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常考知识要点

2024-06-30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要点(精选11篇)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要点 篇1

1.近代化学的里程碑: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能源、信息和材料。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晚期就会炼铁;战国晚期就会炼钢。人类最早制造的材料是陶。

西汉时期我国已发现了铁能从铜盐中置换出铜的反应,到宋代初用于生产,成为湿法冶金的先驱。

1965年我国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下降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多用的是电子守恒法。

3. 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少。

离子反应的条件:生成难溶物质、难电离的物质、挥发性物质、络合物,发生电子转移。

离子方程式书写:把既易溶于水又是强电解质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不足物质系数限定为1,过量物质将其完全反应完。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电离平衡。SO2、NH3、醇、烃、卤代烃等是非电解质。

4.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H单位是kJ/mol。直接测量反应热的仪器是量热计。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出热量。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越牢固,物质越稳定,物质的总能量越低。用反应是否需要加热不能判断反应的吸放热。热化学方程式本应注明温度和压强,101kPa和25℃可不注明,还须注明状态,热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代表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但是系数不代表物质的量之比。

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价态稳定、状态稳定)时所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1molH2O的反应热。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反应:H+(aq)+OH-(aq)=H2O(l);△H=- 57.3kJ/mol。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足够的空气、足够大的接触面。

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和助燃剂。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叫燃烧。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要点 篇2

一、2014年总体命题规律分析

1. 注重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察, 保持试题稳定

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有机化学试题延续了以往的命题准则, 将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和主体内容作为考察的重点, 高中化学中的基本知识得到了全面覆盖并在其中占据较大比重, 大致包括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同分异构体, 电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有机物的构成及性质, 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及电极反应式包括其中) , 化学反应类型判断等内容[1]。这些内容构成了试题的主体部分, 同时也进行了适当的延伸拓展, 既不超出教材所学, 又能不拘泥于教材, 应用教材中的知识理论, 采取了更加灵活和变通的命题方式。

2. 突出能力考查, 注重知识迁移

2014年试题对考生能力的测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加大对计算能力的考察力度。2014年的化学高考试题改变了以往在“玩味”计算上花费心思的做法, 而是将命题原则回归到了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实用价值。如第11题就是出于检测考生基本计算能力而设置的题目, 选考题中同样也出现了侧重于计算能力考察的题目, 考察力度明显加大。

(2) 注重对信息图表的数据处理和信息分析能力。图表作为高中化学信息内容的一种重要表达手段, 可以更好地反映许多文字叙述无法表达的材料和事实。例如, 化学反应速率、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酸碱中和滴定的p H值等, 都可用表格或图像来展示。尤其是有机化学部分, 题目设计经常以合成或转化路线图的方式来呈现, 推断更加复杂, 涉及反应也较多, 涉及的物质多为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

在使用图表来反映一定信息时, 能够以更简洁明了的方式说明更多内容, 但这些信息内容往往具有一定隐蔽性, 而并非直接透露。这就要求考生对所提供的信息结果进行逆向推导, 对其进行细致分析, 从而把握其中隐藏的规律, 从图表中提炼出解题需要的关键信息。如2014年高考卷中第11题、第26题就较好体现了这一点;而第28题则要求考生根据温度及压强对乙烯转化率的影响所绘制的变化曲线, 对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2]。

(3) 突出实验的重要地位, 加强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察。实验的演示和观察, 在化学研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离开实验谈化学, 无疑会陷入空谈理论的误区。因此, 2014年高考特意加强了对实验的考察力度, 如第13题要求考生对雾霾实验进行分析考生只有在对实验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前提下, 才能对这类问题得心应手。

根据以上的实验操作与现象,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试样中肯定存在NH4+、Mg2+、SO42-和NO3-

B.试样中一定不含Al3+

C.试样中可能存在Na+、Cl-

D.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a NO3、NH4Cl和Mg SO4

虽然该题属于无机范畴, 但同样提示我们, 在高考复习中应重视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实验操作。

(4) 注重对审题能力的考察。通过对考试大纲及课程标准的分析可知, 考生对题目信息的整合和分析能力将被列为重点考察对象, 如第26题中的第7问及第37题的第3问, 就对考生的信息理解和整体概括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考生需在认真分析题意的基础上, 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和综合联想, 才能准确解答问题。

3. 淡化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的考察

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进行分析总结, 可发现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察正趋于淡化, 其重要性有所下降[3]。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有7道选择题考察了元素及其化合物方面的知识, 但难度均不高, 非选择题部分也未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深入考察, 由于对其他物质及反应方程式的考察不在教材范围内, 因此不属此类。这样的命题方法, 对考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提高了标准, 而不再一味要求考生死记硬背琐碎繁多的化学反应。

二、对2015年备考的启示

1. 认真研究新课程考试大纲及历年高考题型

(1) 熟悉考试大纲。学生只有对当前的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有充分的了解, 才能对今后的复习方向和侧重点做出明确合理的规划。因此, 在对2015年高考化学备考的过程中, 学生应对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进行深入探究, 从中了解到高考的命题理念、考察领域、命题主要类型、试题难度、广度以及考察能力层次, 这样才能使考前复习更具针对性, 提高考前备考的效率和质量。

(2) 研究历年试题。科学的备考计划, 还需以历年的高考命题规律为基础。新课改完成之后, 新增考点能够在其后的高考试题中得到突出体现, 如2013年高考填空题第28题考察了无机综合实验, 以大学实验为素材的方式, 选择了制备Fe3O4磁性胶体粒子, 从而使有机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由于题干采用了流程式的表现形式, 因而学生容易快速进入题目之中。因此, 我们就应更加深入地探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对其命题趋势和大致走向进行思考和把握, 总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使复习的目的更加明确[4]。

2. 关注课本, 夯实基础

从考试大纲得知, 高考将继续注重对化学知识的基本框架和主体内容的考察, 同时做到基本知识与运用能力的并重考察, 很符合化学本身的学科特点。例如, 2014年化学试卷中的一些选择题难度不大, 大多从生活及生产领域中选取合适的角度来命题, 或直接从平常的练习题甚至教材中演变而来, 难度与往年相比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 有利于向教材基本内容回归, 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总复习的过程其实也是重新梳理教材、加深对教材理解的过程, 从而使各个零散的知识点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将重要细节囊括其中, 对化学问题的实质内容的认识产生飞跃。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只有保证对教材的熟悉程度, 才能确立良好的理论根基并进行举一反三[5]。

综上所述, 可知2014年命题分布大致如下:

3. 提高对实验的认识

学生在考前复习的准备当中, 应对每一学科的复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 其最大的学科特色就是需要大量的实验, 且实验内容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考点之一, 因此必须引起广大考生的充分重视, 并应以实验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化学知识点, 使其自然渗透于整个化学体系当中。对实验的复习过程可参考教材中的顺序安排, 并将重点放在实验仪器、实验安全性以及实验的操作步骤, 复习过程应保证其规范性。为提高复习的实效, 使复习更加到位, 应在综合实验复习之前先完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将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的重要部分与实验内容进行结合, 不但能提高复习效率, 还能强化学科内各个知识模块的有机联系, 避免单一复习实验的空洞性[6]。

4. 加强对化学计算的专项训练, 突出有机化学在复习中的地位

近几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 化学计算所占比例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为了配合这一基本考察要求, 考生应对化学计算进行重点突破, 计算准确性不够的还可专门进行计算方面的训练。高考第一轮复习当中, 针对的是教材整体内容的梳理总结, 而各个章节的内容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计算, 在对这些较为分散的计算内容进行复习时, 主要应侧重于基本计算类型及计算机巧的训练, 比如物质的量的计算、以化学方程式为基础的计算、运用盖斯定律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结构与性质的计算等等[7]。因此在复习时不能只注重原理而忽略甚至跳过计算过程, 而应自己动手完成计算习题, 提高自己处理数据的能力和计算速度, 使计算过程趋于规范化。

从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来看, 其中涉及的有机化学命题比重始终呈现上升的趋势, 而且极有可能继续成为2015年的考察热点。因此, 广大考生需对有机化学部分的复习做好充分准备, 认真对待这部分内容。本文通过对2014年高考化学命题进行分析, 指出了高考化学命题的大致规律及考察侧重点, 并对2015年的命题方向进行了一定预测, 为考生的备考提供一定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包朝龙, 王星乔, 滕瑛巧.基于标准的高考化学试题一致性研究——以浙江省新课程高考理综“元素化学”内容为例[J].化学教学, 2012 (03) :109—111.

[2]邵朝友, 张斌, 王少非.论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1 (06) :122—123.

[3]袁振东, 张锦.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案例分析[J].化学教育, 2012 (07) :49—51.

[4]龚伟, 王祖浩, 谢安琪.新课程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特征的比较研究[J].化学教育, 2012 (01) :295—297.

[5]王春.新课程视角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考查动向及复习启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1 (09) :167—168.

[6]何彩霞.以化学观念统领具体知识的教学——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2 (06) :21—23.

电化学知识总结及有关高考热点 篇3

1.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判定规律

若无外接电源,可能是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断,主要思路是“三看”: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后看电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阳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相同则为电镀池,其余情况为电解池。

2. 电解有关计算的方法规律

有关电解的计算通常是求电解后某产物质量、气体的体积、某元素的化合价、溶液的pH及物质的量浓度等。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电解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列比例求解;二是利用各电极、线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守恒列等式求解。以电子守恒较为简便,注意运用。

3. 电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

(1)金属的防护

①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例如把Ni、Cr等加入普通钢里制成不锈钢。②覆盖保护层:a涂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等;b电镀耐腐蚀的金属(Zn、Sn、Ni、Cr等)。③电化学保护法:多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如在轮船螺旋桨附近的船体上镶嵌活泼金属锌块。另外,可采用与电源负极相连接的保护方式。如大型水坝的水闸的保护就是让铁闸门和电源负极相连。

(2)电解原理的应用

①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 2NaOH

+H2↑+O2↑②活泼金属Na、Mg、Al的制取,例如,电解熔融的

NaOH制金属Na:2NaOH 4Na+O2↑+2H2O .③金属精炼:如铜的精炼:以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含Cu2+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④电镀: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镀层金属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其特点是阳极本身参与电极反应,电镀过程中相关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二、分析热点问题,把握命题趋向

关于电化学的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要知识点之一,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

例: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 )

A. 阴极 B. 正极 C. 阳极 D. 负极

解析:電解池的两级分别命名为阴阳极,原电池的两极分别命名为正负极。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其中锌片失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答案:D

2. 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变化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的氧化性强于Y2+。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Z>Y>M B.X>Y>Z>M C.M>Z>X>Y D.X>Z>M>Y

解析: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X溶解说明金属活动性X>Z;电解Y2+和Z2+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则金属活动性Z>Y;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其单质的金属活动性越弱,则金属活动性Y>M。故答案:A

高考化学知识要点 篇4

1、氧化性:(在水溶液中)

2FeCl3+Fe==3FeCl2 2Fe3++Fe=3Fe2+

2FeCl3+Cu===2FeCl2+CuCl2 (用于雕刻铜线路版) 2Fe3++Cu=2Fe2++Cu2+

2FeCl3+Zn(少量)===2FeCl2+ZnCl2 2Fe3++Zn=2Fe2++Zn2+

FeCl3+Ag===FeCl2+AgCl↓ 2Fe3++Cl-+2Ag=2Fe2++2AgCl↓

Fe2(SO4)3+2Ag===FeSO4+Ag2SO4↓ (较难反应) Fe(NO3)3+Ag不反应

2FeCl3+H2S===2FeCl2+2HCl+S↓ 2Fe3++H2S=2Fe2++2H++S↓

2FeCl3+2KI===2FeCl2+2KCl+I2 2Fe3++2I-=2Fe2++I2

FeCl2+Mg===Fe+MgCl2 Fe2++Mg=Fe+Mg2+

NaNO2+NH4Cl==NaCl+N2↑+2H2O (实验室制氮气) NH4++NO2-=N2↑+2H2O

2、还原性:

2FeCl2+3Cl2===2FeCl3 (在水溶液中不需加热)

2Fe2++3Cl2=2Fe3++6Cl-

3Na2S+8HNO3(稀)===6NaNO3+2NO↑+3S+4H2O

3S2-+8H++2NO3-=2NO↑+3S+4H2O

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

3SO32-+2H++2NO3-=3SO42-+2NO↑+H2O

2Na2SO3+O2===2Na2SO4 (Na2SO3在空气中易变质)

Na2SO3+S Na2S2O3

Na2S+Cl2==2NaCl+S↓(在水溶液中) S2-+Cl2=2Cl-+S↓

3、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Ca(OH)2+CuSO4==Cu(OH)2↓+CaSO4↓ (波尔多液)

MgCl2+2NH3?H2O===Mg(OH)2↓+2NH4Cl

Mg2++2NH3?H2O=Mg(OH)2↓+2NH4+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Al3++3NH3?H2O=Al(OH)2↓+3NH4+

FeCl3+3NH3?H2O===Fe(OH)3↓+3NH4Cl

Fe3++3NH3?H2O=Fe(OH)3↓+3NH4+

CuSO4+2NH3?H2O(不足)==Cu(OH)2↓+(NH4)2SO4

Cu2++2NH3?H2O=Cu(OH)2↓+2NH4+

Cu(OH)2+4NH3?H2O=Cu(NH3)4(OH)2+4H2O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铜氨溶液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要点 篇5

【扩句和缩句】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 句子扩充为个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扩句就是先画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份,近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缩句可按三步进行: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练习: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完整。

1、 周总理( )听汇报。

2、( )的天空中挂着园月。

3、燕子( )地掠过湖面。

4、 ( )战士们( )守卫( )边疆。

(二)判断下列缩句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缩写为“这不是奇观。”( )

2、“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缩句为“主力奔赴最前线。”( )

3、“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卫兵似的的,在宽阔而又笔直的公路两旁排列。”可缩写为“白杨树在公路排列。”( )

4、“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可缩写为“游客观光。”

(三)缩句。

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3、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4、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6、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排列句子】

会把错误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整理错乱的句子的关键在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应按什么结构排列。

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读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写作顺序:时间先后、事情发展、地点空间转换等)

练习: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1、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2、她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3、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学习雷锋争做好事。

()4、下课了,小丽在操场上玩。

()5、她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废纸。

()6、想着她就若无其事地走了。

()7、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团白纸。

【标点符号】

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冒号用来提示下文。

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叹号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引号:

1、引用对话或文章里一段文字。

2、表示反面或否定意思的词语。

3、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书名号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文件、等名称。

破折号:

1、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表示声音的延续。

省略号 :

1、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

2、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示尽。

3、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练一练】给下列句子加标点符号。

有一回小朋友在树林里找到一只很小的松鼠把它带回家松鼠还没睁开眼睛不会吃也不会走小朋友们把它跟猫放在一块儿猫在小松鼠身上这儿闻闻那儿舔舔它 就把它当作小猫来抚养和松鼠睡在一块儿松鼠觉得冷了大猫就用自己的身体来暖它

【修辞】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辅助练习】

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 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② 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③ 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④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⑤ 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2、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字补充完整:

① 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 。(拟人句)

② 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 。(比喻句)

③ 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 。(排比句)

【古诗词】

描写山、水、花、鸟、长江、黄河、月亮、四季的古诗词

(一)诗中山 :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二)诗中水 :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三)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o孟浩然《过故人庄》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o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o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o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o王维《鸟鸣涧》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o孟浩然《春晓》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o柳宗元《江雪》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o贾岛《题李凝幽居》

(五)诗中长江: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六)诗中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七)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八)诗中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九)诗中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十)诗中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十一)诗中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高考数学常考知识点 篇6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点讲解: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点讲解: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在高中数学里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高中数学涉及到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点讲解: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

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高中数学在关于直线方程解法中,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直线两点,

④截矩式:

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注意:○1各式的适用范围

○2特殊的方程如:平行于x轴的直线:

(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

(a为常数);

<<<返回目录

☆高考数学知识点

一、三角函数

1.周期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不为0的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x+T)=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把所有周期中存在的最小正数,叫做最小正周期三角函数属于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在高考理科数学中更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2.三角函数的图像: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线用几何法作出,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常用五点法作图,要特别注意“五点”的取法。

3.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是研究其他一切性质的前提,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实际上就是解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通常可用三角函数的图像或三角函数线来求解,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二、反三角函数主要是三个:

y=arcsin(x),定义域[-1,1] ,值域[-π/2,π/2]图象用红色线条;

y=arccos(x),定义域[-1,1] , 值域[0,π],图象用蓝色线条;

y=arctan(x),定义域(-∞,+∞),值域(-π/2,π/2),图象用绿色线条;

sin(arcsin x)=x,定义域[-1,1],值域 [-1,1] arcsin(-x)=-arcsinx

三、三角函数其他公式

arcsin(-x)=-arcsinx

arccos(-x)=π-arccosx

arctan(-x)=-arctanx

arccot(-x)=π-arccotx

arcsinx+arccosx=π/2=arctanx+arccotx

sin(arcsinx)=x=cos(arccosx)=tan(arctanx)=cot(arccotx)

当x∈[—π/2,π/2]时,有arcsin(sinx)=x

当x∈[0,π],arccos(cosx)=x

x∈(—π/2,π/2),arctan(tanx)=x

x∈(0,π),arccot(cotx)=x

x〉0,arctanx=π/2-arctan1/x,arccotx类似

若(arctanx+arctany)∈(—π/2,π/2),则arctanx+arctany=arctan(x+y/1-xy)

四、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

(1)巧妙“转化”--把以“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共线、平面向量垂直”“向量的线性运算”形式出现的条件还其本来面目,转化为“对应坐标乘积之间的关系”;

(2)巧挖“条件”--利用隐含条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把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转化为含参数ψ的方程,求出参数ψ的值,从而可求函数的解析式;

(3)活用”性质“--活用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单调性、对称性、周期性、奇偶性,以及整体换元思想,即可求其对称轴与单调区间。

五、见三角函数“对称”问题,启用图象特征代数关系:(A≠0)

1.函数y=Asin(wx+φ)和函数y=Acos(wx+φ)的图象,关于过最值点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分别成轴对称;

2.函数y=Asin(wx+φ)和函数y=Acos(wx+φ)的图象,关于其中间零点分别成中心对称;

3.同样,利用图象也可以得到函数y=Atan(wx+φ)和函数y=Acot(wx+φ)的对称性质。

<<<返回目录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一、三角函数题

三角题一般在解答题的前两道题的位置上,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三角形等有关内容.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三角形中的正、余弦定理相互交汇,是高考中考查的热点.

二、数列题

数列题重点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的综合应用,常与不等式、函数、导数等知识综合交汇,既考查分类、转化、化归、归纳、递推等数学思想方法,又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运算、推理论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这类试题的位置有所前移,难度明显降低.

三、立体几何题

常以柱体、锥体、组合体为载体全方位地考查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内容,如线线、线面与面面的位置关系,线面角、二面角问题,距离问题等,既有计算又有证明,一题多问,递进排列,此类试题既可用传统方法解答,又可用空间向量法处理,有的题是两法兼用,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究竟选用哪种方法,要由自己的长处和图形特点来确定.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往往选用向量法,反之,选用传统方法.另外,“动态”探索性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立体几何命题的新亮点,三视图的巧妙参与也是立体几何命题的新手法,要注意把握.

四、概率问题

概率题一般在解答题的前三道题的位置上,主要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必然与或然思想,因此近几年概率题常以概率与统计的交汇形式呈现,并用实际生活中的背景来“包装”.概率重点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等;统计重点考查抽样方法(特别是分层抽样)、样本的频率分布、样本的特征数、茎叶图、线性回归、列联表等,穿插考查合情推理能力和优化决策能力.同时,关注几何概型与定积分的交汇考查,此类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难度有所提升,考生应有心理准备.

五、圆锥曲线问题

解析几何题一般在解答题的后三道题的位置上,有时是“把关题”或“压轴题”,说明了解析几何题依然是重头戏,在新课标高考中依然占有较突出的地位.考查重点:第一,解析几何自身模块的小交汇,是指以圆、圆锥曲线为载体呈现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如不同曲线(含直线)之间的结合,直线是各类曲线和相关试题最常用的“调味品”,显示了直线与方程的各知识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第二,圆锥曲线与不同模块知识的大交汇,以解析几何与函数、向量、代数知识的结合最为常见.有关解析几何的最值、定值、定点问题应给予重视.一般来说,解析几何题计算量大且有一定的技巧性(要求品出“几何味”来),需要“精打细算”,对考生的意志品质和数学机智都是一种考验和检测.

六、导数、极值、最值、不等式恒成立(或逆用求参)问题

导数题考查的重点是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或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往往将函数、不等式、方程、导数等有机地综合,构成一道超大型综合题,体现了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鉴于该类试题的难度大,有些题还有高等数学的背景和竞赛题的味道,标准答案提供的解法往往如同“神来之笔”,确实想不到,加之“搏杀”到此时的考生的精力和考试时间基本耗尽,建议考生一定要当机立断,视时间和自身实力,先看第(1)问可否拿下,再确定放弃、分段得分或强攻.近几年该类试题与解析几何题轮流“坐庄”,经常充当“把关题”或“压轴题”的重要角色.

高考中复数常考题型归类 篇7

一、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

例1 (2006年福建理科卷)设a,b,c∈R,则复数(a+bi)(c+di)为实数的充要条件是().

(A) ab-bc=0

(B) ac-bd=0

(C) ac+bd=0

(D) ad+bc=0

解:因为(a+bi)(c+di)=(ac-bd)+(ad+bc)i为实数,所以ad+bc=0.

故选D.

[评注]此题主要考查复数为实数的充要条件,另外复数为虚数和纯虚数,实部、虚部、共辆复数等概念在高考也常常会涉及到.

二、考查复数的代数运算

例2 (2006年安徽理科卷)复数等于().

(A) i (B)-i

(C)(D)

故选A.

[评注]此题主要考查复数的代数运算中的除法运算,若按除法的运算规律运算也可以,但运算量大,易出错.因此如可能我们也常适当运用技巧,先化简,再计算.如上解中先在分母中提取了-i后出现了与分子相同的式子,从而可以约分,简化了解题过程.

三、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

例3 (2005年浙江理科卷)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解:因为

所以根据复数的几何意义得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

故选B.

[评注]此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考查复数的常用性质

例4 (2006年陕西理科卷)复数等于().

(A) 1-i (B) 1+i

(C)-1+i (D)-1-i

答案:C.

[评注]复数学习时,有如下常见结论:i4n=1,i4n+1=i,i4n+2=-1,i4n+3=-i,n∈Z;(1±i)2=±2i;ω3=1,,.对这些结论的考查是常见的,有时结合代数运算进行综合考查.

五、考查复数方程的解法

例5 (2005年上海文科卷)在复数范围内解方程为虚数单位).

解:原方程可化简为,设z=x+yi(x、y∈R),

代人上述方程,得x2+y2+2xi=1-i,

所以x2+y2=1,且2x=-1.

所以.

所以原方程的解为.

[评注]在复数范围内解方程,一般需设z=x+yi (x、y∈R),然后综合运用复数的知识,结合复数相等条件,求出x,y,写出所求复数z.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要点 篇8

关键词:化学;元素化合物;综合推理;归纳;结合;能力

为了以后的教学顺利进行,现把我们多年来在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复习方法归纳如下:

一、回归教材,抓好每个知识点的落实

课本是最好的资料,复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要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复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共同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网络。抛开课本搞专题复习,无异于缘木求鱼,很难获得好的复习课效益。

二、提高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推理能力

(1)元素化合物与基本理论的结合

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繁多,但有许多内容和化学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复习时要以化学理论统领元素化合物知识,即使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例如,根据物质结构理论,可以先判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应用同主族或同周期元素的递变性规律,推断其他元素的性质特点等。因此,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要以化学基本理论为指导,抓好各部分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的整合。

(2)元素化合物与化学实验的结合

注重将课本演示实验演变成探究实验的考查,这类试题主要涉及物质成分的探究、反应原理的探究和实验改进的探究。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探究性学习也日益受到重视。要求平时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利用课本中的反应原理,设计有关探究性实验。例如,在复习元素硫的转化中,要求学生如何设计实验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掌握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性质,归纳出硫化氢、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使元素化合物与化学实验的复习有机地整合。另外,氮族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也相似。

(3)元素化合物与化学计算的结合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速率、平衡常数等相关知识的化学计算贯穿始终,化学计算可以认为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延伸,只有清楚物质性质,才可能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明确各种计量间的关系。

三、设计无机框图推断,提高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推理能力

根据元素化合物内容的特点,设计无机框图推断题十分必要,这类题目信息容量大,涵盖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多。无机框图推断题的解法的关键是找准“题眼”。主要的环节有:(1)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文字说明。(2)找解题突破口。①寻找特征反应和现象;②从反应类型方面找。试题往往没有明显的突破口,而是几种元素、化合物都可能符合题意的转化关系,可利用转化关系大胆尝试。(3)验证。将所得结果代入框图,看是否符合在框图中的变化关系。在答题时应注意:①要求答名称,还是符号、化学式、电子式等;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③答现象,还是结论等。

四、重视典型例题、高考真题的使用

在元素化合物复习的过程中,要精选试题。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针对性讲评;讲思路要突出找题眼突破;讲方法要讲基本思路、常规解法。另外,高考化学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当前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并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如,PM2.5、雾霾、食品安全等。这些试题以现实生活实例或现代、经典科技为载体,以材料新、情景新等特点来凸现能力素质的考查。我们要学以致用,在新情景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张金龙.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理综化学复习策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中考化学常考知识点 篇9

1, 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住,高的蜡烛先熄灭,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上升,然后由上至下充满整个瓶内,因此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弯腰逃离火灾区,在森林火灾逃生的办法是:用湿毛巾堵往口鼻逆风而逃

2, 为了保证安全问题,在庆典活动中可以用氦气充灌气球,不能用氢气。

3, 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防止煤气中毒的有效方法是注意通风,为防止煤气泄漏,我们常在煤气中加入具有特殊气味的硫醇(C2H5SH)以便于知道煤气发生泄漏,发现有煤气泄漏时要及时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不能开灯,打电话,用电风扇等因这些行为会产生火花从而发生煤气爆炸),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要注意把病人移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4, 蜡烛一吹即灭是因为冷空气使蜡烛温度下降至其着火点以下,用扇扇炉火越来越旺是因为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增加的煤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5, 西气东输的气体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瓦斯”爆炸的主要气体也是甲烷,其原因是矿井中通风不良,使甲烷与空气混合而达到爆炸极限经点燃发生爆炸,所以为防止煤矿爆炸要常常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初中化学常考的知识点 篇10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必背化学方程式

(一)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二)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化学基本金属之最

1.最简单有机物:CH4

2.密度最小的气体:H2

3.熔点最高的金属:W

4.熔点最低的金属:Hg

5.导电性最强的金属:Ag

6.人类冶炼最多的金属:Fe

7.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

8.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1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a

13.自然界中存在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C)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要点 篇11

1. 直接信息题

对此类型题,考生首先应找出问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一般为名词、动词等实词),然后以这个关键词为定位信息,运用略读及查阅等技巧迅速回原文定位,再仔细阅读定位内容,认真比对所给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区别,确定正确答案。以2013年新课标I卷阅读理解A篇第56题为例来说明。

Why did Delta give the author's family credits?

A. Their flight had been delayed.

B. They had early bookings.

C. They took a later flight.

D. Their flight had been cancelled.

【解析】首先,确定题干关键词为Delta和credits。然后利用关键词可以定位到文章第一段的这句话:The flight was overbooked, and Delta, the airline, offered us $400 per person in credits to give up our seats and leave the next day. 由该句可知,作者预订的Delta航空公司航班被超额预订,航空公司让他们坐第二天的航班,同时给予补偿,因此正确答案为C。

2. 间接信息题

做这类型题时,考生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然后再做进一步的推理或鉴别。这是介于直接信息题和推理判断题之间的一种题型,对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以2013年山东卷阅读理解A篇第57题为例来说明。

What did Jimmy see on the way to the interview?

A. A friend's car had a flat tyre.

B. A wild man was pushing a car.

C. A terrible car accident happened. D. An old man's car broke down.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Jimmy和interview可以定位到文章第二段:While waiting for a bus to the office where he was supposed to be interviewed, he saw an elderly man wildly kicking the tyre of his car. Obviously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car. 由此可推知,Jimmy看到一位老人的车坏了。选项A“一个朋友的车轮胎瘪了”中的“朋友”与文章内容不符;选项B“一个疯狂的男人在推車”与文中“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使劲踢汽车的轮胎”不符;选项C“发生了一场可怕的事故”在文中未提及。故正确答案为D。

3. 判断正误题

判断正误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事实的判断能力,以及确认文章涉及的事实之间的关系和对文章细节理解的能力。这就需要考生依据文中的信息,对所列出的选项做出准确判断。这种题目的提问方式通常有以下两类。一类是“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right/mentioned?”,也就是“3正1误”,通常可以使用排除法,挑出其中与文章不符的一项即可。另一类是“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right?”,也就是“3误1正”,需要比对原文,把每个选项带回原文验证真伪,从而找出最符合原文的那项。以2013年福建卷阅读理解A篇第58题为例来说明。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 writer's family moved several times.

B. The writer never stopped looking for her ring.

C. The writer's ring was cleaned up by the new house owner.

D. The writer lost her ring in the morning when she took it off.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3误1正”判断正误题。先来判断A项。根据文章第四段“Years passed, and a couple of moves later ...”可知作者一家搬了好几次家,因此选项A正确。其他几个选项回原文中经过验证都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就是A。如果在考试中遇到类似情况,可以直接确定某个选项为正确选项,为节省时间其他选项可先不做验证,等全部做完后再复查验证。推理判断题相比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文章的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等能力。做这类题时,考生应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出发,运用逻辑思维,同时借助一定的常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这类题常见的设题方式有:①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② What does the second paragraph suggest? ③ What attitude does the author of the text have towards ...? ④ 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text? 下面我们结合真题来分类讲解。

1. 抓住特定信息进行推断

有些推理判断题可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或关键句,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即可推断出其隐含的深层含义。以2013年湖南卷阅读理解B篇第63题为例来说明。

Upon arriving at the classroom, the author was cheered up by _____.

A. a warm welcomeB. the sight of poke greens

C. Dorothy's latest projectsD. a big dinner made for her

【解析】根据题干,我们可以定位到文章第三段的第二句:Upon arriving at Dorothy's classroom, I was greeted with smiling faces and treated like a queen. 由这句话可知作者一到Dorothy的教室,就受到了女王般的待遇,即受到了热烈欢迎,故正确答案为A。

2. 利用语境的褒贬性进行推断

文章是作者用来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一种方式。因此,很多文章,尤其是记叙文和议论文,其语境都有一定的褒贬性,这种褒贬性反映了主人公的特定心理和情绪状态或作者的观点态度。利用好语境褒贬性有助于我们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准确的逻辑判断。所以,在解这类题时,大家要认真阅读原文并找出反映语境褒贬性的标志性词汇或句子,以更好地了解主人公的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而正确地进行逻辑推断。以2013年新课标I卷阅读理解C篇第67题为例来说明。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 58% of readers?

A. Favorable.B. Uncaring.

C. Doubtful. D. Friendly.

【解析】利用题干中的“58% of readers”可以定位到原文最后一段:I'll come clean: I do this and am astonished that 58 percent said they had never done so. 由此句可知,作者坦承自己这样做,并吃惊于58%的人说从来没这样做过。其中的astonished很明显带有贬义色彩,由此可推断出作者对这些人的说法存疑,故正确答案为C。

3. 根据文章体裁和内容推断文章出处

判断文章出处的题目应从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来加以推断。一般来说,报纸上的新闻前面会出现日期、地点或通讯社名称等;广告类文章因其体裁特殊,容易辨认;产品说明类文章如器皿、设备的使用说明会有产品名称或操作方式,而药品的服用说明会告知服用时间、次数、药量等。以2013年安徽卷阅读理解A篇第59题为例来说明。

The text probably comes from _____.

A. a guide bookB. a popular magazine

C. a book review D. an official document

【解析】本题要求判断文章的出处。根据“The Healthy Habits Survey (调查) shows that only about one third of American seniors have correct habits. Here are some findings and expert advice.”可知,本文主要是面向公众的科学知识普及,应该来自于媒体,故正确答案为B。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主要考查考生快速阅读并领悟文章大意和归纳、概括文章标题的能力,一般针对某一段落或整个语篇的标题或大意设题。这类题常见的设题方式有:①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last paragraph? ②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下面我們结合真题来分类讲解。

1. 大意类

大意类题目的考查包括对文章主旨大意的考查和对段落主旨大意的考查。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段落是发展一个主题的一群句子,围绕着中心思想展开,而段落的中心思想是为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服务的。寻找具体段落的中心思想的方法为:通过分析篇章结构,找出每小段的主题句,通过主题句找出文章的主题。找准文章的主题句是确定文章主旨大意的关键。以2013年安徽卷阅读理解B篇第63题为例来说明。

The text is mainly about ______.

A. why paving roads reduces our water

B. how much we depend on water to live

C. why droughts occur more in dry climates

D. how human activity affects our water supply

【解析】原文是议论文。文章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首段就提到:Using too much water or throwing rubbish into our rivers are clear ways that humans can put our water supply in danger, but we also affect our water supply in less obvious ways. 该句清楚地说明文章讨论的是人类对于水供应的显性和隐性影响,因此正确答案为D。

2. 标题类

标题类题目的选择首先可以按照主旨大意题的确定方式,先弄清文章的主旨大意,再定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应符合“三性”,即概括性、针对性和醒目性。把握了文章标题的这三个特点,大家在选择标题时就有了目标和方向。以2013年天津卷阅读理解C篇第50题为例来说明。

What c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Charm of the Detour

B. The Road to Bravery

C. Creativity out of Necessity

D. Road Trip and Country Life

上一篇:秋天的白桦林小学作文下一篇:让春的繁花开满人间初三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