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调研报告

2024-07-15

毕设调研报告(共4篇)

毕设调研报告 篇1

毕业设计(论文)实习(调研)报告

学生姓名 张雪 专业班级 R日语06-2 所在院系

外国语学院

指导教师 张雪松 职 称

讲 师

所在单位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教研室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大连交通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实习(调研)报告

实习(调研)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传统的考试方式对用户来说随着互联网和宽带上网的普及,Integer音乐网站在中国异军突起,并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网站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形态,其目的是通过互联网、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利用。

另外,随着生活节奏地不断加快,人民在利用工作学习的同时,也在享受着网络带来的各种附带产品所产生的效应,如网络游戏,网络歌曲。音乐网站正是在这样的需求前提下应运而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乐趣,让人们在繁忙疲惫的工作之后可以进行休闲。基于此种现状,在充分分析了该行业的市场前景,调研了用户需求之后,本人设计了该音乐网站系统。

传统的音乐网站对用户来说过于复杂,查询,分类等十分繁琐,很容易打消进入网站进行歌曲的积极性。而且,以往传统方法可以实现功能少,不能进行诸如客户间交流,投票,购物车等功能,不具有广泛的娱乐性。所以传统音乐网站的这些弊端,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用户对娱乐性的实际需要。

另外,现在网上的音乐网站越来越多,基于各种技术的音乐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这也就解决了许多以往不能实现的问题及困难问题,比如以往的各种音乐网站,用户分散而且相互独立,缺乏沟通。而现在,用户间可直接通过网站传递消息,进行交流,大大加强了用户间的互动效果。但是,目前的很多音乐网站仍然存在一个问题,管理员队用户信息进行管理,监督的严密性不足,本课题加以研究。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带给了音乐网站发展的契机。它的公正性、安全性、准确性、灵活性、及时性以及方便性等特点,使它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音乐模式。音乐网站具有传统收听音乐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音乐娱乐模式,打破了传统模式在时空上的限制,采用先进的方法,不但方便用户下载,播放,而且在音乐管理和用户管理的后台也非常的便利。

二.同类工作国内外发展情况

随着Web应用的高速发展,传统的静态HTML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需要,人们更多的时候需要交互式的基于Web的应用模式,并能方便地对后台数据实施动态管理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动态网络技术应运而生。

早期的动态网络开发解决方案是使用,CGI-BIN接口,开发人员编写与接口相关的单独程序,以及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后者通过Web服务器来调用前者,这个方案存在严重的扩展性问题——每个新的CGI要求在服务器上新增一个进程。如果多个用户并发地访问该程序,这些进程将消耗掉该Web服务器所有的可用资源,使系统性能降低到极其低下的程序。大连交通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实习(调研)报告

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微软公司提出了Active Server Pages(ASP)技术。该技术利用“插件”和API简化了Web应用程序的开发难度。ASP属于ActiveX技术中的Server端技术,它将VB Script、Java Script等脚本语言集成到HTML页,并作用于服务端的脚本环境,可以直接存取数据库及使用无限扩充的ActiveX控件,因此与CGI相比,在程序编制上更富有灵活性。但该技术不能很容易地实现跨平台的Web服务器程序开发,它基本上局限于微软的IIS和Personal Web Server上。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也有人称为数字化时代,在这数字化的时代里,音乐网站传统的管理方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Internet技术持续迅猛的发展,用户娱乐性的提高也给传统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模式。绝大部分网站基于用户的需求,逐渐增添其网站的娱乐成分,使用户自由视听,下载,有些网站还可以为用户进行歌曲的动态展示,达到更佳吸引用户的效果。

现在很多音乐网站可以使用户浏览本页面的所有信息,试听歌曲;用户利用购物车在线订购自己喜爱的专辑;用户可以最自己喜欢的歌手进行投票;用户可以查询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管理员对站内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监控等功能,因此使得大大增强了用户听音乐的快捷性,另外,有些网站已经实现用户间的交流,自由评价,无疑增加了大家的互动性,音乐网站已不只是音乐的听,放,下载的资源地,更成为了用户互动的平台,更加增添了娱乐性的成分.因此,采用网络考试方式将是以后考试发展的趋势。

三.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Feasibility Analysis)也称为可行性研究,即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新系统的开发是否具备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新系统的开发从技术、经济、社会的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避免投资失误,保证新系统的开发成功。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该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经济可行性

开发该系统所需的相关资料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相关系统进行调查采集,所需的其他应用软件、硬件系统也易于获得.因此,开发成本较低。而引进使用本系统后,与传统方式相比,具有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特点,可以节省不少人力、物力及财力。所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该系统可行。(2)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要考虑现有的技术条件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开发工作,软硬件配置是否满足开发的需求等。本系统用的是JSP开发语言,调试相对简单,当前的计算机硬件配置也完全能满足开发的需求,因此在技术上是绝对可行的。软件方面:由于目前单机模式相对发展成熟,故软件的开发平台成熟可行,它们速度快、容量大、可靠性能高、价格低,完全能满足系统的需求。本系统的采用JSP编程语言,无技术上的问题。(3)运行可行性 大连交通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实习(调研)报告

运行可行性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现有人员和机构和环境对系统的适应性及人员培训补充计划的可行性。当前信息化技术已经相当普及,各类操作人员水平都有相当的高度,所以在运行上是可行性的。

综上所述,此系统开发目标已明确,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都可行,并且投入少、功能强大、操作简便,因此系统的开发是完全可行的。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研究目标:通过JSP技术开发一个音乐网站管理系统,通过本管理系统能够方便、快捷、高效地实现系统用户管理、歌手信息管理、专辑管理、音乐信息管理、歌曲订购管理、收费管理、用户投票管理等管理功能,使得音乐网站管理更加合理和高效。

研究内容:音乐网站管理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前台主要是提供音乐动态展示, 可以进行用户注册、在线下载歌曲、购买专辑、为歌手投票、发送评论信息等。而后台主要是对该网站的音乐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以提供最新的音乐信息。共包含五个模块:歌手管理模块;专辑管理模块;歌曲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会员信息管理模块。

研究方法:以软件工程理论为指导原则分析系统的需求,形成需求分析说明书。对系统进行概要设计及详细设计,形成概要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并利用JSP技术编程实现音乐网站的管理系统。

研究手段:通过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在论坛发送帖子讨论,用JSP编程,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服务器采用Tomcat。

五.实验条件

硬件环境: CPU:P41.8GHz; 内存:256MB以上。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开发工具包:JDK Version1.6; Web服务器:Tomcat;

浏览器:IE5.0,推荐使用IE6.0; 分辨率:最佳效果1024*768像素。

处理器:Intel(r)Pentium(r)III processor 内存:512M 硬盘:40G

六.进度安排

毕业设计总共14周,大致安排如下: 大连交通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实习(调研)报告

1—3周:接受毕业设计任务书,收集资料,完成调研报告及详细进度计划表的填写工作,开始查阅外文文献。

4—10周:在第4个教学周前完成外文文献翻译工作,然后进入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阶段。

11—12周:完成毕业论文的书写和程序清单的整理及打印工作。

13周:软件项目验收并接受指导教师和评阅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工作。14周:参加答辩。

七.参考资料

[1]耿祥义,张跃平.JAVA 2 实用教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 Jayson Falkner,Ben Galbraith, Rom in Irani, 等.JSPWeb编程指南.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Hans Bergsten.JSP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Decoder.JSP技术揭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章立民.SQL Server 2000应用及实例集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5]王国辉,李文立,杨亮.JSP数据库系统开发完全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6] 陈默、吴涛,Dreamweaver cs3标准教程[M],北京: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8.[7]Bruce Eckel.Thinking in Java,Third Edition[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清宏计算机工作室.《JSP编程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朱红,司光亚.《JSP Web编程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10]赛奎春.《JSP工程应用与项目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

暖通毕设开题报告 篇2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 淮安市清浦区某建筑空调系统设计 学 生 姓 名:

学 生 学 号: 学 生 班 级: 指 导 教 师:

所 在 系 部: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 业 名 称:

南京工程学院

20xx年 3 月1 日

说 明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

1.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三篇

2.开题报告模板范文三篇

3.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篇

4.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5.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写开题报告的技巧

6.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7.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_开题报告

8.日语开题报告

9.课题开题报告格式

毕设讲稿 篇3

1.磁刺激技术

磁刺激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用于大脑皮层刺激的新方法。磁刺激技术是由随时间变化的磁场无接触的通过空间耦合进入人体组织内部,产生感应电流刺激组织细胞。与电刺激相比,它具有安全、有效、无痛、无损伤、易于重复及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一种非侵入的刺激方法。磁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外源性刺激, 从刺激方法上讲, 是对电刺激的一个突破, 使得刺激方法超越以往的局限而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磁刺激没有电流密度十分集中的区域, 因此受试者无疼痛感。

(2)肌肉、骨骼等不良导体对脉冲磁场进人人体没有什么衰减作用, 因此磁刺激可达深部组织。

(3)刺激的操作十分简单, 刺激线圈只要放在被刺激部位的近旁, 中间甚至可以隔有衣服, 照样可以刺激, 线圈位置的改变更是容易[8]。

磁刺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及脑功能研究。但是由于磁场的弥散性,使被刺激部位周围的一大群神经元或神经纤维产生同步效应,这与大脑皮层正常功能活动时的输出完全不同,可能会引起无意义的协调运动。因此,在磁刺激的过程中,要尽量准确放置线圈位置于被测部位,应使被刺激点产生超过神经细胞兴奋阈值的电场强度,而非靶组织位置的感应电场尽量小,以减少其它神经受刺激的可能,其核心问题是磁刺激线圈的设计。

最根本的是聚焦性问题,因为建立各种组织模型[10],对线圈优化[11],都是为了解磁场和感应电场的分布,确定刺激区域,使磁刺激聚焦性最好[12]。影响聚焦性的因素有线圈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12],磁刺激时线圈的放置位置

[13]

。“8”字形线圈是目前使用的有良好聚焦性的线圈,也是科研和医疗常用的线圈。

磁刺激模型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计算由线圈电流产生的宏观电磁场分布,二是计算宏观电磁场对神经细胞的微观效应。2.磁刺激作用的基本原理

人类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本质上是依靠电活动来传递和处理信息的,依靠频率调制的动作电位在神经元的轴突上被传导到后继神经元或肌肉的胞体或树突,在后继神经元的细胞体处发生电位的空间与时间综合,最后决定是否发放下一级的动作电位。在许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病、中风、癫痫的诊断和治疗中,需要控制神经系统的活动[13]。所以,这个任务本质上就是要操纵神经系统中的电活动。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直接向神经或肌肉输送电流,意大利科学家 Galvani 早在 19 世纪就观察到了青蛙坐骨神经受到电流刺激时产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但是,直接输送电流刺激需要外科手术的介入,有痛有创且对生物体具有遭遇电击的潜在危险,在一些深部的神经组织就更加不适合了,这使得一种控制神经系统的替代方法成为必要。幸而,近代物理学的发展证实了磁与电是一对相互对偶的能量形式,通过对其中一者可以产生并且控制另一者。这就是说,完全有可能通过磁场,而不是电场来控制神经系统。更重要的是,磁场的最大特点就是它能够几乎无任何衰减地穿透空气以及人体的各种组织,直接将能量传递到躯体的深部[14]。

将电场与磁场相互联系的两项重要科学发现一是 Oersted 在 1819 年发现的电流的磁场效应,二是Faraday 在其十年后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15]。总结这些发现,Maxwell 提出了他著名的经典电磁场理论,可以概括在由 4 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中。在磁刺激技术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Ampere 环路定律和Faraday电磁感应定律:

HJD(2.1)tBE(2.2)

t其中(2.1)式表示电流是磁场旋度之源,即在电流的周围环绕着磁场,(2.2)式表示变化的磁场是电场旋度之源。所以只要能够产生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就可以形成随时间变化的磁场,进一步在空间产生新的电场。在磁刺激技术中,它就可以深入到人体内部的神经系统。而这个过程的中间媒介就是变化的磁场。新的电场在导电性的神经组织中就可以引起电流,当电流达到一定阈值时就可以形成神经元冲动的发放。

5.用ANSYS计算线圈电磁场分布

1、建立几何模型

ANSYS有限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2]: 1.前处理:创建有限元模型 1)创建或输入几何模型 2)定义材料属性

3)定义单元类型,划分单元 2.求解:施加载荷并求解 1)施加约束条件 2)施加载荷 3)求解

3.后处理:查看分析结果 1)查看分析结果 2)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3.2.1用ANSYS计算线圈电磁场分布

首先建立一个圆形线圈,每个线圈由直径2.5mm的铜线绕成,设定内径20mm,外径25mm,匝数为2匝,即高度为5mm的圆形线圈为参考线圈。

2、定义材料属性和单元类型

由于只求磁场分布,所以材料属性只需要定义相对磁导率和电阻率。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m,相对磁导率和空气的磁导率一样,设为1。空气场只需要定义磁导率。由于采用的是单元边分析方法,所以仅使用ANSYS软件提供的SOLID117单元,如图8。.图8 SOLID117单元

3、网格划分

4、施加载荷并求解

施加在线圈上的电流密度为5108A/m,线圈中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设为电流的正方向。图11为线圈电流方向示意图,图12 为圆形线圈磁场分布,图13为线圈Z轴上磁场分布,设置好载荷之后,就可以进行电磁场计算了。

图11 圆形线圈电流图

图13 圆形线圈磁场分布 磁刺激线圈改进仿真方案

磁刺激线圈的聚焦性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难点,如何提高线圈的聚焦性是本次论文的焦点,首先对线圈的半径,与刺激部位距离等一系列因素对磁刺激电磁场的大小比较,从而找出最好的方案。

4.1 不同半径的8字形线圈之间电磁场的比较

1、创建有限元模型

创建8字形线圈,两个线圈中间相隔2mm,中心在Z轴上,8字形线圈半径分别为2cm和4cm,位于Z=0cm的平面上,平行于xoy平面上,其有限元模型如图15、16。

2、磁场分布比较

对半径不同的8字形线圈加异向电流后的x方向上磁场强度如图17、18所示。磁场都取轴向高度为8cm,径向以线圈中心为对称,两边各取9cm。由图得随着半径增大,磁场强度略有增大,聚焦性却略有减弱。

图16 半径为2cm的圆形线圈的磁场分布

图17 半径为4cm的圆形线圈磁场分布

由8字形线圈与圆形线圈比较可知,8字形线圈两圆中间电磁强度达到最大,而圆形线圈是在平均半径的附近的圆环为有效刺激区域。因此,8字形线圈比圆形线圈有更好的聚焦性,也更容易定位操作。

3、纵向方向上磁场比较

在纵向方向上选的距离为0.2m以内,可见在选定范围内,半径为4cm的线圈磁刺激强度较大,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随着离线圈距离的增加,磁场强度按指数衰减,有效刺激面积也逐渐减小。刺激线圈直径越大,刺激的深度越深。但是直径越大,刺激范围也越大,聚焦性变差。因此,在选用线圈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刺激深度和聚焦性的要求决定线圈直径。

图18 不同半径的8字形线圈z方向上磁场强度

4.2 电流方向对磁场分布的影响

对8字形线圈分别通入同向电流,异向电流,并对圆形线圈通入逆向电流得到的磁场分布如图所示。

图19 电流方向引起的Z方向上的磁场分布

A.对8字形线圈通入逆向电流,磁场强度最强。

B.对圆形线圈通入正向电流,在纵向上的磁场强度稍弱。C.对8字形线圈通入同相电流,磁场强度最弱。由图可知8字形线圈在两线圈相接附近,当通入两圆的电流方向相反时,磁感应强度是相互加强的,其曲线比圆形线圈更陡峭,说明其聚焦性更好。当通过的电流方向相同时,相接处的感应强度是相互减弱的。

4.3 线圈匝数对磁场分布的影响

取铜丝直径为5mm,线圈内径为4cm,外径为4.5cm,分别取匝数为1和3,即8字形线圈厚度分别为0.005m和0.015m,选定8字形线圈电流方向均为异向,磁场分布如图所示。

图20 不同匝数的8字线圈在Z轴上的电磁场分布

由图可见线圈匝数多的磁场强度较匝数少的磁场强度较大,且刺激部位的深度较深,范围较广,适合要求较精确的磁刺激。

4.2 圆形线圈阵列和双8字圆形阵列的磁场分布比较

1、几何模型

建立圆形线圈阵列和双8字形线圈阵列,如图21、22所示。线圈阵列都分布在xoy平面上,都取内径为2cm,外径为2.5cm,厚度为0.5cm。

图21 四个圆形线圈分布图

图22 双8字形圆形线圈分布图

2、磁场分布比较

8字形字线圈、圆形阵列线圈和双8字形阵列线圈在Z轴上磁场强度如图所示,各圆形线圈都通入异向电流,取轴向高度为20cm,Y=0范围内的磁场强度。四圆形线圈在Z轴上的磁感应强度分布与8字形相同,在其中心点附近的感应强度值非常小。双8字线圈是四圆形线圈的改进,在其中心点附近Z轴的曲线说明出现了磁感应强度较四圆形线圈较强。

图23 三种线圈Z方向上的磁场强度 4.3 传统8字形线圈与加入铁板后的改进线圈之间的电磁场比较

1、创建几何模型

建立内径为2 cm,外径为2.5cm,匝数为1的8字形线圈(如图24),在8字形线圈底部分别加上宽为2.5cm,长为5cm的矩形铁板,组合成一个新的线圈(如图25),成为改进线圈。

2、磁场分布比较

改进线圈与传统8字形线圈在Z轴上的电磁场分布比较如图26所示。由图26比较可知改进后的线圈聚焦性比8字形线圈更强,针对的刺激部位更加准确,更适合深层的刺激方案。

图26 改进线圈与原线圈Z方向上的磁场强度 4.4 改进线圈与双8字形线圈之间的电磁场比较

由前面比较可知双8字形线圈的聚焦性最好,现在将改进线圈与双8字形线圈的电磁场分布进行比较。

图27 加板线圈与双8字形线圈的磁场分布比较

如图27可见加板后的8字形线圈的磁场强度略弱于双8字形线圈,所以可采用双8字形线圈与临床应用中,但是加入铁板之后的线圈聚焦性比8字形线圈要强,所以可以替代8字形。

结 论

本文综述了功能磁刺激无创、操作简单等特点,在神经刺激方面已经得到广泛的有效验证。为了提高FMS的聚焦性,本文针对FMS用于人体部位的刺激展开了深入研究。

论文阐述了磁刺激过程中产生神经兴奋的电生理基础,介绍了神经元的结构以及其引起兴奋的机理,讲述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详细论述了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在不同边界条件下建立了磁刺激线圈感应电场分布数学模型,根据磁刺激线圈感应电场理论,对圆形线圈、8字形线圈、四圆形线圈和双8字线圈感应磁场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8字线圈聚焦性更好,更利于此次既兴奋点的定位。

毕设资料 篇4

(二)课题的选题意义 长期以来,西安市一直没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 进程加快,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 展的瓶颈。近几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工程的投入,仍不能适应 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需要。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与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 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和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

不相适应。建设地铁既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也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 求,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地铁建设作为西安市建国以后截止 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是一项长期任务,对于西 安市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洒金桥车站位于莲湖路与西北三路交叉口东侧,地势较平坦,现状场地为莲湖路沥 青路面,地面高程为 401.14~402.30m。地貌单元属皂河三级阶地。洒金桥车站及其附近无 大的地表水体,离洒金桥车站最近的地表水体为莲花池(为两个水池),莲花池(莲花池面 2

积约 12000m)距洒金桥车站东端约 360m,平均水深 1.6m,南侧水池水面高程 396.100m,北侧水池水面高程 396.800m。莲花池常年有水,平均水深 1.60m,湖底无防渗措施,湖底 渗水明显,莲湖公园定期向湖中注水。洒金桥车站场地基坑开挖降水后,莲花池湖水为地 表水体向基坑渗流,增加施工难度。所以,本文研究的课题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也 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更加熟练的掌握。(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是1963年1月10号在英国伦敦建成并通车的。它采用明挖法 施工,蒸汽机车牵引,线路长度约6.4km。1890年12约18号伦敦又建成了一条由电气机 车牵引的地下铁道并投入运营,他采用盾构法施工,线路长约5.2km。此后,按时间先 后排序为1892年美国芝加哥与匈牙利布达佩斯,1897年英国格拉斯哥,1898年美国波士 顿及奥地利维也纳,1900年法国巴黎,都先后建设了地下铁道。20世纪上半叶有柏林、纽约、东京、雅典、莫斯科等12座城市建造了地下铁道。从1863-1963年的100年间,世 界各国建有地铁的城市共计26座。从1964-1980的16年中又有33座城市建有地铁;从 1980-1985的五年中又有16座城市建有地铁。1985年全世界的地铁线路全长4767km,运 营总里程为3000多km。

我国地铁建设起步于1965年7月,在北京建设的地铁第一期工程,全长22.17km,1971年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环线16.1km也已通车,后又兴建西单至通县段。天津 地铁1970年动工,1980年通车;上海第一条14.57km的南北地铁一号线于1995年正式通 车。香港地铁始建于1975年,1980年MIS系统全部完工并运营。目前还有相当多的百万 以上人口的城市正修建或计划筹建地铁或快速轻轨交通。

主要参考耿永常,赵晓红.城市地下空间建筑.[M]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孙钧等.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B 任建喜.岩土工程测试技术.[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 施仲衡.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王梦恕.我国地铁施工方法综述与展望(J),地下空间.1998 年 6 月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2003)西安地铁 1 号线洒金桥地铁车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0 李围,何川.西部探矿工程.2004 第 7 期 刘鑫,刘建国.山西建筑.2007 第 32 期 李元海.隧道建设.1999 第 4 期 李方政.公路交通科技.2003 第 1 期 赵善同,陈志良.铁道标准设计.2009 第 9 期 王昌水.中国科技信息.2008 第 4 期 赵月.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 第 2 期 曹洋,刁志刚.铁道建筑.2006 第 1 期 张进联,李国强,杨玉娴,沈阿杏.施工技术.2007 第 1 期 刘双武,裴洪涛.山西建筑.2008 第 29 期 王文通,张项铎.预应力技术.2006 第 5 期 琚国全,漆泰岳,刘传利.铁道标准设计.2008 第 8 期 王炳华.广州建筑.2010 第 5 期 徐顺明.铁道勘察.2007 第 5 期 任志坚,齐飞.都市快轨交通.2005 第 4 期 赵永明.岩土钻凿工程.1997 第 6 期 孙斌,陶连金,张印涛.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 第 1 期 何海健,项彦勇,刘维宁,周书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第 4 期 曾国保.铁道工程学报.2009 第 2 期 高江.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 第 9 期 姚燕明,杨龙才等.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 第 1 期

二、主要研究(设计)内容、研究(设计)思路及工作方法或工作流程 主要研究(设计)内容、研究(设计)思路及工作方法或工作流程 在我国目前的地铁车站施工中,最常用的施工方法是明挖法、盖挖法和暗挖法,其中明挖法是各国地下铁道施工的首选方法,在地面交通和环境允许的地方通常采用明挖 法施工,明挖法是指挖开地面,由上向下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标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顺作 施工,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浅埋地铁车站和区间隧 道经常采用明挖法,明挖法施工属于深基坑工程技术。由于地铁工程一般位于建筑物密集 的城区,因此深基坑工程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基坑周围原状十的保护,防止地表沉降,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明挖法施工程序一般可以分为 4 大步:维护结构施工→内部土 方开挖→工程结构施工→管线恢复及覆土,明挖法具有施工作业面多、速度快、工期短、易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低等优点,但因对城市生活干扰大,应用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尤其是当地面交通和环境不允许时,只能采用盖挖法或新奥法。明挖法适用于浅埋车站、有宽阔的施工场地,可修建的空间比较大,如带有换乘站、地下商场、休息和娱乐场所及 停车库等的地下综合体车站,如上海地铁徐家汇站。明挖法的关键工序是:降低地下水位,边坡支护,土方开挖,结构施工及防水工程等。其中边坡支护是确保安全施工的关键技术。主要有:(1)放坡开挖技术 适用于地面开阔和地下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基坑应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随挖随刷边坡,必要时采用水泥粘土护坡。(2)型钢支护技术 一般使用单排工字钢或钢板桩,基坑较深时可采用双排桩,由拉杆或连梁连结共同受,也可采用多层钢横撑支护或单层、多层锚杆与型钢共同形成支护结构。(3)连续墙支护技术 一般采用钢丝绳和液压抓斗成槽,也可采用多头钻和切削轮式设备成槽。连续墙不仅 能承受较大载荷,同时具有隔水效果,适用于软土和松散含水地层。(4)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技术 一般有人工挖孔或机械钻孔两种方式。钻孔中灌注普通混凝土和水下混凝土成桩。支 护可采用双排桩加混凝土连梁,还可用桩加横撑或锚杆形成受力体系(5)土钉墙支护技术 在原位土体中用机械钻孔或洛阳铲人工成孔,加入较密间距排列的钢筋或钢管,外注 水泥砂浆或注浆,并喷射混凝土,使土体、钢筋、喷射混凝土板面结合成土钉支护体系。(6)锚杆(索)支护技术 在孔内放入钢筋或钢索后注浆,达到强度后与桩墙进行拉锚,并加预应力锚固后共同 受力,适用于高边坡及受载大的场所。(7)混凝土和钢结构支撑支护方法

依据设计计算在不同开挖位置上灌注混凝土内支撑体系和安装钢结构内支撑体系,与 灌注桩或连续墙形成一个框架支护体系,承受侧向土压力,内支撑体系在做结构时要拆除。适用于高层建筑物密集区和软弱淤泥地层。西安地区现有明挖基坑采取的支护方式: 西安地区现有基坑一般为建筑地下室基坑,深度普遍较小(为 5~9 米),排桩 加锚杆(锚索)支护在西安市地下工程的基坑支护工 程中应用非常普遍,实践中 的效果也比较好。基本技术思路是:(1)基坑围护结构方案。(2)地基与基础方案。(3)防水工程设计方案。(4)主体结构内力计算、截面设计。(5)附属工程设计(6)用CAD绘制方案设计平面图,结构断面设计图,基坑支护结构图等。

计(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第1-4周 毕业实习,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并完成开题答辩 第5-9周 车站设计,基坑内支撑计算等毕业论文相关计算 第10周 毕业论文中期答辩 第10-13周 地铁车站有关施工设计并进行英译 第14-15周 绘制方案设计平面图,结构断面设计图,基坑支护结构图等 第16周 提交毕业设计成果,预答辩 第17周 答辩

一、毕业设计题目来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胀和现代化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出行次数增 多以及汽车的普及,相应的城市交通量大大增加,由于道路资源的低效率分配利用以及市区 道路的结构性缺陷等原因,城市中道路的相对不足和机动车辆的飞速增加带来了交通阻塞、车速下降、事故频繁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解决城市的交通速度问题,不能仅仅把希望寄托在无休止的增加道路上,而轨道交通正是解决长期交通堵塞的较好方案. 地铁,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 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都市交通紧张状况最理想的交通方式. 中国城市地铁建 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在解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特别是交通需求方面的任务异常艰巨和 繁重.公共交通需求急剧上升,修建地铁和轻轨已是各大城市基础建设的必要内容,是现代 化大都市的标志,未来5~10年将是中国城市地铁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十一五”规划纲要 提出:”加快发展铁路运输.重点建设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煤运通道,初步形成快速 客运和煤炭运输网络.”这表明中国城市进入了地铁时代.

二、中国地铁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 进程也在逐步加快.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 增加,居民出行和物资交流的高度频繁,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伴随着我国城市现代 化、工业化进程,地铁这种动力大、不占用地面空间的交通运输设施,正在大中城市建设中 悄然兴起,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选择.早在20世纪8O年代中期,国家就推出在百 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逐步发展地铁交通的政策. 随后在80年代末,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再 次明确其在基本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地铁交通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污染少的优点,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青睐.新世纪开始,国家首次把发展地铁交通列入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发展纲 要,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在中华 大地上,许多大城市加快了地铁建设的步伐.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阻塞,京、沪、津、穗4 个特大城市不仅在续建地铁,而且要重新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蓝图,以利于城市新世纪的发 展和外延. 地下街的发展将日益完善,它将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包括多功能的、有交通、商业 及其他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 未来在大城市的中心区,将建设四通八达不 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它很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缩短了地铁与公共汽车 的换乘距离,同时把地铁车站与大型公共活动中心从地下道连接起来. 未来地下空间的发展 是高效地利用空间,将能源、物流、运输以及排污集中在地下进行处理,为城市的地上空间 预留了一片新鲜的天地.我国地下城的发展还不够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完整高效的地下 城将成为现实.

一、选题的依据、意义和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一)选题的依据 随着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全面实施,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 就,就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化而言,20 世纪末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 31%。可以预见: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在 21 世纪我国城市化进程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中 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尤其对于大中城市而言,外来人口大 量涌入,同时也将伴随着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地面交通阻塞等问题。地铁的 建造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倍受各大城市青睐,它不仅污染小、节约城市用地,而客运 量大、速度快,是大中城市解决城市交通矛盾的有效途径。世界上的第一条地铁于 1863 年在英国伦敦开通,我国地铁建设起步于 1965 年,地 铁作为一种特定的建筑类型和城市空间类型而言,同其它诸如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公 共建筑等建筑类型和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相比较,其发展历史还是较为短暂的,它的建 筑空间特征还没有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形式。理论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土建与设备系统的 发展上,对空间环境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大力倡导人性化设计的今天,地铁站内空间环境作为当前人们赖以生存交通的新 生活动场所,越来越倍受重视和关注。长期以来,在设计中往往按建筑类型去了解室内 环境的一般功能要求,很少深入探索使用者的心理、行为特点与需求。为使人和环境构 成一个共生的、完美的生态体系,而行为则是人与环境联系的纽带。也就决定了地铁站 内空间环境的设计,以研究地铁使用者的行为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断完善空间功能,创 造高效、安全、宜人交通空间的必要性。当前,地铁车站的内部空间环境设计更多地关注装饰材料的选用,照明设计,颜色 的配置等室内设计的手法运用。当今的地铁车站作为都市要素而存在,不仅仅是交通功 能的载体,也是人们交通活动的重要场所,其社会性越来越突出,地铁内部空间设计应 更加注重满足人们的行为需求,消除人在地下空间中的不良生理心理反应,注重安全,注重满足社会特殊人群的需求。鉴于以上因素,对于地铁站内行为空间的研究是必要的和具有现实普遍意义的。

(二)课题的选题意义

1、地铁安全可靠、速度快、省时、准时等优点,使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居民出行对地 铁的依赖性增强,这使得地铁车站的室内空间环境成为被关注的主题。研究如何消除和 减弱地铁站内空间环境对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消极影响,提高人们对于地铁的积极态 度,有利于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2、通过对行为空间理论的研究和对地铁站内空间环境现状的考察以及对影响地铁站 内行为空间设计的因素分析,归纳总结出地铁站内行为空间设计的方法和原则,提高及 完善铁车站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为地铁使用者创造宜人交通空间。

3、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对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 导意义和作用,借此丰富行为空间理论内容,使地铁站内空间设计真正从地铁乘客的使 用行为出发,形成地铁站内行为空间设计方法,有利于为大众营造和谐城市生活环境。

(三)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1、本课题的理论价值 ⑴建立需求层次模式:可以使用层次,便于使用层次,乐于使用层次,调查地铁使 用者在站内空间的行为实态,寻找使用者需求,对地铁使用者需求有较深的了解。⑵研究地铁站内使用空间环境,积极发挥空间对地铁使用者某些行为的促进作用,提高对地铁室内行为空间的更深认识。⑶以地铁站内环境为特定场所的行为空间研究,丰富行为空间论的内容,有利于行 为空间论的推广普及和应用。⑷探索地铁站内行为空间设计方法,并以期建构有效的公共交通空间设计体系。

2、本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 ⑴地铁的建造在我国起步较晚,从目前国内现有的资料来看,有关地铁站内空间环 境的设计理论资料相对匮乏,国内地铁的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建筑结构的可行性,与人们接触更密切的室内空间环境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设计者往往单方面注重这一新 生建筑类型的一般功能要求,所以对探索地铁使用者的空间行为特点有待深入研究。⑵地铁室内空间中使用者的行为现象是多元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仅仅关注这 些行为和现象只会迷惑于其表面,重要的是要深究这些行为和现象背后的使用者的需求,以行为空间论为理论支撑,深入研究使用者的心理、行为特点与要求,作为设计的出发 点和归宿,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地铁室内空间设计,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⑶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造地铁成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的有效举措,不断完善地铁站内行为空间环境面临着迫切需求。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行为—空间理论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也就是当时所谓的环境──行为研 究,主要是针对于对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批判而建立起来的。这一理论首先在西欧和北美 得到发展,这是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如社会工业生产的发展,哲学及自然 科学、尤其是与环境──行为研究密切相关的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与 进步。目前已成为建筑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领域。

1、国外行为空间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兴起 20 世纪 60 年代,由于建筑师感到现代社会中设计决策的复杂性成为一个难题摆在 自己面前,于是开始认识到环境──行为研究可能在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建筑师兼 人类学家 A.拉普卜特(AmosRapoport)为先驱首先进行研究,继而越来越多的建筑学者投 入了这一研究领域,使这一研究由可能转化为肯定。⑴环境──行为课程的开设 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美国一些大学相继在本科及研究生中开设了环境──行为课 程。最早的环境──行为课是上世纪 60 年代初由斯蒂(David Stea)、斯塔德(Raymond Studer)、普罗尚斯基(Harold Proshansky)和伊特尔森(William Ittelson)分别在布朗 大学(Brown University)、罗得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布鲁克 林学院(Brooklyn College)和纽约市立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开设的。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伯克利(Berkeley)的加州大学首开硕士选修课;稍后在犹他州大学(Univ.of Utah)首设博士学位。⑵环境心理学名词的正式启用 正式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的环境心理学虽然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迄今仅四 十多年历史。但其早期研究可追溯到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代表人物是勒温(K.Lewin)和布龙斯维克(E.Brunswik).勒温的场理论是第一个考虑物质环境的心理学理论,他称之 为心理生态学。布龙斯维克先是集中于环境知觉的研究,后来提出要详细地分析物质环 境影响行为的方式,并于 1934 年开始使用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 Psychology)这一 术语。⑶行为场所理论 勒温的两个学生巴克(R.Barker)和赖特(H.Wright)继续从事心理生态学的工作(后 改称生态心理学)。1947 年他们在美国的堪萨斯领导了一个研究小组,研究行为环境(behavior setting)问题。巴克等是在环境心理学正式出现之前较系统地说明生态环境 及其对人类行为影响的第一批学者。生态心理学家巴克(Barker)致力于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提出将具有明确的 时间、空间位置、特定的事物以及行为方式的复合体作为环境的基本单位予以研究。他

不象有的人忽略外界环境作用,仅用人格理论来解释人的行为,而是寻找连结这二者之 关系的最小单位。但很快就发现了超过个体的行为的更大单位。他们发现群体实际上是 年复一年地表现出基本不变的行为方式,尽管群体中所包括的人一直在发生着变化。⑷戏剧舞台的概念 拉普卜特(Rapoport)针对巴克的行为场所理论中对物理环境的分析的不足进行了补 充,他建议将行为场所的概念与戏剧舞台的概念结合起来,以强调在空间物质方面的特 征。认为行为场所是某些特定行为发生之处,具有空间上的边界,这些边界提醒人们,他们正在进入一个特定的地方。一旦进入,该场所就会提供相宜行为的线索,这种行为 就取决于所提供的这些线索是否被注意,是否被理解,或者是否打算违背这些线索。总 之,是取决于文化上对这些线索的性质和相宜行为的一致。此 外,在 学 术 团 体 方 面,1968 年 6 月 在 美 国 成 立 了 “ 环 境 设 计 研 究 协 会 ”(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 Association),并于次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创刊了 《环境与行为》(Environment and Behavior)杂志。今天,环境──行为研究已在国际 上受到重视,英国、德国、斯堪的那维亚、土耳其、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都为这一新兴 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1972 年普鲁特──伊戈尔住宅群被炸事件似乎为建筑界正在增长的对环境──行为 研究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实证: “在研究了这一情况的人们中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设 计者对于住在这个工程中的低收入居民的需要、爱好和生活方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建筑界对环境──行为研究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和加强。

2、国外行为空间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现状 2005 年,由交通研究世界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Society)组织的“交通研究前沿:社会与空间交互”专题研讨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 开,会议以社会与空间的交互作为当前交通研究的新焦点,并就其对于出行行为的影响 以及这种关系对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发展的启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007 年第 86 届美国科学院交通研究会学术年会(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 TRB)上,柴彥威所参与发表和讨论的“活动与时间利用分析最新重要研究”分 会场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基于活动分析法的行为研究及其交通规划应用发展成为 重要议题。[美]克莱尔·库伯·马克思与[美]卡洛林·弗朗西斯《人性场所》(2001.10)指出,一个公共场所应尽量做到能够明确的传达该场所可以被使用,该场所是为了让人 使用的信息、配置各类设施以满足最有可能合最引人的活动需求、尽量满足最有可能使 用该场所的群体的需求、设计中对于社会环境要求应给以相同的关注等。[英]布莱恩·劳森《空间的语言》(2003.12)指出,建筑为我们组织和建造了空 间,其内部空间和围合空间的物体能够以它们使用这种空间语言的方式来激发或禁止我 们的行为。我们常常需要空间告诉我们如何行动,相当多的建筑批评都因为忽略了我们

称之为空间中人文方面的内容而使空间平衡受伤。[日]高桥鹰志+EBS 组《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2006.9)指出,从我们身边向外 扩大的各种空间尺度标准开始,是对包括时间、信息维度在内的环境与行为相互作用所 产生的空间设计进行的一个尝试。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80 年代初才从欧美及日本等国引入有关的理论和 方法,并引起专业人员的兴趣和关注。80 年代以来,我国一些院校,科研部门的学者开 始涉足这一研究工作,并以不同形式进入课堂。

1、国内行为空间理论研究与实践 1982 年在哈尔滨建工学院第一次以讲座形式为建筑系硕士生开设,现已成为许多建 筑院系的正式学位课程。1993 年 7 月,我国首次在吉林市举办“建筑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1996 年 8 月 13~15 日,又在大连召开了第二届研讨会,这次会议宣布:中国建筑文化艺术协会环境 艺术委员会建筑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使民间自发的学科研究组织转变为 得到国家承认的学术团体。这是我国在环境──行为研究领域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但与 发达国家相比,还只能算刚刚起步。2008 年 12 月,第四届中国人文地理学沙龙——基于个体行为的城市地理学研究范 式在北京召开,就基于个体行为的城市地理学研究范式、基于活动分析法的人类空间行 为研究、行为地理学研究最新进展等做了重要汇报。继 2007 年在香港浸会大学召开第一次会议,2008 年在全国地理年会上召开第二次 会议,2009 年 1 月 10-11 日,“第三次空间与行为研究会”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院举办。会议就空间与行为、行为空间、住房与迁居、认知空间与规划等四个主题分 别作了精彩报告,成果丰盛。

2、国内行为空间理论研究及设计应用研究现状 徐从淮《论空间行为的文化差异》《建筑学报》1996.12)(,指出我们过去对建筑的 研究,较多地停留在外在形象的层面,对其深层文化意义涉及甚少。建筑是人的行为发 生的场所,在相当程度上是对人的心理及行为的物质阐释。研究人的空间行为可以从较 深层面上创造心物结合的建筑空间。徐从淮《行为空间论》(2005.8),国内首篇研究行为与空间的博士论文,系统、深入 地探讨了人的行为与空间的交互作用。指出应把人的行为作为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应 从行为出发,把“人的因素”置于空间环境设计的首位,即把人的行为作为设计的依据 和出发点,创造适应人的行为的空间环境。吴陈欣《地铁空间的标识导向系统的信息传播》(2006.12)中指出,在地铁空间人 们要想行动自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完善的、人性化的标识导向系统。标识导向系 统意在提供信息,以此指引人的行动,所以严格地说,信息针对的是人的行为,而不是

人,所以应该把人的行为摆在一个中心位置来研究,建立一套有效应对环境的标识导向 系统,来引导人们在地铁空间里的行动具有现实可行性。孔键《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研究》(2007.9),指出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入手,以环境行为学、社会学、地下建筑学为理论依据,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心理、认知规律等 方面的问题,分析地铁车站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的本质和内涵,设计注重营造健康 心理和生理环境,倡导“人性化”设计。论文的主体研究部分,主要是从生理和心理两 个角度,对地铁车站空间环境相应的设计要素进行了梳理和定位。为今后的地铁站内行 为空间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柴彥威,沈洁《基于活动分析法的人类空间行为研究》(2007.12),指出居民日常 活动空间和城市日常活动系统是人类空间行为研究中的重要內容,直接反映行为空间形 成机制、分布特征及其与实体空间的相互关系,並为城市社会生活及其空间体系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微观视角。周丽霞《论地铁空间设计的人文关怀》《装饰》2007 年 03 期)指出从人的行为模(式、空间的环境行为需求及交通空间特点的角度对地铁换乘空间进行探讨,并关注人在 地铁换乘停留时的空间体验,强调地铁的人文关怀,以期对地铁交通空间的合理发展提 供一定的学术研究参考。刘煜《边缘空间与行为关系》(《山西建筑》2009 年 28 期)主要探讨了边缘空间与 行为的关系,主要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空间进行了研究,就如何通过空间设计规范人们 的行为进行了探讨,以完善建筑空间设计,充分发挥空间的作用。建筑和城市的空间被视 作一种容器,一种可容纳、分割、结构、促进、提高甚至褒扬人类空间行为的容器。

三、课题研究拟采取的方法:

根据当前地铁站内行为空间研究的需要,本研究以地铁站内空间环境和行为空间理 论的概念为基础,以研究地铁使用者行为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断完善地铁站内空间环境 进行阐述,对形成地铁站内行为空间设计方法可行性的潜在诱因进行剖析,从而揭示地 铁站内空间环境这一特定行为空间场所设计的内在规律性。拟采取研究方法如下:

1、理论研究方法: 收集整理关于行为空间理论和地铁站内空间环境设计的文献资料和其他间接资料: 学术著作、学位论文、期刊、杂志、新闻等信息数据,通过对行为空间理论和地铁站内 空间环境设计资料的收集、整理、阅读、选择、提炼、总结,为后期的研究与论文撰写 做好准备。

2、实态调查法: 对上海、北京的地铁站内环境展开了调查,在现场直接观察乘客的行为与心理,用 照相机加以纪录,并以使用者的角度对地铁室内环境进行感受,结合行为空间理论进行 分析。

3、系统研究方法: 对地铁乘客进入车站、检票进站、进入外层站台、到达候车站台、上车、乘坐、下 车、离开候车站台等行为环节进行分层次、分类型的系统化分析,研究地铁站内空间环 境的特殊性,得出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认识。为特定行为空间场所的研究提供依据。

4、归纳研究方法: 通过对地铁乘客使用行为环节做分析,找寻各色行为背后的使用者需求,比较、归 纳分析,建立需求层次模型,进行分类研究。为促成地铁站内行为空间的设计方法做好 准备。

5、比较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国内外地铁站内空间环境状况,通过差异化特征探索地铁站内行为空间设 计方法内在规律。

6、统筹研究方法: 在研究地铁站内行为空间时,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地铁使用行为需求与空间环境 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从这些联系中,全面整体的了解地铁站内行为空间特点,不断完 善空间功能,为地铁使用者创造高效、安全、宜人交通空间的,促使地铁站内行为空间 设计方法的形成。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以及解决的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难点:

1、对地铁站内空间环境和行为空间理论进行科学界定,明确对当前地铁站内行为空 间研究的具体范围、客体对象是正确研究的根本。

2、对目前我国几个主要城市己经开通地铁得站内行为空间研究的的相关理论、图书、报道、信息等的全面调查、收集和整理,是最重要的难题。

3、关于地铁站内行为空间研究尚不完善,需要亲临现场获取信息资料,之后要进行 细致的整理、比较、分类工作,提出在现有设计的基础上如何完善的方法。

4、要对地铁站内空间环境和行为空间理论要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缩小研究范围,细化研究对象是本课题的研究难度之一。

5、对行为空间理论的正确理解是研究当前国内地铁站内行为空间设计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广行为空间论的重要前提。

(二)课题的解决方法:

1、收集整理关于地铁车站内空间环境和行为空间理论的文献资料:学位论文、学术 著作、期刊、新闻、杂志、图书、图解等,通过对地铁站内空间环境和行为空间理论的 收集、整理、阅读、选择、提炼、总结,为后期的研究与论文撰写做好准备。

2、对地铁站内空间中乘客的使用行为、使用环境、使用时间等进行合理界定并实地 调查和研究,结合行为空间论进行分析研究。

3、对乘客进入车站、检票进站、进入外层站台、到达候车站台、上车、乘坐、下车 等行为流程进行整合分类,揭示行为背后需求动机,如安全需求、导向需求、舒适性需 求等,既而建立地铁使用者需求层次模型。

4、以行为空间理论和与地铁使用者的行为活动为出发点,对地铁使用者的心理和行 为,特别是对地铁使用者的的室内行为实态和需求信息进行收集整合,总结出地铁使用 者对室内行为空间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归纳,揭示人与空间环境之间固有的“能动性的 交替关系”。

上一篇:破产申请的每个途径下一篇:我的篮球梦想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