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五项机制,推动工作进展

2024-05-17

建立五项机制,推动工作进展(共11篇)

建立五项机制,推动工作进展 篇1

建立“五项机制” 推动工作进展

根据安徽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县需完成632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开通有线电视信号任务,目前已完成326个村建设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台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以“为农民服务、让农民满意”为宗旨,以农民入户受益为目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村村通”工程建设同“双联系”、“ 美好新村建设”、“整村推进”等工作结合起来,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推动工作进展,我台建立了“五项工作机制”,确保按时按量优质完成“村村通”建设任务。

1、建立项目层层负责制。整个项目实行层层责任负责,县“村村通”领导组办公室负责主管项目实施;县广电台牵头负责项目资金的筹措、督查、协调、指导和验收;安广繁昌分公司负责项目施工;各镇、村与镇、村干部负责协调施工工作中的具体事宜,负责配合、深入到农户家中宣传“村村通”工作的重要性和党的惠民政策的优越性,让农户知晓惠农政策。

2、建立项目预、决算和设备材料招标制。制定《繁昌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实施办法》、《繁昌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验收管理办法》,规范操作程序,确

保运作规范、透明、公正、公开。

3、建立部门协作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抓好协调,同各镇、相关部门密切协作,采取强有力措施,真正解决好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4、建立项目工程督查、月信息报告制。为保证项目工程的如期进行,实行月报告督查制度。广电台每月不少于三次深入到各镇、村、农户等施工现场进行督查,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5、建立宣传、档案管理及考核机制。为了让更多的农户知晓党和政府关于“村村通”工作的惠农政策,印发了《致全县广大农户的一封信》,并利用电视媒体播发、滚动字幕等多形式宣传,年中、年末进行督查、指导、考核验收,建立规范的工作档案。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建立五项机制,推动工作进展 篇2

我院伙食工作现状

1. 硬件设施情况

我院现有学生餐厅2个, 综合餐厅1个, 总面积为3500m2, 提供就餐席位1022个, 生均就餐面积接近1m2。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体系指标基本达标。

一号学生餐厅、综合 (调剂) 餐厅于2001年建成使用, 已连续使用9年, 期间没有进行过任何大的修缮。顶部已破旧不堪, 大部分餐饮设备也已损坏, 需要进行大修改造, 有一部分已彻底无法使用, 已经影响到餐厅的正常运转。二号学生餐厅于2004年建成使用, 已使用五年, 设备也进入维修周期, 运转情况基本正常。

2. 人员情况

我院伙食工作现有从业人员101人, 学院正式在编2人, 其余全部为外聘人员。有厨师资格证书人员14人, 仅占13.86%。没有专业的伙食管理队伍。

3.经营情况

目前我们自主经营的为一号学生餐厅、职工餐厅 (服务于全院200多名临时聘用人员) 。其余全部为引进经营 (二号餐厅二、三、四层;一号餐厅花样组;调剂餐厅) 。经过近十年的运营, 经营情况基本稳定, 从2008年起趋于不稳定。基本满足了全院不同层次人员的就餐需要。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的思路

建立我院伙食工作的长效保障机制应该达到这样的目标:一是从根本上消除学生食堂的不稳定因素, 确保食堂在物价上涨情况下保持稳定;二是确保食堂为师生提供安全、卫生、营养、实惠的餐饮服务, 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三是确保食堂能正常、稳定、持续地运营。

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食堂的运营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适应市场经济规律, 主要体现在价格上要随行就市, 不能长时间倒挂和亏损, 只有这样才能维持长期的正常运转和稳定。

2. 坚持“公益性”原则

必须坚持学生食堂“公益性”的原则, 这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决定的。主要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 如政府和学校的投入、免税等, 使学生食堂饭菜价格明显低于社会同类产品。目前我院对学生食堂投入的补贴有:水、电、大型维修、修缮费用等。

3. 采用市场化经营模式

鉴于我院长期以来没有专业伙食管理队伍及总体就餐人数偏少等客观因素,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只能采取部分自主经营加引进经营这种综合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其优点在于:适度竞争, 相互制约, 有利于我院伙食工作整体趋于稳定。

4. 建立规范的监管体系

学院对于校内餐饮市场的规范管理工作给予充分重视, 有责任为餐饮实体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供必要的条件, 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尽快建立相应的准入制度、退出制度和监管制度, 组织专业化的后勤伙食监督管理队伍。以期形成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监管、后勤伙食行业组织专业监管、学院职能部门日常监管、师生员工民主监督相结合的学生食堂监管体系。

5. 提高管理效能, 确保安全稳定

⑴积极参加高校餐饮认证和评比工作。根据《陕西省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评估指标体系》具体要求, 我院一号、二号学生餐厅分别于2005年、2006年通过了陕西省教育厅标准化食堂验收工作, 使我院学生食堂的综合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⑵严把饮食卫生关, 一丝不苟地做好饮食卫生安全工作。首先, 从采购源头抓起, 保证食品原料卫生安全合格;其次, 严把采购、验收、加工关, 严禁使用不符合卫生安全规定的原料和半成品进行食品加工;再次, 在储存、清洗、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认真落实教育部、卫生部等上级有关部门关于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然后, 对餐饮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体检, 不符合餐饮工作标准的人员及时予以辞退, 确保伙食卫生工作绝对安全。

⑶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伙食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一是聘请伙食专业委员会及卫生防疫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 坚持经常性的业务和专业知识培训活动, 并适时组织各种比赛、竞赛, 鼓励员工岗位成才。二是经常对工作人员进行认真的思想疏导, 灌输服务理念、强化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团结意识。三是结合业绩合理拉开工资档次, 调动工作积极性。四是结合实际, 想方设法改善员工在校期间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

⑷降低原料成本, 促进伙食价格稳定。一要加强采购环节的管理, 实行集中采购、集体采购, 避免采购漏洞。二要加强加工环节管理, 厉行节约, 有效减少浪费。

6. 设立价格平抑基金

针对此次全国伙食物资价格全面上涨, 造成伙食工作压力增大的情况, 建议学院设立一定标准的伙食价格平抑基金, 用以在市场物价上涨、伙食成本增加、伙食价格滞后调整期内补贴学生食堂, 缓解压力, 以保持伙食价格和质量的基本稳定。

以我院自主经营学生餐厅为例:2004年~2006年餐厅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都在60%左右, 2007年上升为66%, 2008年则上升到76%, 而同时营业费用 (主要为人员工资) 在水电费不计入的情况下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仍然增至30%左右, 出现了亏损情况;2009年情况更不容乐观, 前四个月营业成本接近90%。

建立五项机制,推动工作进展 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机制

一、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要按照符合企业发展需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思路,积极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一是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前景招聘大学毕业生。对自愿来企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给予报销学费(参加工作满一年后每年报销20%的学费).并在住房分配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二是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采取与合作院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的方式,扩大毕生来源,实现“变招工为招生”。三要根据企业阶段性的工作任务要求,运用项目引人、产业合作、技术入股、兼职借用、担当顾问、管理咨询等灵活的用人方式,实行“一人一策”,搞好“一事一聘”,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用人机制。

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要按照“优秀人才优先培训,急需人才加快培训,关键人才重点培训,骨干人才提前提高”的原则,建立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组织调训与企业自主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建设学习型企业。开展员工终身教育,全面抓好各类人才的岗位培训、任职培训、专业培训等。二是开展好“导师带徒”工程。除技术工人外,对新招聘入矿的大学毕业生、新上岗专业技术人员都要纳入“导师带徒”范围,并严格按照“导师带徒”的规定要求,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建立“大师工作室”,运用大师工作室的品牌效应,搞好传帮带。三是开展职工技能竞赛,通过竞赛多出快出高技能人才。四是鼓励员工在职学习。鼓励员工通过参加脱产、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进行在职学历教育。通过教育培訓,加快重点岗位和关键岗位后备人才的培养。

三、建立人才选用机制

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方式,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和市场化配置杌制相结合,组织考核推荐和公开选聘相结合,不断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一是推行区队长、班组长竞聘上岗制度,使一大批能经营、会管理、懂业务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健全完善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和后备人才数据库,实现内外部人才信息的有序链接,真正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来,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创造宽松的政治环境、优良的经济环境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四、建立人才评价机制

要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探索建立各类人才评价机制,完善考核标准和测评方法。一是对高层领导干部实行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探索建立经营绩效考核、主要工作考核和民主测评考核“三位一体”的综合考评体系。二是搞好各类人才品绩考评工作。对经营管理人才,主要考核其经营决策能力、市场应变能力、诚信守法表现和经营业绩;对科技人才,主要考核其科技攻关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以及实际效果;对党群人才,主要考核其政治理论水平、职工信任度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的能力及效果;对高技能人才,主要考核其解决技术难题、掌握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能力,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和“导师带徒”的效果等。

五、建立人才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五项机制,推动工作进展 篇4

推动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严格把控大中修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不断提升公路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注重科学化养护,树立和践行“全寿命周期”养护理念,加快推广“四新技术”;强化桥梁养护目标考核,完善“一桥一档”资料。

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对照新26项“四好农路”指标,高标准推动整改,全面做好“四好农村路+”文章;推进50公里“美丽乡村路”创建和提档升级新改建项目;深化农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推进“养护队伍标准化”建设,出台相关建设方案。

推动依法行政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普通国省道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整治成果;完善联合治超协调机制,保持治超高压态势;努力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实现实时路况动态采集和信息联网;深入开展行政执法督察活动,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建立五项机制,推动工作进展 篇5

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谢海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落实“两个责任”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央针对反腐倡廉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新举措,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新时期的重大创新。对国有企业来说,落实“两个责任”既是改革发展的推动力,又是健康稳定的重要保障。那么,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推动“两个责任”的落实,如何抓住关键呢?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提出:“没有问责,责任就落实不下去。今年开始,尤其要突出问责”。中央文件和习总书记讲话明确了问责对于推动“两个责任”落实的关键作用。笔者结合实际,就国有企业当前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存在问题和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问责机制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做了一些调研和粗浅思考。

一、国有企业建立健全高度重视落实“两个责任”问责机制存在问题的思考。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工作,在教育、制度、监督和落实党风建设责任制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各层级企业纪委进一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落实好纪委监督责任,在聚焦中心、突出主业上做了积极探索。但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国有企业党风建设依然存在责任不明、落实不力、追究不严等问题,突出反映在建立健全落实“两个责任”问责机制上存在问题。

1.存在问责制度不健全现象。在落实“两个责任”过程中,存在着问责制度不健全现象。有的停留在对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分工层面,没有建立问责制度;有的侧重在干部违反作风问题的处理没有深入到落实党风建设责任的问责;有的对监督检查考核渠道程序不规范不明确;有的单位问责制度不能依法依规等等。

2.存在对问责机制认识模糊不清问题。问责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主要目的是推动“两个责任”的落实,但在一些单位仍然对问责机制存在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如存在把问责等同于“出现问题进行追究”的错误认识,没有把问责贯穿于落实“两个责任”的全过程,而是在出了问题之后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影响问责制度的实施和作用的发挥。又如存在把问责机制简单理解为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而对党员干部履责落实党风建设情况跟踪不到位,不能促进各级管理人员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再如对问责认识为犯了错误的结果,没有让各级管理人员认识到责任和权利的一致性,没有认识到不作为、不担当的危害,导致有的管理人员在生产经营中缺乏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

3.存在问责制度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内容相脱离现象。国有企业的工作中心是做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推动企业发展,问责机制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工作内容,那么就没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一些单位存在问责制度脱离中心,导致监督检查产生不到位问题,中心重点抓不牢掌握不准。

4.存在监督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问责机制的建立健全,必须形成对“两个责任”落实的责任清单的监督机制,才能按照问题导向开展全方位的问责、追责。当前,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存在着监督体系不完善和监督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问责机制的通行。

5.问责效果不明显。问责机制的不健全,直接导致问责工作成效无法体现。问责效果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不正之风难以得到根除,官僚主义、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在一些企业依然较为严重地存在,没有得到严厉打击和根治;二是违反八项规定屡有发生;三是信访举报较多,腐败案件数量没有下降;四是内控制度仍有待健全;五是个别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仍不规范等等。

6.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建立健全问责机制,还需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纪检监察队伍。当前,一些企业存在人员少、业务培训不多、兼职不利工作开展等一些问题。

二、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健全问责机制推动“两个责任“落实的思考。

落实“两个责任”对国有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推动“两个责任”落实要抓住建立健全问责机制这个关键。那么,有必要认真思考分析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1.问责的主体客体要“明”。建立健全问责机制,首先必须明确问责的主体,也就是由谁进行问责;其次是要明确问责的客体,也就是对谁追究责任。党章赋予各级纪委对下级党委和纪委的监督执行问责职责,因此,纪检监察部门是国有企业中对党风建设责任制实施问责的主体,必须在党委和上级纪委的领导下,实施问责。根据“两个主体”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把党风建设当做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党委主要负责人是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其他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既管事又管人,做到工作职责和掌握的权力管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就延伸到哪里。各级党员干部作为直接责任人,要时刻肩负党员责任。纪委必须履行监督责任。因此,问责的客体包括各级党委、纪委、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及其他成员、直接责任人。明确问责的主体和客体,才能解决纪委不愿监督、不敢问责的问题,促进纪委挺直腰杆开展问责,查实结果和过程,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真正问责到具体责任人,并上追负责人。同时,监督责任不落实,也要坚决追究纪委责任和纪委负责人责任。

2.问责的范围要“细”。细化问责的范围和项目是落实问责的关键。首先要按照“两个责任”的要求,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负责谁担责”的基本要求,明晰责任主体的“责任清单”,按照党风建设责任制全面梳理细化职责权限,分清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化,再进一步细分到岗位和每一个党政领导干部。其次要坚持“一案双查”,对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对“四风”问题突出和发生顶风违纪问题的,对出现系统性腐败案件的,要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三是问责范围细化要分清履职情形,对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不作为”、“乱作为”、“不担责”等情形区分标准进行问责。

3.问责的程序要“清”。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必须严格规定问责程序,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相关程序,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任务、相关要求及责任人,只要严格按程序办事,落实责任人,才能防止扯皮、滞后,逃避问责问题的发生。首先要明确问责的启动程序,启动程序应反应快速,既要能够以问题为导向启动,又要能及时有效;既可以由查办案的纪检监察部门提出问责建议,又可以按干部管理权限由所在企业党组织提出。其次问责应明确启动时间,避免问责拖延。三是问责的调查过程和工作程序要清晰,案件的调查和审理由于企业纪委的限制,往往很难分清,问责案件的分析定性和作出问责决定,程序和环节应步骤严密,避免调查不细致,导致问责不力。

4.监督考核渠道要“畅”。问责机制的核心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完善内控制度,规范制约权力运行,形成权责统一,有责必究的机制。同时,问责机制的实施和执行要依靠监督和考核的手段,因此监督考核渠道要畅通。首先是要完善健全监督体系,使层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畅通监督渠道,其次是要形成有效的监督考核办法,使考核能够发现问题、衡量干部作风。三是要及时运用监督信息。

5.追责实施要“严”。问责机制最终是要体现“两个责任”落实的效果,因此追责实施必须严厉,要能起到警示效果,避免“下不为例”、“情有可究”和“变通处理”,绝不能不出现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首先追责的标准要统一,不因人而异,就是失职一定问责,问责一定落到实处。其次是追责要强化约束,避免有弹性空间;三是追责情况要实行跟踪。

6.纪检监察队伍要“强”。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进一步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取信于民。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新的更高要求,积极履行监督责任,就必须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纪检监察队伍,按照“三转”的要求,才能做到敢执纪,敢监督,真问责。

建立五项机制,推动工作进展 篇6

凉州区卫生局(2011年5月20日)

去年以来,全区卫生系统医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医改领导小组总体部署下,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本着“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为重点,细化方案,完善措施,夯实责任,各项医改任务有序推进,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现将我区医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凉州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831个,其中区级医疗卫生单位8个,中心卫生院9所,一般乡镇卫生院29所,卫生分院9所,村卫生室44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0所。城区医疗卫生单位共有在职职工205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24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88.6%,卫生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1235人,占67.7%,其中博士2人,硕士27人,中级以上职称534人,占32.1%。招聘人员895人。47所乡镇卫生院加3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人员1156人,其中47所乡镇卫生院在编干部581人;在编工人170人;招聘人员324人;全区农村取得职业资格的乡村医生有800多人,开设

病床1892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1.8张。

二、全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一)突出重点,不断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医改工作开展以来,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严格管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医疗保险运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全区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4708人,占目标任务47970人的114.05%;城镇居民参保人数120510人,占目标任务121579人的99.12%;新农合参保人数710238人,参保率99.11%。区内5964名大学生纳入居民医保范围。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2%、52.2%、63.53%。中医药起付标准降低30%,报销标准提高20%,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17万元、8万元、5万元。并将糖尿病等12种慢性病种纳入门诊报销范围。全面落实了特殊疾病门诊补贴政策,全区937名特殊疾病患者因此获益。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提前完成全省医改方案中提出的三年达到和超过90%的目标。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全区38个乡镇卫生院、9个卫生分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8所村卫生室《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全面实行 “四统一”配送、收支两条线管理、零差率销售。截止2011年4月30日,全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累计优惠患者人数约297.7万人,药品零差率销售总金额2369万元,药品零差率优惠总金额400.9万元。全区药品集中采购、2

统一配送后,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5%,并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且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提升。2009年以来,我们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对 14个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卫生院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明显加快,在全省率先实现了“120”医疗急救网络全覆盖,医疗废物处理等辅助配套设施建设已初步完成。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不断强化,通过集中培训、网络教学等方式,全区共培训区、乡、村三级卫生技术人员达2000余人。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逐步落实。严格按照国家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6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为全区城乡居民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健康档案50多万份,城乡居民平均建档率达50%以上。认真实施了国家免疫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健康宣传网络,向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平台。为15岁以下儿童补种了乙肝疫苗;为全区35—59岁农村妇女进行常见病检查,对重点人群进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免费为8896个新婚及准备生育的对象发放叶酸片73107瓶;为122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发放、高坝等10个乡镇人口计生服务站和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建设农村卫生厕所124560 座。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项目实施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逐步趋于均等。

(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探索富有中医特色的医改之路 结合我区中医工作基础扎实、氛围浓厚的特点,通过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加强中医设施设备配置,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中医业务技术,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医特色的医改之

路。一是加快名医名科名院建设步伐。启动了区中医院三级乙等中医院创建和省级重点专科“风湿骨病科”、糖尿病科”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凉州医院中医科建成全国综合医院中医特色专科示范单位,肿瘤医院中医科建成省级专科医院中医特色示范单位。二是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工作。38所乡镇卫生院和9所卫生分院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和中医适宜技术,实现了中医药“三个三分之一”的目标。西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全省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乡镇卫生院创建为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11个村卫生室创建为中医特色村卫生室,全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提供率达100%。三是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大力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和中医药宣传普及工作,在全区医疗机构积极推广和应用推拿、火罐等10种中医适宜技术。组织全区省、市、区级名中医提出疗效显著、价格低廉的10个验方,免费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药特色服务,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工作。四是积极开展中医药工作的继承和创新。认真开展中医师承教育工作,组织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参加全市中医师承教育拜师大会。全区有42名中医专家确定为甘肃省中医师承教育指导老师,61名中医工作者确定为中医继承人。五是承办了全省中医药进基层现场会,会后,先后有省内外71个代表团1050人次到我区参观交流医改及中医药工作经验,通过相互交流沟通,促进了我区中医药工作发展。六是加强中药材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利用全区独特的地域条件,加大对地产中药材种植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扶持中药材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三)创新体制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医改工作

一是创新机制,开展绩效考核。科学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任务,实行按服务质量、数量、效果、居民满意度“四位一体”的绩效考核,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在全区建立“双挂钩、双考核”的绩效考核模式。通过加强绩效考核,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进一步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二是以人为本,稳妥安置分流人员。按照医改进度安排,分步推进农村卫生院324名临时聘用人员解聘工作,截止目前,各乡镇卫生院按照“谁聘用,谁清退”的原则,在发清所有工资,适当给予补偿,已清退临时聘用人员273名,剩余的“第三批乡镇政府、部门以正式文件招聘的51名临聘人员”在近期按要求正在进行分流。三是开展城乡融合,促进医疗卫生均衡发展。按照区政府办公室批转的《凉州区开展城乡融合、促进医疗卫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在卫生系统开展了城乡融合、促进医疗卫生均衡发展的活动,城区凉州医院、武威肿瘤医院、凉州区中医院、凉州区三院分别与清源、永昌、黄羊、丰乐四个中心卫生院和城市荣华街、西关街、西大街、东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接对帮扶,城区各医院选派内、外、妇、儿、护理等专业的高年资医护人员帮扶农村重点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农村重点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全区医疗卫生工作均衡、协调发展。同时为了加强与全省兄弟县区的业务协作,在城区区属四家医院和解放军第十医院各抽调一名业务专家,与酒泉市瓜州县医院建立了医疗协作共建基地,一方面帮助瓜州县医院的业务建设,另一方面也展示凉州卫生的雄厚实力和精神风貌。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卫生院、分院存在对医改政策领会不深刻,医改工作信息反馈不理想;二是对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检查监督机制和补偿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三是收支两条线管理还有待于加强;四是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落实中,重数量、轻质量,绩效考核、绩效补助等还做的不实不细;五是乡镇卫生院4422万元的历史欠帐现在已经到了还债高峰期,从2010年6月1日起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卫生院收入急剧下降,历史欠帐无法偿还,债务问题困扰着卫生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其中乡镇卫生院垫付的卫生院新改建项目配套资金欠帐对卫生院尤其影响较大);六是全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了药品加成收入,由于财政补助经费普遍不足,而且到位时间滞后,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出现经费紧缺现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常运转出现了困难。七是从2010年12月1日起,全区农村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村卫生室的收入急剧降低,财政补助每所村卫生室的6000元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远远低于其原来的药品加成收入(每所约2-4万元),影响了村医工作的积极性,因而基本药物制度及药品零差率在村卫生室进一步推行困难较大。

四、基层医疗机构对医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充分认识医疗卫生单位行业特殊性,强化乡镇卫生院自主经营能力,增强卫生院经营活力,放宽卫生院经营权、自主用人权、工资分配权、绩效考核权,加大绩效考核权重,增加医务

人员收入,特别是业务骨干收入。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干事创业激情,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2.切实增加公用经费投入,保障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强化服务质量管理,满足患者服务需求。建议财政按照卫生院实际支出核算卫生院运转经费,进行核查审计决算,而不应参照其他行业测算公用经费,确保卫生院运行顺畅,促进卫生院发展。

3.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可运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在做好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同时,彻底解决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和我区医疗市场混乱问题。真正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任务落到实处。

4.合理测算医疗成本,保证乡镇卫生院运行正常。建议实行医疗耗材区上招标采购制度,医疗耗材由卫生院领用,区财政直接结算。

5.建议落实药品零差率补贴,加大乡村医生补助力度,保障乡村医生合法权益,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医改制度的顺利实施。

6.临时人员核定数量不足,工资标准偏低,无法保证后勤服务。例如:《凉州区201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财政补偿方案》只补助1名炊事员工资,根本无法保证卫生院几十名职工和几十张床位病员就餐,1名驾驶人员根本无法保证救护车24小时执行急救任务,卫生清洁人员辞退后无法保证卫生院卫生保洁及安全工作。建议应根据国家《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和卫生院实际情况配备后勤人员,保证卫生院正常运转。

五、下一步医改的重点工作

2011年是我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关键年,国家省市区确定的2009-2011年三年改革的五项重点任务已全面实施,尤其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工作已进入到十分紧迫的阶段,涉及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管理、运营等体制、机制全方位的改革,需要综合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分配、补偿、药品采购等系统改革。时间紧、任务重。下一步,我们将以市区“卫生工作会议”和“医改工作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和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力做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重点,稳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一是进一步规范执行省市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各项制度措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层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保证基本药物质量和供应,使群众真正得到药品价格下降带来的实惠。二是加大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建立电子监管和供应信息系统,规范基层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引导群众转变用药习惯,促进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三是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人事、管理、运行等综合改革,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的原则,落实政府投入,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能转变,全面建立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充满活力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继续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工作,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巩固基本医疗保障参保人数,扩大参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2011年我区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新农合门诊统筹。新农合报销比例再提高10%,患者自费药品比例在2010年的基础上下降5%。探索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积极落实地产中药材、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在新农合和医保中100%报销的政策,争取把“120”急救服务纳入新农合、医保报销范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开展恶性肿瘤、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付费方式,控制成本费用,最大限度降低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

3.健全服务体系,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加快建立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继续为乡镇卫生院安排定向免费医学生,有步骤、分阶段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任务。完善各类对口支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一是强化人才和科研教育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选拨力度,组织开展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评选活动,加强重点学科和学科骨干的选拨、培养,充分调动临床一线人员参与应用性学科研究和先进业务技术的引进。二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制定全区卫生系统人才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区卫生学校

培训基地,开展急诊急救、住院医师、公共卫生、护理知识、医技检查等方面的培训。完成1500名区属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在职村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任务。

4.全面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卫生服务模式向以维护群众健康为中心转变。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和完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推进5类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工作,实施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启动实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严格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考核办法,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项目实施的效率。

5.积极做好核编定岗和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我们按照已拟定的进度和阶段性目标,争取在今年5月份以前彻底完成人员分流工作;6月份以前完成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竞聘工作; 6月份完成卫生工作人员的竞聘上岗工作。

建立五项机制,推动工作进展 篇7

2016年7月9日,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在贵阳开幕。开幕式上,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 积极实施主题功能战略、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等五项措施, 不断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也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 我们将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实践, 不断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张勇表示,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作为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在传递中国声音、汇集国际智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全力支持贵州办好论坛, 以论坛为平台, 进一步促进深化与国内外各方面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务实合作和对话交流, 为推动绿色发展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作出积极贡献。

第五项修炼——建立学习型组织 篇8

第五项修炼被全球管理界视为走向21世纪的锦囊妙计,有的公司一学之后才发现,第五项修炼是一剂猛药,企业如果没有相关的体制配套,有可能会中毒而死。纵观当今推行第五项修炼的企业,到目前为止实验成功的非常少。有些企业的组织管理已经四处疮痍,却指望用第五项修炼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解决当前急迫的问题。实际上五项修炼基本上是一种保健,五项修炼都不是短期策略,需要长期的修炼,如果企业现在有急病,那么就不能指望五项修炼能够医治。如果企业准备不足,试验了一段,反而暴露了企业更多的问题,进行不下去,给企业造成损失。大多数企业在现阶段推行第五项修炼,建设学习型组织并不太现实,因为目前企业大多还不具备学习型组织的条件。第五项修炼虽是好药方,也要对症下药。在推行之前,先要进行测试,了解第五项修炼有多少适用于本公司,适合什么部门,然后才能有选择、有步骤地展开五项修炼的推行。

学习成为唯一的竞争优势

自人类有文明之后,人类进步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从人类百万年进化、三百年工业化及近四十年新技术革命的演化进程中,我们不能不相信,人类进步的速度是不会减缓下来。我们的工作岗位正在变得越来越快,过去具有一项技能可以世代相传,工业时代的技能也能使用几十年,但在当今时代,各种技能在几年内就发生了变化,变得不再适用。过去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依靠经验的累积,但对于未来,科技不断进步,没有人有经验。我们依靠经验去工作和生活,而经验已经无法适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企业如何成为一个有机体

这个时代是个变革的时代,企业面临高度竞争和高风险的环境。为了竞争的胜利,企业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这时候面临两难选择,是大还是小。就好象舞狮与舞龙,舞狮只要两个人,可以很灵活地跳跃和翻滚,而舞龙就困难得多,弄不好就会自己打结。

企业经营管理有这样一个公式:经营绩效=外部行销? 内部行销

企业在比较小的时候,沟通协调非常容易,大家的感情和合作精神也非常好,大家都全心全意地拓展市场,为客户服务,组织内部行销所花时间和精力非常少,效率非常高。随着企业不断成功,变得越来越大,组织机构也越来越复杂,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消耗在内部的沟通与协调上,而用于外部行销的时间越来越少,组织中的每个部门对于客户的反应越来越慢。如何使企业象一个有机体一样能够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使公司员工和部门能够灵活地做决策,针对客户需求最灵敏地进行反应,并能象有机体一样灵活地根据环境进行不断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化已经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需求,建设这种有机体型的组织已经成为公司能否发展的关键。

五项修炼就是研究人的本质,探索如何建立这种象有机体一样的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是互相关联的,共同起作用的。

自我超越:只有总经理一个人超越是没有用的,只有企业的每个人都要求进步,共同要求进步,才能协同进步,不要等待。企业要想有最好的战斗力就是要企业的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想要更好的愿望。

改善心智模式:每个人都有一个心智模式,束缚了自己的超越。多年来,我们处理事物的经验已经变

成了一种信念固结在心中,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框框,然而往往是答案在框框之外。只在框框中想答案,是找不到解的。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帮助我们走出框框,激活我们的思维。自我超越之后,也许愿景在框框之外,如果不能突破自己的框框,不能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那么就不可能找到答案。

共同愿景:突破了框框以后,每个人都放活了,都被激活了,如果这时没有一个共同的愿景来整合,组织就变成了一头怪物,组织中的人们可能发现大家志不同道不合,而道不同则不相为谋,从而导致组织走向分裂。此时,必须找出一个新的框框也就是用共同愿景来整合大家的力量。

团队学习:组织中的每个人都一定有所差异,如果不能彼此包容差异,就不能融合为一个整体,无从建立组织的共同愿景。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就是调和分歧的过程,团队学习就是要把分歧调和成动力,激发大家的智慧,塑造共同愿景的过程。

系统思考:此时,还要有系统思考来求解,心智模式的突破是个体的,团队学习可以提升组织的智慧,但背后可能还有一个更大的结构。百川东到海是因为地势的结构决定了每条河流的流向,就好象北京的胡同都很小,主要的交通干道是二环三环,因此车流量一大,大量的车都被导向二环三环,路的结构已经定型,驾车的技艺无法突破的结构。如果组织的政策已经定型,那么个人的努力无法突破组织的结构。任何个人或组织都无法突破其系统的内在结构。因此这几项修炼都学会了,还要用系统思考来建构系统。为什么五项修炼很难?因为缺一个都不可。如果只炼外功,不练内功,功夫是练不上去的;如果只练内功,不练外功,那么能量无法发泄,会走火入魔;如果内功外功都练,但不修练品性,会成为一代魔王;如果这些都练了,但不会与人合作,那就只能是孤独的老鹰。五项修炼是环环相扣,要五项修炼同时进行,螺旋式前进,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如何建设企业的共同愿景

快乐工作机制建立探析 篇9

工作是幸福的阶梯。但是,快乐工作并通过工作获得幸福,不仅需要个人坚持不懈快乐奋斗,更需要组织有健全的快乐工作机制来保驾护航。

一、工作现状及成因简析

5年前,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工作幸福指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人认为自己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与流程不合理;超过50%的人对薪酬不满意;超过50%的人对直接上级不满;接近50%的人对发展前途缺乏信心;接近40%的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40.4%的人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不满意;33.6%的人认为工作量不合理;还有10%以上的人分别对工作中存在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工作职责不清、缺乏家人支持等原因不满意。时至今日,我国经济建设又有了长足发展,同时科学发展观推动下的和谐社会建设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工作中快乐感不强、幸福指数低的状况可能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生产力水平尚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谋生,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严峻就业形势下,人们缺少选择空间,普遍面临就业难、工作压力大、薪金低的窘况;二是员工对工作本身的价值普遍缺少深刻认识,缺少快乐工作的思想,没有主动寻找工作中的快乐,并缺乏有效方法;三是我国现代管理起步晚,总体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者管理理念滞后,对人力核心战略资源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在管理实践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不力。

二、建立快乐工作机制的重要意义 建立快乐工作机制,从管理层面探究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对员工工作状态影响的规律,从而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能够快乐工作,在人类社会渐入知识经济时代时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创造创新。有关研究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 一般仅发挥20%-30%的能力,即可保住职业而不被解雇;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则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这说明,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一个可顶俩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快乐工作的人在条件艰苦、任务艰巨、薪水不高的情况下很少抱怨,并干出了不俗业绩。这是因为快乐本身就是工作最好的激励和奖赏。二是有利于和谐建设,凝聚团队干事创业的人心士气。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有益员工快乐;反过来,快乐工作的员工又像太阳,不仅照亮自己的世界,还散发出暖意和积极的力量,给别人带来勇气、信心和快乐,带领大家创造更多财富,并让人忘掉工作的辛劳和单调。这既有利于单位的和谐建设,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有助降低成本,提高组织效益。在工作中感到快乐的员工,必定热爱集体,心甘情愿为组织付出,主动为组织发展谋划,不仅注意节约,减少浪费;而且会自觉勤奋努力工作,为单位创造可观的效益。

三、建立快乐工作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把人的和谐发展作为根本,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求组织发展,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员工。按照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要求,围绕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员 工与组织共同发展为目标来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体现快乐工作的特点。

(二)公平公正原则。“公平”最重要的是保障机会面前人人均等,避免歧视对待;“公正”要求管理者维护正义,防止徇私舞弊。管理者要加强决策的民主性和公开性,营造现代民主管理的氛围,对员工善心相待,尊重员工,形成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成员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三)激励创新原则。用组织发展愿景、使命宗旨、战略目标和各种具体措施办法持久鼓励员工快乐工作,统筹员工和组织目标,使员工的创造力绵绵不绝,全力以赴去实现组织目标。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是组织兴旺发达、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源泉。组织要为员工创新提供各种便利条件,鼓励员工放胆创新,既要为成功者鼓掌,又要给失败者加油。

建立“快乐工作共赢机制”,让员工享受工作的愉悦和满足,从快乐中迸发热情和灵感,获得不断努力投入工作的能量,同时使团队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组织目标自然水到渠成。

(一)建立人才快乐成长机制

人才资源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兴,则组织兴。组织必须着眼未来,在加大员工教育培训培养力度的同时,建立员工快乐学习成长增值机制,通过激发员工内动力,让员工自我教育,自学成才。

1、倡导快乐学习。大力宣传学习快乐思想,提高员工快乐 学习意识,进而树立终身快乐学习观念,促使人人成才,为快乐人生铺路架桥。一是指导员工精研业务。帮助员工在“大学习”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突出学习重点,根据工作需要,分类指导,着力培养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专家型人才队伍。二是鼓励创新学习。建立鼓励创新学习的机制,帮助员工树立创新学习观念,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学、思、习、行,重点培养人的快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着力提高员工的创业能力。

2、发展员工兴趣。大多数员工在工作中有倾向于拓展自己兴趣、发挥所长,实现自我价值、个人成就、受人尊敬等目标的内在动力。特别是对知识型员工而言,从事感兴趣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快乐。在组织的总体战略框架内,针对员工兴趣,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活动,不仅能让员工快乐成长,还能为组织带来巨大经济效益。3M、惠普等跨国公司普遍给予员工较大的自由空间允许员工从事感兴趣的研究,帮助员工喜爱自己的工作和组织,取得了巨大成功。

3、拓展职业通道。传统单一的行政“升官”通道对实现员工个人发展已不适应现代人的需要。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拓宽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员工岗位成才是帮助员工终身进取快乐成才的紧迫任务,也是组织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工作实践中,为每个员工设立两个以上的职业发展通道,开辟与行政管理通道并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技能人员专家型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员工成为“岗位能手”和“专业行家”。

(二)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建设管理民主、公平竞争、人人适得其所的人力资源充分开发的快乐用人机制,达到人人心情愉快高兴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成本完成的最佳效果。

1、人尽其才。把合适的人放在恰当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让员工快乐工作,建立功业,这是用人的大智慧,能够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享受工作乐趣,组织目标的实现自然有了保障。因此,管理者要尽最大努力,让员工自由选择工作岗位和参与工作目标的制定,把员工放在合适的岗位,尽量发挥员工的特长和爱好,做到人尽其才。

2、才尽其用。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让各类人才都有显身手的用武之地,促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为组织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要特别对管理、技术、技能各岗位的拔尖人才给予优厚岗位薪酬,不但要激励他们发挥专长,还要鼓励他们培养人才,为组织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3、合理流动。有序轮岗让员工逐步寻找到自身真正的潜力与兴趣所在,爆发出对工作的持久激情。新岗位还能够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帮助员工唤醒倦怠的工作热情,同时锻炼员工,培养多面手和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知识型员工,喜欢做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一旦历经多岗锻炼后找到真正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岗位后,就会变成执著的“螺丝钉”,在岗位上深入钻研,成长为稀缺的创新型人才。华为公司就大力提倡知识型员工不定期岗位轮换,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忘我工作的优秀创新人才。

4、平等竞争。建立员工间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用人竞争机制,是人才选拔任用的关键环节。公平竞争不仅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员工不断进步,还有利于建设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竞争中受益颇多,对组织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让每位员工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努力方向,自我鼓劲加油;同时让员工之间互相监督、相互约束,在发生矛盾时按原则妥善处理问题,避免严重影响团结的事件发生,有益和谐。

(三)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根据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变化应用有效的激励措施是激励员工快乐工作的发动机。

1、注重物质激励。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物质利益的驱动作用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巨大。建立以物质利益为主的激励机制,把物质利益与员工的工作实绩挂钩,使贡献大的人在经济上得到相应回报,有助敬业精神的发扬光大。特别是在当前人们的收入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加倍努力工作的员工得不到奖赏,难以享受工作的快乐,肯定会在适当时候离开组织,另栖高枝。

2、强化精神激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告诉我们,人们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必然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和价值实现意识逐渐增强,人们愈来愈关注人格尊严、权利平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管理者的肯定和赏识可以激发员工追求卓越的热情和承担责任的勇气。加强精神激励,倡导成就文化,激励人们的雄心壮志,大力提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去争取快乐成功。

3、突出过程激励。围绕组织目标的实现,不仅要对员工快乐工作的内容加强管理,还要制定激励各类员工快乐工作的举措。认真研究员工工作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帮助员工建立持续快乐工作的方法,把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思想结合起来,探索出适合员工快乐工作的长效激励机制。

(四)建设和谐的文化机制

提倡快乐工作,建立和谐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终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1、倡导快乐文化。快乐是生命的本质需求。快乐工作是未来组织的共同文化。要用快乐文化为组织发展铸就灵魂、指引方向、凝聚力量。

一是大力宣传快乐工作思想。广泛宣传快乐工作的重要意义,让人们深刻认识工作的价值和乐趣;同时研究推广快乐工作的具体方法。立足组织目标,从员工的角度去思考员工的意愿,倾听员工的呼声,设计先进的、适合组织实际的制度,倡导快乐奋斗,增强员工发展动力,帮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建立有助员工快乐工作的规章制度。“快乐工作”是管理工作的最优目标,它是建立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下的理想和追求。邓小平同志说:“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不好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把组织目标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深入思考,按照洪昭光教授“快乐工作三十年,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工作理念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三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方面,管理者之间要注意加强 沟通,站在组织和谐发展的高度讲团结,打造精诚团结、励精图治的管理团队形象;同时祛除“官本位”潜意识,注意尊重员工,树立员工是上帝的理念,增强为员工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打造沟通平台,畅通沟通渠道,支持员工间加强联动,增进理解,鼓励员工建立谐和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氛围。

2、注重人性管理。受人重视、得人赏识、引人注意的愿望是一个人最强大、最原始的动力之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天天心情好、年年收入增、人人能发展”,通过创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氛围,让员工与组织同步成长。

3、关爱组织员工。“人心齐,泰山移”。员工在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并能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相应回报时,他们就会“士为知己者死”,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做好工作,和组织同甘共苦。管理者要创造条件,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善待部下,不但要尽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而且要真心帮助员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困难,用真情温暖员工,激励员工甘心情愿为组织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建立五项机制,推动工作进展 篇10

新年开新局,新年谱新篇。2022年以来,XXX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创新管理为保障,努力夯实主阵地、驰骋主战场,扎实做好推动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突出规划。

一是为加强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领导工作,我们积极向部主要领导和分管副部长汇报,取得部领导的大力支持。拟成立全市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分管理论的副部长以及社科联、网信办、团市委、教体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负责统筹协调、齐头并进推动全市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建设工作。目前,该领导小组成立文件正在运转中。二是及时向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以及各高校印发了《XXX市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全市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重点任务、六大专项行动。收到文件后,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文件精神,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账号建设,提升质量。

以”社科在线”微信公众号为主体,联合各高等院校和市内主要网站,推动优质内容精准进群入圈,形成特色鲜明覆盖全面的账号体系。一是创新社科在线新媒体平台。今年以来,社科在线微信公众号进行了界面模块优化,菜单栏目创设,内容导入,原创合集栏有”殷商之源、高质量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文旅XXX”五大内容模块;社科动态栏有”党建引领、思政微课、新型智

库、学会风采、志愿服务”五大内容模块。模块优化、新增话题,更加具有辨识度和主题性,进一步突出了社科在线的定位和功能,打通了与各学会(协会、研究会)进行社科知识普及的链接。二是强化对外合作交流。积极推动社科在线与党校、XXX日报、学习强国XXX平台、网信XXX等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共同策划选题、协同开展宣传,进一步提升扩大社科在线的原创内容的二次传播和影响力。三是积极开展自媒体账号开通工作。积极鼓励各学会(协会、研究会),以单位或个人名义新开通一批社科类新媒体账号。立足本行业特点,突出特色优势,找准定位和发展方向,积极在网上宣传,传播正能量。XXX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建立”XXX心协”微信公众号,在网上积极普及心理学知识,深受广大青少年和家长们的欢迎,点击量10W多。XXX市市场营销协会开通”XXX市市场营销网”,传播市场营销理论研究成果、会员商务信息推广,以及协会活动发布。XXX市第一届优秀社科专家、XXX师范学院教授李可亭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老李话XXX”,分享传播XXX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三)强化协同联动,形成合力。

一是强化品牌思维,优化”微课+思政”活动组织方式。我们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委教工委、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等单位,创新性开展了XXX市优质网络思政微课评选工作,评选出一等奖X项、二等奖XX项、三等奖XX项,在全省率先打造了XXX市”微课+思政”活动品牌,并推动该项活动转变为社科联职能之一。二是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推动”理论”向”舆论”转化。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十一次党代会、市六次党代会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网络新媒体”飞入寻常百姓家”,11月19日,我们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委党校开展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网络”微视频征集活动。

(四)强化内容建设,推进有力。

一是加强对年轻群体的思想引领。XXX医学高等专科学校XXX老师以《冬奥溢风采一起向未来》为题,紧密结合北京2022年冬奥会、残奥会等社会热点事件,录制了开学思政第一课;XXX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拍摄微电影《我在思政课中成长》,以青年大学生严霖的视角,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XXX学院机械与电气信息学院通过”青春'益'路”抖音账号,构建以校园文化,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思想引领等多体系的”互联网+”思想政治网络育人方式,引导让广大青年学生汲取奋进的力量。二是强化对群众的宣传教育。”XXX心协”微信公众号创造性发布系列微视频《孙书记党史微课》,积极引导受众正确认识、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会议。睢杞战役烈士陵园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睢杞战役历史,弘扬睢杞战役精神,褒扬烈士,教育后人,打造网上学习爱国主义的思想阵地。三是强化对XXX历史文化传播。XXX第一届优秀社科专家谷利君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XXX风物志”,围绕历史文化、乡村风情、名胜古迹、红色文旅、研学旅游等方面,以图文、视频、纪录片、微电影、微剧等为载体呈现,通过新媒体终端内容运营链接XXX风物、非遗、文创、美食等文旅产业,为XXX文旅发展赋能。

二、下步工作计划

虽然,我们在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取得了一定建站。但是仍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配合不到位。限于自身群团部门的实际,相关部门在协调、配合中严重不够,导致各项工作落实出现”有心无力”;二是缺乏经费支持。在工作推进中的基础建设、激励措施,有关部门暂未提供经费支持;三是制度不完善。《XXX市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三年行动计划》已经正式印发执行,但是工作督查、问责以及褒奖激励机制、成果认定机制等尚未建立和完善。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工作:

(一)加大工作统筹力度。

一是尽快推动成立全市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的统筹推进。二是建立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成立由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网信办、团市委等8家成员单位参与的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主动研究加强推动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措施,积极提出工作建议,及时处理需要跨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人员培训力度。

以作风建设攻坚活动为抓手,积极与市委宣传部沟通对接,联合有关单位定期邀请社科类专家学者,通过举办理论培训班、研修班、座谈会、红色主题教育、体验改革发展成就等方式,加强社科工作者政治理论素养、网络传播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社科工作者触网能力。

(三)完善网络成果认定。

根据《2022XXX省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优秀成果(网络成果专项)评选工作方案》,结合XXX实际,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XXX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充分发挥评奖的激励作用、导向作用、评价作用,进一步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主动在网上正面发声。

建立大督查工作新机制 篇11

建立大督查工作新机制

一、整合资源,创新驱动,构建大督查工作新格局 针对原有督查力量相对分散、影响督查合力发挥等问题,从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入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的督查工作新机制,形成督促与检查、督办与问责、检查与考核、考核与用人相结合的完整链条,实现督查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奇效。

一是着力解决督查力量“散”的问题。全面整合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区政府纠风办、区政府办督查科、区纪委效能监察室、绩效考核办、新闻媒体监督热线等部门督查职权,成立大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综合科、督查一科、督查二科、督查三科(主抓效能监察),构建“围绕中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大督查格局,彻底解决了党委系统、政府系统和其他部门督查机构之间容易发生的多头监督、重复监督、交叉督查等问题,收到了集中力量抓落实、消除督查盲区、减轻基层负担、减少行政成本的效果,促进督查工作从“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由单一推动向多元推动转型。

二是着力解决督查问责“难”的问题。大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受区委、区政府直接领导,由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直接分管,纪委书记抓日常工作,监察局长任大督查 办公室主任扎口管理,从财政、审计、住建、农委等部门抽调10余名业务骨干充实到内设科室,既杜绝了原有督查机构建制级别低、震慑力度差、不受基层重视的现象,又缓解了督查工作人员偏少、时间不济、专业不精、外行监督等具体困难。

三是着力解决督查效果“虚”的问题。大督查办公室借助“声、屏、网、报”四位一体的监督工具,按照“全程监控、半月督查、按月通报、年底考评”的节奏,行使参会阅文、组织协调、直接汇报、绩效考核、通报曝光、直接查办、干部任用建议、奖励惩处建议8项职权,由监察局长抓具体工作,实现了纪委监察局与大督查办公室处置手段的无缝对接,为丰富督查手段、行使纪律执行权、深化责任追究提供了政策法律依据,扭转了原来依靠文件交办、纸上转办、电话催办等“蜻蜓点水”式督办局面,使监督更有威慑力、通报更有影响力、处罚更有说服力。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迈出大督促工作新步伐 督查工作是确保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的有效手段。大督查办公室成立以来,始终把“围绕重点督大事、落实批办督要事、关注民生督难事”作为工作主战场,有力推动了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一是围绕重点督大事。“三重一大”作为关系全区发展的“牛鼻子”工程,是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的中心。大督查办公室因事制宜为“三重一大”工程分别制定督办要点,深入到工程现场实地调研进度,帮助承办、协办单位分析存在问题,梳理汇总制约瓶颈,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强化跟踪督查落实,打开了快速推进、高效运转的工作局面。

二是落实批办督要事。围绕区委区政府领导重要批示的督办 落实,深入一线搞调研,盯住要事抓落实。大督查办公室深入社区街道,全面排查老小区技防改造、城区道路改造等重大基础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薄弱环节,全程跟踪监测督办,确保项目工程序时推进;重点督办农业镇土地流转、设施农业园区扩建、惠农资金发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推进缓慢事项,开展明查暗访,要求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专项整改;围绕区委区政府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目标,抽调发改委、环保、规划等部门人员成立督查小分队,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开展专项督办,跟踪调研创建申报情况,查找存在突出问题,向区委区政府提出督查建议27条,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是关注民生督难事。随着“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铺开,违建拆迁和安置补偿逐渐成为制约创建的“老大难”。大督查办公室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利益冲突多、执法阻挠大、工作推进慢的拆迁安置一线,为“大拆迁、大城建”开展前期情况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原因、寻找对策,督促各部门严格落实政策,妥善解决矛盾焦点,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强化执行,注重实效,实现大督查工作新成效 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坚持以督查为主线,以问责为手段,以考核为轴心,以保障落实为目的,为推进区“三快三先”目标实现提供有力保障,取得了初步的探索性经验。

一是督查工作落实更加有力。抓好落实是督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建立“一把手”抓督查落实机制。明确区委、区政府是督查工作主体,“一把手”是督查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督查工作落实,经常听取督查工作汇报,定期深入基层施工 现场了解实情,及时帮助解决督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运用纪律和组织“双处理”手段推动工作落实。推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手段提前介入,对督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相应给予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开除党籍等党纪处分和记过、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也可以运用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岗位调整等组织措施,确保督查手段更加严厉有效。

二是督查效率更加优化。督查的目的是促进难题解决、推动工作落实,必须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从纵向上,大督查办公室在整合全区督查监督资源的基础上,围绕领导批示和群众呼声抓督查,使上传下达效率更高,进一步拉近基层与领导距离,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了行政管理架构的扁平化;从横向上,统筹全区行政执法资源,吸纳区重点办、城改办、新城办、重大产业办等机构工作职权,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应急督查联动工作办法,尤其在对重大事项的督查上,分清了责任主体,避免了推诿扯皮,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凝聚了各部门的工作合力。

上一篇:开评标会议主持词下一篇:语文园地五二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