改造, 烟气脱硫设施要按照规定取消烟气旁路。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加装脱硝设施。钢铁行业全面实施烧结机烟气脱硫, 新建烧结机配套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脱硫改造。新型干法水泥窑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 配套建设脱硝设施。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 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十八) 推动建筑节能。制定并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提高标准执行率。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 实施“节能暖房”工程, 改造供热老旧管网, 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和能耗定额管理。做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 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建材和再生建材, 继续推广散装水泥。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完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 推动节能改造与运行管理。研究建立建筑使用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 严格建筑拆除管理。加强城市照明管理, 严格防止和纠正过度装饰和亮化。

(十九) 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科学合理配置城市各种交通资源, 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铁路电气化比重。实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 深入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 推广公路甩挂运输, 全面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 实施内河船型标准化, 优化航路航线, 推进航空、远洋运输业节能减排。开展机场、码头、车站节能改造。加速淘汰老旧汽车、机车、船舶, 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 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实施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 在有条件的重点城市和地区逐步实施第五阶段排放标准。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 探索城市调控机动车保有总量, 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二十) 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老旧农用机具, 推广农用节能机械、设备和渔船。推进节能型住宅建设, 推动省柴节煤灶更新换代, 开展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 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服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比例达到50 %以上, 鼓励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分布式、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鼓励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 推动有机农业发展。

(二十一) 推动商业和民用节能。在零售业等商贸服务和旅游业开展节能减排行动, 加快设施节能改造, 严格用能管理, 引导消费行为。宾馆、商厦、写字楼、机场、车站等要严格执行夏季、冬季空调温度设置标准。在居民中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家电、照明产品, 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 支持乘用公共交通, 提倡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限制过度包装, 抑制不合理消费。

(二十二) 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实行更加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公共机构办公区节能改造, 完成办公建筑节能改造6 000万平方米。国家机关供热实行按热量收费。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创建2 000家示范单位。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严格用车油耗定额管理, 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比例。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加强能耗监测平台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支持军队重点用能设施设备节能改造。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十三) 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 指导各地做好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目录。制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 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

(二十四)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编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 制 (修) 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重点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和重金属污染治理, 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领域清洁生产示范, 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降低资源消耗。发布清洁生产审核方案, 公布清洁生产强制审核企业名单。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

(二十五)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尾矿综合利用, 建设绿色矿山。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建筑和道路废弃物以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 大力发展利废新型建筑材料。废弃物实现就地消化, 减少转移。到2015年,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 %以上。

(二十六) 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加快“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培育一批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办公用品等再制造示范企业, 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 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和再制造产品标准体系, 推动再制造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二十七) 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鼓励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

(二十八)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制定区域、行业和产品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 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加强城乡生活节水, 推广应用节水器具。推进再生水、矿井水、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建设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创建示范城市。到2015年, 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 %。

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二十九) 加快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在国家、部门和地方相关科技计划和专项中, 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 组织高效节能、废物资源化以及小型分散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组建一批国家级节能减排工程实验室及专家队伍。推动组建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产业联盟, 继续通过国家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加大节能减排科技研发力度。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

(三十) 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 重点支持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半导体照明、低品位余热利用、地热和浅层地温能应用、生物脱氮除磷、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污泥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金属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与设备产业化, 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

(三十一)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编制节能减排技术政策大纲。继续发布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 建立节能减排技术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重点推广能量梯级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先进煤气化、高压变频调速、干熄焦、蓄热式加热炉、吸收式热泵供暖、冰蓄冷、高效换热器, 以及干法和半干法烟气脱硫、膜生物反应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控制等节能减排技术。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政府在节能环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 加大推广力度。

八、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

(三十二) 推进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深化供热体制改革, 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 (电耗) 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 实行惩罚性电价。各地可在国家规定基础上, 按程序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严格落实脱硫电价, 研究制定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电价政策。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 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问题。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 加大征收力度, 降低征收成本。

(三十三) 完善财政激励政策。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 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和能力建设。深化“以奖代补”、“以奖促治”以及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家用电器、照明产品、节能汽车、高效电机产品等支持机制, 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继续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推行政府绿色采购, 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 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比重, 研究实行节能环保服务政府采购。

(三十四) 健全税收支持政策。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 将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计征办法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并适当提高税负水平, 依法清理取消涉及矿产资源的不合理收费基金项目。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 选择防治任务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 逐步扩大征收范围。完善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 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对用于制造大型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 抓紧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三十五) 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节能减排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增加对节能减排领域的投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门槛, 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和银监会信息披露系统, 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及证券融资联动。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重点区域涉重金属企业应当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 将绿色信贷成效与银行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相挂钩。

九、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

(三十六) 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推进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 加快制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等行政法规。修订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

(三十七) 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 对年度减排目标未完成、重点减排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的地区和企业, 实行阶段性环评限批。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投资项目, 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批准开工建设, 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 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 有关单位不得供水、供电。加强能评和环评审查的监督管理, 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审批行为。能评费用由节能审查机关同级财政部门安排。

(三十八) 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治理设施运行监管。严格排污许可证管理。强化重点流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污染源监管, 适时发布主要污染物超标严重的国家重点环境监控企业名单。列入国家重点环境监控范围的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的企业, 要安装运行管理监控平台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 定期报告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 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联网共享。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控平台建设, 提高污水收集率, 做好运行和污染物削减评估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收费政策不落实、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 %, 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 暂缓审批该城市项目环评, 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建设资金。

(三十九) 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 督促各项措施落实, 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污染源的执法检查力度, 加大对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和建筑施工阶段标准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情况, 以及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和能效标识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严重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 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违规使用明令淘汰用能设备、虚标产品能效标识、减排设施未按要求运行等行为, 公开通报或挂牌督办, 限期整改, 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实行节能减排执法责任制, 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严等行为, 严肃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十、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

(四十) 加大能效标识和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实施力度。扩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范围, 加强宣传和政策激励, 引导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继续推进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环保装备认证, 规范认证行为, 扩展认证范围, 建立有效的国际协调互认机制。加强标识、认证质量的监管。

(四十一) 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研究确定高耗能产品和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效先进水平, 制定“领跑者”能效标准, 明确实施时限。将“领跑者”能效标准与新上项目能评审查、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相结合, 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加快标准的更新换代, 促进能效水平快速提升。

(四十二) 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改革发电调度方式, 电网企业要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 优先调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以及余热余压、煤层气、填埋气、煤矸石和垃圾等发电上网, 优先安排节能、环保、高效火电机组发电上网。研究推行发电权交易。电网企业要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公布节能发电调度信息, 电力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节能发电调度工作的监督。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 制定配套政策, 规范有序用电。以建设技术支撑平台为基础, 开展城市综合试点, 推广能效电厂。

(四十三) 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扶持政策, 引导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 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研究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和交易制度, 培育第三方审核评估机构。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 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机构提供风险分担服务。

(四十四) 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市场, 研究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 建立自愿减排机制, 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四十五) 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总结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经验,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采用多种建设运营模式开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物集中治理, 确保处理设施稳定高效运行。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 推进环保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规范市场行为, 打破地方保护, 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十一、加强节能减排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

(四十六) 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 (修) 订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和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国家标准, 以及建筑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 提高准入门槛。制定和完善环保产品及装备标准。完善机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低速汽车排放标准。制 (修) 订轻型汽车第五阶段排放标准, 颁布实施第四、第五阶段车用燃油国家标准。建立满足氨氮、氮氧化物控制目标要求的排放标准。鼓励地方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环保地方标准。

(四十七) 强化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 加强政府节能管理能力建设, 完善机构, 充实人员。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 配备监测和检测设备,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执法能力, 完善覆盖全国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继续推进能源统计能力建设。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按要求配备计量器具, 推行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开展城市能源计量建设示范。加强减排监管能力建设, 推进环境监管机构标准化, 提高污染源监测、机动车污染监控、农业源污染检测和减排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国家、省、市三级减排监控体系, 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

十二、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四十八) 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把节能减排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 加强日常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宣传先进典型, 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和方法, 加强舆论监督和对外宣传, 积极为节能减排营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四十九)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抓好家庭社区、青少年、企业、学校、军营、农村、政府机构、科技、科普和媒体等十个节能减排专项行动, 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 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发挥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作用, 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五十) 政府机关带头节能减排。各级人民政府机关要将节能减排作为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健全规章制度, 落实岗位责任, 细化管理措施, 树立节约意识, 践行节约行动, 作节能减排的表率。

附件: (以下内容本刊从略)

1.“十二五”各地区节能目标

2.“十二五”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3.“十二五”各地区氨氮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4.“十二五”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上一篇:我最好的朋友作文下一篇:关于职场的新春祝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