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常考的知识点(共10篇)
高考化学常考的知识点 篇1
一、取代反应
1.概念:有机物分子里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能发生取代反应的有:烷烃(卤代)、苯环(卤代、硝化)、醇羟基(-OH)(与卤化氢、成醚、酯化)、卤原子(-X)(水解)、羧基(-COOH)(酯化)、酯基(-COO-)(水解)、肽键(-CONH-)(水解)等。
二、加成反应
1.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双键、三键、苯环、羰基(醛、酮)等。
2.加成反应有两个特点:①反应发生在不饱和的键上,不饱和键中不稳定的共价键断,然后不饱和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以共价键结合。②加成反应后生成物只有一种(不同于取代反应,还会有卤化氢生成)。
说明:1.羧基和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2.醛、酮的羰基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3.二烯烃有两种不同的加成形式(1,2-加成、1,4-加成)。
4.不对称烯烃加成时,要符合氢多加氢的原则为主要产物。
5.双键、三键只有和溴水中的溴加成时没有反应条件。
6.加成比例:烯烃1:1、炔烃和二烯烃1:2
三、消去反应
1.概念:有机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HX等),生成不饱和(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如:实验室制乙烯。
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物质:醇(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乙烯的反应条件为浓硫酸170℃)、卤代烃(强碱水溶液加热)。
3.反应机理:消去官能团和邻碳氢。
4.有多种邻碳氢时产物有多种,要符合氢少去氢的原则为主要产物。
四、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是指小分子互相作用生成高分子的反应。聚合反应包括加聚和缩聚反应。
1.加聚反应:由不饱和的单体加成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反应是通过单体的自聚或共聚完成的。
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甲醛。
聚反应的实质是:加成反应。
加聚反应的反应机理是:碳碳双键断裂后,小分子彼此拉起手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2.缩聚反应:指小分子互相作用生成高分子的同时要脱去小分子。
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官能团是:羧基和羟基(生成聚酯),羧基和氨基(生成肽键),苯酚和甲醛(生成酚醛树脂)。
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就是有机物分子“加氧”或“去氢”的反应。
能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和官能团:烯(碳碳双键)、炔(碳碳三键)、醇、酚、苯的同系物、含醛基的物质等。
烯(碳碳双键)、炔(碳碳三键)、苯的同系物的氧化反应都主要指的是它们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所氧化。
醇发生催化氧化机理:去羟基氢和连碳氢。常见转化为:—CH2OH转化为—CHO,—CHOH转化为C=O, —COH不能被氧化
醛基被催化氧化机理:断裂醛基中的碳氢键加入氧原子变成羧基。
2.还原反应就是有机物分子“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双键、三键、苯环、羰基(醛、酮)与H2的加成反应。
六、酯化反应
1.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
反应机理为:酸脱羟基醇脱氢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结合成酯。
七.水解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卤代烃(强碱水溶液加热)、酯(强碱溶液加热或稀硫酸加热)、油脂、二糖、多糖(糖类水解条件是稀硫酸加热)、蛋白质(酸、碱或酶)等。
注意:1.从本质上看,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2.反应机理:卤代烃水解时是C-X键断裂,乙酸乙酯水解时是-COO-中的C-O键断裂,蛋白质水解,则是肽键断裂。
高考化学常考的知识点 篇2
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有两类:
1. 自然界线。
即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 它是不断变化的, 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 自东向西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2. 人为界线。
即国际上规定, 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180度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自东向西过180度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
二、易错点
同学们常常把阴影当成黑夜, 非阴影当成白昼, 然后用晨昏线来解题: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例如:
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球示意图, 判断1-2题。
1. 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甲地时间为 () 。
A.8时B.9时C.15时D.16时
2. 如果阴影部分为5月1日, 非阴影部分为5月2日, 则甲地时间为 () 。
A.15时B.9时C.3时D.12时
解释:第2题, 很多同学往往跳不出第1题的思维障碍, 认为A点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 6时, 甲处为9时。
技巧:在动笔之前, 必须要审题, 如果是阴影和非阴影分别代表夜和昼, 则用晨昏线来解题;如果是阴影和非阴影分别代表不同的日期, 则要用日界线来解题。
而用日界线解题, 关键是确定哪条是0时经线, 哪条是180度经线: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 跨过这条线, 日期增加一天的为0时所在经线, 日期减少一天的为180度经线。
三、常考问题及解题方法
1. 求某地的地方时。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 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 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 据此回答下题, 此时“北京时间”是 () 。
A.7月7日12时B.7月7日8时
C.7月7日10时D.7月7日11时
解释:阴影和非阴影分别代表不同的日期, 用日界线来解题:“读以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 因此, 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 过A点的经线, 日期增加一天, 所以过A点的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 过B点的经线日期减少一天, 为180度经线。由图可知, 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 0时所在经线 (A) 与180度经线 (B) 相差225度, 即相差15时, 因此, A点所在经线为0时, 45W;B点所在经线为15时, 180度, 则北京时间为11时, 答案选D。
2. 新 (今天) 、旧 (昨天) 两天所占比例。
新一天的范围:0时到180度经线。
旧一天的范围:180度经线到0时。
技巧:180度的地方时为几点, 新的一天就有多少个小时;则新、旧两天所占的比例=新的一天/旧的一天
= (180度的地方时) / (24—180度的地方时)
同理:
新一天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新的一天/24=180度的地方时/24。
旧一天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旧的一天/24= (24-180度的地方时) /24。
例如:北京时间为7月5日9点, 那么新旧两天的比例关系如何?
解释:北京时间为7月5日9点, 则180度经线的地方时为13时, 根据“技巧:180度的地方时为几点, 新的一天就有多少个小时”很容易得出新、旧两天所占的比例=新的一天/旧的一天
=13/ (24-13)
= (180度的地方时) / (24-180度的地方时)
3. 全球处于同一天, 求某地 (如北京时间) 为几点。
技巧:全球处于同一天, 那两条日界线重合, 180度经线即为0时, 则只要知道另一地的经度即可求时间了。如180度为0时 (即全球处于同一天) , 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20时。
4. 求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
技巧:两条日界线把世界分成新旧两天, 求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 则关键是判断北京是处于新的一天的范围 (0时到180度经线) , 还是旧的一天的范围 (180度经线到0时) , 然后再把0时的经度算出来即可。哪又如何判断呢?
(1) 若180度的地方时>4小时, 则北京处于新的一天, 即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为:0时到180度经线。
(2) 若180度的地方时<4小时, 则北京处于旧的一天, 即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为:180度经线到0时。
例如:太平洋时间2005年7月3日22时52分 (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 , 则全球与北京同处于一个日期的范围为 () 。
解释: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 则180度经线为2005年7月4日17时52分>4小时, 则北京处于新的一天, 即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为:0时到180度经线。再求出0时的经线为88°W, 即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为:88°W到180度经线。
又如:
下图中虚线是我国夏季高考期间的晨昏线, (1) 点以西是西半球, (1) 点与 (2) (3) 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3330千米, 据此回答问题。
此时, 与北京在同一日的经度范围为 () 。
A.70°E向东到180°B.70°E向西到180°
C.110°W向东到180°D.110°W向西到180°
解释:由“虚线是我国夏季高考期间的晨昏线”可知图中晨昏线为昏线,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1) 18时;由“ (1) 点以西是西半球”可知 (1) 所在经线为20°W。即20°W为18时, 则180°;为7时20分>4时, 北京处于新的一天。由20°W为18时可算出0时所在经线为70°E, 所以此时, 与北京在同一日的经度范围为70°E向东到180°, 答案选A。
摘要:日界线是高考中时间计算常考的内容之一, 包括:1.求某地的地方时;2.新 (今天) 、旧 (昨天) 两天所占比例;3.全球处于同一天, 求某地 (如北京时间) 为几点;4.求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5.求跨过180°经线的日期与跨过日界线的日期。
谈高考常考的英语省略结构 篇3
【关键词】 高考 英语 省略结构 类型
随着现代英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速生活节奏的出现,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人们在说话、写作过程中也追求简单、快捷。因此,省略结构的考查也自然成为近年来英语高考试题中的常考点。
省略是英语中的常见现象。省略结构用词简练,语言流畅,在意义清楚的情况下用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突出信息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本文拟就高中英语出现的省略类型进行探讨。
一、 主语的省略
英语祈使句中的主语通常省略,不必填补。这是语法性省略,也就是指句法结构要求的必要省略。例如:Come here,please.
在英语口语中常出现不依赖上下文的省略,省略后并不影响理解,这种情况多见于句首部分,常省去主语、部分谓语。例如:
(That) Sounds fine to me.
二、谓语/动词短语的省略
谓语(VP)包含助动词+表述语( predication),表述语(VP)包含主动词(main verb)及其宾语、补语、状语等等。省略谓语时,应去掉全部表述语,保留助动词。这种省略形式,除在回答问题外,只能出现在并列句和主从复合句中,而且在它后面分句的谓语动词要与前面的相同。例如:
He isnt studying in Beijing now, but his brother is. (助动词)
You arent a college student, but your brother is. (联系动词)
James has as many reference books as Jack (has).
一般来说,如果上述状语从句中主语是名词,助动词或联系动词往往不予保留。例如:
Jane works harder than her classmate.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助动词,可以将助动词全部保留或顺次地作部分保留,但至少须保留第一个助动词。例如:
We will be building a new hospital, but
如果谓语动词是“情态助动词+不定式完成体”,那么,省略时保留“情态助动词+have”,因为只保留情态助动词,一般理解是“情态助动词+不定式”的省略形式。例如:
Tom must have gone abroad, and
如果谓语动词是进行体的被动语态(is/am/are/was/were + being+过去分词),那么,“being+过去分词”是个不可分割的单位,应同时删去,不能将being保留下来。同时,因为 is/am/are,was/were,been和being是同一个助动词“be”的四个基本形式,在省略结构中是相互排斥的。例如:
John was being questioned by the teacher at that time, and Peter was, too.
John must have been being questioned by the teacher, and
三、 形式“空缺”的省略
两个主语不同的句子,谓语(VP)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如果连词连接起来进行对比,则其相同的部分在后面分句中可以省去,这样,后面分句中会出现“空缺”的现象。例如:
John is peeling an apple, and peter ____ an orange.
“空缺”处通常被省略的是动词,或者动词和其宾语、补语等。
四、 其他形式的省略
复合句中常见的省略形式很多, “从句主语+be”的省略和wh?鄄 疑问从句的省略,也比较普遍。
1.“从句主语+be”的省略。这种类型的省略只限于某些以连词when, while, if, until, though等引导的状语从句,而且这些从句的主语必须和主句的主语相同;同时,从句的谓语动词又有动词be的某一形式;主语和be省略后,直接跟连词后的谓语部分可以是:
形 容 词: Apologize when necessary.
名词: Though a lawyer by training, he proved himself to be a good teacher.
代词: Errors, if any, should be corrected.
介词短语: While at college, he was a prominent ath?鄄lete.
现在分词:Look out for cars when crossing the street.
过去分词:Once exposed, they will be sentenced to death.
2. wh?鄄 疑问从句的省略。 wh?鄄 疑问从句是一种间接疑问句,当它作宾语用时,如果它的内容与上文重复,间接疑问句可以全部省略,只保留一个wh?鄄 词。例如:
Someone has used my bike, but I dont know who (has used my bike).
被动语态的wh?鄄 疑问从句也可以省略,但省略部分的语态和不省略部分的语态必须保持一致关系,保留的wh?鄄 词应变成“by+wh?鄄 词”。例如:
The cup was broken by someone, but I wonder by whom (the cup was broken).
五、特殊省略结构
1. 无动词祈使句
即:Adv. + with+ NP(名词短语)
这里的副词(adv.)必须是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如away, off, on, up, down等。“adv. + with”相当于祈使语气的动词,含有动作方向的意义。例如:
Off with your hat! (=Take off your hat!)
这里的介词总是用with,不能变动,但with前的副词,with后的名词(短语),可以根据意义需要调换适当的词语。例如:
On/Off with your coat/the light/the taps!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方向性副词可以用方向性意义的介词短语来替代。例如:
In front of the table with those chairs!
2. 无主句的祈愿句
与事实相反的if 条件从句可以单独使用,表示祈愿,但在if从句中往往插入副词only。“If only”相当于I wish。例如:
If only I had taken mothers advice!
3.不定式感叹句
不定式感叹句多半用to think引起,后面跟that 从句或of 短语。其逻辑主语通常是指说话的人,意思相当于I am astonished/It surprises me to think that... 例如:
To think of your leaving us so soon!
4.固定词组引导的疑问句
(1)“How come” + that 从句
“How come”相当于“How does/did it come about/to pass (that)...”,用来表示惊奇,其意义相当于“How can it be that...”或“Why is it that...”。例如:
How come you didnt tell me about this before?
(2)“What if/though”+从句
“What if”相当于“What will/would happen计”,“What though”中的though等于even if。例如:
What if World War Ⅲ should happen?
5.特殊陈述句
(1)名词+and+分句
“名词+and”相当于if, after或when引导的状语从句。名词前往往带有表示数量概念的词语。例如:
One more effort and we shall succeed.
(=If we make one more effort, we shall succeed.)
and前的名词,有时可改用副词。
(2)格言句
格言句很多是古老的谚语,因此它的结构形式和现代英语不同,往往只把两个名词或者两个动词并列起来,不用连词连接。这种句子的形式属于并列复合句,但内容是主从复合句,而且多数在内容上属于条件句。例如:
The more (we can get), the better (it is).
(If something/someone is) out of sight, (it/he will soon pass) out of mind.
6.习惯用语
英语里,有些省略结构已成为固定词组,不再当作省略形式看待,更不需要对省去部分给以增补。例如:
John is as stubborn as a mule.
as stubborn as a mule是个习语,其意义相当于very stubborn,其中as a mule是修饰形容词stubborn的强调语,通俗英语往往把第一个as省去,成为:John is stubborn as a mule.
如上所述,英语省略结构的类型比较繁琐,而且,有时省略的成分在句中占有相当的分量,能表达一定的信息,这无疑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在解题时,除了应特别注意进行语境分析,从上下文中找出相关的省略成分外,还要对常用的省略知识有所了解,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张道真. 实用英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
[2]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
[3]徐兵.英语模式语法.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10
高考常考的成语及解释 篇4
微言大义 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未雨绸缪 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望洋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万紫千红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无地自容 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文不加点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无功受禄 禄:旧时官吏的薪俸。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五风十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万人空巷 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妄自菲薄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五颜六色 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五光十色 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为渊驱鱼 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蔚为大观 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无微不至 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为丛驱雀 丛:丛林;驱:赶。把雀赶到丛林。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无所不为 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无可厚非 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望其项背 见“望其肩项”。
无所不至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闻名遐迩 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弹冠相庆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叹为观止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脱颖而出 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投桃报李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醍醐灌顶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天马行空 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韬光养晦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投鼠忌器 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天网恢恢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三令五申 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三缄其口 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闪烁其辞 闪烁:光一闪一闪,比喻说话吞吞吐吐。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神机妙算 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色厉内荏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赏心悦目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生灵涂炭 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上行下效 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深思熟虑 反复深入地考虑。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拭目以待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石破天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身临其境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死灰复燃 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水清无鱼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师心自用 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耸人听闻 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始作俑者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失之交臂 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
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首鼠两端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右动摇不定。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数典忘祖 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拾人牙慧 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身体力行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胸无城府 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虚左以待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心慌意乱 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心有余悸 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虚怀若谷 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休戚与共 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赫一时 @赫:声势很盛。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休戚相关 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信口开河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瓦釜雷鸣 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望尘莫及 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尾大不掉 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玩物丧志 玩:玩赏;丧:丧失;志:志气。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危言危行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高二语文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分析 篇5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_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高考常考诗词知识点 篇6
古典诗歌分类鉴赏
高考常考诗歌类别有:赠友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论道说理诗、思妇闺情诗、思乡怀人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等。
01
赠友送别诗
古代的送别诗,往往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鉴赏时要关注送别诗中的时空意象和常见物象,如离别诗中常出现的“日暮”“斜阳”“月夜”“清晨”“暮钟”等表明时间的意象和“长亭”“南浦”“客舍”“曲江”“阳关”等表示地点的意象,以及“寒蝉”“杨柳”“浮云”“孤舟”“浊酒”等表离情别意的物象。
艺术手法上常常会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常用虚实相生、对比衬托的手法;或直抒依依不舍的离情、情深意长的感恩、孤寂惆怅的悲伤;或借诗一吐心中积愤、表明高风亮节的志向、传达真挚坦诚的勉励等。
鉴赏时应注意所写之景的色调对直接表达诗人感情的作用。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02
羁旅行役诗
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漂泊无定,往往容易触景生情,感时生情,如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独处、清明踏青、暮春清秋、途穷日暮,自然而然会引发对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的感伤,触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常用的手法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羁旅行役诗大多具有感时生情、以景显情、用典含情等三个特点。
03
论道说理诗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以理趣见长,耐人寻味。表达形式有借景说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有即事说理,如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有托物说理,如欧阳修的《画眉鸟》。
哲理诗往往是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寓理于景。常常借助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首先要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如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04
思妇闺情诗
思妇闺情诗主要有宫怨诗和闺怨诗两类。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如汉乐府《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运用比喻写出了“君恩无常”;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如王昌龄《闺怨》一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05
思乡怀人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有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如晏几道的《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06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这类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07
山水田园诗
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如张耒的《初见嵩山》:“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08
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志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情感上,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李商隐的《柳》;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如修睦注的《落叶》: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09
边塞征战诗
内容上,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征战之苦,或抒发卫国豪情,或讽谏穷兵黩武。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如李益的《度破讷沙(其二)》:“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臼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鉴赏边塞诗,首先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如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宋代,尤其是南宋,边塞诗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其次,要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军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
常考意象及象征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如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
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浙江卷出过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草木”仍在人事移
《初二常考的作文》 篇7
【题目回放】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心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行(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考题分析】
试卷总分为120分,其中作文分是50分.本次考试三所初中联考联改,共有960名学生参加,其中45分以上的作文共有225篇,约占参考人数的23%.本次作文命题难度不是很大,学生一般都能扣题.但是综观整体考场作文,失误点主要在两个方面 :
一、补充题目大多太单调,新颖独特的命题甚少.大多学生的命题都是以“爱”来补充,其中尤以《爱的味道》、《父爱的味道》、《母爱的味道》居多,但是这样命题不仅太直白,而且老师看得太多,就会出现审美疲劳.当然,也有少数同学命题甚佳,能够借物抒情,如通过一碗姜汤来怀念爷爷,所以命题为《一碗姜汤的味道》;还有同学以妈妈每天早上把稀饭为自己盛好凉好为素材,将题目命为《一碗凉稀饭的味道》,题目中的“冷”与作文中的“热”形成对比,让人印象深刻,分数自然也高上去了.所以,半命题作文,我们首先应该将题目补充得新颖独特,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命了一个新颖的作文题目,作文就成功了一半.二、很多同学注重了作文题目中补充的那个词,却将“味道”体现不够.如有位同学写《父爱的味道》,文中选取了五岁时、十岁时和十五岁时三个阶段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呵护,语言生动,感情也真,很好地体现了“父爱”,但是却忽略了“味道”, “味道”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词,这样就使作文显得扣题不紧,自然不易得高分.所以,我们写半命题作文时,不仅要扣住自己在横线上所填的词,题目中的每一个词都不可忽视,这样才能将内容与题目紧密结合.【佳作展示】
幸福的味道
吴店镇二中三(1)班 李可
上课,老师夸班长发言精彩,却没看见我半举起的手;下课,他们三对三打篮球,我却只能在一边看.翻开日记本的最后一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在某个时间将被发挥,就好像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我长叹一声:“什么时候才能有钥匙打开我这把锁啊.”
中考化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篇8
+1:H,K,Na,Ag,Cu,Li
+2:Ca,Mg,Ba,Zn,Fe,Cu,C(CO)
+3:Al,Fe
+4:Si,S,C(CO2),Mn,N(NO2)
-1:O(H2O2),Cl,OH,HCO3,NO3
-2:O,CO3,SO4,SO3
-3:PO4,N(NH3)
-4:C(CH4)
常考气体:比空气轻:H2,CO,N2,NH3,CH4
比空气重:O2,CO2,SO2,NO2,HCl
常考液体:H2O,H2O2
常考酸(提供H+):HCl,H2SO4,H2CO3,HNO3,H3PO4 常考碱(提供OH-):NaOH,KOH,Ca(OH)2,Ba(OH)2,Mg(OH)NH3·H2O(弱碱),NaHCO3(弱碱)
常考金属氧化物:MgO,Al2O3,Fe2O3,Fe3O4,CaO,CuO 常考盐:氯化盐(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NaCl,KCl,MgCl2,CaCl2,FeCl2,FeCl3,AlCl3,ZnCl2,BaCl2,AgCl
碳酸盐(CaCO3,BaCO3不溶于水,其他都溶):Na2CO3,K2CO3,CaCO3,BaCO3,MgCO3
硫酸盐(Ca,Ba硫酸酸盐不溶于水,其他都溶):Na2SO4,K2SO4,MgSO4,FeSO4,Fe2(SO4)3,Al2(SO4)3,ZnSO4,BaSO4
高一语文常考的作文 篇9
“行”就是通过我们的实践去感受周围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形成感受认知,在经过反复的“行”逐渐升华为正确的理性认识。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人士都是以“行”而知之的。
东方的历史中勇于实践的人比比皆是。
我们都知道,孔子被称为“圣人”,是公认的知识“大家”了,他老人家几乎样样精通,在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行”,就非常重视实践,通过周游列国印证了自己所学的东西。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但魏蜀吴三国星光熠熠。古人曰:“胜败乃兵家常事”。未尝不是,即使做了万分准备,战场上一个变化就会使之钱的计划灰飞烟灭。所以兵家切忌纸上谈兵。三国中,刘备的大奖诸葛亮可谓是才华横溢,他的实际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尤其是“草船借箭”。难道诸葛孔明仅仅是瞎编乱造,夸夸其谈?难道只是运气使然?不以为然吧。孔明的军事才能哪项不是在战争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徐霞客经过30年考察撰写出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西方历史也不乏实践的伟人。
马可波罗自幼对神秘的东方充满了向往,最后终于付诸于行动,在中国游历了20__年,写出了《马可波罗游记》。还有达尔文、哥伦布都是用“行”来完成自己的伟大著作或取得重大发现的。可见,“行”是有多么的重要啊。
在15世纪前后,西方出现了“地圆说”,可是地球是方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种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为此,哥白尼的理论一出现就遭到了宗教严重的抨击,哥白尼也因此风险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给“地圆学说”。
新航路开辟期间,麦哲伦通过自己的环球航行充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以此为观点让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哑口无言,控制人类思想几百年的“地方学说”在无形中被推翻,可以说是,轻而易举。这无疑不是实践的魅力。让我们更了解地球,了解自然。这不愧是实践出真知。而那个只站在一旁专心研究的年轻人,他又能得到什么呢?只有空泛的理论,不足以使人发现他研究的魅力。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播种,才能有收获;只有奋斗,才能抬头挺胸;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实践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提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而苏联就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怀疑下建立了起来。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国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者。
这足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和谐的美好的。
理论再好也需要实践来证明。而实践才会出现真理知识。
即使我们拥有许多的知识对学习研究得很透彻,但不要忘了我们更需要实践。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我们必须要用“行”去检验真理,用“行”去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
中学化学常考实验知识点总结 篇10
1.H
2将待检气体通过灼热的CuO,CuO由黑色变为红色,并将产物导入无水硫酸铜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证明通入CuO的气体是H2。
2.CO
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小烧杯,烧杯上无水
珠生成,然后将产物与澄清的石灰水接触,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
明燃烧气体为CO。
3.CO2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品红溶液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品红不褪色,则通入的气体是CO2。
4.CH
4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小烧
杯,烧杯上有液滴生成,然后将产物与澄清的石灰水接触,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则证明燃烧气体为CH4。
5.C2H4
(1)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
亮并伴有黑烟。则此气体是C2H4。
(2)将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后,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注:当有其他不饱和气态烃存在时,此法不适用)
(3)将待检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后,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很
快褪去。则此气体是C2H4。(注:当有其他不饱和烃或还原性气体存
在时,此法不适用)
6.C2H2
(1)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则此气体是C2H2。
(2)将待检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后,溴的红棕色逐渐褪去。则此气体是C2H2。(注:当有其
他不饱和烃存在时,此法不适用)
(3)将待检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后,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则此气
体是C2H2。(注:当有其他不饱和烃或还原性气体存在时,此法
不适用)
7.N2
将点燃的镁条放在待检气体中燃烧,燃烧之后,向燃烧产物中加入适量的水,如果有白色的不溶固体和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证明待检的气体为N2。
8.NH
3(1)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装待检气体的瓶口,如果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则证明待检气体是NH3。
其中OH-遇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用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装待检气体的瓶口,如果有白烟产生,则待检气体是NH3。(白色晶体)(白色晶体)
9.NO
直接将盛待检气体的瓶盖打开,如果在瓶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证明待检气体是NO。
2NO(无色)+O2=2NO2(红棕色)10.NO2
将待检气体溶于水色,且水溶液也呈无11.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待检气体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待检气体为O2。12.H2S
(1)闻待检气体的气味,如果有臭鸡蛋气味,则证明待检气体为H2S。(2)
用润湿的试纸靠近盛待检气体的瓶口,如果
试
中,若
色,则
3NO2(红棕色)+H2O=2HNO3+NO(无色)
待检气体红棕色变为无证明待检气体是NO2。
纸变成黑色,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2S。(黑色)
13.SO2
将待检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果品红溶液褪色,且受热后又恢复原色,则证明待检气体是SO2。14.Cl2
(1)观察待检气体的颜色,如果呈黄绿色,则证明待检气体是Cl2。
(2)将H2点燃并伸入待检气体中,如果氢气继续燃烧,并产生苍白色火焰,同时,在瓶口附近有白雾产生,则证明待检气体为Cl2。
(3)将润湿的KI淀粉试纸靠近盛待检气体的瓶口,如果KI淀粉试纸变蓝,则证明待检气体为Cl2。(注:当有几种氧化性气体同时存在时,此法则不适用。)15.Br2(蒸气)
(1)观察待检气体的颜色,如果呈红棕色,并将此气体通入水中,如果此气体水溶液的颜色呈黄色,则证明待检气体是Br2(蒸气)。
(2)将待检气体用冰水冷却,如果转化为红棕色的液体,则待检气体为Br2(蒸气)。
(3)将待检的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如果出现浅黄色的沉淀,则证明待检气体是Br2(蒸气)。
(浅黄色)
16.I2(蒸气)
(1)观察待检气体的颜色,如果呈紫色,则待检气体是I2(蒸气)。
(2)将待检气体冷却,有紫黑色固体产生,则待检气体是I2(蒸气)。(3)将待检气体通入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则待检气体是I2(蒸气)。17.HF
将待检气体通入水中,配成溶液,用配制的溶液在玻璃上刻字,如果能刻上字,则证明待检气体为H。18.HCl
(1)打开待检气体瓶盖,有白雾产生,则待检气体为HCl。(注:当其他几种HX同时存在时,此法则不适用。)(2)将待检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如果出现白色的沉淀,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Cl。
(白色)
(3)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待检气体,如果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Cl。(注:当有其他几种酸性气体同时存在时,此法则不适用。)
19.HBr
(1)将待检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如果出现浅黄色的沉淀,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Br。
(浅黄色)
(2)另两种方法同HCl的(1)、(3)。20.HI
(1)将等检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如果出现黄色的沉淀,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I。
(黄色)
(2)另两种方法同HCl的(1)、(3)。
洗涤仪器
1.怎样清除玻璃仪器上粘附的不易溶于水的下列物质?
(1)碳酸盐:(稀盐酸)(2)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铜等):(稀盐酸)(3)二氧化锰:(浓盐酸、加热)(4)硫:(CS2或碱液煮沸)(5)银盐:(Na2S2O3)(6)油污:(NaOH或热纯碱液)(7)苯酚:(NaOH或酒精)(8)FeS:(稀H2SO4)(9)碘:(酒精)
下列各组物质均可以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
常见分子的类型与形状比较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⑴氧气
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 制取方程式——2KClO3=2KCl+3O2↑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⑵氢气
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 制取方程式——Zn+H2SO4 === Zn2SO4+H2↑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⑶氯气
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
制取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Cl2+2NaOH=== NaCl+NaClO+H2O⑷硫化氢
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②制取方程式——FeS+2HCl=== FeCl2+H2S↑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2(或P2O5)(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⑦尾气回收——H2S+2NaOH=== Na2S+H2O或H2S+NaOH=== NaHS+H2O⑸二氧化硫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Na2SO3+H2SO4=== Na2SO4+SO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④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⑤除杂质——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⑦尾气回收——SO2+2NaOH=== Na2SO3+H2O⑹二氧化碳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④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除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⑥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⑺氨气
①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NH3↑+2H2O③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④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⑤除杂质——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收集——向下排气法
⑻氯化氢
①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NaCl+H2SO4Na2SO4+2HCl↑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④检验——通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⑼二氧化氮
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④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⑤收集——向上排气法
⑥尾气处理——3NO2+H2O===2HNO3+NONO+NO2+2NaOH===2NaNO2+H2O
⑩一氧化氮
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⑤收集——排水法⑾一氧化碳
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HCOOHCO↑+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④检验——燃烧,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⑥收集——排水法⑿甲烷
①制取方程式——CH3COONa+NaOH CH4↑+Na2CO3②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③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⒀乙烯
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CH3CH2OH CH2=CH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④除杂质——通入NaOH溶液(除SO2,CO2),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收集——排水法⒁乙炔
①制取原理——电石强烈吸水作用
②制取方程式——CaC2+2H2OCa(OH)2+CH CH↑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④检验——无色气体,能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冒出浓的黑烟⑤除杂质——通入硫酸铜溶液(除H2S,PH3),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一些快速制法(即无需加热)
1.O2 2H2O2=催化剂MnO2==2H2O+O22Na2O2 + 2H2O = 4Na+ + 4OH-+O22.Cl2 KMnO4与浓盐酸
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
3.HCl 将浓硫酸逐滴加入浓HCl中
【高考化学常考的知识点】推荐阅读: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要点06-30
高考化学知识总结08-22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有哪些12-14
高考化学与生活的知识点11-04
高考化学必背要点知识点05-30
高考化学复习易错知识点总结01-06
高考生物常考特例及易错知识点09-03
重庆化学高考07-10
高考化学方法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