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德建设活动计划

2024-11-22

小学师德建设活动计划(共8篇)

小学师德建设活动计划 篇1

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计划

我校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文件精神,加强我乡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我乡教师队伍师德水平,促进我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特制定我乡 “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为核心,以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师德师风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促进我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高,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转变作风、优化行风,努力把我乡教育系统建设成为风气正、形象好、文明程度高的示范行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活动主题

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做人格、学识魅力教师”的主题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塑文明形象,拒绝有偿家教,做有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的教师。

三、主要任务

1、坚定职业理想,工作热情明显增强。高涨的工作热情源于对职业的热爱。要教育和引导教师,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做到“有心、用心、尽心”。

2、热爱全体学生,育人水平明显提升。热爱学生是教师特有的情感、师德建设的核心。教育和引导教师对学生要做到“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熟悉学生禀赋,理解学生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要热爱每一名学生,善待每一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3、加强学风建设,学习能力明显提高。要采取各种措施为教师学习创造条件,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把学习与教育发展要求、与提升创新能力、与破解工作难题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既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更能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4、规范从教行为,行业作风明显改善。引导教育广大教师要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宪法及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廉洁从教,依法治教、依法施教。树立教师高尚的师德形象,树立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

5、塑造文明形象,人文环境明显优化。引导教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自觉塑造、维护、发展文明教师形象,营造谦虚友善、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人文环境。

四、主要措施

1、成立机构,抓好动员。

学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学校要召开“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

2、明确内容,抓好讨论。

首先是明确学习内容。第一,学习理论和相关法规。各学校要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八大会议精神等理论,要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相关法规及规定。第二,学习专业理论。要以增强学识魅力为目标,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教育教学理论和师德师风建设理论,要深入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知识。第三,学习身边的师德楷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张丽莉同志等全国优秀教师和身边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笃学,勇于创新,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其次是多种形式抓好全员学习和讨论。学校要积极采取个人自主学、小组互动学、全校集体学、主题论坛、专题辅导、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师自主学习每周不少于4学时,小组互动学习每周不少于3学时,全校集体学习每周不少于2学时。各学校要制定学习计划,集体学习要有学习记录,个人学习要有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在学习期间,每个教师都要撰写字以上的学习心得、反思,保证学习质量。各学校要围绕“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主题,开展专题大讨论,引导全体教师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教、德识相长”,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认识和改进有悖师德师风的不良行为,以实际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风采。

3、认真自查,抓好剖析

(1)、开展学校和教师自查。学校和教师要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班主任规定》、《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分别开展自查。学校及班子重点围绕认识及重视、制度建设、落实务实、领导干部带头等问题进行“三查三看”:一查学校领导班子对师德师风建设是否重视,看是否将师德师风建设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有无师德师风建设规划、具体实施意见;二查是否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看各项制度是否健全、规范,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否扎实有效、师德师风水平是否明显提高;三查学校考核监督机制是否健全,看影响教育和教师形象的突出问题是否得到较好解决。在教师中认真开展“对照、剖析、查看”活动,既是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剖析思想观念上存在的问题,查看在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方面有没有违背教育方针、政策和只教书不育人的言行。查看是否有工作激情、有创新能力、有奉献精神、有职业操守,有没有自律意识不强、作风涣散、纪律松弛、形象不佳,语言不文明、衣着不得体等问题,剖析在思想品德方面有没有以教谋私和追求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的现象,有没有向学生推销资料、乱收费、乱补课、索要学生家长的礼品等不良行为,有没有言行不检点、造谣生事、发表传播不实或煽动性言论、拉帮结伙、搞不团结的事情。

(2)、开展民主评议。各学校要设置师德调查问卷,并召开由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会议,对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及每位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评议;或借助学校家长委员会平台,开展面对面的评议。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自我剖析材料要评价,对勇于查找自身问题,并自觉改正的,要给予鼓励;对自身问题遮遮掩掩、不能自觉查找的,要给予严肃批评,最后进行师德师风民主测评,并及时将征求到的意见、民主测评结果如实反馈给每位被评议的教师。

(3)、形成自查报告。学校和个人要对征求到的意见和查找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梳理归纳,认真加以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形成师德师风自查报告。自查报告要充分反映本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不能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只讲客观,不讲主观;只讲别人,不讲自己。要进一步明确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

4、积极整改,抓好落实

(1)、制定整改措施。针对征求意见、自我剖析中查摆出的问题,结合走访活动,教师个人和学校要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分别制定出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切实可行的师德师风建设整改方案。要突出整改重点,确定整改时限,明确整改责任。对于整改方案不认真、不深入、走形式的要推倒重来。各学校将自查、走访情况和整改措施等上报到中心校,由中心校整理后上报县教育局人事股。

(2)强化整改落实。将学校制定的整改措施和方案在全体教师会上通报,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教师个人的整改措施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要坚持边改边查、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的原则,注意把整改过程中新发现的问题及时补充到整改任务中去,确保整改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3)、建立长效机制。为使师德师风建设达到常态化管理,做到常抓不懈,各学校要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学校实际将师德考核和岗位聘任、绩效工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结合,制定出详细的落实细则或措施,并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实。

五、有关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对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2、营造舆论氛围。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典型,宣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部署、要求、做法、经验和成效,及时报道活动进展情况。学校要利用校报、板报、墙报、公示栏、校园广播等形式公布其具体内容、做法和要求;要召开动员会,形成师德师风活动总结和典型经验材料,以书面形式上报到县教育局。

3、坚持统筹兼顾。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统筹协调工作。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建章立制贯穿始终。同时,各学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同“解放思想、赶超跨越”、教育教学工作中心任务等结合起来,把解决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与解决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结合起来。通过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体现“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成果。

4、坚持有所创新。各学校要按照方案主要措施合理安排时间,创新活动载体,切实做好各个环节的落实。同时要密切联系实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研究,创新活动平台,确保每个环节落实措施有所创新,效果显著。

5、加强督促检查。中心校将成立检查组深入到各学校,对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开展情况、问题查摆剖析情况、整改落实情况和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情况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检查。要加强联系,加强指导,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和消极思想,抓好对不积极参与“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敷衍应付等现象的检查督促,确保各个学校、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

小学师德建设活动计划 篇2

一、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 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 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 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 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社会, 走进自然。

长期以来, 由于条件的限制, 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充分的活动和亲身体验, 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瓶颈。由于学科教学的压力和实践场地条件的不足, 学生没有办法在充分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椐一项调查显示, 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没有综合实践基地的学校占70%以上, 中学也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门的综合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是利用假期时间分散进行。由于没有学校的有效指导, 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学校生活经历简单, 除了家庭就是学校。没有生活情趣, 没有野外经历, 很少走出学校大门。

2.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是为人的终生发展的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中遭遇的困境, 使活动的实施趋于常态化, 许多地区试行了“学校+基地”的推进模式, 通过开发和建设实践活动基地, 挖掘和整合校内外资源, 让学生能摆脱学校围墙的束缚, 投入到真实而宽广的世界中, 拓宽活动的空间, 扩大学生的视野。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 各级各类学校在办好校内实践基地的同时, 相继建设了一大批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给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

实践基地建设使综合实践活动不再是一项课外活动, 而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科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构建各种学生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实践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使学科教师顺从学生学习规律, 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 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 感受到生命的崇高, 学会生存, 促进个性发展。

4.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 可以把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结合起来。

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的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 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形成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实践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经历, 体验和感悟, 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 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中, 学生主动参与, 亲身体验, 使知、情、意、行同步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

二、综合实践的主要形式和作用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 说明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工作的高度重视, 同时也对加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利用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真实场景。要寓教育于生活实践中, 必要时还可以运用道具, 布置特定场景等方法, 促成与模拟角色相匹配的活动氛围, 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真实感。同时, 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 融多种感受于一体, 集各种体验于一身, 营造产生深刻情感与内心体验的沃土。

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很多, 学习方式也具有多样化。在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 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在中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主要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区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调查研究、调查访问等。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各种类型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 已经成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综合实践基地, 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学校教育在建设校内实践基地的同时, 还必须着重建设一批校外实践基地, 对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 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连云港苏马湾是个天然的原始生态风景区, 是近几年才发现和开发的原始生态林。在风景区建设中, 附近的几个中小学联合风景区共同开发, 作为生物研究实践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 已经成为一个集素质教育和拓展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基地。在这里不仅有原始生态森林, 还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还有紧密围绕素质教育而开发的一系列精品课程。学生在实践基地可以开展生物品种研究、开展绘画、摄影等主题课堂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打破了教材、课堂与学校的局限性, 使综合实践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向着更加自然、开放的方向发展, 加深了学生与自然、社会及生活的联系, 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 书本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 使书本知识活起来,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 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如“主题性教育活动”、“研究性教育活动”。让学生融入家庭、融入社区, 去观察, 去感受、去锻炼, 去分辨, 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新课程实施后,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使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实践基地1万多所, 其中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有300多所。基地建设有效地解决了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难点问题, 保障了课程改革的实效与深入开展。

综合实践为学科知识的学习提供探究的空间和验证的条件。学科学习的本质是探究。只有在探究中, 学习者才能得到体验和感悟。学科课程才能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在学科学习中, 如果只是把学科知识现成地、机械地接受下来, 就不可能协调发展。探究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创造愉快、和谐的生活, 而且有助于学科知识与生活的互相促进和有机统一。学科源自生活, 并提升生活的意义。生活诞生学科, 并为学科所改变。因此, 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三、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

1. 学校自办实验基地。

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 许多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小农场和小工厂, 条件好的名牌小学都有自己的学习实验基地。但由于后来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学校的实践基地都被地方政府收回。新课程实施后, 综合实践作为一门课程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又建起了自己的实践基地。学校院校大胆组建校办企业, 以学校为投资主体, 实行独立核算。在校外自办企业中可以建立“自主管理型”的企业实践基地, 学校可以自主安排学生的综合实践的内容和时间等。自办学校实践基地既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又可以节约成本, 甚至还能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 自然资源型。

主要是利用学生家庭和学校附近现有的资源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践基地,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作为新课程的一门学科, 必须有一定的场所和条件, 但实际上有许多学校都不具备实践场所, 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是集中安排课程的开设, 这样可以集中利用校外实践场所。江苏、山东、海南、北京、上海等省市都把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安排在假期, 利用学生家庭驻地的实践资源去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利用学生家庭驻地的实践资源, 一方面学生熟悉环境, 便于联系, 另方面也节省了学校的资金。但自然资源性的实践基地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有效指导, 也有其自身的不足。

自然资源作为学校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有许多有利因素, 学校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一方面为学生综合实践提供了条件, 同时也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建设。连云港宿城是一个封闭的自然风景区, 由于大山的阻隔一直没有得到开发, 上世纪80年代宿成遂道打通后才开发成为自然生态风景区。政府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 经过几年的建设, 现成为教育实践设施完备的综合自然资源。通过学校与景区的协作, 建设成社会实践基地后, 也加快了景区建设的步伐。但自然资源型的实践教育基地很稀少, 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

3. 学校和有关单位协作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 学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但在城市的市区学校普遍缺少实践场地, 充分利用校外实践资源已经成为综合实践的主要形式。近年常用的办法就是通过学校与校外单位的联系, 建立“协作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例如学校附近的农场, 工厂等, 通过合作协商, 都可以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这一模式可以节省学校的资金, 有效的利用校外资源。“协作型”实践基地的构建投入资金相对较少, 而且具有实践内容多样、真实感强的优点。但这种基地的构建, 一方面需要学校长期不懈地与校外基地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倡导。

4. 学校与校外单位合作型。

通过学校和校外单位的合作, 构建“合作型”实践教育基地, 也是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形式。在许多自然资源不足, 学校本身条件不好的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建设模式。合作型的实践基地与“协作型”模式有所不同, “合作型”模式的合作范围更加广泛, 不仅包括了实践安排、还包括各种培训和校外辅导等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我国教育系统的投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同时, 有远见的企业家也开始注意到与学校联系的社会价值和提升自身品牌的重要意义, 希望与学校协作开办项目和扩大宣传。为了提升自身的品牌, 企业都能主动地和学校合作, 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教育场所。在此过程中, 企业自然也就成了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

5. 学校短期租用、借用型。

短期租、借用型, 主要是因为某个实践活动的需要, 通过协商短期借用的实践教育基地, 其中短期的新生军训和勤工助学型的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形式。例如学校秋季开学的新生的军训, 可以借用部队的训练场, 组织学生到部队接受军训和实践锻炼。连云港市部分高中学校的秋季高一新生入学时, 学校一般都到驻连部队和民兵训练场短期军训。这些场地和条件建设有很大的难度, 而且闲着的时间也很长, 一般学校都不去专门建设训练基地, 主要采用短期借用或租用的形式。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学生家庭条件的改善, 勤工俭学在中小学已经很少了, 但有的中小学还开展适当的勤工俭学型社会实践活动。短期的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学生自己开发的校外实践基地。勤工助学工作时间主要安排在课余、节假日和寒暑假。参加勤工助学能使学生真正深入社会, 这样的实践弥补了学校开展的各种实践教学的不足, 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6. 社区服务型。

社区服务中心是协调有关社会服务组织;承担政府委托的社会事务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项目, 开展便民利民、开展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服务;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帮助社区成员解决生活困难, 从而改善生活环境。通过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学生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 搭建“服务型”实践平台。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师生群体的知识、技术优势与开发能力, 成立社会实践中心或工作室, 为社会、企业服务。在此过程中, 学校不仅可以给社会、企业等提供智力上的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服务给学生创造了实践机会, 学生们通过服务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计算机中心、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 可以为相关企业进行计算机设备维修、网络搭建、系统平台开发等项目任务, 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 还可以帮助社区增加经济效益、密切了学校社区的关系、锻炼了师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也体现了学校的优势, 为社会、为企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四、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 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校外实践基地的形式有很多, 但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外综合实践使学生更好地走进社会, 走进自然。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必须加强校外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培养模式的创新, 建立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模式, 建立一套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正常运作的保障机制, 真正实现学校、社会、企事业等综合资源的整合利用, 使其真正成为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国教育报, 2000-12-14.

[2]于素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理念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18) .

[3]丁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问题研究.课程·教材·教法, 2004 (8) .

[4]康丽颖.现代校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评论, 2001 (1) .

小学科技活动课程建设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小学科技;活动课程;建设;思考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的推进,教师能否具有专业知识素养以及确定新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教育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工作。尤其针对于小学科技活动课程建设工作,学校应该根据课程改革目标进行调整教学计划。本文就重点对小学科技活动课程建设进行思考。

一、我国小学科技活动课程现状

在小学科技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由于教师专业知识素养不高,而导致教学力度不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敷衍,没有系统的理论以及教学目标作为基础进行教学工作。科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于教师对学生能力没有重视,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亲自动手操作,从而形成只会理论知识,而不能具体操作的现象。

二、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科技活动课程建设

1.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鉴于科技是一门注重动手操作的学科,所以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平台。例如,教师在进行纸船承重的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小组比赛。争取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制作的过程,并且通过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探讨研究出最佳方案,之后按照方案进行制作。最后进行小组比赛,由教师公平、公正地选出获胜组,并将获胜组是因为何种制作原理赢得比赛的原因告知大家。这样就能够让每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也达到掌握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

2.加强小学科技活动课程的教學设备配置

纵观我国现有的小学学校的内部配备,发现众多学校都具有缺乏硬件设施的弊端。由于小学科技是一门讲究动手操作的课程,经常由于学校的配备不足而导致学生不能进行实践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例如,科技实验活动室。这样一来教师在上课时所讲述的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室中进行验证。如在讲解摩擦起电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活动室,利用相关器材进行演示。由此就能够达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目的,做到真正让学生进入到科技的世界中。

参考文献:

姚冬琳.20世纪以来我国小学技能目标演进过程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5(02).

五井小学师德建设计划 篇4

为了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省、市区及教办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五井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计划,希全体教职工认真贯 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依法执教,依法从教,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具体措施

根据上级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组织开展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主题的系列师德教育活动,使师德教育系列化、制度化。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我校小学教师的座右铭。每个教职员工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以此全面提升教师形象。

1.认真学习,加强管理。在教职工中认真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有关文章等内容。制定北塘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五要”规范,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在此基础上,青年教师自订目标任务书,每月认真自查、自思,并将成绩进行公示。通过学习,使教师提高认识,全体教师严格执行师德规范。

2、每学期开学后,学校在开学典礼会上,组织全体教职工,在学生的监督下面向国旗宣誓:“我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一定要严格遵守师德师风规范,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决不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决不辜负学生家长和全社会对我的信任

3、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师德领导小组,实施定期巡视的制度。通过家长、学生问卷等各种形式,及时了解教师执行师德规范的情况,确保教师师德规范落实到位。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办公室的评比活动,激励教师人人争当师德标兵。

4.服务学生,提升形象。要求教师明确“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点滴皆楷模。”做到爱校如家,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自觉维护大局。强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

5、利用周前会,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知识,以会代训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通过学习教育让每一位教职工明白: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应该努力做好什么,不能做什么,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应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6、广泛向教职工、学生家长及社会群众征求对本校师德师风建设意见一次,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制订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到位。

7、每学期期末放假前或下半年开学前,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全校教职工师德师风整顿教育,通过组织学校法律法规、文件、政策、材料,提高教职工的意识,通过教师自我总结剖析,查找学校师德师风管理和教师遵守师德师风规范的差距,制订整改措施,督促落实,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

8、建立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表彰制度,每学期评选表彰师德师风优秀教师一次,认真总结师德师风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作好宣传,扩大影响。

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头戏,广大教师必须大力弘扬优良师德师风,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自觉提高和完善自己,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工作学习、言谈

举止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和丰富的学识去教育、感染和塑造学生。

五井小学师德评价方案

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切实解决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教师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全校开展干部和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师德水平,规范教育行为,加速教育发展为目标,客观分析我校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状况,理性思考思想作风,道德水平,师表形象与管理效益、教育质量的内在联系,努力祛除在思想和道德领域存在的影响教育改革,阻碍教育发展,损害教育形象的暮气与惰气,激发广大干部、教师开拓创新、扎实工作、重德育人的朝气、锐气与正气,全面推动学校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师德评价领导小组 组 长:郭勤军

成 员: 李宗明 刘 钰 王 波 赵 磊

刘建学 彭士娥

三、评价内容

1、学习提高。

认真组织广大干部教师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绳,分析自己的工作现状;要通过学习触及思想灵魂,消除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误区,提高广大干部教师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能力,增强广大干部教师科教兴国的责任意识,依法治教的法制意识和以德育人的职业意识。

2、自查自纠

教师的师德师风自查重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查思想意识。是否安心教育、专心教学,有无玩忽职守的现象;

二查工作态度。是否一心投身教学教改,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

三查爱生情感。是否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心灵,有无体罚、歧视和侮辱学生的行为;

四查工作纪律。是否自由散漫,经常迟到早退,是否进行有偿家教、是否违规办班补课;

五查廉洁从教。是否利用职业之便推销资料,传销商品,是否刁难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是否自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是否违反考纪,存在考试腐败;

六查师表形象。是否举止文明,仪表端庄,有无参与打牌赌博,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

七查治学态度,是否尚学重研,严谨治教,争当名师; 八查工作效果,是否领导满意,同事敬佩,家长信任,质量提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师德师风的自纠工作,一要寻根求源纠正错误思想,看是否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二要紧扣实际解决问题,重点解决缺乏责任,不思进取,以教谋私,雅致攀比,只谋高就,行为功利化等问题;教育教学方法老化,学风不浓等问题。

四、检查措施

1、坚持“一把手工程”,具体工作专人负责,其他领导做到提高认识主动抓,党政协调共同抓,深入实际亲自抓。

2、坚持巡课、巡视、巡查老师是否有体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坐着讲课或是课上接打电话,会客等。抽测学生作业,检查作业量和批改情况,检查是否有教案上课等。

3、调查了解有无教师进行有偿家教,到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从事有偿讲课或兼职,为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动员、宣传、代收费、代服务,从事为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私拉乱招学生等中介活动,乱收费、乱订教辅材料等。

4、进行教师师德行为自查报告和调查问卷,在学生及家长中进行师德行为调查问卷,实行家长举报信和举报电话。

对于有问题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及时改正,并通过再次调查验证改过情况。

徐家小学师德建设月活动总结 篇5

根据上级安排,我校把师德建设列为各方面建设的重中之重,它也被列为学校开展工作的重点。我校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 以及典型教师经验,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

一、健全领导机构,精心组织开展活动

我校把师德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抓好抓紧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小学校长为成员的师德建设小组,负责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并及时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精心开展师德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深入。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种理论,没有理论作指导的实践是不会有成果的,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一个没有理论武装的头脑是不可能有正确行为准则,所以要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就应该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 以及典型教师经验,以此作为工作的向导及目的。制定学习的各种形式。每个星期

二、周四是我校教师集中学习政治理论的时间,它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够学有所感,学有所成,并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体现。在会上要求每位教师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差距,并提出来与各位教师共同探讨,在其它的时间也要求教师自己去学习并做好笔记。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宣传是师德建设的一个窗口。我校利用板报等宣传阵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艺术》等等以便教师能够耳闻目睹时时处处受到感染,使我校的师德活动建设有声有色,教师也能及时对照并改进。

四、提高教师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师德建设是搞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使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应从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上述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教好书就行,师德的实施与否是不重要的,这是错误的想法。教育是永远具有教育性的的职业,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因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教育学生有怎样求知、做人,而且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所以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在思想上对师德的认识与理解的建设。

五、建立师德评价机制

对教师的师德表现建立一个评价机制。以定期定时对每个教师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并把评价的结果作为每位教师评先评优,晋职,聘任等方面的依据,还与年终奖金相挂钩,以激励他们建功立业的成就意识。

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计划 篇6

深入学习继续紧紧围绕“促进均衡、提高质量、树立形象”的工作主线,通过深入、持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教师队伍管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引导广大教师强化师德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师德建设目标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教师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无私奉献精神,以活动为主线,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诚实守信,文明执教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转化为广大教师的人格品质,形成个人教育教学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任专干。

四、具体内容措施

(一)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教师爱与责任的意识

1.培育大爱情怀。要把教书育人同国家强盛、人民幸福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师开展爱祖国、爱教育、爱学生的教育,使爱与责任成为全体教师的核心价值理念。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阳光、快乐、向上、幸福的校园环境。

2.强化育人责任。要坚持全员育人,制定并落实每位教职员工的育人岗位职责,在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课外活动、校园文化、日常生活等各方面落实育人责任,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深入开展“三爱”教育,通过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

3.提升品德修养。教师要自觉增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识,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诚实守信,文明执教。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思想品位和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个人涵养和业务水平,努力做到内修于心、外化于行,塑造真善美相统一、孩子憧憬爱戴的教师形象。

(二)创新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加强师德养成教育。要加强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开展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采用聘任德高望重、业务精湛的中老年教师担任导师,或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结对子,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提升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

2.落实师德“三项教育”。坚持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学习活动,加强师德常规教育:一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促进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学习优秀教师事迹,深刻剖析媒体曝光的反面典型案例,促进教师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教师依法执教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

3.加强师德教育培训。将师德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教师培训计划和规划,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师德教育培训。师德教育培训应创新内容、模式和方法,紧密联系教育教学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教育形式,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4.开展师德主题教育。要结合实际确定师德教育主题,制定实施方案,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组织教师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提升职业道德水平。要增强师德教育的时代感,注重师德修养的行为训练、心灵感悟和实践体验,使师德教育具体化、形象化。要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用身边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

(三)规范从教行为,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1.规范教学行为。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引导教师精心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精心开发课程资源、精心备课和上课、精心设计和批改作业、精心组织考试与评价、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精心进行教育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开展教学技能竞赛,促进教师钻研业务,苦练教育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2.深化育人工作。坚持和完善教师家访制度,鼓励教师通过深入家庭、电话访问、网络交流等方式密切家校联系,实现家校互动、携手育人,共建“家长学校”。

3.维护师表形象。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一言一行,以良好的品格风范和言行举止教育和影响学生。要崇尚健康淳朴的生活方式,培养文明优雅的行为习惯,积极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可结合实际,总结提炼教师的倡导言行和禁忌言行,加强教师礼仪的培训,引导教师规范言行举止,注意着装打扮,自觉塑造仪表端庄、知书达理、举止大方、文明得体的师表形象。

4.坚守师德底线。严禁教师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严禁教师侮辱、歧视、孤立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侵害学生;严禁公办学校教师有偿补课、有偿家教或到培训机构兼职补课;严禁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索要和收受学生和家长的礼金、礼品;严禁教师在教科研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严禁教师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估、职称评聘中营私舞弊;严禁教师工作时间炒股、娱乐,酒后上课。

(四)突出激励关怀,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1.加强师德表彰奖励。坚持以师德为先,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大力褒奖师德表现优秀的教师。学校将定期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并依据有关文件,逐层推荐参评优秀教师。并结合师德考评工作,培育和树立一大批可敬、可亲、可学的身边的优秀教师典型,积聚教师队伍的正能量。

2.加强师德正面宣传。要把师德宣传作为重点,面向家长、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加强教师正面形象的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通过电视、广播以及网站、论坛、微博、QQ群等新兴媒体,广泛宣传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新时期人民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良好形象,提高人民群众对教师的认同感和美誉度。

3.加强教师心理疏导。要定期分析教师队伍的思想状况,及时了解教师思想和心理状态。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定期开设心理知识讲座,提高教师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要重视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引导教师正确面对工作和生活压力,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愉悦的精神面貌。

4.注重教师人文关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要充分尊重教师职业的特点,理解信任教师,关心教师成长,欣赏教师的工作成就,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让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坚持民主办学,尊重教师意见,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支持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五)推进制度创新,增强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

1.建立教师宣誓制度。要注意凝练教师核心价值理念,以开学典礼、教师节等重大活动为契机,组织新任教师开展从教宣誓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乐从教、为人师、成名师”。

2.建立师德承诺制度。要制定学年度计划,应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和措施。要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制定并组织全体教师签订《“十条红线”不越线承诺书》。学校和教师践诺情况,作为学校和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3.建立师德问题报告制度。要定期调查分析师德状况,及时发现教师队伍中的不良倾向和问题。有违反师德规范的重要情况和问题,应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及时向学校主管部门报告。对引起公众和媒体关注的问题,要迅速调查,快速回应,并及时向学校主管部门报告调查处理情况。

(六)强化考核监督,促进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1.健全师德监督网络。学校将公开举报电话、师德师风意见箱,并结合“家长会”等活动,广泛听取对学校和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意见建议。

2.落实师德考核办法。严格执行《中小学师德师风考核办法(修订)》,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家长、教师开展师德评议,每学年确定教师的师德考核等次。教师师德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评优评先、职务评聘、年度考核、晋职晋级、培训学习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综合运用,师德考核达到优秀的,年度考核优先评为优秀等次;教师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只能确定为不合格等次。

小学师德建设活动计划 篇7

该展示活动分三个环节: (1) 三盟校上台分别介绍了自结盟以来开展语文学科建设的情况, 并就语文学科建设开展了主题研讨; (2) 微课展示:长港路小学孙静老师展示了四年级语文课《钓鱼的启示》、邬家墩小学刘丹老师展示了该校开发的邮票校本课程《我爱“大龙”》, 两位老师的授课对象均为滑坡路小学学生; (3) 三盟校学生分别演绎课本剧。滑坡路小学演的是《青蛙卖泥塘》;邬家墩小学演的是《丑小鸭》;长港路小学演的是《巨人的花园》。

展示活动结束, 武汉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湖北省特级教师李天恩对该活动进行了点评。他首先对三盟校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探索高效读写的精神与别开生面的精彩展示予以了充分肯定, 并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作了总结。他满怀激情地一连提出了三个“需要”:我们需要这样的学盟、我们需要这样的研究、我们需要这样的语文课。首先, 他认为, 这样的学盟为学科建设而来, 不仅目标明确, 而且接地气, 拒绝“一次性”, 从研究过程可以看出, 大家一直在坚持努力, 所以才有今天的精彩呈现;这样的研究拒绝“一言堂”, 不是每个学校在唱独角戏, 学盟校之间体现了民主;这样的研究拒绝“一堵墙”, 因为学盟是开放的, 每个学校既在毫无保留地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又以海纳百川之势在吸纳别人的研究成果, 所以三校学盟的整体是大于部分之和的, 因此我们需要这样的学盟。其次, 他认为, 这样的研究切口小, 便于研究。三所学校选择的切入点虽然不一样, 滑坡路小学从质疑、释疑切入, 邬家墩小学从读写结合切入, 长港路小学从“学习单”切入, 但三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个共同点可谓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因此, 我们需要这样的研究。第三, 他认为, 每校20分钟微课的展示目标非常集中, 重点突出, 做到了一课一得。而且由于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采取了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形态, 如分小组学习、课本剧表演以及运用想象的方法激励孩子们进入故事情境、扮演文本中的人物, 从而体验人物情感, 进而理解文本, 甚至对文本进行拓展, 学以致用, 学生学得有趣、有味, 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文本中提到的人物形象, 而且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还熟悉了相应的故事情节, 更重要的是通过演绎故事, 用不着说教, 孩子们很自然地领会了文本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因此, 我们需要这样的语文课!

小学师德建设活动计划 篇8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高中课程改革正在按照全市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北京市召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题工作部署会,是全面落实课程改革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课程改革进程中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充分、全面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一门具有很大创新性、开放性的新型课程。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北京市一些区县、学校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我们还必须看到,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整个课程建设中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对这门课程管理与指导的力度。

今年以来,结合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北京市教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倾斜力度:一是在对课程改革统筹规划下,市教委相关处室和有关部门协同合作,增强了对这门课程的行政管理力度;二是教研部门加强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的指导,专门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室;三是尽快制定并颁发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点》、《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等文件。这些文件的颁发充分体现了我们推进课程改革、着眼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思想,体现了对这门新型课程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致力于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积极探索。下一步,北京市各区县、学校及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狠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

一、加强学习,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完成国家课程计划三个方面上来

首先,要充分认识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全面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把树德育人作为根本任务,不仅要重视学科性课程的教学,还要重视非学科性课程;不仅要重视学生学识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现代教育的大课程观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观和树德育人的高度抓好这门课程;要规范教学行为,整合教育资源,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均衡发展;要统筹考虑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教学实践的现实性以及教学效果的滞后性。

第二,要充分认识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以实践性学习为基本特征,以联系生活、主动探究、学习方法、积累经验、丰富人生阅历为价值取向,为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因此,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习生活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多年来,党和国家一再强调“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第三,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树立开好这门课程是严格、严肃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要求的意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设置方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及技术教育,它与地方和学校课程共占到总课时的16~20%”。《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占23学分”。北京市也根据教育部的精神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学时达到630学时,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总学时为162学时,并有不少于1周的社会实践和10天的社区服务。

二、切实贯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意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落到实处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性质和教育价值,对课程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都作了系统的规定,是一个体现继承性、反映时代性、实现宏观统筹的指导性文件,对区县和学校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现在起,市、区县和学校都要以贯彻《意见》为中心任务,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各区县和学校要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学习《意见》,将《意见》精神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相关教师、每一个环节。要在市、区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力争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努力建设起具有北京特色的,既体现课程管理的规范性又体现课程开设的创造性,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有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有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模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北京市教委将采取六项举措,以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工作力度:

1.建立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的台账;

2. 建立40所北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基地学校;

3. 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课例库,建设市级学生课程实践资源平台系统;

4. 启动对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管理人员、教研人员、骨干教师的培训,争取用两年的时间对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进行一次学习培训;

5.组织各区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的展示交流;

6.市政府督导室2008年启动对各区县贯彻《意见》情况的专项督导。

各区县要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区域实际,努力做到“四有”,即:有资金、有教师、有场所、有内容。今明两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各区县要摸清所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师资配备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课程建设方案,做到心中有数。

2. 区县和学校都要配备管理人员、教研人员,组织开展教师培训,确保有机构、有人抓;因地制宜,做好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并且要保证课程内容的稳定性、系统化。

3.要着力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的问题,结合区情、校情,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整合利用区域内学校和社会的各类教育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实践体验的需求,确保有场地、有教学资源。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有力的保障条件。要在统筹课程改革支持性经费投入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资源建设。要把综合实践课程的落实情况、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实践情况列入区县和学校课程改革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全面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方面。

三、加强研究,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模式,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平台

相对于学科课程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过程中。它在给教师提供更大的创造性空间的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因此,市、区县教育科研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和学校要加强研究,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要研究如何认识和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功能和价值,把它作为学校教书育人的一个有效载体和有利契机。

2.要研究如何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几个关系: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与德育实践活动的关系;与学科中综合性学习的关系。

3. 要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有效的教学模式、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4.要研究如何创造性地将社会生活作为广阔的课程资源载体与服务对象,纳入到教育的视野中来,实现社会实践资源的课程化。

5.研究如何通过评价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广大中小学教师也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把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作为自我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作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上一篇: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螃蟹吐泡泡》下一篇:第四单元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