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吧

2024-05-10

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吧(共11篇)

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吧 篇1

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吧

梁才实验幼儿园 小一班 王芹芹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的环境呢?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瑞吉欧理论中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因为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并能引起幼儿的行为与活动,从而改变幼儿的认识与理解,而幼儿也正是在这种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了各方面的能力和发展;也就是说,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因此,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相互结合、互动、对话,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一、让环境创设中的墙饰“说话”

有人说:“当你走进一所幼儿园,不用介绍,也无须交谈,只要留意整个环境,你能‘阅读’其中蕴含着的教育信息和课程的价值取向。”的确《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的个体,他们是活动的主人,他们更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是他们赋予了幼儿园环境以生命。

二、把幼儿园的环境“归还”给幼儿

环境是幼儿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幼儿的生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在今天,人们把一直所重视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被誉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所以,作为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适宜而适度的环境,把原本应该属于幼儿的“环境”“归还”给孩子们。

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把环境给予幼儿:

一是幼儿园的墙面环境应体现幼儿园特色,让孩子走进幼儿园就似乎走进了童话王国; 二是创设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活动区角,并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更新区角的材料,让孩子们手头既有东西玩、又有意愿和目的去玩;

三是充实和丰富家长园地的内容,关注孩子们的动向和家长们的需求,让家长园地真正成为家园共育的“好平台”、“好助手”;最后就是在满足孩子们的物质环境需求的同时,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和平等的精神环境,让孩子们在幼儿园敢于表达、愿意参与,与成人和同伴能和谐有好的相处。

三、墙面环境创设的动态化

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一直成为幼儿在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不同的时期,班级墙面环境创设随着教师观念的不断转变悄然地变化着。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不象以前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今,墙面环境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幼儿园的墙面布置班与班之间在内容上、在空间的安排上更加突出班级幼儿自身发展的个性化。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充分调动各种环境力量促进儿童发展。”陈鹤琴先生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

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儿童的需要,是他们切身关心的事。环境的布置只有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才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认识,也更加爱护。所以,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吧!

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吧 篇2

关键词:幼儿,环境,观察,生成

可能许多老师和我有过相同的感受, 人们在听说了我们的职业后常会羡慕地说:“和小朋友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多好呀!”相信我们失落的心情是一样的, 因为幼儿教师琐碎的工作是不能用轻松来下定义的。失落带给我们思考:“我们的付出与小朋友的获得是否等价?我们繁忙地工作值得吗?”当我们辛苦地将墙壁布置得漂漂亮亮时, 却发现辛勤的汗水只是起到挂历的效果;当我们告诉小朋友祖国如何地产丰富时, 小朋友会因我们枯燥的演说而东张西望。老师很像主人, 把幼儿园这个家打扮得舒适、漂亮, 但孩子更像一位客人, 老师抱怨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做事没有创造性, 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如果我们反问自己就可以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能否让他们明白, 他们应该为自己生活的环境付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让他们成为环境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成为环境的主人?随着思路的逐渐清晰, 我们意识到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环境就是大课堂, 它是看不见的老师, 而我们应该做的, 是应该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花园”的主人, 班级的主人, 自己的主人。带着想法和思考, 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实践, 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在此与老师共勉。

一、从观察环境到生成环境

观察是环境生成的前提, 而环境应是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中产生的, 不是由老师强加给孩子, 或是无原由地凭空而来的。因此平时我们对幼儿活动时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观察记载, 幼儿活动区域的创设就是在这星星点点的发现中产生的。一个星期四的下午, 几位晚来接的小朋友把椅子排成一长排, 诚诚小朋友拿着小圈, 嘴巴里直叫:“嘟嘟……快上车, 火车就要开了!”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 我也心中一动。第二天的区角活动多了一个“小火车”游戏, 果然有小朋友不仅报出了上海、北京, 而且说出了香港、广州等地名。我借此机会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城市的名称及地方特色, 并结合科学认读为幼儿提供了全国各地的名称字卡, 幼儿也在活动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意。他们把字卡按顺序排列在椅子上, 到站时乘客说“上海”去, 他们就会把乘客带到有“上海”字样的椅子旁, 到站时还会说:“上海到站, 请下车!”随着游戏的不断开展, 我们又为幼儿提供了1—10的数字卡, 在“乘客”上车时他们会按顺序给乘客相应的票据……小朋友通过游戏的不断发展, 在语言、计算、情感、责任心、与人交往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诸如这样从观察中产生的活动还有语言角的“故事大王”。它是来源于小朋友的一次小制作活动后, 有两位幼儿拿着制作的“飞机”和“汽车”在自编自讲故事, 我灵机一动, 把小朋友叫到我面前说:“想不想听老师讲个《大嘴巴狼的故事》?”我就边说边演示手中的教具, 绘声绘色地给幼儿讲了起来……第二天语言角便多了一个“故事大王”, 许多小朋友都喜欢这种既可玩又可自由讲述的语言活动, 他们表达的愿望更浓了。又如在数学区提供的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珠子、火柴棒、豆子、七巧板、会变的盒子等, 都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 或是主题的安排而有层次地提供和投放的。从观察到游戏的不断递进, 我们从中发现了来自于幼儿无穷的创造力, 因此我们可以毋庸质疑地认为, 以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为起点, 挖掘和不断深化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把教育要求渗透其中, 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 孩子“学得快乐”。

二、从划一的环境到自主的环境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自主活动和交往的空间, 我园在一日活动的时间与内容的安排上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在早晨8:35—9:00这一时间段将区域游戏活动和区域学习活动相互渗透, 以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交流, 社会性、自律性、创造性等为目标, 结合各班特色给幼儿以最大程度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班既保留了幼儿百玩不厌“娃娃家”、“爱心医院”、“小菜场”、“小小建筑师”等传统游戏, 又不断地增添和改进了一些既有趣味性, 又有一定学习价值的“小书屋”、“故事角”、“智慧乐园”、“糖果店”、“你会拼吗?”、“西饼屋”、“小画家”、“动物世界”等活动内容。游戏是幼儿自选的, 活动材料是幼儿自己拿放的, 游戏的场地是在游戏的不断更新中逐渐行成的, 所以幼儿对每一种材料及游戏的地点都十分熟悉, 幼儿越来越像小主人了。有时我们也会把一些带有新的知识点的材料逐渐投放, 并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引起幼儿注意, 让孩子在和材料的操作、探究、互动中达到发展的目的。比如说, “西饼屋”中投放的半成品材料;在“智慧乐园”中提供的字卡;“小菜场”的蔬菜……可以说所有活动的产生和延续都是小朋友和老师共同参与的一种过程。由于是他们自主的活动, 因此游戏中幼儿井然有序、活而不乱;由于考虑了他们的个人需要, 环境之间互不干扰, 因此幼儿个性得到了发展, 幼儿活动的专注和投入程度、学习习惯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也得到一个启示:空间是有限的, 创意是无限的;教室是固定的, 内容是流动的;两个人的力量是单一的, 但“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从固定的环境到流动的环境

环境是幼儿学习的折射和反馈, 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流程的一个窗口。而这个窗口应该展示些什么呢?一天, 飞飞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小乌龟, 好多小朋友都围了上去, 议论纷纷, 这个说:“小乌龟会游泳的呀!”那个问:“小乌龟吃什么呢?”孩子们对动物很感兴趣的, 从水里游的, 到地上走的, 再到天上飞的, 孩子们都能说出很多。为了满足孩子们这方面的兴趣, 生成了“可爱的动物”这个主题, 我发动家长利用休息天带幼儿去动物园、马戏团观察动物, 给动物拍照、画画, 装饰我们的主题墙,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动物。

四、从单一的环境到整合的环境

一个好的环境应该对幼儿有一定的良性刺激作用, 孩子在环境中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所以我们改变了环境中互不联系的状况, 结合活动环境的内容成为有机的整体。在语言活动“谁偷吃了我的蛋”之前, 我们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 让幼儿了解一些蛋生的动物和它们的生活习性。同时我们又开展了主题绘画“谁会生蛋”, 并在识字角提供了字卡。由于有了感性的认识, 幼儿的认读变得轻松、愉快。家长从环境中了解了孩子的现状, 孩子也在与这种整合、有序的环境交互作用下, 获得了观察、记忆、表达、分析、判断等能力的不断发展。

五、从局部环境到宏观环境

说到环境, 我们首先想到幼儿园甚至班级, 其实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就是“大”环境, 其中有着丰富的教育信息和资源, 这些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的。我带着孩子们走到了户外, 去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高楼大厦、生活现象及一物一景都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回来后, 从他们的一幅幅画中我读懂了他们内心的语言, 生活就是课堂。幼儿的问题随着外出的次数而增加, 如“棕榈树的叶子为什么像扇子呢?”、“消防车为什么是红色的?”、“柳树姑娘辫子长长……”孩子兴奋的神情深深地触动了我, 社会中有多么丰富的教育资源, 拓宽孩子的视野就是为他们创设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育环境。

平时除了让幼儿了解身边事外, 我们认为应该让孩子有放眼世界的眼界和意识。因此“小小简报大世界”成了我们家园共建的窗口和桥梁, “冰岛火山灰爆发了”、“上海世博会”、“南非世界杯”等都成了孩子们在“好问一刻钟”的共同关注的话题。家长的参与激活了幼儿的求知欲, 他们会告诉你谁是世界一流的球队, 有的还会在地球仪上准确无误地指出巴西的位置……

六、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环境

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 篇3

一、帮助孩子识别情绪

每个人遇到不同的事情,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孩子也是如此。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要让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一个人能否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但一直以来这一能力却总是被家长和老师忽视,甚至认为总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件很不好的事情,尤其是负面情绪。比如作为老师,我们常常会遇到孩子之间闹矛盾的情况。有的孩子对此会表现出异常愤怒,出现摔玩具、踢桌子等过激行为;有的孩子则会感觉很伤心,一个人默默坐在那半天不吭声。我们在帮孩子解决问题之前,首先就要让孩子梳理自己的情绪。

一次桌面游戏时,洋洋正在认真地搭积木,一会儿就做出了一个“望远镜”,旁边的小辉一看,马上也喜欢上了这个“望远镜”,急着拿过来看一眼,由于用力过猛,“望远镜”一下散了架。洋洋一看自己的宝贝坏了,急了,去推小辉,这样两个孩子就开始撕打。直到我把他们俩叫过来,两人依旧不依不饶,洋洋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而小辉却气呼呼的。对于这种情况,老师是这样帮两个孩子识别情绪的。

老师:洋洋,你现在感觉如何?

洋洋:(低头不语,眼泪汪汪的)

老师:小辉,你心里在想什么?

小辉:洋洋他打我。

老师:洋洋,刚才小辉没经过你的同意就动了你的玩具,而且把你的玩具弄坏了,你感到又急又伤心,对吗?

老师:小辉,洋洋遇到问题时没有采用很好的方法,推了你,你感到很生气,是不是?

孩子们遇到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多数孩子会表现出很难受,但说不出来具体是什么感觉。所以,让孩子从小认识其中各种情绪,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表达出来是情绪管理能力关键的一步。我们帮孩子梳理识别情绪,让孩子知道,遇到问题有情绪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产生情绪的时候。同时,成人的这种引导,会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分类,能知道“原来这种感觉叫生气” “我这么不舒服,原来是叫伤心”,以后遇到类似的情绪时就知道如何表述了。让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有效情绪管理的重要一步。

二、倾听孩子分享情绪

当孩子产生不良情绪时,成人要耐心去倾听,并肯定孩子的感受。在倾听的过程中,要与孩子的情绪保持一致,可多关注孩子的肢体语言、脸部表情。当孩子流露不良情绪时,成人就要积极回应,让孩子感觉到大人是在耐心倾听。如果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采取沉默的态度,大人就要启发孩子说出心中的感受。如当孩子很伤心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安慰:“你感到很伤心,是吗?说出来让我听听。”这样,孩子就感到自己的情绪得到了别人的理解。

三、引导孩子处理情绪

1.允许孩子适度发泄情绪。

三四岁的孩子,也有生气、扔东西、打人、大哭大闹的时候。可是,大人们会埋怨他不乖,一顶顶大帽子不问情由地扣下来,这对语言能力缺乏的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孩子是自己情绪的主人,除了快乐,满足的积极情绪,当然也会有种种不良情绪,如任性、愤怒、不友好等。你也许不赞成,但必须承认,孩子有按自己的意愿表达情绪的权利。

“伤心”“生气”都是孩子感情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元素”之一,大人要把孩子的情绪宣泄简单地视为“有意破坏”,更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孩子,不要剥夺孩子自我心理调节的权利,若他们把怨气积存在心里,紧张和焦虑情绪就会不断增加。大原则是,在不致伤害到孩子自己或别人的前提下,让他生气好了,那是被允许的———就像成人自己,也经常以生气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样,哭也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在他不开心的时候,允许他哭泣,有助于发泄内心的消极情绪。适当的情绪发泄是有效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之一。

2.引导孩子释放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也不必要完全避免不愉快情绪产生,也是没有必要的,关键是要帮助孩子通过适当的途径来释放它。

(1)动手游戏

利用孩子情绪易变的特点,把他的注意力从不愉快的情绪转移到别的事物上来。孩子发脾气、伤心时可以给他玩一些需要动手的玩具,例如搭积木、拼图、串珠等,也可以和他一起看图画书,巧妙转移他的情绪。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在安慰孩子的同时,尽可能分散他的注意力,暂时转移不愉快情绪。

(2)亲子游戏

有些孩子可能一时还不能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家长在倾听分享的同时,要积极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孩子。我们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轻松的小游戏,如我们可以对孩子说:“爸爸知道你这会儿还很生气,不要紧,我们出去打会儿球放松一下吧!”“让我们来石头剪子布吧,赢的人就对着箱子喊一声,把不开心都装进箱子里!”

(3)自编故事

小女孩菲菲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喜欢上学,喜欢老师。但因为上课时总是和小伙伴讲话,一天,老师把她的鞋子扔进垃圾桶里,菲菲的情绪变得异常低落,再也不愿意去上学了。在这件事情上老师的做法显然是欠妥当的,但孩子的家长不能为了安慰孩子就直接否定老师,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菲菲的妈妈就自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拯救了孩子受伤的心灵:

在兔子学校里,兔子老师那么爱她的孩子们。一天,兔子老师在讲故事,但是小白兔已经听过这个故事了,就偷偷溜出去玩。她在后院发现了一个大萝卜,就大声喊她的伙伴出来看,没人听兔子老师讲故事了,老师真伤心,怎么办呢,她就把小白兔的鞋子藏了起来,这样她就不会乱跑了。在故事中,孩子仿佛置身其中,她也明白了是自己有错在先,老师还是爱她的,小小的故事马上缓解了孩子心中的疙瘩。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挫折痛苦是在所难免的,不愉快的情绪会不时找上他们,关键是如何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作为成人,我们应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这样一种能力,面对积极情绪积极体验、控制有度,对待消极情绪能积极应对、正确释放,让孩子真正成为情绪的主人。

引导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篇4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让人操心。不少老师也感觉到,孩子学习的依赖性特别强,从收拾书包到做作业,处处透着家长的影子。与此同时,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如果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会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形成,严重的还可能引起厌学情绪,家长应该引起关注。

问题:学习依赖性强

镜头一:幼儿园里,老师指导小朋友做玩沙子的游戏。老师一声令下,宣布游戏到此结束,让大家到自来水龙头前去洗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涌向水池。当好多孩子都洗完了手时,小志还蹲在水龙头旁边。他正在那等着,看谁来给他拧开水龙头。

原来,平时在家里,总是有人给小志拧开水龙头,再给他洗好手、擦干。因此,他在幼儿园也理所当然地期待着有人给他这样做。

镜头二:读初中的丽莉,成绩在班里较落后,在课堂上她从不举手发言和提问。回家做作业的时候,一遇到问题,她就打电话跟同学讨论,或者上网去搜索答案。

成绩较落后却从不向老师提问,这样的结果会使问题越积越多,成绩就越落后,不能及时弥补自身学习的弱势。而遇到问题不思考就搜索答案,显然有偷懒的嫌疑,亟须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镜头三:豆豆正在写作业,突然他眉头一皱,侧着头大喊:“这道题怎么做啊?”接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闻声立刻拥了过去,运用“集体智慧”帮助豆豆解决了那个问题。过了一会儿,豆豆又大叫着说:“快来啊,你们看看我计算的对不对啊?”于是,全家人又蜂拥了上去。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的独苗,平日里,家人都围着他们转,在学习上,他们一遇到难题,家长便上阵解围。结果孩子自己解决学习问题、考虑学习难题的机会却没有了。

不善自主学习的表现

在生活中依赖性太强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也必定缺乏自主性,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常见的表现主要有三种:

一、对学习缺乏兴趣,反感学习,总是想方设法地逃避学习。这类孩子厌学,在课堂上,他们听讲不认真,平时厌倦做作业,简直把学习当作累赘。

二、把学习当作应付任务。这类孩子一般是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才进行学习。可是上课时,他们极易走神,小动作不断;做作业时,他们往往投机取巧,拖拖拉拉,能混则混,应付交差,能少做一题,决不多做半题,甚至上网查询、打电话问同学,或直接抄答案,有的甚至专门花钱雇人做作业。

三、学习不得法,畏难情绪严重。这类孩子还算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在课堂听讲和作业完成方面,态度比较认真,但他们的学习方法比较死板,做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学习中的难题,他们往往想法子绕开,不会主动去弄清缘由。

家长要引导孩子“我要学”

平日里,有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让人操心。可是,家长却很少意识到责任其实就在自己身上。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正是家长过度的爱,剥夺了孩子尝试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孩子在学习上变得容易依赖别人、缺乏主动性。

一方面,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的独苗,平日里,家人都围着他们转,在学习上,他们一遇到难题,家长便上阵解围。由于家长的溺爱,孩子便时常身处被动的应付状态之中,从来就不敢主动地去干点什么。而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少老师不得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孩子的学习也因此处于被动状态。

另一方面,很多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四处奔波着参加各种培优班、补习班。本来,玩是孩子的天性,当这些孩子被剥夺了玩的权利,只能学习时,学习还有何兴趣可言?何况,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家长的眼睛总盯在金字塔的塔尖上,而塔尖上又能容下几人?于是,没完没了的批评和指责便扑向孩子,孩子很难得到家长的肯定,自然也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就这样,孩子的自主学习动力源泉渐渐地消失了。

如果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会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形成,严重的.还可能引起厌学情绪,家长对此应该引起重视和反省。

授子以渔终身受益

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功是每个做父母的最大愿望。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授子以鱼”不如“授子以渔”,如果孩子拥有自主学习和思维的能力,学习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也就拥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1.做孩子的好榜样。要孩子对学习发生兴趣,首先要让他知道父母很喜欢学习。并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认真复习和预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本领。

2.和孩子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最好交由孩子制定,家长进行参谋。制定的学习计划要具体,越详尽越好,要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要控制进度,并配上相应的监督措施。当孩子能够坚持按照计划行事,并成为习惯后,孩子就打开了自主学习的大门。

3.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指导其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4.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

5.让孩子选择合适的竞争对手,开展学习竞赛,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主动性。

6.帮助孩子选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引导孩子学会审题、学会筛选题干中的有用信息,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7.及时发现孩子学习的进步并及时表扬。

让学生做复习的主人 篇5

让学生做复习的主人

湖北省安陆市实验小学 宋继霞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再次学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要有所成就,必须经常复习。

要把老师传授的知识牢固地保存在大脑里,变成自己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复习。因为经过学习,知识在大脑里形成了一定的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大脑皮层里留下的“痕迹”是不牢固的,还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果不经过反复的、有效的刺激来强化,就会慢慢“消退”,产生遗忘。

复习的意义还在于,不但能拾遗补缺,还能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通过复习,系统地整理已学过的知识,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其成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的部分,最后达到开阔思路,扩展知识领域,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创造条件。

怎样才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传统的复习方法是老师制定复习计划,然后引导学生步步地走下去,直到把全部课文跑遍,最后讲一些学生常见、没见的题型。老师的任务是完成了,可是学生的任务却不好说,学生心里没有数,不知道自己复习得怎么样。老师是“看学生的造化”,学生是“哈巴吃汤圆”。这种复习方法有以下弊端:一、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二、老师是广播,学生是录音机;三、老师是饲养员,学生是鸭子。造成了学生学习不主动,思想涣散,心理浮躁的不良后果。为此,我让学生自定复习计划的方法,老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复习中来,使他们知道自己该怎样复习,通过对自己薄弱环节的研究,采取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一、 查遗补缺,溯根求源

要想复习有成效,必须知道自己在知识方面的遗漏、缺陷之所在,这样复习起来也好有所侧重。我让学生先找出自己知识的问题所在,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还可以请教家长,或者四方共同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班高欣荻同学对于修辞手法知识总是掌握不牢,我就帮她分析原因,原来她不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不明白怎么运用修辞手法。于是,我就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和她共同讨论,让她知道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如比喻要有本体和喻体,拟人要把物体当人写,夸张要比现实要大或小等;对于这类题型有些什么解题技巧,掌握了这些,她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类知识进行重点复习,自己找一些修辞手法的题目来做,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帮助找一些相似的题来做。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高欣荻对修辞手法加深了理解,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二、对症下药,定出科学的复习计划

找出了自己的知识缺陷和遗漏,查出了其中的原因,就要针对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制定复习计划,确定每天重点复习什么,怎样复习等。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抓住自己薄弱的地方狠下功夫,或让其他同学协助复习等。一天,方秋同学听写的成绩很不理想,于是,我就让徐贝同学教她理解性地记一些难记的词语。通过两人的共同努力,现在方秋同学每次听写都在90分以上,从而突破了字词关。期末复习,方秋通过同学的帮助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使她以前的.难点迎刃而解。

三、群策群力,为复习献计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做事要扬长避短,所以复习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擅长的方面来为班级复习出一份力。如张俊伟擅长关联词方面的知识,就教关联词的复习方法;童小梦擅长字词方面的技巧,就教大家一些记忆字词的方法;王浩擅长阅读方面的知识,就给大家提供一些做题的窍门......有了这些带头人,然后让他们带着全班同学去找自己的位置,把全班分成几个知识小组,把他们的优点显现出来,让每个人都有胜利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四、人人当“老师”,个个做学生

全班同学齐动手,每个人利用自己的优势,找自己擅长的题型,把这些题型交给那些不擅长这类知识的同学,那么这两个同学又组成了一个小组,成了“帮扶对子”,这样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两人共同进步,这样全班形成了互相帮扶的局面,人人是“小老师”,个个是学生。结果,小老师都很负责,他们耐心地给他(她)的“学生”讲解题目,教他们做题的方法,直到对方弄懂为止;学生也很虚心,没有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他们有问题就问,不懂就说,“小老师”和“学生”之间也达成了默契,因此他们复习的效果很好,积极性比原来老师带着复习时要高,学得也比较轻松。

做保护环境的小主人 篇6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已经有46亿岁了,众多科学家经过调查,判断地球许多资源将在不久后枯竭。所以,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不毁灭,从现在开始节约资源吧!

节约水资源。地球表面虽然大多数都是海洋,但盐水人类是不可以饮用,人类只能喝淡水,就是这少的可怜的淡水也遭到破坏,每年有数以万记的河流和湖泊被工厂排放出的污水污染。节水,有时可以从身边做起。1.淘米水可以用来拖地,再冲厕所。2.招待客人后喝剩的茶叶水和白开水可以浇花。3.刷牙时关闭水龙头。4.洗澡放水时可以找一个盆子,把凉水接到盆子里去再拖地,然后冲厕所。许多节水的办法都是从生活中发现的,你也找找吧!

节约木资源。木头的最大功能就是可以造纸。纸,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人浪费纸,有人节约纸。有许多人,只写错了一个字,就要撕掉这张纸;有许多人,用洁白光滑的纸张折飞机玩,可是每个飞机飞不了几次就坏了,一张纸就这样被浪费了;有许多人,在没用过的本子上草草地写了几个算式,就把本子扔掉了;还有许多人,他们是为节水做贡献的人!

节约电资源。是什麽让黑夜中的城市灯火通明?是什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是什麽让电视和电影步入我们的生活?这一切的创造者就是电。有许多人,毫无节制地浪费电,认为只要交钱电就会用不完;有许多人,以为公家的电不要钱,冬天也要开空调;有许多人把近期不用的电器处于待机状态;有许多人,明明只有一个人在家却

把所有的灯都开着。如果每个人都在浪费电,地球上的电很快就会用完了,那时就已经来不及了。

节约煤资源……

节约矿资源……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篇7

而生本教育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师生关系不再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而应是一种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无论课堂内外,都应该彼此尊重、信任。为此,我开始践行我的生本课堂。以下是我对生本课堂教学的感悟及点滴。

一、对“生本教育”的认识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理论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的确,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还是无意间忽略了学生的地位,而夸大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禁惭愧与汗颜,我们为孩子们设计的课程,他们喜欢吗?每一节课所传授的内容,是孩子们所需要的吗?与孩子们交谈的内容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吗?课堂上组织的教学活动是孩子们发自内心愿意去做的吗?恐怕大多数的回答都是否定的。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学生生命之提升,它以生命自身为最根本的动力,依托生命去实现其理想,在生命的发展中体现其价值”。“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满载着不完善蓬勃生长!”……这些让我忍不住想在自己的课堂上小试一下。

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1. 个人先学,设置前置性作业。

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由此,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很重要。把来日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动力源——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完成,学生在明确先学任务的同时也为第二天的小组交流提供了“话语权”的保障,从而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交流。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

我在设计“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阅读教学时,给学生创设的前置任务是:(1)在阅读短文过程中划出新单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并写出来。(2)通过音标,尝试读出单词。(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机器人并绘制其图片。(4)查阅资料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或新闻。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大地提高,不再是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而是充分地利用自身的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

2. 组内交流,班上评选“优秀团队”。通过前置性作业指导学生先学,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学所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show”一下。此时,我们就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先进行小组内的学习交流,把在完成作业时遇到的困惑与他人分享,会的学生就教不会的学生,从而建造一个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我也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把文章交给学生,让他们去阅读,让他们去感受,让他们去理解,让他们去分析,让他们去讨论。并让学生用英语向大家介绍本组设计的机器人。通过这些活动,释放了学生的潜能,从而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

为了能更好的形成这样的学习氛围,我开展了评选“优秀团队”的活动。在班里,我成立了以4人一小组的学习小团队,每个小团队都有自己的队名,奋斗的目标,通过对小团队的建设评比,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与管理,而这也正好体现着“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观。

3. 小组间展示、互动点评。

小组交流之后,各小组要对本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解决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某小组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忙。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让学生学会聆听。恰巧学生通过这种自主的学习和自我的学习及同学间的讨论,却往往能牢牢地记住所学到的知识。

三、生本课堂带来的变化

1. 学生找到自信了,甚比以往更积极了。

他们都主动地争取汇报展示,或者争取机会点评别人。特别是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学生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不少。

2. 学生会积累了,以前的Everyday vocabulary都是我来讲,现在我们把这个权利交还给学生了,每个小组轮流主持一次Everyday vocabulary,(我给学生提出两点要求:(1)四个人讲解的内容不能相同。(2)讲解的词汇要有例句)。这样以旧带新在改编Let’s talk时,学生就有了可供运用的词汇或句子来充实对话了。

3. 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在有需要时给以适当的辅导。一节课下来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且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这比过去单纯的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的方式好多了。生本教育真的是让老师得到了解放,让学生获得了自由!

让孩子做活动中的主人 篇8

一、尊重幼儿,创设支持性环境

支持性环境的创设要求教师首先从心理上给孩子以高度的尊重、信任和关爱。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唤醒幼儿的主体意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会倾听,学会等待,时刻关注他们内心的感受,关注“机会之窗”,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表达的机会,启发幼儿独立思考、联想创造,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质疑讨论、相互协商。经常鼓励幼儿“你来试试”,“你的办法很好”,“做给大家看看”,让幼儿在激励中成长。

在尊重孩子的同时,教师还要学会欣赏孩子,对幼儿说的、画的投入关注的目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使之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如体育活动中,胆怯的幼儿完成了一个有难度的动作,教师点头赞赏;美术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作画,自由表达,不拘泥于统一要求。教师要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二、选择合理的活动内容有助于幼儿的主体性的发挥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教师必须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相结合,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给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伙伴与材料、决定游戏主题和方式、解释活动结果和分享体验的权力。学习是枯燥的,如何将枯燥的知识巧妙地融合在游戏中,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掌握呢?

1.内容要丰富有趣,吸引幼儿参与活动,鼓励他们动手操作,运用多种感官感受、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

比如,让小班的幼儿学习“拧”的动作,如果单单是让幼儿反复地给瓶子宝宝找“帽子”、戴“帽子”,我相信不到3分钟小朋友就对这个游戏索然无味了。因此,我给这个游戏设置了好几种玩法:根据瓶子的大小不同,找大小不同的瓶盖“帽子”;在瓶子上贴上小动物,在瓶盖上贴上不同的食物,请幼儿给动物瓶子找食物帽子;给瓶子身上贴不同的颜色,请幼儿给瓶子宝宝找相同颜色的帽子。

2.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特征。

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有各自明显的特点,年龄小的幼儿都以自我为中心,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因此学习的内容要形象具体、游戏性强。而中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逐步由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理解力、自控力不断提高,产生并加强合作意识,所以学习性的内容可逐步减少形象性,先增加符号和标记,再增加书写和制作记录表等。

3.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既可以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又能激发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从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活动目标,提供不同层次材料,设计不同教学策略,以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给予幼儿探索性尝试,让幼儿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探究性学习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驱使下自己动手探究问题。幼儿认知的发展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是由内在动机驱动的,它始于感兴趣的问题而终于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或与他人的对话、交流去理解、接纳教育者发出的教育内容和信息,以达到消化和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量和认知结构。

教师要尊重幼儿文化,保护幼儿的学习生态,培育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要以成人的权威和逻辑,以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去扼杀幼儿的天性才能,抑制其想象力和探究欲。如“马路上的标记”,可鼓励幼儿在教室里找标记,在幼儿园找标记,在马路上找标记。幼儿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到处有标记。“怎样让热水快点变冷”这一科学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并作图画记录,分析比较有哪些好的方法,再陈述其理由。幼儿在亲身经历的探究中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激情涌动,智慧迸发,主体情感得以升华。

四、运用正确的指导策略是培养幼儿主体性的关键

众所周知,只有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幼儿才能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探索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地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1.直接性指导。

当幼儿在学习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技能技巧方面的困难时,教师可直接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例如:在小班的生活游戏“系鞋带”中,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光靠图示法是掌握不了系鞋带这一技能的,因此,需要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如:“两个圆圈碰一碰头,两个圆圈弯一弯腰,两个圆圈钻钻山洞……”向幼儿清楚地交代系鞋带的每一步骤,这样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求。

2.间接性指导。

皮亚杰曾提出:“每当过早地教一个幼儿那种他能自己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幼儿自主发现它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对它的完全理解。”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活动时,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现成的答案,也不过早地肯定少数幼儿的正确答案,因为这将剥夺其他幼儿发现问题,探究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活动时一般尽量提些:“你是怎么发现的?”“你觉得可以怎么做?”等问题,帮助幼儿思维的扩展,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3.观察性指导。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观察性指导十分重要,因为通过观察,教师能够随时发现幼儿的问题,使教师对幼儿的活动情况一目了然,随时根据情况解决幼儿的问题。

五、在开放的评价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每次开展活动后,老师和小朋友总会安静地坐下,谈谈本次活动的感受,或是进行互相参观、交流,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这时,我们的气氛始终是轻松和谐的,对于幼儿的意见,教师总以微笑肯定,并与小朋友共同讨论,教师与孩子的地位永远是平等的,让幼儿有“问”的自由,“说”的自由,“做”的自由,勇于发表见解。所以我们的小朋友在每次的评价过程中,能大胆发表意见,并经常运用一些:“我认为......”、“我觉得......”、“我喜欢......”等词语。幼儿已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产生了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树立了自信心,体现了自我,为幼儿的后继发展埋下可贵的种子。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去体会”,教师不仅要让幼儿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并且要理解和尊重幼儿,更要让幼儿有自主选择活动的机会和权利。使孩子在成为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以极大的热情,来自主探究未知世界,去寻找适合的答案。在教育活动中多一些倾听,少一些告知;多一些体验,少一些概念;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责备;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催促。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做活动的主人!

让孩子成为发现美、创造美的主人 篇9

少儿的艺术教育的本质:是通过艺术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发现身边的美,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去丰富他们的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并以与众不同的眼光去创造美,没有创造就不是艺术,因此,少儿的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创造精神的最好课程之一。

一、重视观察,让孩子发现美、欣赏美。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社会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有人能发现美、欣赏美,而有人对美视而不见、无动于衷。随着学生趣味性提高,就应培养其发现美的能力,有所感觉才能有所发现。

为了上好《我喜欢的玩具》一课,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个心爱的玩具,让每个学生有机会触摸、摆弄玩具,更有一个向旁边学生介绍、演示自己玩具功能、特点的机会。从中不仅让学生用手感受到玩具外在美的同时,也体会到现代玩具内在的美。

马蒂斯说过:“创作始于观察,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就如《一条伸向远方的路》这课,课前让学生从各个路段,各个方面去观察。如家门前的小路,商店门口的大街,或郊游途中的山路,你看到了什么?哪些是主要景物,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每一个小部分。其中有两旁绿树成荫的山路,高楼林立的大街,蜿蜒曲折的小巷等等,一连串的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欲望,并有所取舍地作画,感受了生活中美的东西。懂得大方、鲜明、顺眼就是美,开始形成健康的审美观。这样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其审美的水准。

二、认可、鼓励儿童去创造

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且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和稚气的想法中,创造性火花就不断闪现,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给予认可并精心的培育,当孩子的想法稀奇古怪超越现象时,当他们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插入时,当他们乱涂乱画而兴致勃勃时,我们切不可用“对不对”、“像不象”等成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正确的捕捉创作思维的“闪光点”,加以引导,为孩子们创造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思索,大胆地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

教师还应该提供充足的时间、材料、活动场所,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玩耍中接触各种艺术活动,促进想象力的萌发和发展。

例如在一次美术课上,我教小朋友用蜡笔来画水果,大部分小朋友都在水果盘中画上了圆圆的苹果,弯弯的香蕉,只有一位小朋友在水果盘中画了各种颜色的方苹果,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如果苹果是方的,那我们就更加容易把它拿在手里,在装箱、排放时也容易多了。”至于苹果的五颜六色,他还神秘地告诉我“这样地苹果就可以改变小朋友偏食的坏习惯了”,“这可能吗?”我追问了一句。“现在没有,以后会有的。”多么诚真而又振奋人心的回答。听到这里我不但没有纠正他的做法,还表扬了他丰富的想象力,有大胆创作的精神。时隔一年,我在报纸、电视中看到日本人培育出了一种方的西瓜,成为时尚,赢得了很大的市场。我再次被孩子那种“今天想到,明日能做到”的创造精神而振奋不已。我想孩子在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在表达,用自己的意愿来创造,实现着个性化和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美好生存。教师是否可多尊重、理解和鼓励少儿的创造性行为呢?

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吧 篇10

甲:瘦子 乙:胖子

乙在前,甲在后,一前一后走上台,向大家鞠躬。甲:新年到了,祝大家新年快乐,大吉大利!(拱手)乙:笑口常开,大吃大喝。(拱手)甲:(扭头捏乙肚皮),这么胖了少吃点吧。乙:(打开甲的手)你管我呢。

甲:(面对观众继续)年年心想事成!(拱手)乙:天天不留作业!(拱手)甲:想什么呢你?你干嘛来了? 乙:我看你罚站来了。

甲:谁罚站哪?我这表演节目呢。说相声!乙:说相声啊,我会,说相声讲究四门功课嘛!甲:对,没错,哪四门?

乙:梅兰竹菊,哦不是,锛凿斧锯,哦不是,坑蒙拐骗。甲:是说学逗唱!

乙:哦对,我记错了,是说学逗唱。要说这四门功课,远的不敢说,在咱班,我绝对第一名!

甲:(抬头看天,脖子扭来扭去)。无语。乙:看啥呢你? 甲:(指上面)看天上!乙:天上有啥? 甲:天上有牛!乙:牛怎么上天了? 甲:被人吹上去的!乙:你说我吹牛啊?

甲:还不吹牛啊,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像你这么能吹的人呢。乙:那你得感谢我啊。甲:感谢你什么啊?

乙:我的出现让你的人生圆满了,你死而无憾!甲:啊?你才要死呢,我刚8岁,我还没活够呢。乙:你别说8岁了,就是80岁,你也没有我聪明。

甲:谁说的啊,要说聪明,我肯定比你聪明!我妈老夸我聪明!乙:(语重心长,学大人摸甲的头)傻孩子,你妈骗你的。甲:(甩开乙的手)去!要不咱们今天比试比试? 乙:我没问题,你要是输了可别哭啊。甲:你要是输了可别满地打滚啊。乙:我要是输了就上你家吃饭去。

甲:你咋总惦记吃啊。现在正式开始啊,我先出个字谜:一大二小,猜个字。

乙:就这个啊,简单!一大二小,这就告诉你答案。甲:什么? 乙:不-知-道!

甲:不知道还这么高兴,猜!乙:什么来着? 甲:一大二小,猜一字 乙:知道了,是三!甲:胡说八道 乙:那你说是什么。

甲:一大二小,是无奈的奈字。奈字怎么写? 乙:上面一个大,下面是个二,然后是个小。甲:这不是一大二小吗。

乙:嗯,不错,我也说一个。一人在内。甲:猜不出,是什么。

乙:摸自己的肚子,一人在内,就是肉。甲:什么意思。

乙:肉怎么写,不是一个内字,里面有个人么。

甲:哦,这么回事,那我接着说:一人一张口,口下有只手。乙:这个我会啊,拿字。拿东西的拿。甲:没错。

乙:一口咬掉牛尾巴。甲:这是告状的告,没错吧。

乙:嗯,有点意思,你被我培训的越来越聪明了。甲:谁用你培训啊,现在难度升级啊。乙:没问题,你来吧。

甲:(指着自己的兜)看这儿啊,我这兜里有糖,你能猜出几块糖我就给你吃。

乙:我要是猜对了,你就给我一块糖? 甲:你要是猜对了,五块糖我全给你。乙:哦 知道了,五块!甲:(捂脸)被你套出来了,这次不算。

乙:什么不算,拿来吧,(抢甲兜里的糖扔给小朋友们,然后满场做胜利动作)

甲:(冷眼看着,一言不发)

乙:哎呀,一不小心就得了天下第一,我很开心,感谢cctv,感谢五一小学,感谢肖老师,培育出我这样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糕富帅胖。甲:停!还演不演了,该你了。

乙:哦,那我出个简单的,不能让你太为难,我就出个十以内的加减法吧。听好了啊。1588+1722+5433-6125等于多少? 甲:这是十以内的吗? 乙:每个数字都是十以内的啊!

甲:废话,那行,我告诉你答案,答案就是 7922 乙:(愣住)这么快就算出来了? 甲:怎么样,我的答案对不对? 乙:我哪儿知道啊,我瞎编的。甲:你验算一遍不就得了。乙:我连题都忘了我怎么验算啊?

甲:我就知道你瞎编的,答案是7922你说对不对!乙:好吧好吧,算你对了。

甲:咱们不能总是出这种无聊的题目,得来点高雅的。乙:行啊,我天生就是个高雅的人。(装正经)

甲:那咱们来成语接龙吧,目标就是新年快乐,谁说到新年快乐,谁就算第一名。

乙:快来吧,迫不及待了,我这一肚子知识都憋不住了。甲:那你赶紧上厕所去。乙:上厕所干嘛啊? 甲:你不是憋不住了吗? 乙:我说知识。

甲:那就开始了啊,我们从“一”字开始说,我先来,:“一。。”(拉长音,做思考状)乙:(抢着说)一一得一

甲:一二得二(不自觉的跟着说)乙:一三得三 甲:一四得四 乙:一五得五 甲:停!这是成语吗? 乙:这是乘法!

甲:别捣乱,一。。一见钟情!

乙:报告老师,有人跟他一见钟情!(假装找老师)甲:谁啊,这不是说成语吗,该你了。乙:情?。。晴天霹雳!

甲:别电着我,力。。嗯,力不从心!(高兴)

乙:(抢着说)新年快乐!哦也,我赢了!(欢呼,哦也,庆祝状)甲:(组织)停停停!这是我说出来的,是我赢了啊。乙:行,算你赢,有本事再来一次,这次一局定输赢!甲:没问题,这次你先来。乙:说什么字?还是一? 甲:换一个。

乙:(快速地)换?哦,焕然一新!新年快乐!哦也(快速跑下台,欢呼)

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 篇11

一、对幼儿降低操作要求

原方案要求幼儿轻轻捏快快放,滴出“又大又圆”的花朵……这些对手部动作精细化程度较高的要求超出了小班幼儿的实际能力,会使他们难以获得审美与情感的体验。

美术活动的核心是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小班幼儿虽然缺乏绘画经验,但他们的思维不容易受到束缚,手部动作的不协调反而会使他们不断有新的发现:或许不自主地晃动一下手,纸上就呈现出了蝌蚪、蛇、龙等形象;或许用劲捏了一下塑料瓶,颜料就在纸上喷溅出了恐龙、刺猬、火花等;或许不经意间将不同色彩、浓淡的颜料重叠滴落在纸上,纸上就出现了其他色彩的形象……因此,不管动作是否协调,幼儿都能享受到想象、创作的快乐,从中手部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也会自然得到提升。在活动中,教师应降低要求,减少控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探索作画速度、力度、位置等因素与滴画效果之间的关系,充分展开想象,体验滴画活动的乐趣。

二、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操作的环境

我认为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凡事喜欢自己动手、容易受周边环境影响等特点,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自主操作的环境,让幼儿与材料、工具、教师自然而然地互动。

首先,从作画常规方面考虑。可让幼儿穿上罩衫,桌上铺垫两层旧报纸。这样既可消除幼儿对弄脏衣物、桌面的顾虑,又能方便幼儿在报纸上尝试,积累操作经验。在每张桌子上有序摆放颜料瓶、滴画纸、擦手毛巾等,这样既方便幼儿操作,又能暗示幼儿做事要有序、细致。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关注幼儿的坐姿、手部捏握动作、物品取放习惯等。

其次,从激发兴趣、拓展想象空间方面考虑,可选择透明材质的塑料瓶,以便幼儿感知色彩。每张桌子上放有大红、藤黄、钴蓝色颜料各两瓶,同种颜料深浅不一,塑料瓶滴孔大小有别,以便给幼儿想象、创作预留空间。用印有淡雅彩色风景图案的餐巾纸代替宣纸,韧性更强,不易损坏,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给予幼儿美的体验。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情绪、意图、操作状况,及时给予鼓励。

第三,从幼儿手部肌肉协调能力方面考虑,可选择材质软、透明、直径1~2厘米的小塑料瓶,以方便幼儿操作。

三、借助游戏情境有效引导

为了提升活动的趣味性,我认为教师可顺着原方案开篇时创设的游戏情境展开活动。教师以游戏的方式演示滴画动作,引导幼儿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掌握操作要领,积累滴画经验,萌发创作愿望,为后面的独立创作做好铺垫。在幼儿操作时,教师仍以变魔术的情境鼓励幼儿用不同方法、不同颜色大胆滴画,体验手部动作等与作画效果之间的关系。

附:我的设计

目标:

1 认识大红、藤黄、钴蓝等颜料。感知颜料滴落在宣纸(或餐巾纸)上的晕染过程和效果。

2 充分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3 体验滴画活动的乐趣。

准备:

1 教具:大红、藤黄、钴蓝颜色图片及颜料瓶,颜色淡雅、印有风景图案的餐巾纸每桌一盒。

2 学具:材质软、透明、直径1~2厘米的小塑料瓶人手一个,8开的报纸每人两张,擦手毛巾人手一条,已调好的浓、淡不同的大红、藤黄、钴蓝色颜料每桌各两瓶(用手绢覆盖)。用两张4开的宣纸晕染淡色背景。

3 幼儿穿好罩衫。

4 背景音乐,如舒伯特的《鳟鱼》或德沃夏克的《幽默曲》。

过程:

一、认识大红、藤黄、钴蓝色颜料

师(逐一出示颜色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请幼儿描述它们的颜色。)

师:请你们看一看,我们房间里有没有和这些颜色一样的东西?(幼儿寻找、发现、表达。)

师(逐一出示调配好的同色瓶装颜料):这是什么?

师:这些调好的住在瓶子里的颜料宝宝可不简单,它们会帮你们变魔术呢。不过你们得学会一个本领才能变魔术。

二、观察模仿“颜料宝宝变魔术”的方法

1 教师徒手示范。

师:在变魔术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捏手指的游戏。请仔细看我的手指。

(教师带领幼儿用拇指、食指、中指形成握笔姿势,做捏握、放松动作三至五次。)

师:我们的手指真能干。现在一起来做捏瓶子宝宝的游戏:捏,放松;再捏,再放松;轻轻捏,放松;重重捏,放松。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轻轻捏和重重捏时瓶子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捏得轻。塑料瓶凹进去就少:捏得重。塑料瓶凹进去就多。

2 教师操作示范。

师:手指游戏好不好玩?现在我要请装在瓶子里的颜料宝宝来做游戏了。请大家仔细看我是怎么做游戏的。

(教师捏颜料瓶,做捏紧、放松的动作,在宣纸上用浓的藤黄和钴蓝色颜料滴画二至三个简单造型。)

师:你看到了什么?颜料宝宝刚刚滴到纸上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地变得怎么样了?看起来像什么?

师(小结):原来颜料宝宝滴在宣纸上以后印子会慢慢变大,变得像花、像树、像太阳,等等。真神奇!

三、幼儿操作练习

1 初次尝试。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变魔术?

师: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颜料宝宝在报纸上滴一滴,看看你能变出什么?(幼儿在桌面的报纸上滴画,教师观察指导,随机点拨。)

2 经验交流。

师:你的颜料宝宝变出什么来了?你是轻轻捏的还是用劲捏的?颜料宝宝滴在报纸上有什么变化?

师:为什么×××变出来的花很大?×××变出来的果子很小?

师(边演示边小结):轻轻捏塑料瓶,变出来的画就比较小;用力捏,变出来的画就大。捏的时候如果动一动还会变出各种不同的图案。真有趣!

3 第二次操作。

师:现在我们要请好看的餐巾纸来帮忙。请你们把颜料滴在餐巾纸上,看看能不能变出更漂亮的画来!(幼儿在背景音乐声中操作,教师观察指导,随机与幼儿交流,提醒幼儿注意作画常规。)

四、展览作品

师:你们的魔术画变出来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夹到展评栏上,让所有的人都来看看你们变出来的魔术画有多好看。

延伸活动:

1 师幼一起将材料、工具整理、摆放到美术角里。将用过的旧报纸投入可回收垃圾箱。

上一篇:给吴老师的一封信作文450字下一篇:科学技术大学学生社团星级评定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