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024-07-01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共8篇)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篇1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20个例句

1、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终身怎能忘?

3、千难万险难道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吗?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呢?

5、巍峨高山难道不是是英雄坚张不屈的精神象征吗?

6、难道谁能否认这部电影没有教育意义吗?

7、我们难道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吗?

8、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难道不严惩吗?

9、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难道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吗?

10、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难道能忘记吗?

11、战士们怎能离开自已的阵地呢?

12、我们的学校,不正是在开展古诗文的诵读活动吗?

13、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会忘记?

14、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1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

16、美丽的香港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17、作为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

18、他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值得大家学习吗?

19、字典不正是我们的朋友吗?

20、这件事怎能不让人高兴呢?

答案:

1、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终身难忘。

3、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4、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5、巍峨高山是英雄坚张不屈的精神象征。

6、谁都不能否认这部电影没有教育意义。

7、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8、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9、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10、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不能忘记。

11、战士们不能离开自已的阵地。

12、我们的学校,正在开展古诗文的诵读活动。

13、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4、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1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16、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17、作为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18、他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19、字典是我们的朋友。20、这件事让人高兴。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篇2

含有问号(?)的句子包括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大家要区分清楚,以免混淆。

(1)疑问句是指提出问题的句子,也可以说是心里有疑而发问的句子。

如:1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假如没有灰尘》)2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再见了,亲人》)3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匆匆》)

……

(2)设问句是指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的句子。

如: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白杨》)2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记金华的双龙洞》)3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詹天佑》)

(3)反问句是指明知故问(心里清楚而反过来发问)的句子。

如:1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难忘的一课》)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将相和》)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再见了,亲人》)

二、重点谈谈“反问句”

【反问句的类型】

(1)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所谓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是指反问句中含有肯定词(会、能、是等)的句子,它表示否定的意思。

如: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祖父的园子》)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不会追得上”。2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梅花魂》)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不是玷污得的”或“是玷污不得的”。3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再见了,亲人》)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不能忘怀”。

(2)否定形式的反问句。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是指反问句中含有否定词(不会、不能、不是等)的句子,它表示肯定的意思。

如:1对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青山处处埋忠骨》)句子表达的意思是“父母·也悲痛”。3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这·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晏子使楚》)句子表达的意思是“·是因为水土不同”。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4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实战:

(1)将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我们从上面已经知道肯定形式的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所以它改成的陈述句是否定句。

1反问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再见了,亲人》)方法:首先将反问语气词(怎么)去掉,接着把肯定词(能)改为否定词(不能),最后把问号改为句号。改后的陈述句是: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否定句)2反问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梅花魂》)改后的陈述句是:1)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不·是玷污得的。”(否定句)2)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否定句)3反问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猫》)改后的陈述句是: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双重否定句)

(2)将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我们从上面也已经知道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所以它改成的陈述句是肯定句。

1反问句: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再见了,亲人》)方法:首先把反问语气词(难道)去掉,其次将否定词(还不足以)改为肯定词(已足以),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改后的陈述句是: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已·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肯定句)2反问句: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改后的陈述句是: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肯定句)3反问句:对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改后的陈述句是:对呀,我·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肯定句)……

【方法提炼】

1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否定句)2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肯定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篇3

例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怀?

改为陈述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怀。(方法适用)

例2: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为陈述句:十万支箭,三不能造得成。(方法不适用)

例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改为陈述句:那浪花所奏的不是一首欢乐的歌。(方法不适用)

例句2的做法,从句法上看没有什么大问题,而它不符合平常的语言习惯;例句3说明学生不理解句意,不知道“不正是”就是否定词,他们完全被“肯定(否定)词改为否定(肯定)词”这一条弄糊涂了。

《反问句变陈述句》教学设计 篇4

内容来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 适用对象:

小学二年级 教学目标:

了解反问句及陈述句的区别及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一、引入课题,了解反问句和陈述句。1.出示“我的发现”句子。a.这么多的星星,你能数得清吗? b.这么多的星星,我数不清。

2.你发现了什么?(提示:比较这组句子的句式和意思有什么异同?标点和语气有何不同?)

3.总结:第一个句子叫反问句,第二个句子叫陈述句,反问句比陈述句语气要强烈得多,它所表达的意思就含在句子中。4.读句子,加深认识。

二、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其他不同

1.反问句中有语气词“难道”“怎么”“吗”“呢”等而陈述句没有。2.反问句说“能”而陈述句中说“不能”,反问句中说“不知道”而陈述句中说“知道”,也就是说反问句和陈述句在表述方式上是相反的。3.反问句末尾是问号而陈述句末尾是句号。

三、总结反问句变陈述句的规律

口诀:反问句改陈述句就是“两去两改”,即去反问词,去疑问词,把肯定改否定,否定改肯定,把问号改句号!1.把反问句的问号变句号;

2.把“吗”“呢”“怎么”“难道”等表示疑问的词去掉; 3.把反问句里的“不”去掉。

4.反问句里没有不的添上。(有“不”去掉,没有“不”添上)5.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四、句子转换练习。

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3.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4.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5.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8.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及习题 篇5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4、把字句或被字句要保留原先的句式。

练习题:

1、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

2、不好好学习,怎能取得好成绩呢?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

4、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5、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

7、我们怎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10、我们怎能被困难吓倒呢?

12、难道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13、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怎么能忍受呢?

1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15、我们是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呢?

16、那平静的“湖面”不是被它踩碎的吗?

17、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18、这些树叶难道不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吗?

19、咱们不是早就分好了吗?

20、游览了长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

21、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不是一条道吗?

22、这个世界上怎么没有您最想要的东西呢?

23、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呢?

24、这本书真好看,怎么不叫人喜欢呢?

25、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26、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27、网络丰富多彩,怎能不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呢?

28、难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吗?

29、我们怎么不爱自己慈爱的母亲呢?

30、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难道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吗?

31、作为少先队员怎能不讲文明,有礼貌呢?

32、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33、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

34、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35、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36、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

37、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能参加祖国建设呢?

38、任弼时同志不同意搬进新房子,他说,怎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

39、沿着这条小路走,怎么不能到金明家呢?

40、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怒号,桑娜怎么不感到心惊肉跳呢?

41、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42、巍巍高山不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吗?

43、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怎么会这样湿呢?

44、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怎么不会长蛔虫呢?

45、登泰山看日出不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吗?

46、四周围黑洞洞的,难道不容易碰壁吗?

47、对这种坏人坏事,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

48、难道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吗?

49、我们怎么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 50、我们怎能不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呢?

51、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能离开手术台呢?

二、按要求改变句式,意思不变。

1、讲桌上的那束鲜花,不正表达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吗?

2、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3、同窗五载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呢? 4、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怎么会关闭呢?

5、漓江的水不是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嘛?

6、大家老师怎么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吗?

7、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怎能不遵守纪律呢?

8、地球不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吗?

9、越过岷山,怎能不使红军战士喜笑颜开呢?

10、“鸟的天堂”不是鸟的天堂吗?

11、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12、多得些知识难道是坏事吗?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篇6

一、导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中的两组句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真棒,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共同学习的知识——《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同学们,要想知道反问句与陈述句如何转换,首先我们就要了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特点。

二、认识反问句和陈述句

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也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 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陈述句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

三、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第二步: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也就是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

第三步: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第四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反问句在文章中起到的是一个强调的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

如: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去掉,反问语气词“怎么”,句末疑问词“呢”去掉,问号改成句号,最后,将句子整理通顺,加上表示强调的词语“非常”。所改成的陈述句是:它一听到弦响,心里非常害怕。

又如: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在改陈述句时,在“是”前加上否定词“不”变成“不是”,句末疑问词“吗”去掉,问号改成句号,最后,将句子整理通顺。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杨桃不是这个样子的。

四、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第二步:加上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第三步:把句号改成问号。

如:翠鸟美丽机灵,我们喜欢它。在改反问句时,在“喜欢”前加上否定词“不”,后半句中加上反问语气词“怎能”,句尾加上“呢”,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翠鸟美丽机灵,我们怎能不喜欢它呢?

又如: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成“不是”,再在“不是”前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难道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五、练一练

按要求修改句子:

1.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2.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教诲呢?

3.难道南沙群岛不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4.大雁离开同伴,感到很孤单。

5.我们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6.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是真理。

六、小结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教学设计 篇7

博罗实验学校

黄菲菲

一、教学内容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改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复习过程中的修改三步骤,增强学生做题的能力。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点

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找到互改的方法和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直观教学法等。

五、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提出学习要求。

1、出示幻灯片,板书课题: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

2、定义陈述句和反问句。

比较这两个句子的句式和情感有什么异同?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陈述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归纳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 ①、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 “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②、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③、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 注意: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时候都要检查一遍,看句子是否通顺,表意是否清楚

2、出示五道习题,让学生熟悉修改的三个步骤。出示例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两道题巩固知识。

①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②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三)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归纳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2、出示两组句子。

①、这三克镭体现了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坡度这么大,火车爬不上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掌握不太牢固的知识点,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提供练习题加以强化和巩固。

①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②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③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能伤他们的心。④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有Be动词的陈述句变一般疑问句 篇8

有Be动词的陈述句变一般疑问句

规则:

一般(疑)问句变法易,先要找到动词Be,提到句首加问号,一、二(人称)互变是正理。练习一:把下列句子变成一般疑问句。1.He is my teacher(老师).2.That is his father.3.They are her parents.4.These boys are in Class 1(在一班).5.Those are his grandparents.6.I’m fine.7.My quilt is red.8.This is Tom’s mother.9.The blue cups are Bob’s(鲍勃的).10.That is her cousin.11.These are my friends.12.It is a good name.13.The girl is 8(8岁).14.That is your pen.15.He is a good boy.16.These are her maps.17.Those are his brothers.18.It’s in China.19.They are his brown rulers.20.His jacket is orange.练习二:对下列一般疑问句进行肯定回答和否定回答。1.Is Tom your brother? 2.Are these his cousins? 3.Are the girls his sisters? 4.Are you in China? 5.Is that boy your friend? 6.Is this her ruler? 7.Are Bob and Cindy brother and sister? 8.Are those his quilts? 9.Is the red key Tom’s? 10.Is that her orange? 11.Is he Jack? 12.Is his telephone number 234-4324? 13.Is Helen your aunt? 14.Is your father in China? 15.Are you a student(学生)?

上一篇:故城曲,故城曲温庭筠,故城曲的意思,故城曲赏析下一篇:在武昌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