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市区商业网点规划说明(共3篇)
德州市市区商业网点规划说明 篇1
德州市市区商业网点规划说明
发布时间:2004-12-29
目 录
一、德州市区商业网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期限
四、规划范围
五、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二)规划原则
六、规划发展目标
(一)近期
(二)远期
七、商业网点规划布局
(一)市、区级商业中心规划布局
(二)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规划布局
(三)商业街规划布局
(四)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规划布局
八、近期建设规划
九、规划实施建议
德州市市区商业网点规划(2005-2015年)
说 明
一、德州市区商业网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德州市旧城的不断改造,市区商业网点建设发展迅猛,特别是98年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德州建设成商贸型城市以来,商业网点建设更是异军突起,所有新建沿街楼房的底层几乎全是商业网点。据初步调查,截止2003年底,市区各类商业网点已发展到9986个,比98年增加3097个,千人拥有网点18个。其中,万平方米以上的批发零售网点6个。近几年,除德百大楼效益较好之外,其他各商场经营效益都在下滑,有的已走错位经营的路子。由于经营雷同的网点过多过于集中,加之居民的购买力有限,多数商家经营不景气。由此可见,在德州市商业网点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结构比例失调,业态功能雷同,盲目扩张,重复建设严重,导致同行业恶性竞争,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
二、规划依据
1、《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2、《转发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鲁经贸贸
易[2004]54号)
3、《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方案)
4、《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5、《德州市商贸流通业“十五”发展规划》
6、《德州市流通现代化发展规划》
7、《德州市商业分级设置规范》(DB3714/T3-2004)
8、《德州市商业零售业态规范》(DB3714/T2-2004)
9、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05年-2010年
远期:2010年-2015年
四、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是德州市市区。即:德城区(中部、北部、南部)、商贸区、河东新区、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127.3平方公里。
五、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德州逐步建设成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商贸中心城市的要求,依据《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合理控制总量,突出发展重点,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为出发点,立足于提高城市辐射功能,着眼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以优化网点布局和调整市场结构为主线,明确功能定位,突出商业特色,逐步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商业网点体系。
(二)规划原则
1、坚持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规划的调控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保证有序稳定发展。
3、发展新型业态与改造传统商业相结合。
4、大型商业设施与便民商业网点相结合。
5、规划当前与筹划未来相结合。
六、规划发展目标
(一)近期:到2010年,德州市市区各类商业网点总量控制在12000处,年均增长2.4%,千人拥有零售网点20处,达到全省中等发展水平,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商业服务目标。具体配置目标如下:
1、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达到30处,其中,改扩建1处,规划新建9处。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营业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营业面积0.4平方米。
2、符合标准的商业街达到9条,其中新建4条,改造5条。
3、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达到32处,其中规划新建和改扩建9处。
(二)远期:至2015年,德州市城区市场繁荣,消费便利、生活丰富,商贸流通设施达到现代化水平,成为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商贸中心城市。
具体配置目标如下:
1、市级商业中心配置:完成河东新区市级商业中心规划建设。改造德城区中部湖滨路、解放路商业基础设施。区级商业中心配置:初步建设形成3处符合标准的区级商业中心。
2、大中型商业网点达到34处,其中规划新建12处,改扩建2处,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面积4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大中型零售网点营业面积0.57平方米。
3、符合标准的商业街达到16条,其中新建和改造16条。
4、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达到40处,其中规划新建8处,改、扩建9处。
5、每个社区拥有商业服务设施不低于10000平方米,每千人拥有600-800平方米。基本可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
七、商业网点规划布局
(一)市、区级商业中心规划布局
确立两个市级商业中心,三个区级商业中心。德城区中部市级商业中心商业零售业态配置基本齐全,原则上不再新建大型零售网点。
1、市级商业中心
新城商业中心。在河东新区三八路以北,天衢路以南,新兴路以西,河东大街以东规划建设市级商业中心。基本建成以商业为主、商办结合、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商贸中心。老城商业中心。为三八路、东风路、解放路和迎宾路围合而成的区域。完成解放路商业基础设施改造。结合旧城改造,在三八路和东风路之间,以现有商业设施为基础,逐步使其提升档次,完善功能,建设成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商业、服务业中心。
2、区级商业中心
区级商业中心达到3处。商贸区、新城区、经济开发区各1处。具体设置在:天衢路以南,东风路以北铁西大道两侧;新城区南部新河路南侧区域;经济开发区的天衢路以南,东风路以北晶华路段。德城区区级商业中心与市级老城商业中心重合。
(二)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规划布局
市区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规划总数为34处。按区域分德城区24处、商贸区4处、河东新区2处、经济开发区4处。德州市市区每0.5万人拥有一处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
1、德城区规划配置总数24处。其中现状18处,新建4处,改、扩建2处。在位于德州制药厂北侧的天衢路(南)和德兴北路(西)交汇处,新建一座三层超市,营业面积20000平方米。在共青团路与德兴路交叉口西南角规划建设1处美食城,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在北园路与德兴路交叉口东北角规划建设1处肖何商贸大厦,营业面积20000平方米。在三八路与解放路交叉口西北角规划建设1处宁波商贸城,营业面积30000平方米。改造扩建华联商厦,营业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改扩建九洲商城。
2、商贸区规划配置总数4处。其中现状1处,新建3处。在铁西大道西侧,新河路以南,建设大型购物中心1处;在东风路南侧沿线,建设美食城及百货店各1处,并有旅游、金融服务、邮电通迅、图书报刊等配套行业,建成后总营业面积约5.3万平方米。
3、河东新区规划配置2处。在三八路以北、河东大街以东规划配置大型综合超市1处,建成后总营业面积达2万平方米。在东方红路以南、8号线以东建设超市1处,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
4、经济开发区规划配置4处,其中现状1处,新建3处。在十二里庄以东,104国道以南规划建设1处德百物流配送中心,营业面积80000平方米。在东方红路以北,新兴路以东规划建设山东省新华书店连锁总部北分中心1处,营业面积50000平方米。在晶华路以东,三八路以南,结合大型居住社区,设置1处百货店,营业面积15000平方米。
(三)商业街规划布局
1、德城区符合标准的商业街达到9条,其中需改造现状6条,规划新建3条。规划建设三八路女性商品街,街长500米,网点50家以上,该商品街以销售女士商品为主。在东地路与德兴路之间,文化路以北至东方红路段,规划建设美食一条街,街长500米,网点80家以上。规划建设岔河西侧步行街,以文化、休闲娱乐为主。改造太平、柴市、光明、马市、解放南路五金电料灯具街及三八西路6条商业街。
2、商贸区符合标准的商业街达到3条。其中规划新建3条。在张庄小区规划建设商业街,街长1600米,网点300家以上。在连陈街附近建设商业街,街长360米,网点80家以上。在健康路附近的健康小区建设商业街,街长370米,网点80家以上。
3、河东新区符合标准的商业街达到3条,其中规划新建3条。在河东商务中心内西南至东北走向,规划建设商务中心步行街,街长300米,网点70家以上;在东风路以北,东方红路以南,杏园路以东,规划建设高地步行街,街长500米,网点120家以上;在东风路两侧辅道8号线至河东大街,规划建设东风路辅道商贸带,设置大体量大型物流项目和设施。
4、经济开发区符合标准的商业街达到1条,其中改扩建1条。改扩建开发区商贸城。
(四)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规划布局
1、德城区规划配置23处。其中现状16处,新建3处,改、扩建4处。新建项目,主要放在城北及城南区域,新建市场面积达130万平方米。其中,在德兴路以西,湖滨路以东,北连接线以南,规划新建1处德州光彩大市场,营业面积33万平方米;在解放北路北首路西,建设1处好宜居药材批发市场,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在湖宾南路与向阳路交叉口,规划建设1处陈公日用品批发市场,营业面积70000平方米。改扩建位于东方红西路的东方红纺织西市场和纺织品批发市场;改扩建火车站以北,迎宾路以西的站北文化市场;改扩建位于解放南路以西,马市街以东的光明布匹批发市场。
2、商贸区规划配置10处,其中现状3处,改扩建4处,新建3处。在铁西大道以东,水厂路以北,规划建设大豆交易中心1处,营业面积18000平方米;在铁西大道以东,再生资源公司院内,规划建设废品回收市场1处,营业面积达14.7万平方米;在通力路西,建设1处义乌小商品城,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
3、河东新区规划配置3处,其中改扩建1处,新建2处。在新河路以北,杏园路以东,规划建设汽车市场1处,营业面积28.58万平方米。在新河路以南,杏园路以东,新兴路以西,规划建设1处综合市场,营业面积72.48万平方米。改扩建家居广场。
4、经济开发区规划配置4处,其中现状4处。
八、近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新建、改扩建大中型零售网点10处,其中德城区4处,商贸区2处,河东新区2处,经济开发区2处。
(二)新建和改造商业街9条,其中德城区6条,河东和经济开发区3条。
(三)规划新建和改扩建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9处,其中德城区4处,商贸区3处,河东新区2处。
九、规划实施建议
1、商业网点的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相结合,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2、在规划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批发市场,在建设用地、规划选址、开发建设等方面必须按照《德州市市区商业网点规划》、《德州市商业分级设置规范》、《德州市商业零售业态规范》及国家的相关规范执行。
3、完善预审和听证会制度。成立预审委员会,对新建和新开发的5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依据商业网点规划和有关规范审批程序进行预审,对重要的大中型商业网点、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必须召开听证会,广泛争求有关部门、专家、社会各界代表的意见。
4、本规划所确定的商业网点用地,未经市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改做它用。对不按规划建设的,由市规划部门按规划的有关法规进行处罚。
5、纳入规划的新建商业网点,要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不得随意变更地址、规模、用途。
6、建立商业网点地理信息和动态管理系统;通过因特网、报刊等各种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布各行业、各业态、各区域商业网点的饱和或不足情况,明确鼓励、限制发展的业态及区域,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对商业网点实行动态管理,引导商业网点科学有序发展。
7、引导我市大型零售企业积极发展新型业态,打破旧的百货业传统模式,转变经营理念,改变流通模式,创新流通业态,提高管理技术,积极开办连锁店、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等新型业态,增强辐射能力,壮大自身实力,扩大市场份额,主动占领市场。
德州市财贸办公室
德州市城市规划局
德州市城市规划设计室
二00四年七月
作者:
来源:商务部
【字体:大 中 小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发表感言:
匿名发表 用户名:密 码:
德州市市区商业网点规划说明 篇2
据统计, 城市路灯照明占我国照明耗电30%左右的比例, 一个一万盏路灯的城市, 每年仅在路灯照明上消耗的电能就高达2000万千瓦时以上。不少地方路灯管理部门曾经尝试通过“半夜灯”、“隔盏灯”或者“单边灯”、LED灯等方法来减少电能消耗, 但没有充分考虑到现代城市的实际照明需求, 存在缺陷, 为治安管理及夜间交通安全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有违城市路灯系统规划和设置的初衷, 因此, 我们要研究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节能方案。
1. 路面平均亮度的计算
首先我们要根据路灯的排列和路灯的高度等因素计算出道路中各点的亮度, 从而取出n个点算出街道区域的平均亮度。考虑到照明强度的均匀性, 假设两排路灯交错排列, 设路灯高度均相同, 且均为h, 同侧路灯间距为l, 街道宽度为d, 两排路灯如图1所示, 将路面根据灯的排布划分成如图所示的数个三角形, 在路面的某个三角形区域内任取一点 (xi, yi, 0) , 每个三角形中的点由受其周围最近的5个灯影响, 其余路灯由于距该点较远影响较小, 同时也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 故对该点的影响忽略不计。
在道路上均匀取n个点, 分别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其各点亮度Ii。
路面平均亮度Lav=, 显然此时Lav与功率p呈线性关系, 故可推出理论需要的功率p, 再考虑到钠灯的光转换率大约在17%至18%, 可得到实际需要的功率p1, 再推出实际需要的电压U (v) 。
2. 实时道路车距的计算
经推理可得车距b= (v-a·s) /a,
其中:a=max{a1, a2, …, an}, n为车道数, a1, a2, …an为每一车道每分钟的实时车流量数, s为路面车身平均长度, v为所测平均车速。
3. 亮度与反应时间及反应时间与车距的关系
对于上述所得路面亮度以及道路实时可得的车距情况再结合反应时间, 我们需要在这三者间建立一种关系。
经过查询资料, 亮度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如下表:
得到的曲线拟合公式为t=348.523+193.348·/0.018+99.975·/0.258,
再推导出反应时间和车距车速的关系:t
4. 数据模拟
以下我们给定车流量或平均车速之中的一个变量, 模拟电压分别与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以此查看这两个变量分别对所需电压的影响情况。
(1) 固定车流量, 考虑车速与电压的关系如下:
图2、图3纵坐标是电压U (v) , 横坐标是车速v (m/s) 。图2反映的是在车流量a=1.4 (辆/每秒) 时, 电压与车速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 随着速度的增加, 电压随之可以适当调低。
(2) 固定车速, 考虑车流量与电压的关系如下:
图4、图5纵坐标是电压U (v) , 横坐标是车流量a (辆/每秒) 。图4反映的是在车速v=16m/s时, 电压与车流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 随着车流量的增加, 电压随之可以适当增高。
考虑到高压钠灯的特点, 为了不影响路灯的使用寿命, 我们将电压变化范围控制在额定电压220v的上下15%左右 (即取在190-230V之间) 。并将其进行分段调节 (当U≤190v时取190v;当190
在实际应用中, 需要综合考虑车流量和平均车速的变化, 从而给出所需的电压, 以此达到节能的效果。
5. 结语
如果运用本文给出的方案, 节能可以达到10%左右。
本文尚有些局限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 建立在可以获得实时的平均车速和车流量的基础上的, 必然和现有道路条件会有些不相符之处;其次, 路面亮度计算等没有考虑天气、路面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可能导致一些计算公式比较粗糙,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资源的不断消耗, 节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得不提的话题。对如何解决现在城市道路照明耗电量大的问题, 以何种参数估计灯光亮度的需求等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 运用照明强度公式、平均亮度等概念得出路面照明亮度, 获得关于照明亮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及其数值拟合的关系结果, 最后根据现有车流量、车速等数据推算出车距公式。作者基于苏州市道路路灯耗能现状, 旨在通过监测到的车流量、车速等实时数据, 设计合理可操作的程序, 改变路灯两端电压, 调节路灯亮度, 在保证路面安全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节能, 对道路节能的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苏州市市区,路面路灯,变压节能
参考文献
[1]刘英婴.用反应时间研究道路照明光源的相对光效[J].灯与照明, 2007, 31 (1) :41-45.
[2]张家昕, 仇海全, 卢中其.基于数学建模的城市路灯优化与节能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1, 25 (1) :53-55.
[3]发光率与发光强度.http://wenku.baidu.com/view/daf6e 8050740be1e650e9afa.html.
德州市市区商业网点规划说明 篇3
一、规划范围
1、岸线
两江(东江、西枝江)四岸规划岸线总长约40400米,其中:
(1)东江段从汝湖镇转弯处至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岸线长约27000米。(2)西枝江段从四环路至东新桥,岸线长约10700米;新开河岸线长约2700米。
2、用地范围与面积
(1)用地范围:从沿江路外缘至河滩地或江边按平均约100米宽计。(2)用地面积共约4.04平方公里。
二、基本情况
1、两江概况
东江和西枝江横贯惠州市域并在市区中心交汇。
2、市区江岸现状存在问题
由于降雨量逐年减少,今年东江、西枝江两江水位创历史新低,造成河床裸露,枯水季节东江取水口取水困难。防洪、排涝标准低、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较多。岸线使用不合理,沿江建筑风貌、空间轮廓线与景观要求不适应。两江沿岸的文物、古迹亟待于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
3、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对东江、西枝江水位的影响
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惠州市区(以城区水位站为准)的江面宽度为700—800米,最大流量11000立方米/秒,常年平均水位10.5米,百年一遇洪水位17.57米。
三、规划目标及原则
1、规划目标
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结合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对两江规划所产
生的积极影响,辅以大面积的立体绿化和滨江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为主,规划以历史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生态景观为主线,将两江沿岸建设成为一条具有开敞、舒适的滨江景观带。
2、规划原则
(1)有利防汛、确保行洪的原则。
(2)公共性和开敞性原则。
(3)以人为本的原则。
(4)远近期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
四、规划结构和总体布局
两江四岸景观规划重在充分满足生态绿化和亲水观江的需要,适当布置公共活动场地,总体形成“一轴、两带、三段、四通廊、十四桥、十九公园”的结构。
一轴指惠州市政府—东江南岸景观塔的城市主轴线。
两带指东江南岸的历史文化长廊、东江北岸的景观带。
在东江南岸形成文星塔、北城门公园(东征革命烈士纪念碑、古城墙、五眼桥、北城门)、中山纪念公园(中山纪念堂、望野亭、野吏亭、七女湖纪念碑、周总理演讲纪念碑、太守东堂)、明清古城墙、阅江楼、文笔塔、合江楼、水东街、铁泸湖明清古街、苏东坡故居遗址(东坡古井、林婆卖酒、钓矶石等)、归善县学宫、嘉佑寺历史文化长廊。
在东江北岸形成自然景点、惠博滨江公园、奥林匹克花园、木墩湖公园、东江公园、江北沿江公共建筑、望江滨江公园、江滩绿地、东江民俗文化村景观带。
三段指自然段、景观段、经济段。
1、自然段:是指东江四桥(规划)以上和铁路桥以下岸段及白沙水闸以上岸段。整治中主要是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和建设好沿江道路,两岸河滩地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只有加强自然植草、植树,保持其自然风貌。
2、景观段:自然段以内的江段即市区中心江段为景观段。在这段内要高
水平、高品位、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好江岸环境。
3、经济段:原则上两江四岸沿江建设用地(指规划沿江路内侧)都属于经济段。
四通廊指东江—白鹭湖、东江—汤泉、中心区—西湖、沙下惨案纪念公园—金带街的景观通廊。
应保证四景观通廊的通透性,通廊两侧的绿化应与东江、西枝江水系相衔接。
十四桥
桥梁不仅是公路桥梁,要结合夜景配上灯光甚至音响建设成景观大桥。将东新桥、水门桥、西枝江桥、新开河桥、东江大桥、惠州大桥、铁路大桥、第四东江大桥、下角东江大桥和规划的五座大桥桥两头建成绿地广场。
十九公园
铁路桥头公园及滨江绿地、惠博滨江公园、奥林匹克花园、梅湖滨江公园、文星塔公园、东江公园、北城门公园、中山纪念公园、苏东坡故居遗址、东江沙公园、新开河公园、望江滨江公园、沙下惨案纪念公园、下埔滨江公园、桥东滨江公园、东湖公园、曹师岭公园、江滩湿地公园、金山湖公园。
五、规划特点
1、与修复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相结合。
除修缮保护好现有的北城门公园内的东征革命烈士纪念碑、古城墙、五眼桥;中山纪念公园内的中山纪念堂、望野亭、野吏亭、七女湖纪念碑、周总理演讲纪念碑、太守东堂;文笔塔、水东街、东坡古井、归善县学宫、嘉佑寺等文物、古迹外,还应适当恢复能反映惠州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设施如北城门、阅江楼、合江楼、文星塔、沙下惨案纪念设施等,新建一批具有惠州历史文化内涵的人物雕像、书画廊、碑刻等。
2、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
开发东江—西枝江—西湖—白鹭湖的旅游线路,将东江水利枢纽工程、东江两岸的小金口镇白石白沙堆村和火车西站共联村、两江市区河段规划建
设成风景旅游区,并在汝湖镇内规划一处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民俗村,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增加一些能反映惠州历史文化与东江风情的设施,与农家旅游相结合建设成为惠州市新的旅游景点。
3、与沿江建筑景观相结合。
两江四岸是惠州市的“门面”,江岸景观的主体应当是两岸的建筑物。因此沿江建筑物必须色调明快、层次分明、疏密适度、空间轮廓线丰富、整体协调。
六、道路交通规划
沿江道路以市区交通规划为依据,与上下游县、区交通相衔接。沿江路结合防洪堤修建,其主要功能是游憩和观景,并兼有交通功能,但不作主要交通干道。
七、绿化规划
绿化规划突出立体绿化特点和生态环境效应,总体上形成树大、荫浓、叶茂、色艳的景观效果。
绿化规划的风格应具有时代感,在吸取中西方园林的精髓的同时,采纳当地材料及植物,有机地表达出新世纪现代化中国城市的绿化风格特点。
八、公共设施规划
1、防洪排涝设施
(1)排涝站:新建五眼桥(1000kw)、半径沥(380kw)、陈塘(1320kw)3个排涝站;
(2)水闸:新建吊鸡沥、半径沥和菱湖水闸,重建渡口所防洪闸,扩建白沙仔水闸。
2、码头
结合旅游路线,将在东江水利枢纽工程、惠博滨江公园、望江滨江公园、东江民俗文化村、东新桥和西枝江桥下及新开河公园规划七处游艇码头。
3、停车场
沿江地段适当设置社会停车场,宜以港湾式停车场为主,供江岸游憩车
辆存放之用。
4、体育设施
将结合望江滨江公园规划一处省运会水上项目基地,并在惠博滨江公园内规划游泳跳水馆、体育场、船艇基地等体育设施。此外,沿江还需设置一些供市民健身的体育运动设施。
5、其它
【德州市市区商业网点规划说明】推荐阅读:
德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8-17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真题09-13
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中学06-10
德州市人大来乐陵视察民政工作11-25
德州模式12-12
德州市音乐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11-18
4、德州纪律06-04
德州教师招聘考试10-14
德州思想品德试题11-17
德州市中考满分作文-班主任工作总结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