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具体便民措施

2024-05-26

推出具体便民措施(精选10篇)

推出具体便民措施 篇1

牛街派出所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措施

(2008-03-10 21:58:10)转载 标签:

杂谈

自公安部2003年“7·31”电视电话会议推出30项便民利民措施以来,牛街派出所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公安部的“7·31”会议精神,以“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严格按照孟部长“把公安工作成果体现在改善保障民生上”的要求开展工作,并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措施服务群众,工作得到群众一致好评,既和谐了警民关系,又赢得了群众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下面把牛街派出所推出的便民利民措施介绍如下:

一、热情接待群众报案、办事或来访。派出所民警在接待群众来所报案、办事或来访等,态度要和蔼,按照县局制定的《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之制》、《法律法规“一口清”制度》等制度,手续齐全的,立即给予办理;对于手续不全、不属本部门受理的,耐心地向其解释清楚,不让群众重复跑几次。

二、推行弹性工作制,尽力方便群众办事。派出所民警要根据牛街本地群众生活习性及交通不便的情况,不分上下班时间,甚至在晚上,只要群众有事办理而手续齐全的,接待群众的民警必须立即给予办理。在节假日为群众开通办理“二代证”绿色通道,尤其对长期外出务工返乡群众给予提供方便。

三、开展为群众上门服务。结合牛街镇辖区面积大、村寨分散、交通不便、群众出行困难及农忙的特点,尤其是一些瘫痪在床、痴呆疯傻、腿脚不便及坐不得车的老人,这部分人在申请民政部门补助时必须持有身份证,若让这部分人到派出所照相办证,难度可想而知。牛街派出所组织民警专门为其开展上门服务办证,同时也为村中其他未办证人员办证,证件制作好后,派出所民警又将证件送到群众手中。

四、通过互联网开设“QQ警务室”为外出打工人员办证。针对牛街镇每年外出打工的群众超过千人,而有相当一部分群众长期在外打工,再加上今年初部分省份遭受特大雪灾,交通中断、造成大量民工不能返乡过年,给派出所的“二代证”换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我所专门为长期外出打工人员开通网络办证服务,在互联网上申请了专用的QQ邮箱、用于与外出打工人员交流,接收办证相片和办证人员信息,并指定专人管理和维护,极大地方便外出打工人员办证。

五、实行亲民化、人性化服务。派出所服务群众窗口在办理户籍等业务时,若遇有老人、残疾人、带孩子的妇女、有急事或家远的群众,视情况优先给予办理。

六、实行急事急办制度。公布派出所窗口在非工作时间办理紧急事项的联系方法,遇有群众需办理紧急事项时,随叫随到、及时办理。

七、开展街面夜间治安巡逻警务制度。结合农村山区派出所的治安现状,晚上由值班民警带领协警人员进行街面巡逻,及时调解纠纷、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集镇治安秩序,切实做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预防犯罪,减少发案。

八、转变对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的治安管理方式。除查缉在逃人员和查处现行违法犯罪案件外,民警不得对管理职责和范围以外的场所实施治安检查。确需检查时,须出示工作证、告知检查内容,不得干扰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经营活动。

九、严格执法,保障人权。执法办案时,要向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证人等告知其权利;勘查、搜查和提取物证过程中造成公私财物损失的,要照价赔偿;事后应恢复物品摆放原状;实施扣押、没收财物的,注意为犯罪嫌疑人家属保留必要的生活费用和生活用具;扣押的物品不需要继续保留或者发现与案件无关的,及时退还。

十、对外来务工人员,实行市民化、亲情化管理服务。把外来人员视为集镇新居民、新主人,在日常管理和窗口服务中严禁视外来人员为“特殊群体”,禁止使用“打工仔”、“打工妹”等带有不平等色彩的称呼,尊重和保护外来人员的一切合法权利,充分体现外来人员与本地居民之间的平等地位。改变过去对外来人口重清查、重整治的做法,减少节假日、案件多发期,针对外来人口居住地、工作场所的大规模集中清查行动。

牛街派出所通过推行便民利民措施为民服务,共接待群众报案、办事或来访近5000人次,接待群众办理户籍等事务达8000多人次,接待群众急事急办200余人次,开展为群众上门服务办证近6000人次,通过网络上QQ邮箱成功办证7人,答复网络上咨询办理户籍业务100多人次,开展街面夜间治安巡逻1000余辆次,办理暂住证近200证,在全镇范围内何时何地都存在着派出所的便民利民措施。牛街镇的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多发性、可防性案件逐步减少,警民关系进一步融洽,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真正把孟部长“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把公安工作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上,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落到实处。

推出具体便民措施 篇2

一、户籍管理

(一)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到工作地区,也可以迁回原籍。

(二)到西部地区投资、兴办实业的人员以及西部开发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可以不迁户口,户口迁入西部地区的,如果今后返回原迁出地工作、生活,也可以将户口迁回原迁出地。

(三)在大、中城市落户的高中级专门人才到小城镇或者农村工作的,可以不迁户口。

(四)考取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五)新出生婴儿的常住户口登记,随父随母自愿选择。

(六)取消出国、出境1年以上的人员注销户口的规定(在国外、境外定居的除外)。

(七)取消被判处徒刑、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员注销户口的规定。

二、交通管理

(八)考领小型汽车驾驶证的人员年龄上限由现行的60周岁放宽到70周岁。持有小型汽车准驾车型驾驶证的人员超过70周岁的,每年审验1次驾驶证,并进行身体检查,符合驾驶条件的,可以继续驾驶。

(九)现役军人、武装警察凭军人、武装警察身份证件和团以上单位出具的有关证明,可以申请考领地方驾驶证。

(十)增加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准驾车型,允许考领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驾驶证。

(十一)允许左下肢残疾的人员考领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驾驶证。

(十二)取消驾驶证丢失登报声明和30天后补领的规定,对申请补领的,48小时内补发。

(十三)暂住人员申请考领驾驶证的,由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书面发函查询改为网上核对,及时办理。

(十四)驾驶证有效期满换证和审验业务,由地级车管所下放到具备联网条件的县级车管所办理。

(十五)试行县级车管所办理汽车牌证业务;试行交警中队办理四轮农用运输车、三轮农用运输车、普通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和拖拉机等车辆牌证业务。

(十六)车管所在具备条件的车辆交易市场,设置办理车辆牌证业务的窗口。

(十七)从注册登记之日起6年内,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的检验由1年1次改为2年1次。

(十八)凡海关进口的车辆和通过国家汽车生产主管部门审查的国产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在办理新车注册登记时一律免上检测线检测,并不收取上线检测费用。

(十九)缩短进口车数据通报周期,提高国产车公告传递速度,使进口车和新公告的国产车等待办理车辆牌证的时间,由原来的1个月减少到48小时。

(二十)所有车辆号牌号码实行电脑公开自动选号,并可以选择2次。

(二十一)申请办理车辆转籍,部分登记事项不够规范的,由转入地车管所负责更正,不得退档;需要核对有关情况的,由两地车管所内部协调。

(二十二)简化车辆注册登记程序,不让群众在检测场和车管所之间多次往返。

(二十三)在互联网上建立交通管理信息主页,方便群众上网查阅办理车辆牌证的有关规定及考试模拟题库,下载、使用有关表格及填写式样。

(二十四)群众可以自愿选择有资质并在车管所备案的中介机构,代办各种车辆牌证业务。开办发牌发证邮寄、速递业务,供群众自愿选择。推行办理车辆牌证“一站式”服务。

三、出入境管理

(二十五)居民凭身份证、户口簿按需申领护照的范围,今年内由上海、南京等25个大中城市扩大到100个大中城市,达到全国大中城市总数的1/3。

(二十六)在实行按需申领护照的大中城市,除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外,居民申请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的,免交工作单位或者公安派出所的意见。

(二十七)自今年7月28日开始,广东省中山、东莞、江门、佛山市居民个人赴香港、澳门旅游的,可以凭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申请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及访问签注,签注有效期为3个月,分1次和2次往返有效,每次在港澳地区停留时间不超过7天,申请次数不受限制。申请人领取通行证件后,可自行往来港澳地区。今年9月1日扩大到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市,2004年5月1日广东省扩大到全省。

(二十八)往来港澳商务签注的申请范围,由原来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企业的员工,扩大到内地个体工商户和在港澳地区注册的企业的员工。

(二十九)对外国留学生签发与其在华学习相同期限的居留证,不再逐年办理延期手续。

四、消防管理

(三十)推广在互联网上申报和受理消防行政审批业务。在公安消防部门的受理窗口、互联网站和电话语音咨询系统中公布消防行政审批结果。

便民措施 篇3

1、严格执法,不办人情案或关系案。

2、警务室标志明显,室内整洁,内务管理有序。

3、继续开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活动,我所推出“三个五”工程。即:“五个要求”、“五上门”、“五个下访”。

首先,我们提出了“五个要求”,强化深入基层工作。

(一)要求民警、辅警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提高警民亲和力,形成人民群众广泛支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要求警务室民警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排优解难,切实做好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的工作。

(三)要求警务室民警推行“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工作思路,努力将警务室建成“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积极预防各类治安灾害事故和违法犯罪的发生,变坐等处理为事前预防,变被动等待管理为主动上门服务。

(四)要求民警、辅警积极及时受理报警求助,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群众申办事项,积极参与排查调处民间矛盾纠纷,努力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五)要求警务室民警、辅警每月向当地镇党委、政府、村委、人民代表定期汇报工作情况和辖区治安状况,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二、警务室民警、辅警提出“五上门”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深入群众工作。

“五上门”即:上门为群众解决求助,上门为群众调解纠纷,上门为群众办理证件,上门送证,上门帮扶解困。

第三,努力开展好“五个下访”,增强深入人心活动,提高警务室民警、辅警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一)是与辖区农民工接对子、交朋友,特别是结合辖区砖厂多的实际情况,民警经常深入实地和工人们寒喧,聊家长,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协调解决他们工资兑现情况,(二)是不折不扣地落实“三个一”工程(联系一个贫困村、帮助一个贫困户、救助一名失学儿童)。

(三)开展承诺服务,实施“形象塑造工程”,坚决杜绝“冷、硬、横、推”现象,启动“三声四有五心”工程:即:群众进门有迎声、问话有答声、出门有送声;群众有求必应、有题必解、有难必帮、有礼必拒;对群众有热心、细心、耐心、诚心、爱心。

(四)是推出八项服务措施。即:加班服务、手机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限时服务、留办服务、便民卡服务。进一步提升民警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消防便民利民措施 篇4

一、消防行政许可受理一次告知制

(一)各级消防机构受理消防行政许可均应通过窗口,使用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进行。窗口单位应建立并遵循警务公开制度、首问首办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办事回执制度等。

(二)窗口单位应将受理范围、执法依据、审批权限、审批时限、审批流程、工作人员姓名和职务、服务承诺、工作纪律、投诉渠道等予以公示,免费发放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并根据群众要求对公示内容进行说明、解释,为群众提供准确、可靠信息。

(三)窗口单位应向群众一次性告知申请条件、申请方法、所需全部材料、办理程序和时限等,对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二、设立消防服务热线

(四)设置“96119”消防热线服务电话,从中查询各种消防业务办事指南,了解防火常识、消防法律法规等情况信息,受理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

(五)公示省公安消防总队、市公安消防支队和各县(区)公安消防大队热线电话,提供咨询服务,畅通投诉渠道。

(六)公示各级公安消防机构的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方便群众通过书信向省公安消防总队、市公安消防支队和县(区)公安消防大队咨询、举报和投诉。

(七)明确处理举报、投诉措施及时限:对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网上举报、投诉有关火灾案件及其他消防安全问题,30日内给予答复;对问题较复杂、30日内答复不了的,向当事人作出解释,并尽快查明情况给予答复。

三、发布消防信息

(八)完善消防信息发布会制度。全市各级公安消防机构通过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消防警示、火灾情况及防火灭火知识等消防信息,对本地区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予以及时或定期公布,对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重特大火灾案例、违法违章行为及时进行报道和公开曝光。

(九)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火灾特点以及重大活动、节假日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突出做好每年旱季防火、“11.9消防日”及消防专项整治工作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报道。

四、建立群众来访接待制度

(十)向社会群众广泛宣传公安消防部门信访工作有关规定,做到“六公开、四明白”:即向社会公开消防部门的职责范围、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公开接访时间、地点,公开单位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和电话,公开接访程序,公开办理时限,公开办理结果;使人民群众明白信访的基本程序,明白基本的行为规范,明白自身的权利义务,明白合法表达诉求的方式。

(十)加强群众信访接待工作。按照《公安消防部门信访工作规定》要求,完善各级信访工作管理细则,落实领导接访日、接访登记反馈等各项群众来访接待制度。

(十一)设立群众来访接待室,接待解决群众反映涉及消防安全的诉求。

五、开放消防站

文明工地爱民便民措施 篇5

创建安全文明施工场所的基本要求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

1、区域划分按功能划分成施工作业区、辅助作业区、材料堆置区、施工管理生活设施区等。

2、区域交叉保护对有安全问题存在的区域交叉部分采取保护措施

3、外域维护①工地周边设置与外界隔离的围挡;②临街或在人口稠密区、宜砌围墙。

4、三通一平和排水

5、工地临时用电设施

6、标牌、标志设施 企业标志 工程标牌 安全标志齐全

7、消防设施二、三通一平和排水控尘、控废的基本要求

1、场平平整施工场地、清除障碍物、无坑洼

2、道路通 车行道、人行道坚实平整,有良好视野,雨季不存水,出入口之间畅通,必要处设置交通标志,车行、人行道交叉处采用平接搓室。

3、电通、水通 工地供电和供水线路架设要通。

4、排水 排污 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设污水沉淀池,妥善处理污水,未经处理的污水不得直接排水城市下水道和河流。

5、控尘、控废 控制工地上的尘土、废弃、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清理感触废弃物宜使用密封式筒道或其它防尘的方式,定期清理废弃物,禁止将含有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垃圾土做回填土使用。

三、作业区域的条理化和防(围)护的基本要求

1、作业区域条理化 有满足要求的操作场地或作业面,消除影响作业的障碍物,妥善处置有危险性的突出物,材料整齐堆放。

2、拆除物品的清理 拆下来的模板、脚手架等材料物品以及施工余料、废料、垃圾应及时清运出去,木料上的钉子应及时拔掉或拍到(防止扎脚)。

3、有危险作业区域的防护凡有可能发生块体或物品掉落、弹出、飞溅以及其他伤害物的区域均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以保护现场其他人员的安全。

四、“文明建设”的规定

1、工地宣传要求 在工地四周设置反映企业精神、时代风貌的醒目宣传标语;工地内设置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及时反映内外动态。

2、班组建设要求 加强班组建设,工地为班组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有良好的班容班貌,有三上岗一讲评的安全记录,提高班组素质。

3、治安综合治理要求 加强工地治安综合管理,做到目标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到人、治安防范措施有力、重点要害部位防范措施到位。

4、社区服务要求 施工期间与地区合作,开展共建文明活动,为民照相,降低施工噪音,努力做到施工不扰民,是工程成为爱民工程、便民工程。

服务大厅便民服务措施 篇6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

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如下服务措施:

一、实行警务公开:通过公开栏、触摸屏等多种形式将户政、出 入境管理的办事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事项向社会公开。

二、落实服务承诺:

1、材料受理。对材料齐全、手续完备的户口材料20分钟内当场 办结,对申请出国出境材料齐全的从受理到办结10个工作日完成。特 急件随到随办。

2、证件办理。办理准迁证,手续齐全的20分钟内办结;临时居 民身份证受理后三日内办结;特殊情况下可当日办结。

3、实行“首问负责制”。实行接待民警首问办理制度,对材料 不齐全的,向群众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待补齐后第二次办结。对需 要调查核实后上报的,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上报。

三、推行“温馨服务”:对前来办事群众,受理民警要文明接待,热情服务。民警实行挂牌上岗,警容严整,仪表端庄,工作时间不得 脱岗。

四、开通办证绿色通道。对急需用办证人员,实行预约服务,最 大限度的提高快捷服务,实行班后延时服务及节假日值班制度。

医疗服务十项便民措施 篇7

——完善无假日门诊制度。西宁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在双休日及节日期间开放所有科室,并根据患者就诊量,动态调整医护人员数量,同时合理安排专家门诊,增加配套辅助检查项目,满足群众节假日就医需求。

——优化服务流程。丰富“一站式”服务内涵,实行分科、分层、分散候诊、挂号和收费。实行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工作制,根据病人就医峰谷,建立灵活弹性工作制,在有条件的医院实行门诊电子排队、叫号,缓解诊区人流压力。——健全患者服务机制,推行医院志愿者服务。州级以上医院设立患者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安排懂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员参与导诊、助医工作,方便少数民族患者就医。同时组织医学院校学生和其他行业志愿者为门、急诊和住院患者提供志愿医疗服务。

——开展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试点。选择省人民医院作为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试点单位,患者在接受每项诊疗服务后不需要单独缴费,待本次所有诊疗结束后统一结算,减少患者排队次数,对于需抢救的急危重患者先救治后付费。——落实“三三制”。病人入院三天内明确诊断(特殊、疑难病例除外),择期手术三天内进行,三天内须有三级医师查房记录。提供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服务,对于不能当时出具报告的检查项目,州级以上医院可通过电话、网络查询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告知患者。

——改变诊疗模式,推行预约诊疗。州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预约诊疗工作,通过电话、网站、短信、现场预约等多种形式,切实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探索诊后服务模式,延伸医疗服务。全面实行出院病人一周内电话随访制度,了解病人出院后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后续治疗康复。要求全省三级医院出院病人一周内电话随访率达到100%。

——逐步实行门诊病历一本通。自2011年1月1日起,西宁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实行通用病历,方便群众就医,逐步实现医疗信息共享。

王益区消防大队便民利民措施 篇8

为全力构建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机制,进一步提高消防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消防执法队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我大队特制定以下便民措施。

一、实行“首问责任制”等窗口服务制度。对前来办事的群众,要热情接待,周到服务,首先接受办理的人员要负责到底,能当场办结的要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要告知办结时间;对申办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当场验明和明确告知申办者,并作详细指导和说明;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事项要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指引服务。

二、实行消防行政许可受理一次告知制和来件代办制度。在受理消防行政许可申报时,将申报条件、应提交的材料、办理程序、办事时限等要求一次性告知申办人,避免申请人多次往返。在受理消防行政审批业务后,由负责业务受理的人员全程代申办人申办审批事项,跟踪办理情况,协调、督促有关单位和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并负责及时向申办人回复办理结果。

三、设立消防服务热线。向社会公布消防服务热线(电话:2166851),为办事群众提供各种业务办理指南,受理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

四、提供消防施工现场指导。新、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根据需要或建设单位的申请,由消防部门组织对消防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消防设计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消防验收之前。

五、建立群众来访接待制度。大队设立群众来访接待室(大队接待室设在二楼会议室),每月第一周的周四下午为消防大队党委成员、大队长接访日,公开接待人民群众来访,面对面地帮助解决人民群众的消防需求。

六、推行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双向承诺制度”。通过发放消防“服务卡”等形式,向单位承诺公安消防部门应服务的内容;提示单位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督促指导单位承诺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自纠。

七、实行消防信息发布制度。大队每季度在当地媒体至少发布一次消防提示、火灾及防火灭火知识等消防信息,提醒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做好消防工作。

八、开放消防站并提供教育服务。全区消防站每年至少向社会开放12次,接纳群众参观学习消防知识,在重大节日及“119”消防宣传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等主题活动期间,主动邀请中小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参观消防站,免费提供消防法律咨询业务和消防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材料,并对社会单位自身开展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提供上门服

务。

九、提供火灾隐患整改建议服务。对在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除下发相关法律文书外,义务向隐患单位告知隐患整改的具体方法,提出合理化的整改建议,供隐患单位在整改中参考。

公安机关十六项便民利民措施解读 篇9

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进一步改进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公安部决定,在户政、边检、出入境、消防、监所管理、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集中推出十六项便民利民措施。

一、提高户口办理时效。实行户籍窗口首接责任制,落实民警办理户口终身责任。对群众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的申请,符合政策规定但手续材料不齐的,提供书面清单,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事项。对群众更正户籍登记信息的申请,原登记信息存在明显差错的,按照实际情况立即更正;需要调查核实的,不超过10个工作日核实办理,情况不属实的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更正及理由。

解读:坚持谁受理、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户籍窗口首接责任制,承办民警无论职务、岗位有何变动,即使已经离开原工作岗位或退休、离职的,也要对所办理的户口事项负责,落实民警办理户口终身责任。

对群众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的申请,符合政策规定但手续材料不齐的,提供书面清单,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事项。

对群众更正户籍登记信息的申请,原登记信息存在明显差错的,包括群众本人错报发生的差错和工作人员登记中造成的差错,应立即按照实际情况予以更正;需要调查核实的,不超过10个工作日核实 办理,情况不属实的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更正及理由。

二、畅通户口办理监督渠道。公安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两级户政(治安)部门分别设立专门监督举报电话,收到群众办理户口投诉或举报15个工作日内,将初步查处情况答复群众。

解读:目前,公安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两级户政(治安)部门已分别设立专门监督举报电话。收到群众办理户口投诉或举报后,公安机关将认真调查核实并于15个工作日内,将初步查处情况答复群众。

三、推行鲜活产品优先验放制度。在陆地口岸边检站为载运水产品、蔬菜、水果等鲜活产品出入境的车辆开设绿色通道,优先检查验放,缩短侯检时间。

解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年均出入境机动车达到2400万辆次,其中载运水产品、蔬菜、水果等鲜活产品出入境的车辆占据了较大比重。由于此类车辆对通关时限要求较高,普遍希望减少通关等待时间。该项措施实施后,将在陆地口岸边检站对此类车辆设置绿色通道,对该类车辆实行优先检查验放。同时,所属各边检站将积极联络口岸海关、检验检疫等联检单位及对面毗邻国家口岸检查机关,争取共同实施鲜活产品优先验放,进一步缩短车辆通关时 间。

四、开设跨境学童边检专用通道。每天上下学高峰期,缅甸、老挝等邻国入境求学学童或我国暂住境外居民学童可以通过边检专用通道便捷出入境。

解读:我国与毗邻国家、地区存在大量学龄期儿童在对方一侧就读的情况,该类学童每日上学、放学均需通过口岸集中出入境,且出入境时间均在通关高峰期。以往,跨境学童仅集中在毗邻港、澳口岸,但随着我国与毗邻国家、地区间交流不断加深,其他口岸该类情况也不断增多。以中缅、中老口岸为例,每天集中出入境的14岁以下学童已达上千人,是早晚通关高峰期的重要出入境群体。走读学童年龄较小,由于身高原因不方便在正常验证台查验,且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针对这一情况,毗邻港、澳地区边检站都推出过相应便利措施,此次便民措施实施后,便利范围将扩大,所有有跨境学童集中出入境任务的陆地口岸边检站都将开设走读学童边检专用通道,方便走读学童快速通关。同时,边检站将积极联系相应学校,建立学童及监护人备案制度,保障跨境学童的安全。对于通过专用通道通关的儿童,边检站将在保证出入境手续合法、安全的基础上给予更大便利。

五、启用海港口岸《边检办证告知单》。申请人在海港口岸边检站申办有关证件时,如果申请资料不全,由边检站执勤人员填写《边 检办证告知单》,明确告知所缺资料名称等信息或不予签发证件的原因。

解读:多年来,不少服务对象在海港口岸边检站申办《登轮许可证》、《临时入境许可(船员)》、《随船工作证》等相关证件时,经常出现因申请材料不全无法被及时受理的情况,有的甚至因沟通不畅对执勤人员产生误会。该措施实施后,申请人在海港口岸边检站首次申办有关证件时,如果申请资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证件申办资格的,边检站执勤人员将填写《边检办证告知单》,明确告知其所缺资料名称等信息或不予签发证件的原因。广大服务对象可以一次性了解相关情况并参照告知单备齐所需资料,方便尽快办理好相关证件。

六、推行网上预约办理出入境证件服务。申请人可以通过公安出入境网上办事平台,填写身份信息及需要办理的证件类型,并在约定时间内到出入境接待场所指定受理窗口办理相关证件,减少现场排队等候时间。

解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走出去”的需求与日俱增,出入境证件申请量逐年攀升。特别是在人口数量较多、出入境证件申请量较大的地区,出入境受理大厅有时会出现申请人排长队、等待时间较长等问题。为节省申请人办证时间,让群众少跑路、少排队,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公安部决定推行公民网上预约办理出 入境证件服务,申请人可通过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政务网站“公安出入境网上办事平台”提交出入境证件申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办理地点和具体时段,从而节约办证的时间、精力和成本。

七、设立出入境证件办理“绿色通道”。在非工作时间,因奔丧、治疗紧急重症、探望危重病人、处理境外突发事件等特殊事由需要立即出国出境的,可以通过公安机关出入境证件办理“绿色通道”紧急申办相关证件。

解读: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接待窗口在非工作时间提供出入境证件办理“绿色通道”服务,由各省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负责公布服务电话,安排人员为遇有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出国(境)的群众提供及时、快速、便捷的出入境证件办理服务,帮助群众应对突发情况,解决燃眉之急。

八、进一步缩短出入境证件办理时限。办理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和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和签注等三类出入境证件的时限统一为:一般情况下,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的申请不超过10个工作日签发,持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申请往来港澳、台湾签注不超过7个工作日签发。

解读:目前,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除偏远、交通不便地区 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申办普通护照的时限为15个自然日,申办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的时限为15个工作日,申办往来港澳签注和往来台湾签注的时限为10个工作日,时限长短不一。当前,出国出境需求与日俱增,为方便人民群众办证出行,公安部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积极挖掘潜力,统一各类证件办理时限,进一步缩减办证时间。

九、简化出入境证件申请表格。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和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和签注等三类出入境证件申请表简化合并为《中国公民出入境证件申请表》,申请材料齐全的,可一次填表同时申办上述三类证件。

解读:以前,申请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和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和签注需分别填写申请表,表格内容较为复杂,群众反映填写耗时较长,较为不便。公安部已自2014年4月1日起,将这三类出入境证件申请表进行简化并合为一表,删除了部分栏目,方便群众填写。申请人如同时办理多种出入境证件,可直接在相应栏目内选择,仅需填写一张表格,有效解决了申请人多次填表、分不同受理窗口排队等问题。

十、一年内可重复使用出入境证件照片信息。16周岁(含)以上,办理过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或往来台湾通行证,并按要求 提交过电子制证照片的申请人,在一年内再次申办出入境证件时,无需重复提交电子制证照片。

解读:目前,分别申请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均需提交电子制证照片,申请人需多次照相,不仅耗时耗力且增加了群众支出。考虑到16周岁以上的申请人1年内面相变化不大,为进一步便利群众办证,公安部决定16周岁以上的申请人1年内再次办理出入境证件时可以调用此前提交的电子制证照片。

十一、扩大边检自助查验通道使用范围。以下五类人员可以通过边检自助查验通道出入境:(1)持已采集指纹信息的电子普通护照入境的中国公民;(2)持已采集指纹信息的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及有效赴香港或澳门签注的内地居民;(3)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及1年以上(含)多次来往大陆签注或居留签注的台湾居民;(4)持外国护照及中国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5)在定期国际航班上服务的中国籍机组人员和可免签入境及已办妥1年以上(含)乘务(C)、任职(Z)签证或居留证件的外国籍机组人员。

解读:2012年1月1日起,内地口岸自助通关人员范围为港澳居民、经常往来港澳地区的内地居民、经常往来台湾地区的大陆居民和中国籍机组人员等4类人员。2013年,我国22个口岸建设的512条边检自助通道验放出入境旅客1.6亿人次,占出入境人员总数的 34%,在缓解口岸通关压力、提高通关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使用人员的欢迎。进一步扩大边检自助查验通道适用范围,能更好地发挥自助查验通道的作用,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便利出入境人员通关。

此次新增5类自助通关人员中,由于电子普通护照和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中的芯片已存储持证人照片、指纹等生物信息,持证人无需事先向边检机关备案,即可使用自助通道办理边检手续。上述第(3)、(4)类人员在具备自助通关条件的口岸边检机关申请资料备案后,方可在全国所有具备自助通关条件的口岸选择自助查验通道办理出境、入境边检手续;第(5)类人员在航空公司向具备自助通关条件的机场口岸边检机关申请资料备案后,方可在执行任务时在具备自助通关条件的机场口岸自助通关。此前纳入自助通关人员范围的人员仍可按照规定使用自助通道。

十二、建立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其他社会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对从事消防技术审查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和从事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消防安全评估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公安机关将通过互联网予以公布,并通告工信、住建、工商、银行、保险等部门和单位,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解读: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受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行政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列入消防安全不良行为,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布,可推动社会单位和个人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预防和减少火灾发生。同时,也是为保障社会单位和个人消防安全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有效举措,建设单位在选择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时,可以不选择有消防安全不良行为记录的单位;公民在外出度假、旅游、购物时,可以查询酒店、商场等场所的有关信息,不到有消防安全不良行为记录的场所消费。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公安消防部门均已建立并实施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定期在各地公安消防部门互联网站及有关媒体向社会公布有消防安全不良行为的社会单位和个人信息,并抄送同级工信、住建、工商、安监、银行、保险等部门。

一、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一)建设单位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指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实并受到消防行政处罚的以下行为:

1、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2、消防设计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的;

3、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4、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后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的;

5、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擅自投入使用、营业的;

6、未依法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或者在竣工后未依法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

7、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消防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

8、要求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使用不符合市场准入、不合格、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

(二)设计单位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指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实并受到消防行政处罚的以下行为:

1、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设计的;

2、选用不符合市场准入、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进行消防设计的。

(三)施工单位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指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实并受到消防行政处罚的以下行为:

1、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2、消防设计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的;

3、不按照消防设计文件和消防技术标准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

4、安装不符合市场准入、不合格、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

(四)监理单位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指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实并受到消防行政处罚的以下行为:

1、与建设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

2、与建设单位或者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安装、使用不符合市场准入、不合格、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

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指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实并受到消防行政处罚的以下行为:

1、出具虚假、失实文件的;

2、隐瞒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或以欺骗、贿赂手段取得 资质的;

3、未取得资质擅自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4、资质被注销继续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5、冒名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6、超越资质范围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7、不再符合资质条件逾期未改的;

8、资质条件改正期间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9、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资质证书的;

10、指派无资格人员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11、转包、分包消防技术服务项目的;

12、未设立技术负责人、明确项目负责人的;

13、书面结论文件未签名、盖章的;

14、未依法签订消防技术服务合同的;

15、未备案注册消防工程师变化情况、消防技术服务项目目录、书面结论文件的;

16、未依法申请办理变更手续的;

17、未建立、保管消防技术服务档案的;

18、未公示资质证书、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证书等事项的。

19、未按标准检测、维修、保养消防设施、灭火器的;

20、消防设施、灭火器维修、保养质量不符合标准的;

21、未依法公示消防技术服务信息的;

22、注册消防工程师兼职执业的。

三、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指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实并受到消防行政处罚,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以下行为:

1、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2、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3、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

4、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5、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6、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二)个人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指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实并受到消防行政处罚,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以下行为:

1、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2、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

3、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4、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5、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职责的。

四、公布程序和时限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对依法给予消防行政处罚并符合消防安全不良行为认定范围的违法行为,在案件法定救济时限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报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后每月发布一次。公布期限一般为6个月至3年。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公布后,违法单位和个人认真整改,确实消除了违法行为,落实了 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经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核实,可适当缩短不良行为信息公布期限,但最短不得少于3个月。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可延长不良行为信息公布期限。

十三、完善信息安全产品销售许可管理措施。推动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销售许可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为信息安全厂商申请销售证许可证提供网上查询、咨询指导等服务,为采购商和产品用户了解获证产品情况提供便利。

解读:为方便信息安全产品厂商申请办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销售许可证”(以下简称“销售许可证”),公安部网安局指导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发、建设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信息管理平台”,并于2013年1月上线运行。经过一年半的试运行,在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平台功能,于今年7月正式推出改版后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管理平台”(http://)。利用该平台,主要为用户提供以下服务。

一、为信息安全企业办理销售许可证提供便利。销售许可证管理平台为信息安全企业办理销售许可证,提供了从“产品送检申请”、“材料受理”、“产品检测”到“审核发证”整体业务办理的网上流程,缩短了办证周期,节省了办证企业时间,也大大提高了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产品检测发证效率。同时,信息安全企业可通过销售许可证管理平台了解我国信息 安全产品相关法律、政策、技术标准以及申领销售许可证流程,下载所需填写提交的表格文档,实时查询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办理进度。

二、为信息安全产品采购商提供便利。广大信息安全产品采购商可以利用销售许可证管理平台,查询所需要的并获得销售许可的产品种类、生产厂商等重要信息,按需选择产品。若信息安全企业销售无证产品,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举报,公安机关依法及时进行查处。下一步,公安部网安局将与产品检测机构和销售许可证受理部门进一步优化平台,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真正为信息安全产品厂商和用户提供更好的便民利民措施。

十四、为被监管人员提供法律服务。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在看守所内设立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为被监管人员及其家属提供收转法律援助申请、法律咨询等服务。

解读:大中城市的公安机关主动协商司法行政部门,在看守所内设置“法律援助中心驻看守所工作站”,由看守所提供办公场所,司法行政部门指派专业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在公布的服务接待时间,免费为看守所被监管人员及其家属提供收转法律援助申请、开展法律咨询等服务。

十五、实行机动车省内跨地市检验。在已应用全省统一检验监管平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大型客车、校车外,实行机动车全 省范围内异地检验,无需办理委托检验手续。在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试点推行机动车预约检验服务,机动车所有人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话等方式预约车辆检验。

解读: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私家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人、车的流通性日益加大,很多在外地工作的群众反映往返车辆登记地办理检验或者委托检验业务比较繁琐,希望能够进一步简化申请检验合格标志流程,允许在车辆所在地直接办理检验业务。《机动车登记规定》(公安部令124号)已规定,除大型载客汽车、校车以外的机动车因故不能在登记地检验的,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委托核发检验合格标志后,在车辆所在地申请检验合格标志。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此次推出了在省(区、市)范围内,除大型客车、校车外的机动车在所在地直接参加检验的便民措施。车主可以在车辆所在地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并向车辆所在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检验合格标志,无需办理委托检验手续,提高办理检验业务效率。同时,由于大型客车、校车涉及乘坐人员多,关系到学生上下学安全,需要加强属地安全监督管理,而且考虑到大型客车、校车通常在固定线路或者区域行驶,异地检验需求量较少,因此,大型客车、校车只能在登记地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下一步,将在条件的地方试行机动车跨省(区、市)异地检验。

另外,随着一些大中城市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机动车检验业务 量迅猛增加,群众办理检验排队等候时间长的问题比较突出。而且,由于群众无法及时了解各检验机构的业务数量,造成有的检验机构有些时间段排队较多,有的检验机构有些时间段无车可检等不均衡现象。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办理机动车检验业务,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将在部分大中城市试点推行机动车检验预约服务,通过开通互联网、电话等预约方式,方便车主自主选择检验时间。为保证预约办理业务效果,将首先选择有2条以上检测线的安检机构推行预约服务,开设预约检验专用通道和专用窗口,安排专用人员,实现预约群众“随到随检”。同时,将通过互联网、电话等平台,向社会公布检验机构每日检测能力和实际业务量,引导车主合理选择检车时间和地点。

十六、试行驾驶人省内跨地市考试。在驾驶人考试积压多的地方,试行省内跨地市考试,符合考试条件且两个月内预约不上考试的,可以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选择省级公安交管部门指定的异地考场参加科目二或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

解读:近年来,群众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的需求旺盛,我国驾驶人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2000万新驾驶人。一些地方受驾驶人考试场地、警力等方面的限制,驾驶人考试能力提高缓慢,无法满足本地持续快速增长的考试需求,产生了驾驶人考试预约难、排队时间长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此次推出了放开省内驾驶人考试区域限制、试行驾驶证申请人省内异地考试的便民措施。

考虑到部分地市考试能力不足、难以承担异地考试任务,目前暂无法满足申请人自主选择省内异地考场的需求,将由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就近的原则指定管理规范、交通便利、考试能力富余的考场承担异地考试任务,并向社会公开。对通过科目一考试取得准考证明、符合预约其他科目考试条件且两个月内预约不上的考生,今后可以在本省(区、市)内,就近选择指定的其他考场参加科目二或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不必再耗费时间等候考试,尽快考取机动车驾驶证,满足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驾车需求。

推出具体便民措施 篇10

朝阳法院在践行司法为民,方便当事人诉讼方面,除了按照高院的规定设立一些如残疾人通道、当事人等候区等便民措施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了如下的便民措施:

1.开展诉前和解工作。该院在立案前调解息诉工作和庭前和解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今年年初开展了诉前和解工作。诉前和解工作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非诉讼性。与诉讼相比,诉前和解工作有以下优点:(1)经济——当事人没有昂贵的诉讼费支出;(2)高效——解决纠纷不受繁琐诉讼程序的限制;(3)平和——没有双方当事人对簿公堂的尴尬,为双方今后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诉前和解工作包括3项工作:执行督促工作、立案前调解工作、诉前保全和解工作。(1)执行督促工作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执行申请的具体情况,对有自动履行或者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可能的案件在立案前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的工作方式。督促的方式是向被执行人送达督促履行通知书。经督促被执行人不自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该院将加大执行工作的力度,立案后,执行庭将直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2)立案前调解工作是指立案法官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自行或运用诉前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委托人民调解组织等社会力量于诉前调解纠纷的工作方式。当事人到法院申请立案时,可以先申请法院对纠纷进行诉前和解,填写诉前和解申请书,选择法官诉前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诉前调解或特邀调解员诉前调解三种方式之一种。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该院会自行或委托人民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对纠纷进行诉前调解。人民法院自行调解和委托特邀调解员调解的期限是15日;人民调解组织诉前调解的期限是30日,案情简单、事实清楚的纠纷调解期限为15日。诉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确认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确认的纠纷,审查立案后,由审判庭按庭前和解程序依法出具调解书,且当事人依照该院《庭前和解案件的收费规定》享受诉讼费减半收取;诉前调解不成时,该院会及时对纠纷审查立案。(3)法院保全调解工作是指运用诉前财产保全措施促进当事人达成诉前和解协议的工作方式。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来院后可立即到诉讼服务窗口咨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并提交相关材料,在立案后针对案件情况进行谈话,并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立即对被申请人财产采取冻结、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当事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应当提供与保全财产数额相当的担保,因情况紧急,申请人一时无力提供等额财产担保的,可以不一次缴齐,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30日内补齐担保数额与保全数额的差额。

2.庭前和解3项制度。庭前和解3项制度是该院开展的一项在诉讼中通过法官助理庭前调解方式、特邀调解员庭前调解方式、律师和解方式对案件进行调解、和解的工作制度。当事人到该院办理立案手续时,可以同时申请庭前和解3项制度中之一项,填写庭前和解申请书。依据该院《庭前和解案件的收费规定》,当事人选择法官助理庭前调解方式、特邀调解员庭前调解方式的,只需预交案件受理费的一半;选择律师和解方式的,只需预交50元案件受理费。案件未能在庭前和解的,进入庭审前,当事人应按照人民法院关于案件受理费收取的有关规定补交。

3.设立了老年人、残疾人、孕妇、普通病人优先接待窗口和发热病人、传染病人优先接待窗口,既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的诉讼条件,又能预防和避免立案当事人的交叉感染,为群众到法院立案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

4.设立咨询法官制度。为方便群众诉讼,提供有效法律服务,该院立案庭设立咨询法官,将负责解答当事人关于“怎样写起诉状、申请书”、“起诉时应提交哪些证据”、“本院受理案件的管辖范围”等12个方面的问题。

5.实行首问责任制。为避免当事人到法院办事遭遇互相推诿、无人接待的情况,立案庭实行首问责任制,在接待来访过程中,首位接待法官应负责承担解答及处理当事人问题的责任。对属于立案庭业务范围内的工作,应及时处理或联系负责此案的接待人员,难以处理的,应及时向值班庭长汇报;对不属本庭业务范围内的工作,应耐心解释,并告知其他部门的联系人及电话。

6.增设两个立案点。以方便人民群众诉讼为原则,该院在辖区内一南一北的南磨房法庭和酒仙桥法庭增设两个立案点,主要受理民事或商事诉讼。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生活、工作的方便,自行选择具体立案地点,并在农业银行的任何营业网点交纳诉讼费。今后,将根据法庭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继续在其他派出法庭增设立案点。

7.该院为方便当事人诉讼,在诉讼服务窗口设立办理诉前财产保全的相关手续。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来院后可立即到诉讼服务窗口咨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并提交相关材料,在立案后针对案件情况进行谈话,并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立即对被申请人财产采取冻结、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当事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应当提供与保全财产数额相当的担保,因情况紧急,申请人一时无力提供等额财产担保的,可以不一次缴齐,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30日内补齐担保数额与保全数额的差额。此项措施可以为来院当事人节省时间,形成一条龙式的服务,并及时有效地防止当事人转移、隐匿、处分、出卖、毁损其财产,逃避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同时有利于双方当事人在诉前和诉讼中协商解决纠纷,促进和解,降低诉讼成本,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执行难”问题,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8.该院少年法庭设立了青少年法律咨询热线。咨询热线每周五下午2点至4点开通,号码为85998038,届时少年法庭的法官将在线回答青少年咨询者的各种与法律有关的问题。

9.制定《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实施办法》并积极认真落实。该办法规定:第一,适度扩大救助人员范围,充分体现司法为民理念。当事人系下岗职工、退休人员,且本人月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当事人家庭成员平均生活费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标准的;当事人或其家庭成员患病,导致生活困难的;当事人为没有固定生活来源且生活困难的农民;符合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有关情形的,可以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第二,简化申请、审查手续,使救助规定更具操作性。当事人请求人民

法院予以司法救助的,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和足以证明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据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难申请司法救助的,应当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第三,放宽缓交诉讼费期限,保证当事人正常诉讼。人民法院同意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的,缓交期限可延长至案件裁判或调解生效后7日内;对方当事人败诉的,诉讼费由对方当事人负担。第四,特殊案件特殊处理,确保当事人及时得到法律救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交通、医疗、工伤等事故的受害人,立案时不预收诉讼费,案件审结时,由败诉方承担;对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养老金、社会保险金和劳动报酬的当事人,立案时免受诉讼费,案件审结时,对方当事人败诉的,由对方当事人负担。凡予以司法救助的案件,应优先及时立案、审理和执行。

10.执行工作的特点是执行员经常需要外出执行,造成当事人见执行员难,沟通不及时,易引起急躁情绪和误解。因此该院实行了执行员接待制度,即每周每个执行员在固定时间、地点接待当事人,并将接待的时间、地点公开,便于当事人了解案件进展情况、提供执行线索、法官答疑解惑、消除误解、降低信访投诉,受到群众欢迎。

11.实行民商事、行政案件判后答疑制度。根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的答疑申请,由承办法官对已经宣判案件的裁判文书,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以解答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对裁判结果、证据认证、事实认定、有关法律规定及其他相关内容提出的问题和质疑。

附:朝阳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地址及电话

立案大厅地址:朝阳公园南路甲2号朝阳法院办公大楼一层大厅;邮编:100026;联系电话:85998465;执行立案接待室 地址:六里屯西里7号楼朝阳法院执行庭院内;

酒仙桥法庭立案接待室 地址:朝阳区将台派出所东侧;联系电话:85998770;

南磨房法庭立案接待室 地址:朝阳区华威北里甲14号;联系电话:85998844;

上一篇:以忍耐为话题的初一作文下一篇:奶奶小学作文600字